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20:58: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PM2.5的概念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的1/20。虽然PM2.5在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往气象部门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常以PM10为指标,但PM2.5可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由于其穿透力强。因此危害较PM10更甚。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们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雾素来有“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在其上,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专家分析,PM2.5在吸附大气里面的毒性物质,进入到人体呼吸道以后,会被人体吸收,它对人体体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等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近30年来,我国公众肺癌患病率上升了4倍多。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气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大自然的“吸烟室”。雾霾天气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它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专家支招抵御雾霾天
人体每天大约需要呼吸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呢?专家们为您支了几招:
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表示,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所以专家建议大家少开车,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
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3.减少外出。频现雾霾天气期间,网上出现了一日销售3万个口罩的“壮观”景象,那么口罩能否抵御雾霾天气对健康的侵袭呢?专家认为,抵御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PM2.5,专家认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也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
4.室内预防方法多。不吸烟,远离二手烟:雾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人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不可否认,雾霾天气和PM2.5污染,确实对公众的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雾霾细颗粒物严重超标,也让亿万人揪心,舆论哗然,一时间“十面霾伏”“自强不吸”等词在媒体上被热捧,在公众之间快速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广大公众理解和认识什么是雾,什么是霾,雾、霾有什么区别,霾和细颗粒物PM2.5有什么关系,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本文将收集整理出的相关内容,提供给大家,看看气象学上是怎样回答上述问题的,相信您读完这篇文章,会从科学的角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面对。
什么是雾霾?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雾的出现以春季2~4月间较多。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能使大气浑浊,也称为灰霾。
现在人们虽把“雾霾”一词连起使用,但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气象学认为,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主要成分是水,雾会使空气透明度降低,使大气能见度恶化。霾的核心物质则是大气中的固体颗粒,是人为空气污染物排放与异常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空气污染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燃料的燃烧、工业企业的废气污染以及沙尘叠加等多种因素,这些都会给大气带来污染。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一是霾的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二是持续时间不同,雾的时间较短,霾的时间最长可持续10天以上;三是雾的本质是水,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而霾是污染源,影响人的心肺功能,威胁着人的健康。
雾霾的成因:雾霾污染日趋严重,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雾霾的产生?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究竟是如何形成、如何变化,又是怎样影响人们赖以呼吸的空气的呢?科学家经研究认为,雾霾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燃料的燃烧、工业企业的废气等因素。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主要有风、逆温、气压、气湿等,这些气象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其时空分布情况。
霾和PM2.5有什么关系?PM2.5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一般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鼻毛阻挡在呼吸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会进入呼吸道,沉积到呼吸道中,甚至引发肺心病等。很多人会把霾和PM2.5混为一个概念,认为雾霾就是PM2.5,其实PM2.5只是雾霾的其中一种组成部分,对人体的伤害最大,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所以治理雾霾的关键就是解决PM2.5问题。出现雾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更容易发生车辆追尾相撞,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对大家出行造成不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雾霾天气呢?
第一,雾霾天气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
第二,晨练应限制。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其实这对于人体来讲,时间并不是很正确,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空气质量很差,尤其是雾霾天气,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锻炼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外出戴口罩。带口罩可以防止空气中大颗粒灰尘进入呼吸道,隔离病菌的传染,有利于保证身体健康。口罩只能降低受病毒感染的风险,但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要注意:口罩不可重复使用,不可与他人共用,一旦口罩潮湿,须马上更换干爽的新口罩。
雾霾加重心血管病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前两者是气态污染物,而可吸入颗粒物则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颗粒物的英文名称为Particulate Matter,缩写为PM。目前,我国监测的是颗粒物治标有三个,分别为:PM2.5(细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即能够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PM10(可吸入颗粒物),即直径大于2.5微米小于等于10微米,可以进入呼吸系统的颗粒物;PM100(总悬浮颗粒物),即直径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一般地说,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部分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20,能够附载大量有害气体、重金属等物质,可以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有害物质溶解在血液中,对血管内皮直接造成缓慢、持续的损伤,促使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以及斑块破裂和急性血栓形成,不仅会引起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还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栓,使原有心血管疾病病情复发或恶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雾霾来袭,“护心”10建议
当然,空气污染并不是疾病传播,只要心血管病患者能以正确心态面对,合理方式处理,就能安然度过雾霾季节。
1. 尽量不出门,尤应避免户外晨练
