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靠谱论文

靠谱论文

时间:2022-11-18 23:2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靠谱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靠谱论文

第1篇

第一步,确定自己的需求。

首先需要确认自己是用来干嘛?评审职称、评奖学金、加分、晋升、自主招生、兴趣爱好等是常见的用途,知道用途之后,就需要确定要发多少篇论文,期刊需要什么级别,什么时候需要提交材料。

第二步,找对论文中介公司

确定好自己的真实需求,那么接下来就是找一家靠谱、正规的论文中介公司。论文中介公司主要是帮我们解决快速,自己投稿时间周期太长,审核难度太大,而且通过率很低,通过中介公司的快速渠道,我们可以极大节省我们的宝贵时间。那么选择一家靠谱的公司就至关重要了,主要有4点重点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靠谱。

是否有正规实体公司,公司是否运营超过2年时间。

是否有提供对公银行账户,是否拥有支付宝微信对公账户,是否使用腾讯认证企业QQ等产品。

是否什么期刊都可以发表。如果是,那么这是一家骗子公司。正规公司的资源都是少量的,不是什么期刊都可以发表。

价格是否和行情一致,如果价格低于行情太多,谨防被骗。

速刊平台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学术期刊平台,已经帮助国内超过10万人成功发表学术论文,公司积累超过12年的行业经验,长沙公司运营4年,公司规模已经突破100人,是国内领先的论文、课题、专利、专著服务机构。

第三步,核实期刊论文真伪

找准专业的论文中介公司,那么如何判断期刊真伪,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多一个心眼,不能全凭中介公司说什么就是什么。目前国内所有学术期刊,均可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中心进行查询核实,如果查询不到CN刊号,那就说明期刊是假刊,请谨防上当受骗。

第2篇

1、学位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

在这方面我似乎有一些强迫症,没有提纲总觉得不踏实,总觉得茫然。一般来讲,博士毕业论文最多就用到四级标题,在写作初期,缺乏对论文细节的把握,因此很可能无法细致到四级标题的程序,因此,明确到三级标题即可。提纲的重要性,在于它基本上完整地反映了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2、基础工作

70%以上的图表已经画好,50%以上的结果已经进行分析讨论对于理工科的研究来讲,图表是论文的核心,大部分的成果都可以用图表表示,包括一些讨论的环节,一些机理的分析。所以,无论是写大论文还是写小论文,我一直是把图表放到很优先的位置。70%以上的图表主要依赖平时完成实验后的数据处理,或者发表的一些论文,不要求格式完全正确,只要有了图表的核心内容即可。而50%以上的分析讨论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平时我们分析数据的时候,并不会撰写大段的分析讨论,最多是放到PPT中。因此,这一项其实是比较依赖小论文的,在撰写小论文的时候,通常才会做一个文字上的详细的分析,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简析硕士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开题及写作

3、从第1章开始,从前往后写,最后结论、创新点、摘要

这是撰写论文的主体工作,是需要最多时间的过程。写作的顺序因人而异,我一直比较习惯从前往后写,先引言,再写方法,再写结果与讨论,最后写结论和创新点、摘要,基本上与人们的阅读的顺序是一致的。

4、找一个靠谱的模式模板

一个好的格式模板可以让撰写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很多细节的错误。我用的是去年毕业的师姐的模板,我所做的是把她的博士毕业论文终稿拿过来,然后把她的文字替换成我的文字。

5、过一遍所有的小论文、PPT、基金总结

第3篇

在生物技术、化学肥料技术和农药技术使得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的今天,对于“安全”“营养”的追求使得“有机产品”获得了极大关注。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有机产品”的世界产销量一直稳步增加。人们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相信它“更营养”“更安全”。

自“有机农业”出现以来,其产品是否“更营养”的问题就一直争论激烈。许多关于有机农业的研究也致力于比较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的差异,不过一直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美国农业部一直公开申明,不对有机产品是否更有营养和更安全发表评论,也不允许宣传有机产品相对于常规产品的优势。他们的逻辑是:没有靠谱的证据,不允许想当然地乱说;如果消费者“相信”它更好,那是他们的自由。

尽管如此,广大消费者还是希望有一个“是”或者“不是”的结论。前段时间,英国食品标准局委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该机构的几位研究者广泛地搜索了国际学术界最常用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并与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人员联系,请他们提供补充的研究论文,最后获得了过去50年间发表的162篇比较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营养成分差异的论文。然而,这些论文中有许多存在着研究缺陷,研究者认为这样有缺陷的研究不能说明问题,就把它们剔除了。最后,剩下了55项高质量的研究。“高质量”意味着满足这些条件:清楚地说明了所采用的“有机”生产方式;提供了确定的物种名称;清楚地说明了对什么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描述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说明了所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

他们把这些研究中检测过的几百种营养成分分为11类,对所有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8类营养成分的含量在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中没有差异,而其他的三类营养成分中,常规产品的氮元素含量高一些,而磷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低一些。三种成分的差异都在百分之几的范围内。但是,这三种成分上的差异并不带来营养意义上的差异――比如说,我们并不能说含氮量高或者含磷量低表示营养好还是不好。所以,他们的结论是“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

有机产品没有什么不好。不过至少在目前,它的生产成本和产量都无法和常规产品竞争。在对它的好处“宁可信其有”的逻辑之下,作为个人选择自然也无可厚非。但至少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有机更营养”的说法并不成立。

(林碧鹰摘自《新京报》)

第4篇

@行有119:一个开设在西方民主制度的拍卖公司竟然不允许中国专家以个人名义对私人藏家购买的艺术品作出公开评论,令人难以接受。

1月3日 17:20

@古残之变瓷器修复:中国艺术品为外国所卖又为国内所买,细究此物不知是何来历?此时似乎已经由真假学术问题,上升到民族感情。我深爱我的祖国,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术可以到国际上掷地有声,才显真正实力,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指着一件在他国的艺术品说这是我们的,还给我!就不会有人敢来讨要说法了。

1月4日 13:22

@季涛:上博实际上已经退出。//@刘双舟: 苏富比的声明有点意思。一方面表示“不同意三位专家的论文观点”,另一方面又声“10天内组织自己的专家团队回应”。这就不像学术立场了,属于未审先判了。如果是对上博专家“先结论后学术”行为报复,那双方就属于泼妇掐架了。

1月3日 14:58

@乐梦融:不管学术上最后如何定论,这起新闻事件能让那么多平时淡漠中国古代书画的人,开始感兴趣、关注甚至考据中国古典文化。相信龙美术馆浦西馆开馆时,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很多观众都会来一睹这件拍品。这个角度讲,是积了大功德。 1月1日 22:06

@太阳下的鱼_:上博专家这次行为,触动了业内很多人的利益,但对老百姓是件好事。对古画市场的打击是致命的。去年拍卖市场就是靠古代书画撑场面。

1月3日 16:23

@来杰2012:苏轼《功甫帖》真、伪之辩开始多方发力了,公说公,婆说婆,这一学术观点的讨论也吸引了大量的眼球,最后的结论嘛大家肯定是要失望的,那就是没结论,这是古董的属性!把双方的学术权威都集中起来考核他们的专业技能这也许算是个比较靠谱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1月4日03:15

@刘双舟:关于《功甫帖》,真正值得关注的它是在近半个世纪中的流转和传承关系。它是否在上博保存过?是如何到上博的?是如何离开上博的?是怎么出境的?这其中是否有人或机构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月4日 11:38

第5篇

基因检测初长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历时10年,在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1年公布了图谱与初步分析结果,将基因检测真实地带进了医学领域。

所谓基因检测,就是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和细胞,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但必须承认,基因研究还刚刚起步,对它们的功能所知甚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检测分析结果与该领域研究样本的范围是否够大、数据是否有力充分有关,目前基因检测内容被限制在包括大肠癌易感基因的基因检测,家族性乳腺癌的基因突变检查,血友病A、B基因突变检查,等特定项目。

目前基因检测还不能检测出人体存在的所有疾病风险。即使检测结果证实,检测者携带了某些易感疾病基因,也只是说明其有一定的得病风险,是否会发病,与其生活环境、习惯、饮食、心理等多种后天因素密切相关。除了易感疾病基因之外,其他方面的基因标准目前也都没有确切的定论,需要依赖未来科学对各种基因功能的不断破解,以及足够能说明问题的样本积累。

