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7 07:3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专业职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专业的人员在评职称的时候都需要发表一些建筑论文,但是在哪发表,如何发表,费用多少是大家关注最多的问题。一个优秀的论文,一旦投稿的期刊没有选好,可能就因此不被录用,所以在写好论文投稿前一定要选择对自己的期刊。
《基层建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政治部 主管 中国建材工程建设协会协办、政治部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5628,国内统一刊号:CN37-1371/D 。
主要栏目:施工建设、建筑规划与设计、基础建设、景观设计、园林园艺、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市政桥梁、给水排水、工程管理、水利水电、电力建设、地质勘查、理论研究。
投稿须知:
1、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形式)发送至本刊投稿邮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样刊投递地址和邮政编码,如需署笔名请注明;并提供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
3、中文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8个。
4、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初版日期(版次).
(4)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虽然其形象思维能力逐步养成,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学生逐步具备从表象中寻求实质,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喜欢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对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只作表层的分析,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得出错误结论。沃尔夫冈·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影响深远,“范畴教育”思想的核心原则是:“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求内容本身(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能使儿童产生各种问题,从而引发他们自己谋求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手与努力钻研的学习热情”。
一、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教师有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演示“神奇“的实验,能使学生的神经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本质习惯和能力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传授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丰富变化的物理表象,还要根据所授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好奇”并急于破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讲授“蒸发制冷”知识时,先不急于介绍物理知识,而是发给每位学生一支温度计,让学生用浸有乙醚的棉花团裹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学生惊奇地发现读数急剧下降到0度以下,这一“奇迹”让学生兴奋,急于探究根由,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求知欲都在这一变化中被激发,听讲特别认真,发言激烈,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走出误区强调物理概念的严谨性
物理现象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的经历和观察的差异,已形成一定的物理表象记忆,形成思维定式。这种先入为主的生活体验,会影响到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介绍“相对运动”知识时,我让学生描述坐在公交车上观察街道两边的树和建筑的运动情况,学生一致回答,树和街道向后快速隐退,接着马上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你站在街道旁观察车辆的运动是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当得到这一回答后,我便及时引入问题的本质:物质运动是相对的,看以什么为基点。探究欧姆定律时,电灯的亮度与电压的高低相关联,但电灯(用电器)的电阻是否与电压的有关吗?学生从电灯的明与暗的表象认为,电阻与电压密切相关,其实这是错误的经验,电阻只与导电率、电线的横切面积、温度等因数有关,与电压无关。如“做功”“光成像”“焦耳定律”等物理概念,学生往往受生活经验的表象影响,经常得出错误的结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出发,探究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
三、抽离具象建构物理模型
物理现象是动态的,涉及众多因素,有些是“显因素”,有些是“隐因素”,初中学生容易注意表层的“显因素”,往往忽略“隐因素”的重要性。如物质的运动,宏观物质在运动时大小不一样,形态各异,进度不同,其实这些都是“显因素”,在物理上把运动的物体理想化为“质点”,“质点”是有“质量”而无大小形态的,在建构物理模型时,只需关注“质点”的运动方向和运动进度。在探究温度知识时,让学生做家庭实验。把一个瓷碗和一件铁制品放在太阳底下长时间暴晒,请问哪一件物体的温度高?相当多的学生都说铁制品的温度高,这种错误结论的根源是学生凭人体感觉冷热程度的生活经验来判断的,其实,这两件物体的温度是一样高的,学生忽视了“长时间”这个隐形条件。把生活现象与物理概念相混淆。教师应锻炼学生抽象具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重在思考,由表及里,建构物理标准模型,并把这种科学思维运用于解决物理实际问题中。
