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21:23: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钳工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修订原则
工具钳工是承担机械工艺装备加工、装配、调试、修理工作的职业,其特点是工作范围广,涉及到模具、夹具、量具、刃具等多种工艺装备。随着新的工艺技术、材料及加工设备的不断出现,相应的工艺装备也不断地投入生产和使用,而且每种工艺装备还有大小型之分、精密程度不同等等。为了使新修订的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满足企业生产、科技进步和劳动就业的需要,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应用职业功能分析法,遵循职业标准修订的整体性原则、等级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按照模块化、层次化、专业化的要求修订而成。
1.整体性原则
在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我们考察了沿海和中西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的工艺装备制造企业,组织了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减少和删除了应用极少和落后的技术和知识,较好地兼顾不同地域和行业存在的差异,高度总结和概括了具有“同一性”的职业社会功能以及与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定位于全国平均先进水平以上和大多数从业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能起到较好的引领职业发展的作用。
2.等级性原则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共分五级,依次为:初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工具钳工所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完成相应复杂程度的工艺装备制造所需掌握操作技能的难度,以及掌握该技能所需培训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科学的划分。
3.规范性原则
经过数次的论证、审核,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均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
4.实用性原则
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不仅能全面反映工具钳工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而且符合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便于评价和检验。
二、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组成
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概况是对工具钳工基本情况的描述,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等级、职业环境条件、职业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训要求和鉴定要求等八项内容。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道德对从事工具钳工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和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基础知识部分则对工具钳工各职业等级都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制图知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钳工基础知识、电工知识、安全文明与环境保护知识、质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
第三部分:工作要求是在对工具钳工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和量化的基础上,从技能和知识两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是职业标准的核心。工具钳工的工作要求按职业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各等级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初级部分见右表。
工具钳工职业标准的工作要求包括了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四项。
――职业功能按工作项目划分为工艺装备零件加工、工艺装备的装配和调试、工艺装备的修理、培训与管理等四项。根据实际情况,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只有前三项,技师、高级技师只有后三项,这样划分体现了标准的同一性和不同等级的层次性。
――工作内容是按完成职业功能的程序(步骤)进行划分,如工艺装备零件加工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划分为划线、零件加工、零件精度测量三项。
――技能要求是对工具钳工各等级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技能做明确的规范,例如在初级工的技能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锉削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达到Ra3.2,能进行各类销连接的装配等具体要求。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职业能力评估提供了科学统一的依据。
――相关知识是指完成每项技能要求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维护保养知识。
第四部分:工具钳工职业标准的比重表分为理论知识比重表和技能操作比重表。理论知识比重表规定了基础知识和各项职业功能对应的相关知识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所应占的比例。技能操作比重表规定了各项职业功能对应的技能要求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所占的比例。工具钳工比重表的特点是低级别侧重于装配前期或过程中零件的加工,等级越高则装配调试、维修所占的比例越大,培训和管理在技师和高级技师级别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较好体现了各级别工作范围的宽窄、工作责任的大小、技术复杂程度和工作难度的高低。
三、结论
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颁布执行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引起了工具钳工从业者、技术专家、职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与标准配套的技能鉴定题库及培训教材也在抓紧制定和编写中,起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引领工具钳工职业发展的作用,为工具钳工的培训、技能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工具钳工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钳工技能 教学创新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它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特别是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想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需要技术,又需要体力的,还要具备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钳工教学中,如果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将容易使学生形成定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局限,这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当代科技生产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在钳工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笔者根据自己在工厂多年从事机修工、技术员、工程师的实践和从事技校教学工作的经验,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中,就机电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专业理论课不认真学。钳工技能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实习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公司、企业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说,练好专业技能、具备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钳工教学时,必须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了解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2.带学生参观校实习工厂,观摩高年级实习操作课
学生的理论学习到了一定程度,迫切想知道现实的各种状态。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实习工厂,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了解钳工一些常用工具、量具、机床,并在高年级学生操作时,联系课本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具备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试操作,这样可a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参观专业机械厂,进一步加强感性认识
钳工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也在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机械厂参观。参观的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同时进行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对学生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参观学习效果。
二、尝试“一体化”教学
1.进行“一体化”教学创新
