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共图书馆安全

公共图书馆安全

时间:2022-02-18 13:08:15

公共图书馆安全

第1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安全危机新策略

1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现状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政策保障,助推公共图书馆事业驶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76个,比上年末增加10个;图书总藏量10.37亿册,增长7.0%;全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流通总人次8.20亿,增长10.2%;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79043次,增长15.1%;参加人次10648万,增长20.2%[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公共图书馆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相对传统的图书馆而言,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正处在安全危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1月俄罗斯社会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发生火灾,约有200万册文献资料遭到损毁;2017年8月美国新墨西哥州图书馆发生枪击案件,造成两人死亡,4人受伤;2018年1月,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图书馆网站遭到黑客攻击,网页被篡改。公共图书馆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相应的策略加以制约和引导。

2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因素

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工作实际,笔者将影响公共图书馆安全的事件概括为自然灾害、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和治安事件五大类。

2.1自然灾害

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如何防范和减少因自然灾害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基础性研究[4]。自然灾害是造成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自然灾害是不可控的。诸如,九八洪水、汶川地震、山竹台风等对沿地震带、沿江、沿海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以通过运用事前监测与预警、事中处置与救护、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危机管理手段来应对,但因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或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影响扩大,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换言之,自然灾害对公共图书馆安全造成的影响除了自身施加的因素外,也有人为管理不当的因素。

2.2网络安全

图书馆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数据受偶然因素或恶意原因破坏、更改、泄密所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系统数据、数字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5]。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可概括为系统环境(基础层)风险、非法侵入(应用层)风险和管理(管理层)风险。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在运行中硬件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以及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的故障率,这类故障发生必然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非法侵入风险是指非法人员有意对应用层系统各组件(外部终端:身份认证系统、微信端平台、读者自助服务设备、移动终端、读者上网设备等)、系统信息(内部终端:网站CMS、身份认证、数据分析、业务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等)等进行更改、移动、销毁等,直接危害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而图书馆软件系统一般是基于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平台构建的,非法人员可以利用系统漏洞侵入操作系统进行篡改网页、盗取用户数据、窃取各类信息。管理风险是指监管、管理、运维人员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口令、密钥的丢失或泄露而造成的风险。3个风险层面是影响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基本组成因素,也是破解网络安全危机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2.3消防安全

图书馆的安全保卫体系中,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内容[6]。因此,深入分析公共图书馆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是对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策略的肯定与支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特点,笔者将日常管理中最常见的影响消防安全的危机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随意乱拉乱接电线、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程操作不规范、线路老化或故障造成线路短路、小动物啃食或爬行造成的线路短路、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导致的电器超负荷工作、随意丢弃可燃或易燃(烟头、白磷等)物品等可以直接导致火灾的发生;间接因素:消防设施(警铃、应急照明灯、消火栓、灭火器等)故障、防火间距不够、逃生通道堵塞、消防意识淡薄、日常管理疏忽、消防责任未落实等可以间接导致火灾损失的加大。

2.4卫生安全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图书馆落成开放,这也给图书馆的卫生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新图书馆的开放,甲醛危害就是第一道制约图书馆卫生安全的坎。致病细菌是危害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杨波曾对图书馆的环境卫生情况做过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书刊卫生合格率仅为65%,其中26.67%的书刊存在致病细菌;公用品表面的合格率仅为60%,其中15.83%存在致病细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细菌高达36.37%[7]。而滋生细菌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阅读习惯(读者习惯把食物带到图书馆边看书边吃喝、随地吐痰等)、不达标的卫生环境、密闭的馆舍环境、流通或长期存放的书刊等。此外,影响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还有大型传染病、电子设施设备的污染、空气污染等。

2.5治安问题

图书馆治安问题,指的是发生在馆内的盗窃、诈骗、斗殴、损毁公共财物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8]。公共图书馆常见的治安问题主要有读者之间、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言语和肢体冲突;读者财务遗失、被盗、被骗;馆藏资源(书刊资料、音像制品、电子数据等)、设施(桌椅、沙发、充电口等)、设备(电脑、借还书机、消毒机等)损毁或被盗等。治安问题的出现与当地的治安环境和图书馆的安保工作息息相关。就图书馆而言,治安问题多数是由于读者之间缺乏谅解、对财务的疏忽大意、工作人员处置不当、安全宣传不到位、监控录像存在死角、缺乏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动等原因造成的。

3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策略

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往往是伴随着几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同时出现,例如洪水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不仅会直接或间接(引发火灾)造成图书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管理者不能片面孤立地去看待图书馆的安全危机问题,更应该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的目的所在。因此,危机管理新策略既要在人防、技防、物防等“硬件”上下功夫,也要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软件”上谋出路。

3.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谁主管、谁负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从单位到部门、从部门到楼层、从楼层到个人,均应承担一定的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覆盖到人。(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机制,健全涉及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治安事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敏感期、法定节假日、闭馆时期的综合治理、维稳、安保、防火、生产等工作领导。(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公共图书馆设备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制度,如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视频监控维护保养制度、计算机网络维护保养制度、自助借还书机维护保养制度等;完善值班巡检制度,如公共图书馆重点部位日常巡检制度、消防控制室24小时值班制度、监控室24小时值班制度,以及日常巡检台账制度;完善图书馆内部阅览区、电梯、书架等重点部位,以及借还书机、读报机、检索机等读者常用设备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

3.2落实责任分工,消除安全隐患

制度的考验在于管理,管理的成效在于实践,只有认真落实公共图书馆安全检查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一要落实责任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属地监管”原则,明确公共图书馆主要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二要突出检查重点。加强对图书馆阅览区、馆藏区、办公区等重点场所,机房、供电房、空调房等突出部位,以及消防器材、逃生通道、救援设施等特殊设施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严密排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三要制作安全台账。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必须要制作好检查台账,以备查阅。例如“防火巡查记录本”“监控室巡检记录本”“机房巡检登记表”“网络系统巡检登记表”“公共卫生巡检登记表”等台账记录。四要落实整改措施。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一项一项落实整改。五要保证经费投入。安全经费的稳定投入,直接影响图书馆安全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为提升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水平夯实根基。

3.3搭建三防屏障,筑牢安全基础

从传统的以“人防”为主,到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手段、“物防”为辅助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为公共图书馆安全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以“人防”为基础,按要求建立治安联防队、志愿消防队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协同处置治安、暴恐、消防等突发事件,共同维护馆舍、馆藏资源、设备设施等财产安全,以及维护馆员和读者人身财产安全。其次,以“技防”为手段,网络安全建设上要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9]相关标准,完善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加强对网络设备、机房设备、读者自助设备,及服务器、存储器、桌面应用软件和认证系统、业务系统、安全系统等设施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的维护保养,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杀毒软件防护技术的更新升级,全方位确保公共图书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消防安全上要强化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系统建设;治安防卫上要加强电子报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为共同维护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延伸。以“物防”为辅助,完善出入图书馆安全检测机、监控摄像、防爆器材等设备配置,完善防火卷帘门、常闭防火门、自动喷淋装置等设施建设,完善消火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器材配置,为公共图书馆消除安全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通过“三防”手段,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共同营造公共图书馆和谐安定的阅览环境。

3.4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应急能力

安全知识的普及是灾害事件发生时人员进行自救和互救的基础,强化公共图书馆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营造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入馆安全小常识”,在馆内播放宣传教育片、发放安全知识与应急手册、悬挂警示横幅或海报等宣传安全知识;通过每月的读者图书推荐活动,向读者推荐相关书籍,并在馆内电视屏上滚动播出;还可以邀请当地消防部门、公安部门、计算机专家等对图书馆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应对消防、爆恐事件、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不定期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到馆为馆员和读者讲解突发事件应急和急救知识,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区域;公共图书馆;云图书馆;访控;PKI/PMI;云计算;平台构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9.017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9-0085-05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已发展到云计算阶段。云计算既是技术,又是信息服务的新理念,在技术的保证下,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计算、存储、共享等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云计算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理论到实践,进展十分迅速。在图书馆行业,云计算对其来讲,也是难得的机遇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解决长期以来图书馆行业(特别是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经费紧张、文献资源少、设备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在实践上,云计算更有助于构建区域云图书馆联盟,实现一定区域内文献资源的共享,彼此之间合作服务[1]。云计算虽然在区域云图书馆建设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极大开放性的特点,也带来了它的不安全性弊端。在区域云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采用云计算为用户实现便捷的优质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各个图书馆、文献提供商、用户的权益。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相关技术来解决数字图书馆面临的版权、存储、隐私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为了从技术上更好的解决云图书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KI/PMI技术的云图书馆安全访控平台设计方案,来完善区域云图书馆的体系的建设。

1区域公共云图书馆应用模式

区域公共云图书馆主要由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协议加盟,本着共建、共知、共享的原则,依托网络,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理念构建的能为区域内各馆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虚拟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其呈现高度开放、共享、用户分散、对公众互联网基础设施依赖程度高等特征[2]。

