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大二学年个人总结

大学大二学年个人总结

时间:2022-07-22 02:25: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大二学年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大二学年个人总结

第1篇

一、 不足之处

(一)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有待改进。

学校不像部队,部队一声令下,不想做的事情也必须得做,令行禁止,是一种军事化管理。而地方上民主意识更强、每个人的个性也非常鲜明,再全盘采用军事化管理方法,势必会受到一些抵触。也因为这样,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我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势必触及到某些人利益、得罪到某些人。我不是个圣人,无法保证自己身上都是闪光点,无法做到让每个人满意,但我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改之。以后还是要多走些“亲民路线”,多和大家交流,减少隔阂,同时努力完善自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务必做到谦虚谨慎。

(二)学习成绩下降,证书太少

二、 好的方面

(一)重视新闻宣传 提高写作能力

我写的新闻《以物易物倡环保》、《争当文明金华人》先后被x网、x日报、x网、x网、x《今日x》报纸、金华晚报、x新闻网转载报道。通过新闻写作,切实锻炼了我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句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丰富大学生活 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

大二学年,我先后担任浙江省第二届体育运动大会志愿者、金华市戴店社区主任学生助理、学院院系学生会副主席、12财管3班助班等职务。在和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的交流交往中,我的社会交往能力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经验也进一步积累,在社区我先后组织策划参加了社区元旦文艺汇演、慰问老党员、社区乒乓球赛等活动,我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是一名社区助理感到自豪。在担任会计系学生会副主席期间,我和同学共同组织策划了会计文化月、会计技能月、以物易物活动,丰富了同学们大学生活,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和同学间的友谊。金华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学院第一届体育文化节“奥运与我”征文比赛及美在瞬间摄影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的获得使我倍感振奋,更加勇往向前。

三、总结经验教训 努力完善自己

第2篇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就读于河南财经学院,是财政金融学院2006级金融一班的一名学生。本学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结业论文要求写一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了做好这份规划书,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另外利用学校提供的北森职业测评软件认真的做了测评,并得到较为可信的测评报告。本规划书就是依据测评报告结果并结和自己个人分析的做出的。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08-200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08-200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09-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

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第3篇

时光飞逝,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又过去了。每一年都要写一份学年总结,从学习、生活、工作等等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回忆已往的点点滴滴,是给自己过往的生活匝一个结,是让自己常回头看看,是让自己学会懂得珍惜,让自己在明天的路上可以走的更好。在这一年里,无论是哪一方面,我都收获很大。

思想上,我一如既往地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不断学习各类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三年来,自己一直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工作上的问题。虽然我并不是党员,但我努力向党员和先进分子看齐,以严格的规定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

寝室文明这块,大三下学期,我们寝室又多了一位新成员,是从别的寝室搬来的。寝室里四个人都准备考研,人称“考研寝室”,学习动力源源不断,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寝室的学习氛围特别好。

再说说学习情况。大三的课不多,基本都是专业课。课虽少,但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尽管这些课是这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对我来说以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学习起来不很容易,而且课程要用到大一、大二时学过的数学、力学知识,所以学习上不比大二轻松。还好,在我的努力下,成绩算令人满意。

大三下我决定考研,考研意味着比一般的同学要更为刻苦。一周大部分的时间我是在教室自习,看数学、背英语、回忆专业课知识。通过与大四学长的交流,我明白,考研最重要的,是坚持,只要能坚持到最后,考上的机会是蛮大的。结果怎样是一方面,考研的经历同样是有益的。想想夏日炎炎,坐在教室里看书复习,那是怎样一番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晓。苦是表面的,在我看来,那是对自身极限的挑战,是战胜自我的一种方式,是锻炼心智的一条途径。考研——将我大三空余的生活填得实实的。

大三上,我和寝室里的两个室友一同参加了第三届飞灵三维造型大赛,并且获得了三等奖。三个人齐心协力完成一个项目对我来说受益颇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我在这之中主要负责信息搜索和后期制作,与不同工作风格的人合作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能获奖还属意外,我觉得我们的作品一般,不是太好,获奖给予我们的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三,就是一段有惊无险的旅程,每一段旅程,对我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段经历都让我学到点什么,好似航船,即便有时偏离航道了,或遇到了风浪,可是它却依然在前行,没有停止,人生也是这样,只要不断前行,及时掌握航向,就能到达彼岸。我即将迎来大四的转折,也是我在大学中的最后一年,大四——是一个终点,又是另一个起点,在新的学年中,我会keep walking,永不止步。

第4篇

大二上学期结束了,只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曾经听很多人说如果你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那么就说明你在这段时间里过的很充实,然而,也有人说,如果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只能说明这段时间你是虚度了。自我总结就可以让我们明白自己到底是哪一类的人。

在学习上,相比大一来说是有很大进步的,比以前自觉了很多,不能说每节课都很认真的听了,但基本上每节课都去了。我觉得能在大学里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应该去好好珍惜、好好把握。正是有了这个信念,我才坚持下来了。一节课,不能说对我们的未来有多么的重要,但至少能学习到一点东西。知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要长期积累的。其实,我觉得上课也是挺有意思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在课余时,我经常去图书馆,也看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书,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不仅开拓视野,而且增长了知识。图书馆就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只有我们畅游一番,方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归根到底,对于这学期的学习情况,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思想上,我觉得整个人成熟了很多,也变得更加乐观了。人总是会从年少到青春到成熟最后老去,只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而已。一天天的我们总会长大,也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在时间赛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去过多的在乎得失,重要的是要明白生命的目标和意义。人长大了,变得成熟了,做事也应该更加全面的、冷静的去做。在这个学期,我也为自己设定了目标,不管是近期的还是长远的,然后一步一步去完成。所以,我们一定要为自己设定目标,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率的去完成。现在很喜欢一句话:“幸福不是对往昔的回忆,而是对未来的憧憬”,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人的一生也就几十年,我们应该向前看。

