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脱贫攻坚主要难点

脱贫攻坚主要难点

时间:2022-12-05 20:2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脱贫攻坚主要难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脱贫攻坚主要难点

第1篇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今年全省“两会”更具不同以往的历史意义。会议审议批准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绘就贵州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拉开决胜同步小康大幕。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贵州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过去五年,贵州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3位,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进入高铁时代,开启大数据时代,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迈入高铁时代,代表着贵州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得以有效突破;开启大数据时代,意味着贵州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特征的弯道取直之路,贵州具备了崛起的可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凸显了贵州发展的先进理念,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贵州的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

“十三五”的科学规划,为贵州未来五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路径。未来5年,贵州将重点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特色新型城镇体系、现代生态文明体系等七大体系,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等七大方面实现突破。五年后的贵州,将实现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新跨越、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新跨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新跨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跨越、社会建设和法治保障新跨越。

“实施两大战略行动,构建七大体系,实现七大突破”,不仅与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是贵州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的历史实践。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是难点和重点。对于贵州而言,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对贵州人民的历史责任,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故而,在贵州省“十三五”发展蓝图中,脱贫攻坚处于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2016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努力找到脱贫攻坚的结合点。以脱贫攻坚为出发点,统筹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乘势而为,事半功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必须抓住用好国家“补短板”的重大历史机遇,弯下腰来拔穷根,一举解决贫穷落后这个贵州发展的主要矛盾。(执笔:蒋叶俊 责任编辑/顾海凇)

第2篇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第3篇

脱贫攻坚工作简报1:扎实开展遍访工作 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为精准、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做到底数清、方向明、措施实,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近日,麻乍镇岩格村驻村帮扶工作组、村两委认真开展遍访贫困户活动。

岩格村驻村帮扶工作组,坚持与贫困户面对面接触,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身体健康、家庭务工、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每到一户拍摄家庭居住环境照片,对全村享受政策的99户贫困户逐户核对已建立的各类信息台账,对家庭居住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户采取亲自动手教的方式帮助整改提升。遍访过程中,根据帮扶责任人制定的个性化帮扶方案,入户详细了解制约贫困户发展的因素,找出致贫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对于重难点问题,报麻乍镇党委政府,制定解决详细的方案。坚持“一户一策”、“一策多措”,确保将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为把遍访工作做实、做细,岩格村开展每两月一次的遍访工作,多次入户走访,下足绣花功夫,在与贫困户拉家常的过程中向贫困户讲解,向他们宣传享受的特惠保险政策、小额扶贫贷政策、雨露计划、泛海助学行动、贫困户务工等政策,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关怀,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脱贫攻坚工作简报2:扎实开展遍访工作 全面助推脱贫攻坚

为精准、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做到心中“底数清、方向明、措施实”,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日前,乳山市诸往镇党委、政府开展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镇两委成员、全体机关干部、村支部书记参与的遍访贫困户活动。

“零距离”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底数清”。诸往镇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坚持与贫困户面对面接触,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身体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家庭务工情况、子女情况等,每到一户录制家庭居住环境小视频,对全镇享受政策的324户贫困户逐户建立入户台账,对家庭居住环境差贫困户的运用靓居工程,进行整改提升。做到走访问题有痕迹、 解决问题落实处、工作进展有报告、工作成效有档案。

反复多次入户,宣传政策提升“幸福感”。为把遍访工作做实、做细,诸往镇开展每季度一次的遍访工作,多次入户走访,下足绣花功夫,在与贫困户拉家常的过程中向贫困户讲解,他们享受的特惠保险政策、小额扶贫贷政策、镇级扶贫基金、市级社会帮扶金、雨露计划等政策,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关怀,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坚持问题导向,因户施策“措施实”。根据帮扶责任人制定的个性化帮扶方案,入户详细了解制约贫困户发展的因素,找出致贫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每到一村,与村两委成员详细探讨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能由村委解决的,如帮助贫困户修缮烟囱、接通自来水、安排保洁员公益岗位等,责任直接落实到村里,保质保量完成。对于重难点问题,由镇两委成员集中商讨,制定解决方案。坚持“一户一策”、“一策多措”,确保将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通过遍访贫困户工作,诸往镇已为贫困户解决55条共性问题,其中经济收入类2条,居住环境类21条,医疗保障方面13条;民政政策帮扶类4条,扶贫政策帮扶类15条。

第4篇

一、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

(一)金融扶贫的概念

金融扶贫是指金融机构在资金方方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支持与帮助,从而增强的农村贫困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达到其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1)对贫困地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政策支持。(3)改善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4)加大金融对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的支持。