区域云图书馆的网络应用模式一般分为门户访问层、虚拟云DL接口层和区域云中心的管理维护层3个层次,如图1所示[3-4]。基本运行流程为:第一,加盟到区域云内的所有用户,包括中小图书馆机构以及这些单位的读者,遵守安全协定,通过相关安全控制方式,访问区域云图书馆门户。区域云图书馆服务门户将其整合的各类资源按照访问许可协议,授权区域内各成员图书馆使用,各单位的用户只是方便的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不用关心这些资源和服务是由哪个馆提供的。第二,虚拟云DL接口层采用面向对象的SOA架构,通过向门户访问层提供Web Service接口,来实现各馆资源和服务的接入。第三,区域云图书馆管理中心发挥监管功能,制定规章制度,合理有效的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保障运行,使区域用户受益。

2区域云图书馆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区域云图书馆整个系统由数据中心、虚拟化平台、云服务、云接口和云终端组成。由于其自身的虚拟化、无边界、流动性等特性,也决定了从物理层到虚拟化、基础服务和应用层都存在相应新的安全隐患[5]。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云计算不正当使用、不安全的接口和API、权限管理、人为不信任、数据泄漏、知识产权隐患、账号和服务劫持、未知的风险场景等[6]。规避这些风险,概括起来可从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和构建区域云图书馆安全平台从技术上来解决。

区域云系统的运行安全风险,出现在认证管理、访问控制和数据安全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例如:2011年3月,谷歌邮箱爆发大规模的用户数据泄露事件,约15万Gmail用户发现自己的所有邮件和聊天记录被删除,部分用户发现自己的账户被重置。2011年4月19日,索尼的PlayStation网络和Qriocity音乐服务网站遭到黑客攻击。服务中断超过1周,PlayStation网络7 700万个注册账户持有人的个人信息失窃[7]。这类安全风险的防控,是区域云图书馆安全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实现上,技术也较多,通过比较分析,特提出基于PKI和PMI联合安全认证体系,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增加基于角色的安全访问控制,来高效安全的解决区域云图书馆在认证管理、访问控制上的问题。

3PKI/PMI联合安全认证体系基础

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认证性和防抵赖性,传统采用“先签名后加密”方法。这种方法计算量较大,效率低,通信成本也较高。数字签密技术可以有效克服它的弊端,不仅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安全性,并且也降低了通信成本等,应用前景好。签密体制分为基于PKI的签密体制、基于身份的签密体制和无证书的签密体制。其中基于PKI的签密体制在很好地提供机密性、完整性、认证和不可否认性的同时,能较好地提高效率和成本,同时易于实现。在区域云图书馆安全平台中使用该技术比较合理。

3.1PKI技术简介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简称PKI)又称公钥基础设施,其核心的技术基础是基于公钥密码学的“加密”和“签名”技术。通过“解密”和“签名”技术的结合可实现网络中身份认证;信息传输、存储的完整性,信息传输、存储的机密性;操作的不可否认性。其加密解密和签名验证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8]。

1图2PKI加密、解密过程1

第3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时期;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公共图书馆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服务,以及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而成立的教育研究机构,是开展集教育和信息传递的平台,具有为科学研究与大众服务的双重职能。同时公共图书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供了更加新颖和高效的服务,图书馆的职能也就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现代图书馆主要的服务方式包括:图书馆阅览、图书外借、图书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但是,大多数的图书馆依然处于书刊的外借的服务方式,很多时候还是根据传统的服务方式在进行管理,将图书尽可能的收藏起来,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及设备齐全的服务。在此基础上,由于受到机制、人员和设备的限制,同时服务工作人员的局限性,对管理人员的思想也就存在一定的限制性,缺少积极主动的服务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僵硬的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运作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等、靠、要”的服务模式,这也就培养了很多的固定用户,尤其是中老年读者,由于中老年人们习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就是图书馆,他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图书馆管理理念中也就是满足这种相应的服务,在对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读者的满意率和服务效果也就没有在意,也就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被动的管理方式

图书馆仅仅满足与上门的读者,在对图书馆的服务中一般都是以图书馆为中心,根据图书馆来开展,同时还受到机制、经费和人员等多方的限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就缺少主动服务精神。

(三)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图书馆的衡量标准主要就是根据图书的流通量作为标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效果也就是通过图书的流通量来进行体现,通过分析图书的收藏和文献的数量,对图书馆的级别进行评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文献进行全面的处理。

二、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改进措施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在迈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中,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我国图书馆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不断的完善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

(一)引进人文管理的优势弥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无法有效的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图书馆内部职能的有效的发挥,很大程度减弱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为了能够有效的弥补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有效的将人文管理融入到管理理念中,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公共图书馆中人文管理也就是以人作为管理对象,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民主化管理、非强制性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将这些管理理念融入到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同时也被称之为柔性管理。也正是人文管理中的独特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二)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性建设促进管理水平

公共图书馆的安全性可以很好的反映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同时也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职能,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安全建设有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通过实行文化安全建设理念促进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事业。公共图书馆中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这些书籍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象征,对于新时期信息网络的冲击,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文化安全建设需要满足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公共图书馆安全管理的需要,更好的弥补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漏洞。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评估手段

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评估手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能够长久的生存也就需要良好的评估手段,同时良好的评估手段可以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方向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十分重视评估体系的规范性。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评估手段也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评估准则,并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体系。在建立评估体系的时候,我们要坚持以图书馆文献管理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评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于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管理,将科学管理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保证公共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肖希明.营销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

第4篇

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面临运营经费困难

到2012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都在健全服务项目的条件下,实现了免费提供基本性文化服务。就全国范围来看,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还存在一系列运营方面的困难,其中,运营成本增加和原收费项目免收或降价等原因直接导致的运营经费不足尤为突出,短时间内对公共图书馆公益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了一定影响。

免费和降价服务范围扩大导致事业收入下降。按照要求,公共图书馆取消了部分原有收费项目的收费,即取消了公共图书馆办证费、验证费、自修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取消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存包费,取消了文化馆(站)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费,业余文艺骨干培训费,公益性讲座、展览收费。这部分原来收费就比较低或已经取消收费,原来收与不收是可选择的,现在是强制性规定不能收,事业收费部分没有了。另外,按照规定,原来作为创收主体部分的事业收费项目也必须降低收费标准,这里包括某些场所与设施出租费和非基本服务收费。因此,公共图书馆深度参考咨询服务、赔偿性收费和文化馆(站)的高端艺术培训服务收费也受到一定限制,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公益,要与市场价格有所区分,降低收费标准,按照成本价格为群众提供服务。

增加服务项目和品牌建设加大了经费支出。从全国来看,公共图书馆建设并不同步,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原来基本性公共服务项目本来就少,按照要求,到2012年底,所有图书馆、文化馆(站)都要免费提供健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国所有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图书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到2012年为止,很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跟上。从建设面积看,全国公共图书馆的面积达标率普遍偏低,特别是地市级图书馆,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达标率仅为25%,由于面积狭小,缺少图书阅读、书库等必要功能空间,图书馆借阅能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开展收集、整理、研究以及读者服务工作。从文献资源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较为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也相对匮乏,东部地区平均每馆藏量为75.3万件,西部仅为25.4万件。另外,为了创新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必须增加的技术改造费用。

制定应急预案和加强免费开放的宣传需要有经费支持。免费开放毫无疑问会带来读者与服务量的增加,为了更好的应对免费开放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意见》要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要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制订相关预案:文献管理系统的升级与调整,包括免费开放后读者证服务功能和读者证论证系统的升级与调整;对开放场所的公众安全进行论证并实施相应的安全预案,包括制订预约排队、阅览秩序管理等预案;对重要文献资源安全进行论证,增加重要文献保护预案,确保文献安全;对馆内文献传输设备的安全性进行论证,保证服务时间段内服务质量和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等等。而预案的编制和实施都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管理成本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

公共图书馆人力成本明显增加。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支持,而现有财政支持已经很难满足免费开放所带来的人力成本提升对经费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由于服务量、项目开发、应急预案制订以及宣传工作的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必然相应增加,有些部门的劳动强度也会加大。

另外,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扩建和增加建设(包括分馆和文化站的建设)都需要增加经费支出。其中还包括吸纳一大批信息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以保障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目的,实施着对文化服务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而我们知道,网络信息技术人员的社会平均收入就比较高,如果公共图书馆不能提供合适的工资待遇,根本不可能留住他们。

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困境的对策

实践表明,在公共图书馆免费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经费困境,也并非不可解决,关键在于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的创新。

加强组织保障和立法以解决财政困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组织保障,指各级文化、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免费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对东部地区予以适当奖励。这是《意见》中规定了的,但是,由于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有限,在实践中怎么合理使用财政拨款和不断推进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还得依赖地方政府各级部门的配合和协作,而这仅仅依靠一部指导意见肯定是不够的,相关立法势在必行。

以多元化、品牌服务增加收入并吸引社会资本。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并不排斥多样化有偿服务,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来看,在保证公益的同时,发展多样化有偿服务在所难免。公益提供的是基本,而有偿服务满足的是基本之外的多样化图书信息需求。从目前的《意见》内容看,也是允许部分服务项目收取合理费用的,比如公共图书馆深度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收集专题信息,编写参考资料,或者进行代查、代译、复印书刊资料等服务)、高端艺术培训服务等。

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行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基础构建服务体系以降低建设成本。公共图书馆要适应信息技术本身的当展,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基础构建服务体系。借助数字图书馆,鼓励广大读者使用数字终端享受多元化公益性文化服务,相应减少物理图书馆的使用频率,相应降低物理图书馆使用成本。