在生活上,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比较会生活的人,就算学习太累,还是会去享受生活的乐趣的。其实我每天都特想早点起来去吃早餐,但是饥饿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我睡觉的信念。所以,现在养成了一天两顿饭的坏习惯。在寝室里,室友之间也相处的非常融洽。寝室卫生方面,我也比较满意,我们630寝室在这学期每次检查都是90多分,比大一的时候进步了很多,这是我最自豪的。

以上这些就是自己在大二上学年的工作,学习及思想方面的总结,我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方面做得不足,做的不好,可是,我一直追求更好,在新的一年中,专业课增多了,我会好好努力,而且我仍会一如既往的沿着自己的初衷和自己制定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坚持下去。我不是聪明的,但是我是能坚持到最后的。

第5篇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XX年-2010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10-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2010-2013年:攻读研究生学位。

2013年-2019年五年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9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一个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目标,经过了努力奋斗,有了正面的收获,就是成功。

每个阶段中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都会自我的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我也不会觉得失败,至少自己努力过、尽力过、拼搏过,我不会给自己后悔的理由。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六、最后:

第6篇

一年级是大学新生由高中生过渡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四年大学生活的起点,所以此阶段的引导教育特别重要。教师要及时合理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教育的基础上去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在大学期间通过明确的学习生活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基石准备。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最早在西方悄然兴起,90年代才经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时代特点既体现了个人对自身能力、爱好、特长、不足等主观条件的综合分析,又显示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客观条件对规划者的限制,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越来越得到各大企业的热情关注,同时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获得认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应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帮助大学生发掘潜能、提炼优势,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能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因此,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促使新生明确学习目的,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 

有人用鲁迅先生的四部作品来形容大学生的四年生活状态: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从中可以看出刚经历角色转变、初始离开父母羽翼的大学新生们要适应新的生存问题时心态是迷茫的、彷徨的,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学习目标、专业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的引导,有些新生往往会出现目标期限缺乏现象,开始沉迷网络游戏、陷入恋爱漩涡、出现心理抑郁等很多问题。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学校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外,为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在配合学校其他工作基础上,由专业教师为新生导航,指导他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统筹安排课内外社会实践和技能大赛,以积极的态度应付未来的大学生活和职场生活。同时从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提前树立职业意识,充分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各项指标要求来调整和完善自身,通过在校期间四年的学习锻炼使其达到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标准,提升就业竞争力。 

2塑造新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新生社会适应力 

改革开放30年,伴随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丰富等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更活跃复杂,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未完全养成的情况下看待事物和对待社会很容易表面化、片面化、理想化,多数缺乏正确的健康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较低,社会适应能力极差。这种状态下的大学生一旦走入社会就业,会给社会增加极大的负担。增强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的关键就是让其在校期间先了解社会、明白社会,在工作过程中正面理解并逐步接受挫折与失败。这种能力锻炼的获取途径恰是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却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能提供的。因此,让高校毕业生在成为大学新生期间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自我认知、明确“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等基本职业认知就能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前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教育他们在社会中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个人宝贵的人生经验,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3优化高校专业学科结构,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是高校和社会对接的桥梁,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检验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人数也水涨船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事实。因此,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根据市场急需来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专业结构、进行新型人才培养是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针对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景,认识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人才需求,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让大一新生意识到学校是在为他们的未来而开展教育,可以从内心激发他们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成才,这有助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从根本上转变学校学风,优化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分析 

相对于国外高校来说,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相当薄弱。很多学校体现在仅仅设置了相应体系和制度,停留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理论指导、协议书的填写等初级常规工作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配套的专业教师队伍,从而导致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困惑。 

1开展专业教育,使新生树立专业意识 

萨拍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大学时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很多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非常盲目,只考虑是否热门、是否流行、家人或朋友是否从事过此类专业等外在因素,对专业的内涵与外延等很多硬性指标根本不了解,更无从谈论毕业规划。因此,新生入学后首先应及时召开专业介绍会,请专业教师讲解专业概况、学科特点、所学科目,介绍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全局掌握,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意识;其次,召开新老生专业座谈会,邀请本专业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优秀毕业生、行业典型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与新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利用榜样的力量从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工作经验、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为新生讲解,以便于新生结合自身特点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初步形成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使新生明确自我认识和定位 

很多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为一门自主选修课。根据高校课程设置,选修课有很多模块且只在大一大二课程中开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喜好在众多模块中自由选择,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由于个人原因或其他因素不能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故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来看,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在大一学年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通过给新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方法,教育大学生如何客观认识自我,指导学生如何去了解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劣势与不足,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分析得出自己职业生涯途径,正确平衡个人与社会的需要,给自己进行准确目标定位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3增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辅导,帮助新生设置职业发展目标 

