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05:2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法翻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提出用语法翻译与交际并重的方法来提高外语教学效果.认为由于年龄差异将产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在外语教学中,成人教学与儿童教学应有所不同。
关键词:语法翻译交际法
从中世纪的欧洲人学希腊文和拉丁文所产生语法翻译法起,在外语教学方法上已经历了语法翻译法(脚mmar一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小od)、听说法(theaudio一lin只ualmethod)、认知法(theeo即itiveapproach)、交际法(theeommunieativeapproach)、功能法(thefunctional即讲oach)的演变。在现阶段笔者认为,高校的外语教学应从语法翻译和交际法两项入手,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语法翻译法是用本族语讲解,强调语法的作用,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和背诵,侧重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其长处在于利用文法和学生的理解力着重阅读,着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比较适合有思考力的外语学习,者的方法。丹麦语言学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为什么母语学得这么好》的文章中曾对学语言的婴幼儿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在孩子这方面无论孩子有多愚笨,对语言都有一个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无论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赋有多高,大多数情况下,对语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确的。如果从这个结果看,我们似乎应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本族语的方法,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音习惯。讲述中只用外语加手势、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的不同。一个儿童头脑的“知识”含量是绝对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长期思考习惯的养成,已难以象儿童一样运用直接法,因此,针对成人的教学法与针对儿童的教学法不应相同。
对于学外语的成人来讲,使阅读理解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是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而语法翻译法恰恰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成人可以利用学到的语法知识,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谓宾的结构来分析一个较难理解的句子,这时候,就会发现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理解的难度减弱了。可是,我们光能理解是不够的,还要进行书面或口头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须培养由汉语再翻译成外语的能力,才可以说对外语有了初步的掌握。应用语音学家H·G·Widdowson在谈到“语法”和“学会”时说:“对学习者而言,欲知晓语意,则应知晓语法在单词与语境之间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气how脚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见,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语教学,忽视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过分强调翻译而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法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既要求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求学会具体运用,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比如说新闻报导、广告、通知、表格、新闻广播、电话谈话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因此,交际法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所带来的口语练习方面的不足,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学带来的各种好处,列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所学与他们每日的活动息息相关。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交际中的语音,知道怎样去说,说什么,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从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谓交际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从交际能力到交际语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职eped眼。盯)》中所说,是“知识和技巧:在交际能力的运用过程中,知识指的是人们对语音和交际语音运用的其它层面的自觉和非自觉的认识;技巧指的是人们在真正的交流中对这种知识运用的程度有多高。”可见交际法的最终目标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要以人们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同时,我们在学习中还要分清语言和语言知识的内涵,语言内涵是指能够与不同语言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那么你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的某种法门;而语言知识则不同,语言知识是指系统的规则,这规则可以使一句话听起来语序正确,合乎这种语言的特点。因而,对大学生来讲,仅仅靠浅层次的交际是无法在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语法翻译的语言知识,才能弄懂深层次的交际内容。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既让学生对语言能够流利地运用,使之成为有效的交际手段;又要让学生懂得语法翻译的知识,在不断的理解领悟中去体会语言的更深层次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授一、二年级学生时除了正常的教材,还应让他们多读些各个领域的原著,以适应不同语体的特点,这个阶段也是词汇量积累和扩大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以语法翻译为基础的,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尝试地进行部分运用;在三、四年级时可以利用视听手段让学生自发地学习在各种交际场合中的语言运用,提高听说能力,使其对语言的掌握从稳健中走向灵活。
参考文献
IH·G·稍ddowson.语言教学面面观.上海教育出版社
论文摘 要:国际间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成为必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探讨了其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者们将其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国内对中介语的研究大多都以学习者对普通英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英语中的中介语现象。
2. 中介语简介
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1969)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研究论文。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1972)。
Selinker还提出了制约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所表征的五个心理因素:(1)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它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2)训练迁移,指学习者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或训练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中介语。(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掌握、理解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时所采用的方法。(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表达意思的方法。(5)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套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英文论文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一种中介语,带有汉语的痕迹。笔者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博士用英文所撰学术论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
3. 中介语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体现
