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19:5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主任帮扶学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班主任培训,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更好地促进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组织
成立班主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丁小命
副组长:程建军
成 员:陈志庆 原海锋 田晋芳
三、培训目标
此次培训为班主任工作作前期准备。以期各培训教师能适应正常班务工作,达到提高学生自律性、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德育素质;提高学生集体观念。
四、培训内容
1、专业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类:《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职业道德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班主任岗位职责》、《中学教师十不准》等。
德育理论类:《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等。
德育管理方法类:《班主任工作案例》、《中小学生安全须知》等。
2、专业素养:
(1)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修炼
(2)班主任的能力训练
(3)班主任的组织领导艺术
(4)班主任的关系协调能力
(5)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3、专业能力:
班集体的建设、组织能力,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班队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组织能力,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教育能力,学生个案的观察教育分析能力,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和技巧等。
五、培训途径与方法
全体教师,每年为一轮次。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的培训模式。
1、学习反思:
(1)聘请高级教师或优秀班主任作讲座、经验介绍等。
(2)自主学习、学会反思。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深化成功经验,形成班主任工作个性风格。
(3)实行培训交流,提高素养。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学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2、实践训练:
(1)教室布置
(2)盛大节日黑板报专刊
(3)主题班会
(4)班主任工作案例
(5)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教育
(6)与家长联系方法与技巧
3、导师引领:
积极开展班主任德育导师制,对班主任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班主任聘请德育导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一个小群体的辅导。
4、专题研讨:
定期组织进行专题研讨,如:班级活动的构思与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我与学生共成长研讨、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偶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研讨等。
六、培训措施
1、建全班主任专业培训激励机制,实行培训考核制。根据要求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班主任工作进步情况,分别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合格以上(含合格)发给一定的奖金。
2、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培训,保证集体培训时间。
关键词:班主任;团队;新时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24-02
进入21世纪已经十多年高等教育也已经成功进入大众化阶段。面对众多“90后”的大学生,班主任在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的班主任体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个班级都设有班主任,每个年级还设有级主任。班主任配合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没有班主任,学生完全由年级辅导员进行管理。进入21世纪,虽然每个班不设班主任,但配备了专业导师重点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2011年,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下发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班主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当年9月份开始,学校实行班主任制,班班设置班主任。本人在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了许多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出了以下一些工作特色,同时也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些思考。
一、组建班主任团队,做好班主任工作
材料系2010级班主任团队由六名班主任组成。六名班主任管辖的学生同属于一个系、一个年级,学生客观情况基本相同。六名班主任均为博士,年龄均在40岁以下,党员三名;其中三位老师还同处一个办公室。
1.发挥老学生工作者余热,做好传帮带。我曾经从事过辅导员工作,所以上手比较快。首先,我认真对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班主任工作实施办法》和《机电工程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开展了许多常规性的班主任工作,如:搜集班级学生情况;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召开班会、班干部会;到堂听课;到学生宿舍走访;找有问题的学生谈话;参加班级活动;等等。班主任团队中同办公室的两位老师比较年轻,又都是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热情比较高,我们经常讨论各班的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我就把我的班主任的做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包括一些自己设计的电子版材料,如学生信息表等都传给大家使用。在我这个老学生工作者的带动下,同办公室的其他班主任老师,工作积极性也很高,想方设法搞好班主任工作,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班主任工作氛围。
2.积极进行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课题研究,促进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团队老师通过摸底调查,每个班级都有不同数量的学生欠学分达到15个以上,面临降级和退学学籍处理。团队就以“‘红色1+1’,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研究”为课题在学生工作处进行了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的立项。班主任团队围绕课题内容,以学困生为工作中心,以点带面,促进各班级工作的全面发展。团队本着坚持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明晰思路、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创新载体,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要求,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红色1+1’,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具体实施办法是:每一位班主任在所管辖班级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口联系1~2个欠学分最多的学生,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进行帮扶教育,力争在毕业前的3年当中补回所欠学分,不降级,顺利毕业,给学校和父母交上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研究方法是:①搜集后进学生资料,掌握学生基本情况;①平均两星期与学生见一次面;③平均两星期深入学生宿舍一次;④平均两星期随堂听课一次;⑤平均两星期与学生就餐一次;⑥平均一个月与欠学分任课老师见面一次。通过“‘红色1+1’,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优势,让大学生思想教育“活”了起来;探索班主任工作创新,让班主任“动”了起来;大力推进教书育人工作,让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了起来;同时也促进了团队班主任工作的全面发展,让团队班主任教师都“干”了起来。通过团队开展班主任工作,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形成了规模效应、辐射效应。在本次学校“十佳百优”班主任的评选过程中,班主任团队中一人被评为“十佳班主任”,两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机电学院优秀班主任一共12名。
