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13:5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今工作打算和想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去上大学时,打算学数学专业,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门课。我没想过设计。我不认为自己有任何的创意天赋。我只是想上大学,走出家门,见见世面,让自己成长。最初两年我上了北伊利诺伊州大学,然后转到伊利诺伊州大学。我有一个室友的专业是室内设计。她会在地上摆弄各种颜色的面料,把东西放在一起。突然在某一刻,我想到如果我不学点简单的东西,我可能永远都毕不了业,因此我后来改上家政学。在当时,对服装、设计或纺织感兴趣的人才上这门课。
1972年大学毕业后,我在芝加哥待了六个月。有个朋友打算搬到纽约,我说:“我也去。”一开始,我漫无目的地寻找和设计、图样及内部装饰有关的工作。我一直不擅长和人沟通,但室内设计要求你和客户进行大量沟通。我就是解释不清我的想法。
1975年,也就是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开始在SOHO区为一位平面设计师工作。我们出差到日本见客户,这次经历让我很受启发。他们身上的衣着面料天然、纯朴和简单。我觉得他们在稻田里穿的剪短了的阔腿裤很好看。我很惊讶和服这一种款式他们竟然穿了1100年。你可以做简单的衣服,它能永远不过时,超越任何时尚,我对这一想法很感兴趣,当然这是件很难的事。
另外,我还很讨厌买衣服,因为我总是找不到我想要的。我很不喜欢在早上穿衣服得花一个小时,因为要想清楚该穿什么。男士只要穿西装就行了,看起来总是精神抖擞,职业味十足。于是我有了让自己和别的女性穿衣变得更简单的想法。我想起了穿校服的日子——同一件校服我在学校穿了12年——我只要起床,穿上衣服就可以开始干别的,生活不是只有穿什么衣服这一件事。
我会像谈论艺术创作一样谈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在眼前形成一幅画面:各种式样的衣服,它们可以相互搭配,这就是你需要的所有行头。它不是你穿着去参加奥斯卡颁奖的礼服。它们是实实在在的衣服,我想要的衣服,我自己也是我的朋友们想要的衣服。
我有个朋友,是位雕塑家,同时还在设计师精品展中销售珠宝。我在展会上拜访了他,突然明白了应该怎么展示和销售我的服装。在那之前,因为缺乏沟通技巧,我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我无法想象自己会走进一家商店寻找买家或排队等着给他看我的服装。但如果在展会上有个摊位,我就可以把我的服装挂起来,看人们对它们的评价如何。这位雕塑家决定不再制作珠宝,但他当时已经在展会上租了一个摊位,于是他劝我利用它来展示我的想法。
那是1984年1月,当时我住在翠贝卡区,那里有我许多艺术家朋友。有人认识一位样板师兼裁缝,于是她帮我做了最初的四套衣服,分别是白色和其他三种颜色。我带着去展会,还忘了给衣服标价,别的设计师纷纷过来帮助我。买家到达展会后,我和八家商店签下了一些小金额的订单,我觉得自己开始起步了。
那个时候,精品展在59街哥伦布圆形广场的纽约会议中心举办。如今我们已经在时代华纳中心开了一家店。有时候来到这里,我会想起那时我把挂有衣服的挂衣杆靠在墙边等出租车,心里暗暗希望没人会偷我的东西。一年后我参加下个展会时,我做了8件衣服,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买家排起长队,我卖出了4万美元订单。许多设计师有着坚定明确的理念,但我更多的是根据买家的需要进行设计,这也是我们经营业务的方式。我怎么想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衣服适合人们穿。
我们也经历过困境。最初几年中,我被大家称作法国毛圈布女士,因为我只用这一种面料。之后有一次,生产商给了我们错误的货品,他们换了别的纱线,结果制成的衣服出了问题。不过有的人还很喜欢它,但不管怎样那是段艰苦的时期,尤其是对刚入行的人来说。我开始思考最好不要只用一种面料。随后我就开始用丝绸和羊毛设计其他风格的套衫,业务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1991年,我们在纽约麦迪逊大街开了第一家艾琳费雪专卖店,第二年我们将总部移出城,搬到了纽约州的欧文顿。1998年,我们推出了艾琳费雪纽约系列,提升了产品的档次。遗憾的是,百货商店没把我们的产品放对地方,所以它并没能大量卖出,因此一年后我们就不做了。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是否应该卖掉公司或上市,但总觉得这样不对劲儿。我们想让决策有更长远的意义,每个季度汇报利润并不适合我们。所以,2006年,我将公司31%的股份转入员工持股计划(ESOP),这样做还能获得税收优惠,而我能够提出一点现金。我打算慢慢地把整个公司股票都转入员工持股计划。
他就是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张武村的“山药哥”赵作霖,一个用双手种植绿色山药,借微博追求着山药梦的年轻人。
【不可思议】放弃高薪职业投身山药生意
10月26日、27日,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张武村炸开了锅。焦作市30位微博营销高手应“山药哥”赵作霖的邀请,到张武村参加“山药哥第一届网络文化山药节”。大家一起到赵作霖的12亩山药地里看山药长势,听“山药哥”讲山药的种植技巧,并卷起裤腿开展挖山药比赛,最后把挖的山药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当然来凑热闹的还有张武村的村民,大家对“山药哥”的做法十分好奇,但对他的人生选择却多了几分理解。
张武村曾经是武陟县盛产山药的村庄,赵作霖的祖祖辈辈也都是种植山药的好手。但是近年来,山药市场行情并不好,赵作霖的父母希望读大学的儿子毕业后能在城里找份不错的工作,摆脱黄土地。赵作霖2008年考入河南工程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通过努力奋斗,他成为2008级该专业最优秀的学子,没毕业就被某中国大型快餐公司相中,开出了月工资3000多,交纳五险一金的条件。
工作了6个月,赵作霖又跳槽到了河南省某知名传媒公司,仅仅毕业一年的他就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了5000元的月薪。在同学眼中,赵作霖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而在父母的眼中,儿子安家在大城市是早晚的事。然而,就在此时,赵作霖却对父母提出了开山药店的打算,不等商量,他们就否决了儿子的想法。
“因为我学的就是营销与策划,平时就结合着自家的情况分析山药市场行情。我觉得老家的农民只会种地不会卖东西,这么好的东西就是挣不了钱。”赵作霖说,“就是因为这个情结,我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赵作霖结婚后,媳妇儿冯方把自己收赵家的彩礼钱全部交给了丈夫,自己还做起了“山药妹”,帮助丈夫圆梦。2012年12月,赵作霖的网店终于开了起来。
【风生水起】网络营销生意火爆
东方今报记者来到“山药哥”家时,看到一家人都在院子里忙活,“山药哥”正在跟焦作市某知名商家的经理侯先生谈生意。“这两天发货供不应求,天天忙到半夜。”“山药哥”告诉记者,他10月1日开始预售,10月20日开始挖山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他已经卖出去了4000多斤山药。“这都得益于网络营销模式呀。”“山药哥”高兴地说。
“在我眼中,这些山药都是宝贝。但是要将山药变成‘金条,如何销售非常关键。”为了找到更大的销售平台,“山药哥”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各种网络社交工具的特点。“微博的转发功能特别强大,可以用来推广产品;淘宝是个比较成熟的交易平台,可以在这里进行买卖;而微信的私密性比较强,可以通过微信为客户做后期的服务。”
据“山药哥”介绍,现在武陟县大部分种植山药的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他们一般把山药批发给商贩,自己还会拉些山药上城里零售,这些方式都是比较落后的,农户并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多挣钱,很多农户抢在中秋节前把还未成熟的山药挖出来卖,还有不少农户依靠多撒肥料来提高产量。”“山药哥”说,“这样整个山药市场都陷入了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山药的价格越压越低,好多人都种不下去了。”