提升管理能力与适当购买服务相结合以降低人力成本。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新管理体制。为此,在人事制度设计中,要按照岗位要求设置相关编制,做到因岗设人,实施竞争上岗和岗位流动制度。在工作过程中,建立具体的奖惩制度,对于服务意识强、业务精、干劲足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鼓励,并与其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相联系。只有这样建立一套既高效又有活力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才能在保证发挥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人力成本。

第5篇

关键词:总分馆 公共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南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1-0123-03

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对区域内图书馆实行一体化管理。该模式以区域中心馆为总馆,各基层图书馆为分馆,实行总分馆图书统一采购、统一加工;各分馆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规范开放时间,统一形象设计,推行标准化服务;全面实现一证通用、通借通还、资源共享;统一筹划全区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1]。但由于我国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建设、实践时间短,加之各个地方政府的主导及参与程度不同,总分馆管理模式的表现形式众多且各有利弊[2],因此可认为我国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与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是近年来图书馆管理者面临的难题。电子阅览室的管理由于涉及到总分馆间的信息互通、设备保养、网络安全、系统维护等诸多无法轻易解决的问题而成为了众多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值得进行一定的推广与研究。

1 南山图书馆总分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现状

至2010年底,南山图书馆总馆及分馆在前后共计投入经费217.032万元后,在总馆与8个分馆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电子阅览室。总馆的电子阅览室有144台采用25MB电信光纤上网的服务电脑(其中20台电脑可提供馆内VOD点播);8个分馆根据馆舍面积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分别配置10~30台上网电脑,共有160台电脑,采用12MB 电信ADSL(部分分馆由于上网电脑多,采用双ADSL)接入。2007年开通了总馆馆区内的WIFI网络,并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开通了3个分馆的WIFI网络。

人员配置方面,南山图书馆总馆电子阅览室共3名管理人员,每个分馆1-2名管理人员,总计20名专职管理人员。电子阅览室管理员由总馆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

在平台管理上,由于项目建设之初就以总分馆一体化管理为基本要求,所以目前南山图书馆总馆及各分馆的电子阅览室都统一采用深圳公共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通过各分馆与总馆的VPN连接,各分馆的电子阅览室能方便访问总馆的数字资源。总分馆的读者上网电脑全部采用无盘工作站系统进行管理,采用统一的安全网关系统,对上网电脑按要求配置相应的上网访问权限与相关的带宽设置,以保证业务管理系统的网络带宽正常运行,网络安全达到相关管理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要求。基本实现了总馆与各分馆的电子阅览室服务无差别。

2 南山图书馆总分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创新

2.1 基于无盘工作站的电子阅览室电脑管理

以往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面对电脑出现的运行速度下降、病毒感染等问题,一般都是采用系统还原或系统重装等方法去解决,但这些操作一方面会使读者上网记录等信息流失,另一方面随着网上出现了大量针对还原精灵软件、硬盘还原卡的破解办法,使得电脑系统的更新与维护频率加快,且频繁的重启也使得硬盘多有损坏,计算机病毒、木马泛滥,给读者使用带来了极大不便,电脑无法随时运行已属正常。

南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分析论证认为采用无盘工作站是有效解决总分馆电子阅览室有效管理的可行途径。在对市场上几大无盘工作站系统(斯普林MZD、网众、锐起等)进行相关的试用后,最终采用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斯普林MZD的无盘系统[3]。并借助电子阅览室的改造契机,在采购电子阅览室电脑时,全部采用无盘工作站系统,电子阅览室电脑全部为无硬盘、无光驱、无软驱、大内存配置。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简化到仅仅对服务器的维护,客户端的任何操作、删改都不会对系统造成破坏,节省了维护成本,也不需不断升级电脑硬件,增加了硬件的保值性。

2.2 采用安全网关产品解决读者上网行为管理、VPN、病毒网关的功能需求问题

南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最早使用WinRoute、MsProxy等网关软件,对读者的上网行为没有任何限制。后来为方便管理使用过ISA2006、RouteOS等软件,对读者上网行为进行控制。但是此类软件都是针对一些端口进行限制,而目前的很多上网行为都不是基于端口的,如QQ、QQ游戏、QQ传文件、BT下载、迅雷下载及网页视频等。这些信息行为,软件网关软件既无法进行识别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出现读者自带电脑感染病毒使ISA服务器无法工作(ARP攻击)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因不能控制下载,图书馆网络出口带宽占用非常严重,以致严重影响了正常办公和服务器的使用情况。同时,按照总分馆建设模式,总馆的电子资源可被分馆的用户所免费利用,即分馆的电子阅览室需要方便、安全地访问总馆的数字资源。而目前总馆所能提供的数字资源基本都是购买而来,但按照购买协定,这些数字资源既只能在内网使用,也不可能每个分馆再安装一套数字资源系统。分馆至总馆的网络目前连接都是通过ADSL这种外网连接来实现,如何让分馆能像总馆的电子阅览室一样按内网的访问方式来使用购买的数字资源成为一大问题。

面对上述两大问题,南山图书馆工作人员反复推敲了能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安全网关产品,前后试用了山石科技(HillStone)、安达通、深信服、和勤科技等四家公司的相关产品。综合考虑这四家公司的产品提供的防火墙、网关型防病毒(病毒库能升级)、上网行为控制、防内网攻击、日志记录、VPN等功能运行的处理能力、可靠性、稳定性及试用情况,最后分馆采用了八台处理性能更强、采用专用网络硬件平台及专用的操作系统的山石网科的SA-2001,总馆采用了两台SA-2010[4],组成了双机系统。各分馆电子阅览室电脑通过SA-2001与总馆的SA2010进行IPSEC的VPN连接,实现了在分馆也能方便、安全的访问总馆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资源的功能。并为了对总馆的网络结构进行相应调整,用双机热备的SA-2010替代原有的天融信防火墙,实现了在SA-2010系统上的多个内网网段对应不同外网出口访问Internet,真正实现了读者上网与员工办公两网分离,并在办公网及服务器网的网段进出网络处,设置了病毒防护,提高了办公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近两年的实践使用也证明此系统运行稳定、策略配置方便快捷。

2.3 采用WEB认证结合认证服务器的方式解决WIFI上网的认证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读者学习习惯和手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读者会自带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进馆学习,读者对WIFI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图书馆为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所提供的WIFI,一般都会使用DHCP的方式为读者服务。但此种服务方式只能记录到一个DHCP的IP地址,无法与读者身份相对应,即无法方便的记录上网日志,不满足相关部门对公共图书馆提供上网服务的基本要求。

南山图书馆在总馆及有WIFI需求的分馆,安装了无线IP提供WIFI接入,使用相应的安全网关设备为接入设备提供DHCP的IP地址,并对此类IP地址上网行为进行管控,记录上网日志。同时,配置WEB认证方式,在认证服务器上记录认证日志。这种采用WEB认证结合认证服务器的方式,可有效解决WIFI上网、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问题。其中,认证服务器采用CISCO的ACS免费版,后台数据库采用ODBC模式,实时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读者库中取相应数据,统一部署在总馆机房内,使用内网IP地址,不对外。分馆的设备如需访问认证服务器,通过IPSEC VPN以保证安全。此系统实施后,读者使用WIFI,只需将无线网卡的IP地址设置为DHCP方式,在获得IP地址后,在浏览器中输入任意的网址就会弹出登录框,读者按要求输入自己的读者证号和密码,正确登录后即可上网。读者上网的日志记录,可以通过上安全网关的日志和认证服务器的登录日志进行查询,读者证号、上网时间、使用的IP地址、上网行为都能反映。完全达到相关部门对公共图书馆上网服务的要求。

3 南山图书馆总分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效果

自2008年总分馆一体化管理项目建设开始至2012年9月底,总馆及分馆共计接待上网读者759413人次(此统计数据包含总馆及各分馆的上网人次、无线上网人次),2012年(至2012年9月30日)总计上网人数为200306,平均每月接待上网读者22256人次(见表1)。

4 结语

随着总分馆管理模式的逐步推广,基于统一集中管理、统一服务、文献及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基础的区域范围内总分馆模式的图书馆将越来越多。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也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推出的。南山图书馆的总馆及全部分馆也于2011年底加入此统一平台,此举将南山图书馆一体化管理的服务扩大到了全市的范围,解决了很多与他馆统一服务的相关问题。全市一体化管理为南山图书馆总分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南山图书馆在总分馆的电子阅览室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解决了诸如电脑管理、资源访问、网关认证、日志记录等问题,但感觉在储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首先是拓展带宽。受分馆网络接入条件的限制,目前分馆虽在技术上可以访问总馆的全部数字资源,但总馆的附书光盘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目前都未在分馆使用。此外,带宽提高后,无线网络信号可以进行全馆区的覆盖,还将大大提高上网人次。其次是继续完善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目前采用的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所提供的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虽然能与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很好的兼容,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读者正常登记上网后,可自行退出管理系统的客户端而使管理端无法有效管理。第三是整合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南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目前能提供读者使用的数字资源还非常有限,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如何整合更多的数字资源如全市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将是南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未来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邱冠华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2]肖焕忠.总分馆制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5):41-43.

