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知识点报告

化学知识点报告

时间:2022-02-27 00:5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知识点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知识点报告

第1篇

开展案例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案例的选择。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其优势在于:其一,常见。健康体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越来越普及,因此将健康体检作为教学案例,能降低生物化学的神秘感,拉近其与学生的距离。其二,涵盖面广。健康体检项目涵盖生物化学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肝胆生化等重要内容,还可以通过探究体检新项目和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而了解一些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基础。其三,精要。现代生物化学对临床检验医学现状与未来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临床检验医学(尤其是生物化学检验方面)是生物化学理论得以具体应用的学科之一。健康体检是临床检验医学的一部分,将一份简单的健康体检报告作为案例导入,并将生物化学相应知识点融入其中,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案例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轻松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因此,以健康体检为案例开展生物化学教学,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便于理解,还可以将繁杂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便于记忆。

二、体检案例应用示例

1在静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一个到数个体检指标与之联系,而同一项目的不同方面也可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在使用案例时有所选择,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就静态生物化学(即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章节而言,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检测方法与原理”。应该指出的是:现阶段很多临床检验已被自动化、一体化分析仪器所替代,如血常规和尿常规分别用血细胞分析计数仪和尿液分析检测仪检测分析。仪器检测分析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但就具体的生物化学教学而言,不应局限于对现有手段的简单陈述,而应关注其检测方法和原理,也可拓展到对多种替代方法的探究。体检项目中很多都涉及蛋白质、酶、核酸等的检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条筛选案例的原则:其一,简要,即检测方法简单典型,若能配合开展学生实验就更佳。静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学习的开端,唯有遵循简要原则,才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如:蛋白质化学是生物化学中的开篇章节,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章节,其中蛋白质理化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尿蛋白定性实验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有3种实验方法: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试带法。这些方法涉及蛋白质酸碱性、两性解离和等电点等内容。可通过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实验原理,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会致假阴性或假阳性?“”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印象。尿蛋白定性实验简单易行,可配合开展实验教学。另外,血清蛋白可用双缩脲法和电泳法两种方法测定,也可同时引入该检测项目进行讲解。其二,所含知识点丰富、可重复使用。如酶学章节是动态生物化学和静态生物化学之间的桥梁,酶促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酶活性测定方法都是本章重点和难点,而大量的临床检验是依托酶促反应来测定的,如何从众多案例中选择出典型案例?就酶学部分而言,我们选择的是ALT的测定。ALT测定方法简单,有比色法和连续监测法两种,通过对其测定方法和原理的探究,可掌握酶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ALT指标的临床意义涉及肝胆生化、氨基酸代谢,甚至维生素(ALT辅酶是维生素B6,若ALT偏低可能是磷酸吡哆醛缺乏症)章节内容,因此ALT案例可串联多个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且该项目可配合实验教学。

2在动态生物化学中应用

动态生物化学即物质代谢,是生物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是学好本部分的两个必要前提。体检案例在此部分应用较广,与静态生物化学联系时,往往对应单个或数个知识点,而到了代谢部分,体检案例可作为主线,整个部分教学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应用案例教学时,一般分为导入案例、问题驱动、学习应用、拓展延伸4个环节。例如在代谢开篇之前,先让学生看数份血糖血脂偏高的体检报告单;接着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该类疾病死亡率等数据导出“什么是三高?”这一问题;然后从“三高指标是什么、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引出糖代谢是调节血糖平衡、脂代谢是调节血脂平衡的概念,随后循序渐进地进行代谢各章节的学习。以脂类代谢教学为例,让学生阅读血脂偏高报告单中的健康建议项目,并让其带着“为什么提出这些健康建议?”的问题来学习。在讲具体代谢途径时,结合预防高脂血症的措施以及调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来讨论;讲血浆脂蛋白代谢时,结合血脂相关的4项指标来分析;讲脂类代谢紊乱部分时,从高脂血症的预防、疾病分型及特征、症状、治疗措施等方面加以总结,这样学生就能梳理出整个脂类代谢的要点。

3在分子生物学中应用

体检案例不可能涵盖生物化学所有的知识要点,但稍加拓展引申,就可扩大应用范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部分主要围绕中心法则来讲遗传信息的流转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相关的一些基本技术。然而体检项目中并没有涉及此部分内容,但如果我们对某些体检项目加以拓展,就可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我们从血常规入手,如果白细胞数偏高,很可能预示细菌感染,那么现代临床检验中就细菌鉴定可引入多种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析等,从而弥补了此部分内容缺失的不足。又如,健康体检备选项目中有癌症标志物的检查,癌症的早期诊断是现今的研究热点,新项目指标、新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学习相关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天然药物化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3(a)-0131-04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成绩如考勤、提问、实验报告等教学环节的考核共同形成或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指标[1]。以第一方式为考核指标的不同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之比多为7∶3或8∶2[2]。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仍多以终结性考核成绩为主[3-4]。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讲授课程,学生被动听讲,没有参与到知识的教授中,无法主动探究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易造成学生突击应考,临时记忆,只关注结果,对于有的学生来讲,学习成为一种短期行为,临近期末考试,很多学校图书馆均出现凌晨排队,甚至是学生通宵熬夜背书的现象[5-7]。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对立面,过程性评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的各类信息加以即时、动态的解释,以揭示、判断和生成教学价值的活动。从评价的价值取向来看,过程性评价是以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个体生命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活动;从评价对象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构建、能力发展、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策略运用以及情感态度形成等过程性因素都应纳入评价的范围;从评价效果来看,过程性评价既要实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优化,也要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方式的改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过程性评价改变了教师为主要授课主体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具有内容全面、反馈及时等优点[8-10]。从2010年起,作者一直对本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11-12],已经在河南大学的中药学专业构建了“产学研”互动模式[13-16],并尝试对天然药物化学这一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进行了过程性评价体系模式的探索。为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适应药学领域发展的需求,根据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作者采用了以下几项措施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成绩评价分为过程性成绩、终结性成绩和平时成绩3部分,总成绩按照过程性成绩∶终结性成绩∶平时成绩(6∶3∶1)的比例进行分配。过程性成绩评价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成绩评价;终结性成绩指的是在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成绩评价;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过程性成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帮助学生和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过程性成绩评价的指标分为课堂提问(10%)、角色转换(30%)、实验与实践成绩(20%)、课堂测试(20%)和互动教学(20%)。

