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讨论教学法

课堂讨论教学法

时间:2022-11-30 01:21:51

课堂讨论教学法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 教学法

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现高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可以充分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是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对高中化学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完善高中化学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提出相关策略。

一、高中化学讨论教学法的不足

1.学生准备不充分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小组讨论法,对学生之间的合作有非常高的要求,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应敢于提出问题并及时进行讨论,从而不断提高发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重组的准备,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不预习课本知识,在化学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被动,不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时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课堂小组教学法发挥不出真正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1]。

2.设计问题不合理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只有精心设计相关化学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不断学习化学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时往往设计的问题不够合理,涉及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讨论兴趣,一些问题虽然调动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但是和化学知识结合得不好,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学到相关化学知识,降低高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缺乏有效的分组和讨论时间

小组讨论教学法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不合理,有些小组成员学习很好并且性格外向,能够积极讨论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是有的小组成员性格十分内向,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时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往往是有些学生刚刚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停止了学生的讨论,导致讨论不够充分,降低了学生相互讨论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1.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只有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小组之间的讨论质量。教师应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上课之前熟悉组内成员,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课本,根据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提前查找相关化学知识,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准备。如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含硫化合物时,学生在提前预习课本上相关化学知识后,可以在网上查找课本上没提到的含硫化合物,查找一些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含硫化合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这样可以保证课堂讨论时,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讨论,并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效率[2]。

2.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相关化学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与所学化学知识相关,同时设计的问题还要满足学生兴趣,保证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促进高中生发展。如学习硝酸的性质时,教师一边进行试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可以提问学生在装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放有少量铁片开始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让学生说明原因。教师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接着向试管中添加水,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讨论产生的化学现象及其原因。这种课堂问题和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3]。

3.合理划分讨论小组和讨论时间

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合理划分小组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班内情况,以5人或6人为小组进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比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不是一次分好组就不再变动,要定期分配小组成员,使整个班内的学生相互熟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保证讨论质量。如学习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时,教师提问学生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学生讨论时可以进入小组成员内部,询问讨论情况,再决定是否终止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讨论质量。

三、结语

高中化学采用课堂小组讨论法,对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促进高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化学教师要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划分讨论小组和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这样能充分调动高中生在课堂上讨论的积极性,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高中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杰.如何管理中学化学的过渡――以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提升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9(06):56-57.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讨论法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烦琐复杂的特征,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有一种恐惧感,对于物理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做不到真正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一、课堂讨论法的优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课,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灌入”学生脑中,学生只有被迫接受.学生若想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必须死记硬背,除了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之外,教师还给了学生非常大的压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仅是卷面成绩.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物理产生厌烦感,使学生放弃物理这门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堂讨论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课堂讨论的方法,能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物理知识.课堂讨论法的活跃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现物理的魅力,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讨论法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需要研究探讨的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科学地进行分组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将讨论依据、分析过程及分析得到的结果全部记录下来,最后整理记录的材料与教师分享心得.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素质得到提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

1.学习环境.在初中物理教学环境中无非有两种情况,要么气氛紧张,要么就是嘈杂伴随着混乱.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气氛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将课堂讨论法灵活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能使学生真正与教师的思路和课堂的气氛融为一体.

2.合理分组.运用课堂讨论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每个小组的人数和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科学地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注意每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班级内全部人员总数,保证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人太多会导致整个小组没有组织性,而人太少又会导致讨论过程进展缓慢.在分组过程中,要根据物理成绩进行合理分配,如每组中必须要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要任命每组中成绩相对较好并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带领组员共同讨论完成任务,以保证课堂讨论发挥最大成效.

3.实行奖惩制度.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起到纠正、监督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在监督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实行奖惩政策,每次评比出表现优秀或进步飞快的的小组并对其进行奖励,也要评比出表现不尽人意或退步过大的小组进行相应的惩罚,但是惩罚不宜过重,不然将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奖励可以是免除一周的值日任务,那么惩罚可以是增加一天的值日任务.这样,能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争先恐后地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能够使学习气氛高涨,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讨论法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能够解决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只要保证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合理地分组讨论、实行奖惩制度,就能够使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黄文丽.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7(11).

