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07:0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素质评价期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但要教人知识,让孩子具有知识技能,更要育人品德,让孩子学会做人,具有爱心和个性;教育不但要关注当下,更要着眼孩子们的未来。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全面反映学生初中阶段发展状况,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几年来,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现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标准
1.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与其对应的评价要素及标准,具体内容如表1:
2.关于评价标准的使用说明
(1)道德品质方面。凡有违法犯罪或经常性违犯校规、校纪并受到学校处分尚未撤销的,此项直接记D等,其他按表所列12项评价标准考量能达到80%以上(即能达到10项及以上)的记A等,达到70%以上(即达到8项及以上)的记B等,达到60%以上(即达到7项及以上)的记C等,余下记D等。
(2)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分别按每方面设定的评价标准项数,能达到80%以上的记A等,达到70%以上的记B等,达到60%以上的记C等,其余记D等。但对D等级的评价特别是公民素养方面,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给出明确解释。
(3)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等级均在B等以上且有4项为A等的定为优秀;等级均在C等以上且有4项为B等的定为良好,余下的定为合格;等级均为C等和D等的定为不合格。
二、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以班为单位按照上述评价内容和标准开展工作,方式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班级评价工作小组综合评价。评价时要认真查阅有关原始资料,如班主任期末评语,学生个人奖励或处分的原始记录,担任校、班、组干部、参加校内劳动、活动的证据,学习计划、总结、反思、期末质量监测成绩、小论文、小制作和学生个人成长手册,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班级评价工作小组成员要针对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的初步结论及其相关事实,通过集体研究,确定所评价的各六个方面内容的等级,再依据六个方面的具体等级决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作出决定。
评价结果出来之后,先将评为优秀的学生予以公示,其余档次的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公示时间为一周,待学生及家长无异议后再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手册。
三、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
1.依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出评语,其中可以包括综合素质评价中所列评价要素中未涉及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考试改革;考试形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1]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创新,可见,教学评价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众所周知,考试依旧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因此,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对现存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一、当前高校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单一。目前高校在大多考试试卷中,使用的题型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计算题等可以简单作答的题,考记忆性的东西较多,而且试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证明题、应用题、给材料辨析题等需要花费心思去出的题型很少,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也少。这种考试方式忽略了课程性质与特点,对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较难考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考试内容僵化。考试内容涵盖面窄,且只局限于教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工具,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教材本身(编写、出版、发行)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这势必要求教师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考试内容选取上,虽然主要依靠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但实际情况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2]。考试时再照本宣科地在年复一年、似曾相识的主客观题型上重复记忆那不以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概念和笔记。这同时也造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学习,仅仅靠临考前强化记忆,临时突击。导致学生期末忙于应付考试,有的甚至作弊,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
3.考试时间集中,学生的考试压力太大。高校的课程考试一般集中在每个学期期末进行,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学生每到期末有六七门课程要考试,有时甚至更多。而且考试的成绩被看成衡量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量化体现,所以学校常常在评优、评奖学金、入党、保研等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上与成绩挂钩。学生走出校园之际,学习成绩往往还成为用人单位是否接受求职者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使得学生在期末时考试压力大。
4.没有体现考试的反馈功能。考试对于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课程结束的标志。很少有教师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做出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学生也只关心考试成绩,很少通过考试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今后学习,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教师根据考试结果总结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考试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难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考试功能被弱化了。
二、对当前考试现状的改革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评价标准。考试制度改革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现代考试观。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考试就始终作为评价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指引下,高等教育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也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考试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实践证明: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中知识起到的作用不超过60%,更重要的40%是由综合素质促就的[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和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测、轻督导,以记忆书本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掌握技艺的准确与熟练为标准评量、选拔人才的传统观念,树立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评量、选拔人才,督导教学双方的教育目标[2]。从中渗透知识经济与我国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创新,并使得他们懂得发展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单纯接受知识本身的积累更为重要。
2.改变考试方式,缓解学生考试压力。改革形式单一的考试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考试方式一般划分为三类:面试、笔试与综合考试。不同的考试形式各有利弊,不同的学科应采取的考试方式也不一样。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为了切实掌握规定的定理、公式,对后续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类专业基础课就仍可采用标准化考试,只要条件允许,还可以实行教考分离,以提高考试检验教学质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大学英语可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鉴于英语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始终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试也宜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计算机文化基础可采取笔试加上实践操作的方式。专业课或跨学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是发展中的学科,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对理论、方法和知识的综合应用,应提倡开卷考试、写小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总结报告等形式。公共选修课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宜采取小论文形式对课程进行考评,也可以把学生论文放到班级中让学生评定成绩,这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不应以“一卷定乾坤”,而应重视过程监控,将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与期末成绩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评定最终成绩,以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只要课程安排允许,还可以把一些课程放在学期中后期考试,以免学生在期末时考试过于集中,缓解学生期末时的考试压力,这样对减少学生舞弊也有一定的作用。
