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明镇创建工作计划

文明镇创建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28 06:53: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明镇创建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明镇创建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

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我镇建设成文明(乡)镇。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龙头,认真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改变农村居民较为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树立文明新风为突破口。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点面结合,镇村两级形成合力,逐步形成一村一点,户户有变化,使我镇文明创建工作有新发展、新突破、新内容、新亮点。为实现“富民强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创建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1、文明村(社区)、文明农户的创建

文明村(社区)和文明户创建工作,由各村(社区)党总支牵头,全民参与,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以治“脏、乱、差”、刹“三风”为主要内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十星级农户”和“五好家庭”的评比,“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逐步形成农村新风尚。

2、文明集镇的创建

由文明创建工委牵头,城管办和石涧社区负责组织实施,集镇建设严格执行整体规划,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明显改善;脏、乱、差现象根本好转,基本无卫生死角;无车辆乱停乱放和阻碍交通现象;无违规建房和乱搭乱建现象;街面硬化整洁;无摊外摊、店外店;科技知识普及,无黄、赌、毒,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团结和睦,服务态度文明周到;集镇创建标志明显醒目。

3、文明学校的创建

由两所中心学校牵头,各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标准是:校园美化、绿化、亮化效果明显,环境清洁卫生,师德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常抓不懈,校训等宣传标语醒目。学生守则、教师职责装框上墙。有一个较规范的体育场,有学习园地、图书室和国旗升降台,有明显的创建文明学校标志。

4、文明单位的创建(包括政府机关大院)

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实施。创建工作要按照行业、系统管理要求和工作特点,做到人际关系和谐相处,工作成绩突出,办公环境整洁,窗口形象良好,各种制度装框上墙。

5、安全文明通道的创建

由交警中队和公路站、城管办及沿巢无路的村(社区)参与。一是对交通秩序、超限超载、违章建筑、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侵占路权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二是维护好路容路貌,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和严重阻塞交通的现象发生;三是合理设置来往迎送牌、道路指示牌、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文明通道宣传牌,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6、诚信市场一条街的创建

由文明创建工委牵头,联合工商所、地税分局、城管办、石涧社区等相关单位参与,把石涧集镇的市场创建成诚信市场一条街;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广泛开展讲诚信、反欺诈活动,所有经营户合法经营,文明服务,诚实守信,无假冒伪劣商品,有明显的创建标志,有文明规范、挂置合理的宣传广告牌,有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时间安排

①20*年6月5日前,为完善方案阶段。各村(社区)、镇直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方案。

②20*年6月6日至7月31日,为集中创建阶段,各单位要有步骤地组织创建,全面掀起创建热潮,使整个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③20*年8月1日至20*年11月30日,为全面创建阶段,整个创建工作大有成效。

④2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为检查验收评比阶段。

第2篇

     一、党组重视,组织严密

       对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我院党组高度重视。院党组认为,这项工作不仅是关系农村全面发展大事,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能够通过审判工作推动创建进程,是我们法院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院党组结合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院长杨景明为组长、副院长刘建国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创建工作,并建立了入村调查和定期调度两项工作制度,通过深入镇、村、户调查了解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定期召集相关庭室人员共同研究形势、制定对策、部署工作,增强了创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确保了工作实效。

       二、深入发动,营造气氛

       根据县〔XX〕34号文件各单位的任务分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负责各类相关案件的审判工作,广泛涉及到立案、刑事、民事、执行等各业务庭室。为充分调动相关庭室及人员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我院在创建工作中的作用,我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一是召开了相关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动员会。4月29日,我院召开了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庭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的动员会。会上,院党组组织各负责人认真学习了县创建工作文件精神,对创建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会后,各庭也都分别以庭务会的形式,组织本单位干警进行了深入学习动员。二是及时下发了我院《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计划》。使各有关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措施等有关事项,为各单位协调有序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学习。我院根据创建村镇的法制现状,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涉及农村的法律、法规,力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处理好各类法律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深入地学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人员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服务创建、服务农村的意识,为创建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突出重点,措施得力