[3]斯普林公司[EB/OL].[2012-09-10].http:///.

第6篇

关键词: 图书馆; 危机管理; 风险社会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理论起源于西方。学界公认其理论来源主要是风险管理学说、危机管理学说、企业诊断学说、预警学说等,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危机管理进行初步研究。

一、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危机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指严重的困难关头,如: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等。平川认为危机是指:那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有颠覆力以及对组织、社会和个人有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外事故。"①

危机管理领域的著名学者罗森培尔(Rosenthal)等人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②。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③

张丹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④。任晶根据危机的定义,做了移花接木式描述:"图书馆危机是对图书馆系统或子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或破坏、需要图书馆人迅速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⑤在做出上述定义的时候,《图书馆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又对该定义做了两点补充性的说明,即:1、图书馆危机所构成的威胁和破坏可能是系统整体,也可能是系统局部(即子系统),这要求图书馆对整体危机、局部危机、大危机、小危机各有策略,区分对待。2、将图书馆危机反应主体确定为图书馆人,而不单纯是图书馆决策者,有两方面考虑:第一,图书馆危机需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即所有图书馆人共同应对;第二,在形势十分危急,图书馆危机的决策者不在场或不能立即出场时,普通馆员必须立即承担部分决策和执行的任务。这两方面正反映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组织化、制度化、变通化的必要性。图书馆危机是对图书馆系统或子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或破坏、需要图书馆人迅速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

二、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图书馆危机事件不断爆发。2004年9月德国魏玛图书馆的大火毁坏了数以万计的珍本、善本图书; 2002年,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大多数图书馆因为市政府对图书馆预算削减7。5%而准备将服务时间减少到1周5天工作日;罗得岛普罗维斯顿公共图书馆(Providence Public Library)2003年7月因经费问题不得不解雇了21位馆员"⑥。2006年5月24日,出版商务周报讯,英国的图书馆体系一直是英国人骄傲的资本,但时至今日,这个系统却出现了危机,悲观人士甚至预测,公共图书馆将在15-20年内消失;近年来,种族冲突对文化的破坏、恐怖袭击以及战争等给图书馆及其所存储的"社会历史记忆"所带来的损失和危机也令人触目惊心,而处在数字时代范式转变中的图书馆事业又出现了新的危机类型--数字资源的保护问题,例如系统安全、新介质信息的安全、网络安全等。

随着图书馆的各种危机事件的出现,图书馆人也切身体会到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危机管理教育,树立危机防范意识,构建科学高效的反危机机制,将日益成为图书馆人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三.图书馆加强危机管理的意义

被誉为"知识殿堂"的图书馆,历来一派高雅、祥和的氛围,所以聚焦图书馆安全,强化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危机管理是提高公众服务水平,依法治馆的需要

图书馆作为一个为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和学习的公共场所,加强危机管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就是把加强行业安全管理,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将应对突发事件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建章立制的形式,将图书馆有可能遇到或出现的危机事件告知工作人员和读者,对工作人员和读者进行危机教育,增强群体防范意识、明确工作责任,消除图书馆员与读者在灾害发生时的恐慌心理,提高科学、理智、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

2.加强危机管理是贯彻"以人为本",保护读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图书馆是本单位或本地区的信息汇集地,是人流高度聚集的公共性、学术场所。各类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图书馆检索文献、获取信息,开展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与研究。读者来到图书馆,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外,还要对读者负责,包括对读者的人身安全负责,不能让读者在图书馆学习、检索文献、获取信息中受到任何伤害。

我国公民拥有生命健康权,其权利客体为人身最根本的利益,即生命、身体、健康。生命权是指公民维持自己生命延续、不受他人非法剥夺的权利。生命权,可包括生命安全维持权(如当生命出现危险时进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司法变化权(在生命危险或生命受到损害时,请求司法机关予以救济的权利)和生命利益支配权(权利人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等。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的保障。

本着"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宗旨,从珍视读者的生命安全出发,图书馆必须把依法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作为关爱读者、尊重读者生命健康权的重要举措。

3.加强危机管理是加强行业安全管理,保护国家财产的必要方略

图书馆作为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性大;许多图书馆珍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再加上目前各个图书馆都实行计算机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其用于日常工作与供读者检索、使用的机器,少则几十台,多则几百台。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图书馆就是一座集现代化技术、设备与文献资源为一体的知识宝库,其财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论是重大的灾害还是轻微的事故,都会对图书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反应灵敏的应对措施,是加强行业安全管理,保护国家财产与文献的必要方略。

可以说,危机是对图书馆工作最富挑战性的考验,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划,能集中地反映每个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图书馆行业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遇到的危机也越来越多。因此,要保持图书馆的生命力,就必需实施和加强危机管理。

注释:

①平川:《危机管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②刘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探索",湖北社会科学,2005(8):39-40.

③(英)罗伯特・希斯,王成译:《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页。

④张丹:"图书馆危机管理意识及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09.3:192.

⑤任晶:"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研究",2007年中国优秀硕士论文集,2007.13.

第7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分馆建设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分类号]G258.2

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是当代图书馆在更广泛更深层次实现其社会职能的体现,是近年来城市公共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构建一个以“总分馆”制为基本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标准的覆盖全社会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厦门市图书馆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分馆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多种类型的总分馆制模式,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厦门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出发,总结探讨其总分馆建设模式及实践体会。

1 建设实践

1.1合理布局,逐步推进

厦门市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可追溯到1953年,当时厦门市政府把接管的私立图书馆――鼓浪屿中山图书馆交由图书馆管理,成为厦门市图书馆的第一家分馆。2005年,厦门市图书馆与杏林街道办事处联合创办了第二家分馆――杏林分馆,标志着其总分馆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月,与灌口镇政府合作创办的灌口分馆正式开放。随着分馆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的建设思路,根据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读者阅读需求,科学制定分馆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2007年,厦门市图书馆搬入新馆后,把原来位于中山公园的旧馆辟为分馆,并先后与73152部队和厦门海警支队合作创办了2家部队分馆,杏林园博苑中华教育园古籍文献分馆也于当年底建成。2008年3-4月,同安工业集中区分馆、火炬(翔安)产业区分馆和同安区图书馆分馆等3个分馆相继建成并开放。到目前为止,已在社区、工业集中区、农村和部队创办了1O家分馆。这些分馆的馆舍面积在300-1600平方米之间;专职管理人员2-4名;藏书5000-20000册;馆内设置借阅区、电子阅览区、儿童阅览区,有的还设有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播放厅。

1.2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规范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服务是提高分馆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为有效地发挥分馆的作用,总馆制定了分馆建设标准和分馆服务规范,明确各分馆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对分馆的文献资源实行统一采选、集中编目、按需配置并实时流动;对工作人员实施统一聘用、专业培训、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包括统一的读者数据库,统一的图书识别代码标准、统一的业务处理标准和即时在线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环境;建立统一的计算机文献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除部队和古籍分馆外,其他分馆均通过VPN组网方式与中心馆连接,实行“一证通用、通借通还”。分馆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检索、咨询、电子阅览、读书活动和学习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每周开放时间达40-76小时,服务运作与总馆的全开放模式同步,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与总馆不相上下。

2 建设模式

根据合作方的现实条件和服务对象,在分馆建设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建设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直管型、托管型、联办型和加盟型等多种类型分馆并存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初步建立起适合厦门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1直管型分馆

直管型分馆实质上是公共图书馆的直属机构,其馆舍、经费、人员、藏书全部属于厦门市图书馆所有,如鼓浪屿中山分馆和公园分馆。直管型分馆服务场所较大,馆藏图书丰富,管理机制完善,服务效果显著,是建设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最佳模式。然而,在目前体制下,要建立布局合理的直管型分馆难度很大。因此,只有拓展多种渠道,创新办馆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种类型分馆,才能构建起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2联办型分馆

联办型分馆是由社区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图书馆提供书刊资料和专业指导,双方联合办馆,共同管理。这是全国各地较通行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联办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方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和经验、技术等作后盾,投资小、上马快,立竿见影。厦门市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洪山外来员工分馆和现存的一些社区流通点即属于这种类型。但这种类型的分馆也存在一些缺点,即双方的约束机制不强,开放不正常,管理不到位;合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影响其正常发展。如洪山分馆就因合作方领导更换,图书馆的运营费用得不到落实而关闭。

2.3托管型分馆

托管型分馆是由举办单位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将其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总馆筹建与管理,从而以规范化的管理形式,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办馆模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委托管理、分馆运作”。

所谓“委托管理”,就是分馆的举办单位把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厦门市图书馆筹建创办管理。在托管期间,分馆的馆舍、设备等财产的所有权仍属于举办单位所有,而其管理使用权则归厦门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运作经费等则根据预算由举办单位一次性或分期交付给厦门市图书馆,由图书馆严格按预算管理使用。依靠这种委托关系,分馆的办馆经费和管理责任得到了明确,馆舍、藏书、设备及人员等办馆要素得到了落实。

所谓“分馆运作”是图书馆在获得管理权限后,将受托管理的图书馆纳入分馆管理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标准化服务。托管型分馆既有联办型分馆优势互补的特点,又有直管型分馆的专业化管理;既建立了良好的办馆保证机制,又改变独立建制图书馆“小而全”的模式,确保了分馆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一种理想模式。