历来钳工技能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钳工教学过程中,工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开设内容和实习课题不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自成体系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工艺课时,缺乏与实习的结合,没有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难以接受,部分学生上课打瞌睡,有厌学情绪,课堂纪律较差。实习过程中,往往用得着的内容工艺课没讲,实训室不用的东西讲了一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鉴于以上状况,笔者建议把钳工工艺课和实习课合二为一,即钳工实习的教师同时兼任钳工工艺课,实行教师一体化。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对钳工专业进行教材一体化和教室一体化进行配套改革。围绕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创新,实训处应报请学校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工艺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一体化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使钳工技能课更有针对性、直观性,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工艺、实习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时
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采用一体化教学之后,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觉得应该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统筹兼顾各种训练技能之间的时间分配,工艺学与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各种技能之间要合理交叉训练。
三、分解钳工实训目标,注重技能训练
1.分配时间,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就会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地认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让他们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可将以前的同学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同学,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等几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操作技术要求:根据材料硬度选择锯条;锯条装夹合适,锯削姿势正确;会使用手锯、钢尺、游标卡尺、划线工具;检查工件毛坯尺寸,划出平面加工线;保证锯割尺寸及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和平面度达到图样要求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锯削速度以20~40次/分钟为宜,注意起锯方法等。第二周锯割练习在前周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要求,如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垂直度和平面度控制在0.3mm等等,并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以图样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2.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熟练地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地操作之后,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相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伴随着大量的练习,就可以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只有达到大约0.2mm,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难的练习。
3.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锉刀应根据工件的表面形状、尺寸精度、材料性质、加工余量以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来选用;锉刀的粗细规格有1号粗齿、2号中齿、3号细齿、4号双细齿、5号油光锉,锉削量由大到小。当自己分别采用粗、中、细、油光锉削时,要知道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用力连锉几下,就会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
4.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小钉锤,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较多,如凹凸T形配、方孔配等。
5.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6.重视理论课、生产实习课中的德育教育
良好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实习每天准点到达本岗位,不旷课,不早退,遵守本工种实习纪律,安全生产,实习结束要及时清扫场地。德育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要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与其他学科的配合教学是钳工教学成功的必要保证
在钳工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它不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它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联系,如果仅从钳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定不能够取得教学成功。因此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做好钳工教学,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基础知识是学好钳工的关键
虽然钳工教学容易给学生造成不需要基础知识,或需要基础知识很少的感觉,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钳工,如钳工落料、尺寸链计算、装配、定位误差计算等问题,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正常的钳工教学之外,还需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的补充。这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也是很有好处的。
2.其他机械专业课知识对学好钳工也至关重要
钳工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万能钳工”的美誉。这除了证明钳工的作用之外,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钳工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复杂。在实际教学时,不难发现许多的机械专业课程,自始至始贯穿于钳工课程中,如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知识、刀具角度及刃磨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知识的补充,对能否学好钳工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也是很必要的。
五、不断充实自我,创新课程内容,是搞好钳工技能教学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钳工技能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的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记得曾有人说过:书本的知识与时代脚步相比,总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
1.教师应不断充实课程以外的知识
在钳工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不应该在钳工中教钳工,而应跳出钳工来教钳工,这包括我们应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
2.教师应收集更多的信息,填补书本的空缺
现代钳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日新月异,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而应注重从网络、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应付将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至少不至于一无所知。
3.教师应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开拓性地来进行钳工教学。
摘 要: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日益呈现出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人们普遍感受到大机器化生产的优越性。在这一新形势下,钳工作为一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机械工种,其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受重视程度大不如前。本文针对当前技工院校钳工实习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提升钳工实习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以使钳工这一传统的工种在现代化机器大生产中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钳工实习 技能 实用性教学 考核分析
钳工作为一项传统且历史悠久的技术工种,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难掌握,效率较低。在科技突飞猛进、各种机床设备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对传统的钳工工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虽然大部分的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是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内容,至今尚无适当的机械化设备可以全部代替;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依靠工人的手工操作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生产、修配工作或缺乏设备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由此可见,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工种。
