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02:2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录播室建设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闽东地区古田县是一个山区县,城乡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80%的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薄弱学校,因此要拉近城乡教育距离、实现教育公平,助力薄弱学校的发展已经成了该县目前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1]。而在线互助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古田县以重点小学古田县第一小学与薄弱学校古田县第一小学松台校区为试点,进行远程在线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把学校每一学期开展的“新教师展示课”“名师1+N示范课”“骨干教师献艺课”“片区教学研讨课”“读书交流汇报课”等常态教研活动,转变为采取远程在线互动的形式进行。参与执教的优秀教师在古田县第一小学总部录播室上课,同时薄弱学校松台校区的学生与总部的学生同时享受执教教师精心准备的示范课,通过远程互动提问、师生互动交流,实现多个教室同上一节课,课后两个校区的教师通过远程在线进行课例点评,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些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评估课、比武课及互动式的课例点评学习、互动交流,打造教师互助成长的共同体,全面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实现教学信息及教学内容的远程输送与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互动教学常态化,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互动录播系统为学校建立一个互动教学环境,实现授课过程中本地教室与远程听课教室之间的同步授课及实时音视频互动交流[2]。互动过程能够同步录制,真实展现互动教学场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规模化、常态化的目标。古田县永安小学是一所村级学校,是古田县第一小学手拉手帮扶学校,古田县第一小学为永安小学配置了互动教学设备,两所学校以三年级作为教学实验年级,开学初,召集两所学校三年级的教师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互动教学内容,并针对薄弱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布置学生作业、编写测试内容,把互动教学纳入平时的常态化教学,让两所学校的学生通过互动教与学,共同提高、共同发展。通过互动教学常态化,可以完成优质校带薄弱校、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互动教学和教研,从而实现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解决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缺师少教”“开不起课”“开不齐课”等难题,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不均衡的常态化教学问题,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三、预约名师在线互动课堂,拓宽教育教学渠道
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某些学科的师资非常紧缺,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互动课堂的新模式,向优质学校的名师预约课堂,通过在线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资源。古田县第一小学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县教学名师及学科带头人16名,学校组建了语文、数学、技能课名师工作室,永安小学和松台小学的教师,根据需求向名师工作室成员预约课堂,共同参与备课,然后利用在线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两校学生同上一节课。心理健康活动课、音乐课、美术课、班队会活动课等这些课程,永安小学和松台校区都较少开设,他们在开学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分别向古田县第一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名师预约课堂,确定上课时间。两所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师,因此也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古田县第一小学黄老师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活动教师,开学初,两所薄弱学校的教师就与她预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黄老师为三所学校的学生开设了注意力大比拼、青春期女性心理等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为两个薄弱学校的学生带来了别样的课堂教学,拓宽了师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教学交流渠道,打开了一扇共享兄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窗户。薄弱学校的教师可以借助在线互助课堂选择教材内容向优质教师预约课堂,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适当添加与删减一些教学内容,让学生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合理制定符合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推广在线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为薄弱学校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将“一校带多校”的在线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经验向各个学校推广,进而有效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积,从根本上解决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水平滞后的问题,进而全面促进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教师可将全自动录播与互动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建设互动录播主讲教室、互动听课室[3],并依托城域网,实现跨班级、跨校区、跨区域互动教学、交流研讨、创新教学模式和听评课模式等多种应用。例如,古田县第一小学与福州温泉小学、屏南光华小学为校际联盟学校,他们在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时,采用远程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四个会场同时开展,主会场在古田县第一小学,分会场在福州温泉小学、屏南光华小学、古田第一小学松台校区。在古田县第一小学录播室展示的课,借助远程互动平台,同时间与异地福州市温泉小学、古田第一小学松台校区的一百多名学生倾情展现了教学互动的精彩课堂景观。屏南县各小学教师代表、温泉片区各小学教师代表及古田县农村小学教师分别在各自的录播室进行场外远程直播听课,运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区域限制,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大力推广在线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为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之,实践证明,远程在线互动课堂能有效地提升薄弱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及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使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进而为全国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云录播;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86-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推动教育结构体系调整、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提高质量是核心,结构调整是前提,教学改革是关键。”高职教育在经历大规模扩张之后,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技术型人才稀缺产生的劳动力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人才结构与人才质量状况在短期内也难以改变,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新的发展动力。
以视频应用为核心的云录播平台,一经出现便满足了知识与思维发展的可视化需求,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希望,也开辟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渠道和新途径。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1]为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云录播平台的发展历程
1.云录播概念的提出
随着云计算理念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国内外主流的多媒体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尝试将云计算与录播系统相融合,在教育科研领域打造“云服务平台”,进而开启了教育录播行业的变革之路。为了解决传统录播系统在多个教室统一录制和管理上存在的服务器性能要求高、压力大、易瘫痪、价格昂贵、安全性能低等问题,2012年9月,在教育部和深圳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上,深圳锐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云录播概念,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2.云录播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校本资源建设逐渐向区域资源建设转变,校内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向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资源共享课转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录播产品和技术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多媒体录播资源、传统音视频资源、课件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庞大的设备资源以及分散的课程资源的集中管理问题,随时随地分享教学资源的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云录播是必然途径,也是必然趋势。
2012年9月,深圳锐取股份有限公司(REACH)了云录播平台“媒体中心”,汇聚了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门户,实现了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手机、PAD等多终端设备的随时随地访问。
2012年10月,北京翰博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Power Creator)在北京举办了新品会,隆重推出一项全新设计――云录播平台,提出“让教师更专职,让教学更智能”,从专业的角度满足了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缩小了数字教学的鸿沟。
2013年3月至5月,广州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VA)相继在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第十二届广州教育装备展览会、第64届全国普教展上,以“录播・云应用”为主题,全面展示了AVA高清录播系统从视频录制到教学视频云应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中国教育开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视频的教学新模式。
自此,云录播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海啸”,引起了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云录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校扎下了根,谱写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云录播平台及其应用服务模块
1.云录播平台的界定
关于云录播平台,众多录播产品和技术服务商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在技术架构、功能特性、服务模块和实现目标上却是惊人的相似。通过对云录播平台典型的共同特征进行精细梳理,我们初步将云录播平台定义为:在分布式转换编码设备、集中式解码资源服务器、存储池等基础设施的支持下,采用云存储、云传输、集群应用和网格技术,将录播系统采集到的高清摄像信号、教学电脑、实物展台、板书、语音等信号转换成网络信号,传输至资源管理中心,并通过管理中心的应用服务软件,以云架构的方式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微格教学、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跨平台移动学习等各类云端服务,进一步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如图1所示)。
2.云录播平台的特色模块
云录播平台是高效智能录播系统与强大的视频应用服务软件的完美结合,不仅具备了高清录播系统的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远程导播、自动跟踪定位、在线编辑等功能,还实现了视频点播软件、教学互动软件、实时教研软件、虚拟切片软件、S-T评课软件、自动转码软件提供的各类应用服务,形成了“以视频应用为核心,集教育视频资源的建设、管理、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系统。
云录播平台的主要特色模块主要包含知识点视频点播(微格教学)、跨平台移动学习、跨区域互动课堂、智能教学评价、可视化网络教研等等。以应用服务模块为依托,汇聚优质资源形成“统一资源共享平台”,以专题网站的形式,为教师和学生创建资源、享用资源开辟快捷、直观的访问渠道,如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搭建了移动学习的多维空间,教师培训平台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研讨平台实现了教师可视化在线研讨,名师讲堂实现了跨区域远程互动课堂的大规模直播,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监督与智能评价。
(1)知识点视频点播
云录播平台采用行业领先的虚拟切片技术,根据学生设定的需求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使切片点与视频进度有效关联,并通过流媒体软件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的点播服务。知识点视频点播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重现“头脑中缺失的信息”,提取记忆线索,还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保持知识粒度相对适中,避免知识含量过度饱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点播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教师类型来选择点播该教师的教学视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还能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自己的课程教学中。
