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讨论教学法

课堂讨论教学法

时间:2022-11-30 01:2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讨论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讨论教学法

第1篇

1思品课课堂讨论教学法开展原则

1.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论虽然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使得学生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表现较为严重。

1.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式教学,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1.3形成知识的互补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老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一来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讨论引向,同时也是在对课堂讨论进行协调。老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2思晶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方法

2.1合理安排活动场所,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讨论氛围。

我在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讨论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形式。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讨论却是很积极的。于是,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同时,课后我也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我跟我们小组的同学不太熟,讨论不起来”,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讨论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不熟悉的男同学在一起讨论挺别扭的”……综合学生反映的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个对策:在我的课堂中,我对班级学生座位进行重新编排,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我再进行一些微调,把座位按方形排好,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没想到这一小小的调整,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大增,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融洽,学生的心情也为之改变,充满了激情,解决疑难问题快了,发现问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有话可说。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我们未成年人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老师不应该私自扣留和拆看我们的信件”,有的说“我每年的压岁钱都被父母没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些钱是亲朋给我的,就应该属于我自己”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还有点愤愤不平,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的最深刻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思路,又深化了他们的认识。这要比老师笼统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3思晶课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我总结了上述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讨论式教学法,应该象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就是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3.2教师作为讨论课题的组织者,要采用“抛砖引玉”等方法,尽快使学生进入讨论课题的角色。

3.3在讨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合理调控讨论过程,一堂讨论课的成功,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第2篇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初中物理;问题;对策

许多教师意识到了讨论教学法的优势,却因为不了解讨论教学法的使用策略而陷入困境。因此,有必要对讨论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指出如何合理运用讨论教学法,接下来,本文对此展开讨论。

一、讨论教学法概述

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挥和组织下,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学生们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下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果。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被一些教育工作者引用,而且通过他们的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教学法,不单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法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足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话如下,“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吧”,“大家怎么看”,“XX起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这个问题”。可以发现这种讨论是低效的,因为这种讨论要么参与范围过窄,比如第一种说法“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吧”,如果教师这么要求,可以发现大多学生是没有参与到讨论当中的,因为他的讨论对象是不确定的,学生不知道该跟谁讨论。而最后一种说法,“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这个问题”,虽然确定了讨论对象,但由于学生间可能存在水平差距过大,甚至是性格原因,都难以形成有效讨论。

(二)讨论时间仓促,流于形式

在课堂讨论模式下,由于时间较仓促,在学生讨论到一半的时候,教师不得不叫停,留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不多,无法显示出合作讨论学习的优势,未免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得不出讨论结果。

二、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为了能使课堂讨论的效果更好,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分组的依据具有多样性,所以分组结果也不固定,但教师一定要保证分组后学生能体现出自己的主体地位,保证课堂能有积极、活跃的氛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座位进行分组,方便教师在学生进行交流时候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保证小组之间的平衡,使每个小组都能有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小组成员的探讨热情,完成讨论任务。

(二)整合教学目标,确定讨论的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讨论式方式并不一定要贯穿课堂情境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正确的时机和内容,进行讨论教学。这些课堂讨论教学法可以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引领下进行不同的讨论方式选择,主要有:

1.整体式课堂讨论教学法。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中存在争议、疑难知识点的讨论方式,这样可以集中不同小组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的处理和分析讨论,从而增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如在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物理机械效率”一课中,由于影响不同机械效率的因素不同,其计算公式也不同,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把握就可以采用综合性的课堂讨论方式,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分步式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且使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下逐渐形成对物理重要概念和知识的客观、全面的理解和认知。

3.随意提问课堂讨论法。这种课堂讨论方法没有局限性,可以在小组内部、组间提问,也可以点名提问,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竞争的形式,从而增强课堂讨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初中物理“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课教学中,就可以运用这种课堂讨论方法,预留开放性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互问、互答,使学生在开放性的、随意化的课堂讨论情境中意识到不同能源的优劣之处,并全面地对能源进行分类,经过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课堂讨论交流方式,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极大的锻炼。

