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留守儿童支教工作

乡镇留守儿童支教工作

时间:2022-07-17 14:5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留守儿童支教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留守儿童支教工作

第1篇

陈彦吉:今年,我县教育工作有四大亮点:一是继去年承办全省营养餐现场会之后,又在我县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现场会;二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取得全市15连冠;三是举办全县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实现了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四是开展学校财务大检查,财务管理渐趋规范。

记 者:我们知道,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请问陇西县是怎样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

陈彦吉:我县全面突出教育公平,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我县在“两基”之后,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6.3%,中小学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指标数以内,并在逐年下降。二是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县十分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范畴。2007年5月,在城关一小特教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市第一所特教学校——定西市陇西特殊教育学校。在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通过随班就读,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7至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3%。三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截至目前,全县共为8908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140个。全面落实“两为主”政策,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16名,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及教育的有序发展。四是审慎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和完全小学向行政村集中”的基本原则,坚持把学校布局结构专项规划与当地实际和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审慎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使农村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使城乡教育公平和学校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着力解决城区学校“择校热”和 “大班额”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平稳实现了陇西三中、巩昌中学、渭州九年制学校的资产置换、学校搬迁、教师划转和学生招生,城区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城区中小学入学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起始年级班额明显减少,促进了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五是深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截至2013年春季,累计发放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4305.52万元。目前,全县有139所学校的33447名学生依托食堂顺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其余125所学校学生继续通过餐饮企业配餐和食品配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11月,省教育厅在我县举办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现场会。

记 者: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作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抓手,请问陇西县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

陈彦吉:为确保2017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来抓,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项目学校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步考虑,统筹规划。

我县制定并印发了《陇西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和《陇西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考核评估实施方案》。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164项,总投资15302.84万元,新建校舍87973平方米。其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7309万元,共建设42所学校校舍44541平方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补助资金项目,总投资7277万元,共建设99所非寄宿制学校食堂22570平方米,5所学校学生宿舍9580.8平方米,4所城镇学校扩容改造教学及辅助用房8125.2平方米。

目前全县68.9%的小学有实验教学仪器,各学校都有光盘播放设备、卫星接收设备,每所中心小学至少都有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幕布投影设备,168所学校已接入互联网。各学校都有音、体、美器材和能够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以及一定的图书资料。

记 者:当前,学前教育作为一项群众关心的工作,陇西县的学前教育发展如何?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彦吉:我县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在加快乡镇中心园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富余校舍,在条件成熟的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班)106个,有效保障了适龄幼儿就近入学,全县三年入园率达到50.44%,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1%。一是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研究制定了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措施,统筹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是构建广覆盖的服务体系。2011年初,县上组织教育、发改、城建等部门深入各乡镇开展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陇西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本着“立足县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原则,计划在三年行动期内,完成1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任务,逐步形成以县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使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9000人以上,基本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三是完善保障基本的入园条件。在加快乡镇中心园建设的同时,根据县域条件,多措并举,尽力扩大学前教育入园率。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富余校舍,在条件成熟的完全小学附设幼儿园,保障适龄幼儿就近入学。针对城区新建小区幼儿“入园难”的实际情况,将小区幼儿园建设纳入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已在新建小区配建标准幼儿园4所。四是着力规范办园行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力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强化对幼儿园收费、安全、教师培训等工作的检查,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2013年6月,巩昌幼儿园成功晋升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记 者:与老百姓的希望相比,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陈彦吉:近年来,全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但与国家学前教育总体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迫切需求相比,差距较大。一是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县现有幼儿园生均占地仅为5平方米,生均校舍仅为2.8平方米。农村学前教育薄弱,现有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幼儿园,除巩昌幼儿园基本完成了新建和改扩建外,其余幼儿园均占地面积小且园舍十分破旧,3~5周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较低。二是幼教师资非常短缺。全县6所公办幼儿园现有教职工171人,其中专任教师150人。教职工班师比为1∶2.2,若按1∶3的标准,尚缺43人。如果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标准设置,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应设140个教学班,按照教职工班师比1∶3的配置标准,需教职工420人,尚缺249人。三是“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受办园条件和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部分幼儿园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幼儿素质发展要求,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和游戏活动。

