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6:4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场礼仪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礼仪课程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建设上,应运而生地涌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如何才能开设建设好这些新的学科,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礼仪”又是这些学科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课程,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它对于塑造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高效地开展礼仪课程建设这一重要内容。
一、礼仪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然而,目前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道德水准偏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相对薄弱,现行教育注重专业理论教学而忽视礼仪修养的培养,社会舆论对礼仪规范尊重度不够、理解过于浮泛。礼仪修养的缺失不仅严重阻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正常和谐的交往也造成诸多不必要的纷争,更是严重损害了个人的人格形象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削弱了国家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由此可见,加强礼仪修养可谓迫在眉睫,而礼仪修养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一个集中高效的途径。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融洽校园氛围的应有之义,更是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通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将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习礼仪对于巩固和发展校园秩序,推动社会和谐,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涉外领域的礼仪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还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弘扬。学习礼仪有利于维护、提升企业形象,对于打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开设礼仪课程、提升礼仪修养不仅必要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高职高专礼仪教育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教育对象,以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综合调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力量,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行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第二,提升职业成熟度,理解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提高职业工作中的礼仪水准,提升个人形象的附加价值;第三,使学生形成礼仪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能够坚持正确的礼仪行为;第四,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形体美、气质美和精神美;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讲文明、懂礼节的和谐文化氛围。
在贯彻礼仪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同时,坚持四个结合,把育体、育心、育德、育美结合起来,把教学重点从单纯的教学方面转变到课外、训练、辅导、社团活动相结合上来,把礼仪教学与形体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紧密结合,利用两类课程相互联系的关系,共同完成全育教学目标。
三、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活动类型逐渐增多,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行为特征也逐渐向成人型转化。礼仪课程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地、科学地构建教学内容。
礼仪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仪容、仪表、仪态、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公共场所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等诸多方面。礼仪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礼仪基本概述和学校礼仪,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礼仪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信心和信念。通过学校礼仪知识的介绍,如待师礼仪、同学之间的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宿舍礼仪等,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二是社交礼仪,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是面试和职场礼仪,学生通过面试礼仪和职场工作礼仪的学习,掌握职场所要求的礼仪规范,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家庭礼仪,通过家庭礼仪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家庭成员、与来访客人、与邻居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五是涉外礼仪,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礼仪技巧,在国际往来中,能够切实维护自身以及国家民族的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促进国际交流的和谐畅通。
四、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
礼仪教育是一种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施礼仪教育:
1.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礼仪教学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礼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能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由于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礼仪教学必须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教学实践中,一是要把教学内容体系分解为不同的教学项目,确定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二是要广泛采用体验式和技能训练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小组评价等途径体验礼仪行为,再加以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礼仪技能。三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礼仪模拟、礼仪训练,并采用小组内外相互评价和纠正错位的测评机制。
2.发挥礼仪协会、社团、俱乐部的作用。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教师施教水平不均衡、学生课堂内外的行为举止存在反差等问题。因此,除了实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建立学生礼仪协会和俱乐部,成立学生礼仪表演队伍,开展礼仪知识竞赛,借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到学生的业余生活,强化课程实施的效果。
3.礼仪教育和日常管理相结合。礼仪规范的管理是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是学校礼仪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教育性、评价性和纠偏性等特点,学校应把学生的礼仪行为遵守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评价之中,如进行“学生文明行为百分考核”,“礼仪之星”评比等活动,成立专门的文明礼仪督查小组,对学生礼仪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行为,遵守礼仪规范。
(一)日、韩资企业商务文员的岗位工作内容
通过实证调研,目前日、韩企业商务文员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和文稿翻译、会议翻译
2.整理报表,文档,会议摘要等
3.协助公司经理进行商务活动、与客户沟通,交流,推销公司产品等
4.协助公司经理处理具体生产业务、人员管理、检查巡视、问题反馈和处理等
(二) 对大学中开设课程的满意度
在本次调研的20多个的日、韩资企业中目前正在从事商务文员的调查问卷来看,近90%的应答者选择了不满意或者很难说,可以看得出,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应用日语和应用韩语在对商务文员的人才培养方案上是有巨大欠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其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在大学中并未能获得。
(三)认为在大学中应该增加开设的课程内容
在本次的调研中,应答者以自己工作岗位为出发点,提出在大学中应增加开设包括:实用的日韩商务礼仪(包括实用的酒桌文化礼仪)、会计基础、人力资源、工商管理、公共关系学、职场化妆和着装、设计、新闻学、心理学、日、韩办公自动化软件课程等。
(四)大学中应加强的实训课程
本次的问卷结果显示,在大学的实训体系课程中,应增加:涉外活动实践课程、语言实际应用交流能力实训、商务礼仪实训课程、化妆和着装实训课程、日、韩及中文办公自动化实训课程、人际沟通与交流实训、应变能力训练等。
(五)作为商务文员应加强训练的能力素质
本次的调研结果显示,作为日、韩资企业的商务文员,应加强训练的职业能力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礼仪、敬业精神、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忠诚度、团队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执行力、效率、学习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踏实诚恳、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