       在创建工作中,我院按照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结合案件受理情况,以解决创建工作的民事、执行案件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创建工作良好的法律秩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是努力化解纠纷,审理好相关的民事案件。我院紧紧抓住化解矛盾纠纷这一关键,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工作艺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解决案件能力和水平,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及“民转刑”案件和上访案件的发生。其中,特别注重发挥好基层法庭与农村联系紧密的优势,组织基层审判人员积极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掌握社情民意,指导案件审理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5月份以来,我院共审结相关民事案件20件,其中调解结案14件,调解率达到70%,解决涉案标的额12.18万元。二是消灭法律“白条”,抓好相关案件的执行工作。坚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规范执行程序、执行秩序,并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方法,做到宽严相济,实现法律公正。截止到9月底,我院通过执行和解及采取强制措施,共执结相关案件18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8.78元。三是便民利民,为创建开通“绿色诉讼通道”。在重点抓好民事、执行工作的同时,我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执法理念,把情、理、法有机结合到审判工作中,全面落实省高院司法为民二十八条和市中院司法为民三十六条措施,为创建工作开通“绿色诉讼通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如相关案件全部做到了3日内立案,无一超审限、执限案件,其中民事案件平均审限仅为52天。同时,我院认真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当事人,依法办理诉讼费“缓、减、免”,努力实现“让有理没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的承诺。共为困难当事人办理诉讼费减、免、缓案件64件,金额38万余元,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始终紧跟县委思路,按照创建要求及本单位的任务分工,立足本职,以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努力办理好涉及文明生态村镇的各种民事、执行等案件,保证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协调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配合县创建工作大局开展好各项审判工作,特别是抓好对未结审判案件、执行案件的审、执工作,力求快审、快执,化解矛盾、案结了事,为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扫清障碍、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第3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打禁毒人民战争的有效载体,是减少乃至逐步消除毒害、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禁毒工作的创举。我镇党委、政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创建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全镇2005年度三个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之中。针对镇领导班子成员变动,镇党委及时调整了镇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党委委员、综治办主任***为副组长,镇综治办、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责任人、9个村(居)委会治保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创建“无毒害社区”、“无毒村”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镇党委、政府确定以***村和**社区为创建试点单位,结合创建和谐平安村(社区)工作,全力推进此项工作,从而为全面创建“无毒害社区”、“无毒村”奠定基础。各村(居)委会根据要求,相应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镇综治办、派出所为主力军,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网络,从而建立健全了全镇上下创建“无毒害社区”、“无毒村”的工作格局。今年初,镇党委又将创建活动以责任状的形式,下达给各村(居)委会和有关部门,与各村(居)委会、有关部门签订了《2005年**镇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使创建工作更加具体地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从责任机制上保证和促进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以防为主,拓展宣传教育领域

我镇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宣传教育工作,做到禁毒宣传经常化、制度化。一是做足做好宣传阵地文章,防患于未然。9个村(居)委会充分利用宣传工具、阵地开展禁毒宣传,投入资金在镇机关大院和各村(居)委建立永久性禁毒宣传栏,开展预防教育,最大扩大了宣传覆盖面。二是抓好教育阵地,深化宣传内涵。在全镇中、小学等教育基地,开展防毒禁毒教育,将防治教育与文明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相结合。在镇机关、村(居)委中展播禁毒VCD和录像片,使干部群众对的危害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强化宣传效果。结合6.26国际禁毒日等特殊节日,协同区禁毒办、普法办在人流量大、外来人口密集的地方,举办以禁毒、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挂图巡展和法律咨询便民利民活动,使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在群众中收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四是启动网络,突显基层组织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各村(居)禁毒小组的作用,发扬两条腿的工作作风,串村入户,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各个家庭进行禁毒宣传,将禁毒宣传辐射到社会各层次、各个群体,尽最大努力确保禁毒宣传不留死角。

三、调查摸底,加大禁毒戒毒力度

镇周密部署“缉毒禁毒”、“摸底排查”等专项活动,对辖区毒情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逐人逐户逐单位进行调查,摸清村(居)委存在的涉毒问题。镇机关和村(居)委都设立了涉毒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全面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吸毒人员。同时,确定各村(居)小组长作为毒情信息员,重点收集毒情信息,以达到及时发现、掌握毒情动态的目的。

四、强化管理,控制毒案的滋生和蔓延

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我镇联合派出所,不定期地开展“破毒案、抓毒犯、挖毒窝、摧网络、堵毒源、追毒资”的专项行动,对辖区歌舞厅、酒吧、发廊等娱乐场所及特种行业、出租屋进行统一清查,强化娱乐场所管理,始终保持对犯罪的打击高压态势,狠狠打击了在娱乐场所内服食、贩卖等软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截断易制毒化学品的流入和制毒渠道以及控制软性在娱乐场所泛滥的局面,采用不定期突击检查和明察暗访的形式,发现一起违法犯罪行为就依法查处一起,并对吸毒人员坚持实行“四个一律”,即对毒贩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吸毒人员一律送强戒;复吸一律送劳教;脱戒离所人员一律定期尿检。

五、落实帮教措施,巩固戒毒效果

我镇按区禁毒办要求,在全镇各村(居)委会组织开展帮教活动,对涉毒人员逐一落实帮教措施。一是成立了由派出所管片民警、村(居)委会、党员、家庭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进行跟踪帮教工作,同时与涉毒人员及家长签订帮教责任书。二是争取吸毒人员家庭的配合,以亲情感化、教育涉毒亲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三是做好涉毒人员思想转化工作,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关心他们的就业、婚姻、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彻底戒断毒瘾,早日步入社会正常生活。

今年来,我镇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无毒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如个别村(居)委和部门对创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工作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禁毒、缉毒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禁毒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等等。今后,我镇将再接再厉,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创建“无毒害社区”、“无毒村”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文明法治、环境优美、和谐安康的新乐园!