一、钳工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在机械、模具或数控类专业中均开展了钳工实习这一教学项目。然而,学生对钳工技能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都大不如前,具备高超钳工技能的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不少企业即使开出高薪也难以聘请到一个优秀的钳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钳工实习内容多为手工操作,其每一项工艺的讲解与练习须持续较长的时间,重复性的动作较多,效率低下,学生体能消耗较大,且经常须接触到油、红丹粉等辅助材料,在学生眼中属于“脏活、累活”。加之当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多为90后的新一代,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极易产生畏难和抵触的情绪。这就直接导致钳工实习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实习课题设置不合理。锉削、锯削和錾削是钳工技能的三大基本功,劳动强度较大,且难以快速掌握,教师在实习教学中,一味强调动作要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实习课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劳而无功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其学习钳工技能的欲望。
第三,受“钳工无用论”错误观念的误导。由于钳工操作费时费力,出于对加工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现今已很少单纯依靠钳工技能来完成零部件的加工。随着各种机床设备的广泛使用,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钳工这一工种即将淘汰”,因此,在钳工实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实习效果不佳。
二、如何提高钳工实习的效果
在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先进机械装备的制造、装配、调试、维修和保养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工、量、模具等工艺的钳工技术人员。由此可见,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提高。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切实提升钳工实习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合理设置一些生动有趣、难度适当,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相符的实习课题。例如,手锤的制作,其外形和尺寸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加工他们自己设计的手锤工件,使学生体验到钳工实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参与钳工实习的积极性。对于喜欢钻研和富有挑战精神的学生,教师可指导他们制作各种工艺品或简易模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辛苦劳动转化为一件件成形的样品,这给他们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与此同时,学生的锯、锉、錾削等钳工基本功也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得到加强。
其次,要重视钳工实用性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涌现,钳工往往与其他技术工种相结合来共同完成一件产品的加工。例如,在模具的加工过程中,凹模件与凸模件的加工可采用数控铣或线切割等工艺来完成,但它们的装配与调试必须运用锉削、砂纸打磨等钳工技能进行手工修配,才能实现正确合模,进而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因此,钳工实习教学也应当与其他相关工种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其他工种实习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钳工技能制作一些专用的夹具、检具,逐步引导学生将钳工专业知识和技能跟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钳工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再次,要合理运用机械专业基础知识来辅助钳工实习教学。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而钳工实习教学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如果重新讲解,必然导致厌学情况的出现,影响实习的效果。教师在讲解钳工工艺时,应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任其联想,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能强化学生对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划线工艺时,让学生思考机械制图课程中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錾子淬火工艺时,引导学生回想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有关热处理方面的知识点。当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真正结合到一起时,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钳工操作技能。
最后,要重视对钳工实习考核结果的分析。在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技能分项练习结束后都要进行考核,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工件进行评分外,还必须对考核结果进行类比分析。例如,教师根据学生锉削平面的弯曲情况和弯曲程度,可准确判断出学生在锉削过程中双手用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该分项技能的普遍掌握程度如何,教师可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水平。此外,教师可利用技能考核分析的机会,公开展示一些优秀的工件和作品,在学生中树立“技能典型”,积极营造你追我赶,争学技能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钳工作为一项实践性、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种,在机械行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现状、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建宏.钳工实习教学浅析[J].商情,2013(49).
[2]黄炳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钳工实习课程的热情[J].职业,2013(9).
[3]高建军.钳工实习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13(31).
[4]曹学斌.浅谈提高钳工实习有效性的方法[J].河北农机,2014(1).
[5]郭方丽.钳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与财富,2013(9).
摘 要:文章以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从注重激发中职学生的实习兴趣、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注重综合训练三方面探讨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改革策略,以期能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走出校门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54-01
钳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在机械行业应用广泛,是机械专业中一个传统的工种,有着“万能钳工”的美誉。钳工操作灵活多变,既需要技术,又离不开一定的体力,要学好它并不容易。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这就需要中职学校能够了解现代企业对技术工人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技能人才。
一、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学生兴趣培养的意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这正是决定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锉削是最基本的钳工操作技能,而在锉削过程中,操作者只有掌握正确的锉削姿势,才能运用好合适的锉削力,减少操作者的疲劳程度,提高锉削质量。但实际上,正确、科学的锉削操作姿势并不好掌握,虽然教师一再强调,仍有不少学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为此,教师可采用口诀法教学以加深学生对锉削姿势的理解与掌握。即“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七句对称的话,形象地概括出了锉削操作姿势。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记口诀,按照口诀要求进行练习,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即使学生出现一时的错误动作,只要教师用口诀提示一下,也能使学生易记易改。
教师从趣味教学着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效了解和记住工件的特征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扎实,那么就像盖房子一样打好了地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就钳工操作技能基础而言,包括画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内容。这些操作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尤其是锯割、锉削、钻孔这些更榛础的操作技能。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一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锉削时,需要操作者以平面的反光情况对物体进行观察,并做出大致判断,才能调整两手的用力情况,确保锉平效果。要适当调整其紧密程度,确保锯削后,为锉削留下0.2mm的加工余量。在钻孔时要通过观察,准确判断起钻凹坑的偏心方向及程度,从而确保在钻头完全切入前,找正钻头位置。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手感。以锉削为例,操作时手感是否正确和握力的强弱对工件的加工速度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三是培养学生充沛的体力。众所周知,钳工主要靠手进行操作,在平时训练综合操作技能时,经常会连续操作几个小时。一旦缺乏充沛的体力,就容易导致动作变形,难以保证加工速度与加工质量。可见,要想迅速提高操作水平,加强基本功训练是基础。只有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速度与操作技能人员的工作安全。