2.4加盟型分馆

加盟型分馆借鉴图书馆联盟模式,以一个中心馆为主导,实行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合作。各自独立、规模完备的公共图书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协议参加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接受这个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成为其成员馆之一。近期厦门市图书馆与同安区图书馆签订合作意向,两馆之间实行文献资源“一卡通用、通借通还”,使其成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第一家加盟分馆,并于2008年5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根据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不足的现状,总馆一次性调配2万册流通率高的书刊,有效地缓解了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匮乏的局面,受到当地居民的

欢迎。加盟型分馆的特点是加盟馆按照联盟章程签订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各加盟馆受协议制约,共同履行协议规定,构成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厦门市图书馆正积极引导本市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加盟“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托管型和加盟型分馆是厦门市图书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分馆的合理布局以及合作方的办馆理念、经济实力、阅读群体需求等多种因素探索出来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新型分馆建设模式。

3 实践体会

3.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要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关键是要把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包括社区图书馆)整合成以总分馆制模式为基础的图书馆网络组织。由于厦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行政隶属不一、财政分级拨款,公共图书馆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点稀少,在这种环境下,要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从法律层面对图书馆之间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予以明确,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其长久持续发展。

为了使“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能够实施,厦门市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重要性,积极呼吁政府牵头推动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厦门市政府已把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服务纳入了厦门市信息化建设工程之中,采用“厦门市社会保障卡”作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通用借书证,市民在任何一家分馆申请,都可以开通社会保障卡的借书权限,从而方便市民利用图书馆。总馆还争取厦门市信息产业局的投资,用于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软硬件建设。笔者发现,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民共享文化资源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2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近年来上海、杭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在总分馆建设中已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模式,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作用。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和特殊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操作上,其他城市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厦门暂时还难以铺开。总分馆建设是在厦门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存在差异、管理体制上的瓶颈还没有疏通的现实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途径。与其他城市相比,总分馆建设步伐可能相对滞后,但却是符合厦门地方特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自2008年起,我们启动了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建设计划,并且获得了政府经费上的支持,许多区级图书馆争先要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成为联盟分馆。但是根据目前厦门街(镇)、村(居)图书馆网络建设不健全的现状,未来几年总馆仍然要不遗余力地在街(镇)、村(居)创办多种类型的分馆,通过与区级图书馆构建联合服务系统和创办基层分馆两种途径协同推进厦门地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要提高总馆的辐射功能

构建以总分馆制为模式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加强总馆建设,提高总馆的示范与辐射功能。首先要提高总馆在服务上的示范作用。厦门市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后,坚持以开放性和公益性为指导,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新馆开放以来,总馆年接待读者128.96万人次,流通图书160.4万册次,组织各种免费读书活动294场,成为厦门市最受市民欢迎的文化活动场所,对各分馆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分馆的管理,总馆成立了专门的分馆管理机构馆外流通部,并由一名副馆长具体分管,确保分馆管理规范有序。第三要提高总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为保障分馆的馆藏,总馆设立了馆外流通调配书库,配备了11.7万册图书,保证各分馆的基本馆藏。总馆还根据各分馆的服务对象调整馆藏结构,每月补充和更新文学类和社科、自科类热门图书,提高藏书的针对性,吸引市民利用图书馆。

3.4要提高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长期以来,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存在偏差,图书馆被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各级政府对创办图书馆兴趣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为增进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总馆和各分馆纷纷举办了图书馆服务宣传、数字资源利用宣传、迎奥运系列宣传、读书日纪念活动等多形式的免费读书活动,吸引了26万人次参加,发展了大量潜在读者;并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宣传图书馆,提高市民的图书馆利用意识。为了调动分馆举办单位的办馆热情,还邀请分馆合办单位的领导到总馆参观。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规范化的业务管理、开放免费的读者服务以及馆内读者涌动的读书热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与厦门市图书馆联办规范化分馆,一些文化活动中心成了示范点,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大量的宣传活动加深了社会对图书馆的了解,显著的社会效果为一些分馆举办单位赢得了荣誉。一些社区、村镇和工业区管委会因此由被动变为主动,已建立了分馆的,及时解决分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未建立分馆的,也积极主动地与总馆接触,要求开设分馆。分馆建设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探索多形式的分馆建设模式是厦门市图书馆根据厦门现状结合图书馆自身优势,在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方面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图书馆之间的文献通还通借和资源共建共享。

第8篇

[论文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笔者从分析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004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同时也向全党提出当前历史任务,给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方向。只有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健康稳定,国家才能长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努力追求的理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中,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彻底改变观念,体现和谐社会精神,对此图书馆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拟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1 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1 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图书馆在体现自身价值、寻求政府支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看到了图书馆在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了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非直接性,凸显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图书馆在调整职能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文化事业做贡献,更好地为地方领导的“政绩”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图书馆尽量贴近国家政治重心,紧密联系当前实际,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和社会教育、知识传播者的作用,真正体现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深造、进修、终身教育的“没有围墙大学”的功用;二是抵御文化侵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许多文明瑰宝、精神财富正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文化、拜金享乐主义的无情侵蚀,许多优秀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的遭到损害,有的甚至已被湮灭、同化,有的危在旦夕,对人类文明安全、各国文化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就从世界民族之林中消失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能够担当起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责任和义务,起到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战斗堡垒作用,因为图书馆有识之士深知,一旦文化消亡了,图书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1.2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人们业余精神娱乐生活

最根本的目的是确实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贴近国家政治重心,发挥社会功能,密切配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文化教育工作和活动。比如福建省图书馆邀请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到福州开题为《城市个性与城市文化》的讲座,近千人的场地座无虚席,受到了福州市民的热烈欢迎,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使得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提高和加强。又如,最近易中天、于丹、纪连海深受老百姓喜欢,其书《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颇得大众喜爱,正处热销之中,尤其是易中天的《品三国》,引起了广大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公共图书馆抓住机遇,多购入这些书及相关图书,加强宣传,让更多的读者到馆借书,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体现价值。

图书馆在提高我国公民国民素质,抵御西方文化侵略,保护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占领文化阵地,丰富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等社会建设中体现了巨大价值,图书馆在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缩小信息鸿沟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上述的图书馆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

1.3 为地区实现文化战略添砖加瓦

图书馆改变观念,改善自己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贴近国家政治重心,体现自身社会文化价值,进而改善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在当前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中确实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让政府看到公共图书馆存在并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实现地区文化战略添砖加瓦,尤其是处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图书馆,如广东、上海、北京、深圳、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省、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强市的战略目标,图书馆抓住机遇,调整好职能和目标,努力开展工作,在省市实现文化战略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并且达到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2 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改变观念,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上形成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岗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性质,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不会下岗,二不会少拿一分钱工资,一旦捧上了这个饭碗就不怕失业下岗,具有浓重的“吃皇粮”、“铁饭碗”思想。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2.2 建立相关制度,优化管理

当前,图书馆没有建立有效的人员“出口”和人员激励机制、工作考核制度。因此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被动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等着读者上门借书,观念保守,甚至有的馆员素质低下,常与读者大众发生纠纷。且不论国内发生的“国图事件”和“苏图事件”,馆方和读者谁对谁错,他们已使公共图书馆甚至其馆员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加上图书馆与大众媒体沟通不足、有的馆员又与读者沟通不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已在某些程度上陷入困境,这不利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故图书馆应建立人员分流机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先予以教育,对屡教不改或是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轮换岗位,再不合格者直至分流,取消“铁饭碗”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图书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公共图书馆“进人关”,逐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到图书馆工作。 转贴于

2.3 加强图书馆职业精神教育

部分公共图书馆员缺乏较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对图书馆工作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图书馆员敬业精神淡化。因此,应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馆员素质,在对馆员的教育和考察方面,要业务技术和人文素养并重,使馆员对图书馆职业价值的认识上升到哲学高度,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得使者的巨大价值,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知识传播和保存使者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尤其是在保障社会底层民众信息公平获取权方面,更是不可替代。

2.4 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

一是加强馆员教育,使其形成节约意识,制止铺张浪费,节省办公费用,并且建立监督机制,把节约纳入馆员考核范围,与馆员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提拔相挂钩,有效制止浪费;二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强化规范化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独立的财会机构,配备称职的财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三是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水平,争取实现图书馆财务管理的良好运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四是要优化资金的配置,有的馆领导宁愿买大部头书以充当“镇馆之宝”,而对群众喜欢阅读的图书购之甚少,应当改变这种状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购买读者喜欢的图书上面,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促进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取,构建和谐社会。

2.5 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

馆员待遇差,比如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学习进修、职称评聘、职务提拔及科研条件等方面,都比高校系统的其他知识分子群体来得差。待遇差又造成社会地位低下,馆员一有机会就“跳槽”从政或另谋高就,把图书馆工作当成“副业”,另外再搞一个“正业”,做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才能够稳定“军心”,保证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促进和谐。

2.6 积极开展公关活动,促进图书馆事业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和谐发展

当前,图书馆应为保障社会公民信息自由获取权利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信息平等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并体现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图书馆事业与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和谐共同发展。比如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图书馆在促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争取到作为社会公众一员的苏李秀英女士150万元捐款,图书馆在获得社会支持后既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又回馈社会,投入到社会文化事业中,从而实现图书馆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从思想上意识到“吃皇粮”思想的错误性以及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欠缺,彻底改变观念,确实为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强化图书馆工作职业荣誉感,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沟通,力图改善并提高图书馆及馆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事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韩楠.新时期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 (3).