记 者:师德师风建设是今年我省教育系统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陇西县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彦吉:我县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着力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考核、监督并重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7月12日的全县校长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四个严禁”的刚性要求。二是不断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方式。在充分利用放假后和开学前各一周时间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假期举办全县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12场(次),参会人员达7000多人(次),实现了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的全覆盖。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辐射作用,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我县筹资150万元,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对全县68个教育工作先进集体、333名先进个人(含师德标兵10名)进行了表彰奖励。

记 者:去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场会在陇西县召开,请介绍一下陇西县所取得的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陈彦吉:我县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模式,通过逐校进行摸底调查,我县在采取食堂供餐和企业配送两种模式外,因地制宜,创新供餐模式,根据农村学生日益减少的现状,创造性地采用区域中心校食堂向辖区周边校配送模式,17所中心校食堂向辖区周边41所学校和教学点进行配送,就餐人数达3816人。通过完善中心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减少流通环节和运营成本,切实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初步实现了食堂资源优质共享,我县的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教师;转岗;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农村幼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县区乡镇公办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发展迅速。相对来说,这些幼儿园办园条件好、教师队伍稳定、管理规范,代表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趋势,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主力军和领路者。但在办园水平、管理理念、评级机制、卫生保健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教师队伍,由于大多数为小学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工作经验不足,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制约了幼儿园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快速全面地提升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下面,笔者就自己对目前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管理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小学转岗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

1、角色转变较慢,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

各乡镇公办园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小学转岗而来,这些教师在小学教育岗位上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转岗来到幼儿园,潜意识里有种被“留级”的感觉,角色一时间转变不过来,所学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用不上,因此,会产生许多的不适应,比如不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琐碎;不适应幼儿园的孩子小,不听话;不适应幼儿园的家长对教师要求高;不适应孩子的生活管理内容多等等,而没有从自身方面寻找原因,积极地去调整心态,认真学习有关幼教法律法规和专业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升工作效率,适应较慢。

2、缺乏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影响保教活动的组织

对于转岗教师来说,在小学阶段,是以教学为主的,而且,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每人只带一门功课,比如语文或者数学,专业性比较强。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各项基本功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制作、讲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等等。这些必备的基本功都要从零开始,边工作边学习,速度较慢,影响了保教活动的有效组织。

3、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耐心

幼儿园里无小事。每天的工作都是琐碎细致的。诸如打扫卫生、洗杯子、洗碗、拖地、洗毛巾、消毒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一日生活中,从幼儿到园与晨检、集体活动,户外活动、餐前餐后到离园,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规程,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特别是孩子每天的生活管理。就拿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吧,他们会焦虑、会哭闹的、会流鼻涕、会尿裤子、需要老师喂饭等等。当这些转岗教师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会手足无措,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变得浮躁不安,缺乏耐心,影响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

4、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有重教轻保现象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这些转岗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现象。比如,管理方面重视教学管理,轻视卫生保健和安全管理;教学活动中重视语言和数学领域的教学,其他领域的教学相对薄弱;组织教学活动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不能将集体教学、小组活动、自选活动有机结合;教育评价中以知识技能为主,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相对薄弱等等,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5、与家长沟通缺乏技巧与方法,家园共育滞后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属于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有太多的不放心,每天送孩子来园时会有很多的嘱托:“老师给我的孩子多喝水”; “老师中午把贝贝外面的衣服脱了”;“老师这是孩子的药,按时吃”;“老师我家妞妞说有小朋友打她了”;“老师我的孩子本子丢了”;“老师我家孩子不会写字,”……面对家长每天的叮咛、询问甚至质疑,有些教师会产生不耐烦情绪。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缺乏耐心,欠缺方法技巧,效果不是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园长专业能力

园长是一个幼儿园的领头雁,主心骨。一个好的园长,可以引领一个幼儿园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的园长大部分是小学校长转岗而来,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保教活动、一日生活、幼儿园课程体系等都不是很了解,在管理上缺乏经验。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与培训,比如岗前的集中学习与培训,在岗期间的定期学习与培训,针对突出问题的专题学习与培训,经常性地组织各乡镇公办园园长经验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其他幼儿园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等,全面提升园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端正办园思想,提高办园质量。