第4篇

一、开展范围

全县各街镇乡(办事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简称单位)均可申报。

二、创建目标

(一)**年:新创建“市容整洁单位”1个(宏声文化广场)。

(二)**年:新创建1条“市容整洁一条街”、1个“市容整洁单位”、1个“市容整洁小区”。

(三)2010年:新创建2条“市容整洁一条街”、3个“市容整洁单位”、3个“市容整洁小区”。

三、规模要求

(一)“市容整洁一条街”:长度800米以上,道路两侧必须“树、房、灯”三要素齐全。

(二)“市容整洁单位”:占地面积10亩以上,空地(非建筑用地)率30%以上、绿化率25%以上。

(三)“市容整洁小区”:占地面积10亩以上,空地(非建筑用地)率30%以上、绿化率分别25%以上。

四、创建标准

“市容整洁一条街(单位、小区)”检查验收标准(见附件一、二、三)。

五、申报验收及表彰命名

(一)申报验收。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单位)应于当年7月15日前,向县政府城市管理目标督查领导小组报当年“市容整洁一条街(单位、小区)”的申报材料。根据申报材料,由县政府城市管理目标督查领导小组组织县级有关部门按标准进行检查(复查)验收,得分在90分以上者为达标。

(二)表彰命名。检查验收达标的,由县市政管理局汇总报县政府城市管理目标督查领导小组审定,经批准后,予以通报表彰和命名、授牌。

此项命名不搞终身制,从今年开始,每三年复查一次,对复查不合格的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命名,收回授牌,确保创建质量。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镇乡(办事处)和县级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市容创建工作的领导,要把市容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全面负责市容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建立市容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保证市容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二)重视创建工作。各街镇乡(办事处)要按照“净、绿、亮、美”的要求,标准、高效率加快城市市容建设,搞好市容管理;要全面开展“市容整洁一条街(单位、小区)”创建活动,并根据自身实际,认真制定创建目标、标准、规模要求及工作计划、规划,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市容水平;做到硬件达标,管理到位,创建一批,巩固一批,不断提高创建档次,使我县的整体市容景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加大资金投入。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原则,一是财政应安排必要的资金保证市容创建工作的需要;县里将从每年的城市维护经费中列支一定经费用于创建工作的补助和奖励。二是继续采取“谁家产权谁负责”的原则,广泛发动社会单位共同参与创建工作。三是政府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凡列入政府规划创建的街道、单位、小区,凭“市容整治任务通知书”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四是按市场经济原则,采取“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加快建设。

(四)广泛宣传发动。各级政府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其它宣传手段,深入开展市容创建的各项宣传教育,引导和发动群众关心、支持、理解并自觉参与创建活动。

(五)严格奖惩制度

1、一年内完成县级“市容三创”一个项目以上的单位,由县政府给予命名授牌;申报市级验收的必须具有县级命名作依据,方可申报验收。

2、一年内完成创建“**市市容整洁一条街(单位、小区)”一个项目以上(含一个)、且“市容三创”复查项目全部合格的创建责任单位,可在包干经费中提取人平一个月工资的奖励金,用于奖励。

第5篇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员参与、共筑共建”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二、目标任务

我县创建市级安全社区对象为城关镇宜园社区。2014年6月-2014年9月,组织实施创建安全社区工作;2014年9月-12月,完成市级安全社区创建任务。

三、职责划分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九个工作组,由有关部门牵头,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一)由城关镇政府负责,做好调查摸底,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由县文广局牵头,团县委、县妇联配合。文广局负责制定宣传计划,做好媒体宣传报道工作;团委、妇联负责妇女、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安全宣传教育。

(三)由县卫生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残联配合。卫生局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机构建立伤害记录制度;残联负责做好残疾人扶助与康复工作。

(四)由县公安局牵头,县消防队配合。公安局负责制定公共安全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消防队负责社区消防设施建设,普及消防知识和技能。

(五)由县妇联牵头,团县委、县残联配合。妇联负责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等活动;团委做好儿童、青少年安全指导工作;残联做好残疾人的社会关爱工作。