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生的创新力较低,但并不意味可忽略,而应逐步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创造力是一种以智慧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关系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的素养。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承传统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时,一定要推陈出新,突破惯有思维,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上“与众不同”,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在常规教学中布置作业环节,除了正常的课本作业外,布置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小课题,让学生去调研—分析—讨论—成果,奠定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批改作业时,不只满足学生的完整的解题步骤,面对那些有独立想法和答案的,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课外活动中要多组织一些实用物理兴趣小组,如摄影、无线电、航模小组等等,加深物理知识的运用,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便得到锻炼,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石塘中学)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关键词:旅游资料文化信息原则方法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英语论文在形式众多的跨文化交流中,旅游应是其中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异国文化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 而外国游客初步认识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旅游资料:旅游广告、旅游手册、景点介绍等等。这些旅游资料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纷纭复杂而又极具特色,从而对它们的翻译也成为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目前, 我国旅游资料的英译情况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拼写语法错误; 措辞不当; 滥用汉语拼音: 中式英语; 文化信息处理不当等等。笔者曾在一份可在酒店免费获取的旅游手册中发现以下这段景点介绍:
都市里没有的,这里有。桂北居民的吊脚楼建筑外型,白墙素瓦,在绿山碧水间显得十分素雅大
方, 独具风情。都市人看到云雾山庄无不心动不已,这正是他们理想的绿色家园。山庄坐落在冠岩景区风景秀丽的半山腰上, 可远眺漓江, 环视田野,满目尽是休闲美景。
Not in the city , there is here.The Autonomous Region hang foot floor building type be Guilin north resi-dents1white wall plain tiles seem very plain and natural having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alone among green mountain green water.City people see that the Foggy Resort is aroused in interest Invariably , this is exactly their ideal green home. The Foggy Resort is located in the Corwn Cave Scenery Area on half way up the mountain that is a picturesque place , can 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 at Li River , looking around the field , it is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recreation to meet the eye on every side.
应该说原文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令游客产生向往之情。译者显然也努力地遵照原文进行翻译, 可是译文却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不但完全破坏了这个意境,更无法达到其英译的目的———吸引游客。译文的语法杂乱无章,错误百出,第一句话就令人费解,一眼就能看出译者强行用英文按中文的句法进行翻译。而用hang foot building 来翻译吊脚楼更是让人无法想象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建筑物。这份旅游资料的英译文几乎集中了上面提到的问题, 令人不禁对国内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水平感到担忧。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固然与译者的语言水平不高, 职业道德感不强有关, 例如拼写语法错
误,措辞不当这类问题,如果译者能认真思考与核查都可避免; 另一方面也对译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一些旅游资料的翻译者自身文化修养不够高, 才会在翻译旅游文化的过程中造成文化的误译,毕业论文阻碍了文化的交流。所以,目前提高旅游资料翻译质量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处理资料中的文化信息。
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 其功能就是向读者亦即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背景, 文
化特色,引起他们游览参观的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因此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以传达信息为主; 同时,旅游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以文化为主,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考古到风土人情,无所不有,极具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因此,翻译旅游资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转换到译文中,这才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所在,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却给这种文化的转换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达成文化因素是造成旅游资料翻译困难重重的共识下, 对于如何处理旅游资料中大量的文化信息,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文章提出“译者必须以偏向译文、侧重读者的文化为准则”;有的认为应遵循“两条原则: 以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原则与以译文为重点的原则”; 有的强调译文应能够取得原文在效果上的“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因此“基本标准应该是:准确,自然,富有美感和突出文化内涵”;有的建议“把重点放在译文上,帮助译文读者理解译文”。
