时间:2023-01-29 04:4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把创新创业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提供多项优惠政策,科学合理激活民间资金,主动与创新创业者交流经验,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镇实际情况,我们有以下工作经验:
一,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创新创业。我们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在各村播放创新创业模范事迹的视频,通过学习创新创业者的先进经验,调动老百姓创业的积极性,打破百姓固有的思维,科学引导百姓创业。在镇上各主要街道,各村道路拉横幅,渲染创新创业气氛,让全镇人民全面了解到创新创业的大环境,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联络各村村干部,下发创新创业传单,普及创新创业常识,政府政策优惠,技术指导支持,快速助推全镇人民参与创新创业。
二,优化组织建设,明确机构职能。为了加强对全镇创新创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我镇成立了创新创业专项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创新小组,创业小组,办公室积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政府政策指导等多方面服务;创新小组负责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创业小组积极协调创业各部门工作,争取资金,为创业者减少压力。各部门工作有机结合,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
三,健全优化制度,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当前人口大量回流,许多百姓无事可做,待业在家,而作为人口大镇,创业者数量日渐增长。针对此情况,镇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体工商户等,都积极鼓励和扶持,在场地,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对自主创业的一百多人免费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并搞好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已经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积极投资创办企业,促进农民就业。
四,创新思路,解决创新创业难题。农业在镇的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此情况,我镇成立了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探索培训新形式,充分发挥农村养殖、种植的优势,使我镇的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都能有用武之地,使本乡失地农民就业有新门路,增收有新渠道。同时,对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帮助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项目,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好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
镇人口众多,创业就业需求量大,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思考和筹划下,通过一系列科学措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镇将继续坚持之前的科学做法,鼓励创新,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进步伐!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活动和加快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规划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五大体系”,激活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保护创业成果,城市充满创业活力,社会形成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目标任务
鼓励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力争用2年时间,健全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织、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的管理服务和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新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竞相创业的局面。2009至2010年,我市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2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比例为1:5,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30%,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创业环境满意度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要实现“六个一”:
一是树立一批创业示范基地。新增40个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0个;建设24个创业示范街道(或示范社区)。
二是培育一批创业实体。新增私营企业60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5000户,企业(个体户)存活率(存续一年以上)为70%。
三是扶持一批返乡创业典型。新增返乡农民工创业品牌基地30家,规模以上返乡创业经济实体1000家,带动农民就地就业10万人以上。
四是培训一批创业“小老板”。组织开展创业培训10000人,培训后自谋职业或创业成功率50%以上,大中专技校学生参加创业指导和创业活动的人数达到60%,毕业生当年创业人数达到5%以上。
五是建立一个创业项目库。针对不同的创业群体,采集开发5000个的创业项目。
六是组建一支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依托市、县(区)、开发区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平台,组织一支200人的创业指导服务专家队伍。
三、主要工作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形成政府促进创业的工作推动机制
在市就业工作联系会议机制下,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劳动保障部门及各有关单位组成,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工作摆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化运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
(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企业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改善行政管理和办证手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优化我市创业环境。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使创业培训工作形成点多、面广、覆盖率高的新格局。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加大力度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创业实训工作。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和创业项目库。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扶持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发挥良好导向和典型作用。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工作机制。
(五)建全工作考核体系,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根据我市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指标作为全市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作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实行月统计、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强化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四、工作步骤
分三个阶段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一)2009年1-3月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开展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各级各部门职责。
(二)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认真研究及时完善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人事、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研究促进创业的措施,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灵活性,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2、加强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师资培训,提升创业师资的能力和水平。开展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3、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开展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创业服务活动。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改进各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创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服务活动。完善创业者协会或创业者俱乐部有关章程和制度,定期举办创业者沙龙、创业者论坛等,为创业搭建交流创业经验的平台。
4、建设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推介会。在全社会开展“创业金点子”征集活动,分批由专家进行点评,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各县(区)、开发区举办2场以上的创业项目推介会,开展技能展示、创业指导、现场咨询、创业讲座等活动。
5、创新创业融资机制。深入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完善评估认定标准,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联动工作模式,降低融资门槛。
6、开展“邕城创业行”主题系列活动。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推进返乡农民工“凤还巢”工程,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由人事部门牵头,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共青团配合,结合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实施“创业进校园”主题活动。由共青团牵头,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配合,组织开展“青春与创业同行”活动。由妇联牵头,劳动保障部门配合开展“女性创业就业”活动。由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创业实践宣传”活动。由工会牵头,开展培训、帮扶下岗职工、困难职工“五一创业”等行动。
7、组织创业竞赛活动。在全市组织由各类创业者参加的创业竞赛活动,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
8、开展“创业促就业”宣传活动。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开展政策宣传、项目推介、表彰先进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9、开展专项督查。从各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每半年对各县区和责任单位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10、举行“凤还巢”、“创业进校园”等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工作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三)2010年12月为总结验收阶段。主要工作为总结活动经验,建立推动我市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管理制度,通过召开总结表彰会,表彰一批创业带头人、创业明星、创业示范基地、创业示范街道(社区)、支持创业工作先进单位(个人),举办创业成果展,推广各级各部门先进工作经验。开展涉及政策环境、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创业环境满意度调查,改进不足,将我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向深入。
五、有关要求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劳动保障、财政、发改委、民政、税务、工商、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以及县、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协调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要求,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
200 年是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阶段。各试点地区及所在省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上半年,主要是开展基础工作,修改完善试点方案,制定劳动力开发就业计划。各试点地区要在总结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调研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劳动力开发就业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试点方案和劳动力开发就业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使所确定的试点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对策措施切实可行。
下半年,主要是研究制定针对试点内容的政策措施。压滤机滤布各试点地区要根据本地区试点内容,研究拟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方案或计划中所提出的对策措施,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着手拟定。既要总结吸收实践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又要大胆探索,有政策突破,有制度创新。
