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方案

时间:2022-06-12 19:39:56

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方案

第1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提升,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同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将会得到更多重视。本文主要就生态型整治技术的“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进行研究,从研究思路到具体实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生态型;整治技术;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76-02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理念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加快,其更侧重村落、产业、景观及文化的多元融合,倡导生态宜居,借助生态型整治技术实现宜居农村的打造。其在规划实施中统筹乡村生活、休闲娱乐及文化氛围,力求走乡村精品建设之路。在“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指导下,实现百姓的安居乐业也实现了乡村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通过合理调整村庄用地规划,实现其功能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乡村美丽形象的塑造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基于生态型整治技术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也不断深入。

一、我国乡村规划中的具体问题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虽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乡村规划依然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纵观我国当前乡村规划研究,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大方面。其一乡村产业类型单一,以农业为主,部分偏僻农村受自然环境的客观限制,农耕水平较低,村民收入低,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其二农村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人们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与增收,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使得农村污染越来越严重,人居环境亟待提升。其三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形成框架,但缺乏系统性,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进展缓慢。基于这些既存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出路。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解决农村增收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乡村发展,而经济发展的背后也理应是生态型社会的建构。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

1.“美丽乡村”规划思路。“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重点在于规划思路的明确。我们应当看到乡村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经济的急切追求,加上不断扩大的人口基础,农民群体基于自身素质较为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综合作用下,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美丽乡村”规划思路与总体部署,以期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让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通过现场勘察、座谈沟通、问卷调查、重点分析等了解乡村规划的现状及既存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以问题为导向,以增收及生态改善为目标,以小规模渐进式积极推进乡村整治。坚持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让乡村更加生态宜居,让群众更加安居乐业。而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更应该做好乡村亮点与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的挖掘,让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2.“美丽乡村”规划的典型案例:案例:河南省延津县段家庄。乡村规划亮点:以刘震云故乡及其作品为美丽乡村规划突破口,通过对当地区位条件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还原老延津的生活场景,通过挖掘当地的传统民风民俗,以期为建设亮点带动当地农房、公共设施、环境绿化、道路系统及产业发展的多维度整治,互相调和,在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当地农民的生活品质。

案例:衢州市后溪镇。乡村规划亮点:后溪镇目前的支柱产业是中草药种植业和旅游产业。中草药种植已在全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同时也是本村旅游产业的一个主要旅游亮点。发展中草药种植是当地农民致富的可靠保证,也是退耕还林是惠农政策之一。通过全面统筹、合理布局中草药的种类、种植面积、销售渠道等实现当地“美丽乡村”的建设。

3.“美丽乡村”整治内容。农房整治及改造。根据不同农房建设类型制定对应整治方案。对于主体结构安全,存在小范围安全威胁的房屋进行修缮。平房可以考虑改双坡屋顶或者改变现状楼房檐口形式。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统一农房风格,白墙、灰瓦。对于立面色调与主色调不统一的建筑,通过立面粉刷,实现立面色彩的统一。对于立面窗户,可以考虑统一更换为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木质窗户。集中改造农村厕所,实现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符合国家农村卫生改造标准,避免蚊虫滋生及病毒繁衍,确保农村卫生干净整洁。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涵盖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文化室、超市、老年活动室、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切实为村民提供基础卫生及文化服务,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基于村民住宅分布不同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村内主干道路的硬化。村庄迎宾大道增加辅道建设,路面宽度为6米,村庄道路面线型进行修正与控制,路面宽度控制在10米以内,农房退让现状道路1.5米。已有水泥路面进行保留,路面设置减速板。对乡村泥土路进行改造,铺设青石板,提升“美丽乡村”的生活气息。

基础设施整治。基础设施整治重点是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水渠的维修治理。其中垃圾收集处理方面,主要针对村内各种垃圾,确保垃圾收集处理村庄的全覆盖,可以考虑包干制,每家每户分别负责收集自家垃圾,由村庄统一负责收集,通过对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达标。配置基础的垃圾箱及清扫三轮车、手推车等,根据村落人数多少聘请保洁人员进行定期地卫生清理及日常维护。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建立完整的污水处理推进方案,专人专职负责,对排水沟进行密闭及防渗处理,污雨水进行生态化处理,积极做好对污水处理园的改造。在水渠治理方面,进行河道清淤,清除河道垃圾,改造河道断面,切实保证其基本的排水能力。此外加强对水渠的日常管理,尽量减少对山体、石土方的开挖,保护天然地表层,注意水渠中的截水截流,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不必要的天然灾害。

4.“美丽乡村”规划实施政治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必须以政治保障为前提,而政治保障与民主紧密相连,每一个分项工程必须有村长、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主任牵头,为主要负责人,全身心关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程,质量与进度两手抓。在进行村庄整改的过程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民主决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施工制度,管理制度,施工进程透明化,让村民实时了解生活环境的变化,从而赢得民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肯定与支持。由村民代表推选村里责任心强,公正的村民组成一个监督小组,监督美丽乡村建设分项工程中的工程质量进行跟踪调查。为了村、民一心,在施工过程涉及政策处理农户逐户走访,妥善处理好相关村民的政策,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此外村委还要担起主要的经济I集的工作,如实在不够可号召村民集体出钱出力,多方面吸纳建设资金,奠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经济基础。

5.“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除了追求宜居环境的打造外,也应该关注乡村的产业发展,引导乡村走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完善,实现旅游观光、体验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开发致富之路。在经济规划产业发展方面,其一可以走生态农业观光之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中心,提升农业生产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及可参与性,组织乡村体验与科普教育作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其二可以尝试农家乐模式。引进旅游公司,对乡村进行整体包装与开发,以此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农村为载体,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起来,吸引游客,打造观赏、娱乐、体验及知识教育为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的维护与村民的安居乐业。

