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26 00:5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

第1篇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因此,我校图书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同时,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好学生利用图书馆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图书管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管理、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二、工作目标

  1.用心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3.不断添置新书,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并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目和上架工作。

  4.利用图书馆网站和橱窗介绍推荐新书,调动学生读书用心性。

  5.报纸杂志及时整理。当日上架,报纸月底装订,杂志年底装订。为教师查找资料带给一切便利,并做好借阅的记录。

  三、具体安排

  1、完善图书馆常规工作管理

  落实文献资料采编、加工、借还、保管、赔偿、清点、剔除及借书、阅览等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重视一库三室的日常管理,做到书刊排放有序,整齐美观,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鼠、防虫等措施。注意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2、进行科学、规范的文献管理

  认真采购、订阅图书、报刊资料,注意选取,力求发挥文献资料的育人作用,对于订购的各类书刊资料,把好验收关,避免学校损失。

  根据图书分类标准,分类编目科学、细致,做到分类合理、便于检索。

  3、加强电脑化管理

  不断完善和更新图书馆网页,让师生及时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进一步为师生服务。

  4、抓好流通管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①提高学生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质量

  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抓好定期培训,组织借阅知识和图书馆状况介绍讲座,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②重视图书借阅阵地建设

  落实好各班定期借阅制度,提高图书资料的流通率。

  5、用心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①指导学生选取好书。

  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选取阅读有好处的好书,使其从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更新认识,调剂学习生活,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好书、新书推荐活动,给学生的读书活动导向。

  ②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中增知,读中悟理。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读书摘记,用心写读后感。并做到三结合:阅读与自身兴趣爱好、与课堂教学、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长处及不足相结合。

  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由Www.QunZou.Com整理]开展蓓蕾读书活动,与学校德育处和教导处联合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6、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实际状况,结合学校工作目标,认真制订有关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本学期,图书室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图书室的标准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图书室的育人功能。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为依据,根据学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认识新时期学校对图书室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图书室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图书室在教学、科研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图书室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图书室工作。

  二、具体工作

  (一)、加快建设,提高标准。

  1、加强图书室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认真学习《中小学图书室(室)规程》和各类业务书籍,按时参加区组织的图书管理员培训,确保图书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2、进一步推进学校图书室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图书室现代化设施的完善,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图书管理系统要更新完善设施,保证使用中万无一失。

  (二)、规范管理,认真服务。

  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外借、阅览、宣传推荐工作。本学期调整学生借还书的周期,增加借阅量,保证让学生能看上书、看好书。图书室的开放确保定时准时,规定每一天中午为阅览时间,下午第二节课后为全校师生借书时间。

  (三)、加强指导,开展活动。

  要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文献知识和图书室知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包括阅读资料、读书方法、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要经常宣传好书、新书,向学生推荐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刊。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教育指导功能,加强教育指导。

  (四)、加强研究,科研管理。

  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掌握科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管理潜力水平。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优选范文

  20XX年,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国家及省市关于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有关精神,按照“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准则,做好以下工作:

  一、稳扎稳打,认真做好图书馆基础工作

  1、切实抓好图书馆的“建、配、管、用”的工作,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中的特殊功效,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2、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窗口行业作风建设。巩固和发展国家二级图书馆的建设。

  3、认真做好图书、报刊、各种资料的分类编目、流通、管理等工作。继续采购20XX年新书、电子图书,新购进的纸质图书一律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尽快上架流通,并做好推荐工作。

  4、认真做好馆内报刊到馆登记、图书整理等工作。主要期刊报纸装订成册,并全部编目上架,以便读者借阅。同时,及时做好图书的整理、修补、上架工作。

  5、完成20XX年中文过刊的整理、装订工作。

  6、加强安全教育,保证读者和馆内人员、资源的安全。

  7、进行网页门户改造。争取将图书馆主页改造成有独立网址的一级网站,整合资源,实现自主网站信息的动态更新。

  二、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1、积极利用省级下发资源,开展专业业务培训。

  2、强化高层次高技能的图书管理人才培养,力争培养骨干精英,力求形成以骨干带动集体进步的人才培养氛围。

  3、认真组织参加县、局举办的各项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改进工作作风。

  三、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1、坚持充分利用节假日,在我县开展相关活动。

  2、积极与其他部门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

  3、拓展宣传途径,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

  4、坚持通过“读者座谈会”、“读者留言板”“读者信箱”等形式收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水平。

  5、在提高读者信息素质,提高馆藏利用率方面:20XX年我们将进行以利用图书馆为主题的读者教育,以保障广大读者真正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不断提高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搬迁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见诸报章的有关高校图书馆搬迁的文章已有百篇以上,介绍了各类院校图书馆的搬迁经验。根据所知所见,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搬迁属于较为艰难和复杂的状况。图书馆搬迁既是复杂细致的工作,又无成熟的模式,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周密计划和精心组织,使各个环节协调、有序。回顾图书馆搬迁的整个过程,既有经验可以总结,又有可以继续完善的方面。

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搬迁工作从2010年6月初即开始着手准备,2011年3月9日正式开始搬迁至2011年9月22日最后一次搬运物品,前后共15个月,其中搬运整理6个多月。

1基本情况

2010年6月图书馆账上图书约66万余册,其中,新校区约23.5万册,北校区约42.5万册。北校区又分为可流通图书、下架的呆滞书、基藏书、数据不符不能流通的书几部分。搬到新校区后,拟将全部图书重新整合后,分为2个流通库、1个样本库、1个工具书艺术书库、1个期刊合订本库和1个呆滞书库,并将全部图书清点一遍,处理因数据不符不能流通的图书。

2图书馆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图书馆往新校区搬迁工作已于2010年6月份开始着手准备,馆长多次召开支委会和部主任会,研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尽量减少对教学、科研服务的影响,并借此次搬迁为契机,对全部藏书进行一次清点。

2.1充分调研并合理布局

新校区图书馆尚未建设,学院将新校区的新教学楼一楼和临建房2号楼整栋共3层分配给图书馆,作为临时馆舍。因此,只能根据现有条件,尽量做到布局合理。由于新教学楼的地面承重只有200千克/平方米,考虑承重问题,给学院建议用新教学楼的南区调换临建1号楼的1层,这样可以尽量多的存放图书,而且与临建2号楼的书库临近,便于管理和借阅。