集中授课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指导教师按照课堂教学规律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解,课堂效果反馈得出的结论也仅能反映多数学生的状态,而未能体现对目标缺乏型的个别学生的教育接受情况。鉴于上述情况,高校应在学生课余时间增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辅导,通过筛选将“目标缺乏型”学生分批组成一个个小团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队系列训练,使他们在一个有支撑性的团体中接受教育,心理状态必将得到调整和改善。同时,也可以将那些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持高度热情和关注,对自身职业发展目标极为关注的优进学生单独组编成队对其进行自我认识体验、周围环境的认识、生涯决策的实施、时间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专项辅导,这种方法既弥补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内容深度不够和人数限制的不足,又能比较深入地训练学生,扩大学生的受益范围。 

4配备专门教师定期跟踪指导,督促新生规划职业目标管理 

因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阶段性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指导大学生有计划、有层次地去实施,大一学年的自我探索,大二学年的职业生涯扩展,大三学年的职业范围选择,大四学年的职业职位决策,四个时期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采取切实行动,开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中也包括目标管理这一重点内容。大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缺少社会锻炼,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应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配备专门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跟踪指导,激发学生动力,及时提醒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督促他们按照进度计划执行以便能有效实现目标。 

5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各项特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宗旨、办学目的、思想精髓、师风师德的综合体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承载着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其过程是漫长的、效果是迟缓的,只有在学生毕业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在有效时间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时才能最终体现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著的成果。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以理论形式存在于校园中是单调的、乏味的,学生容易对其产生消极懈怠心理,因此要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这个载体,校团委、校各大社团、学院分团委、院学生会等各级组织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特征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简历制作大赛、面试技巧大赛、演讲比赛等各种竞技赛,形成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理论体系,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第7篇

关键词:就业能力;大学生;社会学;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095-0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关系到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只有充分了解现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通过有效途径来弥补现有培养机制的不足。本文从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专业的2015届、2014届两个年级的实地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入手,以期寻求粤西高校优化教育改革、提高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基本数据分析

选取的样本情况:选取社会学两个年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2015届共65人,回收有效问卷43份,占66.15%;2014届共71人,回收有效问卷66份,占92.96%。问卷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对就业能力的了解程度、对自身的就业能力的评估和对学院的培养体系的评估三大部分。下面就从这三部分来分析基本数据。

(一)对就业能力的情况了解

“就业能力”一词作为专业术语,不仅是衡量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优势所在,也体现在获取工作后的满意程度以及企业对其能力的肯定程度等方面。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分别有25.58%(2015届)和24.24%(2014届)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听说过”就业能力一词;有41.86%(2015届)和42.42%(2014届)的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有32.56%(2015届)和33.33%(2014届)的被调查者“了解一些”;没有调查者“很了解”。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将其组成要素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差异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对“就业能力”的具体内容的认识中,被调查者对于“基础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的认同度非常高,都在90%以上;对于“差异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认同度略低,处于80%的水平。

(二)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估

在提及“自身已经具备的能力”和“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的时候,两届的被调查者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2015届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能力”前五位分别为“责任感”(83.72%)、“为人诚信”(83.72%)、“学习能力”(79.07%)、“吃苦耐劳”(69.77%)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69.77%)。而“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的前五位分别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93.02%)、“文字表达能力”(88.37%)、“分析判断能力”(83.72%)、“思考解决问题能力”(81.40%)和“沟通协调能力”(79.07%)。两种“能力”的交集点很少,因此83.72%的2015届学生认为“只具备了一些”相关的能力。

而被2014届学生推为前五位的“已经具备的能力”分别为“学习能力”(84.84%)、“文字表达能力”(77.27%)、“思考解决问题能力”(69.70%)、“团队合作精神”(68.19%)和“分析判断能力”(66.67%)。而“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的前五位分别为“分析判断能力”(75.76%)、“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74.24%)、“学习能力”(71.21%)、“沟通协调能力”(69.70%)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66.67%)。两种“能力”的交集点明显提高,在经历了检验自身能力的大四实习阶段,2014届的被调查者的相关认识更加清晰,有25.76%的认为自身“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60.60%的认为“只具备了一些”相关的能力。

提及就业能力的获取渠道,被调查者都认同“学校专业培养机制”“个人的努力和兴趣”与“社会的磨炼”三种因素的结合。相比之下,2015届更看重“社会的磨炼”对于能力的培养。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学校专业培养机制”是获取能力的非重要渠道。

(三)对本专业现有的培养体系的评估

对于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的整体评价,2015届学生中74.42%认为“有一定的帮助”、18.60%的认为“几乎没有帮助”。2014届的有4.55%认为“有决定性的帮助”、68.18%的认为“有一定的帮助”、16.67%的认为“几乎没有帮助”。

涉及缺失哪些具体能力的培养,2015届认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决策能力”(55.81%)、“工作经验积累”(48.84%)、“文字表达能力”(48.84%)、“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39.53%)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39.53%);2014届认为的前五名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46.97%)、“思考解决问题能力”(45.45%)、“分析判断能力”(42.42%)、“工作经验积累”(36.36%)和“决策能力”(34.85%)。两届的被调查者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经验积累”“决策能力”四个选项上有着一致性。

对于整体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两届的被调查者都将“培养个性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少”和“理论课较多,实践动手机会少”作为第一和第二选项。

在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性课程方面,被调查者将注意点集中在了就业形势较好的“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习之上。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业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认知欠缺

就业能力是衡量专业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标准,一直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和单纯的就业率不同,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挂钩,侧重的是大学生培养的整体方向和趋势。被调查者对于“就业能力”一词的陌生现状表明,专业大学生自身都没有意识到在大学中应该怎么主动培养自身全面发展的能力。

