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

时间:2022-12-13 19:0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情感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情感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成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94-02

一、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乐学

教师在以讲授科学知识为主的堂教学中,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描述抽象的概念、规律,兼顾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的感性材料,有助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作自觉、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每一堂课,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素质教育告诉我们,教师的“教”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获得知识。那么,教师与其严格要求学生去学,不如让学生自己愿意学习。让学生觉得学习知识是自己的需要的行为活动。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讲得再精彩,也只是对牛弹琴。挖掘教材中积极的情感教育因素,不同学科包含的情感素材不同,情感内容,表现方式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在教学中,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和情感教育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合理运用教材中积极的情感教育因素,比如人物的高尚情感、感人的事迹、感人的情节等,达到以情优教,以情促教,知情互动,和谐发展。

二、要满足学生健康的情感心理需求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习上的成功喜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正反溃,在成功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并及时、恰当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要求不宜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就会产生消极情感体验。积极情感的建立会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动力,积极情感教育的过程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老师的主导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摸索规律,寻找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用最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着眼于人的情感发展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尊重是前提,激趣是先导,和谐是保证,而参与、激励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把握教材情感因素,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情感教育。要求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制订情感发展目标,采取有效途径,促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同步发展。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主动活动时间,用于思考、操作、练习、讨论等。这一看似简单并略带强制性的要求,实际上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把空间还给学生。通过学生个别学习、同桌小组互助学习、大组讨论交流学习、学生情境表演等形式,增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面和活动量。教师要注意倾听、善于倾听,及时发现学生问、答中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学生的情绪。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急着赶教学进度,不搞形式主义。培养学生对他人、家庭、社会的爱心、尊重他人、助人为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感,进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激发、调整自己情感状态,形成克服困难、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对同学、老师、父母的爱心,使他们适应学校的学习和集体生活,初步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接纳、理解、尊重等积极情感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起重要作用。教师积极情感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喜爱,愿意接近老师;教师的良好情绪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理解、信任和耐心,能够填平师生间一些难以逾越的鸿沟,使不良师生关系得以改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新型教育理念应是服务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学”,是为学生服务。尊敬师长的美德应体现在生活礼仪上,而不是知识的尊卑传道中。就知识而言,师生是平等互动的,所以才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才不以先学而自高,学生也不以后学而自低,所以师生平等探究,互动教学,才能其乐融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热烈的期待、充满真诚的信任和坦诚的爱去点燃学困生心中自信的火种。这种期待要流露于言谈举止,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使学生受到感染,使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使师生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同时,教学中还要善于洞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由此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五、重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

第2篇

他长得很高,六英尺三英寸,又瘦又高。他的头小,头形古怪(他的室友迪米特里有时说他长得就像一块楔形奶酪),鹰勾鼻子。他想在比较语言学领域当一位教授,他也崇尚美。他一天到晚都在学习,有时会对自己多么用功感到吃惊。他看电影会哭这件事出了名,他也不算缺乏运动细胞。

不知怎么,他变得相信自己是个怪人,只有怪怪的女生才会喜欢自己,那些根本无法把眼光放得更高的让人同情的女生,这让他自尊心受损。

然而命运让他就在这天晚上,看到一位女生走上怀登纳图书馆的台阶。她中等个头,黑色短发;她穿一件浅色短大衣,在她身后飘了起来,因为她走得很快,几乎是跑,但又不完全是跑;她额头的曲线和她的眼睛让他心旌荡漾。她很漂亮,仪态极佳,有种十分健康和自傲自满的样子,让埃尔金叹了口气,他想到这位不是那种怪女生,她能给她喜欢的任何一个小伙子(以及他的自信)带来难以描述的好处。她正是属于那种女生——远非不快乐,而是万物皆备于我的那种——他相信她绝对不会喜欢上他。

她把书本抱在胸前,埃尔金的目光跟随她上了台阶,他的鼻孔因为激动而张大。她走过去,消失在怀登纳图书馆里。

“肯定会是在今年,”他看着天空想,“既然我就快十九岁了。”他伸出双臂,树上的叶子(随着秋天来临,已经开始变干)在微风中簌簌作响。

后来的几天里,他又想到过那个女生一两次,但是直到两星期后,当他在拉德克里夫学院在卡博特堂举办的舞会上他再次看到她时,对她的渴望才算扎下了根。那是一间照明不佳的公共交谊厅,一对对舞伴几乎在是黑暗中不知疲倦地跳舞。埃尔金正在跟帮他学德语的一个女生在那里摇摆(他跳舞跳得不好)时,看到了在怀登纳图书馆见到过的那个身影。下首舞曲开始时,他穿过一对对舞伴去找她,要从别人那里把她抢过来,但是走近她时,他转身走到墙边,在那里调整呼吸,意识到自己是吓坏了。

这次对他打击极深。知道自己害怕那个女生,他又对她充满了渴望,就像那些觉得自己是懦夫的人渴望参战,好证明自己并非懦夫。要么是出于别的原因。那个女生貌美惊人,她的样子中有种年轻、骄傲、纯洁的感觉,令人心动。

但是无论原因何在,他的确开始认真地想她。他读书时每次遇到遇到某些词(“爱人”是其一,“美丽”又是一个,其余的你可以猜到)时,她都在五彩云端冉冉升起。他写了篇论文,关于“吟游诗人作品中无望得到之爱人”。他去上课走过校园时,他的眼睛紧张地转动,从不歇息,在每条小路上一张一张脸看过去,希望能看到她。事实上,他走路去上课时,显得很是魂不守舍,以至于他的朋友问他感觉是不是生病了,这让他感到开心,这样过了头一两次后,他回答说他的确是,他害了相思病。

晚上去餐厅吃晚饭之前,他会穿上浴袍,溜去亚当斯宿舍楼的地下游泳池。在那里,在木梁下,他会生气地从泳池的一头游到另一头,越游越快,直到胳膊感到酸疼。然后他会去冲个凉水澡。

