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05:4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任务型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作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具体的汉语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缺乏真实性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将真实性的汉语材料引入课堂环境,强调有意义的语言内容。3.培养留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学会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4.留学生先前的知识和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存在,它追求留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及交际策略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留学生自发、自主的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
(二)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原则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原则。所谓的“真实性”是指“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课堂学习环境”,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需要指出的是,“真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一切为语言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材料语言都是不真实的,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者应尽可能接触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和真实的语境,让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2.任务相依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相互依存的原则。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依赖于之前任务的完成,这样同一课或同一个单元中的不同任务构成一个“教学阶梯”,每一个任务都是阶梯的一个环节。3.形式/功能原则。语言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设计任务应明确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真实的交际中运用。
二、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实例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完成语言任务来习得语言的模式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按照Willis(1996)任务型学习模式的框架,任务型口语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环节阶段、后任务阶段。那么,如何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实现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呢?在此,我们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新教学模式”的构想,结合实践,以《标准汉语教程》(王国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入门”第二册第十六课“我家在浦东”为例,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汉语口语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一)前任务阶段(pre-task)
即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任务型教学法特别强调导入语与任务的相关性。在“我家在浦东”一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要设计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去过上海吗?你能区分浦东和浦西吗?你是如何区分的?因为大部分外国学生都有去过上海的经历,因此这几个导入问题的设计更能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中。在前任务阶段,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超越留学生固有的语言水平和生活经历。Willis(1996)认为,任务的难易度决定学生的注意力分配结果,另据徐琴芳(2005)的研究,任务难度对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度都有影响,任务越难,准确性、复杂度越低。在材料的输入方式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浦东、浦西、黄浦江等图片用投影仪、幻灯片等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减轻认知负担。根据周卫京(2005)和周丹丹(2006)等人的实验和定量研究,视觉输入对口语准确度和复杂度的提高促进作用最大;输入、输出频数对口语质量有影响,能提高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输入第四遍和输出第三遍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练习的最佳频数。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完成看图片进行对话的任务。
(二)任务环节阶段(taskcycle)
即任务的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作为汉语交际的主体,以结对或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语言做事来完成任务。在“我家在浦东”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回答导入式问题进入课文主题后,教师就把预先设计的两个活动安排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是请学生比较浦东和浦西的不同,附带引入上海这个城市和南京等中国其他城市有何不同,上海这座东方城市和西方城市有何不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已经掌握的关于描写城市、建筑物特点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法,为他们后来的表达提供帮助。然后让学生采取两人配对或三、四人一组的形式,自由讨论,完成信息交换,观点交换,最后决定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创造性任务等,通过合作或竞争,presentation等形式,描绘出不同城市的特点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别,使之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训练朝着“准确、得体、流利、多样”四性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借助教师提供的词汇和表达法,学生在后续的交流活动中比较容易而且愿意展开对话和小组讨论,说明他们已经建立起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自信心。在第一个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第二个任务为计划阶段,保证十分钟左右的计划准备时间,明确提出报告的要求:“我眼中的浦东”。根据Foster和Skehan(1996)的研究,准备时间对不同的任务类型有不同的影响。Mehnert发现,十分钟是提高语言流利性、复杂性的最佳计划准备时间。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准备时间为十分钟。任务的形式为将全班分为三个讨论小组,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各自讨论总结浦东和浦西的特点,要求用例子来说明。经过讨论以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做报告,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不同看法,也可以根据报告人的内容提出具体问题请报告人来回答。分组汇报的学习任务让每位同学都责无旁贷,参与到口语训练中去,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后任务阶段(post-task)
包括对任务的评估和语言提升活动,这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反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语言使用的最后阶段。首先,教师对学生在前一阶段所做的“我眼中的浦东”的报告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交际策略和语言使用问题上,并对学生陈述中出现的语法、词汇错误作出反馈。其次,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他们去中国不同城市旅行的经历,特别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市。这个问题的设计与留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能激发讨论欲望,他们也非常渴求能够与他人分享经验。最后,教师作为陈述者,提出自己对中国城市的看法,学生也纷纷提出见解,形成多个报告题目,如“我眼中的北京”、“我眼中的广州”、“我眼中的南京”等等。这些任务使留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为具有生活真实性的语言交际,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新的内容。这是汉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宗旨。
三、对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问题,对策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比例的增加。因此,各高等学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就是大班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大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状况,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却存在很多的弊端。
一、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班级人数过多。说到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得不说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由于高等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在逐年递增。数据显示,我国从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全国高等学校录取人数由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57万人教育教学论文,短短十年间扩大了三倍,但是高等学校的教师数量却没有得到相应倍数的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因此,很多高等学校为了缓解师资短缺的状况,就采取了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英语课更是如此。现在在很多高等学校,特别是一些理工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的人数都在50人以上,甚至有的人数在150人以上论文格式范文。
2.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本身就是十分枯燥无味的,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教室较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够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会有很多学生睡觉、看小说、心不在焉等,以至于老师与学生互动时学生没有反应。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效果差。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听力和口语这两个应用性较强的模块尤为如此。但采取大班授课以后,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不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这样就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教师授课任务偏重,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育教学论文,而同时英语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因此在我国很多高等学校,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较重,很多老师的周学时都在12学时以上,最多的可能达到每周20学时甚至更多。如果采取大班授课的话,教师的工作量就很大。比如批改作业,一次就可能要批改300到400本,甚至更多。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很少时间甚至是没有时间去对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这样就造成了教学手段的一成不变,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
二、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对策
1.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挺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在授课前,任课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授课结束以后,任课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学生对自己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对下次课所学知识进行预习。
2.根据学生的水平教育教学论文,分组分层教学。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授课前,任课教师要对所教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各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采取分层教学。在给程度好的学生授课时可以适当加快进度,增加一定的难度,而对于程度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放慢教学速度,降低难度。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既有程度好的也有程度一般的学生,既有内向的又有外向的学生。然后根据讲授的内容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各组同学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论文格式范文。
3.根据不同课型,采取不同授课方式。广大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比如在上理论性较强的阅读、语法和写作等课时就可以采取大班教学,而上应用性较强的听力和口语课时,就需要进行小班教学。这样大班授课和小班授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授课方式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4.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的成熟,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很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文件、教学录像及学习材料等内容传到网上,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教育教学论文,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学生如果遇到疑问,可以进行提问,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答疑。任课教师还可以编写试题库,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考试和评价。这样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校扩招以后,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普遍采用大班授课这样一种模式,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大学英语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满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雪.探索非专业英语大班教学的课堂互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
[2]姚兰芝.高校英语大班教学的策略[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2 .
