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上班族学习计划

上班族学习计划

时间:2022-04-10 16:31:35

上班族学习计划

第1篇

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

自主选拔录取是指高校面向学科特长突出、具有创新潜质考生的一种选拔方式,其录取人数一般只占该校当年本科招生计划的5%以内。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同学参加高考后,录取时一般可享受降低20分提档的优惠政策,部分可降至一本省控线。

特长生分为艺术特长生与体育特长生(有的院校称为“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是指部分普通高校面向中学招收的在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方面具有艺术特长的非艺术类考生。招生人数一般控制在本校年度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获得艺术特长生资格的考生,在录取时享受适当的降分录取。录取后学习的不是艺术类专业,但必须加入学校的艺术团体,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学校的文艺排练和演出。

体育特长生也是指报考普通院校非体育专业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拿到了体育专项测试合格证书的考生,在文化课考试成绩上会享受到优惠,一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体育特长生,录取时成绩在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就可以迈进报考的高校;二是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称号之一的考生,可以不参加全国高考,只参加招生学校举行的文化课单独考试(招生学校对这些学生的文化分数要求较低)。

【注意事项】

1.志愿顺序。获得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在本省(区、市)规定的批次内填报获得合格证的院校,如果未设有特殊批次,则必须将院校填报在第一志愿院校或平行志愿下A志愿院校的位置,才能获得相应的录取优惠。

2.专业选择。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等都是针对部分有独特才能的学生,因此在专业选择方面,一些获得相应类别合格证的考生会有一定的限制。如中国人民大学规定:特色专业类别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专业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物理学、化学、艺术管理与策划四个专业,考生如申请以上四个专业之一并取得自主选拔预录资格后,高考时必须填报该专业。西南大学规定:以“免费师范类”报名考试并入选的考生,只能填报学校免费师范专业:以“农科类”报名考试并入选的考生,只能填报学校农科类专业。天津大学规定:艺术特长生选择专业时,不含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合办专业;若高考报考建筑学、城乡规划,则需加试徒手画且成绩合格,方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徒手画加试与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同步进行。

3.不同标准优惠程度不同。目前,自主选拔录取往往会设置几类报考条件或招生类别,特长生也往往分为“合格”“优秀”等不同等级,在录取时,获得不同资格的考生可享受的录取优惠也不同。如北京师范大学规定:获得引领计划资格的考生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学校调档线下20分或25分或30分(750分制)以内,且不低于同科类一本线;获得攀登计划资格的考生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学校调档线下30分或35分或40分(750分制)以内、且不低于同科类一本线。南京大学规定:专业测试成绩“优秀”者,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一本分数线即予以录取;若高考成绩达到南京大学投档线则加30分参与专业选择(江苏省考生加15分)。专业测试成绩“合格”者,高考分数达到所在省份一本控制线以上,南京大学1:1投档线下20分以内即予以录取;若高考成绩达到南京大学投档线则加20分参与专业选择(江苏省考生加10分)。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可享受的优惠程度,再结合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自己的成绩水平来判断是否有被录取的把握。

4.向高校反馈相关信息。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在获得合格证后,如果某些考生成绩比预期好,有可能放弃该志愿而填报其他院校。为了明确考生的意向,不浪费高校招生计划,许多高校规定获得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合格证的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须与学校联系,明确是否报考。如果有意填报获得合格证的院校,但却未按学校规定反馈相关信息,则不能被录取。如东北大学规定:在高考出分及填报志愿结束后,考生须将高考志愿表复印件及高考成绩通知单复印件传真至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便于学校及时了解考生信息并与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协商录取事宜,截止时间为2013年7月1日。如不及时报送影响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负。中南大学规定: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将高考志愿表复印件及高考成绩通知单复印件传真至中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学校将根据考生高考信息与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协商自主选拔录取有关录取事宜。

5.服从专业调剂。一所院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有高有低,有的相差甚远。部分考生在享有自主选拔录取、特长生优惠后才能被投入学校,在分专业时优势不大,为了避免考生只选择某些热门、优势专业,也为了保障考生被顺利录取,一些高校要求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制。如武汉理工大学规定:获得学校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区、市)划定的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体检合格,专业服从调剂,学校予以录取。北京理工大学规定:认定考生应在所在省级招办公布的学校同科类、同批次招生计划范围内选择专业志愿填报,并服从专业调制。

6.其他。除了以上五点较多数院校的志愿填报规定外,有些院校还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学制长短,如北京大学规定:获得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员认定的考生入学后学制为五年。

定向就业类:军校生、国防生、定向生、免费师范生、连片扶贫专项计划

为了培养某些行业、地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高考中设置了如军校生、国防生、定向生、免费师范生、连片扶贫专项计划等招生类别。这些类别的考生一般毕业后将到指定的行业或地域就业,但在录取时和在校期间,大多都能享受一定的优惠、照顾政策。

军校是专门为部队培养指挥类和技术类人才的院校,考入军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着学员制式军服,享受部队供给制待遇,学习、生活费用均由军队承担。

“国防生”是指部队依托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培养的青年学生,以及部队从签约高校在校低年级学生中选拔的培养对象。国防生与部队驻校“选培办”签定《国防奖学金协议书》后,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待遇,同时也可享受大学其他各种非义务性奖学金。国防生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须参加部队统一组织的军政训练。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分配到定向国防单位就业。

“定向招生”指的面向某些行业和地域就业的招生类型,在录取时能享受一定的录取优惠,在校期间除了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的待遇外,还可以免交学杂费,同时还可以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享受定向奖学金。毕业后须到定向的地域或行业就业满一定年限。

免费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该政策自2007年起实行。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享受到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等优惠政策,毕业后原则上回到生源所在地的基层学校就业。

【注意事项】

1.相应批次或招生计划。以上几类定向就业的招生,如军校、国防生、免费师范生等都置于提前批次,其他批次无招生计划,如果考生有意愿报考,一定要填报提前批次志愿。定向生在提前批次和其他批次都有相应的招生计划,但一般也会单列出来。

2.签订协议。为了约定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国防生、免费师范生、定向生都需要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在读期间可享受的优惠和毕业后的就业分配等问题。

3.特殊规定。军人、国防生要求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截止当年八月三十一日),且必须是应届生,并且有指挥类和非指挥类两种,体格检查结果分为指挥专业合格、非指挥专业合格和不合格。体格检查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仅为非指挥专业合格的考生不得录取到指挥专业。定向生、免费师范生、连片扶贫专项计划时毕业后到相应地区或行业工作年限有规定,一般为6~10年。

少数民族考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为了促进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繁荣发展,针对少数民族考生,我国实施了一些照顾性政策。除了在录取时一定标准的加分或降分录取外,还专门在每个批次为少数民族考生设立了少数民族预科班。

少数民族预科班录取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降分录取。教育部规定:“少数民族预科班录取时,如线上生源不足,可适当降分录取。本科预科班不得低于该校本科统招投档线下80分,专科预科班不得低于该校专科统招投档线下60分。”可见少数民族预科班享受的优惠之大。

【注意事项】

1.少数民族预科班单设招生计划,少数民族考生既可以填报普通高校的普通专业,也可以填报少数民族预科班。如果既填报普通高校,也填报少数民族预科班,被普通高校录取后,不再录取到少数民族预科班;未被普通高校录取,不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录取。

第2篇

一、“双语”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开展乡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就是要通过“双语”学习,使少数民族干部能识读汉语资料,便于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相互开展交流、增加沟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双语”培训的目标任务

“双语”学习培训以乡镇机关站所少数民族干部为重点。培训时间从年11月份开始,拟定一次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今后每年,通过“双语”培训,使乡镇机关站所少数民族干部具备基本的“双语”能力,能阅读通俗的汉文资料。

三、“双语”培训的主要措施及步骤

(一)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灵活组织培训。

主要采取脱产培训并结合自学方式进行。

脱产培训:主要针对乡镇机关站所的干部,参加县组织部按计划安排到我县委党校的“双语”培训班学习。

自学:针对所有乡镇干部。我校对参加学习的干部学习“双语”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并把学习效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

四、培训效果的考核

为确保学习培训效果,建立健全乡镇机关站所“双语”学习考核制度。培训班结业前,都要进行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为切实促进乡干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双语”考核不合格者,并进行补学补考。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委党校把“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要求,同部署,同落实。统一思想,提高对抓好“双语”培训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双语”教育培训工作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每期培训班都要派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使培训学习能够严格纪律、有序进行。

