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时间:2022-08-28 07:06:26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第1篇

我们按照“体现中央精神、符合时代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南通特色”的工作思路,统筹安排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一)抓意识强化,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主动性。我们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作为全民普法的“龙头”来抓,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深化“为官先要学法,为政要会用法”的理念。制定了《关于“五五”普法期间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见》,提出了工作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形式明确、考核办法明确的四“明确”要求,建立了领导干部法制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司法行政部门协调、有关部门配合”的格局。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增强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抓分类指导,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针对性。专门成立三个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指导小组,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掌握工作主动权。并注意发挥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经贸、财政、税务、工商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务教育平台,注入法制教育内容,引导企业领导学法用法。加强驻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通过网上送法、招商引资讲评会等形式学法。各驻外办事处、招商机构都建立了网上学法平台,实行领导干部学法积分考核。

(三)抓督促检查,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实效性。定期检查或督查,将学法用法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市法宣办会同纪委、组织部、依法治市办等部门,每半年收集一次领导干部学法笔记本,组织集中评议,并评定等次;年末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检查情况通报单位,计入个人年度考核成绩。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加强权力督察。结合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及时公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二、注重机制创新,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全面落实

我们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机制和形式,积极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一)创新学法机制,确保学法工作有提升。推行中心组学法“动态考察制”。要求各地、各部门每次安排中心组学法,需提前一周将计划上报市委组织部,由其会同相关部门对学习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确保中心组学法的落实。推行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制。市、县(市、区)在举行事关全局且法律性、政策性强的常务会议前,利用半小时学习研究重大事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确保依法决策。推行每周“一卡一法”制。结合工作特点,市法宣办有针对性地将典型案例和有关法律条文制作成宣传卡片,每周寄发领导干部。推行积分制。形成系统、全面、制度化的积分管理机制,设立自学法律、参加法律培训、撰写学法体会等分项内容,对每名领导干部学法情况实行积分,规范领导干部学法工作。推行点名调训制。依托市、县党校建立领导干部培训基地,将法律知识学习列入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对领导干部进行分期分批法律知识培训。3年来,全市近千名副处职以上干部、2000余名科级干部全部参加了轮训。

(二)创新考评机制,确保学法工作有保障。在全国率先形成了脉络清晰的述法考评体系。出台了《关于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述法的工作意见》,明确述法的内容、程序,要求领导干部分别从确立法治理念、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司法为民、遵章守纪六个方面述法,考核结果与单位责任制考评定级、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等级认定、干部选拔任用、目标责任制考核奖金发放相挂钩。述法工作在如皋市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推进了依法行政工作。20*年,该市实现重大决策零违法,规范性文件零撤销,执法案件零错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下降23%,量下降25%。司法部、省委领导对我市领导干部述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先后予以重点报道。

(三)创新问责机制,确保学法工作有力度。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列入法治、平安建设主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制定《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把因法律意识不强,不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导致决策失识、违法管理、效能低下等三大类九种具体情形列入行政首长问责内容。针对其违法违纪的情形,视情给予责令整改、诫勉谈话、停职反省、责令引咎辞职等处理。3年来,全市有5名领导干部因未能依法行政受到问责处理。

三、注重法治实践,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深入

由于注重学习法律知识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我市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明显提高。

(一)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市、县两级政府聘请法律顾问团,对政府大额投资建设项目、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决策进行论证,提供法律意见,确保政府依法决策。3年来,政府法律顾问团共列席市、县两级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等582次,完成政府交办的法律事务283件,出具法律咨询建议书226件。20*年,我市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同比下降62.5%,依法行政工作正在从外在强制下的被动行为向内在自发下的主动行为转变。

(二)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出台《关于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意见》和10项制度,明确行政首长必须出庭应诉的四种情形,将出庭应诉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使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力促进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目前,我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到83.5%,位于全省第一。海安县县长单晓鸣出庭应诉入选“江苏省200*年依法行政十大新闻”。

第2篇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全县副科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法制培训班今天开课了,这是我县多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五五”普法规划以及中组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以实际行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里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和谐双峰,实现加速赶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

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对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治保障,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学法用法,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才能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法妥善处理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的需要。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暴露,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仅需要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手段,也需要法律的手段。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学法用法,不断增强依法办事能力,才能更加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挑战,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

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需要。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重要保证。依法执政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事务。今年,我县是全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试点单位,总体目标是要进一步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效果,促进县委依法执政,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事青书记、德华县长在全县三级干部干部会上提出的“四个第一,三个争先”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学法用法,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才能提高依法执政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事务,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推进全民普法深入开展的需要。领导干部是“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对于做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表率作用。在实施“五五”普法工作的五年中,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努力提高认识、完善机制;突出重点、丰富活动;普治结合、优化环境;创新方式、确保成效;夯实基础、强化法治,全县依法治县水平明显提高,全民法制建设明显加强,法治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市“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特别是走马街、锁石、甘棠等乡镇,县委办、县人大机关、县政府办、县政协机关、县委政法委、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

烟草局、县地税局、县建设局、县国土局、县司法局、县检察院、县总工会、县统计局、县城管局、县供销社、县民政局、县工商局、县经济工作局、县移民局、县卫生局、县煤炭局、县商务局、县人民医院等单位作出了表率,成效显著。事实证明,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才能有效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全民普法不断深入,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尚。总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是“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任务,完善制度,强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中组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于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去年9月,中组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又联合了全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对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和会议精神,扎实抓好领导干部法学用法工作。