三、结束语

“美丽乡村”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寻找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规划时代要求下的必然选择。随着生态发展理念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也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在“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指导下,从农村建设规划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体的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布局开发,因地制宜,保障居民安全,打造生态宜居自然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技术上坚持与经济适用,绿色生态与乡村特色的挖掘结合起来,坚持村庄整治与促进生产相结合,走具有乡村自然特色、生态亮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篇

宜居美丽乡村项目竞争创建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保护生态环境的惠民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和《中共阳春市委办公室 阳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调动镇村干部积极性,克服群众“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观念转变,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度,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我市建立“竞争创建、逐级提升”工作机制,采用“评分确定等级,等级挂钩项目”的方式,建立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相关政策支持、财政资金分配、项目建设比例等直接挂钩。

二、创建原则

(一)实行“竞争创建”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根据每年年度考核总评结果统筹分配17个镇(街道)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财政资金,以项目建设资金决定各镇(街道)年度建设项目比例。各镇(街道)再根据年度项目建设资金上报待建村庄名单,市委乡村振兴办组织考评小组进行现场考评,评分合格的村庄,方可确定为各镇(街道)年度建设项目。

(二)实行“逐级提升”工作机制。原则上,全市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按“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三级提升建设,并实行“逐级提升”工作机制,即已彻底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但未开展建设的村庄可申报创建干净整洁村,已建成干净整洁村的村庄可申报创建美丽宜居村,已建成美丽宜居的村庄可申报创建特色精品村。创建标准严格按照《中共阳春市委办公室 阳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的建设标准执行。

三、创建步骤

(一)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步骤

1、村级申报项目。村民积极性高、乡贤积极捐资支持、行动快、清理整治效果较好,“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完成较彻底的村庄,可由所在行政村向镇(街道)申报创建干净整洁村。村民积极性高、乡贤积极捐资支持、村庄日常环境卫生维护较好、具有一定村庄资源优势的干净整洁村,可由所在行政村向镇(街道)申报创建美丽宜居村。申报需提供以下资料:1、凡是参与竞争创建活动的村,要填写《XX镇XX村委会XX村申报竞争创建干净整洁村的申请报告》或《XX镇XX村委会XX村申报竞争创建美丽宜居村的申请报告》。2、提供竞争创建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村民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情况及整治前后对比相片、集资到位情况及依据、 村民理事会成立材料、议事记录、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保洁员落实情况等。

2、镇级初核定级。镇级采取实地考察评价的方式,由镇(街道)组织考评小组(小组成员由镇挂点领导、镇农业农村办、镇纪委、镇财政所等工作人员、各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各自然村村长等人员组成,原则上镇干部不到挂点村考评,村干部交叉考评)深入各申报村庄进行考察评定,重点查看“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开展情况、村庄的大小和人口情况、村庄的资源特色情况、特色产业情况、文化底蕴情况等,并按“阳春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村庄申报创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考核评分表”(见附件1、2)进行评分。镇级根据考核评分排名情况确定待建设村庄名单及创建等级,及时进行公示,并按程序做好《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市县项目管理系统》项目入库工作。再根据市委乡村振兴办的年度财政资金分配方案,确定好本年度待建设村庄名单,向市委乡村振兴办提交创建申请。

3、市级确定项目。一是分配项目建设资金。市级结合村庄清洁行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战役,开展每半年一次的定期实地督查考核工作,市委乡村振兴办联合市委督查室、市府督查室认真组织好市直各有关单位共同做好实地考核工作。督查考核小组组长由市直各有关单位分管乡村振兴同志担任,成员由市直各有关单位业务骨干和各镇(街道)乡村振兴办业务骨干组成。将在各镇(街道)随机抽查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查3条自然村作为考核对象,15条自然村的平均得分为镇(街道)的季度考核得分,督查考核评分标准(见附件3、4)。市委乡村振兴办以考核得分为依据把17个镇(街道)以5:7:5的比例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在每半年实地考核中列入“好”等级的镇(街道)将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阳春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先进单位”红旗。年终总评时,各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需积极配合市委乡村振兴办,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材料,市委乡村振兴办要以中央、省、阳江市、本市多级考核结果为评价基础,结合年度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资金支出情况等多个考评指标(见附件5)综合评定镇(街道)年度总评得分。市委乡村振兴办应根据年度考核总评分排名把17个镇(街道)以5:7:5的比例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并结合下一年度全市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财政资金,统筹分配好镇(街道)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资金,评分排名及资金分配方案上报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定后,及时向17个镇(街道)公布结果。

二是确定建设项目。镇(街道)上报本年度创建申请后,市委乡村振兴办组织考评小组(小组组长由市直各有关单位分管乡村振兴同志担任,成员由市直各有关单位业务骨干和市委乡村振兴办业务骨干组成)到各建设村进行实地考评,根据“阳春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村庄申报创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评分表”(见附件1、2)进行评分。考评结束后,市委乡村振兴办把考评合格通过的村庄名单和项目建设资金方案上报市委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定,审定通过后向镇(街道)公布本年度建设村庄(项目)名单。

(二)特色精品村创建工作步骤

各镇(街道)可向市委乡村振兴办推荐村民积极性高、乡贤积极捐资支持、村庄日常环境卫生维护较好、独具特色优势的美丽宜居村,提升创建特色精品村。市委乡村振兴办根据村庄的特色产业状况、特色资源状况、文化底蕴状况、市乡村风貌带和连线连片的建设需求等情况而定。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实事求是,确保真实可靠。行政村要实事求是填写相关内容进行创建申报,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各考评小组要严格按照考核标准,逐项核实,对提供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如实反映各镇村的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确保考评结果真实公平。如出现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和敷衍应付的,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3篇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规划引领,推进美丽乡村有序建设。从2014年起每年美丽乡村建设我县均制定工作方案,7个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规划全部通过州级技术审查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复施行,251个推进村也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县还启动3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预计6月底覆盖率达80%,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二)示范带动,突出美丽乡村特色。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县以州级“示范村”带动、县级“示范村”推动,乡级“推进村”培育三种方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八舟、肇兴、蒲洞等7个州级美丽乡村作为示范村带动,抢抓党建精品示范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11亿元,打造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农村亮点,并实现开门迎客。

