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15:4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扶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政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2020年上学期)
职务:督导主任
2020年上学期,我担任督导主任。主要负责学校各项工作的督促、指导;教师职称评定;学生精准扶贫;党支部组织委员。一个学年的工作接近尾声,现在,进行回顾总结。
我们学校规模大,事务多。每一块都非常重要。督导工作不可或缺。平时,我深入老师、学生中,有空就在学校、特别是教学楼巡查,发现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都一一记下来。好的人和事,就积极推崇、表扬,彰显正能量。不好的方面就及时中肯的指出来。在督导工作中,我特别注意方法。有什么情况,我都是第一时间和各部门负责行政沟通,亲切的和他们谈心、交流,及时肯定成绩,有问题也不含糊,督促改进。本期,联合李校长、年级行政,重点督查了三、四、六年级,进行了中肯的指导,效果显著。为学校的良性健康发展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本学期的职评工作也全面铺开,有条不紊。重点是岗位设置,因为有老师晋级,出现了岗位异动。按照设岗定级的制度,进行了岗位的合理调整。因为坚持原则,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老师们对岗位调整非常满意,没有意见。
学生的精准扶贫工作,上级相当重视,也非常重要。这项工作,都没有经验,操作程序也比较多。我和··老师,认真学习,反复研读文件,虚心跟兄弟学校同行交流,迅速熟悉业务流程。学校大,情况复杂。对扶贫对象反复摸底、排查,确保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全校有67个精准扶贫对象,有建档立卡、特困、低保、残疾、事实无人抚养,都收好了身份证复印件,督促扶贫家庭完全按要求,办好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明白折,并收好了复印件。对已经脱贫的贫困生家庭,及时收取“放弃补助承诺书”,履行了相关手续。分门别类的填好了各类扶贫表册,扶贫对象及时的进行了公示。按照上级要求及时的更新了一单式 精准扶贫系统、精准扶贫全国资助系统的全部信息。我校的精准扶贫工作越来越精细化、常态化。本期,迎接了省、市、县、镇等各级的检查,获得好评。
我在学校支部中担任组织委员。积极过好组织生活,在工作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工作、默默奉献。特别是引导党员“督促垃圾分类”、党员精准扶贫、党员谈话谈心、党性修养学习,积极发挥组织委员的作用,积极督促党员及时缴纳党费。全支部78名党员,都通过“和包”自觉缴纳党费,每次都走在前面,顺利完成!
一期的时间过得很快,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乐于奉献,为师生服务,累并快乐着。
所谓“精准教育扶贫”是与以往“单向的”、“漫灌式”等粗放型教育扶贫相对而言,是针对该“片区”恶劣的教育环境及不均衡的教育结构,以及不同的扶贫客体、家庭和学校状况等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多主体对教育扶贫客体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准评估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下,最终实现教育扶贫最优化和扶贫客体彻底脱贫和阻断返贫的教育治贫模式。
石漠化集中连片区都是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紧缺、生产条件恶劣、农牧业收入极低的地区(以下简称“连片区”),是贵州世居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也是全国典型的特困区。长期以来,观念陈旧、经济滞后、教育落后使该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央高度重视的对象,教育扶贫是“连片区”整体扶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扶贫、减贫成效的巩固。该区要在“十三五”期间完全实现脱贫,彻底阻断返贫,教育是基础,发展是核心,扶贫是关健。
近年来,面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中返贫现象不断、乡村学生扮演率居高不下和在校学生贫困救助、教育扶贫项目、扶贫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政学界逐步认识到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寻找新教育扶贫的机制与模式,需要在实践―总结―再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化、走出新路,最终彻底实现教育扶贫、脱贫。有学者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步骤、措施。”[1];有学者主张“借鉴国外教育扶贫的理论与实践,强调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主张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另一方面应从惠民的视角探讨其有效机制”[2];有学者强调了“高校教育扶贫的作用,认为教育扶贫应该以大学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基础”[3]。
基于在该“连片区”深度调研中突出的教育扶贫效益、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实际效用如何等问题,及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历程、经验、问题、挑战、对策等的调研,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教育扶贫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的理论性观点,有利于创造性地形成一种更好的教育扶贫模式,进而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现有系统及内部运行结构及其影响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内部问题、矛盾等的解决途径,寻求现有精准教育扶贫制度和转换扶贫思路与模式等策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及现实中的特殊情况等,精准教育扶贫可以从融入贫困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教育改善等方面着手。
一、精准教育扶贫问题研究
教育扶贫已实施多年,成效显著,同时问题也突出,而精准教育扶贫则要走出固有模式,避免重复、老套与无效模式。首先应该在该“连片区”深度调研中要突出研究多年来教育扶贫效益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和可借签的经验、多年来教育扶贫效益到底在何处、真正受益人群有多少、分布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达到脱贫效果、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等相关方面。同时总结与深度分析教育扶贫的体制、机制出现的问题,进而对该“连片区”教育扶贫的现有系统及内部运行结构及其影响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内部问题、矛盾等的解决途径,从而寻求现有精准教育扶贫制度的可行性,完善和转换扶贫思路与模式。唯有在对先前教育扶贫中出现的问题深度总结与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精准教育扶贫的对象和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最为有效,最有针对性。同时可在借鉴国外精准教育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遵循该“连片区”现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造性的解决精准教育扶贫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精准教育扶贫对象
精准教育扶贫扶持对象到底如何选取?选择谁?首要工作是确认精准教育扶贫对象“有没有贫困”“想不想脱贫”“会不会脱贫”“如何脱贫”。“连片区”地域上并不是很广,精准扶贫对象首先要通过当地政府,在村委的大力宣传与配合下,采取自愿报名和实地摸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最终的扶持对象需要在当地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与配合下,通过调查、走访、访谈、观察等形式才能清楚地了解与核实真正需要扶贫的对象,从而最终确定,以避免走先前所范“扶贫对象不清,根底不明,针对性不强”等低效之路。精准教育扶贫对象确立后,接踵而至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具体包换哪些教育形式),让其通过教育真正能达到脱贫、阻断返贫,走上自富、自强之路。
三、精准教育扶贫模式
自古“扶?先扶智”。高等学校可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适度举办“农业产业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中小学幼儿园后备干部、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职业技术培训班、返乡农民工培训班”等,为推动“连片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时机相对成熟时,可实施“领头羊”计划,从精准扶贫户子女中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输送到省级示范性中学及省级高等院校免费就读。同时当地高等院校与“连片区”紧密合作,每年安排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开展教育支教、社会调研等活动。
产业扶贫要扶在“点子”上。积极与省和当地相关行业领导、专家联合组成扶贫调研组、扶持组,实施积极走访,实地调研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发展情况,为“连片区”地区经济发展(林木经果林、畜禽养殖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性的意见。高校走“校农合作”之路,通过采购主食、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用性生活品的形式,使该“连片区”农副产业逐渐成规模发展,互惠互利,或帮或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户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可降低高校学生食堂成本,惠及广大师生。在此基础上,学校应与“连片区”当地相关部门协商,双方可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确保“校农合作”长效发展,帮助贫困户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四、精准教育扶贫出路
