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

时间:2022-11-01 02:0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根据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建议。

一、引言

“电子资源”是“电子学术信息资源”的简称,指由出版商或数据库提供商生产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主要包括文摘/索引型(Abstract/Index)数据库和全文型(Full-text)数据库,其中全文型数据库又包括电子期刊(C-journal)、电子图书(E-book)、电子学位论文(EDT)等[1]。与传统的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具有存储空间小、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使用方便、共享性强、扩展性强等特点,正悄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图书馆也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在图书馆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现状

尽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购买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但在电子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降低,也给电子资源的使用者带来了影响。

(一)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优势

电子资源具有⑴体积小、容量大。⑵图、文、声、像并茂。⑶成本低、效率高。⑷查询快速方便。⑸创作、发行容易。⑹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动态性、及时性需求等优点,使用者可以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并方便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为自己所用。

(二)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的不足之处

电子资源尽管具有使用方便,检索界面友好、数据量大等优点,但由于其对设备依赖性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技术设备才能被有效利用的特点,在具体利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读者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认识不清楚

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包含数据库、电子图书、视频点播,电子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具体又包括全文数据库、文摘型数据库,根据文种可分为外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每一个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都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新乡医学院作为一个医学院校,购买的电子资源侧重点在医学,我们购买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医学专辑的所有资源包括期刊和硕博论文,也购买了Medline,Cbmdisc等专业医学资料,当然也购买了其他相关学科的专辑,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电子资源。因此作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员应该及时报导新购买的数据库资源,并把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介绍资料投放到网页上,及时宣传更新。让读者对于自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有清楚的认识。

2.电子资源对设备依赖性决定了其使用局限性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必须借助电脑等硬件设备才能完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

3.读者的电脑操作水平有限,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有的读者,例如刚入校的学生或者年纪较大的教师,他们电脑操作水平不高,因此要想让他们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不仅需要对他们进行电脑操作方面的培训,更需要制作一些简单明了的电子资源使用介绍资料,引导他们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我们新乡医学院就是采用将各个数据库使用简明方法制作成图片形式,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供初学者使用的方式。

4.网络配置问题

由于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受ip地址的限制,只有本学校的ip段人员才能访问资源,这样如果读者离开学校,就无法使用电子资源,因此,要想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就不仅需要扩大学校校园网覆盖范围,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让出差在外的校内读者也可以访问本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5.学校经费不足导致电子资源利用受限

目前,高校经费有限,有些高校只能购买某些数据库的部分专辑,或者购买部分权限,这样有些读者无法找到自己相关专业的相关资料,就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

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三、如何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因此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本人根据我校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一)从电子资源的购买着手,力争完善电子馆藏结构[2](P513)

目前图书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纸质图书馆发展成为电子化、信息化,与书目信息共存的数字化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馆藏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对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本学校的重点学科、传统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等,在电子资源购买时,涉及到本校重点学科和传统学科的电子资源必须购买,同时也要兼顾弱势学科和新兴学科。

2.对本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以及本馆现有

期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购买时的重复。①目前各个数据库厂商力求自己的资源是最全面的,难免重复,例如现在的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他们就有许多重复期刊,我们购买时需要仔细斟酌,力争减少重复,节约资金。②图书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重复,尽管我们需要购买相当数量的纸质期刊,但有部分外文纸质期刊价格昂贵,利用率不高,如果我们购买适当的外文电子期刊,而减少这部分外文纸质期刊的话,就会节约不少的资金。

3.及时了解数据库的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①电子资源的内在数据质量决定了其利用率,我们在购买电子资源时,要充分了解电子资源是否包含所属学科专业领域中权威性的出版物,是否包含了全面的核心资源,电子资源的检索界面是否友好,检索途径是否多元化等。②数据库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电子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数据库厂商售后服务质量差,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无法及时维护,用户就无法及时、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就会影响电子资源的利用。

(二)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电子阅览室规模

电子阅览室是提供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及在线阅读的必要条件,特别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是最方便的途径。如果电子阅览室设备太少,就无法满足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想用电子资源没有设备,而购买的电子资源又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服务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资源共享的原则,尽自己所能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读者文献检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宣传。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为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多种途径向读者宣传推广科普知识,向读者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性质、作用,向读者宣传推广馆藏文献,指导读者阅读行为的专业工作。是图书馆读者工作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一般通过如下途径:①通过图书馆网页宣传,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空间,专门对图书馆各个电子资源包含的内容进行宣传。②制作宣传彩页,或者定期制作图书馆板报,报导最新购买的数据库信息。③制作新闻,定期制作图书馆电子资源宣传性质的新闻,投放到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

2.对用户进行培训[3](P21)。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仅仅是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针对不同用户一般采取如下培训方法:①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培训。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可以定期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培训;制作相应的数据库使用方法介绍资料投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电话答疑,将图书馆技术部电话投放到图书馆网页上,指导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这个电话。③对于年迈的教师以及电脑操作水平较低的读者,可以制作简明的电子资源利用图片,指导他们一步步的操作。④开设文献检索课。从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其间关于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红头文件不断。由此可见,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只有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学生具有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图书馆电子资源是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任重而道远。图书馆工作者应本着节约资源、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原则,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用户指南电子资源概况[EB/OL][2008-6-26]

[2]杨丽,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路径探析[J]实践研究,2007,30(4),511514

[3]林葵,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与服务[J]图书馆界,2003,第2期,2022

[1]用户指南电子资源概况[EB/OL][2008-6-26]

第2篇

论文摘要:文明信息是人的生理上特有信息,其在人的生理上构件就是“文化基因”。信息的传递便产生了文献,文献产生后,人类倍加珍重文明信息的精神追求,这样,图书馆便形成了。本文主要通过对图书馆的形成,阐述了文明信息与图书馆的关系。

0引言

文明信息标明了人的人性生存,确立了人区别于一般自然的根本信息特征,标明了人所具有的信息属性。于是,古往今来的人类都倍加珍重文明信息。原始人从简单的会意发音和图形标记逐渐发展成为语言和文字,就是原始人倍加珍重文明信息发展的结果。语言文字是较为完备的文明信息符号形式,语言文字的形成,使人们的意识信息更加准确和丰富,人们的思维更加细致明了,人们的交流更加便利,人们的运筹和记事更加快捷,人们的社会生活得到进步。因而,语言文字的形成,使人类踏上了信息符号较为稳定的文明发展之路。伴随人类语言文字的更新、文明的发展,人们为了记事备忘,为了系统的向社会和后代传播文明信息,于是人们就创造了文献。从古文献发展到现代文献情况看,文献有两个显著特征:1.文献能用一定物质介质形式将文明信息进行跨时代地历史传播和多方位地社会传播。2.文献中的信息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碎繁琐的文明信息,而是在人们普遍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性、重要性的人或事及思想或技能的系统化的文明信息。

就此,我们根据以上文献的两个显著特征,可以给文献下一个定义:文献就是人们用一定物质介质形式为质料而专门表达出来的系统化文明信息。

1文明信息和文献继续发展。导出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文献产生后,人类倍加珍重文明信息的精神追求,慢慢走上了专门化社会发展的轨道。其社会中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撰写的着重思考的人群,由此,文献就被大量的撰写出来,这样,社会就自然需要专门收藏管理文献的行业,于是图书馆就产生了。

图书馆刚刚产生时,由于古代社会文献制作和传递技术的落后,文献在社会中的存在往往就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无价之宝。所以,古代社会的人们对文献几乎都是倍加珍惜的收藏,这有就形成了古代社会图书馆重收藏、轻传播的典型特征。

2对图书馆各种物质存在分析及信息存在分析

从以上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实事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核心物质是文献,而馆舍和馆设备则只是图书馆的表体物质。

2.1图书馆功能确定根据文明信息特点,图书馆的首要社会功能也就是收集保管人类生活中一切已形成的文献,于是实际生活的一切表达重要的、典型的人或事及思想或技能的文明信息也就都有系统地集中到图书馆中来了。这样,图书馆第一位的社会功能就是有系统地集中社会生活中重要、典型的文明信息。这就是图书馆的表象功能。

2.2对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发展的分析前些年,图书馆学术界,有一种观念认为:随着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将越来越主要以使用互联网收集文献、获得信息,而图书馆中文献和信息的使用率将会越来越低,图书馆信息效率与互联网信息效率比较将会越来越低,最后将导致图书馆的消亡。

其实文献和信息不但可以在纸质图书的图书馆中存在,也能以电子数据形式在电子计算设备和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中存在。同时,其文献的基本物质依然都还是文明信息,所不同的只是在文献表象物质属性方面:一个是以纸张介质形式确定的纸质文献,从而也就构成纸质文献为质料根据的纸质图书馆;另一个则是以电子质料数据形式确定的电子数据文献,从而也就构成电子数据文献为质料根据的数字图书馆。

2.3这里我们讨论文明信息与图书馆学的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问题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的,这就是文明信息与知识信息的关系问题。从人文信息的广扩领域讲,知识信息是属于人进取成功、实现价值的生存范畴,而文明信息则是人社会存在情理必需的生存范畴。明显,文明信息是它包含知识信息的。这里文明信息可以给人带来心安理得和生存的信心、勇气、力量、智慧和乐趣,因此它能使人的生存一直延续;而知识信息给人带来的则只是为达到某一生存目标的成功,其不一定能保证人的生存延续。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成功是不一定会使成功者心安理得的,有时还往往给成功者带来烦恼和不安,甚至危险,这就会使成功者又转回到原初文明信息中的道德理性领域,反省自身所获成功的文明性和文明水平,进而重新制定生存目标,并构成新的知识系统,以此向文明生存水平更高的成功方向迈进。