学术论文中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习者会受到新项的干扰。例如,英语有冠词(a、an、the)而汉语没有,冠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即是新项。汉语中名词即可表示一类事物,而在英语中,要通过正确使用冠词或变名词为复数形式来表达“类”这一概念。学习者经常因忽略汉英的这种差异而忽略对冠词的使用。词汇内涵的不对应也是产生中介语的原因之一。汉英词汇中有众多内涵不对应的现象,需在翻译时作区别处理,如:“对”不仅可以表示对象,翻译为“to”,还可以表示逻辑的动宾关系,需翻译为“of”;“同时”不仅可以表示同一时间,翻译为“at the same time”,还可表示“也”,需翻译为“also”;“首先”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因此不应翻译为“at first”;“最后”既可表示“终于”,翻译为“at last”,也可表示最终的时间,需翻译为“finally”等;“下”不仅可以表示位置低,翻译为“under”或“below”,也可以和“温度”、“频率”等搭配使用,表示一个抽象的地点,需翻译为“at”。词性的干扰也会产生中介语。汉语的词性划分标准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的形态变化或词的语法意义。英语有比较丰富发达的形态变化,有构词形态。译者往往忽略汉英的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性不加区分,例如:“with the flourish development of economy”。习惯用法的干扰也是中介语的来源之一。汉语中经常会出现像“情况”、“现象”、“问题”、“使”、“有”、“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在写作时把这些词都翻译出来,使得译文冗长,也不符合英语习惯。如:“the phenomenon of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态负迁移、时态负迁移和句型结构负迁移三方面。在汉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差异,句子可以无主语,在主语位置出现的名词也可能是动词的逻辑宾语,或者句子以“据……”开始。学习者受汉语影响,往往将这类句子误译为无主语句子或主动语态。在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不具备具体形式,而英语中不同的时态有不同的形式,作者在写作时要么忽略时态,要么错误使用时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似乎对过去时态有偏好。在句型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连淑能,2006:46)。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往往不从句子结构上作调整,而是按照汉语的习惯仅将各分句简单堆砌,甚至在同一句话中出现多个动词。
训练迁移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语法规则、语言技巧等按照章节孤立讲解,使学习者进入了某些误区。如:教师过分强调句子结构应灵活多变,以至于学生为此而忽略了连贯性;或者教师过分强调被动语态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对主动语态望而生怯;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能识别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甚或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从而误导了学生。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不当体现为:很多学习者期望通过对词汇和语法规则“死记硬背”来提高语言熟练程度。这种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记住了语法规则但不会使用,认识单词但不知道其具体用法,如:“As a result, users could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nytime.”
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情况下,学习者不得不采取一些交际策略以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回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策略。在写作过程中,若表达受挫,作者往往会折中地选用一种能表达自己大意的方式,从而回避了能够确切表达自己意思的方式。求助权威是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汉英科技字典,无论是电子类的还是传统的,都极少介绍词的具体用法。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工具书,导致论文中词的误用现象时有出现,如:“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perfected.”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学术论文中也很常出现,如:学习者根据动名词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动词均可通过加后缀“-ing”变为名词,如:“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Internet”;学习者根据比较级的相关语法规则,简单推断出“越来越”均可翻译为“more and more”,如:“People more and mor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学习者根据定语从句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定语从句用关系代词引导即可,而忽略了介词的使用,如:“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machine operates normally is 28℃.”
4. 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学生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对专业英语进行系统学习,而硕士学术论文和博士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无本质区别,这可以用石化现象解释。Selinker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倾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转引自赵萱,2006:18)既然到达某一特定学习阶段后,学习者并不能通过自身的作用消除石化现象(defossilization),显然外界因素至关重要,而教师这一外界因素因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紧密相关,其作用不言而喻。因受交际法的影响,有学者主张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任务和话题本身内容,注重交流,不过多纠正错误,让他们敢说、敢写,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练习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事实上,在学习者语言能力已经石化的阶段,教师便有必要对学生纠错。认知心理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Ellis, 1994)。语言的输入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丁双红、张学辉,2005:115)。教师的纠错过程也是一种语言的输入。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供目的语模式。中介语作为一种语言,在以自然进化的方式非常迅速地变化着。在这一过程中,可供学生模仿和对照的目的语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目的语语言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能够对学生正确的语言运用给予巩固和强化。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各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检查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据韩萍、朱万忠等调查,由于ESP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自身语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语言教学经验,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2003:24-33);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若其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也难以胜任。各专家、学者都曾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刘润清建议给大学英语教师举办师资培训班(1999:7-12);蔡基刚也提出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2004:22-28)。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稳定的ESP师资队伍,培养对象最好是有理工科基础的英语爱好者,他们有理工科学生的思维习惯,易于接受专业知识;同时,他们爱好英语,容易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此外,他们应该有机会进行专业英语翻译或编辑工作,以便能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5. 结语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研究中介语可以有效了解学习者出错的类型及其成因,提炼出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最终达到缩短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距离、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中介语的角度研究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消除母语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引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反思。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72.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2-28.