(二)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

金融精准扶贫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准确界定,依据贫困的原因进行分类管理,并依据动态化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进行定量考核,从而实现当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与贫困地区人口的彻底脱贫致富。其特点是精确界定、分类管理与动态考核。

二、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

(一)推行联动机制,加强扶贫合力

一方面,专门成立了自治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区市县三级金融扶贫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推行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指定主办行,开展金融扶贫县试点工作,实现集中地方资源与金融扶贫工作方式的创新。

(二)出台金融扶贫的具体政策

新疆出台了《金融支持新疆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2016年新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计划》、《自治区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及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在金融方面出台一些支持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细则,扩大信贷对南疆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授信评级,保证贫困地区贷款的正常投放。

(三)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

推出一批符合新疆实际的具有地域特色金融模式,国家开发银行主导的巴里坤县金融扶贫模式、农信社吉木乃县金融扶贫模式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模式都取得了好评。

(四)“访惠聚”平台助力,金融精准扶贫绩效凸显

利用驻村工作组优势,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进村、精准扶贫。各金融机构积极与驻村工作组进行对接,推出符合农牧民需求的“访惠聚”专项优惠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响应。

三、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贫困地区金融体系不健全

新疆贫困地区多集中在南疆连片特困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加大了南疆三地州金融机构运营、开发和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比平原地区高,但利润率却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甚至出现亏损,从而使金融基础设施很不完善。

(二)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单一

大部分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业务的占比不高,而农信社等金融服务机构自身能力有限,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贷款主要以短期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主,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三)政策红利释放不到位

短期的扶贫贴息贷款与种养殖业生产周期极不匹配,贫困农牧户持续生产资金需求不能满足,导致扶贫贷款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贫困地区地区人口金融知识匮乏,对政府出台的金融扶贫政策知晓率不高,大部分贫困户尚无主动利用金融扶贫政策资金发展生产的主观能动性,严重依赖村干部推广宣传。

(四)脱贫人口的退出与返贫之间矛盾的协调困难

精准扶贫不仅要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有效监测与考核,还要重点注意的是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让需要得到帮助的贫困人口及时进入得到扶助,但目前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婚返贫等现象的出现,使得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尽管脱贫人口的再返贫可被二次界定为新的扶贫对象,但由于退出造成的扶贫帮困的中断,存在时空差使得再次被认定为扶贫对象难度加大。返贫人口的出现,一方面造成前期的帮扶成效的消失,另一方面也使精准扶贫的总体进程减速。因此,及时合理解决脱贫人口的及时退出与返贫再生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难点。

四、加强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普惠金融工程建设

一是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特别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必须优先扩充。二是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纵深发展,进一步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的实施,解决贫困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与转账不方便的问题。

(二)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

一是依托访惠聚平台的优势,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运用金融信贷的意识,提高运用信贷工具的能力;二是通过建设农民培训学校,使贫困群体加强金融教育的学习,最终达到解决贫困地区农牧民贷款困难的问题。

(三)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程

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数据库,精准定位金融扶贫对象。继续发挥好金融扶贫主办银行和示范县的模范带头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扩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依据不同贫困群体的现实状况,专门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扩大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量,满足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

(四)推动产业化金融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

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金融对农业生产、初加工、深加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扶持,创建农业生产新模式。积极改善商贸物流金融体系,风险投资机构要进入贫困地区,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与技术革新,实现产业链的升级改造。构建金融自助组织,支持产业的发展壮大。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实行产业链贷款模式,建立产、工、销一体化机制,实现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的协调发展。构建新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依靠金融扶贫专家团的力量指导产业扶贫项目主体制作专业化、可操作的融资方案,以此来提升融资的成功率。

(五)构建金融扶贫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发挥一行三局、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积极作用,达到政策协调,信息分享,积极落实中央、自治区以及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扶贫的各项政策。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各个金融机构要积极制定关于金融扶贫的各项计划。各地、州、市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有效地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来助力金融的精准扶贫。三是建立考核机制。通过构建金融支持扶贫考核评估制度,明确目标与责任分工,奖罚分明,严格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下达金融信贷任务,督促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雪莲.新疆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16(4).

[2]李寿龙.新疆连片贫困区的金融扶贫[J].中国金融,2017(4).

[3]董翠英.金融精准扶贫瓶颈[J].中国金融,2016(23).

[4]张怡.对新疆南疆三地州金融扶贫开发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6(11).