“山药哥”坚信生态食品是一个发展趋势,所以,他遵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霜降前后才挖山药,并且提倡给山药上农家肥。“现在市场上零售的山药一般是每斤8元到10元,而我卖的价格是每斤12。8元到16。8元,由于口感好,营养丰富,回头客非常多,山药供不应求。”
除了产品好、营销渠道广,“山药哥”还有一个做生意的绝招,那就是搞好服务。记者在现场看到,“山药哥”和“山药妹”在每箱山药里都放了一双橡胶手套,一个削皮刀,一份山药食谱还有一张爱心卡片。记者发现这些爱心卡片都是“山药妹”冯方亲手写的,卡片上对顾客如何食用山药进行了温馨的提示。“这些东西我在其他商店里都没见过,就在他家看到了。”
来谈生意的侯先生说,“我在网上看到大家对‘山药哥的评价不错,就过来看看情况,合适的话我们会展开合作。”侯先生说。
【令人称赞】“山药哥”期待致富乡邻
“山药哥”有个山药梦,那就是健康大众,致富药农。
今年10月份,“山药哥”牵头成立了“七倍怀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有三家农户加入到了他的合作社,山药种植规模达到了40多亩。“听老人们说,我们这里的山药,药性是其他地方的七倍,我们便取名为‘七倍怀药。”“山药哥”自豪地说,“我希望我们山药农户的收入也能提高,为此我组织成立了这个合作社。我打算带领其他乡亲一起种植绿色的山药,然后共同开辟多种方式的销售渠道,共同致富。”
跳槽、转行在今天的职场风行,而转行在构筑和实现又一个职业梦想的同时,也意味着原有的职场资本,是一场无法预料输赢的“赌博”。故而有人说,转行就像换个跑道重新起跑,生活更加精彩;又有人说,隔行如隔山,转行谈何容易。那么,职场人士在转行与留守之间该如何抉择?转行中又会遭遇到哪些难题?本月《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开展的专项调查结果,可能对想转行的职场人士有所启发。
过半职场人士有转行打算
职场人士对自己目前工作的评价好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其转行的欲望。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认为目前行业不太适合自己而考虑转行的职场人士高达52%;认为目前行业不太适合自己,但想再发展看看的有26%;有16% 的人认为目前行业是否适合,还需要深入了解和体会。只有6% 的职场人对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不打算转行,而94% 的人对目前的工作尚未完全认同,存在转行的可能性,其中52% 的职场人士已有转行的考虑和打算。
当你出现职业不适症状时,当职业与自己的爱好不相符合时,大多数职场人士将转行当作摆脱职业困境的“救命稻草”,看作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希望借转行,换条新跑道,渴望着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这从职场人士对转行的态度可见一斑。当问及“对于转行您抱什么样的态度”时,53.9% 的被调查者认为要勇于尝试,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42.6% 的人认为应谨慎理性些,不到紧要关头,不能轻易转行;3.5% 的人认为转行风险大,对结果不看好,还是在原行业内寻找解决办法为宜。绝大多数人自信满满,热烈欢迎,有的虽然主张在谨慎理性地思考后再决定,但从不排斥转行的考虑,一旦条件成熟,转行就很可能发生。有如此多“蠢蠢欲动”的职场人,使转行成为现今职场的一股“潮流”,67% 的被调查者一直都有转行想法,32.6% 的人也曾在一段时间内有过转行的想法,而55.7% 的职场人士已将转行的想法付诸行动。
转行前左思右想三大问题
职业专家明确指出,转行不同于在同行业内跳槽,跳槽只是工作的单位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原来的职业技能仍有用武之地,跳槽者所要做的只是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内容、环境。然而转行不仅意味着工作单位、环境的变化,而且意味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原来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可能全都失灵。转行者除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外,还要不断充电,以在新行业站稳脚跟。在转行的路途上,有许多障碍需要去克服。因此转行前,每个转行者都应扪心自问:“考虑周全了吗?做好准备了吗?”否则仅靠满腔热忱和冲动,势必会在转行过程中碰得头破血流。
为何而转?
其实,不少打算转行者都知道转行未必就能成就事业,且成功的路途上荆棘密布,但为何仍有许多人毅然转行呢?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转行者各有各的理由(参见图2),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理由是“为了获得高收入”,有16.5% 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此项;15.7% 的人是因为对原行业倦怠和对新行业的向往,位居第二;14.8% 的人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转;13.5% 的人因行业发展前景而转;11.3% 的人因自身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再在原行业发展而转;10.9% 的人因为追求曾经的职业梦想而转;10.4% 的人为实现新的职业梦想而转。职业专家认为,无论因何种理由考虑转行或实施转行,都要注意过犹不及,避免陷入转行误区,如因“钱袋的诱惑”而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追逐热门行业而一味削足适履或盲目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频频转行,术无专攻等,都是不可取的。因此,转行必须三思而后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切不可盲目跟风。
转往何处?
在“您会转行到哪里”的调查(参见图3) 中,39.1%的被调查者表示选择自己兴趣、特长所在的行业;21.7%的人打算趁此机会多尝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再决定;13.5% 的人打算转往相近行业;11.3% 的人认为只要离开原行业就好,哪有机会就去哪个行业;9.1% 的人打算转往热门行业;5.2% 的人选择其他。可见在转行过程中,仍然有不少职场人士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所在行业的职业倦怠,对新世界的向往,鼓励着不少人头脑一热贸然行事。
职业专家指出,选择和原有积累相关的行业,可以让起步更容易,失败可能更小,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即使完全陌生也会让人充满斗志,选择热门行业也未尝不可,趁此机会给自己放个长假再来好好思考自己职业的意义和目标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转行不是为了改变现状而改变,不是为了追捧潮流而做,必须把眼光放长远,把目前转行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步行动都和未来的事业蓝图结合起来。要先行挖掘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结构等方面的因素,找到自己的职业潜力集中在哪个领域,只有找准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发掘自己的潜力。同时要主动、全方位地了解目标行业的现状和前景,不能仅仅以媒体的信息为依据,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向目前已在该行业供职的朋友打听,打听的内容包括升迁制度、薪资状况等各个方面,多多益善。
何时宜转?