专业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一方面在短期内难以从高中的紧张的填鸭式教育中适应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深受社会风气影响而滋生的普遍浮躁冒进的情绪,使得许多专业大学生很难对自身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估以来改进,并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二)专业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被调查者认为“自身具备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统一认为“只具备了一些”就业能力,就是专业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缺失的明证。

在“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问题中,被调查者的选项较为接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入选),证明专业大学生对这些能力的重视程度,可以为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很好的借鉴。

(三)现存专业培养模式的不足显而易见

对于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模式的评价,被调查者认为缺失的能力正是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首那些受到重视的能力。由此可见,现存的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培养模式原本应该是培养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实际上成为“社会的磨炼”和“个人的兴趣和努力”之后的非重要因素(见下图)。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专业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认知力

就业能力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各自的侧重点不同。第一是基础性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口才能力、适应能力等,不是课堂上老师能够传授的,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和增值。第二是专业性能力,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体现。第三是差异性能力,倡导的是个性化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这是同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等)是分不开的。第四是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包括毕业生对自身未来职业的期望与准备,也包括社会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要求。

就业能力的内容,不全是能在课堂上传授的,所以从专业大学生入学开始,就要系统地为大学生提供关于就业能力培养的观念,使大学生有的放矢地增强自身的能力。基础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大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各种条件,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得以提升。

(二)为不同的年级量身定做特色的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大一刚入校,新生往往是好奇和适应的心理,一方面要适应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的过渡、适应远离家乡独自住校的生活过渡,另一方面是对新的相对自由的大学学习、生活的好奇和自身的重新调整。这一时期,大学生的重心多在各种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这就要求专业培养计划能够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来增强基础性能力,有选择性地参加社团和集体活动,增强人际交往、口才、为人处世等能力,不仅能较好地完成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时期,而且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助推力。

大二学年,大学生进入了一个充满迷惘和困惑的阶段。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迷惘、对课外活动的重新反思、对自己未来的迷惘……这一时期需要专业大学生的自我重新定位、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大二学年是通过专业课程和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塑造的重要时期,是充分培养专业兴趣的关键阶段,专业大学生的分化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专业培养计划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量身定做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将高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大一、大二两年是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程的重要学习阶段,可以延续高中的学习激情,增强理论修养,为之后的专业学科认知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8篇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通常意义上应该包含职业兴趣、职业特性能力、职业情感、职业自信心四个方面。经过我公司对ICT行业的总结,ICT行业具有以下行业特性:1.行业从业员工普遍年轻,思维活跃;2.行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员工知识更新要求快;3.行业工作特性属于技术服务,直面客户需求。因此,ICT行业对从业员工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为:1.对行业(企业)工作的兴趣度(忠诚度)较高;2.对行业(企业)工作技能更新要做到自主更新、主动更新;3.对客户服务理解深入,个人职业素养要求较高;4.勇于承担工作压力,拥有正向的自信心。

二、中兴通讯电信学院职业素质培养规划与实施

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教育观是把在校学生直接看待成将要入职的新员工,以行业企业的需求角度来培养学生,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位老员工在带一批新员工实现共同进步,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围绕着未来学生走入行业企业中的就业需求来规划与实施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覆盖面要求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小众群体,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的职业素质培养追求的是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一)素质培养规划

中兴通讯电信学院结合我院的特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职业兴趣(行业、企业忠诚度)、职业技能主动自主更新学习能力、职业行为、职业自信心四个方面的培养。职业兴趣(行业、企业忠诚度)培养。一名行业稳定的员工首先是一名对自己本行业、本企业的工作非常感兴趣,有很强的归属感、忠诚度的员工。从企业稳定发展、人力培养成本角度考虑,稳定的员工队伍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名准员工(在校生)对本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的兴趣度、忠诚度很高,则会努力学习、快速地提高自身素质。职业技能主动、自主更新学习能力培养。ICT行业的技术更新周期短,因此企业员工必须要有良好的自主更新专业技能体系架构的良好素养,同时能主动地寻求行业、公司资源进行自我技能的提升,为未来晋升做好基础工作。职业行为培养。ICT行业是技术服务型行业,行业从业员工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直面行业客户,为行业客户提供各类型的技术服务,这就要求从业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行业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开展协作的能力。职业自信心培养。ICT行业的员工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时候需要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拓展延伸,保证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与整个项目团队衔接,对相应的职业自信心的要求相对较高。准员工(在校生)在学习期间培养好合理的职业自信心更便于在职场中更快、更好的发展、晋级。

(二)中兴通讯电信学院职业素质培养方案

1.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行业、企业忠诚度)的任务。任务1【任务内容】实训基地(实训环境)参观——启蒙作用,引起兴趣。【实施时间】新生入学后的军训期间。【实施过程】新生入学后,利用军训期间或者晚自习时间,由专业教师带领参观实训基地以及实训环境。在参观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对实训基地内的设备以及实训环境做重点讲解,使学生直观认知到未来专业学习的设备情况、学习环境情况,从实际设备、环境入手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点。参观过程中要进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对ICT行业技术有初步的认知。