2应用

2.1对象河南大学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时数为54学时的理论教学。2.2应用2.2.1过程性成绩2.2.1.1课堂提问每节课前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对5~7名学生进行快速问答,用时在5~7min,根据同学回答的情况判断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再次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述新课内容时,针对本次课教授内容涉及已经学过课程知识点对3~5名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将二者知识点融汇贯通。回答结果作为学生的课堂问答成绩,分为A、B两档记册。成绩评分等级为A,即能掌握知识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扣分;为B则未掌握知识点,扣1分。该项成绩低于5分的按不及格处理。课堂提问是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将每门课程中相通知识点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思维方式的提高,改变了学生单纯听课的模式,让他们在课堂上随时保持着学习的压力,集中精力跟随教师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将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维,强化了教学效果。2.2.1.2角色转换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每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整理成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后整理成自己的认识,制作成PPT,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自己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创新意识。依据以上目的,教师组织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天然药物化学专题讨论,按照班级人数分成平均6人一组,平均每班设置6~8组,并给出6~8个主题,每个月第一次课程时在网络教学平台给出本月课程讨论题目,设置限时5min。每组1名主讲学生,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听课”、“评课”。角色互换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活动,学生需要预习、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必要的领域前沿阅读,同时主讲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规范的表达能力。在“备课”的过程中学习文献查阅技巧,培养协作沟通能力,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能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前期课堂实践证明,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其充分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我们利用每次课最后10min,每学期共18周,足够保证每个同学有5min的锻炼机会。课堂讲授根据每组学生讲授的条理性、正确性及其表达能力,自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最终成绩由教师评价(80%)和学生互评(20%)组成。2.2.1.3实验或实践成绩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主要是运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探索天然药物中所含有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纯化、鉴定检识、操作技术及实际方法的运用,是中药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17]。实验教学对巩固和加深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事业、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实践基础[18]。在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选择实验内容,满足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的需求;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课成绩主要依据是实验课堂考勤(20%)、实验操作规范性程度(30%),实验报告(50%),总评计入期终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2.2.1.4课堂测试每学期设计4次随堂即时检测,每次3题,题型为论述分析、实验设计等综合性题目,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测试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任选其中1题进行测试,限时30min。通过测试,可真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的偏差,以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2.1.5互动测评建立天然产物贴吧,师生可在开放的网络空间对自己课堂上的疑惑、问题、综合知识和教师授课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并通过贴吧及时公布课程讨论、复习要点、文献传递和授课改进,要求学生随时通过手机浏览贴吧,参与问题的答疑,及时提交贴吧上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互动频率和参与课题讨论的积极性来给予一定的分数。2.2.2终结性成绩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卷面考核方式服务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多题量选答模式。涵盖学科发展的前沿、社会关注的学科要闻、科学论坛上的学科热点[19-21]。无需设标准答案和唯一结论。教师评判时,不以结论为标准,而是从学生提出的论点和自我陈述中分析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充分肯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答案。这种考核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有效检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比如“论述银杏叶提取物事件的经济、技术和市场影响因素,药学研究人员如何看待此事件(从专业层次分析,不要网络搜索)”、“如何解决红豆杉资源与紫杉醇需求的矛盾(从市场需求和生物技术领域分析讨论)”、“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看我国天然药物化学科学的发展”等与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点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在终结性考试中出现,其考核的目的也是过程性评价中分析解决问题,专业思维、归纳总结和专业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2.2.3平时成绩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理论课程的各个学习环节,平时成绩以考勤结果作为指标,无故缺勤者,每缺勤1次扣2分,3次及以上缺勤按不及格处理,缺勤5次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

3结果

从2010年开始,笔者不断地完善天然药物化学过程性评价内容和方式,在河南大学中药学专业连续试运行了5届学生,通过网络互动、课间咨询、期末总结报告和参与过程性评价学生的自我陈述,过程性成绩的评价模式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涵盖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思考、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乐于被学生认可。由于教学过程的一个又一个环节,改变了以往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散漫和重点不突出等缺陷,同时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引导教师进一步查阅资料,将学科前沿的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有所渗透,以达到“教学相长”。

4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高职高专;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27-02

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油田化学专业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就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进行准确计算,还可以培养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3],使其具备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但是,高职院校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普遍存在化学基础薄弱,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产生厌学情绪等,这些都不利于目前学生的学习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此,对目前分析化学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制订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可以使学生掌握获取物质系统化学信息的方法和理论。特别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作风。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实验意识、实验准备意识、规范操作意识、灵活应用理论知识意识,并能培养少数学生具有实验创新意识。上述各种意识的培养都是为最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以及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优秀教材,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材应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生存质量的紧密联系[4]。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改革:①优选课程教材。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选择了学习目标明确、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难易程度适、习题多样化的教材。②优化教材内容。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合理把握,优化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四大滴定中都涉及到滴定曲线的绘制等知识点,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对四大滴定的异同点有更直观的理解。③增加辅助教学资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化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各章教学知识点,拟出若干习题,并汇编成册,供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使用。此外,还自行录制了教师操作的录像,拍摄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照片,这些都能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实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继而达到了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确立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制订的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而且,传统的板书授课教学方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采用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较多:第一,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能更早地更直观地认识分析化学常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规范使用方法,在多媒体播放过程中老师提示关键操作点后,学生能够加深记忆,然后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能够更迅速地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打下基础;第二,使用多媒体授课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分析化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推导、图表等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和动画展示出来,使课堂教学具有灵活性,也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第三,学生对用多媒体授课精力更集中了,同时对知识难点的地方采用板书解释,这样能让学生适当地缓解一下精力的高度集中,教学效果较好,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建设,完善实验室制度和实验考核办法

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特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准备意识、规范操作意识;通过精心选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最终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过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毕业后在相关工作领域内能够迅速上岗。每次实验课采取严格的管理,包括:对学生本次实验预习情况的检查、预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实验态度是否端正、动手操作是否规范、原始数据记录是否规范、原始数据是否可靠、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及值日卫生等。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使得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起手来,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配合意识。