一是要明确主要任务。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精神;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准确领会和把握其主要内容与深刻内涵;要深入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和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要深入学习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今年要重点抓好依法行政理念、《侵权责任法》、《国家赔偿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要把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有机结合,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着力打造法治政府,扎实推进依法治县新的进程。

二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完善制度,是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领导干部法律培训、领导干部自学法律、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等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的经常化。要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勤、学法档案、学法情况通报等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学法工作的规范化。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考察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把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情况和考试考核的结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不学法、不懂法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

三是要创新学法手段。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进厂矿、进农村的内容,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要紧密结合“争优创先”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作为“争优创先”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用法。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媒手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领导干部学法讲座。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设立领导干部法制网校、举办网上学法论坛等,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开避新的渠道和空间,促进领导

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深入。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取得实效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保证,也是“五五”普法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法学用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各部门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搞好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部署要求,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认真督查,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纳入本单位的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逐步建立并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机制和措施,杜绝学法用法过程中一切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现象。在座的各位既是各部门、各单位学法用法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法用法的带头人,大家一定要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参加培训学习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自身学法与抓好本单位、本系统领导干部学法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示范作用。娄底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刘事青同志对这次全县副科级以上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法制培训班非常重视,亲自签发办班文件。县委干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举办好这期法制培训班做了大量的工作,特邀请省师大的知名学者给我们讲学,这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极好机会,希望大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遵守学习纪律,确保学习成效。为严肃学习纪律,本期培训班将继续严格考勤,实行每天通报制度,实在有特殊情况不能到课的,要履行请假手续,请大家自觉遵守。培训结束后,县依法治县办和县委干教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法制培训的情况向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和县委干教领导小组写出专题汇报,通报各单位到课情况。此次培训学习和考试情况将作为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三好”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第3篇

今天,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这里举办全省厅处级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这是贯彻落实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第八次全会精神和罗清泉省长在两次全会上讲话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对一系列重大经济纠纷案件和行政执法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剖析,以案说法,引导领导干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避免和消除由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该作为而不作为,不该作为而乱作为、越权作为,或政府违法行政干预、司法不公正所引起的重大纠纷,以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为了达到这次培训的预期目的和学习效果,深入开展我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一贯高度重视。在全国和我省已实施的四个五年普法规划中,都一直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重点对象,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中央连续多次举办了法制讲座,总书记每次亲自主持讲座并发表重要讲话;*年5月,中组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省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为增强,并初见成效。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实施,努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适应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社会形势发展,这一切都对我们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对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扎实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我省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还必须清楚看到: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省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立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要带头学法用法,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省人民,在全省形成学法、用法、信法、守法的良好风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更新观念,明确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

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前所未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推动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态度和行为对全民法律素质增强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影响。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强化法律素质,顺应法治的要求转变领导作风和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要善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要摆正公仆关系,做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干部为民作主";要摒弃人治,彰扬法治,做到法律有明文规定的,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办,不要为了保护地方或部门利益,搞"政出多门";要尊重和发挥法制部门和法律工作者为决策把关的作用,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群众信法"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官要学法,为政要用法"的观念。对必须具备的法律知识要扎扎实实地学,原原本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凡是要求群众知道的法,要做到"懂";凡是涉及本级本部门全局性工作的法,要做到"通";凡是本职岗位常用的法,要做到"精"。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在法治实践中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法用法,领导干部要逐步培养出"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为符合法"的自觉行为和应有的法律素质。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推动我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4篇

