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年度内部审计报告

年度内部审计报告

时间:2023-01-02 03:5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年度内部审计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年度内部审计报告

第1篇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regulating internal audit procedures is described. The necessary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conditions to achieve and regulate the internal audit program's content are analyzed.

关键词:内部审计程序;意义;必要条件;内容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procedures;significance;necessary condition;content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08-01

1规范内部审计程序的重要意义

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客观要求。审计程序是确定审计方法的前提,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规范、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程序,才能高效地实施审计,才能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要求落实到审计工作各阶段、各环节和各步骤的内容。第二,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减少内部审计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只有严格而又灵活的内部审计程序,才能将内部审计理论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职业判断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三,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是树立内部审计职业形象的要求。通过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达到维护内部审计职业信誉、树立内部审计职业形象的目的。

2实现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条件

2.1 潜心研究和借鉴《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年2月10日,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了审计署6号令,要求自2004年4月1日起在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派驻机构试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撰写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全过程的审计质量控制。

2.2 制定出适合中国石油行业特点的内部审计程序中国石油集团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也不同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国石油集团必须制定出适合中国石油行业特点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和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系统地规范中国石油集团内部审计的全过程,实现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达到审计质量水平的提高和飞跃。

2.3 持续改进,逐步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在不断变化,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应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不断改进,才能够不断提升审计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服务与监督并重的职能,才能够促进中国石油企业实现更高的价值。

3规范内部审计程序的内容

3.1 审计计划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年度审计目标,结合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年度内将要开展审计项目的类型、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覆盖面等,并测算出年度审计任务预计发生的审计费用。经审批后严格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定期分析计划执行情况,找出计划变化的原因,并及时调整计划。

3.2 审前准备阶段①制定审计方案。②规定审前调查程序。③制定作业计划。④规定审计组进驻前准备事项。

3.3 审计实施阶段①规范审计组进点会议和退出会议工作程序。审计程序中应规定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召开进点会议和退出会议工作程序,规定递交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提供审计资料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承诺书》;规定审计组成员的统一服装要求;规定审计组退出会议要简要总结审计组的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宣读交换意见稿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等程序。②规范审计方法。为了提审计效率,应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审计目标规定具体的审计方法和步骤。如:规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由审计组长和主审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领导班子进行谈话的内容和谈话提纲;规定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审计程序,以便使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对照会计科目的审计程序即可知审计方法;规定审计抽审所属单位数量的比例和抽审资金量的比例等。③规范审计工作日记的撰写要求。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在每天结束之前记录审计日记,并规定审计日记应该记录的内容和记录时间要求。④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规定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除了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字体、排版外,还应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各要素的具体要求,目标是可以直接粘贴到审计报告中加以应用。⑤规定审计组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内部审计机构管理部门为了及时掌握审计组的工作动态和审计人员的身体状况情况,规定审计组定期进行汇报和总结审计组工作开展情况,规定汇报撰写提纲和汇报内容撰写要求等。

3.4 审计报告阶段①规范审计报告的格式及撰写。内部审计机构应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审计报告统一的格式,包括对字体、字号、排版、标点符号等进行规范;规定每种类型的审计报告撰写提纲和撰写要求,规范使用报告语言等。②规范审理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应制定出对审计项目的审理程序,规定审计组离开审计现场后的规定时间内将审计资料移交给审理人员,由审理人员检查审计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规范,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查证事实是否透彻、审计判断是否准确、判断依据是否合理,检查交换意见稿的审计报告格式是否规范、报告语言是否精炼、条理是否清晰、审计意见是否正确和审计意见是否具有操作性等。

第2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泄露秘密,。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

第3篇

摘要: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合理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是企业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深入分析审计风险模型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优化审计风险模型,阐述了油田企业如何构建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模型;风险管理;质量管理

一、风险模型导向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油田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变革,油田发展的新形势对内部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和经济效益风险模型导向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很好的满足了内部审计对可靠性、效率性、效益性三方面的要求,适应了油田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是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风险模型导向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方案

1.优化审计风险模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修订为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被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由此,审计风险模型变为:审计风险=重大差异和缺陷×检查风险为便于分析评估审计风险模型各要素,我们需要确定与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和检查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进一步细化审计风险模型,以便制定对应的质量管理策略1.1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年度审计计划编制阶段及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阶段均需事先考虑分析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年度审计计划编制阶段考虑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主要是为了确定合理的审计项目和合适的被审单位,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阶段考虑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对应的主要要素,主要是为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可靠性1.1.1年度审计计划编制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1)业务重要程度:在公司所处的地位、对于公司发展的影响程度、支出或交易所占的比重、涉及人员的数量(2)业务敏感程度:产生舞弊动机的程度、法律责任的大小、业务运作的公开程度、领导员工关心的程度(3)业务复杂程度:业务运作的难易程度、管理程序的信息化程度(4)审计情况:被审计的频率、对审计的配合情况、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1.1.2审计项目实施阶段考虑的主要要素(1)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制度的遵循情况、管理风格的良好情况、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质量(2)管理缺陷:管理存在缺陷的方面、发生舞弊的行为(3)监管环境:业务流程的关联制约情况、及时自我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的能力(4)经营环境:管理体制的变化、业务处理方法的变化、重大人事的变化(5)同类业务以前审计情况: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1.2检查风险对应的主要因素(1)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的高低、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被审项目的关联性、审计成员构成的合理性(2)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的评估结果和可接受的总体审计风险水平(3)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4)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规范程度(5)审计问题的沟通情况(6)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2.分析评估风险要素,全面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2.1根据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评估情况提高年度审计计划书的编制质量2.1.1风险评估方法为提高年度内部审计计划书的编制质量,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每项风险要素所包含的内容,确定合理权重,每项要素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水平将各类要素风险水平与其权重相乘得出单项因素的风险分值,然后将单项因素风险分值相加,得出各类业务的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分值选出综合风险水平排名靠前的项目,优先安排,以此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2.1.2利用风险要素建立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时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审计程序一般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人员要充分评估审计项目面临的风险,分析风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其影响程度,提前制定对应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和策略(1)准确评价被审单位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水平,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审计人员从控制环境、管理缺陷、监管环境、经营环境、同类业务以前审计情况等方面入手,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观察,符合性测试等手段对被审单位的重大差异和缺陷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办法与编制年度审计计划书时的风险评估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评估的风险水平越低,说明在实质性测试中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以此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目的(2)制定与检查风险有关的控制措施,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①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在人员数量上,要确保审计组成员足额配置在人员构成上,要确保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项目,审计成员中应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油田专业知识的人才②强化内部审计取证的质量管理内部审计取证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对内部审计取证进行控制要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规范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规范取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确定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根据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审计证据数量;讲究策略,规范取证的方法,杜绝虚假证据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管理一是审计工作底稿要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格式规范二是审计工作底稿要做到内容完整、真实、重点突出;三是切实实行审计底稿的复核制度,避免一个审计事项从开始调查到出具审计结论均有一人负责的情况发生;四是做好保密工作,限制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人员或部门未经批准或授权而基础工作底稿,防止被审单位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篡改基础管理资料④做好审计问题沟通工作对于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要真诚的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沟通,允许相关职能部门从他们的专业角度提出不同看法,切忌随意下结论⑤加强报告阶段的质量管理一是在单位内部公布审计报告,增加审计成果的透明度,争取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二是规范审计报告格式,用词应简明、准确、清晰,定性适当,揭示问题要明确;三是审计报告的编制要严格程序,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并出具审计意见或决定;四是明确审计报告的责任⑥做好审计后续阶段的质量管理审计人员应追踪审计结论的实施情况,对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进行回访检查如果审计建议如期得到落实,说明内部审计质量得到了被审单位的认可如果审计建议没有落实,审计人员要认真听取被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管理建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反映给业务相关部门和上层管理者,请其协助落实此外,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审计建议,审计组成员应分析原因,以便于在实施下次审计项目时改进,逐步形成良性的内部审计质量促进机制