他睡觉时,梦到了大屠杀、马和开得飞快的汽车。他去看法语电影,把膝盖在前方座位上磨。他嘲笑自己,决定戒掉这个荒唐的习惯,不要一天到晚去想他还没能结识的这位女生,但不是很成功。最后他向自己承认爱上了她。一天夜里,他躺在自己的下层铺位上,迪米特里在他上方发出沉重的呼吸声,他的眼里涌出泪水,因为他很傻,的确渴望那个女生。他只见过她四次,两次是前面提到的,两次是另外的。

在让自己安于一种永远渴望的状态后——这是在效仿但丁——他感觉平静了一点,用一种悲伤的学者式眼睛来看待世界。然而这种平衡未能持续很久。十一月时,迪米特里开始跟拉德克利夫学院的一个名叫费利西亚的女生好上了。高年级学生下午可以带女生去宿舍,只要他们为她们在校警那里登记,那位校警坐在宿舍大门口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走的时候再登记。总是有可能校警会来宿舍查房,但即使在昏暗的十二月的下午,穿得严严实实的迪米特里还是会去怀登纳图书馆寻找埃尔金,要他六点钟后再回去,因为迪米特里要带费利西亚去宿舍。埃尔金会坐在他的书本前,麻木得看不进去书,他的上唇和前额上沁出细细的汗珠。

有一次他回到房间,发现迪米特里躺在壁炉里的火堆前面,用来烧火的,是迪米特里的课堂笔记。“哦,天哪,我真讨厌你那张丑陋的面孔!”迪米特里说,可是埃尔金懂他的意思:此时,是埃尔金而不是费利西亚是件大不该的事。他踮着脚走过房间去挂好外套,然后又踮着脚出来。

一月份,就在刚考完试后,埃尔金因为流感而病倒了,他浑身无力。病好后,他感觉自己被清洗和净化过。他几乎没怎么再去想那个女生。

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历史教学;灵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现代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且逐步成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灵魂。它强调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确立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各大文明的正确理解和尊重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发挥情感在历史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功能,培养和完善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大力实施情感教育。

1. 中学历史教学要大力实施情感教育 我们现实生活中学校、社会、家庭都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和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情感教育的培养。

1.1 必要性。如果学生受过良好情感教育,一定会变得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历史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而且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不仅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到总结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这表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积极的情感对教育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的挖掘,使学生分清美丑、善恶、是非等准则。

2. 中学历史情感教育的途径

2.1 历史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道德形象与情感态度对学生情感认识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是历史教育教学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我们历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并且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把自己对历史的热爱和情感去传染给学生。“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历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天文、历法、数学、语文、地理、法律、哲学、等很多领域和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涉猎许多学科、许多课外知识,只有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实施情感教育。

2.2 教师关爱学生更利于情感教育。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做为教师,爱心更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缺乏爱心,无从谈教育,缺乏爱心,无从谈师德。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更有利于教师情感教育的实施。教师要将关爱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感化每一位学生,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世界,使学生深切体验真、善、美。

2.3 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的多边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使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促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和班级特定的对象,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充满信任、期望与尊重,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经验和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一定的教学情景融入了教师的情感则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

第4篇

一、重幼儿的亲情体验(家园合作的亲子交往和情感体验)

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与社会,立足与社会。”比如马尾艺术园曹宁宁老师设计的大班社会性活动《妈妈的爱》,就是选择“母亲”这个切入点开始,试图能够让孩子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母亲的爱,学会理解母亲的爱,引导幼儿感受母亲的想法、愿望,体验他人的情感,并学习去爱自己最亲近的人,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本次活动中,有两个环节设计得非常好,一个是请一名孩子妈妈当代表,来讲述在她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关爱的故事,另一个是请全体孩子妈妈到场,感受“爱的拥抱并说悄悄话”。当孩子妈妈代表上场讲述“爱的故事”时,孩子们很感动,尤其是“爱的拥抱与悄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家园合作的亲子交往,当孩子们都各自找寻自己的妈妈时,有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没有到场,为此他很伤心,配班老师及时引导他:“你妈妈是疼你的,妈妈没能到幼儿园,是因为妈妈工作忙,脱不开身,你把老师当成你的妈妈吧!”孩子紧紧地抱着老师直叫妈妈,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上的满足,他知道自己需要有人来疼,来抚慰。孩子那天说的话可真多,让我瞠目,原来孩子感受到你爱他时,他会自然而然地将爱通过某种形式流露给你。当听到孩子在老师耳旁呢喃:“……”,我是无言的感动,心灵也为之震撼。这时,整个活动推向。接着,让幼儿讨论“我们怎么爱妈妈?”孩子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有的说:“妈妈我爱你”。有的说:“妈妈很辛苦,我们要爱她。” 有的说:“妈妈很辛苦,我要帮她收拾玩具。” 有的说:“我要帮妈妈摆放碗筷。”有的说:“妈妈上班很辛苦,我要为妈妈端上一杯茶”……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表达了爱妈妈关心妈妈的情感。可以说,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这个活动的,整个活动结束后,我坐在椅子上回味很久,想孩子的话语,想孩子的神情,真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收获感,原来播撒了爱心,你会收获更多的喜悦。我不得不承认我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教育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动作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它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妈妈的爱》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它体验着爱与被爱,这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从而使爱升华。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洞的说理,在不经意间,在实践中真、善、美的涵义已深深地烙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儿童和善,亲切,热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人性的、现实的,充满了对人信任的和善,亲切和热爱――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们成为一个理想的人。”曹宁宁老师设计的大班社会性活动《妈妈的爱》,已经触动孩子懂得“爱”的真正意义,我想, 这种美好的感受将带给更多更多的人。在她接下去的爱心活动中,孩子们定能将“爱心”这一心灵品质的概念换化成一个行动的过程。

在“重阳节”的这天,开发区幼儿园大班年段将这个节日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尊敬老人”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小朋友请来了自己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上幼儿园,通过孩子们亲手制作重阳糕,并送给老人们品尝,祖孙间更亲密了。当老人们吃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糕点,享受着孩子们为自己戴红花的快乐时,那份满足和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敬老爱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会将这个美德的培养融入幼儿成长的每一天 ! 二、重幼儿的友情体验(一日活动中的同伴师往和情感体验)