根据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制订出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分析化学实验室规则、分析化学实验要求等制度,并以公示框的形式出现在实验室墙壁上,从而起到约束学生的实验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作风。此外,实验考核办法是否完善也会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实验课总成绩分为三大部分:平时成绩、实验技能考核和知识点综合考察。其中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实验技能考核由老师提前做好题签,学生随机抽取,并马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实验,老师面对面进行考核,并当场评价学生操作情况,综合给出技能考核分数。知识点综合考察,在学生技能考核后,当场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曾做过实验的实验原理、各实验操作要点、一些试剂加入目的等知识点进行抽查考察,要求学生在短暂思考后回答问题,然后给出知识点综合考察分数。这种考核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学生对实验各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因此也确定为对分析化学实验成绩的最终的考核办法。

五、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与在校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联系并邀请在化验室、水处理分析等相关领域内工作的已毕业的学生返校,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以及在工作中体会,从而让在校生也了解到牢固地掌握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得心应手,比如药品的配制、不同物质含量的滴定分析测定、实验结果的处理等。此外,通过与毕业生交流,也能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

总之,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观念,优化教材及教学内容,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体现分析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同时要更多考察社会需求,根据当今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制订准确的培养方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晔.分析化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106-107.

[2]张靖方.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06,(8):30-32.

[3]李冠峰,张永花,郁兆莲,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33-134.

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调研;整合;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44-01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注意事项

课程改革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探索阶段,第二个阶段为修订和提高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完善和形成阶段。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正视问题,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上面也是一样。

在思考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和内容时,更要去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或者是别的学科类似情况,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课程改革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免更多内容重复。在课程改革前,更需要做细致、科学和实事求是的调研和研讨,这样才能让我的课程改革丢以前的包袱,更加深入和成功。

二、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老教材是由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两大基础部分组成,知识面涵盖广,知识点多等特点。在其中,有很多知识点既不合适实际需要,也与高中和初中的教材相互重叠,同时由于课时的减少,在有限的课时,还要去学习重叠的知识,既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由于老调重弹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对化学失去兴趣。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现实就是,高中和初中的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已经改革完成,那么就要求大学院校也要与之相适应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老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让新教材更为符合实际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尤其是要符合当今社会前沿科技发展潮流。经过对教材的整合,让教材去除了不符合实际需要和重叠的部分,使新教材结构体系更加紧密、科学。同时也为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授课课时,能让授课教师把更多关于化学领域的前沿科技介绍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撰写报告等训练步骤,可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性质验证实验尽量减少。取消陈旧的方法,加强综合性实验。我们在精选内容时,尽量选择那些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基础实验理论和技能的实验,通过有限学时的教学,使学生在实验室接触较多的反应类型和操作技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正规接触化学实验,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引进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

现行的学习评价分为三大模块: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基本技能操作,而基本技能操作主要指实验部分;这三大模块各占总成绩的比例为:平时成绩百分之三十,考试成绩百分制四十,基本技能操作百分之三十。而平时成绩主要包括:报告、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平时作业以及考勤等;考试成绩包括院校和系统一组织年中和年末考试成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样情况就会导致学生主要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大模块为主要评价对象,忽略了学生在该专业应有的基本技能操作的重要性,这样培养的出来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已经成为过去的书本理论知识,而不能通过实验来发掘新的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情景教育方法的使用

情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仿真培训方法,主要使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事物变化的过程,理解书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把书本中的呆板画面用仿真技术呈现在学生眼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引导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生辩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让学生通过这一解惑的过程,达到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自学目的,这样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计算机技术的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它广泛的用途已经和课程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课堂上,授课教师适当的使用计算机媒体技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其中,关键在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在其整体设计思想、课件的结构、课件制作平台、素材的准备和选取,以及准确的切入点都是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把书本知识准确、系统利用声光电反映出来,那么以上几点是至关重要决定性因素。

六、小结

以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需要的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都已经改革完成,那么大学院校的相关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也要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整个教学体系建设和发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德平.《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第5篇

关键词:大学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74-02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常表现出自学自治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较为欠缺,这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严重脱节。对于药学类专业,化学类课程学习显得格外重要,而“化学学困生”占相当大的比重。我校药学院每年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化学知识摸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测试成绩高的可得90多分,大约占20%;低的只得20来分,不及格率约30%。通过了解高中实验课发现,有的学生来自省重点高中,化学实验开得全,实验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同学来自偏远地区,高中三年只做过几个实验;还有的同学只靠观看演示实验或实验录像了解实验操作,实验基础很差。因此,搞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的衔接,降低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习要求,就成为大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高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这对大学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介绍方式及深度与大学化学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远不及大学化学广泛,知识的系统性和化学思维的形成也有待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提高。由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体系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这样势必影响大一化学的教学质量。而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转变心理准备不足,学习方法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的层面上,不能适应新起点的学习。

中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通常认为是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所承担的任务[1,2]。也有学者[3]主要关注大学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然而,随着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一些大学化学知识被纳入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体系,相关知识点广泛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甚至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课程[4]。

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目前,全国各省市已陆续开始执行。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为全体高中学生均需学习的课程,而“选修”部分则包括6个模块。如果在高考中,学生不参加化学科目的考试,则选修“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模块;如果参加化学科目的考试,则须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中的2~3个。

这样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为大学化学做好了铺垫,但是,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的知识点仍然存在一些衔接问题。因此,教师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澄清和重视。

一、大学化学中新出现的知识点

在大学化学中,有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没有涉及的,主要集中在化学原理的相关章节,总结如下:四大平衡部分:质量摩尔浓度的概念、稀溶液的依数性、缓冲溶液、溶度积的概念、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配位平衡的移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部分: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的概念、离子极化理论和键型的过渡。

上述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作为难点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

二、大学化学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知识点

在介绍酸碱理论时,高中化学只讲解了酸碱电离理论,给出了传统的酸、碱、盐的概念,大学化学是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酸碱质子理论,拓宽了酸、碱的定义,提出了两性物质的概念,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围;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高中化学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概念,大学化学给出了更加科学的定义――氧化值;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高中化学用平均速率来定义,而大学化学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概念的基础上以瞬时速率来表示。

高中化学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但追求严格的定义与解题训练。大学化学则要求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强调灵活运用化学思维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5]。比如不能光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交错,还应明白该现象是由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造成的;不仅应了解甲烷分子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还应弄清这是原子轨道sp3等性杂化的结果。

