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五年级调查报告

五年级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02 18:4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级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五年级调查报告

第1篇

1.选择一件小事、一个小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切入的角度离生活越近越小越好。

2.结构及格式:

(1)标题。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名称要明确精练。(2)调查对象、原因及意义。在开头要写清此项调查的对象、原因和意义。(3)调查的过程。介绍调查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的,资料是如何搜集、处理和分析的。(4)调查的结果。对比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佳作展示台:

零花钱的多少常常是我们小学生在班中贫富的象征,零花钱少就被认为“穷”,零花钱多的同学自然被公认为“富人”。所以有些同学经常会因为零花钱少与父母争论不休。该给零花钱吗?给多少元?零花钱应该用在哪儿?我就这些问题在班中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

从我的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没有零花钱的有两名,占全班总人数的4%。1元~5元的有10名,占20%。6元~10元的有16名,占32%。11元~15元的也有两名。20元以上的有19名,占38.7%,其中女生居多,看来同学们都是家里的“宠儿”呀!

为了把问题弄得更清楚,我开始深入调查,问了两名没有零花钱的同学为何口袋空空。他们垂头丧气地说:“是因为父母怕我们乱花钱,所以没给我们零花钱。”我继续刨根问底,又询问了零花钱20元以上的同学,为什么有较多的零花钱。他们声称:“因为父母觉得我们学习压力太大,叫我们买些需要的东西。”

那么同学们都把零花钱用到哪里了呢?首先,女生们会买漂亮、新鲜的小玩意,例如精美的扇子、印在手上的贴纸……也有女生用零花钱买小吃、文具类物品,有的甚至把零花钱存到银行,准备积攒购买自己梦寐以求的物品。看来不少女生还真是会精打细算!而男生的零花钱则都用在买玩具与零食上。每次这些“贪吃鬼”去小卖部买各种食品,店主的脸上挂满了笑容。那一张张纸币被塞入店主的口袋时,他笑得合不拢嘴,还不忘说“下次再来”。男生在这方面还很“大方”,有时倾囊而出,满载而归。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我对本班同学如何使用零花钱有以下建议:

1.可以买文具、学习用品。另外放学后感到饥饿也能买点面包垫垫肚子。

2.把钱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2篇

关于小学生上网的研究报告

汶城实小

五年级五班

高东月

因为现在网络比较普及,我们学生家里大部分都有电脑。而电脑是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获得了知识,增长了眼界。坏的一面是:因为玩儿游戏上瘾,而弄得学习成绩下降。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

五年级中男生有百分之四十四在网吧上网,百分之三十五在学校电脑房,百分之二十一在其他地方,其中百分之四十在玩儿游戏,百分之五十在聊天,百分之二点七在查资料,还有百分之四点三在干别的事。女生有百分之一点二在网吧上网,百分之五十点八在学校电脑房上网,百分之四十八在家里上网。其中百分之二十一在玩儿游戏,百分之十五在聊天,百分之五在查资料,百分之十一在干别的事。

通过以上数字说明:上网对小学生来说,弊大于利。我认为每天上网不应该超过三十分钟,只查找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或是阅读优秀的文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学习天天向上。

第3篇

一、激趣诱学,主动求知

少教多学将教学的起点从教师转向学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语法教学相对沉闷枯燥,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首先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用There is/ are…说一说,通过教师的板书诱导学生思考:There is和There are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授课教师通过“朵拉探险”活动,通过猜一猜、读一读、写一写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感悟的空间,逐层深入地带领深入研究There be的语言规则。不仅让学生深刻地理解There be的用法,而且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进行了有意义的语言训练。授课教师巧妙利用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尽快将注意力转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即将展开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思维更迅速、更深刻。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少教多学倡导学生自学、自悟,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观察、思考、质疑解难,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语言水平,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让他们多听,多看,多感受,有效学习和掌握语言规则。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教学现在进行时中,创设了“周末生活秀”的交际活动:教师首先展示家人的周末活动图片阴影,让学生猜一猜What is he/ she doing? 接着展示调查表格,教师示范采访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your mother/ father doing? 完成相应的表格;然后授课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采访,特别提醒学生要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be+动词ing);最后安排学生用现在进行时进行“周末生活秀”调查报告。活动中学生不断地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进行交流以获取信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中对现在进行时的语法规则有了清晰的认识。授课教师通过“周末生活秀”的调查报告活动,让学生不断运用现在进行时来做事,让学生不断接触生动的语言,更容易找出现在进行时的规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拓展训练,自主迁移