捷尔斯基曾说,“爱,这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温暖、快乐的创造者。”我们一线的教师,已不只是关注课程内容规定教什么,而是将课程内容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尽可能地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关注孩子们的需要。她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比如,实验幼儿园林雁音老师曾组织一次感动全班的爱心教育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并培养合作精神,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领路人”的游戏,即两人一组,一人当“盲人”,另一人当“领路人”,扶他走过一个个难关,(如爬桌子,跨椅子,上下台阶,或是由两人搭山洞,请他们相互扶持钻山洞等等)。孩子们对此活动十分感兴趣,不管是当“盲人”的幼儿还是“领路人”的幼儿,都很用心地去做了。活动过程中,我们时不时的听到:“你行吗?”“要慢点……”“这里是上台阶了,注意点……”“脚抬高,我们准备跨椅子了” ……“你就靠在我身上吧……”“别着急,慢慢来……” ……到达目的地时,有的幼儿两人激动得拥抱起来,很多“盲人”都情不自禁地跟“领路人”道谢……事后,我采访了几个“盲人”:“你们说领路人领的怎么样?”有的说:“很好,” 有的说:“我心里很快乐,” 有的说:“我很感动,”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信任,获得了感动。当我采访拉手搭洞让孩子们钻的小朋友时,他们说:“哈哈,很累!但我愿意搭,还想搭。”你瞧,孩子的表达真是再朴实不过了……一个小小的游戏 ,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和别人帮助的两种感觉,它不仅使幼儿懂得关爱他人,还增强了幼儿“爱”与“被爱”的双重体验,同时,也让孩子们相互产生了信任。这是一次感动全班的活动,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心教育,这还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又如,在马尾艺术园的一次晨间区域活动中,我不经意间发现两个小朋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当我走到他们的面前,带班老师也注意到了,甲小朋友冲着老师哇哇大哭,见此情景,看着他们气愤的小脸,带班老师灵机一动,请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有的小朋友过来对老师说:“是东东来抢他们的玩具。” 东东却理直气壮的回答:“这是幼儿园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你为什么不给我?”那位老师顺势问孩子们:“当大家都想玩一个玩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可以你玩一会儿,再让我玩一会儿。”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大家一块儿玩!”“小朋友的主意真好!”老师鼓励孩子们说到。看到大家恢复了原来的表情,老师又问到:“那能争抢玩具吗?”“不能!” 孩子们齐声回答。有的孩子赶快说:“应该有礼貌,好好的跟别人商量!”这时,当我再看到东东时,他红着小脸对大家说:“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不抢玩具了。”“那让我们一起玩吧!”就这样,通过一次不失时机的暗示和引导,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学会“和平”的解决冲突,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再如,马尾艺术园小班连娟老师设计的活动《心情花》,就是通过实践活动“种心情花”,使幼儿明白,我们小朋友都要把心情变好,心情不好心情花就开得不好看,开得小;心情好心情花会越开越大,而且又大又好看。过去在组织一些活动时,经常提问孩子们类似的问题:“我们要向谁学习?学习他什么呢?”并引导幼儿说出:“学习他关心别人,互相帮助”等等,这些类似的活动,都没有跳出说教的圈子,孩子们虽然当时能对答如流,但在生活交往中是否能真正体现,就不一定了,因为孩子们并没有把知识的获得深化为思想感情,而现在这种形式,不但避免手段和方式方法上的牵强附会,而且它还远比空洞的说教高明得多……

三、重幼儿的自然审美体验(社会交往)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爱心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是人性的基本要求,是造就健全人格所需要的关键因素。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亲切的感觉,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每个幼儿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每天都与周围环境发生着互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常常影响着孩子。

比如马尾实验幼儿园林晓春老师班上,曾带着孩子与马尾区福益新村老年馆的爷爷奶奶联欢,联欢后孩子们回园,就一直想着老年馆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老了,弯腰弯不下怎么办?”“我要请爷爷奶奶去我们家玩”“我要画张画送给老爷爷”……于是“我爱爷爷奶奶”的活动就产生了,在活动中,孩子们懂得了尊敬长辈,能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如亭江中心幼儿园小班年段开展的 “我爱幼儿园”的情感教育活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小班新生刚入园,还不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孩子大多是在鼻涕、眼泪、哭声、喊声和湿衣服、尿裤子中渡过的,他们害怕家人不要他了,所以哭啊!闹啊!开展“我爱幼儿园”这个主题活动,通过“看看周围有什么”和“幼儿园真好玩”活动,让幼儿尽快的熟悉幼儿园环境,愿意参加唱唱、跳跳、听听、看看、涂涂、画画等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通过“幼儿园象我家”、“音乐游戏:找朋友”等活动,使幼儿能够很好的把家和幼儿园联系起来,知道除了家人在幼儿园里还有老师和小朋友也是爱他的。感受到在幼儿园玩真开心。通过“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和“歌曲:我上幼儿园”,让幼儿获得想上幼儿园的积极情感体验,萌发了爱幼儿园的情感,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和适应集体的能力。让爱帮助幼儿从家向幼儿园扩展,使之尽快融入幼儿园生活和学习。

四、重幼儿的同情体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活动)

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是情感的基础、源泉。

比如马尾开发区幼儿园中一班陈晓霞老师设计的《有趣的蛋宝宝》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她是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当蛋宝宝的爸爸妈妈,体验当爸爸妈妈的感受,活动中老师问:“蛋宝宝找不到爸爸妈妈,会怎么样?”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有的说:“蛋宝宝伤心地哭了,”有的说:“没有妈妈照顾,蛋宝宝会生病的。”这时,老师便说:“让我们帮帮蛋宝宝的忙吧!”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有的说:我们帮它找妈妈;有的说:我把它带回家照顾它;有的说: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感受到我们的爱……孩子们说了很多各种各样充满爱心的想法,他们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间。接着她还设计了“保护蛋宝宝”这一环节,活动以接力的形式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等距站成两列,按序递接蛋宝宝,最后安全递到筐内。小朋友们都很小心翼翼地保护蛋宝宝,不使它受到一点儿伤害。自从开展“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以来,幼儿已了解蛋宝宝可爱而娇嫩的特点,知道稍有不慎便会摔破,这对中班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渐渐进入了情感世界,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关心他人和同情、帮助弱小者的品质的熏陶,萌发了爱心与责任感。

