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经验总结

初中数学经验总结

时间:2022-06-16 19:4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经验总结

第1篇

1. 1研究的背景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己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

“素质教育”,人们逐步认识到基本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基本数学

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家们纷纷提出对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优化数学教育,在更多的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并强调要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进课堂教学的众多教学模式实验中,比较著名的是MM教学与TEC教学。MM (Methodology of Mathematics)课题1990年列入江苏省“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1年又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取得丰硕成果。2000年新疆昌吉州TEC教学模式(思想Thought、情感Emotion,合作Co-operation)实验,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情感教育和合作教学。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总体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灌输知识、训练方法与技能上,关注的是应付考试。教师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不太关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因而学生对数学理解肤浅,始终停留在模仿和记忆的层面上,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复制解题模式的做题机器;又或者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将基本数学思想加进课堂教学,但由于没有理清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将思想方法的教学简化为填鸭式一站总结均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仍不可松耀。

1. 2研究的问题

1.2.1核心概念界定

①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思想概述

多数的文献均认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个体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由此可见,数学思想的内涵博大精深。

②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于是化归与转化大致上等价。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无外乎包括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易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己解决的问题。从而,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具体在数学解题中实现化归与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入法等等.总之,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数学中的各种变换多离不开化归,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

在苏科版教材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教学“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时,就可利用其内隐的数学思想一化归思想,把判断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化归为判断两个角度的数值大小。本研究定位于初中教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化归思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2.2研究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数学专家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及教学有过很深层次的研究,但往往是基于理论角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基于在初中课堂的渗透教学研究特别是就数学的基本思想的实践研究还不够。

而今《标准》也提出:把双基改为四基,也就是关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的基本思想的渗透却没有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样落到实处。这种事实与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立足课堂,针对苏科版数学教材七上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就化归思想一个点进行案例研究,以求以点带面,探究课堂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策略。

1. 3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研究意在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认识,增强一线教师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意识,促进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开展。本课题旨在依托“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相应知识体系进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一一化归思想教学实践改革和探索,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为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微型教学实验,探索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教学的策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等方面来检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效果。

1.3.2研究的意义

①理论意义

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学生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化归数学思想,其数学素养则能有较大提高,对学生而言可谓终身受用。另外,通过“渗透化归数学思想教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②实践意义

反观以往的研究,都是以旧教材为土壤,本研究则基于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与新教材、新课标对应的教学法,与时俱进。

本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和案例材料可以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可以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本研究以教学案例说明“化归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可引发教师对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可挖掘蕴含的化归数学思想,并探索最优教学设计,实现化归数学思想的渗透。

简言之,此研究可同时为教法、教材提供意见和建议,具有实践价值。

1.4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1.4.1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思路为: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当前学校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初中生对化归数学思想的理解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统计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对初中数学学科(以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为例)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教学设计研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

1.4.2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本研究第一章、第二章会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化归思想等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进行系统的梳理,了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现状,总结己有得经验与教训。

经验总结法:本研究第三章、第六章会采用经验总结法,结合笔者及笔者所在的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梳理初中阶段各年级数学教材中体现化归思想的内容,并积累与此相关的教学案例.

③调查法:本研究第三章会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了解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主要包括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做法、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困惑。

④行动研究法:本研究第四、五章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构建初中数学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模式,选取有代表性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在这些班级的口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案例,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⑤案例研究法:本研究第五章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笔者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形成渗透化归思想的策略,达到培养学生用该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2 文献综述 .............................11-13

2.1 国内.................. 11

2.2 国外 ......................11-12

2.3 研究评析....................... 12-13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析 13-15

3.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13-14

3.2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4-15

4 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 15-18

4.1 策略一:要遵循课堂教学...................... 15-16

4.2 策略二:在知识的发生过......................程.16

4.3 策略三:在解题教学中加强化归......................6-18

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18-40

结论

本文是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本文首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都进行了说明。并结合笔者自己的案例阐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的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笔者更加坚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具有其它数学知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布.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之化归与转化思想[J]. 科技. 2012(04)