(2)跨平台移动学习
为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云录播平台支持各类主流视频格式自动转码,统一形成各终端设备兼容的视频格式,学生可使用台式机、笔记本、iPad以及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进行浏览学习,轻松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跨平台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时空界限,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更接近自然状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无需外界压力强加,而是内心主动萌发的。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从“资源服务平台”中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学生也不再局限于在固定的教室学习,还能够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图书馆、宿舍、自习室、书吧等任何地方学习。移动学习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尽享学习的乐趣。
(3)跨区域互动课堂
云录播平台将高清录播系统与教学视频互动应用软件有机结合,创建了跨区域直播互动课堂,实现了实时课堂远程双向传输、同步互动。互动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满足了不同地区教师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需求,也为学校与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对接建立了桥梁。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各自的经验,表达各自的观点,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展。中西部偏远地区与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开展跨区域互动课堂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4)智能教学评价
云录播平台支持S-T评课、打点评价、量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S-T评课通过录播系统采集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数据,以打点计数法将每分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记录下来,比如教师讲解、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等等,自动分析教学行为,构建S-T行为分析图,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跃度将课堂分为对话型、练习型、讲授型和混合型。S-T评课用简单的数据以较客观的方式来描述课堂,而课程评审专家、教学督导员、同领域的专业教师、学生等在线浏览用户则以文字或语音方式对教师某时间段的教学行为进行主观的打点评价。主客观评价的综合运用保证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也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主讲教师可选择文字或语音评价切片,快速定位视频知识点,精准搜索课堂讲授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平台用户沟通交流。
(5)可视化网络教研
云录播平台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学习――实践――教研――评比”一体化支撑环境,支持同课同构式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微格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情况跨区域实时传送给各位教育专家,在专家引领下,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研讨,共享教研成果,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与研讨同步、教师和专家实时互动。
三、云录播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云录播平台以其激发视觉思维能力、提升顿悟思维水平、强化动作模仿与技能训练、再造“首次教育”等独特优势赢得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好评,也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侧重于技术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往,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再到实训基地实习,这一过程理论和实践往往容易脱节,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检验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云录播平台的出现,拉近了课堂与实训基地、企业工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足不出堂”就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不再以单纯的文字描述呈现,而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视频信息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起来。
云录播平台彻底颠覆了应试教育本本主义的理念,摆脱了书本的束缚,摒弃了大众化、共性化的精英教育理念,着重发展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特长,强化岗位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动作模仿能力和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水平,倡导以视频再造“首次教育”,激发学生视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通过项目剖析、案例研讨、观点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自发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学习带来的种种快乐。
2.教学目标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教学目标。然而教学目标大部分由教师来拟定,学生未能全方位参与其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有参加顶岗实习之后,才能真正确定自己心中的职业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关联不紧密,未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也未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学目标往往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内容比较宽泛、模糊、晦涩难懂,可操作性也较差。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直接影响着职业目标的确立。而云录播平台则以丰富的视频信息,真实、直观地展现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要求,让学生提前预知顶岗实习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时,教学目标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学生心中目标”所凝聚的共同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衡量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自我与“心中的目标”越来越接近,越来越吻合。
3.教学环境与资源
云录播平台不仅以视频资源为主体,集教材、案例、习题、课件、图片等多种媒体于一身,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工具方法,构建了平面与立体、真实与虚拟、主观体验与定向推送相结合的资源体系,还以项目知识点为节点,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将需要的各类资源按照相应的分类条目归纳整理,在平台内建立自己的资源库。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使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云录播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接近“首次教育”的多维学习空间,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主动参与项目和模块的学习,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学习。在图书馆、自习室、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校园网覆盖的任何地方,学生都可以登录到云录播平台,点播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仿真学习环境的出现,使学生不必长时间地呆在充满负荷噪音的实训车间,就可以尝试知识的创新和实践。学生的操作失误也能真实地记录在案,便于学生及时查找,避免了学生多次在同一关键环节重复犯下相同的错误。
4.教学过程
云录播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搭建了跨区域互动课堂,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对接,实现了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的共享共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凝聚了专业教师群体与企业高级员工的共同智慧。专业教师从认知的角度向学生讲解每个项目、每个模块、每个任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企业员工则从岗位技能的角度向学生现场演示具体的操作环节,解释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学生可对教学过程或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次反复的定向学习,直至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岗位技能。
云录播平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将“翻转课堂”引入高职教育,实现了“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总结共享”,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内化上,提高了知识从传授到内化的效率。“厂中校、校中厂”等校企共建方式也为学生打开了课堂与工厂的直通车,让学生将课前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企业专家,在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所研究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
5.教学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激发往往源自于教师的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发言权受到了限制,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评价的滞后性也尤为突出。而云录播平台创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构建了较为全面、完善、实时的评价体系,既包含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实验报告、标准测验等传统评价方式,还涵盖了量表评价、作品展示与分析、技能实演、打点评估、S-T智能教学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了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云录播平台还以网络点播的形式将课堂教学视频展现给评审专家,彻底改变了教学督导、听课、评课的途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跨区域专家在线共同探讨。教学视频的在线观看率和点播数据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突出了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还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在登录云录播平台后,以打点评估的方式对教师某一时段内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教学督导、学生、评审专家全方位地参与,多渠道地沟通,促进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云录播平台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只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角。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科技,教育工作者应时刻警醒着,将技术的利器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动力,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满足教学服务与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建翔,陈建淼.“镜像教育”:一个教育新主题的开始[J].教育科学,2011(10):25-28.
一、与时俱进,文化引领, 塑造和美品牌
文化是学校之根,学校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向文化立校迈进。围绕“阳光教育”这一办学思想,厚积薄发地形成了学校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秉持着“阳光、和美、幸福”这一文化理念,即在阳光的照耀下小草与鲜花共同成长;和美是阳光教育呈现出的文化氛围,“和”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格的平等,真诚的合作,“美”是这一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和展现;幸福是生命的终极追求,将这一追求与人类对教育的追求完美结合,为了孩子幸福地成长,为了孩子幸福的一生。
学校把“和美文化”作为践行“阳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在耀目的阳光下,和美的十四小就是一个与时俱进、启迪未来的智慧学园,是塑造社会责任与人生态度的规范之园,是一个温馨和谐、自然天成的成长乐园。
二、阳光管理,聚焦课堂,涵养和美教师
1.凝心聚力,激发生命的力量
构建透明规范、勤廉高效、公正向上的阳光管理。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构筑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实施阳光团队打造策略,形成积极向上的群文化。
2.德艺双馨,展示生命的风采
第一,修师品,德为本。为培养“自信豁达、阳光健康、公平真诚、会教多思”的教师,每学年,学校都会进行“师德标兵”、“民族团结标兵”、“十佳教师”、“和美团队”的评选工作,还组织教师进行“让阳光洒满成长之路”主题宣讲活动,不断凝聚“以心教之、以雅启之、以美化之”的核心追求,实现教师内外兼修,让教师焕发生命的光彩。