第3篇

论文摘要: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服务满意程度决定了一个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为了提高新形势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针对目前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分析了如何搞好读者服务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被网络极大地影响和促进着。作为传统的信息部门的图书馆在感受着网络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着转变自身,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运用于图书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图书馆核心工作——为读者服务工作。目前,有相当多的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进入了数据库,实现了图书借阅的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读者快速查阅文献的能力。可以说,现阶段读者查寻和借阅文献的管理手段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读者固有的习惯,传统模式仍有很大的延续性,面对现实与面向未来,如何搞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搞好读者服务工作不能仅仅着眼于高新科技,我们仍要继续保持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这主要是由图书馆的性质所决定的。图书馆是有着读者与图书特殊关系的阅读场所,从图书馆存在的根本上来看,读者是图书馆的重中之重。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图书馆始终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场所,我们要以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文明礼貌的服务语言和精湛的信息服务技能为读者提供咨询帮助,努力营造充满人文气氛的读者学习环境,使读者体会到图书馆的温暖和谐,对图书馆产生亲切感。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搞好读者服务应该坚持以下理念。

一、坚持“读者为本”,更新服务理念

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是服务于社会,以读者的需要为服务导向,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应该坚持以文献为主,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咨询,还是环境的创建、管理工作始终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一切工作紧紧围绕读者开展,以读者的满意衡量工作的价值和绩效。使读者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图书馆的主人,努力形成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要为目的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所以,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去塑造与完善图书馆工作者的形象,不管是生活上的挫折,还是工作上的不顺利,只要走到工作台前,我们就要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坚持“环境育人”,创建优美环境理念

图书馆的环境会对读者的思想品德产生明显的陶冶作用,创造一个好的图书馆环境,才能进一步促进研究、学习。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求图书馆提供能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性化服务,对图书馆来说,就要求其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都要以读者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人文环境已成为图书馆建筑的最大追求。图书馆应有一个秩序井然、宁静舒适的环境,这能陶冶读者的情趣,使人的心情开朗,精力集中,提高治学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应在馆内适当位置张贴脍炙人口的名言去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会使读者受到启发;另外张贴一些“安静”等提示性的标语牌,使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感到一种学习的气氛,并受到一种道德观念的约束;还要通过植物选景、馆内外绿化,体现令人陶醉的自然美。这些优美的图书馆环境,为读者提供了宽广的审美领域,从而进一步开阔视野。

三、坚持“创新探索”,加快信息流通理念

创新探索对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掘图书馆的潜力,树立图书馆的崭新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理念是指善于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时间资源、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方面,拓宽新的服务领域,创造新的服务方法,形成读者服务工作新局面。第一,要求图书馆员破除传统的服务思想,着眼于未来,大胆探索,树立不断创新、不断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达到使读者服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标。第二,要勇于正视自身的不足,讲究服务工作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要不断吸取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第三,在工作中必须突出快、准、好。掌握读者需求动态和科技发展信息快、知识更新快、文献流通周转快、文献检索速度快,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快。同时提供文献情报准,制定读者服务工作措施得力、准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读者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图书馆内各职能部门之间,读者服务工作与整个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如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并加以利用,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因此,树立牢固的信息理念并不断加强自身信息处理能力,是图书馆改革及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条件。四、坚持情感沟通理念,全力为读者提供帮助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情感的作用显得重要。读者都有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他们通过与服务人员的接触、产生一定的认识和心理感受,从而抱有一定的好感,那么我们的服务效果往往会很好。要搞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必须与读者达成共识,与其心灵相通,感情一致。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也是一种沟通的好方法。一是查找资料方法的辅导,可以开办专门的文献检索讲座,指导读者如何使用文献检索工具。二是读书内容的辅导,及时向读者推荐优秀书刊,帮助读者从优秀书刊中吸收所需知识。三是读书方法的辅导,引导读者根据自身学习方法及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书刊资料。同时应开展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方法主要是解决研究课题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帮助咨询人员检索文献及有关书刊,帮助查找或直接提供有关文献。咨询工作开展如何是衡量图书馆社会地位和影响作用的重要标志。努力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要提高效率,以取得“多、快、好、省”的工作效果。读者服务工作中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保证重点读者群,兼顾普通读者群,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坚持时间与效益相结合的理念

在读者服务中坚持时间和效益相结合,可采取熟悉读者,发展读者,并掌握读者需求动态,熟悉相关信息源等策略。另外还要注意,不仅要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而且还要时刻注意节省读者的时间。人与书是图书馆工作的两大对象,藏书的目的在于流通,图书馆的流通就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要能够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这一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里来,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节省时间、提高效益。我们应该坚持以下方法:一是直接通过图书文献本身的陈列展览,如在借书处设立新书架、专题书架等,选择内容新颖、科学价值高的图书直接与读者见面,以便读者借阅;在阅览室开辟“新到书刊园地”。二是通过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宣传指导图书馆原始文献的内容、形式、特征,以便检索利用。三是加强与读者的密切联系,促进图书的流通,推荐新书,开展书评。通过书评活动,图书馆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进行角色定位,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断完善与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时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才能在新形势下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梅,郑文红.信息服务的新视角[J].图书馆杂志,1998(5)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安全

论文摘要:云计算将使数字图书馆在软件环境、硬件存储、应用平台与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同时也会使信息资源面临很多安全问题。在云计算应用过程中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实现信息资源的保密性与完整性、严格划分操作权限、加强用户访问控制,以保障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

云计算是Google提出的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计算机科学概念在互联网上的实现。而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也更多地采用了Web2.0的理念和技术,用于改善自身服务,扩展高端复杂网络应用,向图书馆2.0迈进。因此,采用云计算的模式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底层架构,在软件环境、应用平台、数据共享等方面能够极大地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是目前最具性价比、最可靠、扩展性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处于早期应用阶段的云计算若想在图书馆大有作为,尚有很多不够成熟和有待商榷的地方,其中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尤显重要,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云计算将会带来的安全风险,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1云计算的功能特性

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真正的云计算环境应该具有六个关键的特性:一是云计算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作为一个使用者,一旦用户连接到云中,那里存放的任何东西,包括文件、消息、图片、应用等都将变成用户的。二是云计算是以任务为中心的。用户只需关注自己需要做什么和应用程序如何完成任务,使用哪一个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三是云计算是强大的。云中数百或数千台电脑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的计算能力是远非一台单独的台式机所能比拟的。四是云计算是易于访问的。由于数据存储在云里,用户可以从多个库中即时地检索更多的信息。与使用台式机不同,用户不再受到单一数据源的限制。五是云计算是智能的。随着各种数据都被存储到云中的计算机上,为了更智能地访问这些信息,数据挖掘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六是云计算是可编程的。大量需要利用云计算的任务都必须是自动化的。

2云计算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变革

2.1便利的软件服务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将不必购买本地安装形式的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及开发软件,所使用的软件都是以网络服务的形式由云服务商直接提供。Salesforce、Googleapps和ZohoOffice等都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较为著名的公司。

2.2超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以云计算服务器为核心,动态部署虚拟的硬件提供存储和计算能力,并通过Web云接入,为复杂网络应用提供可能,实现“无处不在”的访问。对于图书馆而言,无论是自建的还是购买的信息资源,将来都可以存放于“云”上,而不再需要“镜像”于本地,其存储和管理都由“云”来完成,从而克服目前图书馆服务器访问限制的瓶颈。

2.3方便的平台服务平台服务为图书馆根据自身业务创建各自的应用软件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目前主要的平台服务包括GoogleApplicationEngine(GAE)企业应用软件引擎和Salesforce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force.com等。

2.4全方位的网络扩展服务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服务中介,至少在技术上能够将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和一站式的检索界面结合起来,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关联、导航甚至可视化服务,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同时图书馆可通过即时通讯或开放多种Web2.0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定制服务、在线帮助等全方位的用户交互服务,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拉近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距离。

3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

虽然云计算能够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带来深刻变革,但是所有的信息资源都高高挂在“云端”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对于云服务提供商,还是使用云服务的图书馆,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风险。对提供商来说,如何保证用户存储在云中的数据的安全?对图书馆来说,如何才能相信提供商能保证云中数据的安全?这些都是云计算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

3.1云服务提供商需要提供的安全保障

3.1.1如何保证用户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与可用性?虽然“云”从技术上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但从相关报道披露的2008年10个最糟糕的WEB2.0网络故障事件来看,其中有多项与云计算应用有关,例如亚马逊S3服务的中断、GoogleApps(在线办公应用软件)的中断服务、Gmail邮箱爆发全球性故障,微软的云计算平台Azure停止运行约22小时服务等。这些故障事件让那些还处在“云雾”中的多数业内人士和用户对于云计算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再度产生了忧虑和怀疑。

3.1.2如何为用户提供标准、规范、风险共担的服务?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亚马逊的云服务合同,就会发现很多条款是不合理的。比如第7.2条款中规定:我们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使用、破坏、删除、销毁或弄丢任何你的内容或应用的程序不负有责任。在该合同中,服务提供商并不承诺对任何数据泄密事件以及被破坏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或义务。可见,由于目前缺乏云计算架构的安全模型和标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有可能规避大部分安全风险,而将风险转嫁给用户。

3.1.3如何得到用户的信任?信任问题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大障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认为,云计算要普及很不容易。他提到,人们会信赖地把自己的钱放到银行里,因为银行是国有的。“银行背后有政府的法律保证,但云计算运营厂商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却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在制度上的保证,因此用户不敢把数据放进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里。”