3.丰富考试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今知识日新月异,固有的知识总是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要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而要终身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对学科、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体现综合能力的考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现今信息化时代,学会学习、学会归纳、学会思考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考试内容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变通,以迎合学科发展与思维创新的要求。考试内容作为测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机制的有机构成部分,应当更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于学生来说,应多出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证明题、应用题、给材料辨析题等题型,才能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当今热点问题,也应在考卷中有所体现,不求学生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求他们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促进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增进对信息的收集及处理能力。
4.增强考试反馈功能,促进教学双方沟通。考试应对教学双方都有反馈的作用。通过考试,教师可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利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教师在考试后应认真填写试卷分析表,进行考试后的分析,将考试结果和预期目标相对照,可以检查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成功的部分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改进措施,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修订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等。教师还应把考试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充分了解,以利发扬成绩,找出差距,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习不断进步。
三、改革考试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考试改革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考试改革要与教学目标、培养计划相符,要根据培养计划来进行考试改革,要明确学生在大学期间应了解哪些专业知识,掌握哪些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所主要从事的工作对学生的要求等,这样才能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2.学校应颁布新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改革。教师进行考试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实际工作量也加大了。因此,学校要出台政策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改革,比如对进行考试改革的教师多计算工作量,评优、考核的时候优先照顾,而且对真正进行的考试改革不要进行太多的行政干预,给教师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3.应对考试改革进行有效监督。考试改革也要有有效的监督,以防有些教师借考试改革之名,行逃避责任之实,如为减少实际工作量,让学生随便写篇文章,随便给个分数。要避免对学生、对教学不负责的教师钻空子。考试改革要公开、公正、透明,学校也可以派教师代表对考试改革进行监督。
科学合理的考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改革考试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2005,(2):77-78.
在历城区、港沟教办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教导处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结合学校"读好书,写好字"活动的开展,大力加强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并将活动落到实处。学期初,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阅读的书籍,老师们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学期中,教师们撰写读书反思论文参加学校的读书论坛活动;学期末,教师撰写读书总结。学校鼓励教师建立教学博客,将学习与写作相结合,将学习与反思相结合,将学习的收获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2、教研活动中开展学科微课题研究。在微课题研究中,各教研组的教师们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开展研究。
3、开展新一轮小学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历城区教研室的培训活动,并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及时在校内对全体教师开展反馈性培训。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教师基本功的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开展即兴演讲、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作业与试卷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活动。
二、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历城区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落实三级课程管理。规划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并将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地方课程等课程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研究。
2、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历城区教研室下发的各科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方案。通过学习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导处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并且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
3、借鉴市区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各学科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开展高效课堂研究。通过"教科研活动月",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
4、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每月有教研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在尝试"确定主题——制定目标——设计方案——实施研究——总结提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下,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开展教研活动的课程化研究。
5、完善学生评价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各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开展无分数评价。9月份,学校组织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科质量诊断与评价及课业负担"测试活动。10月份,学校迎接了历城区教育局的检测工作。
三、积极承办各项活动,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领导,建全组织
根据省教育厅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我校相关领导和人员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会,在培训会结束后第一时间组织了相关教师和班主任进一步参与培训,并成立了综合素质评价小组:
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在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明确了省厅、教育局的要求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并布置了相关工作,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要求评价以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使评价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上,放在评价对象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放在人的终身发展上。并在综合素质的评价过程中身体力行。
二、明确目的,转变观念
1、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目的的明确,以及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一是要树立起“教学过程即评价过程”的新观念,重视平时的评价,改革一张试卷定评价的考查方法,强调重视考察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二是树立起“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新观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在评价中进行师生情感互动,在评价中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评价的形式和方法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摒弃单纯以知识点评定学生的陈旧的评价方式,代之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各要素综合的素质评价。
三、明确原则,严格要求
我校在具体开展和实践工作中,深刻领会省厅有关精神,做到常态化管理和日常维护,从校长、校级管理员和各班级班主任,既能做好自身的相关工作,又能督促和指导学生提供并上传自己的实证材料,避免把工作一起集中到学期末再做。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评价,旨在通过学生个人成长记录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观且富有人性化地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足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
四、建立机制、全面实施
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纳入其中,各班建立班级管理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证据,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五、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管理员在审核时发现,系统内各班级成长记录的数据后台有较长时间的延迟,影响监督审核的效率。
2、高一学生在初高中的对接上,会遇到有些学生在原学校注册过,账号遗忘后现在在本校注册或转校操作困难的情况。
3、学校评价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目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参考资料不全,能学习和借鉴的材料和典型做法不多。虽然学校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领导和班主任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评价的准确性和激励性方面都有待提高。
六、改进措施和办法
1、加强学习和研讨。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进一步学习相关文件,并到其它学校学习成功经验和做法。