建议上报院领导得到同意的批复后,馆长带领部主任和有关人员实地考察测量,结合馆藏数量和服务管理模式对馆址进行合理布局。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拟将临建1、2号楼的1层作为书库(流通部),临建2号楼2层作为报刊阅览室(阅览部),3层作为电子阅览室(技术部),教学楼1层北区除开设名师展室、书画艺术展室、工具书阅览室、报刊合订本阅览室外,还设有信息部、服务部和馆办,采编部设在教学楼一层中部。

结合各部门的房间布局、面积,测算各室的藏书量、所需书架、阅览桌椅等,合理计划每个房间的具体功能。根据学院分配的图书馆房间位置,划分出图书馆的功能区,并据此绘制出《新校区图书馆房间及功能分布图》详细的房间分布图,为图书馆各部门提供搬迁地点的依据。同时,与厂家联系,按照书库房间布局绘制的《各房间书架安装图》,安装新购置的564组书架和196组密集书架,并与总务处协调新校区图书馆房间、电源的改造。

2.2统计物品数量并起草搬迁方案

对新校区图书馆的布局及功能规划好后,开始对资产进行清点,起草搬迁方案。资产统计主要包括图书馆家具、设备和馆藏图书的统计。

2.2.1家具设备统计

对全馆所有的办公家具、书架、期刊架、阅览桌椅、电脑等进行核对统计,对需要搬走的设备,按类别统计数量。不需搬走或不能用的设备等搬迁完毕之后,协同国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或报废等手续。

2.2.2馆藏图书的统计

对馆藏图书进行分类统计,明确每大类图书的册数,计算大概的架位。

2.2.3起草搬迁方案

根据馆舍布局和需搬迁物品统计,起草搬迁计划,2010年7月7日报请相关领导审批。主要包括可用家具的数量,新校区还需添置的书架、计算机等设备的规格、数量以及馆藏图书清查的方式方法,以及搬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进程衔接等。

2.3全馆动员统一思想

图书馆搬迁是图书馆的一件大事,需要全体馆员积极参与,共同完成。组织部主任多次讨论、论证搬迁计划。并召开全体馆员会议,进行动员,统一思想。要求全体馆员都要准确领会自己具体的工作及要求,顾全大局,从思想上有高度的认识,做到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2.4图书下架准备工作

由于新校区馆舍面积有限,需下架部分图书作为呆滞书打包存放,图书下架前对架上所有图书进行排架检查,并对流通量小的陈旧图书按类顺序下架、打包。

2.5搬迁招标

由于图书馆搬迁工作量浩大,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完成,经学校领导同意,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专业公司承担这项工作。

2010年6月开始接触有关公司,沟通情况,商谈搬迁方案和招投标事宜。

2010年7月21日向国资科提交图书馆搬迁招标要求,8月19日进行了公开招标。同时,也对书架购置进行了招标。

由于缺乏经验,对投标公司考察不详细、招标要求中未说明需清点数据、搬迁后还要进行数据整合、调整等原因,造成中标公司弃标。通过与学院国资科、财务处以及中标公司、投标公司、财政厅、招标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反复协调、沟通,最终确定承担图书馆搬迁工作的公司,并尽快地办理了相关手续。幸未给搬迁工作造成大的影响。

小结

图书馆的搬迁是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因此,在图书馆搬迁准备工作中要详细计划,多次论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按计划完成搬迁工作。

3具体实施阶段

3.1组织领导和组织动员

图书馆搬迁绝不是通过馆员自身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人力、物力和一定的财力保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馆长为组长的图书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部室主任组成,一起组织协调搬迁各方面的工作,规划、统筹搬迁的全过程,包括安排馆舍布局、指导搬迁准备和指挥搬迁过程等。

召开全馆动员大会,全馆人员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全力以赴。事实证明,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实施搬迁

经过前期的准备,2011年3月9日正式开始搬迁。

图书馆的搬迁是复杂、琐碎的。从工作量来看,图书馆的藏书搬迁是图书馆搬迁工作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艰巨、最细致的一项工作。藏书搬迁,要求图书馆搬迁各个环节的协调有序,盲目无序的搬迁不但浪费人力和物力,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拖延工作进度。藏书搬迁应严格要求藏书有序,正式搬迁前图书的下架打包与搬迁后图书的上架、排序工作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其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1]

由于没有大规模搬迁的经验,在搬迁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车辆的调配、人员的配合、搬迁的顺序、场地的安排、架位的调整、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等等,都需要及时的解决,否则,将会影响整个搬迁工作的进度。这就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经过2个月零7天的紧张搬运,5月16日,北校区需搬迁图书搬运完毕,全面进入整理阶段。

3.3并库和上架整理

在搬迁过程中,有两项工作量最大、要求最细致的工作:

一是核对数据。以此次搬迁机会为契机,对馆藏图书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馆藏清点应是一项定期进行的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建馆30多年以来,从未进行过馆藏文献的清点工作。为此,利用图书馆搬迁这一契机,对馆藏图书进行一次彻底地清点,将长期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清理。对所有馆藏图书逐册扫描、核对数据,发现有问题的图书,放在指定位置,待集中处理。最后对数据不符、无数据不能流通的书进行修改或回溯建库。使全部馆藏图书达到数据明晰、典藏准确,可随时上架进入流通的状态。

二是两个校区图书的并库工作。每一类图书经过核对数据,按新的藏书布局并库后分类上架。这项工作最为繁琐,由于新校区图书馆均由教室作为临时馆舍,只能本着同类图书尽量放在一个房间的原则,按类别排出各类图书的上架位置。虽然根据两个校区藏书总量和书库房间布局绘制了《新校区图书馆图书架位表》,为各类图书提供相对准确的上架依据,但由于藏书空间的不足,架位表只是大概的估算。还是经常出现需要倒架的情况,不但费时费力,还要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和场地。这些都是由于藏书数据不准、新校区藏书布局改变和馆舍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3.4及时恢复服务

由于图书馆整体往新校区搬迁,从2011年3月9日开始闭馆,影响到了师生的图书借阅。为了将图书馆搬迁对读者借阅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在闭馆之前的3月5日,就在新教学楼一楼南区,利用3间教室,开设140座位的自由阅览室。同时,图书馆尽快地将比较容易搬迁的阅览室搬迁到位。3月26日新校区阅览室设备调试完毕,报刊阅览正式开放。为能早日满足师生的图书借阅需求,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图书馆和搬迁公司密切配合,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先将1号楼书库整理完毕。于2011年5月3日上午10点,举行简短仪式后正式开放,迎接读者借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读者强烈的借阅需求。随后,其他部门也相继搬迁到位,及时开展业务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8月29日,新校区图书馆各业务部门全部对读者开放。