试行城乡统筹就业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城乡就业融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和制度。研究农村劳动者进入城镇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探索如何建立面对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
开展转移培训试点的地区,要研究建立统筹规划、分工明确、协调运作的培训工作机制。探索如何依托现有条件和设施,扩展农村职业培训和推动培训的市场化、社会化。
开展西部开发就业的试点地区,要围绕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推进,研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西部劳务协作区的协作机制,为扩展西部劳务协作奠定基础。
开展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要研究确定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的计划目标和方式方法,完善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工作人员培训、经费安排、宣传发动等工作。按照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全面实施试点工作。
二、国家项目指导小组工作安排
为指导好试点地区的试点工作,200 年国家项目指导小组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召开指导小组会。1月中下旬,在北京召开指导小组会,讨论审议指导小组工作安排。会后下发20xx年工作安排,以指导试点地区做好200 年度工作部署。
2.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把调研和指导试点结合起来。边调研边指导边检查,以调研促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研究、城乡统筹就业调研、农村职业培训工作研究、劳务输出调研。同时,指导试点地区所在省做好相关调研和政策研究工作。
3.开展专题研讨。七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我国农村就业问题的总体研究报告,提出促进农村就业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一季度,召开农村就业统计与调查专题座谈会;三季度召开小城镇就业政策研讨会;四季度举办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研讨班,交流试点工作情况,为试点地区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询服务。
4.对试点地区提供指导和服务滤布。
(1)上半年,指导各地搞好工作人员培训。
(2)二季度,指导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试点地区的农村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技术援助、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3)三至四季度,组织试点地区农村职业培训基地或职业培训集团师资的业务培训。结合开展西部劳务协作活动,指导西部劳务协作区工作人员进行劳务协作、信息技术及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一、工作思路
2013年,是决胜移民迁建后,经济“强势掘起”关键之年。今年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核心,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中心,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青壮年农民为对象,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移民安置任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二、工作重点
1、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各村要以村组干部为骨干,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开展政策的宣传培训。全年计划完成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任务90人次,各村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5次。
2、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密切配合县移民、住建、人社、农业等部门,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全县经济“强势掘起”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全年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65人,其中技能性培训100人,引导性培训110人,力争转移65人。
3、认真抓好返乡民工创业或再就业培训。各村、中心校要主动协助配合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返乡民工就业培训,做好就业信息传递等工作。
4、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村要紧紧围绕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全年计划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50人次以上。
5、积极推广科技实验项目。整合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各自优势,加大科技实验项目的推广力度,努力为“三农”提供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我乡今年试验项目不少于2项,推广项目不少于3项,力争我乡科技实验推广面积达1000亩。
6、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总结科技示范户成功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新任务、新要求,巩固提高科技示范户成果,并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乡农户学科技、用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年完成巩固科技示范户19户,新增科技示范户1户。
7、切实提高扫盲工作成效。继续坚持“一扫、二堵、三提高”的原则,创新扫盲工作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坚持“脱盲”和“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努力提高扫盲工作成效。全年完成青壮年文盲入学1人,扫除文盲1人,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提高培训9人。
8、搞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各村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力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相融互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年完成普通学校学生家长教育培训500人次,完成九年级毕业学生技能培训40人。
三、主要措施
1、有效整合资源。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和乡、村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各类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2、坚持评估考核。乡党委政府将每月对各村、学校成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并实行奖惩。
1、中青年女性为创业的生力军,创业动机主要是生存需要
调查统计显示,女性创业者年龄在36—45岁的人数最多,占63%,其次是31—35岁的,占22%,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创业人员以中青年女性为主,以生存需要为创业主要动机的占到了58.8%。这部分女性主要是因为就业或再就业没有合适的岗位,故通过自我创业实现就业再就业。
2、女性创业者文化层次不高,大部分在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
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中专居多,占51.7%,大学专科及初中以下的次之,无研究生以上人员。创业前身份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或经营状况不景气的企业单位在职职工,占63.4%,有少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失地农民。72.3%的女性创业前没有与目前所创业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多数拟创业者也认为创业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身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创业经验,想创业却不知从何处着手。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非常看重家庭的支持
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业者为已婚,占85%;未婚或离异的单身女性占15%,女性创业者们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4、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方向多选择商贸服务业,创业缺乏资金支持,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根据《创业意向调查问卷》统计,80.4%女性创业者的创业方向为商贸服务业;4.6%选择工业企业。选择工业企业的女性主要是源于我区汽车工业发展的良好形势,创业者曾从事过相关工作。而选择商贸服务业等妇女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门槛较低,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调查显示,占62.1%女性创业者拟投入的创业资金仅在5万元以下,创业资金的来源多依靠转借他人、银行贷款,有创业想法但苦于没有资金来源的占到了18.3%。基于这些原因,更多的女性选择固定商铺经营,占58.2%;有少部分资金少、起步低的选择了家庭手工作坊和流动商铺经营,占16.3%;而选择开办公司的仅为12.4%。这些数据显示,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投入的资金有限。
二、女性创业存在的困难与需求
1、最大困难是项目选择和资金来源
创业项目的选择是女性创业的首要问题。在访谈中,很多创业成功者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即无技能又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大部分拟创业者也谈到,想创业,但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
创业资金的筹措,则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创业者在投资创业时比较谨慎,大多是使用家庭多年的积蓄或向亲戚朋友借支,资金量小,来源十分有限。一些创业者也申请过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但由于手续繁琐,担保困难,不容易办成。
2、没有一技之长和缺乏经验成为多数女性创业者的困惑
对许多女性来说,自主创业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人宁可做不如意的工作,也不敢冒险创业。在访谈时,有些女私营业主坦承,创业是给逼出来的,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没有下岗或者有一个勉强能养家的工作都不会主动去创业。但创业又缺乏一技之长,不选择自己熟知的领域,靠热情盲目创业难免失败,轻则挫伤创业积极性,重则导致投资无果,资金损失,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3、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发展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被调查的女性创业者所经营的的企业生产或销售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产品结构单一,高科技产业较少,多采用传统管理和经营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搭建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援助,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4、女性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鼓励与支持女性创业的社会家庭氛围尚未形成,女性创业能力受到普遍质疑,创业女性往往被认为是“不安分、瞎折腾、成不了大事”,或者被冠上“女强人”的刻板印象。部分女性在创业过程受到或多或少的性骚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同时,女性创业者家务负担较重,肩负着事业与家庭两副重担,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女性在商业上人脉一般不如男性,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应酬社会事务,处理各种关系。
三、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女性创业环境,营造女性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宣传女性创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拼搏,引导更多的女性增强自信心,投身创业。二是对社会大众层面,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三是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使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部门的管理力度,对一些不良风气和管理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给予严厉打击,为女性创业提供良好后盾支持。
2、提高女性创业者素质,增强女性创业能力
一是针对我区实际情况,依托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开展体现女性特点、发挥女性优势的创业培训,并将女性创业培训纳入免费培训范围,开展SYB创业培训及其它技能性培训。二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根据知识女性、下岗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性等不同层次创业者的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使其明确其职业方向,为创业打下基础。三是针对多数女性创业者认为创业项目选择是创业的一个大难题问题,对女性创业者进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培训,分析市场动态及市场需求,对其创业项目的选择提供帮助。
一、精心组织,部门联动,全面完成“五大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1、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创建工作。为有效开展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2011年开始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创建创业型城市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纳入县“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列入民生工程的考核内容。为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等26个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了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莲府办字[2012]20号),制定了目标清晰、任务具体、措施配套、步骤合理、分工明确的创建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导、人保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创建工作协调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度、工作情况、创建成果及时调度、跟进。