(三)以“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围绕自然环境生态美、产业发展生活美、村容寨貌特色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四美”建设标准,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建设点倾斜、集聚,促成项目集成与配套,全力推进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路、小康房、小康寨建设,2014至2017年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66亿元。

(四)以文明创建,促进人居环境改善。结合“三清二提升”、“农村清洁风暴”等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州级示范村、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传统村落等村寨整治,村庄环境及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涌现出了肇兴镇肇兴村,水口镇滚政村、花柳村、平善村,高屯镇八舟村等村容美寨貌新的亮点村;肇兴镇还荣获“省级文明乡镇”称号、水口镇平善村荣获“省级文明村寨”称号;蒲洞村、四寨村、黄岗村等7个村寨被评为“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州级示范村。

(五)多方筹措,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坚持“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共同建设”的原则整合扶贫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交通水利、文化教育、财政“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23.5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在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如招商引资、争取信贷支持等筹集建设资金4亿余元。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我县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生产,结合实际发展“两茶一药”主导产业,壮大传统特色产业,提升农业效益,加快农民增收。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挖掘乡土文化,逐步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庄、家庭旅馆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发展模式,如水口滚政、茅贡地扪等。

(七)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推广平安边界“七联工作法”、“侗乡款约文化”、“移动十户联防”、“双诚信、双承诺”、“三化管理、温馨服务”等社会治理经验,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作用,进一步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涌现了一批社会治理的先进村寨,如洪州垒寨的“三省联防”、茅贡高进、流芳、寨头、寨南、寨母的“天甫款约”。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工作压力大力。我县村庄面广量多,全县403个行政村,30户以上村寨1112个,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随着村庄整治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深入开展,建设任务繁重,整治难度大。

(二)资金瓶颈依然存在。小康示范村、中心村培育、特色村培育、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都是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尽管各级不断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反复强调相关部门配套资金要紧紧跟上,但受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项目建设资金存在瓶颈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宣传发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投工投劳不足,“等、靠、要”思想仍严重,项目推进困难。

(四)产业发展不够。尽管我县在强力打造“两茶一药”,但存在有“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百里侗寨”为切入点,认真对接上级部门,妥善协调本县涉农部门,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切实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八项行动计划。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计划,各有关部门围绕美丽乡村“八项行动计划”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及资金支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村倾斜集聚,形成合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的“五化标准”和“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巩固提高,三年全面提升”要求,继续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河道沟塘整治、道路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总体目标。

(四)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上有新举措。在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方面,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民间剧团,创造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第4篇

根据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县(区)交叉检查方案》的通知,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岭自治县创建宜居乡村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乌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交叉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村认真组织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严格按照“四清两改四严禁”要求,以垃圾、污水、厕所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现就我村创建宜居乡村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四清两改四严禁要求。根据镇工作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村支两委召开会议,对创建宜居乡村工作作安排部署,实行包保网格责任制,将工作落实到人,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位,按时完成。

(二)开展创建宜居乡村工作。根据村民代表大会成立村民理事会和制定村规民约,并且开展乡村振兴文明示范户评选。各网格员入户走访加大宣传四清相关政策要求,发动广大村民群众自觉、主动实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塘、清理畜禽养殖粪便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屋外环境卫生。引导村民改变农村房屋装饰外貌,改变村民不良习惯。开展群众会议宣传严禁秸秆乱烧乱焚和严禁垃圾乱烧。排查私搭乱建和乱战耕地,建立台账,动态监测。

三、主要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村在乡村振兴、宜居乡村建设方面取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距市、县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环境卫生标准还不够高。根据当地民族习惯,环境卫生整治效果不明显。二是群众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宣传,大部分群众参与清洁乡村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有部分群众卫生意识还不够强。三是乡村建设规划水平有待提高。我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民族文化特色不够突出。四是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由于我村的项目资金很少,土地资源少,产业发展规模不大,建设资金不足。宜居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落后,现有资金较难满足宜居乡村建设需求。目前建设成效不明显,距离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加强。

五、下步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根据政策文件,细化工作方案,压实每一项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关注宜居乡村建设,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村民群众主动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主人翁”的作用。同时,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形成长效管护机制,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

(三)是加大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宜居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发展。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目前申报150亩生姜种植,150亩辣椒种植,300-500亩蜂糖李种植。

(四)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包组包户,制订服务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激励办法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继续完善保洁、监管等长效机制。四是继续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动员,充分释放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和创造力。五是大力组织资金保障,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资金筹备,有效发挥对口单位帮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活动中。

汇报完毕!

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美丽乡村推进年”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城乡统筹发展为要求,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工程等措施达到做特做优产业、做大做亮集镇、做美做精村庄的目的,努力建成一批“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美丽乡村。

二、建设目标

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推进年”活动,结合各村特色优势,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深化“百千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四大工程,计划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重点培育1个中心村、打造2个风情小村、创建2个全面小康村,开发2个特色村,建设3个重点村,初步建成沿路(甬临线-镇西路)、沿江(广渡-汇溪-柴家岙-条宅-杨家堰-许家-楼岩等7个村沿线)2条美丽乡村景观带。

三、实施步骤

1、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2月1日—4月10日)。以村为单位,结合各村实际,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做好村庄规划、环境提升专项方案及亮点、节点的设计。

2、方案审定阶段(2012年3月1日---4月20日)。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镇整体规划,审定各村建设方案。

3、全面建设阶段(2012年3月1日—11月14日)。发动各村,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面投入美丽乡村创建。

4、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5日—11月30日)。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建设进度,分别对各村创建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通报。

5、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2月1日—12月30日)。进行查漏补缺,巩固前期建设成果,查找不足,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建设内容