第3篇

从1978年到1986年,开国元勋王震将军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长达8年之久,在此期间,王震同志对上海交大援疆工作十分关心,多次嘱托学校“要为新疆的开发建设和经济起飞多做一些工作”,并多次作了具体指示。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新疆和大西北的号召并根据王震同志的指示精神,1982年8月,校党委书记邓旭初亲自率领专家、干部专程去新疆主动请战,他在了解情况以后,代表校党委宣布:上海交大准备从十个方面支援新疆建设。

一、协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筹建一所现职干部的培训中心,轮训工业管理干部。

二、选拔一批学有专长的博士、硕士去新疆,参加制订新疆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科学根据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三、今年先办一个新疆少数民族英语班,招收二十名学生,培养英语师资。另外再招收新疆十名汉族学生插入交大各英语班学习科技英语。以后再扩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四、派教师去乌鲁木齐办一个高等学校英语教师进修班,培养提高新疆高等学校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接收新疆高等学校教师来交大进修提高。第一批将接收五十名,进修费用按教育部规定的收费标准减半收取。

六、动员交大在校教师赴新疆长期工作。同时也将安排教师去新疆短期任教,时间为一学期或若干年。

七、邀请新疆大学、新疆工学院、八一农学院、石河子农学院于今年十月派员来交大,商谈对上述学校某些专业的对口挂钩支援的问题。

八、向新疆高校无偿调拨一批重要的仪器设备。

九、将一万多册图书、资料无偿调拨给新疆高校。

十、凡由上海交大举办的学术会议和邀请中外专家讲学等学术活动,均通知新疆有关高校参加。

至此,上海交大的援疆工作拉开了序幕,学校明确把援疆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来落实,要求有关系科、部门提出打算,拟出计划,执行援疆任务,各系科及部门负责人先后到新疆洽谈落实。

从1982年到1986年的四年内,上海交大从教育、科研、生产等多方面承担了援疆任务,内容涉及建设发展规划、勘探资源、培养人才、工业生产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为新疆制订长远发展规划提供咨询

1982年11月,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亲笔写信给学校党委书记邓旭初,热情邀请交大派几位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为新疆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计划提供战略咨询。这项任务交给了校系统工程研究所。

系统工程在当时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一个省(区)的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是一项学术上具有国际水准的高难度研究工作。

科研人员接到任务后就下定决心,充满信心,表示坚决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

系统工程研究所为完成此项任务先后派出20多人次,4次赶赴新疆,他们依靠新疆同志的支持和指导,采集了解放前后新疆各行各业社会经济变迁的各种数据共五十万个,经过筛选,整理出五万个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通过建立新疆宏观社会经济模型和大量的计算机仿真工作,提出了关于新疆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约束条件以及分析与对策等咨询意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上海交大胜利完成了《新疆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模型》这一课题,受到新疆自治区党政领导的高度赞扬。1984年9月5日,新疆自治区政府向上海交大发出感谢信,对研究人员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和闯新路的精神表示赞赏,信中说,上海交大系统工程研究所“提出的关于新疆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实现目标主要约束条件以及分析和政策等等咨询意见,符合新疆的实际,可以作为自治区编制长远规划的计算依据,确实具有实用价值。”

在完成了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咨询(模型)任务以后,应自治区的热切邀请,系统工程研究所又与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共同进行计划工作模型的研究任务,利用系统工程和计算机现代化科学方法和手段为新疆编制五年规划。从1984年底开始,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工作,完成了该模型的《工业计划工作子模型》的研究任务。

1986年9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致函上海交大,信中写道:“经过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审查认为,可以作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的分析依据。通过自治区计委有关处室的初步考核认为:该子模型完全符合编制滚动的年度。五年工业计划和长远工业规划、验证工业计划和预测工业计划的功能,由于模型留有了调整余地,可以适应情况不断变化,具备了较长时期的使用价值,可以作为科学的编制、验证和预测工业计划的工具。”“自治区人民政府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勇于承担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十分复杂艰巨的研究任务的开拓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工作的科学化,为计划工作实现传统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双轨制作出了很大贡献。”

三、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帮助新疆进行自然资源分析

上海交大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室为开发边疆丰富的资源,承担了“新疆塔里木河自然资源航空照片图像处理”的科研任务。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因河床发育异常,支流纵横交叉,湖沼遍布,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不仅使中下游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而且危及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塔河流域的绿色走廊,因此查清塔里木河及其支流的自然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该研究室主任三次赴新疆调研,学校教师和研究生一起跟随专业人员进行野外考察,每日行程十公里,跋涉于荒漠之中,历尽艰险,获得丰富珍贵资料,为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特征抽取和交互式处理奠定了基础。

塔里木河及其支流航空图片共有35000张,工作量大,该室同志对处理方案反复讨论,并邀请同行专家进行技术论证,与会专家肯定了该研究室提出的方案。为了加快工作进程,校党委书记邓旭初亲自听取调研同志汇报,观看了塔河流域录像,并组织学校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使工作进程加快,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四、为新疆地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提高新疆地区教育水平

对于新疆经济建设来说,作为一所高等学校光输出技术是不够的,学校在承接课题或技术协作时比较注意为新疆方面培训人才。希望通过培训人才,使他们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不断开拓,走到科学技术前沿阵地上来。

为了帮助新疆高校提高师资水平,上海交大接受新疆六所高校教师来交大进修三十五门课程,并派遣有经验的教

师赴新疆承担高校教授任务。例如,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室承接塔里木流域航空图片处理,该课题涉及到地质、地理、测绘、水利、生物土壤、沙漠、农业规划等方面技术部门,这些方面的数据需要用计算机处理。为此,学校专门派教员赶赴新疆短期讲学,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语言,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

鉴于新疆企业亟需提高管理水平,上海交大帮助新疆建立了一所现职干部培训中心,培养工业管理干部。

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同时,上海交大还直接招收新疆本科新生,为新疆地区培养对口急需的专业人才,学校在学习上严格训练他们,在思想政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这些学生进校后得到了健康成长。

上海交通大学有良好的教学计划和较高的教学质量,但新疆招收来的学生录取分数相差甚多,水平不一,加上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差,特别是民族班的学生困难更大,难以按正常教学计划跟大班上课,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因材施教,教务处又与所在系逐一具体商讨,安排民族班单独开课,且根据民族班学生特点修订教学计划。

学校派出有丰富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讲授民族班的课程,教师们讲课耐心、认真,方法和进度也掌握得好,而且善于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在学习上给予精心的指导,对个别困难大的同学课后还进行辅导。

各系还派出了优秀教师担任民族班的班主任,有市级先进教师、校优秀班主任、生长在新疆会维语懂风土人情的留校助教。他们把同学当亲人,在生活上悉心照料、思想上热情指导、学习上严格要求。民族班学生还未到校,班主任就为他们安排好宿舍及床位,亲自陪新来的同学上街购买生活用品,帮助料理生活。班主任还注意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组织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如浦江夜游、参观宝钢、生日晚会、体育竞赛、卫生评比等。班主任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增强了同学们建设边疆的责任心和积极向上的热情。

学校注意在教职工和学生中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要求大家一起来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长,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学校办有清真食堂。每逢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如“古尔邦节”、“开斋节”都专门拨出经费让同学与校领导、任课教师、少数民族教工一起聚餐,开联欢会,欢度节日,使少数民族同学感到就像在家里一样,无比温暖。

学校少数民族教工联谊会也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组织学习讨论会,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并邀请同学们一起参加联谊活动,共同举办新年晚会,还邀请许多知名专家和演员参加。大家在一起有共同习惯和语言,经常在宿舍促膝谈心,十分融洽。

四年内上海交大先后为新疆自治区培养了8名硕士研究生(按国家教委规定的四分之一收取培养费,免收基建费);接受自治区有关高等学校进修教师53人(按国家教委规定半价收费);免费为自治区定向培养本科大学生150名(民族班学生100名,汉族学生50名,其中30名已毕业返疆工作);招收干部专修班近100名。

四年内,上海交大还先后向新疆大学、新疆工学院、八一农学院、石河子农学院等新疆六所高等学校无偿调拨了296件,价值86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

为了使调拨设备能在新疆各大学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学校采取了先看货,后落实的办法,防止了盲目性和浪费。新疆高校先后来交大共看了44个实验室、工厂,对已确定的仪器设备由学校设备管理部门登记,并由学校召集有关实验室主任、工厂负责人会议,要求对新疆高校要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需修理及时修理,做到完好无损,有的系还派人到新疆安装调试,主动向新疆同志介绍仪器、设备的性能。对此,新疆的同志很满意。