2、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促创建。26个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好创建工作,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各成员单位相互支持,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互换和协作沟通机制,积极引导并带动其他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创业,县的创建工作形成了政府促进、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县创建办、县民政局、县团委、县工会和县妇联等部门根据创建工作进度和工作安排,表彰一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退伍军人自主创业的典型人物以及为创业者服务的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经过层层推荐,县优秀农民企业家刘全乐出席了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并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接见。在县电视台制作一系列创业节目,宣传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通过树立创业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动者的创业精神,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用有益的经验启迪人,让全社会学有榜样、干有劲头、赶有标兵,激励全民创业。在全县各城区的主干道悬挂创建宣传标语,开展创业政策和创业培训进园区、进乡镇、进社区活动,制作拍摄了创建专题纪录片,广泛宣传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提高了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不断营造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创业环境。
(二)、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1、完善创业政策,促进竞相创业。创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支持,为了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全方位推动创业企业的发展,县政府除了积极落实对困难企业实行“五缓四降三补贴”等中央、省、市各项优惠政策外,还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文件,印发了《县关于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从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制度体系、服务体系、政策扶持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等方面为创业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解决融资瓶颈、落实税收优惠、增加创业场地、鼓励创业就业等扶持政策。此外,还积极督促创建工作成员单位进行调研论证,根据[2010]111号文件,创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激励机制,并认真落到实处。
2、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创业难题。县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与县农村信用联社、县农业银行、县邮储银行三家经办银行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小额贷款政策,建立小额贷款绿色通道,不断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和贷款发放规模,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融资服务。全县获得小额贷款的创业者占符合政策条件借款申请人的比例达96%以上。2011—2012年,共发放小额贷款8806万元,其中扶持个人贷款5614万元,支持大学生创业32人,扶持中小企业贷款3192万元。
充分发挥县惠民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作用,为创业者提供低门槛多层次宽领域金融服务,目前该公司累计已发放贷款9000多万元,极大促进全民创业。
3、落实税收优惠,积极推动创业。县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享受税收优惠和规费减免的创业者占符合政策条件申请人的比例达98%以上,2011—2012年,县地税局就为各类创业者减免各项税收305万元,县国税局减免各项税收216万元。
4、改善行政管理,加强创业服务。县工商、县地税等部门制订了改善行政管理的制度,实行了“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改进机关效能,为项目建设和创业企业建立了“一站式”办证大厅,为创业办证人员开辟了“绿色通道”。县中小企业局创建了小企业孵化基地。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降低了创业者成本,提升创业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多地带动就业。
5、实施创业援助,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帮助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参加岗位实习和专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便捷通道。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为依托,建立县医院、县水轮机厂、教育系统等3家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1-2012年,共有参加见学生50多名,并为见学生办理公益性岗位补贴。形成指导与服务相结合,实训与孵化相补充,政策与措施相配套的创业服务工作格局。
(三)、不断加强创业培训
1、搭建培训载体,打造创业平台。为提升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2010年,县筹资100多万元建设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县创业指导中心。认定县建材装饰协会为创业培训基地,认定市阳光实业有限公司、飞文电脑培训学校、赛狮有限公司、县水轮机厂4家社会培训机构为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都具有较好设施设备条件,积极开展以创业培训理论和创业项目实务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培训班,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项目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等培训模式。
2.加大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培训。制定符合县实际的创业培训实施计划,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改变过去由人社部门独家培训格局,扩大到只要具备创业培训办班的社会团体共同参与。2012年,县团委、县妇联社会团体等部门都在支持和参与创业培训,初步形成“纵向多层次,横向全覆盖”的创业培训体系。同时,为提高创业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成功率,成立了县创业培训质量督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机构和基地的创业培训班的到课率、合格率实施抽查,规范各类创业培训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2011—2012年,共有68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参训人员合格率和创业成功率逐年大幅度提高。
3、注重提高师资力量,不断提升创业培训水平。在高薪聘请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选派的全国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顾问团副主任、中国著名创业培训师石科明先生和全国创业培训师戴伟明先生担任授课老师,同时注重培养本地化师资队伍,县人保部门在全县公开选拨了六名创业培训师,参加全省师资培训取得创业培训资格证后安排任教,增强了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创业培训内容。在创业培训中,除对学员分类培训外,还利用学员现身说法、邀请成功人士对学员进行授课、组织学员到企业、酒店、养殖基地进行观摩学习等各种创业培训形式。创业培训有效开展,使学员受益非浅,培养了诸如卓正刚、朱福明等一大批创业典型。同时,对创业培训创新成果进行调研论证,创业培训体系不断加强,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充分肯定,2010年,县就业局被省劳动厅评为全省创业培训先进单位,2011年,该局创业培训经验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四)、大力强化创业服务
1、加强基础实施建设,为创业者解决交通难题。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319国道、吉安—省道进行改造,加强县内道路建设,实行村村通公路,还全力推进衡茶吉铁路段、吉莲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力破解交通瓶颈,解决创业者区位劣势难题。
2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县政府按照集约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园区供排水、用电、垃圾处理等问题。制定园区产业规划,细化功能分区,调整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分工合理、布局有序、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全面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把园区打造成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平台。园区高标准建设,受到了创业者青睐,宝海锌业、海伦制衣、东鹏鞋业、侨锋实业等一大批企业在此投资兴业。
3、大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坚持科技促创业。县科技部门重点抓好永特集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地制药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不断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提升特种材料、食品药品、机械电子、建材矿产及制衣制鞋等五大支柱产业科技水平,引导大地制药、宝海锌业、宏科特材等骨干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实力扩张为目标,不断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加大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不断扩张产业链、产品链和技术链,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县就业部门在广泛收集项目组成项目库的基础上,实行先经专家组认证分析并评选通过后再向社会公开推介,实行政府出资购买创业项目的办引进专业机构有偿推介,对项目实施成功的推介机构或推介人给予定额奖励或补助,2011—2012年,共成功推出70多个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创业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着力打造创业品牌。为提高“血鸭”知名度,并使之成为县的创业品牌,2010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功举办“阳光杯”县首届“血鸭”烹饪技能大赛。通过广泛发动,精心组织,60多家餐饮业和80多名业余选手参赛,在县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大赛,选出了一批“血鸭”烹饪技能精英,被县内外20多家餐饮业高薪聘请。通过大赛,延长“血鸭”产业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6、组建行业协会,推进全民创业。为促进县创业企业发展,2010年,县就业部门牵头成立了“县青年创业者协会”。协会的成立为广大创业青年搭建一个创业舞台,充分发挥了民间创业咨询服务实体的积极作用,促进创业公益活动。为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2012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功创建康达东路建材创业示范一条街,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落户73家商户,吸纳384人就业,创业成功率达90%以上,探索一条政府支持创业的新路子,形成“打造一个创业平台,解决一方就业困难,培育一个专业市场,提升一项服务产业,组建一个行业组织,建立一套帮扶机制”的创业工作经验,受到市政府和市人社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7、抓好农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产业建设,促进农民创业。县农业部门重点抓好万亩果业、万亩油茶、铁观音茶叶、4000亩莲籽示范基地建设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力抓好“菜篮子工程”,支持高洲、升坊和湖上等乡镇的蔬菜基地建设,做好蜜梨、杨梅、茶油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抓好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产业建设,大多数农民更好地创业并走上了富裕之路,
(五)、明确落实工作考核责任
1.加强统计报表工作。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统计月报制度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月通报制度,采取制度保障和措施强化的方式,确保以创业带动就业各项目标的超额完成。
2、加强调度和督查。县政府高位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仅2012年,县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调度。县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汇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并且督促各成员单位积极落实县创建工作任务。各创建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切实贯彻落实县政府的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召开创建工作专项会议,围绕创建大局紧抓落实,开拓新的创建思路,创新创建工作模式。县创建办编印了10期工作简报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做法,推进创建工作进度。