关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特点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而重中之重是要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做好工作。本文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谈点肤浅认识。一、法律素质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同志指出: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这是新时期党对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证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要求。这一精辟论述,对我们理解新时期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具有深刻的意义。首先是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确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而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指引我们国家逐步走上法治之路,它也是我们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就是要学习邓小平法制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一方面,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理论支柱,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深切领会,有利于确立民主理念和法治观念;另一方面,依法治理工作的推进,又有赖于以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为思想武器。其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实施、引导、制约和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开拓多种形式的合作和交流,处理涉外关系,无一离不开国际法律、规定、原则和惯例。因此,不具备一定法律素质和理论的领导干部,是难以担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的。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地方的法规规章,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的行为规范;以依法治理为龙头,协调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普法、监督和法律服务等各个工作环节;党组织自觉地在宪法及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领导工作中的决策方式、议事规则、工作方法等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等等,都体现了党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事务,这也相应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第四是健全人民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要求领导干部善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工青妇等组织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居民自治等,做好这些工作都需要法律素质为保障。同时,随着法制建设进程的深入,领导对象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一是越来越多非公经济实体出现,作为行政管理的相对人,靠行政命令已难奏效,只有靠法律引导和规范。二是公民对权力的崇尚已转变为对法律的遵守。三是生产关系的表述已相当程度上显示为法律关系,法律在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规范作用越来越大。试想,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若不能棋高一着,何以实践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呢?第五是改变目前少数领导干部法律素质不尽人意状况的现实要求。经过三个五年的普法,广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但又不能估计过高。当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少数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尚待提高;有的同志缺乏基本法制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自觉性不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有待完善;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法律功底并不深厚,很难说大部分同志已掌握法律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法律的手段了。二、领导干部应具有怎样的法律素质对公民来说,法律素质的构成是了解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用法途径。而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应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可这样表述: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通晓必要的用法途径。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履行领导职责需要的法律知识。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法律知识,一是法律知识面要广,除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外,还要着重掌握上述法律部门中有关指导思想、立法依据、基本原则以及行政、组织、管理方面的规定;二是更深入。对法律精神的理解更深刻,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法学基本理论、立法理论等内容;三是要专业。熟知与领导工作密切相关和本系统的专业法律法规;四是要务实。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学习和思考国企改革、中国入世、科学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制建设课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确立崇高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领导干部树立法律意识,首先在于认清法的本质和作用,特别要注意防止把党的政策与法律对立起来,充分发挥法在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其次要善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变和制定法律法规工作中的定的关系,使现行法律体系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更好地结合 起来。同时,逐步改变法律滞后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状况,促使改革、发展、稳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再次是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方面,要善于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观察和思考,以做出正确的决断,使法律手段的运用与其它手段的运用更为科学合理;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法治观念的增强。法律意识中最核心的是弘扬法治精神,使依法治国的意识成为领导干部的根本理念、追求和信仰之一。领导干部要树立如下法治观念:宪法和法律有极大权威的观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力必须受到制约的观念和程序法并重的观念等等。在此基础上,把遇到问题学法、重大决策依法、开展工作合法、处理问题靠法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习惯。领导干部必须善于通过法律途径实施领导。在宏观上,要善于把领导意图通过法定程序变成法律、法规、规章乃至政府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加强对依法治理的领导,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贯串于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中;在工作手段上,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过程中,更多地引导广大群众步入法律途径和运用法律手段;在工作要求上,应明确各级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可以强化内部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在决策前听取法学专家、学者和司法工作者的论证意见等等。三、怎样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法律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法律意识。领导干部要把着眼点和切入点放在增强法律意识上,把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识作为前提,把增强法律能力,自如地运用法律手段作为衡量学法成果的标准。首先是提高认识。同志在谈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论述给我们有三点启示:一是领导干部是推进依法治国的能动因素,把众多的法律法规内化成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才能推进法治的进程。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就有可能失去领导资格;二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在领导对象、领导内容、领导原则、领导手段、领导目标、领导方法等面临着诸多变化,归根结底是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三是领导干部还须以自己的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去带领、引导、指导广大群众去认真实施法律法规,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其次要落实措施。首先确定任务。领导干部学习的重点应该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及法学基本理论;新颁布法律法规中与领导工作相关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宪法和基本法律中与领导工作相关的知识;探索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相关的法制保障课题。其次巩固阵地。传统的学习中心组、举办法制讲座、党校干校开设法制课三大阵地要不断巩固,并加强党校作为法制培训主阵地建设。再次丰富形式。部分单位已探索了不少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考核巩固学习成果的做法,如:举办法制培训专题班;进行法律知识测验或考核;列入述学内容;撰写法制论文;对任命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7、对政府组成人员届中法律知识测试;举办以领导干部为主体的法律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班;规定自学内容并辅以必要的考查等等,都可视情推广。最后健全制度。如学习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制度、评比制度,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再次坚持学用结合。要着重为领导干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上下功夫、花气力。就法制宣传教育的主管部门而言,衡量和检验领导干部学法成效的标准是法制宣传教育同法治实践结合的状况,在树典型、评先进方面,依法治理的好坏应具有一票否决制的作用;就领导干部而言,要认清学法同用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只有在法治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好法律,也只有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推进法律法规的实施。所以,要把带着问题学法与通过学法解决问题相结合,真正做到学用并举,学以致用。就学习形式而言,要发挥法治实践本身的教育效应,有利于法律意识的强化,可组织领导干部旁听法院庭审、召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验交流会、领导干部带头宣讲法律、通报领导干部依法和违法的正反面典型案例等。

[1]

在百度搜索:关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问题

第5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旗委、政府组织全旗县级干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集中进行法律知识学习,旨在提高全旗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我旗经济发展服务。学习法律知识应当遵循精学、实用的原则,摆正思想、端正态度。要解决好为什么学法、学什么法、怎么学法、如何切实把法律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刚才,毛源毛源教授为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全旗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这既是我们的干部做好工作,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觉遵守法律的需要”。江总书记这段话高屋建瓴地概括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是我们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推动普法和依法治旗工作进程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版权所有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治旗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我旗加快改革开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支廉政、勤政、高效、务实的新时期领导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的重要保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树立一种“立志做能人,一辈子做好人”的信念,带头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为我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当前,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必须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以制度做保障,靠制度抓落实。全旗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依法治理地方的重任,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法制修养。法律作为一门实用学科,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积少成多、融会贯通。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毛成为毛教授这样的法律专家,因此在普法工作中就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在内容安排上,要围绕当前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学习活动,要结合我旗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感,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详细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好学习,并坚持学以致用。在制度建设上,一是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切实使学法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建立政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新法培训制度。我国每年都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政法和行政执法部门要保证执行好这些法律、法规,必须做到颁布实施一部,学习掌握一部,才能跟上国家的立法步伐,保证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三是在旗党校和基层党校建立法制课制度。同时,旗司法局应继续办好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班,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认真抓好落实。

此外,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领导,列入议事日程,明确职责,确保实效,抓紧部署,狠抓落实;要总结以往我旗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中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要在旗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不断推动全旗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志们,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大家通力协作、共同配合。通过这次法制培训,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以实际行动,切实做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努力提高全旗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旗进程,为加快我旗小康建设步伐做贡献。

第6篇

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根据省委、省政府批转的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批转的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个规划》中提出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实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和任职资格制度”的要求,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司法厅苏司宣[*]24号《关于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现对“四五”普法期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市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契机,放眼世界、前瞻未来、以人为本,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教育干部,用宪法及基本法律知识武装干部,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日常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努力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目标:

“四五”普法期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我市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立足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进一步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训,使领导干部队伍整体法律素质显著提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日常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有效;以党校为主阵地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需求为导向,分层次重实效的领导干部学法格局日臻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