要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精准教育扶贫,需要充分对“连片区”当地经济发展格、模式与基础都能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充分的了解与分析,从而使精准教育扶贫的对象群体能充分就业,促进“连片区”当地经济发展,走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让其“足不出户”就能谋其生路。
一、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根据群众意愿,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10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20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0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10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22.1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一)抓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向上申报,组织实施好,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二)认真实施好“一村一品”工程进一步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
2010年度 “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航埠镇推广树莓栽培;在六家桥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 “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四)、继续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五)、维护社会扶贫工作,使其配合整村推进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帮扶,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扶贫的工作力度,在维护好现有的状态下争取有更好的成绩。 [1]
整村推进工作总结相关:
查看更多>>
二、整村推进工作效果显著
首先,认真做好了重点村2010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我们从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角度,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确定了兴建学校、修水泥路、卫生设施建设、种植业**个扶贫开发项目。其次细致地做好贫困户、低收入户的建档立卡工作。2010年4月始,我们对“十五”、“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每户贫困户、低收入户的贫困现状及贫困原因做了进一步的跟踪和调查摸底,县、乡、村都建立了贫困户、低收入户档案。今后我们将继续对其进行跟踪服务,防止反贫现象再度发生。
第三整村推进建设工作力度加大。
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了重点村建设工作的力度。我们根据群众参与热情和重点村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规划,拿出可行的设计,确定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试点村8个,我们将关注其后续工作,力争把整村推进工作做到最好,使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整村推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2010年整村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完成今年的扶贫开发任务,形势依然严峻。
(一)、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由于自然条件差,很难形成主导产业,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在当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接受农业实用新技术慢,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易涝易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每年都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三)、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我县重点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目前这些村在实施规划中存在办事越多,欠款越多的现象。
[2]
整村推进工作总结相关:
选派驻村工作总结
村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工作体会
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水产大县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局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总结
2010年渔业水产业工作总结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并要求“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高校除集中大量优秀师资和智力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科技、网络和文化等资源,具有开展教育扶贫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咸宁、四川凉山等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实施了“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程”。这些经验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扶贫要想做得更加精准、更为有效,应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整合教育扶贫力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目前“碎片化”、各自作战的教育扶贫格局。及时总结各地教育扶贫的经验,加以推广和引导。做好统筹协调,充分鼓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整合人才、科技、智力、产业与信息在扶贫中的坚实作用,以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攻关。
第二,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当前教育扶贫中,要重点关注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向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其中分散的农村教学点,通过天网(卫星)、地网(互联网)、人网(支教教师与学生)三网合一,解决偏远山区(如“悬崖村”“半山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问题,提升当地教师教学水平,形成教育扶贫的“造血机制”。建议由教育部组织,依托已有的各高校对口扶贫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中力量,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分工合作,重点研究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协同扶贫机制,有效探索针对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不同的教育扶贫模式。
第三,采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模式,构建教育扶贫新链条。中职学校占据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县城中职学校大约有70%~8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因此中职的兴办与否对脱贫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将以义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扶贫扩展到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训农村中职教师,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让贫困地区学生既能享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又能进一步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互联网+”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与整体素质。
第四,将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建议以乡村小学为依托,在其周边建设文化站点、网络中心、医疗站点,形成学校、文化中心、医疗站点一体化的乡村社区,打造r村文化高地,持续开展产业富村、文化兴村、科技支农、信息兴农等活动,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共同建设生活富裕、精神文明的美丽乡村。
第五,着力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建议高校招生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学生有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鼓励优秀大学生主动到民族地区“三支一扶”;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双语建设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发汉语和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软件,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包括学前双语教育),大力普及普通话教学。通过推进各种兴边富民工程,提升民族地区整体经济与科学文化水平。