[5]潘功胜.以普惠金融理念为引领创新服务助推脱贫攻坚[N].金融时报,2015-12-25.

[6]张宇飞.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与金融精准扶贫[J].现代商业,2016(23)

第5篇

珍珠岩生态旅生基地项目简介

一、基本情况

珍珠岩位于金城江区六甲镇旦村,1995年纳入广西风景名胜区,2015年金城江区委、区人民政府引进广西信地博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为珍珠岩生态旅游养生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168.27公顷,计划投资8亿元。集岩洞观光、亲水体闲、生态农业、户外拓展体验营等八项旅游养生体验区为一体融合洛甲壮族文化,逐步打造成为具康养和壮族风情特色的国家AAAA级最区。项目共分为三期,一期工程为珍族广场、珍球岩溶洞探险区、户外拓展区 (侏罗纪桃花城堡)、连心桥等户外康溶景点开发,并于2016年12月31日开始运营。二期工程为90女神玻璃桥、水上乐园,壮多酒楼等养生体闲娱乐设施已于2018年建成。三期工程包括汽车旅游营地及一批具有公益配套的养老、康养设施已动工建设和即将动工建设。项目自2017年运营以米,已累计接清客40万余人次,并于2017年成功创建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经验做法

一是立足高起点,坚规划先行。珍珠岩项目落地,区委、区政府于2013年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金城江珍珠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暨龙江流域金城江生态体闲旅游带概念性规划》,又于2017年投入85万元修编《珍珠若风景名胜区规划》,珍珠若景区的开发坚持以建成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为目标,以珍珠岩溶洞、姆洛甲牡族民俗风情为特色,探素开发溶洞探奇和民俗体验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珍珠岩风景名胜国规划》的编制,充分结合了项目当前实际情况和景区未来发展规划,将珍稀的溶洞资源列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重点保护,调整红线范围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开发,为项目科学开发提供了用地保障。在接下来的项目开发中,我们还将充分结合河池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带规划,将景区融入壮族姆洛甲创世女神文化及康长寿文化,挖据利用金城江比较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区域组合优势,积极打造为河池百里龙江长寿河谷旅游带重点景区的“排头兵”,以及姆洛甲创世女神文化的核心承较区。同时,通过东融大桂林旅游圈,融合巴马长寿文化区,北联贵州黔南旅游圈,南接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将景区納入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特色精品路线。二是紧靠热点,商旅助推脱贫攻坚出成效。主要是以“三带”方式助力脱攻坚,即:土地流转带动脱贫一批、门票分红带动脱贫一批、提供就业岗位脱贫一批。村民每年获得土地入段分红和景区门票收入分红的双重红利,并将景区门票收入的3%作为且洞村委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村民参与景区管理的分红激励。据统计, 2016年珍珠岩景区建设以来,旦洞村243户共858名群众参与多村旅游,吸纳约50名贫困群众到景区就业,共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贫困村、贫困户在景区发展中获益,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企业也通过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挖据亮点,文旅融合推动景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挖据了一批姆洛甲壮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区内建设两个美术写生和创作基地,一个体闲农业示范展示厅,累计开展旅游文化演出20多场次,进一步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景区观光旅游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下一步,景区将续加大开发力度,帮助协调解决景区开发遇到的土地等难点堵点问题,突出养生和姆洛甲壮族文化特色,不断开发拓展,努力建设更具特色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第6篇

会昌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是盛赞“风景这边独好”的发源地,风景秀丽。同时会昌县是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艰巨,特别是广大贫困户想要摆脱贫困却苦于找不到发展资金。为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会昌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2014年3月,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打破了农村住房财产权不能用于银行抵押的传统,唤醒了农村“沉睡千年”的资产,金融扶贫“添新军”,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因为试点成效明显,2015年会昌县成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县,截止到2017年3月20日,全县累计放贷2127笔、2.99亿元。