笔者认为, 旅游资料的翻译首先应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译文为重。奈达认为最理想的功能对
等应该是译文的读者可以理解并欣赏译文, 就像原文的读者可以理解和欣赏原文一样。原文的读者和作者通常是在同一文化环境下, 因此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原文。但译文读者却必须跨文化理解原文的内涵,所以译文应该调整其侧重点, 以译者的文化为主。而且旅游资料既然是一种宣传资料,那么更应以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为目的。因此译文必须调整信息量,适应读者的文化习惯。
转贴于 虽然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译文为重,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旅游资料中与其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在读者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中国的旅游宣传资料大都描绘意境, 激发游客的想象力, 令他们充满向往之情,因此用词都比较抽象。如果译文不作任何改变照直翻译,不但令外国游客不知何意,而且还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达不到翻译的目的。那么译者应适当地增减文化点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所以采用删减,释义,类比,改译等方法,硕士论文可以调整译文的信息量,帮助读者理解译文。
删减: 译者们对于原文中出现的诗词,名人名言,专业术语最感头痛,其实游客们不是来研究国文学或学习专业知识的, 必要时可以把这样的文化点删掉。
例如: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西北武周山(又名云冈) 。创建于公元453 年(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 。以后献文、孝文诸帝都在这里续建,历百余年而成。这里有大小洞窟五十多个,各窟佛像共约五万一千余尊。大者高十七米,小者短到数寸。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在中国历史、宗教上,以及东方艺术上, 都具有巨大价值。”Located in Datong ,Shanxi Province , the Yungang Grottos are a complext ofover 50 Buddhist grottos enshrining over 51 , 000 Bud2 dhist statues as large as 17 meters tall or as short as a few inchies.Built for over a hundred years , they are of great historic and artistic value.(黄忠廉, 2002 : 114) 译文删去原文中的详细地点、建造者、艺术特点,虽简单却把主要的事实和数据留下了, 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释义: 对于原文提及的人名, 地名, 历史典故等不容易为读者理解的, 我们可以增加文化点进行解释。
例如:中国的茶分为五大类,红茶、花茶、乌龙茶、绿茶和砖茶。Tea from falls into five major categories , i1e1 , black tea , scented tea. Wulong tea (a tea that is half fermented) , green tea , and brick tea which is otherwise known as tightly pressed tea.(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2001 :181 ,70) 译文对乌龙茶和砖茶稍作解释, 向读者传递了与文化点有关的知识。
类比: 这种手法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己熟悉事物的对比联想,很快能理解原文并记住。比如用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解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可以使医学论文读者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接受异国文化,加强文化交流。
改译: 改译就是在不影响原文主要意义,不损害原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原文的文体、语序进
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宣传的目的。例如:
四合院———中国传统的院落式住宅之一种。其布局特点是围绕院子,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等。一般门窗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 通常分前内两院, 两段之间设“垂花门”。内院是住宅的中心。在中轴线上南向为正房,北向为倒座,两侧为厢房。大型住房可以由多个院子组成。
Quadrangle , one ty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housing , has been common : mostly in northern China.A typical quadrangle features a pided com-pound with square yards surrounded by halls.The main hall sits in the north and faces south and the least im-portant house the opposite.The wings on both sides connect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o make a complete enclosure in which all windows are open inward rather than outward.Some larger quadrangle can be a complexof courtyards one after another.(黄忠廉, 2002 : 100 ,101)
这是从文化部、中国各使馆赠送外国友人的《中国文化》一书中摘选出来的, 译者用概括、删减、增添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四合院这个极具北方民居特色的建筑,既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又符合读者的语言特色, 应该说是恰当地调整了原文的文化信息。
以上的翻译手法, 是在旅游资料翻译时常用的几种。其实要适当地处理旅游资料的文化信息