第六,增加教育精准扶贫的财政投入,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当前,政府教育扶贫投入与贫困落后地区教育资金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缺口,建议中央、省级政府增设教育扶贫专项资金,改变主要依靠县级政府投入的格局,破解当前工作推进过程中资金匮乏的瓶颈。尤其要大幅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生均拨款标准,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投入。改变重城区轻农村、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砖头”轻“人头”的状况,不断完善相关配套保障,使教育扶贫取得更大实效,切实提升贫困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一、责任明确,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教育系统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宣传任务、宣传内容和宣讲人,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工作,深入贯彻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工作的精神引领作用,宣传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宣讲教育行业扶贫政策,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内容丰富,宣传重点突出
(一)面向百姓,主题宣讲
教育局系统20名宣讲志愿者深入8个乡镇20个村开展以精神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精神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言语表达,用接地气、抵人心的方式为群众阐述党和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部署、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鼓舞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召开会议,集中宣讲
一是召开家长会,集中学习学生资助政策。各校召开家长会,由学校讲师团成员对贫困学生家长宣讲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上级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教育行业扶贫政策。通过宣讲,使学生家长更加明确学生资助(学前资助、义务教育学生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普通高中教育学生资助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等政策的资助对象和资助标准。
二是召开贫困户会议,集中学习扶贫脱贫政策。教育局派驻村和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贫困户到村委集中学习,学习我县脱贫攻坚行业扶贫政策、惠民政策、产业扶贫政策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帮助贫困户学好政策,用好政策。
(三)走访入户,面对面宣讲
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进村、到户、入心”,教育局领导、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帮扶责任人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面对面宣讲。各帮扶责任人紧紧围绕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开展“草根式”宣讲,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面对面的为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讲雨露计划、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学生资助等,帮助贫困户摸清2019年产业发展计划,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党的扶贫政策再一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四)制作标语,扩大宣传
教育系统各部门、学校制作悬挂条幅或利用电子屏宣传扶贫标语,加大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人心,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创新举措,注重宣传实效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责任人、志愿者和各校讲师团成员作为宣传主力,率先学习、认真解读政策,切实读懂政策要求,让自己成为“政策通”“活字典”,面向群众重点解读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省定“7+16+12”贫困对象退出标准等,宣传我县脱贫攻坚任务部署、工作思路和出台的特色政策措施,并为贫困户细致解读学生资助、易地扶贫搬迁、小额贷款、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具体扶贫政策。
2019年,教育系统围绕扶贫政策共开展了450余场宣讲活动,受众人数4000余人次。其中县域内乡镇学校召开家长会宣讲14场,受众人数达2000余人次;脱贫攻坚理论宣讲团宣讲员(志愿者)开展以精神为主题的百姓宣讲活动20余场,受众人数200余人次,主题宣讲所有完整视频已传县委宣传部;各帮扶责任人入村入户宣讲410余场,受众人数1800余人次。
本学期,对我们江中人来说,是充实、从容、快乐的一年。我们继续秉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宗旨,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为基础,力求在规范办学行为上有新举措,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新成效,在提升教育质量上有新进展,进一步追求卓越,塑造特色,不断营造学校发展新的闪光点和增长点,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下面我用三个词来回顾一学期主要工作。
一、质量。
1、2017年我校778 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78人,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加23人;本科以上上线532人,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加152人;文数、理数、理综、文综成绩再次超全省平均水平,平均成绩380.99分。钟维同学入口成绩425分,高考成绩627分被西南大学录取;杨珊珊同学入口成绩295分,高考成绩529分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学科校均分明显提升。根据市教育局统计,2017年我校理科数学67.50分(省均分65.83分)、文科数学54.29分(省均分52.78分)、理科综合125.09分(省均分121.88分)、文科综合202.79分(省均分200.51分),均超全省平均分由于成绩较突出,2017年我校在全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被铜仁市人民政府授予“铜仁市2017年度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三等奖”、“铜仁市体艺特长生培养全市第二名”荣誉。学校也代表铜仁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做教育教学进步校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2、为不断强化学生的战斗意志,激励学生顽强拼搏精神。一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指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邀请励志专家,开展激情演讲。学校先后开展了 “高考200天动员大会”、“高考100天誓师大会”、“毕业典礼”等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阵地作用,请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沟通,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统一了学生思想,让学生不再浮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团结。
1、我校今年的招生工作,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招生任务,为新学年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校实行“阳光工程” 招生,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增加工作透明度,更好的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我校成立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针对2017年的招生形势,提前准备招生宣传工作。 校行政会将招生工作人员分成若干小组,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由校领导带领,不定期的分赴各初级中学进行宣传。2017年高考捷报传来,我校各项高考指标都超额完成。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我们在校内外开展宣传,建立起良好的口碑。 宣传的效果很不错,为后来的招生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 ,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要求自己,积极出谋划策积极在生源的深度、广度、细致程度上全力挖掘。
2、锻造教师团队。
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形成了“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四级教研体系;实施“名师工程”,成立“青蓝工作室”,通过“结对子、指路子、压担子、让位子”等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先后派出教师300余人次分别到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苏州大学、重庆、贵阳等先进学校学习,聘请省、市领导以及苏州教科院、贵阳实验三中、北师大贵阳附中领导来校做学术讲座。
3、舍小家,顾大家,助力脱贫攻坚。
随着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我校本学期又派驻四位老师加入太平社区驻村工作队。有力推动了太平社区扶贫工作工作。在继续做好57户精准扶贫户工作的同时,又承担了太平社区非贫困户的走访工作。学校紧急抽调20余名职工加入脱贫攻坚冬季攻势工作,每位老师主动学习省、市、县扶贫政策,摸透精髓,抓住扶贫要点,增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采取入户讲解、召开会议等形式,向群众详细传达各级精准扶贫政策,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精准扶贫,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怎样开展精准扶贫”,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政府帮扶、群众大干的生动局面。