2、配齐教师编制,稳定教师队伍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幼儿园每个班级必须配备两教一保,但在农村有些幼儿园,每个班级只有两名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有流动现象,影响了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农村各乡镇公办幼儿园每班配齐“两教一保”,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业务,练习基本功,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为教师配备教学用书、教参、幼儿教育理论等书籍,加强园本培训,安排教师多外出观摩学习,邀请外面的幼教专家来园培训,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的练习,短期内让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成为一群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对于临时聘用的教师,一要严把入口关,吸收幼师专业的人员,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二要提高她们的工资待遇,稳定队伍,避免频繁的教师流动。

3、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首先,要建立起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网络。县级中心幼儿园要负责指导并组织部分教研、观摩活动,骨干教师要分点指导,把教研活动的面覆盖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同时,深入开展下乡支教、名园孵化活动,在各县区中心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到各乡镇公办幼儿园进行支教,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复制张贴到各乡镇公办园,使各乡镇公办园快速成长起来,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联合教师培训中心、职业高中、师范学校及学区教研室等相关单位、部门,组织具有普及性的培训或讲座,重点关注资格不达标教师的培训,同时还应注意培训的周期性,不断提高所有幼教师资的业务水平。第三,在培训内容及组织形式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不断改善培训效果。对于培训内容,不仅要介绍幼教基本理论、幼教政策法规,还要介绍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基本的学习、幼教信息;五大领域各科的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基本的练习;或征求教师意见,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研讨、答疑,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如讲座与讨论结合、研讨与总结结合、现场观摩与点评、讨论结合等。集中培训可考虑根据教师的工作经验等情况分层进行,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多样化需要。有条件的幼儿园应组织园本培训。

4、认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及时到位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增强家园工作的合力,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积极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与联系,比如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园宣传栏、家访、利用接孩子时间的随机交流、利用网络和电话沟通交流,开展半日开放、亲子活动、家长助教等等,一方面让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园达成一致,共同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同时,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来,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家园携手,家园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农村幼儿教育是全民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是关键。在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正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全面提升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第3篇

今天,我们以这么大的范围、这么高的规格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这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中心目的只有一点,那就是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快速振兴我县教育事业,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刚才,建民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做了教育工作报告,艳月副县长宣布了我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四位同志从不同角度作了表态发言,特别是最后省教育督导团冯总督学、市教育局张局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县近年来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对我县今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望同志们能够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焕发工作士气,狠抓工作落实。下面,我讲四句话:

一、强化意识

党的*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科教强省”的奋斗目标,市第五次党代会全面喊响了“社会事业,教育为先”的口号。长期以来,我县始终把“科教兴*”作为推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和奠基工程全力去抓。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中、省、市对教育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保证教育工作者工资优先足额发放。但时至今日,全县教育工作仍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问题依然是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一块心病。基于此,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育工作,县人大、政协分别组成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建民县长还以个人名义写信征求全县科级干部和各界人士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不是条件问题,而是落后的教育理念;不是环境问题,而是缺少改变环境的信心和勇气;不是人才问题,而是缺乏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和机制。从教育理念来讲,不少乡镇和部门没有“优先发展”教育的行动和决心,喊的多,做的少,议论的多,关心的少,指责的多,监督的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把教育作为一种经营,主动出击,大胆创新,像抓一般社会事业一样,就教育抓教育,外向思维不多,竞争意识不强。从环境氛围来讲,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不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抵制不正之风的信心和勇气,插手教育影响正常教育管理的人和事经常出现。从体制机制来讲,管理机制不健全,运作体制不顺畅,系统管理乱,教学组织乱,一潭死水,缺乏活力,以致出现校长队伍素质偏低,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师资、生源大量流失等现象。不解决这些问题,振兴我县教育事业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透过这个辉煌的面纱,我们已明显感到了人才的缺乏,智力支持的不力。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再不重视教育,加快发展教育,我们整体事业的发展必将最终落伍。因此,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务必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新理念,加大改革,开拓创新,负重奋进,全面振兴我县教育事业。

二、做实动作

(一)抓住素质教育这个重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以体现“教育公平”为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全力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学校布点调整力度,缩小城乡、镇村教育发展差距,让广大农民子弟普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设施配置项目上,任何单位、部门都不能打折扣;三是认真做好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和“控流劝返”工作。特别要悉心关注、组织和管理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在这一点上各乡镇、教育局和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落实责任。教育部门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水平。要注重教育的连续性,狠抓小学、初中教育,夯实基础,全力抓好高中教育,打响我县教育品牌。要把握教育的协调性,在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认真抓好职业、成人、幼儿教育,逐步发展聋哑、残疾等特殊教育。要突出教育的时代性,紧扣时代脉搏,加大改革创新,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及时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实用人才。

