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5 12:1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春节记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天是正月初一,又到了新年.转眼,一年这样忽悠地过去了,又到了一年春柳绿,到处春暖花开,张灯结彩,每个角落里都充满年味.
记得,小时侯过年多是和小伙伴在一起,可有趣了.许多小孩聚在空场上放鞭炮.那时我们我们小孩没钱,只是从大人那央求一点——咳,少的可怜——但我们还是很高兴.我们用这些钱买几个鞭炮,把它视若珍宝,都不舍得放.“你先放”“不行,你的多,你先放.不信,我搜身,搜出来是我的.”“那不行.要不咱俩猜拳,谁输了谁先放.”俩人猜完后,输的那个不情愿的掏出一个放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可真有趣,也挺向往的——无忧无虑,多好啊!
等到长大了,十四五岁时,过年的趣事就数走亲访友了.许多人在一起,可热闹了.今天,我们去外婆家.中午,舅舅让我陪客,这可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从来没有陪客,更不懂什么规矩,只听说多说好话.本着这唯一的筹码,我答应了.
开始吃饭了,我有些紧张,想退缩,但最后鼓足勇气,开始倒“酒”举起杯,道:“新年新气象,愿大家在新年里事事顺心走鸿运! ”说着,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举起杯.我的杯子跑到了上面.这时爸爸开口了:“小辈给长辈敬酒,杯子应该放在下面.”嘿嘿,瞧这到处都能长知识.后面我又闹出不少笑话,整个房间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伴随着一阵阵欢笑,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全家吉祥如意.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又这样来了.然而我知道,无论世事如何,我的身边不乏亲情,不缺友谊.我将伴着一切步子走的更高更远.
我谈春节联欢晚会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因为我最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了。
春节晚会的节目可真精彩呀!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诙谐幽默的相声;还有华丽的舞蹈,丰富多彩的节目,令我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眼球的节目就是刘谦的魔术,他的魔术真让人拍手叫绝。只见他拿了两个皮筋套在一起,来回拉了几下,只听“嘣”的一声,两个皮筋就解开了,这个魔术对于魔术师来说很简单,下一个魔术就不太简单了,又见他拿着主持人董卿的戒指说:“我要把这个戒指变到鸡蛋里。”话音刚落,台下的观众惊呼一声,我也把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刘谦手里的戒指,只看见刘谦捏了捏手里的戒指,当他伸开手时,戒指竟无影无踪了,当董卿打鸡蛋的时候,戒指竟然又奇迹般的出现在鸡蛋清里了,场下观众欢呼一片,热烈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节目真是太精彩了,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晚都会让我回味无穷。
春晚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了,但美好的2009年我们有更多的希望和更多的理想,恰巧这一年又是我们祖国的60华诞,在此我祝我们伟大的祖国Happy Birthday!!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2、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3、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4、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5、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6、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我们那儿(涡阳)的春联很讲究。门楣上要贴门头,而且一般要贴三个或五个,即分两行,上面三个(或一个),下面两个(两个门头中间贴横批),内容也不只是单调的“福”字。门上贴门心(又有单门和双门的区别),门框上贴门边。另外还有“出门见喜”(贴在大门外最显眼的地方),“槽头兴旺”或“六畜兴旺”(贴在牛栏或猪圈上)等。讲究多,贴的多,所以,一户人家往往要准备几大张红纸。爸爸又不愿意照抄现成的词儿,喜欢根据人家的实际情况编写新词儿,因此,劳动量就更大。
