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

时间:2022-12-09 19:3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安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安全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109-02

随着基础教育的更加公平和高等教育的更加普及,女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391万,其中女大学生占比为51.35%,女大学生人数已经连续四年超过男生。庞大的女大学生群体在为大学校园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很多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段时间,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报道经常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是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事关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当前,高校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断开展,但是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匮乏,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之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征,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仍旧较为薄弱[1]。

一、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差,女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通过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研究,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增强女大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其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全盘工作,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效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校园也越来越开放,影响高校安全发展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得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加。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能够有效地预防非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减少校内不和谐因素,维护校园安全秩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的场所,高校毕业生是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也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和高校与社会接触的频繁,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威胁高校安全的因素正在不断增加,尤其威胁着高校女大学生的安全[2]。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对高校的基本要求。

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内容较少且形式单一

目前,有关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交往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则涉及太少,而往往是在这几个方面,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侵害。此外,安全教育的形式也极为单一。学校或通过展板、宣传单方式用图片、案例向女大学生进行宣传,或安排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零碎的安全教育,这些宣传教育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流程,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二)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

安全教育覆盖面广泛,涉及的理论和技能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从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主体是学校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然而,由于并非专业出身,本身缺乏安全教育的实践经验,学校又缺乏对这些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加之人员配备并不充足,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3]。

(三)心理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心理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女大学生在其心理特征方面有其特殊性:女生情感丰富细腻,情绪敏感强烈,重感情,富有同情心。但由于现在的女大学生多半是在宠爱中长大,成长中鲜有批评和挫折,这也使得女生普遍存在任性、依赖性强、自私、易悲观、集体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易产生心理疾病。目前,国外许多大学已开设了女性研究的本科课程,有针对性、规范化地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这方面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力度不足,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机构及时对她们进行引导,导致心理问题恶化进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四)尚未引起高校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安全问题更是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但鲜有学校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并且学校之间的竞争、评价更多体现在成绩、科研等方面,安全教育理念虽然不断深化,但毕竟是“软指标”,多数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注重表面,并没有深入的落实。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害案件,使各高校开始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这种应急式教育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要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打造具有良好素质的师生队伍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落实,最终要靠具体从事或参与学生教育工作的人员。首先,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这要求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积极聘请专家学者加入到教学研究队伍中,对教育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其次,积极培养一支优秀的安全教育学生骨干队伍。一般来说,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直接,信任度也高,所以,同学之间的安全宣传时效性更大。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骨干的力量,重视他们在学生之间产生的影响。

(二)丰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中,既要坚持全面教育,又要突出重点。第一,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特点制定安全教育的内容,将重点放在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几个方面。第二,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讲授相关的安全知识。第三,要与时俱进地开拓安全教育的内容,区分不同教育群体和不同教育时机,有侧重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创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

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不能仅限于某种形式。应拓宽安全教育的载体,丰富教育内容。首先,要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其次,要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安全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向女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手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把一些安全提醒、典型案例不定期地发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能及时看到信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着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有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应通过开展如“魅力女大学生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她们的自信,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美丽,从而更加珍爱自己。另一方面应注重从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从“女性视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女大学生认识自身和周边安全形势的水平。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女大学生群体一定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加注重生理和心理健康,争做“健康美丽”女大学生。

面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普遍缺失、不成体系的现状,高校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丰富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形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切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进而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能够为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建设添砖加瓦,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一抹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佳,陈娜.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的现状

调查和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

[2]崔常铭,刘伟.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J].教育探索,2013,(3).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人所共识。长期以来,保障高校大学生安全都是一项重大难题。然而,各高校在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始终没有形成实质上高度的统一。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概念以及内涵,表述上也不尽相同。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而进行的教育。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一直以来,我国多数大学生的求学生涯是直接中学到大学,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浅,思想也相对单纯,对安全认识不足。而高校相对于中学、小学,是相对开放的教育机构,大学生与校外人员的交往也更为自由、频繁和随意。如此一来,安全隐患增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防火防爆,防盗防骗,防劫防暴,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等,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地学习、生活,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也使大学生逐步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当前,各高校的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若大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又何谈和谐呢?校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校园盗窃、诈骗、火灾、自杀、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网络安全也已经成为校园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创建“和谐校园”,就必须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头等任务来抓。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纪观念,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首要途径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决定,并受外因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改革的步伐加快,校园与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由传统的封闭校园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也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的一面,大学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力量有限。要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就必须提高大学生自主维护校园安全、保护自己的意识。只有当大学生自身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安全问题才迎刃而解。因此,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且备防盗防谝、防火防爆、防劫防暴等能力,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的自主性,使整个校园最终做到全员防范,是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首要途径。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尽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以及社会的一个长期话题,且各高校和社会也做了不少努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和问题。

1.受教育者,即高校大学生自身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身也让发生了变化。一是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孩子入学早,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平均年龄变小,心理素质相当的不成熟。二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人从小受家长溺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遇事易冲动,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难度加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陈旧落后,缺乏针对性

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方面,没有摸清哪些安全事故、什么时期容易发生,只是简单地做一些说教式宣传,把几千甚至上万名大学生聚在一起举办一两场讲座,拉几条横幅,却不问效果,没有把安全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去。而事实上是导致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表示漠不关心。

