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

时间:2022-05-17 23:09:10

初中语文研修总结

第1篇

根据《XX省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国培工作计划》(无教职成〔2020〕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层学校为主体,要求各校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基层学校教务部门在听课记录封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由教师个人拍照,以JPG格式上传;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批改方式;合作提高

初中学生作文能力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老师对此非常着急,且采用不同形式的作文教学;如:阅读教学作文化,写作范文铺路式,点拨精讲细分析等等。但是,总感觉学生写得吃力且效果不好。原因何在呢?轻视修改,使得作文教学剃头挑子一头热。

一、作文教学批改的问题浅窥

老师在作文批改时,总是抱怨学生不会写,教的方法用不出来;作文评语成了批评语,甚至批判语,而不是批改语。于是,一次作文改下来,老师是带着气讲评作文,学生是胆战心惊地接受讲评。如此一来,学生怕写作文,越写越没有兴趣与自信。

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包容心很强,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毕竟写好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越俎代庖地帮学生修改字、词、句,对习作字斟句酌,甚至到了研究的程度。但是学生呢,面对满眼的“红杠杠”“红圈圈”以及老师精批细改的修改语,感觉自己作文能力的薄弱,本来以为写得不错的作文,结果是一无是处了。

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意识的一种重要活动,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是既累又苦的“主角”,学习、提高的主体学生们却是“听众”与“看客”。于是,他们对作文没兴趣,对自主修改,合作修改则没有意识和想法。

因此,改变学生写作能力在低水平徘徊的现状,从修改的角度着手,让学生合作修改,共同提高能力。

二、合作修改讲求有效的组织

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惯于“冷漠”,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那么,要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重视作文写作,在自评自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小组合作修改就要有点艺术性。

1.分组合作的必要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修改作文的前提。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高投入、精批改并不能改变作文问题的原因;只有学生之间用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同学的作文,

不但能发现同学作文的问题,也能获得借鉴和提高。

让学生从思想的根源上认识到开展小组合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在苏教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学习之后,学生对道德修养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接受,可让学生写写简单的议论文“谈善心”。学生先自我修改,针对作文提纲,思考文章是否有错字、病句,自己的摆事实、讲道理是否到位,论证是否合理有力。如:一个学生写到:“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善”的一面,为善之心难能可贵。”她在自主修改之后,发现“为善之心难能可贵”不怎么好,改成“为善之心是可贵的”。其实,这只是程度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意思,还是不妥的。

2.合作开展的有效方式。

小组合作修改,能够集思广益,可以让几名学生一起研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推敲字词,思考结构,探究情感。分组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男女生的搭配,性格、爱好、学习习惯互补,一般小组8人左右,要有负责人,则正负组长各一人,要有记录员,要有很好的修改原则与要求。当然,也适当考虑学生的自愿组合,可以动态分组合作,开展修改比赛,作文修改的辩论等等。如此,放手让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让他们在研讨中提高写作能力。

三、互动批改促成能力提升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都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开展小组合作修改作文刚开始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与学生就一次作文的批改定标准,学会合作修改的方

法、程序。

1.明确合作修改的原则

从文体上来说,不能出现四不像作文,否则直接打回,不予合作修改;立意严重偏差,不予修改;书写极差、卷面极不工整,不予合作修改,由课代表通知其誊写,自行修改。然后,让小组成员对剩下的作文,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定标准修改。或者集中一点,记叙文的波澜、议论文的论据与论证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角度。如:“谈善心”这样一个命题作文,我们就看它记叙的内容是否充实,富有生活气息;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是否恰当。结果“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善’的一面,为善之心难能可贵。”的句子被小组成员认为是一句有违写作目的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改为“有为善之心是可贵的,而将善心付诸行动更可贵。”

2.掌握合作批改的程式

其实剔除那些文风恶劣、态度错位是第一步;之后让学生从错别字、语句、标点等进行初步修改;然后让两三位同学合作,写出眉批与总批,还要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组长复核,组织大家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交流修改看法。当然,将修改结果反馈给习作者,与习作者交流、开展多向“对话”也是必要的。

另外,各小组可以展示合作批改成果,互推佳作。全班学生共同对修改前后的文章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写修改心得与体会等等,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将传统的作文批改由转入互动合作的批改状态,能够改变学生作文批改的思维,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意识,能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习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守祥.激发兴趣 合作批改 快乐作文[J].课外语文,2013(6).

第3篇

教育是喜欢苦衷业,为培育高本质的下一代,自己时辰从实际身心安康,依据学生的特性特点去点拔指导,关于单个差生,应用课间屡次倾谈,鼓舞其确立准确的进修立场,积极面临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骄傲自大起劲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经过实际生涯中的模范,让学生树立盲目地从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开展本人的观念,树立高尚弘远的幻想。

作为教初二前史课的教师,清楚本人对教材的陌生,故在课前做到仔细备课,多方面去汇集相关进行材料。为进步每节课的进行结果,教育质量,自己除注重研讨教材,掌握好根底、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育,如:投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影、幻灯、漫画、灌音等多样方式。经过培育学生进修政治的兴致,调动学生进修的积极性、自动性,进步教室的教育质量,按时完成教育义务。

经过一学期起劲,能制订好温习方案,并能仔细备好温习课,培育好尖子生,进步中等生,协助差生。但因为本学期讲课工夫较短,温习内容较多,温习比初中历史教学总结拟匆促,还觉察很大一局部学生承受才能较差,进修盲目性不高。加上自己对教材陌生,还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育成果未达所想。

在今后的教育任务中,要不时总结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经历,力图进步本人的教育程度,还要多下功夫增强对单个差生的指点,置信一切问题都邑水到渠成,我也置信有耕作总会有收成!学科总结本学期,我顺应新期间教育任务的要求,仔细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进修***总书记关于教育任务的讲话。从各方面严厉要求本人,积极向老教员讨教,连系本校的实践前提和学生的实践状况,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使教育任务有方案,有组织,有步调地展开。容身目前,放眼将来,为使往后的任务获得更大的提高,现对本学期教育任务作出总结,但愿能发扬长处,克制缺乏,总结查验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经验任务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仔细备课,不单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育办法,并对教育进程的顺序实时间布置都作了具体的记载,仔细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沛的预备,并制造各类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风趣教具,课后实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育跋文,并仔细按汇集每课书的常识要点,归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结成集。

二、加强上课技艺,进步教育质量,使解说明晰化,层次化,精确化,层次化,精确化,感情化,活泼化,做到线索明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深化浅出。在教室上特殊留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交流,充沛表现学生的主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易,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学得轻松,学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得兴奋;留意精讲精练,在教室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活泼口入手动脑尽量多;还在每一堂课上都充沛思索每一个条理的学生进修需乞降进修才能,让各个条理的学生都获得进步。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目前学生遍及反映喜好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厌恶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谦虚讨教其他教师。在教育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进修上都积极寻求其他教师的定见,进修他们的办法,还,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进修他人的长处,克制本人的缺乏,并经常约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寻求他们的定见,改良任务。

四、真修改功课:安插功课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条理性。为了做到这点,我经常到各大书店去汇集材料,对各类辅佐材料进行挑选,力图每一次演习都起到最大的结果。还对学生的功课修改实时、仔细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剖析并记载学生的功课状况,将他们在功课进程呈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实时改良教育办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指点任务,留意分层教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育。在课后,为分歧条理的学生进行响应的指点,以知足分歧条理的学生的需求,防止了一刀切的毛病,还加大了后进生的指点力度。对后进生的指点,并不限于进修常识性的指点,初中历史教学总结更主要的是进修思维的指点,要进步后进生的成果,起首要处理他们心结,让他们认识到进修的主要性和需要性,使之对进修萌生兴致。要经过各类路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长进心,让他们认识到进修并不是一项义务,也不是一件苦楚的工作。而是充溢乐趣的。然后盲目的把身心投放到进修中去。如许,后进生的转化,就由本来的简略粗犷、强迫进修转化到盲目的求知上来。使进修成为他们自我认识力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度一局部。在此根底上,再教给他们进修的办法,进步他们的技艺。并仔细仔细地做好查漏补缺任务。后进生凡间存在良多常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进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任务时,要特殊留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进修的常识断层增补完好,如许,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提高也快,兴致和求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知欲也会随之添加。