(三))适当时间适当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

由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性,物理知识比较难以理解,而且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并非所有的内容与知识点都能展开讨论式教学,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讨论教学的时机把握得当。首先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与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能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展开讨论式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使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最大化。现在教师使用较为普遍的便是整体式讨论方式,教师在完成一章或者一节知识内容的讲解之后,教材中可能会有一些重点内容不是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争议或者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整体式讨论方式,教师选中那些有争议或大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并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加深学生对这些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讨论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予以帮助和指导。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状态进行合理的分工搭配,分成不同的就、学习小组,然后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质疑,勇于探索和实践,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在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励志于为学生创造民主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勇于实践和质疑,并运用一些手段活跃课堂,满足各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窦万军.关于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 2004(02)

第3篇

关键词:音乐理论 讨论课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音乐教学法作为师范生的一门教学能力训练课,其理论部分不仅教师教起来乏味,学生学起来亦深有枯燥、单调之感。因为,仅仅依靠课堂讲授,一是难以让学生认识到教学能力的重要;二是很难转变学生对该学科的偏见,即学教学法理论不如学技巧课(音乐、键盘和器乐)来得快。所以,我们必须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经过对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讨论课的前提

首先,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应有选择。在讲授概念集中、观点和理论较难理解的章节(如“音乐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关系”、“国外五种音乐教学体系”、“怎样评价一堂音乐课”、“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时,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安排在前后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章节之后、以及在实践课和见习课之后。对于一般容易理解部分的章节,不必搞讨论,以免流于形式。其次,讨论必须建立在平时课堂精讲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而对某些概念吃不透,掌握不准,通过看书、见习或做模拟教学之后又发现存在疑雁点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展开讨论。再次,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安排,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应有意识地拟定几名学生重点发言,内容要尽量要求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要有说服力。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面面相观,即使是启发,也需要时间。

二、讨论课的准备

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主要是要恰当地选择讨论思考题,这是确保讨论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讨论题不是太抽象(太抽象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讨论不起来),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容易人云亦云,大家没兴趣)。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1、加深对比较难的概念的理解。如“奥尔夫教学体系中‘节奏人手’的核心”、“奥尔夫教学法中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差距”、“原始的歌唱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成”等等。

2、前后概念的比较。如“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说与奥尔夫的‘节奏’入手的异同”、“唱歌是提高识谱能力的简捷方法”、“节奏训练在视唱教学中的作用”、“歌唱的潜意识与审美”等等。

3、综合思考题。如“音乐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关系”、“中学音乐课为什么不能以唱歌教学为主”、“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等等。学生方面,要根据思考题立意,除参阅教师提供的辅助资料之外,还要根据线索扩大范围,多查阅、多搜集有关文章、报导及实例,必要的还可以做些调查和实践,以掌握更多、更准确的理论依据和数据,为在课堂讨论中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而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之既有深度、有具体事例剖析,又有广度,能举一反三,以理服人。但是这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仅仅是为了课堂讨论取得好的效果的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借助于思考题的启发,使学生头脑中的模糊想法归结为一个系列问题,并通过讨论暴露出来,以达到对音乐教学法理论理解。

