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21:42: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疫情当前,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暂时无法到岗等新的挑战接连出现,不采取措施,短时间内贫困群众收入就会减少,长期下去就会造成群众返贫,影响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到今年x月底,全国x个贫困县中已有x个宣布摘帽,贫困人口从x年年底的x万人减到x年年底的x万人。但全国还有x个贫困县未摘帽、x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是前期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好的印证,他们是阅卷人,是督促者,是脱贫攻击成果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如今,群众在看、在期待,脱贫攻击最后的硬骨头必须啃下来。可想而知,当前形势并不乐观,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在突破重重包围,解决层层困难,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如何按时完成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如何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慎终如始、毫不懈怠,克服疫情影响,切实冲在前、带好头、压责任、抓落实,做到三个“多一点”。
任务难,党员多想一点。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思考,理清工作思路,为群众想在前,根据群众需要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增强造血能力,补短板、堵缺口,真正想办法,想好的办法,来解决难题。同时,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沟通,认真听取,及时改进,注重长期帮扶和支持,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任务重,党员多干一点。瞄准当前突出问题,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狠抓薄弱环节,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好脱贫攻坚决胜各项工作,坚持真抓实干,较真碰硬,引导群众树立主动脱贫的思想,激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真正做到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任务险,党员多拼一点。戴党徽、亮身份,勇担当、敢作为,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两手抓、两不误”,轮换志愿者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好防疫知识入户宣传工作,将脱贫户的安全放在心上,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不让一人不让一户“因疫返贫”。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x个未摘帽贫困县和x个贫困村正实施挂牌督战,疫情防控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容忽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X,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多拼一点、多干一点、多想一点,让党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飘扬,让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让群众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微笑。
理清清单“定好位”
今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突破的主战之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如期摘帽。贫困户脱贫必须达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双辽市正奔着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奋斗目标前进。
为实现目标任务,双辽市制定了“三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对2016年已脱贫人员,扎实开展“回头看”,着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果,_保不返贫;对已确定实行保障兜底脱贫的5144人,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抓紧落实保障兜底措施,确保应兜尽兜、兜住兜牢;对计划实行保障兜底脱贫以外的11434人,逐户逐人确定产业脱贫项目,压实包保责任,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
明确责任“抓落实”
扶贫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担当。双辽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落实。建立健全市、乡、村及各包保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形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保责任人统筹协调的工作模式,所有包保部门(单位)逐户走访调研,制定脱贫计划,真正做到项目到村、措施到户、包保到人。
众擎易举,众行易趋。针对包保任务重的形势,双辽市积极动员学校、医院、部队、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形成合力攻坚新局面。双辽市工商联(商会)积极组织引导双辽市民营企业参与“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26名企业会员,深入9个村104户贫困户一对一指导帮扶,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启精准扶贫新途径。双辽市工商联(商会)共组织、引导联会员、会员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及人士在捐资助学、农业生产等方面共计捐资20.45万元。双辽市“绿之缘”合作社理事长邹双艳参加了全省“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推进会,并作了典型发言。
精准施策“强支撑”
推进脱贫攻坚,光输血输不来真富裕,等靠要要不来真发展,必须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双辽市从抓产业入手,促进稳定增收脱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联动机制,落实有机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产业结构调整、苗木种植、农业机械化、“光伏+”等脱贫项目。让“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今年将有97个项目在双辽市落地生根,直接投资达220亿元,带动投入600亿元。同时,将发挥好331个脱贫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组团脱贫。