六、积极推进本质教育。当前的测验形式依然比拟传统,这决议了教员的教育形式要逗留在应试教育的条理上,为此,我在教育任务中留意了学生才能的培育,把传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受常识、技艺和开展智力、才能连系起来,在常识层面上注入了思维感情教育的要素,发扬学生的立异认识和立异才能。让学生的各类本质都获得有用的开展和培育。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三个班,学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生比拟喜欢该科,上课的时分比拟仔细,大局部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仔细完成功课。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怕班主任指摘,进修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教师,功课也由于怕分数低而找他人的来抄,如许就严峻影响了成果的进步。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倡导一种仔细、务实的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学风,严峻批判剽窃功课的行为。与此还,为了进步同窗的进修积极性,展开了进修竞赛运动,在学生中鼓起一种你追我赶的进修习尚。固然大局部同窗对该课很感兴致,进修干劲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根底太差,测验成果都很差,有些同窗是常常不合格,我找来差生,调查缘由,有些是不感兴致,我就跟他们讲进修语文的主要性,跟他们讲一些风趣的语文故事,进步他们的兴致;有些是没有起劲去学,我提出批判今后再加以鼓舞,并为他们定下进修目的,不时催促他们,协助他们;一些学生根底太差,抱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破罐子破摔的立场,或过火自卑,测验怯场等,我就协助他们找出合适本人的进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修办法,剖析缘由,鼓舞他们不关键怕掉败,要给本人决心,而且要在平常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么。还,一有提高,即便很小,我也实时地表彰他们。经由一个学期,绝大局部的同窗都养成了好学苦练的习气,构成了优越的学风。

八、获得了较好的成果。本学期,期末测验学生的三率状况优越。存在的缺乏是,学生的常识构造还不是很完好,常识系统还存在良多真空的局部。这些都有待今后改良教员小我任务总结本学期的光阴就如许曩昔了,回忆一学期的任务,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人民教员这一职业长短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常辛劳的,担负着教育任务、教科研任务及学生治理等多项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的义务。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临本学期教育任务状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维方面:自己能积极参与政治进修,关怀国度大事,反对以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心的准确指导,对峙四项根本准则,反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恪守劳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动规律,连合同志,热心协助同志;教育目标明白,立场正直,研究营业,勤劳耐劳;班主任任务仔细担任,关怀学生,保护学生,为人师表,有贡献精力。

二、教育方面

第4篇

关键词: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现状;综述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26-01

张志公(1918――1997)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他从事语言研究和教学50余年,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丰厚而深邃,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本文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文期刊数据库中的CNKI学术期刊、维普数据的有关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统计到的有关文献共88篇。从统计的文献来看,对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主要有以下5个关注点:语文学科性质和功能,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材的编写,作文教学观,教学语法与修辞观。下面就对这五个方面进行一个较全面的综述。

一、语文学科性质和功能

“语文是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这不仅指出了语文这门工具与一般劳动工具的相同性,也指出了其特殊性,这也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工具性”的提出强调了语文应该重视其根本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工具论”对知识和能力的过分强调,却忽略了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人的情感、意识、道德、美感以及价值观等丰富的内涵。在语文功能的论述中,张志公认为语文是最具智力价值的学科,语文内部的思维结构和智力结构想当完善,蕴含了丰富的创造性,兼具探索性和审美性。“学以致用”的实用观点,也是张志公语文是“特殊工具”的延伸。

二、语文教学改革

1.文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这是张志公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研究课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现代化要有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减少盲目性;语文训练应当有规格、有标准,应当有一个科学的序列,教学内容要现代化;教学方法要科学化、现代化。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首先是语文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再是语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则是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教学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内容也包括了教育观念,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2.语文素质教育。《张志公与语文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语文素质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主张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全方位开放。张志公提出语文教育还应当重视文学教育,他认为学文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语文教材的编写。张志公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创造了实用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训练的双线推进结构。同时他也主张将文言课文的学习纳入文学教育序列。这样的教材结构方式比较全面的揭示了语文能力的内涵,也便于合理设计语文能力培养与训练序列。重视语文知识的先导作用,即语法等,在能力训练上也科学求实,设计了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4.作文教学观。《张志公先生对作文的贡献》一文中,孙移山认为张志公对作文教学主要有三点贡献:一是强调实用性;二是倡导段落教学;三是重视语言训练。而李跃平在他的《张志公对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一文中对其作文教学思想做了更加详细的阐述,针对教师的命题作文限制学生思路,张先生提出:一是训练基本功,做到“辞达意明”要着重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二是打开思路,养成自觉思维的习惯,主要是要求学生写实,同时教学生读好的文章;三是感受成功,让学生快乐作文,这是针对作文评价体系提出的。施平在他的《张志公作文教学思想初探》文中提出了“多方面发展言语能力”:不仅要系统的让学生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语文基础知识,也要进行阅读教学,说话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5.教学语法和修辞观。张志公先生对教学语法提出的‘精要、好懂、管用’六个字的要求,写进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直是中学语文知识教学奉行的原则。”[1]而王洪江在他的《张志公后期语法思想给我们的启迪》一文中,则主要是就张志公后期的语法思想结合当前语法教学中出现的“淡化语法”等现状提出的现行教学语法系统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必然性做出的分析。张志公也是将“修辞”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清晰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的第一人。在他主编的《汉语》课本第六册设了“修辞”一编。“这不仅在我国史无前例,就是在全世界也绝无仅有。”[2]为了解决教师的修辞教学,他又专门主编了一册修辞编的《教学参考书》。“当时它不但统一了全国初中教师德修辞教学进度,深化了教师的修辞知识,开阔了教师的修辞视野,解决了教师修辞教学忠的答疑解惑,而且更重要的是普及了上千万初中学生的修辞知识。”[3]

综上所述,近几年对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和深度。相关文献,林林总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面地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做了研究,但从客观来讲,研究还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张志公在语文知识教育方面,教学语法研究较多,但是修辞等其他语文知识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只是在有关文献中略微带过。第二,将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与当前语文教育现状相结合,只是提出了问题,如“淡化语法”等,但很少有可操作性,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提出。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有更多关于研究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作品问世,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刘婷(1985-),女,四川仪陇人,现为西南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熊江平.张志公先生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J].中学语文教学,1999(4)

第5篇

摘要:《左传》、《国语》是研究先秦汉语的典型语料,两书在文献关系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时间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使用频率多,特点鲜明。对《左传》和《国语》的时间副词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书中常用的时间副词在使用频率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在语法功能和句法分布方面的特点基本也是一致的,只是在个别副词的使用上存在细微的差异。由此可以推测《左传》、《国语》应当是出于同一派学者之手。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4-0020-08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dverbs of Time in Zuo Zhuan and Guo Yu

ZHOU Guangg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China)

Key words: PreQin Chinese; adverbs of time; Zuo Zhuan; Guo Yu; semantic function

Abstract: Zuo Zhuan and Guo Yu are typical corpora for the study of PreQin Chinese. The two books have innumerable links with each other. Adverbs of time are a key subcategory of Chinese adverbs, featuring high frequency in use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adverbs of time in Zuo Zhuan and Guo Yu. The comparison reveals that the two books show strong consistency in the frequency of common adverbs of time and demonstrates that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syntactic distributions are substantially consistent. In these two books, only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 adverbs has subtle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infer that the two books might be composed by the scholars of the same school.

副词的特点需要从语法的角度着眼,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划分词类应该主要根据功能和分布,还要兼及意义。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汉语副词在功能、分布方面的特点,很有必要把副词同其他相关词类进行比较、区别。本文的论述重点在于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语气副词的区分上。

关于副词与时间名词的区分,杨荣祥先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副词一般只能充当谓词性结构中的修饰成分,而时间名词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当体词性结构中的修饰成分,一般都能和介词组成介宾结构,副词则不能”〔1〕。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是副词系统中的两个次类。关于副词次类的划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十分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个大杂烩”〔2〕。杨荣祥先生在著作中也提到“副词再分类的原则”问题,指出:“副词的再分类,仅仅以语义为标准是不够的,还应该从功能、分布方面分析各次类的特征……要在以语义为标准分类的基础上,找出各次类在功能特征方面的共性以及它们对有关语法格式的制约作用,从而证明所作分类的合理性。”“副词次类的语法功能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一、对被修饰成分的语法属性的选择;二、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三,不同次类在句法结构中共现时的顺序位置”〔1〕。关于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的区分,由于同属副词次类,在功能特征上并无明显的界限,我们可以根据语义特征进行一定的区分。马真先生认为:“通常所说的时间副词,大多不表示行为动作的‘时’,而表示行为动作的‘态’”〔3〕。总体看来,时间副词在语义上表示的是“时间观念”,而语气副词表示的是某种语气;另外在句法分布方面,由于“语气副词主要是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是对基本命题的主观评价,所以它总是统摄整个谓词性结构乃至整个句子”,因此语气副词在与其他副词次类连用时,总是出现在最前面①。

根据时间副词的功能和语义特征,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左传》、《国语》时间副词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对时间副词进行如下分类:首先把时间副词分为两大类,即动作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时间(表“时”)和与时间相关的状态(表“态”)②。然后根据表“时”表“态”的不同再分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分为表示过去、已然,表示现在、进行和表示将来、未然三类;与时间相关的状态又可分为表示久暂,表示先后早晚,表示始终,表示频率、重复四类。