三、讨论课的实施

课堂讨论的实施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布置阶段,二是反馈阶段。布置阶段是指在课堂讨论的前一周,先把思考题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与此同时,要向学生讲清课堂讨论作为音乐教学法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音乐教学法概念的有效方式,希望大家根据各自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多查阅、多观摩、多思考,认真准备思考题,相信通过讨论肯定会有所启发和收获,但如果马虎对待,收获当然不大。提示他们在准备中对暂时不理解的概念和内容可以记下来,在讨论课上提出来,以求其问题的解决。此外,还要要求学生将发言材料整理成书面文章交上来,作为一次平时考核。文章确有见地的,将被推荐给有关报刊和杂志。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热情和兴趣,其认真程度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也逐渐上升。可见,课前的布置交代是课堂取得较好效果的必要保证和先决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反馈阶段主要是指课堂上的组织讨论。一般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以全班集体讨论。如果教学计划安排的好,时间允许的话,我们主张以小组形式为宜,这样可以使海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有胆怯心理的学生,既可以减少心理紧张程度,又为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人员不宜过多,以五到八名为宜,其中要设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正常讨论,记录员负责把讨论中碰到的难点及不同看法的争论焦点记录下来。教师可巡回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但只发表一些启发性的意见和提示,尽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多听取来自学生方面的教学反馈,千万不能让自己变成小组的主角。对学生讨论中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发言,教师也不必急于纠正,可以在适当的机会,有的放矢地提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即使争论起来也无妨。这种采用“生问生答”的教法,可以使他们在激烈的论辩中,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四、讨论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4篇

1.合理分组加快高效课堂建立

事实上,为达成讨论教学法高效物理课堂建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怎样的合作方式,能使师生双方达到共赢,能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共赢.在以往的讨论教学法中,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了合作上,创建各种类型的分小组讨论,最终的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也会出现在对物理习题讨论时,学生之间会谈论课堂以外的事情,导致这种实际的课堂分享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小组的分类,不仅仅将小组中的男生女生进行比例划分,在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活跃或课堂上比较老实的学生也进行划分,将这些学生合理的安排在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内部学生的多样性.进行课程讨论时,成绩好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小组学习,有组织的安排小组内物理习题分析,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则会在小组中积极回答问题,带动小组气氛,起到积极调合的作用;而比较老实不愿因说话的同学,在小组谈论时也会被活跃的气氛带动,达到讨论教学目的.

2.创立物理知识比赛,达成“讨论教学法”目标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学无止境.单纯依靠小组分类方式不能完全达到高效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考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考察其过去一段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甚至是未来对于现在学习知识的运用情况,这才是“共赢”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安排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整理学过的物理课堂知识、知识问答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

二、实现物理课堂的讨论教学法在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尽管讨论教学法的高效物理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物理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掌握学生间讨论学习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技巧,就要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脉络的学有裨益.

2.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穿插新奇事物

授课时应穿插内容,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好奇心,渗透的内容可以是历史知识或是天文知识,也可以是地理知识,亦或是现实生活内容与科普知识等等.在内容上可以扩展到全方位和多侧面,数量上也应该适当,避免喧宾夺主,质量上的要求就是要形象贴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领悟相应知识内涵的能力.

三、结语

第5篇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某一个社会现象或某一问题的一些特定方面展开积极的讨论、辩论以及争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个人的看法或小组的观点,相互启发,达到把问题弄懂、把问题解决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第一,主线原则,也就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第二,“度”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要进行适度的引导,防止课堂讨论太过发散,出现混乱的场面。第三,知识、思想、方法相统一的原则。第四,兼顾其他教学的原则,也就是要把科学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知识和能力相统一等原则兼顾进来。

3.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1讨论内容与时间的安排

大多数高校的物理课分两个学期完成,并且一般都没有充足的学时数,所以要想在大学物理的重点章节(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电磁学、振动与波)设立讨论的内容,就必须解决课时紧张,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矛盾。所以,可以采取对书本上的主干内容重点讲、对次要和支节内容不讲或少讲的策略,来挤出8-10学时的时间当做讨论课的时间。通常,应该在每学期的期末也就是讲完理论课的时候安排讨论课,在力学、热学、电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几个部分里面选取出相应的版块当作讨论课的内容,应该设立4-6个参考题目在每个讨论版块内,这样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几乎能够讨论到大学物理的每个版块。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讨论课,并且都积极参与进去,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所以,适当地减少大学物理的教师授课时间并增设讨论课,不仅能够保证完成教学内容,还能促进教学效果更好。

