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14:1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文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为美国企业界所忽视的,其根本差异表现在,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
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自古典管理以来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路子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为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具体表现是:
1.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2.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3.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在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
4.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以上四种误区有着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中铁三局太原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摘 要: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本文围绕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展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作用及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14-02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表现为企业个性和特质的文化之间的竞争,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许多优秀企业的显著特征。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持久深层的发展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设独到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一、科学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等。我们在理解企业文化内涵时,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文化的阶段性
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通常所指的企业文化应当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未来可能形成的新文化。
2.文化的共识性
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称之为文化。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因此,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相对的共识。
3.文化的范围性
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等。
4.文化的内在性
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二、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黏合剂”,可以沟通员工的思想和情感,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围绕企业的共同愿景,树立奋发进取的团队意识,组成拥有强大向心力的队伍,具有凝聚功能和向心功能。
2.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
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成为指导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灵魂。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普遍接受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把现实的努力与企业的目标、愿景结合起来,化作充满情感意向的工作动力。
3.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催化剂,可以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
4.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在企业行为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一种外在的硬约束。但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而这种能发挥内在约束作用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有利于排除企业的潜在障碍。
5.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又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企业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体现,不论是企业的物质成果还是企业精神成果,都反映着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共同的理念。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企业领导者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和成效。一方面,领导者负责选择确立本企业的基本价值准则、行为规范、企业目标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选择的具体内容。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领导者精神的集体化、企业化。是领导者个性的充分表现,领导者的素质、管理水平、竞争进取意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状况,企业文化无不打上了企业家个性的烙印。另一方面,领导者的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又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内在素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的先进的群体意识,它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价值观是会变化的,人们遵循的行为规范也会随着价值观念的改变而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到身先士卒,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以提高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的层次。每一位领导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领导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企业文化管理的三项原则
一是文化为主导与物质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企业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管理的主导因素,但不否定物质利益的作用。二是员工自觉意识的发挥与制度保障相统一的原则。实行企业文化管理,既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又要建立一种进步严格的企业制度,以保证优秀文化的培育和企业管理作用的发挥。三是企业整体文化导向与员工个人文化取向相一致的原则。实行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不断地协调企业整体文化与员工个人文化取向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尽可能置于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在此前提下尊重不同的个体需求。
3.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员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5.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四、结语
1.1建立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中,形成在主要领导重视、各部门分工协作、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和管理机制。同时,结合庆典、特殊纪念日、节日举办主题活动,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载体,进一步贯彻企业精神,使之深入人心,外化为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影响力。
1.2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每年投入专项文化建设资金,用于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专项奖励机制,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和优秀成果给予奖励。
1.3提炼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职责和使命。企业要结合实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提炼适应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经营发展全过程中渗透,使之内化为员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员工集体行为、习惯和性格。
2、建设质量文化,形成风气和氛围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重要组成。
2.1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企业要大力弘扬科技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激励员工研发更符合市场特点的新产品,节约能耗,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曾经有些企业不思进取,不注重产品创新,逐步使产品品质降低;也有些企业处置商标的使用权时,不注重监督和保护,致使原有名牌贬值等。2.2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助力品牌战略实施。企业要坚持把质量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化质量导向,培育质量文化,提高员工的品牌意识,让优秀的质量文化保证名牌战略实施的成果。我国有不少企业当产品小有名气后不是在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上下工夫,而是“偷梁换柱”,或以次充好,结果自砸牌子,甚至解体倒闭。