三、注重综合训练,加强课堂巡查指导
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而实训又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学生学完某一单项操作技能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综合操作技术训练,这不仅能巩固学生对单项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还有利于学生认识、正确操作各种器械,提高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对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在钳工技能训练“制作鸭嘴锤子”的综合操作中,涵盖了画线、锯、锉、錾、钻、扩、攻螺纹和套螺纹等基本技能,于学生技术要求非常全面。教师还可以开展“限位块锉削”“角度圆弧锉削”“锉配凹凸体”和“阶梯锉配”等钳工针对性练习,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钳工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一旦姿势错误,就一定会影响到操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钳工实训教学又苦又累,且枯燥乏味。一段时间操作下来,有的学生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学习兴趣不高,不重视各种操作姿势和技能训练。因此,教师在注重综合训练的同时,应加强课堂巡查指导,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这对钳工实训教学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学的核心部分,是中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如何改革中职钳工实训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走出校门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使中职教育能够顺应时展的需要,是每一位中职专业技能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解勤哲.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钳工实训教学方案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
一、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原因
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通过“项目”这个方法来进行教学。而项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里,由一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个任务。也就是说: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努力完成一个共同的“项目”。现在,在教学方面也采取了这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们的潜能,提升学生们的独立自主性。简单的说,项目教学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什么是传统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以老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主要中心地点,始终以课本为主,不注重实际操作,忽略学生们的想法,不关注学生们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3.举例说明具体原因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项目教学法恰恰完全改变了这一局面,以学生为主,凡事都需要学生们亲力亲为;更多的是在实际操作的地点上;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或许,有的学校不相信项目教学法,始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正确、最有效的。那么,就举几个比较常见的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例子,由于过于注重课本,导致现在的学生们普遍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无论老师讲的多么精彩,多么吸引人,根本就不抬头看黑板,毫无顾忌地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等到下课后,再向听课的同学借一下笔记,记一下重点,这节课就算听过了;当学生们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找老师,导致了现在的学生们根本就没有一点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老师的角度而言,有问必答,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要有技巧的进行解答,在不影响学生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前提下,既能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又能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这种学生们根本学不到实际知识的趋势已经越来越严重,正在逐渐引起教育行业的重视,提高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所以,必须要改变教学理念,剔除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创新型的项目教学法。
二、关于《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包括钳工基本的操作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懂得常用工具、量具、夹具的结构,熟练掌握其使用、调试和维护保养方法,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能根据工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能安全文明生产等等。学习《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勤于动手,独立自主,勤奋好学,做事细心,态度认真的能力;发展学生们的思维,开拓学生们的眼界,通过实际的操作,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为以后可以胜任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想要胜任与钳工工艺相关的工作,要求学生们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三、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项目教学法是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又因《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这一课程大多数时要求的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所以,实行项目教学法之前,首先要做好对学生们分组的准备,每组由5名学生组成,选出一名有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其次,对要实行的项目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做好筹划。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工作任务的实施,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尽快的进入教学状态,以确保项目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最后,在项目完成之后,每个小组要有一份详细的总结,总结里要有心得和体会,在课后的时候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不足之处需要改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具体操作如下:
1.准备工作: 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5人一组,选出一名有能力的同学为组长;
2.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3.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具体的步骤和程序,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5.检查评估。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6.总结归档。虽然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但是,毕竟学生们的经验不足,知识水平还不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及时予以解答,遇到不主动询问老师问题的学生,要有技巧的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继续完成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对老师要有很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结:通过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得出:按照项目实施工作任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钳工的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们具有了更加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沟通、协调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献忠.钳工装配维修课程教学难点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摘要:“教学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钳工技能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要素,只有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把钳工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并完善钳工技术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钳工实训;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9-01