二、高职高专日、韩商务文员岗位引领下的课程搭建的启示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必须确认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开发出核心必修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环节,确保教材、教师、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保持零距离。通过此次调研,同时通过对比当前本校及相关院校培养商务文员的应用日语和应用韩语的课程设置,笔者有以下的建议。
1.就本校的应用日语和应用韩语课程设置而言,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主要以语言为主,专业方向课程中加入了为数很少的商务贸易类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单证及经贸日、韩语、函电等课程等。因此,通过本次企业的实际调研,笔者认为,应在原有的应用日语和应用韩语的专业技术平台课中应加入日、韩办公自动化软件、会计学、管理学类课程;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加入日、韩实用商务礼仪、化妆、着装、商务沟通与交流、新闻学、文秘写作等课程。这类课程是高职高专日、韩商务文员岗位工作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此短板确需尽快弥补。
2.通过此次调研,笔者认为,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日语交流技能与礼仪、韩语交流技能与礼仪课程教学应更侧重于实际商务活动中实用的商务礼仪文化教学,同时在该类课程中,应增加化妆、服装搭配等内容,并在实训课程中予以体现;在实训课程中应尽可能创造涉外的实践活动或模拟真实的涉外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作为高职高专的课程负责人和专任教师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现场模拟环境,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外宾接待的实战情境中,同时,也可通过各种渠道,将实战的录像资料作为现场教学的手段;通过聘请外教和留学生现场模拟,制作微课的方式,尽可能多得创设真实的教学资料。
3.在此次调研过程中,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中应增加会计基础、管理学、心理学、日、韩办公自动化课程等。此类课程作为商务文员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足面比较大,也是毕业生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在本校的人才方案中还未涉及,因此急需更新和补充。
4.在此次调研中,笔者认为,在实训课程中应加强具有针对性训练包括、语言训练、团队合作能力训练、职业素养的训练、职场沟通和人际关系的训练、应变能力的训练、日、韩办公自动化的软件的使用实训及上文中提到的商务礼仪、化妆、着装的训练等。
5. 在此次调研中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中应加强与日、韩资企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场景引入到学校的实训课程中来,从而更有针对性,同时通过平时、假期学生的长短期实践和实习,在学生真正步入日资、韩资企业前就具有良好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的形式与博物馆、主要景点、旅行社等进行联系,发展一批校企合作单位,通过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素养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小结
张雅莉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商务礼仪对职业形象影响的研究》科研成
果,项目编号:12525017。
摘要:在商务场合中握手是重要的职场社交的组成部分,掌握商务场合握手利益对于新入职的人员来讲价值和意义非常重大,除
了可以能够有效应对商务场合的礼节需要,而且还能有效扩大商务场合的交际范围,进而为扩大商务场合影响力、实现商务活动目标
提供基础。本研究从商务场合握手利益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商务场合中应该采用握手礼仪的方式进行了研讨,提供了在商务场合交际
过程中握手礼仪应用的注意禁忌。
关键词:商务场合;握手礼仪;距离;姿势;次序;禁忌
1.前言
握手是商务场合中建立交际网络,扩大影响范围,联络彼此
感情的重要礼仪,合理地运用商务场合握手礼仪能够有效显露自
身的个性,突出展现个人的魅力,在通过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合
理运用实现对双方的基础性了解,进而为商务场合的交往和交际
打下主动而积极的基础。应该对商务场合握手的礼仪进行全面地
研究,掌握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应用要求,把握商务场合握手礼
仪的关键,进而在各类商务场合中能够实现对握手礼仪的有效应
用, 为自身的商务场合交际创设出更加有力地空间和氛围。 同时,
要对商务场合握手的禁忌有所掌握,避免商务场合握手礼仪应用
时尴尬和不愉快情况的发生,在温文尔雅和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实
现商务交际的建立、扩大和加速。
2.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概述
2.1 握手礼仪的简介
握手礼仪起源于西方,在古代主要是在贵族男士交往中广泛
应用,随着社会发展握手礼仪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很多地区
和国家都将握手当做交往的重要礼仪。握手礼仪主要应用在如下
几个场合: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初次相识,无论是主动认识、他
人介绍还是被动结识都可以利用握手礼仪。二是,熟人之间久别
重逢,通过长时间、热烈的握手可以传递出对友情的珍稀和对重
逢的喜悦。三是,在告别的仪式可以通过握手来表达自身强烈的
情感和情绪。四是,在特殊场合中,有力的握手可以表达出慰问、
感激、和解和祝贺等多重意义。
2.2 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要点
一是,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姿势,首先是商务场合握手礼仪
的距离,在商务场合进行握手礼仪时应该距离对方一步远,过短
的距离或造成陌生人之间的局促,其次是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身
体姿势,在握手是要确保身体的略微前倾,要做到两脚平行正对
被握手者,出右手,拇指向下张开,四指并拢略微弯曲,虎口与
对方虎口相交。二是,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顾忌,在握手过程中
避免出现掌心向下的显现,这代表握手者控制欲强,并带有傲慢
的态度;要注意在握手过程中不可戴手套,这是看不起对方和失
礼的行为。三是,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寒暄,除了是熟人外,要
在商务场合握手中尽量避免过长时间,双方交流以微笑、简单问
候和致意为主,但也不能出现握手时间过短或出现心不在焉的问
题。四是,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先后,在商务场合中如果出现不
同身份或上下等级要注意握手的次序,在长辈和晚辈之间进行握
手时应该先有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在商务活动中有
上下级之间的交往时应该先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住上级的手
进行握手; 在商务场合出现男女之间的交往, 则需要女方伸手后,
男方再伸手完成商务场合握手礼仪;如果出现对判断不出对方身
份,则可以根据判断,一般以年龄为基础确定商务场合握手礼仪
的先后。
3.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应用场合和方式
3.1 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次序
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
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
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
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
行。
3.2 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应用判断
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
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
意就行了。 在公务场合,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
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
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
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
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应当强调的是,上
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
4.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禁忌
在商务场合行握手礼仪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因错误
的握手方法而出现违犯规则而出现失礼的问题。
4.1 避免在商务场合中左手相握
在阿拉伯和印度人的文化,左手是不能相握的,他们认为左
手是不干净的,因此,如果在商务场合出现阿拉伯人或印度人,
必须注意握手礼仪中用手的正确。
4.2 避免“十字”交叉握手
基督教徒和犹太人对于十字架形状的东西有特殊的禁忌,在
他们眼中十字架是不吉利的东西,因此,在商务场合的多人交往
中要避免四个人交叉握手,这样极不礼貌,同时也会出现握手者
尴尬和不愉快的问题。
4.3 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其他禁忌
一是,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
哈腰,过分客套。二是,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
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三是,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
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四是,不要拒绝握手,即
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
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是市场经济社会,商务交往和商务活动正在不
断地增加,在商务场合中如何表现自己,实现商务场合的有效交际
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商务场合握手礼仪,了
解商务场合握手礼仪的要求,在不同的商务场合中正确地应用握手
礼仪将会能够为商务交往和商务活动创设出良好空间,在建立新商
务活动联系,加固传统商务交往关系的基础上,为自身的商务活动
创设出良好的氛围与空间,在树立良好商务形象、社会形象和个人
形象的同时,将商务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做到进一步地扩大。
参考文献:
[1]曹俊.从握手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2).
[2]筱炜.握手的礼仪[J].刊授党校,2010(10).
[3]张传禄.握手的礼仪[J].秘书工作,2006(03).
[4]张传禄.握手的礼仪[J].金融博览,2007(04).