??受爸爸的影响,从小我就喜欢上了春联。上小学后,认识了更多的字,对春联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每逢去人家拜年,我首先注意的就是门上的春联,并准备了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好春联。“风和日丽春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笔记本都快记满了。
??我喜欢春联,小时候是出于好玩,现在也只朦胧地觉得词语一个对一个地出现很有趣,读起来又琅琅上口,至于更深层的意思,我就不明白了。爸爸说:“春联就是对联,又叫‘对子’。写对子有很多规矩,其他规矩现在先不管,但根本的一条你要知道,就是词语要成对地使用。古诗里面就有很多好对子。”
??“那你就不要费力地想新词儿了,我背诗句你来写,不就省事了吗?”我刚会牙牙学语,爸爸就教我背诵古代诗词,给爸爸供应对子,肯定没问题。
??“好吧。你来说,我来写。”爸爸拿起毛笔,等我背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我毫不迟疑地背起来。
??“不行,不行。这样的不是对子。你拣八句一首的诗背,而且只背中间的四句。”爸爸开导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满有把握地朗诵道。
??“好,好一派春天的气息。”爸爸笑呵呵地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又背出王维的诗句。
??“这两句不适合作春联,应该改一改。”沉吟一下,爸爸吟诵起来,“前庭无兰明月照,后园有竹清泉流。”
??……
??贴春联是一件很庄重的大事。年三十吃过早饭,爸爸用温水调好糨糊,放在小汤盆里端着,拿上一把刷子,我抱着一卷一卷的春联跟着,开始贴春联。先贴左邻,再贴右舍;贴了东家,又贴西家。每到一家,人们都热情地招呼我们父女俩,还硬塞给我一些好吃的。当爸爸站在凳子上贴春联的时候,我就把要贴的递上去,几个大人和小孩围着看。有的小孩就跑上来也要递,我就说:“你别拿,你分不清上下联,会出错的。”于是就有大人说那小孩:“别动,看着雯雯怎么拿的,你可能学会!”我就很自豪,拿出很老练的样子来分拣上下联。
??给别人都贴好,最后才是我们自己家。当爸爸从凳子上下来,端详几眼门头、门边,拍拍手说:“好了,都贴好了。”这时,我觉得,新年真的来了。
快乐“记事本” 广东省深圳 公明中心小学五(2)班 黄森沁
今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是在老家过的。
记得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想着:今年一定比表哥高了吧!要是表哥没怎么长就好了。可结果,我还是比表哥矮了0.35厘米。 唉,这真是件让人伤心的事,不过,我的考试成绩比他好了很多,这总算让人有点安慰。我们在一起玩了些日子,令人期待已久的大年初一终于来临了。
吃过团圆饭,我们便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没想到竟获得超级丰收,叔叔伯伯给了许多“利是”!看来,明年的学费和零花钱又有了!这真让人开心不已。
拜完年后,我们一起去了葵阳公园。那儿有乡亲们按照八景而精心雕刻的八景图,叔叔阿姨们还开设了“花瓶小姐”、“智闯迷宫、”“赛车争夺赛”、“迷你小”、“迷你枪机车”的游戏,其中“迷你枪机车”特别好玩。
开始,我开的是一辆很酷的新型战车。瞧那尖尖而细小的炮嘴,似乎想要大展身手。我一连击倒了许多战车。正当我忘乎所以的时候,一辆眦着牙、咧着嘴的战车朝我飞奔而来,他伸出恶魔似的爪子,吓得人寒毛都竖起来了。我蹑手蹑脚的使出了我的杀手锏“以柔克刚”法,轻轻一转弯,就躲过去了。看来,有些事不能硬碰。后来,我还跟其他战车较量了多次,但都没有这次刺激。
之后,我们又去了当地的一间博物馆。博物馆的设备极其简陋,刚走进门,就闻到一阵浓浓的尘土味,大概是关闭得太久了。里面有许许多多我没见过的古物,如:清朝时期的铜钱、铜碗,还有许许多多的化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块鲸鱼头骨和清朝的破铜碗,他们能够留到今天真是不容易。
那一天,我们玩到很晚才回家。
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回到深圳,我决定把这一切快乐的画面全部存入我的快乐“记事本”里。有一天,当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就把它拿出来,当糖嚼。
指导教师:黄秀萍
爸爸:
您在哪儿?女儿想您。
今天是大年三十,每家都在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年夜饭,合家欢聚。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大年三十,您总是带着我去看那种会在天上开花的东西,那时,您总是把我举得高高的,我高兴得又叫又跳,一张小嘴不停地喊着“爸爸”,您的脸上也开满了花儿,同时也把我举得更高。我记得,您曾经告诉过我,那个,叫做烟花。
您还给我发压岁钱,每次都在我的手心里放上100块钱,每次都看着我的眼睛,祝福我“永远快乐”,您的眼神里满含着慈爱,我还记着您上次给我说的话:“孩子,爸爸永远爱你!”