三、创新。创新模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1、管理网络日趋完善:学校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人事安排,完善工作职责,有效构建了“校务会议决策-中层干部指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落实-一线教师实施”四层管理网络,使学校管理网络日趋完善、成熟。
2、我校自2014年9月以来,为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经过认真调研、探讨,确立了全封闭式管理模式2017年打造封闭式管理升级版。全体师生分为:执勤组、校内巡视组、校外巡视组、学生自治组、督查组、手机行动组六大组。实现了人人有事干干,事事有人干。每天对校园及周边进行巡视巡查。着力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3、我校拟订了江口中学手机管理条例。先向社会公开反馈,和家长学生一起学习手机管理条例,与家长、学生签订责任状。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通讯设施,与移动公司合作在教室内安装座机,满足学生正常通讯需求。手机专项管理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大大下降。
回首2017至2018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江中人凭着执着与热情,忙碌中感受充实,从容中品味快乐。以上罗列的工作和业绩,都为我校的协调、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高质量品牌学校的信心和决心。
一、脱贫人口任务完成情况
据预测,二0__年度可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683元以下)10000人,低收入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944元以下)28000人,占20__年底全县贫困人口127993人的30,完成省下达的脱贫任务,二0__年底全县尚有贫困人口89993人。
二、扶贫项目完成情况
二0__年度省下达我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949万元,争取省追加220万元,全年合计1169万元。首批下达专项资金用于整村推进村677.23万元,面上扶贫271.8万元。其中投入项目资金743.2万元与通村公路配合修通四级油路(含11.1公里水泥路)107.3公里;投入83万元建排灌站、节水渠、桥梁9处,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投入46万元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5所农民文化学校;投入24.8万元为3所农村小学配套;投入52万元用于劳务输出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转移1000名贫困农村劳动力,使1千户贫困户受益。
省追加资金用于六十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养猪协会15万元,科技扶贫项目十八里铺薯类组培脱毒良种繁育及推广示范5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45万元,小额贷款贴息60万元,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50万元,可使1万贫困人口受益。
三、整村推进完成情况
二0__年全县确定30个贫困村为整村推进村,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及群众自力更生努力,贫困村达到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基本可完成整村推进计划,达到省规定基本目标。
四、积极做好信贷扶贫工作
二0__年度信贷扶贫资金规模150万元,用于鸿运轮船有限公司船舶运输及妇女联环脱贫,带动我县船运发展及蚕桑养殖规模发展。
五、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在省人大张主任和省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二0__年我县新增了省国资委及交通投资集团路桥公司3个帮扶单位,根据省直帮扶单位帮扶意向,基本可达成1000万元帮扶项目资金。二0__年度中国石化集团投入我县项目资金230万元。其中:1、扶贫助学项目12万元,资助了20名特困大学生、1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高中生和300名贫困小学生。2、扶贫劳务输出项目40万元,转移培训920名农村贫困劳动力,为扶贫劳务输出培训基地添置了设备。3、投入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178万元,其中用于润河镇陈楼村、大王庄村两个整村推进村93万元,建石化希望小学一座,修通了2.7公里四级油路和2.5公里硬基路,建起了大王庄村农民文化学校。用于江店孜镇李庙村项目资金25万元,修通了2.7公里四级油路,建起了李庙村村民文化学校。用于红星镇大谢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4.2公里四级油路。
六、加大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审计工作,更加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坚持扶贫项目的公示、招议标、报帐及审计制,继续做好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加大扶贫宣传工作力度,努力创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扶贫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
七、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决定,二0__年度完成13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县下达50万元分配任务。
二0__年扶贫开发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结二0__年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扶贫开发工作社会氛围不浓,扶贫宣传力度不够,扶贫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整体素质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待提高,有关扶贫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扶贫项目监管、检查,顾全大局,造福人民,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共同把我县扶贫工作做好。
二0__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__-20__年)》和___县“十一五”扶贫规划,继续减少贫困人口,力争年度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
二、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整合各类资金办大事。二0__年度计划新修30公里水泥路,100公里油路,彻底改变贫困村通路难和公路等级差状况,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发生根本变化。
三、缩小整村推进村数量,提高整村推进村质量,力争二0__年将5个重点整村推进村达到“通水泥路,上卫生厕、烧节能灶、饮清洁水、做文明人”目标,达到绿树成荫,水清天蓝,村容整洁的文明新村。
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扩大小额贷款贴息和农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规模,力争年度使资金规模增加300万元,使2万贫困人口受益。
关键词:“硕师计划”;实施情况;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77-03
作者简介:张作岭(1963-),男,吉林四平人,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刘艳清(1972-),女,吉林四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赵朋(1982-),男,吉林公主岭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与心理学研究。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偏低的问题是影响农村教育整体质量全面提升的难点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启动并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硕师计划”研究生(简称“硕师生”)培养质量上,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和思考,构建“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硕师计划”实施情况及培养模式的调整
“硕师计划”是专门为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制定的一项政策,主要是选拔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经推荐免试将其录取为“硕师生”,并与各省、县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约,正式聘为编制内教师,让其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县学校任教。“硕师计划”启动以来,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开始实施,累计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已达86所,承担“硕师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多达73所,共有900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赴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学任教[1]。“硕师计划”的实施增加了农村教师的数量,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了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农村的教育质量。截至目前,“硕师计划”的实施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试行阶段(2004至2005年)