天赋基因噱头大

现在一些机构打出检测“天赋基因”“成才基因”的广告,“保证99.99%的准确率”。虽然通过基因检测芯片,确实可以在短期内绘出某个人的基因图谱,但用基因检测天赋、性格从科学上是说不过去的。如此宣传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是商家故弄玄虚的伎俩。

首先,在技术上,一些新兴的基因检测,比如说速度爆发力、舞蹈表现力、某些性格等,关于这些标准的讨论只出现在一些学术期刊的论文里。虽然目前认为,这些基因是具有人群之间差异性的,地域和民族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尚没有足够的科学样本进行科学分析。对于天赋基因的检测宣传,要防止不当解读,别轻易下结论。

第二,孩子的天赋由多种因素决定。与智能有关的基因也许有几十、上百个,只知道其中的某一个基因,说明不了一个人的智能高低。另外,天赋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并非由某一个基因决定的,还涉及到许多个基因彼此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使对孩子的天赋基因了如指掌,由于一个人的智能深受后天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不能轻易给孩子的人生下“判决书”。

宝宝发展看后天

第6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成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它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获得到主动探索,真正培养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学习任何音乐理论,都不能离开音乐的实际音响,都应与音乐的感性体验相联系,在感受音乐实际音响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理论的认识。我们传统教学方式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套音响设备来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适时提醒学生,学生也只能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的听,往往是只能获得一点大致的感受,难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作出理智的分析,同时,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很难得诠释,从而大大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与对作品分析能力的提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音乐软件的不断完善和升级,个人电脑的普及和数字化音乐设备成本的降低,数字音乐技术已经逐渐由原来的“贵族化”走向了“平民化”。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手段改变音乐理论数学的理念、模式及学习理论,使教学达到视听统一,成为了新型的音乐理论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数字音乐技术针对视唱练习、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学科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软件平台,完成了一系列的视听统一的音乐理论教学系统。

一、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教学中将视唱练耳音乐软件(如:Auralia)应用到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已成为当前视唱练耳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丰富传统方式的视唱练耳训练,还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以往教学所处的音响单一、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调等状况,而且对其他音乐基础技能的教学也具有辅助意义。首先,数字音乐技术能很好的提高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一些较难演奏的音乐节奏、片段,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进行设计编辑,避免实时演奏可能产生的错误,使学生在听写过程中获得准确的信息。其次,数字音乐技术可以使听觉训练超越音准、调式调性、节奏的限制,丰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多元化流行节奏听辨、不同音乐风格听辨、不同伴奏织体听辨、不同乐器种类听辨等,在新型的视唱练耳教学中,运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可以扩展训练范围,丰富训练内容,从而让学生的耳朵及早熟悉和适应丰富多彩的音乐音响,教师也会在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二、和声

在传统的和声教学中,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里困惑。尽管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一定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而数字音乐技术运用和课程,就为了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1.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方法、不同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

2.利用Encore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廊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曲式

传统的曲式学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在需要讲解谱例时,大多数是教师把谱例抄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而学生光看谱例,掌握的也仅仅是一些书面规则,至于音响效果,由于受到设备及教学手段的限制,只能将整首作品播放,学生获得的是整体的音响感受,而对于某一乐句,或某个小细节作出分析时,只能是对着无声谱例进行教学了。在引入数字音乐技术之后,教师可以把著名作曲家的经典配器片段输入电脑,运用配器及相关音乐软件将这些片段加以编辑,通过作曲软件(如cakewalk)的帮助,教师可以向学生拆分音乐片段,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拆分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在任意节拍停止,通过静音的方式,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一件乐器是如何演奏的,并可以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位置,从而可以详尽的分析每一首谱例。同时,也可要求部分学生运用数字音乐按指定曲式进行简单配乐,然后让其分析自己的曲式谱例片断,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修改。通过这些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曲式的能力和学习热情,从而为曲式理论教学的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复调

传统的复调教学也大多是延续着“纸上谈兵”的方式,学生完成作业也大多是在谱纸上书写“无声的音符”,教学形式单一,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而数字音乐技术的使用无疑将大大改善这种教与学的状态。教师可使用Cakewalk Sonar音序软件进行乐谱音响效果展示,并可分声部播放,以加强学生对单声部旋律的把握。如在分折巴赫的四声部赋格作品时,可将中声部或次中声部抽取出来单独播放,因为这是听觉上最容易被忽略的声部,或将声部进行任意组合,如高声部与次中声部的组合、中声部与低声部的组合等等,这些抽取声部的方式都会使学生更为清晰的理解复调的立体思维及创作方法。同时,利用此软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技法写作的练习,并即时视听自己的作品以及纠正其中的问题。

五、配器

配器课首先要学生了解乐器法,而为了说明某种乐器的声音特色和演奏方法,往往需要请一位专业演奏员来做现场演示和讲解。传统教学中,这是一件麻烦而又受条件限制的事情,但若应用数字音乐技术,这些问题即会迎刃而解。任何一部复杂的音乐作品或作品片段,以MIDI方式输入电脑后,通过简单方法就可以剥离出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让乐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个节拍上准确开始、停止,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特殊音乐片段作反复分析、倾听。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可以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或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到逐步递减的方式,透彻地对音乐进行综合分析。这其中,美国SoundTrek公司出品的Jammer是目前所有自动伴奏软件中较为理想的一个,它会让我们掌握更多风格的配器手法。Jammer的风格库建立在对大量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研究之上,它用其独特的算法,把这些风格的特点,诸如速度的变化、旋律的走向、伴奏的音型、打击乐的编配等等要素,作出“离散”的描述。并且,风格库本身还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可微调参数,每个人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欣赏习惯以及创作目的,通过对參数的微调,来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

由此可见,数字音乐技术在音乐技术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更直观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感知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创作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在的创作能力,同时也可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数字音乐技术教学模式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改革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契机,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全面人才的利器,更是把音乐教育融进社会发展需求的切入点,它必将使现代音乐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严东成,卢小旭.《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清华大学出

版社

[2]陈启云.《电脑音乐理论与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书法艺术;沈曾植;帖学;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

Origin of Shen Cengzhi's Calligraphy

DUAN Yong-cheng

一个书法家的成熟大凡都要经过前期书法基础的奠定,然后再转向个人风格的发展和定型,而前期的基础往往又极大地影响着书家的书法发展趋向。沈曾植(1850-1922)书风的形成与前期之基础密切相关。本章拟从家学、师承、交游三方面来探讨沈曾植的帖学渊源。

一、沈曾植的家学渊源

沈曾植的祖父沈维中进士是在嘉庆三十一年(1802),此时对碑派运动起到至关重要的理论《南北书派论》尚未出炉,为仕途奔波的文人士子们即便有些意识到了明清以来以“乌、方、光”为特征的台阁体、馆阁体的危害,但因为清末科场对书法要求的苛刻甚至到了关心是否有画出界格、是否有涂改不洁的程度,这让他们显得有些无能为力①。道光九年(1829)龚自珍考中进士而不能入翰林院,原因就是字迹不工。所以凡是想争取功名的必须过馆阁体这道关口,而已经通过科场进入仕林的,绝大多数也都具备馆阁体基础。沈维当然不在例外。

沈维虽然在沈曾植不满一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但由于其先入翰林院,官至工部左侍郎,又曾为国史馆纂修、实录馆协修、文渊阁校理,他对整个家庭的文化熏陶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把时间往前推移,我们会发现其实早在沈曾植高祖辈家贫时就靠笔耕过活了②。而其曾祖守拙公则是“以博学雄文名于当世,且少时尝刻《剑舟制艺》,亦以书卷胜”③。

沈曾植祖籍嘉兴,入住北京是其祖父沈维发迹(1802)之后的事情。因为祖父的过世,家中经济每况而下。咸丰癸丑年(1853),沈曾植一家入住舅父韩泰华南城南横街老屋④。在这个老屋中,沈曾植一直呆到金榜题名(1879)时。可其父亲沈宗涵却只在此生活了四年时间。沈曾植8岁那年,年仅39岁的沈宗涵离开了人世。即便如此,沈曾植对他父亲的记忆还是很深刻,他这样回忆他的父亲:

府君气质禀自司空公……处事至详慎,应时决定,所欲为必达,无悠忽,无凝滞,无疾言遽色、窘步惰容。自少时服司空公彝训,若《曲礼》、《内则》、《少仪》、《弟子职》,若朱子、小学、家礼,习熟而心知其意,默识而实践之。守司空公理学之传,不读非圣书,亦未尝有所非薄。⑤

府君好读史,尤熟《通鉴》,人地名,事迹本末,随问酬答,巨细不遗。⑥

这样说来,虽然沈宗涵以国子监监生应京兆试七试不第(后援例吏部司务,再改外郎,签分工部,在都水司行走),但他还是秉承父学,又深得曾为沈维门人――的器重。这样看来,沈曾植在各个方面的造诣当然就与其祖父、父亲脱不开关系了。而且沈曾植曾记叙:“帖(《灵飞经》)后先水部公携至京邸,散叶未装,拓工惊绝,锋纤细,不异手书”⑦,说明沈曾植曾以三十铢卖出、并“思之痛心”⑧的《灵飞经》竟是其父的珍藏。这样说来,后来沈曾植下力唐人写经与其父亲应当有密切关联。

因为祖父和父亲的相继去世,再加上沈曾植13岁那年,叔父又游宦广州,整个家庭的重任就自然落到了其母亲和舅父头上。

沈曾植的舅父韩泰华(?―1878)也是一位饱学之士。由户部郎中仕至山西粮道,并“有玉雨堂,藏书甚富……伯寅刻其《无事为福斋随笔》二卷”⑨。直到光绪四年(1878)去世,他与沈曾植一家共同生活了二十六年。从史学研究到书画鉴藏诸多方面,这些年月对沈曾植的影响当是不少。可能一般人关注韩泰华只是注意到他史学和考据方面的成就,其实从他所著的《无事为福斋随笔》中我们可以知道他还是擅长书画鉴藏的,并有《玉雨堂书画记》存世。而这种书画能力的培养又与一位叫文后山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蜀徼访碑图》,嘉兴布衣文后山鼎所作也。时年八十有一。老笔苍秀,虽衡山复生无以过之。后山精于赏鉴,家藏镜、鼎、书、画,颇有云林之风。余弱冠即闻其名。介人致书求画,然未尝一面,而后山念余不忘,古之所谓神交是矣。⑩

我们再来看看韩泰华的两段题跋:

金笺七页,并前后题款四十三行,前临王大令五帖,后王羲之一帖,用新颖书,使转精能,墨光浮动,聚精会神之作。余收董帖不下数种,此册正如初写《兰亭》,恰到好处,每一展阅觉骨腾肉飞、益人神智。B11

《唐子畏〈桃花庵(伯虎)图〉跋》:后有文承休题画:三十余年来惠君所藏,不识几易主人矣,展卷不胜今昔之感耳……文水道人文嘉记于居士山庄。此段小楷极精。B12

从以上两段题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消息:韩泰华对书作的分析极为细致,涉及用笔使转、墨色与精神多个层面,这就足以说明韩泰华对书法作品的鉴赏极具慧眼;从他对以二王为宗的董其昌书法极赞赏之能事,我们可以看出韩泰华的书法是从帖的;从他对文嘉一段题跋的小楷发出“极精”的感叹,我们可以知道韩泰华对小楷的鉴赏水平和喜爱与否,又据沈曾植记载韩泰华曾藏有《右军书〈道德经〉》,B13这又是韩泰华喜欢经典小楷书作或者说喜欢经典帖派书作的一个旁证。如此说来,韩泰华在与沈曾植相处的二十来年里,对沈曾植帖学方面的影响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直到光绪四年(1878),舅父卒于厅事西厢中,沈曾植才奉太夫人从南街老屋迁居潘家河沿。在南街老屋生活的二十六年,母亲韩太夫人的含辛茹苦让沈曾植一直不敢忘怀,他在《家传稿》中记道:

居南横街宅者二十六年。苦乐悲欢暨太夫人之冰檗风霜咸集此,廿余年中植之心影亦永不忘此屋也。B14

韩太夫人(1819-1897)对沈曾植兄弟不只是在生活上的关心照料,而更在于对他们求学与仕途的影响。因为祖父韩文绮曾为进士出身,又任刑部主事、江西巡抚;父亲韩绶章(1786-1828)又是嘉庆戊辰(1808)举人,教习候选知县,所以韩太夫人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韩太夫人“幼而警慧,四岁识字,日可满百。五岁塾师授之书,一过成诵。幼学须知书,髫龀苦为难,读者日诵数十句,少间即倍,久而不忘”。这种聪慧,让她不仅有琴棋书画的传统文化功力而且有着让后辈通过科举争取功名的意识。她一直鼓励沈曾植兄弟考取功名,沈曾植回忆道:

余以太夫人属望,临试焦切动形神,达夫处境与余同……B16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韩太夫人陆续为沈曾植兄弟请来一批老师。据沈曾植《光绪庚辰科会试卷》,除俞功懋、高伟曾等,业师尚有:孙春洲,道光庚子举人;周克生,贡生;王楚香,同治癸亥进士;阮际生,同治甲子举人;朱厚川,咸丰戊午举人;周饬侯,同治甲子举人;王莘锄,同治癸亥进士B17。这批经历过科举考试的文人士子,一方面为沈曾植后来学问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功底,另一方面则为沈曾植后来的书法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帖学基础。

如就韩太夫人本人对沈曾植书法上的影响来说,沈曾植幼时从母学书,几案未离。B18而母亲韩太夫人因为处于官宦家庭的缘故,受的是乾嘉以来欧、赵余风的影响,还没有受到碑学之风的浸染,风格取向为帖派。而据其本人在《记先太夫人手书日用帐册》中记叙母亲“书甚速,笔下若有飒飒声”B19,与其弟子王蘧常对他“作书速度极快,笔力奇重”B20 情景的描述类同,可见沈曾植受母亲的帖学有相当的影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通籍前的师承关系

在沈曾植求学道路上影响最深的有两位老师:一个是俞功懋,一个是高伟曾。俞功懋以优贡任知县,曾在咸丰十一年(1861)前后馆沈曾植家,授沈曾植《小戴礼》、唐人诗歌,沈曾植在跋《俞策臣先生画册》时说:

余时年十二,从先生授《小戴礼》、唐人诗歌。先生甚爱余也,而未尝勤勤督课……兄出即作画,画能兼习诸家法,墨法深厚,而青绿著色尤巧密,钱湘吟侍郎激赏之。居半载,从侍郎适南楚。濒行,余流涕牵衣不忍别,先生乃留是策以慰余也。B21

“流涕牵衣不忍别”,可见二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并且沈曾植兄弟都得到过俞功懋的影响,沈曾植又题诗《俞功懋画册》:

噩梦印不忘,童心弱能容。

先生昔画此,触境膺忡忡。

去之四十年,此怀耿犹逢。

我生遘多难,浩浩将焉穷。B22

四十年过去,依然记忆犹新,这样说来,沈曾植在字画的鉴赏上受他的影响就不浅了。在光绪四年(1878)、光绪七年(1881)沈曾植还两度赴广州拜访俞功懋,观其所藏字画。B23

高伟曾,咸丰元年(1851)举人,同治壬戌(1862)、癸亥(1863)间馆沈曾植家,为沈曾植开笔师。沈曾植在《业师两先生传》中记道:

先生馆余家,在同治壬戌秋、癸亥春,不及一年,为余开笔师。然平生诗词门径及诸辞章应读书,皆禀先生指授,推类得之。先生多交游,暇则蝇头字钞张天如《通鉴纪事本末》、谷氏《明史纪事本末论》,余因是知明季复社文学。B24

从上面材料我们得知,沈曾植诗词文学主要受业于高伟曾,但高伟曾除文学之外,也常作小楷,对沈曾植书法方面的影响应当也是有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两位先生主要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且不说馆阁体对他们的制约,道光末年帖流的余续对他们的影响必然存在,那么沈曾植在帖学方面受到他们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沈曾植在学术研究和书法学习方面与其父亲、祖父以上至曾祖等都有着间接的联系,与其母亲和舅父则直接相关联。而在书法上,沈曾植整个家族(包括其外祖父等)都在康熙至嘉庆朝帖流的笼罩之下,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沈曾植在进入学书之途时,受到整个家族的影响是纯帖学的。而沈曾植的两位业师则受着馆阁体的制约及其道光末年帖流余绪的影响。