2、建议在省平台的今后实施和改进工作中,能做到平台的优化和简化操作,并让各级管理员能更好的审核和监督学生及班主任的学习工作数据,方便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考试方法;考试命题;成绩评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40-02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人才[1],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是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特点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构成、思维构成、能力构成和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为了把考试真正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途径之一,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方法、命题形式、课程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
一、拓展考试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考试方法是指考试的类型及要求考生回答问题的方式[2],涉及因素主要有考试的类型、形式、时间和题型。考试类型主要是课程考试。考试方法由形式单一、时间固定、题型简单向着考试形式多样化、时间灵活化、题型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采取多样化,如闭卷、开卷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等等。既着重考核学生思维方法、考思路、考见解等,以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和水平。
(一)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公式、方程式的演算过程以及需要图解、列表表达的知识,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便于教师直观地较准确地评价和比较学生的课程成绩。其缺点是学生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背一些经验公式、由理论推导出的应用公式,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二)开卷考试
实行开卷考试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机械记忆的时间,把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上。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长时间积累许多专业知识和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及创新的模式,提高自己真实能力。但这种考试形式如果引导不恰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学生对课程认真钻研程度不够等等。因此,需要任课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课程中基本原理部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病,使学生深入地钻研知识,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创造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设计的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向学生公布课程设计的方向和要求,供学生参考,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检索与收集。在课程结束考试时,学生可以带着准备的资料,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题目。这种考试方法是将考试贯穿于课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了教学与考试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实践考核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3]。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开展实验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些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由于实验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试卷进行考核。通常采取实验报告形式进行考核,但这种形式有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完成实验报告上,而忽略了认真研究、动手实验的全过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实验操作的方式考核,就可以避免上述实验考核方法的缺陷。在实际操作的考核中,采取现场随机抽签,并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将实验课出勤率、完成课堂实验内容和课堂表现也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更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教材,掌握基本原理,认真作好每一个实验。这样既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调查报告
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是国家、部门,还是企业,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反映实际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写作水平,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所获取信息的质量水平。具体做法是由教师与有关单位协商,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调查方案,学生从实地调查开始,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切实体验,并以呈交调查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调查成果。采用这种考核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参与意识。便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二、强调考试命题,提高试题质量
在农业院校畜牧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考试命题上,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的知识点为准绳,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教学或教材中所贯穿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从强调记忆转变为强调能力开发,有利于全面鉴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题型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部分、理解问题部分和综合性分析问题部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为60%,20%~30%和10%~20%。为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时可适当设置附加题。
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不断健全试题库,使题型组合多样化,既有检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名词解释,又有检测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较高层次认知目标的问答题和论述分析题。其中论述分析性题目,在一般论述题直观、表面的设计方式基础之上,突出以一个专业情景为背景(如“动物临床疾病”或“动物饲养管理现场”),循序渐进地提出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突破了传统论述题通常涉及的检查、诊断、治疗的范畴,而且还涵盖了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饲养管理和疫病监控整个过程的相关因素,全面检测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知识运用、疾病诊治、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综合能力[4]。试题涵盖记忆、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认知领域的多个方面,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题型更具科学性、创新性、开拓性。
附加题也可作为一种考题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答,答对可加分(但满分限于100分以内)。增设附加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拓展知识面、发挥优势和潜能。在考题的内容设计上要难度高,虽在教学大纲之内,但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广泛性,知识跨越多个章节、有时还涉及到其它课程等,附加题的设置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
三、完善成绩评定,做好成绩分析
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考试成绩评定的方法也应该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方法较为单一,期末考试几乎决定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每至学期末,学生的压力最大,而对平时的学习重视不够。多数情况下,学生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课程内容总结与提高。因此,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对平时学习的考查,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5]。例如,对于生物统计课程来说,期末总成绩按四项要求评定,考勤及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及回答问题)占10%,阶段测验占10%,实验课出勤、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占20%,期末考试占60%。这种评定方法,使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有相当分量,弱化了学生对一次考试的依赖,减缓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压力,同时,使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创造性学习。
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完整过程不可缺少的最后环节,是对考试内容、方法、命题方式及考试结果的综合分析和合理评价。根据学生各部分的成绩,从整体和个体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班的学习风气,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情况,教师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实施程度等项内容,进而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不断完善考试考核方法,切实做到与课程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进行考试改革的探索,能够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利用具有科学性、富于开拓性和创新意识的考试题型,科学合理地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启迪和触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潜质,进一步推进“考试和学习互动”的作用,推进教学理念、方法和学习模式的转变,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锦琳,钟安永,胡常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究与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90-94.
[2]顾明远,申杲华.学校考试与命题管理与运作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110.
[3]卫绍元.论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人才的能力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6):101-102.