转行跟打仗一样,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您认为最合适的转行时机”的调查中,44.3% 的人认为最适当的时机是刚开始工作两三年;13% 的人认为是在工作满五年后;5.2% 的人认为是在工作满十年后;37.4% 的人认为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随时可转。在“您认为最合适的转行年龄”的调查中,68.3% 的人认为越年轻转越好,31.7% 的人认为转行不受年龄限制。但事实上,转行时机把握不好会增加转行的难度,人生阅历不够或年龄过大都有可能成为转行入门的障碍。
职业专家指出,在原有领域走得越远,转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一旦确定了必须转行,那就不要再犹豫,因为等待、观望的时间越长,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这个时候,建议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这一切都看作是投资,你并不是在换工作,而是在对一新领域进行投资,捷足先登者自然收益越大。
转行风险有几何
转行虽然可以使职场人士换个跑道,领略不同行业领域的另类风景,但是这个跑道是铺满了鲜花还是遍布荆棘,是通往职业成功的坦途还是走向职业失败的崎岖之路,谁也无法预测。但有一点确定无疑,一旦决定转行,有许多风险将会扑面而来。盲目转行的后果不言自明,因此准备转行者一定要谋势而后动,只有充分了解转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才能临危不乱,从容应对风险。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专业知识缺乏、获得进入的机会难度大、不够自信、人脉资源缺乏,成为转行者面临的四大风险。此外还有19.6% 的人担心自己不再年轻,无法胜任新工作,17.4% 的被调查者害怕受到新行业业内人士的排斥和歧视,15.2% 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是否能够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不够自信,9.6% 的人还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参见图4)隔行如隔山,诸多风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转行者的面前,职业专家特别指出,要解决专业知识缺乏的难题,除了学习别无他途,这需要长期的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获得进入机会,在选择行业时应适当考量朝阳行业,毕竟这样的行业才更有前途,也能给新人更多的机会;转行者面临的挑战超过了一般的职业发展障碍,对其心理素质自然有更高的要求,建议可以在自己原有经验与新行业之间寻求共同点,一点点地树立自信,而人脉资源在转行后并没有完全切断,花点心思,重新发掘已有的人际资源,肯定会有新的发现,而调整好自己转行后的心态,也有助于在新行业结交新朋友,实现事业范围的拓展。
转行的成功率有多大?在转行者的队伍里,成败几何呢?
每个人的转行动机、成功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衡量转行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各有特色。在调查中,职场人士认为转行是否成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41.3% 的人认为成功的标准是在新行业内,实现了个人能力的大提升,积累了更多知识、经验;30.4% 的人认为是在新行业内工作,感觉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16.5% 的人认为是在新行业内获得了更高的薪酬和职位;8.7% 的人认为是得到了新行业业内人士的认可。职业专家指出,如同职业成功的标准一样,转行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能从转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失为一个好的结果。
此次,我们还对影响转行成功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参见图5)。33.5% 的人认为影响转行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9.6% 的人认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充分的自信,15.2% 的人认为是个人因素与新行业的匹配度,14.3% 的人则认为是个人专业、原行业积累与新行业的关联性,11.7% 的人认为是个人兴趣与新行业的匹配度,有的人认为越年轻转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职业专家提供了帮助转行成功的七个策略,即找准方向――找准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看清行业――看清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寻找匹配――看自己与新行业是否匹配,找到入口――找到最佳的转行切入点,果断行动――当机立断采取行动,卧薪尝胆――适应期避免患得患失。
信号一:
感觉自己的职业没意思
如今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生存环境中,找一份比较合适的工作都很困难,找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尽量达到谋生与人生追求的和谐统一,否则眼高手低,可能会耽误了一生。如果想在一个行业中深入发展下去,充电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否则,在别人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停滞不前的人就意味着在“贬值”。
如果你觉得目前的工作很没意思,但一时还没能找到合适的方向,不妨先做继续深入的打算,利用充电的机会充实自己,同时提高未来发展的“含金量”。
信号二:
工作中出现“不明飞行物”
信息时代的知识呈膨胀性扩展趋势,刚刚掌握的资讯,也许过两天就已经过时了,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你是否经常被这种出现在工作中的“不明飞行物”弄得尴尬或紧张?是到了用学习来补充能量的时候了。特别是在终生学习的大环境下,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想法早已不合时宜。
在职充电是防止人才“贬值”的一种好方法,要让自己不贬值,就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信号三:处于职业停滞期
人在其职业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所谓的“停滞”期: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或者很难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这些情况是一个信号,一旦出现说明你需要充电了。
停滞期到来也不必惊慌,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把职业过程变成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一味地用力出拳未必就是勇猛的出击,有时候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积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击。
信号四:职场之路过于顺利
完全能够胜任工作,领导也比较器重,工作顺风顺水……这种情况在眼下看来是再好不过,可安于现状而放弃学习提升的机会,实在是短视的不明智之举。
单一型人才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发展的大势所趋。实施技能储备,使价值“保鲜”是关键。技多不压人,“充电”和“敬业”不该有任何冲突,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适当寻找“充电”机会,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敬业”。
信号五:
想跳槽之前先做好准备
一、常规管理方面。
由于高一新生刚从初中升上来,而且一部分是从农村来的,环境发生变化并且容易将以前的坏习惯带到新学校,为引导学生适应环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需要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因此,再指导班主任潘老师的建议下我,我收集班委会和全体同学的意见后,经多次修改,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和加减分细则,使班级管理有了明确依据,做到了奖惩分明。
二、班级建设方面。
我们注重集体主义思想的树立和班干部的培养。从一开学,我就比较注意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思想,让他们意识到人人都是班级体的人,班荣我荣,班损我耻,从而使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同时建立了班委会,并对班干部进行管理与指导、注重培养得力的助手,使一些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发挥了作用。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 、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五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
2、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3、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园同期声合唱比赛,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第一周的周三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三、学生思想及学习状况
我经常抽课余的时间找学生聊天谈心,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难处,对他们进行引导并提供帮助,尤其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排除他们的思想障碍,以鼓励为主,帮他们查找原因树立信心,并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班上也有很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有些学生具有自卑心理,我经常抽课后的中午,下午去教室,宿舍了解情况给他们排除后顾之忧,树立自信心,安心学习。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关键在于 理解。有一句话说的好:孩子永远没有错,错的只是他们的方法。这句话虽然是说小孩子的,但我认为我们的学生也适合,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而且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很充分的理由,可是有时这个理由却是不符合道德规范,或违反校纪校规的,这时,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动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引导他们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暑假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大全
读者来信
我今年45岁,怀了二胎。不知道是喜还是忧,主要是被我儿子那句“都快当奶奶了,还生什么二孩”伤到了。我和老公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去年政策刚有苗头我就和老公商量,要不要再生一个。老公说随我。我咨询了医生,也检查了身体,医生说我保养得不错,但怀孕仍需要特别注意,不可劳累心烦。我平时也没什么心烦的,老公和儿子都挣钱,我就打打麻将做做饭,没有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我完全有精力有时间抚养女儿。我也有两点私心,一是家里又多一个小生命,老公留家里的时间会多一些。二是女儿肯定比儿子贴心孝顺。作好决定后,我就吃药调理身体。没想到宝宝来得那么早,我和老公都很高兴。之前我们也跟儿子提过,他说随我们。可是真怀了,他又不高兴了。他现在也谈了女朋友,打算明年结婚。明年他才25岁,他说他想早点生小孩,趁我还年轻给他带大。没想到,他打算让我早点当奶奶的,可我却自己怀孕了。我担心,儿子以后对他未来的弟弟或者妹妹不好,毕竟我和老公年纪摆在这里,以后二孩还是要靠他这个哥哥多多关照。现在怀孕的兴奋没多少了,这个年纪,是不是真的要做好准备去当奶奶,而不是当妈妈?