3.2讨论式教学的形式

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课程,讨论式教学的形式也不同,应用方式也灵活多变,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课堂讨论的形式。这种方式是老师在教学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是想要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就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即兴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讨论的形式。这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形式,但是由于大学物理课堂有较多的人数,很可能会有些同学没有机会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发表,所以,课堂讨论的形式适合于小班教学。(2)小组分散的形式。这种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小组分散的讨论形式也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也只适合小班教学。(3)班级先分散后集中的形式。这种方式先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大概6-8个学生,并在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学生做讨论主持人,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讨论结果。若他展示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组的不同,其他同学可以对此提出质疑并展开全班性的讨论。最后在结束讨论前5-8分钟,老师需要对整个课堂讨论做总结发言。

3.3讨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

老师要在进行讨论课之前把组织工作做好,用以保证讨论课能有良好的效果。(1)讨论前的准备工作通常,老师需要把讨论的题目在讨论前2周就布置给学生,并对同学们提出讨论的要求与目的。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在讨论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课堂讨论收到良好的讨论效果。(2)课堂讨论老师要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尽可能的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其中,学生能否积极地参加对讨论课能否成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讨论的时候需要把以下几个问题处理好:第一,不要急于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老师应该对发言中存在的缺陷充分的利用,引发其他同学积极地参与争论和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大部分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二,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少数几个学生总是发言的现象,通常,这些发言者大多数是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不限制这种情况,其他大多数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就会丧失,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不爱讲话的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所以,老师要想办法为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创造发言的机会。第三,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重视,鼓励独创性的见解。老师在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学生发表的观点有分歧的时候,不要对学生的观点立马予以否定,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就算学生提出了错误的观点,老师也不要立马做出结论性的意见,而是要把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讨论式教学法的生命力所在就是不同的观点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课堂讨论后的总结老师之所以要用5-8分钟做课堂讨论总结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讨论中发表的观点是不完善的或者是错误的。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要归纳总结讨论中那些分散的正确的观点,并及时指出那些片面的、错误的观点,对其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帮助学生把错误纠正。老师还要对意见不能统一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以供学生借鉴参考,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善化、系统化。最后,老师还要一一评价讨论前学生的准备情况与每个学生的表现。

4.小结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财会专业是一个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就业指导下现代财会专业教学的需求,不能满足社会和社会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本文对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案例教学法进行探讨。

一、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有着一定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下面以《财务会计》中第五章存货理论知识为例,对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进行简要分析。

1.课前准备

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具有综合性、代表性、专业性和适应性等特点的案例,然后案例确定后,教师要对案例的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案例中涉及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对案例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根据将要讲授的财务会计知识来对案例提出若干问题,并将案例和问题提前发放给学生[1]。而学生在课前准备环节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充分阅读,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搜集,然后根据教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财务会计》中第五章存货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xx公司要生产产品,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相关案例,然后提出“存货的主要包括什么?”、“怎样核算企业存货”等问题。

2.课堂讨论和总结

课堂讨论和总结是形成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对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行激发,然后对学生讨论的内容以及过程进行正确引导,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资料。在课堂讨论阶段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踊跃发言或提出质疑,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对案例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高[2]。在课堂谈论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案例和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并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内的同学对上述提到的案例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毕的时候,教师可以再针对性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对企业存货的定义、企业存货包括什么以及存货的核算包括什么、存货的核算方法等进行总结。

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的终结。下课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其中要包括课前搜集资料等准备工作、课堂对案例的讨论情况等。在报告中,学生应该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充分体现。学生在撰写分析报告的时候,要对案例讨论

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对讨论中的疏漏进行反思,在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对自己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或者可以自己编写案例,当然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课堂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选择或编写案例前,教师需要对相关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这样才能使得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2.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相结合

在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进行结合。例如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基本方法、基础知识等内容还是非常有必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的[3]。只有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够对案例进行准确的分析,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辅助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3.注重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除此之外,一定要明确教师的指导地位以及注重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或自己编写,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以及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在讨论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要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以及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

三、结束语

在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总的目标还是让学生能够对会计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因此,在高职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择时、择机灵活运用,并且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授法以及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结合使用,才能达到学校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怡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01):84-85.