不是单纯地按照某一个方法就能做到的, 还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敏锐地抓住原文的精髓, 职称论文灵活地变通手法,务必达到资料翻译的目的,这才能形成文化的有效交流。
参考文献:
[1] 黄忠廉. 变译理论[M]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姚宝荣,韩琪. 旅游资料英译浅淡[J ] . 中国翻译1998 第5 期
[3] 张宁. 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 ] .中国翻译2000 第5 期
关键词:素描教学观察科学性艺术性
1 积极地去看
素描伴随着艺术产生和发展。从文艺复兴的盛世百态到现代艺术革新突变,毕业论文 素描亦如艺术史的一条复线,静静地演绎着人类艺术的美。素描作品,以及素描形式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都泛化出人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任何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看世界的方式即艺术家感知和了解的方式。素描中的。看”也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以科学的、艺术的眼光来观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才是我们感知事物的正确方式。依照科学性和艺术性去“看”,实质上也是艺术家思维判断方式的反映和体现。
科学性、艺术性是艺术观察的两个准则,也是素描认识的思路和导向。科学地艺术地去“看”才是全面正确的艺术观察方式。明确“观察”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特点对于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和艺术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源头,包含了造型艺术的诸多法则和要义。它既是一种基础艺术语言,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是对于世间物象的表现和传达,不是简单的再现和临摩;它是画者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客观对象是素描的描绘和表现的起点而不是终止。客观物象的美和本质常常是被表面所隐匿和包裹的。为什么艺术家笔下的东西总是比我们平常看到的要好看,但它又确确实实来自我们熟悉的四周生活,是有血有肉富有生气的?这种盎然的生气便是素描作品的生命力的基础。艺术大师罗丹曾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观察发现是创作素描的前提。素描教学中应将观察视为艺术类学生一项基本素质来培养。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因此素描的观察方式即是全部艺术形式的观察方式。
1985年,现代绘画大师赵元极来中国讲学。讲学的内容出人意料的不是西方流行的现代抽象艺术,硕士论文而是围绕观察、光影、中国传统艺术内在规律等进行传授。学员们开始尽是疑惑。这些基础的东西有什么好讲?西方现代艺术的手法、风格才是最前沿的最想去了解的。但到了讲学即将结束时,大家逐渐认识到基础的东西同样不该丢,西方现代艺术中同样也有这些要素的支撑。赵无极先生谈到“反复讲,绘画不是画的问题,是观察方法的问题。”素描,在相当一部分人认识中它被界定为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仅仅是学过就作罢的这样的东西。如此之说是狭碍的。素描,既使当它被定为基础课来谈时,其中的基础原理都是放之各种艺术形式而皆准的。观古今中外艺术大师,都是在素描上独具风格、造诣深厚的。重视和掌握素描的观察方式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整体艺术观察的问题。
素描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活动的产物。这一活动的基础是“看”。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产生注意力。它是观察的第一步。看,怎样看,这是一种态度方式。“积极地去看”,对将要描绘的物象的了解要有主动性。俗话说“站在大师肩上,会看得更远”。看中外艺术家的素描作品,可以了解到洞察的眼光永远是艺术家的特质。以一种想去了解的心态去发现,积极地去看成为艺术生命延续的关键。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解读中外艺术家优秀作品,使学生从作品中去了解艺术家的独特的视角及观察的敏锐力,从而启示和引导自己的观察。
著名画家吴冠中即使名声大噪,仍不忘背着画夹去看山看水、画写生,一看一画就是一整天。“积极地去看”是一种主动观察的意识和态度,是素描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2 科学地去看
前几年在北京开了个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论坛,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艺术是精神的产物和外化形式,是个性的体现和文化情感的呈现,艺术能与严谨不二的科学并谈吗?的确,医学论文 艺术与科学是有极大差异的,但我们在艺术中也能发现许多规律性的理性的法则。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永恒神秘微笑的画面氛围渲染便来源于他发明的渲染法;古希腊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具有奇迹般的美,它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也是以黄金分割律为基础的。素描里的三大面五大调、人体解剖等知识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科学性的素描原理使素描学习具有了理论化、学科化,素描法则也具有了可传授性。
艺术的许多规律具有科学性。如此,我们可以将素描学习中科学的观察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2.1 整体的看
整体观察,取其大的形态走势,确定主要形体结构和块面。素描中,一旦大形确立,就有了整体画面结构,作品也有雏形。细小的变化和精彩是归属于大形的。一旦失去了主要形或是正确的大形位置关系,细节将成为一种繁琐和无秩序。观察时,视线不能停顿于一处,暂时省略掉细节,要观前观后,统筹地去看。先主后次,这是一种行事法则,无论是艺术观察,还是其他。按照此种引导,便可一步一步深入进行下去。即使作品历经数年完成,也能发现始终支撑作品的基点——作品开始时的这种气势和大结构。
2.2 局部的看
关于近距离观察,我们的中国画论中有“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之说。徐悲鸿先生也讲“致广大,尽精微”。职称论文 仅有整体是不够的,还要尽其精微,研究事物细节和微观的精彩。整体和细节一体才是事物完整的全部。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视觉艺术除了观念的深刻彰显外,视觉上也追求强烈表现力。拉近距离,给视觉和心理以逼近的力量感。尤如一只放大镜后的物体,拉近后的局部具有了夸张和逼视。在素描学习中,表现性素描可以借鉴这种强化视觉效果以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
2.3 多角度的看.
