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普通话标语

普通话标语

时间:2023-01-29 19:30:13

普通话标语

第1篇

1、心相印,语相同,和谐校园乐融融。

2、让您的孩子从小学会普通话。

3、文明语深入你我心,普通话融汇南北情。

4、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5、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语言氛围。

6、青少年要做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

7、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普及普通话。

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9、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10、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1、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

12、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普通话是坚固的桥墩。

13、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4、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15、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16、推广使用普通话、增强民族凝聚力。

17、推广普及普通话,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8、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9、新闻媒体要做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20、普通话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是雄鹰飞上蓝天的翅膀,是让小树茁壮成长的阳光,让我们学说普通话,让普通话伴我成长。

21、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22、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23、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24、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25、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26、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7、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28、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29、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创新风尚。

30、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31、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32、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33、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34、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35、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第2篇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 读音标准化 框架

一、普通话语音规范的发展历程

目前普通话语音标准是北京语音,这是由现代汉语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普通话语音系统的确立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真正的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开端一定意义上讲是从新文化革命开始的。从普通话语音规范的标准逐步形成到确立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普通话语音规范发展历史中有三个举足轻重的转折点。这三个转折点是现代汉语汉语语音标准得以确立的重要印记。

(一)国语标准化运动

清朝末年,政治改革开启了国语标准化运动以后,国语标准化一直是文化运动的重要主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尤其注重国语标准化,民国成立之初就召开“临时教育会议”,商讨如何加快国语标准化进程,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国语标准化首先要从汉语读音的标准化开始。并在次年召开了读音统一大会,经过商议确定了汉字的国定读音和拼写国音的字母。从1913年读音统一大会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段时间里,国语标准化运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国语标准化运动这一段历史对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1923年“国语字典增修委员会”通过决议,确立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新国音”。在国语运动这个时期有许多报纸和出版物,它们都对“新国音”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如《申报》《上海青年》《国语周刊》等等。全国也大力兴办学校等教学基础设施,这些刊物和学校为在全国推广标准“新国音”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国家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这一议案,经过全国人大代表审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这正是现代普通话语音的标准。这个议案对我国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作用非常大。是中国语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汉语拼音方案》讲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拼写字母,使汉语拼音和世界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汉语拼音成为汉语在国际世界拼写的重要标准。

(三)《现代汉语词典》的颁布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在这个背景下,1960年《现代汉语词典》的试印本出版。以普通话为主的词汇是其重要内容。在1978至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一共修订了六次。每一次修订都增加了新的内容。《现代汉语词典》对拼音和词汇的编写对确立普通话语音标准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在普通话语音标准辞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基本理论

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确立,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在其确立过程中,有必要通过理论明确一些观点。

(一)词典标准的地位和限制性

当我们碰到不认识的字时,通常会通过字典去查阅。在字典里学习语音和读法。《新华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人们最常用的两部辞书。它们也是汉字读音标准的权威书籍。这两部字典在汉语语音规范应用中起到的确立读音标准作用称为词典标准。词典是现代汉语语言文字标准的表现形式。词典标准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为现代汉语语言标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词典标准是辞书的一种表现形式。辞书的性质决定了词典的阅读者和功能。词典虽在确立普通话语音标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辞书的特性就是对相关用辞的基础解释,这种特性对解决汉语在语音标准层面的问题上显得捉襟见肘。从全方位确立普通话语音规范这一宏观角度来看,词典的作用显得不足。

(二)普通话语音标准的选择

民国初年曾经为汉字的读音规范化召开过专门的会议,虽然确定了汉字的读音标准,但是并不切合实际,而且也不利于汉语教学。在汉语语音标准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历史的选择,最终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现代汉字读音被明确下来。当前我国普通话得定义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语言为基础。在以北京语言为汉字的读音标准中,有必要明确两个问题:北京语音的范围和语音使用的调查状况。以北京语言为标准这句话,乍看之下似乎比较明确,但是仔细看,北京地域位置广大,北京之内也存在着不同的汉语读音。到底是以北京哪个地方为标准呢?因此就有必要对北京语音的地域范围进行确定,对此语言界有统一的说法,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确切来说是以北京城区话为标准,这就确立了北京语音的地域范围。虽然北京语音的地域标准确立了,但是城区内人口众多,人们也都操着不同的读音标准,因此在确定读音时,就应该从大多数人在交流使用汉语时的语音方面来确立,这就有必要重视语音使用调查的抽样性。在调查过程中不能将区域内任何人的语言读音都做为普通话语音标准。必须选定特定的调查者提供语言读音标准。在语音状况调查中必须遵循调查主体的特定性原则。

三、如何构建普通话语音规范化框架

(一)建立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宏观指导体系

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体系一般由语言的词典标准、语言语音的应用标准和语言语音标准的符号三个方面构成。语言的词典标准是现代汉语文字语言读音系统确立的重要标准,是普通话语音在辞书上的静态表现。语言语音的应用标准则是指在词典确立的读音标准基础上,语言语音在实际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状态。语言语音的应用标准是词典标准的动态表现形式。普通话语音的描写需要特定的工具,语音标准符号刚好起到了描写普通话语音读音的作用,语音描写工具标准是语言读音标准的前提。词典标准、应用标准和符号标准是构建普通话语音标准宏观体系的三个重要部分,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框架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建设。

(二)明确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微观要素

普通话语音规范建设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汉字和词语规范化。深入地讲就是汉字字音的标准和词语在整个使用语句中的标准。这两个标准共同组成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微观要素。汉字字音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音素、声调和音标。音素如何描写,音标如何确立,声调音值是什么,这三个方面在目前的普通话语音应用标准中存在着重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语音标准新层级的建设方面出发,建设完善的普通话语音标准立体系统。新层级的建设需要着重考虑普通话的语音和词汇、语调。元音和辅音的音值是语音描写的重要部分。此外,在语音描写标准中还必须考虑声母和韵母,汉语普通话中,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是组成汉语音节的三个重要元素。“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音节以元音开头,没有声母,通常音节研究中的“零声母”音节便是这种。“韵母”的位置是在声母之后。韵母的组成结构多种多样,但大致有以下三种:单韵母顾名思义组成部分只有一个单元音。复韵母是由复合元音构成的韵母,鼻韵母是由鼻辅音收尾的韵母,声韵配合约有400个基本音节。普通话读音标准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句子的语调。汉语的每一个音节上边都有一个独特的音调和声调在上边,说话时音调和声调的不同将会影响表达意思的差异,语调是将一句话表现得生动灵活的主要手段。这也是现代的语音学家就把汉语称为声调语言的原因。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必须建立音素、音值、音标三个方面的立体系统。