(二)抓住教育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是教育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县教育局是全县教育工作的总设计师,是“纲”,必须从自身做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规章制度,率先垂范,表率基层。局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和衷共济,在全县教育发展上创新思维,出新思路。局内各股室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经常下基层调研、学习,指导工作,决不能打上教育局的招牌指手划脚,当“小少爷”。要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关心体贴一线教师,在教育部门不允许出现“生、硬、冷、横”等不文明行为。校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定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和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善管理、会管理、能管理。要坚持校长代课制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县教育局要严格落实校长聘任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对不会管理又不求上进、教师意见大、社会反响差的校长及时从校长岗位拿下来。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培养—提高”为原则,制订科学有序的师资培训计划和教师进修计划。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对既不参与培训,又不自我进修,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坚决予以解聘。对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已陆续从大专院校招聘优秀大学生予以补充,这个制度将一如既往地执行下去,最终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活性机制。因此,全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强烈的危机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着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我县教育队伍建设上新台阶、新水平。

(三)抓住优质教育资源培育这个基点,为教育发展积攒后劲。近年来,我县在优质教育资源培育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校舍布点调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增补等,这是全县人民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也清楚,在历史文化挖掘、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设施配备、师资力量调配等方面依然很不到位。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历史上,我县是一个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从仰韶文化到蒲谷书斋,从范仲俺兴教办学到*师桃李天下,应该说区域文化积淀丰厚。但作为教育文化部门没有很好地挖掘、宣传、推介,没有让历史文化起到很好的鞭策、鼓舞后代学子的作用。从今年开始,教育文化部门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积极挖掘这一宝贵财富,打响古豳教育文化的品牌,推动全县教育文化工作快速发展。二是教育教学理念不新。教育教学改革初试皮毛,倒遗弃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譬如压缩了学生记忆性的内容,导致基础不牢,似是而非;一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重了学生负担;淡化学生的书写能力,导致大部分学生字迹潦草,很不规范等。素质教育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把课堂教育和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这个功夫主要要下在教育者身上,而不是学生,但我们在这一点上恰恰相反,最终出现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务必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本领,进一步改进思维方式,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教学设施配置不齐。受财力等各种因素影响,基础设施到位了,但内部空空如也,器具设施不全,难以发挥作用。在这方面教育部门要严格把握,宜像抓新农村建设一样,基本设施设备配置一步到位。同时,要大力提高信息资源、仪器设施的利用率,对资源闲置,应用、管理、维护不力的学校要严肃追究责任。四是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城区教师拥挤,山区教师奇缺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去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实施“支教工程”,一部分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效果很好,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县教育局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跌硬茬予以彻底解决。在这里我要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在教师调配上少插手,少干预,一但发现领导干部插手正常教师调任要严肃处理。

(四)抓住职业教育这个品牌,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把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光靠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远远不够,还必须抓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要结合新建县职业教育中心之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成人职业教育,扎实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培训工程”。要积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活力,规范办学程序。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原则,加快专业设置调整,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实用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三、健全机制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教育局要紧密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构建和完善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等,推进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一要强化领导机制。“今后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大小,不是光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辖区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这是总理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话。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要领会“富不抓教育富不长久,穷不抓教育穷不断根”的道理,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这个着眼当前、造福长远的民心工程。要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校制度,把教育工作实绩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二要严格考核机制。要不断强化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公正、公平的目标责任考核评价机制,用考核推动工作、用考核落实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提拔的重要依据,对支持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要予以表彰、奖励;对达不到目标考核要求的,要予以通报批评,限期补课。对责任心不强、管理不作为、任务欠帐多的校长,要坚决问责。通过目标责任考核,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推动全县教育质量大提升。