三、大学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不独立设课,大多数实验为演示实验,教师边做边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认识和安装一些最基本的仪器,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步骤,从而帮助学生揭示有关化学现象和规律,巩固所学知识。因为每个实验都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较好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实验记录表格是设计好的,最后的实验总结也由教师来做,所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较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而大学化学实验是与理论课并行的课程,具有独立的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信息量大,一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先自学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实验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教师仅起主导作用,讲解实验的重难点,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于课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写出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实验前要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原理,了解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出合格的预习实验报告,以便实验时能及时、全面地获得需要的信息,顺利完成实验。课上教师只需用少量时间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要求进行简明扼要的串讲,而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之后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着重注意仪器的布局、调节及正确使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方法等的认识,就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组织现场讨论,耐心帮助不合格学生分析原因,并给予他们重做的机会。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一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当前学生化学知识参差不齐的现实使得他们接受新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不同,如果让所有学生接受同一教学目标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并挫伤他们强烈的求知求新欲;而基础差、能力欠佳的学生又会“吃不消”,从而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根据生源的差异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形成教育目标的多层次和教学方法的多类型转变。依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并服务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掌握的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杨华.例说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2):106.

[2]黄双路,蒋智清.浅论大学医学化学课与中学化学课的衔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53-355.

[3]程春英.试论大学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J].实验室科学,2010,13(1):5-6.

[4]罗群兴,廖婉莹,纪敏.谈新课标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相关性[J].化学教育,2011,32(7):20-22.

[5]曹琼方.中学与大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第6篇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改革;主观能动性

0引言

中药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炮制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有着紧密关系,职业药师考试中,中药化学也是必考科目,所占分值很高。但是中药化学的理论知识比较难理解,难消化。需要实验课程来帮助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突破理论学习难点[1]。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开阔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看出,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对独立学院的重要性。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改革之前,实验教学是预先准备好仪器、药品,老师示范,实验过程中学生看着讲义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内容思考不够彻底,学习上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争取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

1抓好预习

在以往的实验中预习常常被形式化,学生没有经过预习直接来到实验室,看着讲义做实验,学习上得不到提高。预习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操作实验,还要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通过实验课前的提问及讨论的方式,强化预习环节。以往实验是提前将本次课需要的仪器、药品摆放在学生实验桌,实验改革后,实验仪器集中摆放于讲台前面,学生通过实验预习自己挑选需要的仪器和样品,强化巩固预习环节。

2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仔细观察和思考,改变学生操作机械时复制实验讲义的状况,养成良好的实验态度。措施如下:首先,老师课前准备好有关每步实验的思考题,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解决,并将其答案写入实验报告,老师课堂随机抽查加强监督。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异常现象,老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耐心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去认真思考、深入钻研或者查阅相关文献,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方案[2]。比如挥发油提取实验,部分学生出现“油水油”的异常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出现异常现象的实验组和正常的实验组,综合分析找到出现“油水油”异常现象的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使学生很有成就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中药化学的每次大实验都是需要2~5次课程完成,比如大黄中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这个大实验分为大黄的酸水解,总羟基蒽醌苷元的连续回流提取,pH梯度萃取法分离大黄中的蒽醌苷元,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精制大黄素,大黄素的鉴定方法5次课程。由于每次的实验间隔时间长,学生很难系统地把几次实验综合起来,使得学生对整个实验没有一个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概念[3]。针对这个弊端,每次安排4组学生分别对本次实验过程进行视频拍摄和PPT制作(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结果和注意事项等),比赛胜出一组并给予加分,如果本次没有胜出可以主动和下一组一起比赛。还会组织部分学生在一个完整大实验结束后给全班同学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发挥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实验。每个学期学生制作的视频和PPT都各有千秋,有新意,有创意,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4积极进行实验室开放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很多种,提取方法主要是溶剂法,溶剂法主要包括5种,还有水蒸气蒸馏法等;分离方法包括萃取法,色谱法等。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次实验只能安排一种提取、分离方法[4]。因此,需要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提取分离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验室开放包括3种,第一种是建立对照比较实验法;第二种以科研带动教学;第三种自主探究。

4.1建立对照比较实验法

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多种提取、分离方法,建立了对照比较实验法。如柱层析分离大黄中大黄素有干法装柱和湿法装柱2种分离方法;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和碱溶酸沉法等。在课堂实验中,学生采用其中一种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操作,开放实验中采用另外一种提取分离方法,学生通过操作和总结比较2种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比如槐米中芦丁的2种提取方法,溶剂法常用是沸水提取法,用沸水提取比碱溶酸沉法操作简单、节省溶剂,最主要的还有水是最环保的不污染环境。通过对照比较实验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环保意识[4]。

4.2科研带动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可以采取让科研带动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比如由校级或院系级组织的科研活动、实验室或课题组召集的研究活动、教师个人进行的课题等,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到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4]。在参加科研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更多的提取分离方法,比如中压制备、高压制备等仪器的操作使用,而且能更加熟练掌握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变为教学成果。

4.3自主探究实验开放[5]

老师根据理论课堂讲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合理地猜想和假设,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体验科学的发现历程[5]。老师对其方案进行指导,根据实验方案,学生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认真记录和合理地分析。让学生在科学的发现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为了保障学生自主探究的效率,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结成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不仅可以逐步将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到科学探究的轨道上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又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部分[5]。

5抓好实验考核环节

独立学院的学生绝大多数自我管理能力欠缺,需要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方法对其进行督促和管理。实验课程在中药化学中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满分100分,包括平时成绩(60分)和期末成绩(40分)。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册书写。实验预习成绩参考学生实验前回答问题和讲解自己见解的想法以及挑选仪器情况;实验操作成绩参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随机提问学生思考题回答情况;实验结果参考学生最后的实验成果给分;实验报告册成绩参考学生的实验流程图、思考题、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建议给分,学习心得和建议为主要给分点。学生书写实验报告一般都是按照老师讲的注意事项和课本上的知识点书写,老师要鼓励学生要有活跃的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激发学生的潜能力,使其有自己的见解,包括对实验方案的改进,不要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6]。通过批改报告册发现部分学生的见解是非常有创意性、实用性,对于老师也是非常受用的。期末成绩包括笔试和操作题目,笔试成绩是考查学生这一学期所学的实验相关的全部知识点包括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如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的每一步的思考题,实验注意事项及其原因,实验结果及其相关知识点。实验操作采取抽签制,学生随机抽取一个实验操作,在所有仪器中挑选自己所需的仪器并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需要加强的,对实验结果不好的学生采取实验回炉的方法加强操作练习。实验考核方法还有一种加分制,对每次主动积极参加实验开放的学生给予加分,用加分制来对实验开放进行鼓励。这种实验考核方法的实行,使得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验课上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能更多地促进学生参加实验开放,学习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总之,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的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既丰富了实验课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进来,树立了学生的实践观念,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日后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增强就业能力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学校中药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教师在不断探求新知识,新方法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总结和归纳经典的方法与知识。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更好地培养中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芸.中药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1):102-103.