(一)面上整治

1、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标准推进村庄环境提升工程;二是按照“庭院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标准抓好美丽家庭创建工程,拆除破旧危房,消除房屋周边杂物和垃圾;三是全面整治村内沟渠、河道和水库,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四是抓好沿路、沿江的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品位;五是坚持完善村庄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村庄环境质量,做到建管并举,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2、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农房“两改”和下山移民,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配套,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二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完成甬临线白改黑拓宽、镇西路改造、公交车站搬迁工程,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用水、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三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健身、农民就业、党建活动等服务场所,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一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草莓、茶叶、竹等主导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设一批集科技型、生态高效型、示范带动型于一体的精品水果栽培示范园区,试栽白杨梅、红心猕猴桃、蓝莓等新品种。二是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充分利用农村特色农业、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生态为主题,养生为内涵,文化为活力”,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旅游亮点。

4、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一是挖掘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做优条宅布龙文化、冷西养生文化、广渡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体现“一村一韵”。二是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深入推进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种文化”活动,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培育具有良好风尚和高素质农民。三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五议二公开”和农村四项制度,着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利。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精品示范点建设

1、中心村1个:楼岩村。通过开展人口集聚、新建农民居住点、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基本实现“有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有一个商贸服务区、有一个公共服务功能区、有一个绿化景观休闲区、有一个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建设农民公寓及配套绿化工程,10月前完成配套绿化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医疗服务站,11月前完工;搬迁改造村农贸市场,6月前完工;硬化并绿化上楼岩执勤室至下楼岩桥路段,长1800米宽20米,7月完工;新建村执勤室2座130平方米,已完工。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扩面提升项目,拆处露天粪坑410座,新建村公厕16座,新建垃圾集中处理站1座,新增垃圾箱40个,5月前完工。大力发展产业,开发古荡岙农业精品示范园项目,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2、全面小康村2个:后潭村和柴家岙村。按照“村强民富、村容整洁、村务民主、村风文明”的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发展项目为支撑,突出“靓、洁、乐、和”四字,积极创建市全面小康村。后潭村:实施250米长的村道拓宽工程,安装扶栏,改建四只河埠头;建设连接后潭至宅弄的公交线路配套设施,开辟让车位3只;修缮村老年活动场所,翻修屋面、粉刷墙面、油漆柱子、添置器具;配套公园健身设施,在公园里修建休闲亭一座,并安装健身器材一套。柴家岙村:完成村公墓地建设,铺设溪坑河道及加固河岸,沿溪坑的水泥路拓宽1米,对墙体进行喷塑美化,新建占地面积1亩多的休闲公园和通往公园的小桥,修建竹林道2公里,进行退宅还田3.2亩,建设生产营业用房等。

3、风情小村2个:即杨家堰村和许家村。突出特色,挖掘内涵,将特色农业与优美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前提,全面提升村庄品位,打造江南风情小村。杨家堰村:利用茶叶、毛竹为基本元素,辅以绿色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山村风情。在完成风情小村规划图的基础上,今年将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扩面提升项目为主,翻修村综合大楼和扩建红白事场所;修建三段总长为10余公里的竹林道,解决农产品的运输问题;硬化总长2公里的村东西两头的黄泥路,配套绿化,并安装路灯;对部分农居房、空地进行改造,见缝插绿,改造河道等。许家村:利用横山水库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开发现代休闲农业精品园,打造休闲农业观光风情小村。今年将着力在基础设施完善上下功夫,新增道路绿化300米,粉刷房屋墙面15000平方米,整治溪坑100米,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4、特色村2个:冷西村和广渡村。通过旧村改造、村庄绿化、溪坑整治等项目建设,基本达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要求,特色村初现雏形。冷西村:以山水资源、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古村落、古民居的挖掘传承为载体,以精品农业、草莓产业为基础,打造养生文化特色村。建设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风格古朴的养生会所,争取8月完工;建设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旅游接待中心,争取年前投入使用;建设“富硒谷养生休闲基地”,已完成规划设计、道路建设与绿化;实施村城楼与广场修建工作,建造小型休闲公园等,计划今年完成一半工程;开发富硒现代特色农业,即万亩绿色草莓基地建设项目,在原基础上进行道路硬化、沟渠浇筑、公厕等配套务设施建设;整治全长1500米的村河道。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逐步实施旧村改造,对古民居进行包装修缮。广渡村:以精品农业白杨梅等产业为基础,通过引导集聚、扩大规模、优化升级,打造农业产业特色村。今年计划拆除旧屋茅棚800平方米,绿化村道500平方米,美化房屋立面3万平方米。

5、重点村3个:汇溪村、梅岭下村和条宅村。进一步提升环境整治效果,进行墙村庄绿化、村路硬化、卫生改厕、溪坑整治、墙面美化、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汇溪村:浇筑水孔头水泥路1公里,开展村后绿化工程,拆除杂屋8间,绿化2000平方米;修复六畈田机耕路;治理楼家岙、汇溪2条河道。梅岭下: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工程,连接石头岙水库自来水,进行退宅还田5亩,拆除旧屋30户;拆除露天厕所30余口,新建公厕3口,绿化300多平方米。条宅村:整治村内沟渠,粉刷墙面2000多平方米,治理村前河道250米;在张家滩自然村新增村道两侧绿化带300米,拆除杂物间3间,拆除露天粪缸10只,新建公厕1只,粉刷墙面2000平方米,整治晒场浇制水泥地并绿化500平方米,砌筑水沟60米。

(三)精品景观带建设

1、沿路整治。对甬临线-镇西路沿线进行改造,提升对外的整体形象,使甬临线成为生态良好的绿色走廊。开展以企业环境整治、广告牌匾整治、管网线杆整治的“三治”为重点的沿路连片整治。对沿路两侧影响景观的企业厂容厂貌进行专项整治,达到厂房整齐、厂容优美和环保的要求。对沿线两侧视野内的广告牌及墙面广告宣传进行规范,做到设置得当、内容健康、整洁美观。对沿线的线杆,包括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实施整理,做到管线下地。同时,做好公路两侧及空闲地的绿化景观建设,见缝插绿,粉刷外墙立面,利用镇西路原粮管所地块修建开放式休闲公园。