第二,强师能,提素养。充分挖掘录播教室交流、互动、展示功能,引导教师共享、共进。依托沙区教育研修网络平台,展示个人教育反思、教学随感,实现自我素养提升的同时分享个性化教育智慧。形成了以课例研修为载体的集体备课模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以高效研修推动高效课堂。学校开展的三种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实战演练课、“内升”杯课堂教学大赛、分层磨课、“高效论坛”、“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等活动夯实了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抓队伍,树品牌。我校精心打造以“窦桂梅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专长教师成长社”为平台,分别构建一支业务精良的名师队伍,一支充满个人魅力的班主任队伍,一支专业优长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给教师一个发展的空间,让教师充满职业成就感,也为更多教师搭建起专业化成长的坚实阶梯。“窦桂梅工作室”虽然只成立不到两年,但是已开展了童话教学主题研讨、课标解读、实战演练课等活动;班主任工作坊着力探索不同阶段学生“爱的教育”内涵来研究相应的教育模式,使我校班主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长教师成长社”的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及生动案例,对其他教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三、以爱育和,多元发展,打造和美学子
我校以普及性的特长教育、丰富的特色教育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工作思路,开发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素养提升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1.以书法教育为底色,增学生文化底蕴
(1)依托课程,提升素养。学校把中华优秀传文化艺术―书法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在书法教学方面,聘请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建新等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每两周对教师进行一次培训。教师们的书法作业,由大师们亲自批改,集体点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书法水平和教学能力。语文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的主力军,因此学校还请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粉笔字培训。为了激发教师的练字热情,学校把教师分为提高班和特长班,分班采取动态管理方式,每学期通过考核编班,促使教师快速进步。学校在一到四年级设有硬笔书法课,教师由语文教师任教,五、六年级还开设软笔书法课,由书法上有特长的美术教师任教,在教学中,我们重点从书法课的教学质量、作业书写等方面进行评估,以评促教,真正把书法教育落到实处。
(2)营造氛围,陶冶情操。我校着力打造墙裙文化,教学楼外的古色古香的墙裙上有“美’字不同书写形式,彰显我校书法教育特色,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习,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情操得以陶冶。我校专门把崇善楼二楼走廊作为书法作品展示区,展示区都是教师和学生们的作品,每月更新一次。当学生走上二楼,充满了水墨韵味和蕴含哲理的书法作品会让他们潜移默化中爱上传统文化。新改建的书法体验馆雅致大方,备有笔墨纸砚、条桌,展出名家墨宝,置身其中,会忍不住挥毫泼墨。
(3)抓实活动,提升品质。我校隆重召开了以“经典浸润人生,翰墨传承文明”为主题的诗书节活动。高、中、低段学生分别以“明理”、“爱国”、“励志”为主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诗文吟诵及才情展示活动,其间我校师生及家长代表也分别进行了硬笔、软笔、粉笔字的现场书写和展示活动。在浓浓的诗书文化氛围中,学生提高了对诗书艺术的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增强了文化底蕴。在新疆首届硬笔临帖书法作品中我校因成绩突出,被评为“集体特等奖”。201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的通知》,我校有幸成为乌鲁木齐市唯一一所全国第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2.以体艺特色为抓手,促学生多元发展
以丰富的特色教育、普及性的特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为重点,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持续发展。普及性的特长教育有一、二年级的“围棋课”,三、四年级的口风琴课,五、六年级开设的男生篮球课、女生形体课,这些特色课程的设置为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孕育、培养打下基础。为了满足特色课程开设的需要,深挖教师资源,体艺教师错位发展,同时外聘有特色的专业教师、教练充实教师队伍。菜单式的阳光社团以丰富的体艺、科技、学科课程为途径,例如航模、七巧板、魔方等阳光社团的开设,满足了不同个性、不同志趣的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兴趣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增长自信。
3.依据课程特点,教学方式互补
采用大班和小班两种教学方式互为补充,交叉进行。例如,英语学科在两年的摸索中逐步形成了“233”教学模式,即“一个班级两种模式”,大班教学小班化,小班教学高效化,互为补充;“一支队伍三类风格”,我校英语教师、留学回来的中教教师和外教老师组成的教师队伍,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促教师、学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一个节日三项收获”,通过开展英语节为孩子搭建一个敢说、会说、爱说英语的交流展示平台,使英语节成为一个技能之赛、文化之旅、体验之行。
4.阳光德育,全面育人,奠基和美人生
(1)自主德育强化养成,夯实基础
以“心灵感召、人文默化”的理念为指导,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学会做人的起点,创新形式,以学生礼仪教育、生命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进行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式的探索,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努力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管理作用,尊重队员的意愿,听取队员的意见,营造民主气氛,做好孩子们的参谋,让队员自主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培养孩子们自主自立的意识。在国旗护卫队、校园小导游、小小志愿者、校园小记者站、七彩童心广播站中各种角色的锻炼,使学生们懂得了奉献、服务、责任。面向生活营造属于学生自我的体验场,组织孩子走进SOS儿童村,参加电台举行的“爱心小书包”捐献活动,对王家梁希望小学的孩子结对帮扶,参与 “星星点灯 爱在首府”乌鲁木齐市首届公益小精灵之交通精灵志愿者活动,组织“分享我的爱校园义卖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完善自我。
(2)塑造健康阳光心态,放飞心情
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建的心理咨询室优雅温馨,访谈区温暖清新,在沙盘的一沙一世界中,充分打开了孩子的心窗。针对一年级开展的入学教育和针对六年级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又如五年级的学生轮流体验团体沙盘,科学地指引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灵成长方向,学生们受益匪浅。
(3)专题活动搭建平台,体验成功
以体艺节、科技节、英语节、书画节“四节”的开展为平台,组织教师、学生广泛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和文体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向社会、向家长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小学校园生活,使学生个性得到飞扬、亮点得到发掘,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乐观、自信、认同、向上等品质在阳光少年的身上洋溢。
(4)家校合作携手共进,丰富内涵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信息化教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1疫情让这一学期的工作面对从未有过的挑战,在线学习、在线会议、互联网应用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畅通。统整现有的师生互动APP,加大教师线上培训:以及促进部门合作是特殊时期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重点。信息化工作已经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从基本建设到教学应用、再到教育管理,各部门均要提升信息素养,才能形成信息化发展合力。
四月正式开学前,我们制定了特殊时期虹景小学STEAM课程内容安排、5月多次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6月完成了特殊时期__市第六届创客大赛筹划工作。虽然原定的很多计划有所搁浅,但新一学期灿烂的阳光一定会一扫阴霾。再接再厉!以下是对本学期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简要总结。
(一)互+项目在理论研究中夯实根基
本学期,在谢红英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下,学校互+项目一路前行,年轻老师对信息化研究充满热情,工作室组织了各学科老师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研究,以此为契机促发团队研究合力的彰显和内化。因为我校互联网+信息化的相对空白,所以本学期扎实开展了相关理论的积累。还积极组织学科老师走出去,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的形式关注别校相关研究的进展,明晰自身差距,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以此为动力促发研究的深化。
(二)信息化培训O2O培训夯实教师信息素养
(1)分层分批,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其主要目的是让教师们多方位的接受培训、应用与指导。如下:
①各年级部安排一名信息团队成员为组长,承担学校的培训任务,对组内教师进行培训与日常信息技术指导等。
②各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负责对培训活动进行安排与管理。
③教导处做好人员考勤,并收集整理教师培训学习资料等。
(2)“菜单化”培训,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本学期__市教科院根据教师知识需求情况,并列出适宜教师学习的培训菜单,这种学习菜单具有针对性。安排培训的讲师就是来自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有着不同方面的信息技能,这种教学相长、互补互促的学习模式是以教师的知识需求为中心,通过转变授课方式,营造开放、自由、平等地教学空间,实现教师信息水平与教学实践相链接。我校有10位年轻老师参训。
(3)“分享式”培训,让教师建立学习的主观能力性。
我校提出的“分享式”培训,主要是利用暑期校本培训、校内外教研活动等机会,鼓励优秀的教师,比如微课、课件、影片制作等方面获得较高奖项的、以及参加各类信息化大赛中成绩比较突出的教师为大家进行经验分享,技术指导等。本学期丁文伟老师制作的“如何制作微视频”的微视频让很多老师受益匪浅。
(三)团队建设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挖掘一批信息素养较强的教师,形成三股团队力量,即STEAM教师团队、微信公众号推送团队、视频课例录制团队,通过团队的智慧与引领,打造一大批信息化教学能手。
1、STEAM教师团队
为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学科教学,成立STEAM教师团队,大家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该团队成员对学校的新设备资源的推广应用,以及在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微信公众号推送团队
目前该团队以年级组和部门为单位。微信公众号推送团队共有8人组成,负责新闻稿以及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编辑工作,校管领导直接审核。大家分工明确,合作高效。
3、课例录制团队
学校为了及时有效地开展各项课例报送工作,对每学期的校内外参加的教研课、汇报课、展示课等,都要求进行录制。为此学校成立比较专业的录课及编辑制作团队,负责平时录课以及课堂教学方面的录制工作,同时为学校的各项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各个学科、各个年级、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下一步工作计划:
1、提高教师信息应用意识,加强信息技术在学科融合应用研究。
主要体现在平时的教研教学中,注重教师课堂上媒体的合理应用,利用校内各类教研课、公开课、汇报课等,同步开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活动,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应用意识,并鼓励和指导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大赛活动。
2、STEAM和创客社团是我校信息团队开展的创新活动的阵地,由于疫情,社团活动这学期一直处于暂停状态,但希望下一学期借助正在筹备中第六届创客大赛,更深入的普及科创活动。
本学期我校参与的省重点课题子课题《以项目学习为载体的STEAM案例研究》已经顺利结题;信息化工作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实支撑,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方法,进一步创新思想、革新理念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220__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周密,落实到位,进展顺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1、加大了经费投入,改善了应用环境。
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6万元在阶梯教室建成了标准的校园数字影院;投资40万元在逸夫楼新建了先进的云课堂网络教室;为音乐教室和网络教室添置了触摸式一体机;投资24万元为新建综合楼进行了综合布线,为三年级教室新装了艾博德交互式电子白板,博雅楼安装了高清网络数字监控系统;投资6万元为新综合楼各办公室的老师配备了联想一体机电脑。这些设备设施的投入和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2、注重了设备管理,加强了维护保养。
我们坚持定期对网络、电脑、白板、音响、投影机、扩音机、电话机、电视机、服务器、交换机、无线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了检测、维修和保养,降低了故障率,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我们还定期邀请市防雷中心对学校的总配电、分配电、网络教室和网络中心进行了全面的防雷电装置检测,确保了学校所有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强化了白板应用,促进了深度融合。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和研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和总结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应用模式,不断促进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4、完善了应用平台,用好了新兴媒体。