此外,交大还向新疆高校赠送10000多册科技图书,并将四台图书磁性检测系统赠送给新疆四所高校。

五、发挥学科优势,承接经济建设协作项目

1982年后,学校派出多批专家组赶赴新疆考察、洽谈,其中有焊接、锻压、热处理、铸造、机械制造与工艺、图像处理、输配电、遥感、热工、化工和环境工程等十一门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与有关厂矿企业、试验站、分专业对口座谈,承接了支援新疆经济建设十九个项目。为完成这些项目,学校相关院系、研究所教职工,采取主动、积极态度,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落实任务,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竭尽全力,毫不顾惜。

例如,为完成“3N61000泥浆泵金属缸套研制”这一项目,在科研经费未汇来之前,研究费用均由机械工程系垫付,保证了调研工艺方案的制订以及订货工作正常进行。该项目进入调试阶段,项目经费短缺7.45万元,厂方只汇5万元,考虑到援疆的重要意义,系里自行解决了。此外,“关于耐磨材料堆焊技术研究”、“冷挤压技术应用的研究”,等几个项目也由于同样原因,对方缺乏资金,都由学校无偿资助解决。

上海交大这四年的援疆工作,发挥了高校和学科的优势,在科研、教学上全力支持了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新疆的干部和人才,帮助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建设,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经济发展有极为重要意义。

新疆自治区几位领导同志说,新疆正值发展时期也是比较困难的时期,上海交大同志们在这一时期给予我们的帮助,特别珍贵,将来我们新疆各族人民条件好了,也忘不了你们。为了感谢上海交大的支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还向上海交大赠送了一面绣有《主动支援,真诚帮助》称赞字样的锦旗和感谢信。

六、援疆接力棒长传不辍

第4篇

中国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由各类民族院校承担。但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大力扶持,加之近年来高校的大幅扩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非民族类高校学习。当前,大学普遍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已成为大学最普遍的基层管理机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将承担比过去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同时在管理运作上也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内容多,涉及面广,因而也是学院管理中矛盾相对集中的领域。

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共同生活学习,他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多才多艺与文化基础薄弱的双重性。会唱歌跳舞是民族学生的天性,他们在舞台上光鲜丽人,但是由于文化成绩往往不及汉族学生,使得他们既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又易使得“被照顾”情绪滋生而致使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第二,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经济贫困的自卑心交织。民族大学生民族情感较强烈,民族感情较淳朴,对自己本土生活环境有着强烈的认同与归属感;更为强调民族意识、民族荣誉和个人的利益,希望得到汉族师生的理解与尊重。第三,眷恋于本民族宗教文化习俗,形成自我保护的小团体。基于以上特点,民族地区大学必须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管理方面既要要考虑大学教学管理的普遍性,又要兼顾特殊性。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运用、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与内容、教学管理等要制定适应民族特性的教学管理办法。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学校现有10个学院,46个本科专业,有学生13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约为33%,新疆本地生源占65%,其他23个省份占35%。几乎每个专业都有民族学生。在学制上,针对民族学生,实行五年制,其中大学一年级是预科阶段,主要学习汉语;在班级编排上,民族班和汉族平行班是分开的,只要少部分民考汉的民族学生在汉族班学习;在课程设置上,民族学生课程门数相对较少;在课程考试内容上,民族班级往往相对简单,教师阅卷尺度较宽;在学生管理上,民族班级一个自然班一般配备一名班主任管理;在住宿、餐饮等方面都有符合民族生需要,体现了民族特点。

大学二级学院是大学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角色更丰富,任务更艰巨,使命更伟大,如何有效的实施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既满足大学整体工作运行最大化效应,又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师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尤其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2 民族地区大学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心地位不明显。目前,大学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二级学院作为基础单位,既有教学管理任务,又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随着高校扩招,大部分学校师资紧张,大学的中心工作就是人才培养,因此学院往往把教学视为中心地位。但事实上,大部分二级学院教学中心地位不凸显。如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作为一个教学型学院,主要培养本专科生,学院有教职工94人(含16名教辅人员),有学生2542人。师资一直比较紧张,教师年人均教学工作量超过480学时。据此,把学院中心工作定为教学应该是符合学院实际的,但一直以来,教学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第一,近5年来,主管教学的院领导四易其主;第二,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2011年才制定学院教学业绩试行办法,而2009年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出台了,学院平均每年用于科研奖励的金额约在10万元,学校给予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奖励金额每年出不多有12万元,所以教师重视科研,也是经济人正常表现。而关于教学,教师教得好与不好,经济利益上几乎没有区别,学院明年教学奖励约为4万元,学校给予学院教学奖励则更少了;第三,教学课酬低,优秀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平均一年课时480学时,课时费约10000元,这明显不符合劳动价值论。

(2)缺乏教学管理自主权,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基于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学校层面一般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有教务处;具体教学单位则是各个学院。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校把教学管理工作向学院倾斜,任务下放了,但权力没有随之下移,学院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如学生招生人数确定、新教师引进、教学研究项目等都是学校统一安排,教务处习惯地认为自己是学院的上级部门,是管理、监督、控制学院教学工作。长期以来,造成的局面是学院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怨恨越来越多,对教务处的工作产生反感,认为教务处就是个批发部门,学院的积极性受挫,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3)教学管理监督与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学监管是个动态的过程,除了常规的学期初教学检查和中期教学检查外,更多的是平时的动态监管。目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监督不到位、缺位的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有:第一,缺乏教学监管的制度建设,由于不同课程教学活动特点,教学监管难以有效。第二,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有教务办主任一人和教学秘书一人,负责全院2542名学生和94名教工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显然难以监管到位。第三,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难以建立。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评价,同时也是最难的评价。目前,二级学院普遍使用学生网上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的三分法来对教师教学评价。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评教态度比较随意、同行评教存在顾忌、专家评教专业性也饱受质疑,随意评价机制一直在非议中艰难地存在。

(4)教学管理理念上没有凸显“以人为本”。目前,二级学院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重在管理,而非服务。对学生管理注重统一性,强调面上管理,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存在“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对教师个人情感关注少,接纳教师合理意见少,硬性制度多,柔性人文关怀少,教师归属感不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管理理念的基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不同民族学生 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并在教学管理工作予以落实。

3 民族地区大学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定位

民族地区大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定位的针对性。民族地区大学拥有一定数量的民族师生,民族特性决定了大学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必须与众不同。二级学院作为大学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教学管理目标任务应以学校总体教学管理目标为指南,遵循学校对学院教学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结合学院自身学科专业和人、财、物等资源条件予以完善和细化。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要点主要包括:学院教学工作的设计规划工作,教学运行的管理工作、教学建设管理工作、教学评价工作四大块。其中,教学设计规划是基础、教学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是保障,教学评价是改善。因此,二级学院首先,是要做好教学设计规划工作,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编写(修订)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等。其次,是教学运行管理,主要做好教学任务下达,教学检查、教学监管和日常教学服务等,这是二级学院常规性工作,第三,教学建设管理,这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重点,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课程与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等。最后,教学评价,这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重点,即如何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主要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工作,评价学生主要是课程考试与毕业论文设计等。

上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要点,在民族地区大学还必须考虑其民族特性。如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教学设计规划工作方面,专业建设上在现有7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中,有5个本科专业民族学生单独成班,制定了民族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1个专科专业有专门的民族班级;师资队伍中,有少数民族教师5名;在民族县域建设了专门针对民族学生的实习基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民族班级必须配备有经验、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民族班级课程教学尽量考虑民族教师和普通话水平好的教师;在教学编写、教学案例采用等成分考虑民族学生特点;针对民族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要求授课教师每堂课必须点名,针对基础较差,民族学生必须在前两学年参加晚自习等。在教学建设方面,分别制定民汉学生预警制度,专门的民族大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等教学研究项目等。在教学评价上,针对民族学生,考试内容相对简单,民族本科生毕业论文不要求答辩等。

总之,民族地区大学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目标与任务中,既考虑一般大学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普遍性,又要体现民族大学生主体的特性,在教学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做好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克拉玛依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5.04.07

克拉玛依区多民族聚居的区情及近几年新疆反恐维稳的新形势决定了在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克拉玛依区各小学在相关部门的政策指引下,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全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调研,探索出符合当地情况的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各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在各小学开展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民族基本常识的学习和了解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龄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即通过常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智力,通过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使学生对于民族基本常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他们在外貌、衣着、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往往会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和好奇,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能够使他们对这种差异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意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尤其在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集中,各民族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共同繁荣的良好民族关系。因此,要促进和保证这种良好民族关系的持久与稳定,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民族关系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宣传,能够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各民族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平等参与、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从而有利于小学生树立起民族平等、团结、互信、互助的意识。