(三)把语音描写符号的标准化作为构建重点

构建普通话语音规范化必须把语音描写符号的标准化作为构建重点。汉语语音具有瞬发性,语音标准必须进行确定的描述,因此就需要一种标准的语音描述符号系统。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符号系统一直是注音字母。但是当前这种注音字母标准系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次轻音的标注,次轻音是指比中音读音略微轻,调值不稳定但是声母和韵母不变化的读音。注音字母这种符号系统并不能妥善地解决次轻音的标注问题。构建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系统,必须完善汉语拼音的语音标注符号系统。完善普通话语音标注符号系统,不能单一地进行,要用采用联系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促进普通话语音标注符号系统规范化的方法。如和国际音标相结合。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协会创制的,国际音标在公用上严格执行“一符一音”为原则,这对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国际音标中的标音法也可以融入普通话语音标注符号系统,标音法要求对读音因素采用真实的记录方法,读音中的因素是何种的,就记录下何种的因素。对因素的伴随现象差异性也要如实记录。因素和伴随现象的记录紧密联系,是标音法的主要特征。在普通话语音中融入标音法,可以实现对普通话语音因素的真实标记,完善普通话语音标注符号系统,把普通话语音的音系反映得简明清晰。

结语

普通话语音规范化的核心就是普通话读音标准的规范化。普通读音标准规范化是构建普通话语音规范化框架的重中之重。普通话读音标准化需要建设需要正确的宏观指导,要以读音描写标准、语调标准和语音标注符号系统的建设完善为重点。只有普通话读音标准化,普通话语音才能规范化,现代标准汉语才能不断地发展。语

参考文献

[1]霍妍.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课程改革刍议――以学生常见发音问题为例[J].东南传播,2014(07).

[2]宋欣桥.略论现代汉语语音规范的确立与发展――构建普通话语音标准立体框架的设想[J].语言文字应用,2014(03).

[3]刘凌.《辞海》第六版审音情况概述――兼谈辞书对普通话语音规范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J].辞书研究,2013(01).

第3篇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关于小学生推广普通话的演讲稿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小学生推广普通话演讲稿一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这个星期是我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会听会讲的语言,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是人们日常交流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使用普通话不但可以显示个人的修养也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试想你和一个使用着完全让你听不懂的方言的人交流,会怎样呢?不但会产生交流上的障碍,甚至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有些时候同学们由于语言使用上的不文明乃至满口脏话,从而引发矛盾,甚至大动干戈的现象时有发生,都是因为没有注意语言上的文明与修养。

讲好普通话,能提高综合素质,陶冶爱国情操。可是在我们校园里面大家对普通话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普通话,需要文明用语。这段期间,我们学校将大力宣传、号召同学们和老师说好普通话,同学们也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做普通话推广的宣传的工作。同学们之间需要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学生要听能听得明白的知识,更不希望成天为了一些小事情而闹出大麻烦,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来承担起正确使用普通话,文明使用日常语的重任。

"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沟通----从普通话开始"、"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这些将成为我们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口号。请大家跟我一起念。有这样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我想大家肯定会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小学生推广普通话演讲稿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歌",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到的语言特色。但是为了便于交流,普通话就成了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它串联着我们的56个民族,团结着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中国本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标准的普通话,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标志。在政治舞台上,它维护着国家的尊严,团结着人民;在经济领域,它统一着市场,消除了方言的阻隔,促进商贸往来,推动着社会进程;在文化学术上,它继承并弘扬着中国文化,增强着民族间的凝聚力;在先进科技中,它促进着高新科技的运用与推广;在教书育人中,它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所以,普通话是最适合于我们现代文明生活的语言,是

最符合我们和-谐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是这个时代的标志,这个社会的标志,我们国家的标志。

普通话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只要你是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你一定会为这句话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特区成立大会上,董建华先生慷慨致辞:"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布,香港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标准语,更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乡音。

走在公共场所,我们不免会发现许多地方,都贴有一个醒目的标识"请讲普通话".在学校里,老师用普通话讲课,同学用普通话交流。商场里,推销员用普通话推销,营业员用普通话销售。企业里,经理们用普通话谈生意,职员们用普通话办公。在社交中,朋友们用普通话问好,用普通话交谈普通话时刻围绕在我们周围,时刻存在在我们身边。

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焕然一新的面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加大学习汉语的力度。在法国,汉语已成为第三选修语种。我们学好母语——普通话,就是在向世界展示、传播中华文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五大洲"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仿佛变小了,而人的交往空间却变大

了,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与来自各地的人们打交道。这时的我们讲好普通话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学生、老师更应该成为全面推广普通话的文明使者,主动使用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让普通话成为课堂语言、校园语言,甚至家庭语言,最终成为全民语言,让四海同音。

第4篇

按照“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我校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明确课堂教学用语用字的要求,增强教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在课堂讲授方面要求教师普通话标准、吐词清楚、语言简练、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将“板书规范、普通话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要求教职工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条件之一,将教师普通话培训成绩与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情况作为业务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条件。对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但普通话水平下降的教师定期组织再培训,对普通话达标后仍用方言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对教师教案、板书、作业批改,以及学校的各种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多媒体课件、试卷等一律要求使用规范字,并派专职人员检查。学校楼道、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都设有“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提示语;校园内设置了一些永久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牌;学校宣传橱窗、各班黑板报每学期坚持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专栏,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学校每年都组织“推普周”系列宣传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各班办手抄报,进行推普专题广播讲话,在校内掀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师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这些措施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创设了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二、端正思想,摆正位置,确保语言文字工作健康发展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委、**省语委的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确定了“端正思想,摆正位置,让语言文字工作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我校把“推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并建立了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在“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过程中,校长亲自规划,多次在行政会上强调这方面的工作。学校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教学外,在学校的升旗、全校大会、教师大会、学生会等各项活动中,学校领导坚持带头说普通话,为推普工作作了表率。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近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多次专门召开师生动员大会,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等有关文件,同时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建立永久性标语牌和印制散发宣传手册,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使全校师生了解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和宣传,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实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做好用字用语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语文教研组长为组员,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领导小组每年初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从组织上保证语言文字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

我校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建章立制,实行常规管理。一方面,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保证了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主管部门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管理要求,做到要求明确,检查落实,真正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教师考核工作要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要求,使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实现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常规化。