3.安全教育依然缺乏系统性

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都是仅仅依靠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工作部门单干,也没有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大学正规的课程教育体系,缺乏应有的地位,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制度化。

4.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全面,组织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当下,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隐患不仅仅是消防、交通、诈骗、盗窃等,网络安全和心理安全问题日益突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于被利用参与违法犯罪行为,网上购物和交友易于上当受骗,也易于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和毒害。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扩充,把网络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在安全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上,也应灵活安排。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合理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在组织形式上要灵活、具有针对性。

5.安全教育队伍的各方面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和学生管理实践经验。当前,在各高校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队伍主要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人员组成,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呈现出一些问题。一是面对学校不断扩招,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加大,甚至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很多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没干多久便产生转岗的念头,造成工作队伍不稳定;二是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很多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大,无法胜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人员虽然学历比较高,如辅导员基本在研究生学历以上,但没有全面掌握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缺乏相关的培训。这就导致了高校不能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途径

1.提高认识,齐抓共管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提高各领导、各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且要引起师生共同重视。在校园安全方面,要有专门的领导来亲自抓,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予以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使学生自身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形成系统性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专门的领导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规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方式;规定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年度日程安排,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规律化。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应急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公共课程,实行学分制,培养大学生系统的安全观。

3.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

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掌握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关注已发生的大学生安全事故并加以研究,不断充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防盗防骗、防火防爆、防劫防暴等安全教育内容早已成为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但是现如今,诈骗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火灾隐患越来越多,大学生失恋的现象不断增多,校园自杀、他杀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不断充实,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4.拓宽安全教育方法和渠道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渠道上,要不断地加以拓宽。第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五进”,即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进学生心灵,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第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抓好三个关键阶段,即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在校期间的经常性教育。第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举办讲座、拉横幅和做宣传展板是不够的,这样只停留在理论宣传层面上。各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理论知识传授与宣传的同时,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一些实际演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安全知识竞赛、抗压力素质拓展训练、防暴力措施演练、宿舍防盗措施演示、意外伤害紧急抢救与自救演练……这些实践性安全教育活动不仅能巩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对于这一类安全问题,除了学校的之外,还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努力加以解决。当地司法部门应形成义务,运用社会鲜活事例到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法、普法,使大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打架斗殴导致严重后果者,警方还应单独教育打架参与者,目的是让参与者觉得自己打架斗殴牵涉面很大,后果很严重。如此一来,便能起到有效地震慑和约束作用。父母是学生最值得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学生家长应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为人处事,学会谦让、包容,文明守纪。不能过于溺爱,更不能“护犊子”,认为自己的孩子始终是对的,一味地包庇自己的孩子,应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操,引导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5.扩充、稳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安工作人员素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得到有力保证。一是要根据在校大学生总人数配齐安全教育工作人员。二是要提高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三是要为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四是学校要为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他们减压。辅导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所从事的工作是保姆式的工作,日常学生工作十分繁忙,压力特别大,学校领导和部门应对他们给予关怀和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

总之,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始终是各高校乃至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理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冯小宁,陈木龙.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2] 丁金祥.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及其机制建设[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4)

[3] 彭庚生.新时期怎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2(6)

作者简介:

黄义乾,防灾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

第3篇

1微平台快速发展的背景

201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中的新数据展现了中国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截止2014年底,中国现有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49亿,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已经达到47.9%,中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5.57亿,网名年龄结构方面,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名占比最高,达到31.5%,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3.8%。微平台方面,中国社科院《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新媒体已进入“微”时代、6亿微信用户、13亿微博注册账号,新媒体的使用用户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使用人群多为24岁以下,占比33.7%。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安全面临的问题

2.1虚假信息容易扩散

微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物质构架,这种网络人际关系不同于现实的人际关系,微平台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资质限制,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微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态,在微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发表任何信息。现代网络技术进步使得微平台上的信息内容也异常丰富和多样化,但是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判断信息的真伪,也造成了虚假信息容易网络扩散。

2.2个人信息泄露

在网络世界,大学生主要基于微博和微信等微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社会交往。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技术的低门槛等显著的特点,短时间内成为大学生使用的重要网络平台,但是也是这些特性,大学生很容易将个人隐私曝露出来,被不法份子利用,产生危险。

2.3微平台背景下产生新的安全问题

1)网络诈骗

微平台使用人群逐渐扩大,利用微平台进行网络诈骗的恶性事情也日益增多。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财物丢失已经不再完全是入室或者人群密集处被盗,而是越来越多的网络诈骗事件发生。网络诈骗花样繁多,陷阱不断,大学生使用网络频繁,容易遭受诈骗信息的侵扰,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骗。尤其是交友诈骗,假冒亲友诈骗,网银诈骗等诈骗方式都是利用微平台展开的。

2)组织传播

快速发展的微平台也会被组织利用,有些组织利用微平台的开放性和传播非法的、迷信的信息。他们冒用各种名义在微平台上迷信邪说、蒙骗他人,发展成员。大学生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在外读书求职的阶段,往往会感到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容易受到组织的欺骗和迷惑。