二、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过境迁,现在的大学生相比上世纪90年代的学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时期“90后”的大学生们,接触新鲜思想和事物的渠道众多,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班主任工作如何顺应时展的要求,如何应对新挑战,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每个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到“三个转变”。
1.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为了适应“90后”大学生个人意识强烈、追求自立的特点,班主任应该由原来的管理员角色向“服务员”角色转变。班主任要正确认识这一转变,放弃“管不了”、“管不好”、“不能管”的思想,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做好服务工作并不是简单满足学生的要求,而是要做到“欲擒故纵”。
2.命令向说服的转变。“90后”的学生个性更强,具有叛逆性,缺少理性,容易和班主任对立和对抗。因此,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认识问题,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教育就是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的“病症”,同时又让学生自己找到“药方”。说服教育要求班主任要耐心、细致、灵活,学生才会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劝慰。说服教育还要求班主任不做高高在上的命令权威者,教师放下架子才能达到心灵的制高点。
3.制止向引导的转变。学校为了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影响,往往会禁止或阻止大学生接触与学习生活无关的事项,一味的禁止,反而会增加学生对被禁止事项的好奇心,导致禁而不止。这就需要引导、启发,犹如大禹治水的“改堵为疏”。对当前大学生受到的社会环境的干扰,班主任要进行全面的利弊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对其进行正面教育,起到纠偏防错的预警作用。引导要有目标和榜样,目标要分阶段性和现实性。学生受社会大潮影响,容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加以引导会造成学生盲目地随波逐流。榜样既要有典型生动的范例,又要有就近的大众的先进的模范。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该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每个班主任老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希望全体班主任老师积极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去,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杰,王韶华.大学教师做好兼职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2,39(1):186-187.
[2]张海兵.论大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30(4):72-74.
【关键词】中职学校 后进生 转化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2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大专院校扩招,高中降低入学门槛,中职技校免试入学,导致绝大部分后进生流入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成为摆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深层次来看,在中职技校中转化后进生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全社会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而且还能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而班主任是教学管理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有效转化后进生成为每个班主任的迫切愿望。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自觉性缺乏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导致学习成绩欠佳、操行较差的学生。其特点为:(一)是非观念模糊,思想品德不高,(二)心理不健康,既自尊自傲又自卑自弃;(三)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四)缺乏基本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复杂,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及个人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父母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或存在代沟。(二)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或欠佳,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六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及成因,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逐步总结出了一套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 多途径全面了解后进生,并分析其成因,制定帮扶计划。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说过:“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和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虽然后进生的特点及成因为大多数人所共知,但每个后进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要通过查阅后进生的档案资料、家访、谈心等方式来全面了解。只有全面了解了其成长背景、家庭、性格等,才能为后进生量身定做可行的帮扶计划,最终才能实现有效转化。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职业技校中的后进生家庭问题严重,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溺爱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都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我班学生李某,入学后上课睡觉,也不交作业,不愿参加班级活动,不善交际,独来独往。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该生自小父母离异,靠吃低保和母亲相依为命。可见,父母离异是其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后来,我主动接近该生,和他谈心,逐渐彼此信任。我根据其心理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计划。几个月后,他终于恢复了自信,走出了家庭的阴影,步入学习的正轨。
2 多关爱,发现闪光点。帮助建立自信心
很多后进生有自卑心理,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很敏感,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多关心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皮格马利温效应”,寻找机会鼓励他们多尝试,尤其要从学生的错误行为中挖掘其闪光点,哪怕是非常细小的都要积极利用。如:某次领导发现学生翻墙后交给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就对全班同学说:过去某某同学翻墙,今天又翻墙,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错误,过去是向外翻,是逃避上课,今天他是向里翻,是为了学习,这中阆有很大的进步,今后他肯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老师的话使他十分感动,他马上在同学面前承认错误,并决心改进,并保证今后上学不再迟到。此后,这名学生真的不再迟到。而且学习也积极许多了。可见,从学生的错误行为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老师只是质问,“为什么又翻墙了?”或一味地用过激的语言训诉他,或打电话向家长投诉,你的儿子又违纪了,你应该好好的教育他,这样,他在同学面前就没有了自尊,在同学面前丢了脸,由逆反心理作怪,自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3 悉心辅导,循序渐进,走向成功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根据市教育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扎实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了贫困家庭在校生扶贫资金准确、政府资金减免到位,受到贫困户、在校学生和社会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2018年,我校对照省市扶贫办、镇政府、村委会辖区贫困户及在校生建档立卡信息,核准扶贫名单,现将本年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 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强化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李强校长为组长,侯健主任为副组长,校委会成员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教师包联到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实行“一 对一”信息核查和帮扶。