[3]文健.论英语大班教学的利弊及交际教学法的运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教学,考试
引言
从2006年起,在新课改形势下,安徽省开始普遍使用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这一教材。该教材以模块单元体系编写,单元内容围绕模块主题,以话题为核心。笔者根据新教材以话题为核心这一特点,研究了安徽近五年高考阅读理解类的35篇文章(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改错以及任务型阅读),目的在于分析高考话题分布与教材话题分布的关系,并探讨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基础上的教学与测试的关系,而本文的测试主要指高考。
一、教材、教学与测试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杨惠中教授认为,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建设。程晓堂、康艳在2009年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祖瑞曾指出,在考试中,教材更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重要资源。由此可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材作为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载体,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为学生提供了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材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教材是目前大部分地区学生可以接触的最主要的英语学习资源,因此,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对英语教学和考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叶慧瑛在2000年也提出“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好的教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通向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准确体现了二者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雷新勇(引自张书元,2008)认为,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必须考虑阐明教材与考试的关系。这也就体现了教材与测试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紧密联系。
而对于测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的观点大致相同,都承认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即测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语言测试专家Alan Davies指出,测试不是教学,测试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方法,而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运用于教学和其他目的。他的这一观点恰恰说明了测试对于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测试能够为教学提供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学。Heaton 在1988年指出,语言教学与测试的关系密不可分,离开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另一领域里顺利地工作。但是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Hughes在其专著Testingfor Language Teachers中阐述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他明确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讲,教学与测试之间是一种同伴关系。”(1989:2)但是就这种同伴关系笔者更倾向理解为,教学应处于主体地位,而测试则处于辅助地位。而这一观点杨惠中教授也曾在一文中提到,教学是第一性的,语言测试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而高考试一种常模参照型考试,属于众多测试种类中的一种,同时它也是一种前瞻性的、选拔性的考试,与一般的成绩测试有很大的不同。高考与高中教学目标有着密切联系,对高中教学和测试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苏剑芳,2001)。因此,对于高考的相关研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如何协调教材、教学与考试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从教材角度,通过探索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话题的分布与近五年安徽英语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类话题分布的相关性来看教材话题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二、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中的话题类型
新教材总共五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每一模块包含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总共十一个模块,三十三个话题单元。这些话题大多数包含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话题之中,因此笔者将教材中的话题重新组合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话题
单元话题
单元数量
所占比例(%)
节日与日常生活
Lifestyles, Celebration, Adventure ,Wheels Behaviors, health
6
18.2
人物与个人情感
Heroes, People, Stories, Emotions, Personal Preferences
5
15.2
教育与学习
Learning, Education
2
6.1
科技与未来世界
Cyberspace, Media, New Frontiers, Human Biology, Modern Living
5
15.2
自然与环境
The Sea, Environmental Project
2
6.1
社会生活与经济
Money, Careers Conflict, Society, Going Global, Relationship, Truth and Lies
7
21.2
文化与艺术
Rhythm, Design, Culture Shock, Laughter, Beauty, Language
论文关键词:国际法,实践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敏感而密切,整个国际社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法的作用也日益得成熟、重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学时的安排只能完成国际法的启蒙教育,这种初级教育对于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要求来说差得很远。国际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是兼顾到不同法系、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特点而形成的。但现阶段我国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接触国际实例很难,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了国际法的教学效果和本专业的发展。因此国际法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人主要从国际法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希望能为培养国际法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道德品质也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因此无论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环节德育教育都不应当被忽视。
在欧洲一些崇尚绅士风度的国家,民族的文明素养很高,但是在他们的学校教育课程中却很难找到专门的德育科目,德育一般就渗透在各门教学工作中并同步进行,也就是任何一门学科都兼有道德教育的任务。目前我国大学的课程,在各门科目上一般都设置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就实践教学环节来说,我认为应当设置专门的德育教育部分。在对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进行考核打分时应增加具体的道德品质的考核成绩。比如在实践学习中是否注意环境保护、是否体现了人文关怀、是否从事了义工或志愿者的服务等等。总之,凡是能体现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追求民主、乐观向上、宽容团结的精神品质和行为都可以成为学生实践成绩中的一部分。
(二)案例教学是国际法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
摘要内容。但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案例教学教材的选择要注意与当代的国际实践相联系
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既要选择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将案例与与所讲授的重点内容有机结合,尽量涉及多个知识点或多个章节的内容。同时也要注意调整,随时加入一些具体生动,较受社会关注的案例。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与时俱进。
目前各个高校教学用的案例教材虽然多,但观其内容,其中所编的案例却大多相同。其中案例也大部分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上世纪90年代的案例都属于年轻案例。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典型的案例,所以经常被采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国际社会、国际法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材料陈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因此案例教学教材的选择既要注重科学系统性,也要注意与当代的国际实践相联系。在此一方面呼吁广大专家学者能够,即时对当前的教材进行修订与增补。或者多编纂一些新的、与国际法的发展、与当今社会的现状联系紧密的案例教材。一方面也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进行甄别、更新。随时关注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采集新案例。过时的案例被淘汰,新的案例补充进来。在完成某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就可以选取一些时事性、较有深度及广度的案例讨论。甚至直接制作、改编一些案例。以便及时提高教材、教法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改编、更新国际法教材,把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是我们当前国际法实践教学改革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案例教学的过程要把教师创新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结合在一起
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并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前进行思考寻求解答。但注意不要给予过多的提示,以免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预习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多角度解决问题。