本文作者:余丹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一向以“宽口径”著称,并没有固定对口的行业和岗位,学生一般会在教育、媒体、行政等领域发展,随着公务员和教师职业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企业立足,从事文秘、策划、宣传、营销等工作。在基本专业素养和专业核心能力之外,沟通和协调能力、策划和创意能力乃至个人形象塑造和礼仪素养,都左右学生的发展前景;在信息化社会中,熟练掌握各类现代办公设备和技术更是职场生存必备的条件。针对就业市场的现状,我们将以下课程列入实训课程:口才训练、写作训练、公关礼仪、活动策划、调查与分析、现代办公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口才训练课程与写作训练课程是实训课程的重点。
围绕能力培养目标,重构实训课程内容
实训课程强调技能的训练。我们打破了理论教学按照知识点组织教学内容的固有模式,把实训课程的能力目标分解为若干能力点,再围绕具体能力点设计实训项目。项目化的实训形式,阶段性和针对性较强,实训过程中目的明确,形式多样,效果比较显著。口才训练课程教学。将口才训练课程分解为“心理训练”、“朗诵训练”、“仪态训练”三个基础训练项目和“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面试口才训练”、“谈判口才训练”、“社交口才训练”等实用训练项目。口才训练课的教学重心放在设置情境实战训练上。写作训练教学。写作训练教学设置了“论文写作训练”、“公文写作训练”和“文学创作训练”三大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如“文献综述写作训练”、“调查报告写作训练”、“报告文学写作训练”,等等。按照布置命题当堂写作习作点评反复修改的流程展开。每一次课是一次练笔的机会,每一次课后作业是一个项目成果。
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评价指标,增强实训效果
实训课程注重师生互动。操作技能类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在“做”的过程中去掌握方法和技巧;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需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口才训练与公关礼仪实训课程教学,场景模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训形式。根据不同主题模拟不同的场景,如求职面试、节目主持、商务会议、社交宴会等,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角色扮演得到锻炼。调查与分析和活动策划实训课适宜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这类课程可以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调查与分析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强化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配不同的调查任务,要求学生以确立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访谈、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撰写和上交调查报告。调查任务可以与教师科研结合,也可以源于学生兴趣,或者是来自社会热点,既要有现实意义,又要难度适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策划、监控和指导作用,学生真正成为调查活动的主体。学科竞赛和学生社团活动也是实训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如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选手选拔和“演讲口才训练”实训项目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年定期举办“文学节”、“秘书节”等学生社团活动,有主题征文、“礼仪先生”评选等环节,可以和写作训练、公关礼仪课程形成联动机制。实训课程的评价指标多元化。实训课程可以评价学生提供的作品和成果。如摄影、摄像课程要求学生提交高质量的摄影和摄像作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要求学生制作网站,调查与分析课程要求提交调查报告,活动策划要求提交策划书,等等。高级别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得高端资格证书或是公开发表作品的学生,相关课程可以免考,成绩可以评为优秀。
加强实训条件和“双师”型师资建设,为实训教学提供保障
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需要两方面的保障:一是实训场地和设备,二是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二者缺一不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妨借鉴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的经验,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建设实训室,或是与其他相关度较高的专业联合,建立文科综合实训室,提供场地和设备,营造实战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去动口、动手和动脑。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要有了解社会需求的意识和行动,要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基地,亲身体验秘书、记者、编辑等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把这些实践经验带到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避免空谈;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行业内人士来校授课。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和普遍规则,有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事例,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新鲜的感受,从而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构建了实训课程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还要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师资保障等方面继续深入思考、不断完善,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论文摘要:本文采用甘中职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并分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现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依据。
1调查目的和意义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目前我们的中职英语教学还没有真正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大多数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较差,在职场交际中时常遭遇文化误解,从而出现“社交语用失误(Leech,i983)",这种“失误”指不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际。多年来我院的中职英语教学跟传统基础英语教学一样,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社交语用能力差。据此,笔者在本院中专部展开文化意识调查,意在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透视,了解其现状,发现其利弊,尤其是发现其存在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因素。同时,本调查还意在引起中职英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寻一条符合职业教育的文化教学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职场竞争力。
2调查依据
国家教育部将于2009年秋季试行的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等。其课程目标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新大纲把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的要求体现了中职英语教育的时代特点。但现实情况是有关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实践,目前只处在起步和实验阶段,文化教学在英语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Kramsch认为:语言表达文化现实;语言体现文化现实;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融合成一体的事实说明教授一门语言,就不可避免地要教授其相关文化。邓炎昌、刘润清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书中更明确提到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密不可分。
文化教学始于中世纪的拉丁语教学,真正有目的,有系统地在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一出现于美国。1945年美国学者弗莱斯(Fries)首次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意义揭示出来。他认为语言的掌握是建立在对其使用的文化环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20世纪60,70年代国外语言学界出现的文化热打破了传统的以语法翻译为基础的语言文化教学模式,社会学家Hymas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导致了语言教学领域方向性变革。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外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80年代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跨文化交际学引人我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进人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在语言文化的不同层次上展开了研究。胡文仲教授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跨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他的专集《文化与交际》集国内44篇有关文化研究的论文成果于一体。邓炎昌、刘润清(1989)合著出版的《语言与文化》讨论了使用英语时所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因素。近十多年来其它学者和如许国璋、赵贤洲、桂诗春、高一虹、等对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也更细致更具体,大多集中在词语的文化内涵、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和文化导入的研究上,为我国的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3研究方法及措施
3 .1研究对象和方式
本次研究对象为咸宁职院中专部06财会专业2个班共112名学生;中专部12名英语教师(3名为硕士,6名硕士在读)。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12份,回收106份,回收率94.6%;发放教师问卷12份,回收12份,回收率100%。本研究设计两套调查问卷,一套是学生调查问卷,一套是教师调查问卷。问卷来源于邓兆红的优秀学位论文《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中的部分内容和网上相关内容并作适当改动。题目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3.2学生问卷情况和分析
(1)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
B、了解(12.3%)
C、了解一些(49.1%)
D、几乎不了解(33%)
E、完全不了解
(2)学习英语过程中,有必要学习英语文化吗?
A、非常有必要(1.5%)
B、有必要(45.2%)
C、有,但不要太多(36.7%)
D,没有必要(4.7%)
E、不知道
(3)学习英语过程中,你对文化现象的关心程度是:
A、不关心(13.2%)
B、有一点关心(35.8%)
C、适度关心(22.6%)
D、较关心(26.4%)
E、很关心(1.8%)
(4)你怎样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
A、仅关心语言技能训练(50.9%)
B、仅关心文化知识
C、两者并重(34.1%)
D、技能训练为主,文化知识为次(13.2%)
E、技能为次,文化知识为主(1.8%)
(5)我学习文化知识的渠道是:
A、无渠道,没学过(4.7%)
B、课内老师很少讲解,主要是课外自己补充(63.2%)
C、以课内教师讲解为主,自己课外补充(18 .8%)
D、以课内教师讲解为主,无课外补充(13 .2%)
E、课内老师不讲解,全由自己课外补充
(6)学习文化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A、无帮助(21.6%)
B、少有帮助(17.9%)
C、有帮助(50%)
D、有较多帮助(10.4%)
E、有很大帮助
(7)你阅读英文读物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新单词(19.8%)
B、知道更多语法知识(14.2%)
C、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知识(49.1%)
D、只想看懂文章意思(13.2%)
E、消遣(4.7%)
(8)对英语教师课内讲解文化内容清晰程度是:
A、不清晰(8.4%)
B、偶尔清晰(38.6%)
C、经常清晰(14.2%)
D、很清晰(12.3%)
E、不知道
(9)你认为英语英语教材中含有文化知识吗?
A、不知道(19.9%)
B、含量很少(39.6%)
C、含量较多(19.8%)
D、含量非常丰富(0.9%)
E、一点也没有
(10)你们英语老师是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的?
A、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37.1%)
B、通过多媒体\电影\录音\录像\图片等(17 .1%) C、中西文化对比(6.6%)
D、举办文化讲座
E、给学生推荐有关文化读物
(11)你认为目前制约中职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A、教师轻视文化教学(43.4%)
B、学生基础薄弱,无法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77.4%)
C,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85.8%)
D、教材中文化内容少(37.7%)
E,教师知识储备不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20 .8%)
(12)你在学习西方文化时,觉的最困难的方面是:
A、西方的宗教习俗(数字,颜色,婚葬)(27.4%)
B、西方的食物和用餐礼仪(43.4的
C、西方的政治制度(49.1%)
D、西方的经济制度(50%)
E、西方的教育制度(21.75%)
F,其他方面(家庭与个人社会福利,工作,旅游)(17.1%)
(13)你觉的以下哪方面与中国文化有较大差异:
A、西方的宗教习俗(数字,颜色,婚葬)(11 .3%)
B、西方的食物和用餐礼仪(35.8%)
C、西方的政治制度(82.15%)
D、西方的经济制度(74.5%)
E、西方的教育制度(38.7%)
F、其他方面(家庭与个人社会福利,工作,旅游)(11 .3%)
(14)你认为英语课中关于介绍文化的时间最好占
A,5%(5.6%) B,10%(33.1%)
C,30%(40.6%) D,50%(12.3%)
E,70%(8.4%)
(15)你觉得学习英语文化在你们毕业后职场与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作用大吗?