二、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教育扶贫帮扶长效机制。 为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同时, 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计划、 扶贫工作包联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专题会,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建立完善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纵深开展。期间,先后制定完善了《教育精准扶贫走访制度》、《教育精准扶贫帮扶措施》等长效机制。
三、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及人口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对我校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摸准摸实上报中心校; 二是建立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三是及时准确上报贫困学生在校收到的资金救助等发放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进行及时核审。为掌握较为全面、准确的帮扶对象情况信息,我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与学校所辖地区的村干部紧密配合,虚心听取村干部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拉近距离,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每一位帮扶对象的情况制作了联系表,在联系表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况。
四、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重点开展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扶贫。
1 、学校提供专项资金,开展经济帮扶,送温暖、送爱心。每学期拿出经费的3% 用于购买学习用品,资助贫困生。
2 、发挥学校专长,开展智力帮扶。学校在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后,组织其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召开了帮扶会议,掌握其在校的学习情况,结合其家庭情况和教师的建议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进行定期的辅导,让其在校期间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成。在本年度期末质量检测中,这些学生在学习及心理上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有自信。
3 、开展心理教育帮扶。 由于帮扶家庭中较多学生为留守学生,学校非常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与之交流,掌握其心理状况,适时调整与疏导。
五、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坚决完成上级的任务。
1 、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做好辖区范围内学生的入学工作,加强学籍管理,确保适龄学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2 、建立了“防辍控辍”管理制度,学校与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
3 、密切注意学生辍学苗头,及时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从源头上防止辍学。
岁末年初,又到了期末。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期末工作更是忙碌。小编在此献上《班主任期末工作清单》,希望对您的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一、做好期末考试的动员工作,进行考风考纪专题教育活动,重点加强诚信教育;稳定学生的情绪,避免心浮气躁,安心复习功课;告知学生考试时间安排。
二、联系科任教师,做好班级学生的复习指导,尤其是学困生的帮扶。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备考。
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和学生档案的填写。
四、依据相关规定做好学生的“评优”或“推优”工作。
五、依据相关规定做好学生各种奖励或补助的发放。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见《教师年终总结写作宝典》]。
七、做好下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见德育部落《班主任工作计划写作指南》]。
八、根据学校要求上交诸如: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统计表、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奖学金评比汇总表等。
九、认真填写《家校联系卡》,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成绩及在校表现,尤其要重视“班主任评语”栏的填写,对学生给出中肯的评价及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开好学期总结班会。做好学生成绩通报,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做好假期学生安全、学习等教育工作;提醒学生假期注意事项和开学时间。
十一、非毕业班学生布置好假期家庭作业,既要有书面作业,也要有实践作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十二、组织好期末家长会 [见《如何开好期末家长会?》]。
十三、做好教室和宿舍卫生,关好门窗和电器。
十四、做好假期学生离校安全工作,避免学生延时离校。
“潜能生”是学校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与同龄人相比,他们虽然拥有各种潜在的发展空间,却因为暂时性的这样或那样的发展滞后,很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的疏落、歧视,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近则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远则为成年后的抑郁、自闭、仇恨社会等极端性格的发展埋下祸根。
现实情况是,关注“潜能生”往往是教师的个体行为,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教育能力高低。教师普遍认为帮扶转化“潜能生”是一项出力大,见效小的苦差,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投入精力涉足。要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就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潜能生”的帮扶与转化。我校立项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建立‘潜能生’帮扶机制的实践与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探索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建立一套系统的“潜能生”帮扶机构和制度,从而保证“潜能生”在学校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一、成立帮扶机构,明确事情由谁做。
成立以学校业务副校长为组长,学校德育主任、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一至六年级年级组长为组员的“潜能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以学校全体班主任、心理教师及课任教师为成员的帮扶队伍。由德育处负责常务工作,将“潜能生”帮扶转化工作列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教师德育工作考核的一部分。