情感教育不是靠一次活动就能见效的。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5篇

【关 键 词】 情感教育;学生情感;课堂情绪

教师、学生和化学教材是构成化学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化学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情感,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同学乃至教师施与情感上的影响,他们的情感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与质量。个人认为,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能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的人际交往活动。因而,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笔者认为,从化学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学生情感,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化学学科的情感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如在介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联系到喜庆时所燃放五颜六色的烟花,它们都是燃烧剂、助燃剂[Mg、Al合金,KNO3,Ba(NO3)2]、发光剂(金属盐类)等组合的燃烧现象, 如NaNO3、NaHCO3发出的是黄光,BiNO3发出红光,Ba(NO3)2发出绿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相应的语言、图片和照片,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对教师的情感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最初总不免带有敬意的色彩,尊敬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情感成分。但随着师生接触的深入,这种情感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对教师的尊敬,发展为敬爱、爱戴;有的则由尊敬演变为敬畏、畏惧;有的甚至恶化到对抗、憎恨的地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会用爱心和真诚感人,个人认为“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感人”,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每位学生做朋友,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会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可能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三、主导情绪状态

这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基调。这种情绪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对学生各方面都将施与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大致分三种情况:有的学生处于积极的、快乐的兴趣情绪状态;有的学生则处于相对中性的情绪状态,既不快乐,也不厌恶;有的处于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状态,如焦虑、紧张、厌倦、烦躁、委靡等。在课堂上,我经常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既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感。

四、课堂情绪气氛

这反映的是课堂中学生相互之间心理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他与上面提到的情绪状态不同。情绪状态是侧重反映学生个体的情绪,而情绪气氛侧重反映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群体情绪。不同的情绪气氛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影响学生之间认知信息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要达到这一目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开展集体活动,如化学科学家故事演讲比赛;也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冰上着火”“喷雾作画“等,开展化学晚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并由此带入课堂,形成开心、幸福的乐学课堂。

总之,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又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更多的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进而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有利于我们教师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并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会让我们的教育及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周丽佳. 新课程目标下的化学情感教育研究[J]. 华章,2011(9).

第6篇

我边向程老师了解情况边开门,刚转身,才发现这个学生已经大模大样坐在了办公室的沙发上,一脸无所谓地看着我。

这个叫奇的学生,我早有耳闻。他是来自海岛的住宿生,父母都在外伶仃岛上做小本生意,几年前已经离异。奇在海岛小学时就小错不断,初中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管不住自己,隔三差五捣乱,上课经常离开座位到处走,以致科任教师无法上课。他还经常欺负女生,就在刚才上课的时候,他恶作剧地把一瓶蓝墨水泼在前面女生的校服上,还狂笑不已。班主任程老师被气得不行,看到我正回办公室,就直接把他拎来了。

经验告诉我,在孩子已经产生对立情绪的当口,什么话都是听不进去的,说不定还会直接冲突起来。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头一仗肯定会败下阵来。我让程老师先回去,转身温和对奇说:“今天天气很热,你休息一下,我先处理手头的事情。”我不动声色,在办公桌上先忙自己的事。奇有点诧异,脸上的无所谓不见了,开始有点不知所措。

对于奇这样一个从小就缺少关注和疼爱,同时也缺乏管教的孩子,教育的切入口在哪里呢?正当我思索之际,奇突然说话了,语气里满是迟疑:“江副校长,如果你在忙,我就回去上课了。”我抬头一看,他已经端正坐好。

“奇,很不错嘛,这么在乎上课。”我停下手中的活,看着他。显然,这句话出乎他的意料。

“哪有啊,我就是个烂小孩。”

“你这么聪明伶俐,怎么会是烂小孩呢?”

话匣子打开以后,奇告诉我,离开海岛的住宿生活让他很不习惯,他也知道自己不对,但就是管不住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以前我被学校批评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一起来学校看我,可是被批评的次数多了,他们就不来了……我觉得自己真是个烂小孩”。

原来是这样!我告诉他,只有自己的成长,才能得到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喜爱和关注,而他现在所做的只会让大家都疏远他。看着他将信将疑,我告诉他,我会专门为他设计一个成长方案,这个方案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只要他能管住自己,老师就在班级表扬,学校就主动给家长打电话报喜。如果他能坚持一个月,作为奖励,学校将出面请他父母到学校来看他。

“真的?那我一定要试试!”看着奇急切的样子,我突然有点心酸,这真是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小孩啊!

我和奇商量,第一周的成长点为“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这个主题,要做到上课和晚修的时候不出座位、不讲话。为寻求监督,奇主动提出每天咨询我和班主任的意见。我建议他每天放学后来找我和程老师签名,以便出现新的问题的时候,及时获得建议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和奇一起设计的成长记录表,一周换一主题:

在记录本上面,我给奇写了一封信:

奇:

你好!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想到会用记录本的形式见证你的成长。但是,我们真的希望,通过这份成长方案,你会明白成长的真正意义。

奇,你知道吗?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长,意味着遵守规则,担当自己的责任,相信这一周你会通过你自己行动,见证自己的成长!而你的成长,也一定会让老师和同学真正地关注你!

期待中的老师们

带着成长记录本,奇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说:“我会向被泼墨水的同学道歉,赔偿她的校服。谢谢老师认可我,帮助我。”接着,我约了程老师和宿管老师,告知了奇的成长方案,两位老师都很支持。

第二天早上,我回到办公室,打开门,地板上静静地躺着一封信,打开一看,是奇写的:

江副校长:

谢谢你。昨天我以为你会把我骂一顿,然后处分我,但你没有。你对我是有期待的,对吗?

其实,我以前对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也是有很多期待的。我期待我的爸爸妈妈不离婚,除了忙生意,除了管我吃饱、不冻着,还能有时间陪我。我期待老师能多和我谈心,而不是仅仅看我的成绩。我期待同学不嘲笑我是没爹娘管的孩子,在我写不出作业来的时候,能帮帮我……

而昨天的你,让我明白:不能仅仅是期待,而是要自己付诸行动。希望我能做得到,不辜负你的期待,也不辜负我心中的期待。

再一次谢谢你。

读完奇的信,我心里汹涌澎拜:原来,他是感受得到的!