本文先按照两书中共有的时间副词、仅见于《左传》的时间副词和仅见于《国语》的时间副词为序进行系统描写、比较,在此基础上就两书时间副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比较并加以总结。

一、两书均使用的时间副词

(一)动作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时间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进行所处的时间

【尝10:尝2】③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在以前、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在《左传》和《国语》中各出现10例和2例,如: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僖公30年)④

(2)辞曰:“臣尝陈辞矣,心以守志,辞以行之,所以事君也。”(晋语八)

【既i125:既i85】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变化在说话之前,或在另一动作行为发生之前已经完结,经常用于复句的分句中,可译为“已经”、“……之后”等,如:

(3)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隐公10年)

(4)今既免大耻,而不忍小忿,可以为能乎?(鲁语下)

【既已1:既已1】表示动作行为已经成为事实,可译为“既然已经”、“……之后”,如:

(5)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昭公3年)

(6)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晋语九)

【已i9:已i10】用于动词谓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早已经完成,可译为“已经”,如:

(7)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僖公28年)

(8)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晋语二)

【以2:以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已然完成或状态已然存在,通“已”,如:

(9)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⑤(昭公4年)

(10)从者将以子行,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晋语四)

2.表示现在、进行

【方ii37:方ii10】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可译为“正在”、“正”,如:

(11)晋君方明,四军无阙,八卿和睦,必不弃郑。(襄公8年)

(12)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鲁语下)

【今257:今227】〔4〕常用于全句之首,有时用于谓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正在发生或存在,可译为“现在”,其中包括“今日”、“今兹”的用例⑥,如:

(13)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隐公元年)

(14)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政有经矣。(宣公12年)

(15)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越语下)

3.表示将来、未然

【将417:将236】表示事情或动作行为即将发生,可译为“即将”、“快要”,如:

(16)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隐公11年)

(17)卞人将叛,臣讨之,既得之矣。(鲁语下)

【将欲2:将欲1】两个词语连用,用于动词谓语之前,表示将要实施某一动作行为或将来的时间会发生的动作行为,意义同“将”,如:

(18)齐侯既伐晋而惧,将欲见楚子。(襄公24年)

(19)夫差将欲听与之成。(越语上)

(二)与时间相关的状态

4.表示久暂

【长4:长5】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表示时间久,如:

(20)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昭公28年)

(21)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齐语)

【常i1:常i1】表示动作行为持续时间久长,还可以表示“永远”、“永恒”:

(22)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襄公27年)

(23)今子图远以让邑,必常立矣。(鲁语上)

【恒4:恒5】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长久不变,可译为“永远”、“总是”,如:

(24)国家之敝,恒必由之。(襄公13年)

(25)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鲁语上)

【既而37:既而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不久,可译为“不久”,如:

(26)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桓公5年)

(27)公子使奉F沃盥,既而挥之。(晋语四)

【遽11:遽4】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急速,可译为“急忙”、“紧急”、“迅速”等,如:

(28)仆人以告,公遽见之。(僖公24年)

(29)此志也,岂遽忘于诸侯之耳乎?(吴语)

【亟i2:亟i1】表示动作行为快速或时间间隔短,可译为“赶紧”、“立刻”、“马上”,都修饰动词,动词后都带宾语,如:

(30)我死,乃亟去之!(隐公11年)

(31)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乎!盍亟索士整庇州犁焉。(晋语五)

【骤i5:骤i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很短暂,某一动作行为在另一动作行为之后马上发生,可译为“突然”、“一下子”,如:

(32)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庄公27年)

(33)子惧,曰:“老之过也。”乃骤见左史。(楚语上)

5.表示始终

【初i102:初i3】用于动词谓语之前或句首,追溯往事的情况下常用,可译为“起初”、“当初”,如:

(34)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隐公元年)

(35)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其党启狄人。(周语中)

【初ii9:初ii1】表示动作行为是第一回,可译为“开始”、“第一次”,如:

(36)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隐公5年)

(37)收而场功,待而畚x,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周语中)

【始94:始19】追溯某一状态或动作行为的开始,可译为“刚开始”、“最初”等,一般用在句首或谓语之前,如:

(38)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哀公25年)

(39)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晋语三)

(1)表示过去、已然的时间副词:“已”在两书中的功能相同,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不修饰名词;“既”在《国语》中可以修饰形容词谓语,在《左传》中没有这种功能;“尝”在《左传》中可以修饰名词谓语,在《国语》中没有这种功能;《左传》中的“以”2例用来修饰动、形、名词谓语以外的其他成分,在《国语》中修饰动词谓语。

(2)在表示现在、将来的时间副词中,《国语》中的“方”可以修饰名词谓语,这在《左传》中是不见用例的;“其”在《左传》中表示将来,《国语》中没有这种用法,其他词语功能相同、数量存异。

(3)“一”、“壹”、“素i”、“既”在《左传》中作时间副词,是其自身的一个特点,《国语》中没有这些副词,而“素i”作时间副词修饰形容词谓语是更为特殊的一个表现;《国语》中的“久”、“一旦”和“永”等时间副词,《左传》中未见用例。从上面几个副词的运用并结合现代汉语加以思考,可以看出,《国语》中表久暂类和始终类的时间副词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相比之下,《左传》的时间副词运用稍显随意、杂乱。

(4)表先后早晚,《左传》有“前”、“遂”;《国语》特有“素ii”,这也体现了《国语》的“素ii”在后世有较强的生命力,说明是典型性时间副词,而“前”、“遂”用法多数发生了转移。二书表频率、重复类的时间副词在语法功能上大致相同,《左传》中独有“再三”用例,这些都是汉语中生命力很强的词语。

注释:①

关于副词次类连用的线性次序,本文依据杨荣祥总结出的观点,可参《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②关于时间副词表“时”和表“态”的区分,本文借鉴了马真先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关于时间副词”一节中的观点,马真先生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本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③文章以【advN1:advN2】的方式进行比较,前一时间副词及后面的数字表示在《左传》中出现的次数,后者表示在《国语》中出现的次数,具有两项意义或用法的多义时间副词,本文以“advi”和“advii”来表示,后面仍有出现频次的数据;仅见于一书的时间副词直接以【advN】的形式表示,数字仍表示出现次数。下文在表述出现次数时,前面的次数为《左传》,后为《国语》。为行文简洁不再标出书名。在副词描写方面,本文按照副词词头的音序进行排列,特此说明。

④“两书中均使用的时间副词”一节中的例句一般采用先《左传》后《国语》的顺序,详明出处,不再标出书名,下同。

⑤《左传》中另有一例为“自古以然”,义同本例中的“从古已然”,“自”、“从”作介词。这种说法是先秦汉语的习语。

⑥“今兹”、“今日”在先秦时期已经成词,《汉语大词典》分别释义为“今此,现在”、“本日、今天”。将二者视为时间副词是采用杨伯峻、何乐士先生《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的分类和说明。

⑦“始”、“终”用作时间副词,在文献中常可见到对举使用,如例(43),另外两词也可与其他时间副词对举使用,比如与“姑”等,如例(42)。我们认为两词是典型的时间副词。“卒”作时间副词表示“最终”,在语义上与“终”是相近的,在句中也是充当时间副词。

⑧“遂”作时间副词还是语气副词有一定的争议,我们主要结合语义特征进行分别。杜预注《左传》时有“遂,两事之辞”或者“两事故曰(言)遂”的解释,因为是“两事”,我们认为存在时间先后的顺序。另外,根据副词连用的线性顺序原则,语气副词多在谓语成分修饰语的最前面。我们观察文献用例,发现“遂”一般都是直接用在谓语成分之前,一般不能放在修饰成分的最前面。依据这些内容并结合文义,我们倾向于将“遂”处理为时间副词。

⑨杜预注:“骤,数也。”《国语》中“骤谏”凡5见,韦昭注出1例,即“今申胥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越语下),韦注:“子胥数谏,王不听,知吴必亡,使于齐,属其子于鲍氏。王闻之,赐之属镂以死。”上古时期的“骤”到了中古时期被释为“数”,表示“多次、屡次”。这一语义的“骤”与上文表示动作迅速义为“一下子”的“骤”是有明显差异的。

⑩“曩者”与下一分句的“今”对举成文,都是时间副词。时间词语后附上“者”构成复音时间词,很早便已产生。

B11此例韦昭注:“素,犹豫也,履,行也。”例中“素”与下一分句的“而后”相应,用作时间副词,修饰动词“见”,义为“预先(看到、知晓),然后施行”。

B12相对使用频率是指两书时间副词的使用量与各文献全部用字之比。本文将《左传》、《国语》分别以18万字和8万字计,因此时间副词的相对使用频率分别为1016%和1.021%,差别极微。

B13表中对副词所修饰的谓语成分的性质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和名词谓语。表中统计的频率之和未必是100%,原因在于有些时间副词修饰其他谓语成分,比如“日”一般修饰后面的句子,而很少修饰谓语。

参考文献:〔1〕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47-48,228-270.