三、普及普通话,推行规范字,行动自觉,实效明显

语言文字工作必须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实效。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为了确保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每年都要对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相关部门每年也要专项总结。都定期对教职工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使其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使用普通话。为了保证推普工作制度化,学校制定了整改措施,加强课堂考查。

3、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班级考核和师生评优评先。学校把规范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还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研组工作管理,把教师课堂说普通话与评先、评优、职称晋级挂钩。

4、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串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中要有字、词、句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不论对何种语文作业的批改,教师都要在字、词、句或语法方面作出正确要求,并作好批改摘记,以便讲评和辅导。通过以上措施,语文课既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阵地,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85%以上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

5、为了提高全校师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推动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坚持按计划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如组织师生开展书法比赛,组织开展“师生诗文朗诵比赛”。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奖励,极大的激发了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情,培养了师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6、以推普周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查找学校周边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用语用字水平得到锻炼提高。在每年组织的演讲比赛,朗诵会等,都将普通话是否标准作为评分的重要指标。这些活动将语言文字的个性化、特色化、严肃性、趣味性相结合,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1、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提高普通话测试达标率。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和规范字训练。学校统一购买了普通话培训书籍、资料发放到教师手中,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教师按规定全员参加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二级乙等以上,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2、坚持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学校还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聘任、职评的基本条件之一。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要求日常交流中也要努力说普通话,要求板书、教案使用规范字,对教师教学情况考核评估时,将普通话水平视为重要内容。

3、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学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稽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这一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发展。

4、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由于老师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大力倡导,学生的普通话意识也大有增强,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大声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也用普通话进行打招呼和交流。

第5篇

【关键词】双语双方言区普通话教学模式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07-04

双语双方言是指人们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方言的现象。在双语双方言区推广普通话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地处双语双方言区的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PSC)过级率普遍偏低。以贺州学院为例,贺州是广西境内较复杂的多民族杂居地之一,居民使用的语言除汉语外,还有瑶语、壮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则有客家话、粤语、官话、本地话、铺门话、九都话、坝佬话、鸬鹚话、开建话、怀集话等方言。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与普通话并存,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双语双方言区。不论是乡镇还是县城,乃至家庭,多有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为主,兼用多种方言的现象。

因此,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双语双方言区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种状况对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普通话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当前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普通话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双语双方言区高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贺州学院中文系2007级普通话教学实验班”的基础上,对教学实施过程及252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调查,采用调查、实验、测评、统计等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提供有效的普通话教学新模式。

一、教学实验概况

(一)教学实验对象

贺州学院中文系2007级252名学生(均为一年级本科新生,涉及师范教育、现代文秘、新闻学三个专业)。

(二)教学实验时间

2007年9月到2009年12月。教学总时间为20周,共66学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周,每周3学时;第二阶段两周,每周6学时。

(三)教学实验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分析实验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使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实验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分析,反馈调整教学程序。

(四)教学实验目的

形成相对完整稳定的、可操作和可推广的普通话教学模式。

二、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

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利用经验和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性,避免教学目标简单化。应强调知识的情境性、整体性,强调知识在真实任务的大环境中出现。强调“真实的学习”,即学习应该发生在现实情境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教学本身是一个由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要素构成的旨在引发学习的系统,良好的教学取决于这些要素间的有效互动。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学模式建构的一部分,教学模式应涵盖教学设计,还应包括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学模式应该是基于教学理论指导,经过实践检验、概括、提炼形成的稳定的、可推广的教学体系的实施框架和实施方式。针对双语双方言区高校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汲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注重调动学习者本身所具有的主观和客观的优势,规避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对象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学习环境进行分析,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新的教学目标,采用新的教学策略。

对教学实验对象进行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252名实验对象,年龄均在18~20岁之间,男生95名,女生157名。来自北方的45名,南方的207名,其中广西的138名,占被调查总数的54.8%。母语为壮语的有28名,瑶语8名,北方方言45名,西南官话(包括桂柳官话)32名,粤方言62名,客家方言38名,湘方言12名,闽方言6名,赣方言3名,其他地域次方言(如本地话、九都话、平话等)18名。在138名广西的学生中有36名学生不仅会说普通话,还会说壮语,是典型的双语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3%。会说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学生有56人,即双方言人,占22.2%。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对于普通话的学习需求,43%的学生认为很需要,48%的学生认为需要,有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不同的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存在差异,突出表现在南北地域和城乡的差别。来自南方乡镇、农村的学生由于普遍受地域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基础不是很好,大多处于三甲或三乙水平,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认真、自觉,但对学习的期望值较低,只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完成学分或者达到毕业所要求的PSC等级(中文师范生为二甲,非师范生为二乙)即可。而来自北方的学生和一部分来自南方城市的学生普通话较好,入学时普通话水平大多已经可以达到二乙,少数甚至可以达到二甲。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相对模糊,普遍认为普通话课程可学可不学,学习态度相对消极。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较高,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不仅要达到毕业所要求的PSC等级,还希望能取得一乙,甚至一甲证书。

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我们作了如下考虑:在正式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摸底测试,将学生按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按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分级教学”。高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相当于二乙的高分阶段(85分以上),语音基础较好,语音错误不多,主要表现为语音缺陷,此班有学生38人。中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相当于二乙的低分阶段(80~85分),有方音,但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有学生142人。初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处在三甲或三乙阶段,方音较重,语音基础薄弱,有学生72人。其中,中级班和初级班学生由于较多,我们分别分成两个班上课。