A、不是很有用(14.2%)
B、有一定作用(11.3%)
C、很有用(14.2%)
D、不确定(31.1%)
E、根本不知道
以上调查结果可喜的一面: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如1至3题所示;第6小题也显示了大多数学生(60.4%)对文化知识与成绩的正相关关系有正确的认识;通过第7小题的调查,我们得知49.1%的学生阅读英文读物是为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知识,这说明他们的潜意识里都渴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另一个渴求学习文化的证据在第14小题里也一览无遗, 33.1%和40.6%的学生认为英语课中介绍文化的时间最好占10%和30%的时间。但是整个调查结果也反映了令人担忧的一面:学生文化意识普遍薄弱,有的甚至不懂什么是文化知识,如第4小题调查显示50.9%的学生仅关心语言技能训练,不关心文化知识的学习;第9小题显示共有21学生不知道英语教材中含有文化因素,42个学生认为含量很少,两者百分比之和高达53%;在第15小题的调查中,31.1%的学生对学习文化在职场与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中的作用不确定;第10小题中77.4%学生认为制约其文化意识的因素是英语基础薄弱,无法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这足以说明中职生急需加强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大多感到中职英语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如第10小题调查显示英语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文化类讲座和推荐阅读文化读物,37,1%的学生选择教师文化教学方式是通过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实现。总之,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无法满足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问卷凋查情况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文化教学的进行情况、文化内容的了解情况、文化教学的制约情况以及改善文化教学的途径等5个方面。
在被调查的12名教师中,9名教师认为文化教学非常重要,表示希望接受有关文化教学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课内外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教师有4名,课堂上进行了文化渗透的有9名,所有教师认为自己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文化渗透。对文化内容的了解情况显示:7名教师认为语言不是文化的唯一表现形式,非语言交际如宗教,政治体制,饮食习惯等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问卷显示文化输人严重不足,值得庆幸的是8名教师已经意识到教法陈旧和知识结构欠缺对文化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另外学生基础、教材编排也制约了文化教学。至于如何改善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教师们各抒己见:4名教师认同改革英语测试方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四种英语技能并驾齐驱,3名教师希望研究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案和出台符合中职生认知能力的文化教材;5名教师认为举办文化讲座、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等为重要途径。教师问卷结果足以说明我院英语教师已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这为中职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思想保证。
关键词: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职业养成教育;酒店管理
0引言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在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贯通和融合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衔接模式。武汉商学院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酒店管理专业“3+2”人才培养试点班,旨在构建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互通机制,实行针对性“一站式”培养,按照高职3年和本科2年这两大培养环节来实施教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进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人才培养的高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晰酒店职业素质要求,并科学设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环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
1全方位职业养成教育
1.1构建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机制
学校、家庭、酒店企业和学生是职业养成教育的4个主体,需要四方联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中的第一个培养环节在高职院校实施。首先,高职院校抓住新生报到的时机,迎新时让老生展示出良好的职业风范,组织家长和学生参观酒店实训中心,开展家长与新生座谈会,向他们介绍酒店行业和职业,解答他们的疑虑,及时消除他们的职业认知偏差;其次,解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3+2”人才培养模式,使家长们能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新生入学教育邀请酒店职业经理人参与,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介绍和职业发展心得的分享,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感知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生既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客体,也是主体之一,要加强自律和自我修炼,并重在实践,不断提升职业素质。
1.2打造课堂、师资、实践基地与校园文化助力平台
1.2.1拓展课堂空间和内容,打造“三个课堂”
在第一课堂即专业课教学中融合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编制课程大纲时设置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要求任课教师重视学生日常的职业化训练,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引导,重点培养他们创新、沟通和独立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在第二课堂即校内开展课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感恩行动、校园文明行等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组织演讲比赛、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开展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策划能力。第三课堂主要是践行环节,在酒店实习、社会调查等校外实践活动中延续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现校园与酒店企业、社会的有效衔接,通过学生身体力行,从自我做起,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和提升。
1.2.2发挥辅导员、辅导员助理、班级指导老师与德育老师的多重作用
首先,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是武汉商学院考核专职辅导员工作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在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中,要求合作高职院校从大一开始配备辅导员助理,由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其主要协助专职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第三,为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课业指导、学业指导、竞赛指导和职业指导等;第四,进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劳动模范、师德标兵和技术能手担任德育教师,开展主题讲座、学生座谈会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2.3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专业实训与实践活动来促进职业素质养成
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世界知名酒店和合作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环境化熏陶和潜移默化式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模拟酒店场景,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进行职业意识、礼貌礼仪、服务规范、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等方面的渗透教育;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酒店观摩、专业见习、节假日兼职、企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职场氛围和酒店职业人风范,收获感悟,在真实的职场中得到浸染。
1.2.4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与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武汉商学院一直重视校报、微信公众号、校园网、校园广播和校史馆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多年来,武汉商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致远讲坛”、“一系一品”、“心海导航”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强调体验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弘扬武汉商学院“商道惟诚、知行致远”的校训精神及“和谐、和睦、合作”的校园文化。
2全过程职业养成教育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贯通培养以“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内容融通”为基本原则,开设的高职阶段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有序衔接,教学内容以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基础有机融合。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的全过程,主要通过“五段式交互成长型”职业养成训练体系,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校内学习到校外实习、从入学到毕业,分为5个阶段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2.1职业认知与情感培养
此阶段包含高职段的第1、2学期,旨在让学生形成职业认知、唤醒职业意识和培养职业感情。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入学教育,其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让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也可以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作讲座和交流,还可以实地参观酒店,让新生正确认知未来所从事的酒店行业,培养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热爱。此阶段需开设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课程,例如《职业素质修炼》、《管理沟通》、《职业礼仪》、《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形象设计》等,以专门培养学生敬业、主动、合作、责任、服从和服务等职业意识,塑造积极的职业心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2职场模拟与规范形成
此阶段包含高职段的第3-6学期,第3、4学期主要完成服务技能课程和基础管理理论课程的学习,第5、6学期主要开设餐饮部管理、前厅部管理和客房部管理等一线部门管理课程。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各项专业技能训练,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手段以及严格的课堂管理让学生履行规范的职业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每学期通过组织学生到酒店企业的见习与开办职业经理人专题讲座,让学生体验职业氛围,并逐步达到职业标准和趋于职业化。第6学期为了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2.3职场熏陶与素质锤炼
本科段的起步为专业实习,是职业养成教育体系的第三阶段,即“3+2”五年贯通培养的第七学期。学生通过酒店的入职培训走上了职业岗位,逐步适应职业环境,在酒店基层管理工作中履行职业角色,承担职业责任,进而不断增强职业意识、规范职业行为和提升职业技能,最终能胜任职业。
2.4职业定位与素质巩固
本科段的第8、期是第四阶段,学生完成专业实习后返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职能管理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此阶段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人士为辅。此阶段的学生由于实习经历和个人认知的差异,往往会对酒店职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通过实习充分认识酒店行业,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已掌握了服务技能,无需再在课堂上学习,有些心浮气躁;还有学生认为酒店不适合自己,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产生迷茫等。这些消极的想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选择,如何引导学生转变不正确的观念,对职业素质加以再修炼是授课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首先,专业授课教师可以请学生畅谈自己在实习期的见闻及感想,从而了解学生实习后的真实想法,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疏解;其次,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给实习后的学生设置综合应用型的理实结合课程,或在课程中的多设置管理类实训环节,多布置探究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习经历进行专题研讨、模拟演练或项目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再者,在案例教学环节多增加酒店成功人士的相关案例,请学生结合实习经历加以分析阐述,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定位。
2.5职业选择与综合提升
最后阶段是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此阶段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指导老师为辅。主要通过独立或组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建议学生以实习酒店为研究对象撰写相关论文或完成一项调研报告。开展应用性研究是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项测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自由择业和自主进行毕业实习.