3)传销

传销通过诱惑,拉人入会,收取会费,盈利途径的行为。现在传销公司也运用“微信营销模式”和“微博营销模式”等新型的网络传播媒介进行传销,他们采用“90后大学生月赚百万”等夸张的标题吸引大学生,诱导大学生进行关注,抓住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特点,拉大学生入会,让其继续发展他人,骗取钱财。

3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目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制度保障

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少制度的保障。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重视,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氛围,安全教育并没有纳入课程教育。安全教育组织经常是临时的,不定期的,教授安全教育的老师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精心设计安全教育的教学,使得安全教育也不为学生重视,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2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失去吸引力

以往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组织对安全教育工作文件的学习,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学校网站、海报等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开展预防教育,使得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慢慢失去吸引力,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都具有局限性,持续时间短、内容缺少时效性、信息更新慢,学校网站和海报内容也不够丰富、没有互动环节、缺少双向沟通的功能,传统的模式使得学生对安全教育活动逐渐失去兴趣。

3.3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严重落伍

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大多侧重于法制安全,运动安全,饮食安全,出行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基础的安全教育内容,但对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却涉及很少。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也没有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提出多样化的解决办法和策略,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各种突况时候,不知道如何解决。

4利用微平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4.1注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安全教育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也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与时俱进,注重信息技能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全面了解微平台的技术特征,掌握微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升传播的效果和效率,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平台,将微平台的安全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

4.2符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发送

现有的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都可以发送文字、语音、视频和图片,学校可以开通微博、微信等平台,考虑到到年轻人的接收心理和接收信息习惯,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信息。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使用年轻人易于接收的表达方式,安全教育内容。针对大家的使用手机的习惯,可以将内容加以简化,考虑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板块化推送。

4.3及时更新内容,注重内容的时效性

因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信息的特殊性,要做到经常更新内容。不能编辑过时的安全事件新闻,这样会流失读者,减少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管是安全教育的信息还是安全事件的新闻,都要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在开学报到,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可以有财产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也可以针对近期校园内频发的安全案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更新内容,这样才能不流失用户。

4.4利用微平台的双向沟通功能加强互动

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师因为采用理论学习,往往变成“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学习参与度低。现在,可以充分发挥微平台的双向沟通功能,与大学生积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或者给出建议,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发送内容,形成及时有效的“微交流”模式。运用好微平台,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安全的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5结语

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作者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形势,确保校园乃至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各高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的需要。理想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当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安全教育主体权责明确。高校保卫部门,有特有的人力资源和对本校及周边安全环境熟悉的优势,应当成为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单位。同时,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如学生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共同做好配合工作,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二,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与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等一样,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列入大学生基础课程中,并配给适当的学分。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尽量为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固定的课时和教师。通过上述措施,建立起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

第三,安全教育应手段丰富,能够吸引年轻学生。由于安全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极广,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也应相对全面,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尽可能多的安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安全教育手段应当丰富多彩,利用前沿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保证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我校的保卫工作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了贴近学生的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和座谈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前所述,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参考文献】

[1]刘勇.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J].科技资讯,2008,(6).

第5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报告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保护师生安全、打击不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乃至辖区消防、公安、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承担,从制度上保障,从财物资金上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制定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考本科20xx年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根据院长指示,定于20xx年10月份和11月份为我院的“安全教育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把有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任务层层落实好,做到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统一步调,力求实效,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内容

1、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聘请法制人员,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有关安全问题,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救自护本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2、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

对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违规用电、禁烟禁火、管制刀具及文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组织消防演习

组织大一学生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包括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现场救助等。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5、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配合安全教育,采用微信、QQ、宣传栏、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滋扰、防性骚扰和害、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受损失时如何报案等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6、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加深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成效,增加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四、要求:

1、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稳定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问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2、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各位老师、学生干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服从领导,积极配合。既要围绕方案完成工作,又要注重效果,有所创新。

3、利用此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各班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教育效果,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局面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五、具体安排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1、大学安全问题事件种类与危害?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校园外的安全事件,暑假的寒热给人下塘洗澡溺水、校外的一些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恶性伤害、或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事故等。 当代的大学大多处于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切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期指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使他们人到中年承受那失去亲人的子女的沉痛打击。同时也会给学校造成生誉上的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于教学。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故消除与无形。

第6篇

一、“90后”女大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国各高校均已步入“90后”时代,“90后”女大学生是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精心呵护的成长环境,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危机处理技巧

“90后”的一代基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穷养儿,富养女”育儿观的影响下,“90后”女大学生更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常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一点委屈,更有甚者,专横霸道,经常是说一不二。长期以往养成的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极易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或矛盾的恶化,14年8月“重庆女大学生打错黑车遇害事件”便是最好的例证。与此同时,家长们试图把一切不良或看似不良的因素排除在外,在父母创造的这种过度精心呵护的环境中,“90后”女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根本无法体验真正的社会生活,社会经验基本为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90后”女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年了,却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知识丰富,思想包容开放;内心细腻,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90后”女大学生已经历过小学至高中的系统性教育,掌握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着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她们思维活跃,能很快适应与接受新的事物,也很善于包容和理解新的思想和观念,但心思细腻,承受能力弱依旧是女生的一个共有特点。在内心深处,她们或多或少仍受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束缚与禁锢。因为顾虑到名声受损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诸多因素,当自身合法权益遭受到不法侵害时,许多“90后”女大学生选择了退缩,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勇气。更为让人痛心的是,为了保全名声,部分女大学生将自己的合法权益寄希望于“私了”,最终酿成了自身二次或多次受到伤害的惨剧。