一年来,我们将校园新媒体应用平台微信、微博、博客、QQ群、成果上传、校本新资源库、校园监控系统、优秀课例录播系统等有机整合,充实完善,努力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管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5、加强了网站建设,保证了信息公开。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宣传、交流、学习和反馈作用,开发了新板块,增加了新功能,充实了新内容,传递了正能量。我们通过学校网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最新动态,展示了学校的育人成果和师生的时代风采,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的及时公开。
6、搞好了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质量要提高,教研要先行。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继续做好了《基于新媒体下小学数学启思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三大课题,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其中《基于新媒体下小学数学启思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结题评审中荣获优秀奖。
7、做好了全员培训,提高了应用水平。
学校经常对全校教师进行不同层次和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比如:对新进教师和外校前来交流的老师进行校园网培训,让他们很快熟悉学校的应用环境;对学科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专题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学校各类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对各教研组的信息化应用骨干进行深度技术培训,并鼓励他们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本组教师做好技术服务和应用指导,带动全组成员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努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8、录制了学校专题片,制作了课题资源。
为了展示学校师生风采,宣传我校的育人成果,我们和汉中电视合录制了题为《百年跨越精彩绽放—汉师附小巡礼》的电视专题片,该片受到了包括来校交流考察的香港元朗商会小学教师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学校由电教中心负责,还为市课题组制作了__名片之《一江两岸》和《__十景》等重要资源。
9、落实了相关活动,录制了优秀课例。
我校的教育信息
化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亮点。我们重点组织好了每学期的数字电影周、名师教学示范观摩课、新进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省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理工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见习和实习等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活动。精心录制上报了5位老师的省级参评课例,12位老师的国家级参评课例, 13位老师的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的优秀课堂实录。我们还做好了每次市上在我校举行的招考活动的监控录像工作。
10、参加了各级赛事,参评了各类成果。
做好了各级各类信息化应用大赛的组织、推荐、参评和报送工作。重点抓好了20__年全国第七届电子白板暨互动教学课例大赛。我们录制上报的6节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教学课例全部获奖,获奖率达100%。其中,数学课《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获一等奖;五年级语文《课鲸》获一等奖;四年级数学课《正负数》获一等奖;一年级数学课《上下》获二等奖;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获二等奖;一年级语文《自选商场》获三等奖。在刚刚揭晓的第六届SMART杯互动课例大赛中,我校又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获奖率再达100%。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成绩取得也要归功于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查找问题和反思不足:一是我们的有些信息化设备陈旧老化,急需加大投入升级换代;二是我们的人员短缺,有的员工一人身兼数职,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任务繁重,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认真总经验,深刻反思不足,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改进工作思路,严格按照《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省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努力改善教育信息化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办学水平,为把我校早日办成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名校而努力奋斗!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3本学期加强学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力量强、协作能力好的信息化师资队伍,为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做好铺垫,同时深入科研工作,认真积累,积极尝试、及时总结,将点滴的积累汇集成一套适合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另外,定时定期地开展全体教师信息化自培工作,使工作更具有成效化,努力创建一流的教师应用信息化的环境和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会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信息化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吸取兄弟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不断的完善,弥补不足。加强信息员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员岗位意识。做好多媒体设备的纪录工作,及时进行检查。防毒软件的安装和部署及时更新。提高网络的实际应用效能,加强网站的建设和教师课件应用水平,提倡教育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应用水准。学校教师的信息资料及时储备和共享。具体工作我们做到了:
一、完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专人经常检查电脑,保证每个班级、办公室的网络保持畅通。保证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使用。
二、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把握学科能力的竞赛和参加市级研修活动培训。
三、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服务,不仅要为了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语、数、英、物、化老师通过网络媒体收看视频直播,保安人员和安保队伍通过DVD收看安全处理片,丰富了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及时的传递信息,进行教师间的沟通,利于储存。
四、注重兴趣培养,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兴趣班要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编程、制作网页等等。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中午开放时间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服务器容量及配置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科教师用机不能实现一人一机,学校暂无学生班级主页和教研组主页,无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
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待学校信息化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4本学年度,我校积极配合园区教育局提出的“信息化建设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并认真做好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信息技术服务工作,巩固和推进学校现有信息化工作成果,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努力形成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期初,我校对学校信息工作做了分工和规划,制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计划,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遵照其严格执行,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也完成了苏州教育e卡通、家校路路通、校务管理平台、省资产和装备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维护和更新,为师生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二、配合完成园区教育信息化工作
我校作为信息化工作做的比较扎实的一所学校,在配合园区信息化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1、作为代表参加了园区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园区信息化工作会议;
组织了学校各部门参加园区教育信息工作的在校座谈会等。
2、成功接入了园区教育城域网,配合园区信息中心实现了各学校网络的统整管理。
3、开展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
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研究课题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今年上半年,我校依托现有的应用对其进行提炼升华,已经成功申报并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跨平台多终端的初中校务管理系统的实践研究》,并想借此机会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课题。
同时,我校的《学校校务管理平台的开发及应用》在申报__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获提名奖,在园区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4、争创信息化示范学校
为了有效地巩固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总结几年来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持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实践,创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我校今年积极申报了创建__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想以创建为契机,不断强化学校信息化的工作力度,实现依托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建设目标。
三、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1、校务管理平台的改版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校务管理平台部分模块的功能需要进行调整,另有部分功能需要扩充,所以在今年上半年我校积极开展调研,针对校务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平台的功能性改造工作,在下半年校务管理平台软件公司入驻学校,进行现场开发。
2、积极改版学校校园网站等各类平台
本年度,先后完成了学校网站和blog平台的改版工作,从而提升了学校对外的宣传面貌。在平时也鼓励引导教师、学科组、社团、专业教室在校园网上开设网页和blog形成教研探讨与学习的氛围,增加师生、家长、社会交流的手段。
为充分发挥如moodle等优秀学习交流平台快捷、高效、易辐射的优势,学校信息组还重新搭建了moodle2.0平台并积极开展应用研究。
3、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育信息化素养
学校在学期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中,信息技术培训是一个重要内容。针对我校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开展了新进教师和初一信息管理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承办了__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不足之处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肯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
1、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开展的不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还有待于积极探索、研究。
2、在资源网使用上,大多数的老师还局限于使用,对于自创资源的上传还是个空白。
3、学校网站的建设还有待于提高。
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重要、长期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全、更好,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后勤保障,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学总结报告5上半年,企业信息化工作以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厂长工作报告为指引,围绕“对接技改、适应新厂”需要,在正常有序开展现有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保障下,突出“全力对接技改、全面适应新厂”这条工作主线,把工作精力逐步转移调整到参与配合技改实施、开展全员培训、筹备管理对接方面来。紧扣“人才对接”和“管理对接”两个关键,强化工作作风、协作机制和氛围营造三方面保障,扎实做好加、乘、减、除新四则运算。
现汇报半年来的信息化工作和下步打算。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是在人才对接上,做好信息化人才队伍优化与培养。
信息(含自动化控制)组在全厂全员大培训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信息化工作层次和人员对接需要,细化分解培训方案。明确培训对象、阶段步骤、载体手段、具体措施、时间计划和效果验证办法,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截止到当前,信息组已按信息模块(含自动化控制)人员策划实施培训计划两期,其中,第一期完成阶段性培训计划包括新进员工基础知识强化培训、参与MES系统开发设计、赣烟制丝跟班学习和赣烟卷包高架跟班学习共4项;第二期已在实施MES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潜力培训和参与制丝集控系统开发设计2项。