[2]吴萍.谈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05):90-91.

第7篇

课堂讨论之所以备受欢迎和瞩目,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课堂讨论犹如“旋转大舞台”,师生竟相登场,可以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讨论好比“新闻会”,信息渠道畅通,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课堂讨论似“原子反应堆”,思维互相撞击,可以达到能量转化,教学相长;课堂讨论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会呈现出多种活动方式,如:小组式讨论与班级式讨论、定向式讨论与自由式讨论、咨询式讨论与辩论式讨论、调研式讨论与随机式讨论。不论哪一种讨论,要想讨论有序进行,都离不开教师严密的组织工作。课堂讨论的组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认真准备,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

讨论要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进行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包括两部分:

(一)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找准“引爆点”。讨论问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问题是否紧扣教材内容,突破重难点;问题是否贴近生活,集中、典型地反映某些社会现象,具有较丰富的内涵;问题是否难度适度,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便于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例如,在上“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这一框题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讨论题:(1)观察教材第104页“谁来与我证明”的插图,思考:这幅插图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个旁观者,你会怎么做?(2)“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大人们的事,与未成年人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假如你碰到一个凶残的歹徒,你该怎么办?(4)你能举一、二个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例子或故事吗?这些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指导学生做准备,建构“支撑点”。讨论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点”,因此,教师在课前就要拟好预习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其方法,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参考书籍,搜集有关资料。

例如,在教学《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一框题时,预先布置学生做好讨论准备:(1)查一查:清政府割让了哪些土地给帝国主义国家?(2)说一说:针对搞“”,你有什么看法?(3)做一做:搜集少数民族的风情习惯(每4人小组至少3个)。(4)画一画:台湾的形状和位置。由于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在这节课的讨论中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信,充分发挥了协作探究精神。

二、善于组织,进行热烈的课堂讨论

这是课堂讨论最关键的环节,要使讨论有序进行,获得预期的效果,就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讲得少,学生说得多,教师是讨论的导演,而学生才是主角。教师不要对讨论横加干涉,而应作为讨论的一个成员参与活动,及时巡视指导,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给予鼓励并指导改正。讨论的结论并一定来自于教师,尽量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教师要敢于放开讨论,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不必因为担心课堂“乱”而束手束脚。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诱导作用。虽然要放手让学生讨论,但讨论不是放任自流,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犹如“放风筝”,既要让风筝自由飞翔,又要抓住手中的线,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

1.诱导。在学生讨论不起来时,或在讨论中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不愿再进一步讨论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讨论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时,有一题讨论题:“运用本地区科教兴国的具体事例,说明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于很抽象,学生讨论不起来,教师就启发他们:“我们海门市这几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包括工业、农业、教育设施、生活水平)?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呢?”用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激发他们的讨论欲望。

2.疏导。在讨论之前或讨论过程中,学生对有些问题缺乏必要的知识,出现理论上的障碍,这时教师就要加以疏导。如在讲“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时,学生提出:“为什么我们中国的选举全部不用直接选举呢?西方那样选举不是更能体现民主吗?”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我国的国情给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弥补理论知识的欠缺。

3.引导。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讨论主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4.指导。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凡是偏离课堂讨论宗旨的谈论,就都必须及时拨正。比如学生讨论跑题时,教师要及时校正,指明思维的方向。

三、把握关键,作好评判和总结

第8篇

作为教师,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地听着、想着、记录着。为能达到这种境界,这十多年来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此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体会。

对抗式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学生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并批改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启发应当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可以贯穿这一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己教学特点的实际出发,把启发的原理渗透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尝试过三段式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历史问题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辩论教学法,读书指导教学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常常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猜想着老师是不是又会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课堂上,教师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全是我们同学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历史课的一些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当然要成功的进行反思,不仅要悉心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揣摩学生的心理,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而且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十多年教师工作所积累的这点滴经验,只不过是我在教学海洋的岸边所捡得的几枚贝壳而已。