分析化学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它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也是药品生产、检验、监管、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基础。分析化学具有课程设计面广、教学周期长、重点难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等特点[1],加上高职院校招生文理兼招、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传统的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则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该学科的教学成效不高,直接影响到后续科目的学习。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分析化学考核方式的改革。笔者总结过去几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一、重视日常课堂学习考核
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导致部分学生不愿到课堂上来。然而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成效,就必须让学生到课堂上去。因此课程考核首先需要把课堂考核纳入其中,并加强日常课堂教学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到勤,一是课堂表现。而课堂表现则又可以细化为课堂纪律及课堂提问。
与之相关联的是教师授课也不能仅单方面讲解知识点,必须要和学生保持互动交流,使学生明白老师很重视他们的课堂表现及听课效果,而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课程成绩。
通过这项改革,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课堂到勤及表现是会影响到最终的课程成绩的,因此提高了学生的上课兴趣;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感到老师很在意自己的反馈,因此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课后作业完成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后作业,但关注点往往是作业是否按时完成,却忽略了作业质量。这也是导致作业抄袭的原因之一。
本次课程考核改革,把作业完成质量作为重点。首先设定一个基础分值,然后根据作业完成质量,在基础分值上进行加减处理。对于抄袭的作业,不管是抄袭者还是被抄袭者,均应降低分数(根据同一错误在所有作业中出现的几率大小等判断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对于认真完成作业,有自己的思路和见解的,应提高分值。后一种情况下,作业中即使会有一些错误出现,也应鼓励性质地提高分值,并针对错误进行认真点评。
通过这项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意识和防抄袭的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视实验操作及考核
大专毕业生的首次就业岗位多为基层岗位,重在实际应用。而分析化学是为药物分析做知识储备的,对应的基层岗位为药物检验,重在实验操作,因此本课程应重视实验操作及考核。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将实验相关的考核分为实验过程考核和实验期末考核两项。
实验过程考核指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实验的考核。学生首次接触这些实验,重在学习,因此将实验过程考核的重点放在操作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上。
实验期末考核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全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知识体系已经完备,且应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因此实验期末考核重在能够独立完成某个项目的操作。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本次课程考核将素质考核作为实验过程考核和实验期末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重在考核学生仪表是否得当,是否能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仪器,是否佩戴劳保用品,是否如实记录数据,是否具有质量意识,实验完毕有无整理实验器具等。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项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实验过程严谨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降低期末试卷考核比重
本次改革降低了期末试卷考核在整个考核中的比重,但依旧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一方面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用于教学评价。
五、考核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论述,将考试分为三大模块: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具体考核方案及比重见表一。
六、结语
本次《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改革将考核重点放在过程考核,即平时表现和实践考核,旨在增加学生日常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收获并积累知识。同时将素质考核作为过程考核中重要的一项,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主考试 教学改革 评价体系 一试多卷
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急剧改革、快速发展的世纪。[1]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各高校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创新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在:①考试功能存在异化现象。由于长期传统考试的不良导向作用,本应“服务”于教学的考试评价机制变为“主宰”教学的魔棒,使学生失去了宽松和谐的发展氛围,背离了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②考试的内容受“知识本位”化的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的检测,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限制了学生理解、思维、运用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③考试的形式呆板单一。只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机械,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身状况和个性特征。④考试对象处于被动状态。目前的考试不能唤醒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自主意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全面推进能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展示,使其能做到终身学习,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2]
为了解决“考试”这一问题,项目组依托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于2009年7月起进行了自主考试的探索,探索目的旨在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机制,形成课程合理评价体系。
2.自主考试改革探索
2.1确立改革理念及目标。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突出的创新才能和完美的创新人格。自主考试顺应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考试的弊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项目组以自主考试为载体,确立了初步改革目标:通过考试,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自主考试,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我;使考试变为一次次的成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前行;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
2.2建立课程学习目标,构建课程整体评价体系。
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项目组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发展的需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建立了课程培养目标。另外,还跨越课程界限,确立了各课程都要实现的一般性发展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扩充和整合知识;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创造;形成顽强的意志品格,具备努力进取的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各阶段为学生做出具体明确的定位。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为将课程整体评价目标化、系列化,项目组在实践中实行了全过程评价,全过程评价得分由课程期末考试分、课程平时考查分和课程特长分三项构成。课程期末考试分是指学生期末考试的得分,其权重为0.5,课程平时考查分是指完整课程学习各阶段及各项能力的考查平均分,其权重为0.3;课程特长分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从课程考查项目中选定自己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项目的得分,也可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和课程具体特点自行增加特长申请考查,特长考查分权重为0.2。学期末,学生的三项分数之和,即为学生的课程最终学习成绩。教师以此成绩填入学生课程成绩单。这种评价方式,变过去的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一次测量为多次测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考试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命制多元化试题,建立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库。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是多维的,内容也应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查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整体评价。为此,项目组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实验对象,命制了多元化的阶段性、专项性考查题和终结性的综合题,并建立了自主考试试题库。
试题的命制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心理素质,注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命题方式灵活多样。考试考查的试题有些是教师出的,有些是学生个人出的,有些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也有的是网上搜索而来的。试题的广泛来源,可保证试题内容的新颖与广泛。以改变过去那种考题是宝,密不可泄的神秘而庄重的气氛。
2.4考试采用一试多卷。
一试多卷意在落实面向每个学生,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3]由于每个学生在各方面具有差异性,为让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项目组在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在学期末命出难易相当的多套试题,且每套试题中的重要题目侧重点不同,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套题目参加测试。如感觉成绩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还可以另选,进行二次测试。这种一试多卷考试使每个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真实学习水平,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功体验,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指明方向。一试多卷变单一性考试为多角度多层面考试,有效地解决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问题。
2.5考试考查采用集中与个别相结合。
根据学期课程考查计划一般集中进行考查。任课老师与学生一起于学期开始时制订出本课程的考查计划。学生若对在集中考查中的成绩不满意,就可申请个别考查,个别考查作为集中考查的补充。
2.6考试考查课内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为切实做到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改革课堂教学,项目组把课程考查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办公自动化》课程中的文档的制作、表格的制作、网页的制作、上网的能力等,C++课程中的思维分析等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在考查成绩表上记分。这种随堂记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检查出了学生平常学习的真实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上好了每一节课,做好了每一次实验,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很多大学生喜欢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实际需要,项目组把不少考查项目与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制作歌曲FLASH,编写电子报,写一份调查报告,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时在考查成绩表上记分,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接受考查,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2.7实行“只鼓励,不批评”的激励原则。