探索前进:分步实施,梯次进行

城市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并不少见,那如何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呢?开展这项工作,江西并无先例,无参考经验,会昌县能够开展这项工作,源于一次机缘巧合。2013年5月,省银监局领导来会昌就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进行专题调研,之后省里把会昌县确定为全省试点县。由于没有经验,开始会昌的试点工作推进较为艰难,效果很不理想。2014年恰逢会昌月亮湾新区500多户安置户统建资金收缴遭遇困境,接近1/5的安置户没有钱缴交统建资金、装修新房。在这种情况下,该县解放思想、果断决策,优先帮助安置户办理了农房抵押贷款,为91名安置户发放了贷款1653万元,安置户欢欢喜喜地住上了新居。这样,既破解了安置难题,还带来了一个意外收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顺利“破冰”。之后,会昌审时度势,采取“以点带面,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方法推进试点工作,选择在文武坝镇等4个乡(镇)进行试点,并重点选择在城中村、圩镇所在地等经济较活跃、贷款需求旺盛的区域先行试点。令人没有想到是,4个乡(镇)的试点工作迅速推进,成效明显,一大批贫困户因此得到贷款。在试点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2015年会昌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将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到全县19个乡(镇),并对各乡(镇)下达了指导性目标、任务,当年全县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放贷超过1亿元。

量变提升:便民利民,筑牢防线

从开始的摸索前进,到后来试点工作实现量变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会昌县始终做到了“便民利民,筑牢防线”。具体来说:

第一,提速提效。根据要求,农民住房向银行抵押,需要提供住房的“三证”( 规划许可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但是受到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广大农村农民住房办证率低。农户“三证”不全,就意味着办不了贷款。为方便农民前来办理办证办贷业务,会昌县在办证办贷提速提效上下足功夫,整合规划建设、国土、房管、银行等部门资源,在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县城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了办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办证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同时,把相关部门、站所进驻服务中心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目前涉及相关部门的每个环节在7天内可以办结,即从启动到放贷只要1个月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降费减负。以前,农户办理贷款需要确权办理规划证、土地证和房屋所有权证,须支付规划设计费、市政设施配套费、测绘费等多项费用,按面积大小不同计算,最多的要5千多元、少的也要1千多元。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会昌县对相关费用进行降费减负,对农民的合法房屋办理“三证”的,依法依规减免相P办证费用,目前只剩下200元的第三方测量费。此外,还对抵押物实行免费评估和免费保险;对贷款利率也逐步下降,从基准利率上浮40%下降到上浮30%。针对贫困户的政策则更加优惠,贫困户的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县财政给予全额贴息。

第三,防范风险。随着贷款覆盖面扩大,贷款量增加,也难免存在贷款户未及时还款等问题。为激励银行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保障银行的利益,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会昌县财政筹集了1000万元设立风险缓释补偿基金,对试点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总额的2.5%给予财政补贴,并按当年实际发生贷款损失金额30%给予风险补偿。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风险,解决了银行的后顾之忧。此外,相关部门还不定时对贷款户进行调查回访,协助承贷银行做好贷款本息催缴工作。目前,全县只出现了3笔不良贷款,风险总体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断升华:改革创新,破解难点

第7篇

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5月,县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065万元,下降17.6%;增加值增长2.4%,均排名全州第5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763万元,增长7.5%,分别排名全州第9位和第3位;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56万元,下降12.3%,分别排名全州第10位和第4位。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74.56万人次,下降15.3%,分别排名全州第3位和第2位;实现旅游收入60815万元,下降11.0%,分别排名全州第3位和第2位;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48万元,增长30.9%,分别排名全州第6位和第2位。

经预测,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下降7.3%;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00万元,增长2.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00万元,增长11.7%;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8元,增长4.5%,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0元,增长7.5%;接待游客预计131.5万人次,下降10.8%;旅游总收入预计完成134612万元,下降35.7%。

(一)强化统计业务,夯实统计根基

1.加强研判分析,提高监测预判。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变化,加强动态监测,做好跟踪服务;围绕经济运行中的重难点,积极开展调研分析;立足全县视角,协同相关部门共同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截止目前,共撰写并《县月度经济信息》3期。

2.强化数据审核,夯实数据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统计调查制度,把好企业入库关,上半年,新申报入库单位11家。

3.做好农业农村统计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着力完善保障机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截止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平台数据正上报国家平台。

(二)推进依法治统,巩固统计保障

1.依法治统,加大统计执法检查。把“依法统计、文明执法”纳入年度重要工作日程,结合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深入全县乡镇、机关、事业和“四上企业”督导联网直报等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执法检查共计5次,截至目前,未有统计举报发生。

2.加强宣传,提高统计工作知晓度。增强领导干部的统计法治意识。借力部门的主题活动,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统计的社会知晓度。

(三)凝聚统计力量,做好大型普查

1.突出重点,全面深化脱贫攻坚普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普查数据质量意识,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县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建工作,落实办公场所和经费60万元,抽调5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脱贫攻坚普查培训及清查摸底工作顺利开展。

2.明确任务,全面收尾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积极做好四经普资料开发,四经普公告。