课程结束后,在PSC前夕开设强化辅导班,按语言、方言差异进行合理分流与科学组合,分类分班,如壮语班(28人)、瑶语班(8人)、北方方言班(45人)、粤方言班(62人)、客家方言班(38人)、西南官话班(32人)、湘方言班(12人)、其他方言班(27人),进行“分类辅导”。之所以实行分类辅导,是因为双语双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会出现不同的中介语即地方普通话,这些地方普通话能清晰地显示民族区域和方言区域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典型错误,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对改变学生的语音面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级教学、分类辅导”均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四、学习环境与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环境的分析要考虑实施教学的学习系统:学习者、教学材料、教师、教学设备与器材、教学组织以等。对于实验班的学习环境,我们作了如下考虑:教学材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现有教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另一部分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随时进行选编;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接收能力较强、普通话口语水平高的教师,其中高级班的教师要求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级班和初级班要求是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PSC测前辅导班的教师还要求对学生的母语或母方言系统及其对普通话的迁移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为保证教学过程高效率,信息量大,训练材料丰富、形象、生动,全程配备多媒体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下的普通话教学;教学组织严密,教师在教学实验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普”的大环境和学校“推普”的小环境,通过普通话实践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产生效果的预先估计和设定,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经过对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综合分析,我们确定实验班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有限性和特定性原则,分层级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各层级的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总目标——能熟练地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际。我们将此概括为“分层达标”,即在前面分级教学和分类辅导的基础上,结合PSC大纲的要求与学生差异,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各自的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考级过关率,培养一些普通话精英分子。具体操作如下:高级班、中级班、初级班确定的教学终极目标分别是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阶段目标分别是二级甲等、二级乙等的高分(85分以上)、二级乙等或三级甲等的高分(75分以上)。三类班级可根据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级别滚动调整,达到阶段目标的,可继续留在原来教学班学习;如果超过阶段目标而达到高一层级的阶段目标的,可升入高一层级的教学班;如果未能达到阶段目标的,要降到低一层级的教学班学习。学期授课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母语或母方言背景参加在PSC前夕举办的“分类辅导”培训,朝终极目标进发。已通过相应等级的学生,如果有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愿望,可申请继续参加相应等级的普通话课程班学习。高级班的学生则可申请选修我们专门为普通话精英分子开设的普通话高级应用课程,如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演讲与口才、辩论与口才、实用口才艺术、公关语言艺术、职业口语实训等。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而且这种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减少学生报考PSC的盲目性,大大减少测试的工作量,缓解测试的压力。这样,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能接受到不间断的普通话全程教育,达到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师要利用目标指导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引学生学习。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音的规范: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二是词汇和语法的规范;三是普通话口语的应用:朗读、说话。在教学中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讲解普通话知识,尽可能做到形象、具体。给学生提供各种丰富有趣的普通话训练材料和视听资料,如绕口令、相声、小品、诗歌、散文、经典的演讲词、辩论词、主持词,以及相应的名家朗诵、演讲、主持的视听资料等,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模仿,培养良好的普通话语感。

2.普通话实践课。充分利用国家、地区、学校大力“推普”的有利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市语委办和学校语委办、演讲协会、朗诵协会、辩论协会等各类组织举办的各种普通话比赛活动。如每年十月左右举行的“推普周”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汉语教研室举行的“啄木鸟”行动,到大街小巷去寻找各种不规范语言和文字并进行媒体曝光;每年国家语委举办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我们先在学校进行比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广西赛区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年一度的我校中文系大学生辩论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体验普通话的美感。

3.一对一个别辅导。个别化教学使学习者能够实行自我调节,增强个人领悟能力,把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内化,调整教学以满足个体需要。除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课外主要针对要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的学生精英进行,实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有机结合。

4.PSC测前辅导。包括测试流程、评分细则、应试技巧的讲解和介绍,对具有不同母语、母方言背景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音强化训练。

(二)教学内容

本模式的教学内容分三个方面:普通话知识与正音训练;普通话在口语中的应用;PSC前的强化辅导。由于实施“分级教学”,实验班分成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班上课,因此不同等级班级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有所差别。高级班突出语流教学,忽略音素教学。教师略讲或不讲普通话知识的内容,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寻找语音缺陷,纠正个别难点音,重点放在语流音变训练、语调操练和语感的模仿与把握上。在教学中增加语调教学内容,包括句调、重音、节奏、停顿、语气等,并将之放在语流音变教学之后和朗读、说话教学之前,这是由于语流音变是语调操练的基础,语调操练又是朗读和说话训练的基础,可以说是音素教学完全向语流教学过渡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流教学的开端。这样安排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忽视语调教学和训练的弊端。除了朗读、说话等一般性的口语项目的训练之外,增加朗诵、演讲、辩论等高级口语训练项目,强化普通话在各种口语表达中的应用训练。训练的着眼点放在“优化”二字上,也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优美动听,努力向标准普通话——一级乙等靠拢。

中级班教学将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流音变的训练上,加大语流音变的训练力度,适当进行语调的教学和操练,只开展朗读、说话等一般性的口语项目的训练。中级班教学要把“提高”作为着眼点,抓住“提高”二字,才有可能实现动态性变化,逐步提高中级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他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初级班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学困难大,是普通话教学的重中之重。初级班教学尤其要讲究教学步骤的层级性,首先从音素教学入手,然后逐渐过渡到语流训练。字音是话语的细胞,是教学的基础,应把音节作为基本教学单位,遵循由基础到运用,由单项到复合的排列顺序,经过词语、语段的训练最后达到语篇(朗读、说话)的训练阶段。同时要特别注意这一层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注重鼓励他们多说普通话,少说方言,激发他们说普通话的兴趣,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总之,夯实基础,养成习惯,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是初级班的主要目标。

在PSC前夕开设强化辅导班,进行分类辅导和应试技巧指导,是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辅导内容除了讲解测试流程、评分细则、应试技巧,还对具有不同母语、母方言背景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正音强化训练,对症下药,以克服母语和母方言对他们普通话的负迁移。教师要以不同母语和母方言背景学生的日常口语为研究对象,以PSC的录音档案为研究材料,考察各种地方普通话的不同表征,探寻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找出影响这部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针对不同的辅导班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地方普通话的共性寻求自己语音中存在的问题,并比照普通话语音,找出对应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同一辅导班中凸显的共性问题,一定要讲清练透。分类辅导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可根据自己对各种语言和方言及其中介语的研究开设不同的考前辅导班,让“研”有专长的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强化辅导。

授课是“分级教学、分类辅导”较难操作的环节,既要教同一教材的内容,还要顾及三个层级的异步施教;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高、中、初三个层级的“分”。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方案必须能够检验出目标是否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是以学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教学评价方法是考察学习者是否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如何。

本模式的评价方式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观念,实行综合性评价,不是简单地依靠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最后得到的学习评价在以下基础上形成:日常出勤情况(10%)、课堂学习情况(20%)、普通话实践成绩(20%)、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各占25%)。普通话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平时参与的各种普通话实践活动或比赛情况来评价,期中期末测试参照PSC进行。教师根据这几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七、本实验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分级教学、分类辅导、分层达标”的普通话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分级教学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均有收获,分类辅导既可以使不同类别的学生得到专门的正音辅导,同时可兼顾全体学生。笔者对2007级高级、中级、初级学生的第一次PSC成绩分别进行了统计,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高级和中级班的PSC成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阶段目标(高、中级班的阶段目标分别是二甲、二乙的高分),虽然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分别是一乙、二甲),但教学效果显著,成绩喜人,如中级班大多数学生(71.8%)已经完成终极目标,高级班有8人(21.1%)完成终极目标,达到一乙水平,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况且这是学生第一次参加PSC的成绩,在毕业前还有机会再去参加测试,还有时间去争取更高的等级。令人遗憾的是初级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基本上达到了阶段目标(二乙或三甲的高分),100%的学生达到三甲的高分以上,彻底消除了三乙,但仅有一半的学生(二乙占41.7%,二甲占8.3%,共50%)完成终极目标(二乙)。据任课教师分析,初级班学生普通话水平差异较大,摸底测试成绩从60多分到70多分都有,个别甚至不到印分,方音色彩浓厚,存在方音的“化石化”现象,纠音极为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太明显,建议还可对初级班进行细分。鉴于此,我们将在以后“分级教学”中进行适当调整。