[2] 赵亮. 转化与化归思想漫谈[J]. 中学数学. 2012(05)

[3] 孔翠华.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化归思想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2)

[4] 朱见贤. 对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2(01)

[5] 余健棠. 数学化归思想在七年级教学中的渗透――从新人教版七(上)课本谈起[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15)

[6] 刘培盛.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探索[J]. 西江教育论丛. 2010(01)

[7] 高绍强. 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4)

[8] 张洪. 论归纳法和类比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6)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背景与目标

关于方程的数学思想,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就有所提及,以案例援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古代历史,即古代数学家为何重视方程组的研究,明确方程组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学习理解的双重效果。相关的案例教学目标可概括为:

(1)引导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古代数学历史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按照这种方法掌握更多的初中数学知识。

2.案例研究阶段

围绕以上提及的教学目标,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资料查阅的合作探究方式,分别从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学习成果阶段入手研究。

(1)问题情境阶段。发放有关《九章算术》的资料,并介绍:《九章算术》源自于两千多年前,书内记载很多沿用至今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譬如“牛五、羊二,等于十两黄金;牛二、羊五,等于八两黄金。问羊一值几两黄金”,按照书中的“齐同”演算,即“牛10、羊4,等于20两黄金;牛10,羊25,等于40两黄金。前后两行的牛10,而黄金多出了20两,主要是多出21头羊的价钱,则可推算出羊1值二十分之二十一”。

根据案例,我说明了以上“齐同”演算中“化归”和“消元”的数学理论,并对学生强调这些数学理论,对当前“一元一次方程”数学计算有很大的影响。

(2)实践体验阶段。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亘古至今的数学意义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为6人,要求每个小组在三天时间内,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资料,分别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化归”解法,同时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题进行求解。期间,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分组研讨情况,并对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3)表达交流阶段。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需要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活,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在合并重复资料和剔除错误资料后,将全部资料进行组内汇总,随后委托组内的任何一位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在汇报期间,由笔者进行引导,将每个小组中的资料,将最具代表性的资料、意见和建议提炼出来,再将各组编制的应用题目打乱,由各个小组随机选取一个题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组”,完成题目的解答。在整个表达交流阶段,我们需要综合各个小组提出的意见,检查每个小组意见中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反思性的建议,促使整个交流程度内容更完善。

(4)学习成果阶段。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按照以上的方法开展案例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至于以上案例教学的总结和评价,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两点:一方面是案例教学兼顾学生的个体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是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特征,直接贯穿于整个课程,正面要求教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的数学案例,让案例教学更彰显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经验总结

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案例,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至少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1)为学生量身定制。学生是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学习主体,课程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案例的设计,务必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选择学生周围最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融入案例中。

(2)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素养外,还要求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学生可进行案例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进行互动性讨论,以此全方位了解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知识。这种方式,既能减少教师的工作程序,又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主动性。

(3)间接“点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属于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在没有标准教学预案的情况下,由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活动期间,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适时,教师不需要即刻为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而是在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获得攻克难关的具体方法。

(4)师生交流的加强。活动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解答,还是气氛的调节,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具体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定。但总体的原则,要求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新奇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探究初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语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通过研究,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基本明确了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数学课程学习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笔者认为以上方法需紧扣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予以因地制宜地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措施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了对基础性知识的教授,只注重深挖教材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育,只顾着提高学生的成绩,认为教学的知识越有深度越好。这种做法是盲目且不科学的,正如建筑高楼的时候,忽视了地基的重要性,只顾着把楼盖得越高越好,进而导致了楼层越高,建筑越是岌岌可危。好的基础是发展上层建筑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学习中,对于基础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作交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

合作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就现阶段的合作学习模式而言,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很多学生的合作交流沦为了一种表演,只重视表现形式,不在乎实际效果。这些看上去气氛热烈的交流讨论,实际上却没有一点效果,学生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交换思想,学习到知识。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想。