艺术往往探索在二维平面上拟化立体感和空间感,以此效仿事物内在的某种客观真实性。如人物画以四分之三侧面为最佳角度似乎已被视为为金科玉律。但单是一个角度的观察和认识,在观者的头脑中构建成的概念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有误差的。雕塑专业的素描课程里,面对一个对象实体,要求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观察方法,这与素描对事物的客观存在状态(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空间之中的)的体现是相一致的。
基础素描教学中多视角观察训练可针对性设置内容。如在石膏头像写生中除了惯有的正面半侧面角度外,应从后侧,上顶、下底等非常规视角出发来训练。
2.4 对比统一的看
矛盾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关系。其实素描解决的是事物不同特征间的关系,即哪里是对比反抗,哪里是融和统一。只要这些关系恰当,素描中的视觉形态就会体现出超越真实客观对象的形式感和表现力。虚与实、直与曲、强与弱、软与硬等都是素描观察时常面对的。
2.5 快速的看
快速捕捉事物特征是培养观察敏锐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西方现代素描教学中,对于学生观察力的训练在时间上有一定限制。英语论文 面对一组正做大幅度动作或即将做动作的人体模特儿,如跳跃、拱翻等,学生必须在几十秒的时间内抓住其动态特点画出准确动态线。随着训练的深
入,时间也逐渐缩短。教学显示,如此的极限化训练对于瞬间捕捉事物特征是有实质性作用和巨大提升的。在素描教学中,加大课后快速速写训练,在时间和数量上都给以严格限定,会让学生具备艺术工作者的专业敏锐度,对以后的艺术专业方向及个性语言的建构具导向作用。
2.6 选择的看
普利尼说:“心灵是视觉与知觉的真正工具,眼睛则是一根导管,接收和传递视觉部分”(贡布里希《艺术与幻觉》)。实际上人的观察是有选择的,这与兴趣和兴奋点有关。如何“看”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胸怀和气度。“知觉”的无意识推理与有意识地在原型中寻找秩序、概括、提炼、整理、筛选、分析、综合相结合,主动地把握对象,这个观察过程中有意识与无意识同时并存互补,对形体的感觉认知起支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贴近艺术的本质。画家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素描观察时应选取对象特征最突显之处,去其贫乏和次要部分,以达到内在特征的表现的人目进心。
3 艺术地去看
3.1 “看”在交流与共鸣中
艺术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产物,是艺术家情感体验的外化形式。科学的法则和定律仅仅是艺术表现的外在辅助手段和形式,内核才是艺术作品要传达的思想。仅仅严格按照科学原理是做不出艺术作品的。马蒂斯说“我希望有一种均衡纯粹的艺术。这种艺术不烦扰人,也不使人不安。我希望一个疲倦的伤心、困惫的人,在我的画面前享受到安宁和休息。”准确并不是真实。艺术意味着个性、创造,艺术不具公式式的标准。最先,最有表现力、批判力,这就是艺术性的观察视角。此时,单纯的视觉已不能“看”穿事物的一切,除了外在的造型比例、大小关系等,应体验和感知对象。创作者与物象在内心的交流和共鸣才是艺术性的。
艺术性的观察是感官与心理的融合统一。艺术作品说明了它所塑造的现实,传达和转述艺术家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因此“看”是与情感体验和精神投射一体的。由外至内,由客观到主观感知、联想、体验和分析,“看”具有了艺术的内涵和层次。艺术地去看即带着情感体验和理性精神去观察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只有艺术性地去观察,事物本质的深刻的美才能被发现,艺术才会被慢慢推进。
3.2 感知、联想、体验、分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作品是自己内心的言语,是自身感知体验的外化形式。感官的统一调动去观察,有助于联想、体验和分析的进行。留学生论文 面对一个客观物体,眼看、手摸、鼻嗅之后到主观联想、体验,事物成为一种与感观和意识贯通的东西,变得熟悉深刻了。凡高笔下弯转的曲线是他对人生历程的体悟和感叹;蒙克青春期的少女惊悚迷茫是他对生命的思考;达利在奇幻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宣扬着他的联想和梦境体验。因此在我们的素描训练中,应加强学生不仅动眼,也要动手动脑的能力。感知、联想、体验和分析着去看是学生艺术构思和创作的前提。
3.3 在特定文化和时代中去看
素描是一定文化和时代的符号印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笔下的素描是文艺复兴时期崇尚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潮的体现;毕加索斗牛的速写,画家与模特的素描则是现代艺术形式服从精神表现的例子。因而素描的历史从某种程度而言即艺术的历史。素描不仅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独立的文化形式。素描教笔不该是简单的画准、画像,以免使我们的思维形式流于趋同性、单一性。教学中要告知,“看”,站于历史文化之上来看,是更高层次的观察。要求对于社会文化背景及时代性都应有全面了解,并应具备分析判断的能力。观察社会文化切忌固步自封,应以发展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以素描为载体传达历史文化的情感,体现一种观念应是教学及创作的重点。
4 结束语