〔2〕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12.

第6篇

一、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内容模块的编制

从职初教师岗位实践和专业提升的需要角度看,基于导师指导的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落实教学计划的制订。依据课程标准,初步把握一学年的教材总体特点、学段教学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学科课程计划,在备课组长指导下,结合学情,完成“课程纲要”以及学期、单元、课时计划的制订,并以此确定课堂教学的进程依据。(2)科学编制课前的导学问题。能结合学习内容,科学安排与布置课堂预习与导学问题,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意识。(3)养成提前候课、按时下课的习惯。能够提前适当时间到任教班级,检查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并与个别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或学习检查。不把教师的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程,按时下课,不拖堂。(4)做好教学资源的准备。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精心备课,为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提前做好教学前的相关实验、资源准备,并自主检查教学设备状态,保证教学的正常需要。(5)帮助学生树立课堂规则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制订课堂学习规则,注意采取“解释、演练、强化、提醒、体验”训练程序,培养课堂学习的规则意识,使其有序参与课堂讨论;注意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间,尊重他人发言,会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能有效控制和化解课堂突发事件。(6)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注意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地投入学习活动。(7)着眼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合理调节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8)根据教学任务选择适合的课型。根据不同课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时间,规范地进行教学示范或实验演示,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学科教学。(9)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会规范编制课时教学目标,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并明确规定学习行为达成的标准或水平;能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对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及时指导与帮助,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能机智地引导和调控,保证教学沿着正常轨道展开,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过早掉队。(10)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效地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设计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11)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堂上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会控制各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过渡时间,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评估,并结合合作学习的进展,进行适度的教学过程调整,促进和保证学生实现有效学习。(12)科学安排和实施反馈矫正。能够针对学习目标,恰当运用课堂的矫正与反馈手段,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和状态,有效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注意进行教学调控,对学生实施多样化、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水平达成。(13)增加课堂提问的效度。能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简洁性、启发性与导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能把握提问的时机性、层次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注意先提问后叫答学生姓名,提问后要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并且能进行恰当的追问。(14)重视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语言应规范、简洁,有启发性、激励性、幽默性,语言的内容能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不必要的口头禅(语),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歧视性语言;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学科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15)科学布置巩固性的作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结合学情特点,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作业内容应是所学内容的巩固,作业容量适度,能启发思考,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的形式避免单一化,可以采取书面作业或实践性作业;作业的内容应有层次性,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一遍,凡布置的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实践性作业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二)“监测试卷的命题”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理念。学习和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知道“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中各条目考查水平的具体要求与层次,对学科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把握学科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笔试内容考查的命题要求。(2)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探究活动的具体条目,结合教材特点、学情特点,能对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进行初步分解,细化对课程内容具体目标的理解和认识。(3)掌握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知道有关命题编制的一般理论,了解评价一份试卷的常用指标,如均分、众数、中位数、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差异系数、标准差与方差、标准分等基础知识。(4)熟悉试卷命制的技术和流程。掌握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试卷编制的一般过程,会根据命题任务,准确确定考查内容和水平要求,科学编制双向细目表,合理确定考查覆盖度,题型结构与分值,控制试卷总体难度、容量,注意试题语言、字体和图表的学科规范,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或细则,并能根据网络阅卷的需要编制合乎规格的试卷。(5)初步掌握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命题技术。能够结合学科的课程标准,针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熟悉和掌握三类目标命题的一般特征和试题的呈现形式,科学编制信度高、区分度好的试题。(6)基本把握不同类型试卷的命制要求。能根据学科评价的功能,结合教学任务,命制形成性评价试卷和总结性评价试卷。能根据评价需要,制订表现性评价的方案或评价量表。(7)规范落实学业试卷的评阅。根据试卷评分标准,合理判分。注意在评卷中收集学生典型错误信息,反思教学的得失;同时,能熟悉“网络阅卷”的一般流程,掌握“网络阅卷”的具体方法,并能利用阅卷平台提供的功能,收集数字化的学生错题信息或典型答题案例,并能结合阅卷数据进行书面的诊断分析。(8)实施学业监测后的诊断分析。根据试卷评分标准,能够合理判分,并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判定与统计;能借助一定的质量分析系统或平台的监测数据,进行任教班级学业质量测试后的诊断分析,形成学业质量诊断分析报告,并制订教学改进方案或措施。

(三)“教学课例的研究”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课例研究,是基于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改进,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具有基于专题、持续研究、见证效果、形成成果等特点。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等活动,达到以下专业要求。

(1)认识教学课例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课例研究的目标指向职初教师个体课堂教学技能,着眼教师专业的成长。开展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我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通过同伴互助,帮助教师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同事或同行间建立起牢固的、专业互助的伙伴关系。(2)明确教学课例研究的一般方法。知道课题研究是贴近教师专业实践最为紧密的质性研究方式。其主体研究方法是基于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具体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3)把握教学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教学课例研究以问题为导引,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提升,具体遵循确定主题、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集体反思、自我完善、总结分享、循环跟进的程序。(4)整合教学课例研究的活动形式。基于主题的教学课例研究的形式应避免单一化,力争研究主题系列化;在一课一议的基础上,可以将研究形式拓展为同题异构、同课一人多轮循环、同课多人多轮循环、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教研等多种形式。(5)规范教学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能根据研究任务和专业研修需求确定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切合研修专业需求和同伴认同态度,成立或组建研究团队,合理进行研究的协作分工;能围绕研究的主题,设计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践研究。研究中善于建立对话互动的平台和氛围,着眼同伴互助,能够聚焦主题开展对话,梳理和形成促进课堂教学问题改进的措施与基本经验。(6)优化教学课例研究的技术手段。课例研修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采取集中评课、议课的方式进行。应掌握课堂观察基本方法,根据研究的侧重点,科学制订课堂观察量表,开展课堂教学观察实践。初步熟悉和了解基于信息技术的视频课例录播系统,恰当地运用DV、手机、数码相机等低成本技术工具,能够进行视频教学研究课例的诊断分析与研究。(7)初步掌握教学课例评课议课的方法。在开展教学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后,能根据课例评课的标准,聚焦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评课议课应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评课观点的陈述应基于具体、典型的课堂观察证据,不轻易做主观性的价值判断,对于课例实践中任教教师专业优点的评述不吝啬,对于专业不足的阐述要到位,不走极端,做到客观、公正、准确。(8)善于提炼教学课例研究的成果。能够带着目的进行课例观察,畅所欲言地表达;对研究的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和整理,并基于观察数据,理清课堂教学改进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果文本,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保证后续研究更加深入;善于挖掘课例研修的价值,针对课例中典型的共性问题,能转化和上升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学生学法的指导” 课程模块内容要点

在导师的指导下,职初教师应借助教学实践、课例研修与自主反思活动,达到如下专业要求。

(1)把握学科学习规律。应初步把握本学科学习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知道学科认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能在学科学习中采取四轮学习方略(也把一节课分为四轮):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第二轮——听课,破除障碍;第三轮——复习,扫除障碍;第四轮——作业,学会应用。预习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听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复习是为了巩固,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能坚持“前移后续”的策略,培养学生“先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先思考再求助”的学习习惯,有效落实四轮学习方略的指导。(2)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能够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难度、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归因分析;能指导学生采取放松训练、调节学习难度、多感官协同、排除干扰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3)学会制订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计划要保证学习任务实现的可能性,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必须做的,是否应该做的,是否能够做的。同时要明确学习计划落实的具体安排,计划目标要求明确化,可衡量,可达成,符合实际,并且有时间限制。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学习整体实效。(4)学会有效听课与笔记。指导学生领会听课的作用,学会选择性地进行笔记。学生不仅要注意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和核心,而且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地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在每章复习结束时,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5)有效开展学科训练。明确学科练习和训练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反馈与强化,作业训练要精选试题,强调训练的计划性,着重练习的针对性。具体要求做到:一是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是加强错题巩固的自觉性,重视测试中错误类型的归类,注意习题解题方法的归纳,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三是注意习题训练的科学性,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练、循环训练、规范(性)训练以及限时训练,答题要克服犹豫心态,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四是加强习题训练的规范性。习题训练要注意规范化,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题答案的思维定式的影响,避免“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抓稳基础分,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6)学会选择教辅资料。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指导学生 “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教辅用书即可,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引导学生避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决不能舍本逐末。(7)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加强克服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的心理辅导,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合理归因;合理确定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摆正心态,避免怯场;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放松。(8)学会巧用草稿纸。指导学生平时的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为了便于练习做完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9)定期自主诊断。指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对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及时弥补,尤其是对薄弱环节加强反思诊断,及时确定查漏补缺的重点学科,保证学科的均衡发展。