对2007级各班级学生的PSC成绩进行的比较是一种横向比较,为了进一步观察实验班的教学效果,笔者还将2007级(实验班)学生的PSC成绩跟2005级、2006级分别进行了纵向比较,统计数据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2007级(实验班)PSC成绩为三甲的学生比例(14.3%)同2005级(15.5%)、2006级(14.1%)的差不多,但二甲的比例明显增多,达到54.7%,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达到二甲水平,二乙的比例则大幅下降。而2005级和2006级学生二甲的比例分别只有28.8%和24.4%,多数学生处于二乙水平。这说明实验班的教学突破了往届学生多数处于二乙水平的瓶颈,多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二乙提高到二甲,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7级(实验班)有8个学生达到一乙水平,虽然所占比例只有3.2%,但相对于前两个年级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了(尽管2005级也有一个学生达到一乙水平,但比例仅为0.3%,而2006级没有),这直接体现了新模式实施精英教育的效果。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PSC成绩来看,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八、结论

第6篇

2、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3、普通话,通天下。

4、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5、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6、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树新形象。

7、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8、人人都说普通话,四海一家语相连。

9、出口成章普通话,沟通世界无极限。

10、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问民语,送一片真情。

11、普通话,给你美丽的人生增添一份精彩!

12、规范字,大有用,能看清,不会错。

13、讲普通话,标标准准;写规范字,堂堂正正。

14、你我都讲普通话,共建和谐新华夏。

15、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16、规范语言文字,弘扬民族文化。

17、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18、让标准的语言充满家园;让正确的文字流行身边。

19、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20、普通话是最美的语言

21、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22、心相印,语相通,和谐共处乐融融。

第7篇

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是宪法和《教育法》、《教师法》对教育工作者明确规定的任务,此项工作对于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国家提出的到20__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工作目标,学校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作用,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学校通过狠抓落实“三个”工作,即宣传工作、普通话培训工作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广大师生的推普意识,进一步激发师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20__年——20__年,附小连续六年荣获重庆大学“语言文字先进集体”,考评综合得分居全校之首。泰国华语教师代表团曾两度到校考察汉语教学工作,60多人观摩汉语教学。

抓好组织建设,保证语言文字工作实施

重大附小作为沙区规范甲级学校,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形象,也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因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文字是教师的内在素质的表现,为此,学校很早就把规范用字用语的工作纳入到创建文明单位,争创与重大相匹配的一流名校的具体工作当中,着力抓好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保障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有序稳步进行。

机构健全,形式多样

学校于1999年成立第一届语言文字工作组,由书记杨志勇任组长,校长游纪宁任副组长,德育主任和教导主任为推普小组成员,兼任督导员,其他语文教师为推普员,学生30人组成普通话监督员。机构的健全使得一系列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没有出现推普工作的盲点,真正使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教职工和学生的心中。全校形成一条线管理,多点配合的管理网络,确保语言文字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收到实效。

制度规范,有条不紊

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在行政会议上讨论。如:一年级拼音教学如何深化?怎样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推普工作?每年在“全国推普宣传周”中开展什么活动更富有成效等等。

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加强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建设,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中。学校制定了《重大附小语言文字规划措施》。

明确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

1、普通话是学校的教学语言,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在课堂教学中规定“普通话要标准,语言要准确生动,板书要简明规范,无错别字”,任何教师必须说好普通话,教师普通话水平(包括学校领导)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工人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2、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活动中要努力说好普通话。

3、教师的普通话达标与工作考核、评聘相结合,调入教师要出示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合格证。

学校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纳入学校培养目标

我校一直坚持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进入新课程改革后,语言文字的内容在学校计划和工作总结中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都有关于教师普通话培训的内容,如: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三字一画”比赛等。

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学校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识。我校开展语言文字宣传工作共分四大板块:校园板块——学校树立语言文字宣传牌“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在橱窗内(原在黑板)张贴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

文字规范化知识等内容,使每一个进入校园的师生、家长都能耳濡目染;办公板块——在办公室张贴“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醒目的标语,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教室板块——在教室内由学生自主发挥,动口说普通话,动手制作文字规范的手抄报,并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班级特色宣传,给师生营造一个“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光荣”的氛围;视听板块——语言文字工作组成员(领导、教师、学生),以国旗下讲话为形式,宣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法规。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各班推荐的“小小播音员”们字正腔圆,实实在在地发挥了小宣传员的作用。同时,我校在每年的“推普周”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以特色活动促宣传,并且立足于持久地搞好宣传工作。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利用朝会、班队会时间,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开展“讲故事”“找错别字”“办手抄报”等主题活动,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以形成浓厚的推普氛围。与此同时领导模范带头,以身示范,不仅用普通话教学,而且课外用普通话与同事、学生交流,领导行为对其他老师起了明显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以此带动了全校教师人人都讲普通话,个个都写规范字。

第8篇

[关键词]:民族音;小学普通话教学;干扰;有效方法

所谓普通话就是我国现代标准汉语,又称作国语和华语。其称呼因地而异,但都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我国的官方语言。学习普通话,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方言,这些不同方言又称为民族音,民族音和普通话在声韵系统中不尽相同。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民族音改正过来,让自身达到普通话的发音标准。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民族音进行指正和转变,让小学生回到标准的普通话学习轨道中来。本文就对如何克服民族音对小学普通话教学的干扰做一些阐述。