心血管病患者之所以受雾霾影响很大,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容易使人感到胸闷不适。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因此,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同时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以免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
2. 外出戴专业防尘口罩
由于细颗粒物太细小,市面上的棉纱口罩只具有防尘作用,无法阻挡PM2.5。经过国家批准的KN90、KN95、N95级别的防尘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过滤细颗粒物,对大部分细菌、病菌等都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这类口罩有三层结构,最外层的作用是防溅,中间层的作用是过滤,最内层的作用是防潮。
3. 外出归来即清洗
在雾霾天气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肌肤,换上干净的衣物,以免将细颗粒物带入室内,加重室内空气污染。
4. 饮食清淡多喝水
在雾霾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适当多吃梨、橙、萝卜、枇杷、百合、莲子等清肺化痰的食物。
5. 适当饮用“清肺除尘”茶
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具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增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有效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6. 适当服药
紫外线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还可杀灭大气中的微生物,如果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紫外线照射不足,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心血管病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同时,患者应及时调节自身情绪,舒缓忧郁烦闷的情绪,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保护心血管的药物,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痉挛,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心梗、中风发生,保护心脏健康免受浓雾侵害。
7. 雾霾天气少开窗
人每天约有7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PM2.5的健康效应更大。除杂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还要重点做好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控。雾霾天气紧闭门窗是错误的,因为室内空气需要流通。但不应在早晚开窗通风,因为此时污染最重,等太阳出来后(中午前后)开窗通风换气为好。
8. 少吸烟或不吸烟。
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PM2.5,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应少吸烟或不吸烟。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就应该尽量远离烟雾环境。
9. 适当种植绿色植物。
绿萝、鱼尾葵、万年青、富贵竹等叶片面积比较大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可降低室内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灰霾——混浊干燥
天气外观: 灰霾天气时,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呈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黑暗物微带蓝色。
主要特点:出现灰霾天气时,微粒直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其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PM2.5粒径小,但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人为产生的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卷烟的烟雾等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这些空气中的超细悬浮粒子,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造成灰霾天气,浓度越高,则灰霾天气越多,产生的危害也越大。
人体危害:通常,出现灰霾天气时,能见度低,污染持续,交通阻塞,事故频发。 灰霾天气还可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更加频繁,气象灾害加剧加重。更令人担忧的是,灰霾天气还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提前到来。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剂,如臭氧、醛类、酮等,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不适现象。
防范措施:灰霾天气对健康影响很大,在日常生活中,防范PM2.5带来的健康侵害,大家应做到如下几点:
1.晨练不宜过早。晨练爱好者,大雾天应停止户外活动,因为雾天晨练更易引发气道高反应。晨练时,人体需氧量增加,而雾中有害物质会侵害呼吸道,造成供氧不足,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晨练前还要适当多喝点开水,补充水分。
2.做好个人防护,出门时应佩戴有助于过滤PM2.5污染粒子的口罩。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品种很多,但并非都能隔绝小于2.5微米的颗粒。医用一次性口罩对污染颗粒的滤过性不是很好。专业的N95口罩滤过效果好,不过戴这样的口罩时容易有憋闷的感觉。因此,最好选择传统的多层面纱口罩(6~8层最好),滤过性有保障,而且佩戴舒适。遇到雾霾天气时,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非得出门,最好佩戴多层面纱口罩,避免有毒气体吸入。
好的口罩需要满足3个条件:
一幅好的口罩,首先要阻尘效率高,阻挡粒径在2.5微米以下细颗粒物的吸入很关键。其次,口罩与人脸形状要尽量密合,否则,粉尘或病原微生物容易通过不密合处侵入呼吸道,口罩的隔离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口罩的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轻。
3.调节情绪,饮食清淡。灰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所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水。
4.密切监测血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灰霾天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应密切监测血压,以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5.增强身体抵抗力。通过多种方式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抵御灰霾天气对人体的侵害。
雾——湿润弥漫
天气外观:雾和霾的区别在于空气湿度的大小。空气湿度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80%叫霾。雾是低层水汽发生过饱和凝结而成的气象现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浓,日出后渐渐消散。
主要特点:城市由于空气中粉尘极其丰富,近地建筑物多,风速也较郊区小,因而城市比乡村易于形成雾。雾中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一些地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害的工业粉尘及废气。雾天常伴有较强的逆温,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极微小的雾滴使大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滞留积聚,四处弥漫,无法稀释,加剧大气污染,加速各种致病源的扩散与传播,加剧疾病对人体的侵袭,是诱发呼吸道、眼、皮肤等多种疾病以及致癌、致突变或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汽车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氮和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氧化氮、甲醛、乙醛、酚等其他氧化剂、重金属组成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不仅会加重雾状,还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并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严重时还可致人死亡。
人体危害:雾对人类健康威胁也很大,且雾日最多的月份也是呼吸道、眼及过敏性疾病等的多发时节。人体吸入有害物质,如有害的工业粉尘及废气、汽车排出的尾气等,对身体的隐性伤害更是无法估量。
防范措施:
在多雾季节里,人们应采取积极防护措施,特别是患有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者、过敏体质者、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要加以注意。