第9篇

1.1对象用抽签法选取本校2010级3个护理本科班,并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采用讲授法(51名学生)、一般情境教学法(54名学生)和缺陷式情境教学法(53名学生)进行教学,所有学生均已完成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3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成绩(F=0.115,P=0.895)、年龄(F=0.359,P=0.709)、性别(χ2=0.326,P=0.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个班为同一教师授课。

1.2方法实验章节为临床病证辨证施护章节,共18课时。

1.2.1讲授法按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每个病讲授40~60min。

1.2.2一般情境教学法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组。教学安排:①提前布置情境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自学后准备情境表演。②教师讲解(15min):授课教师先简单讲解1个病的相关理论知识。③小组表演(8min):学生表演1个病证。④课堂讨论(7min):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表演分析讨论为何病何证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讨论结束后,每组选1个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⑤表演组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说明理由(5min)。⑥授课教师总结评价(5min):授课教师对所表演知识点进行总结,对表演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讨论结论是否正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并鼓励表现好的小组。

1.2.3缺陷式情境教学法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即在一般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或多个缺陷环节,讨论时让学生先寻找缺陷再根据情境讨论,其余具体实施方法与一般情境教学法相同。缺陷环节的设计,如“感冒”,中医辨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4种证型。风寒感冒冬春季节多见,如表演小组表演的为恶寒、不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喜热饮等风寒感冒的症状,小组表演时将场景设在炎热的夏天,炎热与风寒感冒原因不符,视为一个缺陷。又如“哮病”,中医辨证有寒哮和热哮两种证型,如果表演小组表演的为寒哮的症状,在饮食护理时嘱咐患者可以食用西瓜,饮食偏凉,寒凉饮食容易诱发寒哮,寒哮患者的饮食宜偏温热,西瓜不合适,也是一个缺陷。在课堂讨论时,小组表演完成后,要另一组学生根据情境表演的信息先找出情境中所设计的缺陷环节,并说明理由;授课教师总结评价时,要对表演缺陷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

1.3效果评价该章节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评价,3组学生均使用同一份试卷在同一时间进行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以及病例分析题。对3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课堂气氛问卷涉及互动情况、学生上课状态等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满意度问卷涉及学生上课时的心情、积极性的调动等8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3个选项。统计分析3组课堂气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组间年龄、成绩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学生教学评价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2结果

3组学生考核成绩有差异(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缺陷式情境教学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P<0.01);一般情境教学组学生成绩、课堂氛围和满意度优于讲授法教学组(P<0.01)。

3讨论

3.1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优点

3.1.1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中医护理学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辨证施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点繁多、分散、抽象。讲授法按部就班地讲解,很难使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从3组教学方法的考核成绩来看,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考核成绩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法教学组,将试卷按题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3组学生在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4种题型的得分无太大差异,但在病例分析题上,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组得分较高,且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回答得更全面、准确。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将所学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所设计的情境剧中,将分散、细小的知识融合起来,而且有意识地设计了缺陷让学生寻找,全面调动学生的储备知识去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3.1.2活跃课堂气氛本研究结果提示,3组教学方法的课堂气氛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课堂气氛比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方法教学组活跃。情境模拟得越真实、学生越投入,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如何设计剧中情节并将知识融入情境剧中,而且设有缺陷环节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缺陷环节设计得越巧妙,越能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活跃课题气氛。