3、建设制度文化,完善规则和程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企业要围绕发展理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保证事业顺利进行的制度文化。3.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制度创新的成果不断内化为广大员工的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产品研发、产品管理、员工队伍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市场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以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3.2全面落实各项制度,保障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建设内容的认同性,从而使规章制度顺利内化为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地行为规范,体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关系,增强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贯彻落实。
4、建设行为文化,提升内涵和品位
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科研、管理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是学校企业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在行为上的集中表现。
4.1建立形象识别系统。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和开发形象系统,加强行为文化建设。统筹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徽章、旗帜等文化形象标识系统,拓展办公用品类、公共设施类、文化宣传类等应用视觉标识系统设计,规范、设计相关庆典活动等重要典礼和大型活动的程序和要求。
4.2规范员工行为方式。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考核评优办法》等规范标准及考核评价办法,增强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开展岗位练兵、十佳员工评选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4.3发挥媒体网络作用。规划与建设企业文化传播体系,整合内部发行物、内部网站、官方微博及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体文化资讯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凸显风格和特色
环境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环境文化建设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的重要作用。
5.1硬件环境建设,展示企业特色。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设计建设别致的人文景观、工作设施、生活条件和形象标识,积极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
5.2软件环境建设,体现企业格调。用精品文化活动装点文化氛围。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精品工程为引导,以项目化运作为方式,形成鼓励和支持各部门开发和创新企业文化活动项目的文化活动结构和布局。
6、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打造品牌和优势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关键词:东北国有炼化企业;抚顺石化公司;企业文化
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1]。东北地区作为国有企业主要聚集区,国有企业在东北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其中国有大型炼化企业占比最大。如何发挥好文化优势助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东北国有炼化企业企业文化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过60年的实践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了符合国情、富有国有企业特色又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2011年2月28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文化对职工的号召力和影响力[3]。东北国有炼化企业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五型班组文化等,企业文化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发挥的助力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更多的企业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更多的企业领导者也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体量不断加大,适逢“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年加快。面对国际竞争环境,伴随国有企业同国外百年企业接触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持久性的战略部署,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二、东北国有炼化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4]。下面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为例,分别从价值观、企业环境、典型人物、典礼和仪式与文化网络方面分析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企业员工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员工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日益扩大,微信、QQ、手机APP等新兴媒体及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将各类信息灌输到企业员工头脑中,原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企业员工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的态势。一些员工在价值目标选择上开始重视个人理想,轻视社会理想,更多地注重自己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对他人、社会、集体都莫不关心,缺乏责任感。特别是企业中的青年员工,虽然对企业具有一定地认知度,有集体荣誉感,但由于在生产一线工作,从事现场操作,日复一日地从事重复性工作,觉得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广大员工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需要员工身体力行,但是现在企业员工中参与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企业员工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作祟,不愿意拿出个人的时间去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更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服从整体文化的约束。另一方面,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老套的宣传方式方法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可,调动不起他们的兴趣,有些员工更是游离在整体企业文化建设之外,更有甚者违背整体企业文化我行我素。企业文化已经不是企业中每个员工都认同的观念和制度,企业文化建设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就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被主要群体接受,从而也就降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时效性,失去了推行企业建设的意义。(3)典型人物示范作用不明显。东北国有炼化企业分布在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城市中,由于建设时间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对典型人物的认可理念也存在一定差异,各企业树立的典型人物在其他企业中推广时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企业员工对典型人物的事迹认知程度出现偏差。同时,鉴于各企业的规模、装置、产品、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等都不尽相同,各公司虽然有典型人物,但是由于每个单位的单一性和独特性,很难将一个典型人物和事例做统一规范、统一推广,这样就带来典型的示范作用不明显,很难形成群体效应。(4)在典礼和仪式方面,重形式轻内涵现象明显。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时,大多采取主观臆断的方式提出一些华丽的企业理念,而并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炼出企业理念,这些理念多注重表层的东西,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由于过度重视表层的物质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更多地关注厂容厂貌、统一着装、佩戴胸牌、员工的言行举止、内部报刊、庆典活动等,或将文化局限在宣传标语、企业歌曲、组织旅游活动等较低层次上,不能真正将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到员工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高过程中。同时,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企业生产实际,没能形成统一整体相互促进,造成企业文化手册上说一套,生产管理实际中还是老一套,出现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两张皮”现象,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丧失。(5)文化建设的体系不完善。虽然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设立了单独的企业文化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配套的规章制度、实施办法都没能很好地建立,致使部分员工置身事外,完善、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导致反馈不及时。有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发挥的作用过于高估,违背企业文化发展客观规律,试图将生产经营出现的问题用文化来解决。