医疗、教育、低保既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双辽市从抓保障入手,促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统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口供养等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扎实推进医疗脱贫,保障兜底户个人医疗保险和住院新农合报销后产生的自负费用由政府承担,全力破解因病返贫问题;着力抓好教育脱贫,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特困学生补助等资助政策,解决好因贫辍学、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国家和省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双辽市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促进农村全面繁荣。重点强化贫困村路网、水利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电力设施和村屯环境改善。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我已在沙湖村工作近半年,从一无所知到逐渐熟悉,从陌生到融洽。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沙湖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在原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我围绕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坚守为民初心,甘当村民的服务员,积极为民纾难解困,努力在政府与村民间架起暖心的桥梁,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知识,丰富了工作经验,经受住基层锻炼,收获良多。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努力学习,增强职能力
驻村期间,我围绕“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攻坚政策方针,初步掌握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主动参与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收集村民的好思想、好方法、好经验,进一步健全了知识体系,丰富了知识结构,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履职能力,为做好村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驻村期间,村里全“”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得到规范落实;村党建工作资料得到完善,并已按照要求分类归挡;党员群众生活得到丰富。
二、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的重要举措。驻村期间,我走访了全部贫团户,了解他们具体的生话困难,并为贫苦户解决实际困难:
1、为贫团户添置了价值6000余元的碗柜、衣柜,切实改善了贫困户的人居环境;
2、帮扶单位(龙山县人民医院)为解决沙湖村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制定了全民免费医疗政策,切实减轻了村民就医难的问题。
3、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帮扶单位在沙湖村消费扶贫农产品共计4万8千余元,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
在多方的努力和帮助下,沙湖村逐步完成了“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截至目前,我村已全部脱贫。
三、民本思维,做好事办实事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志做好村民的服务员。我始终树立思想上服务村民,在感情上贴近村民,在工作上依靠村民的意识。为沙湖村村部安装了冰箱、电热水器、全自动洗衣机等生活设施价值8000余元;为了保障村民的安全出行,在村级道路安装了减速带、广角镜等道路安全设施。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沙湖村驻村和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
1、是与扶贫部门联系较少,交流少,工作思路有待创新,帮扶能力有待提高;
2、是帮扶结对效果扶进展缓慢;
3、是推动帮扶村主导产业发展进度缓慢,我们将进一步攻坚克难,进一步提沙湖村富民产业发展。
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加强与帮扶单位的联系,加大对群众的帮扶力度,力争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2020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昨天起州贫困退出验收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工作小组对我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在此,我代表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对检查组的辛勤工作和对我们工作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 组长反馈了检查结果,中肯地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理清工作思路,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深刻领会,迅速贯彻落实检查组的反馈意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乡党委的要求上来,举一反三,整改落实,着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代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作表态发言: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委重要部署精神,按照脱贫攻坚具体要求,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强化精准帮扶措施,进一步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效益。
二、狠抓落实整改,以检验检视结果指导脱贫工作开展。要认真学习领导检查组的意见建议,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变压力为动力,正视差距,改进不足,分工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切实把整改转化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加快进度的实际行动。
三、再接再厉,认真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树立自强自立观念。
二要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三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油菜、蔬菜等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消除坑洼土路,修筑水泥路,解决农民出行难;鼓励引导农民全部医疗投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四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巩固升学率,消除失辍学情况,加强基础教育。
五要把握好小额贷款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央和省、州、市为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要坚持以项目扶贫为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干部群众的意见,使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办好。
“再有一周,这个红薯粉条深加工的厂房就建起来了。小兰村富民脱贫的‘三位一体’产业也将形成一条良性生态循环链……”一说起省高速公路衡大管理处工作队帮扶的核桃红薯粉条“三位一体”产业,小兰村支书宋立升就兴奋地算起了年终即将到手的第一笔收益账。
“小兰村118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金、股金、林下经济收入、红薯粉条深加工等年底分红项目,每人可获多重收益2000多元,其中土地租金一年1200元/亩,每户入股分红每股折合约725元,再加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劳务薪金,年底小兰村基本就可以实现全部脱贫。”
听了这笔账目,“第一书记”董秋运站在已投入使用的小兰村村民服务中心前,远眺着近千亩的核桃种植基地,不由得想起了2016年2月刚驻村时,工作队三人许下的那份诺言:“这两年,一定要让小兰村在我们手里彻底变个样儿!”
越干日子越红火
四面环山,出路阻隔。从下车踏上小兰村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工作队就暗暗下了不脱贫不脱钩的决心。一诺千鼎,从此,一个不变的承诺,一份肩负的责任与担当,紧紧凝合在一起。
小兰村人口只有210户,而贫困户就有118户,工作队陷入了沉思:怎么办?怎么干?