小结

通过对藏书清点,统计出当时馆藏图书实际总数为62万余册,与图书馆账上66万册相差4万册。说明建馆30多年来,共损失图书约4万册,包括遗失赔偿、破损、调拨和丢失的图书,低于预期数字。说明图书馆在图书借阅管理上还是较规范的。清点后的数据为:呆滞书159 769册,样本书72 782册,工具书和艺术类样本书9 788册,上架流通图书381 881册,共624 220册。

4经验和不足

河南警察学院图书馆以前经历过5次搬迁,这次是第6次搬迁,也是规模最大、难度最大、问题最多、最难组织协调的一次搬迁。通过此次搬迁总结出的经验是:如果要顺利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领导者和一个完善、科学的搬迁方案。全体参与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配合,才能有效实施;充分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按照工作计划和方案进行,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圆满完成任务。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搬迁进度。

虽然最终完成了此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但在搬迁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磕磕绊绊的事情不断出现。这主要是由于没有经验、馆舍面积不足、数据掌握不准确、人员之间的配合有脱节、藏书布局大面积调整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对整个搬迁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

总之,此次搬迁,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和锻炼,体现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馆员之间的凝聚力,检验了馆员之间、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并且通过对馆藏的清点和重新典藏,准确掌握了馆藏数据和典藏数据。从藏书总量、典藏地点理顺了全部馆藏数据,不但为今后提高藏书质量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还为将来搬入新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20xx学年在忙忙碌碌中来到了,图书馆工作也进入了新学期的工作轨道。本学期,围绕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及布置的任务,图书馆将会一如既往的继续遵循学校工作,做好图书馆本份工作,力求在学期结束时能画上完满的句号。

第一、继续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学生周边的各类活动日益增多,吸引了学生的不少注意力,也随着电脑的普遍,学生们似乎忘记了到图书馆借阅这个传统方式。来图书馆借书的人数比起以往有所下降。而且每次来借书的学生也比较固定,就这么些学生。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学期,我在原先的借书方式上作了改变,由原本采取班集体在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借书的方法,现在改变为图书馆不再限制学生的借书时间,图书馆欢迎学生任何时间都来借阅。我也将竭尽全力为广大学生服务。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图书室借阅。并且鼓励喜爱阅读的同学带动那些不喜爱阅读的同学一起来看书,从而提高阅读量。提高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同时,也会根据部分班级以及班主任的情况,采取随机应变的方法,例如,可以采取图书进入班级的方式,学生在班级里就能阅读到好书,要注意图书不断的更新和替换。除此之外,还将采取更多的方式来家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会配合学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的优秀的书籍,丰富学生的视野。

第二、培养得力的图书小助手,协助做好图书的管理工作。

事实证明,如果有几位能干的图书管理员在帮忙,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培养各班的图书管理员是非常重要的。我将继续培养有爱心,积极负责的图书管理员,并进行借阅专业知识的培训。为了能激励这些同学把工作做好,我将制作几个挂牌,挂在孩子的胸前,一方面可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好管理工作,一方面也增强荣誉感。在学期结束时也会对管理员们进行评价,进行表扬与奖励。

第三、加快图书进入电脑的步伐,争取早日让图书电脑化

上学期已经开始了图书进入电脑的工程。通过边操作边学习,对这个工作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但是仍旧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本学期,我将继续迎着困难而上,本学期阅览室将会把大量的图书输入电脑。仍旧继续保持与他校图书馆的联系,共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争取早日进行图书管理电脑化,现代化。

第四、认真做好红读工作

本学期,我仍旧担任红读的二课堂活动指导老师,我将以保持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为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活泼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我也会认真参加少年宫、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的各项读书比赛活动,争取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我将切实地做好以上制定的各项计划,努力发挥图书馆的最大作用,为学校教师很学生服务。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统计;自动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5-01

一、图书馆统计工作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数量性

通过数字揭示图书馆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业务的数量特征,以定量和定性分析图书馆各项业务(如馆藏文献量、借阅量、读者数等定量统计及读者偏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定性统计),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多样性

图书馆统计方法多种多样,按统计研究方法分类,可分为人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等;根据统计手段分类,可分为传统人工统计、自动化网络系统统计。

(三)连续性

随着知识需求不断更新,新的业务内容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延伸更新,其业务的相关数据不断积累。这些数据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的最真实、完整的记录,也是宝贵的历史数据,是研究图书馆服务质量、图书馆管理活动发展规律的依据。对于这些规律与特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统计工作制度化

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和标准,制度和标准的制订要切合实际、科学、完善,职责清晰,以规范统计工作,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首先,图书馆管理者要对统计工作给予重视,提高统计工作地位,将视为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要有主要领导负责并合理分配人员,加强业务办公室与其他各部门的统计分工合作。专人对统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并负责检查、核算、汇总各部门报送的统计数据。

各部门要有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搜集原始数据、填制报表及其他统计调查工作,从而建立以业务办公室为中心的统计工作体系,实行“馆领导一部门领导一兼职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将统计工作分配到人,做到职责明晰。分工与合作相互协调,这不仅能够减少多头统计造成的“数据打架”情况的出现,还能准确、客观地汇总分析一线数据,确保分析结果真实可靠。其次,完善报表填报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各部门要严格统计报表填报制度,按规定的填报要求、及时登记、提交本部门相关业务数据,并报送业务办公室。此外,各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业务统计台帐,按月登记主要指标数据,尤其是流通部门,更应该按日(周)登记统计台帐,做到日记录、月汇总,保存所有原始数据:数据上报后不得擅自修改,以免重复统计造成数据失真。图书馆还应加强数据质量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对专兼职统计人员均实行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谁负责,用责任意识来保持统计工作的准确性、连续性,不搞“突击”。再次,建立统计报告制度,重视统计分析工作。数据只是统计的原始形态,而统计分析报告则融合了数据、图表、实际情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及对未来预测等信息,更便于领导阅读、理解和利用,有利于上下级的沟通顺畅。各部门不仅要做好细致的数据统计,还要定期分析统计资料,提交阶段统计报告。例如,在每项统计调查结束或部门半年、年度总结时必须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向相关领导报告调查结果及本部门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从而为领导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任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既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加以重视,以制度严格规范。

