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晋级演讲材料

晋级演讲材料

时间:2022-05-01 01:07:45

晋级演讲材料

第1篇

一、发挥学校核心处室作用,牵头完成师德师风建设、高一新生招生、建国六十周年建校五十三周年校庆、科学发展观学习等重要工作。

1、师德师风建设。2010年是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学校借此契机,全面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我办精心组织,把重点放在“营造氛围,挖掘典型”上,以“我是谁?我是责任者?”为主题出好一期校宣传栏。3月份里,开展一次“师德在我心中”的演讲赛。并综合评价,向县里推荐我校师德典型姚兴民、申勇兵两位老师。

2、高一新生招生。作为学校招生办公室,高考成绩揭晓后,迅速宣传学校高考成绩,向全县发布学校招生公告,并及时把握全县招生动态,及时调招生方针政策,同时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乡镇、学校联系招生,重点又跟踪好拔尖类、正取类学生动向,减少优质生源流失。整个高一招进新生1482人,为学生赢得了办学基础。

3、国庆校庆。今年的国庆校庆活动丰富多样,尤其是文艺汇演节目精彩纷呈。我办起到了很好组织协调作用,一是分工明确,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工作分工到人。二是行动迅速,提前一月准备节目,并彩排好。同时在校园内挂上灯笼、彩旗、条幅,突出节目气氛。三是奖励到位,及时发放奖励证书、奖品、奖金。

4、科学发展观学习。我办作为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分类收集好参学人员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党员的分析报告,写出了阶段总结材料,并结合学习实情,出好一期校刊和三期简报,及时写出新闻报道,宣传了我校学习实践动态和风貌。

二、发挥文明窗口示范作用,热情服务,注重效能,顺利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1、文秘工作。校办文秘工作包括材料的撰写、公章的保管与使用、文件及来电的收转、内务的整理等等,我办把好三个关:一是严把材料定稿关,二是严把公章押印关,三是严把通知传送关。今年,在撰写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和校长讲话等材料上,材料组成员先吃透学校工作重点和校长在学校建设等方面上的理念,然后周密行文,细心修改,最后由校办负责人定稿。公章由专人保管,无依据不予押印。上级收文众多,文秘人员对每个文件先进行过滤,将信息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通报。在接电方面,坚持文明用语,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2、接待工作。接待工作坚持“热情接待,厉行节约”原则,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一般来访人员,接待人员始终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在公务用餐上秉着节约原则,杜绝铺张浪费。今年先后接待了市二中教育访问团、89届校友会、周美华将军一行、县级老领导等,接待工作倍受称赞。

3、宣传工作。“学校工作做得好,宣传到位更加好”,校办坚持及时向外界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成果、文明风尚、突出事迹。今年向《邵阳日报》、《邵东电视台》、《湖南教育网》等报刊、电视、网络媒介投发新闻稿件120余篇。

4、教工评优晋级考核工作。我办严格按照学校《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资格评分细则》、《教工考核细则》开展教工评优晋级,今年共有4位教师晋升中学高级职称、3位教师晋升中学一级职称、工人编制中2人晋升中级工。评优工作任务艰巨,算分项目较多,随着教育管理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教师可以得分的情况也多种多样,按操作细则难以裁定,我们“按原则,依尺度,照实际”,既严格按标准,又灵活运用,较为顺利地完成该项工作,同时还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年度教职工考核工作。

5、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由专人管理,管理坚持“及时入档,立卷保管,分类查阅”原则,确保了学校档案的全面、准确、机密性。

三、2010年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提高校办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

2、建设效能型机关,强化责任,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要减少工作中的差错与失误。

第2篇

关键词:乡土教材;中学历史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141

新课程下的教材观倡导广泛意义上的大教材观,不仅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等,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而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一旦与本地课程资源相结合就形成了乡土教材。乡土教材的开发对于中学历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究其原因:既有教学方法的滞后,又有考试评价的制约。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历史教科书视为唯一教材,强调“以本为本,死记硬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科书尽管现在已是参照同一课程标准的多种版本,但是涉及的地域比较广,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各种条件制约显得非常陌生。基于此,我们为什么不能重视学生身边的、学生所处城市的历史故事呢?就拿我们所处的城市太原来说,在讲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这一段历史时,学生对于各路军阀晕头转向,但是对于坐镇太原的晋系军阀却耳熟能详,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此时应趁热打铁,让大家讨论阎锡山,再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阎锡山的个人奇闻轶事。如太原市六辖区之一的万柏林区名称的由来就与阎锡山有关。阎锡山小名万喜子,字百川,当上山西土皇帝之后,自认是继关羽之后的山西第二位圣人,而圣人的坟墓称林,如我们知道孔子是圣人,山东曲阜就有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阎锡山希望死后埋在河西,因此把河西一块地区称作万柏林。这样所有学生,包括平时老打瞌睡的同学也都精神焕发了,军阀的特点、军阀混战带来的弊端这一问题不言而喻。这在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历史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每门课,关键在学生的兴趣,而历史乡土教材的有效开发与适度利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二、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改倡导教学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传统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作用,偏重“注入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历史教师只需讲清教科书上的现成结论,而学生做题基本就是背诵一些历史事件,然后按图索骥地机械性做题,毫无思维训练可言,这样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要改变“注入式”教学,关键是抓住核心原因即:过度重视教科书,单一强调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教师只带嘴,学生只带耳,单一的讲与听,效果自然很差。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也带着嘴上课,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让学生张口说话。那就是乡土教材。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做起来难。但只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真正领悟新课改精神,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笔者相信学生会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才会变成学生的课堂。

三、有利于真正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由以前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前两个目标比较具体,容易把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抽象,反而不易把握。历史课程是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爱国首先要从爱家乡开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形成的。”一个人总是在认识和熟悉了家乡之后进而扩大到认识祖国的。通过乡土教材的引用,学生在爱家乡的情感基础上提升到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教材的应用意义重大,贯彻了新课改“让历史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历史”的思想。以太原为例,究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利用乡土教材呢?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也是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背靠二龙山,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是一座有四千七百余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荟萃了自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被誉为华夏文化璀璨明珠的“晋祠”园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中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凌霄双塔”、世界之最的中国最大道教石窟龙山石窟、世界上最大的佛像蒙山大佛、祭孔文庙、千年名城晋阳古城遗址,还有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这些文物见证了太原数千年的文明演变。由此可见太原乡土资源的丰富。只要合理利用必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笔者对乡土教材具体应用的案例。

1. 导入新课,吸引注意力

一节完美的课堂离不开精彩诱人的新颖导入。在讲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坐的诸位同学,去过晋祠的请举手。然后找一个举手的同学回答你知道晋祠里面祭祀的是谁吗?大家正在疑惑不解时,教师适时指出是唐叔虞,为什么要祭祀他呢?因为他是我们包括太原人在内的所有山西人的祖宗。山西简称晋也是与他有关,晋国是唐叔虞的封国。这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西周分封制。这样很自然的通过层层深入设问,用同学们熟悉的身边事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单纯的直接就讲分封制的概念和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如,在讲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从太原到榆次,选择什么交通运输方式?许多同学会说901,只需三元钱。太原榆次之间联系紧密,大家都会听到这么个词“太榆同城化”,这体现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倾向?城市群的出现。大家还能举出全国还有哪些著名的城市群呢?这样让学生们感到历史并不遥远,知识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身边。讲身边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大智慧。

2. 化整为零,解决难点

每节课都有其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消化吸收,我们不妨利用乡土教材化整为零,以小见大,先局部后整体。例如在讲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关于义和团运动在山西地区的活动,在太原与教会势力的斗争,可以做些补充,让学生们对于义和团运动能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3. 探究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太原市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涌现出不少名人,例如介子推、刘知远、狄仁杰、郭淮、王之涣、王昌龄、王翰、白居易、温庭钧、杨业、傅山、阎锡山等,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寻其在太原活动的历史遗迹。

第3篇

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于2008年10月18日凌晨去世,享年85周岁。

谢晋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其电影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他执导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等影片,已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

谢晋是对社会有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代名导”。他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深深烙上了时代的鲜明印记。除了现在人们熟知的作品外,谢晋在1957年反“”、1958年“”和1966~1976年“”期间,尚有几部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颇大的电影作品,只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与沉淀,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已明显落伍。但是,“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回首逝去年代谢导的电影往事,会有一种辛酸、痛楚和难以名状的苦涩。同时,我们也就会理解谢导在“”以后的影片中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艺的谢晋,从家乡浙江绍兴上虞来到大都市上海,先是在一些影片中任副导演。1954年,他与林农联合执导《一场风波》,并以淮剧戏曲片《蓝桥会》小试牛刀,开始独立执导影片。1956年的《女篮5号》使谢晋名气大增,其凸显人性、细腻传神的导演风格,引起圈内外瞩目。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单纯的谢晋也与许多人一样紧跟形势,满怀热情,加紧赶拍1958年上影天马厂的两部非常应时的电影――儿童题材的《中的小主人》(与杨小仲、张天赐合导)和《大风浪里的小故事》。《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由3个短片《此路不通》、《旧恨新仇》、《疾风劲草》组成,是当时唯一一部以反“”为主题的故事片。谢晋在《疾风劲草》中任编导。影片主要讲述华东大学秦兆龙等人利用整风运动向党进攻,共青团员杨文英与其坚决斗争的故事。饰演秦兆龙的杨在葆,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进厂后被谢晋挑中,扮演一个相貌与角色反差很大的角色。谢晋有意测试年轻演员的基本功,而且明确要求杨在葆要从内心理解角色,反角正演,演出这一人物的偏狭,杨在葆受益匪浅。尽管这部影片明显贴上了政治标签,但是,谢晋在努力塑造和刻画人物真实形象和典型性格上的独到之处,却是可圈可点的。