二、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要求

中学职初教师校本研修课程的实施,应结合学校特点,总体上采取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职初教师落实知行结合、自主实践与自觉反思,职初教师所在学校承担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的方式。具体说,导师、职初教师、学校应分别落实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一)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导师要求

(1)落实课程实施计划。根据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指南的基本要求,导师针对每一校本课程制订课程实施计划与方案,明确每门校本教师课程评估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职初教师了然于心。(2)实施课例研修指导。导师能在安排自身工作的同时,随机观摩和观察职初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有计划地组织职初教师开展主题性、专题性、系列性的课例研修,主动听取职初教师的汇报课,做好课堂观察的记录,能结合课堂诊断情况,给职初教师提出书面的教学改进建议和措施,并明确职初教师落实整改的时间要求。(3)落实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导师能对职初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理论学习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示范,帮助职初教师形成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规范。(4)落实学业评价的专业要求。导师能对职初教师的教学命题评价提出具体技术指导,定期对职初教师的学科命题提出任务性要求,明确具体数量和内容要求,能针对职初教师编制的试卷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并落实书面改进意见,同时能保存好试卷命题改进的过程性资料,作为职初教师档案袋评价的基本证据资料。(5)落实学法指导的建议。导师能给职初教师提供适合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建议,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职初教师学法指导的落实进行督促和检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二)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实施的职初教师要求

(1)虚心听取导师专业意见。能按照校本研修教师课程指南的要求,虚心听从导师的专业指导,规范落实研修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听取导师的专业指导意见,进行课程研修和专业实践。(2)定期开展研修总结。要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专业习惯,定期进行专业研修的反思和总结。针对课程研修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能主动思考解决办法,并善于结合导师的指导意见,创造性地进行落实,不盲目从于导师的建议。(3)主动落实课堂研修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组织课程研修的要求,围绕课例进行专业研修,能主动定期观摩和听取导师的常态课,学习导师的课堂专长,并主动开展课例研究教学实践,征求导师或同行的意见。(4)主动落实学业命题研修要求。能根据导师对学业试卷命题的指导意见,主动进行命题实践,同时主动学习有关命题评价的相关理论,充实自我对学业试卷命题的评价理论水平;同时能够根据研修的要求,在研修期间提供规定数量的学业试卷。(5)做好研修材料的积累。能够根据导师要求完成各类专业研修过程资料和评估资料的填写,并做好专业研修过程中各类研修课程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能够选择和提交体现专业研修成效的典型性材料。

第7篇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年度外国语学院行政工作和我本人所做的工作。我的汇报分两个部分,首先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接下来谈谈外国语学院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里,在校党、政和院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外国语学院行政工作圆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在:

1、日常教学质量长抓不懈

外国语学院不仅肩负着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而且承担着本院英、日和法三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过去一年里,我们继续把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管理的规定,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按照学校学分制改革部署,在教务处的领导下,我们制订了《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增设了近20门大学英语选修课,并完成了这些选修课的课程大纲的编写工作,使大学英语各门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测试形式等更加规范,更加有据可依。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这项工作从年下半年开始试运行,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目前正在认真总结经验,努力使大学英语网上自主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

3、英、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

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英、日语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在校外资深专家对《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对年制订的英、日语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拓展专业培养方向,使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更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4、师资队伍建设见成果

年学院成立之初,外国语学院共有教师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85%以上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仅有5人。过去一年里,在教学任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加大选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的力度,目前,所有只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都在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一人即将取得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按照人事处相关文件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学院师资的质量。目前,在全院107位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已达49人,英语专业的语言学系列、文学系列、翻译系列、高级英语系列等高难度课程已具备了较强的师资阵容。

5、科研工作有起色

过去一年里,我们在院内大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与省级和国家级杂志建立关系,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了科研水平。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积极指导,结合实际,选准方向,引导青年教师申报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和科研课题。过去一年来,全院共发表或即将论文近40篇,其中国家级论文3篇,先后有50多人次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和培训,承办CCTV杯大学生演讲比赛一次。

第8篇

二是对过去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科学总结不够,特别是对历次新编语文课本试验和修改不够。

三是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改革和创新不够。

四是语文水平测试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命题工作科学性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逐渐现代化,语文教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得不能很好适应即将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学生在语文素质,特别是语文能力方面的实际需要。因此近一两年内,各地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工作者以及关心语文教学的学者、专家都纷纷对当前语文教学提出批评,强烈要求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进行改革,乃至汇合成一个响亮的呼声:“语文教学非改不可!”

当前语文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四方面“不够”。

一是语文学科理论研究不够,不同主张之间互相交换意见不够。

从制订语文教学大纲到编写语文教材和进行语文教学,都需要以正确的学科理论为指导。就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说,1963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语文教学大纲里确认语文具有工具性的学科理论。经过30多年教学实践迄今工具性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工具性应怎样体现在语文教学任务中、怎样体现在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中,以及怎样体现在语文水平测试中,都还是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先后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任务有不同提法,多次改编和修订的语文教材内容有不同安排,每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同掌握,乃至大大小小语文能力测试也各有侧重点,这说明怎样从工具性出发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理论认识还不够明确。1996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对语文的性质重新作了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两个“最重要的”讲的都是工具性,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包含在“交际工具”里;而交际工具的内涵扩展为“文化载体”,这表明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但语文学科又应怎样体现文化载体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不够明确。此外,也有人认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应当突出它的人文性,以人文性取代工具性。但究竟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更可作为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这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语文学科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语文教学界各家主张不尽相同,但长时间以来很少开展泛讨论研究。因此,应当提倡互相交换意见,包括对现行各套语文教材和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和评议,以逐渐求得共识。

二是对过去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科学总结不够,特别是对历次新编语文课本试验和修改不够。

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已经积累了50年的经验。深感遗憾的是,这些经验却缺少应有的科学总结。前20年,主要有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1956年强调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实行文学与汉语分科教学,制订了文学教学大纲和汉语教学大纲,在中学阶段创立了文学教学体系和汉语教学体系,分编为文学课本和汉语课本。但试行不到两年,只编出大部分课本,分科教学就被取消。另一次是 1963年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偏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制订了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体系,编写了新的语文课本。但试用也不到两年,课本只编出小部分,编辑方针又被改变。两次改革都未取得完整的经验,也未作出一定的科学总结。中国“十年”期间,整个教育工作遭受破坏,语文教学也处于混乱状态。后20年,从“拨乱反正”开始,语文教学在恢复一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改革试验,直至提出“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实现多样化”的方针。在这段时间内,新制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又经过多次修订,全国通用语文教材也随着几经改编,各地涌现的语文实验教材也边试用边修改。但仍然很少见到一些有比较科学的总结性经验公开发表或者展开讨论。总起来说,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中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缺少科学总结。不对过去的改革工作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总结,就难以对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高认识,也就不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改革工作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

再就历次新编语文课本的试验和修改情况来说,还存在着不够规范的问题。例如试验新编课本,往往不明确试验要求,不订立切实可行的试验计划,不安排对比试验,不研究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不做试验记录和各类统计,不随时征求对试验课本的修改意见,以及不认真做好阶段评估和试验总结。这样就把课本试验工作等同于一般教学工作,缺少试验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修改课本也往往局限于编者主观上所能接受的或者工作难度不大的,做一些修修补补,不解决试验中所反映的重要问题,不要求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像这样的试验和修改无疑都是容易走过场的,不可能为教材改革孕育出真正的科学研究成果。就以50年代新编的文学课本来说,试用时都一片叫好声,说是选材精当,内容丰富,系统性强,编排新颖,教师有教头,学生有学头,似乎这次改革已经成功。但全国正式使用以后,各地反映的问题就多起来,甚至提得越来越严重,很快变成一片反对声。这就说明这套新编课本未能从实际出发认真试验,也未能及时从试验中发现问题认真修改。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人教社编写的,1997年起在两省一市试验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注意了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三是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改革和创新不够。

20多年来,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课教学方法也作了一些改进。不少语文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不但教得实,而且教得活;有些教师不但研究教法,还研究学法;还有些教师注意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近来也有把电脑搬进课堂的。他们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从大面积学校来看,一般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例如,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三多一少”的现象仍然