(二)统计工作标准化

统计工作标准化主要是指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统计格式等内容的规范化操作。图书馆可以参考评估定级所依据的《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因为《评估标准》的细则就是具体化的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和行业标准,对于评估定级后的图书馆工作及下一次“迎评”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书馆需要确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便能全面直观地评价图书馆各部门乃至全馆的工作绩效。图书馆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藏书统计、读者统计、文献流通统计、工作人员统计、经费使用情况统计及科研项目统计等。《评估标准》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细化,并在细则中详细列举了具体指标对应的统计内容与方法,图书馆可以据此设置业务统计月报表及图书馆年报中表格的填报项目。随着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图书馆业务分工细致且相互联系,统计工作应将各种业务数据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和加工,以汇总表、一览表、统计表等具体细化表形式体现,并且要保证这些细表与月报表、年报表相一致,形成相对固定的统计表格样式,以免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此外,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地域内、系统内的专题工作研讨会并组织本馆内部的专题工作研讨会,以便于同行之间沟通认识、交流经验,同时根据自身实际,也可在本馆内部甚至在本地域、本系统内形成统一的统计标准模式,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实现信息共享。

第5篇

一、现有图书馆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①保守封闭的办馆思想,重藏轻用的藏书理念;②无完善的管理制度;③以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要的服务方式;④业务流程的分割,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快速、个性化、完整化的需求。这些都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改进图书馆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由此,我们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对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和探讨,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将知识管理、人本管理融入到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流程、业务机构中,从思想理念、制度文件、运行方式三方面,构建了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核心是利用先进技术与人的结合,提高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一)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思想理念

将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管理;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实施人本管理,以读者为中心,转变角色;确立质量方针和目标;构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质量管理体系与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结合

质量管理是指达到确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

职能和管理活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保证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而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资源等。

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①体系中的过程、产品就是图书馆中的业务过程、服务;②体系中的顾客就是图书馆中的读者;③体系中的质量就是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实施人本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调动图书馆所有部门与员工的积极性,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图书馆各种资源,针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系统的组织、创新,进而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31。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内部员工组织与管理

确立各类人员任用标准。组建与图书馆工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相应的岗位要用相应的人选,对不能胜任或不适合的人选可适当调换岗位。

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情感激励等,但不能太过,要掌握分寸,不然就会产生反作用,反而影响工作。

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注意对员工知识的广度、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政治思想好、服务意识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培训主要采取岗位培训、成人教育、自学、学术活动等方式。

(2)以读者为中心,树立读者意识

K转变角色。过去,从馆长到读者实行的是一种层次形态管理。而“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必须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建立新型的服务关系模型,使每个员工都可直接为读者提供服务。

L在馆舍建设、配备设施方面,应充分考虑读者需要。如,在图书馆设置残疾人专用洗手间,为弱视读者提供特大字体的书籍,为盲人提供阅读机等。总之,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141。

M尊重读者各项权益。a读者有自由平等地使用所有馆藏和享有所有服务的权利;b有接受文明教育的权利,图书馆应该自觉提供文明服务、文明教育,保障读者的这项权益;.有借阅隐私资料受到保护的权利;.有监督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的权利。

N在选购图书时,要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读者的需求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数据库,购买相应的文献资源。

3.以读者为中心,确立适宜图书馆实际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由于每个图书馆的基础条件、读者对象不同,对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也就不同,所以,确定一个适合本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质量方针就是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重点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制定本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提供特色服务;质量目标就是满足读者日益増长的信息需求。

4.以读者为中心,构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工作程序、资源和人员、质量活动。在运行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将所有机构、管理程序、业务工作等资源整合起来,将“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部门协同、馆员协作为基础,从而达到馆员和读者的整体满意。

(二)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

1.建立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文件

制定符合图书馆工作实际的制度文件,内容具体、操作性强,不仅可以规范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工作,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各个信息服务过程,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16。如岗位责任制、各部室规章制度、评优评先法等,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2.以读者为中心,建立读者意见反馈机制

读者的满意度才是图书馆服务质量高低的体现,只有站在读者的立场才能确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明确急需改进之处,图书馆服务工作才能健康持续发展161。

3.服务质量管理的运行方式

(1)目标管理

各个部室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对能量化的岗位进行量化管理,不能量化的岗位提出目标要求,对业务工作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并写好年终总结,确保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手段

用知识管理与现代化技术手段保障服务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电子资源的建设与访问等环节设置质量监控点并运用统计报表技术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71;实施挂牌服务;在信息服务的关键环节和窗口设置党员示范岗;在窗口安装计算机双显示屏;在大厅设置意见箱等。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网络时代的信息服务工作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服务手段来支持181。在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个性化服务、用户教育与培训、读者意见反馈等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技术应用水平,増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活力161。

(3)重组业务流程

传统的部门设置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按学科和功能设立部或馆:采编部、阅览部、流通部、信息部、咨询部、培训部和馆办公室,有利于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的技术和操作流程,如原职能部门大量的工作己被计算机操作代替;电子监控系统的运用使全开架、借阅藏一体化变成了现实;读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对文献的采、编、典、流、参直线式的运作模式己不能适应读者对信息快捷、综合、即时的要求191,同时,一条完整的图书馆运作流程线被分成几段,不能为读者提供完整、系统的资料。这就要求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在成本、服务及反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改进111。

因此,可试行以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运作,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负责某一流程的所有步骤,设立:流程组、跨团队组(在不同流程组中抽调1名成员组织一个组)、馆长办公室。这样,组织机构大大扁平化,业务部门得到精减。跨团队组负责及时处理一些跨流程的读者的知识服务请求,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提高读者满意度11。

新的管理模式是基于知识管理的人本管理模式;是融理念、制度和措施于一体的新型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实施以技术手段支持的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理念的体现和目的;是使读者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业务部门得到精简,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程度,提高馆员素质,最终实现读者满意度的持续提高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6篇