二、建立帮扶制度,规定事情怎么做。
(一)学习培训制度
1.通过读书自修、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心理辅导通识、班主任工作方法等与“潜能生”帮扶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广大教师对“潜能生”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升帮扶转化的育人能力。
2.依托家长学校,对“潜能生”家长进行培训,更新家教观念,提高家长家教水平。诸多实践证明: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一名问题家长。
(二) 监控分析制度
1.每学年初,班主任牵头课任老师分析本班“潜能生”情况,填写《“潜能生”帮扶登记表》,交由学校心理咨询室备案。
2.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对全校《“潜能生”帮扶登记表》进行分析汇总,将“潜能生”分为“智力发育迟缓”“行为习惯不良”“心理障碍”等几大类别,以便提供有针对性帮扶建议。如发现有疑似心理疾病者,负责建议家长带孩子找心理医生诊断、治疗。
(三)认定减压制度
凡被心理咨询室认定的“智力发育迟缓”类潜能生,期末成绩不计入班级平均分考核,使任课教师不再为他们的成绩所困,转变“恨铁不成钢的”焦躁心态,心平气和地悦纳学生差异,落实分层作业,切实减轻“潜能生”的学业负担,使他们能够在融洽宽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悄然转变。
三、效果与问题
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潜能生”帮扶机制,为潜能生营造了较为优越的成长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品质。
1.提升了教师:培训交流,使教师们提高了对帮扶工作意义的认识,了解了潜能生的常见类别和形成原因,掌握了基本转化策略,使教师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想方设法地帮扶学生;心理教师的“危机干预”,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的支持,避免了突发事件的事态升级,消除了“专业能力枯竭”带给教师的焦虑和挫败感。
2.呵护了孩子:监控分析、认定减压制度,保证了学生受到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心理拓展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悦纳;社团活动、设立“奋飞奖”,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收获自信。
促进师生的价值认同
文化性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共同走向,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厦门三中要打造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乐道的学校,就要重视学校文化内涵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建设和谐校园,人文校园。
厦门三中“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个角落都育人”,教室的“宣传园地”“真我风采”上张贴的是来自班级教师、同学的“草根名言”,朴实真切而又催人奋进。当然,这些都是显性的文化,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显性文化对良好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等隐性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厦门三中每年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读书节”活动,活动载体丰富,异彩纷呈,深受学生喜爱,原因是“我的活动我做主”。活动方案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搜集学生的“创意金点子”,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寓教于乐,学生在色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彰显亮丽青春,展现个性特长,同时各种文化活动也成为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厦门市中小学校服实行统一价格,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生产厂商。校服的款式,一般是由中标的供应商提供几套,学校可以从中选择一套作为校服。在没有自行设计校服款式的“实力”下,学校只能在现有的款式中有限地行使选择权,而绝大多数学校中标厂商提供的校服款式,往往比较陈旧、单一呆板,制约了学生审美品位的提升,压抑了学生的灵动与活泼的青春。有的学生把松松垮垮的校服改成了窄脚裤,有的学生把校服涂鸦成个性服装。“学生不喜欢自己的校服,我们要反思”,学校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探寻解决途径――“厦门三中校服要诠释时尚,彰显三中学子风采,让学生穿出品位,穿出时尚与活力,成为菁菁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学校特邀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曾凤飞先生为学生设计校服。暑假期间,部分家委会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曾凤飞厦门三中校服作品品鉴会,当场投票选出“我最心仪的校服”,同时在“我最心仪的校服”上还增设了橙色的荧光标志,既漂亮又醒目,深受学生喜爱。
“创先争优做育人先锋”工程
学校所在片区的生源中,城乡结合部居民和外来员工子女多。其中,行为习惯差、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少压力。为此,学校启动了“创先争优做育人先锋”爱心帮扶工程。要求每位非班主任党员帮扶一名行为偏差的学生,本着“不歧视、不抛弃”原则,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等重要”的思想,提倡“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爱心换取爱心”的教育理念。
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每星期至少找帮扶学生谈话一次,尽可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他们体验教师的重视和肯定,创造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展示长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尊师守纪、有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学生。
为加强帮扶的过程管理,学校党总支将“创先争优做育人先锋”帮扶学生活动列入党员民主生活会内容,学校相关部门对党员帮扶进行全程跟踪并于每学期末做出帮扶效果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党员年度评优依据。
此项工程的启动使得学校“创先争优”活动得到深入扎实的推进,学校研究决定在此活动的基础上,由科任教师及行政后勤系列的党员组成“学生成长导师团”,在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载体,完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切实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发展,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和巩固。
呵护、润泽成长中的生命
学校是教育部“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重点实验基地。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树立正确两性观念、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掌握远离危险、防范侵害、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拒绝诱惑,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生命观,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方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接纳他人。总而言之,旨在引领学生过一种安全、理智、负责任、有热情、有追求、有爱心和有创意的生活,成为身心健康、充满信心、和谐幸福的阳光学生。
学校将生命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打造生命化的课堂;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设计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建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同时,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课程、教材和教法,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去改造和提升班级的主题班会。