1.尽可能避免在雾气弥漫的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锻炼或工作。大雾天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时应戴上围巾、口罩,中老年、儿童及体弱者更应重点防护。大雾天也不宜锻炼身体。雾天,污染物与水汽结合,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使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后,毒性会更大,雾天空气污染比平时要严重得多。另外,大雾天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在人体内滞留。锻炼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因此吸入的颗粒会很多,加重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2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及时清洗面部及的肌肤。卧室应每天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应定期及时做好房间的清洁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
3儿童要注意补钙。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减少,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因此儿童应注意适量补钙。
沙尘——粗砺扑面
天气外观:沙尘天气又分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种。沙尘天气,颗粒较灰霾更大,能明显感觉到沙子吹打到身上。
主要特点: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天气。
人体危害: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不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防范措施:
一旦遇到沙尘天气时,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科学防范。
`1.个人防护。及时关闭门窗,减少外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必须到室外活动的人最好戴上口罩,也可以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以有效减少沙尘吸入体内。行走时尽量不要迎风,一旦有沙尘进入眼睛,千万不要用力揉搓,可先用清水冲洗,然后滴入眼药水,以防止感染。
2.及时清理。回到家中,应及时清理口、耳、眼、鼻,方法有漱口和刷牙;清水冲洗眼睛;以棉签蘸酒精将耳中尘土粘出。注意,需重点清理鼻子:可兑浓度约为0.9%的纯盐水,灌入洗鼻壶中,分别冲洗两边鼻孔。每冲完一边即擤鼻子,将两边鼻孔内的尘土擤出。重复此动作直到鼻腔清洗干净为止。
关键词:治上膈壅毒方加丹参;宣肺祛霾解毒
江西省老中医专家谢强教授拟此方加味丹参,帮助人们应对雾霾危害,每年诊治此类患者2000余人次,疗效显著。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现象出现增多,对健康危害加重。
1雾霾天气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
1.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
1.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治上膈壅毒方方解:升麻,性味辛、微甘寒,发表透邪、祛避瘴气、清热解毒、疏鼻利喉;葛根,性味甘、凉,鼓舞正气、发散表邪、清热解毒、除烦止温、开散郁火;人参(党参),性味甘平、微温,鼓舞正气、补益元气、益肺养心、安神除烦;三者为君药,温凉相配,扶正祛邪,疏鼻利喉,养肺益心,共祛雾霾邪毒。桔梗,性味辛苦、微温,宣肺祛痰、利咽消肿、清利五脏;甘草,性味甘、平,祛邪解毒、利咽消肿、止咳化痰;二者为臣药,共助君药利肺祛邪,化痰消肿。赤芍药,性味酸苦、凉,通宣脏腑、活血化瘀、止痛消肿,此者为佐药,佐助君药益心定志,散瘀祛邪。生姜、桔梗性味辛、微温,为使药,引导诸药。
2丹药的功效
治上膈壅毒方加味丹参 ,能够起到宣肺祛霾解毒的作用,是因为丹参为常用中药,有以下诸大功效。
2.1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1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1.2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2.1.3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2.1.4改善微循环。
2.2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2.2.1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2.2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2.3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2.4抗菌 丹参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2.5降血脂作用 丹参能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明显减少,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丹参可抑制高脂膳食家兔的血脂上升。通过研究发现丹参素还能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所以在治疗脑血栓的中药中,丹参就是其中一味中药。
3治上膈壅毒方在现代应对雾霾危害中的具体应用
由此可见"宣肺祛霾解毒方"能够扶正祛邪,是现代人们应对雾霾危害,通利鼻喉、保护心肺、清解毒邪的有效方剂。
参考文献:
[1]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41.
【关键词】: 雾霾; PM2.5; 空气净化技术; 臭氧
1 引言
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熟知。雾霾包括雾和霾两个部分,雾是由于水汽在空气中凝结形成的,其除了会阻碍人们视线外对人体并无直接伤害,而霾是空气中尘粒等细微颗粒的集合体,其通常会吸附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水汽也会附着其上,所以雾与霾通常同时出现。雾霾形成的原因是空气中PM2.5细微颗粒(粒径小于或等于2.5 nm的颗粒物)的浓度过高。
《2015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仅2015年,我国大范围、持续性的霾天气就有11起,对交通运输和人身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2015年11月上旬霾天饨盗僭诙北地区,浓度超过250 μg/m3,哈尔滨的PM2.5小时峰值浓度接近10000 μg/m3,长春和沈阳等地的PM2.5小时峰值甚至超过10000 μg/m3。11月末到12月初,霾又出现在华北大部及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等地,PM2.5浓度超过150 μg/m3且能见度3公里以下的区域面积达到41.7万平方公里。12月末,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东部及陕西关中等地也出现中到重度霾,重度霾面积达到19.1万平方公里。北京南部与河北中南部部分地区PM2.5峰值浓度均超过500 μg/m3,河北北部局部超过1000 μg/m3。这些霾中的细微颗粒会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上呼吸道,刺激人体的上呼吸系统,当雾霾进入人体支气管后,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频发的雾霾天气和严重的雾霾危害使人们对新鲜空气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愈发的渴求。
为了远离雾霾的危害,空气净化器进入人们的视野,对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9世纪空气净化器才真正出现,最初用于消防。二战期间,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诞生,用于核能研究防护,确保科学家的呼吸安全,之后被广泛的用于空气净化器。20世纪80年代空气净化器开始应用于家庭,之后由于空气污染的加剧,人们对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种高效的空气净化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空气净化技术蓬勃发展,使其更加完善。目前市场上,以活性炭吸附为净化机理的空气净化器仍占主流,不过可以预期的是各种新的、更加高效节能的空气净化器将逐渐占领市场。
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的缓解PM2.5浓度过高的问题,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臭氧污染[3]。低浓度的臭氧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将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臭氧浓度过高,会刺激、损害人体鼻粘膜及呼吸道,当臭氧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 mg/L,就会导致人体呼吸加快,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2.5-5.5 mg/L,就能引起人体脉搏跳动加速,咳嗽头痛,严重的则会导致肺功能受损,出现肺气肿及肺部组织损伤,如果人在这样的浓度中持续停留时间超过一小时,有可能因呼吸加快而死亡。臭氧浓度过高还会刺激眼睛,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是失明。空气中的臭氧会破坏人体血液循环组织功能。臭氧在空气中浓度的增加,会使人体组织缺氧,轻则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受损,导致人体骨骼软化;严重时会破坏人体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由于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会损害人体心血管及心脏功能,当人在642 μg/m3的臭氧环境中停留2小时左右,人体血管即可出现炎症,心脏有问题的人可能会猝死。