二、培训内容和要求

坚持认真贯彻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同志“*”重要思想,把树立社会主义宪法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综合法律素质作为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的首要任务,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方位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重点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学习现代社会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牢固树立“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推进我市依法治市进程。

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及其运行体系。学习掌握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及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及国家公务员法律法规等。特别重点了解和掌握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国家现代公共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的新的要求,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努力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学习国际经贸法律知识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了解和熟悉当今世界双边和多边经贸法律规则和国际惯例,培养领导干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加快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依法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学习与推进我市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发展战略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涉及广大职工群众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知识。此外,还要学习我国刑法中有关职务犯罪的规定及与反腐倡廉有关的法律知识,使领导干部切实按照“*”的要求,发挥表率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根据省有关部门意见,全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统一使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五”普法干部读本》(公务员通用)等必读教材。同时,根据全国的立法进程和中心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学习培训内容。

三、组织领导与实施

加强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扎实有效地实施我市“四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核心。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同志“*”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重视并加强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党委议事日程,落实具体责任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实效。

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采取党校主体班培训,人事部门公务员依法行政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校等固定培训阵地作用,把法律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做到课程有安排,授课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市委党校在“四五”普法期间,对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20学时,结束时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记入领导干部培训情况登计表,存入本人档案。

(二)、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领导干部在职自学都要把法律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每年累计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并把学习情况及时记录在《领导干部学法笔记本》上。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把领导干部学法作为党的宣传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当好领导的参谋,切实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好。

(三)、建立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是领导干部学法的一种好形式。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法制办要根据我市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需要,就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举办一至二次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持之以恒,使其制度化。

第7篇

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部署要求,牢牢抓住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升依法执政能力这个关键,把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守法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述法述廉考核,从“德、能、勤、绩、廉、法”六个方面考评党政领导班子、基层执法站所负责人以及执法人员履职情况与工作绩效,并将考评结果与干部奖惩任用挂钩,真正起到“动全身”的作用,不断推进县域法治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工作一年多以来,××市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和推进法治建设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依法执政、执法为民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县域法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市各级领导班子都建立健全了依法决策行为规则和程序;各镇政府都组建了法制工作室,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所有行政执法机构都建立了法制科或明确了专职法制员。全市涉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高达100%,各类行政争议案件下降26.1%,量下降25%,八类刑事案件下降54.6%,法律咨询和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法治建设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市经济增幅连续五年获“省政府上台阶奖”,各项指标已从过去南通“小六子”跃升至南通前列,有的指标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市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工作,受到上本文来源:文秘站 级领导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关注。

市委“立足干部述职、注重法治实绩、完善考评体系、强化激励引导”的述法考评经验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领导指出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并要求其它城市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市的做法,从实际出发,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各级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工作。要科学确定述法考评内容,健全完善述法考评机制。述法考评内容要立足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和依法履职的实际,把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述法考评的重点内容。要以现有干部述职述廉考核制度为基础,分层组织、分类实施、立足述职、综合考核,确保每个环节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要注重结果运用,发挥“杠杆”作用。考评结果要及时提供给所在地组织部门并反馈给个人,与干部奖惩任用挂钩。要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开,确保述法考评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要把开展干部述法考评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有力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部门牵头,政法委积极配合,基层党政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落实的工作格局。纪委、组织部、政法委等要协同配合,科学制定干部述法考评指标和运作程序,切实把述法考评与述职述廉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把干部述法考评与法治创建考评有关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各地依法治理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与当地党政部门共同谋划、精心组织,规范实施干部述法考评活动。

××市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工作经验,不仅为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探索了新的抓手,而且对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考核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制度上保障法治实绩。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考核制度。把干部依法履职、公正执法的实绩以及推进法治建设的各项指标,列入干部述职述廉考核的内容,不仅是对干部述职考核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更是对现有干部监督管理体制,特别是干部述职内涵和政绩评价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三是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水平。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评,把领导干部依法履职情况列入述职述廉考核内容,通过“倒逼”机制,形成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的制度约束,促使领导干部树立信奉法律、崇尚法治的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四是有利于鼓励探索创新,丰富和完善法治建设实践。总结推广如皋述法考评经验,有助于激发基层法治建设活力,调动各地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积极性,在探索创新中把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培育法治建设工作新亮点,不断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开展领导干部述法工作汇报材料

第8篇

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领导干部担负的是决策、组织、协调和指挥等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所以必然要求领导者具有更高的素质。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其开展领导活动、完成领导任务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它包括领导者对领导规律、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领导者自身的素养、思想方法、实践经验和有关知识与技能的水平等等,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综合表现。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其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一名干部的素质如何,决定和影响着他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和发挥。对于一名干部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和条件

一、领导干部应具备四种精神(意识)、八种能力:

1、四种精神(意识)。(1)公仆精神。所有领导干部都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从政,淡泊名利,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2)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实干,领导干部更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单位建设为己任,以事业发展为目标,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敢于克服困难,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3)自省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遵守各项党纪政纪规定,防微杜渐。同时力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承认,改正;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切忌推过揽功,有了成绩是自己的,有了问题是别人的。(4)大局意识。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一盘棋”思想。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能脱离大局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善于从大局着眼,把具体事务置于全局背景下运筹,这样才能保证具体工作和全局工作部门发展同社会进步方向一致、运行同步、协调发展。