3.2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需求

3.2.1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图书馆对云计算最大的担心在于数据资源的安全性,无论是书目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还是电子书刊、特色馆藏数据库等数据,一旦丢失,后果将不堪设想。云计算环境下本馆的数据、程序都不在本馆机器上,如何保证数据的意外丢失、毁损、非法收集、处理、利用?怎么保证明天这个“云”还存在?明天还能正常访问本馆数据?数据能否绝对安全将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3.2.2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时代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云时代不仅依然存在,并且还有新变化。图书馆购买云计算服务后,将自己的数据交给云,由云计算企业托管这些数据。从理论上讲,用户应该完全拥有被托管数据的知识产权。但是在现实中,云计算企业深知“数据核心”原理,因而他们会千方百计利用这些数据,并以数据整合、数据挖掘、知识服务的名义使用户数据利用合法化。近年来,OCLC利用WorldCat中集成的馆藏数据,开发出了一些新产品,如每季的大学与研究图书馆推荐书目等,这些产品知识产权的界定将成为新的问题。

3.2.3数据保密需求。图书馆的读者、借阅、财经等数据交给云计算服务商后,具有保密控制权的并不是图书馆,而是云计算服务商,而在云计算环境下要求保密的这类信息随着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将有可能出现在整个信息服务的收集、传输、处理、利用、存储和传播的各个环节,这将严重威胁各图书馆的信息安全。虽然每一家云计算提供商都强调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用户数据,但也仅仅是指数据在网络上是加密传输的,数据在处理、存储和传播时的保护仍然没有解决。

3.2.4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权限即合法用户可以进行的具体操作。用户登录到云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之后,可进行的操作有浏览、检索、下载、创建、更新(修改和删除)等等。但不是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所有的操作,不同的用户将具有不用的权限。在云环境下,图书馆数据的创建、更新及整合等事宜,仍将由图书馆负责,比如每年进行的大量读者数据的更新,馆藏书目数据的维护,以及随时需要提交的馆藏信息、订购信息等等。这样就要求云计算环境能够对普通用户、图书馆管理者和云计算服务商进行合理的权限划分与管理以保障数据安全。

3.2.5访问控制管理。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各图书馆信息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云计算环境对于黑客极具吸引力,因为云本身不但集中存储了各种资源,对于恶意软件的隐藏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再加上云环境的高度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给黑客留下一些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寻找云环境内的安全漏洞,来窃取用户资料或破坏所存储的信息包括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予以防范。

4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安全策略

针对上述云计算的安全风险及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需求,图书馆在云计算的应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策略。

4.1相关标准及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在云计算应用过程中,图书馆界应该组织对于应用云计算所需的标准和相关协议的研究,形成行业的应用规范。同时,由于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更多的是政策层面的问题,云计算企业的管理政策、企业信誉、甚至国家政策,都可能对云计算信息资源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整个产业链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包括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磨合、谈判和研究,以促成相关管理章程或政策法规制度的出台,从而对知识产权保护、责任追究及各方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4.2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与管理云计算环境下为了保证图书馆数据的万无一失,对于服务商和图书馆来说,都应该采取更为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一方面,作为服务商应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来管理和存储数据资源。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是采用数据副本的方式进行容错,它不需要冗余设备,通过对每个虚拟盘创建多个副本来提高数据可用性和访问性能,更适于在云环境下的海量存储网络系统中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图书馆而言,各馆也应自行对馆藏各种数据资源进行及时、全面的备份并长期、可靠地保存。

4.3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密性与完整性实现云计算环境下为了保证“云”中的信息资源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下载或恶意篡改,应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其核心内容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应用。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是提供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服务的系统或平台,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发放机构(CA)和关于公开密钥的安全策略等基本成分共同组成。PKI的建设和应用,使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可以在各种网络应用中方便地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为图书馆营造起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4.4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操作权限管理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不同,将用户从低到高划分为若干个层级,并严格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目前较为成熟的权限管理与控制技术是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MI(PrivilegeManagementInfrastructure),它是基于属性证书(AC)的授权管理平台,它以PKI体系为基础,向所有用户提供与应用相关的授权服务,能够在用户请求服务时进行权限验证,成为用户和服务提供者间的安全通信基础。图书馆通过PMI进行授权管理,使普通用户登录进入“云”后只能根据事先指派的角色进行数据查询;而承担图书馆数据维护工作的用户登录系统后,则能够按照该管理员的角色分派相应的操作权限,完成具体的数据维护工作。

4.5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用户访问控制云计算环境下的用户身份认证对于数据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认证的授权用户才能访问云中的相应的信息资源。由于云计算环境的异构性、动态性、跨组织性等特点,不可能要求用户在使用每一个云资源之前都要进行身份认证,因此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可采用单点登录的统一身份认证方式,被授权的图书馆用户只需主动地进行一次身份认证,随后便可以访问其他被授权的资源。通过单点登录的统一身份认证与PMI权限控制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层级对应地设置不同的资源层级访问权限,二者形成匹配性,从而严格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以有效地保证数据与服务安全。

第5篇

一般来说,图书馆实施评价的目的有3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考察和评价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旨在了解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二是考察和评价图书馆内部运作的效率,以了解运作方式是否有利

于实现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三是评估图书馆付出的人力、物力等代价是否带来了预期的服务效果,以了解图书馆的运作效益是否平衡。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馆为争取足够的经费与支持,

一方面要提出绩效报告,一方面要研究改进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评价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解图书馆评价的发展将有助于对图书馆经营管理趋势的了解,对图书馆改进业务、提升效能更有直接的影响和

现实指导意义。

2早期的图书馆绩效评价

事实上,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只要它存在,就有对其效用进行评价的问题。早在1948年,美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根据对科学期刊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德

福定律”,用数学公式揭示了学术期刊论文引文的分布情况,显示出少数期刊论文得到大量引用这一事实。布氏定律实质上为图书馆有效组织馆藏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可用于对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做

出评价。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麦克雷兰(AWMcClellan)提出应根据图书的利用情况对书架空间进行系统分配的观点。

1965年,克莱伯(V.W.Clapp)和乔丹(R.T.Jordan)建议,应利用定量方法评价图书馆馆藏。

1968年,摩斯(PhilipMorse)出版了专著《图书馆效用:一种系统方法》(LibraryEffectiveness:asystemapproach),提出利用数学模型来评估图书馆的效用[1]。

1969年,赫古德(Hawgood)和莫利(Morley)主持了“评价大学图书馆利益项目”(ProjectforEvaluatingtheBenefitsfromUniversityLibraries,PEBUL),旨在建立测度图书馆价值的方法。[2]

1973年,理查德奥尔(RichardOrr)指出,应明确“图书馆如何”(Howgoodisthislibrary?)和“图书馆做得如何”(Howmuchgooddoesthislibrarydo?)之间的区别,前者指的是图书馆的服

务质量,即反映的是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而后者则涉及到图书馆的价值(Value),是从图书馆投资者的角度对利用图书馆而产生的有益影响所做的评价。[3]

此外,在20世纪60~70年代还有巴克兰(Buckland)、弗斯勒(Fussler)、西蒙(Simon)、辛都(Hindle)等学者也都就图书馆绩效评估问题著书立说[4]。

3常用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方法

(1)投入评估法。这是一种根据图书馆资源投入状况来衡量图书馆效用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把一个图书馆的资源现状与预先制定的标准进行对比,不但可以明确该图书馆的效用,而且可对同类图

书馆做出比较。著名的如:英格兰—威尔士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1962,StandardsforPublicLibraryServicesinEnglandandWales),该标准规定了每年每1000人应增加的文献数量;巴利报告

(ParryReport,1967),该报告明确指出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大学来说,其图书馆每年的财政拨款应达到学校总预算的6%,并且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该标准也要有所变化;“联合拨款委员会图书馆评议

组”(JointFundingCouncilsLibrariesReviewsGroup)1993年提出的福莱特报告(FollettReport),该报告指出图书馆资源投入应“因地制宜”,财政拨款的多少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无

需制定一套关于服务、收藏及员工水平的通用指南[5]。

(2)作业流程评估法。这是工业界常用的一种效用评估方法。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在图书馆的引进,这种评估方法也在图书馆得以应用。该方法强调对图书馆内部作业流程(包括采购、分类、编目、流

通等)的优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图书馆就能取得良好绩效。有专家评论说,这种方法在使用中常常存在一个误区,即孤立地考虑作业流程的改进,而没有把读者需求和作业流程的改进有机结合起

来,从而混淆了效用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图书馆只要作业处于高效率状态,就会满足读者的需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3)任务评估法。这是随着目标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绩效评估方法。该方法根据完成任务或履行合同的情况来评价图书馆绩效。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首先应明确目标和任务,然

后根据实际完成任务和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评定图书馆绩效。它与“投入评估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目标和任务由各个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4)职业标准评估法。在专业人员占主导地位的图书馆,传统上习惯于利用职业标准来评估图书馆绩效,当然职业标准评估法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它确定的标准容易走向极端,要么过低,要么

过高,往往缺乏现实意义;另外,它制定标准时往往只从图书馆角度出发,常常忽略读者的意见和要求。这种不合理现象受到了图书馆界的重视,人们逐步摆脱纯粹从图书馆职业角度出发制定职业指导

标准的束缚,而开始更多地关注读者需求。

(5)历史评估法。即根据以往水平来评估图书馆当前绩效的方法。但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及图书馆本身已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评估法缺乏客观现实性。