臭氧污染已继雾霾污染成为首要的大气污染,其造成的危害比雾霾更甚,且其更具隐蔽性,不易被人们察觉,无声无息中对人体造成损伤,所以人们出门前要留意空气污染状况,避免臭氧危害[4]。在降低PM2.5浓度时,如何避免臭氧浓度过高的问题已成为空气净化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主要的空气净化技术原理[5-7],包括活性炭吸附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负离子技术、光催化技术等,并分析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2 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
2.1 活性炭吸附技术
正文活性炭因为其比表面积大,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且孔的目数分布较广,所以常被当做吸附材料使用。活性炭吸附能力强,对粉尘、固态颗粒、气态污染物等[8]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吸附材料,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9, 10]。以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作为技术核心的专利技术也是丛出不穷[11, 12],可以说活性炭吸附技术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可用的空气净化技术。但其也存在固有的缺点,如活性炭具有吸附饱和性,当温度、风速等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活性炭吸附的有害物质可能会重新回到空气中。然而就算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当活性炭吸附一定量的污染物后,其吸附能力也会下降,最终失去吸附的功能,所以活性炭吸附式空气净化机要定期更换过滤材料,这样就造成成本增加,成为其更加广泛使用的阻力。
活性炭吸附性能优异且丰富廉价,将之弃之不用是不明智的,所以许多专家学者们对其进行改进。古政荣[13]等人将活性炭与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复合制得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网,用活性炭优异的吸附性来捕捉富集微粒和有害气体等,然后用纳米二氧化钛进行催化降解,这样既解决了活性炭吸附饱和性的问题,使活性炭活性位点再生,又解决了纳米二氧化钛对低浓度有机气体催化效率低的问题,可谓是一箭双雕。
2.2 HEPA高效过滤技术
HEPA即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要求的过滤网,对0.1 μm的颗粒有效去除率达到99.7%,对于直径为0.3 μm以上的微粒的去除率可达到99.97%以上。HEPA分为pp滤纸、玻璃纤维、复合PP PET滤纸、熔喷涤纶无纺布和熔喷玻璃纤维五种材质。其对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均有很好的过滤效果,且风阻小、容尘量大、过滤精度高,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尺寸和形状。缺点是随着过滤的进行,吸附量逐渐达到饱和,过滤效果降低,需要及时更换滤网。滤网的使用寿命一般是8-12个月(家用)。
2.3 静电吸附技术
静电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一般分为两步[14]:一是让进入净化器的空气里的尘埃带上静电,二是带静电的尘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极移动,最终吸附在电极板上。当携带粉尘颗粒的空气通过高压电场时,由于电晕放电现象使气体电离,产生离子,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与尘埃碰撞使其荷电,或者离子扩散到尘埃上使其荷电。带静电的尘粒进入积尘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极性相反的电极运动,并沉积在电极上,如图一所示。
静电吸附式净化器除尘效率高[15],可以净化大体积量的气体,能去除的粒子粒径范围较宽,可净化温度较高含尘烟气,并且结构简单、气流速度低,压力损失小,可以微机控制,远程操作。由于具备以上的优点,所以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使用较为广泛,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张晓春[16]等人将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用于降低急诊外科换药室内空气细菌数量,黄建[17]等人也做了类似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缺点是会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形成二次污染,尤其是臭氧超标问题已成为阻碍其发展应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低臭氧装置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现在已有相关的专利被申请[18, 19],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发明出现。其次静电式空气净化器一般设备庞大,耗电量大,制造、安装和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浓度大于30 g/cm3的含尘气体需预处理,清洗时比较容易造成室内空气二次污染,不具备离线检修功能,其高电压运转模式,易产生电流声。虽然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存在以上缺点,但其仍不失为解决空气污染的一个好方法。
2.4 离子化技术
离子化技术就是以负离子为净化因子,负离子主动出击扩散至空间的各个角落,吸附沉降粉尘、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使之凝聚成大颗粒并沉降地面,还可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分解甲醛、苯系物等装修污染。同时负离子对人体的健康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促进呼吸道内部纤毛的活动,有助于净化呼吸道;负离子还具有镇静、催眠、镇痛、增食欲、降血压等功能[20]。
x子化空气净化器的核心是离子发生器,由其源源不断的产生负离子,而在产生负离子的同时也会有臭氧生成,前文已经提及臭氧对人体的危害,所以低臭氧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曹辉[21, 22]等人成功将负离子空气净化器释放的臭氧浓度由439 μg/m3降低到41 μg/m3以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不足。
2.5光媒触分解技术
光媒触分解技术即光催化技术[23-25],用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光电转换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以二氧化钛为例,因为二氧化钛具有不连续的能带结构,包括填满电子的低能价带和空的高能导带,价带和导带之间称为禁带。当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二氧化钛时,其部分价带电子吸收能量发生跃迁,电子跃迁到导带上,相应的在价带上留下空穴,于是形成电子―空穴对。当电子―空穴长期存在时,就可以与二氧化钛表面吸附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方法可以有效的降解甲醛、苯系物等有机污染物。图二[26]为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分解甲醛示意图。
光媒触分解技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用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小分子,净化效果好,而且选用化学性质稳定的半导体光催化剂,成本低,不存在吸附饱和现象,使用寿命长。但当净化较低浓度的污染物时,光催化降解速率慢,并会生成许多有害的中间产物,影响净化效果。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较低,针对这一问题,王韶昱[27]对催化剂等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前文提到的与活性炭复合等。
3 复合型空气净化器
由于各种空气净化技术各有优劣,使用单一的空气净化技术很难解决复杂的空气净化问题,所以各种空气净化技术联动使用成为一种趋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荆游等[28]将HEPA、活性炭、活性碳纤维、光触媒、UV-C和负离子技术联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粉尘、烟雾、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能够杀菌和清除病毒。
4 发展展望
由于空气质量问题的复杂性,空气污染物多种多样如固体颗粒、细菌病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烟雾等,所以很难用单一的技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多种空气净化技术的联合是解决空气质量问题的必由之路,但是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也会引发新问题,如设备复杂、耗材增加、能耗增大、操作复杂等。所以选取有效、简便的空气净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新的空气净化技术,研发出更加高效、小体积、低臭氧排放、低能耗的空气净化器,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通讯作者简介