存在,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多了,而相反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教学少了。又如,作文前缺少必要的启发和指导,批改作文忽视语言通顺不通顺,未能教给学生怎样把不通的改通,怎样从写通到写好。如此等等,问题很多。至于有些教师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朗诵,不会写通顺文章,乃至不会使用电脑,那就更增加了教法改革的困难。总之,一般语文教师多习惯于老一套教法,缺少改革和创新。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可以说教得呆板,教得空泛,教了不管用;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这就无疑会严重地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是语文水平测试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命题工作科学性不够。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到中考、会考,语文水平测试问题比较突出。就读写听说四项来说,听和说未列入测试范围,一向是被忽视的;读的测试最成问题的是,增加了似是而非的选择题,似乎是在与学生为难;写的测试尽管变换作文方式,终因缺少合理的评分标准,分数高低往往可以随意而定。总的情况是试题的量越来越大,所命的题越来越别出心裁,学生考得头昏脑胀,交卷后甚至估计不出自己的成绩是好是坏。

命题是个大问题,测试能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所命的题是否合理。现在各地中考和会考,都是临时请几位教师集中在一起命题,几个人一商量,匆忙中题目就出来了,只要试卷上不出差错,分数拉得开,命题工作就算顺利完成。至于考后的试卷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议论一阵也就过去了。这说明命题工作缺少科学研究,也不广泛征求意见,最明显的是尚未建立起科学题库作为一定的依据,因此迄今仍存在着严重的主观随意性问题。

针对上述四方面“不够”,以下谈谈我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构想和主张。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_质都是因为有了工具性才形成的。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任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语文学科的其他性质,决定语文教学还有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包括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和历史社会生活知识等文化知识)的任务。总起来说,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都是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基础和核心来进行的。因此可以归结为: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并根确基本性质与其他性质的关系,明确性质与任务的关系,明确基本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这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就构成整个语文教学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论认识框架。

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的理论认识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总结了建国以来在处理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历史上的语文教学长时间强调思想性,有时强调文学性,有时只提工具性,有时还并提知识性,但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历史条件下,这些强调各有所偏,或多或少地影响当时的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现在总结出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只要坚持以工具性为基本性质,以语言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就有可能避免各种偏向,把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引上方向明确的轨道。其二,全面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读写听说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对生活的爱美心态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些也正是中学阶段语文学科需要进行的素质教育,全面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两种“基本”和三种“关系”是语文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其三,对编写语文教材和进行教学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材必须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从语言教学出发兼顾其他方面教学的需要;课堂教学也必须以语言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解课文应当从语言文字出发,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文化知识),再回到语言文字。这样就能构筑成合理的教材机制和正确的教学路子,导向真正的素质教育。

第二,迫切需要研讨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两个思想认识问题。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完成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的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要注意体现一定的世界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就是身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这里提出两个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待这个问题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例如在语文课本里,选编一定数量反映20年来社会变革的并可作为语言教学范例的名篇,让学生从中认识时代并学习能 反映时代新貌的语言。又如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以《广告法》为依据学习写广告语言,以《合同法》为依据学习写合同语言。总起来说,就是语文教材内容必须与当前的改革开放和实际应用适当地结合起来。(二)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整个社会生活信息化的需要。现在已处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开发和创业,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语文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课本里写的是书面信息,教师讲授是传递信息。学生学习是接受信息。无论写的、讲的或者学的,都要求有一定的新意或者有助于提高素质的,才能成为有益的信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有关语文信息积累、掌握和系统化的过程。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现在有些语文教材已经编入电脑阅读、电脑作文,教学中也有试行网上听课的。因此,我们还必须把语文教学信息化问题列为当前迫切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第三,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比较切合实际的语文教学体系。

按照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的理论认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组成能体现这些“基本”和“关系”的系统教学内容。初步设想,从初一到高三,应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线索.作出有序的安排。初一着重学习系统的基础语言(字、词、句、段、篇),初二着重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初三着重学习比较浅近的文学语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初中三个年级,从学文字、学文章到学文学,也就是从语言的打好基础、语言的广泛应用到语言的初步提高。与这些语言内容相配合,学习一些实用的语法、逻辑和修辞知识。此外,还要学习一些文言词语。高一着重训练语感、思维和语言表达,高二着重学习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和古代汉语知识,高三着重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以及中外名文(非文学作品)的语言。高中三个年级,逐步提高语言的领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教学线索在各个年级里还要把不同内容和程度的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和知识传授都带动起来,并组织系统的应用训练和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语文读写听说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实验、论证、修改,才能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切合语文教学实际。

第四,语文课教学方法力求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语文课教法改革的重点应是,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以及在语言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里以举例性质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l.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而应从班级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应当让学生着重学些什么,怎样才容易学,怎样才学得有兴趣,怎样才学了有用,以及怎样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强信息观念,不作脱离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复介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向学生提出不费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把语文课教成毫无信息价值或者“炒冷饭”的“泡沫课”。

3.教学生朗读,不要一律采用!“吃大锅饭式”的齐读方式,而应当多作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提出意见。这样能使读与听说相结合,也便于教师指导。

4.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作不同的理解和解答。应该把这些看作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可喜现象,也是课堂教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5.每节课都应有一些读写或听说的练习,没有练习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在练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多获得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

6.学生作文中有独到见解、灵巧构思或者生动语言的,应大加表扬并评上高分。作文能力有显著进步的,乃至某一次有进步的,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加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成为学生热爱写作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第五,研究语文测试理论,改进命题工作,制订作文评分标准,并建立科学的题库。

