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8:22: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美术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内容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等多方面的美术绘画教学。近几年,高中美术绘画成为普通高中艺术专业生的必修课,也是普通生的选修课。各种版本的高中美术绘画教材品类繁多,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变革,虽然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国家颁布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程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养成对于承担较大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审美观念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细节,例如衣服的色彩搭配、食品的用色搭配、住房的室内装潢、交通工具的款式选择;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的制定和生存状态的转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有助于让学生提高生活品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更有助于顺利实现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计划,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
1.学生绘画底子薄
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晚,课程的规划和设置直到民国初期才开始正规化,学生的美术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实施,学生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控制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师在实施美术课时经常因课堂纪律等外界干扰受阻。高中生对绘画应试教育错误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美术氛围形成条件不充分
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很少。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评比、书画展参加的除了兴趣小组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建形成障碍。
3.美术课时量分配不均,审美教育的条件也受到制约
普通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时每周一节,由于绘画基础知识的缺失,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需要补充大量的美术常识;而艺术生在高考的重压下课时相对偏多,学生一方面对美术常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思维习惯的负迁移,造成学生对于美术本体认识不足,导致投入大量时间而收获很少,进步缓慢。
普通学生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固定的专用教室进行,教室以及专用器材的限制可能导致课程实施困难;而艺术生虽有固定的教室,但深受市场上品质优略差异极大的美术出版物影响,以前接触高品质绘画的机会少之又少,形成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画被泛滥市场的应试教辅牵着鼻子走的大环境。
三、如何解决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立足课堂实际,改善应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是美术教师的责任。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的实施依靠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予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即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使解放教师的思想,将更多时间运用到教学研究活动和课题研究中去,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2.依据学生实际,转变学生应试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基础教育底子薄的美术教育实施了高压政策,对于急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又长期停滞在幼儿水平的美术常识的学生来说,造成了恐慌。这种情况有悖于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宗旨。在学生整体的美术观形成以先,必须首先转变学生“一根筋”的应试思想,尽量摆脱应试观念给学习绘画造成的思想负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美术实现娱乐身心,学习美术才有了最本质的基础。否则,考生被众多的老师、漫无边际的知识、每月一次的考试等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失去本能的自主学习力,被动应试,其后果可想而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求:“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绘画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纳总结,对形式语言方面入手加以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作品内涵准确的表述出来。在对作品的鉴赏评价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
3.在高中绘画模版课程中,培养学生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写生、默画等课堂活动向大师学习,认识美术的本质,发掘培养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利用非课堂资源,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拓第二起跑线。
【关键词】高中美术 素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3
素描其实完全可以自成一体,不需要依附任何学科,它是所有艺术造型的重要基础,是绘图、土建、雕琢艺术不可或缺的辅助表现方式,是一切图画作品的雏形与蓝图。素描不仅可以培养画图者的专业观察手段与艺术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联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素描教学绝对是美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素描教学的研究与讨论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但是却未能形成一套成形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各美术类大专院校的不断扩招,素描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高考内容。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
很长时间以来出于应试的需要,素描教学都采用的是经典调子的素描方式,重点关注体现素描对象的外形、架构、光线、观感、层次等方面。这样的方式虽然非常高端,但是太过专业,无法与高中生的素描基本功实现良好衔接,造成学生未能在短时间里接受教学的内容。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素描,将自己的感情投入绘图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一)安排美术作品鉴赏课
教师尤其应该多安排一些世界级画家的代表作,并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去鉴赏这些传世的经典之作,例如:达芬奇的精确严密,鲁本斯的真性情,拉菲尔的高贵典雅,梵高的纠结挣扎,毕加索的无限抽象等。借助鉴赏以及讲解这些名作,可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素描并不是单调枯燥的纸笔合作,而是融入了作者自身无比强烈感情的艺术表现,进而让他们对素描产生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画展的影响力
看画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可以借助画作营造的艺术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者有机会带领学生看了一次本市举办的素描展,欣赏到了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原图,学生被这些作品深深打动了,回到学校纷纷表示出对画家精湛画艺的折服与崇敬,在以后的素描学习中他们明显变得主动和积极很多。
(三)增加临摹名家作品的机会
所有美术相关专业的人士都清楚,临摹名家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绘画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临摹以及鉴赏名家作品对促进学生的联想以及创造能力非常重要,在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家作品的分析与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启发他们的联想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学习素描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多年从事高中美术的教学,作者深刻体会到在进行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学生最需要学会的基本功就是静物素描,因为静物素描不但是所有艺术造型的最初雏形,还可以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素描对象观察方法,也是高中美术素描学习中的重点。可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只关注素描的基本要求以及要素,而不重视对于素描对象的观察方法,导致在后续的素描学习里发生不少错误的情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将素描对象立体、仿真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才能画出好作品,进而提升素描教学的实效。