李海涛教授,男.1999年瑞典林雪平大学化学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2010年,先后任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专职研究员(PI),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副主任,英国利兹大学化学系外聘专家.2012年回国在江苏师范大学任职江苏省特聘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单分子荧光技术与癌症的早期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莉. 浅谈雾霾危害及预防措施[J]. 华夏地理, 2016, (4).
[2] 李海洋, 赵新军. 基于TRIZ理论的空气净化器发展分析[J].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6, (3): 50-52.
[3] 刘嘉璐. 臭氧:PM2.5的“接班人”[J]. 地理教育, 2015, (12): 58-58.
【关键词】雾霾;天气;空气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本文主要从雾霾的定义、雾霾的成因、雾霾对人体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2、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和霾都是一种低能见度的天气,但两者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雾是指因水汽凝结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在1~10公里时称为轻雾,雾和轻雾的主要成分是水,它们本身并不是污染。霾主要由空气中的污染物导致,即空中悬浮的大量细微颗粒物使水平能见度低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气象上区别雾和霾主要依据能见度大小和相对湿度的高低。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因此,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因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也就是不同密度大气的高度分层状况十分稳定,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近期极端不利污染扩散的气候等客观条件因素之外,还有本地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因素,也包括周边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的因素,工业在为经济和社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而PM10和PM2.5是造成最近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首要污染物质。
PM2.5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按照环境质量监测标准,PM大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可以被阻挡在人的鼻腔外,PM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也可以通过痰液排出体外或者被鼻腔内部的茸毛所阻挡,PM小于2.5微米的就不容易被阻挡,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空气中PM2.5浓度年均值不应高于10微克/平方米。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3、雾霾天气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我们看得见、抓不着的“雾霾”其实对身体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体。
3.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3.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人体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
3.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3.4.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3.5.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3.6.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4、防治雾霾天气的对策
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状况,人们必须根据雾霾形成原因,做好相关防御措施。要想彻底防治雾霾天气的再次发生,人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雾霾天气的治理工作。
4.1.加强雾霾天气的预防
加强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雾霾天气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及安全损失,气象站应采取一些措施:一、业务值班人员实时监测雾霾天气,根据雾霾特征、观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及时雾、霾预报预警信息;二、密切关注天气,认真做好预报服务。三、加强与公安交警、高速、农业、环保、交通、公交、建设等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四、加强对此次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成因、雾霾天气过程的影响、后期天气变化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五、认真分析总结当前雾霾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雾霾预报业务。
4.2.提倡节能减排、环保出行
这里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积极提高人们环保意识,提倡人们外出游玩时,多采用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徒步等方式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从而降低空气中污染物含量。同时,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提供空气质量。
4.3.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建设
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比较多,不容易扩散和稀释,给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4.建立相应的环境监管和协调制度
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气象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组建雾霾天气预防工作小组,建立必要的监管和协调制度,认真分析本地区的天气状况,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加强城乡违法、违规污染环境单位和个人的调查与处罚。
4.5、加快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
前段时间,长时间、大范围笼罩我国华北、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高度关注。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民生周刊》记者近一周的采访发现,这亦是代表委员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多位代表今年提交了相关建议。
1989年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早已落后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不能适应当前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首先要研究其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定位问题,理应将其上升为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基本法。
其次,应当明确其国家环境政策法的性质,以国家意志形式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局性、战略性制度,规定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根本战略、公民的环境权益、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体制、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违法责任以及环境诉讼程序等,都应当在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中有所体现。
环保涉及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健康,环境保护法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将保障人体健康作为立法目的。同时,环保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共同参与,只有形成政府、企业、公民的“共治”,各方面都齐心协力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才是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尽快推动《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是这个行动最重要的方面。
5、结束语