二是在项目建设配合上,做好工作协作,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一方面,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及时做好人员的选派支持;另一方面,以打造数字化工厂特色为切入点,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创新改善的原则,抓好信息化与基础管理各项工作融合。截止到当前,信息(含自动化控制)组围绕MES、动力能管、制丝集控和卷包数采系统先后配合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中电红石科技股分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拓扑、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需求调研和意见整合9次。
三是在管理对接上,做好课题创新与管理提升工作。
为促进内部规范创新和管理持续提升,确定“以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潜力的治理防控保障体系构建”为今年的创新课题,以此为抓手,透过治理隐患的排查,从“人机料法环”各因素分析隐患的根源,找出关键控制节点,并一一制定出对应的控制措施,闭环控制,构成固化文件。其中,还创新性的以“安全等级保护”作为研究对象,依此为切入点,贯穿治理防控保障控制全过程,提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隐患发现的及时性,和采取控制的反应速度,为治理防控保障工作夯实基础。截止到当前,针对机房、网络架构和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完成隐患排查9次,完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价和保护工作3个,完成公安部门备案信息系统1个,完成《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制度转换标准1项,梳理制度和预案6项。
四是确保网络与各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工作。
今年在网络与各信息系统安全维护人员缺乏的条件下,全年借实施IT外包维修服务安全类等几个信息化小项目,按计划、文件或合同规定开展了日常、月度、节假日检查和季度巡检,全年开展网络办公设备日常巡检与运维记录18次。开展信息系统账号安全、行业信息系统基本状况、重要信息系统和重点网站安全执法、工业控制系统等专项检查4次。根据系统自查结果及时排除了隐患故障,保障了企业网络和信息化系统运行安全。日常强化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巡查防护,确保了在现有的硬件基础条件下网络数据传输快捷安全,为我厂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带给了安全稳定运行保障。
五是抓好项目管理,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系统运行保障。
透过年度申报,批准实施或配合公司要完成的资本性支出项目有2个,其中企业自身的1个已经启动并交由物管部门实施采购;申报批准实施的维修与维护服务小项目有8个,目前已经实施完成1个。另外,配合公司信息中心完成《烟草行业数据中心配套服务器及相关软件采购》项目1个。做好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升级1次,在公司的整体办公自动化的框架下,进一步调整理和优化了企业OA用户办公节点流程。
二、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与新厂MES、动力能管、制丝集控和卷包数采系统实施方的交流与合作,以期能够吸收国内先进的实时经验,努力促进工厂管理在架构上体现先进的技术平台。
在功能上实现好用,实用,并具有井烟的特色。借我厂新厂技改数字化工厂各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之机,以信息化支撑我厂生产经营管理,加快管理业务电子化工作进程,不断提高我厂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二是继续推进了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和操作规范。
在企业内设机构部门工作职责中规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维护和管理具体职责权限。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申报、计划制订及实施;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组织实施信息化。按照企业标准化、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梳理了信息化管理标准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了岗位工作标准。继续抓好从事信息化及其它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适时解决帮带的问题。
前期经人力资源科编制了系统性对接技改培训实施方案和即将策划的20__年新进高校毕业生现场实操培训实施方案,提出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并着重解决对新员工的帮带问题。同时,配合做好20__年实施全员体系文件的培训,以期改善企业专业管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结构,提升企业三支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一、强领导,变观念,健全队伍
1、开展艺术教育,领导是关键。近年来,学校坚持建设魅力实小、现代实小、生态实小和品牌实小的办学目标,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音乐、美术教师为成员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都对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安排了具体的教育活动,各项要求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紧紧依靠班主任、艺术课教师,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为了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落实到位,制定了《松滋市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在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中逐年逐学期加以体现,分步实施。学校每个月的行政会上,分管领导要汇报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要对后一段有关工作提出要求,做好部署。
重视艺术教育,已成为我校领导集体的共识和工作的基本要求。
2、转变观念,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为了帮助艺术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早在2001年率先全市一年进入新课改时就将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发给他们,人手一册(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们又为教师们征订人手一册)。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了音乐、美术教师工作职责和要求,组织艺术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反复讨论。同时组织音乐、美术教师参加市以上各级提高培训学习从不掉号。此外,我们通过组织教学达标创优、教师基本功比武、教师论坛等校本教研活动,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艺术教师队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16个专兼职艺术教师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6人,有市级学科首席教师3人,荆州市及松滋市明星骨干教师9人。数十人次在国家、省市以上教学竞赛、教学辅导、德育工作中获奖。
二、上设施,优环境,确保落实
近几年来,尽管学校经济状况不太好,但学校克服困难,广泛筹措资金,添置设施设备,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
学校现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各一间,其中配备钢琴三台、电子钢琴8台,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电子音乐黑板、教学用具运用到教学之中,每个音乐教师配备了教学示范乐器以及全套的打击乐器,满足了他们的教学。学校现有美术教室一间,书画展览室一间,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设备、笔墨纸砚、画夹画架、写生台、静物模具等一应俱全,为老师们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条件。另外,学校还装备有功能齐全的演播大厅、录播教室及50个“班班通”教室,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保证。
我们还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艺术教室内张贴有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管理制度,教学楼墙上有古诗书法作品、名人名言及画像。此外,还建起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每个教室内办有各种专刊、黑板报,张贴有班级特色的宣传画,楼梯间都有学生作品制成的画框。这些物化的教育设施和精心设计安排的绿树、草坪、花坛等相映成趣,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守课堂,细管理,潜心教研
第一,开足开齐艺术课。艺术课堂教学的监控管理是学校抓好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坚持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术课,确保1――4年级每周开设音乐美术课各两节,5――6年级每周开设音乐、美术课各一节。另外,每周一节写字课,每天15分钟午间习字,并且自主开发了形体训练、手工等校本课程,配齐专兼职艺术课教师,力保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为推进京剧、说鼓子等特色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我们在校外聘请了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民间艺术家进校执教指导,巩固了艺术教育主阵地。
第二,抓好集体备课。我校实行的是年级负责制,所有学科教师都随年级办公,但为了艺术学科的集体备课和研究,我们单设了艺术教师办公室,而且,我们的音美学科每周确定了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分工有分管学科的行政领导加强对艺术学科集体备课等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或研究教案,或议课评课,或解决疑难问题。
对教师的备教辅改工作实行教研组周查、分管学科领导督导,教务室每月一查、一学期一总评的管理方式督促其教研活动落在实处。
第三,扎实抓好听课、评课、研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好基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达标创优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供一至二节研究课,并循着“个人备课――组内研课――修改试教――集体研讨――试教观摩――总结反思”的过程,扎实有效地组织所有教师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我们每学期要组织各学科的明星骨干教师引路课1――2次,艺术课教师要听其他学科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听艺术课,掌握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技能技巧,学科之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此外,我们还通过跟踪听课、推门听课、参与研讨等形式加强了对艺术课堂教学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第四,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科研。2002年,我校承担了省书画教育实验项目,现在是全国书画实验基地示范学校。以后又逐步确定了《美术(音乐)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等校本研究课题。艺术教师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制订方案,夯实过程,注意资料积累。实验已取得突出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由于我校加强艺术课堂教学、科研的研究和管理,成绩卓著:我校教师金勇、张亚妮获全省音乐教学比武一等奖,肖林华、金勇获全省艺术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金奖,金勇、张亚妮、杨世信、伍伟、杨桂兰、姚丽、张兆、陈玉玲等获荆州市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其他音乐、美术教师均在本市获教学比武一等奖。我校先后为荆州市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竞赛提供教学现场,先后为乡镇教师来校学习上示范课及到乡镇送教上门、为全市教学开放周提供观摩课近百节,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艺术教师的论文、案例30余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四、抓活动,美校园,硕果累累
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校切实抓好艺术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实小学生,全面贯彻“是小草让她更绿,是乔木让她更高”的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
1、坚持举办科技艺术节
我校自2002年确定举办科技艺术节以来,始终秉承“张扬科技风帆,放飞艺术梦想”的宗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展示艺术才情,如今已举办五届。科技艺术节里,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绘画书法大赛、大型团体操表演、文艺节目汇演、综合才艺展示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有获奖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这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学校的发展聚集了人气。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给予了倾情关怀,社会给予了极高评价,省内各大媒体也给予了报道和褒扬。
2、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兴趣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了“习中华字、说普通话、读经典书、做文明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系列活动,并作为常规课程编入课表。我校率先在全市把校园集体舞融入了课间操里,开展“灵动课间”研究与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
我校还开设了鼓号队、管乐队、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兴趣小组,鼓励每个孩子至少参加一项兴趣活动,培养特长爱好,启智培优育情。
同
志
(2020年9月X日)
同志们:
在第3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共同庆祝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节日。在此,我谨代表市几大班子,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查看了**小学、**小学、**小学等3个现场,**同志汇报了《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这是一年来我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校场验兵、成果展示;**同志介绍了XX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做法,投入大、措施实、效果好,其他镇街要认真学习借鉴。通过看和听,总体感觉去年以来特别是自《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一是硬件设施大幅提升。面对经济下行、财政趋紧的巨大压力,我们坚定不移办教育,始终保持了教育事业投入的大力度、高强度。今年以来,投资2.2亿元铺开续建、新建教育项目38