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企业全体干部员工从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构建对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从宏观战略的高度认识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5]。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四层次结构,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1)坚持“外化于行”,塑造企业品牌,进行物质文化建设。通过直观上的展示,塑造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强化企业形象宣传,通过形象宣传潜移默化地感染企业员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重新制作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目标及战略的宣传牌匾、宣传册及宣传灯箱等“外化”形式载体,不断从物质文化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让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有第一感官直觉。二是强化企业硬件环境建设,用舒适的工作环境影响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整洁、宽敞、人性化、秩序井然的企业环境,能让员工一走进厂区、工作岗位就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使员工感到家的温暖。首先,从企业厂区环境入手,公司通过总体统一规划建立一套适合每个生产企业的厂区环境规划,由固定的绿化企业去对各企业非生产区的环境进行建设和日常维护,形成企业员工一进入企业就有一种到了花园的感觉,从而对企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其次,从员工日常工作环境入手,通过5S定置化管理工作,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使其树立到工作岗位就应该保持工作环境的井然有序,这样通过约束形成习惯,最后培育文化。此外,从食堂、浴池等后勤服务场所入手,使后勤服务场所更具人性化,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优质服务,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关爱,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氛围。(2)坚持“物化于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行制度文化建设。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员工来讲是外加的行为规范,这外加的行为规范是否与员工内在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也即是否与员工的群体价值观协调一致,是创建企业制度文化的关键。对人的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制度,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以尊重人、关心人为核心的“公平、公正、公道”的制度、机制是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的关键。首先,应结合当前形势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道的以“效益”为中心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公平的机制与氛围,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一个成熟的企业要有理性之辨、是非之分、良莠之别。好的受不到表彰,坏的就不能以坏为耻;坏的受不到惩戒,好的就不能以好为荣。其次,应梳理已有制度,用“以人为本”的尺子量一量。东北国有炼化企业大多都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企业有很多的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有些制度过于苛刻,缺乏人性化,所以公司要尽快成立制度梳理部门,对已形成的各项制度进行梳理,不合适的尽快废弃,同时建立一批融入人性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体会到制度的文化氛围。此外,制度管理是基础,自主管理才是真正的目标。正确认识制度管理与自主管理的辩证关系,对规章制度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企业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制度管理是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是严格管理的升华和目标。制度管理重在外在“他律”,自主管理重在内在“自律”。(3)坚持“情化于通”,打造和谐团队,进行行为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全力打造“真诚”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真诚、对同事真诚、对合作方真诚、对家庭真诚的真实诚信、表里如一的企业文化环境。首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文化。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优秀中国文化传统的宣传,不断释放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真诚”潜能,让每名员工在工作中体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工作中少些推诿、扯皮,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公司整体范围内的良好人文环境氛围。其次,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真诚”文化。一是企业要对员工真诚。企业领导者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理好涉及员工各项利益的工作,坚持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制定好各项制度,为员工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提升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情感。二是员工要对企业真诚。真诚是相互的,企业不能光对员工真诚,反过来员工也要对企业真诚,真正把企业当做“衣食父母”,当做家,共同建设好幸福家园。只有我们的企业好了员工才能有更好的保障,真诚对待企业,企业才会给予你真诚的回报。真诚不能只停留在嘴上,需要所有员工共同以行动践行,体现在日常的岗位工作中,最终形成一种真诚的行为文化。(4)坚持“内化于心”,铸造企业之魂,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各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孕育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应将各企业优秀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整体文化中。一是要注重对企业几十年传统文化的提炼、挖掘及与时代特点有机结合,将传统的文化理念赋予新时代的特征,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带动企业员工主动践行企业文化;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包括制度、文件、技术等,是永远取之不尽的财富;要将易于各单位接受和能够共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注入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中。二是要使员工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也离不开“有效益意识、有技能的优秀员工”。近几年东北地区发展动力不足,各省GDP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作为东北地区GDP大户的国有炼化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亏损企业范围有增无减,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断降低,此时企业员工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员工的幸福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困难时刻更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协同一心,真正将企业当做家,共度难关。企业员工要不断增强效益意识和技能水平,只有提高创效意识,增长了技术能力,助推企业形成自身品牌优势,相信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企业都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企业员工也会得到企业发展红利的惠及。三是要注重企业精神和员工共同价值观的统一。现阶段就是以创造效益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真心关注企业发展的方向,全力做好各项创效措施的落实,让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努力方向高度一致。同时企业也要将发展的成果及时传达给企业员工,并为员工谋取发展的红利,真正形成两者的高度统一、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0-12(1).
[2]杜秀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河南理工大学,2012:39.
[3]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中国新闻网,[2011-2-28].www.chi-nanews.com/gn/2011/02-28/2873740.shtml.