少教多学提倡教学要让学生能够自主领悟,能将已有的知识有效迁移到新情境中,有效解决问题。掌握语言规则不是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拓展训练,促使学生将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5 A party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通过闯关的形式带领学生对一般将来时的构成和用法初步了解后,教师就通过儿歌问答操练及时对语言知识进行了巩固;个体操练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了一份有错误的chant,让学生根据语言规则进行改正;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展全班学生的chant活动;接着授课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编写自己的chant,层层突破,让枯燥的语言学习生动起来。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14-03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此时身高体重明显增长,骨骼肌的力量也迅速增长,其营养需要显著增加。良好的膳食营养摄入不仅促进五年级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其学习成绩甚至升入中学后的学习能力也有显著影响。为了解重庆市不同地区小学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本研究于2012年5~6月对重庆市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测量和膳食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重庆市分为主城区、东南翼、东北翼三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4个区县,主城区选取南岸区、九龙坡区、永川区和江北区,东北翼选取万州、忠县、开县和垫江,东南翼选取武隆、石柱、彭水和黔江,各区县又分城、乡两个层次,每个区县随机选取城、乡的小学各2所,每个学校随机抽取五年级1个班,班上所有2000年9月1日~2001年8月31日出生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14名。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上臂围的测量,参照《201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1]进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用皮褶厚度计测量。由专人完成专项测量。

1.2.2 膳食调查 采用24 h回顾法[2]调查3 d(包括2个学习日和1个周末日)的膳食摄入情况,包括早、中、晚三餐以及零食等食物摄入情况。计算人日均食物摄入量,用营养计算器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10月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3]中的>11岁的人群能量及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为标准进行营养评价与分析。同时合并计算各类食物的人日均摄入量,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4]进行膳食结构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调查表进行核对,剔除有明显错误或不完整的调查表。采用双重录入法用EPI INFO软件录入数据,导出后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地区和性别分布

本次共调查了2014名小学五年级11岁学生,其中,男994名,主城区、东南翼和东北翼分别为260、320、414名;女1020名,主城区、东南翼和东北翼分别为292、338、390名。

2.2 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生长发育分析

主城区11岁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指标优于两翼地区,其中,东南翼和东北翼男生身高、体重和上臂围均显著低于主城区男生(P < 0.05),东南翼女生身高、体重和上臂围均显著低于主城区女生(P < 0.05),东南翼男女学生皮褶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同性别学生(P < 0.05)。见表1。

2.3 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日均食物消费情况分析

运用24 h回顾法对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的食物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主城区的学生人日均摄入肉类、奶类、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的数量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的学生,但摄入粮谷类的数量比其他地区低(P < 0.05),不同地区学生消费的豆类、烹调用油、蛋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数量相比较,重庆市不同地区学生摄入的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和奶类都还明显不足,主城区学生摄入的肉类偏多。

2.4 重庆市五年级小学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分析

从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分析发现,主城区学生蛋白质、钙和锌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相同性别学生(P< 0.05),不同地区相同性别学生摄入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量大致接近(P > 0.05)。见表3。尽管蛋白质供能比在10%以上,脂肪供能比在25%~30%,但与中国居民DRIs比较,重庆市各个地区五年级小学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和锌的摄入量都还有较大差距。

3 讨论

对重庆市小学五年级11岁学生的体格测量发现:主城区男女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优于两翼地区,东南翼地区学生生长发育指标最不理想,这与重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膳食结构分析发现,主城区的学生人日均摄入肉类、奶类、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的数量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的学生,但摄入粮谷类的数量比其他地区低。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数量相比较,尽管主城区学生摄入的肉类偏多,但重庆市不同地区学生摄入的鱼虾类、蔬菜类、水果类和奶类都还明显不足。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分析发现,主城区五年级小学生蛋白质、钙和锌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相同性别学生(P < 0.05),不同地区相同性别学生摄入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量大致接近(P > 0.05)。尽管蛋白质供能比达到10%以上,脂肪供能比在25%~30%,但与中国居民DRIs比较,重庆市各个地区五年级小学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钙和锌的摄入量还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东南翼和东北翼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维生素A、钙和锌的摄入量还不到RNI/AI的70%。