科学性、艺术性是素描观察的两个特点。工作总结 在素描观察时,我们应辩证统一地去看待和运用。科学地艺术地去“看”是全面正确的艺术观察方式。因此强化观察意识,树立主客观统一的观察理念,掌握时代文化特征是素描教学中观察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素描作为一种基础语言和艺术形式,其观察方式的切入对于艺术专业学生专业艺术眼光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远,罗坚,王钢,周曙华.素描新思维[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孙建平.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1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环保理念分析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环保理念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先进的环保施工技术,尽量将施工的范围缩小,防止对更大范围的水域造成破坏,维持周围水域环境水生物的基本形态不变[1]。第二方面是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人工恢复,以该水域原先的自然状况为标准,对生态体系进行重建,恢复部分水生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化学特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特征,保护环境决不能以制约人类合理的发展活动为前提,同时人类的发展活动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应当贯穿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全过程,而非某个特定的施工环节或者是水域范围。基于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需要遵循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原则,维持两者的长期平衡,保证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2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针对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而言,鉴于其采用的是大型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水域环境当中沙石的处理,因而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2]。通过对我国多地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生态环境主要在于无机悬浮物、船舶污染、污染物质扩散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2.1 机悬浮物影响水域生态系统
无机悬浮物是在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当中较为常见的生态污染之一,对该水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无机悬浮物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污染主要在于水体的浑浊度方面。一般情况下,自然水体具有自我调节与稀释的能力,因而其水体浑浊度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是可以保持长期的平衡与稳定的,并不会对水域内的水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而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的工作当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无机悬浮物,破坏了该水域的自然循环系统功能,打破了水体浑浊度的平衡,导致水体浑浊度快速增加,这些无机悬浮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之后便会下沉,掩埋了水域内的水生物,影响其正常的生长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2.2 船舶污染
2.2.1 机油污染
诸如挖泥船等大吨位的船舶在停靠或者是航行的过程当中,船舱的底部位置无可避免会出现机油渗漏的问题,虽然这种机油渗漏问题在两种液体接触的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对船舶的航行性能以及安全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航道周边区域的污染却是比较严重的,抑制水生物的生长,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
2.2.2 噪音污染
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回填的施工环节,挖泥船在进行挖泥施工作业的过程当中会发出非常大的机器运转的噪音。一般而言,噪音污染对植物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动物的影响却是比较大的。该水域的鱼类在长期的高频率的噪音之下会往往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因为刺耳的噪音声波频率非常高,对鱼类的生理循环系统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又或者是使鱼类大量迁移,该水域逐渐变为一片死水,打破该水域的生态环境平衡。
2.3 污染物质扩散
在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当中,污染物质主要指的是营养盐饱和度大的沉积物的基本积蓄载体,对水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污染物质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地表径流携带污染物质汇入;第二是船舶的废污水直接排放;第三是水生生物死亡残骸的堆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质逐渐积累把能够达到一定的数量,此时营养盐的内负荷就会增大,在外力的触动下就会出现污染物质扩散的问题。在洪水或者是高温的影响下,本来隐藏在港口航道底泥中的污染物质就会随着水体而逐渐上升并最终付出水面,在洋流或者是季风的带动下,其扩散的速度更快,扩散的范围也更大。当污染物质出现扩散的时候,水体自主进化的功能便会遭到抑制,继而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大量水生物死亡,水质恶化,出现臭味。再加上部分施工人员不注重对疏浚弃土的处理,随意将其堆放在施工现场周围,并未加控制,导致污染物质的扩散由水中蔓延到陆地。