1958年“”,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电影事业受到严重干扰,电影界受“浮夸风”的影响,一些赶时间、抢速度、严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粗制滥造的应景之作日渐抬头。长影厂在1958年拍成并上映的《水库上的歌声》被正式定名为“艺术性纪录片”之后,谢晋在天马厂导演的另一部同样是反映真人真事的故事片《黄宝妹》紧跟而上,成为在“”运动中的第二部“艺术性纪录片”,被评论界称为“艺术性纪录片的代表作”。

《水库上的歌声》和《黄宝妹》带动了一大批此种类型影片,趁“”之风一哄而上。1958~1959年短短两年间,竟有60多部“艺术性纪录片”相继公映,形成了全国影坛凯歌高奏的“主旋律”,占当时全国故事片生产总额一半以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9年9月前后,被庆祝建国10周年的18部优秀献礼片所取代。

1961年,“”的惨痛教训使中央作出扭转形势的决策,电影界又出现了少有的、喜人的创作势头。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便是其中突出的一部。它于1962年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也许是《女篮5号》的成功拍摄,谢晋“重作冯妇”,于1962年执导了另一部体育喜剧片《大李、老李和小李》。而1965年的《舞台姐妹》则使谢晋在即将来临的“”风暴中九死一生。

“”开始后,电影界一片混乱。“”前17年的影片,统统都被打成“毒草”,谢晋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和《舞台姐妹》更是首当其冲被批倒批臭。在“”声势最大的1966~1969年,北影厂拍摄的《早春二月》、上影厂出品的《舞台姐妹》作为重中之重的两棵“大毒草”,被指责为“阶级调和论”和“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典型,成为当时电影界株连人员最多的两大冤案。谢晋被扫地出门,挂牌批斗,它所在的天马厂把他当成“活靶子”,召开的批判会累计达二百余次。《舞台姐妹》女主角竺春花的原型――越剧名角袁雪芬也受到株连,经常“跟随”谢晋同批同斗,特别是可怜的上官云珠,她在“”之前最后的三部戏――《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血碑》中主要角色的死亡命运,也不幸演绎了生活中的真实悲剧。剧中扮演沈家姆妈的沈浩、出演和尚阿鑫的邓楠,都先后过早地撒手人寰。谢晋被隔离审查,全家沦落到空无一物的房间,用报纸垫着冰冷的地板睡觉。他和全厂许多职工一起,被强行赶到上海郊外奉贤县上海电影系统的“五七”干校,继续批斗和接受劳动改造。

阴晦的时光捱到了1972年,以“九一三”自我爆炸为转折点,许多电影界人士得到了暂时的“解放”。上影厂领导班子重新启用谢晋,让他与执导过《早春二月》的导演谢铁骊以及另一知名导演傅超武一起,拍摄“八个样板戏”之一的《海港》。

谢晋与谢铁骊,正是“”中一南一北两棵“大毒草”的导演,意外合作拍摄这样一部革命“样板戏”,令人不胜唏嘘。谢铁骊是比谢晋早一些被解放出来的“牛鬼蛇神”,究其原因,正是非常欣赏《早春二月》那种淡雅、清新、优美的散文化抒情风格。谢铁骊解放后,被勒令导演了《智取威虎山》,《海港》是他的第二部“样板戏”作品。后来,又以政治任务的需要令他导演了《龙江颂》和《杜鹃山》,谢铁骊因此成为“”后期导演“样板戏”影片最多的一位导演。而谢晋重返人间,却已是心力交瘁:除了他自身在“”中的种种磨难之外,他的父亲在精神压抑和病痛折磨下死去,母亲受此刺激,坠楼身亡。妻子因他受到株连,孩子阿三、阿四“”中受人歧视,心灵受伤,竟成了痴呆。重执导筒,面对摄影机,面对水银灯,面对剧组的演职员,谢晋的心头该是怎样一番感慨。《海港》拍摄周期之长、摄制之难、反复修改之苦,这里省略不提,由于众多艺术家在台前幕后默默无闻地精益求精,使得这部京剧艺术片大放异彩。抛开主题内容不说,其唱腔、其台词、其电影手法的运用都是相当考究的。

政治风向千变万化,使人无所适从。1975年“批林批孔”之后,接着是“反击右倾翻案风”,谢晋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开拍了“”为篡党夺权需要所刻意炮制的电影《春苗》。该片描写“”期间农村赤脚医生与阶级敌人作斗争,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乃至角色的一举一动,无不强加“三突出”和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以及鲜明、突出的阶级斗争主题。谢晋虽名为导演之一,实际上更像工具,处处要按照上级意图,违心地处理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分镜头乃至每一处细节。这种强权高压之下的精神枷锁,无疑比“”中遭受种种苦难的外伤更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苦楚。

“”后,谢晋走出囹圄,走出黑暗,迅速开拍了一部真正发挥自己导演主动权的影片《青春》,由陈冲首涉银幕主演一个女兵成长的故事,继续了谢晋“造星”的神话――祝希娟、向梅、谢芳、李秀明、陈冲、王馥荔、朱时茂、丛珊、姜文、吕晓禾、何伟……谢晋经历了痛苦的煎熬,才会对过去的历史有着发自肺腑的心声、铭心刻骨的记忆和震撼人心的反思。于是,《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一部部震聋发聩的反思作品,触及灵魂,强烈拨动着两代观众的心弦。

第4篇

关键词:说话;话本小说;源流

话本作为一种大众文艺,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就谈到,人们在劳动之余就唱歌、讲故事,有时也作为休息时的一种消遣。显然,这就是话本的起源,点到了话本的基本特征:讲唱故事,娱乐民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他们并不以说话为职业,是非伎艺性质的一种娱乐消遣活动。关于话本伎艺的记载,最早出现的是瞽者的故事,周初“瞽”者是职掌乐器的瞎子,说唱故事是他们的日常伎能之一,这里的瞽者虽然不能断定是职业艺人,但其有一个醒目的特点就是他们说为娱乐他人服务的。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些游说之士,他们常用讲故事或笑话的方式来阐发自己的见解学说,虽然这并非伎艺活动,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和伎巧,却对后来的“说话”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认为,“说唱故事”这一伎艺,可以从古代宫廷中的“俳优侏儒”中追溯其源流。在秦汉之际,有关“俳优侏儒”的记载就很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他们是以娱乐帝王将相和贵族为主,《史记・滑稽列传》里也有赫赫有名的一些俳优的记载,他们有时候会用笑话来进行讽谏,其中“滑稽之雄”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些都表明秦汉之际的说唱艺人是多才多艺的,他们是以讲唱故事、说笑话、表演歌舞和乐器等为主要职业,并与后来的宋代话本在题材上面是有承继关系的。但这一时期的艺人,毕竟是以讲说故事笑话为生,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也不同于后来的艺人,所以说这一时期的“俳优侏儒”,最多只能算是“说话”艺人的萌芽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说话”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即上层统治阶级也开始喜欢说唱故事和笑话。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出现“魏文(曹丕)因俳优说以著笑书”的记载,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列有《排调》一门,专门用来记载诙谐幽默而带有嘲讽意味的俳优故事,还有曹操的儿子曹植喜欢讲故事等的例子,并且故事都是幽默诙谐动人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见,说讲故事在当时上层名士中已开始盛行,尤其是参加者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延,开始扩张到统治阶级和上层人士,有时还会亲自演出,取材的范围也比先秦两汉要广,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也有所增强,这为唐代民间“说话”繁荣开了先河。

关于唐代的“说话”记载,比较重要的是元稹诗自注的“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根据演唱的时间,可以初步断定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水平的高度。“一枝花”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有关“说话”艺人的记载,现今保存在《醉翁谈录》中。同时期白居易写的《一枝花》话到他的弟弟改编的《李娃记》小说,从中可以看出唐代民间文艺对文人作诗选材也有一定的影响。

唐代的民间的“说话”现存资料不多,除了有“市人小说”和“民间小说”,有关唐代宫廷的“说话”记载,在郭的《高力士外传》中提到唐玄宗万年被软禁冷宫,因苦闷让高力士安排伎人为他讲故事、说笑话、讲经等来消遣,当然高力士请来的伎人大多来自民间,伎人主要是来为唐玄宗解闷的,从这些伎人可以反映出唐代民间“说话”伎艺的是很兴盛的。另外,唐代诗人的一些诗句,也可以反映出唐代“说话”一些发展状况,例如诗人李商隐的《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以上唐代说话的发展状况,我可以看出,唐代的说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更直接的是有了“说话”、“市人小说”的准确称谓,开始走上专业化的伎艺道路,选材的内容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故事笑话,插科打诨发展成为民间传说和现实问题,篇幅也在增长,同时,“说话”开始走出贵族阶层的路线,参加者也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阶层和上层人士扩大到民间普通市民,逐渐成为一种适应民间百姓口味的大众化文艺。

