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02 07:2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

从教二十一年,担任了二十年的小学班主任,一直都是管理着班里的几十名学生,一直都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学生”的观点,只要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就万事大吉。然而现在,从一个班主任转为负责一所幼儿园的负责人,管好两三百人的担子让我不敢想象该如何开展工作,一所新办的公立幼儿园,师资的缺欠,设施的缺乏,工作开展是那么的令人感到力不从心。整日既忙于带班又忙于处理千头万绪的琐事。第一次参加这样国家级校园安全管理远程专题培训,那份激动与好奇的心情更是无以言比。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进入界面,注册、进入自己的班级平台,我的内心激起了阵阵波澜,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心灵的校园安全案例,触目惊心的学生伤亡数字,发人深思的安全教育问题,使我深刻感受到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刻不容缓。以前总以为身为校长,学校管理工作只要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便可无悔。如今,血淋淋的事实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性质进行全面的审视--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身为园长,应该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的首要位置,把幼儿的安全,教师的平安,学校的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准绳。安全事无大小,平安事关千家万户!哪怕是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身为园长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麻痹大意、玩忽职守的做法是对全校师生的不负责,是对教育的最大漠视!

在校园安全管理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几位教授专家的安全教育讲座,对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安全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在这个平台学习得到更多的安全管理知识,结识更多的同行们,让自己在这个学习平台的过程中有一个全新的收获,有渴望的求知欲,相信会在这个平台里也有一个新的成绩。

第2篇

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没有责任心无以做任何事情。病人生死攸关,生命相托,因此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我们马虎,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程序,时刻具备“慎独”精神。

细心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多了一点细心。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危重病人,是需要我们时刻在观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烛,让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三查八对,多留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意外的发生。

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是我们赖以工作的基础,虽然我们在读书期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要善于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都要有爱心,一视同仁,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担心、害怕的心理,在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属难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我们护理工作者诸多挑剔,言语冲突,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必须接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委屈和无奈,放平心态,在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多宽慰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为他们的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护理工作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在患病期间,我们要满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他情感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护患之间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我们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只是生硬机械的完成操作,我们还要与患者有情感的交流,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的服务病人,促进他们的康复。

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除了精于业务也要学会懂法。其实懂法和我们开展工作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我们才能守法;只有懂法,我们才能时刻督促自己遵守原则,正确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

我们作为新人,在理论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巩固加强,在工作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希望领导、护士长、老师们多教导,多指点,我们自己也会勤于学习,多请教,多提问,努力完善自我,胜任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护士,做一名让家属放心的护士!

范文二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江华县第一人民医院组织的新员工岗前培训。此次培训院方高度重视,院领导就医院规章制度,护士执业道德标准以及行为规范,护理常规操作、预防院感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从中学到的知识终生受益的,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的思想觉悟和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把我们培养成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护士一定要细心,有爱心、耐心、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作为一名护士,我认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能够服从领导的安排,接受批评,还应该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工作勤奋,不怕苦和累,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接触最密切,加强沟通技巧中,我们应该给予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病者分忧。

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的执业素质有了快速的提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命,工作时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做到医护配合默契,执行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工作中严格求自己,工作主动,坚守岗位,勤奋工作,随时准备投入到工作的前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主观、客观上的差错、过失和问题,都可能导致感染,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与护理专业息息相关,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都是围绕患者而进行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响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加重其经济负担而且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甚至医疗安全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危害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中护理是主力。

四、加强医患沟通,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只有把握好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才能建立好的医患关系,把医患关系搞好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不仅仅增强医院的信誉,而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威信。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应该和患者多沟通,用微笑为病人服务,在与病人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通过了解病人的文化水平,年龄来把握说话尺寸,让患者感到关爱。端正的仪表,我们的护理质量,给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我们单调枯燥的工作更加有意义。

今天给我最最深的体会是赵老主任的教导,句句让我铭记在心,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和病人交流,做好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切实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尊重患者,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短短两天的岗前培训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分享了一些保贵的临床经验,更多的是学到了如何去做好一名护士。我怀着希望,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怀着对护理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汇编