个,其中**中心、**中学、**小学和**小学教学楼等12个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学校食宿设施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省关工委、教育厅和**市先后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了**的经验。二是改革创新打开新局。启动实施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市教育局对首批申报的32处学校进行了初验,从基础设施、内设配置、装备运用、教育改革、队伍建设以及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打造了样板,实现了引领。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教学中的深度应用,1292个信息化教学优秀课例被推荐进入赣州、省和国家教育资源库。三是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今年全市共招考教师190名,为历年最多。最近又落实了教师增资政策,人均月增资1700余元,在**市区中力度最大。教育系统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组织实施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深度治理、民办教育机构规范等专项行动,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作风效能、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我市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做法,得到了上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广泛认可,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重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连年位居县市区首位;教育质量保持领先优势,尤其是今年高考、中考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我们的方向正确、路子对头,得益于各级的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得益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敬业奉献。对此,市委、市政府是满意
的。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薄弱学校仍然存在。目前,全市还有相对薄弱学校20所,多数建设标准低、技术装备落后、功能不健全,距离省、市规范化学校的差距还很大;有的校舍条件简陋、多年老化、经久失修。特别是部分初中,随着“六三”改“五四”学制改革启动,将会出现校舍紧张、功能用房不足等问题。二是教师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我们逐年增加招考教师数量,但受教师结构不合理、退休教师集中的影响,教师队伍实际缺口依然较大,教育内部挖潜不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老化严重,学历层次不高,部分学科专业教师匮乏,所教非所学问题比较普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相对城区而言,农村学校在教育投入、师资配置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被家长认可,加之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愿意在农村上学的也越来越少,通过进城购房等舍近求远择校现象越来越突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压力加大。据统计,全市每年大约有700名农村学生转入城区上学,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源逐渐萎缩。四是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的素质教育依然是“考什么、重视什么、学什么”,中小学教育课程模式化太强,学生的德智体美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引导等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教育事业发展形势,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关注,致力办好群众满意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百万XX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全社会高度关切的热点问题,更是全市各级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高位均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心、开阔思路,瞄准目标、创新实干,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发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幸福教育。
1、以标准化为基础,着力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前提和基础。一要继续调整优化布局。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制定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学前教育布点规划》,建立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教育布局体系和发展机制,今后在旧城改造、中心镇建设进程中,要优先考虑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做到城镇建设推进到哪里,学校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现有的农村薄弱学校,位置偏、规模小、效益低,作用发挥不好,群众评价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教育资源。要统筹考虑人口、交通等因素,重新对这些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二要集中用力“改薄”达标。对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具体标准,对全市所有学校再进行一次摸底排查,达不到要求的,要逐一拉出单子,建立台账,明确薄弱点在哪里,哪项指标不达标,一个一个、一项一项制
定整改重点、推进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市教育局要拿出意见,各镇街负责落实,确保到明年底,实现全域达标、全面过硬。三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从了解的情况看,今年确定的38个教育建设项目进展不够平衡,有的镇街计划早、行动快、抓得紧,但也有部分镇街到现在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有的处于停工状态。市委、市政府把9月份确定为项目集中推进月,这38个教育项目也要按照推进月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抢抓时间进度,全力加快建设,确保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涉及到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项目现场,一线推进工作。督查、教育部门要加强调度检查,督促任务落实。年底完不成进度的,要向市委、市政府作出说明。
2、以一体化为核心,着力促进师资队伍均衡配置。教师队伍均衡配备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要素。要建立健全全市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发展、使用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均等。一要提升队伍素质整体“强”起来。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和优秀教师的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重点加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农村教师等队伍的建设力度,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要优化师资存量、调整人员结构,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城区学校教师结构缺编、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匮乏等问题。要更加重视教师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在师德修养、敬业精神、行为规范等方面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施轮岗交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挂职交流等制度,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对敬业精神不强、社会满意度低、教育质量下滑的校长,要采取组织措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二要促进师资交流常态“联”起来。坚持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导向,探索教师“市管校聘”管理模式,打破城乡师资界限,让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搞好调配交流、培养培训。要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共同体”、“校间协作体”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育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要加大教师流动力度,深化教师补员、校长挂职交流、城乡教师帮扶等机制,实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以优扶差,促进师资交流、资源共享和发展同步。市教育局要认真研究,拿出意见。三要加强岗位管理全面“动”起来。对今年新招聘的教师,要培训好,利用好,让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岗位管理,让所有教师在其岗干其事,特别要落实校长、业务校长任课制度,解决好具有高级职称的年轻教师不任课的现象,尽快疏导镇街教办富余人员回归学校任课教课,担任急需学科教师或所学专业教师,缓解一线教师不足的问题。
3、以信息化为手段,着力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是促进教育高位均衡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要充分利用
“互联网+”,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优化整合、互联共享,确保走在全省前列。一要建好硬件。按照上级“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信息化资源,深入推进校园网改造升级、微机配备更新、录播教室建设、软件开发应用等四大工程,夯实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市教育局要及时对接上级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好全面规划,加大技术指导。各学校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高标建设。二要抓好应用。市教育局和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应用引领教育现代化”理念,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研究,推进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努力建设由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教材和“校校通”整合而成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要高度重视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提高录播教室的使用效率,加强本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及时上传各地优质课例、案例,不断丰富网络教育资源,提高网络共享平台应用实效。要创新开展城乡校际、学校内部之间的网上结对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三要搞好培训。以“校长懂、骨干精、全员会”为基本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和教师、教研员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能力的培训,定期组织大练兵活动,推动教育信息化大规模、常态化应用。要在全市城乡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及时推广在信息化建设、
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突破。
4、以优质化为目标,着力促进教育质量均衡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促进教育均衡的根本环节。要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手段,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要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模式。要把德育综合改革放在优先和突出位置,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育人格局,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质量评估改革,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创新质量评价体系,从学前教育抓起,小、初、高环环相扣、层层夯实,一级保一级,一级促一级,努力向上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生源。三要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要统筹兼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学前教育要突出规范办学,提高保教质量,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引导名园举办社区配套幼儿园,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接受良好
的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要紧密结合
“转方式、调结构”,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推行企校联办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教学与生产一线需求的“零对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5、以特色化为方向,着力促进教学主体均衡跨越。优质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整齐划一式发展,而应当是高水平、高层次的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每一名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空间。一要有科学的特色定位。从学校特色的形成到特色学校的打造,不是无中生有,必须科学选择与定位,避免盲目性。要科学确定特色项目,准确定位特色目标,精心制定创建规划,确定学校特色发展思路。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历史传统、师资专长、自身优势、办学条件、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发挥优势、打造亮点,走符合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二要有鲜明的特色文化。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关键是特色的差异,核心是文化的差异。各学校要通过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题的“三风”建设,熔铸学校的精神文化;要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各类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熔铸学校的管理文化;通过开发地方课程、建立校本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模式,熔铸学校的课程文化;要通过改造校园环境,渗透文化内涵,增强基础设施的育人功能,