三要完善激励机制。“有为才有位”。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建立起“唯才是举”的校级领导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能进能出的教师动态管理体制,真正把那些有思想、有能力、能干事、干得好事的教师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对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要给予隆重表彰,树典型,扬正气;对那些不能胜任,在工作中应付了事,成绩平平的,要及时调整岗位,甚至严肃处理。同时,要积极寻求建立多种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四、各方调动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念,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努力推动我县教育健康、均衡、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要加大宣传。要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事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针对不同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总结经验,鞭策后进,让全社会关注教育的发展,共同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出良策、献才智。

其次,要强化沟通。要积极整合教育管理资源,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互动沟通,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和各种社会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育人工程”,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经常深入相关部门,走村入户开展调研活动,要主动教育引导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动员相关部门支持帮助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大环境。

第4篇

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 130024)

[摘要]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已圆满完成,“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仍将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近期的工作重点。如何把学前教育从乡镇中心区域推广至广大的村屯地带,是未来普及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我国28个省175个村屯的田野研究表明,当前村屯幼教事业面临着三大难点问题:一是公办园难以成为村屯幼儿园的主体;二是村屯民办园难以突破低收费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三是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功能的片面理解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政府应将学前教育投入重点从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教育资源供给,因地制宜地促进村屯多种幼教形式的发展,应通过宣传教育优化村屯家长的学前教育观念,并对村屯贫困家庭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

关键词 ]农村教育;学前教育;村屯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从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的成效来看,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仍将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近期的工作重点,例如甘肃省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和民族地区幼儿园覆盖率和人园率;河南省需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以改善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可见,澄清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目前形势来看,建设乡镇中心园、扩大农村公办园规模是当前各级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在各省发展学前教育的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中,辽宁省计划新建、改扩建标准化乡镇中心园600所以上,山东省计划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乡镇中心园,宁夏计划使乡镇中心园的覆盖率达到50%等。从各省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效来看,宁夏、甘肃等地在每个乡镇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比例已超过50%,北京、湖北、安徽、广西等地在每个乡镇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比例已达到100%。

然而,相对于乡镇中心地区,村屯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引起重视。近年来,我国镇区幼儿园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村屯幼儿园数量却大幅度减少。从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增加16330所(增长率为10.86%),全国镇区(County and Town Area)幼儿园数量增加了11532所(增长率为26.83%),但村屯(Rural Area)幼儿园数量却减少了12904所(增长率为- 18.03%);201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增加30831所(增长率为20.50%),全国镇区幼儿园数量增加了17496所(增长率为40.70%),但村屯幼儿园数量却减少了8497所(增长率为-11.87%)。由此可知,加强乡镇中心园的建设绝不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终点,“从关注乡镇地区延伸到关注村屯地区”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

一方面,农村学前教育不能仅靠乡镇中心园来解决。在农村,一个乡镇少则包括十几个村屯,多则包括几十个村屯。尽管乡镇中心区域的人口密集程度较大,但是多数农村人口分布在广大的村屯之中。如果村屯里的幼儿都去乡镇中心区域接受学前教育,势必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义务教育布局调整战略中的乡镇寄宿制学校模式无法在幼儿教育阶段应用,因为幼儿处于依恋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应该长时间(一周)与父母分离;第二,从村屯到乡镇中心区域的交通问题难以破解。如果村屯里的幼儿每天乘坐班车往返于乡镇和村屯之间,既增加交通的时间成本,也增加路途风险因素;第三,难以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宗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把村屯建成宜于人居的地方。如果幼儿教育资源在乡镇和村屯之间的差距继续放大,必然导致村屯里的幼儿家长面临两难选择,或者是为了孩子人园而搬迁至乡镇中心地区,或者是让孩子乘坐缺乏安全保证的园车人园。

另一方面,村屯地区缺乏发展幼教事业的各种资源,更需要政府投入。首先,乡镇中心区域更可能拥有公办园和小学附属园,然而村屯地区却很少拥有这样的公共资源;其次,乡镇中心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更可能具备高质量民办园的生存条件,然而村屯地区缺少相应的发展土壤,很难具备民办园的盈利条件。当前村屯学前教育的供求机制尚不畅通,在市场调节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公共资源的投入。

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乡镇层级,对村屯层级学前教育的重视还不够。那么,是否有必要发展村屯层级的学前教育?村屯学前教育的现状如何?发展村屯学前教育的难点有哪些,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根据这些难点制定一些可行的对策?本研究力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吉林省某重点大学招募200名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接受调研培训后,利用暑假时间返乡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取样,共涉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浙江、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的175个村屯,其分布见表1。