(六)由县安监局牵头,县住建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配合。安监局负责组织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住建局负责做好建筑工地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监管;质监局负责督导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商局负责监督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私营企业做到安全经营。

(七)由县住建局牵头,县环保局、县药监局配合。住建局负责做好市容保洁和相关环境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环保局负责抓好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督导;药监局负责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6篇

工作措施:

一、分类指导、各有侧重

当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而且城镇工作与农村工作也具有较大差异性。鉴于这种情况,具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应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城镇和农村、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纵横联动、全面推进。从横的角度讲,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文明办将与工青妇、科教文卫、综合治理、旅游等社会口单位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单位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纵的角度讲,文明办将带领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考核标准不变,评分更加严格,检查更加常规性,通过文明办经常性的检查、指导、落实,使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重视性更加提高,工作更有成效。文明单位为社会的示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全市300多个文明单位自觉地开展益民社会活动的较少,今年要求各级文明单位至少开展2-3次社会文明示范活动。

(二)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举办街道、社区文明专干、文明单位文明专干的精神文明综合知识培训,认真提高人员队伍的基本素质。

(三)动员街道社区联动辖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丰富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和成果,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当前新农村建设开展的热火朝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大好机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实效、夯实基础、培养人才、形成氛围。

——抓队伍。落实乡镇、村精神文明建设人员名单,通过各乡上报精神文明工作计划及下乡调研对各乡精神文明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在充分吸收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调动各乡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精神文明工作。

——抓活动。以“一乡一个载体”为目标,各乡主动挖掘本乡资源,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炼活动载体,以载体促活动,以活动聚人心,以人心促和谐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作出贡献。

——抓人才。深挖农村中的特色才艺人员,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浓郁的乡土文化活动传帮带,特别要突出体现当地民俗风情,传统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体制,逐年提高。

——抓投入。各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每年要有一定的比例投入,逐年积累,使乡镇在活动中有器材,有服装。

二、加强管理,突出文明单位的社会示范作用。

当前,全市三级文明单位300多个,是我市丰厚的文明建设资源。在坚持过去验收的基础上,推行文明单位社会化服务活动。要求各级文明单位在较好完成本质工作的基础上,每年要承担两到三件社会性事务,为年终或届满验收的硬指标。具体事务由街道、社区列单,由单位选择承担。

第7篇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农村文明乡风的形成和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按照全国、全省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决定,将依托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积极推进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教育(成教)、科协等部门的合力优势,整合、开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搭建农民科技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立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长效服务机制,推动“科技下乡进村”的经常化、制度化,为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共享资源、农民受益”的思路,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办学网络体系的同时。“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市乡镇成教中心学校创建30至40处科普服务站,使其成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动农村文明建设、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重要基地。

三、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标准和条件

乡镇科普服务站是指在县(市)区教育(成教)局、科协等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依托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资源优势,承担科技培训、示范推广、信息交流、科普宣传等多项任务的乡镇农民科普教育基地。

创建乡镇科普服务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普教育培训、科技推广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工作,并赋予其对农民科普教育工作具有组织、协调和督导的职能;

2、乡镇科普服务站依托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应当是已通过教育示范乡镇验收或者达到市级示范性标准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与本乡镇农业、科技、科协、水利、林业以及本区域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部门有长期密切的联系,在教育培训、示范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合力;

3、能较好地利用党员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教育等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并能根据当地农村和农民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及时搜集和传播有关资料信息,将

科普服务站办成开放式、实用性的农民科普服务中心;

4、能较好地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村办化技术学校提供指导服务,所辖村(居)能较好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普教育培训工作;

5、能及时主动地根据当地政府中心工作的要求和农民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培训计划。

6、有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较完整的教育培训和活动管理档案;

7、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各类实用的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农民年均参训率30%以上。

四、组织实施

1、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各县(市)区教育(成教)局、科协要根据创建乡镇科普服务站的基本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和有关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提出本县(市)区建设乡镇科普服务站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分别报市教育局、市科协审定。同时进入各县(市)区拟定范围的申报科普服务站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要填报《创建乡镇科普服务站申报表》,并按规定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审定。经审定后的乡镇科普服务站由市教育局、市科协统一授牌。