第3篇

关键词: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改革;自学能力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仍是现在的主要教学模式。然而,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容易养成学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教师没有讲授的内容,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终生学习。学生毕业后,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教研室在医学继续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和本科班的生理学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1-3],对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办学的医学继续教育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本科班学生共125人。

1.2 方法

我们选择“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一节,采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2.1 预先布置讨论题和自学提纲。

在课堂讨论前2周预先布置讨论题:(1)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及如何影响动脉血压?(2)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高血压的原因?(3)如何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4)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怎样?(5)根据血压形成原理,治疗高血压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使用降压药物?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写好发言提纲,并在讨论课后交教师检查。

为了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自学过程中学会做笔记,归纳总结学习的内容,我们还列出了自学提纲:(1)怎样正确理解动脉血压的概念;(2)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与条件是什么;(3)怎样正确测量动脉血压;(4)健康成人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是多少;(5)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1.2.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时,教师只是起组织者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表态,由其他同学回答,相互补充。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在讲台上发言并在黑板上板书。在讨论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最后教师作归纳总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的看法和教学效果,我们在讨论课结束后一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25份,回收125份,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表明,对该章节教学内容的学习,91.5%学生认为采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较好,3.5 %学生认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较好,而5.0%学生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表示无所谓。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问卷调查结果还表明(见表1),97.6%的学生认为“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有助于掌握自学方法和提高自学能力。此外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能力(95.2%),提高学习的主动性(92.0%),提高自信心(85.6%)和语言表达能力(83.2%)。说明“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3 讨论

3.1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是不能由此而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我们除了应该注意避免“满堂灌”,使用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这样才能达到取长补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首先以问题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使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渴求和需要。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和对问题的钻研,从中学会自学方法,这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1-2]。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接受心理。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3.2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2.1 选择适当的自学内容和对象。

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自学。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自学方法时,自学内容不宜过于复杂和理论性过强,否则,学生可能由于对自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反而对自学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在开始自学时,教师应选择相对简单的、估计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在使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时,还应考虑适当的教学对象。医学继续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本科班的学生以前曾学习过生理学,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学习效果较好。但对于在校中专学生、医学继续教育的护理专业班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可能就不理想。

3.2.2 加强自学的指导和检查。

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加强对自学的指导和检查。在自学前,我们给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提纲有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会自学方法、学会归纳知识要点和学会做自学笔记。同时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讨论题写好发言提纲,这样既可以为讨论课作好准备,又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3.2.3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

为了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对学生的错误意见,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对其积极参与讨论的态度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在讨论过程中自己认识到错误所在。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消除学生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怕丢面子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局面[3]。

3.2.4 注重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的反馈效应

对于学生正确的解答和学习积极的表现,教师应适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一个亲切的微笑和点头的赞赏均有利于建立的正面反馈强化。对于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不足之处应及时指出并耐心教导,注意反复打造,倾注爱心,充分挖掘其闪光亮点,让学生乐于接受正面的教育,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我们认为,“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接受心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刻苦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瑜. 运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68~69.

第4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初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有很多枯燥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仍在影响着师生的思想,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将其作为夺取“考试高分”的捷径。这种应试教育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取得了较高的分数,却只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背离。讨论式教学法的出现,给政治教学指明了出路。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明确讨论题目

确立讨论的题目,是讨论式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讨论题目为讨论目标服务,而讨论目标又是讨论题目的结果。所以,在确立讨论题目时,应使其具备教育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有限,宜选择一些与他们现在或今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讨论题目。可以是学生普遍关心又不易弄懂的代表性问题,也可以是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在看法上可能出现分歧的迷惑性问题,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问题,都必须由浅入深,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科学人生观”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真正大公无私的人”为题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思考“自私自利”与“大公无私”的一些代表性事件,然后确立论点,相互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具有强烈代表性且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讨论题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提升思想高度。