一、民族音对小学普通话教学干扰概述

(一)语音方面

首先是阳平和上声混淆。当前,许多民族音 都普遍存在着阳平和上声相混的情况,具体表现是把阳平的上声念成24或者224,其处于一个漂浮不定的状态中。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把阳平字的调值增加为四种:22、212、24和224,上声字的调值则多达五种:22、212、24、224、21。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地的普通话中没有直接上升的35调以及先降后升的214调,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容易拿民族音的去声224调对阳平或上声进行套读,导致阳平和上声相混淆。其次,轻声和儿化音读不出来。一些少数民族中没有轻声和儿化音,如苗语和土家语。其学习轻声的主要困难是对轻声和非轻声的词语分不清,应该读轻声的读成了重音,不应该读轻声的则又念成了轻声,同时,对轻声的高度把握不好也是原因之一。这些地方的民族音的轻声一般都是比较笼统地念成既轻又短的调子,没有依照轻声音节前一字的调值而有所变化,都是一个高度,让人听了非常别扭。其它方面也有很多,比如d和t读成了j和p;zh、ch、sh和z、c、s相混;语音中没有f这个生母,f生母一般念成h;没有撮口呼韵母;u韵头丢失以及前后鼻音相混等。

(二)词汇方面

首先,不知道哪些是民族音词汇应该对译而照用。当地民族音和普通话有着比较相同的标准词汇,但是也有许多是方言词汇,在一些民族音上不知道是该进行对译还是照用,由此而造成错误。比如“有好多人在开会?”和“我只有一个老弟”中的“好多”、“老弟”应该说成“多少”和“弟弟”。其次,习惯了民族音反而对普通话口语词不是很熟悉。有民族音的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多是从学校以及书本中学得到比较多,受书面语影响比较大,对普通话口语词汇就知之甚少。如“马铃薯”(书)、“土豆儿”(口)”、“外祖母”(书)、“姥姥”(口)、“头”(书)、“脑袋”(口)几组词,通常比较习惯用书面语词汇。

(三)语法方面

许多民族音在语法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语序问题。其通常把谓语和定语的位置、进行态的表示以及比较句的句式和语序分不清。一些民族音在形容词作谓语的时候主语在谓语的后面,这正好和普通话相反。如黑衣服了――衣服脏了、宽肩膀了――肩宽了、丑命――命运不好等;有些民族音的定语通常在中心语之后,如鞋布――布鞋、墩桥――桥墩、房屋茅草――茅屋、脑壳牛――牛头等;有些民族音的进行态是在动词后加助词或者把表时间的副词“在”放在动词之后。如吃在――正在吃、读书在――正在读书等;也有些民族音中不等式比较句中的形容词位置和普通话不一样,也不用“比”字,如:我大你――我比你大、他重我三斤――他比我重三斤等。

以上三种情况的民族音都对小学普通话教学产生了干扰,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分析、总结和归纳,探索出一种能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通话教学方法。

二、克服的方式

(一)多看拼音

汉语拼音是小学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普通话教学中,处于首要的地位。因此,在克服民族音对小学普通话教学的干扰,首先要让学生多看拼音。例如,教师在讲单韵母“i、u”的时候,学习后让学生进行观察:“i在标声调时,与字母i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看着板书:i、ī、í、ǐ、ì,很快发现,i标声调时不写上边的圆点。教师又指着板书问:“ü”的四声为什么不去掉上面的两点?学生明白了,要去掉两点就不念“ü”,而念u了。可见学生自己不仅能发现,而且还能在比较中发现呢。

(二)多与普通话好的人交流

要多和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与他们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之中,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宣传教育入手。告诉学生,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讲好普通话,不但可以与人顺利交流,使更多的人听得懂自己的意思,而且这也符合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通过教育使学生思想重视,才有可能落实到行动之中。对教师来说,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要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营造“人人学说普通话” 的良好氛围。

(三)多练习

规范的发音和标准的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尤其是需要学生的大量练习。教师要不定期让学生进行绕口令比赛,帮学生掌握语言艺术,锻炼“舌、唇、齿”的配合。用短小的绕口令来进行练习小学生也愿意学。不仅锻炼学生的唇舌活动,还能正音。如“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酒,九个酒迷喝九口。”同时,教师要利用早读课,让普通话讲的好的学生领读,让发音问题学生每天朗读课文习练普通话。

结语:

为了有效克服民族音对小学普通话教学的干扰,广大教师要用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进行矫正不良口音,通过各种不同手段的结合,引导学生掌握住汉语拼音的技巧,让学生开口敢说和愿意说。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提高全社会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用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和训练方法,促进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消除民族音对普通话教学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李婷.论普通话教学审美目标的实现[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04)

[2] 李永斌.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的策略分析[J].天中学刊,2012(05)

第9篇

为尽快实现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目标,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语言文字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语言文字法办法》)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主体,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完善行政推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格局,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在全市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和“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完成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2012年底前完成市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于2015年底前完成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城市内的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是城市语言文字评估的重点,要按照评估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和整改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和档案。各市区(含高区、经区、工业新区,下同)要根据全市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规划,制订本辖区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农村,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确保评估工作如期完成。

(二)加大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力度。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要将普及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基本内容和常规管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广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强化对青少年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和录用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语言、校园语言,教材(含讲义、教学辅助读物)、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校园用语用字检查监督制度,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和学校评估内容。

(三)加强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工作。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在各行业尤其是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中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党政机关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及其主管部门应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日常工作管理,落实到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之中,并对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水平提出明确岗位要求。各公共服务行业应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并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作为行业文化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对直接面向服务对象的人员和特定岗位人员,要明确语言文字应用要求,并将其纳入考核内容。

(四)切实加强社会用字规范管理。公文、公用印章、标牌、标志牌、指示牌、名称牌、标语牌以及公务用名片用字,广告、招牌、告示、会标用字,汉语文出版物及其他汉语信息技术产品用语用字,广播影视用语用字,商品名称、包装说明、商标标识及使用说明用字,地名、公共设施、企事业组织名称用字,执照、票据、报表、病历、处方、体检报告用字,必须使用国家通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和旧字形、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已更改的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语言文字内容必须健康、意义完整明确,不得出现有损社会文化环境和带有不良文化倾向的现象。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由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五)落实普通话水平达标制度。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讲解员、话务员、导游和公共服务行业人员以及其他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服务用语)的相关人员,应当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通话应达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新闻媒体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普通话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三、健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语言文字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分级

管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各级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制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丰富和发展,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市区要成立由政府(管委)分管负责人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要确定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要建立语言文字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10篇

关键词:西部高校 校园语言 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10-02

大学生这个群体相对其他群体来说,对语言比较敏感;语言创新能力和流行语的传播能力很强;在不同方言和普通话碰撞的语言环境中,以及网络语言的影响,表现出的语言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即语言适应能力强。

绵阳师范学校作为一个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以2014级为例,笔者学校共招收本科学生3 575人,其中省外学生716人,17个兄弟民族学生201人,在语言使用上也比较复杂。