2、建立队伍,完善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农业科普专家师资队伍,构建完善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长效服务机制,是推进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为此,市里将由市科协牵头,充分发挥市、县(市)区两级科协的统筹协调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省、市、县(市)区农业科研院所,特别是当地农业科技人才的优势,动员协调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志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条途径,在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相对稳定的农业科普专家服务团,以确保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3、搞好调研,按需施教。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乡镇科普服务站)要经常深入农村农民,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掌握当地农民对科普教育培训最迫切的需求项目以及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业校)开展农民科普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的情况。要根据当地农村农民的需求,逐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科普教育计划,填写《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安排表》,并于每年的1月底前分别报所在县(市)区教育(成教)局和科协;同时,做好相关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县(市)区教育(成教)局、科协根据基层提供的教育培训计划,要认真做好协调衔接工作,按计划科学选派专家师资深入指定乡镇农村,免费为农村农民提供讲座、咨询、现场指导等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项目。

五、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为确保全市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乡(镇)两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将该项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必要的组织、协调、督导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整体优势,切实在全市建立起农科教结合、城乡互动共同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养的长效服务机制。

2、经费保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各级政府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有关农民教育、农村科普教育的各项政策依据,各级教育、科协等部门要积极协调筹措经费。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科普服务站)基础建设奖励经费的筹集工作;市科协主要负责乡镇科普服务站专家授课补贴经费的筹集工作。(经费安排使用办法另定)。

第8篇

近年来,该镇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确定了“创生态经济强镇,建和谐平安新镇”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低碳工业,深入治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经济十强乡镇”,先后被抚州市委、市政府评为“2010年度农村清洁工程先进乡镇”、“2009-2010年度文明村镇”、“2011年度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乡镇”等。

一、加强领导叫责任,以良好的氛围促进创建工作

该镇把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镇,作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举措。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镇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组成。同时,各村均按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使全镇的创建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网络和组织网络。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目标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责任目标的执行坚持跟踪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标语、横幅、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宣传方式,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另一方面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积极举办各种环保培训,组织开展环保、卫生、植树造林等创建活动30余次,形成了“树文明新风,创生态乡镇”的良好风气。各村也围绕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村的目标,在深入群众开展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村的宣传,让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立足实际抓编制,以科学的规划促进创建工

结合县城城市规划、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对镇村进行规划,对土地使用、农民建房、工业商业、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等进行全盘考虑,着力打造小康社会、生态村镇的一流风貌。一是高起点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抓住资溪县按照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修编城区总体规划和城区控制性详规的有利契机,该镇结合生态村镇、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抓好了乡镇总体规划。特别是对鹤城低碳经济示范区、大觉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等区域,进行控制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将低碳工业和生态旅游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高标准编制农村村庄规划。该镇作为资溪的城关镇,着力定好位,详细地对全镇10个村全面进行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大觉山、排上、沙苑、下长兴、泸声、西郊等村,与我县旅游发展、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对这些村庄的规划,实行了更加详细、更加长远的编制。三是高要求编制生态旅游村镇规划。抓住资溪县“把生态环境守护好,把生态旅游发展好,把绿色产业培育好,把园林城镇建设好”的有利契机,围绕大觉山风景区、九龙湖景区等生态资源,突出绿色环保、生态园林、休闲旅游的特征和功能,聘请江西省环境保护研究院完成了《资溪县鹤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镇区域范围内的生态、旅游进行科学规划。

三、多方筹资扩投入,以完善的设施促进创建工作

坚持“创生态经济强镇”,在做好自然生态保护的同时,以营造“绿色家园”为主题,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村镇。一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创造性地建立了“两会一员”

(成立理事会、基金会,建立一支保洁员队伍)工作机制,采取“企业老板主动捐助,林木资源、土地征用等费用收取,受益群众自动捐助”的形式募集资金14万元,每个村1-2万元不等,建立了一支74人的保洁队伍,建设了106个垃圾窖,形成了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二是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给予奖补的办法,激励农户全面改水、改厕。到目前为止,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卫生厕覆盖率达85%,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100%。今年,我镇在排上村张家小组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着力加强了排上村的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三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1年,全镇共争取和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40余万元,全面完成6.19特大洪灾的823亩灾毁农田复耕工程;千亩蔬菜基地完成排灌渠、道路、喷滴灌、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蔬菜大棚达到150个;修建桥梁3座,维修、新建河堤2100多米、水坝13座、水渠1700米,硬化村内公路2600米,完成桥梁2座,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四、突出特色强产业,以繁荣的经济促进创建工作

鹿心社省长在资溪考察调研指出,资溪最大特色是生态。为此,该镇充分彰显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大觉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配合台湾风情园、大觉山商务会馆等项目建设,着力包装和推进游客集散中心、百越文化村等项目。大手笔推进农家乐建设,逐步在全镇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农家乐。二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着力打造“五大基地”(油茶基地、白茶基地、毛竹基地、有机果蔬基地、有机水稻基地),引导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全镇种植白茶3000亩、油茶5000亩、商品蔬菜2000多亩,其中千亩蔬菜基地落实种植面积1000亩,种植葡萄170亩、烟叶801亩,培育竹笋两用毛竹林7000余亩,建成200亩以上毛竹丰产示范基地7个。