具体由学生完成的部分主要应该有三个环节。首先案情介绍阶段,这部分比较简单,但需要学生事先预习。主要是学生对案例背景介绍,也可以对案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为理解案例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由同学们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批评、反驳、辩论。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们充分参与、发言。同学们可以反驳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不能重复其他同学的论点。随着辩论的进行,对案例的分析也会愈加深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会愈加的透彻并且和有关法律事实密切的结合起来。此时老师只要对同学们遗漏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就可以。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点评。点评中强调学生对相关案例的点评,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本次讨论内容作总结性的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肯定其成绩。最后由教师对同学们之前的讨论进行评价打分。不论观点是否正确客观,充分参与就是得分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空间,真正让学生自主的去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辩论能力;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关心、了解我国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动态的习惯。
案例是教学法中的最优资源,也是实践教学的最常用手段。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自然有序的教学认识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灵活、深刻的学习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中只讲授空泛冗长的理论,却不能就相关法律事实进行立论分析,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寻找某一确定的答案,而更加注重认识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面对有挑战的问题和各种可能性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激发,为寻求答案,学生将会主动分析法律上的争议点,搜寻相关法规和类似案例,得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 将国外的一些实践课程模式引入我国的国际法课堂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各院校都在探讨如何将国外的实践课程模式“诊所式法律课程”(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和“法庭辩论课”(Trial Advoca2cy) 引入各自的法学课堂教学。在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它包括两种形式:“模拟法庭”(Mooting) 和“辩论技巧”(Advocacy) 。模拟法庭一般是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即所有法学院学生都要参加模拟法庭的训练。辩论技巧课,则是为那些有意成为出庭律师的法学院学生开设高级训练课程。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法学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模拟法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案例依照严格的法庭程序进行重现和模拟。通过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即原告、被告、法官/仲裁员、双方当事人的人和有关证人,对案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对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是十分有效的。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
但现在大多数的法学院校的 “模拟法庭”还只是一种形式。利用效率低,有的学校甚至一学期都不能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案例的选择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领域。国际法的相关案例十分少见。另外一些学校的模拟法庭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一些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过于注重形式,没有相关法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模拟法庭”,尤其是“模拟国际法庭”和“模拟国际仲裁法庭”活动对我们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隐性的,但却是长远的和巨大的。
另外,各法学院校对“辩论技巧”等专业素质的培养形式还在初级阶段。这也是我们应充分重视和积极探索的。
(四)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实践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关注
这一改革措施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体能力、已有基础及学习偏好等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样性的学习差异,如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不同学习类型的偏好和实际能力,而将学生的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某一层次既和某一级的学习水平和深度有关,也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关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在这里我们要十分注意的是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由教师主观决定的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而是由教师提出划分方案,而由学生自己选择。
比如第一层的学生,在这一层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对某一话题的基本理解能力。这一层的学生可能是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即操作型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擅长通过操作实践的方法来学习。那么教师就可以分配这一组的学生就某一国际法案件进行调查研究,提供各种报告资料;为国际法的案例教学提供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进行“模拟国际法庭”“模拟冲裁法庭”活动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比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其首先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他们曾在第一层水平阶段已经学过的东西,懂得如何运用选择、引起或发现更多的体验、认识和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找出答案。这一层次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比较认真,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拓展这部分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模拟国际法庭”为例,教师可以分配这部分学生在“模拟国际法庭”中充当当事人的角色,通过法庭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思考和创造的空间,不要过多的限制和说教。
第三层次主要是一些善于思考、见解独立的学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他们更复杂和更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这一层级中,学生要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现实世界中有争论的主题进行评议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并把研究与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起来。以“模拟国际法庭”为例,教师可以分配这部分学生在“模拟国际法庭”中充当大法官的角色, 分层教学法主要适用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和期末理论考试当中则不适用。国外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和实验教师对上述模式的总体评价一般都很高。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达到他们的理想目标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无疑,这对学生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
小组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自主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集中学习。包括讨论、讲座和进行调研。
国际法的案例教学过程是一个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贯穿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弥补不足。一方面有利于在课堂讨论中更加有针对性,不遗漏要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进行不受约束的思考。
对国际法的相关事件进行调查研究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调研能使学生掌握更加详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组成学习小组,学生们分工合作也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总之,学习小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际法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的工作,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知识、素质和能力三要素,突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艳,《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探索2010年第4期
2、李学兰,《法学模拟教学方法之理论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3,(4).
3、李龙.《我国法学教育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国际经济法网。http: //intereconomiclaw.com 2005-10-11/2005-12-12.
4、张海凤,《法学案例教学法建构浅析》[J].行政与法.2005(9).
5、杨莉、王晓阳,《美国法学教育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6、胡玉鸿,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模式的转轨[J].法学2001,(9).