钳工被誉为“万能工种”,是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加工的一种操作方法。其特点是技艺性强、应用范围较广;不受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万能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它不仅是机电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之一,而且是对产品的最终质量负有重要责任的工种。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钳工这一技能,钳工实训课正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那么,在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通过近十五年从事钳工实训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以“教学结合”的授课方式,供同行们参考。
钳工实训课是学生实现钳工技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达到学习和掌握钳工技能的目的。
1.三大版块,四个阶梯
“三大版块”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示范讲解时应包含①做什么②怎样做③为什么,使学生在“做”的同时明确做的目的、掌握做的方法、了解做的原理。而“四个阶梯”指的是在钳工实训中的“准备、示范、模仿、总结” 四个步骤。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些步骤进行“做上教”,动手操作以“做”来进行示范,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体会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这里的操作是“做”,而讲解是为了“做”而讲解,同样也是“做”。学生以具体的操作来获得技能,是在“做上学”。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观察,从中得到反馈信息,对于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及时指导纠正,使学生通过正确的“做”掌握技能。其次,要正确地执行“教学结合”的原则,必须以做为中心,在“做”字上下工夫。真正的“做”是要求手脑并用,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开拓。单纯的动手或动脑只是蛮干和空想,都不符合钳工实训课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大胆实践,通过“手脑联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手和脑行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实现钳工技能由“迷”到“悟”的转变。
2.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也是进行钳工实训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他们的可塑性大,也容易受到各种诱因的影响。又因缺乏自制力、不善于采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等原因,学生在工作时的举止,并非都符合职业准则和道德的要求。如经过多次重复,这种行为稳定后就难于矫正,并常常会使学生不自觉采取类似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在钳工实训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准则的教育。具体在工作中,教师同样要遵循“教学结合”的原则,以学生的“做”为主,结合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在“做”的同时,养成爱护劳动工具和成果,节约原材料,遵守劳动纪律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然钳工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做”也就是操作来完成提高学生技能的。那么是不是不需要理论的指导呢?答案是否定的。钳工专业培养的是生产一线从事钳工加工的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钳工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今天的莘莘学子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就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的。
3.材施教,创新教学
钳工是一门对学生科学思维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但是前面也说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学生有着基础相对较差、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不良等诸多不利因素,过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只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钳工技能的积极性,甚至会使职业学校的钳工实训教学工作陷入异常困难的境地。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学习的门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化“难学”为“易学”,化“苦学”为“乐学”:
3.1 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2 学生应用钳工理论的能力,突出钳工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钳工加工技能。
3.3 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钳工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钳工操作人才。
3.4 定课题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因材施教。对于学得好、干得快的学生提高精度、加大难度,使他们保持积极性,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使技能向更高一步发展。反之则降低难度,选用较简单的课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工件从而掌握钳工技能。
综上所述, “教学结合”是钳工实训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要素,教师只有以“教学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技能的养成为目标,把钳工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并完善钳工技术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齐鹏,浅谈如何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第8期.
[2] 孙洪军,机电专业钳工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职教论坛》,2050 第10期.
一 明确学习方向,达到实训目的
中职类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对机械专业而言,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只想混张中职毕业证和推荐一份好的工作,而钳工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学生基础知识差,有些学生怕苦、怕累、怕脏,学习不钻研,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训目的。
为了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潜意识。一方面,可实行“四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技校毕业证书、中专毕业证书、计算机ATA证书是学生毕业、求职必备条件;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产业上紧缺技术工人。作为中职学生,既要学好知识又要练好技能,这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在钳工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到实训室参观讲解,先讲安全知识,再讲入门知识,综合上述观点,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
二 培养实训兴趣,明确实训目标
针对学生总体实训练习的内容,明确实训目标,对钳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境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首先,让学生提高识图能力,从理论上转变到实际技能操作这一过程,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对新的事物有好奇、好动的新鲜感;其次,在动作的重复过程中,感到单一,部分学生出现懒惰的心理状态,因此,我大力表扬参加大赛中工件做得好的同学,使他们产生积极性,产生紧迫感,明确目标,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 培养技能操作,达到实训手段
在实训时,我先给学生一块毛坯件,定好外形尺寸,在划线平台上划线,以任意一面为基准,首先起锯,留有锯割余量。使用技能方法右手满握锯弓手柄,大拇指压在食指上,左手控制锯弓方向,大拇指在弓背上,食指中指,无名指扶在锯弓前端,姿势与锉削基本一致。锯削方法即推进时左手上翘,右手下压,回程时右手上抬,左手自然跟回,一分钟40次左右。讲清锯削时的注意事项:(1)工件将要锯断时应减小压力,防止工件断裂时伤脚。(2)锯削时要控制好用力,防止锯条突然折断失控,使人受伤。(3)锯削过程中眼睛与锯条竖直线重合,以免锯歪。(4)锯跳安装过紧或过松,运动过快,压力过大,易使锯条折断。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是由整体动作分解后的局部动作。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锉削和锯割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成。钳工大多是用手工来完成的,由易到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规范动作逐步完成,通过我的讲解,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操作要领。
四 培养综合能力,加强综合操作训练
比如平面锉削姿势与方法训练,我通过锉削演示,使学生理解随着锉刀在工件表面的推进,左右两手施于锉刀两端的力量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保证锉削出的工件表面平直的道理。如:给一个工件,以任意一面,先锉削一个基准面,再锉其相邻的两面,达到尺寸要求。由易到难加工工件,最后达到图样标准。要做到锉削中两手操锉动作协调、锉面平直,一是要掌握正确的锉削姿势,二是要反复操作练习,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提高锉削技能的目的。
一、教材内容改革
1.依据社会的实际需要