二、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学校安全教学活动与辅导员工作两条路径开展与实施。这两个途径开展的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切实关系到“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以及“90后”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当前情况而言,这两方面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安全教育与管理流于形式,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校基本都已意识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但并未将其纳入到日常考核体系。很多高校除军事理论必修课外,其他安全教育课程寥寥无几。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多数也只是作为公共选修课,不能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很多同学都是抱着混学分的心态,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安全管理而言,多数高校仍采用生硬、刻板的晚未归(或门禁)规定和突击式宿舍安全大检查,虽说具有一定的警示教育效果,但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检查也耗时、耗力。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在开展安全活动周或安全活动月活动,但很多学院在执行时仅限于拉拉横幅、出出海报和签签名等形式主义,这使得活动力度大打折扣,也根本无法保证安全教育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多为辅导员任课,一方面辅导员因缺乏专门的培训欠缺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课程基本仍采用传统的“坐教室看投影”的理论知识灌输模式,这无疑是纸上谈兵。单一枯燥的模式既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达到帮助学生们增强安全意识的既定教育目的。与此同时,课程内容也多集中于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缺乏针对性,根本无法体现“90后”女大学生特点,也无法满足“90后”女大学生对系统性安全知识的需求。除了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仍以大规模理论讲座或辅导员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效果可想而知。新生入学初,很多高校会邀请本校保卫处的相关领导对一个学院几百人或上千人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一次讲座根本无法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

三、“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方法探析

“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一者源于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二者可归因于学校教育工作的不到位,三者可归根于社会的不良氛围,四者与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做好“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要建立“家庭、高校、社会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四维立体创新型管理模式,充分集四方合力为“90后”女大学生创建安全健康的公共环境。家庭参与是基础:

(一)更新只重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它是每一个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当今“90后”女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的现状与失衡的家庭教育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孩子发展的最佳模式,更重要的是将其付诸于实践,在注重智力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孩子独立、应急等生存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可引导子女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常言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与其竭尽办法试图为女儿们创造一个“真空的”无危险因素的环境,倒不如放开手教会她们如何辨别、应对和处理危险,因为前者是事倍功半,有害无益的,后者却是事半功倍,终身受益的。

(二)参与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中介作用

第7篇

传统的公共卫生概念指的是大庭广众之下的卫生,包括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这样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但公共卫生问题却没有彻底解决,现在公共卫生的概念指的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的功能。狭义的公共卫生安全指的是控制传染病、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而公共安全是公共卫生产生的后果,像传染病,食物中毒都是公共卫生没做好引起的不良后果。我国正进入城镇化建设,人口密度越来越高,一旦有传染病出现,不加以防范,就会迅速蔓延,影响更多的人;食品安全包括粮食和加工两方面,粮食安全指的是粮食原材,像大米、面粉这样的,一旦在种植中被污染是无法洗净的,像镉大米;加工安全指的是在加工过程中以次充好,将有病毒的食物提供给消费者,像病猪肉加工的香肠,病禽加工成的烤鸡烤鸭以及羊肉串之类,都会影响大众健康。放射卫生和科技发展有关,一些新兴的科技产品报废后处理不当会引起放射方面的污染;现在的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汽车尾气以及房屋装修中的甲醛等。高校中的公共卫生安全主要是传染病控制、食品安全和放射卫生以及环境卫生。

二、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没有完全了解,有的人心目中的公共卫生知识还是传统的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饭前洗手这样的观念,对于一些新增的公共卫生知识不太在意,如吸二手烟,上网过度对身体的影响等。

(一)对疾病认识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传染病指的是通过呼吸传染和接触传染的疾病,像肺结核、肝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生活造成的传染病成为“后起之秀”,像吸二手烟、艾滋病、酒精中毒都源于不良生活习惯。现在一些男生将抽烟当成时髦,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连累他人;一些学生很早就恋爱同居,造成生殖系统的疾病;还有人朝三暮四,不断变换伴侣,传染上艾滋病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现在的大学生生活条件好,于是在一起聚餐,生日聚会就成了普遍现象,酒精中毒也时有发生。还有些人热衷上网,在网上一待就是一夜,这样严重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猝死。一些学生对疾病产生的原因不明就里,一旦出现传染病又显得格外恐慌。像前几年出现的“非典”、“甲流”等流行病,使一些人夸大了病情的严重性,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二)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

在食品安全方面,很多人明知街边小摊上存在安全隐患,还是忍不住要“以身试法”。这些年,关于烤羊肉串、麻辣烫的报道层出不穷。但很多大学生还是喜欢利用外出的机会前去路边小摊品尝,就是缺少自控能力,面对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就忘了食品安全。

(三)生活习惯造成的卫生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除了吃的,还与清洁有关系。但一些大学生的个人生活也存在着卫生隐患。当前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从小就被大人宠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有的人读大学还不会洗衣服、洗袜子,因为自理能力太差,生活也邋遢。有的长时间不洗澡,有的不会洗被子、晒被子,这也是给疾病准备了温床。