专家回复:
我是比较讨厌用年龄去束缚人的,“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样的事”这种话,就是规范所有人都只是一条生活路线。每个人都一样,这个世界该多么单一。
你的问题不在于你是该当奶奶还是该当妈妈,而是在于别人的非议。有很多非议并非真的存在,而是我们自己凭空想象而来的。就比如现在这个孩子,生下来以后会不会得到哥哥的爱,会不会影响到家庭的氛围,其实都是不必要的担忧。
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想要追求一个唯一的位置,在父母眼中,在爱人眼中,在知己在闺密在朋友眼中。生二胎的时候,如果老大有了这种意识,多少都会反感,无论年龄多大都会,因为你的这种行为,影响到了他在你心中的位置,影响到了他在家庭中的唯一地位。所以这种反感是很正常的存在。
更何况如今,你的孩子已经25岁,除了这种唯一性,他还会想到自己孩子和你的小孩之间地位的竞争。所以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这种抵触的心理会更甚。
然而,当你真正生下小孩以后,他是否真的会这样排斥呢?未必如此。
除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本能驱使以外,其实每个人对待新生命都是有一种尊敬和爱护之心的。当初妈妈也曾问过我是否想要一个妹妹,我的潜意识是使劲儿摇头,不同意的。可当妹妹出生,第一个趴在门外瞄她一眼的是我,帮着妈妈照顾她的人是我,别人欺负她的时候护着她的人也是我。我似乎把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全部忘了,当然这种争地位的情况也会出现,比如在家中争抢食物的时候,看电视看哪个频道等等情况出现的时候。
对新生命的爱护,更多是一种本能。其次在你的孩子和孙子之间的疼爱上,你和儿子可能会出现冲突,但你和他都是具备抚养孩子能力的人,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你身上。更多情况下,我们只是没有想到问题最坏的状况,而是想要面面俱到,想要所有的关爱,想要每个人的支持。所以一旦有某个人阻碍,我们就觉得所有人都在反对自己。于是,那些微不足道的问题,终究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阻碍和磕绊。
想想如今的状况,孩子已经在你肚子里了,你丈夫也尊重你的想法,你再多想也无益,目前顺利地生产,比什么都重要。
近日,索尼唱片公司又推出了一种新的赚钱方式,这种方式不是靠唱片本身来赚钱,而是瞄准了那些老牌歌星和乐队的老照片。
坐落于纽约麦迪逊大街的公司总部地下埋着一座“金矿”。藏储量看起来并不丰富,只是位于地下三层的一个小房间,里面放有许多推拉架。架子上摆放着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专职摄影师们拍摄的一些珍贵的肖像照片,记录着几十年的音乐史,其中的精彩历史瞬间包括:1959年,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在公司原先的30号大街工作室录制唱片《一种淡蓝》(Kind of Blue);1963年,鲍勃・迪伦(Bob Dylan)和他当时的女友苏西・罗托洛(Suze Rotolo)站在格林威治村一条泥泞的街道上;1973年,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骄傲地举起自己第一张唱片的复制品。
自1988年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随后几十年里,档案室里的照片主要用于礼品盒及历史研究。唱片公司们发现,这些唱片完全可以找到另外一种盈利的渠道,于是,索尼BMG音乐娱乐国际公司,就打算利用唱片公司这些已经被积压在地下室锁起来的宝贝来赚钱。
如今,索尼建立起来了一个名为音乐肖像集(Icon Collectibles)的图片社。他们联络各类合作者专门在互联网上销售高质量的音乐家肖像照片的复制品。这些照片的复制品的售价从300至1700美元不等。如今,公司有望与莫里森酒店画廊达成交易,由画廊销售摇滚明星照片。今年夏季,画廊还在普林斯大街124号的举办展览,主题是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原30号大街工作室拍摄的照片,并于11月展出迈尔斯・戴维斯的肖像照片。
索尼BMG音乐娱乐国际公司总裁约翰・英格拉亚(John Ingrassia)说:“我们在考虑利用公司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不光是唱片,来为公司盈利。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东西”。
对于档案室里的不少照片,都是乐迷们熟悉歌手的罕见照片:比如1959年拍摄的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将吉他放在腿上沉思的照片;1965年,迪伦戴着雷朋太阳镜坐在钢琴旁。1973年,斯莱・斯通(Sly Stone)在卡式放音机前的照片和・阿里(Muhammad Ali)在录制朗诵专辑《我是最棒的!》时拍摄的动作夸张的照片等。
莫里森酒店画廊主要销售著名音乐摄影师所有的肖像照片,比如吉姆・马歇尔(Jim Marshall),他曾为60年代的“滚石”和“谁”(the Who)组合拍摄过照片,以及米克・洛克(Mick Rock)。
莫里森酒店画廊分别在纽约的和巴华利街(Bowery)、洛杉矶以及圣地亚哥都开设了分馆。画廊老板彼得・布拉奇雷很赞赏索尼的这种举动:“一家好的唱片公司,懂得开发自己的目录。”现在负责处理卡什部分遗产的老经理卢・罗宾说:“索尼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如果歌迷想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卖呢”?