3.提升标杆,积极备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认真总结以往普查和调查工作经验,超前谋划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为人普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已全面启动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截止目前,成立县、乡、村三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普查指导员168名,普查员232名,督察员6名,落实普查经费40万元;制作200余副横幅和乡镇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牌下发至17个乡镇,抽调12名工作人员到县人普办集中办公。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机关效能

1.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始终紧抓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促发展;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员学习教育范畴,定期召开会议;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日常管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和干部轮岗;落实基层首席统计员制度,组织统计业务培训。

3.增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通过改善办公环境等,增强局统计文化建设,促进干部职工身心健康,营造和谐氛围。

(五)提升工作实效,落实重点工作

1.打好脱贫攻坚硬仗。把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强化整改。

2.落实统计督查整改工作。高度重视统计督查整改工作,把抓好统计督查等各项整改作为推动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充分转化整改成效,不断提升统计队伍的战斗力。

3.保质保量完成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当前统计中心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在效能建设、文明创建、综合整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与统计工作需求有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种经济形式涌现,经济调查的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越来越新颖,这就对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衔接协调不够。目前,县级各有关部门、县级统计机构都在进行数据统计,并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报送,由于统计调查所需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不同,以及统计指标口径上的不一致,造成各部门统计结果与统计局数据存在差异性。

三、202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抓好基层统计的规范化建设,深化统计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努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二是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严格按照省、州普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围绕脱贫攻坚普查的总体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依法普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各项工作。

第8篇

一、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退出情况及问题

(一)基本数字

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7户5290人、贫困村2个,贫困发生率8.5%;2016年经过第三次回头看重新核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96户6059人,其中未脱贫户1102户365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9%;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7户5831人,其中已脱贫户1779户5662人,未脱贫户78户169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6%。

(二)识别和退出程序

自2014年以来,我们采取广泛宣传,农户申请,村组群众评议,大数据比对信息,村委会驻村工作队核查后初定公示,镇级拟定公示,县级确定公告的方式精准识别贫困户,紧盯错评漏评,全面细致排查非建档立卡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户等重点人群,对符合贫困标准的,及时识别纳入,对不符合贫困标准的,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通过实行动态管理,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在精准退出上,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程序,按照贫困村出列标准,对拟出列村贫困发生率、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双基”改善情况等逐项核查、逐项验收。把住“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底线,对拟脱贫户逐户算账、逐项核对,在取得贫困户认可后,通过“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后,给予标注脱贫。为防止出现漏评、错退情况,我镇建立健全了“防止返贫加强监测预警”制度,针对现有的脱贫监测户12户21人、边缘易致贫户47户189人,均根据家庭现状和发展需求落实各项救助帮扶政策。

(三)存在问题

在2017年之前,由于扶贫对象的识别过程缺少数据比对环节,再加上有的群众收入变化明显,虚报自家的家庭经济情况、夸大自身存在的困难,为精准识别贫困户增加了难度,造成镇村不能精准判断申请贫困户对象的实际家庭情况,少部分有车有房的群众被误纳入建档立卡对象。虽然后期在各类数据比对和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问题,也采取了清退措施,但仍在少部分群众中造成了识别不精准的印象。

二、扶贫项目精准安排情况及问题

(一)扶贫项目简介

到户扶贫项目主要以种植、养殖产业扶贫、光伏产业扶贫为主。2016年以来,共实施到户特色种养殖产业项目3910个,发放产业补贴资金688万余元。全镇已实施光伏项目四个批次,建设光伏电站15个,装机总容量5.44兆瓦,惠及贫困户1184户,年均收益3000元以上,惠及贫困村2个,年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万元。

到村扶贫项目主要以双基建设和村级产业发展项目为主。2016-2020年,县财政共拨付我镇债务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1372万元。共实施基础设施改善项目34个,从绿化、亮化、硬化、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民文化广场建设方面帮助两个贫困村较大程度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拨付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60万元,通过建设扶贫车间、资金入股产业项目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投资125万元建设贫困村产业项目3个,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村级扶贫资金缺乏整体规划性。主要体现:1、受资金限制。县下达到乡镇的扶贫资金只限于贫困村,少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仍在存在短板。2、受思维限制。扶贫项目由村一级向上申报,村一级干部常年处于基层,局限在本村目前的状况,对扶贫项目建设没有较长远的规划,只能被动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简单分红,村级扶贫资金缺乏效益。