第9篇

1. 研究背景 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现象,是话语修正现象在跨语言意义传递活动中的体现。它与口译输出中的不流利性问题高度相关,在技能上升的瓶颈阶段尤为突出。对口译自我修正现象的分析,有利于充分把握译员学习的基本状况,分析译员在口译活动中面临问题的类型和分布,改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话语自我修正指的是说话者在同一话轮之内自发纠正自己话语的行为( Pillai,2006)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话语修正与自我修正现象得到了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只着眼于一种语言( 母语或二语) 内的修正,没有将涉及语际间意义转换过程中的修正情况纳入考虑。作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语际转换活动,口译的自我修正现象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较之一般话语修正,口译自我修正现象更容易进行理论化、系统化考察。在口译研究中,译员意识活动中的概念成分很大程度上无法通过外显的方式予以考察,于是“在自我纠错和起步失误中显现出来的输出规划和监控等产出过程引起了心理语言学家和口译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P?chhacker,2009: 125) 。口译活动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较之一般话语修正研究有更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译员的输出大部分基于源语信息,研究者可根据源语大致确定译员话语规划的前语言信息,通过与最终产出的对比更加客观地判断译员的自我修正类型。此外,对我国大部分口译工作者而言,A 语等于母语,而 B 语多为在学校习得的外语,只有极少数译员的 B 语近似等于目标语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 鲍刚,2005) 。大部分译员的 B 语输出属于中介语范畴,但口译活动的时间与环境压力使之成为有别于一般二语言说的特殊中介语,这种特殊性也体现在他们的修正模式中。P?chhacker( 2009: 11) 将口译定义为“基于源语一次性表达而向其他语言所作的一次性翻译。”一般说话者可以频繁地修改输出,但对译员而言,不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不会牺牲流利度以及职业形象更改输出。那么当译员从 A 语译向 B 语时,在语言自动化程度不太高、监控机制无法像母语使用时那么高效的情况下,会将有限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语言形式还是内容层面上? 监控到有误时,会在哪种情况下不惜牺牲流利度执行修正? 反映了怎样的流利度观念和口译教学侧重?本文拟借鉴话语自我修正的研究成果,探讨适合口译研究的自我修正分类模式,并以该模式为框架分析口译语料,尝试将之用于口译研究中。将语料限定在全国性口译赛事上学生译员的连续传译表现,主要是考虑到: ( 1) 参加此类赛事的学生译员处于技能上升期,可排除语言基础薄弱所产生的一般问题,而使双语转换能力问题更为突出; ( 2) 同声传译有其专门性,学习者通常为经过高水准选拔的少数学生,相比之下,连续传译更具代表性; ( 3) 能够体现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情况,排除地域和院校的限制; ( 4) 此类赛事设置了会议口译与对话口译环节,有利于考查不同任务要求对自我修正模式的影响。 2. 话语自我修正和口译自我修正研究 2. 1 话语自我修正研究 自 20 世纪 70 年代 Sacks 等人讨论修正现象以来,众多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对话语修正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宇,2005) ,不仅区分了修正与自我修正、修正与纠错等关键概念,还分别对母语和二语的修正模式进行了研究。Levelt( 1983) 建立了母语自我修正框架并探讨了背后的认知机制; Kormos( 1999) 等人则完善了 Levelt 的框架,将自我修正研究扩大到二语学习和研究中。Kormos( 1999) 认为自我修正是话语监控机制的外在表现。而在研究者构建的众多话语产出和监控模式中,Levelt的言语产生三阶段模式接受最为广泛,也最具有影响力( P?chhacker,2009) ,主要内容是: “概念生成器( generator) ”生成“前语言表达信息”,该阶段负责监控信息是否恰当,即产生的信息是否与话语规划一致; 前语言信息接着进入“系统阐述器( fomulator) ”,它在语音、词形以及语法上将信息编码成内部话语,该阶段监控发声前的信息,也称隐性或前语言监控; 最后由“发声器( articulator) ”产出我们听到的话语,话语产出会接受最后一道监控。在此基础上,Levelt( 1983)将自我修正分为五类,即不同信息修正( different informationrepairs) 、恰当性修正( appropriateness-repairs) 、错误修正( er-ror-repairs) 、隐性修正 ( covert repairs) 以及其余修正 ( rest ofrepairs) 。该分类比较全面,不仅包括语言( 形式) 层面的自我修正,也将与内容相关的自我修正现象纳入考察。 2. 2 口译自我修正研究 口译自我修正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相关研究大都重在考复、停顿等不流利现象。如徐海铭曾对 5 名受训译员的口译产出样本做停顿分析,试图总结出停顿类型及原因,结果显示译员“因为寻找表达内容问题导致了主要停顿”( 徐海铭,2010: 70) 。该研究采取了动态的实证研究方法,但未进一步探讨更深层原因。译员产出过程中因重复、错误启动、犹豫、改述和替代而导致的停顿只不过是其自我修正的外在体现,要更深入地了解口译产出中内隐的认知状态,必须深入研究口译自我修正模式,超越对音节延长和停顿等外显现象的关注。Petite( 2005) 首次研究了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现象,她收集了 8 份由英语译为母语( 法语或德语) 的同传口译样本来分析译员的自我修正类型。她提出 Levelt( 1983) 的分类可结合口译的特点加以改进,引用到口译自我修正研究中。她重点探讨译者采取修正的交际理论依据( Petite,2005) ,认为译者倾向采取适宜性或错误修正,是因为语义欠准确、语言形式与内容有误会破坏交际准则,影响与听众的沟通交流。文章最后进行了辅的定量研究,初步统计了各修正类型所占的比例,但未展开讨论。该研究初步肯定了 Levelt 的框架在口译自我修正研究上的运用,但没有进一步探讨译员具体的修正模式。 3. 适合口译研究的自我修正分类体系 本文依据的分类体系借鉴了 Levelt( 1983) 和 Kormos( 2000) 的话语自我修正类型框架,但结合口译产出的特点进行了改造。Levelt( 1983) 和 Kormos( 2000) 的分类适用于一种语言( 母语或二语) 内的修正,对于各修正类型的涵盖度和区分度较好,但口译涉及语际间意义转换,源语是译员规划言语时前语言信息的依据与来源,有必要在分类系统中引入。这样不仅兼顾了口译话语产出的特点,也有助研究者在分类时作出客观判断。如不同信息修正,在 Levelt( 1983) 的分类框架中指说话者在输出的过程中,监控到当前产出与前语言规划有异,决定重新编码不同信息而造成的修正,而前语言规划无法外显观察。改进的分类系统假定原文是译员进行话语信息规划的依据,理想状态下成功的话语产出即译员在输出时实现了对原文内容的准确再现。如果发现口译修正源于输出信息与原文相比有误、为原文所无或有遗漏,即可判断进行了不同信息修正。表 1 的口译自我修正分类保留了 Levelt( 1983) 分类系统的框架,但对不同修正类型进行了重新定义: 该分类没有包括隐性修正。在 Levelt 的分类系统中,隐性修正指重复、延长和长时间停顿等现象。由于缺少显性的修正标记,很难界定隐性修正究竟于何时、何处开始,区分正常停顿与隐性修正中指的长时间停顿也是个难题,需要另有专门的研究。#p#分页标题#e# 4. 连传口译中的学生译员自我修正现象分析 4. 1 研究问题 在上述分类体系基础上,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笔者初步探讨下列几个问题: ( 1) 学生译员在汉译英连传口译中,自我修正类型和分布如何? 他们的语言监控机制对何种类型偏误最为敏感? ( 2) 不同口译任务类型对学生译员的自我修正模式有何影响?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3) 对当前的口译教学有哪些启示? 4. 2 数据收集与转写 数据来自第一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和第一届全国口译大赛,参赛者均为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或研究生。此类赛事能最大限度模拟现场口译的氛围和压力,使学生译员的思维处于高度警觉的监控状态,自我修正现象表现得十分充分,有利于观察和分析。收集到的大赛录像资料包括7 段对话口译视频及6 段会议口译视频。每段对话口译视频约 8 分钟长,每段会议口译视频约 7 分钟长,都根据 Jefferson ( 2004) 的符号转写系统转写成文字资料。视频材料共 1 小时 52 分 33 秒,语料转写文本共 6,827 个英语单词。 4. 3 数据统计及分析 根据录像资料和转写文字,通过对照原文、查找字典与语法工具书、请教外教等方式对学生译员在口译输出中所犯的各类偏误进行归类统计。对应表 1 的分类,将偏误也分为三大类,即内容偏误( 信息添加、信息遗漏以及信息有误) ,恰当性偏误( 提供内容欠精确具体或容易造成歧义) 和形式偏误( 又分为语法偏误、词汇偏误和语音偏误) 。再根据表 1 的分类系统对文本中的自我修正现象进行标注,得出不同修正类型的频数和偏误修正率。任何不确定的或存在分歧的分类由两名研究人员共同讨论决定,个别无法达到一致判断的数据将被剔除。所有分类确定后,再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4. 4 分析结果与讨论 4. 4. 1 学生译员汉译英连传输出的自我修正模式及分布 表 2 显示,学生译员在 110 多分钟的汉译英连传输出中内容偏误数为 137 次,执行修正 46 次,修正率为 34%; 恰当性偏误数为 78 次,修正频数为 29,修正率 37%,为各修正类型中最高; 形式偏误数为 415 次,修正频数为 75,修正率18% ,为各修正类型中最低。在三种错误修正中,语法错误修正率( 28%) 高于词汇错误修正率( 23%) ,语音错误修正率( 6%) 最低。由于条件所限,在学生译员自身对于偏误的觉察率和修正率的关系方面,仍有待专门的回顾性研究加以探讨。Krashen( 1981) 曾在监控假设中提出,学习者要对自己的话语输出进行监控,必须具备两大前提: 一是看重语言准确性,有强烈的避免语言偏误的意愿; 二是了解相关语言规则。 李朝渊( 2011: 81) 在尝试阐释学生译员交替传译中修复策略的使用时也指出: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由于译员监督机制的作用,译语的最初版本由于某种不足激起译员的修复意愿,而是否对其进行修复则取决于译员的修复意愿和修复能力的强弱。”在汉译英连传输出中,学生译员错误修正率( 18%)远低于内容偏误修正率( 34%) 与恰当性偏误修正率( 37%) ,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相比执行错误修正,他们进行内容方面修正的意愿更加强烈; 二是他们的 B 语能力有所欠缺,对相关语言规则掌握得不够熟练。执行错误修正的意愿不强烈,与口译教学侧重以及口译活动本身对译员的要求有关。在口译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听辨、理解、记忆、输出等活动,由于注意力有限,往往难以同时兼顾原文的信息传递以及语言形式。不管在口译教学设计还是职业口译质量评价体系中,内容的传达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蔡小红和方凡泉( 2003) 指出,古今中外涉及口译质量评估的 6 大基本指标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可信度”,即译文的信息转达是否完整、准确并忠实于原文内容。职业评估标准、教学侧重和客户对口译服务的期待,常常会影响学生译员努力的方向,故进行内容方面修正的意愿很强烈。相比之下,频繁进行错误修正,不仅对流利度有影响,还有可能给听众造成“专犯低级错误”之嫌,影响交际效果。形式修正率偏低与学生 B 语( 英语) 熟练程度不高也有关系。譬如分析发现,学生译员在输出时语音石化现象十分突出。石化指“外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 Selinker,1972: 215) 。有的选手将 the 中的/?/发成/d/,对之未进行一次修正,证明对该读音的认知已经石化。 在总共 150 处修正中,词汇错误修正为 18 处,语法错误修正为 47 处,词汇错误修正占修正总数的比例( 12%) 远低于语法错误修正( 31%) 所占的比例,这与二语会话中自我修正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Kormos( 1999) 曾列举多位研究者的结论,表明在一般言说中,词汇错误修正不管是在母语还是第二语言言语输出中出现频率都远高于语法与语音错误修正。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有:( 1) 有些词汇发声前被发现并得到修正。由于本次暂不考察隐性修正,有可能影响了词汇修正占总修正总数的百分比。( 2) 学生译员注意到词汇错误但决定不予修正。译员倾向认为语法错误对理解障碍较大,给听众留下印象差,故对语法修正更为重视,而词汇方面的非关键错误不致影响理解,也易被听众忽略。为保持语流,译员会刻意忽略一些词汇错误。( 3) 学生译员对自己在词汇层面的语码转换能力比较自信。当前口译教学非常重视提高学生在词汇层面的语码转换能力,并安排大量的双语对照反应训练,鼓励储存套语。 Jones( 2008: 114) 在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中指出:“所有译员都应该储存套语,以不费任何脑力就能使用”。所以,处于该学习阶段的译员能比较自如地进行词语层面的转换,并对自己的输出相对自信,导致放松对这类套语词汇的监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较少的词汇修正并不必然意味着更好的语言能力,译员第一反应并立即运用的词,往往未根据语境需要和搭配习惯来选择,如:例 1: 美国经济明年可以有正的增长。The US economy will regain positiv e increase f ~ —start-ing from next year.译员将“增长”直译为“increase”,从单个词语来看完全对应,但 忽 略 了 与“economy”搭 配 时,“增 长”宜 翻 为“growth”。在高压环境下,学生译员来不及兼顾语境,而条件反射般将平时储存的套语抛出来,既体现出他们语言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合理分配注意力关注语境问题,也凸显出过度重视套语练习的弊端。学生译员的语法错误修正率为 28%,他们能监控并修正近 1/3 的语法偏误,其中大部分为句法问题造成的语法偏误,证明他们对语法规则有一定的掌握,也比较重视对语法的监控。但是频繁的语法修正也体现了他们对语法、尤其是句法知识的内化还不够。#p#分页标题#e# 如例 2: 所以这个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我相信对于今年保8% 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Therefore,the ( . ) introduction of this package plan—with—with this introduction,I believe that er we can reach thegoal of 8 percent GDP growth rate.译员以“introduction of this package plan”为主语开始句子,但无法完成,于是改变原有句子结构,以介词短语重启句子。如果该译员已经完成对相关句法知识的内化,他便能遵循顺句驱动的原则,顺利完成句子而不做语法修正,如“therefore,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ckage plan will surely play adecisive role in helping us to reach the goal of 8 percent GDPgrowth rate. ” 4. 4. 2 不同口译任务类型对学生译员自我修正模式的影响 表 3 显示,在内容修正方面,学生译员在会议口译中的修正率为35%,高于对话口译中的33%; 在恰当性修正方面,译员在会议口译中的修正率为 33%,低于对话口译中的40% ; 在错误修正方面,译员在会议口译的修正率为 12% ,同样低于对话口译的 22%。会议口译与对话口译对口译员有不同的任务要求。会议口译要求译员“尽可能精确、忠实地再现原讲话”( Jones,2008: 4) 。张威( 2011) 对会议口译质量的评估调查显示,在各类会议口译中,内容受重视的程度都远高于口译形式。纵向看表 3 也可观察到,学生译员在会议口译中对内容修正最为敏感,常常不惜牺牲流利度,放弃错误的内容输出,重新规划语言,力求准确传达源语信息。而对话口译译员的角色更为灵活,修正模式也有所不同。Gentile 等( 1996) 将对话口译定义为“译员在两个语言方向间进行传译的口译模式”。尽管为了比赛需求,语料中的译员只操一种工作语言,但他们的口译活动还是具有对话口译最为独特的特点,即强调不同参与方的互动。译员通常与各参与方面对面交流,肢体语言也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完全忠实传达源语内容的负担相对较轻,有更多精力考虑如何实现说话者与听众的顺利交际,更关心输出信息的语用方面,比如表达是否明确,是否便于听众理解而不会造成歧义,因而对恰当性偏误最为敏感。又因为语言使用是否准确、恰当也会影响各方交际的顺利进行,对话口译员对形式偏误也比会议口译员敏感,修正率也更高。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尝试在会话自我修正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口译研究的自我修正分类体系,并将之用于学生译员连传口译中的自我修正研究。研究发现( 1) 在汉译英口译输出中,学生译员在内容方面的修正率高于形式修正率。( 2) 学生监控和修正形式偏误的能力稍显不足,对相关语法尤其是句法规则内化不够,词汇错误修正出现频率低于语法错误修正,可能是平时过分强调套语练习造成学生放松词汇层面监控所致。( 3) 不同口译任务类型影响学生译员自我修正的模式,对话口译中学生译员偏重恰当性偏误修正,而在会议口译中则更注重内容偏误修正。口译自我修正现象研究对于更科学、精确描述口译现象及其规律有着重要作用,也能为口译教学提供诸多借鉴。本文的语料分析虽然仅仅是初步的、有限的,但也有一些启示作用。首先,学生监控和修正形式偏误的能力相对不足,表明即便在这些代表着全国水平的优秀学生译员身上,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仍然是制约口译表现的瓶颈。Jones( 2008: 37)曾指出“再怎么强调译员目标语语言技能都不为过”。口译教学中无论对技巧的强调多么详尽,也不能忽略对语言能力本身的重视。在口译专业培养的整体框架下,可以进一步思考语言基础课程如何与口译方向的特点结合,促进语言基础向口译技能的转化。其次,应加强学生对句法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增强针对口译的句法训练,譬如: 给出一系列的中文句法结构,要求学生给出尽可能多的对应英文翻译,以使学生掌握多种英语句法结构,在口译中灵活运用; 给学生完整的中文句子,并给出特定的词语或短语,要求他们以该成分为句首完成翻译,以提高学生使用不同句式的能力。此外,不宜过分依赖套语练习,而应该鼓励学生在输出时“脱离原语词语外壳”,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准确体验原话语的核心意义并流利传达。最后,在培养学生流利输出能力时,可针对不同口译形式不同的修正模式给与相应指导。 6. 不足与建议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因条件限制带来的不足:首先,由于隐性修正没有包括在此项研究之内,一些和隐性修正相关的不流利现象( 如重复和停顿) 没有得到考察。其次,是对既有的代表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分析,而未能采用回顾性调查。回顾性调查有助于研究者在更深层次上探讨说话者倾向选择某种修正模式的原因。最后,学生译员和专业译员语言能力不同。研究者可对比研究他们各自的自我修正模式,进一步研究从学生译员到专业译员乃至资深译员的转变过程。