[4]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一、发挥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必须增强服务理念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能为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科学先进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团结教育职工,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文化与经济、政治已经相互交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与企业文化不可分割。当前,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正在由单纯的经济实力竞争向更加复杂隐蔽的企业文化竞争演变。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谁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财富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它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真实记录,是企业文化储存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形象的综合反映,其本身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充分开发利用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当代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企业档案本身是一种企业文化现象,具有文化属性,但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文化。企业档案以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存在,是对企业文化现象的零散的表层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从客观真实地记载企业文化活动的企业档案中经过加工、提炼、升华的内在文化现象。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之间内在本质的联系表明,企业档案可以直接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又将进一步丰富企业档案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理念,把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用先进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挥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服务功能。必须探索有效的服务途径
要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必须首先弄清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确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主攻方向,找到企业档案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服务途径。
途径一。通过展示企业的物质文化成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撑。以笔者所在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前身为中国人民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及和平建设时期,为国家修建了2万公里铁路。1984年兵改工以来,又修建了万余公里铁路,承建了大量的公路、机场、水利、电力、港口、矿山、市政、工民建工程,为国家奉献了数百项优质工程,开发出众多国内领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先进工艺,企业的办公条件、职工居住环境及人均收入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辉煌成绩。从企业档案中选取这方面的内容。无疑对展示企业物质文化成果有着重要作用。 途径二,通过体现企业的行为文化。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撑。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50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干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创一方美誉,拓一方市场”的经营风格,“以人为本,科技领先,质量第一,效益取胜”的经营理念,涌现出大批“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及省部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廉洁勤政模范”等先进集体和英雄人物,创造了一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显而易见,档案中的上述材料将是反映企业行为的重要素材。
途径三,通过反映企业的制度文化,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撑。从企业档案中收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总结材料,企业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变革材料,组织机构沿革及规章制度建设材料,为企业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提供决策参考,是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参考内容。
途径四,通过弘扬企业的精神文化。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撑。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铁道兵时期,培育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了服务社会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好学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柱。从企业档案中发掘这几个方面的材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服务内容。
三、发挥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必须拓宽服务渠道
要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功能,各级档案部门必须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全方位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主要是开辟五个新的服务途径:
围绕培育企业精神。开辟新的服务渠道。中铁建股份公司档案馆从50余年的企业档案中筛选出上百个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汇集成《英雄人物、先进集体介绍》。从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23万职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吃苦精神;顽强拼搏、励精图治的创新精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顾全大局、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在朝鲜战场的枪林弹雨中铸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铸就了被乔石委员长称为“铁军劲旅”、被总理誉为“开路先锋”的建筑市场上的一支劲旅。也正是这种精神,成为鼓舞全体职工在新世纪把企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强大精神动力。
围绕企业业绩展示,开辟新的服务途径。近年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会同有关部门利用50余年的档案资料,编纂出《铁道兵简史》、《铁道兵画册》、《铁道兵之歌》光盘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志》、10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年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画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简介》、《再铸辉煌》电视专题片及《承建工程简介》、《国家优质工程集锦》、《科技成果及优秀工法简介》等大批各种载体的档案史料和专题资料。所属单位利用档案编纂出80余部史志产品、80余部企业年鉴和大批《企业简介》、《企业画册》、企业电视专题片,向社会全面介绍了企业军魂不散、军威不减、志在四方、勇闯市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业绩,全面展示了企业职工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对企业职工进行爱国、爱企、爱岗教育的生动教材。
围绕企业制度创新,开辟新的服务渠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没有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再好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也难以实施到位。因此,各企业都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利用档案资源对以往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办法、细则进行梳理、加工、创新、完善,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和企业及职工行为准则,以有形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来引导、规范、约束企业和职工的行为。近年来,全系统已初步建立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以施工技术、经营管理、物质供应、安全质量等管理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体系。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
相关概念:
企业家
做企业的人,有三种人之分:有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为了钱他可以什么都做;商人“重利轻离别”,但有所为,有所不为,会遵守一定的原则;而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阿里巴巴CEO马云“认为:商人的目标就是赚钱,企业家的目标是改善社会,赚钱只是一种技能。
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萨伊从经济学上最初提出企业家的概念:企业家就是把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是一种经济人才。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企业家是一群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源泉、始终与时俱进,并能把握机会进行开拓的人;他们以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为使命。更高境界的企业家则志存高远,终其一生追求伟大的事业,努力谋求立功、立德、立言。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企业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格化代表。企业家处在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企业家的思想意识、个人品行和道德标准、价值观等影响企业文化的走向和实质内容,因此,就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定位而言,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企业家的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定义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本身也是一种管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国内外的著名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上下有了共同的价值观或经营理念,会大大减低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成本,可以更好地在满足顾客需求、服务社会的同时,创造价值,企业也不断的做大做强,基业长青。
