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学习计划

初中数学学习计划

时间:2022-06-19 07:0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老师;新课改;因素

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无论是对于每个企业、教育机构还是每个个体而言,自身的改变都是发展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当代校园的发展带来新的转变和契机,面对这一契机,教育工作人员要做好自身的改变和创新,以迎接全新的教育理念,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授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理。

一、制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因素

1、初中生自身的弊端

在初中数学学习活动中,对于学生自身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受初中生数学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制约。在初中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等的,导致学生无法顺利进行数学的学习活动。其次,由于学习的主体是每个学生,因此教师要依据整个班级组成来制定学习的计划和目标,不能整顾班级的每个组成部分,导致不同学习能力的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成绩的差异化现象产生。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初中生,及其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现状,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的降低,导致与原本自信心就缺失的学生更加自信,进而在数学课堂上沉默寡言,影响数学学习成绩。其二,不同个体的学习优势和兴趣的多样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数学学科是一个偏与理念化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运作能力和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进而,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思维运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种能力的培养的。其次,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而导致数学兴趣浓厚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极强。但是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一定难度[1]。

2、初中教师的弊端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弊端体现主要变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教学方式的弊端。由于初中生的自身发展特征,包括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特征、接受能力特征、逻辑思维发展能力特征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重的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导致教学活动不佳。由于初中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个性,好奇心强,但是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只是利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接受,造成学习成绩不佳。其二,初中数学教师没有合理的确定教学主置。由于受传统叫足额模式的影响,教师把自身放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主置,进而忽略了学生的位置。导致学习计划和教学活动中,偏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选择知识点的讲授,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紧随教师的思路,学习成绩下降[2]。

二、促进初中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

1、注重多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的影响,其中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其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学习能力的不同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由于先天性的原因,由于每个学生出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和事物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造成后天学习能力具有极大不同。其次是对于学生当下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这两方面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原因,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发展的不同制约原因,进行合理化的练习和学习能力的增强。首先学生应该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增加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在遇到困难时不断的努力,增加数学学习的时间和频率,在课前进行良好的预习,在课后对于教学活动掌握不完整的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增加自身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掌握教学的各个难点和重要内容,在教学年活动中,把抽象化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进行良好的数学科目学习[3]。

2、建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位置

数学科目的学科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师给出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其次,初中生处于思维快速发展阶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自我意识较强,进而在课堂上的互动兴趣较高。由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初中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极大的变化性和多样性的体现。面对这一形势,初中数学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在课堂上充分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行为,把学生和教学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你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4]。

3、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学生的兴趣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理化的学习计划,把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课程标准,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增加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小组和讨论的形式等等,来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从身心去接受数学这一学科,增加数学学习成绩,促进自身全面发展[5]。

三、结论

新课改课程标准的给出,是我国教育改成的主要体现。新课改的课程标准,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利于学生精力自主的学习观念,充分贯彻兴趣教学理念,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增加自身的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改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陶博 单位:盘锦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肖建平.浅析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因素[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1:47-49.

[2]邹真龙.影响初中数学新课标实施的因素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1.

[3]张红.数学新课改问题的争鸣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02:101-103.

第2篇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成绩滑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27-01

从教10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每届高一新生中,许多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一后数学成绩出现大的滑坡。虽然他们很想学好数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题,但是数学成绩始终提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清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大多数高一新生不清楚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是有差异的,盲目学习。高初中数学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差异。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围内的,而高中会有10000和“--1000”等角。同时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更加抽象。

(2)课堂教学差异。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学速度慢。而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大,难度大,教学速度快。

(3)思维差异。初中数学相对简单,只需套用固定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可以解决,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多的向理论层次跃进,解题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全方面进行思考。

二、学习不够主动,过多依赖老师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没有预习,对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听讲不认真,不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对老师上课所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的概念内涵,分析的重点难点,突出的思想方法没听全,课后又未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课后作业也是乱套题型,不会灵活应用。

针对高一新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就我个人意见,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上课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参与,随时记下课堂中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悟。及时复习能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独立作业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解决疑难可以把所学知识消化。系统小结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不断探索,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同时勤学好问,虚心向教师请教,向同学学习,自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课后辅导,突破难点,灵活应用