教研组长培训体会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度公务员初任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国培”培训心得

服务员培训心得总结

暑期师德培训学习体会

最新入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参考

教务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范例参考

第3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1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要素分析

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倘若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行为不规范等现象时就会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再加上有大部分施工人员对安全知识比较缺乏,在遇到安全事故的时候也不会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作为施工的领导者,其管理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施工的安全管理。

1.2材料因素

目前,有很多的材料供应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生产的材料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施工企业在进行材料选购的过程中也没有对所购买的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再加上对材料的保管措施也不到位,从而影响到市政道路的质量,对施工的安全管理也带来很大的不便。

1.3环境因素

市政道路施工一般都属于露天作业,极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施工的安全管理也会带来一些不可预订因素。在对市政道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倘若施工企业没有提前进行天气预测等工作,必定会对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

1.4管理因素

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施工的安全也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赶进度,而不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致使道路施工现场混乱,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施工单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忽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另外,相关领导职责不明晰,特种岗位作业未能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导致一些施工人员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甚至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给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2.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教育不重视

施工挝晃茨芙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培训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频次不够,导致一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未能严格遵循规定进行操作,影响现场施工安全。一些施工单位即使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但形式过于单一,局限于采用现场授课、撰写心得等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整个培训和教育过程单调、乏味,难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学习兴趣,所起到的效果也比较有限。未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影响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2.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没有落实

施工单位未能根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的基本情况,严格落实标准化管理制度,难以对工程施工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日常工作中,施工单位未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也没有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和要求,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不明确,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制约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2.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现场巡视人员不足,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现场巡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处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包括责任制、抽查制、安全用电制、设备安全使用制等没有落实。未能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工序施工安全控制不严,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发生。另外,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施工人员存在疲劳作业情况,现场安全巡视和监督力度不够,每天施工结束后没有对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3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以提高城市道路安全管理水平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流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更好地规范和引导施工的各项工作。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让他们有效融入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要重视安全管理水平强的施工队伍引进工作,充实施工队伍,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另外还要构建施工安全动态管理体系,根据城市道路施工的基本情况,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完善,加强施工全过程控制,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2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合理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每个星期都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灵活采用课堂授课、现场学习、观看视频、撰写报告和心得体会等形式,为施工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让施工人员不断丰富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为城市道路施工安全创造条件。

3.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流程,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管理奖惩激励机制,将城市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签订安全施工安全责任书,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演练工作,明确相关人员的任务,让他们有效应对安全事故,尽量降低安全事故给城市道路工程带来的损失。

3.4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城市道路施工前要完善方案设计,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技术交底,熟悉施工任务和要求,对城市道路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采取防范和预控措施,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给工程施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5把握关键环节,保证安全生产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钢筋绑扎与焊接、混凝土浇筑等都是关键内容,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效果的影响较大。为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应该结合工程建设需要,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措施。在每个关键施工环节前,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配备安全管理人员,重视现场巡视和检查,保证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到位,进而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城市道路施工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水平。

3.6落实标准化管理,加强全过程控制

建立并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对城市道路每个施工环节开展有效管理,实现对工程施工安全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加强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学习,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职责,进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为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创造条件,促进城市道路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

结语

总之,在对市政道路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安全监管,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庆.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2,32:92-93.

[2]余强,翁晓敏.浅析我国道路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1.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刘素婷(1964-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经济管理;王宏(1965- ),女,河北乐亭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文素质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FA1102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3-02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主力军。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需要新一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和积极参与。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但与欧美、港台等志愿服务发展程度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

1.志愿服务提高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持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个性的能力。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大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促进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

2.志愿服务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志愿者在继承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范围延伸到校园之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生长点,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对于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这决定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围墙以内,还应积极融入社会,参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载体,具有浓厚的精神文明内涵,大学生秉承“和谐、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和理念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发挥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尚不到位。随着近些年公民教育活动的推广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公众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已开始有所了解。但由于社会对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传不够,使人们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还停留在“听说”或者“认知”层面,缺乏对志愿服务内涵及志愿精神的深入了解。我国目前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性政策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配套经费保障,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往往把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当成廉价或者免费的劳动力,使大学生志愿活动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有力支持。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认识缺乏深刻的理解,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组织工作秩序紊乱,挫伤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