3.制定绩效考评办法。为确保创建成功,县创建领导小组在绩效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对完成创建任务的成员单位给予资金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上级考核验收过关,给予每个成员单位基础奖励;造成丢分的项目取消该成员单位基础奖励,并实行问责;对于责任不明,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成员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先资格。
二、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
1、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抓手,是建立健全政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长效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近两年的创建,县乡党政组织、县直各部门、群众各团体和广大企业、自主创业人士极大地增强对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建立完善政府推动、人保牵头、部门联动,既分工又协作的整体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长效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全民创业就业工作的浓厚氛围。
2、通过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进一步创新了创业工作理念,明晰了支持创业工作思路。创业是就业之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之力,既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更是一项重要业务工作。抓创业就是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近两年的创建工作逐步明晰了支持创业工作思路:一是要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共推发展;二是要建章立制和完善调度形成高位推动、确保绩效的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三是要明确职责、细化操作、强化考核、严格奖惩,务求实效;四是要优化创业环境,坚持改善硬环境与优化软环境并重,长抓不懈、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五是要注重营造和谐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干部干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办企业”为思路,大力宣传创业人员和服务创业人员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弘扬创业精神、公朴精神;竞争创新、团结合作精神;爱岗敬业、守法践行、尽责奉献精神,不断培育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
3、在深化创建中探索了一套落实国家创业政策,推进全民创业的有效方法。一是推进创业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布局有机结合,形成共推创业的合力;二是实行政策帮扶与市场拉动项目成长有效对接,促成创业冲力;三是全民创业与做强产业做大企业有机结合,既扶小帮弱,又要集中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发展,激发创业的活力;四是扶持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积极顺应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要求,保持创业工作的持久力;五是资金扶持与创业能力提升相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推动创业的成长力;六是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有机统一,注重培育新型中介服务组织,挖掘创业工作的发展力。
三、创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1、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
2、全县群众创业意识有待培养。老百姓“等、靠、要”思想观念还存在,创业意识淡薄。
(二)今后设想
1、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力推劳动者创业。为将实施创业的参训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评估、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融资服务,努力做到“要政策的给政策,要创业项目的给项目,要资金的给小额信贷”,极力推动创业,力争完成开发创业项目120个,扶持创业新发放小额贷款4000万元的目标。
2、做好创业者跟踪服务,巩固创业成功率。对已经实施创业的劳动者,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支持他们创业,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千方百计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遇到的困难,在政策、资金、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帮助他们创业成功,以巩固创业成功率。
3、进一步加强创业宣传,营造创业环境。利用电视台、网络、通信等现代传媒进一步加强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宣扬创业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充分发挥创业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营造全民动员,全民行动,投身创业,富民兴县的创业环境。
驻共青团***县委指导工作开展以来,我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和团省委工作要求,结合***县共青团工作实际,指导当地团县委同志切实推动了基层团建、青少年思想引领、中小学少先队和共青团建设、调查研究、非公企业团建等全团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把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作为核心灵魂,不断创新宣教方式,完善实践举措。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用党的十精神武装青少年、用“中国梦”凝聚青少年、用“三观三热爱”教育青少年、用时尚的方式吸引青少年,以“中国梦”教育活动为统领,不断创新宣教方式,丰富宣教内涵,以重要节日为契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
2、坚持把服务党政大局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延伸工作臂膀,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努力服务和谐***建设、创新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努力服务平安***建设、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服务美丽***建设,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条战线上,有效组织凝聚青年,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到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伟大实践中。
3、坚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载体。针对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农村青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项目扶持,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实现了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拓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有实效,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有提高的目标。
4、坚持把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作为基本保障,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组织生命力。激活乡镇实体化“大团委”组织活力,激活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团建活力,激活团干部队伍活力,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团建工作,坚持建活并举的原则,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面。
二、基层团工作经验
通过对基层进行考察调研,我发现基层团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办法和手段不多;二是对通过网络引导和服务青年,提高团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的新工作方式适应和转变不够;三是活动经费、资源严重缺乏。
针对以上种种困难,我建议团县委在开展工作中要创新工作思路,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积极整合团内外资源,树立亮点、特色典型,从而有效推动基层团工作的开展。
1、关注焦点,探索实践,提升青年工作科学化水平
要积极探索共青团在社会管理创新、助推转型升级、保障青少年民生等重大领域可为、能为的工作路径,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引导广大青年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着力开发青年人才资源,通过青工技能竞赛、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等载体,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引导青年企业家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方面建功立业。要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引导广大青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文明程度的提高。要坚持以青年为本,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与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本领相结合,把为青年排忧解难、切实维护青年权益与优化青年成长环境、鼓励青年干事创业相结合,不断增强针对性、多样性、实效性。
一、思想教育富有成效
上半年团的思想教育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青年团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团大会议精神,做到“团干带头学、团组织帮助学”。二是联合宣传、文化、妇联等部门,通过举办征文比赛和道德小富翁评选等主题鲜明的“两思”教育系列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召开团干部会议,集中学习团的大会议精神,为广大青年团员做好表率作用。四是通过组织青少年在烈士陵园举行“缅怀先烈”的凭吊活动,加强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五是联合司法部门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通过教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六是组织学生参加团市委举办的红歌比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七是结合“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开展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教育。
二、团的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按计划召开团委委员会议和团支部书记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具体工作。二是组织各团组织负责人参加团市委举办的基层团干培训班,不断提高团干的整体素质。三是积极探索团后备干部的培养,加大非公企业团建,尤其是注重整顿比较松散的农村团组织。四是在巩固企业团组织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加大非公企业团建力度,扩大团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同时,我镇今年新发展了80多名团员,并在积极发展新团员的基础上,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今年全镇“推优入党”人数超过12人。五是抓好团籍转接工作,特别是注意协助学校团委与农村团组织、企事业部门团组织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由学校组织将每年毕业离校的团员学生的团籍及时转入该生所在村团组织或转入其就业单位的团组织(就业单位未建团的,则转入所在村团组织),尽量减少团员流失,保证团员的持续管理。
三、抓好各项主题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一)、围绕“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这个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镇团委与俞垛学校团总支、何野村团支部等一起,在今年3月份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统一行动日活动,内容包括慰问孤寡老人、发放志愿者联系卡、医疗咨询、清理环境卫生、植树造林等,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为更好服务社会帮扶贫困儿童,在6月份与妇联共同组织开展“关爱贫困儿童,结对助学活动”。
(二)、我们立足当前形势,开展返乡青年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活动。今年,我镇团委在宫伦、何野、俞耿等种植、养殖、加工特色村建立俞垛镇青年就业与创业见习基地,拓宽他们就业渠道。同时,我们在走访调查本镇青年就业与创业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并在6月份组织全市大学生村官在我镇举办姜堰市首届大学生村官沙龙,邀请创业专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培训。
四、大力开展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团员的精神生活
上半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五四期间组织开展了青少年艺术周活动,内容包括青年歌手大奖赛、青少年运动会、青少年才艺大赛等一系列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本地青少年的业余生活,也为本镇文化建设搭建活动平台;通过“道德小富翁”、“优秀少儿工作者”评选活动,用典型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去教育和影响广大青年。
五、发挥团委带队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少先队工作
近日,智联招聘《就业信心指数》2014年三季度分析报告出炉,智联招聘全站(全国)在线职位数今年三季度同比2013年三季度增长23%。金融业的增幅明显减缓,基本贴近全国平均水平;房地产行业的增速大幅减缓,仅为8%。
一个行业让人感到希望:2014年第三季度互联网行业一马当先,保持了高达40%的旺盛需求。其中20人以下小微企业一枝独秀。这受益于政府宽松的创业政策。
两个数字让人忧心忡忡: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前8个月,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仍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
为了帮助青年们就业,鼓励创业,共青团为年轻人做了什么?