2、八种能力。(1)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作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事业发展。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尤其是我们质监系统基层局的领导干部,更要善于利用当前对我们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抓住发展机遇,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质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贯彻执行能力。科级领导要善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局的决议和决定。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3)组织管理能力。每个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实施。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单位的目标同干部职工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使用各类人才,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4)综合协调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于激发全局干部职工的热情,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塑造单位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社会因素都能为本单位的工作开展服务,为本部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5)选材用人能力。组织的发展和事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都在于人。合理用人,因人施用也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不惟学历、资历,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岗位上去,并使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位干部职工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而领导干部就要根据下属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6)处事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领导干部不能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开展工作。因为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光凭老经验和老办法是无法应付的。必须认真了解新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争取最佳效果。(7)开拓创新能力。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业绩的。如果领导干部仅仅具备“萧规曹随”的作风,也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领导职责和任务。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促进事业不断发展。(8)学习、实践能力。这也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领导干部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用理论去研究、分析和总结,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二、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五种素质

1、政治素质。

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等各方面的基本条件,它在整个领导干部的素质中居首要和根本的地位,对于其他素质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每一名干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思想素质的高低是领导干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是领导干部的灵魂,对实现领导职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思想素质是领导者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总和,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就不可能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再高,也难以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取得应有的成就;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领导者的能力也就没有了根基。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是领导干部思想素质的主要构成因素。

3、道德素质。

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领导活动职业道德的素质。作为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它的标准高于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严于一般的工作人员,影响大于一般师生员工的道德。首先,要具有团结协作的胸怀,宽以待人的修养,谦虚谨慎的态度。其次,要有率先垂范的作用、廉洁自律的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领导干部的自律要从细微处入手,养成“自重、自省、自励”的习惯,逐步达到“慎思、慎欲、慎微、慎独”的境界,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鼓舞斗志,勇敢地迎接各项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4、知识素质。

领导者的知识素质是构成领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关键时刻,领导干部的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

文化底蕴,除了要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以及现代的思维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法律知识。总之,我们的干部必须具备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5、心理素质。

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是其在领导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个性,直接关系到领导者领导水平,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和培养。在工作中在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果断的性格、豁达乐观的心胸、自我克制等心理素质,克服嫉妒、胆怯、紧张、偏见等不良的心理素质。三、应成为十个类型的干部

1、应成为专家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具备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专业知识,至少应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或专业骨干,从而具有搞好领导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搞好领导和管理应有的说服力。

2、应成为学习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适应领导、管理的需要。

3、应成为科学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具有科学发展观,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开展工作,—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一切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一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能够很好地做到讲实话、出实招、下实功、办实事、求实效。

4、应成为创新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质,有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善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善于开拓新领域、开辟新天地、开创新局面。

5、应成为表率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敢于让别人向自己看齐、学习,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激励、感召大家,处处都成为群众的表率。

6、应成为爱民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能够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能够竭尽全力、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

7、应成为文明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真正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在进行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避免简单粗暴,重视讲究领导艺术和科学方法,让被领导(管理)者从内心佩服领导(管理)者。

8、应成为法制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能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从而使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行为始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9、应成为民主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具有良好的民主作风,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不搞特殊化,能够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能够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10、应成为清廉型领导干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讲党性、讲原则,遵守党纪国法,能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搞贪污腐化,不搞,不搞歪门邪道,方方面面都能做到清正廉洁。

第9篇

一、“六五”普法工作概况

二、“六五”普法工作做法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普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巩固前三个五年普法教育的成果,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拓展“六五”普法教育向纵深发展。政府各级各部门都把“六五”普法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推进普法教育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普法教育工作的新发展。第一,针对我县乡镇和县级机关部门领导人事变动的情况,及时报请县委对县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和办事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确保了普法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二,进一步完善了普法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乡镇制度,确定每个成员年内不少于两次下乡镇检查,指导基层普治工作,并将督查情况书面反馈;第三,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普法教育工作责任书,做到重点突出、职责明确,其内容列入了县委、县府对乡镇年度各项指标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加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力度,不断推进普法教育进程。

近五年来,切实加大了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力度,一是以领导干部学法为龙头,提高依法决策水平。通过组织举办法制讲座、参加理论中心扩大会、参加普法考试、演讲和征文比赛、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几年来,把领导干部学法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年两次的学法讲座作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必修课,先后邀请了多名教授授课,举办了如《wto》、《德治与法治》、《城市公共管理创新》、《行政执法和行政救济》、《行政许可法》、《全球化竞争下的政府角色》等法制讲座,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及时充电。二是以县委党校为干部学法基地,在每年县委党校进行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等主体班次上都安排有学法内容,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出台后,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准,特邀了省政府法制办夏利阳等5位领导就《行政许可法》的立法背景、重大意义和总则,行政许可清理实务与研究,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主体,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以及行政许可的收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为来自乡镇、部门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50多名予以讲解,并就目前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政府的影响和对策辅导讨论。三是以全国“六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为主教材,要求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与法治理论、依法治国、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并完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学习与思考》作业本的作业,县级机关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成绩优秀率达95%。四是以周一晚机2src.com关干部理论学习为契机,注入普法学习内容,全县各乡镇周一晚上组织乡镇领导干部观看《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辅助vcd光盘,烟草专卖局(公司)等单位周一晚上请普法讲师团成员讲《宪法》修正案知识,从而提高了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和依法执政的水平。

第10篇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学习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应在法学教育方面承担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任务。本文将针对我国的党校法学理论教育,对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方式进行探讨。

 

在我国确定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针后,各级领导干部在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仍然会出现因私废公、知法犯法、明知故犯等违纪现象,严重违背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而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乏,是个人利益在作怪。党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法治思维学习的主要阵地,应从法学教育方面着手,让法学教育相关部门和教师发挥法学理论教育的作用,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的探讨对法学教育进行必要的优化,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作为重点工作。