中职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既懂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对那些多而杂的知识进行取舍,以够用、实用为准。轴承的安装、配合、、密封等类似这样的内容,都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知识,同时也与以后到工作岗位上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是中职学生就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理解、会用。对于抽象、难理解的零件设计部分和液压机构的内部工作原理等,应只作大体了解,少讲甚至不讲。
2.依据各种专业的实际需要
由于《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笔者所教的班级包括车工、钳工和焊工三种。对于这三种不同的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应用到的知识肯定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共同学习一本《机械基础》,讲授时应该有侧重点。例如,“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一节,对钳工来说是重点,但对车工和焊工就不是重点。这样,在钳工班就应重点讲解该章节,其他专业可以了解。
3.依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
目前,中职学生几乎都是被应试教育所淘汰,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又加上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少人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当前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对机构与传动、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课程整合而成。知识多且杂,尽管最新版教材作了调整,但是还是有的内容偏难、偏深,已超出“够用为度”的原则。故《机械基础》课程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革。
二、教学模式改革
1.采用模型、实物直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了感性认识,就降低了学生对知识认识的难度。我们借助模型导入,可进行直观教学。生动形象地演示,使学生接受起来轻松有趣。还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印象,如缝纫机、骑自行车等。这样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
录像、动画、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清晰的声音”,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推a行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备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在对这些部件做了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加深对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除了可以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要善于找到表扬的机会,创造表扬的条件,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趣味性。问题都是很简单的,如果学生回答不出,稍加提示,肯定回答正确。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的细心、聪明。从教师那里获得了肯定,得到了表扬,学生感到很有趣味,学习热情自然上升。
【关键词】高级;模具钳工;教学
从市场就业范围来看,我们的就业方向基本是以本地区为主,就本地区的现有制造业水平和发展状况来看,需要的人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大企业需要具有数控加工能力,冷冲压模具钳工,特种加工人才;②小企业需要冷冲压钳工,各种锻模、注射塑料模钳工,铸模钳工等。无论大小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扎实的钳工基本技能,具有模具拆装和维修能力,大企业更偏重于制造的先进性、精密性,小企业偏重于一定的设计能力,技能的熟练性、基础性。
高级模具钳工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金属材料、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装备的制造、装配等工作的技能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钳工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冷冲压模具加工能力和注射塑料模具加工、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基础;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看图能力。高级模具钳工专业课改注重了三方面的建设。
1. 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完善精品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进一步完善试题库的建设。
(2)建设内容及措施:
① 完善精品专业网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相关资料及专业研究和教学改革课题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② 逐步完善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教材、电子教案、习题集、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多媒体课件等在专业网页上,方便老师和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③教材建设:教材编写以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做到综合性、实用性 、先进性、时效性;体现理论知识为技能培训服务的原则,在现有模块式实习课题的基础上完善整理为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式校本教材,同时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与开发。
2.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要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继续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将校企合作中一些优秀的单位建设成模具钳工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和专业老师培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 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
3.1 课程设置原则。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见《模具钳工国家职业考核标准》),围绕社会模具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条件,突出实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本着实用可行挖掘提高教学资源的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式,加强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及铣、刨、磨等操作技能;突出模具专业技能(冲压、注塑模具制造、拆装及维护);加强综合技能和先进制造技术(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具有初步的模具设计能力(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从而实现发挥我校基本操作技能优势,形成突出模具制造专业技能,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专业教学特色。
3.2 课程设置内容。
根据当今企业对模具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1)理论教学部分。
① 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尺寸标注能力。本课程以投影理论为依据,重在读图与绘图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② 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是学习模具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模具的种类和结构、模具的装配、调试和使用,为模具加工、制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使用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结构、夹紧机构、专用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
④ 模具工程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冷冲模、注射模、压铸模等十大类模具的设计基本知识。系统介绍了与模具相关的原料、设备及其基本功能和基本要求,着重介绍模具设计的一般指导性原则,并通过实例来介绍模具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国内外模具工业发展状况作简要介绍。
⑤ 模具制造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工艺;模具零件铸造成型及挤压成型工艺;模具的装配工艺。其内容应反映最新技术,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降低理论深度,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模具制造、装配、调试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模具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
⑥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本课程系统介绍各种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对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模具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⑦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针对模具的成型零件,讲授数控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⑧ 模具CAD/CAM 。
本课程主要介绍CAD/CAM系统组成、数据处理、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CAD/CAM技术的发展动向、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冷冲模CAD/CAM、塑料模CAD/CAM、CAXAME、MasterCAM、Pro/ENGINEER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等。另外,为了使学生有初步的设计能力及对模具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实习中能完整地从绘图设计到备料到组装有一全程的了解。