(四)学校监管不到位。

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一些学校重点放在食堂管理、环境管理上,对于一些与生活相关造成的疾病没有防范。像生活不规律造成的肥胖症、经常熬夜造成的过劳死、猝死,学校却没有采取预防机制。而大学教师也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自己吸烟、熬夜、暴食,这些不良行为也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最近几年,一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疾患,为一点小事就持刀伤人,投毒,这也是公共卫生安全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还要从心理疏导上入手。对于和学生公共卫生有直接关系的后勤部门,像食堂、宿舍管理方面,学校监管工作也有待提高。有些学校后勤部门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食材采购上不讲究质量,只图便宜,一些中小学食堂发生集体食物中毒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在医疗方面,一些学校医疗室重医疗轻预防,对于一些常见的、通过预防就能阻止的小毛病没有做好事先预防。

三、加强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途径

针对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在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教学方面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道德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品德。

目前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主要还是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不足造成的。针对这种问题,要从思想教育方面开始。目前的大学生很多是隔代抚养,这些爷爷奶奶在照顾孩子时,一味地溺爱,什么事都是自己代劳,结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会洗衣服、不会洗袜子,进了大学后,连洗澡都怕,结果个人卫生非常差劲。到处是臭鞋子、臭袜子,被子脏了也不洗,甚至影响到别人,很多疾病也是这样蔓延的。还有些学生从小花钱不受节制,家里人也不干涉他们吃喝,于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下馆子、喝啤酒。进入大学后,将聚餐当做重要消遣。肥胖病就是这样引起的。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学生迷恋上网,晚上熬夜,这样不仅影响学习,也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父母的经济收入来之不易,应该要养成生活简朴的作风,还要树立他们勤劳的道德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生活中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体育课和其他文艺形式的课程开展,让学生多活动,远离电脑。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已经有好几起,从最早的马加爵杀人案,到最近的复旦大学投毒案都是学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因此在大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贫穷落后地区的学生,常常因为贫穷被人看不起而产生心理抑郁,学校应当要关注这一类弱势群体,对于出身良好的学生也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正他们那种骄奢之风。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校外租房同居也成为一种时尚,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都要进行爱情、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爱。

(三)加强学校监管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在事件中,反应出大学生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淡薄,对社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认识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出现新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对当今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这些安全知识是过去的教育和生活经验所累积的,但是极少数的大学生接收过安全知识方面的系统教育,尤其对医疗急救、灾难逃生自救、财产保密安全等重要安全常识掌握的情况较差,在日常安全行为表现出意识较弱,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极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2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高校没有安全教育课堂

目前,大多数高校忽视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设立安全教育课程。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大多组织学生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进行集中性的学习教育,还通过学校网站、海报、微平台等对大学生开展预防性的渗透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些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多是临时性的,不定期的。

2.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重视

现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重视。没有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也没有配备安全教育教学的专业教师,也没有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专业化的队伍进行培养,安全教育课程上课的老师多是班主任、辅导员、保卫处人员,教学的内容也没有合理的规划,教学的目标模糊,教学的内容也较为随意。

2.3安全教育教学缺少创新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陈旧,通常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的讲授安全知识,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学生接收安全教育知识的效果不明显。高校的安全形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发展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有的安全教育的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差。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缺乏长期的研究和创新,使得目前的安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已经显得较为落后。

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传统的大学生安全课堂教学远远落后于现代的新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更多地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消极和被动地位,难以主动积极地区学习。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很难在大学生中培养全面立体的安全观,学生也很难将学习到的科学的安全知识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应用。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将学生从原来教学内容的被动接收者改变成知识的主动探寻者,也将教师从原来教学知识的传播者改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学内容的开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设计和引导下开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内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划分模块,在不同模块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深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

3.1任务引领教学模式

任务性教学将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经常应用。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对任务内容进行探究,自己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布置的具体要求,再派出代表进行讲解,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进行讨论、探究、质疑和表达。如旅游安全这块内容,教师先把相关旅游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然后下达实践任务来辅助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安排每组去沙漠、海滩、热带、雨林等不同的旅游目的地,让小组为去为不同目的地的出行准备行李和制定游览观景安全事项。学生将主动地对出行目的地的人、环境、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准备行李和制定安全事项,树立了旅游的安全观念,培育了旅游的安全意识。

3.2模拟教学模式

模拟法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教师创设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情景,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整个模拟过程都受到老师严格地监督和指导,多次练习以达到掌握正确的技能为止,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安全知识。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前期把相关突发公共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后,教师可以设置上海新年踩踏事件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模拟在公共场所遇到踩踏时候怎么做,在一次次地尝试学习中,教师进行不断地纠正,最终达到让学生强化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对模拟中产生的问题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3.3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

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外的安全教育中经常采用。为了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真实和生动,将各种社会力量引入到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去。通过目前大学和社会形成的巩固的互利互惠的关系,将大学周边的社会资源引入,可以邀请社内的专业人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现身说法,也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入社区的场地进行教学。如药品安全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医院的资源,在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或者医生的介绍了解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区分真假药品、药品的分类,实地观察药品的储存,在专业人士的带领和讲解下,学生对药品安全有着深入的了解。医生也可以举例,某些人因为医学知识不够,对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加重视,导致病情延误的严重后果,强化了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3.4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达,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一种趋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与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协作,将是一全新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多媒体的特征,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自然灾害安全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网络游戏,地震游戏、泥石流游戏、沙尘暴游戏、海啸游戏,通过互联网将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真实情境的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网络完成逃生和互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4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4.1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一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文件,以文件或者条例的形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制度上的保障,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进行统一的规定。高校在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各部门协同管理,教务部门负责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处和保卫处负责安全教育的活动,彼此协调组织工作。