第5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唤醒了教师的理念之思;如绵绵细雨,滋润了教师的研讨之心;如明媚阳光,照亮了教师的前行之路……而以下“四个合理教学”则是我的语文教学的探讨之路。

一、合理调整教学主题

语文教材是编者依据整册任务布局编排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把这组内容调整到九月份的第三周,与“全国语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时进行。调整后的目的:第一步,学生不仅了解了祖国汉字的文化,还明白了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汉字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第二步,学生将按照计划分别开展各项活动。有搜集资料的,这部分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他们主要查找能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有上街查找不规范汉字并深入了解为什么会写不规范汉字的,经过调查,学生知道了,有的不规范字是商家为了促销产品打的广告(“衣衣不舍”),有的是图省事打的简化字(“山里氿店”)等。第三步,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份调查报告,或谈谈个人看法,或制作小报办成果展示。调整后的教学,与“推普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而不空,有序而不乱,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乐中学,学中乐。

二、合理捕捉生活气息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善于发现并捕捉与生活相关联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本组的难点是让学生学写研究报告。如果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了解,教师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呢?有心的语文教师都不难发现:上此组课文内容时,正逢“端午节”前后。于是,端午前,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上街感受端午的气氛,用纸学剪“端午鞋”,买绿豆糕,去市场准备端午用的材料、插艾叶等,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当地有关端午的民俗文化。端午时,让学生吃吃粽子、品品绿豆糕,了解一下周围的人为什么在这天都会喝黄酒、吃蚕豆,在墙角洒石灰等。端午后,让学生把亲自看到的、感受到的、搜集到的都写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民风民俗,学生的情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通常是一个单元都围绕某一主题编排,由几个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按照教学意图,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本组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

原课文顺序:《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我重组课文后的顺序:先上《少年闰土》,目的是让学生初识少年时代的鲁迅。由于年龄相仿,学生对热情好客、向往自由的“鲁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鲁迅。接着上《一面》,学生通过作者阿累的回忆,知道了晚年的鲁迅对仅此一面之交的青年却如此关心和爱护,鲁迅先生的精神境界感染了学生,学生对晚年的鲁迅更是肃然起敬。正因为如此,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才会有许多人来悼念他,才会有不同字体的挽联,才会有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才会有诗人臧克家《有的人》的歌颂与批判。学生在重组后的课文教学中更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甚至从中获得了更深刻的启示。

重组后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合理延伸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将获得的学习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让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续,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精彩篇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是:《乡下人家》、古诗《乡村四月》和略读课文《麦哨》。对于县城长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农村的生活现象一无所知,老家在乡下的孩子也仅仅是逢年过节去一次。上完《乡下人家》后,我让学生的父母带着他们真正走入乡下农村,看农民耕田插秧,看农民收割麦子、养蚕,看农村的人养鸡、养猪、养鸭等。特别是麦子收割的时候,让学生摘麦秆做“麦哨”吹吹,到桑园地里去摘桑葚吃吃,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无限乐趣。学生明白了作者写诗的喜悦,课本内容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动起来、舞起来,而不再是想象中的农村形象,农村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变得有声有色,有苦有乐。

第6篇

升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班上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眼睛近视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近视眼的现状和造成原因。

2.调查本校同学的用眼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调查造成近视的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我国小学生

近视的现状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近视原因调查(本校同学)

不良用眼习惯

1.看书距离不当。2.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3..持久用眼等。4.边走边或在公交车上看书。5.看电视时间过久等。

上网

引起近视的

其他因素。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建议

怎样预防近视

(一)看书时座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第7篇

【关键词】“慧玩”;儿童成长;课程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0-0049-02

【作者简介】赵敏芳,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江苏无锡,214001)教师,高级教师。

“儿童”,从本质上说,就是“未成熟”“未确定”“成长中”,就意味着可能性、独特性与创造性。儿童的成长,缺失了“玩”性,则不能称其为儿童。当然,“玩”,也不等于瞎闹腾,如果没有一定的引领,儿童的玩可能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追追打打中。如果没有一定的设计,儿童的玩可能会“玩”得低龄化,在原有的水平上打转。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课程,儿童的“玩”可能会存在盲目性与零散性。我校从儿童生长的特性与规律考虑,为儿童设计了校本“慧玩”课程,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玩”出学问,“玩”出文化,“玩”出创意,真正持久地发展儿童思维,促进儿童的成长。