然而,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的“说话”在寺院神庙中最为流行,寺庙中“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俗讲;二、僧讲。所谓的“僧讲”就是僧人向出家人讲说经文,是以讲说经文为主的,属于宗教事务活动;“俗讲”即对俗人,尤其是世俗男女,讲说世俗化、通俗化的故事,内容已不限于佛经故事,有时会把佛经故事化来吸引世俗男女的眼球,扩大其影响力,是属于娱乐性质的活动,即便是在寺院里进行,但其娱乐成分也是很大的。唐代的寺院,在充当宗教场所角色的同时,其娱乐场所的性质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俗讲”在寺院的演出,还可以给世俗民众带来了多趣的文艺活动。民间“说话”和寺院里“俗讲”的流行,说明“说话”这一文艺在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为话本小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现存的敦煌遗书里,有很多文学作品里的“变文”,就是唐代“俗讲”的底本,因为僧人在“俗讲”的同时,旁边会有一些伴奏的,有时候为了让大众很快理解,必要的时候还会悬挂佛教画展出,这种佛教画就是“变”。当然,“变”是相对于“经”而谈的,佛教是以讲经为主,以变为辅作为陪衬的,其内容既有演唱佛经故事的,也有历代故事和现实传说的题材,甚至还有一些歌颂现实英雄的故事。所谓的“变文”就是将难懂的佛经教义译成浅显易懂的生动故事,把古典的历史或故事传说演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样式,让世人所明白。当然,因为“俗讲”是以讲佛经故事为主,“变文”也便跟随讲一些民间传说或现实故事等。目前可以考证的敦煌话本小说主要有:《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净能诗》、《唐太宗入冥记》等,搜集在王重民等编写的《敦煌变文集》中。总之,敦煌的话本的出现,标志着话本在逐渐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且敦煌话本在故事内容的选材,故事情节的创造、故事结构的安排、语言伎巧的设计以及结构体制等方面都为后来的话本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宋代的话本小说产生。(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兵著.话本小说简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2]胡士莹著.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石麟著.话本小说通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第5篇

【关键词】乐舞诗;音乐赋;宫体诗;乐舞文化

【作者简介】贺威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7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12-04

在古典诗歌研究中,以听歌观舞为描写对象的乐舞诗是一个被人所忽略的题材。的确,乐舞表演作为诗人采写、专门吟咏的对象并不如山水、田园等那样早。直到南朝时期,乐舞才正式走入诗人的视野,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而不是作为一种意象陪衬、服务于其他文学主题。乐舞诗这个诗歌题材真正在文学殿堂占据自己的一席之位。

一、南朝乐舞诗创作概况

以乐舞作为专门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最早的是魏晋时代的乐舞赋。在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和他的门士所编选的文学作品总集《文选》中,在“赋”这一大类里,专门立“音乐”这一小类,其中收录了汉、魏、晋时期的描摹音乐、舞蹈的优秀赋作,包括王褒的《洞箫赋》、傅毅的《舞赋》、马融的《长笛赋》、嵇康的《琴赋》、潘岳的《笙赋》和成公绥的《啸赋》。而以乐、舞为题材的诗歌出现时间要晚于乐舞赋。翻阅六朝及以前的文学总集,就会发现直到南朝刘宋时候起,人们才开始以“观妓”、“听乐”、“听妓”、“观舞”、“咏笛”、“咏琵琶”等为题,创作乐舞题材的诗歌;到萧梁时期,这类诗歌数量丰富了很多。笔者根据逯钦立所辑录整理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这一时期的乐舞诗创作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其具体结果如下:刘宋时只有刘骏和鲍照分别作了2首“听妓”诗:南齐的王融、丘巨源和谢眺共作了5首乐舞诗。内容涉及到咏乐、咏舞和咏乐器三方面,比刘宋时代取材略宽。萧梁时代,乐舞诗数量蔚为大观。创作群体也比较庞大。根据笔者的统计,此时共有包括沈约、萧统、萧纲、刘孝绰、庾信、吴均、何逊、庾肩吾等约33位诗人写过66首乐舞诗,作品额作家规模都远超前代;并且诗歌所吟咏的乐舞内容比之前宽泛了很多:比如,在乐器方面,诗人所咏乐器包括笛、篪、笙、琵琶、箫、筝、琴、箜篌等;舞蹈包括《大垂手》、《小垂手》、《舞媚娘》等,另外还有以“看妓”、“听妓”、“观妓”为题的咏舞、咏乐诗。由于陈国祚时间较短,当时的诗人没有将乐舞诗的创作风气延续下去。这个时代只有陈叔宝、江总、虞世基等7位诗人共创作了11首乐舞诗,远远少于此前的梁代。总之,在创作数量方面,乐舞诗是无法与其他诗歌题材相匹敌的,但乐舞成为诗歌题材,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现象、新发展。这种新现象的出现,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因相关的。

二、南朝乐舞诗兴起原因探源

乐舞诗之所以在南朝,尤其是梁代如此大量地涌现,有内在与外在双重原因。

首先,从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讲,乐舞诗是受两汉魏晋时期的赋体文学(包括咏物赋和抒情小赋)以及南朝时代兴起的咏物诗和宫体诗的影响而产生。两汉魏晋时代的咏物大赋有其固定的写作模式,尤其是在一些咏乐器的大赋中,这种写作模式更加明显。后来,在大赋向着抒情小赋演变乃至诗赋合流趋势的影响下,南朝诗人们开始在齐梁时代兴起的咏物诗里用类似于乐舞赋那样的写作手法咏写乐器。南朝时兴起的宫体诗所独具的写作特点使诗人们对婀娜聘婷的歌姬以及她们精妙无双的歌舞表演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写作热情。《玉台新咏》这部专门“辑录艳歌”的宫体诗集里有许多乐舞诗内容。综合而言,两汉魏晋的咏物文学(咏物赋和咏物诗)以及南朝时候的宫体诗共同引导了诗人们对乐舞题材的关注,并最终使乐舞诗产生。

1.乐舞诗是受汉代以来的咏物文学,包括咏物赋和咏物诗的影响而出现的。咏物诗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六朝时期。正如王夫之所说:“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梁代创作的咏物诗总数有近300首之多,是此前历代咏物诗总和的2-3倍。阎采平如此总结齐梁间咏物诗创作繁荣的原因:“咏物诗创作在齐梁间的繁荣,既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又是文学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咏物诗创作在齐梁间的繁荣,又体现为齐梁文人对前代咏物文学以及山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在齐梁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咏物诗的创作获得了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

阎采平所提到的“前代咏物文学”应是指自汉代以来的赋体文学。包括咏物赋以及此后的抒情小赋。最早开始以赋咏物的当是苟况,其《蚕赋》开以赋咏物风气之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咏物诗一卷》云:“昔屈原《橘颂》,荀况赋《蚕》,咏物之作,萌芽于是,然特赋家流耳。汉武之《天马》,班固之《白雉》、《宝鼎》,亦皆因事抒文,非主于刻画一物。其托物寄怀,见于诗篇者,蔡邕《咏庭前石榴》,其始见也。沿及六朝,此风渐盛。蔡邕、谢眺,至以唱和相高,而大致多主于吏事。”这段话简明扼要地厘清了咏物诗产生、发展的文学渊源。诗赋之间本就存在着“诗言志”而“赋体物”的文体功能的差别。“诗言志”指的是“诗歌所要担负的职责是传达和表现合乎圣人之道的志向和追求”。赋这种夸张铺排、铺张扬厉的文体为创作者工笔描摹、详情体物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赋体成为文人们吟咏事物的首选文体。黄伟龙认为,“大赋呈现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夸张铺张,……这种夸张与铺饰是对特定现实场所(如上林、云梦)进行空间辐射,并用装饰性的各种语言材料(江河湖海,四方异物,声色犬马,甲帐武士)对这个辐射开来的空间结构按方位一一填充,……。这种从特定现实空间夸张铺饰的扩展手法对咏物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某些特定的对象上,自然物和乐器是受影响最深的两大类,纵观两汉至齐梁,乐器类的赋通常从特定的乐器人手,经过简要的产地、质地交代,便转入最重要的铺叙部分,用各种场景,形象来尽可能夸张地建立音乐所带来或唤起的想象空间,……。两汉王褒《洞箫赋》,马融《笛赋》,晋潘岳《笙赋》,梁简文帝《横吹赋》,无不采用这种手法,对乐器进行空间想象的大肆拓展之铺叙。峒事实上,以王褒的《洞箫赋》为代表的乐器赋的创作模式和写作程序确实如此。作家们一般都是按照乐器的产地——材质——形制——制作过程——音质特色这样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创作。同时,受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此时的音乐赋还注重描写音乐审美过程中的音乐对心灵的感化和震撼作用。可以说,这种创作模式深深地影响了齐梁时兴起的乐器类咏物诗。但此时仍旧是大赋占据文坛主流,咏物诗还未真正登上文学舞台。直到齐梁之后,赋体文学创作渐趋式微,咏物诗兴起。这种情形的转变,与东汉以来诗赋合流有关。诗赋本就是一体之事物,尤其辞赋到了魏晋时代开始出现新局面,抒情小赋替代大赋、散体赋成为文坛的新宠,这一时期的不少作家兼具诗人与小赋作者的身份。抒情小赋在写法上仍继承了大赋的铺排夸张,但在内容上,已经不再拘泥于表现重大政治题材,而是注重抒情写意、托物言志,抒发个人情志。抒情小赋这种表现功能上的转变与诗歌“诗言志”的文体功能正相一致。诗赋交相影响、甚至合流的趋势开始显现。到齐梁时这种趋势达到高潮,“咏物赋的消歇和咏物诗的繁荣,就是这个高潮的一个标志。”总之,以两汉的“音乐赋”为代表的汉代咏物赋和此后诗赋合流、咏物诗兴起对六朝时乐舞诗的影响有二:一是取材上,琴、琵琶、箫、笛等乐器走进文人视野,成为诗人赋兴的对象;二是写法上,两汉以《洞箫赋》为代表的乐器类咏物赋的写作套路一直延续到咏物诗人的手中,从而影响到部分诗人的写作模式。对于咏物赋以及抒情小赋对乐舞诗在写作特征上的影响,笔者稍后会举例说明。

