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0 00:0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设备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作者:肖莉 单位: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根据产品性质等的不同,不同的化工企业对机械制造技术有不同的要求,机械制造技术要满足化工生产全面使用和安全操作的系统要求,所设计和制造的化工设备要合理、质量优良、高效,并且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有利于化工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同时能降低能源消耗。
机械制造技术在化工设备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技术设计。在化工设备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技术设计的任务是抽象出化工设备的功能原型,并将功能原型转化为具体的机械技术,完成化工设备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化工设备的技术设计体现了机械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展示化工设备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通过机械技术可以判断原设计方案的性能,以便及早提出修改意见。化工设备的技术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系统各部件总体布置、运动配合的确定;运动与动力参数的计算;原动机的选择;人、机及环境关系的考虑;结构设计,包括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材料的选择,总装配网、几何尺寸、配合关系和性质等的确定。2)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阶段,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机械制造技术的问题。机械制造技术在整体设计阶段的作用需高度重视,化工设备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有赖于机械技术的合理应用。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化工设备的用途、性质和使用年限等基本问题,再结合设备的质量标准、造价控制等条件,决定设备机械制造技术的类型和应用范围。在整体设计阶段,要对设备各部分的机械性能严格把关,因为如果某个部分发生故障,将影响生产继而造成经济损失。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种应用软件,目前在化工设备设计中已广泛应用,它将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分析、制造和技术管理等结合在一起,使机械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设备的图纸是化工设备从设计到制造阶段的主要信息资料,对于化工设备的制造工作来说,设备的设计图纸十分繁琐复杂,占据着相当可观的工作量比例。而CAD技术可以使机械制图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从而缩短设备的设计周期,而且设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工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分析上去,有利于设备品质的提高。在化工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采用三维模型体现设计思路,从而能够直观地进行分析并逐步改进设计。而且通过三维模型来体现产品的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之间更好的交流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三维模型中没有繁琐复杂的零件尺寸标注,大量避免了工艺分析和制造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便于检查零件之间的干涉,以及时弥补设计的不足,使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而且化工设备的设计中通常包含一些复杂的成型工装,用普通的设计方法工序繁冗复杂,工作量很大,三维模型根据必要的几何尺寸,能够方便轻易的制作出相应的三维结构,并最终输出工程图。
RPM即快速原型制造,是CAD、数控、激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以将设计思想快速准确的转化为设备原型或者直接制造零部件,有利于产品的快速研究与修改,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PM能够将设计师的思想转化为任意形状、满足小型实验的非标准件和异形件,这些非标准件和异形件可方便的用来开展介质的化学反应、热质传递的研究。RPM拥有功能很强的过程模拟工具,可以利用这些实验的实验数据完成设备的放大。同时,如果产品是单件或者数量较少,RPM也可直接生产。RPM设计和制造化工设备的基本过程如下:1)根据设计师的构思,或者运用反求技术剖析已有的相关产品,在计算机上构建三维CAD模型;2)对在计算机上构建的三维构型执行分层切片操作;3)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切片模型的轮廓,通过控制激光束等能源将原型的材料逐层固化和叠加,最终生成产品原型的三维实体。化工设备用户对产品的性能和种类要求差异较大,产品的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新产品的开发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RPM技术正体现着独特的优势。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其在化工生产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机械制造技术在化工设备中的应用,保证了化工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生产,有利于化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化工生产领域生产技术的提高。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化工生产领域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保温,硅酸铝,蒸汽管道,热损量,保温厚度
保温技术是石油化工企业重要节能技术之一,由于其投资省、见效快、节能效果显著而令人瞩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不断深入,强化保温的重要性逐步显现。烯烃部乙烯装置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167条高温管道(其中包括:超高压蒸汽、高压蒸汽、中压蒸汽管道117条)的保温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管道保温效果明显提高,对装置节能降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乙烯装置高温管道保温改造前情况简介:
乙烯装置管道保温为1995年原始开车时安装,已经运行了13年,在此期间只对部分破损的保温进行过修补,从未进行彻底改造。保温外保护层损坏、锈蚀严重,尤其特别是管道的弯头和阀门盒等处,使水进入保温层,造成保温材料腐烂、变质,有的甚至成为絮状物(如图1),保温效果极差,热量损失严重,甚至有的部分管道、阀门保温层脱落,只剩下空心的保护层。
管道、阀门等保温效果降低不仅增加了能量的损失,同时也使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烫伤的潜在危险增加。。
车间对现有保温管道进行检测,主要是针对需要改造的部分超高压蒸汽、高压蒸汽、中压蒸汽等管道保温进行外表温度测量。抽检的管道保温外表温度高于相关要求(《天津石化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保温管理制度》第三十条规定:设备、管道经过保温后,其保护层外表温度要求必须低于50℃),已经达不到保温隔热以及节省能量的效果,必须进行改造。
2. 保温材料选择及厚度确定:
选好绝热材料是保温工程成功的基础。优选绝热材料,应包括评价材料的综合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并对照其最佳使用条件。
绝热材料的好坏取决于其性能。这些性能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指标进行鉴别。在这些技术指标中,有些是反映材料在使用时状态的,如透气率、含水量、荷重软化温度、耐火性等;而有些是反映材料在使用温度下对外来作用(如热、力、周围介质等)反应的,如导热系数、机械强度等。在材料的各种性能中,有些性能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同一种材料,通常当密度减小时,导热系数也会减少;而含水量增加时,导热系数会大大增大。还应当注意,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的技术指标,与工程现场的实际技术指标会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因为实际使用绝热材料的条件不同于实验室测定的条件,例如,当没有很好的防潮措施时,现场使用的材料湿度会增大。免费论文参考网。
根据蒸汽管道的运行参数和保温要求,结合目前市场上保温材料的供应状况,以下几种材料通常作为蒸汽管道保温材料。
2.1微孔硅酸钙制品
硅酸钙保温材料是以氧化硅、氧化钙和增强纤维为主要原料,经过搅拌、加热、胶化、成型、蒸压、烘干等工序制成的一种新型保温材料,由于其“性能优良、价格适中、外形美观、施工方便”,在电力、化工、冶金、石化、建材等领域的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已占据了保温材料市场的主导地位。
2.2硅酸铝纤维制品
硅酸铝纤维制品是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纤维状的轻质耐火保温材料,我国于70年代开始生产。它具有热导率低、热稳定性好、热容小及耐机械振动等特点,在工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扩伸于航空航天及原子能等领域中。
目前硅酸铝制品已经多样化,除纤维棉、纤维毡之外还有纤维毯、纤维板、预制件及纤维复合制品。后者成功地应用于热电厂热力网管道保温方面,效果较佳。免费论文参考网。
2.3复合硅酸盐制品