论文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库集中之地,藏有数量巨大的图书、等各种载体,那么怎样才能建设好学院的学科重点、馆藏特色服务的图书馆,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目前是我们直得探讨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尽快找到新的服务思路,建设好学科特色服务,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利用现有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往往存在着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有些学科文献资料复本过多,特别是我校一些公共学科、边缘学科的文献都有重复购买;而版本用的也有不同,传统的图书管理“重藏轻用”思想比较突出,各个图书馆的封闭性较强,资源的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不利于资源共享。那么怎样利用现有藏书和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一)筹规划,平衡学科分布,建设学科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应按学院的各个系、各个专业特色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和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形成自身的文献信息图书馆,依据本馆的收藏优势,众多地开发各类数据库。根据学校的学科重点、馆藏特色,选择合适的建库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尽快建立起学科种类齐全、形成多样的数据库体系。做到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学科分布平衡,以实现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丰富化。另外,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书刊文献结构,首先要考虑的是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关的学科专业文献,尤其是重点学科,优势专业方面的馆藏应该较为丰富。如我院,属理工科类院校,主要学科有财经、水电、农业等三大类,图书馆根据这些学科建设数据库,以此来提高馆藏利用效率,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应该怎样进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出发,结合我校的学科专长,抓重点突破,具体进行特色数据库的选型时,量力而行,先开展试验性运作,以积累工作经验,尝试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功能齐全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确定了自建数据库的选题方向之后,应该立即进行信息源的采集工作。既对馆藏资源进行汇总筛选,整理集中,制定工作计划。另外,为保证信息资源补充工作,查漏补缺,建立并拓展通畅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及时采集新的信息资源,以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全面性、权威性、即时性。

二、加强网络建设正确处理好图书馆传统与现代化服务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虽然在传媒方式和信息载体上有本质区别,但是其模式基本相同,都要对文献进行采集、整理、储存和借阅,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应该建立在传统图书馆的实体上,二者是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建设,就是要代替传统的图书管理中不利于快捷、便利、准确利用图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方便读者的信息查阅、借阅和浏览。

三、图书馆建设要适应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一)更新观念,用主动服务代替被动服务

更新传统的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浅层次的书目服务为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服务送到读者身边,把大量潜在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二)改善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

图书馆是文化教育机构,应处处体现文化气息,时时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因此,无论是馆舍、设备、书刊资料等硬件建设,还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软件环境,都要有利于一个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之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三)加强图书馆藏书质量建设,培养学生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完善馆藏建设是办好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藏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效果,采购人员要深入流通部、阅览室以及各系对书刊的需求,以此作为采购依据,把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优秀书刊购进图书馆。因此,除了向学生介绍利用图书馆馆藏分布及图书分类等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和计算机检索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检索手段的自觉性。

四、图书馆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高

图书馆馆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进入新世纪,图书馆员的服务要使读者感到满意,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更要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具备网络信息获取和提供的能力。使信息服务进入全新阶段,迎接全新的挑战。

(二)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是应用网络的硬件资源,作为馆员既要有利用终端进行情报检索或编制一般程序的能力,要有具备设计情报源和指导检索能力,还要了解和熟悉网络资源的基本分布情况,尤其是要熟悉馆藏;掌握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路径,能根据要求指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编制一些网上导读系统,为网上资源编制索引。

(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

图书馆员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载体的性能并指导读者使用各种载体信息,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找所需的信息资料。另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知识,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将会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各种语言文献资源会出现,只有掌握外语,才能熟练地查阅文献信息,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外交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如果图书馆不想使自己淹没在网络节点的海洋中,特色化是必由之路。只有围绕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的需求来建立特色数据库;要把传统与现代服务相结合;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能把一个具有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图书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刘广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理念初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4)[4]

[2]孟广洁, 21世纪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R] 图书馆工作散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6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12个班,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喜欢到图书室借书看。今年,学校图书室将继续在学校领导,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下,认真贯彻国家教委《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积极主动地服务,以充分发挥图书室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

二、工作目标

1、抓好藏书建设。

藏书建设是开展读者服务的基础。我室将在图书总数达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藏书质量,调整藏书结构。目前,书库中的部分教师教科研读物较为陈旧,观点,理论已跟不上当前的教育形式,这些图书将逐步剔除更新,此外,书库中还将适当增加一些作文读物,以满足七八年级学生需要。新增图书将全部用电脑录入与电脑管理。

2、拓宽服务渠道。

(1)服务于教学工作。

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我室将通过编制专题汇编集、目录索引为学校的各科教研课题服务,让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

(2)服务于学生。

开放学生阅览室,管理好班级图书箱,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图书流通。

3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参加教委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新进人员业务水平,开展班级图书管理员培训讲座,培养学生自主服务能力。

三、具体的措施

1.对新书进行登记、上架,以便尽快方便师生借阅。

2.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图书借阅知识讲座,让其对学校图书馆有初步认识,对学生图书管理员进行上岗培训。

3. 学生图书室全天开放。(其中中午12:00---12:50,下午3:40---4:50为各班轮借时间,每班每周轮借一次:其余下课时间为各班学生自由借阅时间。)

4.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5册。

5.教师图书室全天开放,为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工具书一律不得出借。

6、教师借书,要做好借阅记录,每期不少于五次。

7.图书室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和各种征文比赛。

8.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为教师学生提供所需材料。

9、进一步作好各种有关材料,准备迎接先进级学校图书馆的验收。

四、各月工作:

二月份

1、制订图书室工作计划

2、推选学生图书管理员,专题会议

3、新生借阅知识讲座和图书室专题知识讲座

4、学生图书借阅,开始流通

5、图书室环境的布置

三月份

1、征订新书

2、编制新书简介期

3、学生阅览和借书工作

4、参加县图书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四月份:

1、参加县图书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2、举行期学生图书管理员培训

3、图书室专题会议

4、读书节活动

5、编制新书简介期

1、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评

2、图书室专题会议

3、编制新书简介期

六月份:

1、评选优秀学生图书管理员

2、图书归还工作和教辅用书(循环使用教材)的整理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当代 图书管理人员 素质 通才

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加速膨胀,各种信息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面对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一般读者是难以做到的,这就在客观上对图书人员提出了要求,尤其对知识型馆员的需求日显突出。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当代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中,政治思想素质处于主导和说明地位。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图书管理人员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有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素养。政治素质包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政治敏感性;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事业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正义感,原则性。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具有不断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

很多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图书管理员不就是干些借书还书上上架的事情,无须太多专业知识就能完成的一件很普通的服务工作,谁都能干的简单劳动。就拿浙江日报图书馆为例:以前都是照顾对象的工作基地,如采编部门身体不好的记者、编辑、外单位调来的关系户都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前几年曾招来几名全国重点大学图书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馆工作。但报社图书馆毕竟是附属部门,服务性工作,收入比别的部门少很多(奖金是一线部门的七折),工作一辈子,到顶也就是科级,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场地不大、服务手段也不够先进,工作烦琐、无弹性,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没了工作热情,没几年就分别另攀高枝了。长期坚持工作在图书馆岗位上,是一些非图书馆专业出生的,耐得住寂寞的,而甘为人梯的中年人。这与他们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无关系。