(三)教师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导致课堂教学没有着重点

在相当一部分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授课之前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要点以及教学策略方案时,设计思路不清晰,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或者拖拉冗长,甚至有的教师引入过长,课堂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才开始讲述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内容的正常进行。

(四)学生存在错误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错误的学习意识,认为数学学习对生活没有实际作用,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学习中。这种错误思想对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会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学生在没有形成正确学习意识之前,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较为散漫,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解决措施

以上三点是我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解决措施。

(一)让学生先打好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先打好学生的基础,才能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认真领会教材编写者编写教材每一个部分的意图,在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之上深挖教材,紧扣大纲规定,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二)正确对待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针对上述的数学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交流,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交流当中。学生应该在合作交流中把自己对知识的质疑大胆地提出来,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到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和思维模式,促使他们更全面地看问题,进而在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共同成长。例如,在对几何图形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同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在面对自己与他人有不同解答过程时应当勇于提出,并在小组中进行探讨,在小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

(三)教师应当事先进行备课,抓住重点展开教学

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读全书,把握教学重点,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开展之前进行备课,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课程的安排、教学所需要的设备、教学所用的课时等做详细备案,并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所安排的进行实践。如果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与备课内容有所不符,要灵活应变,加以改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重点细讲,次重点次讲,从而为学生挤出练习和交流的时间,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4篇

【关键词】数学;初中;教学;学生

一、搞好入学教育,做好衔接工作,为“起跑”打好基础

在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要以一个小学生的可爱和天真看待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和兴奋感,但这其中有很多的未知存在,这就需要做好入学教育。既是为了增加学习的紧迫感,消除小考之后习惯的松懈感,又是为了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有着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具体工作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也是很必要的问题,向学生讲解初一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生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让学生对这门课有着起码的重视和了解;二是将理论现实化,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和初中的数学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全面比较小学和初中教材的异同点,找出知识上的衔接点;三是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习惯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接受全新知识,适应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

1.自然数和有理数的区别。进入初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有理数,在习惯了自然数算法之后,学习有理数是一个大转折。数的范围扩大许多,学生需要对数的概念重新认识一次,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有时需要全部。具体的不同之处在如下几点:第一,引入负数的概念,在小学教育中,对数的认识是以实物为基础进行认识的,从入学开始,学生数着手指头来理解数。负数却颠覆他们的这一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发现没有一根手指头可以表示-1,这时就需要通过教师讲解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生活中一些借贷的例子使学生充分理解负数的意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理数相较于自然数多了符号,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同学们没有在数字前写符号的意识,但在初中的第一课里就要开始养成这个习惯,丢了一个符号,意义完全是南辕北辙。

2.数与代数式的区别。在小学数学里,计算都是具体的数字之间的,是有个实在具体结果的运算。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会引入代数式这一概念。代数式的运算比具体数字的运算更具代表性,计算中可能再不是10,20,30,而是a,b,c,这样的表示方法,势必会让用惯了具体数字计算的初一新生感到不适应,甚是会反感和不理解。通过笔者多年的经验,这是学生在接触代数时会发出的疑问,但通过渐渐地学习会发现代数式的用处很大,一个代数式的结果,可以解很多相同类型的题目,只需要将变化的数字代入式中即可。

3.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的区别。在小学里解题一般都用的算术解法,即使引入了方程也是最基础的,最简单的数字计算,涉及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地方几乎没有。而算术解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逆向思维,学生要从需要求得的结果出发,来理解和分析题意,逆着推回去,来求得结果。在初中数学中,解题几乎都是用方程,也就是代数解法,这是一种正向思维的方式。题目意思怎么说就怎么列计算式,没有告知的数据都设为x,顺着题目的意思列出题目的方程,然后解方程就知道结果了。

三、扩宽思维模式,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当然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笔者根据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在学习方法上要有大转变的地方。

1.增强课堂意识。在小学课堂上,一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很少,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习新知识,还能当堂练习,巩固新的学习内容。但在初中的课堂上,一堂课的知识容量比小学多的多,学生需要全神投入,才能掌握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课堂练习时间很少。学生需要从之前容易课堂走神的习惯中转变过来,高效率的利用课堂时间的一分一秒,意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错过一点可能就需要课后很多时间补上。