3 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生态保护策略分析
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生态保护策略主要在于疏浚方案、疏浚时间、施工控制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3.1 合理制定疏浚方案
在制定疏浚方案之前,针对港口航道附近的水域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明确底泥产生的各项原因,以便保证疏浚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整合全部的调查资料与当地的水文资料,准确测算水底沉积物的总量,研究制定各个具体的疏浚施工环节,仔细划分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范围与技术类型,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完善与之配套的疏浚施工管理规则与方案,优化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在降低疏浚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疏浚作业的效果,同时制定备用的疏浚方案,保证港口航道疏浚施工不受影响。
3.2 正确选择疏浚时间
专业领域内禁止在周边水底栖息生物活动频繁时期内进行港口航道疏浚,防止对水底栖息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兼顾水底栖息生物活动规律的前提下,港口航道疏浚工作的时间选择需要遵循最重要的两点原则就是气温低与水位低,因为此时水底栖息生物活动不频繁,进行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风险较低且环境影响小,因此建议选择冬季为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时间。环保理念的要求之下,必须要“抛泥上岸”,不可仅仅使其松动而自然清除[3]。鉴于此,建议选用排距较大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作业,350m3/h以及500m3/h的挖泥船均可。
3.3 强化施工控制的力度
3.3.1 控制底泥搅动的次数
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之时,底泥的搅动次数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若搅动次数过多则容易造成污染物的扩散,污染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若搅动次数过少,底泥的松动性不足,清理不彻底。在合理控制底泥搅动的次数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物出现长期性的悬浮问题。
3.3.2 精准定位港口航道疏浚范围
单位水域 内的底泥厚度多为12—18cm,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施工之前,需要对底泥的具体分布情况加以全面的分析与明确,继而在其基础上确定港口航道疏浚工作的整体范围。在正式进行港口航道疏浚的过程当中,污染底泥的清理工作当务求彻底,防止底泥存在残留的问题,对水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4]。同时,为了不破坏水域内的生态链条平衡,当保留部分未经污染的底泥,为水生物的生长提供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在环保理念之下,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有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这是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所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
3.3.3 科学处理弃土
对于疏浚弃土的处理方面,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堆场间歇操作的施工技术水平,因为疏浚底泥残留着大量的污染物颗粒,可采用堆场间歇操作的方法在余水当中将疏浚底泥残所残余的污染物颗粒除去,保证余水的水质不受污染。二是合理堆放疏浚弃土,遵循“封闭性”以及“生物性”的堆放原则,精确计算出底泥的含油量以及体积,划定堆放区域。鉴于疏浚弃土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可将其当做有机肥料投放到绿化带或者是农田当中,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4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社会整体对于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由于工期长,工程量大,因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妨害周边水生物的生长。鉴于此,在进行港口航道疏浚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环保理念,将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刘鑫鑫.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分析[J].科技风,2013,04:178.
[2]吕巧志.港口航道施工工艺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