(2)实习操作部分。
模具钳工工艺:锯、锉、钻、刮等钳工手用工具应用自如,姿势正确。零件从下料划线制作符合图纸要求精度,编写出加工合格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工艺过程。
电加工知识:熟练应用电脑绘图,操作线切割机,加工出图纸要求达标的产品,熟练操作电火花机床,电极的应用及制作。
机械加工工艺:重点侧重于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加工工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训练,重点掌握普通车床及铣床的操作。
模具制作工艺:在制图、钳工工艺、电加工工艺、机加工工艺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课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自己动手从设计绘图开始备料,机加工、电加工,模具组装,上机试模成功,制作出冲裁模具、拉延模具等类型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型腔模具。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的理论课程基本到位,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模具的拆装、模具的设计与制作、电加工知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关键词:职业标准;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了与职业标准对接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建立以职业标准为纽带、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凸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
第一,培养目标设计。模具企业的技术工作种类多样。通过对技术岗位的调研分析,符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方向的岗位,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制造与装调、模具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现代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调与维修工作,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的技能型人才。第二,对应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以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为主,确定了从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并对技能鉴定进行了规定[1]。通过对以上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系统性分析,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可以摆脱“学科本位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学历文凭、轻职业证书的做法[2]。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第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培养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调、维护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为主,其对应的职业岗位有车铣磨工、模具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电加工、模具设计师等。通过对各工种职业标准中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的知识与能力模块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机整合,系统化设计与岗位群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确定毕业生必须具备冲压、塑压、压铸产品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的能力;模具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工装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能力;模具CAD/CAE/CAM应用能力;模具零件数控制造工艺编制与加工能力;模具钳工加工、装调与维修能力;冲压与塑料成形设备调整和维护能力;车间管理能力。根据从事这些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将技术基础课和技术课进行重构,形成具有“理实一体化”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二,“宽基础、专门化”人才培养体系。在模具设计中,CAD/CAM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模具加工中,数控设备越来越普及;在模具装配、调试、维护工作中,要求具有熟练的模具钳工技能,可以说模具专业人才是通晓设计、加工、装调、维修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技术融合广、技术进步快、技术水平高的特点。为应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严峻挑战,需采取“宽基础、专门化”人才培养策略,并为此搭建“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初步技能、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专门化方向的能力强化”三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3]。宽基础、专门化、进阶式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第三,课程体系构建。按照基于岗位职业标准的“宽基础、专门化、进阶式”人才培养思路,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以模具制造为依托,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形成公共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模具制造、模具设计、专门化方向强化、素质与能力拓展6大模块组合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模块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着眼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专业课模块中各门课程成为一个职业能力子模块,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获得必要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课程子模块编排中,专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安排在前段。之后的一个半学期,分方向进行专门化培养,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模具工艺编制与数控加工实训课程。
三、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操作能力。一是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定期安排他们到模具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与技术人员协同参与技术研发,提高专业水准。二是要从模具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该专业安排有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CAD/CAM实训、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实习实训,要按照实训教学要求和职业岗位特点建设专项实验室、综合实训室、模拟实训中心、实习车间等,承担从基础到综合等各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4]。第三,课程开发与考核。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企业要求,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形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要从核心课程入手,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整合课程资源,加大建设力度。在优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基础上,适当的编写一些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编写可邀请企业具备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借鉴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评价和认证模式,形成“证课融通”的学业评价体系,实现学历证书、课程认证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结合。第四,产学融合育人。产学融合教育是培养实用模具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坚定走产学融合的发展道路,加大与模具企业的合作力度,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都要深入到技术先进的模具企业;专业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指导要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由企业策划。
四、结语
我校紧密结合模具企业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工等岗位所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在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组织实施等改革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实现了教学要素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随着模具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而达成为模具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引导下的高职课程体系重组[J].教育与职业,2008(10):23-25.
[2]周国炳,周纯江,屠立.职业资格标准融入高职课程体系的实践[J].机电技术,2009(3):119-121.