试点工作主要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进行,共有33所高校参与了推荐免试工作,有21所高校承担了培养任务,吸引了1 125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到291个国家扶贫县高中任教,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2]。“硕师计划”的培养模式为“1+1+1+2”。即第一年,经推荐被免试录取的“硕师生”到签约扶贫县高中任教;第二年,“硕师生”到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注册学籍,采取脱产的形式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三年,“硕师生”在任教学校工作的同时,继续学习研究生课程,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论文通过后,方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明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第四、第五年,继续在任教学校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2.推广阶段(2006至2009年)
2006年,教育部在其公布的工作要点中强调指出,要“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规模”,并认真总结了“硕师计划”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在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扩大了计划实施的规模,将服务范围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以中学为主。同时将培养模式调整为“3+1+1”。即前三年,“硕师生”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硕师生”到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注册学籍,通过脱产的方式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五年,“硕师生”返回任教学校,在工作的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任务,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通过答辩后,由培养学校授予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为其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
3.完善阶段(2010年至今)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硕师计划”的招生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结合实施。同时,对“硕师计划”做出了如下调整。一是服务范围由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大到所有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二是培养模式由“3+1+1”五年制改为“3+1”四年制(前三年在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学课程,完成论文答辩)。三是“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相结合,凡被录取为“硕师生”的学生均可同时被聘为特岗教师。四是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和承担“硕师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在数量上均有所增加。
二、“硕师计划”实施的成效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硕师计划”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吸引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此,该计划得到了各省(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培养学校和农村任教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应坚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阳光推荐,公平选拔,积极接纳,合理使用”的指导思想。 实施该计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农村贫困地区学校输送了一批本科毕业生,解决了农村教师匮乏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学科教师紧缺的困难。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三是成功探索了一条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有效途径[3]。
在我国,“硕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的工作,在政策导向、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实施的重点是把培养质量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大量的教师,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自“硕师计划”实施以来,所培养的“硕师生”总体质量偏低,与培养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年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您查阅。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14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350人,454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14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119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红旗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部门和干部考核办法,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产业扶持到户
针对我办事处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路塘村建设250万的天麻种繁基地、石关村马铃薯种植500亩;石关村辣椒育苗种植500亩,都已经落到实处,种植完成,农户得实惠,曾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办事处、村干部加大对贫困农户适学儿童排查加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推进“雨露计划.雨露直通车行动”(到深圳学习的3人,各种职业学校补助已上报的7人,上二本线领取补助的1人);目前正在进行“圆梦行动”摸底,资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美化环境。根据县生态办安排,我办事处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户,改造资金17.58万元,已经改造结束。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主要针对搬迁进来176户移民进行后期扶持,扶持资金3.4515万元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我办事处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两个硬化5.504公里4万元,一事一议通村水泥路3公里58万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总投资188.9万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CADC竞赛
航空航天模型对飞行器探索与发展至关重要,更是培养优秀航空航天人才的有效途径、载体。由行器特殊的空域环境,任何的创新改进实践飞行都存有极大风险、挑战与不确定性。充分利用航空航天模型良好的像真缩比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对飞行器前沿技术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ChinaAeromodellingDesignChallenge,简称CADC),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举办的一项重要竞赛,因其竞赛水平高、规模大、影响范围广,与美国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大赛(SAE)、欧洲大学生载重飞机设计大赛(ACC),合称为世界高校科研类飞行器设计赛三大赛事。该项赛事以体育竞赛为平台,结合国防、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家重点科研任务,通过参赛选手自行制作航空航天模型进行缩比验证飞行,检验创新作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效挖掘、拓展高校学生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搭建一个发掘创新后备人才、检验创新作品的平台。此外,通过对该课题研究与实践,有助于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双高建设、扩招的背景下,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航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扩大学校在行业里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
现阶段由于训练队管理与训练标准化、系统化不足,以致队员实际水平层次不齐,在应对突况与学院临时任务时,常出现匹配不足情形;日常的管理模式与一般学生团体组织不多,队员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够;制作室日常管理以及设备、工具、耗材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杂乱、物品遗失、工具电器非正常损坏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外场操纵飞行训练时,因人为因素或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时有模型坠毁、公共物品损毁现象;训练队队员所属专业涵盖学校工、理、文、经、管等各个专业,学科基础差别太大,难以组织统一有效的培训教学,更无法制订统一的培养方向;学生分布于不同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日常管理制度存有差异,无法进行有效协调来统一时间开展相关的理论技能、实践培训教学;虽有学校和训练队所属主管院系大力支持,由于大一学生涉及较多的公共基础类与基础实训类课程,而该类课程又分属不同学院负责,在特殊备赛时期或校内外执行临时任务期间,需要与各任课教师协调请假,即使请假成功,也会影响学生课程的日常考勤成绩,降低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日常训练过程中,由于航模飞行训练的特殊性,为充分保障人员、设备安全前提下,需要较为开阔的场地、空域保障,与场地主管部门协调困难,训练任务难以实现可持续性衔接;训练与购买航模器材经费审批、报账流程繁琐,常需要项目负责教师前期垫付费用,甚至偶有出现在取得一定成绩后才全部兑现完相关费用的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训练效率、质量。该竞赛结果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包括队员训练水平、临场发挥、队员身体与心理素质、装备性能、天气净空环境、无线电干扰等。在相关保障体系上,针对师生付出、取得荣誉方面,均缺乏切合实际的奖罚制度。