第9篇

一、主要成绩

1、招商引资680万元,是年任务的136%。

2、本单位(包括二级机构)无计划外生育,已婚育龄妇女参检率100%,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达标,全局无重大责任事故,保持了大局稳定。

4、完成了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上交任务。

5、加强文明单位建设、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9、组织带领我县750合收割机到全国各地开展跨区作业,引进外省、市380合收割机来我县作业,为农民机手增加收入2200万元,加快了全县麦收进度。

11、完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入户挂牌350台,培训考核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00人;年度检验农机占入户总数的78%,年审农机驾驶员占办证总数的76%。

二、主要工作

1、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农机局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招商引资工作。局有关领导和招商引资人员多次到外地落地招商。六月三十日,农机局与漯河市郾城县投资人陶殿业达成协议,由陶殿业投资1100万元在xx县城关镇小学路与新建路交叉口建设xx县双超物流中心,投资680万元的营业大厅、物流配送中心、办公室等基础设施已于九月底完工,目前,双超物流中心经营正常、有序,不仅便利周边的群众,而且有效促进了xx县的经济发展。

2、精心组织实施,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农机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购机补贴领导组,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购机补贴工作,制定了详细地实施方案,落实责任,详细工作流程。并邀请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局等宣传部门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遵循科学、简便、公开、透明、高效的原则。在购机补贴政策和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带动下,全县农民购机热情高涨,自筹购机资金820万元,重点购买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机具。农机销售、维修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农机具的增加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加快,不仅稳定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减少了他们返乡的劳累和后顾之忧,还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

推荐同主题文章相关于:【2012年农机局工作计划】

第10篇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档案意识。争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开展档案知识培训,增强镇村干部的档案意识,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创建任务。成立新农村档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党政办主任负责相关达标材料的准备和协调衔接工作,乡镇政府分管档案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镇创建工作负责人,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3.培树典型,示范带动。确定“以培树典型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以岗底村为典型,组织业务指导人员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指导力度,积极培树典型,通过深入基层、现场服务等方式,推动了全县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4.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项规定,成立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有效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将创建工作纳入新农村档案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由乡镇党政办主任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镇农业服务中心、国土办、劳动保障所、民政办等协助做好相关工作,为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5.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内容,突出创建实效。结合本县实际,重点将村务公开、农村科技、林权档案、农村低保、劳动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档案列入建档典型,用典型来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宣传效果,并逐步推广。同时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档案”、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档案,诸如:“退耕还林档案”、“粮食直补档案”“家电下乡档案”、“社保档案“、”低保档案”;还有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以突出创建实效。

二、取得的成效

1.干部和群众档案法律法规意识明显得到加强。在开展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中,县档案局和镇领导,通过到村组调查、走访、座谈和交流,使干部和群众都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形势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充分体现了为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规范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增强了干部财务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将村组财务事务档案资料清理整理归档,并将该项工作列入镇人大年度工作计划,接受监督和检查。尤其是订立了村干部人动前必须将手中档案资料整理清楚会同公章一并暂时移交到镇农经办保管的制度,任何人必须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用制度管事管财管人。制度在前,预防在前,不留徇私的机会。让挪用集体资金、拒交财务事务资料的事情得到遏止。有效杜绝了以人为事,事后无据可查,导致干群意见不一的现象发生,进而从源头上杜绝了不良行为导致的新的遗留问题产生。

ac

3.为解决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由于镇、村、组档案管理规范,责任落实,为解决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有效依据,案件明显下降。4.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理顺了村级档案后,各村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村务、事务公开栏上将每年重大事项、经济发展规划、财务开支、计生奖抚、户口迁移、农村低保、医保、惠民利民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直接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各项工作面向群众公开,一方面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展示了村组干部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透过公开栏,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村组干部在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做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极大地减少了新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群众上访事件明显减少,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分级管理的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现有的9个乡镇,均建立综合档案室,村级档案室建立均不够完善,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收效甚微,而且起不到长效的作用。

2.基层档案室现存档案与农民需求不相适应。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各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与农民增收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急需的档案室没有,档案室有的档案农民又不需要。现有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也已不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农民经济环境,急需调整。

3.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本应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形成。农民是生产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档案的形成者。但是,由于缺乏档案意识,文化水平低等多种原因,使一些非常重要的档案没有形成,给现在和今后的提供利用留下了遗憾。

4.档案保管条件差,管理模式、手段落后。除了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建有村部外,还有很多行政村没有村办公楼。档案存放在自个家里,没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人员管理,导致档案散失较多,利用受限制。