作者:吴静宇 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第4篇

关键词:年度审计;常规审计;发展模式

中山市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中属于中小型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不设县。市级审计机关在职责内负责全市国家审计。2012年全市财政收入223亿元。市级预算部门约200多个单位,五间市属集团公司。单凭市审计局的力量难以完成对众多市属企业、市级预算单位以及镇区经济责任审计。从1998年起率先在全市财政预算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结余资金零余额的财政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中山市审计局逐步探索出符合中山实际情况的审计管理模式:在2008年,中山市政府在广东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山市年审制的开始。经过5年多的探索和总结经验,在年审制的规范下,各行政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和镇区行政事业部门,已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内部审计管理和发展的道路。

一、年审制相关政策及其措施

2008年中山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意见》,在此指导下,市审计局针对该文件精神制订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目的在于通过常规性审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从2008年起,我市实行预算管理的市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市属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每年要对本部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逐步开展年度审计,以聘请中介、内审部门参与审计等形式开展年度审计,使年审制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常态化发展。

二、中山市年审制开展情况

(1)全市开展年审制现状。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及集团公司几年以来交来市审计局备案年度审计报告统计,各单位通过聘请中介及内部审计等方式开展年度审计,并出具年审报告。2009年至2013年四年开展对上年度单位审计报告数量分别为:137份、89份、140份、151份,稳步增长。对各镇区的年度审计,虽然要求他们参照执行,但近年来,各镇区均比较重视日常审计,将其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内,安排对镇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镇(区)属企业开展年审,扩大了年审制的覆盖面,目前大部分镇区将年审报告交市审计局备份。

(2)近年开展年度审计取得的主要成效。自从市府办出台年审制文件后,大部分单位自觉对本单位上一年度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并形成一项制度约束,聘请中介审计费用在日常经费开支中列支,且大部分单位自觉开展审计并提交了审计报告给市审计局备查。市国资系统的市属集团公司还实行聘请中介进行年度审计与国资委统一聘请中介进行公司业绩考核两类审计。通过年审,为财务管理合规合法性、降低公司经营风险等行为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单位内部基础会计核算的规范工作,对企业自身加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控制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年审制有待完善的地方

开展年审制目标在于使审计形成常规性,良好运用审计成果,减少涉及的部门(单位)财政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调查的工作量,提高审计绩效水平。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遵循不同准则,三者的着眼点不同,审计报告体现出不同的审计侧重点,由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形成的年审报告与市审计局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异,造成市审计局对年审报告成果运用不足,主要在于年审报告反映的内容过于单薄,体现在:1)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不够充分。2)对财政性专项项目资金使用没有根据重点延伸抽查,欠缺对资金总体使用情况、是否达到年初目标的总体评价。3)对工程项目专业关注较少。4)未形成制度基础审计的转变。5)对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评价较少。6)年审报告着眼点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切入点仍存在较大差距。7)整改力度不强。为了进一步发挥年审制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根据目前状况,建议对年审制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改变,对行政事业着力在四大方面进行内外协调管理,发挥年审制的日常规范管理作用。

四、年审制未来发展方向和构想

(1)明确审计目的,委托单位需对中介机构提出明确的审计要求。委托单位在委托年审前,可参照市审计局出台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及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审〔2008〕24号)第五条的要求,对年审内容提出要求,结合部门、单位的实际以及会计期间为一年的局限性,在部门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取证和分析的条件下。跳出财务审计的局限性,被审计单位要求从深层次的方面挖掘审计内容,强化对中介机构的委托责任,明确审计目标,量化工作要求,增强操作性。

(2)强化年审制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衔接。年审制是一种常规性审计,除了对被审单位的日常财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外,还需立足于对单位决策层的经济责任层面实施审计监督,不仅仅局限于年度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不同类型的单位,先做好审前调查,找准审计重点、侧重点,征询被审单位的审计要求,确定审计范围,尽量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增强审计实施的可操作性。将经济责任审计要求重点审计内容如政策执行、预算执行、重点项目建设等内容融入年度审计中,扩宽审计关注面,以经济责任审计的敏感点和关注度开展年度审计,增加年度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相连衔接。近年,镇区审计参照执行年度审计提高审计标准,已适当围绕经济责任审计要求适度衔接,为日后经济责任审计做好铺垫。

(3)强化国家审计机关对年审报告的抽查审核,加强对审计报告质量监督。市级审计机关将经责审计分类管理办法与被审计单位的年度审计相结合予以抽审,根据所在单位的工作性质、经济活动规模、掌握财政资金量大小等情况并参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办法确定审计抽查对象,建立对抽查对象的审计质量检查档案。对中介机构实施的年审报告进行质量评分制,进行优劣淘汰机制,提高中介机构注重对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对于已实施年审制的单位,审计机关通过分科室联系部门和镇区的方法,提前介入进行分类指导,让单位确定审计主要内容,做好审计要求。