4.2建设软硬件教学资源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安全进行更好地教学,所以对教学软硬件资源有着更高地要求。软硬件的资源包括满足课堂活动需要的教室场地、实践和实训场地、虚拟环境的模拟、教材、案例库、教学视频、课件等内容,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变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进行设计和运用,将有助于安全教育知识内容的学习。

4.3构建网络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视频公开课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已经为当今教育重要发展趋势,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将网络教学和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打破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众多限制,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安全防范能力。

4.4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9篇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履行学校法定义务的重要体现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要求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为高校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同时规定,高校对在校学生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是保护大学生免受非法侵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履行学校法定义务的重要体现。

(二)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新时期,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法律法规教育、人身财物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安全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安全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竞争力,为大学生走出校园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特点

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显著改善和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市场经济对利益价值的偏重,使得无论高校内的师生员工还是高校外的社会人员都把个人利益最大化视为个人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加快,来自家庭、学业、工作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特别是安全知识和技能匮乏。

2.高校开放办学和后勤社会化

高校开放外在表现为高校趋于“泛社会化”,即高校逐渐与社会融合,高校在人员、科研成果、资金等诸多方面与社会交流密切;在深层次上则表现为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互动增强。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开放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对高校影响较大的一种趋势。高校的开放和后勤社会化,在给高校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资源、减轻高校管理负担的同时,也加大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难度,对高校开展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1.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在家庭的溺爱中长大,生活自理和独立能力差。在进入大学之前,与社会接触很少,对社会上存在的安全风险没有正确认识,无法恰当处理与规避可能对自己造成侵害的人和事。

2.法律维权意识普遍增强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在大学期间接受过相对比较系统的法律基础教育,这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法律维权意识。然而,由于对法律内容理解的偏差,部分学生在维权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应尽的义务,这样可能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麻烦,同时也为他们走入社会埋下了一定安全隐患。

3.心理压力大和心理承受力差

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大都刚刚开始独立生活,心理也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正确的调节方法,在面对外界压力和挫折时,常常会选择用极端方式处理。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愈突出,因学习压力、就业竞争、经济困难、精神疾病、情感挫折导致心理障碍而自杀自残的案例增多。

4.情商与智商发展不均衡

目前,大学生情商和智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分低能,人际关系紧张和心理调适能力差的现象。造成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因缺乏与人相处和沟通交流的机会,不懂得分享、谦让和包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的问题所致,即从小学至高中,学校往往只片面的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素质发展不均衡。

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基于新时期高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特点和大学生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贴近大学生校园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的大学生学业和就业压力大,除了学习,很多学生更愿意把业余时间用在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上。而安全教育所能提升的安全素质虽然贯穿于人的一生,但由于一直以来都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尴尬处境下,把安全教育与学生校园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然选择。另外,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应注重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案例的特点是生动、形象,易于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往往能对他们产生深深地触动,引发对某一安全问题的思考,便于吸取经验和教训,达到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的目的。传统的安全教育常常采用集中授课、举办专题讲座、展板宣传等方式,这些方式方法由于各有局限,宣传教育的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安全知识属于应急知识范畴,是一种人们在非紧急情况下通常不会主动学习的知识。因此,一直以来,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被动接受较多,主动学习较少,这也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改变安全教育的这一现状,需要调动大学生自己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在大学生中推广并深入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

传统的安全教育主体是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主要采取集中性说教的形式。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曾发挥过很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高校安全教育的需要,呈现出诸多与高校实际和大学生特点脱节的问题。传统安全教育模式已趋于形式化,教育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积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上面来。这一方面符合新时期大学生要求自主和参与的时代精神,也顺应了高校民主改革的趋势,体现了高等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目标。通过探索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工作模式,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安全管理、服务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达到教育自己和他人的目的,以点带面,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素质,减少各类案(事)件的发生,维护好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同时,这也利于从根本上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随着教育和管理效果的逐步显现,也利于化解学生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误解,将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引入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三)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安全教育内容涵盖面很广,包括治安、交通、消防、保密、法律法规、国家形势政策、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凡是与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安全教育的内容。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如果说学科专业教育是掌握一门知识和技能、成就事业的基础,那么安全教育则是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前提,是每位大学生受用终生的财富;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安全教育是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安全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安全教育普遍受重视不够,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教材体系和专业、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任务是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统一规划和实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第10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的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本化模式。

1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念解读

1.1 大学生安全教育

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高校在自身高速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如果一个大学生连基本的安全知识都不懂,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实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的活动。

1.2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大学生安全教育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使学生喜欢和乐于受教育。构建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师生为本,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增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教师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强化其“导师”作用。同时,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成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管理中,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形成系统合理的安全知识结构和技能,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