2.除了汉代的咏物赋和咏物诗之外,齐梁时代的宫体诗亦是促成六朝乐舞诗兴起的原因之一。齐梁之后,在咏物诗方面用力较多的创作群体主要有两类,即西邸文人集团和宫体文人集团。前者以王融、谢眺和沈约为代表,如谢眺有咏物诗作19首。沈约则有36首之多;后者则是以萧统为代表的萧梁宫廷文人,而且在咏物诗的创作方面,他们的贡献更大。而萧梁宫廷文人集团对文学创作的另一贡献是创作了大量令后世学者褒贬不一的宫体诗。何为“宫体诗”?归清综合了宫体诗的“艳诗性质”、“新变特征”、“体物特性”将宫体诗的概念定义为:“流行于梁代后期(即萧纲入主东宫后)以迄初唐,以萧纲为代表,以体物为特色,风格轻艳的新变体艳诗。”按照归清的定义,宫体诗当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宫体诗内容上以“体物为特色”,是“咏物和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二是宫体诗风格上比较“轻艳”,这也是宫体诗一直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玉台新咏》是在宫体诗盛行朝野上下之时。经梁简文帝萧纲的授意,由徐陵“撰录艳歌”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全集按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二部分的“当今巧制”是最能代表《玉台新咏》“清辞巧制,止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特色的宫体诗,其内容主要有二:一是描写美女佳人奢华的生活环境和精巧的日常用品。谢眺的《杂咏五首》包括《灯》、《烛》、《席》、《镜台》、《落梅》就被选录其中,诗人所吟咏的五件物什,无不是与女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之物件。诗歌辞藻华艳、雕琢精工,在咏物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以女性生活画面为背景,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淫艳色彩,“小谢已为宫体滥觞。”二是刻画女性的容貌、举止、姿态、妆容之美。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其实也是咏物诗之一种。只是所咏之物,由无生命的物件变成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美女姬妾。咏物诗要产生、发展、繁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诗歌所咏之物必须成为诗人眼中一个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审美对象。比如,在齐梁之前,山水诗盛行时,自然山水是诗人们倾注审美眼光的主要物象。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国。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对女性美的发掘并不始于南朝,而是古已有之。如《诗经·硕人》、曹植《美女篇》等都以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女性姿态、神色之美,只是它们并不以刻画女性美为主旨。宫体诗的创作群体是一些围绕在东官太子萧统身边的文人,每日生活在宫廷苑囿之中,相对封闭的生活范围和创作空间限制了他们的文艺视野。女性在古代虽然并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但却不妨碍她们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审美客体。尤其是南朝时期,音乐文化已经高度发达。以梁武帝为代表的宫廷贵族大多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士族阶层赏乐、蓄妓之风盛行,于是,宫体诗取材于“听妓”、“看妓”、“观妓”、“观舞”以及描写与歌舞表演有关的乐器也就不足为奇。笔者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所辑录的南北朝尤其是南朝的乐舞诗。有相当一部分亦被收录于《玉台新咏》之中。比如王融《咏琵琶诗》、丘巨源《听邻妓诗》、谢眺《夜听妓诗二首》、萧衍《咏笛诗》、《咏舞》、沈约《咏篪诗》、何逊《咏舞妓诗》、王训《应令咏舞诗》、王僧孺《咏歌姬》、《为徐仆射妓作诗》、刘遵《应令咏舞诗》、杨嗷《咏舞诗》、庾肩吾《咏舞曲应令诗》、《石崇金谷妓诗》、江洪《咏歌姬诗》、《咏诗》、邓铿《奉和夜听妓声诗》、沈约《咏篪》、庾信《和赵王看妓诗》等等。这些宫体诗尽管以咏写乐器、乐舞、歌姬美人为题,但细读之就会发现,其实严格意义上讲,仍旧未能摆脱咏物诗的窠臼。尤其从以咏歌姬为题的诗歌来看,诗人们对描写姿色、神态所倾注的笔墨绝不亚于对她们舞姿、舞容的刻画。因而罗宗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说如果从诗的题材之演变看,则咏物诗的发展与后来宫体诗的出现,乃是一脉相承的事。

其次,从文学发展的外部环境来讲乐舞诗(尤其是以歌舞表演、歌妓舞姬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作)产生、发展以至于到萧梁时达到创作的高潮,是南朝时“声色大开”的产物。

1.政治上,南朝时期,尽管政权更迭依旧频繁、南北分裂对峙的情形毫无改善,但不得不承认,此时政治斗争相较于魏晋时期已趋于缓和。南方秀丽的山水景致、繁荣的商业经济、富庶的人文物产、统治阶级偏安一隅的政治策略使文人们逐渐淡漠了生命的忧患意识、探寻大道的热情,一股浮靡之风甚嚣尘上。从魏晋时候起人们已经有了明显的文学自觉意识,文学服务于政治教化的功能减退,文学创作变成了比较个人的行为,诗人作家更倾向于用文学抒发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情感;同时,逐渐觉醒了的文学自觉意识使人们主动去把握和欣赏生活中客观事物的美并表现之。

2.乐舞诗兴起还与自汉代以来发生的音乐新变有关,即新声俗曲以其活泼的形式、新鲜的内容受到社会上下阶层的普遍喜爱。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一云:“自晋迁江左,下逮隋、唐,德泽浸微,风华不竞,去圣逾远,繁因日滋。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哀曼之辞,迭作并起,流而忘反,以至陵夷”这段话反映了自晋室东迁,繁音艳曲日渐繁荣的情形。事实上,早在西汉时,统治阶层爱好俗乐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比如汉武帝本人就常常命令乐府机构“采诗夜诵”,“采诗”即汉代的乐府制度,是从民间收集诗歌,由乐工谱曲演唱。曹操爱好赏乐观舞,还曾筑造铜雀台专门做乐舞观赏之所。上好下效,因为武帝等人对俗乐歌舞的喜爱,导致雅乐日渐式微,新声俗乐愈加兴盛。西晋时的豪门贵族家中无不蓄养歌妓,乐舞成为豪门生活的必要点缀。权臣之间甚至发生争夺美妓而相残杀的恶劣事件,此中最出名的当属“石崇绿珠”的故事。到晋室左迁,繁荣富庶、相对安稳的政治社会环境使江南一带的歌舞活动更加兴盛。《隋书·地理志》就记载当时的社会是“俗少争讼,而尚歌舞”。宫廷皇室莺歌燕舞不断,就连皇室的妃嫔也以能歌善舞而邀宠。比如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就以善舞而蒙恩受宠;豪门之家竞相蓄养家伎,比如《梁书·贺琛传》就曾记载:“今蓄妓之夫,无有等秩,虽复庶贱微人,皆盛姬姜……。”除了皇族贵戚、豪门富户喜尚音乐,南朝时候的文士也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常常以歌舞自娱。比如梁代的羊侃“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

第6篇

经过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以下简称“晋宁磷矿”)的厂区时,可以看到厂区门口树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责任心是安全之魂,标准化是安全之本”。自2008年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后,晋宁磷矿的安全管理规范起来、生产车间的作业现场规范起来、员工的作业行为规范了起来,构筑起一道安全生产的坚实防线。

晋宁磷矿是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四大主体矿山之一,是集采、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矿山。2013年,被第一批评为“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晋宁磷矿运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管理模式,从制度规程建设、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重大危险源(点)监控、风险辨识评价、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改进,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建章立制 完善安全管理网络

根据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晋宁磷矿制定了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计划、步骤任务及职责,并重塑“安全”理念:领导转变观念认可“安全是确保生产任务完成的基础”;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知道“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过程控制”;操作人员转变观念明白“标准作业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同时,晋宁磷矿建立起“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原则,明确各级组织、人员的安全职责。每年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此外,还签订班组安全责任书和员工安全承诺书,确保班组安全责任及员工安全行为主体责任的落实。

为促进安全责任的落实,晋宁磷矿将安全绩效监测纳入经济绩效考核范畴,设置专项安全绩效监测的考核项目、明确考核方法,每年对上一年度的安全绩效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制定下一年度安全绩效监测的实施细则。对事故指标、基础安全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等指标,实施定期检查、及时纠偏,确保安全管理控制指标得到有效监控。

晋宁磷矿还结合标准化建设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对可执行的进行认真落实,不适宜的进行完善补充。晋宁磷矿在整合原有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编制了《生产岗位员工安全作业标准》《关键任务及危险性作业指导书》。通过每年对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及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更新,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树立起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意识。