以海泡石或坡缕石类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生产的复合硅酸盐是一种良好的保温材料。其浆状涂料涂抹在设备、管道及阀门表面,干燥后形成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多微孔保温层;其干料制品可有板材、管壳和其他型材。这种以铝镁硅酸盐为基料并掺入适量填充剂的保温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导热系数小,用料少、施工方便等特点,在电力、石化、冶金、建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于保温、隔热、防火、吸音等方面。岩棉制品
岩棉是以天然岩石如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等为基本原料,经熔化、纤维化而制成的一种无机纤维。经加工可制成板、管、带、纸等优质耐温绝热吸声材料,可用于建筑、工业装备、管道、容器及各种窑炉的绝热、防火、吸声、抗震等方面。
由于导热系数小,岩棉保温管已成为国内外采用量最多的工业管道绝热材料。
2.5高温玻璃棉制品
欧文斯-科宁公司高温玻璃棉是由均匀细长、富有弹性的玻璃纤维和特殊高温粘接剂组成的轻质、耐用、保温性能优越的耐高温保温隔热材料,高温玻璃棉制品最高使用温度可达538℃,而普通离心玻璃棉、超细玻璃棉制品的使用温度一般在250℃以下。
2.6乙烯装置保温改造材料选择及厚度确定:
综合了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因素,乙烯车间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硅酸铝纤维毯为本次改造的保温材料。
按照“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3010-200”规定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和保温厚度公式计算出管道保温保温层的厚度。据计算结果及现场管道之间距离等实际情况,车间最终确定高压蒸汽总管保温层厚度为150mm,高压蒸汽支管保温层厚度为100mm~150mm,中压蒸汽总管保温层厚度为150mm,中压蒸汽支管保温层厚度为100mm~130mm。
3.确保施工质量:
选择了保温材料、合理安排了保温改造工作后,保温施工成为改造工程成功与否关键,因此我们在施工别注意以下几点:
3.1.严格按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认真执行“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0-200”行业标准。
3.2.施工时间予以保证,严禁只求进度不求质量,杜绝雨天、潮湿天气施工,保护层未做好时,必须落实遮雨布或者防雨淋措施把保温层保护好。
3.3.保温工程施工中,有专人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实施中间验收等施工管理制度,杜绝不按要求施工工艺和未达到技术要求的现象发生。
4.乙烯装置管道保温效果比较
4.1 管道热损失的计算方法
根据“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0-200”中热量损失公式:
4.2 更新前后保温表面温度及热损失比较
此次乙烯装置共对117条蒸汽管道保温进行了更新,以下是对其中的77条管道保温更新前后的保温表面温度比较和管道总热量损失的计算比较。。改造前保温表层平均温度67.85714286℃,改造后保温表层平均温度24.8961039℃,改造前热损总量1562.95W/H,改造后热损总量1216.80W/H。免费论文参考网。可以看到保温更新后管道保温表面温度均小于30℃,已达到 《天津石化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保温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以上77条蒸汽(超高压、高压和中压)管道散热损失总量由1562.95KW降至1216.8KW。
4.3.装置保温更新的经济效益:
装置连续运行720小时/月计,节省能量:
(1562.95-1216.8)×720=249228KW/月(二零零九年六月份能耗约合3千克•标油/吨•乙烯)﹔
以电价0.65元/KW.时计,每月共节省能耗成本:
249228×0.65=16.2万元/月
每月可节省能耗费用约16.2万元。
参考文献:《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0-200》,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2000年6月30日 。
摘 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
>>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多媒体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就业导向的高职化工设备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海洋类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石油化工》特色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与实践 专业认证模式下的机械类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提前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8-12-22.
[3]赵文静,祁飞,何箐.以科研项目促进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王福亮.结合科研课题选择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1).
关键词:搅拌器,设备,化工
一、搅拌器装置的分类、构成和功能
(一)分类
1.立式容器中心搅拌。将搅拌装置安装在立式设备筒体的中心线上,驱动方式一般为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用普通电机直接联接或与减速机直接联接。
2.偏心式搅拌。搅拌装置在立式容器上偏心安装,能防止液体在搅拌器附近产生“圆柱状回转区”,可以产生与加挡板时相近似的搅拌效果。
3.倾斜式搅拌。为了防止涡流的产生,对简单的圆筒形或方形敞开的立式容器,可将搅拌装置用夹板安装在设备筒体的上边缘,搅拌轴直接插到筒体内。,设备。
4.卧式容器搅拌。搅拌装置安装在卧式容器上,可以降低安装高度,提高搅拌设备的抗震性,改进悬浮液的状态等。
5.卧式双轴搅拌。这种搅拌装置主要应用在高黏液体。采用卧式双轴搅拌设备的目的是要获得自清洁效果。
6.底搅拌。搅拌装置在设备底部,称为底搅拌设备。
7.组合式搅拌。有时为了提高混合效率,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不同、转速不同的搅拌装置组合起来使用,称为组合式搅拌设备。
8.旁入式搅拌。旁入式搅拌装置是将搅拌装置安装在设备筒体的侧壁上。对于旁入式搅拌利用推进式搅拌器,在消耗同等功率情况下,能得到最高的搅拌效果。
(二)构成
搅拌器装置一般是由传动装置、联轴器、机架、搅拌轴、轴封、搅拌器等部分构成的。如图1:
(三)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搅拌器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提供搅拌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和适宜的流动状以达到搅拌过程的目的。,设备。这一作用由运动着的叶轮所产生,因此,叶轮的外形、尺寸、数量还有转速对搅拌器的功能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同时搅拌器的功能发挥还与搅拌介质的物性和工作环境有关。另外,搅拌罐的形状、尺寸、挡板的设置情况、物料在罐中的进出方式都属于工作环境的范畴,以及搅拌器在罐内的安装位置,种种因素都能对搅拌器的功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搅拌功率是搅拌过程进行时需要的动力,包含搅拌器功率和搅拌作业功率,内涵不同却又有联系的。能够使搅拌器连续运转所需要的功率就是搅拌器功率。而把搅拌器使搅拌罐中的液体以最佳方式完成搅拌过程所需要的功率就是搅拌作业功率。最理想的状况是搅拌器的功率等于搅拌作业功率。
二、搅拌器在化工设备中的设计
(一)设计工序
搅拌器的设计造型要与搅拌作业目的紧密结合。各种不同的搅拌过程需要由不同的搅拌器运行来实现,在设计造型时首先要根据对搅拌作业的目的和要求,确定搅拌器型式、电动机功率、搅拌速度,然后选择减速机、机架、搅拌轴、轴封等各部件。一般而言,化工设备中的搅拌器的设计工序为:设定和确认搅拌的条件→选定搅拌叶轮型式及内构件→确定叶轮尺寸及转速→计算搅拌功率→搅拌装置机械设计。具体设计工序如下:
1.按照工艺条件、搅拌要求和目的,选择搅拌器样式,并充分掌握搅拌器的动力特性和搅拌器在搅拌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动状态,以及各种与搅拌目的的影响因素和关系。
2.按照所确定的搅拌器型式及搅拌器在搅拌过程中所产生的流动状态,工艺对搅拌混合时间、分散度、沉降速度的控制要求,通过实验手段和计算机模拟设计,确定电动机功率、搅拌速度、搅拌器直径。
3.按照电动机功率、搅拌速度及工艺条件,从减速机选型表中选择确定减速机型号。如果按照实际工作扭矩来选择减速机,则实际工作扭矩必须小于减速机许用扭矩。
4.按照减速机的输出轴头d和搅拌轴系支承方式选择与d相同型号规格的机架、联轴器。
5.按照机架搅拌轴头尺寸、安装容纳空间及工作压力、工作温度选择轴封型式。
6.按照安装形式和结构要求,设计选择搅拌轴结构型式,并校检其强度、刚度;如按刚性轴设计,在满足强度条件下n/nk≤0.7;如按柔性轴设计,在满足强度条件下n/nk>=1.3
7.按照机架的公称心寸、搅拌器轴的搁轴型式及压力的等级、选择安装底盖、凸缘底座或凸缘法兰。
根据SH/T3150-2007《石油化工搅拌器工程技术规定》中要求搅拌器应按照使用寿命至少为20年,预期不间断连续操作2年以上进行设计和制造。,设备。
(二)搅拌器灌结构的设计
1.罐体的长径比。,设备。,设备。罐体长径比对搅拌功率的影响,需要较大搅拌功率的,长径比可以选得小些;罐体长径比对传热的影响,积一定时,长径比越大,表面积越大,越利于传热;并且此时传热面距罐体中心近,物料的温度梯度就越大,有利于传热效果。因此,单纯从夹套传热角度考虑,一般希望长径比大一些。物料特性对罐体长径比的要求,需要足够液料高度的,希望长径比大些。
2.搅拌罐装料量。已知长径比H/Di、
称容积Vg:操作时盛装物料的容积
1)装料系数η
Vg=V·η
一般取0.6~0.85。物料在反应过程中要起泡沫或呈沸腾状态,装料系数取低值,约为0.6~0.7;物料反应平稳,可取0.8~0.85,物料粘度较大可取大值。