3.1.3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3组教学方法学生的满意度不同,缺陷式情境教学组高于一般情境教学组和讲授式教学组,缺陷式情境教学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识别、判断情境中的缺陷,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促使学生利用一定的知识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判断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3.2缺陷式情境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讲授法(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存在学生准备时间较长、上课讨论时间较难控制、师生互动受限等问题。少数学生准备不充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互相配合能力较差,学习收获有限。应加强对缺陷式情境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与内容的需要,精心挑选案例,把学生带入案例的情景中,进入角色,进行分析讨论,达到学以致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目的性和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不论案例的选择,还是要求讨论的内容,都围绕着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管理的问题这个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角色扮演,来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能灵活的运用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管理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管理问题很少有标准答案,加之独立学院学生现在更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有将管理理论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语言形式或视听手段而描述的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通过情景模拟,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学生对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1.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与他们有关。在独立学院学校中,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自觉性较低,他们对理论学习有一种畏惧感。而案例教学却是将一个个企业管理活动的场景逼真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其中,激发他们潜藏已久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学重视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倡导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求唯一答案,因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强调正确结论的至高无上性,在这种教学体系内,学生的义务就是被动的接收,循规蹈矩地遵从标准化、模式化、固定化的结构,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学生被假设处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鼓励学生思考,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学会对本人负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学习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而且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和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学生的成人和成才为基本目标,以此为中心展开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既要选择好剧本,又要在课堂讨论中给予恰当的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潜能,还要对学生案例教学中的表现进行激励式的点评,这样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相长。

三、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分别由教师和同学来进行。

1.教师的准备

教师准备充分与否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案例选择:在现有的条件下,管理案例可以从以下的途径获得:沿用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有计划地向在校生和毕业工作的学生搜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教学实习以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获取案例;学校所在地的一些大中型企业有使用价值的“事件”,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形形的问题等案例。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它需要有合适的设问、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在编写,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将相关理论包含于案例之中。

(2)案例分析:在上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一一列出,对其中的模糊资料作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理出分析的思路。只有教师对案例分析透彻,抓住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入深处,否则只能使讨论流于形式。

(3)课堂设计: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讨论的组织进行预先设计,包括组织形式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课堂讨论可采用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讨论主要适用于难度不大或是小班授课的情况。而对于大班授课或案例难度较大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效果会更好些。综合案例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广,要透彻分析需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企业运行实践中,决策的制定常需要大家的讨论,共同分析。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案例,由于时间和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一个人也难以完成,采用小组形式效率会更高一些。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在理清分析思路之后,顺思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出哪些问题、每个问题讨论多长时间、讨论到什么程度、若没有达到预设的讨论效果又该如何进行启发引导。通过这些问题将学生的讨论引入深处,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学生的准备

要在课堂上深入讨论案例,学生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内容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必要的课前分析。对以小组形式讨论的案例还要求学生课前先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

(二)课堂组织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中,教师主要应做好角色转换工作。在课堂案例讨论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讨论的引导者,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通过提示、反问、追问、鼓励、表扬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营造轻松而又浓厚的讨论氛围,引导同学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与信心,使讨论能够深入地进行下去。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及时概括与总结,肯定其成绩与优点,对不足之处给出改进的建议,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提高。

(三)案例考核

对于国内的很多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使头脑中有思路也不愿意起来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因此为保证教学效果,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考核是必要的。但管理学的案例一般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在考核中应着重对其分析问题的步骤、论证观点的论据充分性、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结论推理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考查,促使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达到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考核方式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是方式。

(四)总结

每完成一个案例教学,都要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抓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原理方面的理解水平和深度,语言表达方面的水平和技巧;二是各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并评出最佳综合和最佳单项方案;三是分析不足之处,并研究出对策和改进方案。总结应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由教师对涉及知识加以总结概括。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一种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管理理论的教学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此角度而言,理论教学是手段;案例教学是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所以,案例教学又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只有做到两者并重,学生把管理知识学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实践水平、表达能力和信心都会得到增强。所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积极精选案例,合理安排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利蓉.浅议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9(7).

[2]许云斐.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

[3]杨丽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4]李政辉.案例教学法探源[J].中国大学教育,2009(9).