具体到村屯,取样要求:1.在每个村屯,调研员要至少访问一位村干部;2.在有幼儿园的村屯,调研员要至少访问一所幼儿园;3.根据村屯规模和幼儿人园情况,确定适龄幼儿家长的访谈人数。在适龄幼儿较少的村屯,调研员要尽可能访谈到每位幼儿的家长。在适龄幼儿较多的村屯,调研员要访谈10—20名人园幼儿家长和10—20名未人园幼儿家长。

根据田野研究的需要,本研究编制了系列观察访谈记录表,具体包括:1.村干部访谈记录表,用于了解所在村屯的幼儿人数,幼儿园数量、规模和性质,以及所在村屯的经济状况等整体信息;2.幼儿园观察访问记录表,用于了解村屯幼儿园的师生比、教师学历和专业、教育设施、课程设置等信息;3.人园幼儿家长的访谈记录表,用于了解幼儿入园的学费、人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等信息;4.未人园幼儿家长的访谈记录表,用于了解适龄幼儿未人园的原因、未来的入园意向以及幼儿家长的学前教育观念等信息。

三、村屯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

(一)村屯现有幼儿园办园质量差,大型公办园难以成为村屯幼儿园的主体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村屯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并且人口分散,适龄幼儿人数较少,加大了发展村屯学前教育的难度。

首先.村屯幼儿园办园质量亟待提升。设施简陋、玩教具缺乏、幼教理念陈旧、教师业务能力不足,是当前村屯幼儿园的普遍问题。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村屯幼儿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村屯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师幼比例低于1:25的幼儿园占39%;第二,村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学历水平有待提高,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41.8%,高中及以下学历或中专非幼师专业的教师占46.4%;第三,村屯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匮乏,在52.7%的幼儿园中,每班幼儿读物数量不足5本。

其次,大型公办园难以成为我国村屯幼儿园的主体。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现有村屯幼儿园中,公办园数量最少,仅占0.9%,小学附属园数量最多,占43%,其次是民办幼儿园,占30.8%,而后是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占25.2%,可见公办园尚不是我国村屯幼儿园的主体,然而即便将来国家重视发展村屯学前教育,本研究认为公办园也难以成为村屯幼儿园的主体,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大型公办园的前期投入以及后期维持都耗资较大,在财力有限的背景下,也就难以在多数村屯建设公办园。另一方面,村屯适龄幼儿人数普遍较少,其中适龄幼儿在40人及以下的村屯占70.4%,适龄幼儿为40-100人的村屯占21%,仅有8.6%的村屯拥有超过100人的适龄幼儿。随着村屯的变迁,势必会出现幼儿园的合并或停办,在这些地方举办大规模的公办园也就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再次,小规模的无园村屯数量众多,就近人园问题突出。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175个调研村屯中,有81个村屯没有幼儿园,占47.9%,其中适龄幼儿人数不足40人的村屯又超过70%。如何解决这些小规模村屯幼儿的就近入园问题,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难点。

(二)村屯民办园发展资源有限,难以走出低收费低质量的恶性循环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附属园和民办园在现有村屯幼儿园中所占比重都比较大,可见小学附属园和民办园都是发展村屯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义务教育的布局调整,小学附属园是难以解决部分村屯幼儿就近入园问题的,在这方面民办园应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村屯民办园普遍面临着规模小、资金少等阻碍其发展的突出问题。相对于乡镇中心地区,村屯地区适龄幼儿人数较少,家长送幼儿入园的积极性较低,致使村屯民办幼儿园缺乏规模效益,加上村屯地区人均月收入较低,致使村屯民办幼儿园收费较低。本次调查发现,村屯幼儿园月收费的平均值为213.8元,其中月收费不超过200元的占65.7%。

如此低的收费使得村屯民办园不仅难以保证必要的硬件设施条件,也很难为在职教师提供专业提升的机会,更难以吸引或留住高素质教师。村屯民办园质量不高也就是必然的,而较低的质量必然难以得到家长的认可,民办园也就难以提高入园费用,由此村屯民办园不得不陷入低收费低质量的恶性循环。当前,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一些措施,比如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园,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国家培训计划等,都没有对村屯民办园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在短期时间内,乡镇中心园难以发挥对村屯幼儿园的示范、扶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举办的培训项目很少涉及村屯民办园,即便有名额,也常因为民办园教师要带班无法脱产学习而最终失去。可见,如何根据村屯民办园的发展需求,提升其办园质量,打破其低收费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是今后发展村屯学前教育不容忽视的一环。