这些对沈曾植的书法道路的影响自然是巨大的,也为沈曾植从事碑派书法与帖派书法创作及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①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页。

②沈曾植《家传稿》,参见许全胜博士毕业论文《沈曾植年谱长编》,第5页。

③沈维《补读书斋遗稿》卷十,参见许全胜博士毕业论文《沈曾植年谱长编》,第4页。

④同②,第4页。

⑤同②,第5-6页。

⑥同②,第5页。

⑦沈曾植《明初拓〈灵飞经〉跋》,见《海日楼题跋》卷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10页。

⑧同上,第410页。

⑨李慈铭:光绪丙戌(1886年)十月四日日记,见《越缦堂日记》,第47册。

⑩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181册,第11页。

B11韩泰华《玉雨堂书画记》卷三,见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集第三辑,江苏古籍出版社,第820页。

B12同⑩,第12页。

B13 沈曾植《海日楼题跋》卷二《右军书〈道德经〉跋》云:“此本(《右军书〈道德经〉》)得之汲中,观此二印,则玉雨堂旧物也。渭阳零落,长想然。”

B14同②,第4页。

同②,第6页。

B16沈曾植《沈达夫先生墓志铭》,见《文献》,1993年第2期,第135页。

B17 《光绪庚辰科会试卷》,参见许全胜博士毕业论文《沈曾植年谱长编》,第18页。

B18沈曾植《沈曾植海日楼文钞佚跋(六)•东川公手录评本精华跋》,见《文献》,1992年第4期,第202页。

B19同上,第202页。

B20王蘧常《忆寐叟师》,见《书法》,1985年第2期,第19页。

B21沈曾植《〈俞策臣先生画册〉跋》,见《海日楼题跋》卷三,第462页。

B22沈曾植《题〈俞策臣师画册〉》,见钱仲联校注《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50页。

B23 沈曾植《海日楼题跋》卷三中《〈俞策臣先生画册〉跋》记:“后先生令粤东,戊寅、辛巳余适粤,再相见,得尽观所藏。”

第8篇

内容摘要: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学科,本文运用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思维方式,将运动训练学的力量训练理论引入到手风琴力量训练的研究中,运用其相关性理论和训练方法结合一些具体的技巧训练内容,并通过对这些技巧训练的分析,试图找出一种较为科学的手风琴力量训练方法,为广大的手风琴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对于手风琴力量训练方面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手风琴运动训练学力量训练

将运动训练学引入到现代手风琴技巧训练的研究领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用运动训练学的理论来指导手风琴技巧训练的实践,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下面笔者以《现代手风琴技巧》中各个部分的训练条目为依据,根据手风琴力量训练的特点,结合运动训练学中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原理与训练方法进行详尽的分析。

运动训练学按照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按照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按照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值;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一、手风琴技巧训练中的力量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一)右手手指触键力量

手风琴的触键分为两种,击键和按键。击键是指手指对琴键因为落指速度快而呈敲击状态。与击键相反,手指触键速度较慢,气口盖打开速度亦因而较慢,以避免音头的出现的触键方法叫按键。因为手风琴的键盘比较轻巧而灵敏,手指只需轻微按动琴键就能使簧片振动发音,所以右手的触键力量训练经常被练习者忽视。

右手手指触键力量属于专项力量的范畴,在手风琴技巧训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首先,手风琴的右手虽然不是靠敲击发声,但如果按键深度不够就会造成气口盖打开不够,簧片不能充分震动,音色不饱满;其次,在右手快速跑动过程中,击键力量不足会带来演奏速度就达不到乐曲本身的要求,出现漏音、错音等现象。

(二)风箱控制力量

作为从西方传来的键盘乐器手风琴,“风箱”是它的显著特征之一。手风琴的发声原理是:手指敲击琴键时,气口盖迅速打开,依靠风箱拉动产生足够压力的气流冲击簧片迅速发音。手风琴的风箱运用,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可分为:平稳风箱、顿风箱、揉风箱、震风箱(也称抖风箱)四种。不论那种运用方式都是要靠力量来控制的,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时拉动风箱的力量控制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力量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中力量素质的具体训练方法主要有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等动收缩训练等。每一种训练方法的使用首先都要根据训练者自身的情况确定训练的强度,然后结合一般训练方法(如: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等)来安排训练。

(一)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

“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笔者根据手风琴的特点结等张收缩训练法的,制图如(左)。

这种方法是指练习者在拉动风箱时,要靠左手的力量来克服风箱本身固定的阻力,然后通过速度的变化以达到训练目的的力量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的练习方式是:练习者左手在拉动风箱时,按照先用力,然后收力,再用力、再收力这样的模式训练。比较适合运用顿风箱、抖风箱演奏时的力量训练。如下例:

谱例24《现代手风琴技巧》左手练习部分低音混合练习第10条第22页

在这种训练中,有两点要注意的事项:(1)注意自身动作的稳定性,尽量保持每次动作一致;(2)每次发力前要绷紧风箱。主要采用的一般训练方法是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

(二)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

“在身体固定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训练方法,称之为静力性等长收缩。” 根据手风琴的特点结合等长收缩训练制图如(右):

这种训练方法的练习方式是:在风箱扣没有开启的情况下,用力拉动风箱,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运动平风箱演奏时的力量训练。

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在使用这种方法训练时要注意:(1)在每次训练的时间内,所用的力量要保持一致;(2)由于手风琴乐器本身的特点,为了保护左手手腕琴带,力量不可过大,以适宜演奏的力量为准。

(三)等动收缩训练法

“等动力量训练在特定的等动练习器上完成,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的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静力性力量)和等张(动力性力量)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 如图(上):

这种训练方法要求在特定的等动练习器上完成,也就是在训练过程中脱离手风琴,找一个与手风琴力量使用情况类似的器械来专门进行力量训练,钢琴、桌子等都可以是进行等动训练的器械。在练习中要注意:(1)保持正确的手型及手指触键部位;(2)每次训练时,手指所用的力量要均衡。对于左手力量训练方面,可以采用拉力器来进行风箱力量的辅助练习。主要采用的一般训练方法是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

这种方法也可以在背上琴的情况下练习,如:

谱例25《现代手风琴技巧》右手练习部分手指灵巧与独立的练习第1条 第3页

这条谱例是《现代手风琴技巧》右手练习部分手指灵巧与独立的练习的第1条,上面标有明确的风箱运用,在训练中可以按照风箱的标记,采用固定的速度开风箱、合风箱,以达到训练左手风箱控制力量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学科,可以说运动训练学总结的这些训练方法是科学训练实践的高度总结,对各种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运动训练学力量训练基本理论的研究,结合手风琴力量训练的特点,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这些训练方法是笔者经过反复实践、思考、研究而总结出来的,希望此论文能为手风琴力量训练方面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为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弗朗克・加维安尼[美].《现代手风琴技巧》[M]俞人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年.

[2]体育词典编委会.《体育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年.

第9篇

刀枪剑戟鞭锏锤 武林秘传药为魁

——记武学伤科奇人王镇邦/肖亚康(第1期)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来温交流/朱学淳(第1期)

难忘看《少林寺》的日子/李宏荣(第1期)

李连杰的实战功夫/武影飞龙(第1期)

侠侣龙凤剑(35~38)/李凤山(第1~4期)

红棉树下续写英雄谱

——探索岭南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之路/周至■

(第2期)

我国摔跤习俗探源/杭?摇东(第2期)

解密少林寺千佛殿脚窝之谜/李晓航(第2期)

江湖文化对现代武术的影响/李华伟(第3期)

谢氏双英

——六步架大洪拳宗师谢文善、谢克田传略/

周长珍?摇马中新(第3期)

王宝强:少林寺走出来的明星/杭 东(第3期)

解密少林武僧塌胸鼓肚之谜/李晓航(第3期)

十上央视春晚的背后/朱新义(第4期)

中国古代武举考究/王春华(第4期)

清净清修悟大道 真传真盘承太极

——追忆太极拳大师杨文笏先生/许献杰 等

(第5期)

中国武术学校在莫斯科(第5期)

南少林武术有薪传 五祖拳将进入泉州校园(第5期)