总之,雾霾天气对人体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交通的安全,因此,加强对雾霾的预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要不断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环境污染,从制度上、法律上强化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关键词:雾霾 成因 危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X131.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一些地区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从人为因素来说,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式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雾霾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是鼻腔变得干燥,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细菌进入呼吸道,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雾霾天气还会加大支气管哮喘群体的发病率,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雾霾的防治主要可以从一下六方面入手:
1.治理汽车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近年以来,全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车辆通行不通畅又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限购限行是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治堵需要治本。要控制全国人口的扩张,人口规模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控制人口扩张的办法是产业配比选择要符合国家发展的定位,不应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排名位次而扩张产业,必须改变企业和事业单位空间布局过趋向于权力集中的地方。还要注重城市改造,打通建筑群之间的循环通道,使城市微循环系统畅通,以减少废气排放,间接减少了雾霾对人们的影响。
2. 从能源消耗不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3. 戴口罩。最好使用N95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
4. 减少户外锻炼。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要少出门。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
5. 尽量戒烟。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有害物质就附着在这些细颗粒物上。这是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这些颗粒绝大部分直径只有1微米左右,属于PM2.5的范畴。
6. 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7. 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8. 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交叉路口时,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雾是雾,霾是霾,二者区别很大。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的天气现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雾和霾在气象上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由于“雾”和“霾”都形成在大气最低气层,生成条件又较为相似,加上“雾”和“霾”有时难以准确区分,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雾”和“霾”会相互转化,故习惯性会对“雾”和“霾”不加区分统称为“雾霾”天气。如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早晨湿度较大时为“雾”,白天气温升高“雾消散”后则演变为“雾霾天”。“雾”和“霾”对人体产生的伤害也基本上相同,只不过“雾”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会更大些。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主要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则是由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当雾和霾混合后,空气中水分子将包含细颗粒污染物,弥漫在大气中,不易消散。
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千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平均直径在1~2微米,为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由于霾主要是由灰尘、硫酸、硝酸等混合粒子组成的,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谱效应丰富,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霾的成因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雾霾天气的元凶是污染物排放,而不利于其扩散的气象条件则是帮凶。可以说,雾霾天气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大气雾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之“大气雾霾溯源”项目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雾霾在我国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其次是受大气环流影响,我国中东部偏北地区大气异常稳定,冷空气过程少而弱,湿度大且无降水,造成污染物极易积累叠加。另外,西北沙尘气溶胶叠加也是引发雾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地区间污染源的传输,也造成了 PM2.5 的爆发式增长。因此,在2013年1月10日至14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持续空气污染事件。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颗粒物化学成分解析技术,发现污染物中有4类有机组分:一是氧化型有机颗粒物(OOA),主要来自污染源区域周边输送;二是油烟型有机物(COA),主要来自餐饮油烟排放;三是氮富集有机物(NOA),一种光化学产物;四是烃类有机颗粒物(HOA),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
可以说,造成雾霾天气的真正元凶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量污染物排放,包括工业燃煤、汽车尾气、建筑工地以及餐饮油烟等方面。那么,面对如此恶劣的雾霾天气,我们究竟会受到哪些方面的伤害呢?
雾霾的危害
雾霾是人人逃不掉的“健康杀手”,可能引起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雾霾天气比吸烟更易致癌,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呼吸,会诱发肺癌。
1.伤肺。雾霾天,除了与空气接触面积最大的皮肤会很不舒服外,更主要的是几百种大气颗粒物,特别是那些PM2.5微粒会通过与呼吸系统接触,能直接进入体内并黏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会被人体吸入,这些空气中大量“带着”细菌、病毒的细颗粒物会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人体器官感染。根据相关统计,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别有数年不等的滞后影响,雾霾与癌症发病率或病死率等存在一些关联。
2.伤心脏。雾霾天气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大家感受最直接、最深,其实雾霾天气更容易“伤心”。许多医学研究证明,雾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除了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还会引发心肌梗死,患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对PM2.5的增加十分敏感,易加重病情,如造成心衰病人呼吸困难或短促,心衰加重,病人病死率增高。
3.伤血管。出现雾霾天时,气层往往稳定,天空中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长期堆积于近地气层,令人产生郁闷和烦躁的感觉,血压升高,容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和生产事故。
4.伤脑。人如果长期处在雾霾这样很脏的环境下,无形之中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伤害。随着空气中PM2.5增加,人的脑功能将会逐渐出现衰老迹象。
5.其他。某些疾病在雾霾天会明显加重或急性发作。随着PM2.5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其抵抗病毒、细菌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再加上秋冬季节降温频繁,昼夜温差较大,人体易发生感冒、发烧。特别是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可能造成鼻腔组织损伤和肺部感染而加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疾病急性发作,严重时危及生命。
雾霾天需要戴口罩吗?