(三)村屯家长幼教观念片面,对村屯学前教育发展有消极影响

由于城市幼儿的人园率已接近饱和,所以普及我国学前教育的工作重心在农村,而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重心在村屯,但是家长片面的学前教育观念是导致村屯幼儿未入园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了村屯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在多数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打工,由老人照顾孩子。这些留守老人将幼儿园看作是寄放处,既然自己能够在家照看孩子,那么就没有必要送孩子去幼儿园。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在975名未人园幼儿的家长中,有86.5%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不重要,认为“家里有人看就没有必要去幼儿园”,更何况孩子在家更自由自在,或者“孩子在家照顾得更好”。他们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需求,却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孩子在家的自由自在,却忽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社会性发展。如果不增强农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村屯幼儿的入园问题就难以解决。

此外,家长片面的学前教育观念也是村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之一。多数农村家长将幼儿园等同于小学,人园的前提是幼儿园要有“正规的课堂教学”,要教给孩子“知识”。如本次调查就发现,在人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满意程度的评价词条中,有943条与儿童发展有关。其中,有637条是“能够学习文化课知识”,占67.6%。相比于人际交往能力、个人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村屯家长更重视幼儿能否学到识字、算术等文化课知识。这些家长也容易将“能否学到更多的文化课知识”作为择园标准,致使许多村屯幼儿园为留住生源,拼命地教授拼音和汉字,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在本次调查中,超过95%的村屯幼儿园均开设了拼音、识字和数学课,其中每天每科达到或超过一次课的村屯幼儿园的比例超过90%。可见,不改变村屯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村屯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就难以解决。

四、促进村屯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财政投入重点应从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教育资源供给

本研究发现,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是致使当前村屯幼儿园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尽管中央财政已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设立专项基金,并实施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但主要的受益地区是乡镇,村屯地区受益较小,例如河南省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的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主要倾向于城市和县镇幼儿园,大量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因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仅靠收费维持。可见,政府有必要设立发展村屯学前教育的专项基金,从增加教师数量、提升教师素质、提供幼教资源等方面促进村屯幼儿园发展。

首先,应促进村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应推进学历提升教育。相比于一般培训,教师接受学历提升教育的积极性更高。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学历提升教育,在提升村屯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同时增加村屯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在培训内容方面,需根据村屯幼儿园教师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水平开展相适应的教育。例如,对于高中学历以上非幼师专业的教师,需教授幼教理论知识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对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与学历相关的知识,还需要鼓励他们不断进行科学、社会和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在推进形式方面,需要考虑村屯幼儿园教师因带班而无法脱产学习这一现实问题,可由政府投资并委托高校远程机构提供远程培训,也可由政府提供教学资料,由村屯教师进行岗位自学,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由政府资助幼教产品开发商创建“知名幼儿园虚拟观摩网络平台”,让村屯幼儿园教师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参观高质量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观看知名教师的讲课视频和相关的专家点评视频等,接触学前教育领域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应开展短期培训。帮助村屯幼儿园教师更新幼教理念、开阔专业视野,是在短时间内改善村屯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除各地区教师进修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外,政府还可以根据村屯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组织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制作教学视频、课件或图书等培训资源,创建“政府提供资源,乡镇组织培训”的短期培训模式。

其次,应提供幼儿教育资源的打包式免费供应。政府对村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最有效扶持不是直接的现金投入,而是幼儿教育资源的打包式免费供应。这种扶持措施的优点是技术附加值高且成本低,能够直接解决村屯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适合由政府买单提供打包式免费供应的幼儿教育资源包括以下几类:1.课程资源,包括明确且易执行的教师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教学用品和幼儿操作材料等;2.玩教具资源,基于寓教于乐的原则,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提供有教育价值的玩教具。此外,还可提供一些制作玩教具的方法,由教师或儿童自己制作玩教具;3.图书资源,选择适合幼儿阅读、能够丰富幼儿视野的图书,以班级或整个村屯幼儿园为单位,建设幼儿图书室。