高中数学中有些知识点难度大、灵活性强,教师应加强课后辅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将易错易混的提出来让学生思考,通过变式练习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4、加强数学研究性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5、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切忌急躁

很多学生容易急躁,企图靠几天的学习就使成绩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数学成绩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只有长期坚持,不急不躁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总之,如果学生能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进行科学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自学能力;初中数学;能力培养;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95-02

从当前的教育需要来看,创新型、学习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只有具备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人,才能更快地吸收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成为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强者。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重大。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自己能够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培养自学能力的特点

从日本学者的一项实验结果来看,与“系统学习”相比,“发现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是其1.3~1.5倍。由此可见,学生不能仅依靠“引导、发现”的方法来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宜运用“引导、发现”来组织教学,数学教师应当选择性地应用“引导发现法”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其他内容的教学,要将重点放在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性。问题是一切思维的根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深入的思考,就无法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此时的引导发现也只能是一种形式。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主体性、目标性、现实性、挑战性、抽象性,它是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理想化、形式化后的抽象模型。数学知识有着极强的问题性。

2.主体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是能力培养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根据设计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思路进行发现,将学生的活动作为能力培养的主线,多鼓励学生提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对学习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环境、直接经验、个人知识作为学习资源,对其加以引导,从而促使其发现知识。

3.交互性。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教师、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不同课题,需要应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引导、发现”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具有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可理解为是交流的一种升华,是富有再生力的知识转换。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1.重视课堂听讲。课堂是接受新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必须重视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要紧随教师讲课的思路,对下面步骤进行积极的思考,将教师所讲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在听课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多角度思维、大胆联想。

2.教授阅读方法。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进行自学时,还不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教材时大多都是一带而过,不加思考。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模式主要为直观形象思维,对于语句简洁精练、推理严密、逻辑性强的数学教材,很多学生即使阅读过了,也常难有收获,尤其是一些数学符号、术语、专用名词等,学生不了解其含义,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提要,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重点,明确阅读内容及阅读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在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后,在阅读提要中可设置深入一点的内容,如概念正误的判定、叙述概念、举例说明。在阅读定理、法则时,能分清结论与条件,掌握证明的过程;在阅读例题时,能审准题意,掌握运算步骤、解题格式;在阅读课文以后,能了解章节中的知识要点。

3.指导选择参考书。学生自学过程中,参考书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参考书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初中生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其归纳知识点、方法技能的能力较差,这也是阻碍学生自学的一大障碍,一些参考书中,详细归纳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总结了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极有帮助。

4.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生的决策、计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可有效克服学生学习“忙、乱”的现象,同时也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校效率,并使其养成井井有条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学习计划的指导,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将补习基础知识作为自学的重点;对于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可将知识广度、深度的扩展作为自学重点。在制定计划时,要指导学生制定得越具体越好,计划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另外,还要在计划中体现出“劳逸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获取新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高,进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盘昌.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探究[J].科技信息,2009,(5):692.

[2]潘菲.抓好初中数学预习?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12-13.

[3]潘竹树.探究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加减法”[J].考试周刊,2013,(19):67-68.

第4篇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学习往往是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中,它既是对小学数学的总结升华,又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这是该阶段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对初中生而言,一些数学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教师将相关的理论结合一些现实的情景去展现。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数学;联动效应

一、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

由于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无论是初中阶段的“勾股定理”计算还是“相似三角形”的证明都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形息息相关,因此,在这种教学内容的状态下,数学教学应该贴近生活。

2.情景教学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趋势

对初中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相应数学教材的安排对其的学习计划进行规划,而规划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相应的数学知识,然而,课本对一些数学知识的安排并非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比如学生对几何知识在初中低年级就可以进行学习,然后再去学习代数知识,最后在高年级学习解析几何的知识,函数与几何的学习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过程,一元一次方程与正反比例函数以及相对应的几何知识都是解答相应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因此,该阶段的情景教学需要根据该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的匹配度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去学习,这样情景教学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情景教学需要注意的因素