(6)系统评估法。这是目前图书馆绩效评估中使用得最广泛的评估法。它是把图书馆看作一个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有机体,它需要资源(投人)、对投入的各种资源的利用(流程)、生产出读者需要的

信息产品和服务(产出),此外,还要考虑到信息产品和服务对读者产生的影响(结果)。系统评估法的基本要点是:首先划分出投入、流程、产出和结果四个阶段,并结合读者、上级主管部门的期望

以及所在地区状况确定各个阶段目标,然后根据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进行评估。该方法的缺陷是:①仅对易于量化的方面,如馆藏量、借阅量等进行测度,而对需要做定性分析的方面,如服务态度等

缺乏评价,强调了服务结果而忽略了服务过程;②把图书馆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无视外部环境和读者对图书馆的影响;③忽略了读者需求。

(7)有机评估法。与系统评估法一样,把图书馆看作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体。但它与系统评估法又有所不同:有机评估法不像系统评估法那样根据外部需求来确定评估目标,而是把追求自身的生

存和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认为有效的图书馆就是能生存的图书馆。

(8)CIPP评估法[6]。也与系统评估法相类似,在教育评估中已成功应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人图书馆界。CIPP是背景评估(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估

(ProcessEvaluation)、成果评估(ProductEvaluation)四种方式的缩写。其中,背景评估主要评价图书馆制订的规划、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情况;输入评估主要考评为达成图书馆的规

划和目标所投人的资源及其运用情况,它特别强调读者需求的满足、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建立良好的工作组织几方面内容;过程评估主要考评定期反馈图书馆执行计划的有关情况,以调整和指导下一步工

作;成果评估主要考察图书馆目标的达成情况。

(9)综合评估法。它是在系统评估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图书馆绩效实质上就是图书馆对其环境中有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具体来说,综合评估法的步骤是:①明确构成图书馆环境的重要利益群体

(Stakeholders);②明确不同利益群体对图书馆的期望以及他们的期望如何随时间不断变化;③根据图书馆使命和宗旨把上述期望转化为相应目标;④提出图书馆满足这些目标的评估方法。至于图书馆

的利益群体,美国学者查尔德斯(Childers)和豪斯(VanHouse)的观点是,图书馆利益群体应包括: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员、图书馆信托人(Trustees)、读者、捐赠者、上级主管部门官员、社区领导者

等[7]。实施综合评估法的优点是:①设定的目标反映了图书馆所有重要利益群体的期望和要求;②促使图书馆与环境建立起密切联系,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③由于图书馆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得以与环境协调发展。

(10)标竿分析法[8]。标竿分析是以同行业内的优秀竞争者或知名领导者为标竿,针对自身产品、服务与作业流程予以评价的连续过程;是一种确认、建立与达成卓越标准的方法;是一种评价与改善作业流程的全面品质管理(TQM)工具。标竽分析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企业管理界所提出,之后为各领域不同组织加以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标竿分析的概念被导入图书馆界,并开始有专门从事图书馆标竿分析的顾问公司成立,如国际图书馆标竿分析咨询公司(LibraryBenchmarkingInternational)。图书馆引进标竿分析的绩效评估方法的好处包括:评价图书馆的服务架构;增进图书馆的服务绩效;获取与增进管理高层对图书馆的支持;协助达成图书馆整体的策略目标;证明图书馆的价值;建立图书馆相互间的专业关系。

标竿分析一般可依选择的标竿(即对象)与欲评价的作业流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内部流程标竿分析(internalprocessbenchmarking)、外部/竞争性流程标竿benchmarking)。(external/competitive

processbenchmarking)和功能性/一般性流程标竿分析(functional/genericprocess(9)综合评估法。它是在系统评估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图书馆绩效实质上就是图书馆对其环境中有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具体来说,综合评估法的步骤是:①明确构成图书馆环境的重要利益群体(Stakeholders);②明确不同利益群体对图书馆的期望以及他们的期望如何随时间不断变化;③根据图书馆使命和宗旨把上述期望转化为相应目标;④提出图书馆满足这些目标的评估方法。至于图书馆的利益群体,美国学者查尔德斯(Childers)和豪斯(VanHouse)的观点是,图书馆利益群体应包括:图书馆管理者、图书馆员、图书馆信托人(Trustees)、读者、捐赠者、上级主管部门官员、社区领导者等[7]。实施综合评估法的优点是:①设定的目标反映了图书馆所有重要利益群体的期望和要求;②促使图书馆与环境建立起密切联系,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目标;③由于图书馆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得以与环境协调发展。

(10)标竿分析法[8]。标竿分析是以同行业内的优秀竞争者或知名领导者为标竿,针对自身产品、服务与作业流程予以评价的连续过程;是一种确认、建立与达成卓越标准的方法;是一种评价与改善作业流程的全面品质管理(TQM)工具。标竽分析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企业管理界所提出,之后为各领域不同组织加以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标竿分析的概念被导入图书馆界,并开始有专门从事图书馆标竿分析的顾问公司成立,如国际图书馆标竿分析咨询公司(LibraryBenchmarkingInternational)。图书馆引进标竿分析的绩效评估方法的好处包括:评价图书馆的服务架构;增进图书馆的服务绩效;获取与增进管理高层对图书馆的支持;协助达成图书馆整体的策略目标;证明图书馆的价值;建立图书馆相互间的专业关系。

标竿分析一般可依选择的标竿(即对象)与欲评价的作业流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内部流程标竿分析(internalprocessbenchmarking)、外部/竞争性流程标竿分析(external/competitiveprocessbenchmarking)和功能性/一般性流程标竿分析(functional/genericprocessbenchmarking)。

4IS011620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9]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图书馆质量评价于1998年公布了ISO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标准,供各类型图书馆进行绩效评估时参考使用。ISO11620目前已完成的图书馆绩效指标分3类,计29项,具体包括:

(1)读者感知类(userperception)指标:读者满意度(usersatisfaction)。

(2)读者服务类(publicservices)指标:图书馆使用率(percentageortargetpopulationreached);服务每位读者的平均成本(costperuser);每位读者每年进馆次数(libraryvisitspercapita);服务每位到馆读者的平均成本(costperlibraryvisit);图书资料可获得性(titlesavailability);读者所需图书资料的可获得性(requiredtitlesavailability);读者所需图书资料占馆藏的比例(percentageofrequiredtitlesinthecollection);读者所需图书资料的延伸可获得性(requiredtitlesextendedavailability);每人每年图书资料馆内使用量(in-libraryusepercapita);馆藏利用率(documentuserate);闭架式馆藏查寻所需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retrievalfromclosedstacks);开架式馆藏查寻所需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retrievalfromopenaccessareas);馆藏平均流通次数(collectionturnover);每人每年图书资料借阅量(loanspercapita);特定时间内每人平均图书资料借阅量(documentsonloanpercapita);每次图书资料流通的平均成本(costperloan);每位馆员年平均流通处理量(loansperemployee);馆际互借处理速度(speedofinter-libraryloan);参考问题回答正确率(correctanswerfillrate);书刊名检索的成功率(titlecataloguesearchsuccessrate);主题检索的成功率(subjectcataloguesearchsuccessrate);设备的可使用性(facilitiesavailability);设备利用率(facilitiesuserate);阅览座位利用率(seatoccupancyrate);自动化系统的可使用性(automatedsystemsavailability)。

(3)技术服务类(technicalservices)指标:图书资料采购进馆的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acquisition);图书数据处理的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processing);每一笔书目编目的平均成本(costpertitlecatalogued)。

在这个标准中,对每一项指标的名称、设置目的、应用范围、具体定义、计算方法、影响指标的解释和因素、该指标的出处、该指标的相关指标等都有详尽的描述。

这个国际标准的确立进一步推进了图书馆绩效指标的使用,在该标准“绩效指标的使用”一节中,有如下的阐释:“作为图书馆计划制定和评价的手段,该绩效指标有两个目的:一是使经营过程易于控制,提供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出资方和用户间参照商议的基础;二是可比较分析具有同样使命或目的的图书馆的绩效。”

另外,该标准并不是将图书馆业务统计的数值直接作为评价指标,而是与其他数值进行组合,加以比率化而构成一个指标。与历来所谓的图书馆统计不同,它更强调用多种方法进行测度。它注重相对值的比较,而非绝对值的比较。

当然,该标准既然是一个国际标准,它更多地关注了基础的或公共的要素,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10]:

(1)在图书馆经营中,必须灵活运用该标准,将自我评价及自我诊断放在明确的位置上,同时,必须确保与此相伴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和加工,以及调查所需的预算。

(2)有必要结合各个图书馆的状况及问题,选择、取舍指标。ISO11620在“绩效指标的选择”一节中指出:“这个国际标准中的绩效指标一览是在各种环境下的图书馆都能使用的绩效指标一览。”因此,在特定图书馆使用时,最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选择使用国际标准中的指标。

(3)该标准并不完全都是数量的评价,有关质量、定性方面的评价,需要具有绩效评价和其他业务及服务知识和经验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和馆员的判断。

(4)在使用绩效指标时,还要求具有最起码的统计学知识。例如:在样本调查中,关键并不是收集几个样本为好,而是保证样本能代表适当的总(母)体。为此,必须清楚怎样抽取样本。

(5)第一版的IS011620没有包括情报服务、用户教育、电子媒体的提供等指标。至少没有对应最新的动向。这些还须不断补充修订。

【参考文献】

1PhilipM.Morse.Library.Effectiveness:ASystemApproachMass.:MITPress1969:93

2,5BrophyD,CoullingK.QualitymanagementforinformationandlibrarymanagersHampshire,England:AslibGower,1996:133