“盐商杯”火热进行
近期,联合各部门发起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赛事安排,及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地区赛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动员,积极筹备赛事相关工作,全国地区赛陆续铺开,并按计划有序推进。
@ 团天津市委
首届“盐商杯”大赛启动以来,团天津市委紧紧依托建设滨海新区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牢牢把握承办二三产业全国总决赛的有利契机,主动对接滨海新区区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委、市科委、市中小企业局、天津电视台等7家单位共同举办天津地区赛事,迅速成立天津赛区赛事的组织领导机构,广泛了解和争取这些部门为大赛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列出扶持政策清单。通过多方动员加强宣传引导,发动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项目库资源、全市各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区等载体以各种形式将全国大赛天津市赛区的报名方式、优惠政策等信息带到全市创业青年身边。加大对获奖项目的奖励扶持,对评选出的天津赛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资金奖励。对所有获奖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团天津市委将协调各类资源,通过无偿资金扶持、金融授信服务、金融担保提供、专项资金申报、创业园区入园推荐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全面涵盖创业需求的培养和扶持。
@ 团吉林省委
首届“盐商杯”吉林赛区启动以来,按照全团统一部署,通过出租车顶灯、商圈LED大屏、高速广告牌、轻轨沿线站牌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载体,以宣传片、宣传漫画、宣传海报等形式,着力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工作。还积极联系银行、风投、孵化器、科研院所推荐参赛项目,报名正在火爆进行中。吉林赛区总奖金额超过400万,还联合有关单位对优胜项目提供免费入驻吉林青年创业园、专人包保服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此外,吉林赛区增设了电商赛,分为封闭赛、自由赛和创意赛三类,比赛产品为吉林旅游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大赛期间,启动了青年创新创业系列课题研究和主题歌曲、logo有奖征集活动。
@ 团上海市委
首届“盐商杯”上海赛区火热报名中,由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承办。本次赛事采取二三产业和涉农产业分赛制,即统一赛事名称,二三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和涉农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分赛制评审。大赛分为预选赛、集中晋级赛和上海赛区决赛三个阶段,二三产业和涉农产业项目各自独立评选、独立设奖。
寻找广东最具创新力创业企业
@ 团广东省委
10月,中国南方人才市场2014年第三季度人才供求状况,随着经济动力放缓,加上应届生求职高峰已过,第三季度就业难度有所加大。据报告,与去年的月平均薪酬相比,深圳继续保持榜首位置,平均月薪为7261元。广州位居第二位,平均月薪为6830元。佛山跃居第三。整体近七成的岗位要求工作经验,应届生就业难度加大。
2014“南海・大沥杯”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在佛山南海启动。
为了充分激发青年创业热情,提高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选树扶持一批青年创业典型,营造关心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团结凝聚青年走在创新创业创优的前列,团省委决定联合有关单位举办2014“南海・大沥杯”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地区赛,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改变生活,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
大赛分为创意组(意向创业者)和创业组(正式创业者)两个组别。参赛项目涵盖二三产业及涉农产业。参赛者不超过40周岁。涉农产业项目优先推荐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中专学生、农村科技特派员、各级涉农青年协会组织成员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对象。
入围省级复赛的项目,授予“广东省创新创业优秀奖”荣誉称号。对于符合省经信委、科技厅、农业厅等主办单位相关要求的创业项目,大赛组委会将优先推荐给予支持。
在本次大赛中入围省级决赛的创业项目,可免费入驻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可享受政策扶持、协助贷款、推介融资等各种“五星级”创业服务,还会有创业的“男神”“女神”作为创业导师提供难能可贵的跟踪辅导。获全国赛二三产业一等奖的项目,可入驻广东省青年创新创业试验区(佛山市南海区),省级为项目提供“1+1+1”的创业配套扶持,即按照团中央奖金设置标准进行等额现金配套奖励,同时进行水电、房租、税费等相关经营费用的等额抵扣。
据了解,场地成本高、开办资金不足和创业能力偏弱是造成青年大学生创业率低的三道坎。针对青年创业存在的难处,多个职能部门正“联合作战”推进青年创业工作。广州各区政府两年内要建设或改造至少1个创业孵化基地,为青年创业提供初期孵化保障。10月8日,《关于大力建设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广州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创业合伙人
@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团委
今年以来,武进团区委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和上级团委工作要求,以“服务‘两加’发展大局,青春建功‘四大战役’”为统揽,全面实施“青武飞扬・竞”计划。
就业创业有办法:开展“创业合伙人计划”,联合区人社局等建立“武进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为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提供创业政策咨询、资金扶持、运营协助、销售推广等综合服务,上半年已审核青年创业贷款13笔,申请金额1350万元。
青少年维权有力量:打造出“青春共助”青少年服务、“学习共享”校园服务、“家园共筑”家庭服务、“社区共融”志愿公益服务等特色项目,今年8月,武进区被团省委列为江苏省“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县级试点城市。
1.1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后的收入状况。
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所以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后平均收入也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并且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也在逐年降低。2004年我国农民工平均收入达到了2380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2%。农业人口转移后收入逐渐提高,带动了农村平均收入的增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2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后的行业分布。
建筑与制造行业目前依然是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行业。同时,随着工业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容纳的就业人口逐渐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则大量进入餐饮、家政、娱乐等服务行业。由于服务业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特性,使其将在未来逐渐取代制造业与建筑业成为吸收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行业。
2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特征
2.1我国农业人口转移的总量逐渐增加,同时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并且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2014年,我国农民工数量与前一年相比增加1100万人,总量接近3亿人。同时,2014年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0岁,从比例上看,18~34岁的农民工所占比重超过百分60%。
2.2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技能不高。
2014年,我国农业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人口比重不足0.5%,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人口也不超过5%。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适应城市经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大变革,出现了由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对应而产生的用工荒,这种用工荒与失业的并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3我国农业人口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1农业人口转移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
3.1.1提高了农村人口平均收入。
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业以外的产业和本地区以外的地区转移,以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就业机会。从农民收入的来源看,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农业收入三部分,虽然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及所占比的加大,足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很大的。
3.1.2改变了农村居民消费方式。
近年来,农村转移劳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新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影响,其消费观念开始发生转变,而消费观念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因此农村转移劳动力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当地居民的消费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消费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同时,农村保险类消费、金融服务类消费及文教娱乐类消费等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的不断上升也说明了农村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观念的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2农业人口转移对农村经济的消极影响
3.2.1降低了技术推广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留下的是妇女、老人和儿童,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和新的科学技术难以推广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农业生产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
3.2.2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的时代,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4农业人口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4.1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创业。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转出的农业人口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一方面,这些人口都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技能与较为广泛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转出的农业人口往往也能够积累一定的财富。各级地方政府应当通过各种税收优惠与政策扶持的形式,鼓励具备创业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创业,这将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强的带动作用。