(三)有利于提高民汉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

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和文化,集中体现于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衣着打扮。因此,各族人民在沟通和交往的过程中,都需要对此有所了解,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因为言谈举止的不当造成误会,甚至影响民族感情。这种能力需要在民族交往的实践中逐渐习得和提高。加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汉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各族学生在长期共同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和交流,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民汉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这是民族团结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克拉玛依区各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克拉玛依区各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

克拉玛依区16所小学按照有关部门的部署和指示,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方案,为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理清了思路,安排了任务。目前,各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学校民汉师生相处融洽,互帮互助,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1.各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穿插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一是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德育课程为依托,普及民族基本常识,让学生通过对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的认识,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观念;二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增强民族团结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课时量少且无法保证落实的不足。根据随机走访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说出几个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名称,并且对于班级和学校里的少数民族的名称、节日、习俗等方面知道的比较多。实践证明,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2.现阶段各学校改变了刻板说教等民族团结教育方法,更加突出以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在学校策划组织的系列活动中,以文体类、学习类、民俗类活动数量最多,占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总数的90%以上,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占比不足10%。这些活动不乏亮点和新意,例如模拟法庭、民族团结课本剧排演、慰问少数民族残疾老人等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认知体验。

3.民汉学生统一编班,民汉教师合署办公,尊重并保证了民族团结教育及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双语”环境。截至2014年,全区共有16所小学,其中,民汉合校的小学8所,共开设少数民族“双语”班77个,“双语”授课学生数总计2 082人,“双语”教师301人。各学校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双语”学习、“双语”演讲比赛、“双语”书法比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汉语学习能力,有利于消除民汉师生沟通的语言障碍,增进交流。

4.按学段逐步深化和扩展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内容,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序列化。小学阶段学制6年,根据学生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及特点又由低到高划分为不同的学段。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按学段由低到高、由易至难逐步深化和扩展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内容。目前,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从三年级开始,学校依据教学任务和计划及民族团结工作计划,选择《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内容难易和层次深浅不同的教材供不同学段的学生使用。除了民族基本常识的学习,各学校同样以学段为依据,策划和组织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克拉玛依区各小学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没有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融为一体,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依然把民族团结教育当作一项额外的工作对待,对于各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考核不到位。虽然各学校依据教学任务、计划及民族团结工作计划,专门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规定了课时量,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师资缺乏、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随意占用和减少民族团结教育课时,无法保证课时量的落实。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克拉玛依区16所小学在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开设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16所小学的开课率达到100%。但对于该门课程的课时量,各学校有不同的安排,大部分学校每学期开课10节,课时安排相对较少,遇到其他重大或临时教育教学活动会随机调整。

2.民汉学生统一编班,民汉教师合署办公虽然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但实践中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例如部分家长存在、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的民族观念,对民汉学生统一编班这一举措形成错误的认识,误导孩子对民族以及民族团结的认知,从而削弱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同时,学校在对民汉合班学生进行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家长的误解、学生的不配合等,增加了民汉合班的管理难度。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民汉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3.学校普遍缺乏民族团结教育的专职教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纲。而现有任课教师也没有接受过如何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专业培训,各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处理民族团结事务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的达成。有时甚至因为个别教师的不当言行破坏学校民族团结的氛围,影响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4.个别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式老旧,内容刻板,缺乏新意,既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不能体现民族团结融情教育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的民族团结活动名不符实,无法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对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对于活动过程的参与,缺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提升和引导,没有发挥活动载体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各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并对其进行考核,实现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规化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使学生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意识,在实践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这表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重在学生能力、思维和意识的养成,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常规性教育活动,既不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也绝非如有的人所理解的只有存在问题,才需要开展此项活动。因此,要使民族团结教育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就需要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教育教学任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中。学校应安排主要领导负责主抓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全面统筹、协调、安排和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时安排、师资配备、活动策划等都要制定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计划和安排,并且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计划。对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进行部署、监督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规化,使学校师生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保障。

(二)深化民汉教育改革,创新民汉教育模式,实现民汉师生教学一体化

民汉双轨教学管理模式在民族地区长期存在,这种模式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民汉教育水平的差异及民汉之间的分离。在新形势下,这种模式既不能满足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要求。为了在小学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需要对此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民汉师生教育学习一体化。民汉师生教育学习一体化是指对民汉学生实行统一编班、统一培养方案、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进行培养,民汉教师实行合署办公、集体备课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1]86这种模式能够增进民汉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消除民汉师生之间在空间、文化和心理上的隔阂,拉近民汉师生之间的距离。但这种模式依赖于民汉“双语”环境和“双语”教学,因此,需要各学校,特别是民汉合校的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且在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尊重和保证“双语”环境,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客观需要。民汉师生教育学习一体化能够为民族团结教育扫除障碍,创设有利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汉师生教育学习一体化本身就能够体现并促进民族团结。对于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和宣传,让家长了解民汉师生教学一体化对于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作用和对于民族团结的意义,为推动各小学民汉教育改革与创新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力量。

(三)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民族团结课程教育,实现民族团结课程教育科学化

课堂教学是最普遍的教育教学手段,也是学校的优势所在。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将民族团结教育与课堂教育教学、德育课程相结合,以教材为基本参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德育课程,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并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科学化。所谓科学化,一是指教育内容的科学化。要从教材选择、教师备课两个方面保证民族团结课程内容的正确性,不传播封建迷信思想、宗教思想及其他错误思想,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的民族基本知识。二是指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科学化。教师要综合考量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等因素,采取科学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知识,以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坚决禁止在学校课堂上出现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三是指教育理念的科学化。民族团结教育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今后的发展而实施的教育活动,不是为了提高成绩和完成任务,因此,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唯分数论”,为学生创设饱含人文关怀的民族团结课堂学习氛围,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此外,还要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在引进专门人才的同时要对现有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教师民族团结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四)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民族团结融情教育,实现民族团结活动生活化、娱乐化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心智幼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事物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和关注。并且传播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同一个刺激物在刺激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反应性质的变化。受众在接受典型宣传时都会带有一定的心理尺度,把那些内容“同质化”、主题“趋同化”的信息排除在外,尤其是对那些客体不愿接受而无法避免的信息更是厌恶至极。[2]36因此,在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要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改变传统的刻板说教,要以活动为载体,将“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等重要思想的教育转化为贴合学生实际的生动场景和益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融情教育,实现民族团结活动生活化、娱乐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让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互帮互助,感受多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必要的正确引导,排除错误思想言论对于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使学生树立起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总之,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性、复杂性工程,各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能在各小学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疆 少数名族 景观生态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383)、新疆紧缺专业建设项目及新疆土壤学重点学科资助。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69-02

1.前言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中的景观学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的交叉,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尽管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但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和城市建筑等许多领域,并在生态建设规划、区域生态环境预警、土地生态评价与规划、森林规划与保护区设计、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等方面,并对上述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1]。尤其是通过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规划等工作,对森林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保护及开发利用等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47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13个。由于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新疆中小学校使用7种语言文字授课,高校使用4种语言文字授课。无论从多民族角度来讲,还是从教育对象和教学语言来讲,新疆的教育都主要以民族教育为显著特点[1]。

当前新疆全面推行双语教育,高等学校老师必须用汉语授课。在这一大背景下,面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差,以及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如何使少数民族班级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新疆高校景观生态学教学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迎合专业设置

随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环境教育启蒙和环保社会风气的形成,申请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也开始大幅度增加。当前专业课程设置应当以地理学和生物学为基础,围绕景观生态这个概念可提供许多不同的教学课目和方向:如景观发育,景观规划,环境规划,地理生态以及景观管理等[2]。建议将景观生态的教学附属在地理学或生物学主专业之下,并常常体现在相关的辅助专业教学内容中,避免将景观生态设立为独立主专业。同时根据不同大学对景观生态的研究重点不同,对这一专业的理解也存在着许多歧义,景观生态也可有不同叫法:如地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3.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新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和教育质量低下影响了少数民族的认知发展,造成少数民族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同时基础差和学习中的语言障碍客观上阻碍了少数民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3]。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现状,在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强专业汉语学习