[3]孔韬.与英国职业标准相衔接的BTEC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7):89-92.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 创新体制
当前国内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技工学校如何保障培养出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年来市场经济对技工学校产生了冲击,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站稳脚跟,办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关键在于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方法和能力,促使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为主,多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众所周知,技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备受歧视,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硬着头皮选择了学技术,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一种放弃学习的倾向,认为自己初中都学不好,技术更学不好。技校学生的内心深处其实是极度自卑的,他们对自己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缺乏。对于这样一个的特殊群体,教师要学会不吝啬自己真诚的赞赏和鼓励,一句鼓励的话就是学生成长的莫大力量,这种赞赏和关注会使他们内心缺失已久的成就感被激发出来,对未来充满希望,建立新的发展目标。
1、充分利用实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利用一些实物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会更好奇,更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如教师在讲解一些量具、刀具、钻头时,边展示实物边讲解,学生更容易听懂。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把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搬到课堂教学中,用书本上的理论分析其过程和结果;用挂图、多媒体等手段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多采用师生互动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避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让你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二、调整教学内容,尝试一体化教学
1、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以“基础、实用”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笔者学校受实训场地、配套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确定了培养初级钳工的目标。为此,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增删,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注意在内容上把握好“宏观了解,注重应用”,减少对“专”“深”的专业理论进行研究,把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作为主攻方向,做到“少而精”,既实际又实用。
2、尝试一体化教学。在以往的钳工教学中,工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自成体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这些年出现了一批一体化教材,如《钳工工艺实习》等。但就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还需对教材和教学做进一步调整,对一些无法完成的实习项目如铆接、刮削等内容进行删减,对能够完成的项目加强训练,并在工艺与实习的学时分配上大胆向实习倾斜,达到1:2或1:3。这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在实习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提高,在训练中进步。
三、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眼界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操作是进行产品加工的基础,也是钳工加工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丝、套丝等基本操作。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对机械制造工艺有个初步认识,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才会有艺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必须要加强训练,这也是笔者学校钳工教学的重点内容。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一遍遍地反复训练,才能在脑海中形成记忆,获得技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示范作用,巡回检查、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同时还要培养一批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师傅”,由他们担任小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一起训练,并同其他小组进行技能PK,这样就形成了更大的帮带集体,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增加参观实习机会,开阔学生眼界。学生在学校所掌握的一些技能毕竟有限,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实习,提前接触用人单位和岗位。
四、因材施教,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外,教师可精选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对那些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可安排一些中级工甚至高级工的内容,开展引导式自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如提供书籍、视频、VCD等资料,为这些学生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课改真的是一潭深水,要陷进去之前先考虑你准备好了没有”,本人认为,我们学校要推动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目前比较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一批熟悉精通课改技术路线,懂课改方法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进而带动全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以期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开发、拟定学习工作任务以及编写学生工作页和教师教案等方面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吴爱武.谈《机械制造基础》教改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9(11)
2 葛东升.浅谈车钳工生产实习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我们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数控技术的基本操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锻炼,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我们的工程素质,这是我们一次学习,锻炼的好机会,通过这次虽短而充实的金工实习,使我懂得了许多,,使我产生了一些感悟,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在学习了一学期理论的基础上,似乎心里有一种乏味的感觉,对于金工实习我们早都很好奇了,1月22日,我们终于期待到了,这天我们都起的很早忙碌的收拾好了在实习期间所需要的带上的生活用品,每人背着一包,兴高采烈地在校门等待校车,中午,我们到达了实习基地-望江实习基地.
23日,我们开始了大学生活中的第一次金工实习,开始是带着我们一起观看了一段影片,主要讲到了在数控操作过程中所应该注意到的一些安全问题和工艺过程以及一些操作例子,但安全问题仍然是最重要的.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共进行了以下工种的实习:
1车工实习
23日下午,我们在师傅的带领下进入了车工实习车间,一开始,师傅仍然是给我们讲到了在车床上的操作安全问题,随后便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普通车床c616的基本组成,c616车床主要由主轴箱;变速箱,进给箱,尾坐,刀台,车身,拖板箱等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和传动系统,常用车刀的组成和结构,常用的车刀材料,车刀的角度和作用,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车床上常用工件的装夹,方法及车床附件,车工安全操作,车削工艺参数对车削质量的影响,第二天,我们便开始磨刀,磨刀,磨90度和45度,磨刀是为了我们下一天切削打下基础,25日我们便开始试着切削金属,而后三天都是对我们前三天实习的表现.最后车削一个简单的零件,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一个零件的完成,心里便有一种乐的滋味.
2参观车间
3月2日,我们被安排到望江工业25车间参观,主要是数控车床的操作,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只要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了,师傅给我讲到了车床编程要求是很高的编错一个符号就可能导致车床运行不了,看着师傅放的一大堆材料,不一会只见他取出一件件光滑的零件,虽然没有实际的操作机会,但是看见摆在旁边的一些切割好的零件已经让我们惊叹不已了,那些触感甚佳的薇章,让我们在科技的伟大力量面前深深折服.
3钳工
3月5日,我们开始实习钳工,在钳工的实习中,我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锯割,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与质量检测,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介质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
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侧后小,锉刀推到蹭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接着便是刮削,钻孔等,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汗水的结晶,是我珊瑚来奋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