丁双红、张学辉. 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6):115.
韩萍、朱万忠、魏红. 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 外语界,2003(2):24-3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
论文摘要: 词汇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目标,应该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用语法翻译教学来夯实高职学生的的基础,用交际教学法来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两种教学方法是互为补充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对高职高专学生词汇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分别是a级3400个,b级2500个。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起点较低,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任务重。仅靠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认知策略来完成突然增大的这些词汇任务有很大难度。而且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词汇的词义、拼写及各种用法,把英语单词和汉语意思笼统对应,缺乏对构词法知识和词的文化内涵的讲解。由此而来,很多学生只能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依靠机械记忆的方法来背单词,对词汇的掌握无法熟练到能应用的程度。
二、有关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研究
1.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长期需要,社会各界对有关外语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法翻译法的认识逐渐变得客观,语法翻译法在当今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中确有其存在价值。主张采取交际法教学的学者们即使在反对牺牲了语言的运用而单纯注重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坚持它的长处的基础上,吸收包括交际法在内的一切符合我国教情学情的教学法的长处,摈弃其死记硬背、盲目灌输等做法,使之适应变化的英语教学形势,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
2.交际法的误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语言教学界以来,对中国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外语教学也逐渐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转向了交际教学法,使其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法,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考核都围绕“交际”二字来做文章,“听、说”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郑声衡在《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中提出,我们应该知道交际教学法首先是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思想而不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交际法的外语教学思想要求人们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三.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结合应用于词汇教学
樊长荣(1999)在《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中指出,将交际教学法引进外语教学并不是否定语法翻译法。片面地强调交际法无疑就排斥了语法教学胜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片面地强调语言使用的功能又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教学法”,不可偏激地推翻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完全地“照搬照抄”交际教学法。应该在教学中,综合使用交际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使这两种互补性很强的教学法的并存成为可能。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把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教学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外语教学的方法达到最佳合理的状态。
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定一年级同专业的两个高职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控制班。利用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分别证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学期实验过程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法,即在语言输入阶段主要进行教师控制、以讲解为中心的语言输入;在知识内化阶段进行教师半控制、以准确为目的、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语言操练;而在语言输出阶段进行学生控制、以流利为目的、以语言意义为中心的语言练习。
对调查及实验结果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之后,通过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一学期的实验后,通过后测成绩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在词汇能力方面,对照组的学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和单一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比,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融合的方法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词汇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词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启示。
参 考 文 献
[1] allen,e.d.and r.m.valette.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2] alreck,p.l.and r.b.settle.the survey research handbook [m].homewood:mcgraw-hill,1985.
[3] ausubel,d.p.learning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m].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67.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 [m].london:pearson hall regent,1994.
[5] 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何英玉,蔡金亭.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
如何设立论文题目副标题格式与原则?标准的论文题目格式应该具有、客观、符合汉语语法、副标题具有逻辑性、准确性、简练、以便于检索。以下为参考标准
1.符合汉语语法
不合汉语语法的情况多出现在从其他语言翻译成汉语的文章中。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语法体系,因此,既然是汉语文章,文章的正标题和副标题都要遵循汉语语法。
2.正副标题具有逻辑性
副标题是对正标题加以补充、解释,所以,如果正副标题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那么,副标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准确性
副标题应该和文章内容保持一致。如果副标题不准确,会适得其反,误导读者。无论从编辑对文章的文字处理角度,还是从作者修改文章的角度,都应尽量减少用副标题夸大文章的研究内容、意义和作用的现象。