 

由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设是在党的十八大上对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最新指示,所以尚未有这方面的教材出版。但根据我国的现状来看,利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领导干部的法学教学进行强化,是其法治思维得到提升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全面的法治国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核心指导。

 

对于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而言,关键因素是人,而各级领导干部在法治社会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思维决定的,行为方式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不健全将直接决定其不能依照法律开展相关工作,法治思维的强弱决定了领导干部依法行事的能力和速度。

 

所以,党校法学教育在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几个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是让领导干部对法治思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二个任务是要让领导干部明白法治思维建设对其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第三个任务是让领导干部能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思维。做到这几点后,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将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一)讲透法治思维的含义

 

所谓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以法律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法治理念,按照符合法律要求的方式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处理。其中需要依照法律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通过综合的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根据结论进行工作的落实。法治思维的前提是领导干部对法律有足够的了解,而了解的范围则是自己日常工作中会涉及到的法律。要全面认识法治思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运用法治思维的时候,要先根据法律的标准来判断所需处理的事情是否是法律问题。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琐碎等不涉及法律的社会性问题,用道德和教育的方式进行解决在很多时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不用采取法治方式解决。

 

在确定是法律问题时,就需要运用相关的法律来对其进行处理,先站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运用法治思维对其进行解决。

 

2.在确定遇到的是法律问题时,要深入考虑其属于实体法律问题还是程序法律问题,而实体法律问题涉及到的实体法律有很多,程序法律问题中又包含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所以需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在确定其基本性质后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3.在弄清问题的基本性质后,需要考虑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用哪些法律作为依据。在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作为参照时,就要思考是否存在相应的法律原则或法律精神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照。由于确定是法律问题,所以不会存在找不到相关法律依据作为参考的情况。

 

(二)厘清关系

 

1.要分清楚法治思维与相似概念的关系。在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法治思想、法治理念和法治观念这些与法治思维意思相近的概念,所以需要搞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其中法治观念的种类繁多且不断变化,有因人而异的特点。观念可以是理性的,但也可以是感性的,这取决于人们的自身特点;对于理念,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其是一种理性的概念。理念是一种对事物的高度概括,有稳定不变和凝练的特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

 

相对与法治观念而言,法治理念更加稳定且更加深入;而法治思想是一种比法治理念系统性更强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思想意思与观念相同,每个人都有各自思想,而观点会因为思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狭义的思想是对外界的逻辑性认知,例如西方法治思想。而法治思维则是指以法律为参照对象,在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基础上考虑相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2.明白法治思维与其它思维的关系。当前,政府对领导根部的法治思维极为重视,但不能因此而将政治、经济和管理思维抛下。因为法治思维只是人们各种思维的一类,并不是人们把法治思维作为唯一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而是需要以法律思维为基础,结合其它思维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唯一与法治思维矛盾的是人治思维,因为人治思维是以人为核心,强调的是权利。人治思维是与法治思维完全不同的,其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所以要消除领导干部的人治思维,用法治思维取而代之,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的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

 

3.弄清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关系。法治思维与人们的认知相关,通俗的讲就是人们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思考。而法治方式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且法治方式受到人们法治思维的支配。所以法治方式只是法治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不能放在一个层面上理解。

 

(三)注重各个方面的全面教学

 

1.提高领导干部宪法法律至上思维。要让法治思维在领导干部的心中不断加深,就要先让宪法至上的概念成为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基础。我国《宪法》的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而在党的章程中也明确的指出了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范围的标准。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对宪法的遵守,将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约束,在其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

 

2.提高领导干部的合法性思维。作为公职人员,在行使国家公权的时候,都要先确定自己决定的处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违背了相关法律,就要思考怎样才能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将问题解决。领导干部更是要时刻绷紧依法行事的神经,随时注意自己决定的处理方式是否超越了法律规定的权限,在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违反相关法律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纠正。

 

3.提高领导干部的程序性思维。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心中程序性并不重,他们觉得按照程序处理事情比较麻烦,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所以会在一些时候选择绕过程序对事情进行处理。虽然处理问题的过程变得简单且花费的时间较少,但法治实践说明只有通过公正的程序才能接近公正的实体。所以要让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得到加强,就要以领导干部的程序性思维建设为基础,因为程序性思维强调的是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问题的处理。领导干部必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这样才能符合法律的要求,而违反程序同样是违法。所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程序性思维也是加强其法治思维的重要内容,应在教学内容中有所涉及。

 

4.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契约性思维。现代社会中,合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都不能缺少的东西,所以契约性思维也是法治思维的内容。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契约往往被当成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人情和契约相比之下契约显得更重要。而对于现代社会的行政管理而言,将行政合同作为对领导干部的约束要比法律的强制性命令要更有用,其能让领导干部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对工作更加负责。另外,领导干部在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尊重当事人之间(对象是别人,与领导无关)达成的有效合同,以合同为基础进行事情的处理。在当事人达成的合同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时候,领导干部方能运用相关法律对事情进行合理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工作的公平性,让人们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更加认同。

 

5.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性思维。任何没有责任性思维的人都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如此。所以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责任性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上遇到的问题。责任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放弃履行责任属于违法行为,使用不当的方式处理事情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性思维,让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十分重要。同时,还要让领导干部意识到使用权利的时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让其明白权利的使用会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失职、违法、滥用权利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性思维在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需要对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的培训。

 

三、 综合运用教学方式

 