7、朱立恒,《法治进程中的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08月
8、邵建东.《德国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法学论坛,2002,(1)
[关键词]教学 科研 教育空心化
[中图分类号] 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11-02
高职教育虽然受到一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开课程是本科同类专业课程的压缩,基本上照着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多不过增加了实训实验的时间而减少了理论教学时数;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教学改革更是相互忽悠,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科研,申报项目很积极,但申报结束之后很少有人投入大量精力去做项目,所以项目的结题显得单调。其结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科研工作也因为没有基础研究作支撑而半路夭折。本文在介绍高职教育中轻教学重科研[1]的一些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轻教学重科研的有关措施。
一、高职教育中轻教学重科研的现状分析
(一)未能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功能
教研室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单元,它是一切教研活动的始发站,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因为受到扩招的影响很大,师资不足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既影响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年青教师上课的门数太多,制约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虽然有一些想法但没有精力实施;由于教学任务过重,使得校际交流的机会太少;课前备课不充分或没有集体备课的环节,不同的教师上相同的课程时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较大差异,对于教材配套的课件,没有集体讨论如何处理的环节,对课件的背景、文字和图案能否看清等都没有统一订正;相互听课机制了不完善,有些教师只是机械地完成听课任务,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却轻轻带过。
(二)未能充分发挥实践实训的功能
实践实训任务安排松散,一周的实训任务一天或两天就可以完成,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教研教改的配套政策不够,实验设备利用率低,教师事先准备不充分,系部没有权限或变通的手段和方法,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些专业实验设备长期不到位或短缺,学生的实训课没有地方施行,只有增加理论课的时间,而学生对理论学习却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老化,与企业的实用设备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上手,甚至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局面;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新的实验设备,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过重而没有时间去熟悉这些设备,设备的功效没有发挥出来,等到老师们都熟悉这些设备的功能后,设备又有过时的危险。
(三)团队意识薄弱
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团队:在教学方面,教师之间的协作不多见,三尺讲来独往,在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学生的感受也不管其他老师讲的什么,反正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教学任务;在科研项目方面,申报的题目大而全,根本不能完成任务,尤其靠项目主持人来完成更是不可能,项目组成员基本不了解也不关心别人申报的项目的研究进展,只是在项目申报中起陪衬作用而已。
(四)纸质教案越来越少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及各高职院校教学条件的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学对多媒体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一些年青教师只关心课件,忘记了纸质教案的存在。纸质教案的减少,对年青教师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将主要精力放到课件的美化、链接等方面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忽视了课前准备中对教材的有效处理;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求对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自从采用多媒体课件后,教师们更多依赖课件,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降低了很多;尤其突出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很多课件可以下载,根本不用自己制作,有些教材就专门配有课件,这样老师上课就根本不用备课或花很少的时间备课。
二、改善高职教育中轻教学重科研的措施
(一)要重视基层教学研究工作
第一,要注意发挥教研团队的力量。教研室成员之间一定要相互帮助,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要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相互之间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使基层教研室成为团结协作的典范,在学术与教学上绝不能相互圆场,要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目标。年青教师要注意总结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申报教研与教改项目,撰写教学论文,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要从小处入手,以点带面,逐渐展开。开始写教学论文的时候,要在平时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初稿,提出明确的论点,参照相关论文提炼自己的主题,要经过一段时间冷处理,多次修改,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再定稿,不要急于求成。
第二,要重视常规教研活动。常规教研活动主要就是日常教学研究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与上课问题,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对于备教材,要尽量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教学内容增补和取舍、理论的深广程度、现实问题的切入等,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商讨,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与建议,对争议较大的问题要通过教学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相同的课程应该指定一个课程负责人,组织相关教师讨论出一个备课方案和初步意见,给每个教师分配具体备课任务,然后每个人都在此方案上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采用说课的形式作汇报,全体成员再进行集体讨论,在案例的选取、问题的引入等各方面进行完善,弥补单个教师思考问题的缺陷,并形成较详细的备课方案(有条件的还可扩大到教学系部进行广泛地讨论),再把任务返回给每个成员作最后的定型,最后大家共享此教学资源。对于备学生,就是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因素,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对于上课也就是课堂教学,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既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要进行必要的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要积极申报教研与科研项目。对于各种项目的申报,应该由负责人提出设想或初步方案,然后组织项目成员讨论修改方案,在此基础上请项目负责人写出项目申报书,最后由项目组成员讨论完善,这样集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力量写出的项目申报书就会考虑得较全面,立项的机会就大得多。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研究方式进一步推广到平时的研究中,成立研究小组,共同探讨一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研究成员都向一个方向努力,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系部的特色乃至学校的特色。同时项目组成员就会十分熟悉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既可以避免重复,也有机会让项目组成员参与到项目研究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中遇到与此项目相关的结果就可以注入该项目的研究中,使参与项目的人数更多,凸显团队的力量。
(二)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有实验实训任务的教研室,教师要花费一定时间准备实验实训。一方面,教师课前先准备实验,以便能发现学生在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实验课程能够正常开展;另一方面,花费一定时间于实验实训,以便总结出现有仪器设备的很多未见的功能,发挥仪器的效能,更广泛地理解和总结实训的经验,撰写实训的论文和申报高质量的实训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对于要开设的实训课程,必须先制定实训的目标,总结实训中的经验,积累实训的素材,及时调整或改进实训的目的要求;要收集实训的资料,整理实训报告,丰富实训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有效地安排实训任务,使实训任务更紧凑。
(三)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广泛使用及课件制作技术的多样化,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在今天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的许多元素也是可以利用和借鉴的,完全放弃传统的教训相当深刻。
第一,要借鉴和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记录下来,可以作为多媒体课件的注释,也可以单独记录并成为教学资料保存,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就能收集足够多的教学资源,为项目申报和教学论文提供素材。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要在构思清楚之后制作课件,课堂教学中还必须适当板书,以强调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第二,要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的优势:能快速实现资源共享;能快速搜索需要的信息和相关资料;修改、存储十分方便,并可以长期保存;版面设计的美化十分便利;可以制作动态效果等。
三、结语
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乃至普通院校都存在,主要表现在教学浮躁、科研急于求成的教育空心化状态,研究轻教学重科研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成为写作本文的动机。