由于情景教学的运用主要是将具体的数学知识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比如根据函数知识分析某一公司的产品的最佳定价以及效益最大化所要销售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就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另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其对一些数学问题的疑问和其遇到的问题营造一种逼真的教学环境,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形式变成企业与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商场生意的竞争和最优解决方案的制订,这样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也会得到增强。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具体某一家企业的市场计划为函数教学的范例,让学生去设计解答这些问题,比如像最优定价和最大盈利是多少等都可以作为情景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因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并应用到企业中,这样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的情景教学主要是围绕具体教学形式和基本方法的创新,并且教师尽可能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动性对数学的教学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对教学情景进行设计,这样数学教学才会更加有趣生动。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尊重差异;思维训练;课堂氛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有效地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会使得学生无法正确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由于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不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几何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完善,提高他们的互相交流能

力,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充分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作为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由于每一个学生存在相应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积极地鼓励和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学困生,教师应该多给予相应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可以达到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知识传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应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通过自己努力的思考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开放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要求不能够过于严格,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然就会导致整堂课的气氛较为紧张和沉闷,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失去兴趣,最终出现厌学的情况,从而降低初中数学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完善。

五、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

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借助多媒体所独有的优势来创造形象的教学情境,使一些复杂的教学内容更加简单化,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直线与圆之间位置关系”的时候,应该把半径、圆心和直线间的距离动态化显示出来,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看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更加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教学评价要适时全面

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学生要能够制订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能够体验到自身的存在对他人和对社会的价值,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个体得到良好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适度地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想要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首先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能力。并且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学评价还要适时全面,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太立.例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J].考试周刊,2011(1).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2008年毕业开始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到现在已经6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由于高中难度较高,可能会使新生一时无法适应,还常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却做不对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第一,高中知识内容增多: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所以高中知识广泛,是初中的数学知识的推广、引伸和完善,如:在初中,方程 无解,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第二,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着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第三,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考试时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部分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知识的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主要是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近年来更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全面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而目前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不能有老师牵着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四,在学习态度和方式上均要做出很大的转变适应高中学习。应先建立想学好数学的态度,不能轻易放弃数学,想着等到高三再学或者参加补习班之类的,都不是积极的,应该从高一开始就树立信心。当然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复习巩固、反思提高习惯。

(1)制定学习计划:从自己切实情况出发,既有长远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2)上课之前要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将书本上的内容自学一遍,过程中将不懂得多看几次,试着去理解,或者做个记号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另外,高中数学书设计的很合理,在每个小节后都有个练习题,学生可以就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试着做一做,这方便让学生知道自己对书本的理解是否正确。

(3)在听课中要认真配合老师讲课: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要和老师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大胆的表达出来,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4)独立作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而且可以将易错题和难题记在专门的一个笔记本上,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过一段时间拿出来重新做一遍,反复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进一步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5)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先做好当天的复习,回忆上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然后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练习 作业设计 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03-01

一、初中数学作业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练习内容单调,过分重视题海战术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旧保留着传统的、守旧的学习思维,数学教学缺乏技巧性,把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过分归罪于学生的学习懒惰,相应的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就要多练习、多熟悉,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这种错误的教学思路的引导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数学学习采用“模板法”,让学生熟记公式然后套用公式练习习题。如学习方程,就纯粹要求学生练习统一类型的题目;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知识,就全凭三角形的证明图案,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出现错误就重复的做,却不关心对错误的思考和探究。采用题海战术的模式,练习内容过分单一,不仅无法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反而造成学生对该知识点、甚至该学科的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

2.题目设计无规律,脱离学生学习实际

有些教师在教学习题设计时,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仅凭教材的指导作为数学练习出题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一些知识点是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就要求学生频繁练习,多角度进行作业,设计,可实际上学生早对重点融会贯通,再做也是无用功;一些教学难点,教师自以为学生已经理解,再练习就没有进行过多的深入,影响接下的学习。一些教师在数学题目设计时缺乏规律性和层次感,题目的难易程度、繁简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而适时调整,过分依靠和遵循之前准备好的教学进度安排,缺少教学灵活性和变通性,学生的学习思路混乱。学生往往存在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教师在习题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或者总体提高习题难度,造成差者越差,优者越优,班级数学成绩分化严重;或者降低学习难度,优生得不到很高的练习效果,造成班级总体成绩下降严重。