下午,奇如约过来签名,我告诉了他收到回信的惊喜和激动,并鼓励他,不能仅仅是期待,而是要付诸行动,并且,要坚持。

于是,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奇都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除了签名,他还会和我谈班级和宿舍的各种事情。第一周,风平浪静地度过了。

周五放学,我和程老师、奇一起商量接下来一周的成长点: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加上坚持大课间的跑操和交作业。在《奇的成长记录本之二》上,我给他写了第二封信:

奇:

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今天早上你到班级比平时都早,不再掐着点到班级了,赞一个!

上一周,虽然有未参加大合唱的遗憾,但你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努力按照约定的成长点,遵守每一节课的纪律,基本上做到了不下座位。你看,对自己有要求并且付诸行动,就一定会进步,对吧?

刚才程老师谈到你时,评价是“总体好转,进步很大”。祝贺你的转变!

最让我们欣喜的是,你开始很认真地和同学友好交往了。

接下来这一周,你给自己提出了“跑操+交作业”的成长点,今早还答应将校徽缝好,做好每天的入班规范。相信你,一定会给我们、给六班更多的惊喜!

相信你的老师们

第三周周一下午,奇找我签名的时候,告诉我程老师在班上表扬他了,说受到表扬的感觉真好,还说同学们投过来的羡慕眼光让他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关注。我对他说:“那也给爸爸妈妈报告你的进步吧。”听到这句话,奇两眼放光。

我拨通他爸爸的电话,就在我刚刚报出我是奇的老师时,电话那头的爸爸立即爆发:“这小子又惹祸了吧?我没时间管他了,你们学校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来不及解释,他已经将电话挂了。面对爸爸的反应,奇沮丧得直哭:“我就知道没用的,他们不会相信我的……”

我赶紧安慰他,并打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好在他妈妈比爸爸耐心,当听到是因为奇的进步打电话来报喜的时候,她连续问了三遍“真的吗?”。我让奇自己和妈妈通话,妈妈的肯定和鼓励让奇回复了平静。后来,奇的爸爸从奇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奇的情况,又重新打回电话,告诉奇周末就和妈妈一起来学校看他。

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奇接下来每天都将成长点出色完成,还主动开始帮助程老师管理班级。

转眼约定的时间到了,奇表现出色,爸爸妈妈坐了一个半小时的轮渡出岛来学校看他。程老师、宿管老师和我一起,见证了这次感人的亲子见面会。奇说,这是小学三年级爸爸妈妈离婚以来,他第三次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第一次感到了自己不是没有爸妈的孩子。

第二天上班,我打开办公室的门,地板上又静静地躺着一封信,是奇写的。他这样写道:

江副校长:

一想到爸爸妈妈一起来学校看我,到现在我都觉得像在做梦一样。而让这个梦境成真的,是你。谢谢你的认同,谢谢你的耐心,谢谢你的信任,我终于明白:付诸行动的期待,才能让梦想成真;而只有真正的自我成长,才能得到大家真心的喜爱和关注……

读完奇的信,我明白,他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一个成长节点。即使日后再有反复,他也已经明白成长的真正意义。

纵观奇成长的整个过程,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教育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就是:当教师不断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向学生传递关爱和期望,学生就会因此而变得自尊、自信、自强,从而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本质,就是“情感认同”。事实上,如果仅仅用理性教育去说服学生,没有情感上的认同,只是责备、批评与苛求,就容易使教育变成僵死的教条。奇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情感认同”起的作用。这份“情感认同”,体现在奇闯祸之后被拽到办公室后的冷处理,体现在最初肯定他的“在乎上课”上,体现在专门对奇设计成长方案上,体现在成长记录本的设计上,体现在每天的成长记录上,体现在每周一封情感交融的信上,体现在奇管住自己后老师及时到位的表扬上,体现在学校争取奇的父母的认同与支持上……

把“情感认同”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保持了必要的期望张力。而这种张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控制和提升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第7篇

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提高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本文主要就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

钢琴教学;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意义;方法

必要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情趣。其中,钢琴就是一个有效的艺术方式。而我们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钢琴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情感。原因在于,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必要的钢琴演奏是将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与思想进行有效艺术表达的方式,是对于人在生活中情感的充分发掘,集中性的表现出来钢琴的深厚底蕴与文化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对于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工作,使得我们有效的进行钢琴教学,更好的表达出、挖掘出人心中丰富的情感与对艺术审美的方式。

一、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意义

对于钢琴教学来讲,通过有效性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有利于充分的挖掘人心中的情感与审美,使得他们在钢琴教学中进行更好的生活体验,即更好的挖掘美、体验美、追求美、表达美、使得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精神追求得到提升。对于钢琴教学本身来讲,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钢琴课的质量与水平,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与思想的课程中进行钢琴知识的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提高,在一种享受性的教学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灵魂的寄托,最终使得钢琴教学的作用得到升华1。

二、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进行必要审美与情感渗透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进行教学中的情感与审美渗透。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钢琴理论知识与演奏的能力,获得巨大的演奏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应用好有效性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思想与情感中的不足,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与审美水平,最终使得他们在钢琴中获得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愉悦。而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就是对于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具体来讲,第一,教师需要自己对于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进行全面性的研究与分析,使得自己的水平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充分在教学中进行演示,使得学生以自己的模板来进行钢琴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技艺的模仿与学习,并且在具体的学习中进行自己对于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最终形成他们自己的演奏风格2。第二,钢琴教师需要自己兢兢业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真挚的情感与灵活性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演奏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钢琴教学中内容的理解水平与应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比如:我们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的一些作品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使得学生充分对于三人钢琴演奏的特点与风格进行学习,尤其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对比,然后在具体的作品演奏中使得学生进行深刻的领会。如:贝多芬的作品往往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具有潇洒的旋律与明快的节奏。而肖邦的作品具有如诗如画的特点,非常注意演奏手法的灵活多变,使得听者置身于一种如梦如幻的情境中,进行充分的情感升华与艺术审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神圣庄严的特点,仿佛使得听者感觉严肃宏达的场景就在眼前。因此,教师通过这种具体的作品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与演奏模仿中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情感与审美的充分融合,会使得这些作品的价值被充分挖掘,最终会使得钢琴教学具有人性化、丰富化、生活化的特点3。