2012年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教练员培训班开班

(第5期)

剑客争雄/杭 东(第5期)

澳门街上的中国功夫/周至■(第6期)

浅谈中国传统武术的现状及练武之体悟/孙 伟

(第6期)

大鸿拳双雄战群匪/安在峰(第6期)

神拳金台(1~4)/罗 兰(第6~9期)

寻找先辈的足迹

——岭南洪拳主要源流调查/周至■(第7期)

我看电影《新少林寺》/岳晓锋(第7期)

力士冯大傻的故事/安在峰(第7期)

赴祁访故有感/王秀琴(第8期)

少林寺当代建筑艺术/岳晓锋(第8期)

奇特诱人的刀鞭剑斗/王文轩(第8期)

我在加拿大教太极拳/杭 东(第9期)

少林十八门头今何在/岳晓锋(第9期)

佛教饮食习俗对民间的影响/徐成文(第9期)

少林寺下院——沧桑风穴寺/岳晓锋(第10期)

从越王勾践剑看古代的铸剑技术/庚莉萍(第10期)

龙刺(1~3)/岳 勇(第10~12期)

深入少林寺?摇详解释永信/岳晓锋(第11期)

探寻外家拳与内家拳

——读唐豪《少林武当考》有悟/罗永平(第

11期)

一代通背拳宗师——韩鹏尧/赵安宝(第11期)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摇共商少林武术未来

——第九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论文报告

会综述(第12期)

再寻先辈的足迹

——发现洪熙官“金塔”的经过/周至■(第

12期)

太极逢盛世 盛会喜空前

——第四届中国·温县和式太极流大赛侧

记/田文波(第12期)

一代宗师吕紫剑仙逝/黄君剑(第12期)

少林篇

岳门拳初探/徐 飞(第1期)

少林达摩杖/刘义军(第1期)

宗鹤拳劲训练/廖昭辉(第1期)

少林打穴法/杨阜剑(第1期)

少林三十二合(第1期)

少林掌法要诀/三 武(第1期)

当代少林十讲之七——居士佛教 擎梁的支柱/

岳晓锋(第1期)

五祖拳要诀(第2期)

少林黑虎拳/玉心子 金婵娥(第2期)

燕青门武术/张风员 陈安记(第2期)

漫谈少林心意把/朱晓东(第2期)

少林秘传罗汉八段锦/牛 森(第2期)

少林古传击技(第2期)

当代少林十讲之八——上访改变少林/岳晓锋

(第2期)

头趟内功大架子/车星辰(第3期)

少林金刚罗汉功(第3期)

五祖拳临敌十要/周盟渊(第3期)

身法八要/大 侠(第3期)

铁佛派大力鹰爪功/吴亚东(第3期)

少林铁掌功/宋 威(第3期)

当代少林十讲之九——少林困局 门票与假和尚/

岳晓锋(第3期)

二趟内功大架子/车星辰(第4期)

少林短打秘诀/史 明(第4期)

实战地躺腿/武 兵 王宏强(第4期)

五行通背之中拳的三节二十四要/王丕民 付明仁

(第4期)

少林四段功/大 侠(第4期)

大力金刚功/蔡 建(第4期)

当代少林十讲之十——少林精神不灭/岳晓锋

(第4期)

三趟内功大架子/车星辰(第5期)

金刚铁拳功/凌 召(第5期)

陆地飞腾功/周国利(第5期)

五祖拳技击十二法/周盟渊(第5期)

少林扫腿法/杨阜剑(第5期)

五祖鹤阳拳武技的三大支柱/李子坚(第5期)

少林寺史话(第5期)

二郎拳竞赛套路(上、下)/陈安记(第6、7期)

少林罗汉门秘传铁掌功/周国利(第6期)

五祖拳要诀阐释/周盟渊(第6期)

少林绊腿法/杨阜剑(第6期)

卧虎功秘要/李永剑(第6期)

少林金刚八式/潘霜喜(第6期)

从少林寺看媒体的偏颇/岳晓锋(第6期)

南少林香店拳/林善泉(第7期)

少林简易铁砂掌/宋 强 赵小莉(第7期)

金刚铁腕功/凌 召(第7期)

五行通背拳鞭劲/赵宝安(第7期)

少林定位闪战法/杨阜剑(第7期)

太极梅花螳螂拳“摘要一段”的捶法/柳国顺 万

广义(第7期)

少林达摩剑/祁美娟(第8期)

河东名拳心意门/史 明(第8期)

南少林八宝铁掌功/王长虹(第8期)

五行通背的散手抱势与守中进攻/赵宝安(第8期)

少林移位闪战法/杨阜剑(第8期)

达摩先天十八手(第8期)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第8期)

五行通背绝掌——鬼拉栓/赵宝安 王玉虎(第9期)

少林真传熊氏易筋经/李佩弦(第9期)

金刚八式之一——降龙掌/潘霜喜(第9期)

南少林鹤拳的气与劲(第9期)

南少林虎啸金钟罩(上、下)/大 侠(第9、10期)

尹氏少林单刀破棍法/刘义军(第9期)

习武要言(第9期)

勇猛狡诈的通背中拳/赵宝安(第10期)

少林盘接手法/杨 雄 金忠阳(第10期)

金刚八式之二——伏虎拳/潘霜喜(第10期)

膝撞绝技/安在峰(第10期)

古传外功易筋经十二势(第10期)

金刚八式之三——穿捶/潘霜喜(第11期)

铁腿功/凌 召(第11期)

五行通背小七手/赵宝安(第11期)

少林内功五拳(第11期)

图解少林四段功(第11期)

明季少林之变派(第11期)

少林连环掌(上、下)/大 侠(第11、12期)

点穴秘传十八手/凌 召(第12期)

少林南北派之师法(上)(第12期)

金刚八式之四——丹凤掌/潘霜喜(第12期)

南少林天罡门虎鹤双形拳/周真生(第12期)

劈挂拳之活肩通臂法/金婵娥(第12期)

太极篇

练太极腰腿基本功是必修课/曹满良(第1期)

浅谈练习太极拳的出汗问题/陈 雄(第1期)

双缠推手练习方法(下)/王锋朝 等(第1期)

《孙子兵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张 杰(第1期)

陈鑫太极拳拳谱及争走要诀(第1期)

功靠操练 法靠实践

——谈太极拳的力、功力、劲力与技巧/罗名

花 李万斌(第1期)

学拳论用拳论的体会/耿向林(第2期)

太极内劲的五大特点/陈宗剑(第2期)

在肯定中丰富

——也谈八十八式太极拳/正 言(第2期)

王西安拳法如何盘架/多荣伟(第2期)

再解太极图

——螺旋缠丝是太极拳的本质/罗永平(第2期)

揽雀尾玄机/张宝银(第2期)

我的太极梦/王海楠(第2期)

太极拳推手走黏法十二例/张宝银(第3期)

太极拳架与推手的关系/秦保顺(第3期)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上、下)/杨 艳(第3、

4期)

太极用意四法/翁心诚(第3期)

太极步/王本德(第3期)

我练太极十三桩/张晓星(第3期)

郝少如谈“用意不用力”(第3期)

推手单势训练法/王西安(第4期)

太极拳套路的核心要素/王文贤(第4期)

“三气”太极与触碰原理

——兼议中老年养生太极的灵气训练/翁心诚

(第4期)

太极拳推腿练功/张宝银(第4期)

王培生谈太极拳技击十大要素/关振军(第4期)

太极拳让我重生/余向鸿(第4期)

太极散手要旨/顾新法(第5期)

修炼太极形气神 打开人体生命根/齐贵春(第5期)

浅谈传统太极拳基本功/陈 雄(第5期)

“太极拳二人推手解”体悟/张宝银(第5期)

我的太极经历/林立中(第5期)

太极拳理论研究应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马 斌(第5

期)

太极拳的对拉弓劲与八面支撑/陈 雄(第6期)

太极拳功夫分项独立修持法/张宝银(第6期)

陈式太极剑中的阳阳辩证关系/张 杰 刘淑君

(第6期)

意三能与三层练/翁心诚(第6期)

放松小指是修炼太极拳之窍要/祝大彤(第6期)

太极拳重在练腰/张绍义(第6期)

郝少如谈“空松圆活”(第6期)

太极步的练法与要领/陈 雄(第7期)