(一)注重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原则上分为两部分:过程以及结果,其中过程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素描对象的整体上,这样才可以建立起对素描对象的清晰认知以及分析,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基础的画面,才可以开始进行有清晰思路的绘画。一定不可以让学生看一部分画一部分,因为这样就只是简单的将素描对象搬到画纸上,完全没有整体性,就像在没有机器图纸的指引下将许多零件胡乱堆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机器一样。
(二)注重外形结构观察
在进行素描学习的开始时期,不少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调子方面,即光线变化、虚实转换,而忽视了对素描对象外形以及结构的观察与分析。光线的变化其实取决于外形以及结构的设计,虚实转换则最能体现出结构的特征。如果离开了结构,形象就无从谈起;如果离开了虚实转换,立体感以及空间感就无从谈起。光线变化、虚实转换虽然作为观察的重要内容,但是基本的立足点必须是外形结构,因为这样才可以全面了解光线的变化过程,进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素描的思维方式
高中美术自主学习教学实践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记忆力、观察力和自控力都进入了一生的鼎盛时期,教师应该放心让其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培养起学习兴趣使其热爱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大部分学校美术学科的老师也同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学生选定其为课题指导法老师时,由于其经验不是很丰富,都会感到茫然,但是有了前几年新课程实验改革的铺垫,在这一站的指导教学过程中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分析
1.美术研究性活动的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中要求“研究性学习”其为学生们“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并不是少数英才生的专利,也不是科学院院士的国家高精尖课题的“科学前沿的创造”。他的选题要贴近生活实践,要富有趣味使人主动参与,并且选题阶段就要显示出学生们的集体智慧。
美术研究性学习要求的不是个人的提高而是团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孩子们集思广益发挥团体力量,共同达成目标的过程,只要确定好课题学生们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就成功一半了。学生们在美术学科范围内选题教师一定要做好把关者,千万不要把范围定的过大,过宽。例如曾指导过的高一学生,学生们对雕塑感兴趣,并列举了选择课题的理由:特别喜欢雕塑作品;从小到大见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图片,想感受一下实物所带来的精神与视觉的冲击;进一步了解雕塑的相关情况。
帮助学生审题时发现,如果单纯从“雕塑”着手范围太大,就“雕塑”这个框架没有一两年根本填不满,如果从网络上看还是没有现场观看的视觉冲击效果,但要想现场观看还需计划才可实施……经过同学们开会讨论决定,把范围缩小到我们身边环境,活动主题《城市雕塑与我们周围环境调查研讨》便确定了,这次活动所观赏的雕塑就在我们身边,既方便又亲切,并且活动不会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及休息,更重要的是雕塑作品的作者大多生活在这座城市,方便联系与学生交流。
2.美术研究性活动的管理
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美术研究性学习,大部分是因为小时候有过美术方面的理想,但随着课业的加重放弃了,可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却不会削减。某届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共同选择了“美术”这一研究课题,我告诫他们课题太大会影响结题,但他们讨论之后还是坚持选此课题,他们坚持己见,迎难而上,我想经过他们共同的研究与学习他们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个学科其教育功能性在于对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辅佐。
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不同及年级高低不同灵活选定,要照顾到小组中的所有成员使其都能积极参与,并让学生的特长有所发挥。研究性活动主角是学生,其本着培养孩子自理自主能力社会适应力及意志力的思想所以教师不要包办会使学生依赖,只要做引导者,协助者。在活动中我始终是跟踪者、引导者、协调者及陪伴者,美术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们得到了主动、活泼、生动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习及做人,学生们的收获也是我的收获、我们在活动过程收集的资料为今后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师生交流评价等活动的影响分析
美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制定,影响着美术探究活动的成败。其目标制定应针对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天赋好的个别人,其是实践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堂美术技法课;主要考虑的是思想上的收获与学习,而不是智商美术技法的高低;是一组成员美术学习与社会实践收获。而不是个别人美术技法上的收获。
计划活动首先步骤明确,目标清晰教师在活动过程加强指导,不要紧盯结果。学生要经过探究学习实践的过程经过思维多样化认识,情感态度升华,才会得出扎实的结论。例如前面所提的做《城市雕塑与我们周围环境调查研讨》的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的学生,在活动开始研究交通工具安全性和观赏雕塑方便性时,我提出全程乘坐公交车,他们提出反驳意见:按雕塑点分布安排交通工具,分散的雕塑点乘公交车;雕塑较为集中的坐公交车费时费钱;有一路段人行道宽敞可骑自行车,自行车停走自如,方便停走拍照。
最后实践证明学生是对的,在一次观赏完沿湖雕塑后,回来的路上一同欣赏了沿湖风景美不胜收。假如我坚持己见又如何看到如此美的一幕。雕塑与环境的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美,尽在我们的眼底。通过这站的活动之后。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顺畅。
在调查实践活动中,资料收集学生们主要通过记录和摄影形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会他们如何对收集到的资料分类,使之系统化便于以后操作。在访问大学美术教授及社会上一些美术人员他们对美术理想的看法,学生们用笔记本记录和相机拍摄获取信息,把听到的和发生的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平时美术书上达不到的。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注意小节,动员所有学生参加,让其大胆发表意见踊跃发言从而促进他们成长。
三、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的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研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开放性教学,边走边教,边走边学,改变了以往教室教学的概念。学生们从教室里走出来,更轻松愉悦的学习还可以放眼看生活、看社会,虽然迈出的是一小步,却收益良多。通过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收益良多,看到了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不再代言真理,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指引者,参与者及启发者。对教师的要求要比单纯在课堂上讲课要求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把握全局还要深入细节,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某个人或自己,对教师素质也有较高要求,许多把握不准及回答不出的问题可以请教专家,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也给教师提高知识面的机会。并且会让学生收获在校园美术课所学不到和感触不到。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必须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吸收精神营养去思考,这是别人无法弥补或替代的,即使教师也不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摄影 教学 高中美术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使学生选修摄影课程具备了更多便利条件。如今,照相机已经成为必备的“家用物品”,几乎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家庭成员都拥有一部可以拍照的设备,人们热衷于拍摄与记录身边的生活场景,但是大多数人拍摄的照片都缺乏艺术感。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简单的拍摄行为进一步升华或增加一些专业技巧,来提升照片的品质和鉴赏照片的能力。
摄影艺术是一门面向信息时代的既新鲜又熟悉的媒体视觉艺术,它融合了设计语言、媒介语言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研究,作为新媒体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广泛开设摄影这门课,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世纪信息浪潮和新视觉文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
然而,如何使学生在紧张而沉重的高考压力下兼顾对摄影的学习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以往“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自愿选修的方式将爱好摄影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摄影课程要具备以下几点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实施摄影课程的教学。
1.著名摄影作品的鉴赏、风格流派特点的了解及基础知识的掌握
如摄影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科技、文明、经济的进步有着怎样的联系?摄影自诞生起就与美术作品密不可分,常常与绘画相比较,没有专属摄影作品的定位。就连摄影作品派别的命名和风格也与绘画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既要渗透绘画知识又要明确摄影的作用。如在介绍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时将物理知识渗透其中。任何学科和专业都不能独行,都要与相应的知识互相联系才能拓宽其脉络。
2.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