除了高价原版照片,Icon图片社还打算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照片复制品。BMG旗下的唱片公司,如美国广播唱片公司(RCA)和阿里斯塔唱片公司(Arista)的档案室里可能也有值钱的照片。这些照片最终能让Icon收入达到“七位数”。尽管目前这个数字并不算大,但就现的经济环境来看,升值潜力巨大。当然,索尼要想出售档案室里的照片,还需取得艺术家或他们遗产继承人的许可,并向他们支付一部分销售收入。考虑到照片不会干涉主流的商业活动,大多数音乐家都已经同意了公司的想法。
这样一来,尽管没有出售唱片,但却通过乐迷对音乐的热爱就赚到了钱。如今许多唱片专辑的销售收入都不理想,唱片公司正在寻找新的途径从音乐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赖诺娱乐公司(Rhino Entertainment)是华纳音乐集团的一个下属部门,负责管理公司的目录。公司执行副总裁格雷格・高曼说:“华纳的档案室引人注目,我们正在与艺术家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把它转化为一份产业”。
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国宝莲身为康德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在默默地扶贫济困。2004年,她投资30万元扩大公司生产规模,解决了10名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可是,从生产规模和销售情况来看,一味多招人进公司上班并不现实,多施舍一些给贫困户,也非长久之计。国宝莲想到这些,努力思考着有没有一个让姐妹们经过艰苦奋斗脱贫的方法。思来想去的国宝莲,想到了养猪,办大型养猪场,带领姐妹们走出贫困。外号“国大胆”的国宝莲,萌生出这个大胆的想法,决非心血来潮。此时,她还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同为河北省女能手协会的副会长孙慧敏,这位当年的妇科大夫,就是通过一番拼搏创办了明慧养猪集团,现在总资产已达5个亿。养猪的想法,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国宝莲的脑子里时,她下定了决心,干!
说干就干,实地参观考察,赢得了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公公的支持
范锁成,袁家园村的党支部书记,国宝莲的公公,听说国宝莲要养猪,坚决反对。他的顾虑很多,最主要的,是担心自己的儿媳妇赔了无法收场。国宝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次坚持不懈地做范锁成的工作。在去三河市明慧养猪集团参观考察归来,范锁成,这个多年的党支部书记,放了话:闯闯吧,回去先调地。
几经周折,4家20亩地调换成,国宝莲的养猪场上马。2005年开春后开始大规模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养猪规模为3000头。
丈夫是国宝莲最后的支持者
说到国宝莲的丈夫范书德,身为康德公司专攻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副总经理,从一开始,就不同意国宝莲养猪。原因有二,一是担心太累;二是怕万一搞砸了,没法向姐妹们交待。为这事,一向恩爱和睦的小夫妻进入了冷战。县妇联主任肖秀芬等很多人闻讯出来做工作,两人的关系才有所缓和。在猪场安装自动供水设备时,精通自动化的范书德主动包揽下来,比计划支出省了约一万元。事后,国宝莲望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脸庞和深陷的眼窝,不禁心里一酸,落下泪来。
一百五六十万,使养猪场八字见一撇
2005年6月上旬,明慧集团坤保养殖有限公司的大牌子,在鞭炮声中挂起。6月17日,第一批80头优良种猪从三河市明慧养猪集团运抵雄县。至此,一百五六十万的支出,养猪场总算在国宝莲的坚持和努力下办起来了。对此,国宝莲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几个月的心血没有白费,她终于在扶贫济困方面带了个好头;忧的是,如此巨额的投入,万一搞砸了,对不住大家。为此,国宝莲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个全体合伙人会议。会上,她带头表了态,规定了严格的纪律。
齐心协力,在起步中看到希望
养猪场起步了,更要好好地走下去。相信有国宝莲这样的领导,有齐心协力的合伙人,有严格的纪律规定,便能看见希望。有希望,就有美好的明天。
后记
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的龙南县,是全国主要的脐橙生产地之一。2007年,种植户廖春阳的35亩脐橙园获得了丰收,亩产1800公斤,年收入15万元。高兴之余,廖春阳心里反而多了一份尴尬,他父亲管理的脐橙园每亩比他的少收500公斤。
父亲种了半辈子脐橙,亩产反而比儿子的少,这让父亲在面子上多少有点挂不住。面对只有5年种植经验的儿子,父亲认为产量下降是果树大小年的问题,前一年的脐橙产量高了,这一年产量低是正常的事情。廖春阳却认为果树减产是父亲种植技术老化的结果。父子俩谁都觉得自己的种植方法是对的,谁都不肯妥协。其实6年前打电话给在广州工作的廖春阳时,父亲本打算把家里的果园交给儿子经营的。
2002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的廖春阳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希望廖春阳回家和他一块种脐橙。
当时龙南县兴起了第二波脐橙开发热,当地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脐橙种植。在广州工作时,廖春阳就知道家乡的脐橙卖价不低,可是想到回家种脐橙心里却很矛盾。自己读大学的初衷就是为了跳出农门,现在怎能又回到农村呢?让廖春阳更为难的是,自己该如何向相恋多年的女朋友刘梦霞交代?果然不出他所料,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女朋友后,女朋友并不同意他回家乡种脐橙,她希望两个人能够一起在广州打拼一番事业。可廖春阳想,自己还年轻,先回家试两年,如果发展不好,再出来闯也不迟。于是,不顾女友的强烈反对,廖春阳听从父亲的建议,回家和父亲一块种脐橙。在大学里廖春阳学的是英语,和种植业丝毫不沾边。父亲以前是林业局的职工,种植经验丰富,那段时间廖春阳天天跟着父亲学习,对父亲的话是言听计从。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廖春阳慢慢学会了父亲的一套做法,他们的脐橙园也扩大到了30亩。管理这么大的脐橙园,年迈的父亲有些力不从心。2003年开始,父亲把脐橙园交给了廖春阳。更让廖春阳高兴的是,女朋友刘梦霞也接受了自己回老家创业的这个事实。
脐橙园长势喜人,廖春阳和刘梦霞也结了婚,一家人就盼着脐橙上市了。然而到了年底,预计可以卖出10万元的脐橙却一个也没有卖出去。
原来,有些商贩受利益的驱使,在脐橙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剪下来催熟,导致市民吃后出现头晕、拉肚子等症状。于是,各大媒体纷纷刊发“江西的橙子有毒”的报道,这对整个江西的脐橙市场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受这一风波的影响,原来4元/千克的脐橙价格掉到了不到1元/千克,眼看着当年的收成将化为泡影,当初把儿子叫回来的父亲也有些灰心了。他建议廖春阳把果园处理掉,再去另谋出路,可这一次廖春阳没有听父亲的话。
当时摆在廖春阳面前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把脐橙贱卖掉,要么库存起来,等风波过去了再卖。但如果库存久了,又不能持久保鲜,价钱当然卖不上去,因为廖春阳的脐橙大部分销往广东省的市场,广东人喜欢买带有枝叶的水果。廖春阳想起了曾经在书上看到一个叫留树保鲜的技术,可以把脐橙留在树上保鲜二三个月,错开脐橙上市的高峰期,相对卖价就会高很多。
用这种办法保存的脐橙要比保鲜库里的口感好,还带有枝叶,不但好看,到了春节每千克能比不带枝叶的多卖2元钱。现在这种把脐橙留在树上保鲜的办法已经很普遍了,但2004年的时候只有廖春阳的脐橙留到春节卖到3.2元/千克,完成了当年10万元的销售目标。
从那以后,父亲放心地把脐橙园全部交给廖春阳管理。廖春阳第一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不再像当初那样自卑了,越来越自信了。
2005年廖春阳27岁,和刚回家时的精神状态比较,现在的成绩和别人的夸奖让廖春阳很有成就感。这一年廖春阳和一位客户签合同,这位客户以4元/千克的高价收购廖春阳当年的脐橙,并预付了3万元订金。然而廖春阳怎么也没想到,十拿九稳的好买卖,最后却搞砸了。
根据合同,廖春阳将给客户提供直径70毫米的脐橙,但是后来客户来收脐橙的时候却要求剔掉10%的次果。因为合同上对这点没有明确说明,廖春阳觉得这样自己就亏了,双方最后没有谈妥。廖春阳坚持自己的想法,毅然退掉了客户的3万元订金。