由于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本身的跨学科性和复杂性特点,它的研究和教学主要是结合地理学或生物学的各要素课程,突出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方向,如农业景观生态,森林景观生态,热带景观生态等。由于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预科期间主要加强学习的是一些中国传统文学的作品,并且汉语水平考试(HSK)内容针对景观生态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的也较少,因此,在学习景观生态学课程前期应当加强专业汉语的学习,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景观生态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4]。

3.2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大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新疆少数民族在景观生态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应当紧抓这一点,不求多,不求难,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专业采取合理的方式讲授课程。

根据景观生态的教学目的首先让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和地理科学的基础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和科研的能力。理解在全球化,区域化和地方化影响之下的普通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知识,理解生态因素影响下的空间规划和信息。其次,还要让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方法和技术,如数据的收集,计算机辅助操作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特别是针对未来从事职业培养学生对景观生态问题的方法性认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5]。

3.3讲授和野外实习相结合

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多人格特质上表现出典型特征:一方面具有乐观外向、开朗热情、坦白直率、与世无争、不计小节、自律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存在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顺从保守、畏怯退缩、缺乏自信、不容易信任别人等特征。根据民族学生人格特质在教学的过程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实习、练习,对学生实施分组辅导,同时穿行讲授。实习分为野外实习,研讨,课题作业和社会实习的形式。讲授应当以讲师以上职称讲授为主,主要讲授景观生态学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常常与短期的野外实习相结合[6]。

练习与分组辅导课由助教及高年级成绩优秀的汉族学生协助辅导,除了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外,同时协助老师训练少数民族学生的制图和数据分析技能,在教师介绍操作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每组配备一个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研讨课应当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形式,在上课的第一周进行分组,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水平总体表现为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因此分组时应充分考虑汉语水平问题。各个学生从代课教师处获得一个研讨题目,然后自己阅读文献资料(高级研讨班还要求学生有野外实地调查),撰写论文,每次上课先由学生用汉语宣讲并演示半小时(不用脱稿进行),然后在主持人(一般由汉语水平较高者担任)组织下,集体围绕该题目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教师对该题目作评论和总结。

每一门研讨课都应对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特别是考核运用地理和生态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野外实习和实验操作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和动手能力,比如GIS方法和地理遥感的判读能力。大型的野外实习分校园周边短途实习和疆内长途实习,短途实习主要围绕一些生态专题(或辅修专业)进行,为期三天左右,而疆内长途实习主要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利用假期进行(一般在暑假),大约三周,这也是对整个学习课程的综合检阅。由于专业基础以及汉语水平的差异,野外实习和实验操作可与汉族班学生结对子,促进民族班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技能[7]。

3.4 强调课题作业重要性

课题作业往往是全面考察学生掌握景观生态及相关辅修专业知识程度的重要环节,在课题作业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差异性,因此在分组时根据汉语水平搭配分组。从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加工分析(一般运用地理信息和遥感地图等方法)花费一到两个学期(业余时间进行)的时间最终形成报告。课题作业内容一般以大学实验基地具体的生态规划实例为主,分析评估实验基地的生境系统,绿地、森林,土壤等要素的动态变化和影响以及城市及郊区休憩公园的景观生态演变过程等。通过课题作业培养少数民族独立研究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分析和表达并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作业争取与实际相关部门合作,为合作单位和部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锻炼了汉语,也培养了少数民族同学与校外单位的沟通能力,优秀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发表或作为毕业论文的基础。社会实习是主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少数民族学生在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如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研究所,规划局,公司等),至少持续两个月[8]。

3.5注重前期的基础课程设置

无论是汉族班级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是民族班级专业课程设置,在开设景观生态学前期必须有相关基础要素课程学习支持,根据少数民族特点,新疆区域特点,大学培养的重点方向,院系应当设置不同的基础要素课程。一是设置普通与应用景观生态学,如景观生态的规划方法,景观生态的空间规划;二是设置地理科学基础要素课程,如地质地貌、经济地理、生物、气候、土壤、水文、历史、文化等;三是专业方法,技术以及基础理论课,如制图、遥感、计量地理、计算机以及GIS等;四是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9-10]。

4.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就业

4.1教学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由于新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大尺度大区域的景观研究的开展,新疆高校景观生态的教学应紧抓教学与科研都紧密联系,根据当地各个单位都有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特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优势,与实践单位相配合,共同研究和解决新疆辽阔区域的实际生态问题。比如对农业生态的教学研究,对沼泽地和湖泊生态的教学研究,对森林生态以及生态建模的教学研究等。在充分考虑学生安全、家庭收入、民族信仰等情况,采取学生自筹学校补助的形式,根据景观生态学教学重点进行短期疆外地区景观生态的教学实习。

在景观教学中,室内作业与野外作业实际相结合,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民族学生和汉族结对子,促进专业知识交流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学生演示自己的作业时,争取邀请实际规划单位参加并对全校公开,促使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4.2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景观生态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协作的教学形式,分组原则紧抓“民汉结合”、“双语学生和非双语学生结合”和“城市民族学生和农村民族学生结合”的原则。组织小组野外实践、文献查阅、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与个人作业交替进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同时又能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另一方面,分组协作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完成作业的责任心,这无疑为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创作了良好条件[11]。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促进了民族学生对景观生态学专业知识在汉语水平层次上的理解。

4.3引导学生就业

在国家对少民族地区教育优先扶持的大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成绩优秀,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计划报考研究生,向有关老师申请攻读硕士的资格。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很少,大多数毕业生都将面临就业的选择。在当前大学生扩招的前提下,面对逆境,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在新疆本地就业,同时拓宽就业思路,在人与环境关系日益得到注重的今天,认识到具有景观生态学背景的毕业生择业面非常广泛。少数民族毕业生可从事自然保护区工作、景观规划师、景观保护问题专家、企业环境评估专家、生态环境咨询专家、教师(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记者、乡村、城市和区域规划、政府工作人员等工作[12]。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生由于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又很强,同时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特色,必将受到新疆各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买合甫来提・坎吉,木合塔尔・甫拉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14-615.

[2]陈芳,冯革群.德国大学的景观生态教育[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103-108.

[3]闫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4]何俊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楚光明,宋于洋,李明艳,李园园.林学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5):221-222.

[6]卢杰,郑维列.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2008,3:52-54.

[7]黄义雄.地理理科基地班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探讨[J].福建地理,2002,17(2):25-26.

[8]陶波兰,郁书君,齐家祥,等.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10,10(6):86-87.

[9]吴兆录.景观生态学教学的短期户外观摩――云南大学的实践[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1):1-4.

[10]张明如,温国胜,侯平,等.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5:60-63.

[11]楚光明,宋于洋,李明艳,等.林学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221-222.

[12]杨矫,赵炜.在高校双语教学中探索针对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景观生态学双语课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97-298.

[13]卢杰,郑维列.“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2008,3:52-54.

作者简介:

第7篇

本学期德育常规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学生安全为重,养成教育为主”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红旗班级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学校工作计划,高度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德育课题研究。二是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交流班级管理的先进经验。三是努力提升班会课质量,每周开好班会课,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

3.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内外不发生安全事故。

4.继续抓好学校体、卫、艺工作,争取在参加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好的成绩。

三、工作措施

1.学期初各班级要对学生开展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强化落实,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构建德育教育网络,加强学校和家庭以及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多渠道与家长沟通信息,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与坚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齐发展、共进步。

3.继续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努力把升旗仪式建设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此,各班要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严肃对待升旗活动;二要精心准备国旗下讲话内容,继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九月份继续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我校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4.加强学生常规监管力度,内容包括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做到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5.切实抓好少先队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少先队干部的选拔工作力争把乐于奉献、敢于负责的学生选拔到少先大队中来。二是要落实好红领巾的佩带工作。三是要创新规范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四是开展好“流动的少先队”漂流册活动。五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小手拉大手绿色促和谐”百校百场论坛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安全。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保卫组织机构,定期召开安全保卫工作会议和开展安全保卫检查工作。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坚持每月一次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在重大节假日向全校学生家长转发《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家校沟通联系,共同教育学生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发生。重视消防知识和法制教育的普及。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健全和完善各项报告制度。制订各种工作预案,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疏散演练和防火、防震自救演练。

7.本学期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庆十一国庆节、元旦庆祝活动,旨在陶冶学生的身心、活跃校园生活,同时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8.继续开展“牢记贺信要求争当四好少年”活动,通过版面、报纸等大力宣传,根据年级特点通过儿歌、歌曲、班会、书信、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四好少年的精神,人人争当四好少年。