[2]夏根水.浅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风,2010(24):1.

[3]赵强,沈芝,柳文敏.药物化学实验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5(6):187-188.

[4]张雅,曹蔚,王剑波,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6):1171-1173.

[5]刘丽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4(9):143.

[6]严志红,董宇静.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4):511-512.

第7篇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体现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在编写上结构突出,善于举实例,列方法,得结论,因此有利于与实际教学的生活化相关联。在每单元课程设置开始,都先由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物质在自然界的发现探究、以及化学发展史等小故事或论题引出所学内容。课程结束后,又以“资料卡”和“视野拓展”等板块完善知识结构和内容,将高中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们在有关知识记忆和视野扩充的学习上更加高效、条理化。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知识板块条理罗列清晰,每单元的学习板块设置都能做到图文并茂,而图片的设置也有利于搜罗在实际生活应用上的材料、试剂、药品、生物制剂,以及多种工业上有关化学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图片2-5中,列举了氯气的用途;在图片4-2中,列举了酸雨带来的生活上的种种危害;在图片4-10中,列举了氮元素在生活生产上的作用(用做航天飞机的燃料以及是农作物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等)。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这种编排,契合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将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同学们将更容易对有关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随着工业和食品行业的日益发展,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大家所熟知,尤其在食品行业,某品牌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发现也让人们开始在食品安全方面有所顾虑。因此,将一些化学常识和应用结合于教程中,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更多化学基础知识来进行分析辨别,同时可以拓展思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同学们可以通过掌握已学到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法,通过思考与实践结合来探究问题结论。

2.有利于拓展生活和科技视野

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展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和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材为基础,教师本身的指导作用为辅助,借助科技的发展原理,可以向同学们展示更多的化学相关应用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提起化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扩充同学们的视野,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思考探究。

三、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启发教学

1.通过提炼教材里化学生活化的元素,创造相关化学情境

上文已提出,苏教版高中化学在课程设置上与“生活化”主题息息相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炼课本中出现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相关的知识点架构、图片应用、情景设置等作为信息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其“在化学中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氮元素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课堂讨论:氮元素组成的相关物质及其作用?生活中你能观察到哪些氮元素的应用?同学们可以通过踊跃发言整合生活中化学的实用信息,并且以回答问题形式或报告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整合汇总,有助于同学们将知识点记忆得更加深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加深学习记忆

高中的化学教学强调要与实验相结合,这就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另一方面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实践操作,用实验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用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使学生摆脱对课本知识的“空想”状态,可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实验或调查来加深知识记忆,例如,在讲完氯气课程后,向同学们布置氯气应用的相关小调查,同学们可通过网络资源、生活物品观察,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哪些杀菌剂应用了氯气,次氯酸杀菌和双氧水杀菌反应过程的相同与不同等。

四、课堂中化学生活化实施的关键要点

1.集中注意力,合理引导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同学们针对问题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解决。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身对问题的分析来锻炼其思考能力,巩固掌握知识。通过对原理方法的逐一检验探索得出结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营造课堂氛围,画龙点睛

第8篇

1.1课程设置改革

首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是文理兼收的,故选择叶芬霞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教材。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解决环境科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化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确定选取容量分析(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仪器分析(吸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计划,理论环节50学时,实验环节22学时,实验分别设计入门项目、验证性项目、综合性项目等多种层次的8个实验项目来反复训练学生,培养学生获得整体行动能力,同时注重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衔接和渗透,真正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理论教学改革

在分析化学的理论教学中,既要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严格树立起“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能力。又要将新发现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巧妙的融合到经典分析化学中,如介绍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等课程方面的应用,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生命科学在分析化学方向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不应重在讲授,而应重在“授之予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首先,教师提出能够涵盖课堂教学所有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去预习,既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又可让学生发现自己遇到的难点。然后,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让学生自己挖掘每个问题所涵盖的知识点,并引导其掌握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的解决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不但帮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所学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比如新课前先留下问题水中Cl-和CrO4-同时存在,缓慢加入浓的AgNO3哪种离子先沉淀呢?实验现象又如何?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学习分步沉淀的原理,同时鼓励学生小组设计实验,理论课前可以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通过查找资料分析原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解答问题情况讲授新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灵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对比方法,包括将有关同类滴定分析方法原理知识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几种常规容量分析法的相似点不同点、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异同点、三种银量法的异同点等,又如如何选择最适的指示剂,重点讲根据酸碱滴定曲线中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而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就不再详细讲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而且滴定分析重在应用,加以案例分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了解本方法的用途,进而开展实践教学。

1.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多种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

现阶段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中,多数是老师为学生准备好试验水样、土样、药品试剂等,学生仅按照试验步骤依次操作即完成实验,这并不能满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我对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做如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强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实践教学,开展实验,同时提倡让学生参与试验的布点、采样、试剂配制、试验耗材准备等实验整个过程的教学模式。即根据工作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分配表,包括试验样品的选取、实验药品用量的计算和配制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注重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小组筹备实验,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引导学生查找分析问题原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分析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整个实验过程,不仅提高了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教学中工作任务的设置应注重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如基础项目、验证性项目、自主性项目、综合性项目等多种层次的8个实验项目来反复训练学生。基础项目的选取以学生基本操作规范、实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为主。如天平的使用、基本仪器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验证性项目则在规范操作基础上,与课程教学大纲相结合,学会如何着手解决工作任务,教师给出概要的指导性问题和解决问题可选择的途径,学生通过实验过程记录现象和课后查阅资料分析现象,形成总结报告,教师根据结果用部分课堂时间予以点评,如开设水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标定、EDTA的配制和标定等等。自主性项目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分工合作,引导可以选择食用米醋酸度的测定、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自来水中总硬度的测定等。综合性项目为设计研究跨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如草溪河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等,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和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写出设计方案,在教师论证其可行性后筹备实验,完成实验,写出实验小论文。