“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从今天起,我们三个也是小兰村的村民了,大家齐心合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队在小兰村第一次村“两委”会上铿锵有力的话,和脸上坚定执着的神情,让村支书宋立升、村主任宋立勇深受感染,现在说起来还内心澎湃、涌动着激情。
驻进来,攻上去。克服山高路险与贫瘠不适,工作队夙兴夜寐,当起了小兰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深入118户贫困村民家中,开展“一懂一摸二走五看五访”调研工作,掌握了第一手真实资料。把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破旧立新作为破解小兰村落后的关键之举,把发展支柱产业、扶志增智作为工作重点,把走出去开拓视野作为突破口,实施“四个一”工程,推行“六项制度”,工作队决心交给村民一把精准脱贫的“金钥匙”。
组建“思想扶贫宣传队”,组织扶志研讨会、励志课,筹建小兰村“农民夜校”,开展扶志教育课,让乡亲们从心底鼓足拔除穷根的心劲儿。走出去考察取经,现场专业培训,学习山区果木栽植,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邀请专家下地指导,精准谋划确立“核桃林果种植+林下红薯经济+红薯粉条深加工”三位一体的脱贫支柱富民产业,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一系列活动就像密密实实铺垫在脱贫攻坚路上的一颗颗石子,在小兰村父老乡亲脚下延伸。
百姓心里有杆秤
万事开头难。面对有些村民最初的不理解,工作队驻下来,耐下性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工作、讲道理,与村民交流谈心。向各部门协调争取246万元“真金白银”投入,360度真情实意帮扶,小兰村贫困户纷纷受到感染,全力支持并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来。
“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董秋运欣慰地说,“现在走在村里,就像走在自己的家乡,小兰村的父老乡亲老老少少都迎着盼着我们呢。”
产业是龙头。要想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产业作为支撑,要敢干、真干、实干。
“家里这一亩多地,原来只能种点玉米,种点自家吃的菜,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还搭着辛苦和化肥钱。现在好了,村集体统一进行了流转,俺们不仅省了心,还有股金、租金可以拿,比自己种地强多了。俺老了,干不动了,正发愁今后咋种地呢。”近八十岁的村民宋泽荣现在一说起家里的地就如释重负,笑逐颜开。
以做好产业支撑、构建“三位一体”脱贫富民支柱产业循环链为重心,工作队扶持小兰村注册成立了“易县久益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18户贫困户土地全部实现了流转。栽植完成的1000亩核桃树成活率在95%以上。入冬前,600亩林下红薯已喜获丰收,总产量近50万斤。
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与易县“正四方”牧业公司多方接洽,建立了“品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产销一体合作运行模式,又投资近20万元,开工搭盖红薯粉条深加工厂房大棚,砌筑8个粉浆沉淀池。单红薯粉条深加工一项,年前就可持续带动小兰村近百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并大幅提升年底分红,较单纯的红薯收成至少多出了三成收益。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目前,小兰村核桃红薯粉条“三位一体”精准脱贫支柱产业已形成了一条完整、可持续、良性发展的产业循环生态链。
工作队的真心付出逐步换来了小兰村的日新月异,赢得了村民们的支持和好评。走在村里,时不时就会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停下来说上几句话;还不时有村民赶到工作队驻地串门子、拉家常,反映情况、诉说困难,带上自家种的红薯、土豆、大白菜表达谢意。村民们真正把工作队当成了“娘家人”“自家人”。
百姓要的就是盼头
依托“依靠集体、用好红利、合作互助、定居供给”工作理念,工作队创新总结提炼了“一户一档一锦囊”精准脱贫工作法,定期会诊,动态管理,量人把脉,综合施策,精准制定了小兰村贫困户阶梯脱贫时间进度表,确保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并着力精细化扶贫实施系列温暖帮扶。
工作队的这套工作思路、理念、目标要求和工作方法、经验,得到了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保定市委市政府、易县县委县政府等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保定市委书记、市长先后两次对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做出批示,工作队的经验做法正在保定市宣传推广。
那个最初许下的承诺,正在工作队用心去扶、用情去帮、用力去做的“四+”全方位精准脱贫路上践行着。
“老百姓的盼头就是我们的目标!有了富民产业,老百姓的心里才踏实!脱贫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作为持续的财力支撑,‘四+’聚力三位一体产业,牢牢垫实了这个根基。”说起当初这条艰难的产业脱贫攻坚路,董秋运一时感慨万千。
“理念+方法”,脱贫方略精准了攻坚目标;“输血+造血”,支柱产业夯实了脱贫根基;“扶志+增智”,多彩党建凝聚了内生动力;“打造+提升”,“美丽小兰”培育了多种经济。一条500米靓化提升穿村河、一条40余幅脱贫致富宣传主题街,让小兰村换了新颜。两年林下经济发展,三年核桃挂果成熟,边坡次地种植板栗、冬枣等附属产业发展规划,又可持续增加集体收益。