4.简练
学术期刊一般对文章正标题的字数有所限制,而对副标题的字数没有明确限定,但是,副标题应避免使用烦琐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虚词,也不应使用抽象、空洞或者生僻、生造的词,以免使读者不知所云。
5.便于检索
副标题的用词要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副标题最好包括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这样也避免了副标题的空泛。
【关键词】机器翻译毕业论文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0-01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英文学术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过多依赖翻译软件,往往造成辞不达义。分析机器翻译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机器翻译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联接,一些英文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翻译,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带来的便利,由于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忙于找工作或备战研究生考试,学生对毕业写作兴趣不高,为此依赖机器翻译就成了一普遍现象。
其次,机器翻译降低了论文的写作质量。单词翻译是目前翻译软件最大的功能,而文章翻译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虽然每一个单词都翻译的没有问题,但如果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来看就非常不准确,更不要提把这个单词放在文章整个环境了。句子和整篇文章的翻译对于翻译软件来说是软肋,目前翻译软件百花齐放,软件翻译的结果和人工翻译的结果差距甚大。
那么,如何应对机器翻译对论文写作的消极影响,可借鉴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认知。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介绍毕业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地位,也可在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与高年级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灌输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文学、语言学、文化和翻译等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各个语言板块的信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语语言。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完成书面提纲、报告或学期论文,在写作中强化学生对英语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及词汇的多样化运用,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训练其英语语篇思维模式。
第二、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讲座。
除了理论教学,开展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及研究兴趣,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产出形式多样化、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第三、加大奖惩力度, 增强学籍档案可信度。
外文毕业一收费标准是什么,随着互联网和社会毕业的需求增加,毕业机构不断增加,但是在众多的毕业机构中,能都小语种或者外文的毕业论文少之又少,在这里,为您整理外文毕业的一般收费标准。
一般来说,毕业机构处理外文毕业论文的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用外语写作,二是中文版写完之后再翻译成英文。当然,翻译可以是作者自己操作,也可以由毕业完成。因此,针对这两种情况,的一般收费标准如下:
如果是直接用外文进行写作,难度系数,和语法词汇等要求都不低,要求写作老师的专业程度高,一般收费标准是300-400元/千字。如果是一些小语种的毕业,费用也会随着写作难度而有所增加。
如果是先写成中文然后再翻译成英文,一般的收费标准是200/千字左右,当然,如果翻译部分的工作由作者自己完成,毕业机构只负责中文的写作,一般的收费标准就是100-150/千字左右。
针对普通资料而言, 例如文献、作业或者报告翻译费用要低于论文的翻译费用,这个是根据难度系数而定的。翻译周期长短参考翻译字数。
最后,提醒一下想要寻求网络毕业机构帮助的作者,在毕业平台交接过程中,要随时与他们联系,一方面起一种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老师的知道思路随时汇报给毕业机构,他们也能及时调整。
从读者和文本因素谈EFL阅读中的图式干扰
重语言,轻教育:探究ELT与普通教育研究及课程理论之隔离
基于语料库的HAPPEN语义韵的对比研究
词块研究与英语学习词典编纂
中英文报纸社论之元话语标记对比分析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与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生会话话轮转换处的会话填充语——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职前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
中学英语课堂环境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用
文化翻译:缺省与补偿,多元与一元——“The Dirtiest Man in China”事件的启示
偏爱与契合——村上春树的翻译思想
英-汉同声传译中的数字口译错误——一项基于2008年天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口译语料的实证研究
“第二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暨国际汉语教育专题研讨会”通知
本刊改版暨征稿启事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高层论坛”顺利召开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法能力的变化和发展
从神话到动机:新闻话语的“戏剧五位一体”批评分析
英语议论文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心理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you know习得实证研究
基于荟萃分析的语言认知性别差异研究
日语接续助词「て的误用倾向及分析
应用IRT模型分析TEM4听力理解项目的质量
从文本功能看无主语中文标语的误译
文学话语主观情态意义的翻译策略
效应幅度:外语定量研究不能忽视的测度值
词汇联想与心理词库:词汇深度知识研究现状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述评
翻译的语境化研究——评介《翻译与脉络》
我刊荣获上海市社会科学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优秀奖
我刊入编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国外外语教学》更名扩版启事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与自主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
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对产出性词汇知识附带习得的作用
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的发展特征——基于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语的研究
二语朗读研究的四个基本假设
模糊限制语——表达礼貌的语言策略
EFL教学中的纠错——教师与学生的看法与纠错效果的关系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评分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使用
基于语篇理论体系的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背诵对英语语块习得的影响
日语专业初级阶段听力教学的可能性
国内完形填空研究20年述评
教师认知视角下的二/外语语法教学——国外实证研究综述
外显语法指导的认知宏处理和微处理模式综述
外语学习与认同研究在我国情境中的必要性——回应曲卫国教授
翻译研究·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翻译研究的诠释学派