3.作业设计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对具体的知识点的讲解和作业习题中不乏内容丰富、论证得体的典型案例,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迷信数学教学知识的权威,数学习题设计时总是采用典型的常用案例,即使有着部分变化,也是流于表面,毫无新意。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同学刚一看到题干就能猜测出考点内容和学习要求,难免产生轻视、自傲的不良学习心态。常见的数学题目,数学作业设计缺乏新意,学生就容易对教师敷衍应付,学习兴趣降低。

二、初中数学作业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1.立足于实际学习情况,实现数学练习的分层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作业练习要点与练习难度割裂开来,而是做到数学习题设计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贴合。在平时的授课环节,避免盲目自大脱离学生实际,在新知识的学习尤其是重难点学习中,教师要及时征询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记录。事后的作业练习中适当提高该知识点的篇幅和比例,提高对于重难点的练习频率。习题的分层设计也尤为重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数学工具使用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差距,集中就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高低,教师应该对习题的难易程度、题量等进行区分,并对不同学生出示不同的题目,提高数学习题的针对性。教师在习题设计时还应该考虑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题目。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可以根据其原因进行专门的辅导;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进行高阶训练,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成绩。

2.丰富数学练习内容,提高练习的实用性和技巧性

在平时的习题课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高频错误点,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犯错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记录、总结。如果问题较为严重,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习题错误练习手册,将学生之间出现的高频错点、易错点、难点进行分类,然后制定学习计划,按照阶段和等级的不同,从出错的角度出发进行相似的例题设计。要适当丰富平时的数学练习内容,对平时的系统进行技巧性的总结,提高练习的实用性。如在章节的练习内容中,可以有单选、多选、判断、计算题,避免学生对同一类型的题目造成视觉疲惫。

3.创新作业设计内容,丰富初中数学练习素材

进行数学习题数学内容的创新,也可以利用标新立异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习题练习的新鲜感和探究感。如平时的数学作业练习中,传统采用教师出题――学生解答――判断正误――习题讲解的步骤,教师可以采用有学生设计题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寻找学过的知识点,估测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要考虑考点的分析和设置,并对分值进行规划设置;之后同学之间随意交换题目,进行练习。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习题练习的兴趣,同时对本章节的所学内容有着全面的、系统的把握,提高知R的理解能力。此外,学生设计题目创新的角度,集思广益、结合自身,还有利于丰富初中数学练习素材,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实现高质量、高效果。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不断提高,既是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上,笔者从有效的数学练习和数学作业设计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促进数学练习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发挥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娅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运用[J].赤子,2015,(22): 304.

第8篇

一、不适应高中数学中的教师授课方法及其对策

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点较多,难度大,不像初中数学知识少,难度小,再者,初中数学教师授课采取的是题型归纳,知识点对应相关试题训练,学生相对掌握起来容易,而初中一些教师采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也许行得通,同时,一些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互动行为,而高中数学教师授课以讲解和推导为主,课堂、思维容量大,高中教师难以在数学教学中像初中数学教学一样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对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所以让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师授课方法,从而对数学散失兴趣,甚至产生学习障碍。

关于教师的授课方法,首先,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探究高中数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由于难度大,课程枯燥,需要数学教师整合课堂教学,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对涉及生活的数学问题,创设课堂教学环境,达到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体可以结合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进行教学,如,高中数学函数问题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买房贷款问题,使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以便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意识。最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语言的使用也应该下功夫,语言诙谐、幽默,条理性清楚,做到引人入胜,这往往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学生个人因素造成学习障碍及对策

学生由于个人因素形成学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缺乏毅力,自动放弃,或者学习用功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加大,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学习效果,最终使这部分学生散失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恶性循环,产生学习障碍。

教育对策: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不怕困难的信心,鼓励学生坚持持之以恒的学习信念,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应该给予表扬,让学生在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其次,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应该及时提供帮助,并作量化管理,如,使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情况的量化统计,为数学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通过班集体中的互助学习来实现,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建立班级数学活动小组,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互助,及时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从而形成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机制,及时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减少学习障碍的发生概率。