攻坚在路上,热情“暖”寒冬。有了这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业一天天发展壮大,小兰村村民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和主动参与热情高涨,多少年都一片沉寂的土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活力。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用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标准连片整体推进脱贫攻坚。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劳动变运动、一业变多业、农民变居民的产业脱贫攻坚模式值得学习和推广”。 7月25日至26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云山连片整体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川东北经济区参观考察组看到昔日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时纷纷点头称赞。
广安区大云山共涉及两区,因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增收困难等原因,区域农村、农户普遍贫穷。2014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精准识别大云山区域内有9个贫困村,其中广安区占6个、枣山园区占3个,共精准识别贫困户416户1183人。为整体推进大云山连片扶贫村工作,广安市围绕“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总体扶贫工作思路,提出了“四统筹”建设大云山连片贫困村脱贫攻坚示范基地。
统筹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秉承川东传统庭院生活风俗,坚持产村相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力成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大云山连片贫困村地处山腰,地势起伏、落差较大、交通不便,村民用水靠挑担,灌溉靠天,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在大云山,有勇敢村等6个贫困村被纳入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179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和“四改三建”,移民搬迁34户,新建村卫生室4个、文化室4个。
“通过一年多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原本一片荒凉的贫穷村变成了美丽的新家园、人人向往的旅居地。”勇敢村村书记程文元谈起村里的变化就笑得合不拢嘴。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村座落在大云山山脚,道路没有硬化,每当有车辆经过时便尘土飞扬,一旦遇到下雨天,道路便会泥泞不堪,村民根本无法出行。自连片开发以来,广安区龙安乡加足马力,快速推进大云山通村黑化路和连户路建设,大力解决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建村级环线路21公里、村组连接线27公里;大力推进“田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五网”建设,新建公路桥4座,新修渠系20千米,整治山坪塘、蓄水池68口,宽带实现全覆盖。
走近大云山新村,灌溉渠道穿村而过,水质清澈,岸边翠柳依依。小青瓦、雕花窗、灰面墙的小洋房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村落池塘荷叶点缀,户户绿树成荫,道路布局井然有序,整个村子呈现复古的川东民居特色,俨然一处宜居宜游宜养的“世外桃源”。
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一是发展脱贫基地,建成龙安乡龙安柚、翠冠梨、藤椒、柠檬等基地1万余亩,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入股分红等措施,建立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路子。二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贫困户饲养小家禽2.4万余只,积极推广生猪、山羊等速效增收项目,促进贫困户快速脱贫。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坚持农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大云山农业公园,带动贫困户开办农家乐12户,就地就业383人,实现增收多样化。
“龙安乡2012年引进农业业主,在大云山开发龙安柚、翠冠梨果园。随着果园环境不断优化,前来采摘、观光的游客不断增多。村里的土鸡、土鸭等农副产品一路畅销,农家乐生意一片红火。村民通过就近务工,一年可直接增加收入4000-5000元。”广安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王建玲谈起大云山扶贫产业发展时,如数家珍。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洁净水行动”,优化示范基地自然生态环境。一是治理水域污染,建立村级污水处理站4个。二是治理面源污染,推行测土配方施肥1000亩,秸秆还田3000亩,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全覆盖。三是治理养殖污染,停业养殖场2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9口,沼气工程2个。四是治理生活污染,建成村级垃圾处理站13个,从严治理乱倾、乱倒、乱扔行为,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在生活环境改善上,整个大云山各村均建有垃圾处理站,每天定时装运,垃圾与污水集中处置。加强街面清扫保洁,维护环卫设施,做到白色垃圾随时清扫,实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环境优美。