雾霾天PM2.5浓度很高,戴口罩对减少PM2.5暴露有效。当然,不同类型口罩对PM2.5的阻挡效果不同。总的来说,职业防尘口罩的效果要好于一般口罩。有研究显示,职业防尘口罩(如N95、KN90)对柴油车尾气颗粒物(平均粒径50纳米)阻挡效率为97%以上。骑自行车专用口罩的阻挡效率为55%~85%不等。医用外科口罩的阻挡效率在80%左右。棉手帕或方巾的阻挡效率是30%左右。还有研究表明,在大气PM2.5污染水平较高时外出佩戴口罩,不仅可有效保护健康人群的心血管系统,还可防止心血管疾病患者症状的恶化或发作。需要注意的是,体弱人群,特别是心、肺疾病患者佩戴职业防尘口罩前应咨询大夫。纱布口罩可以反复使用,但必须消毒,N95等一次性口罩最好不要反复使用,避免带来二次污染。
PM2.5在中国
2010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向我们展示了长期以来全球低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分布状况,在这张2001~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微克/立方米是安全值,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环境学家估计,在撒哈拉,悬浮颗粒可能是由天然矿物粉尘构成,而在中国东部地区,更有可能是发电厂、工厂以及汽车排放的烟尘颗粒所造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我国大气中PM2.5的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学者对中国部分城市地区大气PM2.5进行了近10余年的监测,结果发现北京、广州等大城市PM2.5、PM2.0的质量浓度最高均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虽然PM2.5目前没有国际标准,但在世卫组织2005年的《空气质量准则》中,PM2.5年均值为1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美国环保局2006年颁布的细颗粒物的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为15微克/立方米, 日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参照这些标准,我国很多城市的PM2.5水平普遍超标。
PM2.5从哪里来
我国PM2.5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人为活动。
室外的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如能源工业部门煤炭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蒸汽的冷凝聚结、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中的石棉老化磨损;还有一些则是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气态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后形成粒径较小的二次粒子。
另外,可吸入颗粒物还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而在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厨房,比如做饭炒菜所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油烟等,香烟烟雾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也大多在0.1~1.0微米。
PM2.5的化学组成因地区及污染源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随地理位置、气候、一年中季节的不同变化也很大。
PM2.5与雾霾天气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加上城市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我国部分地区秋冬季节出现雾霾天气的日子明显呈上升趋势。
雾和霾都是气象学名词,雾是低层水汽发生过饱和凝结而形成的气象现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浓,日出后渐渐消散,此时大气中的悬浮水汽含量能达到90%以上,能见度低于1000米。
当大量极细微的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时,由于空气当中的PM2.5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相近,颗粒物可以完全吸收和散射太阳光,使肉眼见不到太阳光,能见度下降,并造成空气混浊,这时出现的天气称为霾,可见PM2.5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
霾一般在没有明显空气活动、风向由北转南、低空有逆温层、无风或微风情况下形成,霾天气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并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和单纯的雾相比,霾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所以霾天比雾天更危害人体健康。
PM2.5对人体有害吗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PM2.5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更大。
因为空气中直径在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直径在2.5~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随着人体呼吸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鼻涕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仅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不易被呼吸道所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并沉积在肺泡区。
PM2.5沉积于肺泡区后,会刺激机体免疫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引起肺部弥漫性炎症,诱发哮喘、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一些具有潜在毒性的元素,如大气中的铅、镉、镍、锰、钒、溴、锌、苯并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吸附在这些直径小于2微米的颗粒物上,由于肺泡区表面积大,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些沉积于肺泡区的小颗粒物很容易被吸收溶解入血液, 作用于全身,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PM2.5浓度的增高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产生、肺功能减弱及哮喘的发病相关,并且肺炎、心脏病及其它一些疾病的死亡率的上升效应随着大气中PM2.5浓度增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尤其是原先患有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及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
研究者还发现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
防护措施
要减少PM2.5对健康的伤害,应以预防为主。
平常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吸烟者不要在室内吸烟,摆放一些绿色花草可以起到清新空气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用煤作为燃料,改用微波炉、电饭煲等做饭可减少厨房的空气污染。
驾车的朋友在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并尽量少开车窗。
喜欢晨练的中老年人应避开早晨6~8时空气污染高峰期,上午9时以后锻炼为宜,且不要到公路边锻炼,应选择绿色植物多、空气质量好、环境较为安静的公园内。
冬季由于室外温度低,为防止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选择上午10时后锻炼为宜。
在中国,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空气焦虑”事件,它让很多人都成为了专家,人们开始关注“PM2.5”这样生硬的外来词汇,“雾霾”“爆表”等专业术语在短时间内迅速“晋升”为人们的口头禅,焦急、忧虑的情绪充斥于报端,环保界的专家学者们得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关注和吹捧。
空气中的隐含杀手:PM2.5
“PM2.5”初识这个数字的人对这个数值的认识还是懵懂的,不知道这个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简称,用字母缩写就变成了PM,就是颗粒物的意思,而2.5则代表的是颗粒物在空气中的直径为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由于颗粒比较细小,所以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做一个比较合理的比较:人体纤细的发丝直径一般在70微米,比PM2.5多了将近30倍,相信通过这个比较,大家就比较明了了。
而谈起人们闻之色变的PM2.5“爆表”是如何引发的,主要还是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人体大量吸入后,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
PM2.5的成因也颇为复杂,主要是人为排放,包括燃烧、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这些显而易见的现象都会为增加PM2.5做贡献,除此之外,一些排放出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PM2.5。PM2.5还有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等。PM2.5相比PM10,两者来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颗粒物所占比率较大。
PM2.5的威力:
和单纯的雾相比,“霾”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所以霾天气比雾天更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干旱日重,加上城市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出现霾天气的日子呈现上升趋势。专家研究发现,由细颗我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颗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即PM2.5)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十分之一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里,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雾霾天气,我们如何“自强不吸”
“PM2.5”潜伏于空气中,预防起来有点困难,但也不是无法预防,近几年,许多气象台将以“PM2.5”等颗粒为物质基础的“霾天气”分为三级,对外有关“霾”的天气预报,效果还是不错的。“霾”天气预报一般分为三级:轻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湿度标准都是一样的,即空气相对湿度小于或者等于80%,区别主要在能见度上。
其中轻度霾是指能见度大于5千米且小于10千米的霾天气,中度霾是指能见度大于2千米且小于等于5千米的霾天气,而重度霾则是指能见度小于2千米的霾天气。
如果预报结果为重度霾,居民就要减少不必要的户外运动,并适度减少运动与运动强度,以减轻霾天气对健康的危害。如果是重度霾,居民就要关闭门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从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即使是轻度霾天气,外出步行或骑车时,最好戴上口罩等防护用具,从而直接减少“PM2.5”的吸入。
曾经有网友幽默又略带讽刺的这样形容“雾霾天”,她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你站在我的对面,我却看不清你的模样。”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这种雾霾天很容易出现车辆追尾相撞,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给大家出行造成不变,在日常行车行走时更应该多观察路况,以免发生危险。面对雾霾天气如何保护自己?