三、精准帮扶实施情况及问题

(一)精准帮扶情况

为了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我镇为12个行政村居配备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采取调整配强一批、培训提高一批、下派注入一批、考录补充一批、培养储备一批的措施,选优配强村级扶贫力量,确保每个村居都有扶贫专干、资料员、微机员。营造县委宣传部、县应急管理局、县第一初级中学三家帮扶单位和413名县乡村三级帮扶责任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氛围。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扶贫干部业务能力,以查漏评,纠错评、错退,提高识别精准度、政策知晓度、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做到责任落实、精准识别、核实收入、档案规范、压力传导到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工作高效运转。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镇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每周调度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次。建立镇班子成员包点到村、各级干部帮扶到户包保负责制。

(二)

存在问题

一是少部分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精准帮扶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

一些贫困户的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施策。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的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不够。

四、后续巩固脱贫退出成果的意见建议

一是双基建设仍需加强。

随着扶贫资金项目的大量投入,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善,但是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资金投入仍需加大。未脱贫户大多是“老少病残孤寡灾”等困难群体,自主生产生活能力较弱,较为依靠政府转移性支付。三是内生动力仍需激发。极少数贫困户仍有“等靠要”思想,仍需要通过“扶人扶智”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五、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开展情况

第一是就业帮扶促增收。

组织好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积极开展“三送三问”活动,已发放宣传资料和口罩420余份。摸排出全镇1924人贫困人口有务工需求,截至4月份,已全部上岗就业。其中车间吸纳就业59人(贫困户29人)、公益岗位就业139人、增岗就业26人;对于有就业帮扶需求的525人提供岗位信息,向园区企业送工115人。

第二是主体带贫促增收。

2家扶贫车间和2家涉贫农业经营主体全部复工,带动贫困户39人月均增收2000元左右。

第三是发展产业促增收。

193个春季到户产业正在加快实施,已审批193个,拟拨付资金73.15万元,已拨付资金25.5万元;贫困村编报特色种养项目2个,已审批1个,拨付资金40万元,正在推进实施。

第9篇

坚守生态底线 亮出绿色贵州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十二五”期间,贵州林业改革发展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金小麒:过去五年可以说是贵州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全省林业实现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改革不断深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资源管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全省累计落实林业资金197.71亿元,同比增长60.6%;省林业厅成立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划定了林地保有量等九条林业生态红线,划定红线区域面积共9206万亩,在全国率先完成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物量表)编制工作,并在荔波等4个县开展试点;“十二五”以来,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保持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5年达到810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位于长江、珠江上游,生态位置十分重要。在推进“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金小麒: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两江”流域面积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5.7%和34.3%。贵州又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92.5%,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

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两江”上游水土流失,“十二五”以来贵州以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费项目、石漠化治理营造林工程等林业工程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161万亩,为省政府下达任务数1950万亩的110.4%。完成中幼林抚育2100万亩,低效林改造600万亩。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围绕旅游大省建设,完成通道绿化面积59.81万亩,绿化公路2300多公里,绿化铁路439公里,绿化河渠495公里;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完成村寨绿化面积36.93万亩;围绕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园区绿化面积3.64万亩。深入开展义务植树,采取植纪念树、“以资代劳”等多种方式,全省累计完成义务植树栽植3.01亿株,参加义务植树6392万人次,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294个,续建147个。

到2015年底,全省森林面积达1.32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0%。“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

坚持绿色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目前,贵州正大力开展大扶贫战略行动,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你认为林业与扶贫是怎样的关系?

金小麒:林业在脱贫攻坚战中责任重大,我们要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脱贫新路径,让贫困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贵州林地占国土面积的近50%,林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使命,从四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一是林业资金和项目向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三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通过整合和统筹相关资金,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发展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二是精准掌握贫困人口现状,有针对性地安排参加林业生态建设,在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增加贫困人口劳务收入;三是结合林业产业发展,精准制定经果林定向发展规划,加强技术指导,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四是结合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积极吸纳贫困人口进入护林队伍,通过稳定就业实现脱贫。

:对贵州来说,石漠化地区是脱贫的“硬骨头”“拦路虎”,在这些重点难点上,贵州省林业厅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

金小麒:石漠化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癌症”,这种土地不好治理,并且每年以惊人的速度蔓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稀薄贫瘠。

“十二五”以来,贵州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积极探索了多种石漠化治理模式。如在石漠化山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在喀斯特岩溶山区科技扶贫种草养羊的“晴隆模式”和高温河谷地带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等,有效改善了当地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不断治理,贵州省的石漠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植被生态、石漠化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据2012年完成的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全省石漠化面积4535.7万亩,比2005年减少438.5万亩,减少了8.82%。