(4)注重审计效力,发挥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监督相结合。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与专业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在国家审计规范性要求下,将内部审计自查自纠与外部审计监督相结合,提高审计效力。目前,单位实施年审后,其年度审计报告均需报市审计局备案,市审计局抽查部分报告,一方面要检查各单位审计重点的关注度,同时检查报告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对被审单位年审情况整改落实予以跟踪,对于在年审中出现的问题,如若被审单位在年审后对该问题进行认真落实整改,市审计局则在开展国家审计时该问题不予重复提出,使被审计单位重视年审报告提出的问题并认真纠正。

参考文献:

[1] 鲍国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第1版)[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价值感知;客户满意度;内部审计业绩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9-0123-03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为适应开展增值性审计的需要,内部审计机构抛弃了传统的以查处问题为宗旨的审计理念和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树立起现代审计理念,采取了平等的参与式审计策略。内部审计甚至已不再使用“被审计单位”之类的措辞,而代之以“内部审计客户”。广义上,完整的内部审计客户应该包括:组织的管理层、流程的具体操作者(proess owners)、审计委员会、内审机构员工和外部审计师等。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内部审计客户仅指接受审计服务的组织的管理层。内部审计客户的价值标准日益成为衡量内部审计价值的标准,而内部审计客户的价值感知往往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客户的满意度指标加以测度。本文以问卷的形式对J集团内部审计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力图得出一些有助于J集团内审机构将来更好地为其客户提供满意的增值服务和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健康发展的结论与启示。

二、J集团及其内部审计简介

J集团是中国中部地区一家拥有110多家全资或控股企事业单位的综合性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共有员工7400余人,其中有高级职称人员200余人。年出版图书200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300余种,报纸3种、期刊21种,拥有各类发行网点1000余个。J集团实行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出版印制发行、光盘复制、影视制作等主业经营与房地产、宾馆旅游服务、教育、证券投资等相关业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营。2005年,J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1.23亿元,利润2.49亿元,资产总额为38.79亿元,净资产为24.89亿元。

J集团历届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极为重视,从1993年集团成立之初就设有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人员由成立时的2人发展到目前的7人,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该机构主要对集团所属110多个法人单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技改)项目审计、专项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审计绩效显著,仅2004年度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一项就核减资金583.6万元,为J集团的发展壮大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随着J集团经营业务日趋市场化、多元化,内部审计环境更加复杂,传统的以事后监督、评价为职能的内部审计难以满足集团发展的需要,现代的以事前事中确认、咨询为职能的内部审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问卷设计及调查

1、问卷对象。在J集团总部的组织结构中,内审机构由董事长直接领导,对集团所属(全资和控股)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实施审计监督。截至研究日,J集团共有下属单位115家,其中新成立从未接受审计的有3家,其余112家单位均接受过频率不等的内部审计,本次对以前年度接受过内部审计的112家单位发出问卷。

2、问卷设计。为了全面反映客户的“满意度”情况,我们从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师素质、内审客户对内部审计的期望等角度初步设计了1~5分制的liker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初步设计好的调查量表在2006年1月底由随机抽选出的12家内审客户进行试填,我们对试填结果进行分析并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对调查量表进行了修订。

3、调查形式。J集团建立了覆盖所有下属单位的“计财信息网”,整个集团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本次问卷调查全部通过网上,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如实对问卷进行回答。

4、调查时间及回收。本次问卷于2006年4月15日,时间跨度为2个月。要求接受问卷者将填好的量表以电子文本形式发送至指定的电子邮箱,或以纸质文本形式邮寄至指定的地址。

5、其他。考虑到各问卷对象对问卷题项(Items)的理解可能存在某些偏差,我们设立了电话和邮件咨询中心,由专人负责解释。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审计活动、审计报告和审计师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审计活动、审计报告和审计师相关问题的问卷回复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各项目题项得分情况分析如下:

“审计活动”部分的题项得分平均值可以看出,内审客户一方面认为“审计持续的时间是适当的”,另一方面又较为强烈地表示审计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带来影响。说明内部审计师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可能还有“审计持续时间”以外的因素影响着客户的日常工作。尽管客户对审计的发现表示了相当的肯定,对审计建议和解决方案的价值还是没有给出满意的评价。此外,客户没有认为J集团内审机构的审计重点放在了公司关键风险领域和经营过程,审计也没有审计活动、审计报告和审计师完全正确地考虑客户所处的行业状况及经营前景,可能没有讨论对管理富有创新和实践意义的观点或讨论了某些观点但未必具有创新和实践意义,即客户对内审机构在管理审计方面的满意度仅获得了“中立”的评价。

“审计报告”部分的题项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客户除对“审计报告内容准确、相关”接近于同意的评价外,对报告本身的清晰性、逻辑性和简洁性,和对尊重客户的意见及正式报告的传递等方面均作出了较为满意的评价。

“审计师”部分的题项得分情况可以看出,J集团的内部审计师无论是对客户经营业务的了解,还是沟通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都赢得了客户非常满意的评价。

2、最重要的5个服务因素和内部审计业绩评价问卷回复结果统计分析

根据得票数量的多少,我们从12个服务因素中选出客户认为最重要的5个服务因素(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有最多的客户(90.72%)将“集中解决重要的问题”列为最重要的5个服务因素之一,其余4个被认为属最重要的服务因素依次是“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81.44%)、“提供充分的指导”(70.10%)、“帮助您管理和执行变革”(65.98%)和“了解您的目标”(61.86%)。从对5个被客户挑选出的服务因素的重要性排名情况可以看出,三个得票最多的服务因素依然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说明大多数客户倾向于问题导向型审计,希望内部审计师帮助他们解决重要问题(75.26%),其次是希望内部审计师为他们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67.01%)和提供充分的指导(58.76%)。得票数第4和第5的两个服务因素在重要性排名中颠倒了顺序,说明内部审计师在提供审

计服务时了解客户的目标(52.58%)比帮助客户管理和执行变革(50.52%)更为重要。

对于客户对内部审计业绩的评价情况统计分析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客户对内部审计业绩的总体评价不是很高。具体表现为,在内部审计师为客户提供的12个服务因素中,只有4个服务因素被认为达到了客户的期望,另外8个服务因素的期望值尽管被认为中立偏上,离达到客户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客户认为的5个最重要服务因素的期望值均未达到“满足”状态,且其期望值相对较低,尤其是被认为第一重要的服务因素――“集中解决重要问题”的期望值在客户的评价中最低,仅为3.2268,离“满足”状态还有较大的差距。除“遵守诺言”一项评价得分的平均值较高(4.1031),离散率较高(19.42%),稳定性较差外,其余各单一题项评价得分表现为平均值越高(低),其离散率越低(高),稳定性越好(差),说明内部审计业绩的评价结果总体上是可信的。