1.尽量少出门:
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上,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
2.晨练应限制:
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其实这对于人体来讲,时间并不是很正确,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空气质量很差,尤其是雾霾天气,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锻炼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3.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漱口,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去掉污染的残留。
4.饮食方面有讲究:
第一,多喝水,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第二,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冬季爱吃火锅的人群应尽量减少。第三,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银耳、梨、柿子、百合、萝卜、荸荠等润肺食品。
“躲雾游”备受亲睐
近来,随着我国北方多地区出现连续的阴霾天气,海南等地的各大旅行让纷纷推出“好空气”主题旅游套餐,北方雾霭使海南“躲雾游”瞬间升温。据调查,外出旅游的游客多为老年人,其中正是因为空气污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因而选择去琼过冬。
从海口市环保局了解到,根据设在5地的仪器监测,海口市的PM2.5数值基本保持在130以下,空气质量良好,中西部的山区空气质量多为优秀。海南游“避寒躲雾游”升温,彰显公众对生活环境的重视日益加强,这也可以促进各地城市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呼吁广大人民共同呵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Tip:防护小妙招
1.挑选室内排毒植物:
屋里放一些绿色植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必须分人群而定,对呼吸道比较敏感的一些病人,对有些花是不太适合的,一部分病人对花的花粉和香味等是会过敏的。所以挑选的时候需注意特定人群的局限。可以适当加湿室内的空气,为什么到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就比较多呢?这个中医因为风寒暑气燥火,其中有一个邪气叫燥火,燥火就是说咳嗽得特别多,就是燥气致病。燥气致病根据气候变化分凉燥跟温燥。如果房间有暖气,那这个房间里面空气会特别干燥,会产生一个小环境的燥气,这个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是有影响的,而没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们也会感到一些口干舌燥。因为空气环境干燥会容易生尘,所以容易产生对呼吸道的一些刺激症状,适当的加湿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正确有效佩戴口罩方法:
戴口罩的意识很多人是有了,但是戴了口罩就能有效阻挡灰尘、细菌和病毒了吗?不少医学专家指出,马路上口罩戴法千奇百怪,不合规范的戴法不如不戴。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按照以下几条建议一对照:
第一:佩戴口罩前后必须清洁双手,应依照包装指示佩戴口罩,包括固定紧口罩的系绳,让口罩紧贴面部。如果口罩戴得太忪,与脸面不贴合,空气会从侧面空隙中进入,无法达到预防效果。
第二:一定要把嘴与鼻子全部遮住,有的人只把嘴遮住是不正确的,因为鼻子才是人体空气进出的主要途径。
第三:口罩不能两面轮流戴,因为朝外的一面容易吸附病菌,如果没有清洗干净就把朝外的一面再朝内戴,容易感染病菌。
1、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
3、怎样改善这种情况?
在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下,我在加以修改,制成了一个专题为雾霾的问卷调查表,我调查了家人对雾霾天气的看法,以及困扰、了解。调查完以后,我又在网上进行了调查,网络资料调查的结果是:
大家感觉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如何?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好,25、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好,31、7%的受访者表示一般,17、6%的受访者认为差,11、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差,6、9%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雾霾天气对市民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调查表明,39、8%的受访者表示造成呼吸道感染等疾病,40、8%的受访者表示不敢外出,36、9%的受访者表示不敢开窗,64、9%的受访者表示出行受到影响,30、8%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雾霾调查报告(二)
看看近几天的报纸,我发现,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了,诸暨的空气质量指数不断的下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都是雾霾搞的鬼。
到底什么是雾霾呢?它有多大的危害?雾霾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又能为敢走雾霾天气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通过资料的收集和自己的了解,我找到了答案。
原来,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的危害可大了!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能见度很差,开车时,由于能见度差,就可能会引起车祸。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所以呢,在雾霾天气到来时,我们应该少在户外活动,一定要出去的话,一定要戴上口罩。少开窗,多补充维生素。这些都是预防雾霾的好方法哦!
这样害人的雾霾是怎样形成的呢?一大部分还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形成的原因有五个:
一、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二、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三、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四、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五、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其中,第二三四五条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那我们是不是要减少这些行为,为治理空气污染做出贡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