学校组织各部门、各学科精干力量担任《因为美丽――厦门三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编写,该校本课程以“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为主线,每一章包括案例、主题阅读、主题解说、思考与讨论、活动与体验等栏目,以丰富、新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新天地。
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是在践行学校“办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乐道”的办学理念,学校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学校不断创新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开办“三中讲坛”,以专业引领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以优秀的组织文化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每月邀请本土名家来校开讲,介绍最新教育理念、教育热点,用专家的话说,“‘三中讲坛’,坛坛是好酒,很给力。”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阅历,讲述了“教师发展之道”;有着“厦门名嘴”之称的章立早老师幽默诙谐地解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使部分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的老师,有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信心和动力。同时,本校老师也纷纷登上讲坛交流切磋书法、国学经典品读等内容,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引导教师真正做一个内外兼修的“教育人”,既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提升了人文素养,为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此外,学校结合发展战略,要求教师制订专业发展目标、行动计划方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并通过每年度专业发展总结、“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考评等实施过程管理,使教师树立以教育教学实践主动促进自身发展的观念。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新教师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侧重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促成教师在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中的脱颖而出。在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学校有9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有3位教师获一等奖,获奖级别及人数在同类学校中领先。
建立中层领导、班主任轮岗制
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靠,管理团队的德、能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成效。学校加强中层领导、班主任的业务学习、交流与考核,不断提升他们的素养、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同时,实行中层领导、班主任轮岗制,让教育管理走向科学和专业化。
中层轮岗,轮出干劲,轮出活力。学校是个系统组织,但部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中层干部在学校工作中只是独挡一面,而非样样精通,所以他们也就很难成为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通才,而且中层干部长期在某一职位上工作,在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的同时,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意识也相应弱化,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不利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也不利于学校的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中层领导经过多次轮岗,他们的自我超越意识得到不断被激活,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寻求更有新意、比原任更有创造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与策略,实现管理水平与效能的提升。中层干部按照一定的力度“轮”起来的时候,人本资源潜力得到开发,学校这一盘棋自然就活起来了。
通过班主任轮岗,班主任队伍得到加强,此举关系着学校的管理效能高低。班主任身上承担了来自社会的各方面压力,新形势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每学年要从230多个老师中里挑出60个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这是让学校领导头疼的问题。以前是“能者多劳”,班主任当得好的老师一直当,当不好的老师则不用当,造成一部分老师累得要命,另一部分老师则相对较轻松,不利于老师的身心健康,也削弱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了这一点,学校实施“班主任轮岗”制度。将10年来各个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年限、工作质量等情况都用数据统计出来,用统计数据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那些当班主任时间较长又做得好的老师合理轮休,而让充满干劲的年轻老师上岗,对他们进行专业化培训,并实施班主任目标考核管理。能力强的老师休息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上岗,也重新焕发活力,做得比以前更好,而新老师也会得到更大的锻炼。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工作,感受教育的幸福。
一、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专题调研,寻找产生的原因
我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班主任反映的留守儿童学困生进行了一次调研,只是当时的侧重点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行为习惯矫正小组。去年再次对此展开专题调研,从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和内因(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主要有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等原因。
2.学校方面主要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欠缺等原因
3.社会方面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中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周边电子游戏室及网吧的影响等原因。
4.学生自身主要有自控力差、判断力缺乏、意志薄弱等方面的原因。
二、对留守儿童学困生建立档案,形成管理网络
留守儿童学困生是学校的重点。如果留守儿童学困生得到了有效管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将会有一个质的突破。为此,学校认为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中学困生档案,形成管理网络是有效管理留守儿童中学困生的新举措。
1.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类型。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每年级最多不超过学生数的8%,否则会伤害一大片,教育也不能取得实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分析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形成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
对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应由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班主任共同参与,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采取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副校级干部管年级,党员、中层以上干部蹲班级的行政管理网,另一条是政教处一少先队一年级组一班主任为脉络的具体实施网。学校要求各管理人员要知晓所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家庭现状,知晓所管对象的学习状况,知晓所管对象的品德心理,知晓所管对象的矫正策略,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