3OrrOHMeasuringthegoodnessoflibraryservices:ageneraframeworkforconsideringquantitativemeasuresJournalofDocumentation,1973(29):315-332

4罗曼.20世纪图书馆效用评估方法回顾.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39-41,55

6吕春娇.从CIPP评鉴模式谈图书馆的评鉴.lib.ntu.edu.tw/pub/pub2.btm

7HouseN,Apubliclibraryeffectiveness:theory,measuresanddeterminants.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Research,1986,8(3):261-283

8洪世昌.标竿分析与ISO11620于图书馆绩效评估之运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讯(第48期).lib.ntnu.edu.tw/jory/j48/j48cat.htm

9张怡婷.ISO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针标准.research.dils.tku.edu.tw/epaper/13/1013data.htm

10缪园.国际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IS011620)简介.159.226.100.3:90/yjstx/No-6/6-4-1.htm

4IS011620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9]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图书馆质量评价于1998年公布了ISO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标准,供各类型图书馆进行绩效评估时参考使用。ISO11620目前已完成的图书馆绩效指标分3类,

计29项,具体包括:

(1)读者感知类(userperception)指标:读者满意度(usersatisfaction)。

(2)读者服务类(publicservices)指标:图书馆使用率(percentageortargetpopulationreached);服务每位读者的平均成本(costperuser);每位读者每年进馆次数(libraryvisitsper

capita);服务每位到馆读者的平均成本(costperlibraryvisit);图书资料可获得性(titlesavailability);读者所需图书资料的可获得性(requiredtitlesavailability);读者所需图书资料占馆

藏的比例(percentageofrequiredtitlesinthecollection);读者所需图书资料的延伸可获得性(requiredtitlesextendedavailability);每人每年图书资料馆内使用量(in-libraryuseper

capita);馆藏利用率(documentuserate);闭架式馆藏查寻所需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retrievalfromclosedstacks);开架式馆藏查寻所需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

retrievalfromopenaccessareas);馆藏平均流通次数(collectionturnover);每人每年图书资料借阅量(loanspercapita);特定时间内每人平均图书资料借阅量(documentsonloanper

capita);每次图书资料流通的平均成本(costperloan);每位馆员年平均流通处理量(loansperemployee);馆际互借处理速度(speedofinter-libraryloan);参考问题回答正确率(correct

answerfillrate);书刊名检索的成功率(titlecataloguesearchsuccessrate);主题检索的成功率(subjectcataloguesearchsuccessrate);设备的可使用性(facilitiesavailability);设备

利用率(facilitiesuserate);阅览座位利用率(seatoccupancyrate);自动化系统的可使用性(automatedsystemsavailability)。

(3)技术服务类(technicalservices)指标:图书资料采购进馆的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acquisition);图书数据处理的平均时间(mediantimeofdocumentprocessing);每一笔书

目编目的平均成本(costpertitlecatalogued)。

在这个标准中,对每一项指标的名称、设置目的、应用范围、具体定义、计算方法、影响指标的解释和因素、该指标的出处、该指标的相关指标等都有详尽的描述。

这个国际标准的确立进一步推进了图书馆绩效指标的使用,在该标准“绩效指标的使用”一节中,有如下的阐释:“作为图书馆计划制定和评价的手段,该绩效指标有两个目的:一是使经营过程易

于控制,提供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出资方和用户间参照商议的基础;二是可比较分析具有同样使命或目的的图书馆的绩效。”

另外,该标准并不是将图书馆业务统计的数值直接作为评价指标,而是与其他数值进行组合,加以比率化而构成一个指标。与历来所谓的图书馆统计不同,它更强调用多种方法进行测度。它注重相

对值的比较,而非绝对值的比较。

当然,该标准既然是一个国际标准,它更多地关注了基础的或公共的要素,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10]:

(1)在图书馆经营中,必须灵活运用该标准,将自我评价及自我诊断放在明确的位置上,同时,必须确保与此相伴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和加工,以及调查所需的预算。

(2)有必要结合各个图书馆的状况及问题,选择、取舍指标。ISO11620在“绩效指标的选择”一节中指出:“这个国际标准中的绩效指标一览是在各种环境下的图书馆都能使用的绩效指标一览。”因

此,在特定图书馆使用时,最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选择使用国际标准中的指标。

(3)该标准并不完全都是数量的评价,有关质量、定性方面的评价,需要具有绩效评价和其他业务及服务知识和经验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和馆员的判断。

(4)在使用绩效指标时,还要求具有最起码的统计学知识。例如:在样本调查中,关键并不是收集几个样本为好,而是保证样本能代表适当的总(母)体。为此,必须清楚怎样抽取样本。

(5)第一版的IS011620没有包括情报服务、用户教育、电子媒体的提供等指标。至少没有对应最新的动向。这些还须不断补充修订。

【参考文献】

1PhilipM.Morse.Library.Effectiveness:ASystemApproachMass.:MITPress1969:93

2,5BrophyD,CoullingK.QualitymanagementforinformationandlibrarymanagersHampshire,England:AslibGower,1996:133

3OrrOHMeasuringthegoodnessoflibraryservices:ageneraframeworkforconsideringquantitativemeasuresJournalofDocumentation,1973(29):315-332

4罗曼.20世纪图书馆效用评估方法回顾.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39-41,55

6吕春娇.从CIPP评鉴模式谈图书馆的评鉴.lib.ntu.edu.tw/pub/pub2.btm

7HouseN,Apubliclibraryeffectiveness:theory,measuresanddeterminants.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Research,1986,8(3):261-283

8洪世昌.标竿分析与ISO11620于图书馆绩效评估之运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讯(第48期).lib.ntnu.edu.tw/jory/j48/j48cat.htm

第6篇

1.1信息收集传统情报收集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专职人员的个人喜好以及部门专家的意见都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图书馆每天产生大量历史信息数据,传统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十分模糊。信息融合技术将极大克服这一困难,能够较清晰地进行分析与评价。如,通过各种检索请求,对各种资源进行信息融合,从而有效管理文献,将无价值或已过时的文献剔除出去。对互联网上无序信息进行分类、规整,从而使馆藏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和科学。

1.2优化数字图书馆信息数据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的数据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内容虽然丰富,但充斥着大量无用或低效率的资源,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分析、过滤一些信息,发现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特定用户可以通过融合模型,快速搜索到所需信息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实现这种信息服务的主要步骤有:搜索特定目标的相关信息;利用融合模型形成信息集合;整合后产生新知识方案,从而得到隐藏数据中的真正信息,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1.3为图书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现代图书馆正朝着网络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所以它要处理和提供的信息较以往更多、更广、更复杂。为了剔除冗余信息,必须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对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喜好或访问历史等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主动向用户提供推送服务。另外,信息融合技术还可以分析和均衡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购置费,从而使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2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

2.1建立完善的特色数据库网络技术的高容量存储及快速推送功能,极大改变了原有的服务方式及内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极大拓展,除了建立跟踪档案、搜索各种科研信息、搜集各种学术论文之外,还会关注研究机构、电子出版物网站的最新动态,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出特色数据库,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2提高检索、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里,面对与日俱增的海量信息,图书馆情报人员要有比一般读者更敏锐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与情报信息工作人员的眼光、文化底蕴、知识基础等有很大关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以自身独到的眼光去洞察行业领域动态,提高知识信息生产率。如何更好、更快地在短时间内对情报信息做出正确判断,获得隐藏在深处的有价值信息,也是情报信息工作人员自我竞争力的表现。

2.3广泛搜集各类信息源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主要是为了获得对手的情报,以供高校读者使用。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处理工具,搜集一切与高校发展的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通过高效、科学的整合模型,将这些信息源进一步整体形成竞争情报集,以简报形式供读者使用。

2.4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竞争情报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情报服务发生了新变化,竞争情报工作的出色完成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所以除利用传统手段外,还要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竞争情报的获取、分析和反馈服务。利用检索工具、网页、商情数据库等可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其他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信息、学术动态、人才资源等,这些都是十分有价值的情报资料。网页搜索能够获取对手一些竞争情报,而通过主页上一些链接还可以发现更多情报,进而形成对竞争对手的更深入的了解,把握竞争对手的动向,准确定位自己,为制定战略决策而服务。目前,信息技术应用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竞争情报系统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将形成一个竞争情报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

3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应用的反思

3.1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先进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其它工作,主要表现为:①技术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馆不会因为建立了先进的管理系统而吸引广大读者,他们不会因为这一点而争先恐后地使用图书馆馆藏。②技术不能改善图书馆管理状况。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发展而来,没有好的管理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技术也无法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③技术必须服务于某项业务。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服务于某项业务来体现自身价值,技术与图书馆核心业务的配合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④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对图书馆业务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可以发现管理漏洞;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信息共享、馆员信息分享等。

3.2以技术为主的系统发展的一般过程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诸如文化、理念等的差异,会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各种阻力,进而影响到图书馆信息化发展。一般来讲,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迈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再到一体化系统过程。技术应用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高操作层的效率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员工劳动强度,这一层一般不会与文化或观念产生碰撞,其最大的阻力在于员工是否能够驾驭计算机信息系统,这就需要时间和培训来完善。另一个是辅助决策系统,它主要是为图书馆的管理者服务的。辅助决策系统是专门为图书馆管理者服务的,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了解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但决策需要各部门提供数据,而数据来源却存在较大障碍。首先,人们会从现在使用的管理系统中获取数据,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待商榷。其次,图书馆管理者希望由新的管理系统来解决数据问题,但各部分如果出现新问题,就需要更改业务流程,而此时就要更新管理系统来实施。