“慧玩”课程,不仅是一种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向“人”回归的行动,它的核心指向促进儿童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课程不再只是“制度课程”,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慧玩”课程,是促使儿童“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课程,具体包括一年级――“我”,二年级――“我们身边的虫虫”,三年级――“我是一个泥娃娃”,四年级――“一片树叶的故事”,五年级――“纸”,六年级――“我们”六组微课程。力求让课程既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打破学科界限,从多个角度实现视域融合,体现“我与自我”“我与自然”“我与家乡”“我与社会”的课程核心理念。

下面,以五年级的“纸”这一微课程为例具体阐述“慧玩”课程的特点。

一、“慧玩”,一个系列化的文化过程

本课程以“纸”为主体,开展以“纸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充分关注课程的整合,在对纸的不断研究中,增强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引发学生向学习深处前进,以儿童的方式“玩”出智慧,包含如下表所示的板块。

这一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半天的活动时间,每次时间为90分钟。按学生原有的基础,依靠其个人的学习力,对于纸的认识没有办法这样系列化,并做到深入浅出。纸,从蔡伦的造纸术到民风民俗,从纸的构成到纸的形态,从纸的环保到纸的走向,从纸的艺术到纸中的科技,可谓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经历这样的过程,儿童的认知会从浅层走向深刻,对身边文化的关注,对身边现象的思辨,已远远超出“纸”这一微课程的主题。纸,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一种可以书写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是有故事的,更是有意思的。

二、“慧玩”,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

新课程改革16年,就是把“课程结构”作为这一系统工程建设的突破口,我们努力建构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软化学科边缘,扩大学生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慧玩”课程,则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具体化,充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学会做小组研究,学会做调查报告,在体验中得到领悟与提升。

在了解纸的种类时,学生小组合作研究牛皮纸、作业纸、餐巾纸在透明度、吸水性、柔韧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性。在从相同角度研究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如手撕法、浸水法、揉搓法等,把研究所得记下来,回家后可以与父母交流,再拓展研究其他纸张的性能,并与生活相结合,初步体会到不同纸张的不同作用,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一过程既有情境的创设,又有父母的参与,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情境化的社会过程,最受益的自然是儿童。

关于节约纸张的研究,则更属于一个开放的过程。从调查主题、调查问卷的设计,再到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得出结论,都是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的,一方面培养了其对纸张的环保与节约意识,另一方面使儿童在实践中获得了真实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不是强加的,不是成人意志,而是儿童作为主体所自觉产生的。

三、“慧玩”,一个可视化的探究过程

杜威曾从经验的角度论证了人的创造本能。他认为儿童生来就有四类本能: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和艺术性本能,并将之视为课程开发的起点。杜威的贡献就在于为人的自由价值和创造权确立了经验基础。探究与创造对人而言首先具有目的论或价值论意义。当儿童的精神自由处于一定的境界时,探究欲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纸”的微课程中,对于古代的印刷术,学生是很陌生的。如何拉近学生与印刷术的距离,让印刷术“看得见”,动手操作就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乐在其中。学生准备一块比较大的肥皂,一把削皮刀或一两根小木棍,设计好需要刻的字样,反方向设计,再用复写纸印在肥皂上。随着字样,学生可以进行雕刻,雕刻完成,涂上印油,铺纸印刷。学生可以单独雕刻,也可以小组合作雕刻,小组雕刻时可以设计好标语,进行活字印刷。

再如,在欣赏剪纸艺术之后,即进行剪纸的体验活动,可以将内容定为选择校园的一角,让学生在欣赏纸文化的同时,也能够观察校园,作为爱校爱家l的一种实践活动。之后,组织学生对剪纸作品进行评选,使剪纸的整个过程浑然一体而又充满趣味性。在关于纸的微课程里,这样的探究实践很多,学生完全在一种精神自由里体验探究的乐趣,而这种过程全部是看得见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可视化的探究。

四、“慧玩”,一个交互化的合作过程

康德曾指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因为他在和人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第8篇

子长县芽坪小学 高永峰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表现在高年级,根源却在中年级,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出现过用“破烂”给“飞机”注音的情况,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级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四,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有许多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们补上语音课。但是,尽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阶段失去了机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扎实的音标知识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教会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教会学生拼读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单词“音”、“形”之间对应关系,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寻找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理解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

3)通过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保证措施

1、师资力量优化配备: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好的师资配置,全部是专业专职小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分别获得市、县各级优秀教师称号。