企业家都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都在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都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和决定了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和文化的价值取向,几乎所有企业家都希望自身能更多地影响企业文化,按照自身意愿去塑造。但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企业家对于打造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企业的诞生阶段:引导和决定作用
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且无法动摇的地位,具有强势的引导和决定性作用,是企业个性文化的形成时期。在企业文化的创立阶段,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奠基人。一种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启动的,成为企业文化的根基。在初始阶段,企业家的远见卓识、核心价值观与目标追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以下就以两家著名企业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198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军人出身的任正非打造了华为的“狼性文化”。华为在创业初期一直强调狼性精神,强调奋不顾身,不惜一切代价,置敌于死地。正是有这样的文化,正是靠狼的精神,在险恶的环境中华为诞生存活下来!华为研究专家程东升认为:任正非是中国最杰出的商业思想家、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任正非对华为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主导、推进、提炼的作用,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今天的文化。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萨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创立。萨姆?沃尔顿为公司制定了三条座右铭:“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个员工”、“每天追求卓越”。这也可以说是沃尔玛企业文化的精华。萨姆?沃尔顿是沃尔玛的灵魂,实在毫不为过。萨姆不但亲手创造了沃尔玛,而且在将近30年的岁月里,一直亲自领导它的日常业务,决定着它的发展方向,并以自己的风格、个性、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它,使沃尔玛不仅创造了二战后美国零售业的最大奇迹,并且成为美国零售巨型公司中最有个性的公司。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在企业的处创时期,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时企业的规模很小,企业家的带领指挥作用非常重要,企业制度的建立,规范日常管理,指明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住脚。这一时期,组织文化的形成,与企业创立人的经营思想、管理艺术、个人风格等有最为直接的关联。
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协调整合作用
当企业已经在市场中立足,就进入了发展时期。这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了,员工人数的增加,有些企业还有不少外来骨干的加盟,甚至有的企业还引入了职业经理人。新进的员工会有不同于原有文化的新的思想和行为理念,有些不同的理念和文化的碰撞对企业是有益的,有些可能是无益甚至有害的;此外,市场形势和经营环境也是时时在变。
这时对企业家来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要善于通过别人的努力来达成企业的目标,更多要发挥协调作用,整合企业文化,同时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实际情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实新的元素,提升文化力以促进增强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玲珑金矿是中国黄金行业的老企业。一方面,长期的文化积淀,使企业具有深厚的内涵,为美好企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许多过去积累下来的经营管理理念逐渐“褪色”,迫切需要形成新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资源储量减少、品位降低、民采的越界开采,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美学品味,创建美好企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实施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向富、乐、美的境界发展,为构建美好企业模式做了积极有意的探索。
一、构建美好企业要深刻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美好企业的中心议题就是要把本企业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优秀的经营理念、美好的群体意识和端正的行为规范的现代化企业,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构建美好企业首先必须理解其六个方面的合理内核。
1.完善的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经营哲学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基本看法,是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人格化的基础和形成企业独立人格的源泉。美好企业一般依靠其极具完善的企业经营哲学来支撑,并把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建设核心。
2.独特超前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共同的心理价值取向,是企业及员工的精神支住和活力源泉。美好企业一般具有超前独特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一经形成,便作为企业的一种文化现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职工为完成其使命而努力拼搏。
3.与时俱进的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企业行为最终要达到的要求,美好企业的发展无不与其具有时代同行的企业目标密切相联。
4.引领时尚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公共关系和经营作风在社会上产生的总体印象和外在表现。美好企业的企业形象往往引领着社会时尚,对内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则产生感召力,吸引人才向往。
5.高尚全面的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从理论、思想上调整企业内外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以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信与虚伪等几对道德范畴为标准,评价及调整企业职工的行为及关系,具有法律所不具备的积极示范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企业坚定团结的重要保证。美好企业一般把高尚、全面的伦理道德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以此开发职工的潜意识,让广大职工超越自我,实现企业远大目标。
6.与时俱进的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与社会进程和企业发展水平也是相适应的,带有强制性义务并保障一定权利的规范。美好企业的企业制度不会一成不变,而与社会进程和企业发展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与之相适应,有秩序地组织职工为企业目标而奋斗的依据。它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又是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手段。
从上述美好企业的丰富内涵可以看出,构建美好企业,关键是要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美学品位,包括从文化的视角把握和评价企业行为、实现真善美而又有所超越、将企业美当做企业的根本追求等诸多方面。
二、构建美好企业,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
构建美好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建设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准确把握这一系统工程辩证运动的历史过程。首先,作为意识形态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意识在企业的反映,它不能凭空产生,而是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其次,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是企业存在的反映,受企业存在的客观环境影响而打上了时代烙印,不受时代影响的企业文化是不存在的。长期以来,玲珑金矿由于受产品管理体制的影响,一直过着“黄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相应地形成了成本、市场、竞争等观念比较淡薄的企业文化。随着黄金市场的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职工的压力感骤增,甚至有部分职工因此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怨天尤人的情绪。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在继承发挥几十年形成的务实创新精神,争夺第一、不甘落后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基础上,把厉行节约和提高效率的赢利机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为美好企业的形成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是在积极引导职工回顾玲珑创业史、发展史的同时,充分利用矿内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弘扬企业“团结、奋斗、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灌输美好主体、美好产品、美好企业形象、美好生产、生活环境,以此来振奋职工的精神,激发职工的斗志。