1.4改革考试方式,推行全面而科学的考核方法

改革以考核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为目标,考核采取全过程考核,考核方式有闭卷笔试、实验操作、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60%,实验部分占总成绩的30%,考勤占10%,共100分。考核内容以应用为主,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点和灵活运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2成果与展望

第9篇

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 创新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能从书本系统的观点和复杂的理论知识中去发掘和分析关于机械产品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其整机和系统的设计能力,从而掌握一定的复杂机械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因此,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的课堂教学,不与实际联系,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缺陷有: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讲授内容与实际脱节,较为空洞,讲授方式单一,使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低。我们要引入合作学习,那么我就应该明白以下要点。

一、引入合作学习的动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效果,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引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达到完美的结合,不能囫囵吞枣。我们要明白合作学理的理念,对它在深入理解的同时,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的教学中来。改变我们当下在《机械系统设计》实际的教学中那些理论知识不能联系实际生活,生硬的书本知识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枯燥滞后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需求诸多矛盾。

二、合作学习对《机械系统设计》教学的实际运用

1.书本知识的划分和学生的划分。首先,根据我们的教学大纲,需要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划分。只有那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部分进行剔除,拿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该学科的前言科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这门学科研究方向,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其次,就是学生人员划分。按照通用的划分标准:兴趣爱好分组;按感情友谊分组;按特长搭配分组。

2.具体的合作学习环境设定。首先,课前,针对即将展开的知识点,预先需要学生准备的关于知识点的扩展知识告之每个学生小组。让他们根据得到的综合信息,在根据自己小组的组员特长进行科学的分工,最后把每个组员得到的信息汇总。其次,课后,各个组员把自己负责的知识点和扩展知识的解答,通过其他小组的合议后完成的论文或者小报告,汇总交给教师作为评价的依据。

3.评价。评价应该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对个知识点和扩展知识解答的报告或者小论文进行评价打分,该部分应该占总分的比例为65%;其次,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打分,比例应该占总分的5%;再次,就是每个学生组的组长根据组员对该组的贡献进行打分,该分占总分的20%;最后,每个组员根据合作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彼此打分,占总分的10%。

4.效果分析。为了检验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是否起到提升作用,将该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到 2004 级(1)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的课堂实践中并追踪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显示,将合作学习引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有效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

对未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引入《机械系统设计》教学的 2004 (2)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和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引入教学的2004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共 10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1主要测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问卷 2 主要测试学生对该课程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图2 知识掌握从图一中可清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将合作学习引入《机械系统设计》课堂教学后,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尤其在合作意识、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

从图二说明了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后,学生对本门课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其中对操作系统设计和冷却系统设计知识点提高相比较而言较小,还应在该知识点多思考教学模式的改进,而传动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由于学生有先学课程《机械设计》的基础,所以掌握程度较前提高较大。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引入机械专业课《机械系统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在引入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引入合作学习《机械系统设计》教学中,虽然解决了目前我们在固定模式教育的弊端,但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怎么样在分组上做到科学化,避免有的个人主义较强的学生的反感情绪尤其重要。如果在实际操作运用中,教师一旦把握不好就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产生,是课堂不和谐因素存在的可能。

其次合作学识原本主旨是打破学生与学生不能充分交流,积极发挥团体的力量解决一系列问题。这中间教师怎么样去保护个体的积极性,怎么样去发现对学科有独到理解的学生,并加以培养。教师还是科学地掌握团体与个人的矛盾,不去回避。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D].教育研究,2002,(02).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后进生转化;培养;重视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爱护后进生,尊重后进生,鼓励后进生,帮助后进生,除做好其思想工作外,在提高他们的成绩上还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帮助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转化后进生就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点。

1 引言

转化后进生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积极寻找其落后的原因,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教学方略,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其上进心,逐步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步入优秀者的行列。

2 化学“后进生”的成因

化学“后进生”学习习惯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是造成“后进”的主要原因,化学“后进生”通常表现在上课不专心,不喜欢动手记笔记和主动去思考问题,课后对作业和预习抱一种应付心理。而化学中很多知识点需要记住和理解,如果平时学习没有抓紧,久而久之,就对化学学习丧失了信心,沦为“后进生”。

2.1 厌学心理严重也是造成化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化学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且大多需要理解,很多人认为化学是“第二外语”,有一定的道理,但化学不同于外语,是因为它不仅需要好的记忆方法,同时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然就难学好而产生厌学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新课程教材的习题及教辅资料也对化学“后进生”形成一定的影响。新课程化学教材由两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构成,其中选修由《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属必考内容。很多知识点在必修和选修中都有涉及,不断深入,但教材中往往讲的内容简单,课后的习题却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各地的教辅资料沿用以前的习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从而产生了不少新的化学“后进生”。

2.2 后进生一般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帮助后进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包括读书方法,找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记忆方法等,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许多后进生学化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点太多,不能很好的整理从而造成多而乱的感觉。所以经常进行对比小结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帮助后进生学会对比小结的方法呢?从比较的对象到小结的内容,由少到多,经常进行。教师先示范,后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这样做见效快,效果好。如学习化学式的意义时可以通过其与元素符号的意义对比。学习化合价的的写法时可以与离子符号的写法意义对比。碱的性质和酸的性质对比等等。对每节教学内容,小结先应在课堂内完成。

引导学生经常练习,学会分析教材,找出要点,找出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找出这些知识易错的地方。随着教材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建立良好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熟练、迅速、正确的解决面临的问题。

3 化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3.1 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人,以真挚的感情热爱学生。作为教师,对待“后进生”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要从爱护、关心、理解出发,以无限的关怀与他们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逐渐使他们感到我们可亲可敬,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此时,教师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帮助他们排除苦恼,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长期积累的心灵创伤。