调动全员参与消除事故隐患

消除事故苗头,先得排除事故隐患。晋宁磷矿将安全检查作为消除事故隐患的一个重要手段,结合风险评价辨识结果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按照不同的检查项目,健全完善了巡回、例行、综合及专项检查表。以检查标准指导检查行为,检查不以“面小而不为”,现场设备(设施)、危险源(点)安全状态、“三违”作业行为查处、基础台账管理等方面都不放过,确保安全检查不留死角。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晋宁磷矿要求按照隐患情况,当场可以整改的,马上整改;当场不能整改的,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未能限期整改的,要制订整改计划,落实防范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做到专人落实。

此外,晋宁磷矿还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调动全员参与“查隐患、报隐患、治隐患”,对员工报告的隐患及时处理,并给予奖励,逐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

按照《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班组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晋宁磷矿把“安全管理重心前移到班组、到岗位”,加强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抓实班组安全管理。同时充分发挥班前会的作用,要求班组长上班前,查班组员工的精神面貌、劳防用品的穿戴;安排工作时,辨识危险隐患,提一提安全注意事项;员工上岗时,自己要做到“一想二查三严”(一想,当天生产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如何处置,做到把安全放在首位。二查,查工作场所、机械设备、工具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有无隐患;查自已的操作是否会影响周围人的安全,以及防范措施是否妥当。三严,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晋宁磷矿认为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通过班前会、“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曲艺大赛、全员年度安全学习、五大工种技能培训、岗位技术比武、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加强员工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害因素、事故应急等知识的学习。

此外,晋宁磷矿还全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安全演讲、安全展板、安全警示教育、征集安全文章等活动,宣传安全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在工作现场增设温馨标语,融入安全管理理念;征集企业安全管理格言,宣传工余安全知识等。将标准化作业意识、“安全第一”“安全为我”“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等安全理念逐渐根植于员工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员工的作业行为中,促进员工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过程的转变。

重视危险源点的管控

晋宁磷矿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控制管理,贯穿到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鼓励员工参与风险辨识,做到“识危险、辨危险、知危险、治危险、防危险”。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作业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进行重点检查。按照PDCA循环,落实各项纠正、预防措施。

第7篇

谢晋生前很喜欢引用他的老师张骏祥常说的一句话:拍电影就像两只手捧水,每根手指都要拼命夹紧。不然,这里漏一滴,那里漏一滴,捧起来的水就会很快漏完。《芙蓉镇》的拍摄,恰好就像是对他这一比喻的生动诠释。

剧本:阿城因说怪话当上编剧

影片《芙蓉镇》改编自古华的同名小说。当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便轰动一时,以至于早在谢晋动手之前,就已有多家制片厂抢先进行了改编。不过,这些剧本,没有一稿能让古华满意。他很困惑,便辗转找到电影界的老前辈陈荒煤来开方把脉。陈荒煤说,为何不去找谢晋试试?这部小说,我看很适合他的路子。就这样,《芙蓉镇》的改编,就像接力棒一样,传到了谢晋手上。

可是找谁来操刀改编呢?谢晋想到的第一人选,便是他的老搭档,河南著名作家李准。可是,这个时候,偏偏李准身体欠佳,无法承担如此浩大的文字工程。谢晋只好另觅高人。他曾经看过一部小说―阿城写的《棋王》,谢晋曾被这部小说前卫的风格和独特的反思视点深深地触动过。并且,阿城的父亲,著名评论家钟惦,与谢晋亦师亦友,交谊深厚。80年代,钟惦复出后,谢晋曾多次就电影的创作向他当面请益。

为了集思广益,征询文化名流们对《芙蓉镇》改编的意见。上影厂和谢晋在长沙组织了一次关于小说改编的座谈会。阿城和评论家李陀,便成为会议邀请的重要来宾。这次会上,不少来自文学界、批评界的朋友,都对当时的国产电影创作现状提出了批评和意见,希望《芙蓉镇》的改编,能够为人们带来一部振聋发聩的力作。特地从上海赶往长沙参加会议的上影厂老厂长徐桑楚曾说,会上有些发言话里带刺,听了让人不舒服。厂里就传出各种议论,说上影厂出钱给你们开会,你们却在会上骂上影厂。但是,反过来想想,不是说兼听则明,从善如流吗?不同观点的碰撞、角力,有时候往往能激荡出灵感的火花。这也是出大作品、好作品的必要前提。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阿城的种种“怪话”的确把谢晋说服了,他下了决心,请阿城出山,担任影片《芙蓉镇》的编剧。

选角:姜文之前没看过谢晋电影

长沙会议还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确定了男女主角的演员人选。这得益于两位来自香港的客人。一位是谢晋的老友,南方影业公司的老板许敦乐,另一位则是当时已在华语影坛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许鞍华。许鞍华说,她原本与《芙蓉镇》的改编毫无关系,只是因为那时正好要去天津筹拍武打片《书剑恩仇录》(又叫《戈壁恩仇录》)。许敦乐得知了消息,便邀请她顺道前往长沙参加会议,以便为内地的同行讲讲当时国际电影潮流的最新动向。

这两位来自香港的嘉宾,对决定男女主角的人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比如为什么女主角胡玉音会让刘晓庆来演?除了她本身的实力之外,还因为内地女演员中,只有她在海外华人市场才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那时候,港澳台的观众对内地演员大多不太熟悉。而刘晓庆因为演了李翰祥导演的《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两部历史巨片,一时成了港澳台及东南亚华语电影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内地明星。长沙会议上,谢晋提出来,《芙蓉镇》一定要销往国际市场。许敦乐说,这样的话,从发行的角度,最好能起用刘晓庆出演女一号胡玉音。

那么姜文呢?那时候的姜文刚刚22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不过在谢晋心中,他却已铁定是男主角秦书田的不二人选了。大概是看了姜文演的《末代皇后》,谢晋便跟人打赌,说这小子以后会红,不红的话,就输给你一瓶泸州老窖。他让副导演武珍年去北京找姜文。武珍年来到中戏,问姜文,谢晋的片子你看过吗?姜文说,没看过。又问,谢导最近要拍一部戏是什么你知道吗?姜文答,不知道。一副满不在乎、爱谁谁的样子。让武珍年有点挂不住,心想这小子也太狂了,给你机会你也不要?回到上海以后,武珍年找谢晋告状,原以为性子火爆的老爷子听了会骂娘,没想到的是,谢晋非但不骂,反而哈哈大笑说,这小子这副德行,真有点像当年的于是之!

影片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李国香,芙蓉镇革委会主任,也是迫害胡玉音和秦书田的大反派。扮演李国香的演员,是当时中戏导演系三年级的女生徐松子。她是由时任中戏副院长的阮若珊推荐给谢晋的。阮的丈夫黄宗江是谢晋的死党,每次来京,谢晋都会对他们夫妻俩说同一句话:你那有什么好苗子,可别忘了告诉我呀!这回,因为《芙蓉镇》,谢晋又来了。阮若珊便把徐松子推到了他的眼前。第一次担任这么重要的角色,徐松子难免有些心里打鼓。谢晋教给她一个方法,要求她把戏中的人物关系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那时候,徐松子初出茅庐,在已经大红大紫的刘晓庆和姜文面前,难免有点恭谦礼让。可谢晋看不下去了,说,你怎么回事?他俩是你的对象!怎么反倒感觉挨斗的是你,不是他们了呢?

还有扮演王秋赦的祝士彬。写剧本的时候,最让谢晋感到抓不住的就是这个王秋赦。他一边嚼着花生米,一边喝着老酒,一边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们都说说看,这个“根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谢晋写信去向阿城的父亲钟惦讨教。钟惦回信说,照他的理解,王秋赦应该是一个“中国革命中的流氓无产者”,就像巴尔扎克小说里写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流落巴黎街头的流氓无产者那样。钟老的这封回信,让谢晋乐呵了几天。从此,“流氓无产者”这个字眼儿,就成为了他理解王秋赦的一个重心所在。

那时候,演员们在外景地湘西王村体验生活,在镇粮站食堂里集体搭伙。祝士彬也随着大伙,拿一副当时流行的铝制饭盒和勺子,到食堂排队打饭。被谢晋撞上,脸拉得老长说:王秋赦会用你这种饭盒吃饭?祝士彬脸上一阵臊红,赶紧把饭盒、勺子扔在一边,找来一只大粗瓷碗和一双竹筷子。想了一想,还不对。便又跑到院子里,从树上掰下一根细枝,一撅为二,夹在胳肢窝底下撸撸干净,再拿它把大粗碗里的面条扒拉到嘴里,还带着呼噜呼噜让人倒胃的巨响。谢晋看在眼里,也不再说什么,双手往裤兜里一插,一摇一晃地走了。

影片的末尾,王秋赦疯了,敲着一面破锣,用沙哑的喉咙沿街叫喊:“运动!运动!”这一场戏的拍摄,祝士彬曾回忆说,角色的灵感,来源于王村当地的一个傻子。他整天在镇上游荡,时不时也会凑上来看看热闹。空闲的时候,谢晋老爱逗着他玩,说,跟我们回上海吧,上海比这儿好玩!疯子听了,也不答话,只是用手比划一个打枪的姿势,嘴里还发出:“砰!砰!”的声音。这个动作,被祝士彬用到了电影里:秦书田让胡玉音给敲破锣的王秋赦盛一碗米豆腐,递给他,说咱不缺这一碗。王秋赦接过来,用落槌扒拉着吃,然后站起身来,用手比划了一个打枪的姿势,嘴里蹦出一句:“运动!”据说,这场戏的表演,曾让谢晋好生得意了一阵。