二、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总结训练队多年训练、参赛组织经验;优化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发培训教学资源;以CADC竞赛为目标导向,从实质上提升航模队学生的整体水平,普遍达到竞赛要求;充分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改进参赛模型,实际验证转化成果,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活动;随着队员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将承担更多的校内外航拍、航模表演、航模培训任务,并进一步助力校企合作项目、精准科技扶贫等工作,逐步形成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三、实践与策略研究
通过吸引校内航空类专业学生加入校航模队,以CADC竞赛项目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各种专业基础理论图1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系统学习、技能培训,动手制作、操纵飞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充分备赛和与各大高校选手同场竞技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拼搏精神等,收获荣誉与友谊;充分发挥出校航模队航空类专业多体系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需要对每个分体系进行深入分析讨论,立足学校实际,总结校航模队多年的参赛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指导策略。(一)制度体系。各类组织、管理保障制度,必须切合学校发展实际,不与学校日常管理、常规教学活动发生冲突,合理利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间隙进行航模培训学习;制订训练队阶段性任务、备赛任务等,并做好过程培训质量把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发挥出制度体系的积极保障作用。(二)培训教学资源体系。成体系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至关重要。随着竞赛项目、规则的变化,以及日常任务的需求,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并逐步涵盖基础航空专业理论知识、常见航空模型种类、航模器材、制作设备与工具、模拟遥控飞行、实际操纵技术、实践任务技术、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到教学资源全面、成系统,能够适用于不同基础水平的学习者。后期根据需要,设计拓展针对队员体能、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方面的特殊培训资源。(三)科研创新实践体系。队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发现参赛作品、任务设备等不足之处,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改进方案,以培养团队创新科研能力为重心,真正提升团队竞赛水平,并获得荣誉。借助经过实践检验的改进方案,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升个人的科创能力,并进一步参加教师主持的各类校级项目。(四)综合任务应用体系。积极承担校内外航拍、表演任务,在实践中检验、提升队员综合任务应用能力;与各高校航模队、相关无人机企业广泛交流合作,帮助完成企业任务;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援助地方服务社会,加大对外航模科技扶贫,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四、建设成效
(一)对标行业标准,整合校企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航模竞技平台主要依托航空类专业,融入产业,与部队及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集聚行业资源,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助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搭建各类产学研平台。(二)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不断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专业资深教师担任航模队指导老师对训练队日常规范化管理,制订了标准化训练培养方案;借助专业优势、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参赛队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模型制作工艺技术、备赛准备训练等,以赛促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基于航模竞赛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创新创业,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技术研发和技能操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立足需求,实施“四个投入”。1.队员投入航模竞赛勇于创先争优。航模训练队成员,积极参加航模竞赛,与各大高校同场竞技,磨练技术,赢得了荣誉,扩大了学校影响力。2.学生投入创新创业实现优质就业。学生在航模科技创新和实践制作过程中,开拓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在实践运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积极申报发明杯和双创项目,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从事航模运动的学生对专业认可度高,投身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优于其他同学,同时从事航模运动的经历也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择业过程中,广受航空类企业的好评,实现了优质就业。3.教师投入专业教学助推科技创新。专业教师在航模指导的过程中,发现了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备赛阶段,借助各类航模产学研平台,教师带领学生不断改进与提升参赛模型研制水平,在相关技术领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攻克技术难题,助推科技创新。4.学校投入社会服务实施精准扶贫。学校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积极探索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扶贫,谋划乡村振兴的新思路。近两年来,为对口扶贫点捐赠航模设备100余套,指导建设航模兴趣班并完成师资培训,开展航模表演及航空夏令营知识讲座;为扶贫点培训飞手,引导与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无人机防火、防灾及智慧牧场等项目,切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四)“航空报国,追求卓越”课程思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航空精英人才。在航模运动中,坚持将“航空报国,追求卓越”融入学生思想教育里,推动课程思政,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从事航模运动的学生都具备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品格,每一位成员都成长为推动区域航空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精英人才。
五、结语
学校招生工作总结怎么写?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年终招生工作总结报告5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学校招生工作总结1今年我省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和各市县教育局、招生办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顺利地完成了报名、考试、评卷和录取工作,在录取过程首次实施了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改革并取得成功,实现了“改革顺利平稳、管理严格规范、录取公平公正”的工作目标,招生工作得到了考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称赞。
报名人数
今年全省共有57900名考生报名。其中,报考文史类的考生有19329人,报考理工类的考生有36165人,报考艺术类的考生有887人,报考体育类的考生有1170人,报考“对口招生类”的考生有349人。共比去年增加了16%,是我省建省以来考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考试情况
今年全省共设18个考区,38个考点,1978个考场。省政府派出了36名督考官、我局派出了88名巡视员分赴全省各考点,检查、监督和指导考试的准备及实施工作。整个考试过程顺利平稳,未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考风考纪良好,违纪违规考生人数仅有15人,违纪违规率为万分之二,比去年明显降低,是我省历年来违纪违规人数最少的一年。
评卷情况
今年我省继续实行网上评卷,共有678名高校和普通中学的教师参加评卷,评阅试卷34.7万份。我们认真抓了评卷工作的管理和质量,并重点抓了评卷误差的控制,特别是语文作文等开放性答卷的评卷误差控制。同时,加强了评卷场的管理,由纪检监察组派专人监督检查评卷纪律情况,有效地保证了评卷纪律的执行,促进了评卷质量和评卷速度的提高。公布考试成绩后,通过考生的查卷,没有发现一例错漏。评卷教师普遍认为,今年的高考评卷是管理、质量一年。