9.继续开展星级评价制度,通过学生争星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元旦前夕我校将进行金星少年的评比活动。

10.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建立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开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

2.安全应急演练。

3.制定各项计划。

4.民族精神教育。

十月份

1.迎国庆社会实践活动。

2.少先队新队员入队。

2.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十一月份

1.校运会。

2.黑板报评比。

十二月份

1、法制教育

2、庆元旦活动

3.养成教育心得交流

一月份

1.评模范班主任

2.各种材料上交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第8篇

2011年下半年,我校少先队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落实xx在全国第五次少代会上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和雏鹰争章等,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少先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

1、增强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力。要进一步巩固少先队大、中、小队建设,开展好队会、队日活动,积极发挥少先队在班集体建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建设快乐的少先队集体,引导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2、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力。大队部将适时开展“快乐中队”、“特色小队”的评选表彰活动。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深入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引导少先队辅导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如何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和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者”的大讨论,全面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要积极吸纳专职教师、家长、青年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辅导员队伍,力争学校少先队大队至少有一名志愿辅导员能经常辅导队员开展活动。

3、加大学校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以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为阵地,加大对学校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的培训。努力为少先队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各中队在制订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细化本中队活动方案,并积极争取成为活动观摩中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活动方案、论文评比中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素养。

(三)深入推进少先队品牌活动。

1、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及班会、队会等宣传阵地开展科技创新,文体等活动,优化育人的氛围与环境,达到教育、感化学生的目的。

2、利用节日、纪念日、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3、加强学校鼓号队的训练,把鼓号队打造成烟店镇小的一面旗帜。

4、继续做好日查、周评、月评工作,在检查评比工作,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在日查中对结果公布,在周评中继续发放流动经旗,在月评中继续评选文明班级。

5、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结合课程改革,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自觉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深化“雏鹰争章”活动。以《纲要》的普及和实施为契机,推进把“雏鹰奖章”作为少先队员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手段的工作,进一步构建少先队服务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努力使大多数少先队员都能获得“雏鹰奖章”。尤其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将一些基础奖章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地方特色创设特色奖章。

7、深化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继续开展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引导少先队员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8、大力开展少年儿童科技创新“启明星”活动。通过开展趣味性的少年儿童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引导少年儿童争当“小问号”、“小发现”、“小能手”,引导他们注重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过程,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为他们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小制造等竞赛活动。

9、感恩教育。全面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感恩父母为重点,将感恩教育延伸到各个领域,感恩父母、老师、伙伴、社会。

10、将“好习惯伴我行”这一主题活动引向深入。

三、主要工作:

九月份:

(1)开学班主任工作例会。

(2)进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强化训练,着重引导学生复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校《常规要求》,突出进行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3)尊师重教活动,各班组织开展“老师,您辛苦了”体验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来体验教师工作的辛劳,感悟教师职业的伟大。

(4)开学班级检查,强化各班室内布置(三表、各项制度、文化阵地、卫生环境)

(5)各班办一期“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板报

(6) 组织全校学生义务扫街.

十月份: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活动。

(2)开展“奥运英雄在我身边”主题教育活动,各中队以“奥运英雄在我身边”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

(3)组织和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比赛。

相关文章: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2011年少先队工作计划

2009年学年下半学期邮科院校区学生会工作计划

2008-200年第二学期学生会文艺部活动计划

2009年第二学期学生会信息部工作计划

体育系2009年学生会工作计划

200年第二学期团委学生会工作计划

第9篇

  关于做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往届毕业生和区内高中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招生考试机构,各地、州、市招生考试机构、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

  为做好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往届毕业生及区内高中班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 “阳光工程”,维护我区考生的切身利益,防止“投机报考”,进一步规范普通高考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 内高班往届毕业生及区内高中班毕业生在我区参加普通高考报名,须符合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3、普通高中阶段在内高班或区内高中班连续实质性就读三年(高一、高二、高三),并且有在内高班或区内高中班就读三年的学籍档案或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4、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是新疆常住户籍人口,且户口迁入新疆的时间不少于两年(按距离当年高考的时间计算)。

  (二) 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报考少年班除外);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

  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二、计划类型和考试科目

  (一) 计划类型。

  内高班往届毕业生及区内高中班毕业生在我区参加普通高考的设“普通类”“单列类”两类招生计划。“普通类”招生计划报考对象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考试的各民族考生。“单列类” 招生计划报考对象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考试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藏族、俄罗斯族等11个民族考生。

  (二) 考试科目。

  1、考试科目统一为:语文、数学(文史类/理工类)、外语、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除外语科目,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试卷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其中,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外语科目不组织口试。

  2、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为必考内容。外语科目考试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含有听力试卷(其中笔试部分120 分,听力部分30分)。外语听力考试总分为30分,其成绩不计入考生高考外语科目成绩总分。按考生听力考试实际得分计入听力单项成绩,在录取时提供给高校,是否做参考由高校决定。非听力部分试卷的120分调整为150分,调整换算办法:按考生非听力部分的卷面成绩乘以1.25,换算为外语科目成绩。

  三、报名程序

  (一)内高班往届毕业生报名程序。

  1、内高班往届毕业生及时到户籍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领取或下载《内地新疆高中班往届毕业生学籍情况审查登记表》、《内地新疆高中班往届毕业生户籍情况审查登记表》,于2018年11 月30日前持二代身份证、户口本和《审查登记表》到户籍所在地、州、市教育局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及资格审查工作。

  2、考生报名工作截至2018年12月20日前完成,由各地、州、市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编排考场、统一印发准考证。

  3、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的信息确认表将作为考生的报名信息,用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及网上录取。考生应仔细检查网上报名信息确认表上的内容,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确认表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签字确认,签字确认后的考生报名信息任何人不得更改。因考生本人填报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各报名点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报名信息的准确性。

  4、各地、州、市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内高班往届毕业生的报名及资格审查工作,于2018年12月10日前,将往届毕业生信息汇总核对后报自治区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备案。各地、州、市招生考试机构按照《关于做好自治区2019 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新教基〔2018〕43号)的要求,负责组织内高班往届毕业生的报名、体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及具体信息的采集工作。

  (二)区内高中班毕业生报名程序。

  1、区内高中班毕业生普通高考报名本着自愿的原则,可选择在生源地或办班城市报名。选择在办班城市报名的考生,不享受生源地对口援疆计划有关普通高考录取政策;选择在生源地报名的考生,可享受生源地对口援疆计划有关普通高考录取政策。各办班地、州、市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应指导办班学校面向区内高中班高三学生做好高考政策宣传工作。

  2、回生源地报名或在办班城市报名的区内高中班毕业生考生特征必须选“区内高中班毕业生”。

  3、2018年11月29日前,各办班地州市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向自治区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报送《区内高中班毕业生回生源地高考报名信息汇总表》(附件3)。

  4、自治区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对各地上报的区内高中班毕业生回生源地高考报名信息进行汇总,审核无误后于11月 30日前将分地州考生信息数据提供给各生源地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生源地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对数据进行复核后与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对接考生报名有关事宜。生源地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分配考生报名序号和密码等,并于12月3日前将考生报名序号、密码等信息提供给各办班学校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

  5、选择在生源地报名参加高考考生的网上报名及资格审查、填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考考生户籍情况审查登记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学籍情况审查登记表”等,均由生源地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按照《关于做好自治区2019 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新教基〔2018〕43号)执行,并负责遗留问题的处理和解释。根据生源地招生考试机构分配的报名序号,区内高中班毕业生高考网上报名工作在就读学校完成,各地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配合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和办班学校做好考生网上报名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预科生 英语学习 困难 对策

一、民族预科教育。

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指国家指定的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从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考的符合特定要求的少数民族考生中,低于一定分数,按志愿择优录取的学生,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学习,经考试合格直接入高校的本科或专科学习。高校自己组织预科毕业考试进行专业分配。宋太成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做了这样的界定: 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教育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民族预科教育已经成了广大少数民族学生步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的不可缺少的阶梯,通向高等教育的金色桥梁,培育少数民族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宋太成,2003:40)。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蒙古族预科班的学生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群体。他们大多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是零起点,且英语学习任务较重,要在一年的预科学习中达到或接近于普通大学一年级学生相同的英语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内大鄂尔多斯学院2010级和2011级共计120名蒙古族预科生的调查研究,对其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作出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切实帮助他们提高其英语水平。