人物:脸谱化的高妙境界

《芙蓉镇》的剧情里,有两组爱情。秦书田和胡玉音,是患难之中见真情,他俩的爱情,曾经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李国香与王秋赦,却是一对在孤独寂寞冷中媾和的狗男女,他俩的所谓“爱情”,一度也成为被观众嘲弄和讽刺的对象。2006年,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一些在这此次影展上看过《芙蓉镇》美国朋友,对此却表现出了不解和疑惑。他们问,一样都是人,为什么李国香和王秋赦的要那样去表现?是不是作者的主观性太强了?对此,谢晋没有给出正面回应。他只是说,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是脸谱化,脸谱化不是很主观的吗?可这恰恰是东西方艺术最不相同的地方。

中国戏曲中的角色分成“五行”:生、旦、净、末、丑。在谢晋心中,这是他区分不同演员类型的基本标准。不仅平时挂在嘴上,用来描述不同演员的气质和特点,同时,也是他用来选择演员的砝码。比如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主角琼花的祝希娟,在谢晋眼里就是一个标准的刀马旦;选陈冲、张瑜出演《青春》,则是觉得她俩比较接近戏曲舞台上的青衣;刘晓庆介乎青衣和花旦之间;而李国香,类似于彩旦,有点让观众取笑、戏谑的意思。他选演员,大体离不开传统戏曲这个“五行”的概念。要说脸谱化,这大概也可以算是一例。在《芙蓉镇》里饰演退伍兵黎满庚的张光北曾经回忆,他在中戏念书时,曾被推举为谢晋前一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赵蒙生的候选人,不过当时谢晋觉得他长得太“嫩”,并不合适赵蒙生这个角色。特别在后半段,经过战争的洗礼,赵蒙生应该更像是一个“须生”,而那时的张光北才刚20出头,年龄与角色气质有一定距离。最后他决定起用了唐国强,却在三年后把《芙蓉镇》黎满庚的角色给了张光北。

拍摄地:王村真成了芙蓉镇

《芙蓉镇》于1985年春节后开机拍摄。外景地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县王村镇。这里是湘西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摄制组全体演职员,就住在镇粮站的集体宿舍里。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年代,商品价格尚未全面放开,物价也相对低廉。按照上影厂重点影片的标准,《芙蓉镇》的制片成本为五六十万人民币。演员除了必要的酬金,一般都只是在本单位或按上影厂借调人员的标准拿工资。笼统算下来,刨去100元用于扣税,每人实际到手的酬金在700元上下。此外,还有两种外景补贴可拿,一个叫“床板费”(住宿费)人均5元/天;另一个叫“夜宵费”,人均4元/天。那时候,电影的标准制片周期是8个月,演员进组的时间,包括体验生活加实际拍摄,按4-5个月算,一部片子下来,演员收入大约在1000-2000元人民币之间。这个水平,在1985年前后至少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3-5年的总收入。

上海到湘西王村大约相距1500公里,80年代中期,装运大型拍摄器材的车辆,从上海出发,一路颠簸,要开3天才能到达。到这里取景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自然环境、社会风貌,最符合原小说的描写。谢晋问古华,你书里写的小镇,具体在什么地方?古华说不出具体的地点,只是说,湘西小镇大体都是这个样子。古华的家乡,在湘西嘉禾,地理上紧挨着王村所在的永顺。为了找到小说里描写的“芙蓉镇”,谢晋委派摄影师卢俊福和美工金绮芬一起去嘉禾看景,可看来看去,也找不到小说里描写的场景:静静的江流、古老的渡口、曲折蜿蜒十里的石板街、吊脚楼、圩场、乡公所……场景不理想,拍摄时就可能因频繁搬场导致制片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和拍摄周期的无法控制。这又让谢晋不乐意了,他对卢俊福、金绮芬发下狠话:湘西有14个县,100个乡镇,你们要像篦头发一样,一个不落地给我过一遍!“喔唷,那种苦日子噢!”金绮芬事后重提,犹觉心惊肉跳。她和卢俊福前前后后在湘西奔波了7000多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从上海横跨太平洋,深入北美腹地的距离。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永顺县猛洞河畔,找到了依山而建的小镇王村。金绮芬说,她在渡过猛洞河,登上码头边的石板街的那一刻,脑子里就像过电一样,预感到这里就是老谢要的“芙蓉镇”了。

剧情里有一幕,讲胡玉音和老实巴交的丈夫桂桂,靠起早贪黑卖米豆腐赚来的钱,从“根子”王秋赦手上买下了他的宅基地,盖上了新房。为了拍这个场景,剧组当真在王村镇粮站库房的隔壁买下了一块空地,盖了一座房。今天去王村游览,你还能看到那家米豆腐店以及旁边胡玉音家的“新房”。

拍摄的时候,摄影师卢俊福嫌这条石板街太平,景的高低错落层次还不够丰富。于是金绮芬就用泡沫材料在米豆腐店门口补建了一座当地式样的“石牌坊”。同一款式的道具一共复制了三件,一个比一个旧、一个比一个破,用于暗示时间的流逝。人们在影片中看刘晓庆和姜文扫街那一场,石牌坊上面塌了一只角,是城里来的红卫兵“破四旧”时给砸下来的。这一款塌角的,正是金绮芬和道具师傅制作的三款牌坊中的第二款。影片拍完后,牌坊被剧组拆除。今天,为了观光旅游的需要,当地政府又仿造当年的模样,在原地重建了一座真正的石牌坊。

还有胡玉音和桂桂约会的荷塘,当地并没有相应的实景,也是为了拍摄需要,在镇公所门前的平坝上现挖出来的。如今,荷叶田田,芙蓉出水,当年的拍摄场景,已成为镇上百姓赶圩歇脚纳凉的所在。

王村,毕竟是湘西的一个偏远小镇,有些现场的环境条件未必都能符合影片拍摄的要求。比如影片结尾,王秋赦寄居的水边吊脚楼,轰然倒塌,象征着一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的终结。这个场景怎么拍?没有数码特效,也不能真让当地的房子倒掉。摄制组只好自己搭景。制片人汤丽绚回忆说,那座吊脚楼,是剧组花了3000元从山上买了一整幢没人住的空房子,把建材逐一拆卸下来,一砖一瓦都编上号,用大卡车运到王村的码头边,按原样重建起来的。楼塌那一场戏,是事先在吊脚楼的立柱上开了破口,然后动用了两艘柴油机动船,用钢丝牵着,岸边布置了多架摄影机同时拍摄。开拍时,谢晋站在岸边,举着大喇叭一声令下,两艘船同时发力,“轰隆”一声巨响,吊脚楼坍进了河水里。汤丽绚说,这场戏拍得惊心动魄,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如果镜头没能捕捉到,就永远没有第二次了。

后来,剧组撤回上海拍内景,为了保持环境气氛的原汁原味,美工组又如法炮制,从王村整幢买下建材,编号拆卸,租了好几个闷罐车车皮,从湘西运回上海,在上影厂的6号摄影棚里原样组装起来。胡玉音米豆腐店的后院,整个就是这样搭建起来的。金绮芬说,最难弄的是她家的天井,地面的石材不够用,转角台阶不起眼的地方,她就用泡沫补了几块,上好颜色,一般人也看不出真假。结果还是被谢晋一眼识破,抬脚给踢掉不算,还骂金绮芬“侬不要拆烂污!”可怜金绮芬,一个弱女子,挨了骂不敢还嘴,还要满世界跑去找相同的石料。最后,也算苍天有眼,金绮芬在上海龙华寺改建的工地上,竟然找到了相同的青石板材,好话说尽,才从管事和尚手里买下了几块。让人抬回棚里补上,谢晋又来了,用脚踢了又踢,踩了又踩,实在找不出什么破绽,才嘴里咕哝着掉头走了。

当年的故事,今天听起来似乎有点天方夜谭。在谢晋近乎严苛的要求下,摄制组也为后人创下了多项制片神话:《芙蓉镇》因此而囊括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美工、最佳道具、最佳音乐在内的多项大奖,几乎摄制组的各个部门都有获奖记录。晚年的谢晋,经常得意地对人大声炫耀说,《芙蓉镇》8个主要演员,4个得奖,这种事情,你以前见过吗?