2.增加阅读量。小学生很少有阅读数学教材或与数学有关书籍的习惯,但进入初中后,阅读是学生需要培养的一个良好习惯。阅读不仅仅是针对文学作品,对数学的阅读也很重要。课前对教材预读,上课时就有针对性,提高效率。课后通读,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将知识点从整体上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另外,在人们的印象里,数学书籍的阅读无关紧要,只要理解了就行,其实不然,增加数学书籍的阅读量,一来开阔学生眼界,二来可以对数学有更多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数学也是一个博大的知识海洋,激发学生无穷的探索欲望。

3.培养解难题的习惯。小学数学只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大纲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学习数学的思维,对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起码的认识,并不是需要解答多少难题。但初中不同,学生要开始学会解难题,而不仅限于学习的基本内容。解难题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也是对解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牟永女.初中数学教学不妨追求“生活化”[J].中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2005(5).

第5篇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

第6篇

一、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学习数学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深思和深入研究。

(一)缺乏针对数学概念记忆的策略性知识。我国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教育经验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在“记忆学”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在“应试教育”教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数学“记忆型”教学突然在理论上被界定为“数学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样一来,向来受到重视的“数学三基”数学理论研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同时,理解型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越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核与教育界理论研究的热点。这意味着前者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视阈的一个“真空地带”。可从我国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可以看出,“记忆型”教学是初中数学学习必不可少且占有重要地位的方法论。因此,不能因为素质教育的倡导就彻底否定了记忆教学的价值,或者说割裂了记忆与创新教育的必然联系。

(二)缺乏权衡记忆与理解的关联意识。在“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只顾及数学知识传授的量的积累与扩充,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质的积淀与提高;只强调向学生“填塞”数学知识,从而忽视了“填塞”的方法论要求。这一阶段实质上是记忆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作用下,许多数学研究者有这样一个共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有学生自己理解过程的参与。此观点后来不断被强化,以致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走向了一个与前者完全相反的极端,即理解完全占据同志地位的阶段。但经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后,一条数学教学科学规律终于得到广泛的认可: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动态化过程。记忆与理解的最佳结合点在于寻求恰好的“平衡支点”。

(三)缺乏系统性数学概念梳理意识。记忆学显示:有效的数学概念记忆的结果应该是使数学概念在大脑中以网络链接模式有机组合的。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只有也只能以这种模式存在,才能更加利于以后知识的择取与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显示:只有学生自身经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形成的知识结构才具有基础性、可辨性、适用性的品质。数学理论的逻辑体系更是决定了数学概念应该是一系列概念环节互为相扣的链条有机体系。

但是,初中生特别是那些在数学迷宫里徘徊不前的学生,长时记忆体系中的数学概念却是孤立的、散乱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没有有效地讲求记忆策略和没有处理好数学概念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外,主要是学生没有整体意识,没有从宏观上梳理所记住的数学概念,更没有理清数学概念间的联系。其实,即使在教改后的现在正在应用的数学教科书里,很多基础练习都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概念而设计的,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节、章,甚至是一册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关系的练习。