本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以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坚持“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再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为适应我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理论学习促提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肯定要落伍。作为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教科研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下一代。本学期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课标》、《教学理论和经验选编》等,坚持写好学习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2、加强研究讲实效
我校现有省市级课题四个,题为《农村乡镇学校小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模式》,至今已实施了二年,小学数学《分层异步—小组合作学习》也进行了近二年的研究,并都在上学期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本学期坚持按实施方案继续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和《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要制订出本学期课题研究的计划,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本学期我们仍将组织课题研究汇报活动,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服务。
3、严格管理求发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水平线。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严格科研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层次,为争创市级先进教科研学校作好准备。
第一,及时收集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坚持做好教科研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活动。
第二,继续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们将认真拜读,积极选送,充分利用,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期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课题实验计划;期末要做好工作总结和课题实验分析阶段报告。本学期,我们还将进行教科研工作及课题研究情况的调研。主要方式是:听课题汇报课、查看资料(包括各类计划、总结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四,健全科研网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经学校领导商讨决定,兼职教科员名单如下:
省级数学课题:王旭英庞琴
市级语文课题:朱丹梅夏雪霞
省级校本培训课题:王建中
市级德育课题:王亚军蒋文熙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学习学校工作报告,明确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
2、制订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订好各课题的本学期实施计划。
3、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工作任务。
4、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三立杯”文艺评比)
三月份:
1、完成校级“三优化一提高”优质课的评比工作。
2、举行数学课题研讨活动。
3、校本课题校际交流活动。
四月份:
1、召开课题组组长会议。交流各课题的实施情况,并予以指导。
2、语文课题研讨活动。
3、德育课题组进行学生健康人格心理问卷调查。
五、六月份:
上午好!
我叫xx,中学一级教师。04年毕业于xx大学,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应聘来到五中工作,至今已7个年头。在这七年里,我很幸运由初一带到高三,完整的陪伴高48级的孩子们走完中学——这一人生重要阶段;七年里,自己由一个对教育有着几分懵懂的热血青年转变为一名懂得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充满爱心与责任的青年教师。记得前几天华师大xx教授来我校座谈时,她说教师分为三类:谋生型、良心型、事业型。当时我就追问自己要做那一类教师?我想是事业型教师。七年的五中生活,有很多感触,也有很深的感情。是五中培养了我七年,我也目睹了五中七年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大家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我积极地参与这次竞聘,竞聘的岗位是政教处副主任,希望能在更艰巨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具有较强的大局观和奉献精神。
不管学校还是年级、备课组,只要需要,我都愉快的接受工作安排。曾多次带三个班的语文教学,我感觉对待每个班、每个孩子都尽了最大的努力,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教学业绩,得到了学生的信赖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2、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先后多次组织书法、朗诵、摄影、拔河等比赛,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作为教工团支书协助团委做好高三学生会工作,团关系的办理、成人仪式、毕业典礼赠书仪式等,在教课之余更好地为高三学生服务,让他们在感恩的氛围中立志成才、铭记母校。
3、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一直担任班主任,09年被评为xx市优秀班主任,连续多年被表彰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教学上我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努力钻研业务,教学成绩一直非常优秀。连续第二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曾获“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称号,今年4月份获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并将代表区参加市优质课比赛。xx说,三年的反思会让一名老师成为优秀教师。我也经常做反思与总结,班主任论文获xx市首届班主任论文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获全国课研成果一等奖。
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善于与学生交流,工作认真细致。
和xx老师为毕业15、16班配发笑脸,希望他们能带着自信迎接高考,也祝愿他们能笑到最后。同时我懂得谦让,能团结敬重每一位老师,同事关系非常融洽。以上是我的几点优势,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争做最勤奋、最努力最认真的。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握好新世纪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圆满的完成好数学教学任务,我运用专业发展的理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自我定位及总目标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我一直担任数学、英语课,并担任了两年的班主任,常常在心理健康课与专业课之间变化角色。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以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尽快由技能教育型向科研型转变,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的科研能力。为实现这教学目标,我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力争达到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具有较高科研工作能力、专项结构齐全、专项特长突出、教学训练能力水平高、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需要的青年骨干教师的水平。
二、思想方面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城相待一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三、业务方面:
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发挥个人兴趣特长,将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继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撰写教学反思、论文。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学习计算机的有关知识,使计算机能与科学课程验合,就够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及电子课件。
四、具体规划
第一年
1、了解和熟悉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使自己尽快研究教学模式,多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2.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向老教师学习并通过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上教得扎实、灵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拓展型教学。
第二年
1、充分领会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教得实在、教得灵活。使自己能灵活驾驭新教材。
2、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尝试撰写与拓展型有关的教学论文。
第三年
1、能完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自己能全面驾驭新教材,并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在教学中形成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形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的互动模式。
本学期目标:
1、多听老教师的课,向学校的优秀教师学习。有不懂得多问。
2、认真读完三本书。
一、民族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纵观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近40年的发展历程,笔者将其概述为如下三个阶段:(1)恢复和萌芽期(1978年—1984年);(2)探索和发展期(1985年—2000年;(3)深化和成熟期(2001年至今)。
“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置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在广泛吸取精华、借鉴外国先进高等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同时,注重对外传播本国高等教育和文化的精华,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具体表现为来华留学、出国留学、聘请外国文教专家、中外合作办学等。