我不明白,爱是个什么东西,它有烟花那么好看吗?可是,自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您。还记得那次是您带我去上街,我跑到了马路中间,左面来了一辆大卡车,眼看离我越来越近,我急得叫“爸爸”,忽然有一股力量将我推到了一边,我吓得晕了过去……
那些日子,妈妈以泪洗面,她告诉我:您是为了那叫“爱”的东西走的。
爸爸,音乐课上老师教了一首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把它改了,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音乐课上我一直在唱,一直在想您。
爸爸,今年您怎么不带我去看烟花?怎么不给我压岁钱?
爸爸,您在哪儿?女儿想您。
从我记事起,我就怕和小朋友们玩,因为我有个小秘密。我不知哭了多少次,还常常在梦中哭醒。后来在老师的安慰下,我才不哭了。
那是因为我三岁过春节时,我出于好奇心学大人的样子点燃炮竹,炸断了我的两个小手指。
到了6岁,我该上一年级了。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到了新学校,同学们会嘲笑我吗?他们会给我起绰号吗?……”我脑海里装满了疑问。
开学的第一天,果然,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我这断掉的小手指,而且议论纷纷。我害怕极了,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不要怕,你是勇敢的!”这时不知谁从后面喊出了这温暖而有力的话,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我的班主任李老师。我不由自主地扑到李老师怀里呜呜地哭了出来。李老师一边安慰我,一边对同学们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总是有优点还有缺点的。有点毛病不要紧,要紧的是看你们怎样勇敢地去面对。同学之间,最要紧的是互相取长补短,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听了李老师真挚地陈述,我立刻鼓起了勇气,开始重新面对自己。随后,我勇敢地举起我受伤的手,给同学们讲述了我的手受伤的过程。
新虹桥小学三年级:分享123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
当涂县新博沙埂小学五(2)班
吴寿柏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城镇悄然兴起;一件件喜事频频发生……别的不说,就拿交通工具来说,今年春节我家可是喜事一桩:“上海大众”轿车成为我家的一员,这怎能不让我欣喜若狂?
当我们用手触摸那透亮光滑的车身时,爸爸却向我们道起他的住事:
小时候,我上初中,到学校的路是一条土路。平时上学,都要靠双腿走。晴天还好,可是一到下雨天,由于胶鞋经常破,雨水浸泡双脚那是常事。但是一到冬天,可就吃不消了,胶鞋里得塞满草啊纸之类的东西,有时还灌满青灰,到了学校脚冻得生了冻疮那真是苦不堪言。
初中毕业后,爸爸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工厂离家较远,再加上村村都通了石子路了,虽然有的地方也是土马路,为了上班能尽快点,爸爸就买了一辆自行车。以后上班爸爸都骑着那辆“金狮”牌自行车。每次下班后,爸爸都会细心地擦拭自行车上的泥土。一辆自行车,爸爸用了整整十年。
大约在我记事起,爸爸换掉了那样“金狮”牌自行车,取而代之的是一辆“嘉陵”牌摩托车。那天,我外婆还到我家为这辆摩托车放了鞭炮以示庆贺,一家人还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于是爸爸上班更加快捷方便了。
近几年,我们这儿大大小小的路都铺上了水泥路,就连我们村也全是水泥路了。下雨天,我们玩再也不用穿胶鞋了,真是洒脱得很啊。爸爸事业也一帆风顺,由于工作认真,被企业老板派到南京做办事处经理,来回一次很不方便。这不,就在快要过春节时,爸爸与妈妈合计了一下,终于让“上海大众”成为了我家的一员了。有时星期天,我与爸爸坐着车到南京玩,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在高速公路上,爸爸常指着前面飞过的“宝马”、“奥迪”等名车给我看,真让我大开眼界。
是啊,改革开放三十年,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局面,中国渐渐走向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渐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我不由地吟诗一首: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交 通 工 具 时 翻 新。
人 民 生 活 奔 小 康,
从 此 过 上 好 日 子。
一 切 功 劳 全 归 谁,
全 是 改 革 开 放 果。
简评:这篇文章小作者独具匠心以交通工具的替代来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可喜变化;以身过发生的事例从一个侧面来表达中心,真正做到以小见大。文章能按照时间顺序将自行车、摩托车、“上海大众”紧密结合起来。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文章题目也较为新颖。
我的老家——xx,它位于xx旗西北部,俗称沙漠之舟。