此外,客户没有很好地感受到其通过审计后所获得的价值(期望值为3.7423),总体上,客户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尚未达到“满足”状态溯望值为3,7629)。

通过SPSS11.50软件分析可知,客户对价值感知程度与其对业绩的满意程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37,且总体无显著线性相关的概率小于0.01,说明内审客户对其所获价值的感知程度与其对审计业绩的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五、结论及启动示

通过对J集团内部审计客户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J集团内部审计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审计报告结构清晰而富有逻辑性、内容准确相关、传递及时,客户对审计师本身和审计报告的评价是满意的。

第二,J集团在管理审计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内审的重点应放在组织的关键风险领域和经营过程,审计时应正确地考虑客户的行业状况和经营前景,并讨论对组织管理富有创新和实践意义的观点。

第三,J集团内部审计师在今后的审计服务中,应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客户集中解决重要的问题,在宏观上为客户提供充分的指导,在微观上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应了解客户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帮助客户管理和执行变革。

第四,J集团内审客户认为最重要的五个服务因素未能获得客户满意的业绩评价。J集团内审部门及内部审计师未来提供审计服务时应尽可能侧重于客户所认定的服务领域,将有限的审计资源聚焦于客户所需,以达到甚至超越客户的心理预期。

第五,客户对所获价值的感知程度与其对内审业绩的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客户越是能感受到内部审计师提供服务的价值,就越是对内部审计的业绩满意。

第6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缺陷 成因 对策

企业良好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了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正在加紧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标志着我国基本建成了结合自身特点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日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

自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运用,严格按照基本规范执行相关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符合上市公司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应用体系。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更全面地了解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通过进行公司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梳理,强化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意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责任意识,以应对风险,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更加标准化

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反应,立即开展相应工作,查找并分析原因,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出具评价报告,改善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内部控制评价更加规范和标准,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作用逐渐显现

为了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上市公司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规定审核内部控制流程,坚守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和素养,致力于找出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同时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根据2016年5月17日,中注协的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审计情况快报(第十五期)披露:2016年1月1日~4月30日,40家事务所共为1530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444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70份,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6份。相关的上市公司也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了自身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进行的相应的整改具体措施。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内部控制审计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分析

本文主要就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违规进行关联交易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及其交易行为,防范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确保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合法权益,上市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与关联交易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在规范关联方及其交易行为时,至少应关注涉及关联交易业务的以下风险:一是关联交易及其披露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二是关联交易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三是关联方界定不准确,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四是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损失或中小股东权益受损。五是关联交易执行不当,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不恰当的关联交易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也会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

从2015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所发现的相关内部控制缺陷问题来看,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问题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情况。例如:禾嘉股份关联交易管理中对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南滇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滇中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发生关联方交易未被及时识别,未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议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但是该公司仍在未获得股东大会授权的情况下与关联方进行了该议案所涉及的日常关联交易。一汽富维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主营业务90%以上来自关联交易,公司无法停止该关联交易。该公司认为该关联交易没有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但是从内部控制的制度要求来说,关联交易必须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方才可行。

(二)不重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第7篇

1.内外部环境需要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

随着科研院所体制机制的逐步转变,已不再是以往单纯的计划经济,科研生产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因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积极应对经营风险,客观、全面的进行评价,辨析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从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对促进科研院所健康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完善内部管理基础促进风险导向审计

以往科研院所重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研制任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疏于经营管理,但近年来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之先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引入,科研院所已在业务活动中逐步强化风险管理,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科研院所建立完善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配备以保障风险导向审计的稳步推进,内部审计人员完善知识储备,充分吸收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并结合实际业务开展审计,不断练就内部审计人员内功,为建立风险导向审计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夯实内部审计基础,确保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一)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审计工作开展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科研院所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深入分析业务类别的基础之上制定内部审计规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类别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工作流程、审计内容等,并以制度为依据细化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根据业务的变化不断进行优化,确保审计工作规范运行。

(二)健全人才队伍,打造高素质团队

如何打造一支强战斗力的审计团队一直被研究和探索,科研院所仍然存在着审计人员不足、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而目前审计任务不断加强,势必要求加强综合性人才储备,注入财务、审计、经营管理、法律、信息管理等多结构的人才,充实审计人才库,丰富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为内部审计全面转型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进行多元化、多形式的审计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业务的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拓宽审计涉及领域,转变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一)开拓建设项目审计,推进审计关口前移

近年来,为保障国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国家大力投入科研院所基础条件建设,随着大量国拨资金的投入,内部审计秉承着“节约资金、保证质量、过程监控、关口前移”的工作目标,将关注点从事后的结算审计向前期的概算审核和过程管控逐步推进。鉴于专业人才的不足,聘请中介机构会同内部审计从工程设计源头开始介入,审核项目概算,控制工程总造价,参与项目重要阶段验收,审核实际工程量,审核现场签证单对工程总造价的影响等,逐步将审计关注点转移至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建设风险,充分体现审计价值。

(二)推进管理审计,发挥审计雷达预警作用

随着科研院所经营管理不断变化,制度与流程需要时时更新与优化才能适应经营活动的变化。此时,内部审计着重关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管理层需要迫切解决的管理问题,以风险为导向,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以防范风险、提升管理为目标,查找管理缺陷、深入分析原因、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出有价值、可操作的管理建议。通过管理审计的开展、管理问题的准确剖析,可以使内部审计更加深入的融入科研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内部审计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审计职能也得以充分发挥。

(三)强化审计整改,实现审计闭环管理

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是审计成果得以运用的重要体现,为此,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检查工作机制,汇总形成审计问题信息库,拉条挂账,由专人进行维护管理;针对审计问题均以审计意见的形式下发到被审计单位,督促制定整改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更新审计问题信息库,做到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确保审计问题及时归零;为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的主动性。

四、创新审计方法,保证审计工作高质、高效

内部审计业务的拓宽使得审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业务工作,接触的业务范围也有所增加,然而以往单纯的财务审计方法以不能满足目前所涉及的审计业务,因此在有限的审计资源的前提下,创新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审计效率、更加全面的了解审计相关信息,内部审计部门编写项目调查问卷,从不同的管理层面选取人员填写答卷,快速掌握了审计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以便于更准确的把握下一步审计重点。在审计过程中,为更深入的了解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深入科研生产一线,采取审计人员与一线人员面对面座谈的方式,充分了解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情况,并与一线人员充分沟通改进措施,保证了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审计全过程管控,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最终体现,然而审计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将决定着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因此审计过程管控是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详细的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审计方案要明确目标、审计重点、时间节点、人员分工、审计报告底稿要求等,组织审计人员提前学习,在审计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审计过程严格把控,将审计发现的各类问题汇总分析,按方案规定节点完成阶段工作;再次,审计报告的编写要强调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准确描述,减少主观性描述语言,审计报告形成后由审计成员共同完善,确保审计报告质量;最后,审计项目结束后,开展审计项目总结,每个审计成员从自身的审计内容出发共同分析讨论审计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问题,审计成员也可互相学习好的审计方法,以便在下一次审计项目中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六、总结