二是注重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职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们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各种培训措施,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如通过开办系统的法律知识讲座、经济知识讲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讲座等,努力提高职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各岗位技术比武活动;激发了“比、学、赶、超”气氛,使职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坚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增强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我们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既看到老国有企业搞企业文化的巨大阻力,又看到自己独特的优势,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针对企业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及时组织“企业生存与发展系列专访”活动,尽可能调动职工科技攻关、拼搏进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再铸辉煌释放最大的潜能。针对企业发展的每一项举措,我们注重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这些具体措施为职工所理解所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并在全矿上下树立起为企业创造最大化价值、以人为本、关心职工、为职工实现自身价值营造良好的氛围等新的经营理念。
三、构建美好企业,必须在
有形工程建设上突显企业文化的实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由表及里、渐进深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企业文化之表,是企业的结构存在方式,是企业物化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形式自然由内容来决定,但任何具体内容都存在于一定的形式之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应从这些企业物化形象入手、设计和塑造企业形象。近几年来,由于受企业自身实力、员工素质状况、企业公共关系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玲珑金矿企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为改变现状,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狠抓有形工程建设,使企业文化贯穿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之中。
一是塑造企业实体性形象。企业实体性形象是指现代管理制度、生产现场状况、矿容矿貌、各种生产生活文化设施等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先进程度和管理文化程度的有形工程。几年来,我们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大管理和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即给社会透露出一种价值信息,又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如实行现场或跟班或挂牌制度,强化生产现场管理,给一线职工营造出安全、洁净的生产环境;坚持搞好矿区的绿化和环保工作,使矿区绿色掩映,四季鲜花盛开,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了有形企业文化的无形渗透。
二是结合企业特点,精心构建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物化形象,让职工以及社会能够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与价值观。如在矿区矗立起一座横跨金山雕像,在矿内电视或广播节目开始时间播放矿歌,在会议室悬挂具有玲珑特色的矿徽等,目的就是通过视觉、听觉等,增强职工的荣誉感以及维护企业利益、声誉的责任感,又在行为规范上对职工起到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效。
三是适应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必然产物,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在理顺产权关系、规范企业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具有客观规定性,是现代社会对企业的一般要求,但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接受客观共性的同时,又突出表现其个性,是企业在社会文化中鲜明特征的具体表现。据此,我们不断探索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规律,逐步实行一岗一薪工资制度、底数淘汰干部人事制度及辅助单位与主业分离制度等具有现代色彩的管理制度,确保了企业技术、稳定、健康发展。
当然,玲珑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形工程远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诸如严格的考核与检查、各岗位的工作质量等,都是有形工程的重要内容。
四、构建美好企业,必须在价值观
塑造上不断深化企业文化的合理内核
美好企业的灵魂与核心是义与利统筹兼顾、实用与审美有机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美好企业,必须在深化企业价值观上下功夫,即在深层次、高起点上倡导、确立和培养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社会活动是非标准的总和、集中体现着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宗旨和追求,属于深层次的企业精神文化。在在当前黄金市场经济体系大变革时期,企业价值观呈现过渡性和复杂性。确立、倡导、培植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心态升华过程。
首先,确立企业价值观的标准是建立企业价值的首要问题。企业职工总是追求价值最大化,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像产量产值可以量化,关键是启发思路、灌输理论。玲珑金矿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既讲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以求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贡献社会,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确定企业价值观标准时,一是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是非标准,将玲珑金矿的企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二是在这种总标准指导下,根据玲珑金矿相对独立的文化特点,确立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技领先,强化管理,效益为命”的企业宗旨,并进行了严谨的策划实施工作。
其次,坚持不懈地对职工价值观进行导向修正,以巩固企业价值观。企业之本是人,企业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阶段,即对人的意识管理。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职工的一种群体意识,职工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的基础,职工价值观的主流对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玲珑金矿始终以一元的企业价值观影响职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职工修正价值观中不良倾向,使大部分职工的价值观得以健康发展。具体实施上,不是听几次报告,上几节课就完事,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灌输。一方面,利用多种生产经营活动、庆典礼仪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技术比赛活动、道德教育活动等,向职工灌输和渗透。另一方面,以岗位规范去影响和感染职工,促进价值观转化。因为岗位规范有导向、约束作用,它可以明确告诉职工崇尚什么、提倡什么,使职工在恪守职业道德时,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融合到集体中去,接受企业价值观。同时,还辅之以激励方式,促进和帮助职工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即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公开奖励等手段,使职工感到怎样做才能受到尊敬、什么样的人值得效仿,从而在全矿营造出一种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文化环境。
【关键词】企业文化;Denison企业文化模型;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可以被称为企业个性内涵和意识的总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1】。
二、Denison企业文化模型
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由教授丹尼尔·丹尼森创建。Denison 企业文化模型有其独到之处。它是在对一千多家企业、四万多名员工长达15年研究而建立起来的。他用60个项目集中调查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适应性、使命、一致性、参与性,从而展现企业文化的管理有效性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
适应性、使命、一致性、参与性四个维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包括利润率、产品质量、销售增长率、创新能力、员工满意度等、该模型对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有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测量。
维度一:
员工参与——提升个人能力、增强认同感以及责任感
1.授权——个体有管理自己工作的权力、主动性以及相应的能力。授权是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基础。
2.团队合作——提倡合作以达成组织共同的目标,并使员工认同。
3.个人能力的提升——组织为提升员工个体能力进行长期的持续的投入,目的在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满足市场的需要。
维度二:
一致性——对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对一组价值观以及期望、目标的认同程度。
2.一致性——在关键事件上组织成员能够达成一致,这取决于组织成员深层价值观的一致性,以及当不同意见发生时,妥协和取得一致意见的频率。
维度三:
应变能力——将组织外部环境的需求转变为行动的能力
1.创新——组织能够敏感地了解商业环境,快速地对变化做出反应。
2.关注客户需求——组织了解客户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关注客户体现了组织行为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导向的程度。
维度四
愿景及目标——组织发展的长远而有意义的方向