熔铸学校的环境文化。三要有不懈的特色追求。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长期坚持方能见效。当前,各学校要在名师名校创建、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花气力、打持久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出特色载体,做出知名品牌,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6、以多元化为支撑,着力促进教育发展均衡高效。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尊师重教,合力兴教,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转化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办学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强市必先强教”的理念,把教育事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事业、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精力发展和振兴教育事业。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勇于担当,主动谋划教育、切实关心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将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行动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镇街和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严格督查问责,促进工作落实。要高度重视抓好校园安全工作,落实责任,盯死靠牢,切实保障学生平安,让家长放心。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助学的补充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放宽准入条件,完善优惠政策,引入公平竞争,
支持企业个人、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国外教育机构等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教育领域,举办民办教育。要广泛动员企业家、爱心人士、志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活动,使“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XX大地蔚然成风。
同志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教育工作者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充满期待。希望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点定位、合力共为,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建设“中国XX、美好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体验管理,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建设体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开辟了具有艺术特色氛围的校园通道。走进学校:有运动体验区――多样学生体育运动;艺术检验区――文艺荟萃,学生的美术作品、舞蹈瞬间、获奖照片精彩纷呈;文明礼仪检验区――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科技体验区――创客实验展风采;学生风采体验区――学校建设“丰雅台”,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风采体验区――录播教室和多功能室。
创建主题校园,营造良好氛围 人们常说:环境造就人。确实,优良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就像一个催人奋进的磁场,能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要形成这种磁场,就要弘扬塑造向善、向上、教师充分展示平台的校园主流文化。学校的“丰奥名师”活动在这样的思考中应运而生。“丰奥名师”,每次一个主讲人,每周例会前利用3―5分钟把自己亲身体验的事写成文章或小片断,讲给全体教师听。近三年来,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丰奥名师活动。让各N会议上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件成为激励全体教师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每一次体验演讲,都是感人至深的教育场,都是一个新的加油站,通过这一形式及时赞美、歌颂了学校中的真善美,使学校呈现出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无私奉献、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
打造高效的师资团队 学校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支和谐同效,注重体验实干的干部队伍。笔者认为实干的领导班子,就是班子成员之间配合默契。为此,学校首先用共同的奋斗目标促进和谐;其次用互相包容、互相欣赏的处事态度促进和谐;最后用民主管理促进和谐。
注重课堂体验,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建设师生和谐共生的新型课堂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无数实验证明,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提出了“节节课里有科研工作,体验做科研教师的乐趣”的要求。
学校首先确立了教科研的基本理念,即任何教学问题都可以是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的本身就是成果。科研理念的确立,打破了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和对成果的“敬畏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构建和谐互助的教师团队 学校提出的口号是: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学校的评价是看整个团队打集体战的能力,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
为打造合作团队,首先学校建立了“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年级组教育教学质量承诺制,“一个脊梁”就是年级组,“两个翅膀”一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主任团队,另一个是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有了“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和谐活动,才有学校教育的展翅飞翔。
其次,创新体验教研模式开展了“一人几磨”和“几人一磨”的磨课活动。“一人几磨”即组内围绕一节课,确定一名主讲人。主讲人依次在四个平行班上课,其他教师全程昕课、议课、改进。另一种形式则是“几人一磨”,即教研组共同备课,形成一次教案,第一位教师在其任教班级授课,教研组其他老师听课,听后评课,对教案进行修改或做出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形成二次教案,第二位教师用二次教案在其所在班级实施教学,教研组成员再听,然后依次进行。通过“磨课”,把老师们聚集到一起,相互观摩,相互评论,分享经验,积累生成,把任教者(体验者)的个人智慧和其他参与者的集体智慧有机整合在一起,促进了教师个体和群体教育素养的提升。
每学期都组织教学三大杯比赛,即毕业三年内教师的新苗杯,任教三至五年内的奋进杯,任教五年以上教师的精英杯,所有参赛教师都会得到本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无私帮助。学期末进行教研组长述职会,评选出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
对教师分层要求,实现差异发展 一所学校,教师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学校本着促进每一位教师快速发展而进行了梯队建设工程。它着眼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发展,为各个层面的教师都体验成长的过程,实现自己成长的目标。
根据教学上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学校把教师分成了四个梯队:入门期、合格期、升格期和风格期,对处于不同梯队的教师的不同教学特点又制订了具体的检验策略。新教师处于入门期,他们需要的是教学技能的引领,所以近几年学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青蓝工程”。学校青蓝工程的培养目标是一年“结对子,两年压担子,三年指路子,四年搭台子,五年拔尖子”。
学校选出教学经验丰富、指导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辅导教师,每年开学初,进行专门的拜师会。学校制订了“教师业务结对制度”“结对承诺书”。辅导者与被辅导者每周必须互听对方一节课,并及时进行评课、指导。而处于合格期的教师大多站稳了讲台,他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是灵活的教学策略,因此着重采取了体验性学习,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教师得到了提高,每学期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汇报课、精品课一轮一轮,教师参与其中得到锤炼,获得提高。对入门期和合格期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求他们详细再详细,多预设每一个问题,学生会如何回答,每一种回答该如何处理都要详尽地写出,以求在课堂上灵活应对。
升格期的教师多处在教学的高原状态,教学的基本功己没有问题,但是苦于进一步超越自己,学校为他们制定的策略是多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并通过为其录音、录像,请名师或专家指点的方式帮教师予以提升。而在教学上已取得一些成绩的教师,很多都是区级、市级能手,他们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理论的指导,通过理论提升,这些教师是可以形成风格,打造成名师的。学校每年采取自荐、教研组评议、校领导民主集中的办法评选出学校“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每一届首席,都要带徒弟,都进行首席教学艺术报告会,首席课堂展示,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教学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于升格期和风格期的教师,在备课时不必太过于详细,但教案设计必须创新,甚至节节课必须是精品,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的目标变得具体而清晰,他们沿着各自的成长目标不断攀登。
构建知行统一的和谐德育体系
学校以“修丰厚之学,养高雅之气,做慧美少年”为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了“活动中感悟,细节中体验”,生活中实践”的德育工作思路,努力追求“知行统一”的体验主题德育目标。
在特色创建中彰显班级文化 班主任是学校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成为班主任队伍的主力。调动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热情,培养出一支“爱心智慧型”的专业化班主任教师队伍,努力创建个性鲜明的特色班集件,成为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
2016年学校以“体验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为课题,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潜心打造丰富多彩的特色班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班级文化土壤,营造健康成长的校园生活空间。经过全校不懈努力,这些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彰显了班级特色和魅力。
从班级特色目标定位,到班级体验氛围的营造,再到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的开展,师生们欣喜地发现,在春风中展现的不是“一枝独秀”的孤雅,而是“百花齐放”的繁荣。一个个特色班级不断涌现,就如同一朵朵奇花竞相开放,而每一种班级特色背后所彰显的班级文化,每一种班级文化又不断“催生”出一个个更加崭新的班集体。
同时,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教学过程与“知情意行”的体验育人过程融为一体,“点滴渗透,润物无声”,但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了道德认识,培养了做人、处事的品质和能力,达到了“体验教育”的目标。另外,寒暑假的《综合实践手册》留下学生探索知识、锻炼能力的印记――“父亲节、母亲节书信”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和图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中华诗文经典诵读,以及每学期都举行的诵读展示比赛等,进一步丰富了特色活动的内涵,为班级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帮助学生达成知行统一。
在主}活动中培植体验传统美德 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着重开展爱国、诚信、正直、善良、尊老爱幼等教育,以期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传统美德。
学校围绕“争做四好少年”的主题,开展了“我是丰奥小达人活动”“诵读经典名著,争做四好少年”“师生共读一本书”等系列活动,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意志。
与此同时,学校常年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的品牌活动“小习惯成就好人生”,选出“行为习惯小标兵”,填写“好习惯成长手册”,学期末评选“好习惯好少年”和“好习惯好家长”,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在行为操练中养成良好习惯 林格曾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仅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不尽它的债务……人才这个参天大树的根基就是好习惯,树在种的时快就要扎好根,人在小的时候就要训练出好习惯。”
学校以“小习惯成就好人生”为抓手,坚持一月训练一种习惯。“好习惯伴我行”以“会说话”“会走路”“会讲卫生”等方面为重点内容,从坐、立、行抓起,每月紧紧围绕一个细小项目进行行为操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技能训练中诠释生命真谛 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珍爱生命意识,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契机,通过技能训练和场景演练向学生诠释生命教育的真谛。