第8篇

关键词:史料;阅读能力;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说到材料分析题就头痛,不知如何解决。做了很多尝试,后来发现让史料走进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初中阶段史料的选择很广泛,就课本而言有历史地图、导言、文献资料、图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课外的更广,如顺口溜、影视、典故、诗歌等。无论课本的还是课外的都可以作为史料运用到课堂教学。那么,史料在教学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一、合理使用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乍看阅读好像是在谈语文,实则不然。历史课中的阅读也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从无知变有知,从求知变获知。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例如,在讲述《和抗击沙俄》一课时,有这样一则材料“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成功的决心。这种决心需要读来表达,如果平铺直叙地读,这就是一封普通的信,撼动不了侵略者的野心。但如果用铿锵有力、拍桌而起的语气去读,这封信就可以让侵略者为之一颤,我们在心理上就占了上风。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记住了民族英雄郑成功,并且迫切想知道他是怎样的。看来读在历史课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常说“史地不分家”。历史教学中适时地阅读历史地图,可以使抽象变形象直观,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例如,我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一课时,充分利用了战国形势示意图,把其制作成课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两个知识点进行了动画处理,让晋国在地图上一分为三,学生通过读图知道韩赵魏的来历及位置;齐国易主利用颜色的变化来体现,学生通过读图知道齐国的位置版图都没有变,只是换了主人而已。另外,学生通过读图也知道其他三国的地理位置啦!最后师生又根据这齐国的地理位置编了顺口溜。又如,在讲述《战略大转移》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辽沈战役中的“关门打狗”的战略,我把其制作成课件,利用箭头的变化演示我人民迅速占领锦州,截住敌人向关内撤退的路线。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战略战术,而且也知道了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被解放的地区、历史意义。合理使用历史地图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还能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呢,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合理使用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是过去时,是死的。老师照本宣科地去讲,学生就不爱学嘛!所以利用史料激发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剪辑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撞向日本敌船的片段,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他不畏、英勇作战的精神。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你看,不用老师去逼,学生也能主动学。史料选择的恰当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能让知识化繁为简,能让被动变主动。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学史明智、知史做人的目的。

三、合理使用史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今的社会是讲究效率的社会,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校就学会高效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挖掘教材资源,细究教材。新编的历史教材增加了小字部分、文献材料、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精美图片、活动课。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他们作为史料。例如,在讲述《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中,我大胆地把活动课中《乔的笑》作为史料,引发学生思考:他因什么而笑?他的笑发生在哪年哪一会议上?他的笑说明了什么?巧妙地搭起教材和史料之间的桥梁,学生恍然大悟,教材与史料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史料的理解知道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也从侧面领略到总理的外交风采,要适时地归纳他在外交上的贡献。学生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的知识,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的使用史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对教材的机械叙述,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马丽娟.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05.

第9篇

分赛区现场发放的《网吧店面管理速查宝典》汇集了参加本次大赛网络海选的选手的集体智慧,对50个网吧常见的店面管理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建议。在现场,这本小册子成为最受观众追捧的资料。

本应是刀光剑影的比赛现场更像是一场洋溢着友好气氛的聚会。在比赛开始之前,选手们将手握在一起,高喊口号,互壮声势。

评委提问环节将比赛推上了高潮。互动环节的轻松气氛让选手们与评委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感谢组委会给了我这次机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

对很多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这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开场白。但是,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网吧超级店长大赛分区决赛上,这句频繁出现在网吧选手口中的发言正是这一长期被忽视、被误解、被低估的群体在受到关注后发自内心的呼声。

2008年1月下旬,走上中国超级网吧店长大赛华北、华东赛区分区决赛竞技台的21名选手代表的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激情四射和刻苦耐劳是他们的共同优点;他们的学历不一定很高,却是自学成才、从学徒走上管理岗位的典范;他们坚韧地耕耘在这个行业;他们每天在网吧里的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用辛勤的劳动为老板创造着数十万元的月收入;他们也许是全中国收入最低的管理层,普遍只能获得1500元左右的薪水,最低的甚至只有几百元,但正是他们在撑起一个年产值上百亿元的行业。

“其实,今天我本来想牺牲掉自己的演讲时间,趁这个机会替兄弟姐妹们好好正正名。”在华东分赛区的比赛之后,来自杭州的选手赵鹏笑嘻嘻地告诉记者。虽然在之前的网络海选中,他以绝对的优势取得第一顺位的入围资格,非常有希望晋级总决赛,但是对于比赛结果,他似乎并不在意。

无论是在华东赛区还是华北赛区,本应是刀光剑影的比赛现场都更像是一场洋溢着友好气氛的聚会。“对我来说,向同行学习、取经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比赛本身。”来自洛阳的华北区选手胡田宗这样说到。事实上,在华北分区网络海选的答题竞赛中,这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以清晰的思路、缜密的思考和丰富的经验征服了参赛的同行,并在大赛网站平台的店长社区里被众多80后的年轻店长们尊称为“胡哥”。

在这个平台上,面对一个个从网吧实践中还原的情景问题,别出心裁的应对思路和老道的处理手法总是能博得追捧和喝彩。

第10篇

2011年12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10部、3532集,同意公示的剧目共83部、2637集。 按题材划分,当代题材51部、1625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61.45%和61.62%。古代题材立项锐减,仅2部、65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2.41%和2.46%。其中 ,古代宫廷题材1部40集,古代其他题材1部25集。其他题材中,近代题材27部、865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32.53%和32.8%。现代题材3部、82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3.61%和3.11%。

12月的公示的电视剧目中,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剧目:

1991年,一部《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了中国室内情景剧的先河,也让“人间指南编辑部”的李东宝、戈玲、牛大姐、余德利成为观众心目中难忘的荧幕形象。2012年,由当年《编辑部的故事》总策划郑晓龙牵头,筹拍《新编辑部故事》。

据悉目前确定重返“编辑部”的有“戈玲”吕丽萍、“李东宝”葛优、“牛大姐”童正维。《编辑部的故事》当年由王朔、冯小刚编剧,续集的剧本也经过了10年打磨。郑晓龙表示,“续写《编辑部的故事》是我多年来的想法,10年间,先后换了5位编剧,剧本一直在重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淘汰一大批已经过时的话题和笑料。虽然编剧都是年轻人,但凡是看过剧本的人都觉得非常精彩。 ”

《新编辑部的故事》每集上演一个新故事,内容涵盖“谁主沉浮”“鉴宝”“碟中谍”“爱心总动员”“招聘启事”“养生之道”“见义勇为”等社会热点话题。性格各异的六人组共同努力,最终将编辑部办得有声有色,成为一个既团结友爱又色彩纷呈的集体。演员方面,“新编辑部”也会加入一批新人,王千源、白百何、陈好等有望加盟。

希世纪联手于正、林心如打造

《女相》《姐姐立正向前走》

《姐姐立正向前走》由林心如任制片人,讲述了林心如饰演的女编剧与汪东城饰演的过气偶像伊森的姐弟爱恋。《女相》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相――北齐陆贞的传奇故事。陆贞出身官商世家,母亲早亡的她自小善良聪慧。为躲避继母的追杀,她参加宫女考试,避入宫廷,凭聪慧、刻苦晋升为高级女官。同时她的坚忍与善良也打动了太子高湛的心,但身份地位的差异,注定了这段感情崎岖坎坷。最终陆贞助高湛即位,但因阴差阳错陆贞再无法与高湛成亲。于是她“嫁给政治”,辅佐幼帝,成为了历史上惟一的女宰相。

上述两部电视剧已经开机,目前正在拍摄中。

第11篇

幼儿园2016年秋学期园务工作总结

转眼间,20xx年秋季已过半,这半学期来,在教委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方面工作按预定计划逐一落实、完成,现小结如下:

一、期初准备工作

⒈秋季开学前,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一方面认真做好秋季开学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招收足龄幼儿,做好体检工作。

⒉学校于期初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各班相应制定好班级工作计划,教师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

3、认真做好开学初各项工作,接受镇教委办组织检查工作。

4、做好秋学期期初各项事业统计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

⒈每周定期召开教师工作例会,及时小结上周情况,部署下周工作要求,促进教师提高工作能力。

⒉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互相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通过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⒊坚持每天做早操、课间活动、室外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⒋经常开展一些常规性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让幼儿从小学会一些基本、必要的常识。

5.做好家长工作,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校互动,并分发表格向各位家长征求意见或建议,以此推动学校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6.组织教师、幼儿参加一些活动、比赛。如教师参加卡拉OK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全园培训活动、幼儿参加镇讲故事比赛等。

三、安全教育工作

⒈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开学前,组织一次学校安全检查,每月一次大检查,每周不定期检查。

⒉加强门卫、保安工作,把好大门关,留意校园周边情况,每天安排教师进行校园巡查工作,严格做好校园治安管理工作。

3、开学第一周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并与11.9分别举行防震、防火安全教育与演练。

4、加强后勤工作,每天坚持对食堂、教室、大小玩具、校车等及进行打扫消毒,确保环境卫生清洁。

5、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对全园每个角落进行大扫除。

四、业务方面学习

1.我园深入开展《重新发现学校》读书活动,召开教师心得体会交流会,教师互荐好书供大家学习。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方法》并撰写心得体会。

五、今后工作思路

⒈认真回顾总结上半期工作的得失,改正不足之处,以求下半期工作做得更好。

2.根据《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方法》文件精神,做好园内的各项工作。

3.积极参加镇里举办的各项比赛活动。

幼儿园2016年秋学期园务工作总结

在上级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园围绕园务工作计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现对半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立足教研,提高教育质量

1.课题研讨,共同提高。本学期,我园开展泉州市教育科学规小课题研讨活动,通过开放观摩、主题发言,探讨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开展适合幼儿的课程。10月份,我园小课题《泉州妆糕人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被确认为福建省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2.磨课提升,展现水平。在省示范性幼儿园的泉州市级开放活动中,我园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好评,这是教师个人能力的积淀,也是通过团队的帮扶、磨课探讨,不断改善计划,关注细节,集体智慧的展现。