2、沿江整治。把广渡-汇溪-柴家岙-条宅-杨家堰-许家-楼岩等历史传承、特色农业、乡村风情等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点(村)串联成线,注重连片环境整治,提升沿江美丽乡村景观带整体效应。重点对沿县江两侧视野内的各类种养殖棚和临时管理房进行整治,使其整洁、美观,与环境协调。

五、措施保障

第6篇

以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基本方针,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的要求,依照“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五个方面建设美丽乡村,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时间:2015年开始至2017年结束,利用三年时间,实

现__村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2015年完成村内主要街道的硬化任务,实现村庄道路硬

化、净化、绿化。总硬化里程6.5公里。其中,连接民族路307国道段1.7公里;连接李大路段1.2公里;其余为村内其它公路硬化。

2016年完成主要储水坑塘整理,完成农村两室、村民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建设,主干路路灯安装,实现该村整体面貌提升。

2017年。实现产业升级,将全村养殖户全部外迁,规划养殖小区,完成__民族市场改造升级。

__乡党委书记王金升同志,负责__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工作,乡长从延兵负责整体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调度工作,乡人大主席__、武装部长__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党委副书记__同志负责村“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工作,副乡长__负责坑塘改造工作,纪委书记__负责主干街道硬化的协调联系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契合了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要发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优势,充分调动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7篇

今天的会议,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宣传动员会,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会。刚才,吴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打造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认识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要求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全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动员大会上,郭青书记强调,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新抓手,是彰显安康生态优势的新拐点,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新契机。对于平利而言,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同样也是引领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各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我就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任务着重强调三点:一是保护优先,探索如何坚持生态底线和开发红线,更好地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二是绿色发展,探索如何集约节约使用资源,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实现生态资源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三是成果共享,探索如何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更好地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中改善民生。可以看出,这些重点任务与我们建成美丽乡村的目标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可以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如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抓主体功能区建设就是抓美丽乡村建设,抓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抓主体功能区建设。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是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抓手,要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展示主体功能区建设工作的巨大成就。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当前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推进,我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观,已开始由满足基本生存型向追求生活质量型转变,对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县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滞后,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丢乱倒、乱泼乱排现象十分突出,既破坏了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又弱化了生态功能,严重地影响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在顺应广大农村居民美化家园、改善环境的期待,让广大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平利的纯净天空、青山碧水、五彩田园、恬适生活,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富异彩、最具引力,美丽乡村是平利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资源。近年来,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得到了纵深推进,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仍需要加倍努力。只有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遭到破坏的生态功能加快修复,使遭受污染的乡村面貌根本改观,促进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样的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会更有影响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美丽乡村游产业是升华和提升。贫穷不是生态文明,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得到实惠,就会失去动力,就不会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让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红利”,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正认识其价值,我们平利才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要将美丽和富裕联结起来,实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互动共生、和谐共存,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平利美丽乡村游产业涉及千家万户,覆盖全县全域,具有明显的拉动一、三产和促进二产的作用,其市场需求不仅可以直接拉动农村特色种养业和富硒食品、茶饮品、工艺品等为主的加工业,并能间接带动城建、交通、商贸、休闲、物流等方面的就业和收入。平利美丽乡村游产业的基础在乡村,分布于田间地头、村舍庄园,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且产业效益主要为城乡居民收获,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总之,我们要增强理念、强化措施、积极行动,建成具有科学发展美、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美、人文行为美、生活幸福美的平利,将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完美融合,打造以“中国最美乡村”为品牌支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先行示范试点县。

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夯实主体功能区建设基础

一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现在我县农村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垃圾杂物问题和水污染问题,对于垃圾杂物问题,要以房前屋后、街头巷尾、村庄周边等处为重点,集中开展垃圾杂物大清理活动,建立起日常保洁清运机制,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变突击整治为常态管理,消除卫生死角。今年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向北京供水,平利作为水源涵养区,水质保护工作千万不可大意。要对河塘沟渠的漂浮物进行彻底打捞清理,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逐步完善污水沉淀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杜绝生产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对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统一的排污管网,修建一个容量较大的化粪池,实行集中沉淀处理;对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庄,可以通过沼气池或排放到田地里,进行生态净化处理,无害化排放。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流域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彻底改变水土流失的问题。

二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坚持

规划先行、集中安置、徽派风格,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建好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工作,清理断壁残垣。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一件件小事、实事,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加快实施护坡挡墙和防洪沟渠等加固工程,提高人居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农网改造、连户路建设和主要路段亮化等工程,解决农村居民用电和出行难题。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逐步完善集水池、储水池和输水管道。加大改厨力度,鼓励清洁能源和节能炉具入户,减少生活燃料污染。加大旱厕改造力度,推广使用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加大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等配建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三是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是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安居”必须要“乐业”,有现代的产业支撑。要扭住茶畜桑等主导产业不放松,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到田间生产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运,合理施肥,安全用药,对禽畜产生的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在中心村和人口密集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职业技能和专项技术培训,促进农民群众创业就业。要鼓励农户发展和参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建设农家乐、乡村客栈、家庭旅馆,打造“富硒茶宴”养生菜系,生产经营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拓宽增收渠道。

四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控制力,清理违章建筑,坚决杜绝未批先建、乱搭乱建,通过规划加强对自然山水、田园风貌、景观格局、文化脉络的保护,把建筑当作精美艺术来精雕细琢,做到融山亲水、美观协调。巩固现有绿化成果,进一步提高绿化品位,在道路村口、房前屋后着力打造一批绿化精品,让绿色扮美扮靓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不仅要“建”,而且要“管”,要把抓好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作为建设工作的深化和提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开展以法制管理、创业致富、文化特色、环境优美、服务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社区”创建。在创建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体现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让文化发挥引力、提升魅力。