大学太极拳术(上、下)/杨永惠(第7、8期)

太极拳肘靠玄机/张宝银(第7期)

文武养生之道——太极书法/张 杰 刘淑君(第7

期)

内气游走序列

——养生太极内气运行的训练方法/翁心诚

(第7期)

李雅轩太极推手精粹(第7期)

论太极拳推手轻重浮沉/刘晚苍(第8期)

浅识练拳后的酸痛和疲累/陈 雄(第8期)

太极拳“十六关要领”内功修持法/张宝银(第8

期)

太极拳“气感”修炼/张秉山(第8期)

太极开智启慧的心法训练/翁心诚(第8期)

通体松软论(第8期)

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探秘(1~4)/崔仲三

(第9~12期)

纸上练功/菜 丛(第9期)

太极拳修炼手形妙用/张宝银(第9期)

太极拳养生功十八式/陈 雄(第9期)

感受太极拳/若 之(第9期)

杨班侯传《全体大用诀》释意(第9期)

球的力学原理与太极功法/李 珙(第10期)

太极拳“起势”之误/罗永平(第10期)

懂劲与太极内劲/刘俊华(第10期)

三十七式与四十五式吴式太极拳比较/胡金泉(第

10期)

十三式白话歌(第10期)

陈式太极拳技击之“声东击西”/张 杰 刘淑君

(第10期)

太极拳法巧破三势/齐贵春(第10期)

太极拳的松沉劲/耿向林(第11期)

修炼太极拳的窍诀/翁心诚(第11期)

学会练法还要晓其作用/陈 雄(第11期)

行太极拳与做人/胡金泳(第11期)

怎样学练太极拳/陈代明(第11期)

杨澄甫传抄太极拳谱(第11期)

太极拳“钩手”之正误/罗永平(第12期)

陈式太极拳炮捶十八式(上)/安在峰(第12期)

太极拳推手练功/张宝银(第12期)

慢中自有大味/翁心诚(第12期)

太极拳要领歌(第12期)

功力篇

飞爪(第1期)

心意六合拳之野马分鬃/买西山 杨 震(第1期)

意拳单推手/谢永广 李 燕(第1期)

车里防身法/王长虹(第2期)

飞蝗石(第2期)

意拳单推手反控制技法/谢永广(第2期)

心意六合拳之金鸡抖翎/买西山?摇马振辉(第2期)

飞叉/金倜生(第3期)

意拳单推手拳法运用技法/谢永广(第3期)

怎样习练心意推手/陈代明(第3期)

心意六合拳之野鸡旋窝/买西山 买 勇(第3期)

飞铙/金倜生(第4期)

意拳双推手技法/谢永广(第4期)

形意拳要论(第4期)

心意六合拳之金鸡上架/买西山 买 威(第4期)

练打秘功/三 武(第4期)

掷箭/金倜生(第5期)

格斗意志心理训练漫谈/邓许庚(第5期)

意拳双推手拳法应用/谢永广(第5期)

心意六合拳之金鸡独立/买西山(第5期)

飞刺/金倜生(第6期)

金针玄阴指/宋学玉(第6期)

实战摔敌法/邓许庚(第6期)

汤瓶七势拳简介/马雷石 等(第6期)

狼牙锤/金倜生(第7期)

自卫防身中的短刀使用/李永剑(第7期)

抗打训练简述/邓许庚(第7期)

铁蟾蜍/金倜生(第8期)

武当龙门桶子功/宋学玉(第8期)

武术秘传话耳功/王祖金(第8期)

八极靠桩/高长旭(第8期)

金钱镖/金倜生(第9期)

八极六肘头/高长旭(第9期)

人体要害攻击术/秦学志 邹禹臻(第9期)

菏泽武术拳种简述/程元江(第9期)

雷公钻/金倜生(第10期)

内家八桩/王长虹(第10期)

后发制人法/邓许庚(第10期)

武术“胆”之修炼法/武 兵(第10期)

内家拳五字要诀/三 武(第10期)

武当秘拳云水潺/宋学玉(第11期)

一招制敌/武?摇兵?摇王宏强 武■■(第11期)

内家拳十四禁忌(上、下)/三 武(第11、12期)

龙须钩/金倜生(第11期)

太乙金钟功/宋学玉(第12期)

铁橄榄/金倜生(第12期)

浅析心意六合之身聚六合/陈金鹰(第12期)

心意六合拳之白虎坐坡/买西山 张建国(第12期)

内养篇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疗谱/徐成文(第1期)

心理养生/张继昌(第1期)

《道余录》选注/盖世才(第1期)

简单快乐是健康的基石/楚 奇(第2期)

多虑伤神害身体/余 刚(第2期)

道家丹床八段锦/大 侠(第2期)

分行外功诀(第2期)

闭目养生法/原争节(第3期)

防止积劳成疾/张 园(第3期)

养心有道 延年益寿/骆昌芹(第4期)

行为与身心健康/杜生梅(第4期)

老人春游八忌/余 力(第5期)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宜/李延晶(第5期)

在拍打中养生疗疾/郭德才(第5期)

墨家 道家 儒家的饮食观/刘桂云(第5期)

现代人如何养心/树 英(第6期)

《红楼梦》中的粥文化/徐成文(第6期)

学会保持心理上的平衡/程菊珍(第6期)

管理自我好养生/王志成(第7期)

武术人生活保健诀窍/武 兵(第7期)

适养益寿/李延晶(第8期)

炎炎夏日预防“空调病”/楚 奇(第8期)

夏季谨防皮肤病/王晓红(第8期)

当心,你的机体亮起疲劳的红灯/彭玉萍(第9期)

“鸣天鼓”防治耳鸣症/张仲斌(第9期)

平肝抑怒按太冲/梁兆松(第9期)

办公室的安全与健康/李延晶(第10期)

健身跑,你会怎么跑/王文轩(第10期)

散步,健身的良方/王 涛(第10期)

储德养生/王志成(第11期)

小小印堂驱百病/赵广兰(第11期)

驱除疲劳需注意的八种因素/双木林(第11期)

我们能够预防老年疾病/志 成(第12期)

走出“HDSDS综合征”的心理误区/刘树英(第12

期)

2011年《少林与太极》全年目录(第3期)

中插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四~六)(第1~3期)

国家标准经穴部位挂图(第3期)

武林奇兵碧燕抓/肖亚康(第4期)

心意炮捶二路(一、二)(第5、6期)

第10篇

近代物理是物理学的近展。由于近代物理课程内容较深,所涉及知识领域较宽,而且思想新颖,概念抽象,学生往往感到难学,不容易懂,有一种畏惧感。如何加快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从事近代物理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近代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1.在近代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向学生传授近代物理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但是在一般的近代物理教材中,物理大师当初做出的重大发现的历史过程,即他们探索的过程,独特的思路,认识的飞跃和十分有效的方法,往往被过滤掉。这种状况对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近代物理教学中,讲述一些物理学发现的历史案例是克服这一缺陷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把着眼点放在物理学中的推理、发现以及概念形成的认识过程上,生动的描绘科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以其中的历程和哲理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近代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获得比从单纯的知识灌输中得不到的才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学生学习近代物理,光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表示真正理解了近代物理。因为科学的主体并不是它所获得知识的多少与深度,更重要的在于“探索”。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能使学生从近代物理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局限性,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使学生知道物理学永远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学科,它永远不会老化和僵死,永远不会终止探索步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但是为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懂得:不囿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新的思想前提。在科学本身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时,谁能首先同束缚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决裂,勇于提出新思想,新见解,谁就可能抢占到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做出突破性的发现。爱因斯坦不拘泥于一切传统的观念,他以彻底创新精神革新了旧有的观念,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成为现代物理学的杰出代表。杨振宁和李政道敏锐地审察了从未被人怀疑过的宇称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大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从而导致了物理学理论的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在近代物理发展过程中,人们广泛采用了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类比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如德布罗意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将物质粒子与光作了类比,提出了物质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后来被实验证实。1974年,丁肇中和里希特在实验中独立地发现了新的粒子。1963年,盖尔曼等人提出了强子由夸克组成的模型,几乎同时我国物理学家也提出类似的层子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生动事例,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方法,对他们将来在科技工作中大有益处。