2020学校招生工作总结2一、在思想上,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服从与尊重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尽职尽责,积极主动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在工作能力上,我感觉招生工作是最锻炼人的,在招生的工作中,我吸取往年的经验教训,把好的经验带到工作当中,以更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注重宣传,面对招生越来越激烈的严峻形势,我把我们学校的招生简章发给我身边朋友,让他们知道我们学校老师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我还通过学生联系到了他们身边的同学,让他们帮我宣传招生,在学校安排我家访和电访时我还让家长帮助我宣传招生,针对家长提出的疑问做了合理的解释,这对于我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我觉得招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工作的问题和矛盾同教育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回顾过去,通过相关部门和各学校的共同努力,我校招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也清醒地看到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我认为招生是个学习的过程,要多向他人学习,特别要向有经验的招生人员学习,了解在招生过程中的难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心态很重要,如果怕吃苦、怕困难,什么事也做不成,好的心态可以让你走向成功。
2020学校招生工作总结32020年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学校各科室的通力协作和帮助下,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思想自觉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全体科室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较好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招生人数1080人;完成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给我校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任务450人,(大石山区250人,非大石山区200人);顶岗实习安置率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8%。现将一年的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较好完成201x年招生工作任务
生源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招生是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招生出现了诸多的不利因素,招生市场竞争激烈,生源之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招生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搞好招生工作,完成招生任务,我们继续发扬“四千”精神,不畏艰难,克服了重重困难,想尽办法招生。从招生方案的修订、招生简章的精心制作,招生对策、招生的宣传发动,组织生源、新生入学到录取审批等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成立招生工作组,分工落实,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今年的招生方案,抽调部分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社会关系多、有招生能力的教职工组成招生工作组,任务到人,分片负责,大家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完成招生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广泛宣传,扩大知名度:我们精心制作了20##年的招生简章,在全区14个市教育局出版的招生指南上刊登;
在广西日报上刊登学校的招生信息;今年我们共印制发放招生简章、宣传资料近10万份;制作招生宣传展版3个;我们还利用社会招生人士、学校网站、电话、短信、电视广告、通过邮政邮寄学校招生简章资料等方式和手段宣传学校,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有利地促进了招生工作;使考生及家长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对学校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措施对于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吸引和扩大生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今年招生我校没有制定出台招生优惠政策,加之校园面积小、硬件设施不足,与校园面积大、硬件设施好、有各种吸引人的招生优惠条件办法的中职学校对比,我们的竞争处于劣势。为此我们扬长避短大胆创新:
(1)用对南宁附近中学报读我校的学生,安排他们在暑假期间进企业打工,挣第一学期的学习费用的办法;
(2)对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资助学费的宣传;
(3)扶贫资助政策宣传;
(4)采用就业典型事例促招生的宣传方式,使招生宣传更具特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把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按姓名、生源地、毕业中学、就读专业、毕业时间、就业单位,工资收入等内容制成表格资料,分发到初三班主任、学生、家长手上进行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吸引了不少学生报读。其中良庆镇中、刘圩中学、金陵中学、隆安一中等各有20-50人报读我校,一所中学里有十或十几个学生报读我校的就更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发扬“四千精神”深入乡镇农村,积极组织生源。
积极与各级教育局招生办联系,营造和谐的招生环境,坚持深入各地,加强对中学的直接宣传,与初三班主任座谈、到班上向学生宣讲,利用家长会进行宣传,组织学生来校参观等。招生组成员不畏酷暑、日晒雨淋,经常早出晚归,牺牲许多休息时间,接待各中学老师组织学生来校参观考察48批次共569人。深入中学及乡村共350多个(不完全统计)。
5、认真做好考生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学校招生办公室是一个对外联系和接待的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到学校招生工作的成败。
我们要求全体招生工作人员统一认识,加强服务意识的教育,在解惑答疑咨询方面做到热情、耐心,有问必答,有信必回。待人接物方面做到热心、细致、周到、快捷,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20_年共计接待2800多名学生及家长。
2020学校招生工作总结4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本学期围绕我校招生、就业、培训、实习、见习、技能鉴定的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就一月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工作
1、20_秋季招生
根据《关于加强我市中职招生工作的意见》,我处也制定了相应的《_市农广校20_年秋季招生方案》。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招生形式困难的情况下,我校秋季招生得以顺利完成。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为使广大学员、家长及时了解我校秋季招生的政策,招生处协同有关处室认真做好招生宣传材料准备工作。招生根据十个初中学校分十个小组,在学生填报志愿前,学校派各招生组组长到各校进行招生宣传,鼓励部分学生报考我校。7月中考成绩一切线,各招生小组组织老师立即行动,进村入户,与家长、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大量的动员工作。
2)本学期我校继续扩大招生范围,校领导与周边县城的部分初中学校沟通,收集周边学校毕业生信息,部分教师积极主动的到_县毕业生家里做家长的工作,并不断用电话联系,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效果明显,部分教师也因此获得了一定数额的招生奖金。
3)招生具体成果
因校领导制定了有力的措施,经过全体招生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在招生极端严峻的形势下,我校20_年秋季,共招了360人,同时随机分为6班。
2、有力措施:
1)20_春季提前招生,宣传动员有力,招到了较为可观的学生数,缓解了秋季招生的压力,又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为秋季招生打下基础。
2)制定了统一招生工作进程,对招生经费实行包干调配。
3)成立招生领导小组,划分片区招生,把招生任务分解给每位教职工,使招生责任落实到个人。
4)实行目标奖励,将招生成果与年度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挂钩。
5)招生宣传既有统一,又有分解。我处加强与各初中校的联系,在招生过程中进行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发放宣传单、统一招生进程。
6)到外县招生有实在的鼓励机制,招到学生既能增加招生数,又能享受到奖励机制。
(二)学生实习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机制,设施农业班的学生可以因地制宜、校外就业实习,学校派校领导跟班管理,学生在企业既能学到技术本领,又体验了生活,还能领到一定的实习报酬。
(三)培训工作
1、创业培训
为了给想创业找不到思路,想就业找不到出路的社会青年提供创业指导,我校配合_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计划开办8期青年创业培训班,共培训230人,其中有90人顺利开办小企业。
2、阳光工程培训
本学期受农办委托,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从9月到12月份,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阳光工程培训,共开设了村级阳光招生网,尽量做到“天网,地网,人网”。天网就是通过网络,用qq联系,方便快捷!地网就是在各个学校设立学校标准性宣传物,人网就是通过朋友了。总之,全校上下,全力以赴,与时俱进完成了任务。