二、组织讨论形式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有着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两人或四人为一组的分组讨论,也可以是全体参与的班级讨论,还可以是有着正反两方观点的辩论式讨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用。首先,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主要针对问题较多、时间较长的讨论,由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力求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例如,在讲到“习惯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这一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习惯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要求学生结合一些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进行总结,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事实证明,这种以小组模式开展的找实例探讨,能够使学生迅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知识面。其次,班级讨论式。在一些时间较短、争议较大的问题上,教师可以采用班级讨论式,这种讨论形式并不需要学生统一观点,只需要教师创设相关情境或者进行必要的点拨即可。例如,在讲到“做理智的消费者”一节时,教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这一周的消费情况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样的问题贴近实际生活,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一周的消费情况。有的说买零食用100元,买书用12元;有的说买学习用品80元,买衣服150元……有了这些实际的消费情况,教师接着引导:“从你的消费观念来看,哪位同学的消费更合理,更理智呢?”经过大家讨论,认识到了过度消费、盲目消费的错误做法,理解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消费原则。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辩论式讨论。辩论式讨论是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针锋相对地讨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争议的热门话题。例如,在讲授完课文“生命只有一次”后,教师可以以“生命的价值”为主题开展一场全员辩论会,让学生分别以“生命需要精彩,奋斗时刻不息”和“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尽情享受”作为正反两方进行深入辩论,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做好讨论延伸

有了讨论目标和讨论方式的配合并不够,在学生议论、辩论之后,教师要将各种不同的见解综合、归纳,对所论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做出明确的解答,同时对讨论过程给予评价,肯定主流,指出错误,坚持真理,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总结对真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和论证能力。做好了讨论评价,教师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外,弥补课堂讨论的不足,真正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教学 讨论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53

讨论教学在我国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与喜爱。因为讨论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讨论教学实现了课堂范围内的真正平等对话,有助于教学相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能力,是学生认知、理解、把握教材的好助手。在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讨论才能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呢?

一、充分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一)精心设计问题

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有一定探索空间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方法要多样化,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使思考在讨论冲突中成长。设计的问题还应有梯度,梯度不能太大或太小,设计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讨论、分析能够解决,这样才能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二)合理分组

在分组时要从分体现“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思想,将不同品质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能产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见解,得到更全面的分析,是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学习水平。还要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距,平衡力量,形成竞争。

(三)交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重点不仅仅是讨论的结果如何,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讨论

(一)设置情境进行讨论

教师要有意识创设有感染力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索心理,然后组织学习,引导学生讨论。我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出示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图形,让他们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在讨论中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单位测量,有的用割补法,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讨论,然后我又提出:要想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学生感到要想知道操场的面积这些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开始用新的方法探求新知识。

(二)设置对话讨论

使用对话式讨论,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交流环节,使学生敢大胆的与教师进行讨论,师生之间相互问答,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大脑积极思考,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辩论式讨论

有些数学问题是一题多解,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很容易出错,教师可以巧设一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出现矛盾时,开始让学生辩论,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四)运用咨询讨论和调查讨论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课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调查、咨询、研究、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把各个角度不同的观点集中起来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三、把握时机,有张有弛,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对课程的重点应多角度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对重点问题的讨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要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但学生在一节课中并非处在亢奋状态,而是有张有弛,高低起伏的,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处于低谷时,可及时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维重新推向高潮,以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教学节奏,同时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偏差、错误,教师可以利用它引发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无从回答或茫然时,教师既不能一手包揽,也不能“穷追猛打”,更不能冷言相讥,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达到茅塞顿开的目的。

四、讨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控作用

如果是讨论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就要转变角色,一定要当好学生的参谋、听众,要起到指导和引路的作用,同时要为学生服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全程参与,要及时指导,出现问题或者遇到疑问、障碍,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进来,防止停滞不前、冷场,甚至走题等等,这个关键时刻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过程。在组织课堂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不要机械的随教案走,要灵活,应变能力强,随时随地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提出的主题,不要让学生纠结在不休止的争论中,发现问题一定要了解其原因,并及时纠正。另外,教师要运用教学艺术,尽可能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对少数人垄断讨论,排斥他人的局面要严格制止,同时鼓励被动发言的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五、总结讨论

讨论课一定要及时总结,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向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教师要归纳学生解决了的问题,获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表扬,包括大家讨论时运用的创新方法。总结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包括观点上的失误,方法的局限性,要从观点方法的统一中概括本次讨论的内容,指明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组织讨论的确是教师中常用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万能的,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实效性,若单独使用会浪费教学时间,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讨论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认清利弊,发挥各自是优势,才能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友兴.关于问题情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

第6篇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讨论形式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但教师未对讨论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提出的问题不够明晰,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简短的课堂时间会因此失去效率。教师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式和内容,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往往会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经讨论后获得的答案也不够深刻和准确。