3.专题研讨,逐步提升。结合镇教委办开展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评比活动,学园通过外出参观、理论学习、环境和区域互赏互评、检查评比、观摩评价、检查推进等一系列活动,引领教师贯彻《指南》精神,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我园在镇幼儿园区域环境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4.幼儿活动多样,收获点滴成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推普周、亲子绘画度国庆、中秋博饼、老幼联欢过重阳、镇幼儿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幼儿在主题活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安海镇皇家杯幼儿讲故事比赛中,我园陈昕琳、黄继强获二等奖、黄翊宸获三等奖。

二、后勤保障,创建平安校园

1.抓好常规工作,保证学园稳步运行。如隐患排查、消毒工作、签定安全责任书、二次供水检测、清洗水塔、安全教育宣传等。

2.完善环境,服务教育。粉刷围墙、购买门口机、安装壁扇、

创设涂鸦墙、楼梯安装铁板、增添角色室围栏、安装全球眼、增添监控探头等,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制定带量食谱,计算幼儿饮食营养,监控食品来源,检查厨房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召开膳食会议,确保教职工及幼儿饮食安全。

4.开展安全工作培训,提升全员安全工作能力。后勤园长庄小玉、保健医生苏阿风参加晋江市学校传染病防控师资的培训、晋江市幼儿园卫生保健例会;保育员洪秀莲、杨相会参加泉州市幼儿园保育员业务培训会;全体师生参加泉州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

5.开展期初地震应急疏散演练、11.9消防日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在实际操作演练的过程中,巩固对安全防护方法的掌握。

6.在登革热的高发期,全面开展防蚊灭蚊宣传和消毒工作,防范疫情的发生。

7.接受晋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的现场核查,提高工作警惕。

8.及时做好各项隐患排查和修补防护工作,给幼儿营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提高素质,打造优质团队

1.学习、践行真教育。开展真教育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学习《安海镇幼儿园真教育实施办法》,以实际行动践行真教育。我园老师撰写的论文在安海镇真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

2.交流参观,经验共享。我园园长、教师在镇真教育论坛、新教师业务培训会、区域环境创设论坛交流会、《重新发现学校》读书交流活动暨真教育调研活动上发言;教师参加市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专题研讨活动;学园开展教师手指游戏分享会,以此传播与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

3.积极参与,提升能力。伍文君、朱晓瑜分获镇幼儿教师卡拉OK比赛获一、二等奖;张明丽获镇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三等奖;张小岚、柯美蓉摄影作品入选20xx年秋安海镇教师书画摄影展;张明丽、伍文君参加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的表演活动。

4.注重培训,推动工作。重视岗位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园长、骨干教师、保育员、电脑员参加省培训1人次,晋江市级培训6人次,镇级培训6人次。

四、家园携手,提升共育质量

1.开展新生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工作;宣传新生入园须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开展亲子绘画度国庆、老幼联欢过重阳的活动,在节日活动中萌发幼儿爱国情感、敬老之情。

3.利用多渠道:园家长栏目、班级家长园地、短信、告家长书、LED显示屏等,及时向家长宣传保教知识,做好沟通工作,确保家园教育同步。

4.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发动家长参加泉州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开展学园消防周,提高家长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确保幼儿平安成长。

下阶段工作重点:

1.开展亲子运动周、家长开放周暨庆元旦活动。

2.开展园本课程观摩研讨。

3.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力度。

第12篇

2011年是医院建院60周年。60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几代二院人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在规模、环境、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举办院庆活动,对回顾历史、展示成果、树立形象、凝聚人心、促进医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回顾医院走过的60年历程,充分展示医院医教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凝聚力量,进一步推进医院发展,为实现三级甲等医院奋斗目标增添动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90周年。

二、基本原则

隆重热烈、节俭务实。

三、院庆活动总体设想

拟定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为院庆日,举办系列庆典活动,邀请上级领导、兄弟单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医院老领导和老职工参加。院庆日前后,医院分别开展文体活动、书画展、专题宣传报道等系列活动,编辑出版60年成就画册、医院文化手册、近五年院志等,烘托院庆氛围。

四、庆典活动内容

1、庆典大会。

2、文化及成就展示。

3、文体活动。

4、“转型跨越发展”座谈会。

5、当地报纸专版宣传医院。

6、医院60年电视专题片在当地各电视台播放

7、评选出对医院学科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人物。

8、撰写近5年院志。

9、编撰医院文化手册和医院60年成就画册。

10、全院职工照60年华诞全家福。

五、具体安排

1、庆典大会

时间:2011年6月24日下午4:00

地点:待定

庆典大会议程:

(1)播放专题宣传片。

(2)主持人介绍来宾。

(3)宣读贺电、贺信。

(4)

院长致辞。

(5)

各级领导致辞。

(6)

向建院老同志颁发“建院元老”荣誉证书,向对医院学科发展有突出贡献人物颁发“学科发展奠基人”荣誉证书,并播放他们事迹电视短片。

(7)建院老同志代表讲话。

(8)医院学科发展有突出贡献人物代表讲话。

(9)建院初出生者代表讲话。

(10)为历任医院主要领导献花。

(11)汇报节目演出。

2、文化及成就展示

(1)医院60年成就版面展示。

由宣传办2011年5月中旬前组织完成。

(2)医院及科室文化理念悬挂展示。

由宣传办2011年5月中旬前组织完成。

(3)医院荣誉陈列展及院史展。

由老干部科2011年5月中旬前组织完成。

3、文体活动

(1)歌咏比赛。

时间:2011年7月1日。由党委办牵头,党委、工会、团委联合组织。

(2)拔河比赛。

时间:2011年5月5日。由工会牵头,党委、工会、团委联合组织。

(3)职工书画展。

时间:2011年6月20日。由工会牵头,党委、工会、团委联合组织。

4、“转型跨越发展”座谈会

组织科室主任护士长及部分职工代表(100人)参观医院建设成就并召开“转型跨越发展”座谈会,阐述各科如何落实2011年发展计划。

时间:2011年6月17日下午4点。

座谈会要求:主任、护士长参加,并邀请部分职工代表参加。通报前五月各科工作情况。围绕怎样落实2011年计划,总结分析前段工作,提出后段措施,主任围绕发展讲项目开展,护士长围绕发展讲服务提升。

参观医院建设成就活动路线:1号住院楼改造病房—重症监护室—2号住院楼病房—透析室—CCU—5号住院楼病房—放疗科,由专人解说。

该项活动由工会组织落实。

5、山西健康报、晋中日报、太谷报专版宣传医院

由宣传办于2011年5月底前完成。

6、医院60年电视专题片在晋中电视台、太谷和南同蒲沿线各地电视台播放

由宣传办2011年5月底前组织完成。

7、评选出对医院学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人物

由工会于2011年4月底前完成。

8、撰写近5年院志

由院办2011年5月初前组织完成。

9、编撰医院文化手册和医院60年成就画册

由工会2011年5月中旬前组织完成,制作1500册。

10、全院职工照60年华诞全家福

由宣传办2011年4月上旬组织完成。

五、组织领导

为保证院庆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晋中二院60周年院庆活动领导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其他院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庆祝活动的组织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1、宣传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院庆活动的内外宣传及宣传资料的制作工作,负责与各新闻媒体联系,加强对医院各方面成就和院庆活动的宣传。收集书画及院史文物作品,布置展场,确定建院老职工和学科建设突出贡献人物,收集他们风采素材,并制作电视短片,设计制作院庆纪念品、礼品袋等。

(1)制作医院60年院庆电视专题片。

(2)编撰发行医院文化手册和医院60年成就画册。

(3)院内外宣传版面制作。

(4)负责建院老职工和学科建设人物电视片制作。

(5)医院荣誉陈列展及院史展。

(6)组织做好院庆前及院庆期间内外宣传报道工作。

(7)负责职工书画展览。

(8)设计制作院庆纪念品、礼品袋。

(9)完成院庆活动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2、会务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院庆活动的会务安排和组织协调。

(1)拟定庆祝大会程序。

(2)撰写上级领导和学院领导讲话稿。

(3)拟定庆典大会领导座位、观众座位安排方案。

(4)摆放庆典大会主席台座位牌。

(5)协调布置庆典大会的背景、声光电音响等。

(6)组织、编排、审定文艺节目演出。

(6)完成院庆活动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3、联络接待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上级领导、兄弟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络、邀请、接待工作。

(1)邀请题词、发贺电。

(2)邀请领导、兄弟单位和建院老职工参加庆典。

(3)发放院庆活动邀请函。

(4)联系社会捐赠。

(5)做好来宾的餐饮、住宿、交通安排。

(6)完成院庆活动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4、院庆氛围营造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院区和汇演中心环境布置,营造院庆浓厚氛围。

(1)门诊住院楼悬挂庆祝条幅,楼顶插彩旗,地面放氢气球并悬挂庆祝条幅。

(2)门诊楼前摆放花坛。

(3)门诊楼前悬挂灯笼彩条。

(4)医院大门及东侧围栏悬挂彩旗灯笼。

(5)汇演中心门前摆放拱门氢气球。

(6)医院大门内两侧耸立院训大版面。

(7)更换室外宣传版面。

(8)外科住院楼顶晋中二院字样和院徽灯箱亮起来。

(9)院内电视循环播放医院60年院庆专题片,播放院歌。

(9)门诊楼电子屏滚动播放庆祝、文化(院训、理念、价值观等)宣传内容。

(10)科室版面要更新,并悬挂各科室文化理念。

(11)完成院庆活动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