3全方法职业养成教育
在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中,为体现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和实现学生的职业素养优势,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活动。
3.1课程导向法
设置职业素质课程,明确专业课程中素质培养目标。根据酒店职业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划分为职业形象、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心理和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基于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依次开设相关培养课程,并力求前后课程的衔接得当。目前依次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质修炼》、《职业形象设计》、《形体训练》、《服务礼仪》、《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酒店服务技能训练》等。这些课程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个人自我完善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良好的职业素质并不是仅靠一门或几门专门的职业素质类课程就能培养而成,所以在其他的专业课程中设置有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成效的评价。
3.2教学提升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职业化、体验式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团队竞赛,由组员设计团队文化,课程考核时实行团队和个人的综合测评,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们上专业课时要求统一职业着装,佩戴工作铭牌,以班组为单位集中坐在一起,各个班组每次上课之前召开班前例会,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感。校内实践教学酒店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并依托校园大学生创业餐厅开展实体经营,以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在技能训练类课程教学中,由各个班组流轮负责课前准备和课后收场等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工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养成守时、负责、主动、高效等职业习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督导改进,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3.3考评促进法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职业素质的养成。评价体系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效的保障。需要丰富学生评价的内容,将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都纳入评价系统,尤其是将学生操行的考评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不再是一味地只看卷面成绩或实操成绩。具体做法方面:①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评价,例如出勤、仪表等;②实行全过程评价;③期末考试以应用性综合测评为主。例如《酒店督导》、《职业素质修炼》等课程考核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项目式考核:成绩评定采取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平时考核学生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整理、课后作业和学生成长记录本等;期末以口试和团队展示为考核方式,采取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权重设置为60%的个人成绩加40%的团队成绩,通过强调团队协作和团队之间的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耀进,韩晶晶.酒店员工职业素质解构与问题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11).
2薛红,周耀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分析[J].旅游纵览,2012(10).
3韩晶晶,周耀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探索———以实训类课程为例[J].商情,2013(51).
4周耀进.基于职业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J].———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企业导报,2011(17).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商务英语专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后危机经济时代的外贸业务的强势反弹不容置疑,中国前五月的出口额为5677.4亿美元,恢复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前2008年同期水平(5450.6亿美元),全年外贸超过2008年的增长还是可以做到的,有望维持20%左右的增速。外贸和对外加工发达的地区的国际贸易又将迎来了发展新的春天,一方面为外贸相关以及延伸行业的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对相关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在很多学校的高职教师在讲授口语课程的时候还是主要采取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这样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定很大,很多时候选择教材上的课题比较老套,很多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基于这两点的问题,所以在高职商务的教学中,有两点是必须需要改进的,一个是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的情景的设置,一个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首先分析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培养目标重在学生的在特定情景下的语言的表达能力,那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所以选择一个重要的教学实施的方案很重要,那么任务驱动教学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
确立了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以后,接着就需要上课的教师设置相关的任务,设置相关任务有几个原则,一般遵循的就是贴近学生的就业岗位,激发学生动口和动手的相关的兴趣,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比较好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的毕业生在就业一般要经过的三个阶段:职场新人,业务主管,区域主管。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设立课程教学体系显得有的放矢,其中的课程体系中主要放在对职场新人和业务主管的岗位技能的培养。职场新人一般工作比较杂,工作的内容丰富,不仅关于专业的知识方面,更多的表现在处理日常的办公室的业务的处理,在专业方面如各种单据的填写,报价,订舱,通关的手续单据的准备与办理等等,而其他的工作就很多,主要表现在办公设备和相关电脑软件的运用,接电话以及电话营销的与沟通的技巧。业务主管主要是客户的维护与跟踪,这方面对英语要求相对较高,对专业的要求相对较低,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客户的接待,客户的维持,处理客户在业务中的疑问和异议,所以在业务主管方面更强调了语言能力和说话的技巧。最高层次的区域主管主要是对业务和是市场的开发,对市场营销知识和商务谈判和国际礼仪和文化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学生培养方面要具有前瞻性,发掘学生有潜力的对象培养。
在商务英语口语的“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商务英语交流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除此之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最后,“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所教授的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在之前最好做一一个相关的调查,包括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基础知识等等,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根据毕业生的毕业工作的职业生涯来确定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比较科学和可行的,具体的实施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模块:
职场新人模块。在这个模块里,只要有二个子模块,通过二个子模块对应学生的工作岗位与职业技能。第一个是办公室模块,可以把实训室做成办公室的样子,学生需要在此模块掌握包括各种办公室设备的运用,如投影仪,传真机,尤其是电脑的相关知识,办公软件与网络的基本知识。还有接电话的相关礼仪与技巧。第二个模块是专业技能模块,这个是核心的模块。必须要加强,其中国际货运模块,包括租船订舱,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协调,各种货运单据的识别与填写等等;国际贸易流程模块包括从合同的签订与模拟,各种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与填写;通关业务模块包括报关与报检的单据的填写,准备与模拟申报等等。通过第二个模块的三个方面的实训,基本涵盖了国际物流当中的核心的专业技能,较好的与学生的就业中的岗位贴合。
业务主管模块。业务主管模块重视学生的英语的能力培养,这个模块可以做成展销会和市场分析报告展示的模式来进行实训,可以把学生分组实训,最后逐个小组展示市场分析报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开发能力得到锻炼。如命题为当今大学生的资金构成比例与消费倾向,很多学生都比较有兴趣,不仅作出很直观的图表,而且英语表述正确生动,下面的听众与小组的报告者互动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业务可以开展一些英语演讲比赛和营销谈判的口才比赛等等。
区域主管模块。此模块是属于职业生涯的高端和延伸的模块,在实践教学可以放在最后一学期,主要考验准确把握商务谈判的原则、礼仪、程序和技巧,提升商务谈判的基本语言能力以及组织和策划的能力。可以以一个毕业汇报会的形式展开,选定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同学作为活动的策划者,着重培养其成为区域主管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教育者角色定位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教育者主要包括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两者的角色既相异又互补。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并非单纯行政人员,从岗位职责看,辅导员更加偏重管理服务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肩负重要职责;任课教师主要包含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均属于教身份,专业课教师的岗位职责更加偏重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偏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别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2教育者协同作用发挥现状研究
本论文将研究范围聚焦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查阅了相关研究资料,开展了调研和访谈,围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作用发挥问题展开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研究结论。
2.1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认知度不高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研究资料可见,当前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如何发挥教育者的作用的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参考价值较高的研究资料不多。一是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点在于强调教育者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不论是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还是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多泛泛而谈育人理念,强调教师有育人的职责,专门针对职业道德教育展开教育者协作体系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成果少,主要表现在操作方案过于理论化,可操作性不够强,归根结底在于教育研究没有找到有效的教育载体,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工作机制。
2.2教育者作用发挥未形成合力
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可见,当前教育者之间尚未形成教育合力,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教育者打单独斗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都不高,教育研究缺乏与职业特点的紧密结合,较少涉及职业道德认知、道德理论方面的教育研究。任课教师仅在专业课教学中偶尔涉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普遍性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较少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较为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分析;辅导员则更多从职场礼仪、职场文化等角度泛泛而谈职业规范。总体而言,当前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既缺乏与专业特点的紧密结合,又无法满足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层次需求,系统性尚有待完善。
2.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在关于教育形式、教学手段的调研中得出相关结论可见,绝大多数师生都更加青睐实践体验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形式,更加认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演讲讨论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形式,但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被调研师生一致认为当前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3教育者协同机制研究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培养
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成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成员,明确育人角色,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天职,教书和育人两者不可偏废,要正确处理教学、研究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教学和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育人服务,不能将三者割裂而行。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内在德性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育人过程中。
3.2协调发挥教育者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的作用
构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同配合机制。显性课程,诸如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都包含着职业道德教育的元素,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结合自身所承担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显性课程的教育活动中也包含着隐性教育的元素,教师在课程教学准备、研究、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隐性课程,诸如校园文化、职业道德典型案例等都渗透着职业道德的元素,同样需要教育者们形成合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校园文化为例,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任课教师,在文化育人环节肩负了重要使命。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应当熟悉和认同本校的校园文化,通过个人的行为表现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达到育人效果。为师者应当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品格、科学的管理水平、健康的人格修养等等。
3.3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