三、加快发展美丽乡村游产业,提升主体功能区建设水平

一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开发。我们已聘请规划设计单位和知名专家制定了全县美丽乡村发展总体规划,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美丽乡村规划和城镇规划、产业规划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牢固树立大游游、大产业、大发展和“全县大景区”理念,准确把握美丽乡村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以美丽乡村游产业综合体建设为载体,统筹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城镇建设、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事业进步,提升对外形象和引力。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平利的美丽乡村是一幅基本上未经修饰的自然山水画卷,旅游开发建设时,要将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结合。

二要突出开发重点,打造核心景观。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县城,建成美丽乡村的核心景区。一是以县城为中心打造北线旅游区。加快开发女娲山景区、长安景区、龙头村、琵琶岛、翠茗园、芍药谷、瓮水沟,保护利用好长安、大贵、洛河、广佛一线原生态观光带。今年,芍药谷景区要启动游步道和九瀑十潭等核心景区建设。长安景区要按照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并着手研究探索景区商业运营模式。要把县城周围所有的景区景点连珠成线,使游客就近有足够的去处,能在县城停驻一到两天,拉动旅游服务业消费。二是依托天书峡打造南线旅游区。今年,天书峡景区在网友评选“安康十大景区”中得票最多,要将其争创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成高知名度的“高山峡谷、天书奇石、山水宝典”旅游品牌。八仙镇要作为天书峡和千家坪森林公园、龙洞河瀑布群、正阳高山草甸等景区景点的接待服务区,增强旅游承载能力,提升服务接待水平。三是着力打造知名的徽派民居群。县扶贫局专门拿出了徽派民居的范本,里面适用的房屋类型很广,徽派创新元素很多,马上就要下发各镇,大家要认真研究,在以后建房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前老套的风格,在坚持徽派民居风格不动摇的前提下,要有所改变、有所提升,避免因“处处一面”而出现审美疲劳。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市场影响。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景区的自然环境和设施条件比周边县区要好,但我们的游客量和知名度尚有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我包装与营销,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新创意的宣传,形成强大声势,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客源市场。要学习岚皋等地的成功经验,举办自行车越野赛、登山比赛等特色活动,今年要着手拿出方案,明年开始实施。要注重体现美丽乡村游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体农家味、品农家趣的内在要求,把乡村游与风光游、体验游相结合,精心策划包装打造一批精品美丽乡村游项目。要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文化农业、租赁农业等业态,使农业产业化与美丽乡村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是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安平高速公路建设,提升改造县内主干道和景区支干线公路,完善道路安保设施,充分发挥旅游标识体系的作用,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深度。完善接待、住宿、餐饮、娱乐、商贸、物流、金融等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立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健全游客旅游咨询、投诉受理、紧急救援、保险赔付等旅游综合服务机制。强化岗位培训,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形成一支素质高、形象好、气质佳的导游队伍,鼓励校企联营,按需定教,培养一批熟县情、懂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综合性旅游人才。实现旅游行业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积极开展行业“创优”活动,推进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形成文明、健康、诚信、友好的平利旅游服务形象。

四、强化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上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

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协调工作。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办公室设在发改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设在旅游局,各办公室既要制定总体方案,更要拿出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各镇要切实把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工作盘子,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主动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工作。二要坚持稳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拥而上,要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时序地稳妥推进。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坚持典型示范,今年每个镇先选择一个村开展试点,采取政府奖补、部门包抓的方式,集中力量重点推进,县财政安排资金实行以奖代补。试点村的选择只定原则,先不要确定,要充分发挥村级两委和农户的积极性,各镇有两到三个村参与竞争,哪个村有积极性,哪个规划和方案做得好,哪个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得好,就确定哪个村。各镇要做好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镇做什么、村做什么、农户做什么,并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镇、村、农户根据规划、方案自行实施,县上成立统一验收小组,任务完成了的就进行资金奖补,未完成的就不予奖补。

三要完善投入机制。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涉面广、投入大,要探索完善财政投入、项目整合、社会融资、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一方面,农业、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有更多的项目资金到位。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和重点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捆绑相关项目,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另一方面,各镇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借鉴“联户路”建设的模式,采取农户集一点、大户出一点、镇村筹一点、部门帮一点、县上补一点的办法,不能全靠县上投入,不能搞政府包办,镇村户被动受用。在美丽乡村游产业发展中,要整合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加快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多元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出台激励性政策,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招商引进一批旅游开发集团、旅行社和星级宾馆酒店,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撬动民间资本,激活内生动力,依托农业园区业主和产业经营大户,积极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第8篇

为深入学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五个振兴”要求,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市信访局到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就美丽乡村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基本情况

陈家桥村位于菁华铺乡西南部,南靠回龙铺镇,西靠煤炭坝镇,与益阳毗邻,下辖27个村民小组4300多人,村域面积8.85平方公里,种植水田3278亩,党员150人。2014年,村里确立走“生态发展之路,建绿色秀美村庄”的发展理念,短短4年间,陈家桥村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了楠竹山、木家湾、鸟窝山、皂角湾等美丽屋场,建成了村民文化广场;拓宽、硬化村组公路52公里,实现了村组公路100%入组、98%入户;安装太阳能路灯450盏;村上的100多名幼儿实现了全入托,68名五保户全部住进了敬老院。陈家桥村也先后成功创建宁乡唯一的省级秀美村庄和长沙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成功获批省美丽乡村挂牌村。