2、一部分学生由于初中数学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较差

一些学生,初中基础薄弱,数学学习习惯较差,比如,一些初中学生计算能力低下,数学很乱,如,初中的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都没有掌握,高一数学有关涉及初中二次函数问题的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使得这些学生难以很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教育对策:首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应公平对待,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帮助这部分学生查漏补缺,及时赶上教学进度;其次,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学生不足的数学能力进行有效训练;最后,教师可以对高中的数学教材作必要的改革,对与初中联系紧密的知识,课前引入作适当讲解,如高中数学有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学习之前,可以先复习初中二次函数的知识,突出图像规律,必要的练习后,再引入高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思教学的实践

反思性学习对高中数学学习意义深远,数学反思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思维水平,也是克服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

1、课堂反思

数学课堂后,教师应对本节数学课,进行小结,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反思,例如,学习了高中数学中的“求函数值域和定义域”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优劣性,所用数学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数学思想。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讨论本内容的本质特征。

2、习题反思

习题反思,主要是教师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呈现知识原理后,指导学生抓住习题的原理方法,对习题作变式训练。如:

对于这道题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到此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辅助角公式归一,即将不同三角函数转化成同一三角函数;(2)考虑求最值时应注意定义域;

变式:(1)提出问题:如果本题定义域改变,结果还是这个结果吗?(2)变式练习如下:

针对学生的练习后,再小结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增加学习效果。

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时,旨在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对典型的习题应进行题目分析方法,本质特征的小结,让学生抓住这类问题的本质。

第9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困生 自主学习

【中国分类号】G633.6

学困生是指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对数学资源的占有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由于受不良习惯和不恰当教与学方法的影响,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与挫折,对数学学习产生了自卑与恐惧,意志薄弱,急于求成,依赖和侥幸的心理误区;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证明,繁琐的计算,使他们望而生畏心有余悸,导致了“厌学”、“弃学”,甚至逃避考试等不良现象;还有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差,不爱学习、学不会,不会学是他们共同特点;其他还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的原因,课堂一直围绕“分数”转,课上搞“满堂灌”,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后搞“题海战”,把学生压得疲惫不堪,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减灭了学生的进取精神。综上所述,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学生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向自主学习迈进。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爱数学学习的学困生学生的首要原因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当一个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就会味同嚼蜡,出现消极、畏难的学习情绪而导致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显示才能和参与、创造的机会。一切教学手段,都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我尝试了一些促使学生“乐学”的方法。

1.帮助学生科学地制定目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学困生学生往往自觉性不强,远大目标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不大,即使制定了,也由于难以克服巨大的困难而成为摆设。我的经验是帮助学生制定“近小”目标:以上一次考试为准,主动向老师了解哪位同学在你前一位,以他为目标,下次争取超过他,这种方法建立在好胜心理的基础上,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效果明显。

2.教给方法、适当点拔,让他们体验快乐。

在学习四边形一章时,他们特别容易混淆各类图形的性质,甚至性质与判定也混淆。一旦提问,这些学生不知所措,不敢回答。课后深入调查了一下原因:原来他们对“性质”一词不明了。于是我对数学图形“性质”做了一句话说明,“凡是经过观察图形所得出的正确结论,都可以认做这个图形的性质。”暂不说这句话是否严谨,我只知道学生因此对“性质”一词理解了,都争着、抢着回答问题了。然后再引导他们按照“边”“角”“对角线”的顺序说全性质,于是掌握起来就很容易。再如:教给学生简单的定义方法,“特性+范围”的定义方法,例如 :有一个角是直角+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掌握四边形相关图形的定义很有帮助,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设计游戏,化繁为易,创造成功。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时,他们往往对求根公式的推导,即对方程ax2+bx+c=0(a≠0)运用配方法进行变形,导出求根公式X=

(b2-4ac≥0)的过程感到非常困难。如果按照教材顺序,先推导,再记忆,然后应用,学生会难以克服推导过程的困难而使课堂效果不佳。我在教学时改变了顺序,重组教材:设计了游戏的方式,先让学生们比一比,看谁能 在一分钟内记住代数式(b2-4ac≥0)并能默写下来,学生们热情高涨,很快完成任务,然后引导学生给出字母a、b、c的值,尽可能考虑负数情况,代入计算。做好铺垫后,再推导应用,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分层导学,运用成功教育,提高他们的进取心。