2 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随着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震荡波的日益扩散,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大不小的影响,导致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比较复杂严峻,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广泛而深人地渗透到教育领域,大学生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之一,自身网路安全意识匮乏,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或上网成瘾;或掉入网络陷阱,上当受骗,

2.2 学校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理念不断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出现了多层次、多结构、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安全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高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存在安全隐患。

2.3 大学生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自我意识强,忧患意识较弱,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不足;独生子女较多,心理承受力弱,面对困难时缺乏必要的勇气和耐心,遇到挫折和失败易走极端。

3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通过安全课讲座和宣传板报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教育模式落后,效果不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教育;第三,大学生法制和法治观念淡漠,对法律常识不甚了解,混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第四,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4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实施

4.1 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大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要切实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授,包括法制教育、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伤害、公共卫生、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技能;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人身伤害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4.2 全面提高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1)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辅导员队伍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每学年应举办辅导员学习班.对辅导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技能培训。只有全面提高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质,才能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安全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教师队伍基础。

2)提高专业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对现有保卫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保卫队伍人员的素质,使具体负责安全教育工作的保卫部门积极改变工作理念,变管理为服务,紧紧围绕学生的安全需要、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做工作。

4.3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1)吸纳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践出真知,大学生主动配合保卫部门的工作,深入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主动提高自防自卫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安全防范大检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

4.4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第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第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充足的专业咨询师,第四,要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又要对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监护,经常了解其心理变化,有计划地开展心理疏导,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4.5 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

为使安全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更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广大学生的需求,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

1)多方配合,密切协作。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及学校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2)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资源和各类相关活动,以案说法,实施强化性、针对性的教育。

3)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活动。诸如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消防疏散演习、周末安全知识电影晚会、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寓教于乐。(下转第330页)

(上接第120页)高校各部门都要将“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创造有利环境,坚决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积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受应试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内容局限性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性存在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

(一)基本概念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观点,生理与安全的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即是指把国家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以维护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知识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之一,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没有安全,谈何和谐。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开展。首先是新生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之后按照江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新生参加全省的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期间,偶尔有防地震演习或者小范围的消防演习(教部分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整体而言,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一)形式主义严重

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的安全知识讲座,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基本上是一个学院的新生在一起听,老师单一的灌输一些基本知识,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效果差强人意。江西省每年组织的大学生安全知识大赛都是开卷,由大一新生参加。这样的安全教育模式,形式大于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学校则强调由辅导员自行召开主题班会,强调安全问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我的平安我做主》,主要由学校保卫处牵头,临时组织相关师资力量给大一新生安排了9课时的课程,其中涉及法制、公共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其课任教师既有保卫处工作人员和其他非教学部门的教职工,也有专职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也没有规定统一的师资资格要求,似乎谁都可以给大学生上安全知识的课。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课仅仅是满足了形式上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课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而宣讲式的教育手段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普遍把安全教育课当作任务去完成。实践中,很少有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演示安全技能,学生难以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另外,开课单位没有提前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没有安排统一备课,备课由教师自行完成,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四)教学经费不足,缺少模拟环节

在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中,教师使用与学生相同的书本作为教材,没有额外的参考资料,没有正规的教研室。而且,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部分章节必须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才真实可信。但由于教学经费不足,教师无法开展模拟教育,只能在教室里单一的灌输安全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高校领导层重视

众所周知,大学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安全与稳定。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既影响学生个人及家庭幸福,也影响整个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严重的安全事件甚至会对社会安全产生冲击。因此,高校领导层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教育不是学校单个部门的责任和职责,高校应切实落实安全教育的相应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只有制度和机制上的完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落实和保证校园安全。

2、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与安全教育有关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如教务部门,要组织好师资力量,做好课程的安排工作、备课工作、教学资料的购买等,充分保障教学质量。保卫部门,要加强校园内的安全巡逻,完善防盗的技术手段,提高破案工作能力与手段,做好消防的演习工作等。学工部门,应利用已有的学工队伍,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宣传部门,利用校内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增设安全教育的版块,特别是安全教育日活动,或安全教育周活动等。网管部门,应对那些不适宜大学生观看的暴力网站、进行相应的干预,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的监管。后勤部门,加强对校内食堂、超市、摊点的监督管理,对违规使用或销售不合格肉产品、蔬菜、食品等的,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

(二)多层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走上专业化道路,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潜心钻研与自己学校匹配的安全教育模式,并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教育内容,以达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受众应该是所有在校的大学生,而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仅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一定的选拔机制,组建一支由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乃至校外安全教育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他们有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经验,对于充实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夯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

高校应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材的使用、教学手段的提高和相关教学场地的建设方面。目前,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讲授的并不全面。从本校安全教育的实际出发,确定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材,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建设安全教育专用模拟教学场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火灾逃生模拟教学,模拟车祸现场进行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唐荣宁,吴胜利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2期.

[2]华小丽,孙侃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2013,(3)下.

[3]容岚.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8).

[4]朱兴华.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5]张钟元.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探索[J].高等教育,2013,(10).