1.愿景——组织有一个获得很高认同的未来组织的状态,它涵盖了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并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战略发展目标和方向——组织在本行业确立什么样的地位的发展目标。明确的战略定位清晰地表明了组织的目标,并且使每个员工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 通过Denison企业文化模型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重视企业战略文化: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企业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都应让全体员工尽快了解。发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
2.建设企业人本文化: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企业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新员工知识结构的课题也摆在了企业的面前。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3. 规范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开放的沟通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
4.打造企业团队文化: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恰当处理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四、 结语
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根明 李小生 企业文化建设《矿冶工程》 2002 第1期
[2]黎群 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 第5期
[3]Assael and Henry, 1984,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2nd ed. Boston, MA.: Kent Publishing Co., 1984.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俗话说得好“小富在术、中富在智、大富在德”。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要不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就要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传承,才会有创新,才会能到发展。
(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技术和管理是企业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操控技术和管理的是人才,人才是商业银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发挥人才潜能。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灵魂
商业银行产品不能仅仅作为单独的产品,对于客户或消费者来说,还注入了这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当代银行业,金融产品俯拾皆是,如果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产品推出之后就会消失的滚滚溶流之中,不仅客户很难会购买,恐怕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认识模糊
一是对企业为文化建设不重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员工的文化生活。使企业文化建设边缘化。
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理解模糊。只注重对行徽、行标、服装、装修风格等方面,重形象轻内涵,不注重把企业精神表现在经营活动和职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
三是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混淆。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思想工作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但是企业文化站位更高、包含面更广。企业制度、思想工作是内外结合解决员工工作、生活问题,企业文化能给员工以引领,为其发展指明方向。
四是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品牌文化体现出来,但不是唯一的体现方式,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更多的是在营销建设、制度建设、员工培养等诸多方面。
(二)商业银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认识不足
如果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那么企业家便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尤其是企业文化形成初期,总会带上企业家个人色彩。如果他们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做秀、赶时髦、走过场的误区内,会直接阻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企业文化缺乏个性,模仿抄袭现象严重
缺乏个性,模仿抄袭,创新能力差,是目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通病。基本是你开展什么项目,发展哪方面重点,我拿过来换称自己的名字,盲目照搬知名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做法,就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了。盲目的以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多快好省”地建立起来。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对策
(一)科学的制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首先,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博采众长,指定企业文化发展计划。结合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同时借鉴吸外国优秀银行发展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立足于自身银行传统,制定适宜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发展计划。
其次,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优秀的银行企业,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要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环境,企业文化不能雷同,必须突出本身的特点。
(二)领导带头身体力行,高度重视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是整个企业的带头人、模范、榜样、准绳,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大到整个集团的领导、下到每个分行的负责人,都是企业文化的领导者、执行者、贯彻者,必须以身作则,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高站位、放远眼光,发挥本企业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筹规划、系统实施。将企业制度建设、让员工培养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等等方面全部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机制中来,追求效益的同时,更要寻求企业文化的发展。
(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良好可信的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必须管住到企业形象之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身上。宣传推广企业职工的闪光点,使升华、渗透于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一、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从建筑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其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标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要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如果能够把企业经营目标寓于企业文化之中,必将有利于企业目标在员工中的顺利传达和贯彻。
2. 个性化原则。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与建筑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相结合,针对机构、人员流动分散,作业条件艰苦,岗位责任重大等特点,将优秀的企业管理观念和思想进一步提炼、升华,从而形成具有施工企业特色、与本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3.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此,首先要树立平等的观念,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形成民主管理的氛围和机制。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那些符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行为得到尊重,关心企业、为企业目标积极努力并为企业取得实际效益的员工得到表彰,并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
4.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容的原则。企业战略必须考虑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企业文化正体现了这一思想,它弥补了以往企业战略中只重视战略、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硬件,而忽视企业价值观、基本信念和员工行为方式等软件的缺点,使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更趋系统和完善。
二、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
1.企业价值观的提炼