二、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

1. 三语学习现状。

“三语”不是泛指三种语言,三语教育也不是泛称三种语言教学,而是指教育部决定21世纪在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进行语言教育的少数民族母语、汉语、英语(或日语、俄语)的简称。内大鄂尔多斯学院的预科班学生学习的三种语言隶属于三个不同语系:蒙语属阿尔泰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一般而言,同一语系的语言间共性多,学习起来都较容易,而不同语系的语言学起来难度就加大。因此预科生学英语比汉族学生困难大。

大多数学生生活在草原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他们接触外来语的机会很少,蒙语在该地区就成为一种主导语言。绝大多数预科生学习汉语始于小学三年级,只有少数学生因其父母是蒙汉兼通的双语人或居住在蒙汉杂居区而从幼时就开始接触汉语。无论始于何时,学生的汉语学是在学习母语之后,而英语学习又在汉语之后。由于其汉语水平本来就很低,再用这样的汉语来理解英语,其难度可想而知。

2. 教材及教师因素。

预科班学生使用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远,跟不上时代潮流,而且配图较少,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且教材有难度,跨度太大,所以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预科班的教师有时是一学期换一位,使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或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是汉族人,不懂蒙语,用汉语讲解英语有时会造成沟通有误或产生心理隔阂,学生想学好英语就难上加难了。

3. 学生的个人因素。

(1)学习动机。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外语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与成绩的非常重要、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而通过调查,我发现预科生的英语学多动机不明,既不是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如通过四级考试、找份好工作、取得某种资格等而去学习英语,也不是为了融入英语社团或因为喜好英语而学习。相反,只是因为学校要求学习英语,故大多数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态度在应付而已。

(2)语言意识。

语言意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是指语言的输入量、基本语言要素和语言想象的复现率,以及对语言背景知识的了解和环境的体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语言意识首先是指对于语篇、语境中的所有内容与形式的感受与洞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想象力也是语言意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二)语言意识还要求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和对所学语言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图式理论。(三)语言意识还包括对于联想到的语言信息的多方面感知和归纳”(王炤,2011:77-78)。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语言意识淡薄,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学习。

随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主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自主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自身状况,主动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王新,2007:30)。预科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包括三方面:第一,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在短短一年预科学习中,应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保证其落实,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自己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成功,哪怕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相比所取得的微小进步、点滴成功。要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自信心。对暂时的失败,则应进行冷静的分析、反思,找出原因,学会自我心理安抚,自我鼓励,减低焦虑,不灰心,不放弃。(3)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要通过调控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去争取新的成功。(张敏,2005:102)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不主动学习,更不懂得自主学习,从不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只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和调节等就更无从谈起了。

(4)心理因素。

对于预科班的老师和学生来说,一年的时间让零起点的学生达到大学学习的水平,时间短,任务重,畏难情绪泛滥。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搞“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课堂氛围差,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将英语视为一个沉重的负担。部分学生因此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或者是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对策和建议:

1. 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教师的蒙语水平。

汉语作为蒙古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中介语,起着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提高预科班学生的汉语水平就是不容忽视的。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始终是多交流、多运用,我们要重视和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这个天然的汉语学习环境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多交汉族朋友。

我们既要提高预科班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要注重以汉语为主、用蒙语为辅作教学中介语来辅助英语学习,尤其在遇到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词语或句子理解上的困难时,用蒙语作中介语解释会降低英语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预科班学生而言,汉族的英语教师积极学好蒙语就成了迫切需要。当然,若由蒙古族教师来教预科班学生就更好了。

2. 合理优化教材。

从教材而言,预科英语教材的设计难度跨度大,课文难度处理不均衡,选材过于枯燥,没有趣味性,图片太少,缺乏时代气息,趣味性不强,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内容少,不符合预科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这些都使民族预科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须考虑到预科生的民族差异,依据科学性、教育性原则,并注意突出本地区的民族地域性特色,编出大纲统一、内容各异的适合预科生使用的教材。

3. 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而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对预科生的文化及性格特点的了解,以便在教学活动中易于和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蒙古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外向、直爽。因此,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做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如,蒙古族的很多学生能歌善舞,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教他们学唱一些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表演英语话剧等,也可让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甚至电影院,让他们体验和感受活生生的语言交际,把枯燥、单调的上课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同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使学生有成功喜悦的情绪体验。

4.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应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的欲望,应力争语言训练的机会,应不怕因犯语言错误而被别人讥笑。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建构者,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使问题情境转变为学习情境。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地解决问题,而是注重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源主动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张敏,2005:101)

5.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古语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者的动机,即内在驱动力,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经过高考之后的民族预科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普遍表现出一种应试态度,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的学习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因而缺乏学习的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对英语课的学习采取漠然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认识到英语是增强人的实力,是求生存、求发展的人生工具,是进入互联网络、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甚至是玩游戏的重要工具,是走向世界的桥梁,这将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

6. 正确选择和树立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目标的消失,缺乏学习动力是导致学生学习懒堕和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近期而现实可行的目标。如报考英语三,四级等。再指导学生把目标分成具体的小的学习目标,通过分级,分时期一步步完成,教导他们根据自身具体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贯彻给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7. 训练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策略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授之以“渔”,为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使学生了解如何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检查策略实施情况。既要让学生拥有策略本身的知识,也让学生拥有调控策略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身英语学习的能力。另外,激励各班级内部建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展开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相互对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完成等情况进行交流和监督,这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8. 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往往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运气和偶然,认为人的天赋高于一切。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一个人的努力,后天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正如爱迪生提出的成功公式,即一个人的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l%的灵感。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要帮助其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淡化其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题目难度,而强调其个人努力等方面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以进一步强化其自我效能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淡化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强调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例如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问题,使这次的失败经历不会很大影响到其主观判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保护学生对成功的良好期待和心态,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付小谧,2010:36)

四、总结。

通过对这120名预科班学生的调查和谈话,笔者总结出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可归因为:三语学习现状、教材及教师因素及学生的个人因素。为了夯实预科生的英语基础并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笔者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即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教师的蒙语水平、合理优化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正确选择和树立学习目标、训练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笔者相信根据其成人特点和民族文化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让他们达到与汉族学生接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小谧。高校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研究-以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班”学生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宋太成,。中央民族大学预科:唱响了半世纪的摇篮曲[J]. 中国民族,2003(4):40。

[3] 王新。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30-32。

[4] 王炤。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英语元认知学习策略调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77-78。

第11篇

1.率先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为了保障适龄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秋,新疆率先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当年中央财政拨付1.4亿元,地方财政配套5000万元,为20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材费,向贫困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2008年又在城市中小学免除了学杂费,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免费。2006年初,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自治区本级和地(州、市)、县(市)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和自治区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从原来的500元/每生每学年提高到1000元/每生每学年,初中从原来的750元/每生每学年提高到1250元/每生每学年;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小学由生均300元提高到400元,初中由生均500元提高到600元。2012年新疆区内初中班和新疆区内高中班年生均经常性费用标准分别提高1000元,达到7000元和8000元。[1]2006~2011年,新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投入经费98.9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70.57亿元,自治区本级资金20.47亿元,地县财政资金7.91亿元。

2.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合力推进,基层群众热心支持,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形成了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双语教学工作。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教育部领导多次组团到新疆进行调研,指导新疆双语教学工作。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推进新疆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新疆双语教学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保障双语教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把双语教学工作提升为国家战略进行安排部署。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双语教学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2004年以来,相继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自治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单列机构和编制,统筹管理全区双语教学工作。各地按照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研究和制定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调整发展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措施。在各方的合力推动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迅猛。从2008年起,国家在新疆实施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发展保障工程”。2008~2012年,国家和自治区共投入50亿元,在七地州及九县市(即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七地州所属县市以及托克逊县、吐鲁番市、伊吾县、巴里坤县、木垒县、温泉县、若羌县、尉犁县、和静县等九县市)建设双语幼儿园2237所。[2]截止2012年10月,这些幼儿园已全面完工,陆续投入使用。[1]2007~2012年,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用于七地州及九县市之外县市双语幼儿园建设。[2]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积极投资建设双语幼儿园。各地还通过国家、自治区教育专项、对口支援、多渠道筹措资金等,加大了对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力度,极大地缓解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面临的校舍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些措施使得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从2005年起步发展到目前近37万在园幼儿的规模。从2002年初开始,自治区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目前,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已覆盖2.32万个班级,104.4万名学生受益。[1]截至2011年底,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99.85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6.9%,比2010年的82.71万人增长了20.72%。

3.不断拓宽培养渠道,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为了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先后举办了新疆内地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对口新疆高中班、内地新疆中职班等。