第7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期刊;开架;阅览;服务

在数字图书馆推动服务模式创新的今天,图书馆正在经历创新办馆模式,图书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时期。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高了图书馆信息组织和管理组织,以及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效率。但是,我馆还是离不开传统的服务方式,如现刊开架阅览、过刊开架借阅都存在着乱架、错架、撕页、丢失、破损严重等。

一.认真做好期刊征订和筛选工作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广泛,如科研、农民工、学生、军人等。首先要满足大众化读者的需求,再对科研读者需求的核心期刊进行比较筛选,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提高科技人员的研究创新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科技人员也只有掌握最新科技动态,才能了解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发展的新动向、新思路、避免重复劳动,走弯路等,所以我馆在期刊的征订和筛选上做的很细。

1.广泛收集和征订读者喜爱的期刊

期刊征订是阅览室工作开展的基础,是搞好读者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阅览室要做好期刊征订、收集、整理、加工、典藏等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科研,经济等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借阅率高和读者反映好的期刊,作为重点收藏和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每年都根据读者的需求做一些调整增加新刊。

2.做好期刊的管理工作

我馆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期刊征订工作,还要结合市场的需要,在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期刊的来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馆征订的期刊主要是通过邮局征订,加之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和科学技术的讯猛发展,学科之间日趋交叉渗透,新刊品种繁多,而且不断的增加,出版情况变化多端,工作也日趋复杂,科研人员检索不方便,因此,农业、医学、旅游等期刊的精选也就成了我们的首要工作,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征订期刊时,根据读者的需求和科研人员、教学、专业课题等,期刊增减都征求领导的意见,认真做好征订工作,使期刊不重复、不交叉、不过时,而且有连续性。

3.充分发挥期刊的效能作用

做好期刊的征订工作,就是满足读者需求,为了使期刊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必须在期刊的整理工作上下工夫,力图将期刊整理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我馆将各种类型的期刊按分类法排架,新期刊到馆及时拆包、登记、分类、盖章、上架,期刊排架的目的,就是方便快捷提供给读者。

二.期刊目录组织

期刊的目录组织工作是过刊装订后典藏的关键,是读者和工作人员检索期刊入藏的重要途径。期刊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著录和目录组织上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著录上注意刊名与刊号的变化情况,如科技期刊大部分刊载发达国家最新的科技成果,研究领域或尖端学科的发展方向、学术论文等。这对科研工作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反映新技术、新学科、新动态的连续出版物,其报道内容与范围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刊名、内容、单价的变化非常普遍,如:世界妇女博览改为“悦己”1995年一期3.5元、2008年一期15元,可想而知,一种刊物甚至几经变化,给读者和工作人员检索带来不便,而且,由于一些改名的信息比较难掌握,容易推荐错,以致给读者造成损失,所以现在开架阅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读者带来方便、快捷、随意的阅读方式。

1.过刊的管理

我馆过刊是按分类法与年代相结合的排架方法,过刊排架目的就是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方便读。因此,选择一种简单合理的排架方法是非常重要,我馆的过刊从2000年——2008年都是按分类、刊名、年代排架,读者非常适应这种方法,以便迅速准确地提取和归架,工作人员上架方便、快捷。合理的排架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我馆的整体布局反映了各类期刊的相互联系,使期刊管理的全部工作系统化,从检索上和读者利用上都很方便、简单、类目和年代明确,如:D6/85记实、I25/65传记文学等,满足读者按类索刊的要求。

开架缩小了读者查找目录的范围,使读者浏览、选阅、归放容易。而且,读者在这个空间里可以自由出入,随心所欲地在书架上选择自己需要的文献,然后信步走到阅览区阅读,如选好喜爱的图书就可以到总台办理借阅手续。根据我馆期刊剔除规律和读者利用情况,每年都对期刊进行剔除,节省馆藏空间,优化馆藏布局,充分体现了排架过程的条理化、有序化、人性化。

2.现刊的管理

我馆每年征订期刊600种,现刊的陈列很重要,期刊的陈列方法,应做到有利于期刊的合理布局,排检迅速、管理方便、读者使用方便。我馆阅览室现刊按分类法加顺序号陈列的方式,对开架阅览非常适合,因为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合并,从管理上不同,学校的学生是一卡通,而公共图书馆读者有4种证件,如:老年优待证、过刊证、借书证等。学校图书馆学生和老师多,而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多,一个好动,一个好静,所以期刊的陈列不能太复杂,一证一刊,就像我们去超市购物一样,粗略的分类即可,如;食品区、烟酒区、百货区等。现刊到馆后立即分类、登记、盖章、给顺序号、快上架、快阅读,所以现刊加工、整理过程比较简单,以阅读为主。

三.阅览室的服务与管理

1、职责到位

因为我馆是公共图书馆与农业学校图书馆合并,必须有学科馆员,为科研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学生服务。

(1)联系沟通:作为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代表,承担着与对口专业的联系和沟通、宣传、服务的宗旨,特别是对口学科专业领域的文献特色,要征求科研人员和对口专业学生的意见。

(2)学科馆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对文献资源的熟悉,使其提供文献更有专业特点,除了原始文献,“学科馆员”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文献开发,如编制目录索引,在网上对该学科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连接,制作网络资源指南等二、三次文献的新产品。

(3)是利用指导,传递信息给对口学科读者是重要的,可是学科馆员:更重要的责任,还在于指导有关专业师生,怎样利用这些信息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所以“学科馆员”有必要对专业师生进行有关专业的文献检索知识培训。指导师生通过各种检索途径,快捷有效的获得学科资源,提高师生利用资源的功能。

“学科馆员”是今后图书馆的馆员发展方向,既把资源服务与学科资源建设和教学研究、科研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又为馆员的成长学习和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一条馆员的成才之路。

在今天创新的评估和新型读者的出现,服务项目的增多,可以开展专题文献述评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服务、市场信息服务、调研服务、信息的产品开发服务。

2、制度到位

我馆阅览室开架阅览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乱架、勾画、撕页、特别是丢失严重,工作人员做丢失处理后,过几天丢失的期刊又归还书架,这样给工作人员造成误失,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一起,读者多,难免要存在一些弊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目前还不具备防盗装置的条件下,共同制定了读者阅览制度。

总之用制度来管理,不但可以避免乱架和丢失现象,而且给阅览室读者人次统计工作,读者分析工作提供了依据。读者进入阅览室必须先登记,一证一刊对号入座,这样就会乱架、丢失、撕毁现象减少,即使有个别放错也容易调整和及时纠正,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要多巡视、多引导、多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丢失、不撕毁、不乱架等现象,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根本",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二、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要求某个组织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各种机制、方式和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变化,使本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要求创造性的挖掘和利用存在于组织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及外部知识网络的智慧来服务于用户和市场,知识管理不仅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传递,更注重各种知识间的关联、交互与转换。

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既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工作的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现在图书情报管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上,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已成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二是体现在管理内容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更加突出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服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三是体现在管理职能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外化、内化、中介、共享、学习、认知;四是体现在管理原则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重视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此,把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走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战略管理理论

近年来,对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是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战略管理是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宗旨出发,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现代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建设战略、人才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怎样才能稳定持续发展。现代图书馆包括两大系统,即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属于非赢利性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图书馆自身发展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两大系统的不同特点,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作到两大系统的互补,同时增加政府的投入,才能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大系统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高校图书馆之间也要实行资源整和和提高利用率(如大学城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人才战略就是要是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图书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服务战略就是要树立同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不管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品牌战略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打造现代图书馆品牌,树立精品意识。通过近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理论。

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制造业,它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每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推广和应用到非生产部门,图书馆管理也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因为图书馆管理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的目的是努力改进服务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这两个目标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完全相通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反映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流程的管理,图书馆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同生产产品的业务流程也是一致的。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包括采编、检索、流通、阅览、归还图书杂志等环节,这些流程同企业产品生产的流程要通过前后相继的不同车间,经过若干工序,才能最终生产出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或流程的管理,用于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完全适用的。要提高对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将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借鉴意义。

五、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理论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从项目管理的阶段和过程来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如项目的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过程、计划执行过程、控制过程,这些阶段和过程存在着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包含上述管理内容,不同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不同,但就项目管理的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基本上包括上述管理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理论上之所以能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也包含了上述管理的内容。如图书资料的借阅和归还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都可以应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六、柔性化管理理论

"柔性化"管理同人本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柔性化"管理是相对于高度集权的强制性管理即"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指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缺乏沟通的管理理念,它不适应于环境多变,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应采用柔性化管理,所谓柔性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结构看成是柔性的、有适应性、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

图书馆管理采取刚性管理理念,难以克服图书馆低效率的问题,即实际产生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小于理论上所希望达到的效率。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馆员工作绩效难以观察和准确评价,馆员努力程度、懒惰、馆员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容易导致低效率。解决低效率的方法在于图书馆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馆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道德休养,加强精业精神的教育,处理好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扬团结进取、奋发向上、自我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很显然,柔性化组织强化部门间、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适应性,这种管理同倡导人本管理也是一致的。柔性化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七、"虚拟化"管理模式

虚拟化是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库存储的一种方法。虚拟化管理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并非管理者不管,而是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和规定的任务,在执行任务和实行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将上级监督和指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种管理模式同人本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一致的,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管理依托人对人的直接指挥和监督将愈来愈少,而是依靠规则和程序,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在管理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其管理的特性,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如数据库、文献信息及网络等最适合采用"柔性化管理",因此,虚拟化管理模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和方法。

八、集成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资源集成起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就是要求将图书馆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整合与集成,以实现图书馆各要素的联锁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和图书馆整体功能的优化与放大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什么样的资源组合和技术系统才能使服务最优?(2)什么样的机构设置才能保证服务最优?而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实质上就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促进各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对于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这个问题来说,它可以分成资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处理过程集成、信息与用户集成四个层次,而这四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都包含着共同集成管理理论。总之,集成管理的思想及其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邱约平,段宇峰.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变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5-9.