在廖春阳看来,染色橙风波的时候他都能全身而退,如今更不成问题,当时的行情很不错,自己拉到广东卖肯定能挣更多钱。父亲给他提了醒,客户的要求并不过分,人家出的收购价已经很高了。廖春阳把它当成了耳边风。他坚持认为自己拿到市场上卖,一定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然而这一次廖春阳的算盘打错了,等他自己把脐橙拉到广东卖时,市场行情和当初预期的不一样了,赔了运费不说,价钱反而掉到了3元/千克以下,尤其是那些直径70毫米以下的脐橙价格跌得更多。这时,廖春阳才后悔当初没有听父亲的话。
这个教训太昂贵了,花掉廖春阳近5万元,这5万元差不多是他当时半年的收入。虽然父亲对这件事不作评论,但从那以后,父亲为了帮儿子把损失补回来,想通过修剪枝条的办法让果树多结果,没想到却在修剪枝条的问题上又和儿子又产生了分歧。
按照父亲的做法,果树的枝条不要减太多,适当地剪掉一些,保证果树的挂果量,就可以了。然而,从退订金的事件中,廖春阳知道必须多生产直径70毫米以上的脐橙,因此他不同意父亲的意见。他认为,应修剪掉大部分树梢,使第二年的果少一点,个头大一点,以保证质量。就这样,父亲一赌气跟儿子要回了最初的10亩脐橙园。没想到要回来的第一年亩产量就比儿子的少了500公斤。他现在对果树修剪得更加细心了,希望明年多结些果,向儿子证明自己宝刀未老。然而在廖春阳看来这些并不重要,因为他有了一个新的打算。
廖春阳想搞一个果品公司,专门将当地的鲜果配送到超市或者批发市场,他认为用公司的模式销售脐橙,不但能提高脐橙的销售水平,还能把周围农户的脐橙也收购过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廖春阳建议妻子辞掉英语老师的工作,到外贸公司上班,一来可以学企业的管理知识;二来两人可以一起打拼事业。在他们看来,如果能用上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外贸公司的工作经验,以后拥有自己的公司,就能把家乡的脐橙销到更远的地方去。
基本情况:
刘先生,今年62岁,和老伴退休在家,子女们都已独立。自己和老伴每月都有稳定的退休金,又有医保,加上子女们每月也都孝敬一些,生活得很安逸。手头现有存款70万元,一直存在银行。
理财目标:
刘先生说,自己平常爱好不多,退休后有些不习惯,因此想培养理财的爱好,既能赚到钱,又能打发退休生活。
刘先生打算把手头存款预留30万元出来,作为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另外40万元打算用来投资理财,希望理财专家给个建议,让资金在保值的基础上增点值。
既然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刘先生还打算拿出其中的10万元,做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他相信自己有这个风险承受能力,想听听理财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理财师建议:
30万元应急资金:货币基金+通知存款
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非常丰富,老年人应首选一些容易投资、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除定期储蓄外,还可选择货币型基金、国债、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低风险产品,这类产品均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收益率比定期存款更高。
建议刘先生将应急资金15万元投入到货币基金,一旦急需资金则办理赎回手续,3个工作日即可到账。另外的15万元,可存放7天通知存款,享受2.98倍的活期存款利息收益,并可以随时变现。
30万元稳健投资:国债+银行中长期理财产品
国债的风险低、收益不需要纳税。近期国债的收益率为:3年期票面年利率5.58%,5年票面年利率6.15%,利率分别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0.5个百分点以上,受到众多老年客户群体的青睐。
银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仅收益率高于定期,且期限丰富,产品组合灵活多样。老年群体可以考虑进行中长期投资,例如建行发行的1年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可达5%以上。此外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有部分属于保本类型的,收益也高于同档期定期存款利率。建议刘先生拿出10万元购买国债3年期产品,另外20万元购买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每年预计可以获得大概1.5万元的理财收益。
10万元激进投资:实物黄金+基金
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不宜过多地进行风险高、收益波动大的投资。刘先生希望拿出10万元做风险投资,那么可适当考虑投资实物黄金和基金。
对老年人来说,投资实物黄金是不错的选择。黄金不仅能投资保值,其规避风险的功能是其他投资品种无法取代的。近期美元反弹以及美股企稳,黄金行情回落,为黄金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建仓机会,建议刘先生可拿5万元投资实物黄金,在1538~1620美元/盎司附近考虑分批建仓。
另外5万元可在适当的点位投资股票基金或者混合基金,刘先生可以在2300点附近建仓30%,下跌到2200点再买入30%,再下跌再申购,分批购买,平衡风险。同时设定止损位,例如到达10%以上的亏损时严格卖出。
通过理财加强医疗保障
基本情况:
何先生,还有两年就要退休。儿子已成家立业,老伴已经退休在家,自己每月收入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超过6000元。由于前些年要供孩子读书,孩子结婚买房自己又支援了一些钱,手头存款不多,有20万元,都存在银行。
自己和老伴每月生活开支不大,但老两口身体都不大好,每月看病吃药都要花上近2000元。
理财目标:
何先生有个担心,就是过两年自己退休后收入锐减,他估计到时自己每月收入会少2000元,因此届时医疗支出就成了家庭的一大负担。虽说老两口都有医保,但不少药是自费的,每月2000元医疗支出不能少。
听说年轻人中间兴起了“理财热”,何先生也萌生了通过理财加强医疗保障的想法。他想问理财师,老年人理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何先生想把20万元存款都用于理财,他要求不高,收益超过银行存款就可以了,但本金一定要安全,毕竟这笔钱是老两口的“保命钱”。
理财师建议:
目前资产配置建议
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两人生活成本保持在每月2000元左右,加上医疗开支2000元,每月支出约4000元。目前收入6000元,每月可储蓄2000元。建议何先生每月将这2000元存定期存款,那么退休时本金加上利息可达5万元左右。对目前的20万元存款,以三种方式进行存放,其中3万元作为备用金,以定期一年方式存放;7万元存五年期定期存款;另外10万元可购买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5%。两年后退休,这笔资金可以累积到21万元左右,加上这两年的储蓄5万元,可以增加到26万元左右的金融资产。
退休后资产配置建议
退休后何先生夫妇的每月收入,仅能实现收支平衡。需要重新对26万元资产进行调整,其中7万元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尚未到期,可以对其余19万元按以下方式配置:一年期定期存款3万元,三年期定期存款5万元,银行理财产品11万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该组合年回报率约4.96%,每年可获得投资收益1.29万元。
老年人不应拒绝储蓄
银行存款利率是唯一的零风险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产品均有风险,作为老年人,不要拒绝银行存款,合理配置银行存款和一些低风险银行产品,尽量增加流动性和提高收益率,是最好的选择。
想把旅游资金“理”出来
基本情况:
张女士,南宁人,两年前退休在家。老伴也已退休,老两口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每月儿女们也孝敬一些。老两口身体都很好,有个头痛脑热的,医保也都解决了。目前手头有30多万元存款,都存在银行吃利息。
理财目标:
张女士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旅游,但因为工作忙,玩过的地方并不多。如今退休了,想趁着身体好,和老伴多去外面走走,开开眼界。老两口手头并不太宽裕,也不想增加儿女的负担,因此她萌生了通过理财“理”出旅游资金的想法。
张女士说,手头的30多万元存款,如果每年能有8%~10%的收益,每年就有3万元左右的进账,够老两口玩几个地方了。她想请问理财师,她的这个想法可行么?