掌握正确的拍摄姿势很重要,有相当一部分业余摄影者对手持照相机的姿势并不是很在意。事实上,手持照相机姿势不当造成机身震动,恰恰是许多照片拍摄失败的原因。手持照相机的最佳姿势是把照相机贴住颧骨,肘部靠稳身体,用身体的多个部位“构成”一个三脚架。呼吸也要控制,吸一口气,呼出半口,屏住气,轻轻按下快门(先半按以减少相机振动程度)。在需要较长曝光时间的情况下,还应学会保持身体稳定。按下快门后一定要继续保持姿势。掌握正确的拍摄姿势是拍摄好作品的前提,这不仅关系到照片的质量,也是拍摄者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的显现。
另外,学习后期图片制作的相关技能也可以对照片进行修复和美化。
3.学会光线和色调的运用
如何辨别摄影作品的好坏,其审美标准是什么?这些是我们常常探讨的问题。学过美术的人都知道任何作品的摆放都离不开构图,摄影更是如此。在摄影构图中,光线和色调往往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的纵深感和戏剧性效果。
例如,在早晨和傍晚,光线来自低角度,此时的光线是最好的,要充分加以利用。再如,强烈的光线能使物体产生细长的影子,因而往往可以造成戏剧性的效果,而柔和的光线则能营造出一种安详、悠然、轻松的气氛。照射在被摄物体上光线的强弱程度和种类决定着色调的性质和类型。有合适的光,就有合适的氛围、色彩、清晰度、语言和感染力。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增加新知识、开拓新视角、应用新技能,将摄影作品拍摄得更加经典独特。
4、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摄影最基本的特征是记录功能,但如果仅仅是把摄影作为记录的工具未免太过局限。“拍摄”这个动作很简单,但是如何将照相机作为心灵探索的工具、眼睛的延伸却极其复杂。在摄影如此大众化的今天,形形的摄影作品使我们目不暇接,捕捉微妙精彩的瞬间、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内心真实的探索,已经成为摄影的终极目的。我们应扪心自问:“到底有没有真正看过一样东西?”“善于发现”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如谢海龙的《我要上学》中紧紧抓住了小女孩渴望的大眼睛,透视出中国偏远地区儿童对上学的渴望;再如罗伯特・卡帕的作品《诺曼底登陆》,带有一种速度感的模糊,使人感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所以,要想拍出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耐心地寻找。我们要常怀对生活的热情,可能我们没有专业的设备,也没有受过专业的摄影培训,但只要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拍摄出好的作品。
5.作品的观摩研究活动
教师应经常将学生拍摄的作品展示到班级、走廊、宿舍等公共场所,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在摄影课程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宣传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也可以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并根据师生的喜爱程度进行投票评比,使摄影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是学习摄影应该了解和认知的,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摄影与科技、文明、艺术、生活的关系。我们虽然不是专业摄影者,没有专业设备的支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可我们有着最单纯的目的――拍摄我们喜爱的作品,用心去感受、发现。有人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能用镜头记录下生活的精彩瞬间就是一件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例如,课间十分钟、运动会、课本剧表演、篝火晚会等都是我们可以拍摄的题材。
多萝西娅・兰格说过:“照相机是一个教具,教给人们在没有相机时应如何看世界。”摄影的最终极目标就是 给学生一个视角,保持清醒,审视自己,体味真正的摄影所带来的乐趣。笔者认为,摄影是一种态度, 器材只是摄影人观察周遭的媒介。
在高中阶段,美术课程的定位很重要,使摄影课程适合学生自己的特点也很重要,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将摄影与美术知识、历史知识、物理知识、人文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合理融入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摄影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摄影课堂活动中来。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课程,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有利于自身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往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些不利影响,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充分重视科学应用审美教学方法,提高审美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1.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受到以往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美术教学中对各板块内容的编排没有体现出科学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学有着新要求,对学生的美术鉴赏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有所强调,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审美教学内容的编排过程中,没有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这就必然影响实际教学的质量。具体的教学模块在内容上的联系性不是很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实用性等。此外,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师没有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在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美术教学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还是采取灌输式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审美教学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教师教学以口头讲授的方式为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缺乏重视。这就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影响因素
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对教育功利性的期望这一影响因素比较突出。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从整体上看还有一些需要改善之处,功利性的教育特征在当前体现得还比较明显。部分学校、家长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学生上大学能够走所谓的捷径,这必然影响审美教学的效果。在功利性因素影响下,审美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学设备的配置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层面也是导致高中美术审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影响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很大影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不科学的问题,这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阻碍的重要因素。对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充分重视,及时化解其中的不利因素,促进美术教学审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方法探究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审美教学的重要性,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审美教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有效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思想的涌现,不可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要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让学生有效提高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正确的思想。美术教学审美教学是比较有效的途径,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冲击。学生要在具体的美术创作和学习中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的篆刻、书法等,感受艺术的美感,让学生能够从篆刻、书法艺术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篆刻创作,这对学生亲身体验篆刻的美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审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注重课堂中的交流。对艺术品的欣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对同一件艺术品的看法都有不同。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上交流。通过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探讨,让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艺术美的特征。教师的引导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对其美妙之处进行探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有利,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艺术品位。
三、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比较有利。教师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李培忠 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中学
参考文献:
[1]徐丽芬.高中美术教学之我见.学周刊,2016(1).