4.2对乡镇企业加大金融与技术支持。
农业转移到城市的很多劳动力人口,在具备一定的资金与技术积累后通常会返乡开办乡镇企业。各种类型的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通过税收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由于初创资金、专业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匮乏,我国很多乡镇企业只能进行附加值非常低的农产品初级加工生产。这使得很多乡镇企业陷入低质量、低价格的低水平发展陷阱,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地方政府应当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对初创期的乡镇企业采取优惠与开放的金融政策,使其得到创业初期急需的创业资金。同时,还应当联系行业内技术领先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与乡镇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采取专家定期讲授与技术人员下乡交流的形式逐渐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这些政策都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资金规模与技术水平,从而增强乡镇企业的自我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
4.3推动转移劳动力的技术溢出效应。
为分析我市女性创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促进,我会采用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创业女性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我市女性创业的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困难及需求等作出如下分析:
一、女性创业现状分析
(1)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的主体,是创业的生力军。由样本统计发现,我市女性创业者在25-34岁创业的人数最多,占45.5%,其次为35-44岁,占27.1%,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25岁前,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以及冒险精神,更多女性选择了在这一阶段结婚生子,很少有创业女性出现。30岁之后,大多数女性都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家庭,很多人开始谋求职业上的发展,在家庭有力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而到了40岁,不少女性事业有成。45岁之后,女性的体能和脑力开始衰退和弱化,这个年龄段选择创业大多是出于个人兴趣或避免退休后生活无聊,通过创业参与社会活动。这些因素导致了25岁到45岁之间的女企业家数量明显占绝对优势,这与男性职业发展基本一致。
(2)文化层次总体不高,以生存型创业为主。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居多,占44.9%,初中次之,占27.5%,大专占21.5%,硕士以上无一人,整体文化层次不高。我市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与女性以生存型创业为主的特点有关。从创业动机一项来看,因家境贫困或收入微薄,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变个人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因下岗、失业无法找到其它工作,故创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为主要动机的人数占到了36.2%,这部分女性大多不是主动、积极的寻求创业机会,而是为了生存而创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她们所受的教育相对较低。但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女性创业比较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创业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ѧϰ,参加各种培训,其中不少人拿到了后学历大专文凭。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对家庭支持非常看重。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者为已婚,其中初婚占92.8%,再婚为1.4%,结过婚,目前单身者仅占4.1%,未婚者占1.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婚姻稳定。而且女性创业者们都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在接受调查的人中,113人认为家庭支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访谈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谈到了家庭支持的重要,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身心疲惫,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
(4)多数女性创业者是和先生一同创业。女性创业者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中,与先生共同创业的最多,占45.2%,独自创业者占42.8%,与亲友共同创业者占12.0%;而在与先生共同创业的132位女性创业者中,选择先生为主要决策经营者,自己从旁辅佐的最多,占38.6%,其次为夫妻两人依专长分工,对内对外皆不分主副,占25.8%,选择我为主要决策经营者,先生从旁辅佐占23.5%,可见女性创业者基本与先生平起平坐,不再仅仅扮演辅助角色。
(5)女性创业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角色。从调查中看出,女性创业者最大的心愿,家庭和睦这在她们心目中排第一位,占41.1%,事业成功占39.4%,孩子有出息占18.5%,可见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6)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农民居多,大部分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从调查数据来看,女性创业者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居多,占31.2%,其次为农业劳动者,占17.5%,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3%。而且大部分女性创业前均无与目前所创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占60.9%。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印证,高学历知识女性为寻求自身发展而创业的人数很少,创业者多为生存而选择创业这一现状。
(7)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品质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每周工作时间一项上,大部分女性工作时间在56小时以上,占47.4%,48-56小时占29.1%,40-48小时占19.2%,不到40小时的仅占4.5%。可见女性创业者工作十分辛苦,几乎没有休息天。此外,在对于女性创业的先决条件的调查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能吃苦耐劳,其次为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具备专业知识。而对于女性创业者自身具备的特质,问卷中认同度最高的是独立自主,其次为乐观自信。这和个案访谈的情况也相当一致,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自己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非常能吃苦,因为这些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一点点从小做到大,很多人还有过多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品尝过创业的诸多艰难和辛劳。也正是多次失败或成功的经历,帮助她们累积了足够的创业经验,磨炼出了坚韧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她们能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企业特征分析
1、行业选择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科技含量普遍较低。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女性创业行业分布在制造业36.6%,批发和零售业27.1%,对外贸易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住宿和餐饮业10.6%。选择制造业的女性往往原先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与先生一同创业。而选择批发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女性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妇女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除此以外,妇女创业较多选择上述行业,还因为其所需资金较少,科技含量低。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创办的企业很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也少有专门的研发人员。
2、女性创办的企业以小规模为主,初创资金多为自有资金。从注册类型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个体户是绝大多数女性创业的首选。女性创业者初创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下的占62.4%;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68.5%,其中总资产在10万以下的占到30.1%;营业收入100万以下的占67.8%,其中10万以下的占32.2%;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占53.8%。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现在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她们创办企业主要靠自身的积蓄,而不是从银行得到贷款,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方面,女性在资源支配方面比较乏力,掌控的资源太有限,另一方面,社会对女性创业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也很不足。这也许是限制女性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经营状况较好,对未来充满信心。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为0.7%,企业近三年利润,增长的占44.2%,持平的占46.2%,下降的仅占9.6%。对于企业的发展设想,大部分人选择希望做大做强,占59.1%,先站稳脚跟,择机发展占22.9%,只想维持现状的占11.0%,走一步看一步的占7.2%。可见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并非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这也告诉我们,女人创业并不比男人差,我们需要大力开发女性创业的潜力,让更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
4、管理方式上注重培养和员工的感情。在企业管理中,有76.7%的人主要采取了注重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和持与员工协商办事的态度的管理方式,表明女性业主在管理企业中喜爱采用母性管理或亲情管理的方式,她们把女性管理家庭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职业角色之中,既讲原则,也有人情味,以理服人。此外,她们还注意从生活上照顾员工,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如借钱给员工看病、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等。这种以人为本的女性领导风格更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使企业组织更加和谐、更富有竞争力。