[2]盛小平.新世纪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电子教学知识库

网络信息环境下,多数高校都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参考文献从原来的书面形式转为以电子形式为主,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利用大量时间搜索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料。因此,教师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技能,会使用教学软件,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的宝库,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具备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条件,本文尝试从3个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

1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知识库

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教学参考咨询室,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落后。教师必须到图书馆查找、复印教学参考文献。对于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已经滞后了,应当大力加强电子教学参考文献的建设和服务工作,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并在图书馆主页的鲜明位置建立链接。对于使用率比较高的书面教学参考文献,图书馆应当提供其电子文本的网上阅读和下载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广大师生的重复劳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国内外不少高校图书馆都自建有电子教学知识库,利用知识库向师生提供电子教学参考服务。电子教学知识库的资源可以来自图书、期刊论文、免费的资料、统计数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视频剪辑等,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授课教师、授课大纲、进度、要求、指定教学参考文献的信息等。电子教学参考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参考文献复本需求量大的问题,通过网络上传、浏览和下载,使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本校教师的课件,或他们提供的其他重要教学资源。广大教师不应该为自己的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保密,应该鼓励自己的学生和同事阅读自己的劳动成果。把这些重要资源贡献出来,放在图书馆的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才能使它物有所值。

国内外政府教育部非常重视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建设,目前我国开通的主要教学知识库有: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国基祝I:教育网()、中华教育资源网(hltp:///kejian.aso)、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o其中,中国开放式教育共享协会主要是高校精品课课件等内容的开放获取,目的在于推动高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前三者主要面向基础教育,免费提供课件、教案、设计、学士论文、软件等内容的浏览、检索和下载服务。此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信息网()、各省教育管理部门、各高校教学资源中心也提供一些教育资源服务和在线学习服务。

高校师生可以利用这些教学知识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不过多数知识库资源是面向基础教育的,高校师生可以利用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业门户太少。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开辟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项服务,配备高素质的馆员,收集、整理各学科教学参考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建设自己的电子教学知识库,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下载、个性化导航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项服务。

目前,CAL1S中心已经着手组织各成员馆联合建设“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第一步由参建各校建立各自的教学知识库,同时把数据集中起来建立CALIS共享的教学知识库;第二步建设电子全文数据库,将各校教学知识库、教师精选的教材与教学参考文献数字化,供师生在网上检索和阅读浏览。这将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库。

2设立服务体系完备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要成立专门机构,专项负责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对全校师生开放。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化配套建设、人员配备和电子阅览室建设等方面。

2.1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首先是大容量存储磁盘阵列、管理服务器和校园局域网的建设。其次是增加电子资源的馆藏量,加大数字化文本、随书光盘及视听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类型文献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研究。再次,还要加强对重要文字、图片、声像等信息的数字化工作,比如,“对于教师和学生常用的或处于热点研究的参考文献,在不违背版权法的条件下,图书馆可以提供电子化的全文文献上网阅读、下载和打印服务”。最后,将这些加工好的电子信息通过网络链接提供给广大读者。当然,在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要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化和自建数据库一般适合于规模大、实力强的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改变那种认为只有将馆藏文献数字化和自建数据库才是数字化建设的观念。应该肯定,以购买方式获取商品化的数字资源为本馆所藏或所用,同样是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一种形式,而且应该是优先考虑采取的一种形式。”

2.2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

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最有效的方法,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对师生开展教学参考文献的服务和导读工作。教学参考文献也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设立的非常普遍,服务水平也比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配备高素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等高层次的服务工作。

加强图书馆和各院系之间的沟通,是加强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采访小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采访小组成员可以由学科馆员兼任,同时聘请各院系任课教师、学科专家等担任,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参考文献收藏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任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专业领域内的基本参考书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最了解,可以由他们提供教学参考文献的书目和其他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信息:学科专家可以保证教学参考文献的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图书馆馆员主要负责联络、采购或者收集、整理等工作。纸质文献经过馆员的数字化处理,转化成方便阅览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供师生阅览,使师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以阅览到最新、最广、最权威的学科参考信息。

2.3电子阅览室建设

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使图书馆能以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能为多媒体教学和培训提供完备的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师生可以利用该阅览室点播各种多媒体资料进行学习,可以浏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开展远程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自主学习。为了配合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图书馆应配备具有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电子阅览室,并要求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的道德心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能应付自如。

3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

3.1建立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

在图书馆主页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链接,让更多的人了解、利用好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同时可以在知识库的主页上建立“新到教学参考文献、教师推荐书目、专家推荐书目、基本阅读书目、拓展阅读书目、研究阅读书目”等链接;还可以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促进教学相长。目前,国内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开发商推出有关电子教学指定参考资料的管理系统软件,但一些高校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相信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服务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

3.2提供多媒体课件的共享和个性化导航服务

多媒体课件是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重要内容,应该设立多媒体课件数据库和多媒体课件交流平台,让师生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多媒体课件。每位用户上传时提供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某些关键信息,比如课件名称、作者、类型等。本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是多媒体课件数据库的重要来源,高校都组织教师进行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或授课大赛,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浏览并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束之高阁,要让更多的师生看到它们。

电子教学参考文献因为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是学习浏览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员要对其归类,建立分类检索途径,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导航服务。

第10篇

论文摘要:图书馆在推进社区服务的时候应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前提,以法管理为保证,特色服务为关键,人性化服务为基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新时期图书馆只有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才能求得自身发展。图书馆应顺应时代需要,开辟社区服务新领域,从而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推动社区的情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的形成。那么,图书馆在开展社区服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l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

由于受到体制、地理文化环境以及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些高校在服务社区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狭隘的地方观念,封闭的保守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这种封闭保守观念,特别是管理层的封闭保守观念不解决,没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功能就准于实现。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教学辅助部门。在长期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只能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的思想。在高校转型发展的今天这种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束缚、阻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所以高校图书馆领导及职工应转变观念,要树立市场观念和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加大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力度。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名目繁多的信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从事信息服务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而罾为抢占信息用户市场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不仅迅速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垄断局面,大大降低了图书馆作为信息主要提供者的地位,还威胁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图书啦须及时调整自己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封闭模式。使自己融合于社会,适时地、积极地去开拓信息市场,做好信息咨询和中介工作。

2依法管理是保证

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是靠法治,发展社区服务也必须在《图书馆法》下,制定有关的条例。只有依靠法律的权威性,才能切实保证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发展。在社区服务方面。加强法制建设,使社区服务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使社区服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国家图书馆法,但各部委、地方政府已出台相关的图书馆法规对图书馆性质、任务、工作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如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在二十—条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在完成为教学、科研、教师和学生读者主体服务的前提下.可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向社区、社会公众开放。在我国部分高校已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2005年5月5《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向信阳市民开放的新闻。在西方发达国家加日本、美国等大学图书馆都为所在区域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为社区开展信息共享中心(1nformationeommons)或学习共享中心(Leaming-Commons)服务。

3特色服务是关键

图书馆社区服务应根据社区独特的经济文化建设、人文环境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殊需求来策划图书馆服务工作。图书馆社区服务要抓住机遇,开展颇具特色的图书馆服务,即特色服务,使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得到流传,并发扬广大。这是图书馆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如社区风土人情的文献。家谱文化的探讨,本社区作者的作品和人物传记资料及名人故居拍摄图片展存。使地方文化得以完整的创造性的传承。开展图书馆社区服务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社区的区情出发,以读者为中心,提供特色化、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一些图书馆社区服务关心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主动承揽起为社区产业经济服务的责任,为社区居民经济生活的改善提供优质服务。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图书馆社区服务所处辖区的主要产业经济是生产苗木,区内有众多苗木专业户,图书馆社区服务因地制宜。专门搜罗国内出版的园林景观花木书籍,设立专架,为社区内众多苗木专业户提供信息服务,深受广大住户的好评和欢迎。

图书馆社区服务应该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开展“社区知识竞赛”、“优秀藏书社区”活动,将居民吸引到图书馆中来。青岛市南区社区阳光图书馆利用区里的学校办馆,在居民中开展了“书海泛舟”、‘髑书大家读”、“新书推介会”等主题活动,为居民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培养居民读书的好习惯,树立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宁波市的图书馆社区服务也将图书馆事业发展得生机勃勃。宁波市图书馆社区服务按照“居民身边的学校、“阅览超市”、“社区信息港”和“文化休闲室”的要求进行建设,甚至请专业设计师来设计社区阅览室的环境,这样好的图书馆社区服务从—个公共机构变成—个人除了家庭和办公室之外的、舒适的第三个生活空间,将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到了—个新水平。它通过高雅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让舒适怡人的图书馆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读者的“知识伊甸园”。大力建设图书馆社区服务,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推动了城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4人性化服务是基础

图书馆社区服务作为基层图书馆组织,它深入社区,服务于最基层的群众,要真正地实现它的价值,就必须贴近群众,建立充满人性化的图书馆社区服务,树立关怀人、发展人的人文理念。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信息传播;创新;竞争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现代图书馆已不再是只具有保存文化、传播知识、娱乐大众等传统功能的机构,读者还希望它兼有信息枢纽的功能,更希望它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这就需要图书馆采用新型方式和手段来保持其原有功能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