第8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市场波动加大,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诸多超级企业巨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对中国企业来说,未来几年将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方式的关键时期。在这种环境中,容不得企业对任何一个风险的半点怠慢和疏忽,日常管理中细微的问题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

国际经典经验

虽然各国内部审计的模式不甚统一,但其内部审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使内部审计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持续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建设为内部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内部保证;三是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配置到管理层最为关注及对组织而言风险较高的领域中;四是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审计工作效率极高。

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内部审计组织的效力和效率是由四大基本特征来界定:一是审计主管直接向企业总裁提供审计报告,以此最大程度的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二是集团审计部门下设的所有审计职能部门直接向集团审计主管汇报,以此确保审计的效率并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三是设立能力中心,建立并更新审计知识库,以及为集团审计主管组建战略及原则制定团队,这样有利于审计主管不断完善审计方法并实施长短期审核方案规划;四是与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共同评估控制审计过程,改进挖掘审计潜力。

持续的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建设。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从人员招聘、绩效评估、资格培训和岗位安置四个维度重新部署,将审计人员从纯审计师和即将退休行政人员的“聚会池”的模式转变为系统地招聘高潜力人才,并最终将内审人员培养成为企业经理的战略模式。

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首先,一个成功的审计规划是实现最佳内部审计的先决条件。审计规划的设定必须考量审计的范围,包括组织单元、业务流程和网络连接共享(ICS),确保审计对象没有“未涉及”的审计职能;而且,需要在审计周期和审计历史的界定下制定基于多年度和本年度的长短期风险导向型审计计划。其次,把关审核质量,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关口的规范也是内部审计标准化和制度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能扩大分析范围并增加审计渗透深度;而有效的审计软件(如ACL)能在占用最少审计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增大数据的评估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力和效率,并获得与统计方法有关的审计结果。同时,通过面向接受者的沟通方式阐述审计报告能使审计结果更加清晰和可视化,从而更加快速透明地传达给管理层。

德国一家公司的做法值得称道(如图)。该公司的审计部门通过四种不同层级的差异化方法与管理层展开沟通。审计部门针对不同层级的接受者设计不同内容的审计报告,清晰明了地向各层次的管理层传达了审计结果和他们所需采取的措施,确保了各层次的管理者能充分掌握审计信息、明确执行方向。

未来发展五大趋势

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呈现出五大总体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注重管理审计;审计工作方法标准化;审计职能组织集中化;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培养企业经理。

内部审计由合规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企业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内部审计为管理导向型或偏向管理导向型,以增加企业内部审计的附加值;另有约40%的企业把自己定义为介于合规导向型审计和管理导向型审计之间;而纯合规导向型或偏合规导向型的企业只占了不到调查总数的30%。由此可见,大型国有企业应努力向国际接轨,从传统的合规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向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帮助企业提升价值。

内部审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企业调查显示,近70%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重视管理审计,通过审查流程和分析系统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并确保对业务流程和结构的战略性塑造。仅有6%的企业还未开展管理审计的业务。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在大型企业内部审计职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而管理审计的业务将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国有企业应参考国际经验,完成其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在企业范围内逐步标准化。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向管理导向型转变以及内部审计管理工具部署的不断加强,企业从事内部审计的部门变得与其他专业服务行业的机构(比如咨询公司)非常类似,独立地为企业提供大规模的综合审计业务。企业调查显示,67%的企业的内审标准化处在一个平均水平,掌握高标准化内部审计体系的企业比内部审计标准化开展度低的企业多出了17%。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适当的IT工具对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进行自动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审计问题往往通过系统化的IT风险分析进行识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超过60%的企业未配备集成的审计管理工具,但这些企业通常只是进行小规模的内部审计;当企业涉及较大规模的内部审计工作时,它们往往会引入适用的管理软件或者内部开发相应的管理工具。只有不到40%的企业未使用任何审计软件。

内部审计职能组织由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内部审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执行较为简单的标准化审计流程,同时确保企业更加有效地部署内部资源。对标显示了内部审计职能基本集中或完全集中管理的企业占了调查对象的75%,仅有四分之一的企业采用了分散式或较为分散的内部审计职能体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国际大型企业都选择了对其内部审计职能进行集中化的管理。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的独立性以及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管控。大型国有企业应努力与国际先进实践靠拢,集中化管理内部审计职能,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

第9篇

一、广电传媒集团对下属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单一、片面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和重点,如果缺少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极容易在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中出现错误。一般来说,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大都包括以下几点:(1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及主管部门或单位内部的制度、规定;(2)生产经营目标、计划,预算和有关的技术定额;(3)单位历史上先进的技术定额、经济定额或预算标准;(4)同行业可比的先进技术经济指标;(5)经过科学分析精确计算得出的公认经济技术数据等。而目前的情况是,广电企业中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较不完整,比较单一、片面。内审机构只能以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和预算以及企业历史数据为依据,缺乏与定额和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无法给出准确评价,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二)经济效益审计人才缺乏首先是缺少合理的专业结构,审计人员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误区,复合型的人才较少,撰写大型的专题调查报告、提出管理上的建议力不从心;其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业流程不熟悉,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不完善的环节把握不住,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三)注重“结果审计”,而忽视“过程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常常会导致这样一种倾向:就是“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抓住“老鼠”怎么办?因此,仅仅等到结果发生才去审计,那么审计结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严重缺失。“结果审计”属于一种事后检查行为,可以发现以往业务活动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可以发挥出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开展效益审计所获得的效益并不明显。而在“过程审计”中,可以在过程中发现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规范业务行为,避免风险的蔓延。通过对业务管理过程的审计控制来实现效益。 二、广播电视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的经验厦门广电集团自04年6月成立以来,按照市政府关于“分类管理、分级核算”的要求,构建了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分类实施”为导向的责任中心制财务监控管理体制,对下属企业全面推行预算管理、经营者薪酬管理、企业工资工效挂钩管理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集团财务监控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集团内审部门积极开展审计工作,于07年尝试对下属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的特点如下:

1.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相结合。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并出具两份审计报告。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也使得经济效益审计结论更加准确。2.审计和绩效考核相结合。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内审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的报告,对经营者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包括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指标考核。可以说,经济效益审计是绩效考核的基础,绩效考核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延伸。3.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部门事前参与企业预算的审核工作,这有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业务的了解,为事后开展审计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4.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半年审计由内部审计负责,而年度审计则聘请社会审计完成,内部审计主要负责协调和审核工作。这样就解决了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保障审计工作按进度完成。

三、广电集团对下属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一)进一步规范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1.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具有实施审计客观条件且效益提高潜力大的项目进行审计,有针对性地完成审计项目,及时弥补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2.编制项目审计计划。(1)进行审前调查。充分了解被审计组织,为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出配套可行的审计方案。(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目标。着重考虑管理层的要求、审计人员的能力以及审计方案的限制等因素,采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对前期审计工作的性质进行确定。(3)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满足可靠性、可针对性、明确性等特征。深入分析和研讨效益审计评价标准,获得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的支持与重视,通过被审计组织得出的结论,所提出的审计建议能够得到落实。(4)编制审计计划。包括: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等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将时间预算、人员安排等纳入到审计计划的编制中。3.实施现场审计。(1)收集审计证据。明确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取证的技术与方法,研究证据的来源。(2)分析审计证据。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对收集来审计证据进行分析,确定重要的趋势,得出审计结论。(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将审计证据在工作底稿中进行充分的归档,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的基础和广度,所实施的工作内容,审计发现的问题。

4.编制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经济效益审计报告编制报送主要包括:整理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评价审计结果等程序。加强与被审单位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开展审计工作小结;编制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单位管理层意见;要将审计报告呈交给被审单位的管理层、审计委员会;根据规定公布审计报告。

(二)总体经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以价值形式的综合指标为第一层次,网络状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要以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主、基础指标为辅。价值指标又可以用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方式反映,比如净利润是采用绝对值,而净资产收益率为相对值。基础指标主要包括收益性指标、成长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其中前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如企业收益性提高利润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提升了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生长空间。与此同时,要想促进生产稳定发展,要制定合理的经营模式,实现资金的顺利调度,为收益性指标的提高创造条件。但是总体净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要根据不同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阶段来定,不能片面采取“一刀切”的方法。

(三)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财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的力量目前广电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相对来说缺乏,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对外招聘优秀审计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外力,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组织下属公司财务人员交叉联合审计,内部审计与审计外包相结合。审计力量薄弱与经济效益审计的繁重是一对矛盾,采取内部审计与审计外包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矛盾的途径之一。应注意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仍应处于主导地位,内部审计利用外部人员的技能和资源,弥补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不足,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效。(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资产财务部)

第10篇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影响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5.46.078

内部审计室组织内部的免疫机制,是确保组织财务安全、经营安全,提高组织自查、监督水平的基础制度。但是内部审计在很多组织中却并未有太大的作用,大型体育场馆就是其中的典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围绕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进行了相关研究。

1 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1.1 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具体如下:其一,内部审计不受重视。我国正式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主导审计机构建立的是国家审计机关,当时其作为国家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直接对审计机关负责。在内部审计机关最初建立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加强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而是被动建立起来的。所以内部审计经常会陷入“中间人”困境,得不到组织内部领导的重视,而其他的部门对其也十分排斥。其二,审计协会缺乏独立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协会难以发挥独立性,对审计机关依赖过大,这集中体现在人员、经费的获取上。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内部审计机关;其中内部审计协会的经费大部分也是由审计机关承担的。此外,内部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主要局限于组织内部的一般人员,对领导却没有什么制约。在大型体育场馆中,审计的对象往往是一般的员工,而领导却并没有受到内部审计的制约,这主要就是因为内部审计协会缺乏独立性。

1.2 计划阶段审计制度缺陷

大型体育场馆的内部审计计划阶段尚存在诸多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年度审计计划不合理。当前大型体育场馆的年度审计目标往往过于笼统,审计的指向性不强,有些部门甚至不制订审计计划。其二,项目审计计划考虑不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型体育场馆的很多项目审计计划制订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一些可能发生的重大审计问题,更缺乏专业化的审计预防计划,对外部专家的利用率比较低,难以全面、有效地评估审计风险,难以控制审计风险,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其三,审计程序选择不当。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过程中,往往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组织业已成熟的内部审计程序,并没有考虑到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规模、业务内容,对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问题考虑不到位,难免会出现诸多的疏漏。

为了提高该阶段的审计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制订科学的审计计划。对已经选择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需要进行细致的调查、了解,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指向性明确、内容全面的审计计划。其二,制定好审计风险预防方案。对内部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审计问题、风险,大型体育场馆应该制定好专业化的审计预防方案,避免出现审计风险。其三,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大型体育场馆应该结合国内外大型场馆的审计经验以及自身的规模、经营业务内容等,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等,避免出现审计漏洞,降低审计的科学性。

1.3 实施阶段审计制度缺陷

大型体育场馆的内部审计实施阶段也存在诸多弊端,具体如下。其一,审计前不下发通知。除突击检查之外,一般内部审计检查之前,需要给相关部门下发通知。通知的目的在于让被审计单位准备好资料,选派人员协助审计。而在当前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前不下发通知,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以及审计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二,底稿编制比较混乱。大型体育场馆的工作底稿编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没有完善的标准。当审计人员取证的时候,难以有效地发现问题;有的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只是简单复制账,不对其进行审查,这无疑加大了审计风险。其三,审计资料缺少签章。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获取证据比较随意,往往缺少提供者签名或盖章,这样难免影响了证据的质量。

针对以上状况,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按规定下发通知书。在对被审计单位审计之前,需要向其发放审计通知书,以确保其做好被审计准备,协助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其二,制定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工作底稿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体育馆应该制定统一的工作底稿,这样对资料、证据的收集有很大的帮助。其三,健全审计证据简章制度。体育馆内部审计过程中,对相关人员提供的审计证据,应该让其签章、签名,确保证据的准确性、有效性,一旦证据审计出现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其进行惩处。

1.4 审计报告阶段制度缺陷

大型体育场馆的内部审计报告阶段也存在诸多弊端,具体如下。其一,审计报告质量偏低。大型体育场馆的审计报告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不但包括结论准确性差、法律引用不恰当,还包括审定事实不清、建议可操作性差等。其二,质量妥协情况较为常见。在实际的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存在问题,面对高层压力,在实际审计报告撰写的时候存在避重就轻、质量妥协的行为。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做好审计报告复核工作。大型体育场馆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一般都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出具,报告送报审批,由机构负责人进行最后复核。若体育馆项目较大,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还需要引入中间复核人。此外,在质量控制上,要建立起完善的报告质量监督机制,及时发现、改正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其二,杜绝质量妥协。要杜绝质量妥协的情况出现,就需要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尊重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