[2]唐以乐.高中美术教学初探.学周刊,2016(18).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各国文化相互渗透,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遭遇威胁。同时,人们本身就对于民间艺术的认识不深,尤其是学生;再加上传统民间艺人的离世,民间艺术逐渐消逝。因此,传承民间美术是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关键。
一、设置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民间艺术
现代课堂教学应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创设开放性课堂,丰富教育资源。这并不意味着课本是教育的唯一资源,资源应体现多样性,全面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所谓民间艺术,就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创作者个性特征的艺术形式,它所展现的别具一格的美术内涵是课堂教学无法媲美的。因而,教师应当扩充教学资源,开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通过书籍,视频,样本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课堂里学习美术。例如:在教学《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艺术》时,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以ppt、video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剪纸和泥人图片和制作过程,还将美术教学扩展到课堂之外,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故居和博物馆以及拜访资深的民间艺术创作者,让学生学习制作工艺,亲自动手。新型的开放式课堂,给同学们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和深切的体会,并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享受自己创作成果的同时,感悟民间艺术的价值。这种心得体会与美术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灵感。
二、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拓展美术学习内容
民间优秀传统美术是历代传承和不断创新的结果,在源源不断的创造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优秀的作品。例如:在教学“纹样与生活”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事先做好课堂准备活动:首先,拟定一个主题关于家乡的艺术特色;其次,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当地文化,收集相关图案、样本和文字材料;然后结合主题重点讲述艺术作品中的纹样概念与特征,让学生学习图案样式和色彩搭配的艺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生活为题材,充分发挥想象力,亲手制作一件艺术品;最后,多方位评价学生展示的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彼此借鉴创作手法。在这项自主探究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培养学生借助具体情境学习美术课程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渐趋减少,引发他们保护这份民族遗产的欲望。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学习和创作,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眼界和途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正面评价优秀作品,评价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民间艺术在创作者想象力的推动下绵延不断的发展,换句话说,美术作品可以彰显一个人的想象力水平。所以,要想更好地传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将民间优秀传统美术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是激发想象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中国雕塑》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具体实在的雕塑品,像兵马俑或历史名人等不可获得的雕塑,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其次,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艺术品,如果有,就请学生实地考察研究它的优势与不足,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没有,就请学生自行想象,说说自己的创作想法如想创作什么样的雕塑以及如何创作。这一交流环节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过程,相互之间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充分利用当地优秀传统美术,开展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活动,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加快了学生的思维运转,还给予学生美的体验,有助于优秀美术作品的诞生。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民间美术发扬光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加快了社会进步的步伐,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脚印散落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由于教育与科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将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美术本身给人一种视觉享受,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因此,民间美术艺术的弘扬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图片所彰显的视觉效果,是课本图片望尘莫及的。再如使用视频播放器播放特色的民间艺术工艺如“陶艺”“雕塑”“剪纸”等的制作流程,这些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又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电脑或手机美术。学生能够通过电脑或手机自带的画图软件创作美术作品,软件具备了所有可用的画图工具,整个创作流程简单又快捷。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优秀电脑绘画作品呼之欲出,《仙月湖家乡美》、《向快乐出发》等获奖作品,充分说明了优秀的创作水平。综上所述,将民间美术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是弘扬民间文化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融入民间美术艺术教育是拯救岌岌可危的民间美术艺术的首要选择。同时,民间美术的渗透也优化了高中美术教育。
作者:李则武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在此基础上,只有将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比较缓慢,其与其它技能有所不同,只有将德育相关的知识慢慢渗透到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采取填鸭式教学,那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内容,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更好,以此使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当前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有升学造成的压力,教师及学生没有认识到美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其认为美术教学可有可无,对学生成长没有较大的联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其他课程中,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美术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思想品德相关的德育教育。另外,高中美术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存在不足,由于学校对美术这门课程教学不重视,在美术教学设备方面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低,更谈不上进行德育知识的讲授。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
1.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打破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辅助,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一些名家音乐或书画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书面与音乐,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或者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张贴一些关于德育内容的教育印刷品,使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得到熏陶。教师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审美元素及学生所应掌握的审美形态进行分类,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美术作业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外作业中渗透德育知识。比如,让学生学习名人绘画的技巧,使学生完成一幅绘画。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联系实际,使学生能正确的分辨美与丑,对于高中生来说,提升其辨别美丑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能使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2.环保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案。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美术创作首先要备好相关材料,其中包括颜料、画笔等。色彩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加认真细心,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使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比如,保证画室的干净整洁、摆放整齐的颜料等,这对学生养成节约勤俭、不浪费的好习惯,养成不乱扔颜料、画布的习惯。由于美术学习所花费的费用较高,这时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珍惜父母的血汗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学习,能够使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团结友爱。3.生活化教学提升艺术品位。高中美术教学涉及到服装艺术,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十分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特别是对于美术类考生更加突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服装审美着手,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服装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品位与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学生服装主要以自然和谐为美,奇装异服与浓妆艳抹称不上美。