论文关键词:高职,核心能力,应用写作教学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也就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它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岗位,要求劳动者既掌握技能和技术,还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的能力;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有沟通交流的能力,又有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课题中,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同时规定核心技能培训与测评项目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能力。[1]二、职业核心能力与应用写作能力的关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基础,是保证人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岗位变化日益加快、职业风险越来越大的现代职场,高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从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场可持续能力。[2]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自我提高”等能力都可以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得到培养。因此,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中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高职应用写作应该真正承担起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使命,完成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正确地实现职场定位与职业发展的目标论文格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3]
三、面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写作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应用写作课程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在密切联系学院各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了能力本位、项目教学、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4] (一)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来设计课程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根据岗位工作调查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注重学习情境与职业情境、职业活动对接;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结果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课程设计思路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专业对接,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通过应用写作教学的平台,引导学生体认“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色内涵,使学生掌握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设计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所需基本而常用的文种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任务。在培养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基础上根据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参加就业招聘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成立设计公司”三个项目任务,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在分析各项目程序的基础上,落实各项目所要求的文种写作。 课程设计为基础模块、项目模块、拓展模块3个模块。基础模块共安排了12个文种的写作,每几类文种写作对应一顶项目任务。这些文种的写作都是完成项目任务所要具备的基础写作能力。基础模块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写作与社会交际和职业实务相关的各类应用文,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项目模块设计了根据职业岗位所需基本而常用的文种来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是“参加就业招聘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成立设计公司”文种写作。通过完成项目内容,训练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职业工作奠定基础。拓展模块设计了商务礼仪专题讲座、职业规划专题讲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论文格式,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过程的突出特色。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将写作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对接专业需求,创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运用项目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务实致用原则,以案例引导基础应用写作,以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视野,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拓展。借助多媒体、情境模拟实训室、社会生活现场,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环境,构建一门多样性、立体型课程。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
根据职业岗位调查收集一些学生的案例、有典型性的案例或企业真实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如“合同”的写作中就收集了一些企业或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归纳修正。如“求职信、应聘书”就选用了本校毕业生的简历进行评析。由于所选择的案例有鲜明的针对性,并且适应于职业岗位,因此对学生领会写作要领,完成项目任务就有很强的指导性。 2.项目教学法
应用写作课程设置了“参考文献的任务。学生在这样的现场教学中热情很高,进步很快,能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能力。 3.情境教学法
创设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职业环境中进行写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如“求职信和应聘信”的写作,教师提供一个模拟的招聘会现场,选择学生扮演企业人事经理和应聘人员,进行求职的问答并填写应聘表格,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求职应答与应聘表格填写应注意的事项,这样通过设置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格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塑造职业意识的目的。 4.小组研讨法
在基础模块的案例分析中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项目模块中,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并由组员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研讨,团结协作,最终完成每个项目的写作任务,并制作PPT文稿,在课堂上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在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商量,制定项目方案,完成文种写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协商交流,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协作交流能力与团队精神,并在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10 [2]楼淑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J]. 理论界,2008,(12).
[3]高静、郑泽宏.高校学生职业能力与语文素质的关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8).
[4]李鸿.高职院校语文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7).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任务型教学,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商务中的地位也会日益凸显。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讲授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工作做好更为充足的准备。为了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多样性,浙江理工大学在研究生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为学生开设了商务英语选修课。研究生在结束两年半的研究和学习后,除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将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在就业过程中,能否熟练应用英语成为很多企业挑选员工的重要标准,商务英语课程的开设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把学到的英语技能更好地运用于职场。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英语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强。鉴于此,研究生商务英语课的教学模式也必然也要适应于这种特性。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则要为学生设计出有趣、切合学生需求、具有广泛参与度的教学任务。
2.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是基于“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Teaching Approach)发展起来的。魏永红1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做中学,在用中学”,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使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
程晓堂2把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通过任务来学习语言(2)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3)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任务,提供必要的材料,提出活动要求教学改革,并监控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5)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6)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往往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老师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自主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的满足,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求知欲。笔者在第一次开课时采用的正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尽管老师讲得嘶声力竭,内容翔实,课堂氛围却比较沉闷,学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相比传统的教师角色,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使教师的作用也变得更为重要,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更高。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后,教师就由以前“教学”变为了现在的“导学”。一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给学生设计出可以独立完成或者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组织和监督的作用,监督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并根据任务的完成状况给予相应的评估和指导。笔者在总结第一次开课的经验教训后,研究并实施了任务型教学法,成效立竿见影,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立马提高,课堂氛围活跃,逃课现象也很少见。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如何教到如何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强调学生用语言做事情,使其真正的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好地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掌握好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最终培养其应对真实生活中交际问题的能力。
3.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操作模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为期一学期的商务英语选修课中,教师设计并开展了三种任务,并在课程结束后对选课的69名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1)陈述(presentation)
课堂陈述方式在国内外的课堂中运用广泛,即要求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进行讲解。教师将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相应改变,便于学生更好开展任务。由于选课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为了便于他们课下的合作和交流,教师将任务进行了如下安排:将学生按各自专业划分小组,隶属于同一个学院或专业的学生划归同一个小组,每组成员由3-5个同学组成,要求他们就某个商务知识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分工协作制成课件,当轮到该组做课堂陈述时,小组自主决定选派一名同学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也应用很广,但考虑到如何体现商务英语课程如何体现商务这个背景教学改革,笔者没有由学生任意选话题,而是设计了一些和商务相关但又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主题并分给相应的小组,避免话题出现“撞车”现象,这些主题包括参加商业展览会流程和注意事项、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技巧和商务信函写作等。
对于这种形式的任务,64%的学生选择了很感兴趣或者感兴趣,33%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程度一般,剩下3%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 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生分析得出基本属于盲目选课的同学,所以目的性不太明确,对于任务参与的热情也不高。被问到协作方式时,80%的同学选择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分配任务,每个成员积极参加,20% 同学选择将任务交给某个同学完成,其余同学搭便车。教师在课堂发现,组员积极参与的课件完成质量高,而由某个同学单独完成的课件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如何避免同学在完成任务的“搭便车”现象,也需要老师进一步想办法解决。另外,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应该对内容和在陈述展现进行相应指导,一方面给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对不足的地方进行点拨,这样可以更利于他们以后的进步;其次,由于有些学生知识水平和演讲技巧有限,并不能把所展示的相关主题(topic)的内容讲解透彻,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没能够讲解清楚的地方做些适当补充,从而让倾听的学生更好掌握了解相应的知识。
(2) 商务模拟对话(role-play)
商务模拟对话就是对实际商务环境中发生的场景进行模拟,来增强学生在商务背景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开设这门课时,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进心了精心挑选。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材摘要求更高,有助于学后的长期记忆,更有效地提高他们日后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当问到如何提高他们参加这一活动的兴趣时,30%的学生认为应当把对话的课堂表现算入平时成绩,49%认为应当适当增加表现机会,55%同学认为老师应对同学表现做些总结或点评,多给些鼓励。可见,学生希望有更多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并且对教师的总结和评价有着很高的期待。