2.讨论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实行讨论式教学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讨论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也难以有效应对,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心开展讨论活动。

3.教师过分追求唯一、统一的问题讨论答案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多元观点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过于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习惯于讨论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

4.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存在着严重误解

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中应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部分还没有真正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有诸多的误解;如:有的教师认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就是所谓的“讨论”,不管哪怕学生“鹦鹉学舌”或者“照抄照搬”念课本上的答案,或者重复教师之前讲过的答案或者回答,都被认为是“讨论”。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1.精心设计讨论问题,科学组织讨论

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的是“问题”,讨论能否成功“问题”的影响很大;要求教师设计、提出的论题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且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社会,这样的问题论题才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找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就让学生讨论。对于讨论的组织,建议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在小组成员内部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适应指导、帮助,最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共享讨论观点,老师做总结发言。

2.精心准备,引发学生问题多元观点

为了保证讨论的成功,需要教师、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事先查找相关问题资料,做到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与认识,学生则要相对历史问题、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变成泛泛而谈。讨论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与理解学生言语表达中的新观点或者隐含的新观点,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表达新观点,并对学生表达的新观点在进行必要的值判断后给予鼓励或纠正;以及在不同小组、学生共享自己的观点后,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多元看法;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之一。

3.问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问题的设计偏离水平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课文思路,清楚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为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疲倦,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展侵华战争,什么事变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生很快从课本上知道是“卢沟桥事变”;接着加大一点难度,请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不能成为全面抗战的开端,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也陆续有学生从日本侵华方针以及我国各政治党派对侵华的态度来回答,教师均表示赞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示:一是从事件发展顺序方面思考;二是从历史横切面来思考,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中华民族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实行抗战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讨论的方向,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4.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讨论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转变成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物感受,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5.创设情境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用

为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适可以当为讨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活跃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认识。

如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请学生观影后思考新航路开辟路线;评价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行为;分析早期欧洲殖民侵略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历史唯物史观。

第7篇

第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呼唤课堂讨论。

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内容改动了,教学模式“革新”了,教学方法变化了,教学手段灵活了。总之,这次新课改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语文教学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我们要恰当地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呼唤课堂讨论。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提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因为现在处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与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思想以及学校教育深入人心,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重点学科,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实效性探究成为必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不能再和以往一样,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要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有实效的课堂讨论。课堂的魅力在于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美味的葡萄酒,能令学生陶醉。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中一个好的讨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形成创造性思维。我们应该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充满探究的。

借助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谦逊地表达主见、宽容他人的主张、尊重真理、敢于彻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无视语文课堂讨论这种珍贵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弃了语文教育的底蕴。

第四,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体现着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轻松地完成,并且达成度高的综合体现。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要求目标明确。在一些课堂讨论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教师的目标不是很明确。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再多,课堂再热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处理好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放任自流不可取,更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度。

二、展现个性化的思维

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教育理论指出:智能是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于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三、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讨论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语文讨论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钻研学习材料,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这一学习任务。

第8篇

关键词:理论课程;实训性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93-02

课堂实训性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提升为主,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训,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岗位技能、实践经验和知识掌握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构建实训性教学平台的作用

1.说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实训性教学很大程度地增强了广泛参与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协调合作与交流,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视、听、学、说、思考等,除能够发挥各个感官功能外,还具有彼此合作、肢体语言等优势。它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课堂综合能力的实训性教学方法,也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相符合。

2.通过模拟和仿真培养实用能力。实训性教学方法已不仅仅是训练,其中也体现着多元的活动内涵,它不只是进行课程教学,而是在进行一次实用能力的模拟训练,是将“知识”本体转化成了“应用”本体。从知识掌握为重,再到知识使用,在模拟演练的环境中显现“应用”能力的构建。课堂实训是一种“直观感觉强烈、互动交流明显、形式简单适用”的课堂训练。

二、多元化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方法

课堂实践性教学方法一般需要通过以下3个步骤完成实践性的教学目标。

1.构建启发和视觉的职业环境。①启发式教学法。对基本内容采用精讲原则,教师在构建模拟岗位环境的条件下,讲授基本操作模式,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职业环境,通过语言环境启发学生利用讲授讲解的知识点举一反三。②直观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教具演示教学法。运用教学图表、挂图、模型和实物等教具建立视觉的模拟环境,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实训的流程以及学习的形式、内容等。另一种是教师演示教学法。教师针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肢体语言的演示,展示给学生,使其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如何利用肢体配合语言表达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实训的方法与技巧。