学校每学期都有“学生安全教育周”,这一周中,学校坚持做好“五个一”:一堂安全教育课,一期安全常识黑板报,一次自救互救演练,一份安全常识手抄报,一次不安全行为大排查。通过“五个一”的扎实开展,全体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而且了解了安全常识。同时,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交通安全和自护教育,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患能力,懂得珍爱生命。
在合力育人中实现知行统一 为了克服家庭、社会生活对学生教育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学校积极与家庭、社会合作,合力打造良好体验式的育人环境。
长期以来,学校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更好地与家长合作,提出了“三个相信”的育人观,以赏识教育为抓手,让每个家长都找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功的信心和幸福的愉悦中和谐发展。
“三个相信”育人观深入家庭的探索实践,提高了学生家长的素质和能力,有效的家庭教育促进了家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地配合了学生知行统一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1-0064-03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在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教学和职业教育科研领域中,涉及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基础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化的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1]。
一、背景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是“国家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由兵团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所决定,学院为边疆输送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紧紧围绕兵团区域经济发展,合理设置专业,探索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适合行业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自创建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与教学改革成绩,但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精神,学院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等方面仍有不足,与学院自身情况纵向比较信息化建设不够深入,与全国同类院校横向相比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还有不小差距。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
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目标是:构造能够满足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数字化校园,基本的网络结构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支持学院现有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根据院校所处的兵团社会环境、教育发展水平、学校实际等实际特点,本着为兵团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围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重点进行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在学院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现课程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有政策支持,给予了人力、财力的支持,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兵团所处地域、经济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特点等客观因素,加之兵团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硬件投入,软性条件不足等,导致总体兵团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学院为例,学院具备网络硬件、师资、基础应用等基本条件,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化教学等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基础性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思想观念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化尚未对教学改革产生实质性影响。经过三年的示范院校建设,学院虽然实现了国家级、兵团级重点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部分课程的虚拟仿真技术教学,但这些课程的学习范围和地点只局限于校园内的机房内。虽然课程网站对外展示了一些精品课程的资源,但缺乏互动性的网络教学活动。
(2)教学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教育信息没有实现完全共享,未达到深度使用。教学服务平台虽在运行,但除一些基本功能使用外,还不能很好的为教师、学生、家长全面提供教学管理、班级交流等个性化的教育信息交互服务。
(3)教师信息素养良莠不齐,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与考核未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现状制约信息化教学的水平的提高,还不能很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2]。
(4)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网络硬件超负荷运转,多媒体、网络设施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学院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学院校园网结构不合理,网络出口带宽不足,接入Internet网速较慢等问题也需亟待解决。此外,学生所拥有的计算机数量相对比较少,只能满足部分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学院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实际需要。
总体来看,学院的教育信息化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还需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完善校园网络基础,促进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学院做为国家级示范建设院校,要逐步将学院优秀的教学资源向其他院校推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四、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分阶段完成,每阶段严格评估制度。学院将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加强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第三阶段增强信息化教学服务管理能力。
五、具体建设方法与措施
依据信息化建设目标,根据学院实际,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网络公共平台,建立教学支持、校园管理、公共数据等“三大”中心,坚持“用建结合”的原则,逐步加强数字化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核心升级、网络主机房改造、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部分办公楼综合布线改造、学生宿舍网络建设与完善、无线校园网建设。
第二,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系统环境,网络教学平台应能完成完整的网络教学过程,包括互动教学、实名制、教学测试等,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上扩展到了课堂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加强数字化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校园综合安全服务体系,从物理、网络、系统、信息和管理等方面保证整体安全,是保障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实名上网、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杀毒软件等。
第四, “三大”中心建设。教学支持中心:完备网络课程录播系统,提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工具,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扩建现有学生自主学习室,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查阅资料、在线学习、在线测试、讨论和在线提问的网络环境,全面实施网络辅助教学。校园管理中心:以学院资源规划思想为核心,建立一个涵盖各种数字化校园应用业务的集成系统,实现教学、学生等教学管理系统及未来应用系统的平滑无缝集成,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整合全校各管理系统的数据与流程,为决策提供支持。公共数据中心:以教学资源为主线对学院的各种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及时对数据进行存储、备份和更新[3]。
第五,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课程资源建设步骤,以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重点专业和兵团重点专业为中心,先期开发“食品加工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灌溉与排水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四个专业的网络课程资源,制作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坚持以优势带弱势专业,以单一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发挥以点带面到体效果,使先期开发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共享,从而整体带动学院其他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第二步,各类资源建设与集成阶段。收集整理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企业生产用具和场景图片。制作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动画,利用软件虚拟企业工厂、虚拟设备和虚拟实训项目等,完成教学网络资源素材库和培训模块的建设。第六,信息化建设管理、辅助体系建设。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和决策体系,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集中管理和分工协作。建立宣传、财务管理、设备采购、技术支持等辅助部门,建立信息化教学行政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信息化建设分项考核总结汇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并认可教师信息化建设成果。
五、预期效果
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后,学院在办学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办学的整体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教学效益、教学质量将有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与学习模式得到创新
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建立的自主学习室、多媒体教室、教学支持中心、虚拟实验平台等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便利。通过在自主学习室的学习,浏览网上教学资源,增强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室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教学支持中心则为教师的备课、精品课程的录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改变现今教学与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更能使教师能力得到提升,为建成一支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起到关键作用。
2.数字化资源得到完善
通过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数字化资源得到了完善。以学院四个重点专业引领的专业群数字资源建设,使学院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有全面创新。数据中心的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名制网络空间均得到完善,方便了师生查阅各种资料,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必要条件。
3.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后,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应用,使学院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得到了一定的融合。
4.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加强
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后,学院将成为兵团职业院校、新疆乃至全国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合作的窗口。学院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共享与服务等方面成为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先行者。
5.学院网络结构得到优化
通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学院网络结构得到优化,网络硬件设施进一步健全。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充分考虑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学院硬件设施和网络体系结构可满足学院今后5~10年的应用与扩充需要。
此外,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可增强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兵团的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保证。教育信息化项目建成后,学院在完成全日制学生培养的同时,可更好地承担兵团、石河子的各级各类干部及各工种职业技能的网上培训,以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金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