三、对留守儿童学困生深入研究,寻找对策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将“留守儿童学困生的教育对策”作为校本教研课题发至各年级组和教研组,由学校政教处和教研室牵头实施,并且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的校本教研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对策,如六年级组形成了以尊重学生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讲究沟通方法是教育转化的基础;调动积极性是教育转化的关键;抓住闪光点是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组合各方面力量是教育转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的六条转化经验。三年级组形成了用爱心燃起希望;用耐心拨开心扉;用信心激起火花;用细心温暖心灵;用恒心坚定方向的“五心”转化经验。还有许多班主任针对问题学生制定的转化个案、典型材料等等都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四、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教育转化落实长效机制
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下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有明显进步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人问题学生档案中。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向师性”,使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班主任看做学习、模仿的对象。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以身作则;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
二、集众所长,出谋划策
班级的管理,班主任一定不要孤军奋战,自己当大班长,注意协调好各种关系,同时,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独立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支持他们“按自己的意见干”。
班主任要懂得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能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主人,积极主动支持班级工作,团结合作想方设法去争取成功。
在各种活动中,尤其是遇到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更要鼓励学生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提意见,即使错了,也不要立即反驳。教师听不到不同观点和互相冲突的意见,就没有选择最佳方案的可能性,工作失败的可能性必然增大。
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但是要把握住“度”不能一味地轻松,那样学生会钻空子。对生活小事和普通同学宽一些,对原则问题和干部要严些。宽到别让学生出事,学生还能克制自己;严到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知道什么是正确和错误。要尊重学生的特点,不要干涉过细或放任自流。
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要以爱护为前提,严是为了保证班级的协调和统一。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要指定限度,让学生明白在一定情境中许可的限度。有经验的教师都允许学生自由,任其正常发展,而同时又对他们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加以限制。因为有限制的自由环境比过分迁就或控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要注意只下命令不去说服,只是压制没有引导劝告,势必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和不信赖心理。当然宽、严的尺度是很难把握的,在实施管理时一定要采取机智、灵活、有效的方式,选择的语言态度也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之能确信教师的规章而愿意接受。
我想,严厉的批评教育和春风化雨般的谈心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这个班级,学生曾在日记中评价我这个班主任,说看我的脸就是看两种电影:喜剧片和恐怖片。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四、以爱育爱,以情促行
泰戈尔曾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用爱去理解学生,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爱,在理解中相容,用爱去感受、体会、寻找,这是老师成功的开始。
1. 特殊学生,“特别”的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认知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不得不面对、关注、研究这些“特别”学生,我们应该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她)。
2. “特别”保密
虽然社会已经相当开明,人们已经相当开放,离婚率逐年攀升,但离婚的毕竟是少数,“单亲”家庭中的子女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作为班主任,应当替他们“保密”,这样可以避免了年龄尚小。不谙世事、容易冲动的同学有意无意地伤害“单亲家庭学生”“再婚家庭学生”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的花园里最脆弱的花朵”,给予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
3. “格外”同等
“特别”的他(她)生活在“与众不同”的家庭中,但他(她)将来会走向“与众相同”的社会,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他(她)成为普通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特殊”的学生不能给予过多的关照,让他们忘记自己的特殊家庭背景,牢记他(她)的普通学生身份,一视同仁,使他(她)们身心正常发展。
4. 尤其“严格”
父母离异,受伤害最大是孩子,所以太多的人对待“单亲家庭学生”是一味偏袒,十分呵护,无原则地宽容,在“宽松”的生活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霸道”“娇气”“懒散”等性格。我们班主任则一定要理智,不仅不能宽容,反而要“尤其”严格地对待,使他(她)们正视自我、正视他人、正视人生、正视社会,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5. 重点帮扶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大量呈现,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和庇护呈现了空白,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这样,“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了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大挑战。
对待留守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要确立重点帮扶对象。经常与留守学生交流、沟通,掌握其思想、生活情况,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当老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 霍懋征老师的话,说出了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声。是的,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繁重的,但是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它会让人感到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关爱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62-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由于收入不稳定,工作地点不固定,他们只好选择把子女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等亲属托管,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一门新课题。那么,班主任应该为农村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结合亲身的教育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摸清本班留守儿童情况,搭建有效的教育平台