企业价值观作为群体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企业在多年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提炼和加工而确认和形成的。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选择是一项核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从实际出发,注重企业价值观的个性化。确立企业价值观,要明确企业现存的价值观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性质、规模、技术特点、人员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行业特点、竞争环境、发展战略等因素来提炼适合于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只有注重了企业价值观的个性化,才能使员工明白自己企业独特的社会责任和自己生存于这个企业的独特意义。
(2)从整体利益出发,保证企业价值观的一体化。树立企业价值观是为了提供一种对员工进行更好的协调和约束的软管理手段,它是通过来自员工又深入员工内心的思想观念来约束员工,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和约束力量。因此,一种价值观越是从企业员工的整体心态出发来制定,就越容易在以后的实施中向员工中渗透。
(3)以对人的关怀为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要实现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企业价值观体系的设计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的尊严、权利,满足人的需要。通过对人的需要的不断激发和满足,引导员工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培育员工崇高的精神和道德追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价值观得以巩固、丰富和发展。
(4)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现代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细胞,已经逐步在摒弃传统的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把实现社会发展同时作为自己的目标。企业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自身之外的社会利益,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价值观体系也能体现社会责任感。
2.企业文化的传播
如何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得以传播和渗透,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关键工作,需要引起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并把它放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组织。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二是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推行企业文化。
(1)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同时也是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和企业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建立健全一系列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
①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倡导、实践企业文化者有奖,违背企业文化者受罚的氛围,对企业职工实践企业文化起到导向作用。
② 建立培训制度,尤其是新职工的培训制度,并与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为所有职工掌握,通过培训增强企业职工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③ 建立健全劳动竞赛、先进人物评选等制度,通过英雄人物的言行举止树立企业文化形象,以榜样的力量不断地激励企业职工自觉地实践企业文化。
④ 企业领导要对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全体员工。
(2)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推行企业文化
①通过标语、板报、内部刊物、现场广播等媒介,传播和扩散企业文化。
②把质量管理活动、技术创新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等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这些活动沟通员工与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缓冲企业内部矛盾,培养员工的主动精神,提高员工的自信心、责任感。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传播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田金信. 建筑企业管理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苗长川,杨爱花.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企业文化(Enterprise Culture)也称公司文化(Corporate Culture),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企业长期形成而被公众普遍认同的企业环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文化网络、经营理念、产品品牌及发展战略等的集合体。企业文化作为一门软科学,并不会像一些直观的硬科学一样明显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打个比方讲,它更像一条润物细无声的小溪,不分级别地滋润着企业内部的每个员工,它虽然柔和,但因其可以影响人的意识形态,内在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范畴,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就像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团得越紧的雪球滚得越快;精神决定命运,只有创造一套稳定的企业内部价值体系,才可使企业安然应对外在环境的瞬息万变,上下团结一心,发展势不可挡,这就是企业领导者最终追求的。
之所以非常强调改革重组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因为国家提出的企业重组转制的要求,其目的是实现企业间自有优势的结合与互补,以形成技术、资金、信息、市场与人力资本的共享,赢得市场扩大规模,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把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但是由于重组企业之间的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时间和地域情况等方面往往存在着相当的差别,往往显示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差异,故而新企业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整合优化企业资产,提升企业有形资产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做好企业文化的平稳对接,减少文化冲突。因此,促进优势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成为决定重组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重组企业不重视或者不能及时地完成文化整合,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矛盾与冲突,加大协调难度,逐渐抵消甚至失去资产重组带来的种种优势,最终导致企业重组的失败。
还应当特别注意的是,重组新企业里的企业文化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必然受到原有企业文化氛围的影响,但新企业不应该被其所制约,重组本身就是一项打破常规的举动,这个过程中就不应该因为守旧而停滞不前或者放慢速度。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壮大、持续经营多年,必然有其优秀的一面,因此也不必对老企业的一切都持拒绝的态度,应该批判的继承吸收原企业优秀的文化和经验来使自己少走弯路,这同时也节约了管理的成本,是我们重组工作中所追求的。
古人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使新企业的企业文化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从起点上战胜同行企业,经营管理者就该认真研究当前企业文化的大趋势,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然后详细地分析自身和对手的差异,以及在市场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上的优势和不足,把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放在研究的重要地位,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制胜点定在使员工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因此产生成就感上,使企业和员工变被动为主动地去满足顾客的需求。
把“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文化理念贯穿在企业经营中,让优秀的企业文化充分展现在企业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由内到外地展示和提升企业的实力,在继续发扬自身已有特色的同时,让内在的小变化带来外部的大变化,给客户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
重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管理的革命,即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带来资源利益的共享。企业文化是企业寻找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原则”和“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显示出作为一种“知识资本”产生的文化力和生产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是最具活力、最具稳定性、最具个性化、最具渗透力、最不易被竞争者模仿的因素。企业的员工渴望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中进步,员工的认同感就是企业凝聚力,对于承载着广大职工美好愿望的重组改制的新企业应该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的建立为自己的新的起点和航标,让自身的文化带来经济利益,并充分运用整合社会资源打造行业内的航母。
总之,不管我们是否曾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始终是伴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它的发展而发展,并在无形中决定了企业的兴衰。重组改制后的新企业拥有了一个较高的物质资源起点,就好像一个人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优秀的、带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便等同于创造了一个在健康环境中锻炼的机会,必将对企业之树的茁壮成长起到有机沃土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