历史、风俗与王尔德的私心——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余光中译本某些缺憾的成因
评《Doing Culture中西文化之鉴》
翻译鉴赏:一门亟待建立的学科——兼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中国学生二语阅读过程中语音激活问题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have的习得研究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抽象实体回指中所指歧义的处理策略
中国非英语专业EFL学习者强化语使用研究——基于COLSEC的调查
1.1科技英语翻译的含义科技英语是指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相互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或者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知识时经常运用的一种语言方式。而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就是指能够充分理解原文并对文章创造性地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科技英语的翻译要尽量避免带有感彩,应该运用准确、清晰、严密的词语和句子,使所译出的文章充满科技文章的韵味和风采。
1.2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认识人们对翻译的相关认识一般是从不认识或简单认识开始,经过实践考验最后达到深刻本质认识程度的过程,人们对翻译的理解大都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理论上可以把翻译理解成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语言所表达的是语义精髓,其中也包含原文中所要表达的风格及文章通顺性等。要想做好翻译,必须抓住翻译的本质,才能了解翻译的表达精髓。
1.3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首先,由于学术界的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快,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处理科技英语翻译时要以最新的科技术语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其次,在词汇方面上,科技英语大量使用专业知识方面的词汇,而且同一词语词义多样化、广泛使用缩略语、前后缀出现频率较高。科技英语的语法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量使用长句,并且在语态方面广泛使用被动语态,这些会给翻译过程带来很多麻烦。最后,科技论文文风质朴、文理清晰、描述准确、多用具有严谨性和单一性的专业术语,以使论文更准确、更简洁,主要描述客观事实,多数是给出定义、定律或概念、原理以及生产工艺等。
2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1科技英语翻译的问题首先,科技翻译工作者对相关科技行业的专业知识了解不透彻。例如,会在译文中出现错译、漏译、随意增译、译文欠准确等问题。其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合理区分正式词和书面词。再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很多人往往忽略句子结构的重要性,导致翻译中句子的意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很多人对翻译软件过度依赖,甚至有的人把需要的文字用翻译软件翻译后不作任何修饰改正,这样就会在所得的译文中出现很多错误。
2.2科技英语翻译的应对策略首先,科技翻译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且了解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其次,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应明确文章要表达的语义,准确了解语境,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做到合理利用正式词和书面词,使译文更加符合科技英语翻译的规范性。再次,应尽量多使用科技语言,使译文充满科技文章的色彩。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以原文作者的民族文化背景为根本,争取做到正确合理的理解。最后,科技翻译工作者要仔细慎重选择翻译的辅助网站,按照英文的语法原则和通用习惯书写规范正确的中文句子,之后再利用相关的翻译软件得到结构合理、句式通畅的译文。
3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3.1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在准确表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使表达文字准确无误,达到通顺易懂的要求,在中文意思上合乎逻辑规范。在技术上应该符合习惯用法,要达到质量标准,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常用方法。在翻译中精读原文不仅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译好原文的前提。翻译人员要想充分理解原文,可以在精读过程中,查阅有关专业技术书籍、辞典或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学者请教询问。此外,翻译工作者必须对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加工和提炼,以便提高译文的质量,要耐心认真地对译文进行加工和修改。
3.2科技英语翻译的主要技巧首先,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认真处理词汇和词义问题,创造性地对辞典词义作翻译上的处理,并根据各个具体行业选定术语。其次,对科技文章的正确理解主要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熟练的专业知识上以及恰当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要了解数量时态和三个基本语法在科技翻译中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翻译过程中。最后,要想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经过语义辨认、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三个过程。逻辑分析能帮助我们弄懂从语法分析角度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其中逻辑判断主要是指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的判断和译文的技术逻辑的判断。
4结语
关键词:英汉翻译 原文理解 语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27-01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外语教学中,英汉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译者或教师熟练掌握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从而能传达原文的意思。翻译过程大体可概括为理解、表达和校对这三个阶段。而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也是翻译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英汉翻译实践中,正确的理解英语原文有助于运用汉语正确的表达,而要正确的理解英语原文,深入细致的语法分析则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理解的前提。在英汉翻译中,语法分析不是进行纯语法分析,而是从语法的角度去剖析英语原文里句子的语法结构,弄清原文句子所传递的意义。因此,本论文将从单词和句子两个层面阐述英汉翻译中的语法分析的重要性。
1 单词的语法分析
单词是语言符号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语言大厦的一块块砖石。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想正确理解和传递句子或篇章的意义,单词是不可忽略的分析对象。
首先从词类来看,英语和汉语有着大致相同的词类,所不同的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有量词和语气词。不同的词类在句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起不同的语法作用。在英汉翻译时,两种语言的词类常会发生转换,即词类转换法。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I’m afraid I can’t teach you swimming. I think my little brother is a better teacher than I.