3.2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非脑子笨,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就可能导致学生视化学学习为一种苦役,忙于应付,因而厌学,所以,教学中应把握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化学史知识,激励他们向先辈们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多通过化学实验的操作、对现象的观察和对原理的分析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真正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们的真诚付出,定能让化学“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慢慢找到学习的乐趣。

3.3 加强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意志。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师更应该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变化学课为思想品德培养课。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热情,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唤起他们乐于求知、奋发向上的追求。

4 渗透德育,激发动机

德育对指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决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端正动机、改正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一个关键环节,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中,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德育也可以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意志,克服困难,学好知识。如化学发展史,科学家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发明等事例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表扬班级中学风扎实、态度端正、学业成绩进步快的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勤能补拙”“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从而使他们树立迎头赶上的信心和勇气。此外,课堂上时刻注意后进生动态,经常在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课堂教学中注意和后进生的感情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1 为人师范,竖立威信,“身教重于言教”。为使后进生转化,教师必须为人师范,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有无私奉献,光明磊落,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有严谨求实,尊重他人的生活作风;有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举止大方,庄重含蓄的文明习惯等。

第11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 教学资源 碎片时间 碎片化学习 移动终端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ayout and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earning platform, refin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so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mobile learning and "fragmented lear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resources and designation, sort out a set of system,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mobile terminals, such as courseware, video, exercises, test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asks. Guide students to use a good "fragmentation of time" to achieve "fragmented learning".

【Key words】mobile learning; learning resources; fragmented time; fragmented learning; mobile terminal

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课堂集中授课,辅以技能训练、课后作业,模式较为传统,学生往往缺乏兴趣与主动性,在课堂集中授课模式下,每节课上学生对于知识讲解过程的“注意力集中期”往往不超过15分钟,实际获取到的知识量有限。

课堂时间之外,学生的大量“碎片时间”都花在了手机、平板电脑上。学习专业知识遇到问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用手机上网通过搜索引擎去查询。如果能以手机作为信息入口,以合理的形式和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填充到“碎片时间”中去,变“找知识”为“送知识”,将极大提高学生碎片时间的利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需要新的方式方法应对招生对象多元化、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新局面。此外,高职院校承接的继续教育工作、企业员工再培训工作,势必需要新型的、灵活的学习手段。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在线教育与在线培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应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

1移动学习及学习平台

1.1 移动学习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远距离学习模式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指主要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施的具有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学习方式[2]。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下载和共享相关教学资源,将问题随时反馈给教学者。移动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受时间约束的局限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3]。与移动互联网的密切结合也让学习者更有兴趣参与进来。

移动学习依托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具有灵活便于携带的特点,可以实现学习地点灵活化和学习时间碎片化[4]。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面向移动设备的在线学习平台也正快速发展,如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沪江网校这样面向移动终端的学习平台已经非常流行。以网易公开课为例,活跃用户数超过200万,该平台上最著名的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公正》系列公开课已经被观看了近亿次,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1.2 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的实施通常基于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教学资源存放于运行学习平台软件的服务器上,学习者在移动终端(手机)上安装客户端,通过互联网访问教学资源[5]。本文选择了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面向对象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也译作“魔灯”)作为移动学习平台软件。Moodle是一套完全免费、功能全面的开源软件,由澳大利亚的一个教育软件小组设计开发[6]。Moodle的服务器端程序可以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上运行,还提供了基于IOS系统、Android系统的客户端程序。Moodle支持传统的计算机访问,也支持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的移动端访问,可以用来构建基于互联网访问的全功能的移动学习网站。

Moodle平台的功能覆盖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模块、作业模块、论坛模块、博客(学习记录)、测验模块,学习者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快速便捷的反馈,独特的小组活动模块可供学习者分组进行协作学习[7]。面向教师提供了灵活的课程活动配置,如视频教学、课件、测验、投票、问卷调查等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Moodle作为具有通用性的在线学习平台,已经获得了国内诸多院校的重视。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开通了基于Moodle的乐学网,涵盖了该校计算机学院的所有课程课件及MOOC资料,并与该学院教务系统对接;南京工业大学在线学习平台涵盖了该校绝大多数的基础课程,并充分利用Moodle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提供了读书报告“同伴互评”功能,促进学习者以互评互议的形式学习平台上提供的电子版学术著作。

2 移动学习平台上的资源设计

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基于Moodle的移动学习平台基础上,探索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问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资源中知识点的结构及呈现形式;并根据使用效果与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

2.1课程资源的选择

当前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既有偏重理论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有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在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访问学习平台时,周围的环境与传统的教室环境差别较大,注意力易分散,而移动设备本身的屏幕过小等客观条件也令长时间学习难以保证。针对这些因素,学习平台上课程资源建设时应对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研究,选择适合移动学习的课程。

2.2移动学习教学资源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移动学习平台资源内容不应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而应当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与课堂教学内容应相互补充。移动学习具有自身优势,但现阶段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集中式课堂学习。课堂教学具有传授知识系统化,能将重点难点突出的优势,却不利于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也难于获取不同学习者的教学反馈;移动学习有利于个性化学习,不足之处在于单次学习时间及内容有限,其连贯性难以保证。

本文研究的移动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方式有“课前移动预习,课上集中讲解”和“课上集中教授,课后移动强化”两种。前者侧重借助移动平台呈现知识点,实现学生提前自学,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后者侧重利用移动平台的复习测验功能,通过移动平台进行知识点的再强化。研究过程中将重点关注如何实现二者之间内容上的互补。探索学习资源的内容配置和组织形式,以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衔接。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有监督的”传授教学内容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移动学习则侧重短时间“无监督的”快速自学。研究两种方式的特点,确保移动学习的内容与传统集中教学的授课内容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完整覆盖教学大纲的要求。

针对理论传授类课程本身的特点,将课程内容进行分割,强调移动学习预习功能,采用移动学习平台承载教学内容中的“点知识”,课堂教学中实现“面知识”的传授,通过“点”和“面”串接起所有教学内容。

针对技能发展类的课程,采用课堂集中讲解演示,课后移动学习平台上提供自测及强化复习内容的方式,以多媒体呈现及电子化自测的手段,加深并强化课堂教学的印象。

2.3教学资源呈现形式与内容设计

教学资源中的知识点,应针对学习平台进行分割和再设计,以独立的学习单元形式呈现。移动学习平台主要为学习者掌握知识点服务,精炼、短小的知识点比较适合学习者非连续的信息状态,也便于学习随时随地地发生,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