三、女性创业困难与需求分析
1、最大困难是筹措资金和项目的选择。从创业的过程与困难选择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筹措资金。在访谈中,很多创业者也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
2、多数女性在创业中遭受过性别歧视。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受访者在创业过程中均遭受过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专业能力方面得不到客户的肯定。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问到女性创业偏少的原因时,有121人认为是因为存在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所以女性要想作出成绩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3、独自创业的女性感受到的困难相对较大。从调查分析来看,不同创业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创业前身份、行业类别、资产规模在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中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创业伙伴的分析中,独自创业的女性无论在家庭支持方面,创业前准备阶段,还是实际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均明显大于和先生或亲友一同创业的女性,可见女性独自创业的艰难。
4、利用政府资源程度不高 。从描述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是否接受过政府帮助和辅导方面,选择是的占40.1%,选择否的占59.9%。由此可知女性创业者利用政府的扶助资源程度不高。探究其因,一方面女性在相关信息的搜寻或取得上的渠道较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5、最需要的良好创业环境的营造。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女性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中,独自创业的女性在对政府经营指导方面的需求最高。很多建议指出,希望政府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降低对企业的控管与限制,让企业能有更多空间发挥其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努力提高女性创业者的社会地位,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并能提供专业顾问群,协助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以弥补女性经营管理知识的不足。
四、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前文所分析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和辅助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立女性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需要营造女性创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女性就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拚搏,逐步更新女性等、靠、要的就业观念,改变少数女性不愿意从事艰苦、脏、累经济活动的贵族观念,塑造女性创业的文化。对社会大众层面,应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减轻女性创业的压力,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家政服务机构,推动托儿托老措施,协助妇女减轻传统社会角色的双重负担,去除创业障碍。同时,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家庭服务社会化是另一个层面的女性创业过程。
关键词:政府主体职能;支持体系;发展趋势
一、背景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全民创业”的,各地相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拨出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自主创业中。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荆州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08年,荆州市开展了创业促就业全民行动,总结推广了沙市区“百姓创家业”、荆州区“双联双创”(机关联社区、干部联创业户,创充分就业社区、创信用社区)、松滋市“11233”(一个创业服务区、一个工作服务站、二个创业培训基地、三条自主创业街、三个创业示范基地)、公安县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石首市实施“新市民工程”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洪湖市积极引进国际援助项目开展对湿地渔民的转移创业培训等基层工作经验。2009 年荆州被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以来,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荆州市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等文件,对全市创业促就业和创建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部署。建立健全了扶持成功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提升实训水平和创业能力。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荆州市及时出台了《荆州市创业培训师资管理办法》,并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创业培训师资团,为建立健全荆州市创业服务网络,强化创业指导,完善创业服务,各地均成立了隶属劳动保障部门的创业指导服务部门,专为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查询、政策咨询、创业见习、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后续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指导服务。
据统计,至去年,全市新增创业4338 人,带动就业17706 人。调查显示,目前荆州创业促就业及创建工作总体状况良好,各项工作正按照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要求和目标有序开展。基本建立了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组织领导体系,统筹规划和管理创建工作。逐步完善了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
二、当下荆州政府的创业支持体系概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就进一步深化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荆州市政府颁发了《关于深化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体系。
(一)创新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创业引导资金,扶持创业项目的启动、孵化。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凡是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3)加大规费减免力度。工商、环保、卫生、交通、公安、质监、新闻出版、物价等部门要进一步清理涉及创业项目的相关收费,凡符合规定的创业项目,一律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4)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按“非禁即入”和“能试则试、能放则放、能宽则宽”的原则,实施创业主体“零限制”。
(5)建立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机制。支持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放贷主体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贷款额度不超过10万,对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10万以内、总额不超过50万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贷款的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无力还款的,可申请展期一年。在2003年政府主导的小额贷款总额为三百多万,而到2012年小额贷款总额达到了3.6亿。在鼓励青年创业方面,政府对于贷款扶持的力度在逐渐加大。
(6)多渠道开发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各类创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五年内在全市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创业孵化基地。允许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二)优化创业环境
(1)改善行政服务方式。建立创业登记证制度,本市创业人员均可申请办证,凭证享受税费优惠、规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建立创业绿色通道,按照“一门受理、转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提供项目审批、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并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事项实行通过性审核。并且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场所和服务,对自主创业的青年给予场租、水电费补贴。
(2)创造公平创业环境。取消对各类创业主体的歧视性身份限制、行业限制,实行同等待遇。引导民营企业联合抱团,通过各种商会、企业家组织、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形成民间企业联盟。
(3)健全创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库和创业主体个人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备案查询制度。
(4)营造崇尚创业氛围。以激活创业主体、弘扬创业文化、增强创业本领、树立创业典型、传播创业经验为重点,广泛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宣传。
(三)改善创业服务
(1)多层次培育创业服务主体。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一体化、服务供给均等化要求,分步骤、按需求完善创业服务主体、内容和方式。
(2)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按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过程精细化要求,针对不同创业群体的需求,有序拓展创业服务机构功能,延伸创业服务链。
(3)分类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扶持。实施分类帮扶各类群体创业计划,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个体私营协会及贸易促进会等组织要针对失业人员、归国人员、退伍军人及妇女、残疾人等群体特点,制定专项创业帮扶措施。
(4)健全公共创业服务绩效评价反馈和考核机制。将公共创业服务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公共创业服务与网格化社会管理有机结合,增强服务的有效性。
(5)加强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深化创建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将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政府工作重要位置。
(6)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创建责任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健全高效、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