(二)提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

我们需要提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具体来讲,钢琴教师自己需要对于钢琴教学进行清晰的定位,更加准确灵活的掌握好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学习钢琴理论、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等等是钢琴教学外在的东西,充分把钢琴作品中作者的情感进行宣泄、思想进行表达,最终使得人们思考、觉悟,进行心灵的感动、情感的丰富、灵魂的洗礼才是其最终目标。因此,钢琴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比如:第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作者的中心思想、通过有效的演奏使得自己与作品的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形成共鸣,充分获得情感体验。第二,钢琴教师需要使得学生对于钢琴中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学习、思考。如:作品的题材、音节的变化、音乐符号的表达、作品中思想的展现等等,最终使得自己的钢琴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可以进行更好的学习,提高演奏的技巧,并且能够进行作品思想的充分表达,最终获得情感体验,给予听者充分的审美感觉,获得心灵的寄托4。第三,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网络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可以使得学生应用这些方式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全方位钢琴知识的学习与钢琴演奏的欣赏,充分进行作品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为自己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钢琴教学本身来讲,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以往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被替代,有效性、直观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形成,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直观性与形象化的知识学习,更好进行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表达思想的领会5。

三、结论

对于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利于钢琴教师更好的应用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也使得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进行钢琴知识的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钢琴作品中思想的领会,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作者:林怡俐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注释:

1.张海霖.浅谈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6,15:249.

2.杨小凯.论音乐的“审美”教育与“实践”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6.

3.肖成英.浅谈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144-145.

第8篇

一、知识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好像水池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是说,没有爱和情感,就没有教育,老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在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之感,形成自身的愉悦心境和教学情感,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识。教育的功能不单单是知识内容和经验的传递与更新,更多的是挖掘学生内在的情感认知及道德情操。作为一种人性与灵性的感情教导,在现今教育改革中,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对德育学科的真挚情感,应该在所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教授的知识注入自身情感的色彩。技工院校所使用的德育教材丰富多彩,包含着极其丰厚的情感因素,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潜在价值信息,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涛,说理清晰、条理明确、举例得当固然重要,而激发学生感恩的心弦更为重要。情是理的华丽的外衣,无情,很难让人接受;无理,情也慢慢失去了它原先的色彩。情与理相互依存和渗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情感,才能激起他们的热忱去投身学习。

二、教学过程

情感,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学生才能得以“消化”与“吸收”所学的知识。教学想要发挥出其有效作用,就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触及学生精神深层面的需要,促进学生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变得更自主和深刻。在教学的进程中优化德育课堂教学情境十分重要。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有着尤其显著的特征,学生厌恶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他们更加喜爱于贴近生活的案例。创设恰当的情境教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老师“引而不发”,让学生在疑问中自行探索和发现,这是教学的“核心价值”。而传统教学方式通常只是直接将结论教授学生,忽视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而发现这一“核心价值”的过程,这样学生是进行被动接受知识内容,而不是主动去建构知识,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将如何可想而知。首先学生在被老师尊重信任前提下,进行自主发展和选择,教师不要拿标准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德育学科的敏感问题。这样对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所阻碍。我们的任务是要让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见解充分发表出来,自主性的进行学习。技工学生在接收新知识本身就显得很被动,如果我们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独立思维模式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德育教育需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而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教学途径,开展多滋多彩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以及彰显才华的舞台。

三、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对于学生抱有良好的指望,教师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肯定、赞扬及鼓励;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后,会引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恭敬,并且内心产生上进心、知信心和决心。大家都知道,通过奖赏,行为可得以被铭记,但不能由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结论是目光短浅的表现。然而,教师智慧的体现表现在,能够从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独特的闪光点。因此,不仅在任何学生正确回答完毕后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还应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问题,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并且不要吝惜你对他们的鼓舞与赞叹。这对于塑造学生民主的性情是十分须要的。教师不但是智慧的使者、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力量的关键来源。教授知识的过程从实质上也表现了师生心灵碰撞、情绪情感交换的过程。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加强师生间的心理相容性具很大的难度,但这一问题经努力还是能够克服。有名同事,时常向我埋怨班级管理烦恼事,觉得学生的表现让她非常头痛,让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情谊的班级,师生关系极差。然而,在教师节当天,桌上摆着学生送来的鲜花,这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偏见。看到鲜卡片的留言,我的心里有所震撼,同时内心所触动。教师如何进行教育很重要,它不在于批评、责怪、惩罚外在的行为方式,而是在于教师道德情感的传输方式是准确的,是否被学生接受和吸收。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有了些新的意见:在师生关系的磨合进程中,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带着博爱的心去关爱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信任,去倾听每个学生的内心真实的体验。只有这样,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鼓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才可以进行真正得到情感交流。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教育应注入真挚的“情”,否则,纵然你有渊博的知识,灵利的口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都会显得有些无法适应,由此来看,教师的情感素质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来源。现今学生,因家庭条件优越,又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都顺着其要求,这样情况下让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和其他不良行为。学生通过道德情感教育教学,在教师个人人格魅力的影响下,来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人格特征,从而使情感变成影响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在德育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情感因素,是提高德育教学能力、效率和艺术的一个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不可缺少的方面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有情的德育教育,达到促进他们的动机和态度的目的,更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成为精神和谐、身体素质,情感丰富的主体。

作者:肖助新叶小燕单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第9篇

1.1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1.2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熏陶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我国传统的学校情感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强调社会的价值而缺乏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关注,淡化甚至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只关注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对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的关注,这也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难以得到理解和重视。

2.2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但教育内容比较空泛、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向学生灌输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课堂开展几次情感培训。而情感教育应该是连续性、长期性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要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才能起到情感教育应有的作用,偶尔的几次培训所讲授的情感内容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情感问题。此外,目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显得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情感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

2.3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呈现情感教育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教条化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者往往也只是通过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形

式,对道德进行说教和宣讲,将情感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大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互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阻碍了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招来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反感和漠视,导致高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等,但由于欠缺科学安排和缺少有效监督,而使情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了只做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终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实质。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与传递,缺少了情感投入、忽视了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倾注情感,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最适合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3.2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2.1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我国的历史与实际的国情,以厚重的历史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阵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实践活动,从中领悟到个人与国家的内在统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切实的行动将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为实际行动。