1 调查过程

该项调查于2015年5月在绵阳师范学院进行,以大一和大二学生为主要观察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以观察方式对大三和大四学生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了解,来研究校园语言使用情况。该次调查大概进行了3个月,对该校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了解。

该次调查以课堂语言和课外语言为观测点,课堂语言使用状况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兼以观察的方式进行了解。了解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了解的内容主要是教师讲课所使用的语言和师生之间交流使用的语言。课外语言使用状况同样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兼以观察的方式进行了解。了解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自由交流使用的语言。

2 统计分析

该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包括问卷调查表数据和实地观察资料两个方面,即:教师讲课所使用的语言及师生之间交流使用的语言;学生自由交流使用的语言。总体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以普通话为主,课外交流以西南官话为主。

2.1 课外语言使用分布

课外语言使用情况主要从学生角度进行调研,以学生自由交流使用语言为测量标准。样本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1来看,普通话使用率为58.01%;四川话使用率为27.27%;川普使用率为11.26%;其他语言使用率为3.46%。比较而言,普通话使用率高于其他几种语言的使用率。

由表2来看,同学之间自由交流语言分布比较复杂。普通话使用率为69.26%;四川话使用率为60.61%;川普使用率为11.26%;当地方言(不包括四川话)使用率为29.00%;民族语言使用率为3.46%。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有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不同交流场合所使用语言不尽相同,体现出语言的多样性和兼容性。

主要研究学生在校园及校园外的就近地进行购物时,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由表3来看,普通话使用率为45.45%;四川话使用率为64.94%;川普使用率为12.12%;其他语言使用率为5.63%。由此可见。四川话使用率最高,普通话使用率其次;而从普通话与四川话使用率便可看出多种语言混合使用情况也较多。

由表4来看,普通话使用率为12.55%;本地方言使用率为94.37%;民族语言使用率为6.06%;其他语言使用率为3.46%。尽管多种语言作为家庭交流语言,但家庭交流语言主要以本地方言(包括四川话)为主,其他几种语言使用情况少,其中民主语言使用率低跟校园内兄弟民族同胞参与调查人数有关。

普通话水平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平时用普通话交流时的感觉来判断。由表5看来,认为普通话非常标准的人有6.49%;认为普通话水平一般的人有66.67%;认为普通话水平不标准的人有25.11%;对自己普通话水平不了解的人有1.73%。由此可见,如果通过一定的学习与检测,普通话推广是大有希望的。

2.2 课堂语言使用情况

课堂语言使用主要从学生视角进行调研,以教师讲课所使用的语言及师生之间交流使用的语言为测量标准。基本情况如下。

从表6可以看出,课堂语言使用以普通话为主,调查对象大部分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教师授课用语方面,调查对象有78.79%使用普通话,15.15%使用川普,4.76%使用四川话,1.30%使用其他语言;师生交流用语方面,调查对象有71.86%使用普通话,9.09%使用川普,17.32%使用四川话,1.73%其他语言。由此可见,普通话使用率总体水平比较高。

3 讨论

据统计结果显示,绵阳师范学院语言面貌主要以普通话为主,但根据其他方面的信息来看,使用方言的情况还较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调查对象的地域差异。该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该校人员分布主要是四川人,因而四川话使用率极高。除此而外,外省学生和兄弟民族学生在四川生活,一方面为了更好适应环境,与当地人更好地交流,外省学生和兄弟民族学生会主动学习四川话。大多数学生来自方言区,没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自信心因此也不足。

第二,大学生语言习得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当代的年轻大学生,对于新东西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四川本地学生为了更好地和外省及兄弟民族同学沟通,四川当地学生会选择用普通话与其交流,但同样由于地域差异,以及地方方言的影响,导致四川本地部分学生说不好普通话,而说成了川普。受网络语比较流行,很多学生习惯性地夹杂网络语进行交流。

第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绵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特色的高校,师范生要求具有一定师范技能,其中就包括了普通话水平。因而在平时交流会选择性地讲普通话。

综上可见,绵阳师范学院校园内的语言使用形成了普通话和方言共用的基本格局。课堂教学和课堂交流基本使用普通话,课外语言交流则以使用方言为主,而且方言由主要以四川话为主。而又由四川方言难以改变或学习引起部分学生使用川普进行交流。这正是语言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校园中的体现,校园语言生活处于平衡状态之中。方言和普通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使用主体――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其中成效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堂交流语言的普通话普及程度较高。而在校园非正式语境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则显示了方言顽强的生命力。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持并不是对立矛盾的状态,只要把握得当,再加上大学生的自觉意识较高,两者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应当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的国度,为了加强各地之间人员沟通和方便人员各地流动,推广普通话工作仍应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戴庆夏,罗自群.语言接触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语言研究,2006(4):1-7.

第11篇

基层反映:香港学生学习普通话存在的瓶颈亟需引起重视

港澳地区普通话水平考试(GAPSK)委员会下属语文推广委员会7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普通话教育在香港日益推广,香港幼稚园及中小学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是背后依然有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

一是广东话作为日常生活主要用语的人较多。现在居住在香港地区的人大多数是广东人,粤语是香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用语。根据港府2016年统计,能说普通话的人有48.6%,约有一半人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一半掌握不同程度的普通话但不足以有效使用,在香港占85%以上说的是广东话。

二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师资。“普教中”没有立即全面施行,而是规定中小学必须教普通话课,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公立学校强制有普通话课,课时早年间每周两三节,现在每周一节,课堂上,师生均以普通话为交流语言,教汉语拼音、课文朗读以及情景对话。师资水平不尽如人,香港的公立学校,有内地背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老师并不多见,大多数是香港本地老师。香港教普通话的老师,需要过普通话基准测试,达到教育局的标准。但有学生家长反映,老师的普通话达不到普通话的标准水平。

三是普通话利用率低下。一般学校只有一周一节,属于课时最低科目,通常被视为中文课的分支,只有小学和初中有开设普通话课程,高中就不需要再学。对于这类科目,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太高,没有迫切的使用需要。香港人学普通话不需要学写字和阅读,主要在听说,而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语言环境,平时不用真正要用的时候就非常生涩,不敢讲也不愿意讲,有点类似于“哑巴普通话”。

四是教学方法不完善。“普教中”推出之初,家长和社会都抱有很高期望,认为普通话与书面语一致程度高,用普通话教中文学生既能学好普通话又能学好书面表达。近年来实践发现“普教中”的学生虽然普通话口语突出,但母语是英语和粤语的香港人用普通话学习反而阻碍了思考和表达,写作能力不进反退,用普通话上课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应付高中会考有学校已经暂停“普教中”的项目。