追求个性没有错,但怪异的服装并不提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国外的服装艺术,使学生的辨别美丑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发现美,这也是德育教育内容的体现。4.在商业美术中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艺术是无国界的,特别是在世界大同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气候下,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美术自身的艺术内涵会被误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确看待艺术国家化中的混杂糟粕。特别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有的美术作品存在画像,这时教师应当树立学生良好的艺术观,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5.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格。美术作业创作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也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克服创作中存在的难题,以此培养学生认真创作的心态。由于创作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对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有着一定要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另外,美术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新的想法渗透创作中,使学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6.艺术作品中的文化特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有名的艺术作品,教师再从艺术作品中的文化特色出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墨画蕴含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教师可将《柳塘呼犊图》让学生鉴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授国画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此使学生掌握国画技巧的同时,对作品有深刻理解,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对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当注重德育内容,将美育和德育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到美术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美术技能与德育成长的双管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晓静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浩.关于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31):201-202.
关键词: 高中美术特长班 培养目标 相关工作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多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为了拓宽高中生升学就业的渠道,针对我校高一年学生的素质情况和特长爱好,我校决定创办高中美术特长班。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我校美术特长班的培养目标:一是为美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二是为各行业,特别是家乡陶瓷产业培养美术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一、齐抓共管,确立良好开端
我校的美术特长班招收本校高一年学生,凡是对美术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进入美术班学习。第一届的美术特长班共有学生86名,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差,自觉性不高,据了解有二十多名学生有违纪记录。这样的学生组合的班级具有其特殊和复杂性。其班级管理和教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学校挑选两名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方法和效果好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制定了美术特长班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对班级进行管理。在老师的齐抓共管下,艺术班的学生表现良好,画室整洁,物件堆放有序。一个学期以来,没有一个同学迟到和旷课,更没有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养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习风气,被学校评为“红旗班级”,由此也使整个高一年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美术教育教学
因为是初次创办美术班,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质疑,而一些同学片面地认为美术班的学生都是不会读书的,没什么前途。渺茫与消极的情绪困扰着部分学生。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想到家乡的陶瓷资源: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古瓷都,瓷器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蜚声海外,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近几年来,德化在全国取得了诸多第一:传统瓷雕技艺全国第一,西洋工艺瓷生产出口量全国第一,陶瓷产品出口比例全国第一,等等。同志亲笔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如今德化瓷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陶瓷造型艺术的不断更新、瓷面装饰风格的变化等都涉及到美术知识的运用。面对家乡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我校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应该怎么进行?考虑再三,我们决定利用家乡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美术教育,实现办班的目标。
1.树立榜样,明确学习目的。
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艺德工艺实业有限公司,其董事长颜俊卿原是一中的美术教师。他开发的陶瓷样品极富艺术价值,在家乡的陶瓷行业中遥遥领先。董事长谈起了自己的创业过程,鼓励同学们学好美术知识,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学好本领服务社会。随后参观了飞天陶瓷有限公司,老板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由于文化成绩不好而没有考上美术院校,随后他帮别人画花面,最后干脆自己办起了陶瓷加工厂,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许许多多的美术人才为家乡陶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事例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学生排除了负面心理,明确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2.校厂挂钩,提供实践基地。
为了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习压力,我们在高二上学期,与一些厂家挂钩,分批分次联系了冠福家用陶瓷有限公司、顺美集团等著名的陶瓷公司作为美术实践基地,让学生都有挂靠车间,由专门的师傅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在彩绘车间,学生们帮工人手绘一些图形;在设计车间,学生们作为设计师的助手,做改样图稿;在雕塑车间,塑造些粗型,等等。有的同学做得很不错,样品直接投入生产;大部分学生绘画水平得到认可。学生感到自己学有所用,学习也就更来劲了。有的同学就为自己的将来作了打算:“学好本领,将来到陶瓷厂做样品设计师。”“自己当老板。”大多数学生都能以平常心态面对高考,缓解了学习压力。
3.自编教材,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学好头像素描和设计,我校开设了头像雕塑课和设计课程。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当地企业有名的雕塑师和设计师为雕塑课和设计课的教师为学生讲课。学生学到一定阶段可以进入定点企业进行操作实践。在雕塑课上,师傅耐心地给学生做示范,比如怎样扎头像架、上大泥、塑大形、上五官、深入调整,整个过程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传授给学生雕塑技艺。学生在学习时,从既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仿造到创作。学生通过动手塑造头像,增加了对人物头像的空间和结构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学好素描头像。在设计课上,教师讲述了陶瓷造型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设计的理念。学生从最简单的改样开始,根据客户的要求改变造型、功能、图形等。速写画得好的同学可以画一些人物造型,比如基督题材、花仙子等人物系列的工艺品。时常和厂家保持联系,根据老板要求画些设计稿。有的同学的设计稿被采用,厂方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让学生对美术前景充满信心。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但排除了课程单一的枯燥无味,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提高了学生具体操作能力。由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可以得出:学生学习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相结合,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我们利用家乡的有利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稳定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抓好美术专业和文化科学习
在专业教学上,引入竞争机制,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进入“超前组”,中等的进入“提高组”,基础不好的停留在“基础组”。对“超前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基础组”和“提高组”,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一一讲解,直到问题解决。我们还把“超强组”和“基础组”安排在同一个画室学习,让“超强组”的每个同学挂钩一个“基础组”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专业老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讲解、示范、逐一辅导、集中讲评等方法。另外,定期举办画展,制定奖励方案,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意识。
在文化课教学上,文化课老师根据美术班学生基础差、知识点薄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到“低起点,分阶段,逐步提高”。对于基础很差的同学,在开始可以要求他们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再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接着成绩向及格奋斗,最后提高要求。当以较好的成绩全班通过了会考科目,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的!”