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就在这白茫茫沙漠之舟中生活着。到父辈,知识改变了命远。爸爸和两位大爷凭着睿智的头脑不懈的努力,各自考上了不同的学校,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老家。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春节,爸爸都带我和妈妈去老家看看,看看那里辛勤耕耘的叔叔大爷们。给他们问个好,拜个年。爸爸不时地跪在地上磕几个头,表示对长辈们的尊敬。并祝他们吉祥如意。
记得,我刚记事的时候,家家都是土房,现在都住上了红砖瓦房了。那时候,没有商店就是买日常用品也要到旗里买,可现在方便多了,有商店、集市,唯独没有超市。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到老家办一个大超市,为那里的叔叔阿姨们提供方便,让他们买到如意的生活用品。
老家的大米、小米都很有名。尤其是大米,你一定听说过老哈河大米吧!我自豪的告诉你那就是我的老家苇莲苏盛产的。
适之今日,当地仍有一句民间谚语:“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那里的叔叔大爷们把道路两旁都栽上了树。退耕还林蔚然成风。如今老家已是绿树如萌了。祖辈们以前是用牛犁地,现在都用现代化的新型农机具,方便快捷。我的叔叔大爷们就是用这新型农机具,发了家,致了富。家家有彩电、冰箱、洗衣机以及电脑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无比幸福。
这就是我可爱、富饶的家乡——xx。
指导老师:王翠梅
通辽二中初一:王佳翱
对于远离家乡的人们,年总是个盼头。
然而,今年确不同于以往,春节还没有临近便丧失了一贯的从容与淡定,不觉中增添了些许的慌张,说不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年,便在这等待与期盼中有声有色的走近了。
列车上的清晨,天刚朦朦亮。透过车窗,白雪皑皑之上,一轮红日吐雾而生,为洁白染上了嫣红。太阳由一个小小的弧形慢慢的变成半圆再到圆圆的火球,徐徐的离开了地平线,那一刻,竟如此的壮观。心,有了一丝的震动,空气突然间变得熟悉了。美妙的自然似乎成了画工笔下的陶然,雪被涂上了一层红晕的光环,很难分辨那究竟是晨曦还是黄昏,梦幻的感觉牵引着魂魄,与家的距离在缩短,感觉着那一张张亲近的脸……
年,就像一场大戏,包含着五花八门的方式。有阖家团聚的温暖,有留守拼年的狂欢,有旅行畅游的神秘。团聚中有“一票难求”的磨难与担忧和一路劳顿渴望欢聚,那团圆中的慰藉。拼年中有诸多因素难以回归的遗憾和暂且忘却一年的辛苦,将自己扔进疯狂的轻松与。旅游中有借助这难得的长假游历明川风景,品赏民俗风情,用行走来体验快乐与新鲜。于是,年味儿的浓重渗透于每一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播洒在每一人的心间。
回家,感受细腻的温暖,读取淳朴的脸庞,静听鞭炮齐鸣,观赏礼花缤纷。
从记事时起,就喜欢爸爸伺弄的盆栽花卉,每一年的春节我们都有幸观赏到不同品种的鲜花盛开。而今年,简直就是惊艳。黄金塔——在葱绿的叶衬下,一个个直立的三棱形小塔,由排列整齐的鲜黄的小喇叭花组成。芬兰红——枝干很粗,带刺,叶子不多,花儿由榆树钱儿样子的两瓣儿为一朵,又由八或十朵簇拥在一起,很平,像一个个小毯子撑着阳光,颜色由茶青到黄粉再到柿子红,最后为鲜红,非常奇妙。盆栽柠檬——在墨绿的叶子与一串串蛋清色的小花中,浅黄色的柠檬挂在枝头,将枝柳压得弯弯。花,淡雅、灵秀,香而不迷。在我的眼中,柠檬最为上品,因为,那景致确如我心中的月影。
而最有雅趣的实属与父母共同观赏国粹《贵妃醉酒》、《百花公主》,好一个“皓月当空,恰似嫦娥离月宫。”水袖轻飘,犹如国笔写春秋。好一个郎才女貌,深情地投入之后方知却是敌对的双方,于情、于义、于国、于理都难以取舍,于是双双自尽落得凄美。那一招一式,一作一功,无不彰显着传统的戏曲文化。
回家,更不能忘记学友情,义无价。相约一聚,怀着各自的梦想与憧憬,回首人生中那最纯洁、最浪漫的岁月。畅饮中,不时流露出再聚首的幸福与感叹,也不时惊爆出精彩的语录,令大家忍俊不止。
在这个北国的冰封的城市,与学友游览了冰景展览会的午夜场。时有清雪飘零,落在脸上宛如零星细雨,好不滋润。夜深人静,我们携手狂奔,忘却了黑夜,忘却了我们已是成人。脚下的冰雪,让我们不时的相拥,于是,笑声撞击了剔透的冰景,又弹回空中,划破宁静,划破夜空。我们竟然像当年的学生一样认真的、逐一的辨认着冰景的造型,有生肖、春韵、玉帝的威严、家和万兴、万象更新……说笑着、蹦跳着,寒冷早已被热情所消融,仿佛回到了纯真年代,花样年华,友情纯净得像水一样透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多么希望这个冰清玉洁的城市能够不断的繁荣,好让我们与城市彼此载入记忆中。
中国古代历法博大精深,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古六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循环规律制定出阴历、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基本历法。
首先说说最常见的“阳历”,也就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现在世界通用的这部历法又叫“格里高利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我国是在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所以现行历法的纪年方式就是常说的“公元XXXX年”。