通过“四统筹”建设连片整体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广安市抓住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多项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贫困户获得了持续增收的渠道,真正建立起了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今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自春风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真正把握并用好用活“八要素”“五步工作法”,把我中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县委要求上来,凝聚到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产业,确保**0**8年关键之年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产业发展完成情况
在全县****个乡镇(街道)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89个,畜禽家庭牧场**9个,发展养殖大户64户,水产养殖面积**309公顷,推广稻田养鱼面积**384公顷,生产各种鱼苗鱼种****00万尾,种植牧草**00**4亩。现全县存栏:生猪3**.87万头,牛**0.07万头、羊30.47万只、家禽93.**0万只。出栏:生猪**9.88万头,牛**.9**万头、羊**4.**7万只、家禽**04.56万只。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4997吨、**47**吨和**780吨,渔业产值0.88亿元、畜牧业产值8.38亿元,实现畜牧渔业产值达9.**6亿元。畜牧业产业化大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举措
1.产业选择。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来德调时的指示精神,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我县出台了《关于印发**县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0**7〕**63号)、《关于印发全县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发助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0**7〕**87号)等文件。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县“一县一业”重点培育,稳定发展生猪,积极发展家禽、羊、水产及特色养殖的工作思路。
2.加大技术培训。一是积极开展“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选派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提供畜牧养殖技术服务;二是选派**名具有高级职称资质的技术人员参加“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县级讲习员队伍和“雨露计划”培训;三是选派**名具有高级职称资质的技术人员参加县人社局组织的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培训;认真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产业扶贫指导,确保参与畜牧养殖发展的贫困户都得到技术服务,为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各乡镇已召开****03场肉牛养殖群众会,涉及**09个村、**0**9个组、67**77人;发放宣传单、明白卡4**000份,张贴标语、公告45**份,出动宣传车**68台次,发放技术手册**300份,编辑短信、微信发送群众,营造起全县肉牛养殖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春风行动工作中,全县组建了肉牛技术服务团队**0个,参与市、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80人,举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750人,开展肉牛养殖技术现场指导、培训**060人次,有力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加快了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确保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肉牛产业工作任务的开展。
3.资金筹措。积极向上级争取肉牛产业发展子基金3.4亿元,新建肉牛规模养殖场84个,肉牛家庭牧场**9个。全县有肉牛养殖经营主体33**个,其中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93个,肉牛养殖企业(公司)38个。截止目前,全县投决的合作社有98个,投决金额8644万元,共管账户到账金额6589万元,专业合作社使用金额****63.7**万元,资金使用率3**%,通过乡级评审但还未上县投决的合作社有**06个,评审基金为8**76万元。专业合作社使用金额****63.7**万元。
4.产销对接。重点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社区营销、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开展生态肉食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超市,重点围绕中小学和大中职院校需要,全面启动实施“学生营养工程”。
5.利益联结机制。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为统揽,落实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大力推广“资金入股分红”模式,通过“村级集体经济+企业+贫困农户”方式与千家万户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确保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受益。