为了防止学生放松文化课学习,我们还规定:凡是月考分数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要利用专业课时间找文化课老师补习,直到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促使学生不得不学好文化课,近年来学生的文化课普遍得到提高。首届美术班本科文化线上线率是99%。
高中美术教育是国家实施综合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学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遗憾的是在现实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实际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阐述了现实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论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之下的高中美术教育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在我国已实施了几十年,作为一种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与艺术基础课程,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提倡和推行。虽然高中美术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承担着中学生美育工作,使命感和责任心督促自己在新课标要求之下,担负起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重任,在美术教育新理念指导下,加强在具体情境下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探索。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立足于我国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现状,通过调查与思考,与时俱进,进行大胆改革,深究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缘由,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与对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当地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积极借鉴中外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构建高中美术教学新体系、新模式、新思路和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开拓创新思维,为我国高中美术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教育一直伴随着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开启美育智慧力的辅助课程,在我国现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课程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可以缓解高中生繁重的学习压力;通过户外写生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学习注意力;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陶冶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情操;在素描训练和写生中锻炼了他们的造型能力,在色彩临摹和写生中锻炼他们的色彩表现力;在民间手工制作课程中锻炼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等,美术教育促进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艺术审美能力,这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熏陶可以增加学生内在文化涵养和温文尔雅的秉性,艺术气质从内在的涵养中表现出来,也增加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以大力发展美术教育事业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开展美术教育更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积极的、美的和正能量的事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靓丽的色彩和人生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校领导和美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门所谓的辅助课,摆正美术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培养出合格的、综合素质高的高中生。
二、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实却是很骨感的,在当今应试教育制度下的美术教育依然是形同虚设。首先轻视美术教育的传统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深扎根于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思想之中。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着师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高中美术课程几乎空白,只有少数高中开设一些美术特长班,为部分爱好美术的学生或想走高考捷径的学生而开设的辅导性质的班级,成为高中一座靓丽的美术教育孤岛。作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课程都难以开设,别说素描、色彩和写生课程了,尤其在广大农村高中,美术教育更是摆设。其次,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高中开设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因为美术教学内容的单调、教学模式的老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而被学生厌倦和忽视。至于美术教学评价更是无从谈起,也不过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随便打分,评价方法完全不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第三,高中美术教学结构也不尽合理。例如很多教师只是偏重于美术绘画教学,对美术欣赏和美术设计不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只是做一些内容方面的简单改革,而没有深入到教学结构的改革,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鉴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因此,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审美情操。通过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激发高中生的创作灵感和意识,通过民间手工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第四,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多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只重视技法教学而忽视理论学习和美术鉴赏教学等;传统教学经验影响其教学行为转变,知识结构不完善影响其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语言表述能力的欠缺与平淡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第五,教学管理对高中美术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学校对美术教师管理不规范,经常随意安排教学以外的工作,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美术教师对教学失去了信心;学校疏于对美术教研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检查,疏于对美术课程成绩的评定等。总之,美术教学目的模糊性,教学模式单一性和教学方法枯燥都无法提高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措施与对策
众所周知,高中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专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美术能力和个人品质。针对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种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在美术教学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组织和结构、课程实施和管理、课程资源整合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采用一定的改革措施和对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首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使用恰当的美术专业术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对艺术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学会与别人运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了解中外重要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外美术艺术风格流派,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等。作为美术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过形象具体的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可感的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一些有关中外美术家的电影故事,如有关凡高、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故事片和艺术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美术名家名作,也可以放映一些艺术纪录片,如《敦煌艺术》等。还可以引入微视频对美术作品进行辅助鉴赏欣赏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灵魂,在引导学生对经典名作欣赏时,要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年代特点和历史背景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相应的微课进行分解教学,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感悟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欣赏梵高经典画作《向日葵》时,可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先让学生总结画作特点,发现梵高怒放的向日葵具有火一般的生命力,感悟凡高对现实生活和生命的无比强烈的热爱之情,这可以通过放映凡高纪录片让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来,最后看完纪录片之后再回到作品本身的欣赏与回味,从而体悟凡高作品所饱含的创作激情。其次,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更不能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所以加强美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必要的。通过一定的写生和采风,让学生从社会艺术实践中发现生活美、体验美和感受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和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和审美情趣。尤其利用寒暑假进行野外郊游活动,通过自然山水风光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操。还可以通过校内组织开展的画展活动,校内之间彼此观摩、校与校之间进行观摩,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考市画展和美术展览活动,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实践视野。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丰富美术教学课堂内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也是非常繁重的,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堂活动,也可以调节和缓和一下过度疲劳紧张的脑神经,让学生身心放松下来,更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第三,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新世纪的高中教师,不能在思想上抱残守缺,不能一味地顺应现实或抱怨现实,而是要不断积极进取,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新课标背景之下转变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进行定位,尽一颗拳拳之心把美术教育教学的问题尽力克服掉。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美术教育教学之中。作为一位美术专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局限于美术专业领域,还要尽量拓展到其他相关知识领域,例如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土壤,美术教师广博的文学知识和涵养,无形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同时还要有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综合能力越强的美术教师越能教学自如,越能注重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高中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美术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行为,全面认识高中美术教学,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按照新课改美术教学标准,对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为我国高校输送合格的美术人才。合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作为高中领导要积极建立系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深入改革美术课程结构和模块,促进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萍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锡良.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周刊,2013,(31).