误译:我未必会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比我是个更好的老师。
在译文中,第二句的意思表达不清。名词teacher 虽是“老师”的意思,但根据前一句的意思,我们知道teacher 在这里并不指其身份和职业,而是具有较强的动作意味。在汉语中并没有恰当的对应名词时,这时就要使用词类转换法,将其翻译成动词“教”。该句应译为“我未必会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比我教得好。”
又如:What kind of sailor are you?
误译:你是什么样的水手?
同样,上面的译文没有充分理解原文,从而造成误解。这里名词sailor字面意思是“水手”,但在原句中具有动作意味,所以译时也要译成动词“晕”。该句应译为“你晕不晕船?”
其次从名词复数来看,有些抽象名词变为复数形式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意思。例如:
She had got securities from her father.
误译:她从父亲那获得了安全感。
名词security 变成复数形式后,意思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证券”。那么该句应译为“她从父亲那得到了证券”。
又如:He had not got any damages.
误译:他没有收到任何伤害。
在该句中,名词damage 变成复数形式后,含义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赔偿金”。那么该句应译为“他没有得到任何赔偿金”。
2 句子的语法分析
句子是比单词更高一级的语法层次,是能够单独存在并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因此句子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英汉句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在英汉翻译中我们主要注意它们的不同之处,特别是语序安排方面。同时还要进行句法分析,挑出英语原句的主干部分,再看其它的次要成分,从而充分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再用通顺、流利的汉语将其展现出来。因此,此时英语的语法知识要牢记在心里,并能熟练运用。下面我们举例来看一下,例如:
Prominent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were series 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 “Skinner’s Works”.
乍看此句时感觉很复杂,但仔细研究后发现该句为一个倒装句,其正常语序应为Series 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Skinner’s Works” were Prominent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这样该句的主干部分显而易见:Series were prominent. 而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 “Skinner’s Works”是定语,修饰series。而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是地点状语,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在汉语句子中,状语则是由大到小排列的。这样该句的结构就很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运用汉语进行表述。该句应译为“在那个最显眼的书架上最显眼的书籍中显眼的几卷就是精装的名叫《史金纳全集》的一套书”。
又如:… there was in the old library at Queen’s Crawley a considerable provision of works of light literature of the last century, both in the French and English languages …
本句主干部分为: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provision of works,地点状语为in the old library at Queen’s Crawley,修饰works的定语为of light literature of the last century, both in the French and English languages。本句句法结构分析后,理解重点则应放在light literature的理解上。在该句中,light literature应译为“轻松的读物”。全句应译为“… 在英国女王的克劳莱大厦的书房里,有不少上世纪的文学作品,有英文的,也有法文的,都是些轻松的读物”。该句采用了分译法,因为在汉语中找不到light literature对等的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英汉翻译中要想充分理解原文,传递信息,首先就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语法分析,这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行深透的理解和忠实表达,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论文摘要]中国近代教育开端于外语教育。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新型学校就是外语学校——。这是由中国近代史的特殊条件决定的。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增多,英语的实用价值逐步升温,出于内政外交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英语逐渐得到重视,成为主要的教学科目之一。研究近代的英语教学法,挖掘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为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和繁荣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
1 近代英语教学法概述
清朝末年,教会学校教授英语以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官办外语学堂旨在培养英语人才,维护其封建统治;民间则为满足贸易交往需要学习英语。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应运而生了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以及别琴英语(Pidgin English Method)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法各具特色,共同推动中国近代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1.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德国,因其对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起到良好的作用,故又被称为古典教学法(the Classical Method)。这种教学法主要通过学习语法,查阅字典来理解文本,阅读古典文献,训练学习者心智,以提高其人文素质。19世纪初期,语法翻译法由欧洲早期传教士传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外语教学方法。1818年,外国传教士成立了马六甲英华书院,开设写作、中英翻译和语法等课程,翻开了中国“语法翻译”教学的历史。186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其目的是为清政府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因此,其核心课程仍是外语的文法和翻译。同文馆规定翻译西方书籍文献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还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大量的翻译练习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这种教学特色是当时用人制度的必然产物。当时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依据成绩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而语法翻译法强调准确性,书面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评判标准上较客观公正,少有随意性,因此语法翻译法与当时的考试制度相匹配。