2.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主动、自主更新学习能力任务。【任务内容】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自主建立技能更新计划。【实施时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直至毕业。【实施过程】S.M.A.R.T职业规划体系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它通过学生开展职业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职业综合测评和实战训练等环节营造一个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成长的氛围,为学生的职业成长提供了环境与条件,为学生明确了大学期间学习与进步的目标,SMART睿智职业规划体系如图3。从大一的下学期开始学生结合专业导论课的学习制订与完善职业岗位规划。在大一下学期初进行自我评估(S阶段),形成SMART睿智职业规划报告的第一部分;大一下学期专业导论课结课时,学生对未来行业就业岗位有了清晰的认知后,完成职业岗位规划。同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岗位要求所需的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设计学习计划,完成职业规划方案;整个大二学年,通过对专业课以及职素课的学习,按职业规划方案完成M阶段以及A阶段的学习;在M阶段与A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成效与职业规划设定目标对比,其结果交给学院职业导师,经过职业导师进行评估,进行误差修正以及就业目标微调(R阶段);最终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对整个职业规划方案的结果评估与交付,形成最终的职业决策,指导未来就业方向(T阶段)。【结果保存】职业规划报告书留存学院备案。

3.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任务1【任务内容】职业素质课授课。【实施时间】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四个学期——按目标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过程】通过4个学期的的职素课的学习,使学生完成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职业行为包含职业礼仪、职业交流技巧、职业办公基础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多个方面。依照不同学期的学生特点,把以上的职业行为规范通过案例、交互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以实景演练为主要教学手段来达到使学生最大限度模拟职场就业环境,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结果保存】课件、授课视频、文档等留存。任务2【任务内容】职业素质阅读。【实施时间】大一学年的两个学期——职业素质课课外教学。【实施过程】由职素课教师挑选ICT行业内企业常规职业素质读物(例如:《给加西亚的一封信》、《请给我结果》等)在大一学年安排学生按照一定的进度进行自我阅读。每个月份都由职素课教师安排时间对学生本月内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解并阐述该部分对应职场起到的作用。【结果保存】每本读物读后感留存。任务3【任务内容】企业社会实践。【实施时间】大一下学期、大二学年的两个学期——职业素质课外教学。【实施过程】由招生就业经理结合项目部资源,统筹专业划分。按照专业对应,分批安排学生前往行业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参观、实地体验工作、实地技能应用等)。通过企业社会实践,学生结合职业素质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技巧,结合企业实地场景的应用,他们能有效的对比课堂知识技巧的实用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动力。【结果保存】过程中留存影音资料以及相应文档。任务4【任务内容】短期企业项目实习。【实施时间】从大一下学期直至大二下学期(包含假期)。【实施过程】通过招生就业经理结合项目部企业资源池,为学生提供短期企业项目实习机会。通过现场企业项目实习,能有效锻炼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结合职业素质课授课内容,对比实际工作应用使学生可以得到有效回溯。【结果保存】过程中留存影音资料以及相应文档。任务5【任务内容】学生月度KPI考核。【实施时间】整个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合计四个学期开展企业化考核。【实施过程】采用ICT行业企业最常用的考核方法——KPI考核法,结合我院学生手册的内容最终形成学生月度KPI考核。KPI考核方案如图3所示,月度KPI考核内容要最大限度的杜绝人为因素(例如考勤考核是通过指纹打卡机,而不是人工记录考勤),同时考核内容要明细,不要模糊。KPI考核分数每月统计并,每个学生每个学期的总的学期评价由全部学期月度KPI考核平均分乘以50%加上期末全部学科的考核成绩平均分乘以50%组成。每个学期本专业的全部学生学期评价进行本专业排名并公布。该排名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第三年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就业安置。总原则就是S级的学生分配至S级企业,C级学生分配至C级企业。四级企业划分是依据企业同岗位薪资待遇、员工培养机制、企业规模、企业业务组成架构等条件进行分类。【结果保存】KPI考核数据以及学期评价数据留存备档。

第9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流 教材选取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中国经济的崛起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对于如何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以英文专业背景为依托的课程设计并没有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笔者以琼州学院为例,通过对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情况的客观分析,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促进非英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

1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教学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流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在Edward Hall 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后,许多有关跨文化交流的著作应运而生。同时,美国的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1]。而跨文化交流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注意。

1.1 《跨文化交流》教材选取分析

首先,《跨文化交流》教材内容的选编不应以英文专业背景作为依托。以琼州学院大二酒店管理学生采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例,学生的英文认知水平与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不能与教学目标同步,过难的英语词汇以及地域文化的空白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障碍,从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学内容的编排以输出“优等文化“为主,抑制了文化双向信息交流的本意。我国引进的原版或编著的教材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案例和话题具有鲜明的“舶来”特色,如老龄化、同性恋文化、性别歧视、社会阶层、个人取向系统等文化层面和社区动力学、大众传媒、计算机协助交流、关系交流、劝说、谈判、认知、判断、推理等交际学概念和理论。[2]提到异国文化,就会想到西方文化,一讲到西方文化,就认为是美国文化,讲到美国文化,便认为是时尚优等文化。然而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并不仅仅单一传递西方强势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而是通过与本国文化的对比,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角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以促进本国文化的良好发展。最后,教材内容的选编不符合学生兴趣。例如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与国际争端的关注要远大于英文诗歌的起源。

1.2 《跨文化交流》课程设置分析

83%的高等院校将跨文化交流设置成为选修课,69%的院校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62%的院校认为此课应持续两个学期。超过一半的学校认为目前课时不够是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这说明大家普遍感到这门课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3]。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课程旨在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宗教、教育制度、文学、哲学、美学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多侧面、深层次地发掘和研究目的语和本族语文化[4],同时又肩负着使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能够以一种多元文化人的身份“开放、灵活、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任务”[5]。因此,仅将其作为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是很难完成从“跨越”——目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获得——到“超越”——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成员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观察和反省——的转变。