再次,应充分发挥现有高质量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借助实地交流的方式,开展城市或者县镇地区高质量幼儿园与村屯幼儿园的“手拉手”活动,可以向村屯幼儿园传播先进的办园理念,具体做法包括为村屯幼儿园教师提供到高质量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的机会,同时鼓励优秀教师到村屯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等。

(二)因地制宜促进村屯多种幼教形式的发展

根据村屯规模发展相应类型的幼儿园,是发展村屯学前教育切实可行的途径,这不仅体现在无园村屯的幼儿园建设上,也体现在有园村屯的幼儿园布局调整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屯学前教育少投入、高效率的发展。

首先,在适龄幼儿人数多(超过100人)的大规模无园村屯,建议建设公办园。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在175个调研村中,适龄幼儿超过100人的村屯约占25%,但在这些大规模村屯中,无园村屯占了16.7%,应在这类大规模的无园村屯,或距离较近的若干个村屯构成的村落建设公办园。一方面,这些村屯或村落的适龄幼儿人数多,能够支撑公办园的存在及发展。而且,这种类型的村屯数量少,国家也能够实现持续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在缓解村屯建园压力,保证建园、办园质量的同时,也便于发挥这类公办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指导附近村屯其他类型幼儿园的发展。

其次,在适龄幼儿超过100人的调研村屯中,有园村屯的比重超过80%,为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建议在这些已有园的大村中扶持正规民办园或村小附属园发展,而非另行建设公办园。一方面,民办园和村小附属园是村屯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民办园具有距离近、运营机制灵活的优势,村小附属园能够降低兴办幼儿园的成本,都有助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其中,对于村屯民办园,政府应该扶持与监管并重,提高办园质量。如政府可以通过实施教育资源的免费供给、园长和教师培训上的财政补贴等措施,加强对村屯民办园的扶持。与此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定期考核、评级评优,加强对村屯民办园办园质量的监管。对于村小附属园,政府应该将小学附属园的管理纳入相应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改变其有人办园、无人监管的状况。此外,还应建立小学附属园与乡镇中心园的联系,安排乡镇中心园的优秀教师到村小学附属园支教或定期辅导,提升小学附属园的教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

再次,在适龄幼儿较少(少于40人)的小规模村屯,应鼓励发展非正规的幼儿教育形式,例如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家庭辅导站、大篷车流动园、游戏小组、亲子活动中心等。一方面,政府要看到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在农村人口分散地区存在的必要性,考虑如何为它们提供硬件支持和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幼儿人数较少,难以建设家庭作坊式幼儿园的村屯,政府需要借助高质量幼儿园或其他组织提供的资助,由专业教师定期组织定点幼教活动,同时还需要兼顾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由家长协助发展村屯学前教育。

(三)通过宣传教育优化村屯家长的学前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村屯的许多家长认为“家里有人看就没有必要去幼儿园”,更何况“孩子在家更自由自在”,或者“孩子在家照顾得更好”。这些片面的学前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家长送孩子人园的积极性。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将“能够学到更多的文化课知识”作为择园标准,加重了村屯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为此,各级政府需要通过宣传来优化村屯家长的学前教育观念。

在宣传内容上,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普及学前教育知识,增进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全面认识。一方面,应普及幼儿园教育功能方面的知识,幼儿园环境设施较为丰富,有专门的教师开展教育活动,能够为幼儿的身体发展和认知发展提供保证。集体教育背景下的同伴互动还能够为幼儿提供学习人际交往技能的机会,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应普及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及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帮助村屯家长树立科学保育和教育的意识。

在宣传方式上,各级政府要积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借助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活动。首先,要有效发挥村屯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幼儿园是村屯传达学前教育观念的重要基地,可以由村屯幼教工作者向村屯家长渗透学前教育理念,如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亲子互动等活动,发挥幼儿园对家长学前教育观念的导向作用。其次,可以借助电视、广播、街头传单、横幅等公共传媒,或者依托乡镇政府,开展学前教育相关内容的宣传。再次,应鼓励村屯幼儿园积极参与乡镇政府组织的系列活动,例如教师组织幼儿排练节目,在镇政府组织的娱乐活动中演出等,这类活动对宣传学前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