在建设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各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让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最好。目前党校对领导干部的主要教学方式有案例式、讲授式、模拟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等,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要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具体应该根据党校对法学教学的要求,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党校法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法学基本理论的讲解时就要选择讲授式,只要将理论知识讲明白就行,然后针对不同的理论将相应的案例运用到课程的教授中,让领导干部通过实际案例对理论进行理解。而对于存在争论的知识点就可以采用互动式,让领导干部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实现充分的交流。为了让领导干部对案例有详细的了解,还可以让领导干部到现场参观法庭案件审理的过程,完成体验式教学。因为法学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总结,选择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

 

四、 总结

 

在党校的法治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让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得到提升。只有这样,领导干部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违法现象。因为法治思维较强的领导干部明白法律对其的约束,也明白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党校的法学教学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并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领导艺术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領导和管理有一定的差别,领导尤为重要,更应注重领导的艺术。没落的组织通常都是管理过度,领导不足。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该通过不断学习领导艺术的精髓,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威信,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一、领导艺术的科学内涵

对于领导艺术的科学概念众口纷纭,有人认为领导艺术是科学领导的过程;还有人认为领导艺术就是弄权之术,可领导艺术并非弄权之术,现代的领导者,也并非是阴谋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立言曾阐述,“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模式。”在我看来,以上的说法都有其道理,领导艺术体现在领导者实现领导的方方面面,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决策艺术。决策艺术是领导者根据自身丰富的知识与工作经验,利用创造性、非规范化等各种领导决策技能的总和。实践是运用领导决策艺术的核心内涵,也就是说领导决策的运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决策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最基本的活动,如果决策失误,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如建国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后果,究其原因是决策失误。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决策艺术的重要性,在作决策时要做到依法、科学、民主。

第二,用人艺术。用人艺术是领导者基于自身已掌握的科学用人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用人的方式和方法。众所周知,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但他善于运用手下人之所长,所以得天下。毛泽东曾讲,“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可见,掌握用人艺术对党员领导干部实现其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协调艺术。协调艺术是指当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遇到工作上的矛盾和冲突时,既坚持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去处理矛盾冲突的方法。领导者不论是处理上下级的冲突,还是处理平行关系的矛盾,都应该讲究协调的艺术,有协调才能统筹兼顾干好工作。

第四,激励艺术。激励艺术是指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为实现组织目标,给予其领导成员以巨大动力,鼓舞其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组织目标更好地实现。党员领导干部是举旗人、领路人及示范者,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应重视激励艺术的运用,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给予广大人民群众巨大的精神鼓舞。

综上所述,由于领导艺术具有创新性、非模式化等特点,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可据自身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导艺术。在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要重视领导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领导力,使工作落实到位。

二、党员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艺术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领导艺术不仅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艺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历代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领导艺术的灵活运用,并把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科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领导艺术,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领导学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党员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总书记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环扣一环,一抓到底,不出成效不罢手”的韧劲和干劲。也只有这样,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把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落实到位。其次,党员领导干部应与人民群众紧密集合的领导艺术,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者,把唯物辩证法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相结合,抓主要矛盾,注重统筹兼顾。党员领导干部做到这些,有利于继续发展和繁荣马克思主义领导哲学,并以此作为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经历许多挫折和困难。面对新时期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稳抓机遇,应对挑战。在学习领导艺术中转变领导方法,提升领导能力,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关心员工,热爱群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应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又审时度势,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如今党内环境存在着能力不足、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甚至脱离群众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仅应该坚持原则性,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注重灵活的运用,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而且应重视领导艺术培养,选用德才兼备人才,巩固执政基础。

(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党员领导干部是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艺术的培养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政治素质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主要是指保持党的纯洁性修养,不迷失自己。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政治工作的风向标,提高政治素质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十分重要。其次,理论素质的加强在于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当作精神追求,不断提高理论素质,适应新时期发展进步的要求,提高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挑战和问题的能力。最后,能力素质的提升不仅是执政能力的提升,决策能力的提升,还在于新形势下,抓机遇与应对挑战能力的提升。

(四)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毛泽东就注重选用德才兼备之人。强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骨干,须有一种责任意识,要注重选贤用能,培养建设一支高素养的干部人才队伍。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探索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方式,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党员领导干部人才队伍。

三、党员领导干部加强领导艺术修养的基本素质要求

好干部的标准既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1937年毛泽东就指出了党的好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務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针对领导艺术的科学内涵以及领导艺术对党员领导干部实现领导的现实意义,可以总结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领导艺术的五点基本素质要求。

(一)学会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陈云的意见,指出:“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总之,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了。”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学会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要从学习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只有做到会学习,会利用辩证思维,掌握辩证法这个武器,党员领导干部才能不断丰富智慧,提升灵活指导工作的能力。党中央从做出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再到“两学一做”,都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学会学习。

(二)统筹兼顾,培养“弹钢琴”艺术

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该学会统筹兼顾这门艺术,以便于领导工作的规划执行。毛泽东提出“弹钢琴”的领导艺术,讲到“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在这里不仅是统筹兼顾的思想,还有协调的艺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紧抓不放,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党的反腐败建设一直在路上。此时,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意识到从严治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点任务,而且要把此观念灵活运用到自己领导的工作中,注重培养“弹钢琴”的领导艺术,促使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审时度势,提倡求同存异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这里便完整地阐述了领导艺术的重要一笔,就是审时度势。党员领导干部在部门中会听到不同意见,这时候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学会倾听“各种声音”,并协调各部门工作。在遇到工作冲突和矛盾时,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审时度势,提倡求同存异,“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不仅应该注意处理问题方式的灵活性,而且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合理意见。