二、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存在的问题

虽然陈家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着力加以解决。

(一)统筹规划不够,乡村建设亟待规范。陈家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开展4年时间,虽已“确立走“生态发展之路,建绿色秀美村庄”的发展理念,但真正在实施过程中都是摸石头过河,整体的项目规划基本上遵循一年一规划、一年一变化原则,无整体布局和设计,无长远规划,导致整个美丽乡村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对当年的项目建设存在先建设后规划的情况,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边干边看”现象。

(二)宣传发动不到位,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陈家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村民阻工现象,对美丽乡镇建设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实际上就是为完成政府所下达指标任务。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而很多群众只是一味的盼望着政府加大投资,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环境卫生有死角,常态化措施需加强。在调研过程中,陈家桥村的卫生普遍较好。但偏远的村组、临村河道“脏乱差”局面仍然存在。虽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现象。

二、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党建引领,树立村民典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陈家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要推动工作的开展,要解决疑难杂症,关键是要有带头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让全民参与,同心同力改善人居环境,共建共享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强化规划谋划,推进统筹发展。应全市一盘棋统筹考虑乡村项目的布局和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幅画”,结合村庄实际,规划特色发展之路,统筹协调发展,切实做好四个结合。一是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继续和提升,不是另起炉灶;二是要和民生事业结合起来,在规划中真正体现民生为本原则;三是要和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让群众得实惠,切实增强幸福感;四是要和特色旅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庄特色。

(三)强化产业扶持,保持发展动力。要把富民作为乡村振兴落脚点,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让“美丽”成为生产力。一方面要实现产业化运作,做大特色产业。树立“一个村就是一家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行“村+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游、农耕体验游等,打响乡村旅游品牌。另一方面要做好网络化经营,做强农村电商。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引擎,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出台农村电子商务专项扶持政策,充分激发草根创新智慧,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特色村,努力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

(四)强化安排部署,严格督办考核。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尽早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事、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部门、村社的考核奖惩,督促和激励各单位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调整完善建设管理体制,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便于工作开展,充分调动镇、村社主体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使命感。

(五)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协调配合。一要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美丽乡村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发挥自身主业优势,主动谋划美丽乡村建设。二是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市所有部门和村镇的密切配合,尤其忌讳推诿扯皮、拆台设障。各镇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尽早形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

第9篇

一、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始终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学习,着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政治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深入学习,不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政治价值观。在工作中不搞特权,不滥用权力。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做好服务。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决策部署,根据村实际情况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计划,分解责任,通过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树立廉洁从政价值取向,对社会反应比较突出的村干部或其近亲属涉及承揽工程等问题,起到良好的警示约束作用。

二、立足实际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紧紧围绕“小而精、特而美”的特色村寨建设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从百姓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逐步推进各项工作走深走实。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村庄的环境面貌和经济发展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善治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杭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了建德市“进位百佳”村。

1、农村要发展,首先人居环境要改善。2019年“三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会,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联系户制度,一次次上门、一次次宣传、一次次劝说。每天晚上召开村两委会议,分析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讨论可行性方案并形成一致意见,始终做到问题当天讨论、方案当天确定、意见当天统一。经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促使村民们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干净整洁的村貌渐渐成为常态。

2、百日整治行动中,共打造美丽庭院近百户,整治乱堆乱放200余处,清理垃圾50余吨,清理沟渠约2公里。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完成74户农户2.4万平墙面整治及外立面改造,人行道、停车场、路面及配套等主干道提升改造,消除村域内死水水体, “特而美”宜居家园雏形初现。

3、紧抓建德市美丽乡村-特色村项目的推进这一契机,进一步完善村庄发展规划,以清洁乡村、垃圾分类、治违拆违和美丽庭院项目建设等为重点,积极开展美丽村寨建设,先后完成了亮灯工程、庭院整治、游步道建设、入村口景观改造、道路“白改黑”、文化礼堂提升、风情线提升一期、二期等工程的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2020年,通过清山上区块开发建设项目-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拓宽进山道路,突破制约该区块开发建设的“交通瓶颈”,为吸引投资,开发以吴山坑水库、吴山寺、徽商古道、畲族传统小村落等为主题元素的特色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打好基础。

4、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畲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工作,提升高桥村文化内涵与村庄品味。成立了一支畲族民歌队,截至目前该团队赴各地演出30余场,演唱的高皇歌、敬酒歌等深受群众好评。邀请建德市畲族彩带传承人雷国香老师,组建了彩带编织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恢复重塑了色香味俱全的畲族美食“畲韵七菜”以及畲族特色乌米饭。2019年9月《家乡至味》栏目组到我村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家乡至味》春季篇节目中,隆重介绍了高桥村的畲族文化。

5、大力发展物业经济,助力村集体消薄增收,先后购置了商贸城的物业、高铁新区物业、金鑫雅苑店面物业,通过科学管理,每年可实现租金、分红收益30万元左右,用于村集体经济增收。

2018发展畲茶园30亩,2020年带动村民开发优质茶园140余亩。目前茶园培育状况良好,预期三年后有产出,五年后实现高产,高产时可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50余人,按照亩均5000元收益计算,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5万元。

6、大力发展民俗村旅游经济,通过节庆活动提升村庄知名度。连续举办了九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节,用山哈接待,用“畲韵七菜”招待八方来客,擦亮北部七村联盟的特色旅游金字“招牌”,变美丽畲村为美美丽经济。

第10篇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本村立足本村实际,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的总目标,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村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主要农作物是甜瓜、杏子、高粱、红枣、棉花等。下辖XX个村民小组,共XX户XX人,其中:维吾尔族XX户XX人、回族XX户XX人、汉族XX户XX人、苗族XX户XX人,XX至XX岁群体XX人。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本村人居环境。

三、主要做法

1.抓组织,明确职责。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为成员。负责制定本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2.抓宣传,营造氛围。村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联户长会议等形式,认真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通过标语、微信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3.抓重点,整体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本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方面通过组建保洁队、定期发动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等方式,确保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另一方面村委会购置XX个垃圾箱分别放置到XX个村民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清运,将生活垃圾运到本村指定地点进行掩埋处理,确保本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本村通过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等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本村新铺设沥青路 公里,水泥硬化路 公里,组织实施自来水管道维修 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 座,新建卫生厕所 个。三是加强村容村貌改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巷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砖混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100%,村村主干道两侧商铺整齐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村容村貌较以往有明显改善。