3.顶盖的结构。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装置、联轴节及搅拌轴。而轴的计算,其强度指的是:承受扭转和弯曲作用,以扭转为主,工程上只考虑扭矩,然后用增加安全系数以降低材料的许用应力来弥补由于忽略受弯曲作用所引起的误差。,设备。在静载荷作用下,[τ]=(0.5~0.6)[σ]。而轴的刚性计算往往为了防止转轴产生过大的扭转变形,以免在运转中产生震动,造成轴封失败,应该将轴的扭转变形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工程上以单位长度的扭转角φo不得超过许用扭转角[φo]作为扭转刚度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凯编,搅拌设备[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顾芳珍,陈国桓编,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3】王洪群虞培清,搅拌设计研究[M].机械工程师,2009(9)
【4】张平亮,搅拌器的选择和设计[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96(1)
关键词:工艺管线;腐蚀原理;金属防腐
中图分类号:TU279文献标识码: A
石油化工装置中流体输送是必不可少的,工艺管线是流体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做好工艺管线的防腐工作至关重要。
金属腐蚀是金属和周围环境发生作用而被破坏的现象,它是一种自发进行的过程,给人类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害极大。例如:金属构件在大气中生锈,化工生产中 金属设备与腐蚀性强的介质接触,尤其在高温、高压和高流速的条件下造成设备生锈,老化变形现象。
一、管道腐蚀控制的基本方法
管道腐蚀的控制方法应根据腐蚀机理的不同和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腐蚀控制方法,其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1、选用在该管道具体运行条件下的适用钢材和焊接工艺
2、选用管道防腐层及阳极保护的外防护措施
3、控制管输流体的成分如净化处理除去水以及酸性组分
4、使用缓蚀剂控制内腐蚀
5、选用内防腐涂层
6、建立腐蚀监控和管理系统
二、常见管道防腐层的结构及特点
防腐层 石油沥青 熔结环氧粉末 3PE 聚乙烯胶粘带
防腐材料 石油沥青 环氧粉末 环氧粉末+高(低)密度聚乙烯 聚乙烯胶粘带
防腐层结构 石油沥青+玻璃布+塑料薄膜(3-5层沥青总厚度4-7mm) 环氧粉末熔结在管壁上涂层厚0.3~0.5mm 环氧粉末+胶黏剂+聚乙烯(挤压)总厚度度2~4mm 底胶+防腐胶粘带(内带)+保护胶粘带(外带)总厚度1~4mm
适用温度 -20~70 -40~100 -40~70 -30~60
施工方法 人工或半机械化作业 静电或等离子喷涂工厂机械化作业线分段预制现场热收缩套补口 挤出成型法工厂机械化作业线分段预测现场热收缩套补口 人工或机械化作业
优缺点 机械强度和低温韧性差,吸水率高,易受细菌腐蚀,施工流动性条件差但成本低目前国内应用广泛 机械化性能和粘结性能强,耐阴极剥离及耐温性对施工质量要求高,成本低,损耗小 机械性能耐温性及电绝缘性能强,其突出的优点是耐磨对现场补口质量要求较高,损耗小 防腐性可靠性高便于施工进度快对管材焊接部位的包覆质量不易达标
根据图表所示,在选择防腐层时应根据每一种防腐层的适用范围,选择能满足管道沿线环境的防腐要求的防腐层,在此基础上考虑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与评价确定最佳方案。
三、工艺管线腐蚀的表现特征
1、均匀腐蚀:整个表面腐蚀深度比较一致均匀的腐蚀又称一般腐蚀或连续性腐蚀,在腐蚀中腐蚀发生在金属的整个表面上,沿金属表面均匀进行。
2、缝隙腐蚀(表面腐蚀深度不一致,呈斑点状态):金属管道内通入介质如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介质处于滞流状态,从而引起缝内金属的加速腐蚀。这种局部腐蚀称为缝隙腐蚀。
3、点腐蚀腐蚀(集中在较小范围,腐蚀深度较大也称为孔腐蚀):在金属表面的局部地区出现向深处发展的腐蚀小孔,这些小孔有的孤立存在,有些则紧凑在一起看上去像一片粗糙的表面这种腐蚀叫做点腐蚀。
四、预防工艺管线腐蚀常用方法和措施
根据金属腐蚀原理分析,可以对腐蚀性介质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采用各种不同的防腐蚀技术进行防腐蚀处理,只要措施得当就可以延长金属制品的使用寿命,保证工艺设备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常用的防腐蚀技术和措施主要有下列几类
1、合理选材:这是防止和控制设备腐蚀的普通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管道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碳素钢管,不锈钢管以及塑料管等它们的工作压力通过的介质的性质和温度,敷设的条件,所处的环境都各不相同,为了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达到经久耐用的目的,施工时要根据各种管材的腐蚀特性合理选用管材。
2、缓蚀剂法:管理内壁用涂料防腐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是在腐蚀介质中添加能降低腐蚀速率的物质也就是缓蚀剂法。根据化学组成,习惯上将缓蚀剂分为无极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两大类。
A无极缓蚀剂:通常在中性介质中使用无极缓蚀剂有NaNO2,K2Gr2O7、Na3PO4等,例如Ca(Hco3)2在碱性介质中发生如下反应:
Ca2++2Hco3-+2OH-=CaCo3+CO3+2H2o
生成的难溶碳酸盐覆盖于阳极表面成为具有保护性的薄膜,阻滞了阳极反应,降低了金属的腐蚀速率。
B 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通常使用有机缓蚀剂,如动物胶,六次甲基四胺以及含氮,硫的有机物等有机缓蚀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一般认为是由吸附膜生成即金属将缓蚀剂的离子或分子吸附在表面上形成一层难溶而腐蚀性介质又很难透过的保护膜阻碍了氢离子的阴极反应,因而减慢了腐蚀。
3、阴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就是被保护的金属作为腐蚀电池的阴极或作为电解池的阴极而不受腐蚀。
牺牲阳极保护法:
阳极:Zn=Zn2++2e-
阴极:O2+H2O+4e=4OH-
4、外加电流保护法:取不溶性的电极为阴极把要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两只都放在电解质溶液里,接上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大量电子被强制流向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中是钢铁表面生成负电荷的累计,金属腐蚀产生的原电池电流就不能被输送因而防止了钢铁的腐蚀。
参考文献:
[1]王立行 汪申 许适群 李晓刚 中国石油化工设备腐蚀特点与疾病腐蚀系统分析 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论文集[C]1999
论文摘要: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与特色,如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必要的措施。
1.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对化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进行要求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这是过程装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根本保证。将“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过-装-控一体化”,已是化机专业改革的必然。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正式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其两翼(简称‘一体两翼’)”的大类学科交叉型专业。这并不是专业名称的简单改变,而是要求赋予专业以新的内涵,因此应结合内蒙古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和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慎重确定专业的培养方案,做出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以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之需要,并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2.专业建设思路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4年获得批准,于当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现已累计招生四届八个班共计300余人。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总体框架,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过装控一体两翼”的总体架构,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涵盖学科领域宽、柔性大、适应性强的专业,能够培养21世纪内蒙古及全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专业建设规划
校院领导非常重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动员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已安排购置了75万多元专业必需的实验设备,学院已购买数量可观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过控系全体教师均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究,集体讨论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3.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原专业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原化机专业或机械专业,过程控制或过程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比较欠缺;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总数90%以上),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且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因此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当务之急。学院采用的办法是:
(1)引进硕士以上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才。
(2)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评比和研讨,对教学质量差的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他们帮助和指导。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教学和科研能力。由此逐步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研究生以上占100%)、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45岁以下占80%,高级职称占50%)、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3.2.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参照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总体框架,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生化、煤化工、机电及劳动安全部门等领域中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及开发等工作。
按此培养目标,结合内蒙古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其由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两大部分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含人文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方面,以科学技术理论为重点,人文基础和实践基础辅之。科学技术理论包括公共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专业知识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方向知识以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设计和过程流体机械为主体,过程工程原理与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为其两翼,并增设煤化工技术及装备等专业课程,以突出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3.3.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
根据“一体两翼”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弹性大、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1)增设控制类有关课程,满足专业拓宽的需要。如开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使学生掌握过程装备控制学科的有关知识,以适应过程装备大型化、自动化的需求。(2)加强理论基础、淡化专业。将专业课学时数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如对过程流体机械以解决选型和应用为主,将课时由72减少至48左右;增加流体力学及粉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开出适当的专业选修课,如有限元原理及应用、过程装备CAD、药物制剂工程与设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过程装备密封技术,以增加专业的柔性。(3)加强外语、计算机基础教学。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增开过程装备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使得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较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4)加强实践性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如增设工程教育实践,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4.专业教材使用与更新情况
为了规范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保证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按新专业的要求全部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煤化工技术及装备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整合,使之更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
3.5.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比较式、启发式教学,讲课中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以提纲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学与教师课堂讲授、指导、答疑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上,也积极进行探索。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与过程流体机械等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图片资料讲解,加深学生对过程设备结构的认识,节省在黑板上画图及板书的时间,以提高授课速度并充实授课内容;过程装备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需要增加典型容器的制造工艺,可用观看录像来代替课堂的抽象讲解;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被作为学院重点课程予以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CAI课件和研制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计算软件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6.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划情况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划与安排。
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如表2所示,鉴于实验经费投入数量有限,大规模地进行实验设备的购置不切合实际,在利用相关院系实验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计划先期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基本专业实验要求的压力容器综合实验、空压机性能测试及超声探伤实验、过程装备结构拆装实验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实验四个实验室。第一期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用于购买实验设备的经费约为75万元,其中压力容器综合实验装置我们使用南京化工学院李健教授研制的专利产品——压力容器三合一验证性实验装置,其特点是结构设计巧妙,试件易得,实验效果良好,实验数据误差较小,价格仅为通用压力容器实验装置的二十分之一,许多高校如东南大学在使用该实验装置。通过第一期的建设,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实验室第二期建设正在拟申报之中(含过程装备与控制仿真实验、过程装备密封实验装置、煤化工技术及装备实验装置等),相信经过两期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观,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选择了区内外一些优秀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如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实训基地、南化集团、天津碱厂、神华集团煤化工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厂里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完成工程师素质基本训练的一个关键性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一方面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另一方面注重指导教师自身工程实际知识的加强,再者依据培养目标选好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相信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将会获得较大改善与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递增,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合理优化,为积极准备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的申报创造条件。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特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均有望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5):57~58.
[2]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5,5:91~93.
[3]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4,3(81):17~19.
[4]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165~169.
[5]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3:59~61.
