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班工作经验总结

小班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04-08 23:0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班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班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从世界上来看,欧美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这一模式。我们的周边国家,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基本上是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像我们这样大的班额几乎是没有的。从我们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深圳等省市从1996年前后已开始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从我们省来看,济南、青岛、潍坊等,也早已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十五期间,威海市教育教研中心组织了5所小学,参加了“山东省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的一手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我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如何让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研究,决定将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利用该课题研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的内涵。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进一步探索,推进小班条件下如何开展教育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实施中的有效途径。

2、探究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3、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促进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4、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个性的学。

5、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实践-认识-提升-再实践-再认识-再提升”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认真提炼本土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形成本土化的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思想,以此引领本区域小班化教育发展,做到人人在工作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从而赢得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经验与理论。

5、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材料。

﹙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1年6月——2012年2月)一是展开理论研究,丰富、提高、完善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的研究,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2012年2月——3月)主要成果是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自从我们的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教导主任芦小妞。随后,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题具体研究实施方案的探讨,并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合理分配了每位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应承担的任务,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全面着手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

经老师们讨论,课题领导组决定,在每周的校本教研中穿插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并将其作为本学年我校的教研重点,间周进行课题研讨会活动,在研讨会上,老师们互相交流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办法。总结研究结果,形成文字。间周进行本课题的课例展示,由参研教师上课题展示课,全体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找出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探讨解决。

在9月28日的课改研讨会上,我们课改组探究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我校实施的是“五环”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模式,我们根据我校的小班化教学课堂进行了模式研究与探讨:

芦小妞:我校计划以“五环”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融汇我校全体教师的智慧,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五环”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辛小五环教学法”。

辛小“五环”课改在本学期进行实施,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进行“初读”环节的课改;第二步:进行“细读”环节的课改;第三步:进行“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环节的课改。每一步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我们将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集思广益,然后再用上新的策略去改进课堂,反复磨课,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的课改理想是:在“五环”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让学生快乐、有兴趣、有激情的学习。

“五环”课改中,倡导老师们坚持写课改日记,一来为教学几十载的教学经验做一些总结,也趁机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二来也为我校的“辛小五环教学法”成果的整理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我校力争预期形成一套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辛小五环教学法”,也把我们的教学活动从实践提升为理论。

先在我校有3个课改实验班,分别是四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六年级语文,并号召全体老师在教学中渗透“五环”理念。“五环”教学,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很重要,我们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授之以渔”,在初读、细读、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的初级阶段,我们老师要扶着孩子走,为孩子们量身定做了“初读交流达标导学案”,学生拿到这份“初读交流达标导学案”后,就能读懂自己的“知识树”上可以结什么果,也能知道自己在交流达标环节时自己需要交流什么内容了。因为这个导学案是我校语文老师们精心集体设计的,它囊括了几乎初读部分所有的知识点,孩子们可以从这里进行有选择的选择结果,一定能保证交流内容在“需要达标”的范围之内,真正起到了“扶”的效果,也就是“达标”的效果。待孩子们充分掌握交流达标的涉及内容以后,再放手让孩子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语言训练;有效策略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发展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有没有比较有效的策略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为幼儿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是幼儿主动表达的大前提,想要幼儿语言能力得到适度的锻炼,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身心放松,有充分表达、交流的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和引导,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为他们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说明自己的想法,在游戏过程中商量出获胜的好办法、角色的分配以及各自对于游戏规则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加幼儿与他人交流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使他们的语言能力获得发展。比如,一次在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时,班里的两个小朋友都想扮演医生,但是医生的听诊器只有一副,叫乐乐的小朋友先拿到了,而涵涵小朋友没有拿到。她先是找到我说:“老师,我也想扮演医生,玩听诊器。”这时,我并没有出面帮她解决,而是鼓励她与乐乐小朋友协商,看怎么办。于是涵涵就自己主动跟乐乐说:“我也想扮演医生,用听诊器,你能借我玩一会儿吗?”乐乐最初没有回答,因为乐乐也刚开始玩。涵涵见乐乐不理自己,就学着我平时跟小朋友们说话的样子说:“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应该轮流交换着玩。”这时,乐乐想了想说:“那我先玩一会儿,等我给‘病人’看完病咱们就交换。”就这样幼儿通过自己动脑,想办法通过自主的语言交流,协调、解决了问题,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用“装不懂”来引导幼儿正确表达

有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幼儿往往有了积极表达的欲望,但是由于他们正处在发育过程中,语言表达往往是不完整、不准确的。教师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要着力纠正他们出现的这类错误,不能因为觉得他们年龄小,或者根据当时的情境可以理解,就姑息他们语言表达的错误,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这样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不利的,很可能让他们长大后也改不掉说话不完整、指代不明确的语言问题。比如,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在家跟父母交流时,往往只说一个字或一个词就会得到回应,但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努力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完整。比如,当一个小朋友指着一个小汽车反复念叨“汽车,汽车”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理解他是想玩了。但为了训练他的语言表达完整、准确,以便他今后跟别的小朋友能够更自如地交流,我们不妨“装不懂”,对他说:“是的,小汽车。”这样回答,小朋友没有达到自己想玩的目的,往往就会说:“老师,玩汽车。”我们就可以说:“老师,不想玩小汽车。”进而鼓励孩子自己明白,要说明谁要玩汽车,这样才能让别人听明白自己的意思。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心设计语言教学过程

除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装不懂”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专门的、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课程,大多是通过引导幼儿朗读儿歌、小故事,丰富他们的词汇、句子的积累,让他们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学会运用其中的简单词汇,模仿句子的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说话能力。比如,在教儿歌《叶子》时,我先领读:“春天的叶子是笔记,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夏天的叶子是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而后就有意识地向幼儿有层次地提问,先引导他们理解,把叶子说成是“笔记”的说法很形象,“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则把毛毛虫吃叶子的行为变得更加生动,同时教会他们,可以抓住两种事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让别人更容易想象出自己描述的别人不太熟悉的事物,比如月亮像银盘,星星像眼睛……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都愿意发挥想象,用熟悉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做比较,大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四、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就算是同龄的幼儿他们的个性也千差万别,认识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小朋友很善于与别人交谈,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则不太爱说话,喜欢用行为、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的运用能力很少得到锻炼,有时候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积极了解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和发展程度,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把一些较有难度的语言交流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能够不断提高,对于语言表达比较弱的、不爱说话,常用点头、微笑代替说话的幼儿,教师要更有耐心和爱心,用温和的态度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新的语言表达的尝试,有意识地增加与他们交谈的频率,解除他们说话的顾虑,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尽量通过多讲多练,让他们适应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综上所述,想要幼儿健康成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而提升幼儿的语言素质和能力是幼儿教师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为让孩子们自由表达尽情“说话”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