(四)任人唯贤,牢记公仆意识

《党章》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有着鲜明的先进性特征,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在选拔人才时,应该秉着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总书记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可见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再者,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牢记公仆服务意识。从毛泽东强调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一不强调人民群众地位的重要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任人唯贤,关心干部,牢记公仆意识,热爱群众。

(五)以德服人,树立领导威信

以德服人强调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懂得谦虚谨慎,待人平等可亲。强调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树立领导威信。周恩来总理就是以德服人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以德感人,具有伟大魅力的政治家,他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而且赢得了其他许多国家的国家元首和各界人士的爱戴和尊敬。所以,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学习周总理以德服人的领导艺术,并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原则性和底线,做到以身作则,增加自身的领导权威,从而有力地开展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干部考核;绩效观;德才兼备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39-02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根据中央实施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着眼于选准用好干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为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检验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团结带领人民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需要、人民的心声。

一、充分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加强科学用人导向、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工作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1979年,中央颁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正式提出了对党政干部进行定期考核;2004年,中央制定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构建一套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2009年,中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着力研究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考核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下大功夫。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无论从当前看还是从长远看,进一步加强干部考核工作都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干部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用战略眼光谋划干部考核制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二、干部考核制度的主要缺陷

(一)“唯GDP论英雄”。一些地方干部为了追求功名、盲目攀比,片面强调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不切实际且又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虚报工作业绩,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良导向。一些地方要么出现只埋头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要么出现虽然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但是不了解老百姓的真正需求所在,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党群、干群的和谐关系。

(二)“德才兼备难做实”。虽然中央再三强调在干部考核工作中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张皮”现象,德才兼备的标准很难落到实处。有些干部往往存在着政治表现不突出、工作态度不认真、思想意识淡薄和工作作风不端正等诸多问题。而且考核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干部在工作环境、个人风格和工作能力上的特点,对德的考核就会出现“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现象。

(三)“民评官难参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步推广开来。虽然在干部考核过程中强调“民主、公平、公开、公议”的做法,但一些领导为了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完成,就会出现群众参与不进来的情况。即便是有“群众”参与进来,也是表面化的东西多,实质性的内容少;走过场的多,深入下去的少;考核者主观意见占的比例多,群众意见占的比例少;唱“赞歌”的多,谈缺点的少,民意调查就会出现“评价不准确,意见不管用”的结果。

(四)“考与用难结合”。由于干部考核工作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考核与选拔使用相脱节;考核与教育监督相脱节;考核结果大多不用,“先进”大家轮流坐庄,考核工作过于形式化。虽然通过考核,但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没有进行有力的宣传,对问题较严重的干部也缺乏必要的剖析;没有把干部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挂钩,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考核生命力。

(五)“人治大于法制”。在干部考核的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大,往往存在着人治大于法制的普遍现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参与考核的领导和群众,碍于人情面子,怕得罪人。领导怕惹麻烦,求得所谓的稳定,而群众也怕得罪人,怕秋后算账。另一方面,一些领导为了“团结”上下之间的关系,把干部考核与单位评优等同起来,搞平均分配。这种撒“胡椒面”的考核方式未能达到考核目的,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干部考核制度的改进措施

(一)凸显政绩,完善考核内容

干部考核工作要以干部的工作实绩为中心,引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工作和精力放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政绩的成本效益、社会效益和群众对政绩的反响作为衡量标准,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认可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对干部考核内容的完善上,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充分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绩考核的出发点,着眼于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数字及其相关因素,既看数字,又不唯数字,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完善考核内容,注重发展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将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政治素养放在首位,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

(二)以德为先,全面考核德才

根据党的十精神,我们党在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上,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坚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古语云:“有德有才国宝之,有德无才国用之,无德无才国弃之”。其中,德在前,才在后。为了把考德落到实处,各地探索把抽象的“德”细化为具体的指标,正向评“德”,反向测“德”,切实把有德的干部选上来,把少德的干部汰下去。只有积极探索干部考德的标准、方法和途径,才能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坚持以“德才”考核为中心,注重综合评价,在突出考察干部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的基础上,对干部考评各个环节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统筹考虑,全面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印证,从更多的方面、更广的角度,辩证地、深入地认识和评价干部考核。

(三)扩大民主,健全考评机制

扩大民主,是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重要特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倒逼”干部抓大事、干实事、做群众满意的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干部考核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以民意和公论来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和范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注重群众公认”。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坚持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对外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加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进一步增强考评机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要细分类别,突出重点,既不能面面俱到、千人一面,又要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因地施考,建立全面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四)严格奖惩,强化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奖惩分明。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就是要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着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对于那些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办事,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的,不负责任、不讲原则、怕得罪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督促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处理。要建立尊重考核评价成果的工作制度,防止考核评价和运用脱节。只有将考核的结果和官员的奖与罚、贬与升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让干部对考核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让考核的目的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只有严格奖惩,强化对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才能形成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用人导向。

(五)依法考核,加强管理监督

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机制必须依法考核,杜绝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干部考核制度逐步走向法制化。近些年来,国家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对考核的一系列问题都作了原则规定。为确保干部考核的客观公正,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一是加快干部考核的法制化进程。从法律上确立干部考核的地位和权威,使干部考核法制化、规范化。二是建立健全干部考核的相关制度,如干部考核结果告知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及干部考核申诉制度等等。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健全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江华.创新考核机制加强队伍建设[J].学习月刊,2010,(11).

[2]王维航,任占林.创新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出路[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3]赵庆华.干部考核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4,(3).

[4]华平.对干部考核工作不断深化的几点思考[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3).

[5]朱连芳.浅谈干部考核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2001,(4).

[6]徐海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