五是普通话发音困难。经过香港调查研究小组调查,通过内容分析法发现香港学生的普通话学习难点主要在于发音。受访学生还指出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目标期待和对普通话不同变体的看法。普通话学习软件的使用情况及问题也得到了讨论。

六是研究港式中文对香港学生普通话口语交际的影响。关于香港普通话当前已有的港式中文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对近年港式中文的特点、发展和香港学生普通话掌握情况的研究较少,使得针对香港学生的普通话教育工作者对香港学生的普通话情况认识不全面,从而影响了香港学生的标准中文及普通话学习效果。

七是香港学生在汉语言上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语素文字如汉语方块字时产生的困难,学生在学习对外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语音、文字、词汇及语法四大方面也存在难点,香港学生学习普通话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听说粤语和读写中文。

第12篇

[关键词] 说话 测试 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其中,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根据情况进行培训”。由此可见,相关职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是越来越明确,更多的人出自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对普通话测试也越来越重视。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是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型,旨在考察应试人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该题所占的分值比例为40%,是四个题型中分值比例最大的一题;在测试中,也是大多数应试人最易失分的一题。那么,如何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题呢?

一、“说话”题的特点

该题为应试人单向说话,要求应试人在预先给出的30个备选话题中就某一特定的话题发表谈话,限时3分钟~4分钟。其目的在于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语言运用的规范程度及表达的流利程度。“说话”题的确是语言测试中最为重要的手段。我们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中已经明显地感受到,许多应试人在前三题测试中发挥尚可,“说话”题却大相径庭,而这往往才是应试人的真实水平。

“说话”题的评分属于典型的主观性测试,但由于该题重点测查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更借助于主观性测试(对语感的把握),所以,评分的可信度更为准确、可靠。

“说话”题的内容多为叙事类,多是同应试人的学习生活有紧密关系的话题,应试人更能贴近实际,自然发挥。

二、“说话”题测试中多种因素影响之分析

(一)方言区域、城乡区域差别的影响

在“说话”题测试中,我们容易发现应试人方言区域、城乡区域的差别因素的影响是明显的。总地说来,北方应试人比南方应试人,城市应试人比农村应试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更为明显。而这一点在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越明显。

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省为例,从地域上讲是南方省份,从方言区域上讲有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方言从语法、词汇上与普通话相差不大,而语音方面差异较大,突出表现在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方面。北方人尽管语音方面也有许多问题,但他们更容易区分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等主要问题,学习时难度小、速度快,表达相对流畅自然;南方人由于缺乏普通话的生活语言环境,在学习上难度大、速度慢,更易造成测试时的紧张、焦虑,从而影响了表达的规范度和流畅度。

此外,城市应试人在接受普通话学习、培训、使用等方面条件相对要比农村应试人好,这也是造成差别的一方面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二)应试人性格因素的影响

“说话”题是单向、限时3分钟(时间不足,酌情扣分),选题限定内容的测试,应试人的性格往往对此影响很大。

外向型应试人性格乐观、自信,喜欢说、愿意说,充分表现出对“说话”的浓厚兴趣,即使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题目也不会影响其发挥,能自由大胆地对所抽题目侃侃而谈,语速较快、表达自然流畅,3分钟的时间通常是不够他们发挥的,一般需要测试员提示时间已到,不会出现时间不足而扣分的情况。内向型应试人恰恰相反,他们性格内敛,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加之面临的是将“说话”作为考试的内容,面对陌生人更是紧张、腼腆;如果又正好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话题更会影响其正常发挥,不敢与测试员进行目光交流、表达内容“口是心非”(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语速相对较慢,语感僵硬,甚至会出现沉默、无话可说、说话时间不足等情况,从而影响了成绩。

(三)学习普通话时间长短的影响

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比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自信心要强得多,在“说话”题中,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往往是“偏误”。“偏误”是语言的系统性错误,而“失误”是语言的非系统性错误。比如,湖南方言中没有轻声词一说,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可能会出现“啊”的音变错误,这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如果将“了(le)”读为“了(liao)”就是一种“偏误”。

从小就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会注意到整个句子因语气词的正确与否所带来的语感表达如何,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却只注意到一个字的发音是什么的问题,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语感。从“偏误”到“失误”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的过程越短,应试人的自信心就会越强。

(四)专业的普通话理论学习的影响

有了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如果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就永远都不会明白发音的正确方法,专业的普通话理论知识可以告知学习者发音的正确方法、发音特点等。从身边学习普通话人群分析,规范的学习过理论知识的人说普通话肯定要比没有学过的标准,因为就算是说再长时间普通话,如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不明白自己说的哪里不规范,还是不能改变说普通话的标准程度的。只有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通过练习才能改变说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普通话说标准了才更加有信心说话,更加喜欢说普通话,应试的时候才能发挥更好。

三、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

(一)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

应试人大部分生活在方言区,受到方言的影响很大,必然会导致普通话的发音不标准、不正确。所以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主要依靠媒体的输入来实现,媒体主要指广播、电视、电影等。应试人应通过媒体纯正、正确、规范的普通话来纠正、规范、构建自身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认知结构。

(二)加强阅读,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进而说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句子和搭配正确的词语。阅读的介质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等

阅读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通过阅读,能使应试人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不仅能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更能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语法规范、搭配正确。应试人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往往由于思维上的错误导致。比如说,贵州人指的“吃”,可以搭配的不仅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液体,想“吃饭、吃酒、吃烟”这样的词语搭配在方言中很正常,但如果在普通话中也如此表达就错了。别人递根烟给你,你摆摆手说:“谢谢,我戒烟了,好长时间没吃烟了。”这里就要改成“抽烟”。所以,加强阅读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

(三)加强运用,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

如果应试人以考试为目的,是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的,如果抱有考完了,学习的过程也就结束了的想法,即使在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应试人真实的水平。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运用、体会、实践的过程,不经历这样的过程,语言的功能就会退化,水平就会降低。所以要树立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意识,扩大普通话使用的范围;要长期加强普通话语言的实践,希望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来掌握普通话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实践才会达到目的。

(四)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在语言的学习上,年龄大的确不是个优势。许多应试人都是成年人,惟恐发音不准招来别人的嘲笑,怕栽面子。所以,没有勇气坚持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怕犯错误,怕的是因为犯错误而不再说普通话。只要有信心、决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定能熟练掌握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