2.大力采用渗透式教学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采用“全盘授予”“注入式”和“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一贯强调学生循序渐进式学习知识,其优点是能比较牢固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但也造成我们讲授新知识时,态度过于谨慎,不敢大胆涉及新的领域,知识面较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渗透性学习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还不太清楚,但就在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同时杨先生认为,中美双方教育传统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应该努力去突破。我认为: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定理及基础理论,这些内容包括基本的物理实验,物理图像,物理思想和物理模型,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而一些新发展的理论,现代科技应用等内容时,就采用渗透式教学方法。比如,目前正在研究,还在争论的中微子有没有质量?质子会不会衰变?我们的宇宙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广义相对论、穆斯堡尔效应、核反应堆、超流与超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基本相互作用等。在科技应用方面,如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激光分离同位素技术、激光技术、X光电子谱、核磁共振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穆斯堡尔谱技术、核电技术、热核聚变技术、加速器等。对于这些内容是为了使学生扩大视野和提高视角。只要求学生知道和了解,不必也不可能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一定要掌握。

二、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手段改革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要依靠对物理现象的感知。但传统的近代物理教学手段只能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靠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静态地给学生勾画和讲解,学生难以获得动态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以及清晰的物理图像。这是学生感到近代物理难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利用把图、文、声、像高度集中成于一身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种物理实验和现象,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理论难以理解景象不易描述,实验条件不足以再现的情况,则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这既能增加教学内容的表现力,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有助于教师讲清物理思想,物理过程和物理方法。例如,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节,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讲述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用静态和动态图像结合,显示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实验原理、模拟实验过程、结果及结论。同时附有汤姆孙、卢瑟福在实验的工作照片及生平简介。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解决近代物理内容多课时减少的矛盾,大大地减少教师的板书和绘图的时间,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课,增加了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可以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更多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近代物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利用先进的网络手段,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作业,复习提纲,考试要求等内容放在学校网页上,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学期的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讨论疑难问题。

三、考试方式改革

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贯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考试方面进行了改革,把考试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方式。——闭卷考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近代物理基本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少量是考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连同平时作业,这部分占总成绩的60%~70%左右。——开卷考试以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要求一学期内完成。学生要按照科技论文的要求,写出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这部分可占领30%~40%。论文不仅仅作为单一的考查手段,而是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以此推动教与学。首先整体向学生介绍近代物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然后向学生推荐题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自拟题目。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献资料,更多的还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去寻找,以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扩大视野,培养查阅文献资料的选题能力。实践经验表明,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进一步深入了解近代物理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近代物理的基本原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判断综合评价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第11篇

《曼唐》以彩色连续图画的形式,配合《四部医典》的具体论述,系统描绘了藏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人体解剖构造及生理功能,疾病的起因、病理及症状,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药物的种类、气味功能及配方和用法,饮食、起居及卫生保健知识,行医的道德、守则等内容。《曼唐》源自藏医学的主要经典《四部医典》。《四部医典》出自吐蕃王朝“医圣”宇妥・云丹贡布之手,成书于公元8世纪。在印刷技术传入以前,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经历代藏医增补、注释,内容日渐充实。17世纪末叶,第司・桑结嘉措编纂新注释本《藏医四部医典注释・蓝琉璃》,并刻版印行。定型后的《四部医典》共分四部,第一部《总则本集》是医学总论,共6章;第二部《论述本集》,讲述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理、饮食、起居、药物、器械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共31章:第三部《秘诀本集》是临床各论,讲述内、外、妇、儿、五宫各科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共92章;第四部《后续本集》,除补充脉诊、尿诊、放血、艾灸外,着重介绍各种药物的炮制和用法,25章,另增补总述要义和善事概论二章,共27章。全书托借药王及其五个化身相互回答,论述了全部藏医药学。

据《藏医史》等记述,藏医历来重视医药图谱的编绘。早在公元8世纪初,吐蕃王朝王室侍医弼吉・赞巴希拉,曾编绘《尸体图鉴》26章,《尸体分布图》和《活体及尸体测量》各一部。《四部医典》流传后,常有医家以画图辅助传讲。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名医昌狄・班旦措吉有《解剖明灯》和《药物蓝图》等专著留传。公元14世纪发展形成藏医南、北两大学派,他们为传讲《四部医典》而编绘的大量药物图谱和医学挂图,为《曼唐》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曼唐》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年)时期。当时由总理地方政务的第司・桑结嘉措亲自主持,召集全藏著名医学家和画家,以北方学派名医伦汀・都孜吉美所绘《四部医典》教学图谱为蓝本,综合各派画稿,增补必要内容,由洛札・诺布嘉措主持图形起草,黑巴格涅主持着色描绘,于公元1688年完成了60幅成套《曼唐》。此后,又依据《月王药诊》等经典医籍,补充了数幅尿诊和火灸穴位图,并参照各地收集的新鲜药物标本,补画了部分特产草药,使挂图增至79幅,另附一幅历代名医图。成为80幅唐卡画图,它是现存《四部医典系列曼唐》的标准蓝本。

第司・桑结嘉措在其所著《藏医史》中记述到:为了使《四部医典》通俗易懂,从渊博学者到初习学童均能理解,“我们又着手编纂了成套曼唐。借助它,可以使《四部医典》研习者对各章节内容,犹如托在掌心中的透明余甘子那样,一目了然”。

79幅成套《曼唐》问世后,曾经多次复制。公元1916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主政时期,在拉萨创建医药历算院,由哲蚌寺名医钦绕诺布(公元1879―1962年)主持,并明令前藏、后藏、阿里各地选派生源入院学习藏医药学和天文历算知识。为了教学需要,分别于1918年、1923年和1933年,曾三次复制《曼唐》。和平解放后,《曼唐》分别由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自治区藏医院保存。目前,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存有曼唐164幅,自治区藏医院存有曼唐130幅。两处虽共有曼唐294幅,但仅能配齐两套。

此成套曼唐共分四部分,第一部《总则本》4幅;第二部《论述本》35幅;第三部《秘诀本》16幅;第四部《后序本》24幅。《曼唐》基本上是《四部医典》具体内容的写实,它反映出多年前形成体系的藏医药学,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水平。例如,在解剖学方面,《曼唐》对人体骨骼的描述很细,认为人体全身有骨骼360块,肋骨24根,牙齿32颗。对于脏腑,认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珑”、肠、胆、膀胱、“萨姆休”六腑。珑相当于十二指肠,萨姆休相当于和卵巢。图中将血管称作黑脉,指出黑脉有会搏动的“如玛脉”和不搏动的“江玛脉”两种,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图中将神经称作白脉,指出白脉有司感觉的和司运动的两种,尽管对神经的数目和分布描述不够准确,但在千余年前对神经能有如此认识,仍然很了不起。

在生理学方面,《曼唐》对胚胎发育过程的描绘很细致,指出当男女同房时,男子进入女子子宫即可受孕,孕期38周。图中对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当怀孕后,38周即分娩,这些叙述都相当正确。同时,藏医形象地描述胎儿发育各种过程中出现的鱼期,龟期以及猪期的顺序,是与脊椎动物、鱼纲、爬行纲、哺乳纲,即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的。对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曼唐》采用形象比喻手法生动说明,它用国王比喻心脏,用王后比喻肝脏,用大臣比喻肺脏,指出“大臣丧命会导致国王驾崩”,意喻呼吸终止会导致心脏停搏。它还用饭锅比喻胃脏,用水罐比喻膀胱,用宝库比喻或卵巢,……虽不能科学阐明各器官功能,但均具有一定道理。

在医学基础理论方面,《曼唐》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三大因素、七种物质和三种排泄物,认为它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三大因素中的隆是气,聚集在脑髓、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环、感觉、运动;赤巴是火,分散在肝脏和血液中,促进消化、吸收及热能和智慧的产生;培根是水和土,存在于脾、胃、膀胱内,可以调节消化及水分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七种物质包括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渐变成“精华”,“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三种排泄物包括粪便、尿和汗,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隆、赤巴、培根既被用来解释人的生理活动,还被用于区分人的类型。根据身材、肤色、性格特点,人被区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和各种混合型。《曼唐》反映出,疾病的内因决定于人的类型和年龄,外因则主要是季节、气候、环境、起居和饮食的变化。三大因素、七种物质、三种排泄物平衡失调,均可导致疾病。