[2] 张思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 图书馆学研究, 2005,(4).

[3] 陈伟.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低谷”现象的信息政治经济学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论坛,2004,(8).

[4] 孙德宏.对我国图书馆公众形象的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 (9).

[5] 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1).

[6] 陈超.国内外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J].图书馆杂志,2002,(2).

[7] 易淑英.加强图书馆馆风建设之我见[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6).

第9篇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笔者从分析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出发,探讨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004年9月,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同时也向全党提出当前历史任务,给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方向。只有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健康稳定,国家才能长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努力追求的理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中,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彻底改变观念,体现和谐社会精神,对此图书馆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拟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1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1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图书馆在体现自身价值、寻求政府支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看到了图书馆在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了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非直接性,凸显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图书馆在调整职能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文化事业做贡献,更好地为地方领导的“政绩”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图书馆尽量贴近国家政治重心,紧密联系当前实际,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和社会教育、知识传播者的作用,真正体现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深造、进修、终身教育的“没有围墙大学”的功用;二是抵御文化侵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许多文明瑰宝、精神财富正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文化、拜金享乐主义的无情侵蚀,许多优秀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的遭到损害,有的甚至已被湮灭、同化,有的危在旦夕,对人类文明安全、各国文化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就从世界民族之林中消失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能够担当起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责任和义务,起到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战斗堡垒作用,因为图书馆有识之士深知,一旦文化消亡了,图书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1.2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人们业余精神娱乐生活

最根本的目的是确实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贴近国家政治重心,发挥社会功能,密切配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文化教育工作和活动。比如福建省图书馆邀请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到福州开题为《城市个性与城市文化》的讲座,近千人的场地座无虚席,受到了福州市民的热烈欢迎,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使得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提高和加强。又如,最近易中天、于丹、纪连海深受老百姓喜欢,其书《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颇得大众喜爱,正处热销之中,尤其是易中天的《品三国》,引起了广大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公共图书馆抓住机遇,多购入这些书及相关图书,加强宣传,让更多的读者到馆借书,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体现价值。

图书馆在提高我国公民国民素质,抵御西方文化侵略,保护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占领文化阵地,丰富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等社会建设中体现了巨大价值,图书馆在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缩小信息鸿沟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上述的图书馆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

1.3为地区实现文化战略添砖加瓦

图书馆改变观念,改善自己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贴近国家政治重心,体现自身社会文化价值,进而改善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在当前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中确实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让政府看到公共图书馆存在并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实现地区文化战略添砖加瓦,尤其是处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图书馆,如广东、上海、北京、深圳、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省、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强市的战略目标,图书馆抓住机遇,调整好职能和目标,努力开展工作,在省市实现文化战略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并且达到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2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1改变观念,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上形成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岗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性质,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不会下岗,二不会少拿一分钱工资,一旦捧上了这个饭碗就不怕失业下岗,具有浓重的“吃皇粮”、“铁饭碗”思想。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2.2建立相关制度,优化管理

当前,图书馆没有建立有效的人员“出口”和人员激励机制、工作考核制度。因此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被动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等着读者上门借书,观念保守,甚至有的馆员素质低下,常与读者大众发生纠纷。且不论国内发生的“国图事件”和“苏图事件”,馆方和读者谁对谁错,他们已使公共图书馆甚至其馆员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加上图书馆与大众媒体沟通不足、有的馆员又与读者沟通不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已在某些程度上陷入困境,这不利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故图书馆应建立人员分流机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先予以教育,对屡教不改或是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轮换岗位,再不合格者直至分流,取消“铁饭碗”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图书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公共图书馆“进人关”,逐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到图书馆工作。

2.3加强图书馆职业精神教育

部分公共图书馆员缺乏较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对图书馆工作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图书馆员敬业精神淡化。因此,应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馆员素质,在对馆员的教育和考察方面,要业务技术和人文素养并重,使馆员对图书馆职业价值的认识上升到哲学高度,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得使者的巨大价值,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知识传播和保存使者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尤其是在保障社会底层民众信息公平获取权方面,更是不可替代。

2.4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

一是加强馆员教育,使其形成节约意识,制止铺张浪费,节省办公费用,并且建立监督机制,把节约纳入馆员考核范围,与馆员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提拔相挂钩,有效制止浪费;二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强化规范化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独立的财会机构,配备称职的财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三是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水平,争取实现图书馆财务管理的良好运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四是要优化资金的配置,有的馆领导宁愿买大部头书以充当“镇馆之宝”,而对群众喜欢阅读的图书购之甚少,应当改变这种状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购买读者喜欢的图书上面,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促进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取,构建和谐社会。

2.5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

馆员待遇差,比如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学习进修、职称评聘、职务提拔及科研条件等方面,都比高校系统的其他知识分子群体来得差。待遇差又造成社会地位低下,馆员一有机会就“跳槽”从政或另谋高就,把图书馆工作当成“副业”,另外再搞一个“正业”,做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才能够稳定“军心”,保证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促进和谐。

2.6积极开展公关活动,促进图书馆事业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和谐发展

当前,图书馆应为保障社会公民信息自由获取权利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信息平等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并体现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图书馆事业与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和谐共同发展。比如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图书馆在促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争取到作为社会公众一员的苏李秀英女士150万元捐款,图书馆在获得社会支持后既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又回馈社会,投入到社会文化事业中,从而实现图书馆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从思想上意识到“吃皇粮”思想的错误性以及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欠缺,彻底改变观念,确实为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强化图书馆工作职业荣誉感,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沟通,力图改善并提高图书馆及馆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事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楠.新时期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

[2]张思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5,(4).

[3]陈伟.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低谷”现象的信息政治经济学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论坛,2004,(8).

[4]孙德宏.对我国图书馆公众形象的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9).

[5]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1).

[6]陈超.国内外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J].图书馆杂志,2002,(2).

[7]易淑英.加强图书馆馆风建设之我见[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6).

第10篇

关键字:图书馆 智能化 弱电系统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Intelligent library building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building management,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public, but also the convenience of readers can better enjoy the library provides the divers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o the library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modern library development.

Keywords: library; intelligent weak electricity system;

中国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都开始加大对当地文化建设的投入,以图书馆为代表的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馆舍面积、环境等硬件条件得到很大的提升,建筑的智能化也使得读者借阅图书、使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同时也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筑智能化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公共建筑的图书馆更应该运用好智能化,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1、智能建筑的定义

根据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图书馆弱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图书馆弱电系统作为图书馆信息化业务应用和现代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对图书馆今后高效开展各项文化服务业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的智能化设计必须紧扣图书馆的业务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避免使智能化系统成为一种摆设。

实用性:系统的配置和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图书馆业务和管理的各项需求。

先进性: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需考虑到未来新技术的出现,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确保系统在建成运行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落后。

可靠性:系统选用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成熟可靠技术和产品,以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

开放性:采用标准化产品,避免各系统之间集成、互联和扩展出现障碍。

可扩展性:充分考虑未来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要求的变化,确保系统功能扩展和技术提升的可能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图书馆弱电系统

图书馆弱电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两类。其中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一般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共计6个子系统构成。

3.1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

3.1.1计算机网络

根据图书馆业务需求可分为内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网络和读者用网络,它们之间需通过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的有效区分。前端点位需根据区域用途的不同来考虑设置语音、网络数量。内部业务网络主要是指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包括中心管与各区县分支馆之间借阅系统的联网。办公自动化网络主要是指内部办公网络。办公位至少按照3个信息点(1个语音、1个数据、1个光纤)考虑设置,可在今后通过跳接实现与不同网络主干的连接。读者用网络是指在图书馆内设置AP信息点,实现馆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方便手机、paid等无线设备的接入,并且在阅览桌下预留一些信息点作为无线网络的补充供读者访问图书馆资源。

3.1.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图书馆作为公众密集型场所和消防防火重点场所,综合布线系统需采用低烟无卤防火型线缆。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和综合布线系统需适当超前的需求,建议综合布线系统按照支持千兆以太网的6类屏蔽布线系统设计。为了便于数据和语音的互换,前端计算机和电话信息插座、面板、跳线,全部采用6类屏蔽模块和跳线。考虑到图书馆信息和宣传的需要,前端有线电视点位主要设置在大厅、各会议室、报刊区、休闲区等区域。

3.1.3安全防范系统

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密集型公共场所,安全防范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是通过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电子巡更、门禁系统等建立起一套完善、功能强大的防范体系。在设计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时,重点安装探测器区域为重要机房、主要出入口及通道、密集书库、阅览区及重要设备、特藏文献书库、财务室、电梯轿厢等高安保区。

3.1.4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图书馆内的空调机组、新风机、恒温恒湿机、VRV机组、给排水系统、通排风系统、电梯系统、变配电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在保证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设备的能耗水平和运行费用,提高图书馆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以达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

3.1.5多功能会议系统

现代图书馆的业务已经不再仅仅是图书的借阅,各种形式的会议、活动、演出、讲座、沙龙、论坛、展览等已成为现代图书馆业务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活动场地的面积、定位、功能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多功能会议系统的设置需按照现场的要求来进行配置。例如,报告厅作为图书馆最主要的会议及娱乐活动场所,主要为举办重要国内外学术报告、讲演及小型群众文娱演出使用。需配置发言扩声、多媒体显示、会议摄录、同声传译、舞台灯光等子系统。上述配置的会议系统功能及设备就较为复杂,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需配置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对各会议子系统设备进行管理。

3.2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包括文献采购、编目、流通环节的自动化系统、馆际互借自动化系统和书目查询自动化系统等。现代新型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已经扩展到借还书自动化,图书查询定位自动化,这些新系统、新功能使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和获取图书馆资源,提高借还书的效率。

数字图书馆的推出也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标志,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图书馆馆藏资源,通过各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各种平台(手机、网络、电视等)上的图书馆。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影响面更广。

4、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是建筑发展的大势所趋。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方便了对大楼建筑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公共能耗,而且还方便了广大读者能更好的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凌波. 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弱电系统[J] . 工程与建设, 2008, 22(5) : 649- 651.