落实生态惠民 力争绿透贵州

:2015年,贵州启动了“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这应该是贵州守住两条底线、助力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

金小麒:对,贵州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切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15年初制订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县乡村造林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为抓手,用3年时间,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将符合政策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实现森林经营水平和管护成效显著提高,城郊、村寨、通道、园区植被景观效果明显改善,努力把林业培育为生态建设的增长点、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产业发展的增长点,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按照《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贵州所有的宜林荒山将在明年全部实现造林绿化,目前各项任务已在县乡村造林绿化规划中分解下达。省林业厅在去年12月下发了《关于核实造林绿化任务数据的紧急通知》,2018年将组织开展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验收工作,确保如期完成。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接下来,贵州林业改革发展有哪些规划和目标?

第10篇

2020年是收官之年,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根据“四个不摘”工作要求,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特制订帮扶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王堂行政村位于秋石公路沿线,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本行政村所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712亩,全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全村共有699户,全村总人口共2718人,现有未脱贫户6户,16人。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为主,是典型的传统种植农业村。村内农户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内常住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谋生技能不多,收入普遍不高。

二、帮扶计划

1、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结合本行政村现状和乡党委政府要求,精心研究制定2020年发展规划以及未脱贫户的脱贫工作,使贫困农户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且增收显著,以达到全部脱贫目标。

2、落实工作责任。

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认真落实工作队员职责,协助村两委做好具体工作。帮助村“两委”进一步明确分工,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四项基础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

3.认真调研,科学规划。

作为工作队员,自驻村之日起,走村入户、吃住在村,入户走访,倾听村情民意,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同时聚焦找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整理上报,共同讨论谋划,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及时解决问题。

4.加大宣传力度。

一.作为驻村一员,帮扶工作中认真落实“八个一”,坚持对帮扶户每周至少走访帮扶一次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宣传各种政策。如企业带贫、产业结构调整奖补、务工交通费奖补、公益性岗位、建档立卡学生教育补助、低保、户厕改造等。所享受的帮扶严格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进行宣传落实。

二.宣传各种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宣传及推荐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开展以争创“五好支部”、争做“五好家庭”、争当文明村民等活动,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三是开展普法宣传。要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消除封建迷信、远离组织,无上访、吸毒、辍学人员,形成乡风和谐、民风纯朴的良好氛围。

5、协助开展技能培训。

结合本村贫困户贫困属性,协助开展对口技术培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印发科普资料、观看农村远程教育等手段,切实提高他们的新型种养殖技能,让他们掌握一技,引导他们科学养殖,科学种植,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同时,大力向初高中毕业生等适龄青年及准备完成务工的群体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就业指导,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鼓励他们在家就业、返乡创业。                                        

6、加强学习。

在帮扶过程中经常遇到帮扶户文化水平有限,理解能力较差,思想觉悟不够高,加上自己文化水平有效,首先自己要经常学习充电,及时学会弄通相关政策方针,学会做思想工作,然后再耐心的与帮扶户进行讲解沟通,力求得到他们理解和支持。

7.加大帮扶投入。

在帮扶上下功夫,在资金上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协助村两委多申请些国家政策,向单位多申请一点资金、向社会筹一些资金等多种方式,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以“五化联动”为战略路径,以“融市入海”为战略方向,以“3+3+1”为战略重点,以“诚简和廉”为价值导向,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重点、提振信心、狠抓落实,努力建设“五大”,确保实现“保三争二”年度目标任务。

二、竞赛时间

2015年8月10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

三、竞赛单位

4大条线、5大指挥部、12个村、22个部门

四、竞赛目标

1、顺利完成2003版小康目标,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2、实现“保三争二”年度目标任务。

3、为年终“选人用人”搭建平台。

4、为2016年工作打基础。

五、竞赛内容

(一)赛重点

1、招商引资。完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1个,签约1个,意向性3个;完成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1个,签约1个,竣工2个,意向性5个。

2、创新创优。积极打造特色工作、亮点工作、品牌工作,力争各项工作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全县有位置。

3、指标贡献。超前完成县各项考核指标任务,确保考核得满分。

(二)赛难点

1、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积极引导、规范操作,动员广大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合作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以农业农村创新项目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年年有增长。

3、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依法办事,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合理诉求及时解决,不合理诉求耐心解释,无理要求依法打击,不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4、村支部建设。继续做好全镇12村支部的提档升级工作。