咱们再看看“阴历”,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称为阳历,那么阴历,则是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世界上最早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阴历是伊斯兰教的“希吉来历”(中国旧称“回历”)。
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是阴历每月的十五,月亮都是满月,初一、三十则看不到月亮。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的,易于观测,所以拥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我国,最初都是使用阴历的。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阴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咱们说的春节,就是阴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正月初一。
最后来看看“农历”。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农历,是集阴阳历于一身的一种历法。平均历月是依据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为一个朔望月,设置了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然后又设置了二十四节气来反映季节的变化,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是太阳历的一种,也是很多基础农业依循的一种历法,可以说咱们现在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相结合的历法。
农历的纪年方法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年周而复始,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期。一周期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咱们命理学中的生辰八字,就是使用了这种纪年方法。像我们学习历史时遇到的“”“”等等,都是以天干地支纪年法来表示的年份。
就比如说“阳历2016年5月20日”,阴历是:“四月十四”,而农历则是“丙申年、癸巳月、壬寅日”。此外,这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我们还经常提及“卯月”“巳月”等月份划分,这就是所谓“干支纪月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节”划分的,如卯月对应的是惊蛰到清明这段时间,巳月对应立夏到芒种的时段,比如现在是立夏和芒种节气之间,那么就是巳月,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丙申年癸巳月,也就是农历四月。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其中不仅仅蕴含了农事、季节、气候的变化,更是彰显了阴阳五行时令的变化,实乃博大精深。
至此,文章开头的问题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按照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方法来说,凡是有地支“申”字的就是“猴”。农历丙申年就是猴年。农历丙申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刚好是庚申日,即是猴日。而申时在每天的15时至17时,即为猴时。因此,农历丙申年春节是罕见的“三猴”迎新春。
古代计时方法是十分复杂的,就拿纪年法来说,除了上述天干地支法,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如“鲁僖公三十三年”;年号纪年法,如“庆历四年”;生肖纪年法,如“猴年”;民国纪年法,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纪元为民国元年。
再来说记时法,远古时期,人们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所以古书上常常出现朝夕、旦暮、晨昏、昏旦并举。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做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以后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孔雀东南飞》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就是这对段时间的确切描绘。人定以后就是夜半了。《诗经》上说“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相继的两个时段名称。昧旦是天将亮的时间,又叫“昧爽”。古书还常提到平旦、平明,这是天亮的时间。后来时间更为精确,用干支表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这才有了古装剧里“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台词。