(7)强化督办考核。把深化创建作为年度重点中心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重点工作年度考核范畴,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创新之处
(1)荆州市政府对于创业政策的三大突破。第一大突破,荆州作为湖北省的重点创业扶持地区,在国家规定的小额贷款总额为两万元时,荆州市政府在2007年率先提高到5万。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市人社局,市创业担保有限公司支持,扩大与金融部门的联系面,与金融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开创全区创业促就业工作新局面。
第二大突破,建立国家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进行创业孵化,成为第一个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二级单位的地区。荆州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属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内设综合科、创业培训科、指导服务科、项目开发科、基地建设科等科室,主要职责是为城乡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创业指导服务,鼓励、引导、扶持劳动者成功创业并带动更多就业。中心创业培训教学条件优良,各类设施齐全,全面引进国际劳工组织SYB创业培训技术和大学生创业培训四级课程体系,配备先进的互动体验式创业教学辅助平台。
第三大突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荆州市委关于 “政府促进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百姓自主创业”的方针,推进全民创业,各县市区在创业活动中整体联动,使荆州市每个县市区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洪湖市积极引进国际援助项目开展对湿地渔民的转移创业培训等基层工作经验等等。
(2)国家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进行创业孵化。荆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2001年10月28日,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创业者提供了资源的支持。不仅为创业者提供的低价的厂房、共享的资源,还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创业环境。2003年12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2007年3月被湖北省经济委员会、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局评为湖北省中小企业示范基地,同年5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服务机构,是荆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三、创业成果
(一)创业明星企业。在荆州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荆州市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创业案例。荆州市最为典型的创业企业就是荆鹏软件园,它最初是由长江大学的教授在荆州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进行科学研究。成立于1998年的湖北荆鹏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经过荆州开发区国家级创业中心的孵化,从小到大,已经成长为一家综合性的IT集团公司,是通过了省信息产业厅和科技厅认证的软件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是湖北省授予的双百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荆鹏软件园将主要用于生产汽车导航仪、软件开发、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荆州市最大的IT行业研发中心,预计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实现利税过千万,并能够积极推动荆州市软件产业的发展。它是在荆州开发区孵化成功的典型,它的成功也带动了荆州市的就业。
(二)创业明星个人。经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的成功方式有所不同,下面就是我们对12位女性创业者和88位男性创业者的成就高低及他们各自创业的特点进行比较。
在政府的政策下,有一大群创业者获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荆州市全民创业的大潮中,有一位弄潮儿,他叫赵勇,松滋市芙蓉园大酒店老板。2007年3月,赵勇得知市委、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后,回报家乡,当即和市创业办、市工商局联系,咨询有关政策,当了解到个体工商户“二次创业”申请绿卡后,成立了松滋银海米业有限公司,为当地350名居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四、不足之处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自2008年以来,荆州政府陆续出台多条扶持创业的政策。在走访调查过程中,66%的民众对出台的政策了解较少,说明宣传力度还不够,好的政策没有普及到大多数民众之中。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出的数据可知,18.4%的市民表示经常关注很清楚政策,23.3%的市民偶尔关注比较清楚,32.3%的市民不太愿意主动了解,38%的市民完全不清楚(如下图所示)。政府一直致力于鼓励创业,但是创业成效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了解国家政策。
(二)全民创业意识不强
据调查,38%当地民众对于国家出台的青年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不清楚,另外32.3%的当地民众不愿主动去了解。64%的当地民众认为刚毕业并积累几年经验的人最适合创业,而且他们对于创业的概念比较模糊,53%的民众认为只要有经营活动都叫创业,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却并非如此。
受到传统经济发展、社会形态的束缚,地方民众对于自主创业的意识不强,人们的收入来源一般是事业单位工作以及加盟店面。很少有人自主研发自主创业而且创业还受到年龄的限制,随着年龄阶段的逐步加大民众创业意识越小。
(三)创业融资渠道缺乏
青年在创业初期,最大的问题通常是资金缺乏。政府方面虽然出台了许多普惠政策,但是创业者要想享受到政策,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创业者必须拿到工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登记证,与此同时,创业者要拿到小额贷款还需要担保人,并且担保人必须是公务员或者有事业单位的人,这对于许多想创业的贫困青年设下了很大的障碍,导致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资金缺乏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
五、完善措施
(一)引导民间资本参与
政府引导基金是指政府作为间接投资者,主要通过参股创业(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间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股权投资。荆州市创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是荆州市财政部门服务“壮腰工程”的重大工作举措,将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资我市工业企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提升全市工业技术水平、调整产业结构、缓解融资困难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发挥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的作用,引导创业(产业)资本向重点扶持和鼓励的产业领域聚集,加快荆州市重点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创业(产业)投资企业的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培育和壮大一批成长型企业和早期创新型企业,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自主创新;三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扶持一批创业(产业)投资企业,推动形成创业(产业)资本在荆州市内的集聚,壮大创业(产业)投资行业的规模。
(二)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
(1)贷款担保要求会有所降低并且将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并由政府出面做担保人担保一定数额的贷款。
(2)规费减免政策进一步落实。进一步清理涉及创业项目的相关收费,凡符合规定的创业项目,一律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争取实现对所有创业主体登记“零收费”。
(3)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按“非禁即入”和“能试则试、能放则放、能宽则宽”原则。
(4)放宽企业住所、个体工商户经营场所登记要求,允许申请人将居民住房用作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企业、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时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有困难的,可由房产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方面出具使用证明,降低反担保门槛。创业扶持对象在信用社区内从事创业活动,经信用社区推荐的,可取消反担保。
(5)放宽对注册资本缴付方式的限制。进一步落实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管理规定,在法定的期限和数额内,股东可以通过章程自行约定出资额和出资时间,不要求所有股东在出资周期内同步出资。
(6)放宽项目建设的市场准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项目和我省区域发展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对企业申请登记的项目涉及前置审暂时无法提交前置审批文件、证件的,工商部门根据申请,可以将其经营范围核定为 “XXX项目的筹建”,并注明“筹建期间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营业执照有效期。项目筹建涉及安全、环保、节能审批的除外。
(三)继续优化创业环境
荆州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环境,全面拓展孵化接纳空间、提升孵化能力、拓展孵化功能,提高了企业入住率,创业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环境。将规范院内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对孵化楼进行维护,整治创业服务中心院内的办公环境和治安环境,改善孵化条件。另一方面,将进一步规范创业中心服务窗口的各项服务流程,不断推行创业中心服务窗口的标准化,由一个只为企业提供简单物业服务的物理空间载体,已经发展成为能集聚各种创新要素的“吸盘”、整合各种创新要素助力科技成果产品化的“转化器”。
(四)完备创业教育体系
(1)加强创业指导服务。按照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过程精细化要求,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财会、法律和劳动保障等服务,开展政策、信息、技术和融资指导等服务。健全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法规、投资信息、创业项目、创业培训等服务。发挥创业服务专家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科技孵化器以及各类创业基地的服务功能,为有意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咨询和创业辅导服务。
(2)强化创业培训和实训。组织开展公益性免费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知识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和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技能、创业能力和职业转化能力。
(五)建设和谐创业体系
(1)生活与创业的和谐。打造“和谐创业”模式,是要将创业的精神和内容寓于生活同时提倡以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心态,提升创业的档次和境界,达到创业与提高生活品质的完美统一。
(2)文化价值与经济运作的和谐。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日益融合,能迸发出巨大的创业力,打造和谐创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