[2]汤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一、“人”的教育
何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人的发展是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可以从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来衡量人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美术教育应是强调“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
二、美术教育人性化
根据以上对“人”化教育的认识,高中美术教育人性化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思想,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人性化应该贯穿于美术教育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人性化。
1.高中美术教学要求的设置、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第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让其主动发展。第二,不仅要注重智力和技能教育,还要重视生理、道德、情感、生活、社交、审美等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审美的教育,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正是审美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个体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第三,要认识到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还要因不同阶段而施教、因个性差异而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的内在生命发展不受压抑和阻碍,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第四,要对受教育者进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合作与和谐相处的教育,从而为使受教育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生态人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五,要把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学效果内化至受教育者的灵魂深处。
2.高中美术教学评价。
人性化教学评价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关键。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评价误区:一是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这是非人性化的教学评价,影响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调动。二是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这也不是人性化的评价,抑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影响了美术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会造成迷惑厌学情绪。此外还有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手段机械等等。
基于上述,构建人性化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
(1)确立评价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要从学生的终身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实际,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评价,注重成功性评价。
(2)“全程”评价。所谓“全程”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美术评价要做到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评价:①积极性“全程”评价;②创新性“全程”评价;③结果性“全程”评价。
(3)评价多形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作品展评,也是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体验到了成功,欣赏到了美,促进了审美能力的发展。
(4)课内外活动的“全面”评价。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一个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5)展览、比赛等是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更好地健全教学评价的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充分发挥人性化的评价促进“人”的发展、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
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是高中美术教育人性化的重要方面。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高中美术教育离不开生活,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就要关注高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高中美术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生活为基点,创造适合学生的生活氛围,以美术为表现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力争在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实现生活化价值。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提倡向学生生活回归,使得学生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支点。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感,更有助于学生自我表达,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及生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关键词:高中 美术 现状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国家教育政策层面。高中美术是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要求开设的必修课。高中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为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而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在新的高中课程设计方案中,着重强调要加强高中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而美术课正是提高学生审美情操的一门主要学科,也就是说,加强高中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学生层面。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首先,美术课没有高考的压力,学起来轻松有趣,寓教于乐。美术欣赏课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置身课中,宛如走进了艺术殿堂,能在轻松、互动中掌握许多知识。另外美术学科的独特技法及相关知识,是别的学科中较少涉及的。高中美术课涉及面较广,包括美学鉴赏、绘画技法、工艺设计等等许多模块,虽然只安排了几十节课,但却是老师多年来修养的浓缩,不是从哪一本现成的书本中能够得到的。对于求知欲极强的高中生来说,充满诱惑和乐趣。可是,虽然学生从内心喜欢上美术课,但美术毕竟不是高考科目,多数学生认为美术课没有用,浪费时间。所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们只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主”课上,甚至不惜占用美术课的课堂时间。
3、学校层面。目前,高中课程改革发展十分迅速,各“主”科目除了必修课以外,又分别开设了多种选修课,这本是一件十分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好事,但是,美术课原本就渺小的地位又一次受到了冲击,选修科目都纷纷来挤争本已有限的美术课堂。甚至,在有些学校的眼里,美术还比不上体育,因为高考要求体育要达标,还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二、改革高中美术教育的策略
1、转变师生传统观念,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功能结合高中美术教育的目标,应把培养“人”作为美术教育的首要观念。学校应高度重视美术欣赏课教学。过去的美术课只有单纯的学习画画、临摹等。如今,学校应该增加相应的美术硬件设施,增添必备的教学资源,提供多媒体设备;同时建立对应的美术考试制度,将美术欣赏课放到与美术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美术教师的任务也要相应增大,需要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寻找大量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搜集大量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并在课件中穿插相关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美术课的美妙。
2、定期培训,提高美术师素质欲走出上述高中美术教育的一系列误区,提高美术教育者的素质是势在必行,因为学生学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教得如何。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对美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尤其是处于边远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学生与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已有很大的差距。政府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倾斜措施,帮助边远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学校推动其美术教育的发展。
3、加强教师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美术新课程改革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我们的美术教学内容也必须符合时代的需要,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如电脑美术,平面设计、雕塑等其他课业。美术教师是在美术的广泛范畴中引导学生运用艺术美、自然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操、发展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绘画、创作能力,自身有高水平的美术欣赏创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理有据,指导学生学好美术基础知识,为今后培养出美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提高自己绘画能力,破除自我封闭性,开阔教学视野,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美术创作,将“学术型”与“教学型”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4、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学行为。美术师生角色要有新的定位,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传道授业解惑的陈旧模式,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参考书目,尽量先让学生去寻找、研究资料,在综合分析资料后阐述自己独立的见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平等、互动的原则下,进行双向交流和合作,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气氛,努力实现教学创新的飞跃。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对高中美术教育的探索