激励是前进道路上的加速器。不论学生在考试考查中取得怎样的成绩,教师都应恰当地进行鼓励,告诉他们即使这门课程学得不好,也不代表所有课程都学不好,这样可使学生鼓起信心,学好后续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遵循三个原则:公开表扬,私下指正;个体参照反馈,多作纵向发展评价;只鼓励,不批评。
2.8命制多元化试题,建立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库。
长期以来,高校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通常只按课时计算,导致很多教师把完成课程授课任务为目标,考试一张试卷万事大吉。开展自主考试实验后,教师对课程教学和考试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之前增加较多,项目组认为应该相应调整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不能仅以上课课时作为计算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全力投入到改革中去。
3.自主考试改革总结
3.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考试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把考试看得无比神圣,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自主考试改革使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掌握尺于的测量者”,而是推动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被动的被测试者”,而是考试的主体,是考试的主人[4]。
3.2充分发挥考试的多元功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广大学生不但在课堂上注意学习课程,而且在课余时间也自觉地发展和提高自己。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4.结语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项目组深刻体会到:自主考试是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考试方法的改革是促进教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行自主考试是一种新的尝试,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课题组权能有限,只是在考察课程中实践自主考试,能否在所有课程中都推广这种考试方法,能否更多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学生自主考试[5],本专科学生是否都一样适合采用自主考试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铭,丁雨辰,于雷,庄严,黄陈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VOL5,(2).
[2]黎敏.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分析及德行教育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9,(7).
[3]邱葆珍.自主考试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2009,(22).
[4]胡启亮.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2).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教学;教学考核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学年制的根本变革。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本人条件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自己决定学习方法。学分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培养多规格、多模式和复合型的人才,也符合中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但是在学分制模式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是学分,只要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总学分,学生就能毕业并获得学位。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学分制模式下课程教学考核及相应的成绩生成便是学分制的“灵魂”。 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和不断完善,探索并建立与完全学分制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功能和作用。
一、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确保学分的质量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方法。这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也对课程的教学考核带来了挑战。在学分制下,原有的班级、年级、院系的界限淡化,学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院甚至不同的学校。学生中部分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结果无故旷课、迟到、学习纪律松弛的现象可能会比较严重。再加上由于班级淡化,同学之间交流少了,老师又不容易关心得到。由于学分制条件下,注重的是目标管理,弱化了过程管理。所以只要学生通过了该课程的考核,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是以期末总结性考试为主,往往是一考定乾坤,这种考核结果往往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作为学习过程检测的形成性考试则运用不多。期末总结性考试又多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仍偏向于重理论轻实践;对开放式考试形式的运用及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较为欠缺。绝大多数课程考核都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评价标准,而对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的评价方法却很少采用。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也与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相矛盾。因而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确保学分的质量。不仅要从单一的封闭考试模式向多元开放式转变,真正发挥学分制的优势;而且要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每个层面去考核学生。考试内容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更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结合学生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完成作业及期终考试过程等方面,在各门课程综合评价中给予恰当的权重,建立多元的、综合性的终结考评制度,特别是在成绩评定时要对学生具有创新的、探讨性的观点给以较大的权重。运用等级制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多种评价方法。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努力程度、课堂表现,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二、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较于学年制,学分制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转贴于
目前课程教学考核多采用期末总结性考试,一考定乾坤,期末一张试卷就决定了学生能否拿到学分进而获得学位,这种方式已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核内容仍然侧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内容,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试卷的命题、评分标准注重条条框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考核中,出现的考教不分离,考评不分离的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学分制条件下课程考核就应该从考核的方式、考核的内容、考核的过程、考核的标准等各个方面来进行改革。首先,考核的方式应多样化,各种考核方式如期末总结性考试、平时形成性考试、开卷考试、闭卷考试、随堂考试、课程论文等相互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在考核内容和标准上,除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还应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努力程度、课堂表现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发挥。可以设置创新学分和隐性学分。凡学生在各级科研、文体等比赛中取得各种奖励者,凡在省级以上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系列学术讲座等等都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隐性学分考核内容应该在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一步深化到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品德操守方面去。最后,在考核的过程上,严格贯彻落实教考分离、考评分离的制度。建立和及时更新试卷库,严格管理试卷的生成,严格考试管理制度,严格成绩的生成。
三、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应能够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考核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考促学,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利于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以考促教,通过考核评价教师教学的效果,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因此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应能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学分制自由选课模式下,“课程班”替代了学年制的“行政班”,教学对象不仅社会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迥异,而且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和志趣爱好等,区分度较学年制明显加大。教师成为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保障。如果课程教学不能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会极大地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形式主要有学生评教、学生考试成绩、教师互评、专家听课评教及教师自评,但评教流于形式,评教结果欠客观。学生评教主要是在所有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评价,学生根据预先给定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来给分,在许多学校学生评教的结果还与教师的利益直接挂钩。这种评价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性。首先,这是一种笼统的评价,不能具体反映教师教学好与不好的地方,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给老师打分,难免有失偏颇;最后,学生评教的结果与教师利益直接挂钩,会导致教师在管理学生时“瞻前顾后”。以学生成绩作为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自主权的教师简化考核方式,降低考试标准,甚至出现为考而教。教师互评也流于形式,听课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存在不重视,其次顾及同事情谊,评价往往褒多贬少,甚至没有。要充分发挥学分制模式的优点,在学分制下,应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时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在鼓励学生参与评教时,一是要细化评价指标,这样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考核教师课程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改进;二是弱化甚至取消评教结果与教师利益挂钩的政策,以便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探索。把教师互评与教师自评落到实处。
总之,在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是确保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一定要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燕琼.学分制条件下双语教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8):76-77.