目前,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国别”的留学生培养模式。出国留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亦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学习世界各国之长,拓宽我国与国际间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出国留学主要采取公派出国与自费出国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提高了访问学者的派出比例。民族高校出国留学工作不仅很好地宣传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还提升了各民族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进了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另外,来华留学形式主要为语言教育方面,包括汉语长短期培训班、中国文化夏令营、参观交流等形式。民族高校留学生来源国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周边国,而且其群体主要是以语言生为主。
为了加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各民族高校还积极主动聘请外国著名专家、学者、教授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为了讲求实效,在引进时不仅考虑到人数、质量,而且还考虑到聘请领域、聘请形式及待遇等诸多因素。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高校已先后与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还围绕着各民族高校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成功召开了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展示了中国民族高校在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和水平,推动了对外学术交流,提高了民族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尤其“入世”后,民族高校更加认识到教育国际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效益,也纷纷坚持走校际合作办学道路。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民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多样化,使民族高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对民族高校薄弱学科的建设和原有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及适应社会对人才更高的要求具有积极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成效
目前,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给予了不同的看法和表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可归纳出如下五个特征:一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国际化,实际上就是培养面向世界的具有国际意识的开放型人才;二是高等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主要是增设有关国际教育的专业或课程以及在已有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三是高校师生间的国际化交流;四是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五是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30年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独立设置模式,它包括项目的模式和二级学院模式;另一类是独立设置模式,它指独立设置的法人办学机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增加,管理、金融、财会等专业成为合作办学的热点。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截至2014年2月,我国共有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52个,合作办学项目760个。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文化、教育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在学位授予上,本科项目既有授予中方学位的,也有授予外方学位的。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外合作办学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也包括民族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中外合作办学。我国民族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组成,要敏锐地面对时展的要求,调整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略,切实融入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开拓更加有利于自我生长和发展的空间。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亦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诸如:外事接待工作日益频繁;出国访问交流形式多样,人次逐年增加,领域不断扩大;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越来越多,引进外国智力成效显著;来华留学质量和数量大幅提高,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出国留学快速发展;与国外高校的校际合作日益频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与日俱增,大大提升了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但是,与一些重点高校、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民族高校合作办学项目规模有限,数量较少,层次较低。
三、推进民族高校国际化合作办学的策略
如前所述,虽然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在诸多方面成绩斐然,但仍然存有如下问题:(1)其规模有限,须进一步扩大;(2)效益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3)留学生教育层次偏低;(4)国际型课程比较薄弱;(5)合作办学力度不大。所以,我国民族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就必须顺应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体现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以培养适应全球发展需要的人才。其具体策略设想如下。
(一)增强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同时也是一种办学理念。然而我国民族高校的国际化意识薄弱,对其认识还只停留在一般的规划中,其措施流于形式。
民族高校应注重制订国际化办学规划,把国际化办学的理念融入高校发展规划之中,将国际化办学作为高校发展的有力保障和重要任务,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国际化办学乃学校未来发展之必由之路。
(二)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彰显民族高校的品牌课程
大学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培养学生国际化策略的基础,民族高校可通过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念、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造现有的陈旧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可根据民族高校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开发自己独具一格的双语教材,打造自己的品牌课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就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独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学校的发展亦靠主打课程来支撑,民族高校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课程,比如延边大学就应以朝韩民族语言、朝鲜族民族舞蹈为自己的办学主打品牌特色,形成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民族高校在国际合作与交往中确立应有的优势地位。
在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有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就可以树立自己学校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吸引国外名校主动加强联手办学。
(三)建立合作办学资格认证与质量认证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一定要保证质量,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国际质量认证必不可少。但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认证是非常复杂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各要素在不同国家体制下有着不同的特征,有的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有的学校没有。办学方式不同,有的是公立,有的是私立。教学模式不同,学制有长有短,师生比有高有低。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各国对教育质量的定义也不同,质量评估的方法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评估指标也不可能一致。但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功能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找出可比较的质量因素,从个性中找出共性,建立我们自己的完善质量体系,包括办学过程的规范、教学质量的评估,管理体制的完善等,进而在国际教育中得到认可。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国际化趋势,高等教育校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成效显著。但纵观民族高校校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情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民族高校只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且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中外合作办学,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从长远考虑,从国际化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优势互补,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就一定能够使中外合作办学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推进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陈达云,刘晓红,李俊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233-270.
[2]欧以克.中国民族高等教育问题研究[M].桂林: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12:137-154.