本文得到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关键词:应用;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教学法;成才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勇于发表自身独特的见解,让全体学生均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展露自身的才华,是每位教师需要进一步深思的重要问题。所以,人们开始纷纷探究全新的教学方法,这便使得案例教学法走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该教学法的目的是以例导行、以例说理、以例激趣,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成才。需要教师对案例精心选择,使其能够紧密地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案例师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案例教学法是参与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案例这一教学媒介,能够使学生切身致力于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当中,学生的参与意识由此会得以大大增强,并且积极性与主动性均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有助于民主教学的实现。案例教学法是民主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而学生个性以及主体性的发挥则受到了极大抑制。而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主导性也能够得以有效发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案例将自己的观点阐明,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于案例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

(3)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得以往教学中由教师唱主角的模式得以改变,使得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模式得以改变,有机地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教师适时地提供给学生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案例,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保持在良好的思维状态。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1)精选案例。所谓案例具体指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典型的人物或是人物与事件的结合体加以收集。在案例教学法中运用案例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优劣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选用的案例应当是具体的、真实的、典型的,要富有强烈的时代感,每个案例均应当具备自身特有的理论价值以及实用价值。

(2)呈现案例。呈现案例不仅可以在某个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还可以在某节课程讲解完以后。案例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教师形象生动地描述案例内容;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予以呈现;③以小品、故事等方式表现案例;④发放给学生文字案例;⑤运用投影仪投放案例。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与之相应的呈现方式,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要生动准确地呈现案例情节的原貌。

(3)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需要教师认真地组织落实。通常对于同一个案例,有些学生仅仅能够将浅层的信息找到,有些学生则可以直接上升至理论的高度,这便需要教师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注意事理的结合,将教材内容与典型案例密切联系起来进行讲解,进而深刻地揭示出其中所蕴藏的内在联系以及本质特征。

(4)讨论案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积极地组织学生将自身独到的讲解发表出来,有序地展开多方或是双方的探讨。这时,教师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将基本的讨论要求提出。比如,学生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勇于发言,耐心地思考及听取别人的意见。其次,要创设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辩证、深入地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第三,吸引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与民主的意识参与及组织课堂讨论,尤其是要引导启发极少发言、不爱发言的学生,消除其自卑感,开拓其思维,促使其产生强烈的积极参与意识,以此保证案例交流与案例分析的顺利进行。

(5)总结评述。总结评述可以说是对案例教学的提升及概括,通常是由教师加以完成的,可以对政治案例的讨论分析情况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出片面的想法,有些学生会提出正面的想法,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在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给予学生正确且适当地引导,并且细致认真地做出总结,将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已经解决的问题意义点明。

总之,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养成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均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改进及完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培养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运用[J].课程

教育研究,2012(13).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讨论法 成因

当前,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实践。新课改的要求和本质呼唤着课堂讨论的实施。

第一,课堂讨论符合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特别要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课堂讨论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重点学科,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要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形成创造型思维。我们应该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充满探究的。

课堂讨论的天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哺育其个性,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不能压抑学生的思维。借助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谦逊地表达主见、宽容他人的主张、尊重真理、敢于彻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无视语文课堂讨论这种珍贵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弃了语文教育的真正底蕴。

第四,课堂讨论的优越性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讨论优越性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应该目标要很明确。在一些课堂讨论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教师的目标概念不是很明确。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再多,课堂再热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处理好学生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更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度。

二、展现出个性化的思维

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在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有实效的课堂讨论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的魅力在于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一瓶美味的葡萄酒,能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尽情遨游。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中一个好的讨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我在讲解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有了大概了解,第二课时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体现出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套子”?如果有的话,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套子”的?假如让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他们的婚姻会幸福吗?为什么?对这几个问题,学生很有兴趣,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们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答案无非两种:幸福或者不幸福,便是理由却是五花八门。这样的问题讨论探究学习,能引领学生深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课堂讨论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及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平时的思维定势,有了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氛围。

结语: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通过讨论式教学这一途径,语文教学就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恢复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地践行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孙培云.高中语文教育【J】.科技教育.2010(09).

2.孙正君.浅谈语文教育的语感培养【J】,中国教育.2009(11).

3.张敦水.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