2020学校招生工作总结5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全体科室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较好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招生人数1080人;完成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给我校的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任务450人,顶岗实习安置率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8%。现将一年的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生源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招生是硬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招生出现了诸多的不利因素,招生市场竞争激烈,生源之争已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招生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搞好招生工作,完成招生任务,我们继续发扬“四千”精神,不畏艰难,克服了重重困难,想尽办法招生。从招生方案的修订、招生简章的精心制作,招生对策、招生的宣传发动,组织生源、新生入学到录取审批等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成立招生工作组,分工落实,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今年的招生方案,抽调部分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社会关系多、有招生能力的教职工组成招生工作组,任务到人,分片负责,大家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完成招生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广泛宣传,扩大知名度:我们精心制作了_年的招生简章,在全区14个市教育局出版的招生指南上刊登;
在_日报上刊登学校的招生信息;今年我们共印制发放招生简章、宣传资料近10万份;制作招生宣传展版3个。
我们还利用社会招生人士、学校网站、电话、短信、电视广告、通过邮政邮寄学校招生简章资料等方式和手段宣传学校,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有利地促进了招生工作;使考生及家长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对学校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措施对于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吸引和扩大生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今年招生我校没有制定出台招生优惠政策,加之校园面积小、硬件设施不足,与校园面积大、硬件设施好、有各种吸引人的招生优惠条件办法的中职学校对比,我们的竞争处于劣势。为此我们扬长避短大胆创新:
(1)用对南宁附近中学报读我校的学生,安排他们在暑假期间进企业打工,挣第一学期的学习费用的办法。
(2)对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资助学费的宣传。
(3)扶贫资助政策宣传。
(4)采用就业典型事例促招生的宣传方式,使招生宣传更具特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我们把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按姓名、生源地、毕业中学、就读专业、毕业时间、就业单位,工资收入等内容制成表格资料,分发到初三班主任、学生、家长手上进行宣传。
4、发扬“四千精神”深入乡镇农村,积极组织生源。
积极与各级教育局招生办联系,营造和谐的招生环境,坚持深入各地,加强对中学的直接宣传,与初三班主任座谈、到班上向学生宣讲,利用家长会进行宣传,组织学生来校参观等。招生组成员不畏酷暑、日晒雨淋,经常早出晚归,牺牲许多休息时间,接待各中学老师组织学生来校参观考察48批次共569人。深入中学及乡村共350多个(不完全统计)。
5、认真做好考生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学校招生办公室是一个对外联系和接待的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到学校招生工作的成败。
网络信息安全自查工作总结
一、 自查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
根据济南市办关于开展网络信息安全考核的通知精神,我单位积极组织落实,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情况及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对我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莱芜区雪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座落在美丽的雪野旅风景区。历经13年合并西峪河南小学、大厂小学、北栾宫小学、南栾宫小学组建新的中心小学。学校现辐射省扶贫村庄5个,涉及扶贫学生人数:125人 ,占比:27%。目前,在校学生 634名;43名教师都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扶贫支持下,我校信息化建设有了飞跃提升,学校拥有2个50座网络计算机教室, 45台教师用计算机,50套教师用智能平板,180套学生用智能平板(配备了4个教学班),并且实现了智能平板与智能黑板的无线连接。6台办公用机,生机比为11:1,师机比达到1:1。学校有20套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15台智慧教室互动黑板,普通教室、学科专用教室、会议室均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建高标准录播室1个,录播系统功能完善。互联网100MB光纤接入,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学校建设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学校网站、智能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学校有各种教学光盘超过150GB,有教师自制课件光盘15GB,学校信息网拥有各学科教学资源超过100GB,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可自己的博客,实现与校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为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发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促进教师成长,我校于2014年2月建立了电子录课教室。录课室采用一机双模录播设备,既支持全自动录制方式,也支持半自动和手动人工导方式。录课室在天花板上分别设有6个声音采集器。录课室投入使用后,因为其具有抗干扰,使用方便,跟踪切换灵活的特点,一直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录课室实现了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自动跟踪、多方交互、后期编辑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它让在录课室外看课的教师随机点评无拘束,也让室内上课的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无负担。在历年度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校所有教师的课都是在录课室进行录制的。效果非常好,几位教师的课也脱颖而出。录课室的使用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中,智慧黑板、电子白板设备的使用,得到了最大化的运用,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接受知识的方法正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学校现配有1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设备使用率高,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信息化“三通”建设情况
1.微机室更新建设
2013年11月,政府投入扶贫资金 40万元,为我校配备当时新款联想台式机的微机室。全新的微机室配备50台学生机,1 台教师机,架构了100兆网络。2018年合并几处小学,组建了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配备50台学生机,1 台教师机,架构了100兆网络。
2.“班班通”工程建设
2013年11月,为实施“班班通”工程建设,政府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为 20个教学班全部配齐校园网终端计算机,配置了20块交互式电子白板配置EPSON D290教育用液晶投影仪。2016年在新教学楼启用之前投资148万元用于内部配套,购进15套智能黑板。在教学和学习中学空间、用空间,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助力全校智慧教育快速发展。
3.“校校通”工程建设
我校现已经安装100兆带宽联通公司光纤设备与外网相连,实现了校园网与雪野教育系统局域网、互联网的连接。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学校之间构成了“校校通”。时时网上接收通知,网络报送。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速度效率和准确率。
4.“人人通”工程建设
学校就强化网络安全和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校本培训,老师们就空间基础架构、各大板块功能、后台数据搭建、资源建设应用等与学生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在开通和应用方面的操作技能也得到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开通空间,充分感受利用空间开展教学、学习和互通交流带来的便利。
二、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的网络未开展网络安全等级认定工作。但成立中心小学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安全委员任副组长,班主任任安全员的领导机构。
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已经制定安全建设整改方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了防护,保证每一台电脑自带防护措施。关键网站,密码由专人管理。网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加软件防护。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开展情况
已就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开通了网络安全事件预警机制,做到了人尽其责,形成了机制。
五、网络安全防护类平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就网络安全防护类制度已全部制定。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有任。制定了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制度、网络运行运维制度。形成的制度规范成体系。
六、当前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校各类人员就网络安全意识还有欠缺。
2、设备防护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各种防护知识有欠缺。
七、下一步网络安全工作计划
1、加强信息化安全意识培训与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