5、城乡挂钩、拆迁安置等难点工作。

(三)赛常规

1、工作。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重点人员的落实稳控,确保全镇范围内工作稳定。

2、土地确权。确保11月底全镇发证率80%以上。

3、区域供水。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快速推进,确保10月底前让广大群众喝上同水源、同管网、同服务的安全水、放心水。

4、计生、政法、环境整治等常规工作。

六、竞赛规则

(一)点、线、面两两对决制

(二)胜负评价机制

1、村居、镇直机关各组比赛评价:一方得分超过合格线,且高于另一方,为胜出;比赛双方得分均超过合格线,且得分相同,为平局;比赛双方得分均低于合格线,为淘汰,双方均不得参与相关奖项评选表彰。

2、三套班领导比赛评价:三套班领导总分为100分,具体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大项目引进得分占30%;

(2)所定片区村得分占25%;

(3)所挂钩联系组得分占25%;

(4)五大指挥部工作推进情况得分占20%。

比赛结束后,得分高的一方,胜出;得分相同的,平局。

七、结果运用

“百日攻坚”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党委政府优先给位置、给平台,具体如下:

1三套班领导:优先推荐提拔

2股级干部(不分性质):优先推荐为后备干部

3村党总支书记:优先到镇部门挂职、优先推荐为县“两代表一委员”。

4办事员:优先安排股级岗位。

八、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百日攻坚”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其它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各村党总支书记为小组成员。各单位要对照各自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确保实现“保三争二”年度目标。

第12篇

——上饶市国税局帮扶驻村队工作纪实

陈高村——一个位于昌洲乡西北部,下辖陈家、高家、坤刘、坑刘四个村小组,共有830余户,3100余人。陈高村目前全村贫困户103户28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6户84人,低保贫困户64户187人,五保贫困户13户13人。致贫原因有:因病、因残、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动力、缺技术、缺资金等。2016年已脱贫9户31人,2017年已脱贫14户54人,2017年清退1户和新增1户。2018年脱贫57户137人,截止目前,通过帮扶,已脱贫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未脱贫户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转变,家庭条件总体稳步向好。目前贫困发生率0.79%。2018年陈高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退出重点贫困村行列,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已经完成县级、市级、省第三方评估和省际互检工作。

陈高村在上饶市税务局结对帮扶之前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思想落后、村里环境脏、乱、差,特别是陈家组更是“无路可走”。通过市国税局这几年的结对帮扶,陈高村的经济繁荣了、设施完善了、环境优美了、村里更加文明和谐了,硬化小路户户连,条条大道通幸福。

市税务局帮扶驻村队一来到我村就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确定了主要任务,就是以打牢我村农业发展基础,增强我村发展后劲,促进村民增收,逐步使广大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制定了以下帮扶措施。

一、倾心尽力,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致富的前提条件。驻村工作组突出基础帮扶,协助陈高村找部门、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余万元,硬化水泥路面近1公里改善生产、通行条件;投资10万元,建成了一座建筑面积近120平方的医疗所,解决了我村村民的就医问题。投资万元,将平米的村卫生所进行装修;打米深管井一眼,解决和方便了口人饮水问题;对户居民的危房进行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建农村书屋处,配备万元图书,配备投影仪、幕布、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一套。

二、真诚倾注,真心帮助,结成了“帮扶亲”。针对贫困户情况,我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组织帮扶队伍到所有贫困户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每年都为贫困户送去大米、油、棉被等。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我还不忘精神扶贫,经常在召开的贫困户会议上宣讲国家的扶贫政策,使人人懂政策,户户知措施。

三、群策群力,净化村庄环境。以“三清”为重点,着重实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投入资金  万元,出动铲车、钩机、清运车辆 余台次,清运垃圾  余吨;清理水沟 米。

四、突出重点,做好防洪工作。昌洲乡是一个冲击洲,四周环水,被昌江包围,每年都会遭受洪涝灾害,陈高村防洪线长达近1千米,汛期时抗洪抢险任务艰巨,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和村民一起坚守抗洪抢险第一阵线,不仅出力还积极从市税务局凑聚  万元的资金用来购买防洪物资和慰问物品,为陈高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防护墙。

五、抓准时机,开发富民产业。驻村队在调查、座谈、走访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爱戴,因此,他们针对我村集体经济匮乏,没有富民产业问题,利用市直帮扶资金47万余元平整土地,搭建蔬菜大棚,成立了占地约40余亩的“鄱阳县乡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纳入贫困户50余户,为整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接再厉,谋今后工作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