2、基础条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部分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屏幕、多功能讲台等,能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小学各阶段,各层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用分段,分层次,小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寻,从而找到适合并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用于中期实施阶段)

3、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收集英语词汇教学成功经验,尤其是英语英标教学有效方式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阶段)

五、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

1、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搜集相关文献。

2、拟定问卷测试题,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统计结果,并进行原因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堂实施,课堂观察,并作好记录。(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2)研究第二阶段

1、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应的词汇学习比拼机制;创设良好的词汇学习氛围;

3、收集小学三至六年级教学的初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

(3)研究第三阶段

1、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实践并修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课堂实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收集学生词汇学习竞赛;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实施阶段进行情况总结、反思与改进,进行阶段小结

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六、研究组织

组长:高永峰

做好课题申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碰头会议,反馈信息,积累资料,阶段总结,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组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折丽丽:负责各项课题研究任务的按计划执行

李艳玲: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优秀案例设计》

第9篇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第10篇

一,课题的由来:

只要一到暑假,同学们就能得到放松,而且还可以利用暑假的空余时间去学一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本领,比如说,奥林匹克数学、舞蹈、音乐等等。另外,各个地方的暑假过得也不一样,比如,有提倡同学们在暑期时勤工俭学的;有开放学校各种活动设施的;有弘扬民族戏曲艺术和地区文化特色的培训班的。我们塘下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在暑假里都在干些什么呢?是被电脑游戏迷惑?还是整天做在电视机前?是外出旅游?还是天天沉醉在作业堆里?我就以此为小课题来做一次研究和调查。

二,实施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完成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我校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3,对获取的调查问卷进行资料分析与处理

4,写成调查报告

三,采用方法: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有52人。

1,暑假安排

在暑假中,有安排的同学有52人,占总数的百分之百。根据同学们的计划安排情况,大多数同学们在上午8:00~11:00的时候写作业或者看电视。下午1:00~5:00的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脑、写作业或睡觉;晚上6:00~11:00大多数同学在看电视或者上网。

由此看来同学们的暑假生活安排显得非常单调,除了一些必须的活动之后,同学们在暑假的生活并没有特别的收获。

2,参加兴趣班

参加兴趣班的同学有41人,占总数的78.8%,不参加兴趣班学习的有11人,占总数的21.2%,参加两项以上兴趣班的同学有25人,占总数的48%。大多数同学参加的兴趣班和学校的课程有关系,比如参加奥林匹克数学、作文、英语等兴趣班的学习。参加兴趣班的原因有同学知道自己的弱点,想利用暑假时间加强一下的,有些则是家长逼迫下完成的,还有少数是同学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由此看来,暑假也是一个增长知识的时候,不论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还是同学们迫切想提高自己的学识,暑假是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逆水行舟的学习道路上,我们没有松懈的理由。

3,看电视

暑假里每天看半小时电视的有13人,占总数的25%;看一至两小时电视的有23人,占总数的40.2%;看两小时以上电视的有15人,占总数的28.8%。同学们看电视的内容多是一些动作片、生活片和动画片,很少有同学关注教育科技的片子。

看电视是暑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看什么栏目的电视却大可探讨一下。有些同学喜欢看武侠枪战的片子,或者谈情说爱的片子,这些片子除了娱乐的性质外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如果是看一些“我们爱生活”“生活中的科学”等科技栏目,或者浏览一下国内外的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这都能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4,做家务

暑假里经常做家务的有8人,占总数15.4%;偶尔做家务的有36人,占总数的69.2%;不做家务的有8人,占总数的5.4%。同学们做的家务大多数是拖地、洗碗、擦桌子、洗衣服、倒垃圾等等。

做家务也是参与学习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家务活的技能技巧,有助于我们锻炼身体,能帮助父母减轻负担,让父母轻松一点,也能从中感受到父母对你的喜爱,从而你也感觉到父母对你喜爱的温暖。做家务活不影响学习时间,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劳逸结合,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

5,玩电子游戏

暑假期间,经常玩电子游戏的有7人,占总数的13.5%;偶尔玩玩的有18人,占总数的34.6%,不玩的有27人,占总数的51.9%。同学们玩的电子游戏中多数是格斗类、射击类,极少的同学完益智类解迷类游戏。

电子游戏可以提高反应的灵敏度、集中精神,但是又容易使同学们沉溺在游戏的场景中,上了瘾。玩游戏时间过长,对同学们的眼睛和大脑的发育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6,看课外书