1.3 《跨文化交流》教学方法分析

93%的院校采用了文化对比,86%采用了案例分析,61%采用了文化讲座。这说明多数教师依然立足于单向传授与对比描述,而对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技能提高没有真正落实[6]。例如琼州学院跨文化交流课堂主要采取影音图像示范以及微型剧模拟进行角色冲突扮演,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无法带领学生运用项目教学方法(project based)进行社会实践深入研究,从而也无法量化评价教学效果。

2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教学改革建议

2.1 教材选编应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阅读词汇的难易程度应符合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文水平处在英语四级至英语六级之间,少数优秀分子可以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英文教材的选编应以适应普遍性为主,过易或过难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从全球角度出发,冲出“英美即世界“的定格模式。同时适当引入社会以及全球的热点问题,如黄岩岛争端或苹果公司,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提高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

2.2 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应重视跨文化交流课程,将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英语应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日趋重要,而交际能力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前景。

跨文化交流课程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就可以真正达到“跨”的目的,它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与较深的认知水平。例如种族优化主义理论涉及人类发展学,战争史,经济学等;交际学概念涉及到社区动力学,大众传媒,判断推理等;而跨文化的研究方法又涉及到心里分析方法,辩证法和诠释法。所以为了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教学效果,高校应当考虑开设相关人文课程作为铺垫。

跨文化交流课程开设的时间也有待商榷,笔者认为开设在大三第二学年比较适合。大部分高校学生大一大二学年忙于基础公共课的学习,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社会认知体系。通过大二学年末期的社会调查实习以及大三第一学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的批判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这段时间他们思维相对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也比较积极,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批判学习能力,两者不谋而合。

2.3 教学方法改革

以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为依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例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与本校留学生混合分组作业,共同派遣到本地酒店进行实习调查,并提交英文报告同时进行组织课堂展示。

课堂组织模式应打破传统教师单向传授“静”的模式,给予学生“动”的权利。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将问题不断抛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观点辩论,将课堂主导权回归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学习(peer study)中自觉提高交流能力,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词并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笔记总结。

3 结论和建议

非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课程强调的以英语语言为媒介,通过对本族与异域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讨论,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意见,下一步研究方向建议重点讨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学效果量化的体系开发以促进与完善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6-55.

[2]姚霖霜.美国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的文化特征分析[EB/OL].htt

p:///news/2008-01-31/70665.html,2012-3-10.

[3][6]邬姝丽,周英莉.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0,3(2):61-69.

第10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写自我鉴定有利于我们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自我鉴定吧。那么自我鉴定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本科学生期末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科学生期末自我鉴定1

没想到转眼间我已经是个大四学子了,不知不觉中在校园里成为那一批最老资格的师兄师姐的一员。无可否认,作为大四学生,意味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更重的社会责任和更为接近的分离暂别。回顾大三的日子,确实有很多值得回味和看到的地方。

学习上,我继续着大二学年的学习劲头,除了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外,平时在宿舍也会利用电脑浏览或搜索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除了学习,平时有时间也会多看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过可能由于学习方法或复习的效率有效性不高,期末考试没有取得自己期待中的成绩。但是,我相信我会在总结中继续成长的。

工作上,学院组织了我们国际工商管理学院104届广交会的实习,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作为办公室助理的一份子,我的工作不仅是负责好同学们的后勤保障,同时对于会馆的统筹组织也需要出谋划策。广交会期间解决很多困难,认识了很多朋友,最主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学校不能学到的为人处事。另外,作为班里的团支书,组织了两次有意义的团日活动,深得同学们的好评,不过在一些组织安排的细节上始终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

生活上,继续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与相熟的师兄师姐请教有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平时较为注重宿舍的卫生,较为定期地组织宿舍进行打扫,保持好良好的宿舍环境。不过在作息时间上应该有所改善,提高睡眠效率,保持好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大学四年快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把握好剩余的时光,好好享受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与舍友们,与教职工们的美好生活。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毕业的兴奋的那一天,而大学生自我鉴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本科学生期末自我鉴定2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四年。通过前三年的学习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到来的大四生活前,我对自己这一年来的得失作一个小结,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大学是成长、成才的舞台,利用这段美好时光,我认真计划,踏实生活。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从事着各种工作,在不断的尝试着各样的生活。大一的干事生活、大二的主席团经历、大三的教学工作,大四的实习锻炼,暑假期间的兼职和三下乡体验,学习期间的多种兼职实践,都给我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收获。而这些美好的收获都来于我不断成熟的思想、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无限的期待、真诚待人、团结集体、乐于奉献。

本科学生期末自我鉴定3

正如美丽的.风景不会常在,美妙的聚会终有结束的时刻,我的大学生活也终将告一段落了。在学期一开始,离别愁绪就笼罩了我们;在我们还来不及伤感时,就要开始忙于论题大纲,材料册,开题报告;收集论文资料;选出参考文献……

大四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有准备的人来说,机遇是无处不在的。而相反,也有人感到无所适从。

大四的我们最容易陷入迷茫困惑,但却不能迷茫困惑,我们必须尽快寻找并确定自己的方向。

对我自己而言,大四学年总的来说过得充实而又时常带有许多盲目。充实是因为每天都有事情可做,盲目是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和自我定位的不明确,许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大四有两大任务,一是学习,二是找工作。现在看来,我在这两件事情上的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将过多的时间用于找工作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尽管我上学期的考试成绩还不错,还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我清楚,我太应该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多学点知识。不过现在看来,后悔是没有用的。

我找工作的经历从上学期初就开始了。当然最开始是接受求职教育,然后尝试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一次次的笔试、面试,一次次的修改简历和说辞。一次次的被婉拒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也让我更努力和更盲目地投入求职的大潮中。