(3) 案例分析(case-study)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真实的场景,即引入真实的语料,让学生直接接触目的语的文化教学改革,获得真实的体验,参与有意义的情景交流,而不是仅仅展示自己的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知识。而案例分析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真实的商务环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因此教师使用“真实”的材料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让学生融入于真实的商务文化情景中,并培养出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务英语的教学应当以“真实性”为原则,重视商务背景知识,选择真实的语料。因此,考虑到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教师选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真实节目《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又译做《学徒》))作为案例素材,它的舞台是每一个成年人都熟悉的、无处不在的办公室。它提供了让每个观众了解商业成功秘密的平台,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残酷商业竞争和错综人际关系完全是真实商业社会的缩影。教师的任务设计是先组织学生课堂观摩案例前面部分,接着进行分组讨论节目中参与创业者的职场表现,分析总结他们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并由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总结分析,然后观看案例中人物的职场命运。学生对案例观摩后反响很大,觉得在讨论中所获颇丰,明辨了思维。
4.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在对于任务型教学模式成效的总结中,90%的同学认为与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形式相比,把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商务英语课堂是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的;74%的同学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好或者很好好的教学方法;74%同学觉得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提高对商务英语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是非常有效或者有效的;当问到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同学间合作,对于同学间合作对问题的解决是否有促进作用时,84%的同学认为非常有作用或者有作用;除此之外,任务型教学法还有很多其它的积极意义,例如,61%的同学认为参加任务的形式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加增加了学习这门的课的热情;74%的同学认为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思维,拓宽知识面;70%的同学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做到更加积极搜查资料,自学能力提高;50%的同学认为在看到同学优秀的表现, 极大地激起自己的学习意识;61%的同学认为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5. 结语
通过两学期的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我们对任务型教学法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任务的的设计应当难易适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资料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因此要让学生明白资料搜集和整理的过程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2)每次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做出相应的点评,总结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指出其中有待改进之处。这样让其它学生也做到心中有数并相互学习提高。(3)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教学改革,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专业实力,也看重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英语的交际能力,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协作完成每一次任务,就是对他们合作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锻炼,使其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4)根据学生们所提建议,提醒老师,开展任务型教学的课堂,选课学生不宜过多,一方面不利于任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表现机会反过来会打击他们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因此,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机会,教师应对选课的学生人数进行限制。
总之,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商务英语课十分有必要,它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了更多主动思考,协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熟悉了相应的商业应用环境,提高了用商务英语语言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p21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要素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04-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型人才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和中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因此,高校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在国家、产业还是企业层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大批具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要求我国产业结构要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有助于提高产业转换速度,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为此,高校教学模式必须适应人才竞争环境的要求,加强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一、相关理论概述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我国有关创新型人才的研究较多,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学者韩丛发提出了两种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科学创新型和技术创新型模式。陈羽白等从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等,初步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刘益才对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措施,比如努力促进课堂教学与科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共建校内基地、学生参与校内实训。
国外大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比较成功的经验。英国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训练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强调教育的实践目的,注重训练学生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辨和多学科知识交叉,是英国教育培育创造型人才的特色。美国大学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日本高校高度重视科研训练,让高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等方式与生产科研内部单位直接联系,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教育模式。
从国内外比较看,国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对比较丰富、系统一些,取得的成效也相对好一些,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占多数,且大多缺乏实证支撑。特别是现阶段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尚缺乏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系统论的角度,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决策分析的理论依据。
2. 研究要素的概念界定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创新型人才主要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在本文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课程的合理化设置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学习平台,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累知识储备。社会实践系统是一个从设计认知目标、学习认知目标到实践认知目标的体系,通过该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情商、智商、责任感、义务感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设计系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增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活动过程。就业培训系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主要包括相关技能培训、专业人士指导、就业指导与咨询等环节。
二、机理分析
1. 研究框架
在本文中,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管理系统是其他三个系统的基础,与它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实践系统与毕业设计系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实践系统与就业培训系统之间存在间接的联系,毕业设计系统影响着就业培训系统。因此,本文将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作为基本研究要素,研究几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及关系。
2. 系统要素分析
(1)课程管理系统要素分析。课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课程科目配置、学习方式与课时分布。1)课程科目配置。课程科目配置是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相关课程科目,构建理论和实践并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科目体系。2)学习方式与课时分布。学习方式是对学习内容的安排和规划,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内容的三个具体阶段: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专业课学习阶段、初步科学研究训练学习阶段。学习内容的不同,课时分布的多少也有所不同。3)学习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吸收能力、内化能力、应用能力。考核学生的能力不仅要看一个人掌握多少知识,还要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并体现在其对周围事物的洞察、理解、应变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上。
(2)社会实践系统要素分析。“认知只有付之于实践,才具有彻底的意义。”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系统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调查活动、毕业实习等环节。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合理组织和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考核评定等方面。a.课程设计的目标。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包括从基础理论的确定到选择具体程序、方法的整个过程。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b.课程设计的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传递,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c.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可以直接巩固和提升前期课程设计的成果,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老师评价、观察评价、交谈评价、问卷评价以及作品展示等。2)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生产调查等,其主要形式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对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和评定,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切实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系统分析。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论文的写作、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1)选题。毕业论文的题目要来源于生产、科研、教学、实验等实践中,难度要适合本科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论文的写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鼓励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主见,并鼓励大胆实践,提倡多角度考虑问题和尝试用多种不同方法解决问题。3)论文答辩。答辩时要体现出论文的内在逻辑,注重仪表礼仪、声音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流畅等。4)成绩评定。判断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有否创新,主要看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是否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是否应用了一些新方法、新手段来解决问题,是否取得一些新成果。
(4)就业培训系统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文的就业培训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相关技能培训、专业人士指导、就业咨询与指导。1)相关技能培训。相关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职场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机操作、外语的应用、写作、表达、活动组织能力等技能的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专业人士指导。高校可邀请大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职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的代表等专业人士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加深学生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和对用人单位的了解。3)就业指导与咨询。高校应考虑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开设多种形式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职业有准确的定位,从而为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概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社会实践系统、毕业设计系统、就业培训系统的内涵并进行了要素的系统分析。本文的研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对该系统的要素进行量化研究,进而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程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以上四大要素,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本文未做探讨,在未来研究中,将给予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01).