[2]贾宏.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综述.图书情报工作.2003,6:106- 109.

第11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体制创新 政府责任

〔分类号〕G258.2

Structural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in the View of Government

Xi Tao

Guangzhou Library, Guangzhou 510055

〔Abstract〕Analyzed with the theories from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exist various problems in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currently, including high cost, unsound responsibility structure, ambiguous ownership, as well as unbalanced institution supplying. Due to insufficient guides from theories, lack of innovation forces, value restric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upling,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Chinese public libraries hasn't gained real ground.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innovation,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e.g., enhancing responsibility conciousness, lowering innovation cost, gathering forces, perfecting acting system and carrying out related reforms.

〔Keywords〕public libraries structural innovation government responsbilities

我国公共图书馆改革过了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以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审视公共图书馆改革,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弊端暴露得更充分,问题表现得更突出,因而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任务显得更迫切。

1.1从成本―效益分析,公共图书馆运行成本不经济

按照戴维・菲尼的观点,当“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时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1]因此,原有体制只要存在着成本压缩或利益提升的潜在空间,体制创新就有必要。在我国现有管理体制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实施成本、摩擦成本和机会成本较高。突出表现在:①条块分割,总量本就不足的图书馆资源被分散在各种行业、各个层次的图书馆中,馆际协作协调、资源共建共享涉及的点(图书馆)多、线(同一系统的管理层次)长、面(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地区)广,具有相当的操作难度,“多年来馆际协作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由此造成社会资源无形中的浪费十分惊人”[2] ;②图书馆利用率比较低。以湖南图书馆为例,“拥有藏书314万册,但仅拥有持证读者38 723人,只占长沙市民的1.92%,书籍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为36.3%”[3] ;③基层图书馆“空壳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保证,仅限于被戏称为‘工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的‘人头费’,而购书费、运行费、维护费等费用微乎其微,由此引发司空见惯的‘人吃书’(人员经费挤占购书经费)现象。”[4]一方面是购书经费奇缺;一方面是冗员过多,有馆有人却没书,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可想而知。

1.2从委托―分析,公共图书馆责任机制不健全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链中,存在着公众、政府、公共图书馆三者的互动关系。公众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负责提供公众所需要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公众与政府形成了第一层委托―关系。但是,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职能是通过公共图书馆实现的,政府与公共图书馆形成了第二层委托―关系。公众、政府、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清楚的,但机制并不健全。从形式看,公众、政府、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契约化的规范,公众如何表达、向谁表达自己的需求?政府失职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承担责任?公共图书馆有什么样的权利、服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规定和制度化的措施。从责任关系看,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的人,其资金、人事等权利都控制在政府手中。公众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终委托人,却难以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而,这种“再”关系极有可能导致公共图书馆服务偏离公众需求的轨道。同时,公共图书馆现有的官僚制和等级制管理体制也缺乏灵活性,既不能对公众的实际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还可能会助长政府与公共图书馆关系的政治化倾向或形成行政庇护的关系。从地位看,政府是公众的唯一选择,公共图书馆是同级政府的唯一选择,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地位都是垄断性的,这就解除了政府和公共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外在压力。

1.3从产权―结构分析,公共图书馆产权关系不清晰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等。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产权在实践中是分解的,国家、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级公共图书馆、读者等都以一定的形式享有公共图书馆的产权。然而迄今为止,各部分产权主体究竟拥有何种产权,仍未得到合理、清晰的界定。由于产权关系不清晰,政府越权问题突出,公共图书馆只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既无实质性的权利又无实质性的责任,不能对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产权关系不清晰,读者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最终所有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他们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监督等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评价也不能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由于产权关系不清晰,政府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的监督管理部分“缺位”,有的图书馆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对本馆国有资产管理不善、资产处置不当,导致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因此,“在进行管理体制的设计时,必须解决谁出资、谁负责、谁监管、谁受益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5]。

1.4从供给―需求分析,公共图书馆制度供求不均衡

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均衡。 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供求不均衡可以分为两种情形:①实际供给小于潜在需求。目前,“阻碍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要害的阻碍因素应该说是制度缺位。制度缺位的表现有多种,如图书馆立法缺位、职业自律制度缺位、职业权益保障制度缺位、职业准入制度缺位,等等”[6] ;②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供给过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还没得到及时的修改或废除,政事一体化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即不管是制度供给不足还是制度供给过剩,都会导致过高的制度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浪费大量公共图书馆资源。

2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的障碍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当社会存在潜在收益并且各种约束性条件得到消解时,就会存在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改革总体来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创新的支持要素不足,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障碍。主要是:

2.1理论指导的缺乏

探索出一套既遵循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制,需要有本地、本领域特色的理论研究。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探索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时”都深陷在“应该拿什么对象作借鉴和参考;或者说,在管理体制这一点上,图书馆像谁”的泥潭中[5]。回顾改革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基本上是“参照”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围绕着“钱从哪里来”和“人往哪里去”等问题进行的。显然,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组织,它的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正如欧文・E・休斯所言:“公共部门完全不同于私营部门,它需要有自己的管理形式,但不是从私营部门那里借来的形式。”[6]公共图书馆管理有什么样的特殊性?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都缺乏全局性的思考和制度性的设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理论指导明显不足。

2.2创新动力的不足

从政府的角度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很难被摆上政府重点推进的议事日程。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看,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馆员职工害怕改革担风险,“等”、“靠”、“要”的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政府与公共图书馆在改革的目标认识上存在着明显分歧,政府把缩减编制、削减经费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公共图书馆则希望政府放权让利、加大投入。双方博弈的结果,就是公共图书馆改革进程缓慢。从读者的角度看,在人均收入比较低、人们更多地为温饱而奋斗的阶段,人们对公共图书馆改革和发展并不十分关心,这也大大减弱了体制创新的动力。

2.3价值支持的制约

任何制度和制度创新都隐含着一定的价值导向。如果制度创新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为人们所认同,就会成为制度创新的支持性要素。反之,则会成为阻碍性因素。就公共图书馆而言,“公共性是公共图书馆制度和创新的价值基础。”[7]只有当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体现出公正、公平、公益、公开的价值导向,符合自由、民主、权利等理念时,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支持。然而,在公共图书馆改革中,我们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公益方向,违背了共享原则,忽视了公平目标。因而受到读者、媒体的口诛笔伐。有人直斥图书馆某些措施“将图书借阅演变成‘租书’‘抵押’,从读者身上搜刮钱财,限制或剥夺低收入者、低职位者、低职称者、低学历者、无职业者和外地人的阅览权或外借权”,是“对公共图书馆理念的践踏及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误导”[8]。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改革的某些价值导向并没有得到读者的认同,因而改革也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从更深的层面看,在以市场体制为改革目标模式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公益性很容易被忽视。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主流导向下,图书馆的公平性很难被凸显。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图书馆体制创新缓慢有其必然性。

2.4制度耦合的影响

任何一项制度安排都是“嵌在”制度结构中,只有当新制度与其他制度安排能够很好地兼容耦合时,创新才能真正发生。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涉及利益的调整、资源的整合、人员的分流和各种相关制度的创新,需要各方面的政策配合才能完成:公共图书馆事业要得到真正的发展,需要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需要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和机制;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打破条块分割的行业管理与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需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自主经营权利,需要重塑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推进公共图书馆人事改革,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的支持,等等。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都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改革往往表现出各自为政、单兵独进的特点,从而延缓了创新的进程。

3政府推动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分析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责任在政府,关键在体制,出路在创新。政府推动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途径是:

3.1强化责任意识

政府、公共图书馆、读者等利益主体的态度及实力的对比,对体制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9] 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中,政府同样处于主导地位。原因在于:①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均是由国家各级政府所兴办、支持和管理的,这种制度的创新必须由国家直接调控或批准;②公共图书馆关系到政府所肩负的维护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满足公共文化需求的责任,因此政府不可能也不会置身于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之外;③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按照经济学的分析,政府生产公共品比私人生产公共物品更有效;④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是有成本的, 化解制度创新成本,政府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清醒认识自己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的责任意识。