教学资源中各知识点之间,应保留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同时应考虑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对独立,要保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整个课程呈现隐性的、连续的结构与逻辑关系。

移动学习资源应具有多种呈现形式。移动学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引导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点。在此情况下,应当灵活运用多种呈现形式。

传统的在线学习平台,通常基于PC平台。学习者用计算机进行访问,学习平台上的资源多直接采用了教师授课时所用课件或教学视频。对移动学习平台而言,学习者的移动终端多为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尺寸较小,每个页面所承载的有效内容有限,必须对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进行合理规划。

最后,针对学习者主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特点,需要探索教学资源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以便学习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掌握知识点。资源的设计者应综合、全面地考虑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提炼和精简,以适合学习者非连续的学习状态。

2.4根据移动学习平台的反馈进行教学资源优化

教学资源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健全和完善信息反馈及资源优化机制。移动终端具有交互便捷,可快速反馈信息的优势,教学设计者应充分研究、利用学习者的反馈信息,综合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动态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内容或形式上的优化。

3 学习平台的搭建与运行

3.1 学习平台的搭建

移动学习平台搭建过程中,硬件平台采用了戴尔 PowerEdge R320 机架式服务器,配置了英特尔至强CPU (E5-2403v2 1.80GHz), 10M 缓存, 6.4GT/s QPI, 8G内存。

软件平台采用了Moodle 2.8.2版本,系统安装于Windows Server2008操作系统上。基本软件平台为操作系统自带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ystem)+apache_2.0.54-win32,数据库软件为mysql-5.0.24a-win32,脚本管理软件采用了php-5.1.6以及phpMyAdmin-2.6.2。

3.2 学习平台的运行情况

移动学习平台自上线以来,以我校《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为实验课程,上传了大量相关视频、课件、网络资料、组装器件资料,供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访问、学习;所有学习资料、教学资源章节进行了编排。具体到每个章节,均有视频预习部分、辅助学习资料、课后自测三个部分。经一个学期的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动手拆卸、组装、维修电脑的能力显著提高。

4 结语

移动学习平台是网络时代的新发展方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应当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移动学习的规律进行编排和组织,在呈现形式,知识点衔接方面进行了探索很研究,并搭建了学习平台,进行了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苑苑.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姜丹丹.移动学习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吕伟.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王颖超.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美术类院校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周婷婷.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战大伟.基于Moodle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3.

[7]林军来.教育Moodle平台的协作学习环境构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12篇

论文摘要:“天祥杯”2011年全国医药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是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支持并以其企业名称命名的全国性技能大赛。参赛工种有药剂压片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和中药调剂员。这次大赛是一个比理论、比经验、比技能、比心理素质的全能型、高难度技能大赛。笔者有幸指导学生参加了这次大赛的药物分析工竞赛,作为指导教师,在比赛中深受锻炼和启发,下面谈一谈个人的感想和体会。

一、对理论与实操的考核

技能大赛分工种、分级别进行,每个工种、级别分别对准相应的职业标准。例如药物分析工(高级工),对准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药物分析工(高级工)的职业标准。大赛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两部分。理论知识竞赛采用闭卷方式集中进行,均采用客观题型,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操作技能竞赛采用现场操作方式分场次进行,总分为100分,时间一般为60分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分值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计算综合成绩。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分值比例来看,体现了重视操作技能,但也不忽视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部分考核内容的范围广,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仪器分析方法、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药物杂质检查、各类典型药物及其制剂分析知识、管理知识等。从理论知识考核的范围来看,远远不是某一门课程的内容,而是针对药物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对该工种高级工的知识要求。其中,重点又放在了分析化学、药物仪器分析方法部分,尤其是药物仪器分析方法,占到了理论知识部分的35%,而且主要是在仪器日常维护、常见故障分析、仪器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这与生产实际也非常接近。现代分析仪器是分析检验的重要手段,在药品检验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是一般常用的分析仪器,分析仪器的使用、维护已经成为检验人员必备的工作技能。这启示笔者在以后的仪器分析教学中,除了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外,还应对学生加强仪器日常维护知识、常见故障分析及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的训练。

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知识考核内容还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的管理知识。虽然学生接受过相应课程的学习,但往往不能把知识点或能力点有效地连接起来,各项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孤立,不能综合应用知识,难以形成职业能力。因此,最好在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与取得药物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有一个针对性的短期培训,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体现知识点的链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中还有安全环保知识,如有毒有害物质允许排放标准及防治、救护知识等。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三、加强实验管理

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试样的前处理、滴定前的准备、样品称量及溶解、定容、移液管取样、滴定、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实验记录填写、清场、结果计算、检验报告等。从操作技能考核内容来看,容量分析是学习和平常训练的重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采用软件模拟考核,既体现了药物分析工职业标准对高级工的要求,也照顾到了各校的实际情况;实验记录填写、清场,体现了对药物分析工职业素养的要求;结果计算、检验报告体现了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技能操作型人才的区别。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管理,培养学生记录数据及时、正确,以及实验完毕清洗、整理桌面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生也要严格按检验报告要求书写报告,做到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卷面整洁。

四、创设氛围,加强实操

从操作技能评分标准来看,操作过程占70%,数据处理及报告占10%,测定结果占20%。可见,重点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样品称量、定容、移液管取样、滴定等操作,不仅要操作规范、掌握技能,而且要求速度快、准确度高。药品检验是破坏性试验,要消耗药品和试剂。有些实验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笔者在指导学生实训时,让学生将实验用的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等仪器从实验室借出放到教室。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用水练习移液、定容、滴定等基本操作,再利用培训时间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具体药品的含量测定。这样,将操作技能训练带进教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玻璃仪器易碎,没有合适放置的地方,学生担心教室空间小,怕打碎仪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训练。笔者认为,学校正在建设的新校区教室,可以融入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教室为学生设计一个壁柜,摆放仪器、药品包装盒、标本等。在学生开设药物分析课时,就可以班级的名义借一套容量仪器放入壁柜,创设一种职业文化氛围,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兴趣、便捷性和效率,还能节约成本,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