2.动手操作为实训教学的关键一环。①项目教学法。将体育理论课程的某一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进行教学,每个项目的教学都与实际岗位紧密结合。例如《运动解剖学》课堂,讲解某些肌肉的功能时就和健身器械锻炼方法相结合,讲解关节的结构与运动时就和体育运动的各种具体动作相结合等,一边演练一边实训,这样就可以将每个项目的教学贯彻到实际工作中。②仿真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就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引入或创设一个虚拟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技能的过程。一般又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岗位环境氛围的模拟。充分利用条件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多条件、多环境、多场合创建课堂实训环境的氛围。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仿真流程进行讲解和演示,也可以利用仿真环境进行实训操作,淡化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界限。第二种是实训技能的模仿。课堂实训具有“教、学、做一体化”作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解决理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供了实用性技能展示的“拟态实训”,又像是在课堂上搭建了技能模拟平台,是一种“现场感强,参与性、互动性强,形式简单”的技能掌握形式。③身份置换法。将学生身份置换成健身教练、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等,把他们当作职业人来传授讲解实际操作知识,传授实际操作经验。或者你是健身教练或社区指导员,而我是被服务者,用角色互换的方法体验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每个成员都能够做到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传给适当的人,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迅速有效的技能认知的掌握方法。④使用实物资料进行演示教学。在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各种实物教具,如《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体脂测量、身高和体重测量用具,以及肺活量评定等教学用品、用具及过去学生实训时所做的肢体动作。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使教学更加有实效。⑤利用教学动画丰富教学内容。制作教学动画配有教师的讲解,形象生动地演示了理论课堂中一些技能操作的过程,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图文并茂,在多媒体出现之前的教学中几乎无法完成。

3.讨论研究可以提升和促进综合素质和技能。①有针对性地讨论书本中的问题。重视所学内容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学习与技能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不只是知道某些事,并且能够动手或运用技能去解决它,要求学生审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并体察在自己身上是如何运作的。通过对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集体讨论、学生专题讲述、分组辩论赛等形式,探讨如何解决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②模拟研究、讨论案例的最佳解决方案。实训案例着重在现实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安排机会,并让学生运用课程内容解决其将来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学生将所学运用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或案例上时,是他们学习得最好的时候。这给予了学生直接的实用信息,使其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提高了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赋予学生在问题点上运用的能力。学生围绕特定目标,主动有效地亲身参与、操作活动,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最后通过反思与体验得到自身发展和进步的目标。这种实训形式提供了知识运用的“拟态环境”,把现实状态中“适者生存”的理念悄然引入,这一富有创意性的实训与其说是在进行一场“辩论赛”,倒不如说是一场结合岗位工作的能力展现。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理论课程的课堂实践性教学方法通常是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步骤是构建抽象和视觉的职业环境;第二步骤是实际动手操作,一方面通过模拟和仿真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说练结合的同时将知识转化技能;第三步骤利用讨论研究,提升经验和模仿技能向实践素质方面靠拢。

实践性教学建议要有适当的考核方法,考试形式的改革是推动该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实行卷面考试与实训操作考试相结合,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实训方法,而考试时却仅采用试卷考试,应通过对学生的实训操作及完成的解决实际案例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洪彬.《运动解剖学》课堂“模拟演练”式教学法浅析[J].运动,2012,(11).

[2]刘志昌.“基础”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7).