[6]余历军.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功能与基地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4,6(58):95~98.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领域含基本无机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环境化工等工业行业。化工产业既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又与信息、生物、材料、机械、计算机、资源、能源、海洋、航天、国防等高新技术领域相互渗透[1-9]。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化工产业的产品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传统化工产业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和工程技术创新。产业的交叉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与此同时,也促进了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6-8]。因此,以化工为基础的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中高端终端产品迫在眉睫。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多学科交叉工程领域”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为目标,搭建高校、企业的桥梁,是实现理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1“多学科交叉”化学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西南地区以及国家化工支柱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依托交叉发展的行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法规意识,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较强的工程技术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创新研发的能力,并能将“交叉学科”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有效应用于化工生产中的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过程装备设计研发以及工艺技术改造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人才。
2重庆理工大学全日制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校化学工程学科在资源环境化工、精细化工、工业催化、化工装备与控制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在资源与环境化工领域,针对重庆及西南地区特色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建有“重庆市化工废水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联合建有“重庆市光气衍生物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天然气资源精细化利用、化工产业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和固废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在精细化工与工业催化领域,重点开展催化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方面的研究,与企业联合建有“重庆市化工本质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能源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等领域。在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领域,依托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和学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发展。在新型环保设备、新型分离过程设备、化工设备腐蚀与控制技术研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与企业联合建有“重庆市防腐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上述学科领域里,由于长期与重庆化工产业界合作,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因此,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已经实现了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格局,并开展了多学科交叉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通过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生物工程、控制工程等工程领域的交叉融合,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多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大综合工程性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3“多学科交叉”全日制化学工程领域课程体系构建
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总体上分为校内与校企联合的两阶段培养模式。校内培养阶段主要完成课程学习,校企联合培养阶段采取实践、学习研究、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按照由基础向专业方向发展的分模块化设置,主要包括基础模块、基本技能模板与工程交叉融合模板、以及与地区化工产业特点相结合的工程实践模块,如图1所示。在公共基础模块,除了设置公共的工程英语,政治和工程数学外,还增设了工程经管课程,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在学位基础课程中,针对化工企业在反应和分离等基础知识方面,开设了高等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并开设了化工过程设计,以期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增设了知识产权和文献检索等课程,培养学生在科研成果方面的查询和写作能力。在工程交叉融合模板,立足于化工产业与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车辆工程、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融合,每个模块都开设了3门课组课,比如化工与机械的结合,开设了过程原理与装备、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高等化工流体力学等课组课。教学内容上突出化工理论与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课堂研讨式教学和课程结合课内实验等教学模式。根据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采取笔试、案例分析、小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突出学生的问题分析与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主要在实践基地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具体的生产岗位轮岗和企业主要管理岗位见习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学习培养采取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的校企联合指导的方式,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通过在企业参加实践活动获得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完成论文选题和论文研究工作。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
4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化工产品的发展成为了发展方向,这需要机械,材料,控制工程等为支撑。同样,科技的发展也引领了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因此,在高层次的应用型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需要重新定位多学科交叉下全日制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推动学科交叉下全日制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干,薛怀国,刁国旺.“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71-74.
[2]刘峙嵘,乐长高,余春林,欧阳霞.产学研、创新创业创意耦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人才的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3(35):34-35.
[3]张越,吕宏伟.地方高校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探索.化工高等教育,2015(1):11-13.
[4]徐心茹,马桂敏,房鼎业,沈本贤.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浅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112-113.
[5]赵钟兴,黄祖强,童张法.泛北部湾地区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招生现状与对策.化工高等教育,2009(4):14-16.
[6]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63-67.
[7]房鼎业.制订学位标准,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J].化工高等教育,2007(1):90,94-95.
[8]刘殿华.加强实践教学,产学研联合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化工高等教育,2012(29):11-14.
【关键词】复合教学法 研究 应用 化学反应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01-02
复合教学是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有效方法,它既符合学科知识综合化的趋势,又顺应大学毕业生职业市场的变化。复合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中已广泛流行二十余年,如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相统一的课程,就加强了自然科学的人文趋向。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改革时对此也已涉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与相互渗透不断加大,尤其是专业课,其内容涵盖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多个学科,其教学过程包括多个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复合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更显突出。针对专业课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对专业课及与之相关的多学科、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教育,对“复合教学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复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十个结合”。
一 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相结合
结合地方高校学生特点开展教材建设。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学团队与国内其他地方高校合作,编写了《化学反应工程》教材,教材侧重于工程应用,并将最新科研成果编入化学反应工程新进展,强化教材的实用性。该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09年1月出版,作为新世纪化工类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系列教材之一,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列为推荐教材,目前已被兰州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广西大学等国内近十余所高校采用。教材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保证和推动作用。
二 课程教学与专业外语相结合
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重基础英语,轻专业英语;专业词汇相对贫乏;阅读专业文献少;对专业英语在文体、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规律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与专业外语相结合,具体做法:第一,关键词汇英文化。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把课程涉及的专业术语、关键词汇等用英文给学生写出,这样便于后续的双语教学。第二,板书内容英文化。在关键词汇英文化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教材内容,全部采用英文板书,保证了专业词汇的重现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为学生下一步阅读原版教材奠定基础。第三,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教学双语化。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原版教材,指导学生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即选择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部分章节阅读,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与质量,而且也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并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经验、体会等。课堂教学中板书及口语表达以英语为主。
三 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化学反应工程》学科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相关,在该学科中反应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经验法和数学模型法。经验法比较粗略,不能高倍放大;数学模型法是从过程的内在规律出发,更好地反映了过程的本质,放大周期短,放大费用低,可以高倍放大。但数学模型一般都比较复杂,必须借助计算机才能求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数学模型法得到迅速发展。为了使课堂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指导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1)建立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2)绘制数学模型法计算框图;(3)编写数学模型计算程序;(4)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
四 课程教学与文献检索相结合
文献检索是科技工作者的基本能力,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但熟练程度不够,对本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种类及常用检索工具了解不够全面。鉴于此,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与文献检索相结合,具体的做法是:在介绍参考文献时,将本学科有代表性的学者、著作、刊物、常用检索工具等全部介绍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检索训练,我们拟定几个本课程的专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文献检索,再把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加工提炼,撰写专题综述。实践证明,通过此项训练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五 课程教学与科技写作相结合