汤彬如一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终身的理想是教书育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因而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求严格。凡是他的学生,不管成绩优劣,个性强弱,他都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有困必帮,常给贫困学生以经济援助。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他总是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对自己,他严于律己,更不表功,不写“在班主任领导下”,不请学生代购商品,不接受学生的礼物。为不增加学生负担,2009年,他患肝癌去上海做手术,事先不告诉学生,待他病愈回南昌,学生去看望他才说在上海治病顺利。
我和汤彬如既是亲戚又早年共过事,都住在南昌市中心的南湖路畔,相距才千米,故来往较多。他终生未娶,一心扑在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上,笔耕不辍。他的居室一寝一厅加上厨、卫才30来平方米,摆着一张已有60年历史的木板床,一台洗衣机改装的储物柜,生活十分朴素。虽是陋室,但因他至今还与200多名学生保持联系,他的亲朋、学生常来看他,这儿也就“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亲情友情浓郁,房间里时常充满热闹温馨。
我每次和汤彬如聚会交谈,他总是兴致勃勃告诉我,他的学生像亲人一样关心他。他说,胡淑萍是他教过的一名学生,得知他生活有困难,她毕业后第二年就主动上门为他洗衣、被,3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遇到汤老师生病,胡淑萍和爱人都会第一时间赶来,然后送他去医院,做饭陪护,轻言细语安慰,送去亲人般的温暖。他教过的另一名学生,今年57岁的赵粤民,自己身体羸弱还常去看望他。每年春节前,她都会带领丈夫、两个女儿来到汤老师家搞大扫除,把汤老师住房的门窗、家具、炊具、地板……擦洗干干净净。几个小时后的劳动加之天寒水冷,赵粤民一双手冻得通红,汤老师看着十分心疼,就叫她休息,烤烤电暖器。她笑道:“不冷不累,帮老师做家务就是心里顺畅。”
汤彬如曾担任过南昌教育学院的首届(1985级)政教班班主任,又教政治课。几年师生相处,情深意笃。该班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毕业工作了,27年如一日与汤老师保持联系,亲密无间。学生毕业后每次聚会,都会邀请汤老师参加,共享欢乐。分在南昌工作的学生常去看望他;每逢春节,学生或登门拜年,或寄贺卡,或打电话拜年。远在广东省中山市教书的黄娜,每年回南昌探亲,必来看望汤老师。更令他喜悦的是,学生们都把他当亲人,遇有好事向他报喜:如卢正太的儿子结婚,女儿出嫁;赵粤民的女儿考上大学;邹寅岳办工厂;官林安、熊正昌、陈至英乔迁新居等,都在第一时间给汤老师报喜,有的还特邀他去玩。更令汤彬如感动的是:在他从教50周年(2002年)和60周年(2012年)时,学生们相邀一起为他举办庆祝活动。2012年8月12日,由南昌教育学院首届政教班学生30多人发起,并特邀汤彬如在南昌一中、南昌师范、高安中学教过的学生代表,共计40多人,在南昌五中隆重举行“汤彬如从教60周年暨南昌教育学院八五级政教班同学毕业25周年”庆祝活动。会议由从广东省惠州市赶回南昌的卢正太主持。活动现场,章跃进、管步军、漆松林、刘言成、章启明等同志先后讲话,热烈祝贺汤彬如老师从教60周年,并向他敬送匾额、条幅,还有大红花。中午,章跃进在餐馆设宴热情招待与会贵宾、同学和他们尊敬的汤彬如老师!
会后,该班同学考虑汤老师年事已高(80岁),又是孤居,还患慢性病,诸多事令人担忧,他们决定由自发性关心他转变为职责分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关心,即轮流为汤彬如老师值班,每月有一个人照看,并在同学通讯录别注明:“当月值班同学月内至少看望汤老师一次,一周至少打一次电话;如果当月值班同学自己有特殊情况,必须和其他同学对调或请其他同学帮忙;遇汤老师有什么特殊情况,值班者要负责通知所有同学,大家前来帮忙……”字里行间洋溢着学生对恩师敬爱的深情。他们是这样说、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汤彬如对学生的无比关爱的深情,学生为他做实事、好事,他都一件件记录在案。那本记事本密密麻麻地记载着:
1991年春节,我家自来水管冻住了,陈至英前来帮我给自来水解冻。
1993年春节,我迁入南湖路2号时,夏建南带该班学生来给我搬家;我的论文英文稿要校改,2011年我写的回忆录《回首往事》要设计封面,又都是夏建南从他所在学校请来专业老师,一一为我办妥。
每当我写论文需要资料时,徐莲就请她丈夫从大学图书馆找好并送来;每当我要去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方小安就会主动为我购买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