四、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1.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过程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和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广泛持久的档案普法宣传教育,让《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不断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农村各级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把它列入农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档案工作充分的支持和保证。农村档案工作作为村委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平时要加强管理,切实解决档案安全保管、设备和人员等实际问题,积极为群众提供利用服务。

2.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是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乡镇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强化乡镇档案工作,一方面可以在整合乡镇档案信息资源、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服务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以乡镇档案工作为平台,可以使乡镇政府切实担负起对村级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和帮扶的职责,使村级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3.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的主线。(1)建立农村特色档案,为农民增收服务。特色档案包括行政区域内山林、土地档案,辖区内旅游项目、景点、有升值潜力的古迹特色档案;村级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档案;农产品身份档案、科技信息档案;农民经济信用档案等。(2)建立劳动力档案,为农民就业服务。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管理,都具有长远意义。(3)建立种植、养殖档案,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种植业、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种植、养殖档案,积极扶植农民科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4)建立大病统筹档案,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服务。(5)引导农民建立家庭档案,使农民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实实在在的感受档案的作用和价值。(6)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建立换届选举、土地确权等相关档案,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提高农民素质服务。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以“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为目标(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1000亿元,创建1000个省有标准信用村,重点支持1000个能带动农村致富的县域经济企业,创建300个信用市场,扶持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300万户以上的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金融服务,创造激励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实施步伐,确保既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乡(镇)政府要根据辖内实际情况,将创建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确保全面完成。

(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在创建工作中,要严格标准,扎实推进,不得搞形式主义,确保创建工作的质量。

(三)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要善于发现、培育典型,对有推广价值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在辖内全面推广,提高创建工作效率。

(四)防范风险,注重效益。在创建过程中,各农村信用社一定要严格防范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要对贷款进行科学定价,既要保持农民的借贷成本合理,又要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理收益。

三、组织领导

为全面完成“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目标,县政府成立推进“三千三进惠农工程”领导组。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信用联社,办公室主任由侯龙同志担任。

各乡(镇)政府要分别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三千三百惠农工程”领导组,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创建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的全面完成。县政府把此项工作做为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各领导组要负责制定辖内“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具体实施细则,并督促完成。要明确各创建领导组组长是辖内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辖区的创建工作,对完不成创建目标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四、工作目标

根据《运城市“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实施方案》,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立我县惠农工程目标和任务:

(一)累计发放支农贷款7亿元

全县农村信用社要为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业经济组织和各类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项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县域企业,包括农民进城创办的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提供资金扶持,全年计划累计发放支农贷款7亿元。

(二)创建11个省级标准信用村

在巩固、规范现有信用村的基础上,按照省级信用村的标准,提升不少于11个信用村的等级和内涵,带动信用工程建设,推进乡风文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各创建领导组要选准目标、严格标准、积极扶持、大力培育,确保省级标准信用村在全县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省级信用村的主要标准:

1、村支两委班子健全,支持信用社工作;

2、信用村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助信用社组织资金,清收利息,清理旧贷。

3、全村80%以上农户被评为信用户。

4、信用户合理的信贷需求100%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

5、全村信用户不良贷款率低于5%(按五级分类标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所在乡(镇)平均水平。

(三)支持15个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县域经济企业

在全县择优选择15个符合信贷政策,连结农业、联系农民,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给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利用信用社资金、技术、人员、网点的优势和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功能,为目标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创建5个信用市场

由农村信用社牵头,工商等部门配合积极开展评定信用商户工作,并选择5个具有一定发展规模,从事商品批发零售的商城、市场和物流中心纳入信用工程建设范围,在评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加强信贷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信用市场的标准:

1、市场内的信用商户约占全部商户的50%以上;

2、市场经营主体(含全部商户)资格合法、经营状况良好,在信用社的存款、贷款、利息收入均占有一定比例;

3、市场组织管理明晰、规范、高效,管委会能正常发挥作用。

4、市场管理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支持信用市场创建,协助信用社组织存款,清收贷款。

5、市场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诚信公平、商誉良好。

(五)扶持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全县选择5个规模较大,组织化、规范化程序较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较强,诚信度较高,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贷款额度、评级授信、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到带动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提高的作用。

(六)为4万个农户提供信贷服务

在全县范围内通过评定信用户,营造“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的氛围,积极运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其他贷款方式,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户数不低于4万户。

五、具体要求

(一)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1、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坚决纠正有关禁止本单位、本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到信用社开立存款结算帐户的做法。允许财政预算外资金、社保资金、涉农部门资金存入信用社,允许信用社开办工资、代扣水电费等中间业务,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