[3]《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研究》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课程既有抽象的理论教学,又有与药物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遵循固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本课程与药学专业课程结合紧密的特点,精选相关药物合成案例,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并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启发式原则,将讲解、板书、研讨式、提问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有:讲解-接受模式对于主要理论部分的教学,如课程的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基本结构、第三部分药用高分子化学,一般采用此模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配以适当的习题讨论,达到学生能清晰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并能运用于分析药物基本结构问题的教学目的,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第二部分是有机化学的核心部分———反应与合成,我们采用下面三种教学模式:精讲—自学-讨论-操作模式教师精讲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学习有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讨论有“生-生互动”式,亦有“师-生互动”式。操作模式与目前职业教育中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大体相同,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地从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的学习活动,对于教学内容中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部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此种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既有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学习含义,以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也有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学校课堂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相结合、主讲教师与企业技师相结合,使学生体验到工作岗位对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目前国内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学的不多,而我们率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药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各自独立教学。课程组于2009年开始进行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了一体化教学室。主要配制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药物合成、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与理化性能检测等设备。在借助动画、图形、实物模型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药物合成、分离提纯、理化性能鉴定和结构分析等操作技能的训练。对于药物合成部分的教学,采用此模式。上述三种模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在实验室验证后小结、到制药企业实践等教学方式,再配以适当的习题练习,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药物合成的化学反应以及运用有关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目的,同时培养同学们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
有特色的精品教材开发与建设
要使《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取得建设成就和优异的教学效果,必须有高水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此课题组的成员根据与专业紧密结合、突出药用、注重实用与够用、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1]的理念,主编了高职高专特色教材4本。其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创新教材《有机化学》1本[2],主编科学出版社医药类新型实用教材《有机化学》1本[3]。两本教材的编写体系均采用前文所述的新体系,放弃以官能团为主线的编写体系;教材均采用案例版格式,每一节的内容均以可读性很强的药物案例引出,再以案例中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教材还采取了学习导航、你问我答、小贴士、知识拓展等内容丰富的栏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与合肥安科药业有限公司、合肥立方制药有限公司合作,自编了2本实验实训教材,该教材编写内容均以药物生产和检测一线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为重点,体现了实验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由于教材的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易于为学生接受,从而为提高《药用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树立的思想是:培养自我学习、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主要方法有:组织课后答疑,包括集体答疑和个别辅导,在答疑时重在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对布置的作业认真批改,鼓励学生撰写学习体会;利用《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平台,进行答疑、网络作业、在线测试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教书育人贯穿在教学全过程。
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及改革中,我们非常重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我们要求课程组成员要不断学习有机化学和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引入,使教学与生产始终保持紧密的联系;制订专任教师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岗位定期轮换、教师定期下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制度,从而建立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制度,促使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尽快建设成“双师”结构的团队,已形成了年龄、学历和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结语
在课题组老师的多年努力下,《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在革新授课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题组共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8篇,6人被评为我校药学系“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3等奖1项,2010年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二等奖各1人、团体获得二等奖;2012年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与教书育人的区别,精品课程建设几年为一个周期,虽然内容很多,但可以用教学论文、教学成果、教材、网站建设、学生考试成绩等体现。但是教书育人却是“百年树人”的系统工程,它的成效不是书面材料,不是各类奖项。因此,我们要以启迪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本着忠实于教育、忠实于育人的态度,踏实、认真地上好每节课。
作者:李国喜 宋海南 刘玮 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研组,即学校内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规模比教研室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1、面临的问题
(1)对学困生转化方面没有精力。
(2)初一、初二的教学无法得到重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情况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很不利。
(3)过重的课务负担也挤占了教师的时间,使的教师的教科研钻研不能深入开展,制约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如果这一难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实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我组教师的发展理念:扎实落实课改理念,着眼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的增长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上,而不是靠增加学生负担上,争取减负增效,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与措施:
1、以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实际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1)本学期主要围绕我校课题的子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在上学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与整理,力争在本学期期末总结出单元综合复习课、法律常识案例课、活动课、试卷讲评课型的`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编。
(2)开展课题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学期将收集有关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如何备课、如何观课、评课、如何写评课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日志等一系列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问题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大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在提高大家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期望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教科研能力与水平。
(3)以课型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组内成员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活动,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相互间听课每周至少一节,听课后要求及时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切磋,真诚以待,互相学习别人优点,同时指出各自的不足,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组内成员利用每一学期一次的校本教研公开课的机会,认真磨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撰写评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其中任何两篇并积极参与年会及区级的各项评比,充实课题成果同时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借鉴别的学科的模式与做法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更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认真开设本学科的课型研究课,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总结出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推广使用。
(5)做好过程性监控,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跟综抽测,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2、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上学期初步分类积累的基础上同时争取学校资金支持,尽本组教师有限的人力与时间去丰富、完善、精细、专业化,为今后组内教师备课、上课、做课件积累丰富、典型、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3、常规工作方面
(1)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关键,任课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备课、上课、作业、课后反思、课后辅导、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开学第一周准备组织教师学习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纳入教研组月考核里,并每月及时进行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更好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证。
(2)加强备课组建设
第一,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教师围绕某一框教学内容以问题串设计为主线进行集备,每周必须组织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发言人的集体备课。
第二,备课中应始终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把每一阶段涉及的题型的学法指导整理好进行交流。
第三,应加强学案的整理归类及学案的二次备课,课后要积极反思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组织各备课组教师收集整理好各课的课堂与课外学生练习,以备编写适应性、针对性、层次性、特色性强的学科练习。
第五,同年级力求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第六,集体备课不仅要备出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疑惑,讲清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还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情绪,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这样和那样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实际进行野蛮操作的话,就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事与愿违、事半功倍;
(3)认真组织开展好组内课型研究课、学科组教学竞赛及对外公开课,把这些课的开设与学校的磨课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备课与组内讨论打造学科特色课、精品课,避免教师备课上课的盲目与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创出特色。
(4)积极参与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做法,收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4、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1)组织本组青年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积累理论经验。