文明村地处古蔺县二郎镇西南部,是2016年拟脱贫的贫困村。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明村党支部结合扶贫攻坚提出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文明花开”的工作思路,积极动员在家党员,以抓学习教育、抓党性锤炼、抓结对帮带为载体践行“两学一做”,引导党员树立先锋形象,以脱贫攻坚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确保贫困户脱贫有方向,致富有出路,早日拔“穷根”。
结成对子“帮穷亲”
文明村党支部组织动员全村在家且身体健康有一定带富能力的18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分别与全村31户贫困户按照地域相近、供需互补的原则,至少帮扶1户贫困户,最多的帮扶4户贫困户,形成“1+N”帮带模式。18名党员通过日常照料、劳动力帮扶、产业发展扶持、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帮助建房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
明政是文明村的一名复员军人,2014年回到村里后,他流转了村里450亩土地种植甜橙,注册成立“淳甜家庭农场”,带动周边的群众增收近100万元。这一次,他主动请缨,就近帮扶联系了4户贫困户。“除了优先让贫困户进入农场务工,对贫困帮带户最实在的帮助就是首先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明兴强一家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老房子一住就是30余年,漏风又漏雨。今年以来,明政多次为其争取房屋修建名额,主动帮忙办理贷款,并全程帮助修建新居,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实施党员结对帮带,就是为了增强力量,真正瞄准脱贫靶心,也是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效载体。”该村“第一书记”李仿在提及开展党员结对帮扶的初衷时说道。
众志成城拔“穷根”
家里无明白人、自理能力较差、存在懒惰思想是大多数贫困户的“通病”。因此,为智障孱弱家庭提供日常照料成为实施党员帮带工程的一项重点内容。
明祖兵一家四口人,夫妻二人都属重度残疾,一个孩子外出务工,一个孩子还在念小学,在家的没有一个明白人。曾是文明村支部书记的明祖志除了帮助这一家人改善居住环境,还主动担起了“管家”。“为他们管账尤其需要细心,这既是群众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党性的检验。”明祖志坦言。为此,他建立了一本明细账,也是方便接受群众监督。
“当了20多年的党员,现在通过这样的结对帮带行动,我才晓得自己的先锋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在最近“两学一做”专题讨论会上,党员明方位的一席话引起了在场党员们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将尽自己最大努力继续帮助贫困户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小车村位于水口镇政府以南12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9860亩,787户3227人,建档立卡户216户840人,2014年底脱贫81户299人,剩余135户541人;2015年底脱贫29户125人,剩余106户416人;2016年底脱贫57户230人,剩余49户186人;2017年底脱贫18户66人,剩余31户120人;2018年底脱贫18户83人,剩余13户37人;2019年底脱贫6户22人,剩余7户15人。贫困发生率 1.16%,其中:因病致贫8户8人、因残致贫1户1人、缺技术1户1人,缺劳力致贫4户5人。
二、户请说明
1.未脱贫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因残缺劳动力 。其中因病致贫8 户 8人,缺乏劳力致贫3 户 4人,缺乏增收项目致贫 13 户37 人,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发展产业和土蜂养殖。
2.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当年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发展养殖业,鼓励外出务工 。目前,我们采取的巩固措施主要是 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干部访谈记录
(村级四支队伍)
姓名: 职务: 时间:
1.全村共多少户多少人,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多少户多少人,今年拟退出多少户多少人?贫困户属性都是什么?预计年底贫困发生率是多少?
答:小车村共787户3227人;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户37人,其中拟脱贫6户22人;五保户2户3人,贫困户因残1户2人,缺技术1户3人,缺劳力1户3人,因病7户27人;预计年底贫困发生率是0.49%。
2. 贫困户、贫困村退出的指标是什么?如果是今年退出村,现在退出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对已退出户是如何巩固防返贫的?
答:贫困户退出五个指标:1.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省级标准,2.有安全住房,3.有安全饮水,4.无义务教育辍学儿童,5.参加新型合疗和保险;贫困村退出指标:1.贫困发生率不大于3%,2.贫困村人均收入高于全县水平,3.有经济合作社,4.有安全饮水,5.有标准化卫生室,6.行政村路面硬化,7.电力入户率100%;巩固:1.发展一人一亩果60亩,2.发展产业161亩,3.发展养殖业。
3. 你村今年脱贫攻坚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完成情况如何?效果如何?
答:1.投资160万元修建1.7Km水泥路,2.投资2万元装修党员活动室,3.投资4.2万元建设便民餐厅,4.安装喇叭6组辐射10个村民小组,积极宣传扶贫政策投资2.4万元,5.投资6万元流转土地50亩建设一村一园栽植园,6.流转土地100亩房展一人一亩果,7.投资3.5万元为贫困户修建房屋。
4.你村目前扶贫资金到项目、到户情况如何?
答:种植业:苹果79亩、核桃21亩、花椒14亩,养殖业:牛2头、猪24只、羊270只、鸡300只,种植业养殖业共投资21.55万元;中药材:发展白菊96.2亩,每亩收入800元共计8.356万元。
5.贫困村集体经济情况如何?是否成立经济合作组织或互助资金协会?运行情况怎么样?