科技写作是从写作学科体系中派生出来的新学科,承担着科学技术信息和成果的总结、交流、传播和贮存任务。科技写作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水平,我们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与科技写作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将课程的重点内容分成几个专题,让学生首先进行文献检索,在此基础上按照科技论文规范撰写专题报告。整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帮助、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如何进行整理分类、加工提炼;如何把握论文的整体架构;如何展开正文部分;如何撰写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如何选择论文的关键词等。为使各个专题组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举办专题报告会。这样,同学们不仅巩固了在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文献检索、科技写作、课件制作、上台演讲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六 课程教学与技术经济学相结合
作为《化学反应工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对反应器进行正确选型、有效放大、最佳控制。所制定的技术方案必须满足“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可靠”,由此可见,本学科与技术经济学联系紧密。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与技术经济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工程观点,工程问题涉及诸多因素,因此工程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反应技术开发、反应器的放大设计、反应过程的控制时都要利用技术经济学的知识,使效益最大化。同一化工生产过程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同时,通过多方案比较习题,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利用技术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反应器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七 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纵观近年的毕业环节,学生基本上是以做毕业论文为主。而对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是化工企业,从事工作以后,无论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还是老工艺的技术改造,都离不开化工设计。虽然化工原理有课程设计,但其主要是针对单元操作的物理过程,不是一个完整的化工设计。化工专业的学生缺少了化工设计这一基本训练,对今后从事化工设计工作显然是不利的。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安排了课程设计。具体做法是选取“某一化工生产过程的工艺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查阅资料、制订方案、工艺计算、设备设计、绘图和设计说明书编写的化工设计全过程。经过课程设计,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1)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的能力;(2)工程计算能力;(3)技术方案比较和选择的能力;(4)工程制图能力;(5)科技写作能力。
八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搞好实践教学,构建了以实践教学工程观摩中心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以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满足贯穿于学生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工程观摩中心有化工设备展及配件区、工业催化剂展区、塔填料展区、典型工艺流程动态模型展区、化工管道安装实训展区。学生通过在实践教学工程观摩中心的参观学习,对化工工艺过程及设备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其工程概念的建立,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主要是选择一些具有典型反应设备的化工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如石家庄金石化肥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石家庄化纤化工有限公司、山西三维集团公司、山东金岭集团公司、河北冀荣氨基酸公司等,他们所具有的典型反应设备有:固定床反应器、气液反应器、均相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精馏装置等。在校外实习基地,根据不同情况,学生可以采取参观、短期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
九 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实验设置的指导思想是: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而是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和提高;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为:课程组利用学校和学院设立的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基金,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筛选出了“基本技能―现代技术、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综合培养的有特色的实验;建立了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室。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演示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达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设计性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可自主选择课题或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课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十 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本着“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融贯、教研相长”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技成果与技术转化为教学优势资源,分别从理念、成果、方法和手段等多途径与教学结合,渗透于教材编写、理论与实验教学、实习与毕业环节,实现了科研向教学的多方位转化。同时,言之有物的教学内容又促进了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科研成果进教材。团队鼓励教师撰写教材、讲义,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之中。在编写《化学反应工程》教材过程中将微反应器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引入第四章《非理想反应器设计》中,将在超重力反应技术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写入第十章《反应工程新进展》中,将在催化反应新工艺开发过程中的科研成果引入第六章《气固相反应器设计》中。
第二,科研成果进课堂。团队将专业领域内的前沿科技和教师本人最新研究成果如离子液体中的化学反应、微反应器的开发、流化床反应器的实际应用等引入课堂,在第三章《理想反应器设计》的授课中,以“返混”和“平推流”为主线,讲授了团队开展的工业反应器改造的实例,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
第三,科研成果进实验室。教学团队着力于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装置的开发研究,将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与技术融入其中,开发了多项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针对反应工程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开发了多釜串联特性实验、反应精馏实验、气固相催化反应综合实验以及超重力反应器性能测定实验等多个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装置,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科研成果进毕业环节。团队坚持将学生的毕业环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相连,毕业环节论文题目80%以上来自纵横向科研课题,真实的科研课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得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仿真教学 改革 教学模式 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A
在仿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对装置的冷态开车、正常运行、故障处理和正常停车等操作,学生不进工厂就能了解化工设备的生产和操作过程,完成对生产装置实际操作的训练。传统化工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都较为单一,满足不了现代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从基础仿真实训、仿真操作实训以及生产实习仿真针对学生,就化工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构建并实施了新型化工仿真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平台。
1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院“化工仿真仿真工厂”是由浙江中控的软硬件设备及北京东方仿真软件系统组成,包含有单机练习、联合操作和考核等多种操作模式,具有根据工艺流程特点和教学需求进行组态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和智能评分系统,以及参数设置、教师授权、过程监测、成绩统计等功能的教师站管理系统。这样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生产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又能促进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难于理解的被动操作模式向实际动手操作、灵活运用的主动实践模式的转变。
由于现代化工企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较高,学生往往是以参观及听课的形式进行工厂见习,难以深入实际,实习质量不高。随着化工仿真工厂的建成与应用,化工仿真实习已成为解决实践教学困难的最佳办法,也是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针对生产实习部分的工艺流程,运用化工仿真软件分布式控制系统操作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尝试开停设备、改变生产负荷、处理突发事故等操作。首先,在教学实施环节上,打破原有实训学时(教学计划学时为32学时)的限制,利用学院开放的计算机房,让学生根个人的需求,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安排操作实训和上机,强化软件仿真操作,巩固专业知识。其次,在硬件设备实训内容上,学生可自由选择仿真工厂中的硬件装置进行实训,以此弥补实训室资源及实训学时的不足。再次,在教学形式上,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仿真内容,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相关课题,通过教师指导、相互讨论、确定方案、操作运行、错误辨析、解决问题等过程,完成“自由选题”的实训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化工实训工程性较强,涉及因素较多,实训操作须认真考虑、充分准备,在实训操作之前进行仿真模拟的预习演练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
传统纸质试卷的实训考核模式已不能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因此结合改革后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改革了评价机制,执行多元化评价,考核的内容更加全面,考核的方式更加合理。改革后的评价机制由三部分组成:
(1)单元操作模块,采取综合评价。根据过程中学生操作规范性和熟练度,以及自主动手和小组合作情况,结合学生实训报告、问题解答等进行综合评价。
(2)软件仿真实习模块,运行在线评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故障,模拟故障现象,在线实时监控,分步骤分阶段打分。操作结束后,学生的总体成绩自动生成。
(3)开放教学模块,执行跟踪评价。学生运用仿真实训平台,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选题,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实训方案,进行在线模拟,实训结果以撰写小论文或交流讨论汇报的方式展示。指导教师参与实训方案的讨论、确立与执行,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与跟踪考核。改革后的评价方式在原有静态的、终结性评价基础上,加上随时间空间动态的、及时性评价,这种配合了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执行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考核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成绩,也考核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得化工实践教学评价更加的全面、合理。
3总结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化工仿真工厂”的化工仿真教学模式直观、形象、生动,激发了学习兴趣;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实用性强;锻炼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另外,还就毕业后到化工生产企业工作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这部分学生都表示,经过化工仿真实践,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和技能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为就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对顺利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进入工作状态起了较大的作用。化工仿真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的创新和实行,打破了实训室资源和实验学时数的限制,改善了生产实习难以动手、实习质量不高的局面,提高了化工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平台。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QJY1251555)。
参考文献
[1] 荆涛,郑永杰,田景芝.仿真技术在高校化工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学刊,2006,26(4).