(1)内高班。从2000年起,国家在内地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年招生规模由2000年的1000人扩大到2012年的8330人,已累计完成13届5.1万人的招生任务,在校生规模达到2.7万余人,学生分布在全国44个城市的85所办班学校。[3]截止目前,国家已累计投入内高班基建等各项经费超过6亿元。各办班城市财政拨付的年生均经费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年生均8000元的标准,绝大部分城市达到10000元以上。自治区财政已累计投入内高班经常性经费近4亿元。

(2)内初班。为了加快推进新疆基础教育发展步伐,让更多的农牧民子女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同时向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新疆从2004年起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吉、阿克苏、库尔勒、哈密8个经济较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城市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简称内初班)。招生规模从2004年的1000人发展到2012年的7400人。截止目前,内初班已累计完成9届4.2万人的招生任务,在校生规模2.1万人,办班城市、办班学校分别达到11个、24所。[1]2007~2012年,已有近2.4万名内初班学生顺利毕业,绝大部分毕业生顺利升入内高班学习。为解决好内初班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问题,从2007年起在原8个内初班办班城市举办新疆区内高中班,招收未升入内高班的内初班毕业生,目前在校生1900余名。2009年,自治区又将内初班毕业生纳入中师、中职培养范畴,进一步拓宽内初班毕业生的培养渠道,目前已有2000余名内初班毕业生顺利进入区内中师、中职学校学习。截止目前,自治区已拨付内初班各项办学经费超过9.1亿元,其中:基建补贴经费3.5亿余元,经常性经费4.4亿余元,并按班师比1∶8的标准下达内初班教职工编制2400个。此外,自治区从2007年起专门设立了内初班、内高班学生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每年各下达专项经费100万元。

(3)对口班。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大内地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力度,部分对口支援省市根据受援地区的需要,利用当地优质教育资源,面向新疆对口县市举办了对口新疆高中班(简称对口班)。2004年以来,部分对口支援省市先后面向新疆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区的对口县市举办了对口班。和田地区行署先后与浙江省金华市、天津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北京市人民政府达成每年招收代培和田地区80~120名高中生的对口援助协议,目前累计完成招生1440名,现有在校生1040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先后于江西省南昌县、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达成每年招收代培克州100名和40名高中生的对口援助协议,目前累计完成招生480名,现有在校生363名。

(4)内职班。从2011年起,国家利用内地省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天津、上海等中、东部9个省(市)的31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简称内职班),2011年起每年招生3300人(其中:地方招生3000人,兵团招生300人),到201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并稳定在1万人左右。目前,6000余名新疆各族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9个省市的33所学校学习。内职班学生除享受中央财政生均5000元补助外,同时享受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中所界定的中职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内职班学生毕业后鼓励回新疆就业,也允许留内地就业。就业实行市场引导,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作为党的惠民政策,内高班、内初班、对口班和内职班坚持向农牧民子女倾斜,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逐年提高,内初班的录取比例已连续4年保持在90%,内高班2012年达到76%。

(5)争取支援,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自1989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内地高校支援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简称协作计划),旨在利用内地高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新疆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协作计划首期招生500余人,涉及内地50余所高校。截止目前协作计划已顺利实施了五期培养任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已由最初的几百人扩大到2011年的6000人,累计招生3.7万人,培养毕业生1.6万余人。从2011年起,开始实施第六期培养计划,招生规模在第五次协作计划2000人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到6800人,涉及内地300所高校。协作计划实施20余年来,为新疆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目前以“协作计划”、“直招计划”、“内高班计划”等形式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近3.5万人,涉及内地300余所高校。从内地高校毕业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回到新疆工作,充实到政治、经济、农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新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成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委,各协作院校高度重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中央财政于2001年专门设立了新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补助专款,每年拨款1600万元资助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已累计拨付专款1.6亿元,自治区从2010年起配套3400万元,使补助专款总额达到每年5000万元。新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与内地省市的援助密不可分。自1997年以来,北京、浙江、山东、天津、河南、上海、辽宁、江西8省(市)和1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与新疆南疆四地州建立了教育对口支援关系。2000年4月,国家启动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安排山东对口支援新疆教育工作。山东省积极选派支教教师、实施“山东援疆教师培训工程”、安排地市对口支援新疆18个“两基”攻坚县,有力支持了新疆“两基”工作。自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区内外通过向新疆贫困地区选派支教教师,向受援中小学援助资金,捐赠图书以及各类教学设施等,为新疆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通过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16所部属高校全面对口支援新疆的11所本科高校和1所专科学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42所内地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的85个学科建设,在对口高校的支持下,新疆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新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切实保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优先于其他各项事业。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以少数民族教育为特色的教育体系得到确立和完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合理,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各民族人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局面。在新疆民族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和持续发展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最根本的是: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防范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贯穿教育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工作始终。新疆教育系统始终把培养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政治家办教育,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紧密结合区情和青少年学生思想认识实际,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渗透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常抓不懈,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了教育系统长期稳定,为自治区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2.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多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增强教育生机与活力,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通过采取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教育公平,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关注偏远少数民族农牧区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牧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努力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3.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切实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没有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新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更无法实现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必须从维护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充实和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4.坚持依靠自身力量与接受内地省市援助相结合,努力实现民族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既要立足自身加快发展,又要善于借助中央和内地兄弟省市的援助平台,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发展能力。要紧紧围绕新疆教育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中央和支援省市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帮助和支持,用足、用好中央和内地省市支援新疆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发展难点和瓶颈,全面提升新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三、发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思路

从实现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稳定的高度看待新疆教育,把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摆在新疆工作的首位,把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新疆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地方财政投入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新疆教育支持力度,强化基础,提高质量,努力缩小新疆教育整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疆中小学生生均校舍、图书、仪器设备值等办学条件指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两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按照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疆将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议国家加大对新疆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教育经费,并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加大用于教育的比例,支持新疆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全面普及、大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程,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效益和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与内地经济发达省区的差距。

2.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少数民族课改专家团队、课改骨干教师队伍和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少数民族课改专家严重不足、课改骨干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提高民语授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大瓶颈。设立课改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少数民族课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逐步建立高水平、数量足够的少数民族课改专家团队,切实提高少数民族课改骨干教师整体水平。以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并举,严把合格教师入口关,形成培养培训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工作体系,继续落实各项支教工作计划,切实提升双语教育教学水平。以构建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为目标,共同完成新疆35岁以下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一至两年的培训,使在职中小学教师向“民汉兼通”转型,为新疆推进双语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3.继续实施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乡级中心小学建设计算机教室,配备电视机和DVD播放机等设备,实现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双语”教学中的“班班通、堂堂用”。

4.实施中小学“双语”和民族语言文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资源库。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双语”教学的服务体系,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远程传输的目标。

5.实施边境县教育工程。实施边境县“国门学校建设”、边境县“寄宿制学校工程”、边境县“教师住房工程”等工程项目,改善边境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第12篇

一、 指导思想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新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切实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建设,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服务,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 班级情况分析

本中队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6人。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基本上形成了“团结、活泼”的班风,集体凝聚力强。在本学期,通过“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及一些竞赛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主要工作及措施

1、以五项竞赛为主线,继续贯彻《宁波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萧王庙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细化规范内容,引导学生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着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的永盛。

2、认真贯彻爱国主义实施纲要,采取读爱国书,看爱国电影,唱爱过歌曲,开展“伟大的民族精神”读书活动,树立“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思想,ji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配合学校,搞好“我爱集体”和“学会生活”系列活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考核,力争在大队部的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4、努力创造条件,采取有利措施让学生到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中去体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5、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以人格树人格”的管理理念,增强教书育人、以德立教、以德促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少先队理论研究,积极撰写少先队论文。

6、利用晨会、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四、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制定中队计划

2、 布置教室,美化班级

3、 班报刊出

4、 加强行为习惯的教育

5、 “我为学校献一计”金点子大赛

6、 开展“我爱集体”系列活动

三月份:

1、3·5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

2、3·8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

3、3·12开展“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

4、“我爱集体”系列活动汇报

5、开展“学会生活”系列活动

6、班报刊出

四月份:

1、“学会生活”系列活动汇报

2、“伟大的民族精神”征文活动

3、“伟大的民族精神”演讲赛

4、班报刊出

五月份:

1、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2、在“五一”长假期间,组织引导队员积极参加社会、家庭体验教育活动。

3、迎“六一”手抄报比赛

4、班报刊出

六月份:

1、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2、班报刊出

3、上交少先队工作总结

4、安排暑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