学困生因为知识能力的欠缺,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与失败相伴,家长和教师对他们往往采取冷淡态度,时常批评指责,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形成心理障碍,极易产生自卑感,但人的天性不会甘愿失败,他们还是渴望别人(特别是家长、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比优秀生更迫切渴求成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进取心,所以教师应利用他们期待成功的心理,给予真诚的爱,用关怀与的态度多给予关心和鼓励,不断地给予他们不过高的也不偏低的“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光明的前景,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上进心。

还可采用小组活动教学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互帮互学小组(一般以4人为一组,其中安排一名弱势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参与全班讨论。这样有以下好处:①小组内同学间地位平等,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并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也许并不成熟)讲出来和同伴进行交流,同时也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以修正、补充自己的观点。为后面的全班流打好基础,增强表现自我的信心。②小组活动在课堂上做数学练习时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教师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使组内同学乐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③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个问题:学生自认为上课听懂了,但在涉及到独立解答或题目的变式时又显得千般思绪,万般无奈。产生了一种“懂”与“做”之间的障碍。在“听懂”与“做题”之间产生障碍,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听得懂,懒得做;二是听得懂,不会做;三是有思路,写不对。有的学生爱耍小聪明,认为听明白了就行了,不做也会。平时作业不认真,时间一长,手都懒的动一动了,等到考试时,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从而进入“差生”行列。对于这类“听得懂,懒得做”的学生,我采取的办法是收他们的课堂练习,然后评分累加,举行课堂练习“拉力赛”。一个月后,他们的惰性没了,效果很好。在基础型习题的教学中若产生“听得懂,不会做”的现象,可能是教师讲课步子太大,台阶过高造成的。采取“小步距,搭台阶”的做法或教给学生一些思维定式往往效果很好。突破教学中“懂”与“做”之间的障碍,使学生真正学会,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强化学法指导,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学困生85%以上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恰当,不会学,不愿学而造成的,而“不愿学”又往往源于长期的“不会学”,导致能力低和成绩差,并且初中有些数学教师过多地对“数学解题技巧”和“一题多解”进行渲染,而忽视解题通法,使他们感觉到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取巧或使学生感觉数学题目大都是变化莫测,高不可攀的错觉,使转化的效果得不到保证,故必须要积极指导学生学法,注重通法,教会他们先“学会”而后“会学”,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效果,因此首先必须指导和督促他们学会记忆和解题,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力。记忆和解题是获得经验与知识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记忆、解题和复习,更重要的是督促他们,课前专门为他们提出要求,课中适时提问,课后指出具体的练习内容并及时检查,及时地进行鼓励表扬,长此下去,逐步培养并形成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指导他们学会总结归纳,巩固和深化知识,我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他们往往在学习上抓不住重点,在大脑中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总结归纳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差,很难把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而形成通法。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指导他们学会总结,特别注重通法,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重要的是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而要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必须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支配自己学习的能力,即必须自觉训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缺乏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严格管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下面一些做法:1、学习的内容和练习的量在开始时要少一点,以后逐渐增多。2、帮助学生制定日常一天的生活计划和学习计划、节假日计划。3、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学新课前预习,作业按时交,作业错了必须改正,作业不合格必须重做。4、进行必要的检查。5、组织主题班会,特别就“如何改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意见在班上发表,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布置每个学生一周内写出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什么特别、优点和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等。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有了正确认识,这对于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按改进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的长期坚持训练,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学困生有一定比例,类型杂,意志力特别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转化过程常会出现反复,教师应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决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当然,教师要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只要根据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特征,本着一颗爱心、诚心、耐心、恒心去教育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这将有利于数学弱势群体学生会向自主学习迈进。

参考书目:

《学习方法心理学》廖正峰主编

《主体 异步 实践 创新》王希存主编

第10篇

一、了解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进入高中后思想松懈。有些同学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

3.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结果适得其反。

二、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自学、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自觉解决疑难问题、系统进行知识小结、课后要加强巩固。

2.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大家认真体会。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做到:(1)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3)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系统、灵活地掌握高中数学。

四、教师正确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首先要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其次是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还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且能有效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并且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教学观念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逻辑强、理解困难的学科,要理解其中的原理,必须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初中数学也是如此,学习困难程度较小学数学要高,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出现偏科。农村因为教学资源缺乏、学生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举步维艰,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那么在新课改下,应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现状