《曼唐》对各种疾病症状的描绘相当细腻,对于浮肿、肺气肿、脱肛、痔疮、炭疽、雪盲等许多种疾病病因的描述,现在衡量也还算比较科学-《曼唐》介绍,藏医 诊断疾病主要依靠问诊、望诊和触诊。望诊中尤其重视舌诊和尿诊。舌诊主要看舌质和舌苔,尿诊则要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及搅动后泡沫、沉淀物、漂浮物的变化情况。触诊中主要的是脉诊,脉象因病而异。

《曼唐》介绍,藏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分为内服、外治两大类。内服法靠服用丸,散、膏、汤、药酒等各种剂型的药物治病,外治法则有推拿、按摩、发汗、艾灸、火灸、热敷、冷浴、药酒浴,温泉浴、滴眼、滴耳、滴鼻、熏烟,擦药、灌肠、穿刺、放血等多种。外治法的发展促进了医疗器械的制造,从《曼唐》所介绍的近百种医疗器械,可以推断藏医很早就有了较为精致的成套医疗器械。

在药物方面,《四部医典》共收载了各种药物九百多种,其中,动物药和植物药各占五分之二,矿物药约占五之分一。《挂图》中绘制的海螺、菊石、熊胆、麝香、贝母、黄连、孔雀毛、肉果草、藏木香、长梗秦艽、瑞香狼毒等许多种药物,图形和色彩都十分逼真。《曼唐》还介绍了凤毛菊、绢毛苣、翼首草、螃蟹甲、兔耳草、船形乌头、绵毛丛菔、乌奴龙胆、高山大黄,唐古特青兰、伞梗虎耳草、毛瓣绿绒蒿、喜马拉雅紫茉莉等119种高原特产草药,为祖国医药学宝库增添了异彩。

就医疗思想而言,《曼唐》反映出,藏医不但重视疾病的诊治,而且强调注意起居饮食调节,提倡锻炼身体,保持清洁卫生,预防疾病发生。对日常各种食物的性味和营养价值均有详细介绍,并且专有论述饮食卫生的内容。藏医很重视妇幼卫生,对于性的知识并不回避,强调注意经期卫生,指出月经间不宜同房,关于孕期卫生、顺产和难产、接生方法、产后调养都有详细描述。

第12篇

【关键词】舞台紧张感;心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85-02

艺术活动都是受控于心理活动主体行为,声乐活动中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基本环节是以创作者、表演者和观众的心理活动为基础。所以,在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中,心理学研究占据了重要位置。

声乐演员在台前会产生害怕、过度兴奋等心理,影响歌唱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对于每一位声乐学习者来说,如何克服这种不良心理至关重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舞台紧张感的表现及产生原因;通过案例分析,探索了以心理调控和日常训练克服舞台紧张感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声乐学习及舞台表演提供帮助。

一、舞台紧张感的表现

舞台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声乐演员的演出,因此受到心理学家,尤其是声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归纳起来,舞台紧张情绪有四种表现:第一,心率加快、颤抖、呼吸短促、手指麻木、出汗、手掌湿冷、口干、胃部不适、头疼、头晕、恶心、腹泻等生理反应;第二,过分恐惧、害怕、急躁,乃至出现无名恐慌等心理和情绪变化;第三,认知变化,包括演唱时不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缺失、音乐表现缺乏生命力和色彩等;第四,行为变化,即在训练中和舞台上不断舔嘴唇、身体颤抖或僵硬、面部死板,等等。

二、克服紧张心理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首先,克服紧张心理有利于声乐表演创造性的发挥。声乐演唱要将纸上乐谱转化为听觉音响,注入情感,引起观众心理体验,所以声乐演唱是演员对乐曲的“二次创作”,要求演员既要了解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思想,同时要将自身的体会和本身的演唱技能和作品相互结合,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作品,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所以,演员在演出时如何克服因心里紧张而造成的失误,对声乐表演创造性的发挥至关重要。

其次,克服舞台紧张心理是声乐演唱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站在舞台上,无论谁都会或多或少有紧张情绪,这是正常表现,重要的是不要让这种紧张情绪影响到表演。通过某些心理调控稳定或消除这种情绪,把适度的紧张心理运用到演出中,调动演出的兴奋度;相反,演出时,如果演员被紧张情绪干扰,不能控制,就会使其精力无法集中,平日的积累无法发挥,演出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声乐演员能否克服紧张心理,对声乐表演的顺利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三、紧张情绪的产生原因

据1988年的世界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家大会的统计,在与会的47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2200位音乐家中,24%的人有着舞台紧张问题,其中16%的人症状严重。另一项对欧洲100名交响乐团的音乐家的调查显示,63%的人有着舞台焦虑症。因此艺术医学研究认为,表演焦虑症是普遍困扰音乐家的问题之一,原因归纳起来有内外两个方面。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舞台紧张情绪的内因可分为人格性焦虑和情景性焦虑。前者是由表演者的性格造成的。一般性格内向、敏感的人会有较高的舞台紧张感。人格性焦虑易受到演出动机的影响,动机越高,紧张和焦虑感越强。舞台焦虑对演出的影响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取决于演员正确反应能力与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当正确的反应能力大于发生错误的可能时,舞台紧张感反而促进表演水平的发挥;相反,当发生错误的可能大于正确反应的能力时,舞台紧张感就会影响舞台表演。

情景性焦虑是一种暂时的临场应激情绪,不难矫治。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舞台紧张感是人格和潜意识矛盾冲突表现形式或症状。而潜意识是在幼年形成的,舞台的环境则是激发和唤醒这些冲突的媒介。

引起舞台紧张情绪的外在因素包括演出时的诸多情况,如演出时演员的身体状况、场地情况等。

四、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方法

克服舞台紧张感的最好方法是演唱前的准备。要演唱一首歌曲,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整体了解,包括写作意图、写作环境和表达情感。其次要对作品进行系统和专业分析,判断作品是否适合自己演唱。最后,对乐谱进行分析,如每一句在哪里换气、如何表达歌词中的情感、与伴奏如何配合等,准备得越充分,研究得越透彻,对克服舞台紧张感越有利。

对作品进行了充分准备,心里有了底,演唱态度就要严肃正确。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是作品,而不是个人,这样在演唱时才能投入到音乐中,调整好情绪。如果演员存有虚荣心和侥幸心理,有着过多不实际的期盼,会加重自己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演出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要克服舞台紧张情绪,加强声乐演唱者心理调控能力是主要。演唱者最好能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在演出实践中熟悉观众、熟悉舞台,锻炼勇气和信心。在每次演出前认真对待和珍惜排练、走台、彩排,熟悉灯光、音响等演出环境,减少在演出时的生疏与不适应感,排除演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只有通过这样大量的艺术实践和舞台实践,自信、勇敢、冷静、沉着、稳定和坚强的心态,就会取代腼腆、胆怯、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态,使演唱超越自我,获得成功。

舞台上,演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把自己全部的灵感、智慧,以及对音乐的热爱集中在一起,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表演中,无视内在和外在的干扰因素。演出时,每一处情感,每一个音符,都要在潜意识里自然流露到音乐中,力求不受干扰。

音乐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抽象听觉艺术。作曲家通过想象力创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观众靠听觉和心灵体会和感受。想象力是全程参与创作、表演和欣赏的重要因素。声乐演员通^想象力去认知和理解作品,传递作品情感和领会作品意境。想象力越丰富,对作品诠释能力就越强,对作品的框架结构就越清晰,就能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去,自然就会克服舞台紧张情绪。运用和发挥想象力对音乐表演者的素质要求极高,要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

声乐演员在舞台演出过程中应该是情感的自然传递,情感的自由爆发,而不是生硬地把某种意图强加于音乐,强加于观众,更不是技巧的炫耀和卖弄。只有从演员内心流露出来的音乐才是好音乐,才是最能打动观众的。所以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要专注于情感,有了情感,舞台紧张情绪就会“退避三舍”。

通过本文的分析,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一般都会有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引起的舞台紧张感,强大的心理调控能力是消除其影响的重要手段。但是,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长久练习,从内在、外在两方面加以完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天.音乐家的舞台紧张以及音乐治疗的应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2).

[2]刘赓.钢琴教学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3]周永红.如何克服舞台紧张[J].文教资料,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