理财师建议:
从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来说,投资理财应充分重视理财标的资产安全性。
张女士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手头有30多万元存款,身体状况良好,建议留出家庭月支出的3~6倍作为意外和日常储备,这部分资金可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益率目前约在3%左右;其余的大部分资金建议购买安全、稳健的理财产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
3月末的广州,虽然已过了节后的企业用人高峰期,但火车站内外,依然随处可见行色匆匆的打工者。离开往湖南郴州的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小薇已和同伴在广场上等候许久。她的全部行李仅是一个旅行包和背囊,“之前我把没用的都扔掉了,出门在外还是简单一些好,东西少了就买呗,只要不缺钱。”和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远处一对扛着大包小包的中年打工夫妇――“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拖着拉杆箱来的和当年扛着蛇皮袋来的还是一种人”,的确如此。
小薇今年19岁,来自湖南郴州农村,初中刚毕业就到珠三角,开始在东莞石龙一个制衣厂打工,后辗转到广州,在一个电源适配器厂工作。厂子的老板来自台湾,言谈中小薇流露出对工作的不满,她抱怨一些长假里也要加班,而且上面总是故意避开按规定要支付三倍薪酬的法定假日,将加班时间调到其他时段,“不就是想少给点加班费嘛”。谈到薪酬待遇,小薇三缄其口,只说每个月都不够花销。记者猜测:“两千?”“有这个数,我早就不走了。”问她以后还想不想再回来,小薇不确定地回答:“……想……也不想吧……不知道。反正这个地方不好玩了。”
“好不好玩是现在90后衡量工作的一个标准,‘好玩’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比如待遇高不高,工作环境、工作时间怎样,加班时间和假期的多少,甚至工厂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前景,都是他们所关心的。”面对记者,祝强侃侃而谈。作为深圳某信息咨询机构的负责人,1982年生的他看起来明显比实际年龄要老成得多。2000年,18岁的祝强高中毕业,从老家四川南充农村来到深圳打工。一次工伤事故后,他痛失右臂,自身的维权经历让他萌生了创办农民工维权组织的想法。机构成立后,他与大量的一线工人接触,其中有相当多的80后和90后,这是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群体。
对于年初的“民工荒”,祝强谈了自己的看法:春节后他到重庆、安康、汉中、陕西、武昌、长沙、郴州等大型劳务工输出地的火车站走了一趟,发现打工的人依然还是往外走,其中开往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车次最频密,人也最挤。其实,民工荒年年都有,准确说应该是“普工荒”,技工从来不荒。普工在工厂里地位低,干活最累,如今的90后都不愿意干。“你若让现在的打工者去干农活,就算给3000元一个月,他也不干,他们更希望坐在办公室当白领”。记者在广州白云区随机走访了几家农民工招聘市场,发现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职位通常是工作内容相对轻松、技术含量较低的保安、文员和司机,而一些招聘生产工和普工的摊位,通常无人问津。花都一个小型企业的负责人高小姐告诉记者,她已是连续第5次进驻会场了,依然一无所获,“3年前根本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我只开出三四百的工资,还是当学徒工,就有几十个人来应聘。现在即使把工资提到八九百,也没人愿意过来”。
联系这种现象和媒体上的讨论,祝强感叹:多年来农民工待遇一直偏低,如今已牵扯出一系列问题,甚至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才想到采取补救措施,提高工资水平;当问题牵涉面越来越大,不得不去解决时,才会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关注他们最好的方式是站在他们的视角,而不仅仅作一个旁观者,最好能成为他们的伙伴,把看到的、听到的记下来――不过真正了解这个群体有些难度。”80后的祝强又补充道:“其实我更多是以一个70后的眼光关注他们,我也更像是一个70后。”
【从“为别人打工”到“自己出来干”】
像小薇一样踏上返乡之旅的新生代农民工毕竟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怀揣梦想,来到外面的世界闯荡。胡梅便是其中一个,初到广州的她在这个城市落脚才十几天。下午两点多的广州人力资源市场早已空空如也,她依然在埋头抄录一些招聘信息。胡梅今年18岁,家住云南昭通,父母曾在昆明有过短暂的打工经历,后来为了照顾子女读书,回到老家务农。胡梅打小就没干过农活,父母一门心思只想儿女考个好大学,可去年高考的失利,却让胡梅久久不能释怀:“辜负家人的期望了”,“不过现在就算读了大学也不好找工作,我也不想整天在家里耗着,就出来了”。来时胡梅兜里只揣了五六百块钱,光路费就花掉了三百,如今已所剩无几,“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找份工作,其他都好说”。看着花花绿绿的招聘信息,胡梅显得有点茫然。虽然进厂可以学门技术,可胡梅觉得那里信息闭塞,和机器打交道久了,会变得不爱跟人交流,“还是想去一些服务性行业,虽然工资不高,普遍不包吃包住,但可以开阔眼界,我比较看重岗位的发展前景怎样。虽然再也没有回学校的机会了,但我以后还是会去念个函授的本科,考个会计证什么的。”
不会做农活,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渴望通过打工融入城市生活,胡梅的经历和想法在千万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具代表性。如今,第二代农民工已开始全面登上舞台,日后将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年轻,有朝气,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富有挑战与冒险精神,这些当代青年人的共同特质,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但另一方面,与同龄的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又因为“社会人”的身份,不得不较早地品尝到生存的艰辛和生活的压力。他们更多的是在寻找人生的立足点和社会价值的认同,寻求更好的发展;如果有可能,希望自己做老板而不是为别人打工。在记者的调查中,有这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1989年出生的刘汉章,来自广东新会,从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校毕业还不到1年,现在是广州一家生产地铁闸机工厂的技术工人。他告诉记者,他和一些同事打算工作满几年后,用积攒下来的本钱回老家开挖鱼塘养鱼,自己做点小买卖,“我可不想做一辈子打工的”。