一、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更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与任务

1、知识信息的有效传播

目前,高校图书馆对如何有效地传播和利用知识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数字信息的时代,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获取有效的知识显得更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培养高职人才方面,采用新型更有效的方法主动传播知识信息。

2、文化娱乐传播功能方面

如何利用图书馆娱乐传播功能,健康积极有效地引导青年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如何通过文化娱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高素质、高修养人才更值得我们探索。

3、面对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功能

由于虚拟图书馆广泛的链接功能,使大量的知识信息成为一个无序的大系统,传统意义上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主的评价指标已变成了图书馆可供检索所获得的文献数量,从而使大量的新信息与读者需求之间出现了矛后,读者需求一种系统化、专门化、个性化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创造性的信息增值服务。这是最迫切、最需要花大力量解决的并且需要不断完善的长期课题。

二、办馆理念要不断创新,是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办馆理念要有不断创新。只有不断更新办馆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在高职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思想,重塑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利用现有的知识信息资源,将各种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使各类资源知识满足最需要的人在最需要的时间得到最需要的知识,以充分实现知识信息的价值。

2,“学科馆员”制度

目前少数本科高校图书馆实施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这种对知识信息深层次的主动性的开发利用,对于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和文献保障作用。

“学科馆员”应当是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的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这就要求“学科馆员”要为适应工作网络化、知识综合化、学科专业化的需要铸就更高素质。这样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骨干,又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真正成为专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导航者、教育者,这种“学科馆员”制度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3、项目管理概念

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涉及资源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读者服务等整个业务过程的各环节,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业务管理的整个过程被固化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将探索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吸收为业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从而使业务管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项目管理一般分四个阶段,即策划与决策、设计与计划、实施与控制、检验与总结。项目管理不是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取代,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

4、个性化服务

读者衡量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不在于图书馆有多少藏书,而在于图书馆提供使用性信息的多少,在于能否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图书馆服务业的强大优势,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三、提高数字时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源的保存和利用达到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的目的。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提高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各校图书馆管理者们的热门话题。

1、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资源有关,即产生差异性;竞争优势和资源利用有关,强调企业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力。

2、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图书馆能够及时掌握并适应用户需求变化趋势,经过长期精心培育建立起来的独特的差别优势,这种优势贯穿于“资源”与“服务”之间,体现在图书馆核心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不断创新。

3、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传播职能;教育服务职能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的新的发展时代。在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越来越快,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信息社会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学习才能使人们获得在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人们只有通过贯穿一生的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不断适应从事某项工作岗位和转岗再就业的要求。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很难搭上信息时代的航船。高等学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摇篮.是未来世纪发展竞争的焦点。高等院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有了许多新的称谓:“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虚拟图书馆(Virtuallibrary)、无墙图书馆(Librarywithoutwalls)、多元媒体图书馆(Medialibrary)、全球图书馆(Globallibrary)、电脑化空间(InterspaceorCyberspace)等等。不管我们怎样称呼未来的图书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信息革命的浪潮把高等院校图书馆推向一个崭新的变革时期。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地位、职能、馆员的角色、服务和管理模式都将面临新时期的挑战。

1新时期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变化

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改革的先驱是教育信息化。知识经济理论改变了我们对高等院校图书馆地位、作用、价值的传统认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世纪图书馆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化社会赋予高等院校图书馆新的使命,高等院校图书馆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1.1高等院校图书馆将成为高校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中心

古代藏书楼最典型的管理方式就是禁锢藏书近代图书馆的出现是伴随近代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成为大众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了传播知识的作用和广泛的教育性.近代图书馆“已不再是藏书的地方,而是教育机关”。而现代图书馆既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将现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概括为:①保存人类文化遗产;②开展社会教育;③传递科学情报;④开发智力资源。1981年和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试行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这两个文件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概括为:教育服务职能和情报职能。高等院校图书馆是办好高等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1999年国际图书馆协会大会主题是:图书馆世界文明通道(LibrariesasGatewaystoEnlighte—neWorld),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将超越当今知识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的作用.而成为获取广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通道。新世纪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将从“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成为“高校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中心”。图书馆要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多元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是学术信息中心和提供辅助教学资源的枢纽与知识信息传播媒介。每个高等院校图书馆都将成为全球学术研究信息网络的一个交换站和节点。学生可通过网络远程教学服务系统有效地利用在线图书馆信息资源,教师可在网上获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图书馆的工作要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将文献加工成情报信息,再将情报信息加工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财富。只有这样高等院校图书馆才能在未来的新世纪中存在和发展。

1.2未来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业务方法和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组织、存储和利用信息是图书馆的业务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未来世纪中,传统的图书馆方法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有了新的发展。INTERNET把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迅速地推向全球化。传统的文献采访工作将延伸到对信息资源的探索,去发现可利用的信息资源。藏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馆藏信息资源和全球网络信息资源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馆藏分布将不局限于自身的空间,而是将全球网络信息资源组织起来,实现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虚拟化馆藏模式。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则以数据仓库形式长期存储.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和开发利用。文献分类工作不再是仅仅将文献按照科学体系归类,而更加注重对知识成分进行提炼、加工整理,进行知识信息的创新。用户教育是图书馆事业不变的工作主题,但用户教育再也不是仅局限于辅导读者如何查阅目录,或是提供一般的事项咨询,而是要对用户加强信息意识的教育、培养用户捕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要帮助用户把知识化为智慧和财富。概言之,面向新世纪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将从收藏借阅文献的服务模式朝着以组织、传递、开发信息资源为核心,实现业务管理高度自动化,信息资源数字化、馆藏特色专业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图书馆的职能不再仅仅是靠提供馆藏的信息服务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组织、传递网络信息资源,要通过馆员的智力劳动.创造出新的知识信息,提供增殖的知识服务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2新时期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信息传播职能和教育服务职能

2.1我国教育现代化需要图书馆强化信息传播职能

教育服务职能近代图书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机关”,教育服务职能是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迫切需求。大学人才密集,是知识、信息的主要产地之一,也是知识、信息需求量最大的地方之一。未来世纪,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大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将表现为需求量大、多元化、专业化的特点:对知识、信息获取方式要求更快捷、准确、方便。他们不仅仅需要在图书馆能获得信息,还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经过筛选和加工的特需的知识信息。高等院校图书馆要真正成为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其中一项重要技能就是利用高技术手段直接获取知识、信息并进行继续学习的能力。今后的大学生面临的是知识和信息的竞争,谁在知识、信息领域领先,谁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高等院校图书馆要在素质教育工程中发挥作用。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教育信息化包括: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学会利用网上资源;开办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终身教育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远程教育是把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是构筑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远程教育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实现网上招生录取、计算机学籍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不断扩大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高等院校图书馆既是远程教育网络上重要的教育科研信息资源,也将成为网络上信息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的课堂和就业、文化、娱乐、生活的信息网站。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高等院校图书馆率先成为“无墙图书馆”。

2.2新世纪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教育模式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大学培养人才的综合方法。高等院校图书馆同样也通过“三育人”来体现自身的教育服务职能。

(1)信息技能课程教育。从事某一专业的人,必须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有些科学知识,却是各种专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知识。“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目录学是指引治学途径的入门之学,这话在今天依然十分有道理。文献信息组织、分类、检索、课题调研等是每一个科研教学人员的基本功。可以说,信息处理能力是现代人才的基本素质,体现了人才竞争能力。而过去的高等教育忽略了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离校后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较差。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教育部在198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了“开展查阅文献方法的师资水平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提高。通过备课、观摩教学等教学研究活动和师资轮训,不断学习、研究信息查询的新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和效果。在未来的世纪,《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对于在校学生、网上的学员以及社会上的信息用户都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方法课程。人们需要学习信息搜索的技能,需要通过课堂、网上自学等方式掌握这个基本技能。高等院校图书馆应肩负起这一任务。

(2)网络信息搜索技能培训教育。信息社会的信息增长速度快、数量大、更新快、载体形式多样、分散存储,出现了信息超载的现象网络查询便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到2000年,我国将有1000所高校建成校园网并与CERNET连通.高校图书馆通过CERNET与1NTERNET实现互连,高校图书馆开辟了电子阅览室,提供了上网查询服务,为网上信息交流创建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但目前高校个人上网普及率还不够高,网络和网上信息资源利用较低。究其原因之一,是人们对于上网技术较为陌生或不熟练。随着图书馆的高度现代化,一些读者面对高度自动化的图书馆望而生畏。为了今后吸收和处理信息的需要,人人需要上网。因此,图书馆应当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搜索技能的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掌握上网的基础知识;学会WWW,FTP,E2MAIL,GOPHER等网上漫游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常用的站点和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站点:熟悉重要的专业数据库及在线图书馆的检索方法等等。近年来,图书馆开办的用户上网技能培训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图书馆馆员对网络资源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检索技巧至关重要,一般的上网技术培训无法替代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搜索技能培训。这种培训以主题讲座方式.学员可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专题选修。方式灵活效果显著。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服务职能提供了新的手段。

(3)图书馆的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图书馆的空间虚拟化、信息检索对象化、信息服务与传播网络化、管理职能集成化的目的在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社会的图书馆的服务思想。虚拟化图书馆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扩大了服务对象.在线信息服务所创建的信息导航、搜索引擎、专题数据库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缩短了信息与人之间的距离,当人们通过网络得到图书馆的种种在线信息服务时,人们心中将开始重塑图书馆新世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