3.2.2加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与他人的来往与交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亲情观教育。亲情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亲人作为大学生关系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与之相处的对象,只有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至亲相处,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整个社会。

(2)友情观教育。友情是使人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情感,是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友情是他们人际关系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处理起来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友情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不够成熟和理性,因而会产生很多情感困惑与问题。爱情是关系着大学生人生和命运的大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3.2.3加强培养个性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顽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等,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要加强生命观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学生轻生、杀生等事例时有发生,这警示着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加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强化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茫然无措,面对挫折时的自暴自弃,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之以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3.3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

3.3.1寓教于乐

教育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实现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数量,而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质量。教育者只有着力于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地实施愉快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创设一切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和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快乐与兴奋的状态。

3.3.2以情施教

情感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情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感染到其他人,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活动所特有的两大功能,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将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情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地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育效果。以情施教,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达到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形象去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投入的真挚情感,以及渗透到教育内容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和打动学生,使情感因素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3.3加强自我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情感与品质。实现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要实现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课堂中,教育者采取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选取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案例、先进事迹等,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以此产生对道德感的自我认知。其次,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学到的理论要求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考察、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利用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绪自控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10-02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学生的生源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经常听到老师们在一起议论:“课越来越难上了、书越来越难教了、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学生一失意就出走,一批评就逃学,真拿他们没办法、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等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中职学生不爱学习,越来越难管难教呢?笔者认为,关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的情感没有确立。作为教育者,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树立受教育者的情感。实施智力教育与情感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

什么叫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使他们成为品德、智力、体质、情感、美感、劳动态度和行为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下面,笔者就对中职学生情感教育问题的现状与教育途径作一个浅析。

1 现状分析

1.1 社会情感表现冷漠

由于我国招生体制的改变,读职业中专的一般都是上不了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时大部分是中差生,有的可能在原中学享受不到老师们的阳光雨露、得不到老师的称赞与表扬,荣誉与他们更是无缘。在学校,看到的经常是老师的冷眼、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在家里,听到的是父母经常的唠叨或者是埋怨,有的可能是父母溺爱或者是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学习没有兴趣,整天无精打采。大错没有,但小错经常有,从而使他们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得不到重视、关心与爱护,他们的情感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冷漠,对学习、家人、朋友漠不关心,不愿与老师、同学们交流,以自我为中心,整天就摆着一张毫不在乎、面无表情的脸,用冷眼看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事外,一幅看破红尘的样子。无动于衷、缺乏活力、漠不关心、自私自利是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的真实写照。

1.2 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中职校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暴力,甚至有的暴力还非常血腥,手段也比较残忍。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缺少法律意识,很多情况下是自我控制能力差。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情绪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两极性,一点小事就容易出现高度的兴奋、激动;或者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会表现出极端的愤怒、悲观。其情绪变化非常的快,常常是稍微刺激,立即爆发,出现偏激和极端情绪的行为方式。许多校园暴力并不是学生一点法都不懂,而是一遇到事后头脑一热,法律意识荡然无存,产生的一些过激行为。易冲动,自控力差、报复心强是一部分中职生的常态。

2 中专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2.1 情感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所谓和谐社会,指的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得到了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而有序的社会,具体来讲,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要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就要纠正和消除影响和谐的因素,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减少不良行为对社会和校园的影响。我们也看到,有些学生人格存在缺陷,情感难以沟通,不能与人和谐相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用拳头和武力,给学校和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和谐社会呼唤真情和友爱,需要和谐与稳定。因此,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2 情感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需要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所谓教育“以人为本”,从内涵上说就是为了师生、尊重师生、依靠师生。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情感、注重学生完整人格、个性充分发展。才能使学校培养出适应社会各种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仅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发展需要,教学生悦纳自我、情绪自控,善待挫折、感恩亲情、珍惜友情。

3 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3.1 老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要多给予学生关爱

问题学生也有情感,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是冷血动物,他们曾经也是快乐的,只不过长期在一种压抑的、不被重视的环境中生活,久而久之,他们认为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因此,老师要多给予这些学生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体会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可贵。学生生病了,要把问候与关心送到;情感受挫了,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失败了,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勉励他们继续努力;成绩即使是进进步一点点,也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因此,教育者只有用心去关怀被教育者,用善良、美好、温暖、正面、积极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而不是用消极、辱骂、负面的方式教育。给学生在心灵上、道德层面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给学生一个健全、正确、正面、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思维方式。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丰富的情感,懂得体恤他人、不自私、不骄傲、有礼貌、有修养的积极向上的人。

3.2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道德与守法教育

课程改革后,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中,其中的一门是《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是入校新生的德育必修课,从培养目标――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要求,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指导学生体会和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最密切相关的道德与法律常识,将理论性的道德要求和法律知识融入在一起。因此,这门课是政治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最好的教科书。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参与、体验、感悟、思考和内化的机会,树立道德,增强法律意识,使学生知、信、行相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优美的范文启发、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在其他学科中,老师们也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3.3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传统教育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人文素养。许多课程标准也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但是有的学校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中,还是出现诸多误区:比如,有的老师简单的把“以人为本”理解为迎合学生的天性,不能对学生说“不”、不能批评学生,这种没有原则的尊重会模糊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是非不分。有的老师理解为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喝水、插嘴、上厕所,甚至可以在课堂上有权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纪律得不到遵守,就不能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以人为本”应有规则、纪律和制度的约束。有的把“以人为本”曲解为无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迁就和顺从学生,而教师的合理权益、发展愿望得不到尊重和保护等。因此,学校应把师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在实践中来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学生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3.4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有相当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说谎、打架及其他的一些不良行为,这些问题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另外,学校还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专门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据我了解,很多学校都没有心理咨询室,即使有的,心理咨询室也只是个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心理咨询室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5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的讲话,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也可以利用广播站和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以“感恩教育”为专题的事例教育,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冷漠。还可以利用不同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让学生通过节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从内心感谢父母,感恩亲情,树立学习信心。还可以通过“成人宣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应具有的素质。通过咨询热线、学生信箱、进行心理测量或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信息。利用讲座、报告会、讨论会等活动集中解答他们在情感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良性健康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中职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不该忽视也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维也应相应的变化。情感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体教育者都要行动起来,探索实现教育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途径。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情感教育。全体教育工作者只要奉献给学生爱、真诚、善良、敬业,才会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回归,真情得以流露。

参考文献

[1] 何希江.探讨中专生自律性的培养[j].云南医学教育,2012(4).