[2]欧阳晓凤.构建学分制下教务管理新秩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69-191.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天然药物化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3(a)-0131-04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成绩如考勤、提问、实验报告等教学环节的考核共同形成或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指标[1]。以第一方式为考核指标的不同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之比多为7∶3或8∶2[2]。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仍多以终结性考核成绩为主[3-4]。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讲授课程,学生被动听讲,没有参与到知识的教授中,无法主动探究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易造成学生突击应考,临时记忆,只关注结果,对于有的学生来讲,学习成为一种短期行为,临近期末考试,很多学校图书馆均出现凌晨排队,甚至是学生通宵熬夜背书的现象[5-7]。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对立面,过程性评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从评价的价值取向来看,过程性评价是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个体生命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活动;从评价对象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构建、能力发展、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策略运用以及情感态度形成等过程性因素都应纳入评价的范围;从评价效果来看,过程性评价既要实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优化,也要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方式的改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过程性评价改变了教师为主要授课主体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具有内容全面、反馈及时等优点[8-10]。从2010年起,作者一直对本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11-12],已经在河南大学的中药学专业构建了“产学研”互动模式[13-16],并尝试对天然药物化学这一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进行了过程性评价体系模式的探索。为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适应药学领域发展的需求,根据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作者采用了以下几项措施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成绩评价分为过程性成绩、终结性成绩和平时成绩3部分,总成绩按照过程性成绩∶终结性成绩∶平时成绩(6∶3∶1)的比例进行分配。过程性成绩评价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成绩评价;终结性成绩指的是在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成绩评价;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过程性成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帮助学生和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过程性成绩评价的指标分为课堂提问(10%)、角色转换(30%)、实验与实践成绩(20%)、课堂测试(20%)和互动教学(20%)。
2应用
2.1对象河南大学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时数为54学时的理论教学。2.2应用2.2.1过程性成绩2.2.1.1课堂提问每节课前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对5~7名学生进行快速问答,用时在5~7min,根据同学回答的情况判断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再次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述新课内容时,针对本次课教授内容涉及已经学过课程知识点对3~5名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将二者知识点融汇贯通。回答结果作为学生的课堂问答成绩,分为A、B两档记册。成绩评分等级为A,即能掌握知识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扣分;为B则未掌握知识点,扣1分。该项成绩低于5分的按不及格处理。课堂提问是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将每门课程中相通知识点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思维方式的提高,改变了学生单纯听课的模式,让他们在课堂上随时保持着学习的压力,集中精力跟随教师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将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维,强化了教学效果。2.2.1.2角色转换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整理成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后整理成自己的认识,制作成PPT,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创新意识。依据以上目的,教师组织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天然药物化学专题讨论,按照班级人数分成平均6人一组,平均每班设置6~8组,并给出6~8个主题,每个月第一次课程时在网络教学平台给出本月课程讨论题目,设置限时5min。每组1名主讲学生,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听课”、“评课”。角色互换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活动,学生需要预习、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必要的领域前沿阅读,同时主讲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规范的表达能力。在“备课”的过程中学习文献查阅技巧,培养协作沟通能力,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能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前期课堂实践证明,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其充分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我们利用每次课最后10min,每学期共18周,足够保证每个同学有5min的锻炼机会。课堂讲授根据每组学生讲授的条理性、正确性及其表达能力,自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最终成绩由教师评价(80%)和学生互评(20%)组成。2.2.1.3实验或实践成绩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主要是运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探索天然药物中所含有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纯化、鉴定检识、操作技术及实际方法的运用,是中药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17]。实验教学对巩固和加深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事业、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实践基础[18]。在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选择实验内容,满足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的需求;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课成绩主要依据是实验课堂考勤(20%)、实验操作规范性程度(30%),实验报告(50%),总评计入期终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2.2.1.4课堂测试每学期设计4次随堂即时检测,每次3题,题型为论述分析、实验设计等综合性题目,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测试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任选其中1题进行测试,限时30min。通过测试,可真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的偏差,以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2.1.5互动测评建立天然产物贴吧,师生可在开放的网络空间对自己课堂上的疑惑、问题、综合知识和教师授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并通过贴吧及时公布课程讨论、复习要点、文献传递和授课改进,要求学生随时通过手机浏览贴吧,参与问题的答疑,及时提交贴吧上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互动频率和参与课题讨论的积极性来给予一定的分数。2.2.2终结性成绩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卷面考核方式服务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多题量选答模式。涵盖学科发展的前沿、社会关注的学科要闻、科学论坛上的学科热点[19-21]。无需设标准答案和唯一结论。教师评判时,不以结论为标准,而是从学生提出的论点和自我陈述中分析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充分肯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答案。这种考核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有效检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比如“论述银杏叶提取物事件的经济、技术和市场影响因素,药学研究人员如何看待此事件(从专业层次分析,不要网络搜索)”、“如何解决红豆杉资源与紫杉醇需求的矛盾(从市场需求和生物技术领域分析讨论)”、“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看我国天然药物化学科学的发展”等与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点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在终结性考试中出现,其考核的目的也是过程性评价中分析解决问题,专业思维、归纳总结和专业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2.2.3平时成绩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理论课程的各个学习环节,平时成绩以考勤结果作为指标,无故缺勤者,每缺勤1次扣2分,3次及以上缺勤按不及格处理,缺勤5次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
3结果
从2010年开始,笔者不断地完善天然药物化学过程性评价内容和方式,在河南大学中药学专业连续试运行了5届学生,通过网络互动、课间咨询、期末总结报告和参与过程性评价学生的自我陈述,过程性成绩的评价模式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涵盖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思考、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乐于被学生认可。由于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环节,改变了以往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散漫和重点不突出等缺陷,同时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引导教师进一步查阅资料,将学科前沿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有所渗透,以达到“教学相长”。