2.管理培训相对薄弱。由于我国社会性的志愿者组织还不健全,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性社会团体仍担负着志愿服务的组织责任,导致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往往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基本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状态。由于缺少日常的管理制度,再有类似大型活动时,需要重新走新一轮招募程序和重复培训,极大地浪费了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志愿者培训方面看,一些志愿活动的主办方在招募后,对志愿者往往只进行简单培训,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志愿服务的需要,大学生只能在工作中逐渐熟悉和探索。很多志愿者表示在工作结束后,并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

3.激励机制比较滞后。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激励的效果、程度将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目前高校支持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相对滞后,激励的形式大多偏重于精神而忽视物质激励,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志愿者在专业服务中投入的服务成本越来越高,这使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另外,高校在组织志愿活动时,往往只关注大学生志愿者能够为组织做什么,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导致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不能获得期望的友谊、归属感、成就感。

4.缺少政策法律保障。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志愿者的权益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高校作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很少能为志愿者办理人身、医疗保险,一旦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出现意外伤亡,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权益保障。随着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增多,大学生志愿者在付出自己无偿劳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人身意外伤害,赔偿成为高校志愿服务的一大难题。学校组织志愿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如果再承担意外伤害带来的风险,无疑会严重打击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而被援助对象原本就是困难的弱势群体,更无力负担意外伤害的损失,因而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就会陷入两难境地。

三、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路

1.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公民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直接关系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对志愿服务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尤为重要。一是政府应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社会媒体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二是强化公民社会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公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在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三是培育志愿精神,发挥典型事件和榜样的示范作用,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让“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体系;四是发挥校园传媒的重要载体作用,通过权威信息、宣传品牌项目,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五是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把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六是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将育人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中,让大学生得到志愿服务的体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为高校志愿者服务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虽然大学生是否参加志愿服务是自愿的,但一旦成为其中的一员,志愿者的管理制度就将发挥重大作用。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建立社会动员组织机构网络,积极搭建志愿活动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体任务的摸底工作,有针对性地招募志愿者,做到广泛招募、合理使用,保护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志愿者登记制度。这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志愿者登记注册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其目的是规范管理,有效及时地组织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三是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精神、岗位服务职责、服务项目所需技巧的培训,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通过培训获得自我发展,在志愿服务中提升专业技能,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不仅要看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还要从服务对象处获得真实的服务效果反馈,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志愿者骨干队伍,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五是建立社会资源网络系统和志愿者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多元化管理模式,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提供保障。

3.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者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他人、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尊重和认可,这种需要在他人的激励和评价中得到满足。高校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培育志愿服务精神,有效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一是建立评优表彰机制。设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的专门奖项和奖励基金,给予大学生志愿者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并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引导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激发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热情。二是建立社会认可机制。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档案,鼓励社会各单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把服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内容,为大学生志愿者增加特殊权利或优惠。还可以采取对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志愿服务证明,或通过媒体公开等方式给予表彰和精神鼓励,使志愿者切实感受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从而产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豪感。三是建立志愿服务评价机制。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计划或者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与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对接,重点考核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团队合作精神等,引导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在精神和物质上对志愿者的服务予以肯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四是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积极搭建大学生志愿者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志愿者组织内结交朋友,交流和分享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从而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

4.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应从立法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着手。一是立法保障。政府应制定志愿服务的全国性法规来充分保障和规范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用国家法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得到真正的保障。二是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应把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物质支持。为调动企业捐助志愿服务事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捐助公益事业,政府可根据企业对公益事业的捐助情况,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主要通过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资助、社会募集资金等形式来实现。可以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设立专项权益保障基金,使志愿者的住宿、交通等基本支出得到保障。鼓励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事业大力支持,建立起稳定、多方的筹措渠道,以充足稳定的资金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四是权益保障。政府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志愿者健康和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生志愿者、被服务单位和高校组织三方权利义务关系及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地保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鼎.高校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王为正.关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