从英语教学特点看,近代盛行的语法翻译法有其合理的一面。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交际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语法翻译法运用大量的语法,翻译和写作练习,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其在写作和翻译上力求完整与准确。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写和译等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也培养了一批英文写作和翻译人才,如著名翻译家严复。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语法翻译法加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口语表达素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说和读的能力。
1.2古安系列法
古安系列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地的不断扩张,国际政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外语口语交际能力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于此同时,欧洲语言教学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兴起,改革者们极力强调口语训练在外语教学中的绝对重要地位。他们主张将语言教学的重点从提高学生的心智,提高人文素养转向培训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此历史背景下,法国人弗朗索瓦古安(Francois Gouin)在观察研究儿童学习语言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口语的重要性,主张运用实物和动作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强口语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宗旨。
1902年古安系列教学法引入我国苏州东吴大学,不久被广州岭南学院等教会学广泛采用,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时很多一二年级的学生经由古安教学法的培训,都可做到口语流利,脱口而出。近代从语法翻译法的采用到古安系列教学法的引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大门进一步打开,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文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交际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之急需。古安系列教学法因其具有直接法,交际法,自然法等教学的合理成分,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语教学中效果明显,成为培养交际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它与语法翻译教学法一起成为我国20世纪初英语教学的两大方法。
1.3别琴英语法
别琴英语起源于广州,是我国19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当时中外民间经济贸易交往频繁,来华外国人和广州华人为扫除语言障碍而逐渐发明的一种混杂的交际语言。它的最大特点是混合性和非规范性。其词汇主要源于英语,还夹杂着广东语,葡萄牙语,马来语和印地语。其语法规则基本上按照广东语的规则行事。它在近代外交,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别琴英语的教授方法非常特殊。它是一种口头语言,没有规范的语法规则,因此多以口授或汉语注音的方法来学习。其学习内容局限于商品名称和价格,日常见面用语,讨价还价用语等。学习者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汉语谐音学习英语,不可能掌握标准的英文发音,也不具备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虽然别琴英语有很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他能够运用当时的英语教学条件,把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有机的联系起来,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
2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实行四种转变,即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学管理体制的转变。回顾历史,近代的外语教育与时俱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和发展不乏借鉴意义。
2.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
从开始,我国的英语教学就不断的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教学理论。从最初语法翻译法的运用,古安系列英语教学法的传播,到当代英语教学中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的大胆尝试,体现了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兼容并蓄,推陈出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各有利弊,全盘接收和全盘否定某一种教学法都是不可取的。听说法和交际法易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法翻译法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使学生熟练的掌握阅读,写作,翻译等基本功。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切实做到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培训学生语言技能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2培养应用和实践能力
近代英语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实践。如同文馆的学生除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外,还经常做笔译和口译的实践工作。除了翻译书籍报刊外,学生们还直接间接的参加各种外事活动。由此可见,语法翻译法也可以灵活运用,让语言理论知识与翻译外交实践相结合,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中国今天正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在强调听,读等“输入”能力的同时,努力拓展说,写,译等“输出”能力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调整各种语言技能训练的时间比例,适度加大口语,写作和翻译的训练力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社会实践向结合,积极为地方的外语教育工作和外交旅游事业做贡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及语言应用水平。比如,组织学生到中学做助教,到旅游景点做导游,到外事部门做翻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一些英文语法和单词。
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了近代主要的三种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古安系列教学法、别琴英语教学法,认为这些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将英语学习与国家的发展和当地资源紧密的结合,培养了符合当时市场需要的人才,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之路。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给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很大的启示。当今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考虑主体和客体条件,适当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认真总结前人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和时代特色的英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传松,许宝发. 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范延妮. 试述近代英语教学方法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3]秦涛. 近代英语教学方法积极意义及其借鉴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9).
[4]顾卫星. 近代“语法—翻译”教学法剖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2,(4).