二、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的对策选择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科技教学的广泛应用,解决上述问题具备了比较充足的应策选择的条件。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时存在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隐性记忆策略的效用。所谓隐性记忆策略是指把记忆指导策略湮没于数学概念的记忆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根据教师设计的指导思路记忆数学知识。之所以提出隐性记忆策略,关键是基于如下两点:一是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而言的。处于这个时期的初中生,由于年龄小、没有独立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其自控力就比较差、依附性强、策略性意识薄弱,再加上肤浅的学习经验和有限知识的限定,很难独立探讨出符合自身的记忆策略。二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而言的。初中教学是小学的提升阶段,这个时期,不但学习的科目增多,而且知识内容变得更加抽象。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起码要有一个较长的转变和适应过程。这也无形中带来了初中生学习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的问题,长而久之就使他们很难有时间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隐性记忆策略的效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帮助来为学生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二)科学地看待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理解和记忆是学习的两项基本方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探究都充分表明,数学概念的记忆是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有效记忆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将记忆环节与理解过程有机融合,形成最有效的学习过程。在数学概念的获得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的先后关系及其重要性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经历了记忆与理解地位互换的两个极端后,笔者认为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根据不同抽象度的概念具体对待,时刻遵循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的原则。学习者只有寻找到了两者的最佳“平衡支点”,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才能在各种情境中熟练地运用数学概念。值得重申的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到不同类型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活动的“平衡支点”。针对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较低的数学概念,理解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可采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直接记忆的方法;而针对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较高的概念,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主要采取先记忆后理解的方法,即先让学习者将数学概念记住,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应用,逐渐加深理解程度,最后达到完整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数学;学生;提问能力;方法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地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加之“尊师重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服从意识观念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课堂上表现较拘谨、不敢提问。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完全没有时间去自主地思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提问。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繁多,许多数学教师为了完成课前预设目标,对部分学生的质疑性提问视而不见,学生的观点未能得到及时和有价值的评价, 导致学生不愿意提问。由于学生背景各不相同,每位学生的个体技能存在着差异,其思维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班级且知识基础相近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善于根据已知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而平时不注意进行方法归纳、经验总结、问题归类的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应变技能,思维方面具有机械性,往往无意或者不善提出新问题。

2.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方法

2.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现代思维学研究表明:人在高度自由、高度放松的氛围中,其思维便会进入一种更高级别的自组织自调节过程。“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严重抑制作用。”自古以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积极探索,为学生成长、思维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特别应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幽默、愉悦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提问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2.2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等等,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给所有想表达的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理解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或数学问题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部分或全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3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评价。初中学生出于受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制约,某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或根本不成立,作为教师,不应忽视,应及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予以激励,激励学生提出存在和有价值的问题。对于那些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价值或创造力问题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及时进行正面的肯定性评价,并鼓励他以后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并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在这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提问的兴趣。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师、学生均能得到发展。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由生疑到质疑,然后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情意特征

数学在整个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可以在数学水平中得到体现。初中数学的学习在整个数学体系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将初中数学学习好是为将来在社会中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农村的教育设施落后,对于数学的空间思维抽象能力得不到开发,学生问题老师找不到解决方法,农村和城市学生的水平逐渐拉大。因此,必须要求老师了解每位学困生的问题,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身能力,推动农村数学教学的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选择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的初中同学,将学生在初中生活中的数学成绩做一个整合,挑选出每次数学成绩都在及格线以下的,经过智商测试,智商都没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将学生和老师分开进行调查,用问卷以及座谈会和调查人员走进课堂,了解被调查同学的真实情况等多种方法结合的调查方式。被调查同学的家长也开展交流工作,不同年级的同学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分人调查,最终整合出结果。

二、调查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们发现这群数学成绩较低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上有许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在数学学习上没有兴趣

通过问卷的形式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困生都在数学这门学科上没有自己的兴趣。座谈会中,专家会发现被调查的学生往往大部分时候都处在焦躁的状态,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学习劲头。在提到数学学习时,感受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他们把数学当做是讨厌的学科。

(二)不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

调查人员在座谈会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学困生并不能正确的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觉得数学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另外,大部分学困生注意力相较于成绩稍好的同学比较不集中,自觉性较差

(三)学习的耐久力差

在问卷调查中问到是否努力学习的问题时,大部分的学困生都选择“没有”,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较短。遇到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没有想钻研的精神。学习方法也常常用走马观花的方法,对于做错一次的数学问题不会主动寻找其原因,常常犯重复错误。

(四)学困生心理自卑

问卷调查表明,在问到自认为成绩差的原因的问题时,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没有努力学习。很多学生都觉得紫的学习能力差,得不到老师的夸奖,恶心循环,学生的自信越来越少,更有同学在数学这门学科上自暴自弃,放弃了这门学科的学习。