1.5 后续审计阶段制度缺陷

当审计报告出具之后,体育馆的审计执行却不到位,审计决定难以得到落实,很多审计结果利用率过低。审计部门也并未对审计报告提出后,各个部门的情况进行追踪,导致很多老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针对这种情况,审计部门做好审计意见可行性分析。为了确保审计意见和决定能够贯彻落实,审计部门在确保后续审计范围的时候,需要对意见和决定的可操作性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意见或决定的可行性过低,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

2 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影响因素

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很多,具体可以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如下图所示。

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影响因素图

3 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内部因素

3.1.1 组织文化

体育场馆组织文化就是体育场馆生产发展过程中员工普遍遵循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企业制度、口号、品牌等的综合。组织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开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组织文化科学、与市场相适应,管理者就能够科学地管理企业,自然也就会客观地进行内部审计,赋予其独立性以及审计处理权,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多的资源、人力支持,针对审计报告结果也就会更加贯彻执行。为了不让内部审计流于表面,管理者会更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对内部审计的尊重。总的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管理者支持内部审计,激发员工的活力和热情,提高整个体育场馆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其使命感。在内部审计中,难以逃避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利益冲突。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若是遇到了利益冲突,优秀的组织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科学性、规范性等特征,将会更好地约束利益主体的行为,缓解利益冲突,促进审计人员的自我监管,突出集体利益,以组织目标的实现为最高目标,进而通过改善内部审计的计划、程序、方案、内容等,来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反之,不良组织文化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内部审计存在不良影响,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会降低企业的内控水平。

3.1.2 技术方法

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包括审计过程中用到的手段、方法;技术方法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并不单独应用于某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对每个环节都有指导、监督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大型体育场馆的内部审计职能也在进行调整,这对内部审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查账、资料审阅等手段对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作用越来越小,增值型内部审计得到了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审计存在更大的优势,具体见下表。

通过上表可知,增值型内部审计沟通对象更为全面、民主;审计目标以增值企业价值为核心,拓展了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审计技术方法也引入了信息化技术,提高了审计效率以及监督效率;审计领域也拓展到整个企业的治理,而不是局限于单纯的内部控制;审计实现了全过程审计,而不再是“马后炮”型的事后审计。审计技术方法的改善,将进一步影响大型体育馆的内部审计质量,对审计各个环节将产生深刻地影响。

3.1.3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部门独立性能够实现上。在体育场馆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质量与独立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部审计能够科学、有效、无阻碍地开展,取决于内审部门是否具有独立性。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针对“独立性”有如下论述:“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审计范围、实施审计过程以及报告审计结果时应不受干扰。”总的来说,这种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工作要保证公正、公平、客观,避免牵扯到利益关系,避免收受贿赂,避免受第三方影响,贯彻岗位职责,确保审计意见、结论的权威性、客观性,将内部审计的监督、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体育场馆当中,审计部门仅仅是众多部门中的一个,但是其职能却是监督、指导,如果受到其他部门的牵扯,不能保持部门的独立性,也就无法公正、公平、客观地审查其他部门。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其独立性成正比。内部审计部门以监督、指导为手段,来实现体育场馆的目标,为体育场馆创造利益。它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不与其他部门存在隶属关系,直接向领导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强与经理和董事会的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过滤掉更多审计工作的麻烦、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审计职能。

3.1.4 程序设置

内部审计程序设置指的是企业制定的用于经营管理的流程、办法。如果体育场馆的内部审计规范、科学,在实际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审计的重复性,提高审计效率、可持续性,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程序包括诸多的环节,诸如计划制定、方案实施、结果报告、做结论、复查、归档等,这些环节都关系到审计质量,必须谨慎对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规范性较差,审计质量管理不到位,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其一,审计方案系统性差。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很多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案不上心,时间较短,难以保证审计方案的质量,方案缺乏连贯性,存在环节的缺失,系统性较差。其二,小组沟通不顺畅。审计项目存在诸多的小组,而小组之间在审计关键内容、范围、标准等方面很容易出现分歧,使得审计结果较为杂乱。其三,内部审计复核不完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复合监督制度尚未有效地建立起来,审计中的错误、问题很难及时发现。而一旦出现问题、错误,审计程序就会脱节,审计工作的效用就大大降低,审计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问题,进而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3.1.5 人员素质

大型体育场馆本身的经营就和赛事有很大的关联,故而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是很强,为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上较为薄弱。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是从体育场馆其他部门选拔进去的,他们虽然了解一定的会计知识,但是对审计却较为陌生。在体育场馆后续教育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内部审计的成效不甚理想。内部审计工作是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一道“防线”,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意义深远。而要确保内部审计的高水准、高品质,就需要着力提高内部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要培养其专业审计技能以及相关复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现代审计不再局限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等也逐渐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就需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场馆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和发展,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价值服务。

3.2 外部因素

3.2.1 经济环境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其中社会经济状况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但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结构,还包括经济要素的发展水平、阶段变化等;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旨在履行经济职能而推出的一系列致力于改善、调控经济的政策。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政策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向、质量、路线等,是推动内部审计发展的根本原因。当前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管理风险不断加大,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管理压力也不断增加,为了促进企业稳定的发展,着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内部经济监督和评价的手段,内部审计不但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价值,还对企业管理风险的预防、提高社会各界对内部审计的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实际上与经济环境有着根本的联系,无法避开经济环境单独谈内部审计,脱离经济环境的内部审计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2.2 社会环境

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是狭义上的社会环境,指的是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的认可度、信任度、关注度、肯定度等。内部审计实际上并非单纯指企业内部的审计活动,还和利益相关者的看法有着密切联系,而社会公众恰恰是第二类利益相关者。他们如何看待社会审计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发展,对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全面性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若社会公众足够看重内部审计工作,那么相应地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就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在企业中的地位就会上升。当其具有了审计处理权,并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就能更好地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公允性。反之,若是社会公众不看重内部审计,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地位就显得微不足道,这样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3.2.3 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意识形态,包括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规范和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制化,市场参与者需要依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内部审计也是一样。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干预,体育场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和政府法律有着密切联系,内部审计的职能、工作制度、审计人员职责、独立性、社会地位等都需要法律予以明确,只有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科学性。

3.2.4 行业环境

行业环境指的是对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都会构成影响的环境因素。就内部审计行业来说,主要的管理机构是内部审计协会,这个协会是主要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提供服务、帮助、指导的机构。而内部审计协会接受政府的领导,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和健全行业准则,并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当内部审计社会地位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用也就会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准入制度越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就越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4 总 结

内部设计是组织内部自查、监督的重要手段,大型体育场馆在内部审计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内部审计水平,就需要加强对大型体育场馆审计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希望对大型体育场馆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元欣,王健,张洪武.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8).