当我面临有所选择的时候,我开始审视和评估自己的兴趣跟能力并规划可能还很飘渺的职业生涯了。现代企业管理地开放性和灵活性也让我有了去公司实习的机会。于是我先去了武汉富山河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几个月的实习确实让我学到了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东西,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入地认识。这些对我从一个“校园人”向一个“社会人”、“企业人”转变是非常有帮助的。

大学生活即将成为过去,今后的路需要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唯有不断学习、拼搏,方能克服障碍,开拓美好前程。

本科学生期末自我鉴定4

这是大四的一年,对于一般的本科生来说此学年其实就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一年。但对于我们的专业,是五年制,多出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更加感觉到即将就业的压力。曾经同学还戏说,我们有两个大三,一个大三是体验到专业功课的繁重,一个是体验到就业的压力。而四年制的本科生这种感觉就会混杂在一起,而我们的感觉确实是如此分来的。

第11篇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CDIO卓越工程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46-03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与CDIO的关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宏观的培养目标要求,其工作思路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体现了当今工程教育的国际共识。可见,CDIO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育理念是高度一致的,而且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应该作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

二、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要求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典型的工科机电类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正是这类专业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根据近年来专业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更积极的意义,而且卓越工程师教育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有具体的要求。

1.接受通用知识的基础教育,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

2.接受专业基础教育,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力学、机械设计、电学、机械工程专业基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接受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本专业必须的零件测绘、力学分析计算、实验、测试、数据分析、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

4.接受专业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具有本专业领域或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接受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并具有基本的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6.获得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三、课程体系改革规划与实践

课程体系改革始终是贯彻CDIO工程教育改革理念,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保证。

(一)调整两课开设学期,优化课程布局

两课是标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共有356学时,16个必修学分,一般集中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在限制每学期计划学时的要求下,一些基础性课程被迫后延,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非常不利。本专业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多方考察、学习,并与学校主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多次研究,做出了调整两课开设学期的重大决定。将两年完成的两课主要教学任务调整为四年完成,即每学年开设一门政治哲学类课程,保证两课四年不断线:大一第一学期开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二第一学期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基本原理”,大四第一学期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重点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大三、大四学年开设政治课更有利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学习和复习,大二调整两课余出的学时由技术基础课来递进填补,优化了课程布局,为学生开展创新训练提供了专业基础,更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公共基础课程体现工程应用意识

英语课分层次教学,入学即可参加大学四、六级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专业实验室接受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

数学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在讲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教会应用数学理论进行工程建模的方法,数学中的实例应该以机械工程的具体对象为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兴趣。

大学物理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在讲授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和训练进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训练观察现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工程实验奠定基础。

(三)技术基础课程培养工程意识

在大一第二学期新增开设机械工程导论课程,介绍机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学科发展、工程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发产品、装备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基本思维框架;勾勒出一个工程师的任务和职责,以及如何应用科学知识来完成这些任务的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必要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学为所用的工程意识的启蒙教育。

改革机械制图课程体系,增加三维图形教学内容,将独立开设的零件测绘教学环节融入机械制图理论课的进程中,理论与实践应用综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初步培养学为所用的工程意识。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将独立开设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调整到对应的理论课学期,将课程设计内容与理论课内容综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在机械原理或机械设计理论课开始之初,将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听课学生,并要求理论课程结束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教师讲授理论课时始终关注课程设计内容,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所讲相关内容的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边学、边练、边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建立学为所用的工程意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与原培养计划比较,分别提前1个学期开课,以便为后续专业基础课提供前期知识。

(四)专业课程增强实践能力训练

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式是减少专业课的理论授课学时,大幅度增加实验、实践训练学时,尽量将CDIO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中。根据培养目标、对主要课程及学时比例进行了综合调整,构成如表1所示,其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井下作业设备与工具和海洋石油装备概论为新增课程,目的是增强机电基础和突出石油特色;合计增加100个实验学时、88个理论学时。取消了独立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从而保证学生专业外语应用水平;专业英语(64学时)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学时)后置余出的160个必修课程学时基本平衡了增加的专业课理论和实验学时。

表1课程改革新增实验学时课程列表

(五)课程设计实施CDIO模式

“机构分析创新设计”和“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是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加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个人、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设计、建造和控制能力,而分别在大二和大三短学期新增设的2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学生逐步获得优良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善于合作)奠定基础。

每个班分成6~7个设计小组,每个小组独立承担一个设计题目,由4~5人组成,自选组长,组长负责设计小组任务分配、组织管理和工作协调。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设计报告和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工作过程记录(手写),并进行ppt汇报答辩。机构分析创新设计提交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分析说明书、CAD 设计图纸;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提交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分析说明书、CAD 设计图纸、控制原理图、电气回路图、程序设计图。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探索:

1.组长给定本设计小组成员的个人贡献或成绩排序。设计小组组长根据小组同学的个人贡献、合作表现,按分差不小于2分给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或给出小组成员成绩排序。

2.指导教师组成的答辩组评定设计小组成绩。答辩组根据每个小组设计总结报告撰写的质量(结构层次、语言表达、分析计算、撰写规范);设计图纸的质量(图纸完整、表达正确、符合规范);答辩过程表现(汇报讲述、回答问题、PPT质量)等项目按百分制综合给出该组设计的综合成绩。小组的答辩综合成绩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中间值偏上。

3.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设计小组每个同学的平时表现(出勤情况、工作态度、提问情况)调整个别同学的个人成绩,更好地维护公平性。