第9篇

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相比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影响的日益深入,不同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得以运用。讨论法,作为一种能够较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技能主动性的优秀教学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讨论法的运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讨论法要与具体教学目标相吻合

目前,从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讨论法的实际运用来看,部分课堂之中,讨论法沦为形式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具体教学目标相脱离紧密相关。部分教师在进行具体语文教学目标设定时对讨论法要旨缺失考虑,进而导致在相关一部分课堂之中讨论法运用之中,真正能够参与其中并获益的学生较少。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失控制课堂的能力,使得讨论法逐渐演变成为放任自流,直接影响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讨论法与具体教学目标应当吻合。通过讨论法情形具体教学目标的契合,通过教师对学生讨论话题的不断变换与引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实际讨论之中更加深入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意义之中去。讨论法与具体教学目标相吻合,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实际的需要的把握,在讨论法运用过程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充分的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兴趣,要能够持宽容之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讨论法之中获益。

二、讨论法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讨论法之所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推崇,其主要在于其对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法的有效运用,可以一方面使学生阐释自己对于具体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能够倾听他人意义。在“讲”与“听”之间能够促成其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交流。合作意识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要锻炼培养的优秀品质,语文课堂讨论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大有裨益。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最后达成共识,形成自己的见解。讨论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长处,在交流中不断成长提高,发展他们必需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讨论法还可以不断的促成学生对自己阐释观念进行反思,进而可以找到自己思维漏洞,促成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与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采用的单纯讲授相比,更具有创新意识培养性。因此,加强讨论法的合理运用,对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讨论教学法;合理分组

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等目的,如讲授法、情景模拟法、实验教学法、研讨法等。在众多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讨论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最佳。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将这一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与广大同行进行分享,以期能给广大同行启示。

一、讨论教学法概述

讨论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挥和组织下,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能各抒己见,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以此求得最终结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由于其能营造出开放、民主、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因此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分析讨论教学法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的独特性,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过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经过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和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教学法

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唯有将讨论教学法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但现阶段,很多初中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存在畏惧、不感兴趣等心理,这给进行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更好地采取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畏惧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方法建议。

三、进行合理分组

要进行课堂讨论,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方式可多种多样,但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可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并列式分组,以便于管理,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人员组成一组。在分组后,可视具体情况决定分组讨论的内容。如教师可安排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内容,然后由各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也可让各小组讨论同一内容,听取不同的观点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力”的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几种因素,将班级进行小组分组,安排各小组就其中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一个因素进行讨论。规定讨论的时间,在讨论完成后各组分别进行小组观点阐述。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一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不仅有效节约了学习时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讨论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等。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全面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另外,物理教师在应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做好课前准备,课前预先安排和规划好分组的方式和讨论的内容,并制订好具体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保证课堂活跃而不混乱。

参考文献:

第11篇

成功、有效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建“事半功倍”奇功。预设教学情境的原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提问的“含金量”;考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包括借助生动故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欲望创设情景、再现生活场景带入数学情境等多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情景教学是各科课堂教学中通常都会采用的一种策略。成功、有效的教学情境可诱发学生潜藏心底的智慧灵光,使课堂教学灵动活跃,充盈思考与探究的精彩,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建“事半功倍”奇功。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是数学课堂导演大师,善于预先创设并能根据课堂教学需求随时捕捉有效的情境。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情境的预设,离不开对教材的探究,对学情的深思熟虑。而一旦进入课堂,各种偶发情况会打乱你的预设,这时,就需要数学教师因势利导,应景设境,量入为出。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行的教材,经过编审专家的校编,可以说已经较为科学了。然而,一名好的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并非是“以本为本”的,往往会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活阅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材进行大胆的二次整合。把书中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问题,改造为学生的课间生活问题等,比如踢足球,玩跳绳,就可以预设出一个更容易让学生激情澎湃,思维活跃的情境。

2。提高课堂提问的“含金量”,拒绝泛问与乏问

(1)改变问话的方式。要尽可能避免简单的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在新课导入时,多用设问,甚至是反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换言之,就是要能引起学生参与的意识,让问题在学生完成一系列的探究后,才找寻到答案。

(2)问在当问处。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多数学生的状况,在大多数学生存在疑难点的地方提问,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的勇气,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数学课堂收获学习的快乐。

(3)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创编情景剧展示问题,让数学课堂成为真实生活的场景再现,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原来,生活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比如,在讲解利息问题时,可以这样设问:老师手里有1500元钱,一年之内用不到,想存起来。有半年期和一年期的存储选择(师出示不同存取的利率),同学们帮老师选择比较实惠的存法,该是哪一种呢?过会儿,希望大家把意见及理由告诉老师,好不好?