二、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部门的发展都依赖知识的增长,因此,知识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亲自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专业素质: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图书馆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特别是报刊业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三、信息专业素质

现代电子学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推动力,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对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图书馆员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成为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的主力军。

1.对参考咨询及查新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求既熟悉传统检索工作,又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网络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可选择的途径。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光盘、联机、书本式刊物等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目前数字图书馆检索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今后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工作中,除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目录学、计量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学与检索参考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巧以外,在平时工作中还应掌握网上资源的检索,包括网上各检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上各学科网址的搜集,及时掌握网络检索引擎动态方面的研究。

2.图书馆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知识,又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四、性格作风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的性格作风素质直接关系到读者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典型的基础服务性工作,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图书的采访、订购、编目、分类、典藏、书目检索都是围绕读者服务工作开展的“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围绕读者在使用馆藏图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而进行的各项直接为读者服务的活动,包括图书流通、宣传、书目检索定题服务和参考咨询等,通过馆员在读者和信息图书之间所担负的中介作用,来满足读者各种阅读需要,起到“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的目的。

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以上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才能积极开拓思想,采用科学方法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利用多种渠道、方式服务于广大读者。当然这些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需要长期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有一个学习、磨炼、积累的过程,我们应当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全方位的复合型的图书信息管理人通才。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科学发展、繁荣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给点力。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机制 措施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学校学术殿堂的心脏,这一颗心脏的健康跳动是靠全体图书馆馆员来维系的。而馆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是作为教学科研辅助部门,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不能按照图书馆的实际工作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提高馆员素质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工作宗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性强、理论功底深厚的人才作为支撑。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图书馆作为解决校内教职工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场所,学历偏低,专业五花八门;政策、条例及考核措施也侧重于行政干部及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出勤率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标准外,并没有重视对其专业技术上的配备与要求,这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根据事业发展及人员组成现状,针对性地构建一套选人、用人机制和培养考核机制[1]。

1.1 完善选拔和引进人才制度。现代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高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深厚的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创新精神、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完美的人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新馆员的选拔和引进,把好入口关,保证馆员的良好素质和基本质量;要积极争取校领导及人事部门的支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硕士以上青年学生到馆工作,逐步改善图书馆的学历结构;要在引进青年馆员时,制定恰当的标准对其进行考察。通过应聘资料审查、笔试、面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以保证引进人才的良好素质,优化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

1.2 完善馆员培养机制。首先,要不断完善馆员的学历结构。对副高职以下学历未达到本科层次的馆员,鼓励并督促其提高学历层次,制定学习培养计划;对“半路出家”的馆员,对其进行脱产进修的继续培训教育,系统学习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学历层次不达标的馆员,鼓励其自学成材,或参加在职函授、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历学位学习;对有条件的馆员派送深造,或到外单位取经学习,或送到国外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技能,为我所用[2]。其次,要设计各种培训表格。比如设计《图书馆员培训记录表》、《图书馆员外出培训申请表》、《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申报表》、《图书馆员参加学术会议申请表》、《图书馆员培训考核表》等表格[3]。第三,制订培训实施计划。其内容应包括:①培训目标: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全馆员工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图书馆要每学期或每年确立培训目标。②培训形式:馆内培训、委派培训、网上学习、学历教育、交流学习等。③培训管理:培训组织、培训考核、培训效果评估。④培训考核:严格考勤及考核办法。⑤培训记录管理: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考勤记录、考试成绩等[4]。

2.重视馆员“补差”培训

现在的馆员培训大多是对骨干馆员的培训,很少有针对“后进馆员”的培训。本人认为,馆员培训不应只是“培尖”,更应“补差”。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遇到一个好教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生,但遇到一个坏教师,很可能会毁了学生一辈子。可见一个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同样,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馆员培训的决策过程中,也应该重视馆员的“补差”,而不只是“培尖”。当前“补差”性质的馆员培训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心理上不想“培训”。做老师的谁都想教“好学生”,因为“差学生”难教,教“差生”出力不讨好。馆员培训也如此,搞“馆员补差”,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也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所以组织者心理上当然是愿意“培尖”,又风光,见效又快。

二是高校图书馆“钱要用在刀忍上”。高校图书馆的培训经费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经费还是先让骨干馆员培训,因为骨干馆员培训效果好呀,回来就能用。让需要“补差”的馆员去培训,不一定迅速见效,而且又费钱。

三是“后进馆员”懒得去。这类需要补差的“后进馆员”碍于面子,本身也不想去培训,就像没有几个“差生”愿意自己去补课一样,他们“懒得去”,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要参加培训,也基本是坐着打瞌睡的那种。

了解“水桶原理”的人都知道,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当前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员培训也是如此,只有将“后进馆员”也“补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才能提高。

3.重视馆员学术研究

高校图书馆通过流通借阅、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形式开展服务,不断向教师提供科研新成果,使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方法,使教师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信息,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性,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决策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1 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深化,需要改革,需要创新,没有科学的探索,没有大胆的尝试,就很难得到发展。科研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总结和升华。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使馆员清醒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馆员,首先就要做一个研究者,懂得进行学术研究既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时展的需要,确信科研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内在的科研动力,做一个学术研究的有心人[6]。

3.2 制定制度,鼓励学术研究

有效的科研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制定长远的科研工作计划,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为了做到规范管理,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科研工作纳入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并结合各馆实际,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干部、评优晋级、评定职称、工作考核、竞争上岗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图书馆要建立奖励机制,要对本馆的科研情况定期进行考核总结,对数量多、质量高以及对实际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的馆员进行表彰与物质鼓励,以提高馆员的科研积极性。

3.3 培养骨干,组建科研团队

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知识。同时,每个图书馆都有学有专长、精通业务、善于钻研、富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在馆员中选拔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有责任心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科研骨干,负责拟定研究计划、确定主攻方向、通报科研信息、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以及协调各研究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使图书馆学术研究由分散无序变成有组织和有计划,集中群体智慧、联合科研,并在其周围形成合理有序的学术梯队,带动整个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走向纵深[7]。

3.4 开展交流,加强科研合作

学术交流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研究思想、检阅研究业绩、研究热点问题的重要方式,馆员经常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研究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组织馆员参加图书馆及相关学科的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派出专业人员考察、进修或到其他图书馆作访问学者,了解当前本学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从而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谷爱国.馆内培训:馆员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学刊,2003,(4):46-47

[2]罗桂娟.强化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7):34-36

[3][4]李春.ISO 9000质量管理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规范化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3-84.