首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毫无目的性。没有基本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根本不知道在数学学习中自己该掌握些什么?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其次,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归因能力,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总结为自己脑子笨,不适合学习,或者题目太难,从不在自己是否努力、是否采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上找原因。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导致数学学习日益困难。最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方法,不会去总结数学里的规律。

2.教师现状

首先,教师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搞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其次,教学方法不足,讲授不够生动形象,缺乏语言艺术,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一支粉笔一张嘴讲了一辈子。最后,缺乏激励学生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鼓励不够,一旦学生出现错题,一味批评甚至变相体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恐惧。

二、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措施

1.针对学生“学”而言

要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反思自己,能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心态和思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做笔记、改错题以及考试分析的习惯。农村学生因为教师督促不严,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堂笔记能够为学生提供反思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具体目标。改错题是作业反思的一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总结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为解题而解题,应该多传授学生几种解题方法。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经验水平各有差异,在分组或集体讨论中能够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思维过程。

2.对于教师“教”而言

(1)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教学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的教学中,存在教师一言堂的情况。现在,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护航者,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先做好课前准备、设定教学情境,将课堂当成一个剧本,学生当成演员,在自己的导演下进行演绎,从而使课堂从灌输式变成学生的实践活动。

(2)教师要认真备课

部分农村教师一本教案一辈子,重复使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没有在课堂设计中做好准备。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设定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完成课堂学习。新课改后,很多教材中虽然课文内容与原来一样,但是课文的目标和要求都发生了转变。教师要掌握好新教材的动向和要求,让学习材料更接近学生生活。教师备课不仅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还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3)应用参与性数学学习

首先是数学辅导学习,农村初中学校存在优生不拔尖、学困生特别差的现象,另外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没有目的性、学习意志不坚定、不善于思考等问题。教师可以选取一批学习好的学生组成辅导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学生的学习辅导工作。教师拟定每天两题,先易后难,首先让学困生能够独立完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遇到困难习题,可以请辅导小组成员讲解,如果辅导小组成员不会,可以在辅导小组内商议,之后小组将经过讨论、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优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解决了疑问,这样会克服数学学习的不良习惯。其次是数学兴趣小组,农村初中生存在学习盲目性、分析问题不细心、知难而退等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余时间从事数学相关的社会活动,各成员凭借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完成工作,在协作完成活动后,小组成员的配合意识和协作精神得到提高。

作为农村的教育者,只有扎根农村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教学的现状,才能达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整体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第12篇

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理不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法则,思路不清。对数学的学习困难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和学业成绩的全面提高,如何帮助差生克服数学复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使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会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兼顾差生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对差生更是如此。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在精心编制复习计划时必须考虑照顾差生。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切不可对学生底数不清,课堂上忽视了数学差生的存在。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针对性训练,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针对部分学生智力因素偏弱,观察力不敏锐,记忆力不强,思维力薄弱。 部分学生非智力因素不完备,表现在缺乏坚定的意志,缺乏自信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急于求成,对差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差生适应不了。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有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详细讲解,提高复习效率

针对部分学生智力因素偏弱,观察力不敏锐,记忆力不强,思维力薄弱。 部分学生非智力因素不完备,表现在缺乏坚定的意志,缺乏自信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况,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教学时应因材施教、不应该急于求成,对差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差生适应不了。 差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教师要给差生创造“闪光”的机会。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由浅入深。智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程度的决定作用。数学教师应在平时上课中,有意强化差生对数学的敏锐感,多引导他们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多做一些带有图形、图象的直观性题目,针对思维力薄弱的学生可采取以情境促思维的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仿佛自己进入故事情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积极的思维以强动力。还可以采取以动手的方式促思维,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协同大脑的主动思考,使知识的获得更容易,记得更牢固,达到真正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语言训练促思维也是弥补思维力薄弱的重要方面,课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鼓励指导他们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第二,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韧的意志、独立思考的性格是差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心理素质,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要注意培养数学差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情境教学,把教材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或转化为疑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差生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心理,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态,充分信任他们,扬其长避其短,让他们信心百倍地努力学习。在引导数学差生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有意让差生动脑,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差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怕困难,知难而进,要让他们感受到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