1、合理定位。高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美术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定位当下高中美术教育的目标。具体而言,高中美术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为宗旨,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应促进学生全面思维能力及其创造力的发展,让艺术更加大众化、实用化、社会化。
2、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融入当代艺术教育。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迅速,它因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形式和求真的价值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表达及审美能力,可以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开设当代艺术鉴赏课程,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美育目标的实现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提升高中美术教师的素质。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师可以说是国民素质的塑造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锋,因此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就显得尤为必要。学校应该努力为高中美术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不断提高并维持高中美术教师的艺术直觉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要搞好高中的美术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注重美术教育的过程,让美术教学走在学生个人发展的前面,从而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徐建荣.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2001
[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绪言:
作为高中的必修课,美术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艺术气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幸的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学校高中对待美术教学的态度使可有可无,使美术课变为一门不受重视的课程。高中美术教学现状若要得到本质上的改变,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使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关键词:
高中美术;素质教育;探索创新;对策;出路、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首先,当前对高中美术教育认识的误区广泛且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学校、学生、家长的印象中。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了我国教学方式,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常常被人忽略。迫于升学的压力,美术和体育在学校的地位远远不如文化课重要,美术课程被老师和学生一致认为是“豆芽课”,对学生高中生活学习方面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更有甚者,某些学校取消了高中美术课程,专业学习美术的学生常常被误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差生。
其次,美术教学所配备的设施和教学所用方法相对滞后。因为在高中,美术教学通常不被学校重视,从而导致了学校在美术教学设备方面的资料器械陈旧不完善。不仅没有现代高科技的设备,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专门用来美术教学的活动室,所以,高中美术老师们只能通过教科书来进行传统教学。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导致在目前的高中教育里,高中生的美术知识较为贫乏,学生不仅没有浓烈的学习兴趣,还严重缺乏创造性思维。在很多学校中,由于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有的高中美术教师仍然采取的是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一味的照葫芦画瓢,教学方式单一,使教学课堂呆板不生动,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对美术课程腻烦,没有新鲜感,没有鼓动性,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美术的乐趣,自然就使得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少。
二、发展高中美术教学方法策略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不仅使同学得到视觉上的审美体验,还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品位,这些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给与的。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使学生学习了解有关于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拓展了他们未来从事职业的空间,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有巨大的影响。
1、了解学生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每一个教师在教书育人之前都曾经是一名学生,所以应该明白,要做一个吸引学生主动听课的老师,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在课余时间,教师多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而不是一味的训话。人的内心与紧密联系着其所认知的事物,学生的审美和情感可以通过美术来表达,所以说美术是学生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每次都用美术来表达看到的想要表达的事物时,他们的灵感就会在看到具有魅力的作品是迸发出。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激发并引导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彻底发挥他们的美术创作欲望。
美术课堂想要多用启发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并且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增强主体意识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在讲授《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幅画时,如果老师单纯地按照教学大纲来讲作品创作年份和创作背景,要求学生按课本要求完成课堂作业,那么一定会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丧失对美术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教学效率降低,连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来绘画,使他们可以自由创作。作为人民教师,要鼓励与肯定学生所创作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的兴趣就会逐渐产生。
2、教师要包容博爱
若想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喜欢上美术,老师就要先去爱学生,不能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美术中存在能力差异,就偏颇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忽略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来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不能一味地指责,而是要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引导。人民教师要包容博爱,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获得学生们的尊重和喜爱。
无数学生都印证了一点,他们由于不喜欢一位老师,而丧失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进而影响到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于美术这一门极其注重学习兴趣的一门课,老师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对能力较弱的学生不理不睬,甚至横眉冷目,因为这样会极大的打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所以,包容博爱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必备的品质。
3、提高教学环境
一般来说,高中美术教学都是在教室进行,不过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先讲后画的教学方式较为单调枯燥,所以,在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先自我创作,然后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作画特点来进行指点,或者也可以使创作和讲解同时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有效性。老师不仅要对美术教学材料进行深入思考,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美术兴趣。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方式,同时给与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研究。解答过程拓展了学生的自身思维,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可是,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们的兴趣会被打击,但是如果太简单,就难以让学生们学习到新的知识技能。例如,教师在教授《西方油画赏析》时,将课堂教学转变成为竞赛,提出相应的问题,刺激学生进行抢答,将不同时期西方油画风格与著名的大家作品等多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可以调动课堂活跃气氛的强大方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不仅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欣赏了大家著作,还使学生对绘画技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结语:
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教学在新时期课程改革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基础性的要求。想要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最好方式。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创建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们要善于运用这一新科技,这可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和教学效率质量。 改革开放距今只有短短几十年,我国较为系统完善的教学方式理念起步较晚,这导致教学过程必然存在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全国美术教师一起的努力下,美术教学实现成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吉沐成.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3).
[2]段希引.谈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18)
[3]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4]潘颖祺.高中美术欣赏课“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