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伊始就认真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人数、姓名、家庭住址、家庭状况等,收集家长、托管人及社区干部的联系电话、QQ帐号、微信等联系方式,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QQ帐号、微信等联系方式告诉学生、监护人及其托管人,以便及时联系。这样架起了一座家校、师生、父母子女沟通的桥梁,形成了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为今后对留守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创造了一个有效的教育平台。
二、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开通亲情热线,弥补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留守儿童比别的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关爱,千里之外的家长也特别想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因此我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学习生活上出现的问题,以电话、短信、QQ或微信等方式跟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有时还让孩子和父母通电话,或让他们视频聊天,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之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今年三月,我发现班上一名叫陈雨(化名)的女生近来穿着邋遢,沉默寡言,无心学习。我和她谈话,她无动于衷,后来我问她:“你爸妈过年回家吗?”她摇了摇头,默默地流眼泪。我通过了解才知道她母亲年前在广东出了车祸,这个“小大人”因为牵挂母亲的安危才变成了这样。第二天中午,我把陈雨叫到办公室的电脑前,当她看到视频里平安的母亲时,她“哇”地哭了起来,家长哭了,我也流了泪。我定期让他们一家人以视频的方式“见面”,陈雨得到了父母的关爱,变得越来越阳光,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我根据本班留守儿童的学业情况和生活情况,制定富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成立班级帮扶小组,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去年,我班转来一名叫韦尚(化名)的8岁留守儿童,年迈的爷爷不能照顾好他的生活。有一天,刮起了刺骨的北风,我看到他还穿着短袖T恤衫,就问他:“天气冷了怎么不多穿衣服啊?”他说:“老师,我穿了六件。”我翻开衣服一数,震惊了:他竟然真的穿了六件短袖T恤衫。旁边的孩子笑了,我却笑不出来,心里一阵酸楚,跑回宿舍拿来一件冬衣给他穿上。后来我特别关注这个特殊的“新生”,还进行了多次家访,和他爷爷沟通,让他父母常打电话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让邻居姐姐(也在本班就读)参加帮扶小组,督促、指导他的生活和学习。慢慢地他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四、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对行为偏差者进行疏导
留守和的教育问题往往比普通儿童多,班主任要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一旦发现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班主任不能一味责怪,单纯向家长告状,应当和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心理矫正活动,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前年我带的班级有名叫李升(化名)的男生,父母长年在广东打工,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老人管理不到位,李升跟村里的小青年学会了抽烟、赌博,有时还到镇上的网吧通宵玩游戏,上课提不起精神,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我多次找他谈心,和他分析赌博、抽烟和上网对青少年的危害,并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根据他的爱好特长在课余时间与他下棋、打球,在班上举行棋类比赛,让他当班级篮球队队长等,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慢慢地李升变了,改掉了坏毛病,学习成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喜欢这首小诗;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正在尝试“牵手”教育。
春风化雨牵生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要一点就是爱人。”千百次的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班主任是爱的教育。班主任带着爱心去牵每一个学生的手,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对每一个学生都付出真诚的情感和尊重,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爱的平等权利。班主任通过牵手能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长、实际能力。班主任用牵手阅读着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心灵,从而创造最佳的教育契机。
班主任由衷地爱学生,当爱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位学生时,班主任正在用人格和榜样建设着班集体爱的合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风化雨牵生手,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如沐春风手互牵
班主任带着爱心牵着每一个学生的手,在班主任的教育之下学生手牵着手,一双双手牵在一起,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优秀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都是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的,他们普遍有独善其身、以自我为中心、脆弱自负的心理。
相反,后进生在学校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后进生因为老师家长的不正确引导,以为自己不再会有出息,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茫然困惑,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
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教育一直是班主任教育的两大难题。在个别教育的基础上,如果能尝试两者牵手教育,就能有效推进班集体心理建设工作。
首先,在班级开展“1+1”互助行动,给每位优秀生确定帮扶对象,扶助内容包括学习、纪律、活动三方面,定期进行帮扶者与扶助对象的双向评价,在学期末评选出优秀互助小组。其次,班级座位按互助小组进行分配,创造优秀生与后进生互助了解的空间。再次,通过优秀生与后进生牵手,使优秀生看到后进生的长处,学会尊重他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使后进生知道优秀生也有缺点和错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榜样和友谊的力量下自觉进步。
特困生承受着繁重的心理负担,他们长期在压抑和苦闷中过日子,家庭的寒微给特困生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他们不得不承受部分学生甚至是社会中人的冷眼,他们还时刻为无钱吃饭而犯愁,因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特困生失去了少年应有的活泼和朝气。
相反,校园中存在的“贵族学生”,因家庭生活富裕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传呼、手机,甚至商务通在他们那里并不罕见,上学放学,车接车送,花钱如流水,他们从来也不会想过特困生过的生活。
针对这种教育问题,我另外确定了“1+1”互助行动,把班级中的几位特困生与几位“大款生”分为一组,给特困生带去一份关爱,给“大款生”带去一份警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彼此友谊的加深,“大款生”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而惭愧,特困生也多了一份精神的慰藉。
学生宛影家境贫寒,每学期的学费都没有着落,我看在眼里,一方面帮她支付学费,但她平时的生活费用仍然是个大问题。之后,在我的倡议下,全班50名同学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再后来,在“1+1”互助行动中,我把她和“大款生”李茜编为一组,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李茜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她从来没有想过,在她大手大脚的时候,还有同学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她开始变得节俭起来,更经常在生活上帮助宛影。