四、工作成效

第11篇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和提升农村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以垃圾分类示范、 美丽村落和美丽庭院打造、 “四好农村路”创建为重点,加强源头管理,实施系统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清理整治农村公路及两厢环境突出问题,把***建设成幸福美丽宜居的新家园。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街道切实加强对路边环境治理的领导,并充分发挥全体村民的主体作用。

(二)示范引领,确保实效。所有县道、乡道及通村公路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基本原则,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切实提升农村公路路边环境。

(三)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实行集中治理与长效管护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治理行动与宣传发动相结合。

(四)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各村(社区)负总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上下联动、协作推进,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

(五)严格考核,注重实效。对村(社区)推进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指导和月度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务求取得治理工作实效。

三、治理时限、范围和内容 

(一)治理时限:2018年**月上旬至2019年**月。

(二)治理范围:全街纳入“路长制”责任制管护的所有农村公路道路两厢可视距离1000米以内。

(三)治理内容:全面治理全街农村公路及路边两厢环境,确保全街农村公路及两厢达到“十无”要求(无垃圾、无杂堆、无违建、无裸土、无滥呆、无毁损、无污物、无淤沟、无占道、无乱挂)。

四、治理任务 

通过全面治理,要求每个村重点整治1个组,每个组重点推选10户示范户,不断巩固治理行动效果,让广大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获得感。

(一)打造美丽村落。按照布局美、整齐美、清洁美、绿化美、和谐美的要求,在全街范围内打造1个以上美丽村落,并推荐参与区级美丽村落评选。[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财政所、城管办、城建办、文明办、各村(社区)]

(二)评选美丽庭院。按照住户自愿投入、庭院整洁有序、房边绿意盎然、人文特色浓郁的要求,在全街范围内打造并评选“五星美丽庭院”30个、“四星美丽庭院”50个、“三星美丽庭院”100个。[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责任单位:财政所、城管办、城建办、文明办、各村(社区)]

(三)创建“四好农村路”。按照“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标准创建“四好农村路”。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年度考核目标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应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2014)及国省有关技术标准,同步建设错车道、路肩、排水和安防设施,一次性交(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农村公路等级路率、路面铺装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以“农村公路路长制”为抓手,加大治超治限力度,各村(社区)落实必要的管养人员和经费,制定爱路护路的村规民约等其他有关规定。农村公路列养率县道、乡道、村道经常性养护分别达到100%、90%、70%以上,达到《公路状况技术评定标准》(TTGH20—2007)中等路以上的县乡道、村道比例分别为80%、60%以上,各村(社区)全部达到农村公路管养示范标准,县道、村道文明示范路的里程比例分别达到20%、10%。[牵头单位:城建办,责任单位:城管办、经济发展办、各村(社区)]  

五、推进措施 

(一)加快工作推进。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加强治理工作督查,督促各部门和各村(社区)落实工作责任,倒排治理工期,加快推进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二)组织全面测评。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9年**月组织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测评。

(三)抓好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好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型示范作用,总结推广可操作、可复制的治理模式,为全街乡村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夯实基层基础。

六、组织保障 

(一)建立统筹机制。实施“路长负责、村组实施”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高效有力的治理工作格局。由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领导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各路长要牵头调度所联系农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治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各牵头单位要自觉承担整治工作牵头责任,抓好治理任务的逐项落实,定期向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报告任务推进情况。各村(社区)要组织实施好治理工作具体事项,确保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相互协作,全力配合,形成推动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强化投入保障。按照“奖补高效示范”的原则,加大对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发现和推广更多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0年1月—3月)。组织镇政府、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乡村振兴召开一次专题对接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行政村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改造和宣传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并完成目标。各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须报镇政府审核把关后再做实施。杜绝举债建设,各行政村要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经管站做好资金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在时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0年4月—6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全员参战开展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整治范围覆盖中心村、社屯和庭院。落实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不断推进“三治”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继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等群众参与性活动。全面建设“一谷一城”,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工作指标。完成春季栽种植花卉和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谋划好种植地块、种植品种和种植设计。各村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0年7月—9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畅通沟通渠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分析解决。重点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开展夏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植工作。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形成“比、赶、超”工作氛围,全镇乡村环境基本达到从“整洁”向“美丽”目标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引领农户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院落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打造以本村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英雄名人等为主题的村史馆。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2020年10月—12月)。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书记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工作内容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20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10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20年整村推进村、村厕所改造。同时,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村积极申请资金和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六)绿化美化亮化

推进完成花卉定购工作,充分利用镇村道路两侧空地进行栽种植花草,确保统一协调,实现整镇、整村、整屯绿化美化全覆盖。同时,完成绿美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安全、节能、实用和便民原则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强设施管护力度,力争实现街路照明全覆盖。

五、工作职责

(一)镇包村工作组职责内容

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行政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行政村工作负责。将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制作图表“挂图作战”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和“路长制”责任沟通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落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包保村谋划、研究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帮助行政村收集整理好大会战行动时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作为制作全镇乡镇振兴VCR的素材使用。

(二)包保单位(部门)职责内容

包保单位(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工作任务。帮扶好包保行政村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和栽种花卉等日常工作任务。加大资金、项目和物资帮扶投入力度。

(三)行政村职责内容

行政村对辖区整体环境卫生负总责,负责村屯环卫设施建设,对村属垃圾清运车辆及环卫设施日常管养。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农户做好“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工作。村三委成员和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从自家做起,庭院环境卫生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做好保洁员作业监督巡查工作。谋划和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资金来源

包保单位(部门)积极帮助包保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行政村自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