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是来自韶关南雄的肖勇。肖勇今年23岁,已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熟练技工了。前三年,肖勇几乎是半工读度过的,每周一、三、五去学校上课,其余两天时间正常上班。拿到大专文凭后,工资一下子涨到每月3200元,因为厂里包吃住,这笔钱等于是“净收入”。可是天长日久,肖勇却觉得这份工作太无聊,“职位提升不容易,只有工资按工龄在涨,你永远别想进入高一级的管理层”。因为发展空间有限,肖勇毅然辞职,来到广州寻觅新的机会。
“我更远的理想是自己出来干”,肖勇笑道。他在深圳打工时就已注意积累同客户的联系,“小生意,投入不必很大,我可以接一些半成品加工的活儿,利用和市场的差价赚一些利润”。
【90后:“问题最多的一个群体”?】
在新生代农民工那里,“跳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愿意在平淡无奇的工作中日复一日,向往从事一份有着理想报酬的工作,是像肖勇一样的年轻打工者换工作的初衷。但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却不一定能对这样的行为表示理解。正如外界给他们贴上的各种标签:不能吃苦、缺乏耐心、注重享受、自我张扬等等,新生代农民工也存在着如何在社会和工作中磨练自己,走向成熟的问题。
广州花都区某五金厂的李经理在招聘时,碰到过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一个小女孩十七八岁,一坐在他面前,就开价三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李经理问道:“付你这样的工资可以,但关键我要知道你能做些什么?”小女孩回答:“不知道,反正进了厂再说。”李经理说,厂子里模具制造的工艺要求精准度很高,以前的老工人靠锉刀等传统工具来完成,误差不超过2毫米,现在的工人即便用电脑操控也达不到这个水平。至于年轻工人进来没多久就提出加工资的要求,李经理认为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中国的企业不能再走以前血汗工厂的老路了,这是逼着它们转型的一个契机”。在这一点上,李经理倒是很欣赏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捍卫。
看惯了现在常见的婚纱摄影,司空见惯的不是在花海中陶醉,就是在宫殿中缠绵,再不然就是无敌的海景,人们似乎觉得美丽的婚纱一定要搭配金碧辉煌的场景。可如今就是有这么一小撮人,喜欢简单的黑白灰,喜欢跳脱的创意,喜欢个性的搭配。老人们看见了会问:“这还是婚纱照么?”1502的总监小猪会洋洋得意地笑着告诉你“‘不是婚纱照’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找到他们需要足够的耐心
1502摄影机构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东村影视创意基地,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奇怪的是他们坚决不在市内留接待点。若是第一次去,想要找到那里一定会费上好大一番工夫。小猪的理由是:这里狗可以随便跑,车可以随便停,驻扎着好些艺术家,艺术氛围也浓厚。可以寻找在城市里消磨殆尽的激情,肆意享受艺术。
地处偏远又不甚热门的东村影视创意基地,院中仓库的墙壁上有着硕大的“1502”的字样,随之出现的是一个红色的钢架结构的建筑,这里就是1502的接待处了。
小猪以前是一个电视人,在电视台工作。2006年的时候辞职和丈夫张鹏一起创办了1502工作室,当时他们还是在自己的家中,当时他们的门牌号是1502,索性就用这个作为工作室的名字了。乍看小猪觉得此女非常善于计算规划,实则不然。她说这些都是极为顺其自然的事情,她不曾关注过任何其他的工作室,不想效仿别人,一心只想做自己喜欢的风格。“你说这是老百姓的东西吗?那我非要把这个当艺术来弄,好片子不是只给明星来拍的!”
不钻营,不谄媚
“我不想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满世界叫嚷着低价打折。羊毛出在羊身上,我靠的就是口碑,绝对不能降低自己的品质。”1502工作室的价格也许比同类工作室偏高,小猪却从不曾想降低价格,“成本在那里呢,好歹我这也是做生意,不赔本是首要的。我们不想做现在那种每天接待七八十人,像流水线一样生产的工作室,这样能好好拍吗?还敢谈艺术吗?” 1502工作室由几个仓库组成,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投资了数百万元。为了提升品质氛围,小猪不惜重金引进了一批美克美家家具。1502里没有样板间,所有的家具摆设随意摆放,“我最不喜欢样板间这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这里可以随意变换摆设。我们需要的顾客是坚定不移地喜欢这种风格不惜大老远跑这里的人,他们最后也都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非大众,为了少数人的个涩要求
1502工作室开始拍摄视频,小猪说这是时机使然,客户们也开始需要这样的东西了。1502工作室为新人们拍摄的视频是新人的爱情故事,由新人自己演绎。普通人变身成为自己爱情故事当中的主角明星散发光彩。当我问到小猪以后是否打算开拓视频天地的时候,小猪淡淡地说:“顺其自然吧,我不是一个特别有规划的人,这些也是客户自己要求的。”1502工作室也很少在各种宣传渠道中高调亮相,这种不喜欢宣传,执拗地保持自己的风格的做派在当下的状况下真的很少见。但经过四年的摸爬滚打,1502工作室已经是小有口碑了。
不被礼教束缚,不被世俗禁锢,不被常规限制,不被懦弱桎梏
1502的艺术总监张鹏是一个十分有想法的摄影师,喜欢违背传统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他不喜欢参加各个比赛,偏好国外的摄影师风格,对于他来说,拍出他想要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事情。小猪说:“其实工作室到现在,最难的事情是坚持自己的梦想,维护自己的风格。看着有些人一步步地远离自己的梦想,背弃了自己的风格,我觉得十分无奈。其实说出来很容易,但是坚持再坚持是最重要的,淡季的时候我们也会动摇,也想过不然就放弃自己的风格。可还好,我们最终都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