答:目前入会43户,入会率9.11%;已成立互助资金协会累计发放贷款19万元放款率38%。
一年来,我秉持“带头履责、完善机制、实践创新、强化保障”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
1、重带头,逐级强责任。坚持做到“五个带头”。带头部署。常委会9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重点解决市委交办问题整改、平台建设、智慧党建等全局性问题8个。带头办点。领办基层党建、村(居)换届、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等示范点5个。带头参加支部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主题党日,到联系点上党课。带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实“三走访三签字”,走遍所有贫困村。带头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述职评议制度,形成“书记抓、抓书记”氛围。
2、重机制,督导强实效。建立了基层党建月调阅、季通报、半年考核、定期提醒谈话等7项长效机制,综治民调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3、重载体,创新强活力。探索党建公积金制度,采取财政补助、党费返还、企业预存模式,筹集50多万元,按照即存即取、翻倍使用原则,破解“两新”组织党建经费难题。推行“红色存折”制度,结合实际设定积分项目,延伸党员作为空间,激励党员主动作为,经验在《湘组研究》推介。
4、重保障,多元强基础。财政拿出3000多万元,统一风格、统一标识、统一布局,对镇村平台进行提质升级,“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全覆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础工作欠规范。
2、服务能力待加强。
3、队伍建设有差距。
4、工作难点待突破。
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客观因素虽然存在,主观原因不容忽视:一是抓实抓细不够。二是创新突破不够。三是调研解难不够。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将紧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认真履责,常抓常新,以钉钉子精神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压实管党责任。坚持基层党建工作优先谋划、提早部署、带头落实,严格责任清单、双述双评、责任追究制度,树立“任用干部看党建”的鲜明导向。
二是抓实主题教育。全面宣讲、贯彻精神,强化作风建设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XX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XX镇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和运行工作,按照“建设全覆盖、工作常态化、活动有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重要平台,与其他中心工作相融合,初步形成了XX“1+3+N”(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准脱贫、老年幸福之家、乡村旅游+其他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文明实践站所建设为抓手,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一是抓全域覆盖。
XX镇共有XX个行政村,目前共建设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村村覆盖,并按照“六定六有”的要求,配齐调优管理人员,抓好场地和活动的常态有效管理、做到。二是抓示范建设。重点加强XX镇实践所和XX村实践站(所站合一)、XX与XX村(站站联建)、XX村实践站、XX村实践站等四个示范点建设,迎接市县经济巡查,四个示范点各有特色:XX村突出敬老助老主题,在全县首个将文明实践站与老年幸福之家一体建设;XX村突出家风家训及研学主题,正在建设全县首个乡村文化(含家风家训文化、农耕民俗文化等)研学基地;镇实践所突出“三治”创建主题,着力打造全县乡村治理(含“三治”创建、商会建设、农村实用技术科普)实践样板站;XX村突出脱贫攻坚主题,让文明实践站成为脱贫加油站。三是抓延伸提升。镇林业工作站成为全县首个建有文明实践站的基层站所;在XX小学等镇内四所中小学建立了12点半课堂,将文明实践活动与“一校一特”建设有机结合,为留守儿童、住校生发展特长提供平台;正在升级改造镇文明实践所。
二、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融合当地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以志愿服务为主线。
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镇党委书记XX任队长的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及10支文明实践专项志愿服务小分队和21支村居志愿服务小分队,据不完全统计,镇村两级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培训、文化惠民、活动竞赛等8大类共计150余场次文明实践活动。二是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在省定贫困村XX村等村文明实践活动中,突出扶贫亮点,大力宣传扶贫政策、扶贫脱贫先进典型、产业扶贫实用技术推广等,充分发挥全省第一个村级扶贫协会的作用。三是与老年幸福之家建设相融合。在XX村等村将实践站与老年幸福之家建设融合,大力开展敬老助老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送温暖等志愿服务。四是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充分彰显XX镇旅游乡镇特色,在XX村、大田村等乡村旅游点提升文明实践站建设和活动水平,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乡土文化认同和乡村旅游发展。
三、以文明实践活动为引领,与其他各项工作互促互进
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其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工作,因地制宜、一村一特,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 突出问题 建议
一、H县精准扶贫现状
(一)H县基本情况
H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川、渝、黔结合部,幅员面积2414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284个行政村、37个社区,总人口91万。2014年H县识别贫困人口33277户92300人,贫困发生率12.38%,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形势比较严峻。2015年H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2677户、69487人,贫困村64个,当年脱贫4822户16481人;2016年度计划脱贫13个村,5010户16000人。
(二)H县精准扶贫主要做法
1. 整合力量,创新体制机制。打好脱贫攻坚战,不能单兵作战,各行各业抱团组合参与脱贫攻坚战才能取得最终胜利。H县切实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即责任落实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机制、党建帮扶机制、干部帮扶机制、社会帮扶机制、资金整合机制、金融扶持机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2. 产业扶贫,助推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是造血式、可持续的扶贫,发展产业也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H县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商旅活县”核心发展战略,通过“扶持龙头、形成规模、打造品牌、搞好服务”,发展壮大特色种养殖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3. 补齐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是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攻坚中的短板,也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H县按照“先生存生活、后生产致富”的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切实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近年来,H县签订近20亿元的基础设施PPP项目,仅2016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目前已改建65公里;投入1195万元解决16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在129个行政村中实施第二轮农网升级改造。