要积极协调组织各方力量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不良贷款:一是要继续抓好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清收工作。对欠贷逾期不还的公职人员,要坚决落实“三停五不”政策。二是相关部门拖欠信用社贷款的,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归还,不能故意悬空贷款,逃避债务。三是要加大司法执行力度,维护农村信用社合法利益。法院应当对农村信用社依法的贷款案件,快审快结。对已胜诉的案件要加大依法执行力度,力争年内执行率达90%以上。对于恶意逃废、悬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协调公检法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打击,切实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四是鼓励农村信用社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支持农村信用社争取打包出售、集中处置、招标盘活、利益激励等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盘活不良贷款。

通过支持吸收存款、盘活贷款壮大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规模,提高创建“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实力。各信用社作为“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主办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实把惠农工程做实、做好。

2、农业(农经)部门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指导和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在农村信用社开户进行资金结算,要积极协助信用社开展对入社社员和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工商部门要做好商户和市场的指导管理工作。规范各类市场,积极支持配合农村信用社开展信用商户、信用市场的评定工作。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农村信用社和各职能部门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提高政府、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公信力,为创建“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3、各乡(镇)政府要从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信用**”的战略高度,把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作为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与创建“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密切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支持与配合农村信用社开展创评“信用农户”、“信用商户”、“信用村”、“信用市场(街道)”、“信用乡(镇)”活动。

(二)调查研究,制定细则

各乡(镇)创建领导组要深入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辖内信用村、信用户、各类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县域重点优质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本实施方案,制定各辖区的实施细则。细则要明确以下内容:一是创建目标。要明确提出自己的创建目标,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二是创建步骤。(一季度完成调研阶段的工作,二季度进入安排部署和试点阶段),三季度实施推广,四季度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总体要求是全县要于2007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三是工作责任。要将责任进行分解,明确组织、创建、检查、验收等环节责任,各创建领导组、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各创建领导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

(三)抓好试点,典型引路

各乡(镇)政府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搞好试点,树立典型。特别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信用市场工作,一定要选准对象,扎实细致。同时,上下要加强互动和交流,通过传经送宝、现场观摩等方式不断探索新办法、新途径,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建章立制,确保质量

1、建立专项统计制度。各乡(镇)创建领导组办公室要确定专人,及时反映辖区实施惠农工程的进展情况,并按有关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各项统计报表和书面报告的上报工作,做到数据真实、准确,书面报告详实、具体,下一步工作计划切实可行。各乡(镇)创建“三千三百惠农工程”领导组办公室从7月份起,每年向县“三千三百惠农工程”领导组办公室上报关于农村信用社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进展情况,特别是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治理村和重点推进村等典型经验材料。

第12篇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前不久闭幕的全市质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首善的工作标准,充分发挥质监工作特色,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宣传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服务首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海淀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我区要着力推进“南北中”三大功能区建设;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__;全面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总之,我局作为综合行政和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坚决按照市质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进一步了解区情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定位,贴近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质监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技术机构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和政府管理,服务社会民生和区域经济发展。

2014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牢把握“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的工作原则,在市质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推进质量强区战略为主线,坚持全面履职,依法行政,着力服务质量发展、自主创新与社会民生,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年各项工作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一)全面服务区域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1、加快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统筹、协调全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考核验收细则》,扎实做好创建工作中期评估。

2、完善质量发展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建设,设立海淀区“政府质量奖”,鼓励和引导海淀区企业争创国家质量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结合“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完善中关村科教文化游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推进标准创新,促进海淀区企业国际化。大力推进试点园区建设,鼓励海淀区企业和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创制。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作用,整合全区农业品牌资源,推动海淀特色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4、推进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体系建设,对全区7家重点耗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评价工作。结合全区诚信经营示范街、示范店评选活动,在中关村广场步行街、畅春园食街等街区相关商户中推进诚信计量。

(二)扎实抓好安全保障工作

1、将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坚决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两项考核指标:全区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无区域性造假行为,不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坚持每半年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按照全区关于质量平安创建工作的要求,编制《质量安全信息》,每季度向各街、镇及相关单位通报。充分利用网格化社会管理和三级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区域性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全面统筹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分析、培训及宣传咨询等工作。

3、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抓质量”的监管方针,研究建立非发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细化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并与证后监管形成有效闭环。

(三)进一步提升技术机构综合实力

1、技术机构做好迎接分类改革的准备工作。在首都食品检验技术协作联盟中充分发挥主导和领军作用。对于市局“引导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电梯检验”,要及时做好应对工作。

2、拓展检验市场,探索符合区域需求的检验项目。对检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加以充分运用,通过检验切实解决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继续加强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