[2] 陈元欣,王健.我国不同性质体育场(馆)运营状况的财务比较分析[J].体育科学,2014(5).

[3] 徐卫华,王德平,张京.中美体育场馆冠名权出让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

[4] 武志彬.略谈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科技视界,2014(24).

[5] 范秀娟.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解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3(8).

[6] 巴埃秀.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2).

[7] 唐华琳.浅析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及其突破路径[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8] 孔敏.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比较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9] 刘润洁.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及方案[J].才智,2015(1).

第1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的特点

第一,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设在个单位内部。

第二,审计的内容更侧重于经营过程是否有效、各项制度是否得到遵守与执行。

第三,服务的内向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第四,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低,并且以建议性意见为主。

二、影响内部审计的因素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审计工作的效果。《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它是一种组织上地位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得到单位领导和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以充分保证审计职责的履行。有了这样的组织地位的保障,内审人员才可以客观地、自由地开展工作,才可能做出真实公正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没有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形式上独立而实质上未独立,这种情况均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

(二)制度方面存在不足或难以实施,影响内部审计工作。一是规章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现行的制度规定较为零散,未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归集;二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不够详尽明确,审计人员在把握制度的尺度上存在差异;三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必须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四是规章制度的内容可实施度不高,导致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

(三)内部审计建议性意见难以落实。审计部门虽然审计报告中提出了建议性意见,但由于内部审计要服从企业领导层决定,建议性意见往往被采纳和执行效果不理想,落实难度较大。

三、解决内部审计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使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经营部门,审计预算、人员薪酬、主要负责人任免由单位领导或其专门委员会决定。从组织地位方面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自由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化、系统化制度结合本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要及时对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以风险管理平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要加强制度的有效性,对制度要实行动态管理,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定期的由下至上的反馈制度可执行性和制度修改建议,把制度的可执行性放在首位。

(三)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确保审计建议能够实施。通过建立和完善机构机制,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追踪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审计的质量。加强对项目立项的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综合考虑需求、审计资源和审计频率等因素来选择项目;加强对方案的审核,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对审计目标要十分明确,对方案的讨论要全面充分,审计方案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建立审计项目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内容和责任。首先,要加强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审计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重点审核内容是否翔实完整、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引用的有关依据是否充分、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审计结论是否恰如其分等,做到各负其责,层层把关,提高审计底稿的质量;其次,对审计报告也应实行复核制度,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审计发现是否全面反映,描述是否清晰,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原因分析是否到位,审计建议是否有效,审计报告是否及时等;四是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通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督导,有效控制和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四)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审计质量。一是由审计部门在系统地分析风险、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二是管理层或是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对发现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可实施计划外的异常事项的审计;三是对被审单位提出的临时审计项目,应按风险大小原则实施审计。通过一系列措施,科学地计划审计项目,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时间,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项目,压缩审计的准确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现场检查时间的现象。

(五)顺应形势,转变理念,打造学习型团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随着审计工作向国际化接轨和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理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审计程序、审计手段的先进与否,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素质更直接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审计机构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学习,不断更新审计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的方法和手段,并培养审计人员深入思考的习惯,开拓审计新思想,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审计人员培养成为既掌握信贷、财务、会计等各类专业知识、熟悉审计技术与方法,又具备写作与分析、信息技术、外语运用、经济法律等基础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知识更新来提高业务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新会计制度 独立性

在2011年1月18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颁布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要求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在全国试点城市执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的公立医院执行,如今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在各大公立医院实行了几个月,在新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各大医院对新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对日常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不同,最终出具的会计报表也会有所差异,旧的会计制度并没有要求医院的会计报表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而以往的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只是对医院管理部门对领导的离任审计或者工程审计以及清产核资审计等专项审计,没有涉及到会计报表的审计,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第五条规定:医院财务报告是反映医院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医院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组成,同时在第六条中规定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同时在第八条中说明医院的会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相关附表。也就是说医院的出具的会计报表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医院会计制度中引入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医院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提高会计报表的可信度

财务报表的审计实际上是一种鉴证业务,也就是说通过注册会计师也就是独立的审计第三方,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审计技能对医院出具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提高医院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院的会计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披露的资产负债是否真实,都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来得到验证,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同于内部审计报告,它是站在独立的第三方对医院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医院出具的会计报告的可信度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医院公益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必须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

在我国公立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社会福利的职能,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纳入审计监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对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更强,更能公允的反映被审计医院的会计报表真实性。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政府审计,而政府审计一般都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合法性和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而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会计报表的合规性和公允性进行的审计,是接受会计报表使用部门的委托对医院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服务活动,而且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都有注册会计师本人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通过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轨迹,是否对医院会计报表发表了恰当的审计意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弥补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不足

众所周知,很多医院对内部审计不重视,有些医疗单位纯粹是为了三甲医院的要求而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审计人员也不具备相关的审计经验和审计知识,因此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很难对医院会计报表发表真实的审计意见。而就算医院设立了相应的审计机构,但是医院内部的审计机构只是医院的一个内部科室,受院长领导,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平行的关系,内审部门并没有对财务部门进行处罚的权利,因此当医院内部的会计报表出现问题时,内部审计机构往往站在医院内部的角度或者听从领导的意见安排来完成审计过程,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会计报表的真实情况。而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就能弥补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的缺点,因为注册会计师是站在独立的第三方对医院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跟医院没有任何业务往来关系,因此注册会计师可以客观公正的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写入审计报告,并建议被审计的医院进行整改,最终使医院的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字客观公允,达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四、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也会对医院会计核算水平起到提高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医院事业单位的性质造成了医院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医院会计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会计人员缺乏对新会计知识的学习,而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约定俗成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而平时又没有相关机构对其财务工作进行检查,这就造成了长期以来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不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后,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他们专业的会计知识对医院日常的账务处理以及核算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医院会计人员增长见识,提高核算水平,最大限度的保证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总之,医院会计报表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必将有利于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试论医院审计工作[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