3.2整合创新动力

公共图书馆体制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非帕累托改变”,制度创新各主体的利益会因体制创新而有所调整,对创新的态度会随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动力不足的条件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焕发政府和公共图书馆推动创新的积极性,并且把他们的积极性统一在共同的目标上。如前所述,政府与公共图书馆在改革的目标认识上存在着明显分歧,双方的博弈导致公共图书馆改革进程缓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双方形成共识的一些方面,改革则取得了相对突出的进展。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图书馆希望增加事业收入,而政府希望减轻财政负担。于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图书馆开始收取借书证押金和超期延误费,开展有偿服务、以文补文。1987年、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印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和1993的文化部起草的《公共图书馆条例》(草案),都对图书馆的这些行为予以认同。双方“默契”的结果,就是图书馆创收活动的广泛开展。虽然这些“创新”有违背“公益性”之嫌,但是它却深刻说明政府与公共图书馆创新目标共识形成的重要。当前,要激发政府和公共图书馆创新的积极性,就要把双方的目标统一到以创新更好地满足公共文化需求上来,以共同的责任、共同的目标凝聚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

3.3化解创新成本

如何支付创新成本是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创新成本问题:①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伴随着试错,加强理论研究,有利于保证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②建立由政府、公共图书馆和社会三方面相结合的多元化成本承担机制,特别是政府必须通过财政拨款、差额补贴等形式承担起支付改革成本的责任,要给予利益受损群体以必要的帮助和补偿 ;③坚持民主原则,让读者、职工参与改革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提高读者和职工对改革政策的认同,增强创新的动力;④坚持公平原则,对权力或利益资源实行再分配时,要保证绝大多数人享受改革的成果;⑤坚持渐进原则,将地方自下而上的改革与中央自上而下的规划结合起来,对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进行总体规划、统一推进和综合协调,将改革的力度与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

3.4健全机制

在行政事业一体化的体制模式下,政府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是命令与服从的隶属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与之间的契约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产权改革,厘清委托人、人的权利与义务。通过法律法规的创新,确立公共图书馆权、责、利相统一的法人地位,使其拥有必要的财产和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开展服务活动,并独立承担相应责任。公共图书馆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并不意味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减弱,而是意味着从行政化管理到向“契约”管理或“合同”管理的转变。为了行使委托人的权利,政府可以推行绩效评估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通过双方平等协商谈判,在绩效任务和预算等方面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绩效协议或绩效合同,各自做出公开透明的服务承诺和监管承诺。政府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多元化的监督管理制度,如实行事业目标管理和编制约束管理,建立规范化的财务审计制度,开辟多种渠道让读者参与监督管理等等,促进公共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5搞好配套改革

推进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做到配套政策和制度的供给与体制创新同时进行,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及政策环境。①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切实做到创新有法可依;②加快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进一步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确保政府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投资和支持,调整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分配关系,使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责任与财政责任相一致,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保证城乡公共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③加快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制定实施有利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与措施,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及安置问题;尽快建立起社会化的就业、医疗、退休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等等。

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改革的整体进程尤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因而,创新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断把公共图书馆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王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38

[2] 胡亮生. 论图书馆效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4):37

[3] 陈琳. 湖南图书馆书籍利用率仅3成. 市民签名倡导全民阅读. [2007-03-01].news.省略/Articles/2006/04/848338.HTM.

[4] 贺广华, 王伟. 图书馆何以成“空壳”. 人民日报,2006-06-07(11).

[5] 蒋永福. 制度和技术哪个更重要――关于图书馆制度的思考.图书馆, 2005(4):1-5.

[6]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3.

[7] 席涛. 公共性: 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6(4):36-38.

[8] 周继武. 国家图书馆借书记. 南方周末, 2004-10-14(D30).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公共危机危机信息危机信息传播

1图书馆参与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契机

1.1危机信息需要整合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使得当今世界处于各种危机的风口浪尖。伴随着危机产生了大量的危机信息,如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涉及人、造成的损失等。公众由于自身的应激反应,对事件相关的信息将产生较强的获取动力。而正因为如此,当危机发生时,政府、组织和个体都可能是危机信息的传播者,有关危机的各种信息肯定是“满天飞”,使得信息的“版本”多得让处在危机焦虑之中的人们无所适从,即危机信息的传播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而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个信息服务机构,作为政府的一个公益性信息传播机构,如果能够在危机信息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公共危机信息进行筛选与处理、有效组合与传播,必将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1.2《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为其奠定了法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为图书馆发挥信息传播功能开辟了新纪元。该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容形式和程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将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是该条例第3章“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中的第l6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该条例第2章“公开的范围”中的第l0条第l款规定,公开的范围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这些规定赋予了图书馆传播政府信息的法定职责,也使图书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师出有名”,并巩固了图书馆在危机信息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级图书馆的实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不断丰富,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形成专业化队伍,能够快速、有效地提炼信息,充分、全面地为用户服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地位已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可凭借自身的信用优势和服务优势,对公共危机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地整合,从而积极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公共危机信息传播功能。这将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2图书馆参与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意义

2.1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经济学所预言的“非稳定状态”频发的“关键阶段”,进入了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全民防灾意识教育相当缺乏、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科学的灾害评估体系缺乏、法制不够完善等。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显现了我国危机信息传播功能严重滞后,如2003年“非典”疫情的形成与前期的扩散就与我国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滞后有直接的联系。确实,过去由于GDP政绩导向作用,部分官员报喜不报忧,同时没有全国性的法规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是否公开信息、公开哪些信息、如何公开信息,对行政机关公布信息的义务没有形成共识,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公开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对危机信息公开更是讳莫如深。随着近年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我国政府建设开始向服务型政府方向发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是在此背景下出台的。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应对和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唯一主体是政府,社会群体和其它组织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实际上,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公民都是利益的关联者。要想有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更何况公共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属性,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尽到自身的职责,而《条例》的颁布,更使图书馆危机信息传播职能责无旁贷。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图书馆界开始关注图书馆危机信息传播的研究,同时在实践领域也有部分图书馆迈开了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身力量。

2.2保障公众危机信息的知情权

信息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众知情权,尤其是在威胁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危机中,保障社会和公众的危机信息知情权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在这个问题上,公民是主,政府是客,不是政府主观上愿不愿意促进公众知情权的实现,而是客观上必须这么做,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危机管理说到底,仍是信息管理。对公共危机信息的管理,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图书馆的责任。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图书馆主动承担起危机信息的传播任务,不仅是图书馆向政府负责,也是图书馆对大众负责的表现。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机构,图书馆没有任何私利可图,相较于那些营利性的机构,它可以客观、准确、迅速地将危机信息传递给它所服务的全体社会公众。

2007年8月2日9时许,河南郑州暴雨如注,市区瞬间成了泽国。然而,大部分市民却没有接到暴雨预警。暴雨导致至少2人死亡,6人受伤,市区1小时内损失上百万。气象部门在暴雨前了预警信息,但这一信息却没有使绝大多数市民知晓,这是因为出于营利考虑,气象部门下属的商业性机构——华云公司控制了该信息手机传播,只是向交了气象服务费用的用户提供了手机短信,结果使暴雨到来之际大多数人没有准备,以至造成了巨大的灾害。而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图书馆在进行此类危机信息传播时,应该会更多考虑社会效益。

2.3社区信息服务的延伸

按照民政部的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住宅商品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成为“社区”的人,社区成了社会的基本单元,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每个公共图书馆的周围都有一个或几个社区。社区居民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公共服务有不同的需求,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有不同的需求。但是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与他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信息,其中就包括危机信息。公共危机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造成一定危害,将威胁到公共卫生、社会治安、交通、供水、供电和通讯网络等设施和系统,会给社区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恐慌。所以,社区居民在危机发生时刻急切想得到有关危机的一切信息。如果图书馆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当人们对信息有所需求时,首先想到图书馆,并把图书馆作为信息来源的中心,图书馆就必须把社区居民的需求与自身的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图书馆应深入社区,了解需求,加强宣传,整合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危机信息,通过危机事前举办危机信息传播进社区活动,事中与居委会联合举办专家讲座,事后发放各种温馨提示卡片,逐渐使自身成为社区居民的第二起居所、信息集散中心。所以,图书馆参与危机信息传播是社区信息服务延伸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2.4弘扬关心弱者、平等服务的图书馆精神

200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弱势群体”随之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关键词”。其实,社会弱势群体是任何社会和时代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危机来临之时,他们“抵抗力”更差,更需要帮助。因此,图书馆目光向下,关注底层弱势群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图书馆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因此,要进一步弘扬图书馆精神,倡导图书馆走民、关心弱者、平等服务,把弱势群体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例如,首都图书馆借阅一律免费,提出乞丐也能到馆看书,还办了民工图书馆,派车将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接到馆里参加活动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图书馆资源匮乏的问题,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兴办流动图书馆,已建18个,以后还会增加。广西柳州市图书馆免费为残疾人办理借书证,开展送书上门的服务;在馆内建筑上设计残疾人通道,开通盲人阅览室,配置自动朗读机、盲用电脑触读机、字体放大器等,并积极开发残疾人服务的应用软件,加强馆际资源共享和合作,如制作残疾人图书联合目录等。这些事例,都充分表明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