4. 精准帮扶,充实扶贫力量。干部驻村帮扶,是解决贫困地区现实困难的迫切需要,是确保扶贫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H县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在“五个一”帮扶机制基础上,为每个贫困户落实1名具体帮扶干部,明确“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手”,实行“5+1”全覆盖,共计落实71个帮扶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贫困户捆绑考核,选派64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并出台《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管理、细化考核。
二、精准扶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欠账多。当前我国扶贫开发主要是政府主导,精准扶贫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行政措施,但基于贫困面积大、贫困范围广的现实情况,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投入难以为继,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等巨大缺口。如2016年初H县仍有近90%的道路为四级或等外公路,未来3年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238公里,总投资近1.43亿元,但目前可争取的上级补助仅有5100余万元,县乡仍需自筹9000余万元;同时还有51个贫困村1.35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
(二)思考不够,扶贫措施较单一。精准扶贫要求精确帮扶、因户施策,四川省对扶贫工作也提出“六个精准”要求,精准扶贫“一户一策”工作思路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地区近年多采取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养猪、养鸡、养鸭、养羊等养殖业,其中有帮扶单位无偿提供或补贴部分鸡苗鸭苗等,待长大后以不低于市场价直接从贫困群众手中回购。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养殖时间短、成本低、见效快,但区域内大批量的养殖后,市场供需、产品销路、价格波动等因素容易导致贫困户收入降低,使脱贫出现困难。
(三)发展不足,村集体经济滞后。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摆脱贫困》中更是明确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发展水平低、发展路子不广、集体资产少、可分配利润低等问题,村集体经济越是薄弱的村,贫困人口相对也更多。如笔者走访的H县10个贫困村中,村集体资产主要是鱼塘、办公用房,村集体经济可分配利润均低于3万元,最低的不足1万元。
(四)重视不够,医疗保障亟待健全。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有1256万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4%。可见,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对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尤为重要。但目前一方面重大疾病防治和宣传不够,部分贫困群众对自身重大疾病认识不到位,缺乏提早治疗意识,有病不治,小病不治成大病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群众反映大病按规定报销后个人承担费用偏高、无需住院治疗但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医药费用无法报销等问题。
三、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引导社会资源投身扶贫工作力度。有投入才有产出,强化投入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要注重改变“政府热、社会弱”的扶贫局面,着力构建以专项扶贫资金为载体,统筹行业资金,集聚社会投入,带动市场投入,发动群众投入有机结合的推动机制,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合力。一方面用好用足已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综合考量、合理调剂帮扶资金,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使有限的扶贫资金产生更大的叠加效应,提升脱贫开发的可持续性,努力做到扶持一点、带动一片,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建立社会扶贫资源投送机制,在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使扶贫开发更有效的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义利兼顾的基础上,强化政策激励,通过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学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转移,特别是引导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回报家乡。
(二)加大扶贫措施可持续发展力度。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脱贫路径,“输血”更“造血”。一方面要帮助贫困群众短时间内从资金上“脱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短、平、快”项目,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稳定脱贫。另一方面更要从思想上、技能上、可持续发展上帮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要“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技相统一,以及近期扶贫与中长远扶贫的有机兼顾,充分考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多种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三)加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现有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可探索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盘活现有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做优现有存量。另一方面依托地方特色,把产业布局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细化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做好做强未来增量。同时注重在基层组织挖掘、培养本村的优秀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好本村优秀人才对村集体发展的作用。
(四)加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力度。四川省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达172.28万,占总贫困人口的34.6%,因病致贫问题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出台增加大病、慢病的门诊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重大疾病宣传,打消群众生病靠拖、不去医治的心理;同时组织乡镇及卫生部门重点对贫困户和已脱贫户开展健康筛查,加大全民免费健康体检落实力度,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参考文献:
[1]谭诗斌.现代贫困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2.
[2].《摆脱贫困》之《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
济实力》篇.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3] 用“健康扶贫”化解因病致贫,《四川日报》,2016年1月
28日,07版特别报道.
[4]智库启动医疗保障精准扶贫试点 剑指因病致贫难题, 中
国新闻网,2016.5.22.
[5]柯尊平,干部驻村帮扶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意义重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