4问题
【关键词】角色扮演 教育 护理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外科护理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尝试将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1班作为研究对象,2班为对照组,全班共112名学生,1995年-1998年之间;1班为实验,全班120名学生均为女生,1995年-1998年之间。两组学生均为高职应届学生 ,分数无统计学差异 ,学习知识良好,理解能力相同,具备开展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条件。2个班级学生入校后其他基础学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相同教材,由同1名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和传统多媒体讲授式教学法。现把具体的学生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1.2.1 分组 2013级高职护理一班学生为研究组共120名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为6组,每组各20名学生,每组组长组长1名。
1.2.2 课前指导与准备 授课老师把本次外科护理学情境教学法的一一、方法和注意事项向小组成员详细的讲解和说明,并提出对同学们扮演具体角色的要求。授课老师根据本次授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临床案例,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接受的难以程度整理成典型易懂的教学案例,使其突出学生所要掌握的要点,同时又符合现在的护理工作特点。
1.2.3 课堂教学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模拟情境、布置需配合护士完成疾病相关资料的采集;完成入院护理评估,在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制订、汇报护理计划;完善术前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术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评估和制订护理计划。
1.2.4 课堂讨论 组织专业老师对授课进行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5总结、评价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各小组角色扮演和讨论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书本含义。参与意识角色适应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明显提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主动有所学生提高。
1.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3.1期末理论考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采用期末考试教学效果评价,试题选用客观题。从护理上岗证题库中抽取,对比理论考试成绩了解2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差异。
1.3.2问卷调查 在课程开始前,开始半,结束后,对两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主观感受。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效果和自身综合能力是否提高等。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当场完成问卷并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2名,收回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9%。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及格率(82.5%,99/120)高于对照组(75%,8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2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 问卷调查中,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2.3 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方法可提升综合能力的认同情况 实验班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法对于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或“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
3 讨论
3.1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兴趣。让学生通过不同情境的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体会临床护理工作的涵养,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角色转变。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换位思考,还能获得了演练临床实际工作的机会。传统的理论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从事于医疗事业的医学生非常有必要的。
3.3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学相关内容、与组员协作和沟通,为每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4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提供适合教学的病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纠正和点评。
关键词:成绩评价;教学评价;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彭熙伟(1966-),男,云南昆明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廖晓钟(1962-),女,浙江嘉兴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26-02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是课程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具有导向性效力。如何科学地设计评价手段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当前成绩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绝大多数课程考核采用试卷考试结合平时成绩的综合评定方法。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克服了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发展水平唯一指标的弊端,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仍然存在以知识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主要依据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评价方法片面化
目前,在课程学习成绩的总评中,期末考试成绩常常是主要的决定因素,一般占总评成绩的70%至80%。而期末考试往往是闭卷或半开卷,这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被迫死读书、追求考试高分。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的角度考虑,应适当增加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2.评价内容简单化
期末考试主要分为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理论试题多、应用试题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试题少,记忆成分所占比重较大,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平时成绩主要是课堂考勤、作业、实验报告,缺乏学生实验技能、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心理因素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察,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发展中的多样表现和个人进步的努力程度。
3.评价主体单一化
在课程学习成绩的各种评价中,往往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的是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缺乏学生自己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评价,使得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4.评价注重结果
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重心都过分关注结果,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论成败,忽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情况和努力程度,缺乏发展性的评价理念。
二、成绩评价的改革趋势
在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各高校在学习成绩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如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提倡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倡能力取向评价。随着改革的深入,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也在加大力度,有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1.注重过程性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学习成绩评价开始由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评价重心也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努力过程和探究过程。加强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评价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种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有明显的激励优势,学生可以根据阶段性评价反馈进行学习调整,促进质疑精神、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励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在压力与激励中促进自我成长。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注重综合性