第12篇

摘 要:文章从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出发,阐述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分析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安全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安全教育至关重要。《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都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确定为高校的义务。

目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总体来说,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普遍增强。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诸如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陈旧、对新的安全问题预判和应对不及时等薄弱环节[1]。目前来看,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发生在高校及大学生身上的安全事件仍然频发。这固然与复杂的社会环境有关,但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范技能差才是最根本的原因。由于传统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的局限性,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通过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新媒体平台来开展安全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猛,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首先受到自媒体的影响。可以说,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快速发展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功能和优势,微信公众平台一上线即获得巨大成功并得到空前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23日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人数为5.94亿人,比2014年年底增加了3679万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比例由2014年年底的85.8%提高到88.9%[2]。腾讯公司2015年5月13日公布的第一季度综合业绩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3]。当前,高等学校完全可以考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已经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可与青睐。与传统媒体相比,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

1.操作的便捷性。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服务号、订阅号或企业号。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公众平台管理员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后台操作即时向所有用户推送信息,实现信息的迅速更新。

2.传播的高效性。公众平台管理员通过公众平台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可直接将信息推送到用户手机上,轻松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且信息到达率高,传播效果理想。

3.信息沟通的互动性。用户浏览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就能与公众号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互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还可以是图片、视频、语音以及图文信息,这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能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具备多样功能与显著优势,因此,高等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可行性。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中受关注度高

根据艾媒咨询的《2015中国手机网民微信媒体阅读情况调研报告》,截至2015年6月30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达6.0亿,同比增长36.9%。腾讯微信官方消息显示,截至2015年8月,全国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了1000万个[4]。这表明,微信已经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微信公众平台也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另据腾讯科技《企鹅智酷》栏目统计,微信用户年龄结构方面,18―35岁的中青年占比达86.2%,已成为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微信用户职业结构方面,学生占比达19.2%,是比例最多的四类职业之一[5]。可以说,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微信用户群体的主力军,在未来,这一趋势还会更加明显,这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微信公众平台易被大学生接受

传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育形式上,大多呆板、枯燥、生硬,大学生不易接受。二是教育的传播媒介上,绝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形式,影响了安全教育的时效性和普及性[6]。

微信平台的出现与应用,可以满足大学生向往新型安全教育模式的需求。把与安全教育相关的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向大学生传播,并通过与大学生的即时沟通与交流增加公众平台的互动性和普及性,这样能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这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基础。

三、黑龙江大学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策略

黑龙江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于2007年在黑龙江省高校中率先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并将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之中。通过安全教育课的开展,大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安全知识,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初步具备了自我保护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由于教育教学改革,从2014年开始,黑龙江大学的安全教育课由原来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改为网络教学,提倡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在保证上网学习时长的基础上,实行网上统一考试。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效果。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安全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观念,在保证正常开展安全教育课的同时,黑龙江大学安全保障部于2015年4月9日正式开通黑大安全之友微信平台。通过定期有关安全方面的校园新闻、国内外安全动态、大学生应知应会的安全常识及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等相关内容,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

1.平台建设。从筹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开始,用几个月的时间对公众平台进行测试,完全掌握了如何操作,并了解其所有功能后才正式推出。

2.人员管理。设立公众平台管理员,负责后台管理,安全信息,以及处理与用户间的互动沟通。但因为不是专职管理员,与关注用户之间互动沟通的时效性还不强,存在一些欠缺。

3.时间。除寒假、暑假、法定节假日和极特殊情况下,每天都会更新内容,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传播的广泛性。

4.内容。最大限度地一些与大学生或高校相关的安全信息和典型案例,主要做法如下。

(1)利用一些特定安全宣传月或宣传日相关安全知识与安全提示。安全宣传月或宣传日包括:每年4月的417哈尔滨消防宣传日,5月的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的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11月的119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日,12月的122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黑龙江大学安全保障部结合这些安全宣传月或宣传日,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每年除寒、暑假外的其他月份都定为安全宣传月,如:3月、10月为交通宣传月,4月、11月为消防宣传月,5月、9月为治安防范宣传月,6月、12月为安全生产宣传月。在这些安全宣传月期间,我们集中相关内容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提示。

(2)大学生感兴趣并与其自身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如双十一防网络诈骗、银行卡使用安全、手机使用及充电注意事项、个人信息保护、打架斗殴的危害、防人身伤害、防范传销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此外,每年寒、暑假前,假期出行安全方面的安全知识与提示。

(3)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知识。如实验室安全、实习与求职安全、冬季防范食堂掀门帘扒窃、自习室等公共场所防拎包盗窃、宿舍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此外,每年的8月、9月新生入学期间,针对大一新生的有关防火、防盗、防骗、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知识与提示。

(4)即时高校及国内外发生的消防、交通、治安、诈骗、自然灾害、生活安全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我们选取的多为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或发生在社会上的新闻时间性强、公众影响力大、具有典型意义和警示作用的案例,通过实例增强大学生的切身感觉,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目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少专职的管理员和编辑人才、缺乏信息反馈功能、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信息关注度比较低等,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说明这种全新的安全教育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实践也同时证明了,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必要补充,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型媒体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杨震.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 版社,2013:2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http://cn nic. 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 3549500667087.pdf.

[3]腾讯.腾讯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业绩[EB/OL].[2015- 05-14].http://tencent.com/zh-cn/content/at/ 2015/attachments/20150513.pdf.

[4]艾媒网.2015中国手机网民微信自媒体阅读情况调研 报告[EB/OL].[2015-04].http://iimedia.cn/ 14468007007688417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