(2)督促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教学论文的撰写,在提高及写作水平的同时引导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通过中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促进发展。
(4)多创造听课、评课、上课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针对我校文综专业老师少、学校规模小的特点,在教学中求真务实,初中各年级要重点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各年级的教学以中考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培养学生对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
初三教师应以中考热点问题和长期以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适当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史、地、政三科教师能够跨学科听课,共同研讨切磋备课,相互借鉴沟通,开拓知识视野,形成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做练习时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不追求偏、难、怪,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能力。
二、教学要求
1、积极参加大市和本市及学区的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新教材,及时了解教学新动向,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认真备课,写有较为完备的教案,作业定时限量地完成。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单元测验要认真讲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讲究实效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参与体会的机会和感受,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集体指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4、提倡同学科和跨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吸取他人之长,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各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工作目标
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结合本组学科实际,本学期教研组工作将继续以深化新课程为中心,以学科的学风和教风建设为主题,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使教研活动成为师生之间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方向转化,努力提升我组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整体水平,较好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力争在县统考中,取得全县中等以上位次,续写文综组的辉煌。
四、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
1、积极引导组内教师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鼓励本组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力争把文综教研组打造成为学习型,专家型的教研组。
2、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做到三次备课,一备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探讨一周的教学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二备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法,撰写个性教案。三备,就是教师撰写课后反思。
3、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各备课组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找方法,添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趣味学习,探究学习,增加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4、重视相互学习,借鉴,备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文综教研组各学科之间具有渗透性,各学科之间也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五、具体工作
1、9月,讨论并且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10月,由政治,历史,地理备课组各推荐一名教师上公开课
3、12月,各备课组研讨期末复习计划,迎接区统考
4、1月,各备课组整理资料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三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将继续贯彻执行课改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下面就作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一本理论专著,围绕“轻负高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教研组每位成员至少阅订一份语文报刊。平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落实学科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本学期,在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抽查备课、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做好年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5、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6、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转变观念,重视科研
高职教育虽然同属高等教育范畴,但与普通高校分属不同教育类别。高职教育比别的类型的教育更应注重产学合作。鉴于此,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当地行业、企业合作,把高职教育办成企业眼中、心中的教育;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把产学研合作当成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以我院为例,从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创办以来,我院的科研活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找课题研究逐渐转向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立项课题,从教师自筹资金到与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开发研究,走出了一条高职搞科研的新路子。如今我们已与温州当地的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开设“奥康班”“旧城班”“正泰班”等,拓展了办学道路,毕业生也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不可否认,一些教师仍沿袭以往在中职的教学经验,想当然认为授课课时多,课时费就可多拿,而搞科研是业余的爱好。在学校没有出台一些好的鼓励科研政策之前,好多人是在静观等候、按兵不动。现实的问题也确实出现在高职教学课堂上。由于最近几年,高校扩招以及沿海地区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不断地增大,使得这些地区的高职教师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有时根本无法顾及科研。即使有,也是停留在独自“单干”层面上,集体合作搞科研少之又少。我院在办学初期也遇到类似问题。经过五年的发展和提升,我们现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从办学初期的教师搞科研是自己的事到如今科研是教学中教师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的转变,可以看出学院对教师的科研有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在2005年9月我院举办的迎校庆活动的同时,适时地推出全院教师科研成果展;在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成果评比活动中,我院在这次论文统计排序中并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十四名。以上成绩的取得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对科研的重视和有力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至此,我院已把科研工作从过去的鼓励性、建议性的要求提升为量化的教学指标,并针对一些优秀的科研课题和教学论文给予物质奖励。
营造强烈的高职科研意识
一段时间以来,高职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专职科研人员极为匮乏。部分院校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而由教务处附属或连带管理,即使某些院校虽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但却无法得到有关学院领导应有的重视,最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部门作用而成为校内虚设机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一部分院级领导和教师在对待高职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有关。他们往往认为“科研是普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这一看法较为普遍。而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他们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
事实上,科研工作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外高职合作交流的需要。与一般全国重点和普通高校处处弥漫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术气息相比,高职院校则不然,由于这些学校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少,学术氛围差,真正有兴趣、有能力搞科研的领导、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科研压力,也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因此就不能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为评职称而搞科研,一旦职称问题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宣告完毕。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不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因此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经验,但一旦接触到具体的科研项目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撰写开题、结题报告,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和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也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刊物发表自己的文章。科研经费紧张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又一突出瓶颈。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家底薄,科研经费渠道也不畅通,大量资金又都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能获得科研经费支持,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科研工作。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来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因此,很有必要在高职院校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
鉴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职科研应以突出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为主,“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注重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以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我院院长周锦成同志领衔主持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自动融合生成课件及检索技术研究》荣获温州市2005年第一期科技计划项目20万元资助,这在我院科研史上开创了先河。其余一些专业老师也分别成功地申请到了省厅级、市局级和院级等不同种类的科研项目十余项。
建立和健全高职科研体制
高职院校有关科研机构应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一线教师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等等,在培训环节上,要“走出去、请进来”,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以笔者本人科研经历为例,五年来,笔者笔耕不辍,已经在全国各类期刊和杂志上近50来篇。尤其于去年参加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四届英语国际教学研讨会后,有幸受邀赴美参加了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第14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并成功主持了一场“外语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专题研讨会,这不仅丰富了笔者教育科研的国际视野,同时对于提升我院在国内外院校的知名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
制定科研管理文件
为使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点,制定《科研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方法》《科研经费使用办法》等校内有关教学文件。而且要做到落实,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使那些真正认真搞科研的教师获益。如我院出台的《温职院教科研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对于本院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按照《国内学术期刊定级标准》给予奖励。学院自出台这一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政策后,教师们踊跃撰写论文并且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积极性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从1999年创办学院时的寥寥数篇教学论文到现在能够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在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从建院时的1位副教授(不含原中职的高讲)到现在全院已有97位高校系列的高级职称(截至2005年10月)。他们分布在全院各系部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长为各学科的院级学术带头人。
提供物质保障,加强科研后备力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