在暑假里,不看课外书的只有1人,占总数的1.9%;只看一本课外书的有11人,占总数的21.1%;看两本以上课外书的有40人,占总数的77%。看来同学们能充分利用暑假休息时间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大多数同学喜欢看童话故事书,校园小说等等,比如皮皮鲁系列,马小跳系列,有少数的同学看了《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

家长希望通过阅读促进孩子的学习,多看一些教辅类的书籍,而同学们喜欢看轻松幽默的故事,通过阅读来放松自己。如果家长和同学们之间能够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做到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我想效果一定更好。

五,我的建议: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假期到来之前,同学们应该和家长探讨,学会合理地安排暑假生活计划。而不是一相情愿地过多安排游戏的时间,学习的时间让家长来安排,这样就显得被动,出现矛盾冲突的地方。

第11篇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著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5、“花间小憩”网页作品展:将小丽花的相关知识及个人作品制作成专题网页,进行展示。

第12篇

一、科学规划,挖掘指定性领域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定性领域为新课程标准中限定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有效整合指定性领域内的各种课程资源,挖掘资源的隐性价值。

1.开发社区课程资源

我校位于新区,生活小区多达十余个,社区环境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这些社区资源大大丰富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为研究我市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现状,五年级学生组成红领巾假日小队,选择学校周围新天地等8个规模小区,深入调查垃圾处理现状,统计分析后,认真研究,最终写出了调查报告,递交给了环保部门,顺利完成了既定活动任务。《清洁工的一天》《社区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先后在社区顺利开展。社区资源是无比丰富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2.开发家庭课程资源

学校要充分挖掘家庭蕴藏的课程资源,发挥广大家长的作用。在课程实施之初,学校通过给家长致公开信、问卷等形式,让家长们知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查得出家长的职业资源、个人特长等,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一段时间后,学校请来五年级一名退役飞行员家长来校开展“飞翔在祖国蓝天”综合活动,了解战斗员的特殊使命。请来六年级一名在江阴远望号测量船上工作的家长,来校开展“走近远望号”活动,了解国家远洋测绘的重要性,队员的艰苦海洋生活。还请来数十名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担任部分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大大充实了社团活动的内容。

3.开发自然课程资源

我们还应该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自然课程资源,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走向自然,去探索,去发现,去探究校园周边的绿色资源。路边的小草、花儿、树木等,都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对象,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接受大自然的洗礼,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我校还创建校外活动基地――百蔚园,开展“走近秋天”“基地植物分类调查”“现代园艺”等综合活动,为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创造了有效的载体,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适度的延伸。

二、立足特色,开发非指定性领域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过程,就是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过程。除指定性领域外,还可以立足学校特色,开发非指定性领域校本课程。非指定性领域为学校团队活动、学科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开发和建设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不论是学科学习,还是校园活动,都能从中挖掘出课程资源来。

1.相得益彰,整合开发学科课程资源

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精彩的,收获是巨大的。在学完课文《海伦?凯勒》后,同学们对小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以“永远的海伦”为主题的研究活动,鼓励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适度整合两者内容,使学科领域的知识寓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到得延伸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托学科教学生成,展现了活动的创造性。

2.搭建平台,充分开展多彩校园活动

依托校园活动生成研究主题,把校园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将会大大提高活动的效益。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各班围绕艺术节活动开展“晒晒我的艺术特长”“雏鹰展翅”等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书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体育节,可以开展“我为学校出点子”“我是小小摄影师”等主题活动。读书节,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书签制作比赛,还可以生成“我读书我快乐”等主题活动。学生在一次次实践尝试中体验、感悟,享受到了实践活动的乐趣与喜悦。另外,还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进行整合,开展“我身边的雷锋”“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这些活动依托校园活动生成,使校园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辅相成,富有成效,富有艺术性。

3.因地制宜,有效开拓校内设施资源

学校与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投入创设的主体,在学生、家长、社区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挖掘学校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主题,有效开拓校内设施资源。我校创立的学生科技园便整合了校内各功能室,开辟了学生开展活动的新阵地。“机器人教室”“三模教室”“手工坊”能让孩子们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科学教室里,孩子们亲自实验,领略科学的奥秘,感慨科学技术的魅力;陈列室内展出了各学生社团的作品、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孩子们在这里找寻记忆的痕迹,回味童年的快乐。校园一角,学校特意留了一片空地,留给师生们成立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