三、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一)学困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学困生在平常人眼中都会认为是先天智力低下,老师就会直观的否定学生的能力。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重复错误时得不到良好的反馈,老师也对这些学生没有期许。调查得知,初中数学课堂往往比较乏味,课堂模式较为古板,当学困生在学习难点中的不到透彻的教育,会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如其他学生,反复如此,数学学习越来越差。

(二)农村老师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农村的大部分教师都采用将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知道,这就是教学目的了。他们习惯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不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的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设备等方面,只有少数的辅助设备,学生的数学课堂都是在听,练,考中度过的。通过座谈会,研究人员发现,农村中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思想都很古板,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的不到开发,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大部分老师都会忽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三)学生得不到鼓励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打不到老师的要求,往往在自卑,苦恼中度过数学学习的课堂,老师在学困生有进步时不能及时鼓励,学困生就更加没有信心,从而自暴自弃,产生极大的消极情绪。逃避数学学习,更有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

(四)学困生家庭学习气氛不浓烈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困生家庭的学习气氛不高,课后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学困生中,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学生一般与长辈生活,而长辈的观念落后,学生在长辈身上吸收不到知识,缺少父母的关心。

四、解决方法

(一)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素质能否得到提高,到部分因素都在老师。许多老师的课堂气氛严肃,学生不能在轻松地课堂气氛中学习。调查人员认为,老师应该试图改变教育模式,将先进的教育模式引入数学课堂中,提高老师自身素质的同时,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二)重视学生心理

心理学研究得出,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会形成一个回路,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成绩好坏离不开老师。老师期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提高,学生希望能够吸收老师所教的内容。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自信,心理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鼓励,使这些学生能对学习有兴趣有自信。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光要注意将知识让学生们接受,还要注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多与学生交流,缓和师生关系,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慢慢的提高,学习方法也能慢慢掌握,学习起来就更加轻松。

总结:帮助学困生学习室教师的责任,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气氛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来,我们国家的栋梁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美)Barry A.Farber等编,郑刚等译.罗杰斯心理治疗[M].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6.

[2]刘超.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z2).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中学 数学教学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基层教育工作者应大胆更新观念,大力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但农村由于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能力和学校的硬件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教学效率低下。这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本人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教学分析

1.农村学生的劣势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知道较少,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较低。另外,家长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对知识的重要性还不很在乎,也不懂怎样好好教育儿女。这些最终导致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

2.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较低,从而提不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水平,爱护和关心学生,优化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3.课堂气氛较差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性格内向的居多、再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还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些学生的思想开小差,造成的结果是老师教的很辛苦,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4.教学观念存在问题,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很多农村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其结果只能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不知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的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提高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课程的改革给数学课程注入了新的知识资源,现行的教材已将旧教材中陈述性强、过分注重演绎推理的知识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闯题情景展示出来。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练习,积极创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兴趣

在农村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分离现象”较为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因此,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促进发展,全面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以便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发展。

第10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必要的数学应用技能;能够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一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社会,能够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应用这一学科的意识;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数学的重要价值,从而增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的信心;在情感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这一学科的专业目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原理去分析世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

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

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地位轻视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0085-01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样也是初中数学计算的基础。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思路较为抽象,在解题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技巧。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运算技巧,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就成为初中《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任务的核心。本文重点说明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过程中,解题技巧所起到的有效、快捷、简化、准确解题的作用,由此突出解题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巧用韦达定理,化整为“1”

韦达定理是一元二次方程中较为重要的定理,其内容表述为:如有方程ax2+bx+c=0(其中a≠0)满足a+b+c=0,那么此方程必有一根为“1”,另一根为“”;若满足a-b+c=0,那么此式必有一根为“-1”,另一根为“-”。根据韦达定理的直接结果我们可以将满足定义的方程结果直接解出。如例题:求2(2+34)x2+(-105)x-5+37=0的解。