关键词:化工工艺;设计;阻火器;安全阀
近些年来,化工行业有了突破性的成果,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化工工艺的科学设计至关重要,要想设计好化工工艺,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年轻的设计人员在化工工艺设计中,往往不能找到一个合理的数值,要么存在安全隐患,要么存在材料浪费,这些问题非常的值得研究,本文将围绕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探讨。
1管道设计压力和温度的确定
1.1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
所谓的管道设计压力,就是指管道在极限的工作状态下,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小安全压力。管道的设计压力是否合理对于真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在设计的设计中,管道设计压力的确定都会参考这些原则:管道的设计压力一定要小于管道在极限工作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否则就会有安全隐患压力;管道的压力到了一定的数值,都会有专门的装置进行泄压,泄压的压力值应该小于管道的设计压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它的作用;化学装置中的连接管道,其设计压力应该比化学装置本身的压力适当的大一些;在化学装置中,部分管道会用来传送一些沸点比较低的物质,这时候在确定设计压力的时候,就应该参考输送物质静止状态下的最大蒸汽压力;对于离心泵来说,在确定出口管道的设计压力的时候,要参考泵的关闭压力,其数值应该比关闭压力要大;对于往复泵来说,在确定其出口管道压力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其泄压装置压力的数值大于其设计压力,这样才能够确保泄压装置在整个系统中的泄压作用;在设计压缩机排出管道的设计压力的时候,要考虑到泄压装置的设定压力和压缩机出口至泄压装置之间最流量下的压力差,其设计压力应该大于这个压力差;真空管道的设计压力应该区分两种情况,分别是有泄压装置的管道和没有泄压装置的管道,对于有泄压装置的管道,应该取最大压差的1.25倍或0.1MPa的最小值,参考外部的压力情况,对于没有泄压装置的管道,可以直接取0.1MPa。
1.2管道设计温度的确定
所谓的管道温度设计问题,就是指在化学装置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管道材料位于设计压力下所达到的温度。管道的设计温度对于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在进行管道设计温度取值的时候,都是参考正常的操作温度,然后在这个温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一定的温度,这就是管道的设计温度,当流体的操作温度大于300℃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个增加的温度应该比15℃要大,当流体的操作温度小于30℃的时候,这个增加的温度应该比30℃要大,在流体的温度比0℃小的情况下,这时候的设计温度就可以直接参考最低温度。
2阻火器
2.1基本分类
阻火器是化学工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装置,是一个安全保护装置,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流体可以顺利的通过阻火器,一旦发生问题,它就能够快速的动作,有效的阻止火焰传播和蔓延,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阻火器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其使用用途分类,主要分为阻爆燃型和阻爆轰型阻火器,根据应用的位置,可以分为管道型和防空型的阻火器,根据其内部的结构,又可以分为波纹型、充填型等。
2.2选用原则
化学管道中在输送易燃易爆气体和气体能够自行分解导致爆炸以及连接明火设备减压后的管道,都应该在管路中合理的位置安装上阻火器。在选用阻火器的时候,一般要遵守这些原则骤:根据使用场所决定采用放空阻火器还是管道阻火器;根据阻火器设置的位置和潜在点火源的方向,确定采用双向型阻火器还是单向型阻火器;根据入口火焰的传播速度,来选用阻爆燃型或者阻爆轰型阻火器;在安装阻火器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阻火器最恰当的安装位置和管道的布置对阻火器的影响。
3安全阀
3.1基本原理
安全阀对整个系统起到了压力保护的左右,它的原理是依靠调节弹簧力来控制压力,在一些大压力调节的场合,也会采用先导式的结构,当管道中压力不断升高,升高到大于安全阀的设定压力的时候,安全阀就会动作,系统的压力稳定在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当系统压力低于安全阀设定压力的时候,安全阀不起作用,所以安全阀是管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安全阀也有很多的分类方法,根据国标,其可以分为直接荷载式、先导式、带动力辅助式等,根据阀的开启可以分为微启式和全启式,还有一些分类方法,就不一一介绍了。
3.2安放位置
对于安全阀来说,其安放位置非常重要,只有安放在正确的位置,才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当外部的力要比设计压力大、管道的出口有堵塞或者存在突然被关闭的可能性、压缩机和容积式泵的出口管道存在突然被关闭的可能性等,安全阀一般位于它们的出口管道上,一旦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设定数值,那么安全阀就会打开进行泄压,就能够保持整个系统处于安全压力下工作,且压力比较恒定。
3.3压力设定
安全阀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压力设定的太大或太小都容易对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压力设定的太小,在系统的正常工作压力下,安全阀就可能会动作,这是不必要的,压力设定的太大,则超过系统的安全压力也没有动作,这就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当一个管道系统中只安装一个安全阀的时候,这时候,安全阀的动作压力就必须要小于系统的设计压力,并且,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应该参考系统设计压力的10%和20KPa,要比这两个数值中大的那个小;有的管道系统为了工作的需要,可能会安装多个安全阀,这时候,所有的安全阀一定要有一个安全阀的工作压力小于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其他的安全阀的设定压力不得超过系统设计压力的5%,且安全阀最大泄放压力均应不大于系统设计压力的12%或30KPa中的较大者;有些安全阀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这时候,这些安全阀的工作压力就不应该大于系统设计压力的16%。
4结论
科技的不断进步,必然会进一步的带动整个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要想取得更好的成就,其化工工艺设计就必须要与时俱进,能够达到实际的使用要求,化工工业的设计质量关乎着整个化工生产的正常运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人身事故,所以,应该重视化工工艺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典型的化工工艺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浩 单位:山西阳煤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葛中.关于化工工艺设计的几点看法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9:140.
[2]赵宝生.关于化工工艺设计的几点看法与建议[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5:20.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0引言
应用化学作为介于化学和化工之间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它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1].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是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化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操作技术技能必不可缺的环节[2].通过实验教学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应用化学实验及其他相关学科实验的兴趣,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为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奠定基础,有利于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者共赢的局面.笔者多年承担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工作,加之近几年接触一些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了解企业的需求情况.反思教学现状,深深意识到必须斟酌选择应用化学专业实验项目,灵活选择教学模式.
1巩固基本实验技能,现场验证实验结果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一般是在本科生的第6或第7学期开课,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化学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其实际能力往往让用人单位失望.所以有必要在专业实验开课时进行巩固、强化,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能力,教学方式要不同于基础实验的“照方抓药”.实验内容要强化目标要求,比如: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的酸、碱、金属离子溶液,测定未知物的熔点、沸点、闪点等.受课时的限制,首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相关知识,课堂随机确定同学只做其中的一两项,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讲授具体实验步骤,加强巡视,随时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务必用相应的仪器(如:离子浓度测定仪等)验证其实验结果,依据结果评定实验成绩.最后由教师集中点评本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共同进步.其教学流程为:课前预习分配实验任务学生独立完成验证实验结果教师集中点评给出实验成绩.