3。考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话题的选择宜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契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能激起学生表达与探究的热情。1。借助生动故事创设情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中显现出来的数学问题,更能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还有就是找到答案的勇气。2。激发学习欲望创设情景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可设计这样的“激情导入”:“一只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5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小羊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求这个圆的面积呢?”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唤醒弄懂问题的决心。

3。再现生活场景带入学习情境

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农村数学教师可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学:秋天到了,苞米成熟了。昨天老师回到家里,蒸熟了20个苞米(出示早已画好的20个苞米示意图),今天早上又蒸熟了5个苞米(再在黑板上画5个苞米),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农村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照本宣科课本上的应用题更有诱惑力。

4。实物直观演示创设情景

在教授“加减法简便算法”这个知识点时,我出了这个算式“15+8”,并最追问怎样简算合适呢?小学生尽管互相讨论了多时,但一脸的茫然,我知道该是实物演示建功的时候了,于是,我把准备的23支铅笔分成两把,一把15支,一把8支,并问道,同学们,这两把铅笔共是多少支?怎样算才简便呢?看好了,老师从8支里拿出5支,放到了15支这里,这时,两把铅笔各有什么变化?铅笔的总支数变化了吗(引导学生讨论,写出运算过程)?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简便方法,结果学生掌握的既快又好。

第12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分类号】G633.3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被称为国语,所以,学生研究学习语文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而课堂时间总是非常有限,老师们必须研究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案,才能实现用时短、效率高的教学目标。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四大能力的培养。,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要紧密围绕着这四大能力去研究。 阅读能力的高效培养

语文课的学习离不开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积累,而课本中虽然也会有一些课外名著作为选读,但也只是摘录了一些名著中的经典节段,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课外名著全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本选读内容的理解,又可以积累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将其引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也为今后的写作练习增加了知识储备量,读的越多,脑子里就越有墨水,好的书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心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每个班都应该安排至少有两节阅读课,这样才能保证基本的阅读量,地点要视条件而定,有校图书馆的学校,老师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可能同一本书没有那么多册,所以可以想办法分批阅读,比如:三分之一的同学读《围城》,三分之一的学生读《简爱》,三分之一的学生读《红楼梦》,读完的进行相互交换,但是要保证最后每位同学都读完了被要求阅读的书目。没有校图书馆的学校,可以由学校购进一些图书,阅读课就可以安排在学生各自的教室里,再由老师统一将书领回来,分发给同学们,这样阅读可以同步,方便管理,但是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上阅读课,都要保证每节阅读课都会有收获,这就需要要求学生在每节阅读课过后写读书笔记或者是读后感,这样既是对阅读课的成果验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是一箭双雕。

二、理解能力的高效培养

语文试卷中分值所占比例较多的除了写作就是阅读理解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依然很重要,语文理解能力提高,也有助于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学生的情商着手。即可以通过阅读大量课外读物慢慢培养,逐渐提高,还可以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可以通过一些猜想作者主题思想的漫画题练习,揣度作者的思想和出题角度,再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就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情感出发,以发散思维思考问题,争取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所以说理解能力对于阅读理解题目来说非常重要。理解能力提升也有助于写作题的练习,容易抓住写作题的题眼,才不至于写作跑题,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中理解能力的高效培养尤为重要,只要学生的理解到位,分析准确才能抓住题眼,得分率升高,从而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

三、写作能力的高效培养

写作题是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最高的一项,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尚不算晚,只要勤加练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又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和实践,只有阅读积累量达一定的水平,能够看出作者出题时要考察的知识点,轻松找出题眼,才能准确的定下写作方向,加上平常的阅读逐渐产生的影响,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而老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写作方面的比赛,提升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同学们对写作的要求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等同于是在写作方面进行了一场实战专项练习,既能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借此机会拉近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方便今后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创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也可以从组织活动开始,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因为只有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才能随之有所提高。

四、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相互联系的,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也会带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实践的过程中会为今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单纯地依靠几节课内口语交际课是没有很大作用的,要想办法让学生走出去,多多了解现在的社会,在社会当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当中,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比如说课堂上的问答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言论,对于同学的回答给予补充说明或者大胆提出异议,通过这样的评议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对于创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任务,而写作能力是高效课堂实行结果的体现,是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收获。口语交际能力的练习也很重要,只有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的任务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的,基础的练习,综合的应用,认真的态度都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任重而道远”,仅凭一己之力就想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将其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