解析:一些学生会因为题目中信息量较大、运算量较大而被“吓住”,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例题中a=2(2+34),b=(-105),c=-5+37,而a、b、c三者恰好存在a+b+c=0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韦达定理解出本题结果,即x=1或x==。

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未知数方程中较为基础的,考题中许多形式也是根据基础定理而推导出来的。所以解题时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怕怪题、难题。先要将其整理成最简形式,并且将各个系数对应地找出来,找出其中规律,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在日常练习中,教师也可根据做题经验总结出相关定理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若方程式满足x2+y2=c2,其中x为未知数,y为含x的代数形式,c为常数项或含x的代数形式。如x与y满足(x+y)2=x2+y2,那么就有“xy=0”。

二、利用换元法,化繁为简

换元法同样是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中最常使用的解题技巧之一。换元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将复杂的方程变得简单,使学生更易找到解题思路,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减少出错率。如例题:求64(x+4)2+x2+8x-32=0的解。分析:若让学生直接解题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运用例题中的相关规律,将其简化后解题就简单多了。

我们先看算式中的难点,在于64(x+4)2展开形式数据过多、过大,观察x2+8x,我们发现若将其配上“+16”,那么就有x2+8x+16即为(x+4)2的展开形式。由此我们整理出解题思路:64(x+4)2+x2+8x+16=48,即为64(x+4)2+(x+4)2=48。设(x+4)=y,那么就有64y2+y2=48,可以解得65y2=48,y2=,所以y=±.即x+4=±,所以x=±-4.

换元法的重点在于找出公式中相关的变形形式,并且根据其变形形式合理设定二次元。

三、利用分段法,合理找“0”

含绝对值的一元二次方程在解题时由于含正负两种情况,需分别讨论,所以成为教学中的一个易错点和难点。在含绝对值的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时首先要明确以绝对值中内容为“0点”分别进行讨论。如例题:求4x2+|4x+6|-22=0的解。分析:本题是一道常规的含有绝对值的一元二次方程,解题重点在于去除|4x+6|的绝对值符号后4x+6的符号。所以解题第一步我们首先需假定4x+6的符号。

解:若绝对值内为正数,则4x+6≥0,则有x≥-。继续解方程4x2+4x+6-22=4x2+4x-16=0,有x=,又因为x≥-,所以x=;若绝对值内为负数,则4x+6

含绝对值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在于绝对值内的符号不确定,所以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确定绝对值内的符号,以“0”为分界点,分别讨论大于0的情况和小于0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技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度。

第12篇

初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的教学成果让我充分认识到了什么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年来,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认真备课,上课从不迟到,在课上用十分的心像学生们传授知识。

今年我教的是七年级,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教学七年级生物课程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领导的提倡,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作为老师,教学工作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以我这一年来努力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个人学习

不管生活中有什么事,我都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同时,在本学年,我担任了校广播站的工作,管理各班级的广播站投稿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向广播站投稿,使学校的广播站得以正常运行。

四、取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任教的初一年级510班,生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均分都超过了不同学校的同等年级,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争取让自己所带的6个班孩子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3、在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方面还得加油。

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本人20xx年七月毕业于XX师专数学系,同年九月在我校参加工作,任初一数学教师。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同时获得了学士学位。

参加工作就一直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为了管理班级,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我也把满腔的热忱和全部的爱心都倾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有五年的时间吃住在校,以校为家。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把个人问题个人问题放在了次要位置,以此影响了家庭的幸福,但是为了工作我我没有做出别的选择,顾大家舍小家是每个老师可能都会面对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担任班主任工作,更为了六十多个家庭的期望,更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十几个月的女儿扔给了父母,早出晚归成了我的的工作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我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学习;我经常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家庭境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方法,为孩子的未来献计献策。

在教学中我一直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材施教,积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好坏设计教学,不歧视差生,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成绩。自己努力钻研业务,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不迟到不早退,坚持出满勤,满负荷工作,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同事舒心。

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加两次抽考,分别获得了第二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平常的考试我所教的数学成绩也比较出色,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大家的认可。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各种教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