高等教育的目标正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并逐步建立由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要素构成的科学、多样的学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学习成绩评价不仅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包括创新精神、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知识的应用、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实现从单纯的知识评价向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转变。此外,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使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都能得到发挥。这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导向的评价方式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3.注重多元性
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同学或学生自己,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考核方式多样化,从单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考试“一锤定音”、以知识量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弊端,探索多元化的学习成绩评价指标设计,包括试卷测试、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发言、小组学习、总结汇报、研究报告、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等。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注意过程参与,注重学习质量,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效性和激励性。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绩评价原则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对学生个体的学业进展、学习效果和个体发展做出价值判断。相对传统的以试卷考核为主的成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应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成绩评价的作用在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因此,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不能简单地只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应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要看看是否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形成了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
2.科学性原则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由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要素构成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其次,在评价过程中,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
3.全面性原则
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上,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应包括知识量、知识应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4.学生中心原则
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地学习,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绩评价指标设计
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任务,要实施教学创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因此,课程教学的学习成绩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以知识量和知识面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主要依据的状况,应调整为以能力评价为原则,侧重和突出发展性,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能力。为此,为保障和激励学生自主全面发展,课程教学的学习成绩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评价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指标设计。
1.平时考勤
主要以学生的出勤、迟到、早退来考核,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课堂讨论
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发言来考核,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平时作业
主要是通过学生完成与课程教学主题相关的作业情况来考核,可以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改进教学的依据,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强化已获得的知识。
4.课堂测验
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单元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目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师生双方提供反馈,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成功之处,有助于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5.小组项目
针对某一专题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对专题内容讨论的贡献大小可以用小组的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来考核,目的是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之间提供开展合作、交换意见、分享观点的机会,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小论文
主要是通过提交的论文报告来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7.课程实验
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来考核,目的是把课堂中讲授的内容与客观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平时成绩的指标设计中,可把课堂测验、作业、迟到、旷课、早退、小论文等进行量化考核,而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诚信度、学习态度、反应能力、思维、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品德等不能定量的因素采取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可以使平时成绩的考核更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课程结束后,通过期末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或开卷考试进行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注重于测试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及能力水平。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考试内容既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客观性试题,也有设计、应用、论述等主观性试题,使评价具有综合性检查、考核的性质。
五、结束语
评价具有导向的效力。按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要求,课程教学应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来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成绩评价指标和标准。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起与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求创新、重能力的考核方式,将知识考核和能力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彻底改变以往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局面。这样可以科学、客观、真实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体现了评价促进发展的思想。
参考文献:
评价既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要求,开展情感态度评价、数学素质普及和综合测试,细则如下:情感态度:学习热情及主动性、创造性;课堂文明习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预习、复习、自学能力;学习任务完成效果。数学素质:数学史话、数学活动制作、数学小论文、数学绘画、数学基础知识问答、数学应用。综合测试:期中测试、期末综合测试、单项竞赛、综合竞赛。这样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塑素质全面发展,个体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善学。
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把学生从被动的审视与选择的局面解放出来,面对客观全面的评价,能从多角度认识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改善自己。同时生生之间的评价也使学生在提示建议别人的同时,实现了评价角色的互换,使双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消除了教师一家之言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消极、恐惧、应付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时采用每周一次,组内完成,组长记录的形式。对每一位学生的课上学习态度、情感,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能力,创新能力多方面总结,分为及格、良好、优秀并存入学生档案。
家长评价采用每月随时评价,方式为:(1)家长会形式。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面谈评价并做好记录。(2)在家长联系录中,家长以文字性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家庭作业、预习情况、动手操作、创新能力、应用意识等方面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可采用:1.激励性语言评价。在学生回答不好时先给与肯定的评价然后再委婉的提出要求:“你积极思考了,思路也很正确把语言组织一下会更好。”2.肢体语言评价。老师在他做得好时给与一次肯定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有力的手势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更大的鼓舞。3.书面语言评价。在学生作业中错的地方划上问号、横线并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在数学日记中给与心理、方法辅导及近日表现评价。如:“你很有潜力,如果课下做好一些开放性习题,你将会成为数学的佼佼者”。一句简单的评价,蕴含着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学生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使他们在成功后再创成功。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使评价不再孤立于教育之外,而把它作为一种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都亭初级中学 4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