2突出应用特色,贴近生活
开设贴近生活的应用型专业实验,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应用化学”的进一步理解.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普通百姓的关注,应当开设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实验.例如:色谱分析技术是应化专业实验的必开项目,气相色谱法的经典实验是定性或定量测定苯及同系物,该实验与生活有一定距离且有较大的毒性,也不符合环境友好的理念,建议开设气相色谱法测定酱油、果汁、罐头等调味品或饮料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可以依照“芝麻油”国家标准GB8233-2008,测定其中某项理化指标.高效液相色谱的经典实验是定量测定苯甲酸甲酯、奈、吡啶等,完全可以依照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测定其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这里之所以选择芝麻油、蜂蜜作为检测对象,主要是这两类产品的市场尤其混乱,普通百姓难以判定其真假,通过开设该类实验,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兴趣实验,比如:掺假牛奶、面粉中有毒添加剂、问题松花蛋、食品中有害元素(或微量营养元素)鉴定等,不要以为该类实验档次低,不足以挂齿.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没有高低之分,教学流程为:自带检材独立规范制样集中检测交流结果告知百姓.
3开设“三废”处理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基于化学学科特点,其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的要产生“三废”,如何降低“三废”的排放,或者说如何变“三废”为资源,是摆在化学工作者面前的长期课题.应当开设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废气的资源化吸收实验,重在培养意识、拓展视野、养成习惯.当然,不同的地区其“三废”特色不尽相同,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开设相应的实验,就淮北而言,固废物方面可以开设煤矸石制备净水剂、粉煤灰制备氧化铝、磷石膏制备化肥等实验,废水方面可以开设有色废水的脱色或降解、COD的测定、有害元素的去除等实验,废气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市场上尾气吸收技术提出自己的新方案,然后开展模拟试验,重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成化学实验,强化对实验产品的检测
传统的合成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偏重于制备过程,只在表观上判定目标产物的质与量,这与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是不相符的,有一则广告语“药材好,药才好”,讲的是企业要严把原料的质量,好原料是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首要条件,上游企业的产品又是下游企业的原料,所以企业都严格把守“进”“出”两关,这里不是说生产过程不重要,对企业来讲其生产工艺、技术参数一旦确定,基本保持固定的操作方式,轻易不作变动,而原料、产品的批次不尽相同,相关人员要了解常用的检测仪器,掌握其检测方法.因此应把这一理念引入日常教学中,认真测定原料和目标产物的理化指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见识相关的检测仪器(比如:旋光仪、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粘度仪、密度仪、白度仪等).
5玻璃仪器向小型金属设备转换
基础化学实验是以玻璃仪器为工具完成的,若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还是在玻璃仪器中实现制备、结晶、分离等操作,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专业实验的特色,况且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到化工企业,大学期间若不储备一些常用化工设备的感性知识,不熟悉常见设备基本操作,就业后面对工业化的金属设备会一片茫然,用人单位自然会俯视我们的毕业生,以致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打开局面,不得不补习该类知识板块.因此专业实验应开设一定数量的用金属设备来完成的制备实验.重在丰富学生的实践阅历,为就业以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铺垫.当然,也存在开课成本高及制备出的产品的去路问题,可以考虑无偿送给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做到物尽其用,比如,生产(制备)的涂料可以送给学校后勤用于美化校园,若是制备某日化产品(如:洗衣粉等)可以让学生带回去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考虑开设如下项目,1)特色涂料的制备,2)天然色素的提取,3)特色洗衣粉的制备,4)建筑脱模剂的制备,5)建筑用胶的制备.
6用现代仪器完成传统实验
传统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石,是化学工作者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现代的仪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以制备多种精细化工产品,传统的方法是让氧化剂(无机物或有机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或无机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最终获取某种目标产物,不仅成本高且对环境或多或少地造成污染(产生“三废”).有机电解合成是现代化工业尤其是精细化工中的一个“高效清洁”的新工艺.电化学不仅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无机化学有关,还渗透到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生物科学等诸多科学研究领域.建议开设相关的实验,比如:由马来酸电解法制备琥珀酸,该实验周期短、现象明显.有机物的批量生产,其分离提纯是基本操作单元之一,传统方法是采用蒸馏、分馏(精馏)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纯度,受自身原理的限制很难制得更高纯度的产品.而现代的方法是采用“分子蒸馏”可以轻松得到高纯度目标产物,建议开设“分子蒸馏”实验.再如微电解处理污水、微波干燥、超声提取等,均可以引入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中.切实做到从玻璃仪器实验为主向以机、电、光、磁等实验为主转变.
7结合实际开设不同方向的应化专业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天然产物化学及其应用、精细化学品化学以及应用分析技术3个专业大方向[3].而每个大方向又有多个分支.如精细化学品又分为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涂料与粘合剂、轻工化学品、纳米材料、工业催化剂等,受学时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开设太多的实验项目,可以以选做或开放实验的方式将实验项目提前告知学生,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做某方面的实验.项目来源要结合本校教师的研究方向及实验场所的具体条件进行确定,当然也要限定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避免“冷热不均”现象的发生[4].
8专业实验依托毕业论文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不仅要训练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5].毕业论文实验可以较全面的锻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科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立课题小组,建立高年级研究生与本科生组合实验的模式,让高年级的研究生参与到相关的课题组,既可以锻炼研究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更有“教学相长”的功效,本科生可以借鉴研究生在科研思维、实验方法及实验技巧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及交流,集思广益直至形成基本的研究思路,设计出具有探索性或启发性的实验方案,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论证其可行性,有选择地通过实践验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并且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最终实现设计目标.建立本科生为主体、研究生参与其中、教师辅助指导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一、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
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践环节上,根据近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分析测试能力、化工设备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规范表达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在毕业设计环节上,尽量在实习企业中寻找课题,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双导师制,以提高学生解决化工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生水平与职业要求相对接
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行少学时、多模块教学使学生的个性有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办学机制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和论证,根据现代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合理设置、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把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紧密结合;建立能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等实训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室和实训基地为一体,推进案例教学、实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校内、校外、工学结合”,“教师、师傅、学生结合”,“仿真、实操、顶岗结合”,“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顶岗实习证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接
在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上以“应用性、科学性、前瞻性、稳定性”为原则,优先发展社会急需、能体现地方产业与行业优势的学科专业。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完善专业布局,构建骨干专业群,打造与地方主导产业和企业互动良好的示范专业和相关特色专业群,使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显著特色,发挥重大作用。
五、顶岗实习与“零距离”上岗相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是职业教育的特点,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的实用人才,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实现“零距离”上岗和工学结合的有效措施。顶岗实习时,学生在实习基地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充分地了解生产过程,包括工业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规章制度等,还能操作仪器设备,参与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及产品分析等,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转化成实际能力。实践表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仅能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而且企业对实习表现突出学生的提前“预订”,更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可实现学生、家庭、学校和企业四方受益。
六、“订单培养”与“产销连接”相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