[5]康保国,韩起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的若干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2):74-75

[6]张军亮,于成杰.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00-102

[7]续秋云.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125-126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馆员 读者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层次的提高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并积极拓展服务,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1.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

图书馆以人为本,应该以读者和馆员为本,确立以他们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上级管理者对馆员的管理;二是馆员对读者的管理。其中上级管理者对馆员的管理是指以全心全意依靠馆员为管理理念,以开发馆员的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为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尊重人,重视员工的合理需要为管理的宗旨,将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实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馆员对读者的管理是指馆员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和指导,为读者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从开馆时间到馆藏布局,从服务态度到服务内容,都要谋求读者需求的最大满足。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员都应该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而图书馆管理者不仅要有读者第一的思想,还要有馆员第一的思想。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馆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二者的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就是让所有文献资料为读者利用或利用率更高,这也是在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实质。

2.图书馆对员工实行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

2.1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有效的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驱使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指管理制度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就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馆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好体现。具体来说,第一,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馆员着想,一切从馆员利益出发,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考勤、考核、奖惩、监督机制。要按馆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一套良性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个别人说了算的不公正做法。第三,保证竞争的公开透明、公开公正。第四,实行民主化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在制订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2要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图书馆馆员从事的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工作,但过去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馆员来说,对尊重的需求,往往多于对物质的需求。因此,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激发人的激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要求。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要充分信任馆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工作。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馆员的劳动。要以人为本地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工作计划,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发展空间,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2.3要重视馆员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关系到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图书馆馆员的“奉献”精神上,应该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激发潜能为主,把提高馆员的素质、规范馆员的行为、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发挥馆员的创造精神放在首位。应想方设法地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措施,为他们创造个性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4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心目中产生的一种潜在的说服力,能够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地满足,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3.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基本服务理念,建立健全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3.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3.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原则,强化服务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3延长开放时间。

延长开放时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普遍需求,也是落实以读者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根据读者在图书馆使用上与图书馆开放时间上产生冲突这一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馆员的班次和作息时间,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作用,确保图书馆每天从8:00到22:00不间断开放。

3.4坚持超值服务。

采编部通过书商为读者开展图书代购服务,对读者急需的热门书随到随编,及时加工上架;阅览部为读者提供方便廉价的自助式复印服务,解决报刊不外借带来的使用上的不便;流通部满足毕业生论文写作和寒暑假读者希望增加借书时限的愿望;技术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导航、科技查新服务,为读者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访问平台,解决读者查找数据资源的技术障碍。

3.5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大部分工作都是直接与读者打交道的,为了让大学生读者热爱图书馆、向往图书馆,同时又让他们理解图书馆,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勤工俭学、成立“读者俱乐部”、招聘“图书馆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让大学生自觉以图书馆为家、以读书为乐。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内涵正在不断变化、不断趋于完善,受到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关注,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笔者相信,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参考文献;

[1]欧阳彩新.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2010(2).

[2]柳夏.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拓展服务的实践进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4).

[3]景海燕.拓展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

[4]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4.

[5]要红.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工作,2006(3):10-12.

[6]鲁慧明.浅议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6):177.

第11篇

【摘 要】 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建立及规范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探讨了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内容,指出了统计工作规范化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实现业务工作计量化;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制度;加强统计人员的岗位素质培训等。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化

国际图联在2010年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图书馆统计宣言”,主要用于指导世界各国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宣言”内涵丰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确立一定时期内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做好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因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连续性。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标准,导致统计数据在横向比较时缺乏可比性,还不足以指导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群策群力,探讨和研究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理论,建立高校图书馆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并进行规范化设计,以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内在规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图书馆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建立及规范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是通过对各个岗位日常的零星数据进行记录、汇总,来实时反映图书馆工作情况,并通过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管理模式来客观、真实地评价和分析图书馆的运行状况,从而促进图书馆科学健康地发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图书馆统计工作是要通过统计数据来揭示图书馆的投入与产出比例,这种揭示的结果既是图书馆工作效益的反映,也是主管部门对图书馆承诺的体现,从而真正引起决策者对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也要据此更好地展示自己,争取更佳的发展机会,以促进图书馆的高效管理和运行。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探寻图书馆工作规律的有力工具,也是图书馆工作开展的客观依据,它可以为图书馆及其上级部门制定长远战略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提供决策参考数据。例如,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2013年起至2015年,每年将对全市高校图书馆馆藏购置情况以及资金投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将作为今后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数据和调整财政投入规模及结构的主要依据[2]。因此,做好统计工作,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3]。

现在高校的图书馆统计工作,期待确立一套规范性的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图书馆工作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

二、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

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遵重历史,又要反映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即既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的统计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的指标:

1、馆藏文献量指标

一个完善的馆藏文献统计必须反映出图书馆文献的入藏级别、数量和质量等。具体讲馆藏文献量包括纸质文献(含纸质图书、纸质连续出版物)、电子文献(含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免费使用的网络资源)、音像视听资料、微缩资料的数量、种类、价格、质量、增量、剔旧量等指标。

2、借阅服务量指标

借阅服务量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的统计必须能够反映出文献在流通过程中借阅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具体来说包括师生借阅数量统计、馆内教学科研使用量统计、常规预约量统计、文献信息咨询量统计、文献传递量统计和馆际互借量统计,以及图书馆网页的访问量、电子参考咨询量、数据库查询浏览量、数据库文献下载量等的统计;还包括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文化讲座、培训、视听欣赏等的参与人数;文献借阅服务的分类数量及其各层次用户数量的比例关系等。

3、服务硬件统计指标

包括开放时数与日数、图书馆、各库室及休闲区等不同功能区的面积、桌椅座位量、电脑数、空调、饮水机、复印机数量和书架数量等。

4、人员统计指标

正式职工和临时人员的数量、学历和职称结构、学生志愿者、勤工俭学生人数等。

三、统计工作规范化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

从宏观上讲,高校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晴雨表, 从微观上说, 它是图书馆工作运行的调节器[4]。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也要随着图书馆业务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应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统计指标做出适时调整和增减,增加新指标,去掉不实用的旧指标,在设置指标时要突出核心指标。指标体系要能够从数量方面真实反映出图书馆工作运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反映出各部门的绩效。各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统计报表,明确统计标准。