【关键词】外语教学现状 语法翻译法 多领域研究 外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93-03
一、简析外语教学现状
我国学习外语人数为世界之最,但有两个公认的不足之处:
1.耗时低效。以英语为例,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加上职称外语,中国人要耗其一生学习英语。
2.聋哑外语。我们所学的外语多数人只能用于阅读理解、写论文;听不懂说不出。以日语听力考级为例,听力考试基本上都是不及格,总分由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的分数来提高。
我们认为,形成这种现状有以下几个原因:
1.至今为止的外语教学计划是以语法翻译法理论为基准制定的,而语法翻译法源于中世纪欧洲教会中拉丁文的教育模式。拉丁文是死语言,拉丁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养。用拉丁阅读有关书籍,不需要口语交流,所以重阅读,无听、说。
2.没有遵循外语学习规律安排外语教学,只是形式上吸收以听说为主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的一些要素。
3.囿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外语教学设备简陋,只有录音机、幻灯机的语音教室和少数外语电影。
二、遵循外语学习规律,改革外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为止,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没有把生理学、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来,外语学习依然是“耗时低效”、“聋哑外语”的现状,外语教学法仍然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笔者对目前主要使用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之特点进行如下对比:
1. 语法翻译法: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特征,即以语法教学为中心,进行汉语和外语互译为主要内容,以阅读理解外语资料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法源于中世纪欧洲,人们学习拉丁语,其目的是阅读用拉丁语书写的书籍,以便吸收古代文化,提高修养。由于当时拉丁语不是生活用语言,是书写、书籍用语言,通俗称“死语言”,不需要听和说,所以教学法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十八、十九世纪法语、英语兴起,学校开设法语、英语等课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学法就沿用教授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语的语法翻译法[1]。它有以下优点:(1)可用母语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2)可进行大班授课,在人员交往极少,通讯媒体有限的时代,能满足大批外语学习者的要求;(3)由于学习者理解能力较高,能系统高效地进行外语语法教学;(4)在短期内阅读理解能力可明显提高;(5)便于在教师、教室、教材的条件下组织教学等。上述优点使得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加之成人学外语过程中,更喜欢能获取文化知识的读写和阅读理解,不喜欢毫无知识可言的、枯燥无味的听说练习,导致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任然跳不出语法翻译法的老框框。
2.直接法:是为了弥补语法翻译法的不足,满足人们听说外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要求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直接法主张用外语直接教学;(2)通过句子的听说和模仿掌握交际用生活语言;(3)在学生掌握了语言材料之后,再从所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4)重点在于培养实际的外语交流能力。直接法要求通过外国人教师进行少数人小班教学,学习周期要短期集中,一般都是模仿在外语语言环境、外国生活的环境下进行习得为理想特征的外语教学法。
对比发现,直接法的特点较好地遵循了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但它所要求的条件在我国很难具备。所以,为了能够提高直接法所追求的外语听说能力,高校教学中一般在教学计划中每周加入两节听力和两节会话课。但由于对直接法的科学性原理不了解、教材的公式化,听力和会话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今天与此相关的脑科学、发音器官运作原理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没有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来,“耗时低效”、“聋哑外语”的现状说明,外语教学法仍然是语法翻译法的天下。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外语教学界有必要充分利用当今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改革外语教学模式。
三、借鉴多领域研究成果,新时代下习得式直接法外语改革教学模式有据可循
在有关新形势下的改进外语教学方式的分析论证中,有以下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1.脑科学、左右脑记忆模式的研究成果;
2.心理语言学有关学习与习得的理论;
3.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外语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如光导纤维、宽带互联网、多功能手机及各种上网、播放的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使外语习得所需的外语语言环境成为可能。以下与外语教学法研究相关的科学理论,能有助于我们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合理地安排外语教学计划,特作重点的分析说明:
等值概念在翻译中引发的认识问题
英汉语篇结构差异的探讨——浅析《红楼梦》中的译例
论“词个体”与词汇深度习得
语言渐变现象的研究——从语法梯度理论到语法化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程式语研究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
外语教学的世纪思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高年级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
刍议英语语篇教学策略
19世纪俄国诗歌和社会思潮中的中国
也谈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
感伤与超越——析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的张力美
喜剧与暴力·暴力与死亡·死亡与救赎——解读奥康纳的《好人难寻》
日语中“支那”一词蔑视中国之意的历史成因
从韩国儿童汉语教材的编写谈起
高级阶段汉语词义教学的几个问题
爱神的花园——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研究点滴
加里·斯奈德的本土意识
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
亲鸾的圣德太子信仰
无序中的有序——论《拉格泰姆时代》中的变形意象和电影手法
英语存在型强势主位结构的评价功能
语法构式中的语用信息
理想化、形式化与普遍语法
西方新修辞学研究的多元化态势
叙事学对小说翻译批评的适用性及其拓展
翻译的本意——《枫桥夜泊》的五种汉学家译文研究
口译认知研究的心理学基础
试析西班牙语过去分词结构在翻译中的灵活应用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总目次
英语语篇中的标记-价值结构及其功能
隐喻与转喻:争论与原型解释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特征释解
体验哲学——转喻研究的哲学视角
全国首届语言研究与外语教学研讨会会讯
描述翻译学理论发展概述
种族和性别权力下的疯子——美国三部小说中女性的疯狂
《飞越疯人院》的解构主义分析
任务重复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
英语语言水平与联想词类型之相关性研究
独立学院“市场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