第11篇

【关键词】 美术教育;情感教育;情感培养;个性发展

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那么情感教育与我们的美术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次,美术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陶冶心灵的过程,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与美术教学的关系相互促进的。

最后,情感教育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但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简言之,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能使美术教学内容、环境和人际关系丰富、宽松和愉快。

一、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注重个性的教育过程,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对整个美术教学过程起着决定作用,而情感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情感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控制和稳定自己的情绪, 学会悦纳自己, 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人在良好的状态下, 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解决问题迅速, 容易吸收新成果。而当他们为自己的作品不能达到预想效果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对美术、对美术文化的科学认识, 以形成良好的个人心境和积极的情感, 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另一方面, 一个人如果能够较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 就能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自我是认识的主体, 又是认识的客体,要自己全面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就要打破自我封闭,在美术作品中展现更具深意的内涵。

一般说来, 教师对学生倾注多少情感决定着师生的交往关系,对学生个性发 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建立民主型的师生交往关系,借助得到学生承认的个人权威来管理班级,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殊性,鼓励多样性,培养创造性;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学会与人合作,善于人际沟通。

最后,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个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美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面对竞争、挑战和风险,要把握时机,获取成功,人们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学校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不能忽视情感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

二、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这种情感熏陶呢?

(一)把握情感教育的规律

第一,情知结合,提升情感教育的境界,让情感教育渗透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情”带“知”,又要以“知”带“情”,使两者和谐互动,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教学功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其整体效能,从而实现美术教学所能产生的认知结果和情感结果。在教学目标上,应做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要让情感教育自始至终渗透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

第二,以学生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和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竭尽全力的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第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美术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重创设美术教学的各种手段和方法,通过户外写生和多媒体设备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地学习情绪,诱发出对美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通过“导之以学”,教授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应用色彩,来抓住美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的学科能力;通过“助之以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教师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做有用的阳光。”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都决定于教师,所以教师首先应重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

其次,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用责任心和爱心,在美术教学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那么学生的情感教育将会升华。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最后,要提高感染力和亲和力。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情境,以帮助的态度给学生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和指导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用我们的积极情感去影响学生,产生共鸣,形成强烈的情感氛围。

(三)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帮助教师施教、学生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我国现行的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美术教学内容中包含我国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美术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讲授渗透着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教师应吃透教材,领悟教材中的精神内涵,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语言传情、表情传情的功能。通过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爱憎,展示个性特征,传递教材中的情感,撩动学生的情感,波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影响教育学生。

(四)用愉快的教学氛围沟通学生心灵

当学生都具有较独立的人格,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时。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想表现什么内容,是美术教学的逻辑起点。作为美术教师,只有或多或少地知道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并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远及近,逐渐地接近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其次,倾听心声,教学相长。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与共同发展。学生通过沟通可以谈收获、指不足,也可以讨论一下课堂怎么上,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信任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切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最后,加强交流,实现主体。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出科学、合理并有激励性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三、对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价值的探析

情感教育的价值,是情感教育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模糊不清,导致了人们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鉴于此,我对情感教育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情感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教育方式具有其内在价值。情感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其中,个体情感社会化,也正是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标。情感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它与特定时代的社会条件与教育条件紧密相联。英国的沙甫利兹提出:“人的社会性情感是人的一种最自然的情感,有德的性情是通过教育和实践养成的。”在当代,情感教育在促使个体情感社会化上,则向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状态趋动,其教育效果也会因之而逐步提高。

情感教育是个体生存的必备条件。而情感教育在个体生存方面的价值表现为情感教育能有助于个体所必需的情感、心理以及受它们所影响的身体方面的健康。此外,情感教育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调控自身的情感。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以在愈益激烈的生存商理论却告诉我们,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商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教育还可以使个体同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每一个个体的生存,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自身若能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他人拥有“同理心”,无疑为个体的生存之路提供了一张有效的“通行证”。

结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合情感教育,是教育者在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情感教育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

但是,目前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尚处于初步阶段,情感教育的理论与现实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情感教育在当前的美术教育教学地位中的位置还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系统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只要我们共同携手,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情感教育无比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兆德:《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

[2] 董影卓:浅谈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发展[J].辽宁:东北大学学报,1985。

[3] 张述祖 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 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 金马:《情感智慧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6]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 汪国余:关于对发展个性教育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

[8] 王孟钧:论素质教育中的情商教育[J]. 铁路教育研究,1998。

[9] 王玫:《创造型教育与情商培养》[M]. 西北高等教育,1999。

[10] 董学文:《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捷)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2](意)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13] 刘建勋: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4] 郭志平: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科教文汇,2007。

第12篇

关键词:美术 教育 情感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要使其既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创作。情感教育不仅是引发学生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是推动学生创作的基本动力,因此,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许多画家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特性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有着某种联系。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到美,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比如,泥塑教学首先体现的是操作性,课上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尽量提供条件使之多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泥塑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如在泥塑制作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愉快地参与其中,团结协作,增强了学习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

作品完成后,每个同学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由于没有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和传统形式的障碍,学生们找到了自信,任凭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变成现实,每件作品都包含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快乐。学生在感知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泥塑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而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

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赏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舞蹈纹陶盆》,它的突出美点是装饰纹样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纹样底线,便可看到盆内壁五人一组的舞蹈者,宛如围绕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们展示原始人狩猎或劳动之余载歌载舞欢乐生活的场景。学生领悟到了《舞蹈纹陶盆》独特的美,才能领悟到那份欢快的原始情感,从而生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课程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踏歌图》时,可以设计问题一:观察画中踏歌的四位老少乡农的形态,想象他们在过桥时有怎样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问题二:农民为什么要踏歌?通过这种问题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会被激发出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中人物淳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会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应坚持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并重。

参考资料: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