[2]罗方清.基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04).
[3]徐雪.加强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4).
[4]邹向荣,杨亚俊,邵正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系统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
[5]洪月华.毕业设计中信息素养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9(01).
[6]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7]孟庆勇,陈楠,于淼.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跨世纪,2008.
[8]郑艳.基于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02).
论文摘要:西方秘书教育起步较早,既能适应各自基本国情的需要,又能与国际社会经济市场的背景合拍,秘书教育机制比较成熟,职业化特征突出。我国秘书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西方相比,客观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文秘教育机制与市场要求脱节,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美、法等国已经普遍实现了秘书职业化即指秘书人员单独形成一个职业阶层,按照法律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有一定社会地位,而且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在西方,秘书职业很受尊重。美国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被定为秘书节,人们会向秘书表达节日祝贺。秘书在西方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随着秘书工作技术含量的提高,秘书职业专业性日益加强。美国秘书职业就包括41个职位的分工种类,且分为14个工资等级。此外,西方还普遍为秘书工作立法,用法律形式来明确秘书职权范围。例如董事会秘书制度是英美法国家的一种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定董事会秘书具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在公司组织机构中,董事会秘书隶属于董事会,是协助董事会执行业务的助理机构。如上所述,西方秘书的社会职业化程度较高且已相当成熟。
与社会秘书市场职业化进程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专业秘书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调整,特别突出了秘书教育的职业化特征,强化学生的秘书职业技能培训,也由此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一、目标定位细,秘书职业培养层次明显
为满足社会对不同秘书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西方秘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得非常细,秘书职业层次明显。例如美国的秘书教育:高等院校主要培养主管身边的特殊助手型秘书。普通职业高中主要培养通用型秘书。技术成人学校主要对社会人员进行秘书知识培训。德国秘书教育也分三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主要掌握一般秘书工作技能,可在国内低层次秘书岗位就业。第二阶段强化训练英、法以及其他欧共体所用语言,同时学习德语文书、信函处理技术等,可在国内就业或在国外自谋职业。第三阶段学习欧盟各国的经贸用语、日常会话及历史、文化、民俗等,强化西班牙第三外语,可在欧盟各国顺利就业。正因为这种细致的职业定位,秘书学校培养的学生往往比普通高校文科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更有着优势。
二、课程设置职业化,重实践操作课程
西方国家秘书教育课程设置职业特征突出,特别重视一些实践操作类课程。德国秘书教育一般的秘书理论课程,虽然作为“必修课”,但仅视为入门课程,并非考核重点。但对一些实践性的技术操作课程,如速记、打字、办公计算机程序处理以及外语等,却格外重视,每一门选修课都有确定的指标。美国秘书教育把打字、速记、计算机应用、秘书会计学等列为必修公共课。专业课则根据不同秘书的职业分类来确定。例如法律秘书专业课是企业法、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州法院法律条例;行政秘书的专业课是商业数学、企业法、行政秘书准则。医学秘书的专业课是生物学、生理学、医药法等。在强化公共课职业技能实践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秘书专业领域来开设专业课,秘书职业定向性特征突出。
三、考核测评职业化,技能量化标准明确
西方秘书考核测评注重的是考察职业技能,例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除此还要考核英语、商贸语言、交际语言、英文信函写作等。秘书理论课程则不作为考核重点。同时,西方各国在秘书考核测评时都有明确具体的技能量化标准。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中心明确要求秘书打字最低200~220键/分钟,速记120词汇/分钟,英语口述同步打字不低于150键/分钟。瑞士的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要求秘书德文打字280键/分钟,英文打字240键/分钟,德文速记150键/分钟,英文速记120键/分钟。西方秘书职业技能量化特征突出。
四、重视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国外对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要求是由权威较高的秘书协会提出的,是从称职的秘书人员实际素质中归纳、抽象出来的,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西方非常重视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例如职业个性、职业修养、职业道德等。这些不光是在单独的课堂教学中分类实施,而且在专业实践中落实渗透。除此还把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标准同秘书职业培训和职业合格证书考试结为一体,并随秘书实践活动发展而不断调整。
相较于西方,我国正规的秘书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起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渐成熟,秘书工作已经呈现出社会职业化的特征。现在,秘书已是一个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庞大职业群体,已有其特有的职业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秘书职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秘成为一门热门专业。可以说,当前我国秘书职业化的时代已真正到来。但是,我国的高职秘书教育改革明显滞后于社会秘书市场的风云变化,秘书教育职业化进程缓慢。基于此,应该切实借鉴吸收西方秘书教育职业化改革的成果,加快高职文秘教育职业化进程。
1.秘书培养目标市场化,加强校企合作
以前培养秘书人才的任务完全由高职院校承担,现在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秘书培养方式实行校企合作,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现在一些培养秘书的高职院校虽然都有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的安排,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反映收获不大,甚至实习实训有走过场的嫌疑。作为培养秘书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和企业保持足够的有效沟通,真正了解现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秘书。校企合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培养目标可以根据企业所需不同秘书种类分别制定。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和不同企业签定相应秘书培训协议,将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模拟到教学过程中,或者直接把课堂教学挪移到该企业现实生产场面中,使学生感性地掌握该企业秘书所需的知识技能。由于企业对于学校秘书教育的有效参与,秘书培养目标市场化,学生毕业即能顺利上岗。这既节约了企业日后培训的人力、财力资源,也使学校解决了学生找工作难的后顾之忧。 转贴于
2.优化秘书专业课程设置,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必须改变过去秘书专业课程覆盖面太广、综合性和理论性太强的状况。一些涉及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的理论课可以适当压缩,适时增加一些统计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以及速记、形体礼仪训练、汽车驾驶等实践课。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完全可以在课时安排上有所倾斜,保证实践教学的充足时间,以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给学生多开一些选修课,例如经济法、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学等,重视选修课的考核质量,以此来拓展学生就业的宽度,力争把企业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具有选择多种职业的综合技能。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秘书的必备技能,学校要在安排足够课时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真正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实效和质量。
3.实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与秘书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在高校秘书人才学历教育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秘书教育职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渐趋成熟,考试方式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模拟、岗位模拟和任务驱动三位一体的科学模式。但从深层次讲,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与现行秘书实践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一些打字、速录等秘书最基本的工作实践技能没有在考试中加以体现,而且不同种类的秘书实践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在整齐划一的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种却缺少这种区分度。除此之外,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对于各种技能考核缺乏一个精确量化标准,现有的则不细致,太笼统。也正因为此,高职院校在秘书培养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培养学生的目标方向感,学生学习也显得无所适从。
4.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要更加务实
秘书职业人文素质的优劣现已成为秘书成功就业与否的关键,现有高职院校大多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在现实教学中,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往往比较僵化,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在不少高职学生心目中,秘书职业人文素质只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与本专业联系不大,自己学习兴趣也不浓。由此,必须使高职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务实起来。开展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大学语文和“两课”中,教师加强引导,利用一些真实生动的秘书职场案例来渗透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实训时,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秘书实践操作规范,以此来养成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托现代秘书职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秘书礼仪风采展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出色秘书专题讲座等,寓教于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秘书职业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冬升.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J].消费导航,2007,(11).
[2]马培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9).
[3]扬群欢.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4]章玫平.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因素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