2、业务工作计量化,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图书馆的日常统计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上,缺乏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利用,只会使统计工作的成果大材小用。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是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图书馆实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起到“耳目”和“参谋”的作用。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规律,发现不足,进行反思和修正,以用于指导当前工作及制定未来规划。例如,通过图书馆统计可以发现借阅率比较低的好书,加大这部分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既可以扩大读者的阅读范畴,也能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根据对读者流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适时调整上岗工作人员数量,确保借阅高峰时段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在岗;对购置的数据库浏览量和下载量的统计,可以分析出订购数据库是否合理,等等。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分析与研究、利用,无疑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益,更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实现科学化管理[5]。

3、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制度

制定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并使之健全和完善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情报信息研究所,可以将图书馆的统计制度作为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探究。各项统计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馆里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统计,对于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要分类、归档并妥善保存。此外,各个岗位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原始记录,确保原始记录齐全,并建立必要的统计台账,做好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和年统计,定期做出统计分析,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汇报。

4、加强统计人员的岗位素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图书馆专门的信息人才不足总数的 3 %。这种信息人才的短缺不仅仅反映在数量上,同时还反映在他们驾驭信息的能力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筛选的初级阶段。统计人员应该是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既要精通图书馆的相关业务,还需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能够灵活分析统计数据。统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能够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图书馆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各种相关培训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岗位素质和工作能力;各高校馆的统计工作人员可以互相走访,交流取经,共同提高,以适应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各省的图工委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普及图书馆统计知识;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让统计人员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规范标准,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学者、馆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期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图书馆统计工作日益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图书馆事业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霞.论“图书馆挽计宣言”对高校图书馆馆统计工作的指导[J].新世纪图书馆, 2012.2.83-85.

[2]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关于统计我市高校图书馆馆藏情况的通知.深圳市人民政府网站,2013.03.05.

[3] 张玲.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537-539.

[4] 韦晓娅.浅析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29-31.

[5] 刘金朝.浅谈高校图书馆统计工作及统计数据应用[J].图书与档案,2012.10(上)316.

第12篇

论文摘要:目前,许多农村图书馆名存实亡,难以满足农民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知识、对阅读的渴求。导致农村图书馆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多种。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于创新机制。要充分发挥上级公共图书馆在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NDCNC)进行有机地结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构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作为各级政府部门今后大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此,新一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序幕即将拉开,作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无疑占有重要位置。

一、常德市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其原因

常德市位于湖南北部,下辖武陵、鼎城、桃源、汉寿、澄县、石门、临澄、安乡、津市九个区县市,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属经济较发达地区,但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约占70%,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既有人均收人名列全省前茅的先进乡镇,也有连饮水都困难、经济相当落后的偏远山区,因而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千差万别,乡镇图书馆(文化馆)良芬不齐。总的来说,全市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令人优虑,主要表现:乡镇图书馆数量不断减少,功能日渐萎缩;缺乏长远的规划,地方政府尚未真正重视图书馆建设。十五期间,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评比达标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室)的建设作为“文明镇”、“文明村”的硬性指标,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其中,不乏设施先进、藏书过万、管理规范的农村图书馆,如武陵区东江乡图书馆、芦山乡图书馆,鼎城区桃树岗乡图书馆、灌溪镇图书馆、富贵坪村图书室,桃源县茨树娅乡图书馆,澄县大堰挡村图书室,汉寿县周口乡图书馆、丰家铺乡图书馆、太子庙乡图书馆等为数不少的乡镇图书馆,一度成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亮丽的风景。如今,许多图书馆名存实亡。一方面是乡镇图书馆数量和功能的萎缩,另一方面,农民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知识、对阅读的渴求难以满足。

导致常德市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图书馆尚未列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范围。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而没有到乡镇,乡镇图书馆是民办事业,缺乏一种保障机制。在各地政府创建群众先进文化县、区和示范县、区的文件中,对乡镇图书馆建设只要求有普及率,没有提出巩固率的要求。二是缺乏办馆经费。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文化站被划归乡镇政府管理,而随着乡镇企业转制,文化站因经营部门被剥离而失去经济支柱,从而导致乡镇图书馆办馆经费得不到保证,难以购置新书吸引读者。三是图书管理员流动性大,有的是东拼西凑发动单位和个人捐献而来,有的是凭个人爱好随意采购图书,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五是文化主管部门扶持力度不够。在抓乡镇图书馆建设上,面上工作做得多,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工作做得少。特别是在乡镇图书馆的巩固与发展问题上未下功夫。六是县(市)图书馆对乡镇图书馆的辅导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二、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乡镇图书馆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川没有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和普及,就谈不上公共图书馆的繁荣。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乡镇图书馆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1.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力度。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全市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县市区、乡镇各级政府。要把图书馆建设列人年度工作计划,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应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

2.通过政策法规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将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纳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使乡镇图书馆从硬件设施、经费投人到人才队伍、“软件”服务等方面有法津保证。

3.增加投人。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人渠道。

4.建立多种办馆模式。乡镇图书馆要以政府办馆为主,社会办馆为辅。但具体而言,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根据常德市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可采用下几种办馆模式:

一是与企业联合办馆。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馆,图书馆免费为企业职工和本镇农民提供服务。

二是社区办馆。如常德新东街社区、红卫社区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把图书馆直接交与社区管理,确保了图书馆的巩固和健康发展。

三是主动积极联络社会知名成功人士,发动他们回家乡捐资兴办馆室。从农村走出去的知名成功人士众多,他们爱国爱乡,对公益事业更是热心支持,只要我们做好工作,一定会得到这些知名成功人士的大力支持,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四是站办站管。购书经费和管理员的报酬由镇文化站负责,文化站对管理员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业绩与报酬挂钩。

五是培育人才。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作为乡镇领导应有超前意识,将他们送到发达地区图书馆学习,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上级馆见习,培养他们具备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具备信息开发、信息服务、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上级会共图书馆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其馆藏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对乡镇图书馆进行有层次、分阶段地建设和系统化地科学管理。主要可以通过建立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提高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室的服务水平。

1.建立业务辅导站。有些乡镇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雄厚,对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肯投人,起点高,设施全,藏书丰富,白身发展的后劲比较充足。对这样的乡镇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同时利用这个乡镇图书馆的优势,开展业务协作与协调,把服务工作辐射到周围乡镇的农民读者中。

2.建立图书流动站。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乡镇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财政投人有限、藏书数量不足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合作关系,由乡镇图书馆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公共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项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乡镇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文献数量可多可少,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互相补充,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建立特色文献图书流动站,使其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常德市图书馆通过建立图书流动站的形式,参与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已经在20多个乡镇和村建立了图书流动站,文献数量多者4000余册,少者600多册,年送书量超过50000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