在一般中学生里,住宿生占相当大的数量,他们离家远,加上交通不便,双休日极少回家。虽然他们也能够吃苦耐劳,但反映在这些学生身上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严重孤寂思家的心理。这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过节的时候,住校生的心理都有着一种异样的凄冷。面对这种问题,一方面,我经常深入宿舍,尤其过节时为住校生带去一份温暖;另一方面,我积极引导住校生与走读生手牵手。2001年中秋节,因不是假期,全体住校生都没有回家,20多名走读生主动筹办了一个中秋晚会,他们为住校生拿来了家里的月饼和水果,在歌声、舞声和明月的照耀下,住校生都感动得哭了,他们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后来在生活上、学习上,住校生与走读生互相帮助,用牵手牵出了团结的班体。
牵手牵出春华实
我们互相手牵着手,牵出的是班级的各项荣誉、奖励,牵出的是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牵出的是具有优秀心理品质的优秀班集体。
在班集体心理建设中,牵手牵出的是一颗颗真实的心灵,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次次的荣誉和奖励。
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重点内容,要从每一个很小的细节做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其身心发展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与引导,小学班主任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参加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工作繁重。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处理好教学与管理的关系,?_立明确的管理目标,采用合理高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良性互动与教学相长的基础上。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像朋友一般去尊重、信任、关心、理解他们。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都是不同,个个千差万别,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标准的要求,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最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充当班级的主人,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在“当家作主”中获取成功,增强自信心,学会自主,实现其自身价值。在我的班级中,学生比较“特殊”,是出名的淘气,新老师的我来到学校就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经过了解,我发现孩子们之所以淘气就是想让别人关注他,所以我根据自身优势,由于自己年龄和学生相差少,孩子很容易就接受我,更多地时候没有把我当做老师,而是当成“大姐姐”,经常会和我分享自己的小心事和小秘密,我与孩子处于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久而久之我愿意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我很欣慰。对于单亲,留守的孩子班主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精神上给他们更多地关爱,让他们脸上尽可能多的出现笑容,让小学生在班主任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三、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会无形的支配学生的行为和生活,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使整个班级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勃发了生命的活力。在班级中我经常利用班会时间和同学谈心,作为班级的一份子,要尽可能多的为班级争得荣誉,如我班王同学总会利用课间时间给成绩落后的同学讲解习题;刘同学对待班级值日总是尽心尽力,随时都为班级的卫生做好监护,所以班级卫生一直优秀,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会及时表扬,同学也会受到影响,自动自觉的为班级做贡献。
四、改变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参与管理
想要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就要组织班级同学自己选举班干部,对新当选的班干部作出要求,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鼓励他们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刚开始时孩子很不适应班干部的工作。他们能力很欠缺,所以需要我精心指导,在恰当的时候还要放权给他们管理。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的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老师习惯了指令性的方法安排学生各项工作,一手管理班级事务,不仅给教师带来沉重负担,影响正常教学工作,更严重的是使学生习惯依赖教师的安排,是学生丧失了自身的能动性,所以教师应首先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树立以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其次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管理是为同学服务,培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方式方法,启发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自主工作自己去实践,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五、构建和谐班级营造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班集体能塑造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基础。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开展“我是班集体的一分子”主体讨论活动,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准确定位自己在班集体中的角色,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与义务,将班集体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3],提高学生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其次,在班级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安排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几个人帮助一名学困生,既帮助补习基础知识,也帮助掌握学习技巧,在学生中营造了相互帮助的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这样的良好氛围在班级中升温,会影响更多的学生,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在班级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如结合重要节日组织一些小型联欢活动,在学生生日时候安排班委会送上一份小礼物,寻找身边乐于助人的典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会产生更新的认识,更加热爱这样的集体,与每一位成员和谐相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六、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良好的班集体能塑造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基础。在一个大的班集体当中,有几十个学生,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力量是很薄弱的,这时候如果能有一支管理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来协助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就会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使得班主任能够有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也正因为班干部有着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方面要特别的慎重,我建议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长分配任务,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样既可以充分的发挥所有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结合学生的表现而具体指导,对于在工作中有出色表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反之,针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每一位成员和谐相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要加以引导,及时的纠正,给予正确、科学的建议,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