4.学生自评与团队成员互评可以调整小组组长给出的成绩排序偏差。小组成员自评主要考核学生的诚实性;团队成员互评主要考核学生的公正性和团结互助精神。

(六)毕业设计实施CDIO模式

大四第二学期全部进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从13周延长至18周,有利于完整系统地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

在毕业设计的准备、进行和总结的全过程中,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首先在选题上,采取指导教师申报题目,然后由教研室从中优选确定,保证工程实际设计题目占到80%的比例。将确定好的设计题目下发给学生,使学生有很大的选择权利,在个别严重冲突的题目上,由教研室做适当调整。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把几年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际,不仅锻炼了他们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从而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遇到疑难问题,指导教师能及时地给予启发,并与之研究、讨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常出现的问题事先讲给学生,使其自检、互检,有问题及时修改,争取交出一份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答卷。

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对设计图纸严格审查,杜绝在答辩时出现“设备无法安装、机构不能转动、机件互相碰撞、工件不能加工”等原则性问题。随着毕业设计的完成,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进行工程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已具备直接服务于生产与工程建设的能力。在教师严格要求、认真把关下,学生完成较好的毕业设计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经过近两年的统计,学生的毕业设计经修改后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生产的占18%左右。

四、CDIO实践总结

201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表东北石油大学成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第二批试点院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机自专业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逐步形成,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向、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课程教学体系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建设。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分别在机自07级、08级、09级的部分课程和环节逐步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性实践,完成了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控制工程、石油钻采机械等课程为载体的CDIO三级项目实施试点工作,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验;机自2010级、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融入了CDIO理念,并根据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有序地进行全面实践和总结;机自2012级、2013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CDIO实践基础上又加入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新要求,正在进行着初步的实践探索。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广泛实践有效促进了本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 2010~2013年本专业学生承担或完成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发表科技论文10篇,获得以“挑战杯”为主的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

五、结束语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渐积累了一些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基本建立起CDIO工程教育的实施环境,为培养一批工程意识好,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渐进性地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涵,并逐步明确:CDIO工程教育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念是一致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宏观指导方针,CDIO是具体实施模式和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2]吴恭兴,刘文白,张宝吉,等.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3,(9).

第12篇

是工作,是实践,给我提供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生命土壤。我衷心地感谢这一切!

一、班级学生情况

我们信息科学学院2003年招收本科生新生近200名,这些学生在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到第二学年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第一学年的学习进展情况来进行专业的选择。因此,200名学生在第一学年被平均划分为6个小班级,我作为班主任主要负责编号为1、2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工作。这两个班级中原先共有68名学生,其中有2位朝鲜国家留学生,还有3位是从2001级转学过来。后来有1位同学转学到数学系,还有1位同学因甲肝休学,所以最后在校班级人数共有66位学生。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

班主任常规性的工作是跟学校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作为大一学生工作来说,有别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工作,大一学生有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渡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予以引导、对生活自理独立能力予以引导、对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引导、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评选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

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主任工作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同学的聊天的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

三、我的班主任工作

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新手教师,我对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工作的那种心情是十分的忐忑不安,不知道作为班主任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十分的担心学生出意外事故。

于是在我被通知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还没有正式报到之前,我就开始从学习做起,从网上查资料、向周围同事询问、阅读班主任工作手册之类的书籍等等,但实际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就开始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与总结,提炼适合自己、适合大一学生、适合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住这些核心要素的处理,才能让我们班主任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专业、更出色。那么对我来说,我的大一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可以概括为“以学习型组织为管理思想,以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指南,以信息环境建设为辅助手段,以人文关怀为落脚点”形成大一班主任工作系统,而其灵魂是“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其执行策略是“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1.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二十一世纪赋予大学的新使命,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要进行极大的转变。可以说,能否很好地转变学习习惯和观念,从短期来说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从长期来说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学生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能否在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改变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成长习惯事关重大。落实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生存能力的学习习惯,就是我说的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可以作为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贯穿到班主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的事务中,包括班委会的建立、每一次班会内容的组织、每一次跟同学的聊天等等。

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快速成为终身学习者,促进人才自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执行和落实在人才培养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应用作用。

2.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策略——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关键策略。但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是建立在跟学生的沟通、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工作中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一些事情,比较典型的有打游戏问题、谈恋爱问题、借钱提前消费问题、寝室同学难以相处问题等等。这一些方方面面的跟学习相关的生活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大学生一个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

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在新生入学时,董琦校长从师大人才培养计划谈到对新生提出十点期望、要求和建议(以下是从我当时的会议笔记中摘出):

(1)志存高远;(随时学习、随时记录,建立社会责任感,敢为人先)

(2)科技精神和人文关怀;(创新、探索、务实、独立、批判、法制)

(3)协作能力;(理解差异、尊重差异、沟通、领导)

(4)思维能力;(对问题有深刻见解、多角度看问题)

(5)科学方法;(事半功倍,用数据说话)

(6)信息能力;(效率)

(7)外语能力;(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外语学习)

(8)表达能力;(书面表达、思维表达、口头表达)

(9)关注社会、关注国际科技发展,

(10)体育锻炼,健康体魄;(让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董校长对大学生提出这十点希望、建议和要求,让我很感动,很受益,成为我后来班主任工作中落实对学生铸造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的方向指南。防微杜渐策略的应用主要就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学生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而采用的,是在对学生情况审势度势总体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以班会、讲故事读书、聊天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甚至通过笑话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