第10篇

①.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中考考试说明》也强调“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训练,如何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作文中的语言亮起来,这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的难点除了不知道写什么和苦于怎么写之外,作文的语言组织和润色,也是他们认为不好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方法不段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近年来,语言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显得愈发突出。以中考为例,一方面,由于作文语言往往给阅卷者深刻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阅卷者对作文的赋分,客观上使作文得分与作文的语言水平构成正比关系。考场上的许多失败之作,恰是那些词语贫乏、语句晦涩、缺少文采的文章,而那些满分佳作,往往辞采华丽、妙语连珠、言少意丰、含义隽永。另一方面,2000年作文评分标准发生巨大变化,语言所起的作用格外引人注目:除在“基础等级”中将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外,2001年作文评分标准则更注重对语言的考查,特别附上“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这一条说明,实际上将“基础等级”标准所标示的七项要求削减为四项,从某种意义上,这恰是加重了语言在基础等级中的分量。

②、课题界定

1“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景(客体),让学生设身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参见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第269页,开明出版社,1998年版)。作文教学符合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它的实施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

2“如何扮亮学生的语言“针对农村初中师生对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进行研究。初步实现转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关注农村学生独有的生活,激发学生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真情实意,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1、理论基础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中考考试说明》

A《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B《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C《中考考试说明》也强调“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④.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探索农村初中作文语言教学基本程序:写作前的积累——写作中的表达——写作后的提升

1、写作前积累

⑴关注生活的好词好句A、家庭生活(电视)B、学校生活(优秀作文,考场作文,课本优秀篇目);C、社会生活(报纸,杂志,课外书籍)

⑵注重阅读,做好读书笔记A、课内阅读;B、课外阅读

⑶创设情境,激发灵感

2、写作中表达,真情流露

⑴口头表达

⑵书面表达

3、写作后评价、交流、提升

⑴多元评价,交流

师生间的评价、生生间的评价

⑵反复修改,深化

(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1、观察、思考法

2、亲历体验法

3、阅读体验法

4、设境体验法

5、评价体验法

(三)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的具体方法探讨

1.作文教学过程中的“短话长说”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短话长说”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写作内容的一种有效方法。

2.让学生摘抄优美文章,标出优秀字,词,句,在旁边做批注,并分阶段性的学习写阅读体会.

3.确定话题让学生讨论,出示范文学习,然后仿写文章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农村初中生作文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心理表现等,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

2、文献研究法: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利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践、反思、改进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农村初中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及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初中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基本程序。超级秘书网

⑤.预期研究成果

1.将本课题的结题报告及鉴定资料上交首峰中学教科研课题组,申请验收与成果鉴定。

2、各师形成小论文,课题组形成有质量的论文

3、研究成果展示。(包括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及学生的佳作等)

09年11月8日

三、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活动主持人(一般为课题负责人):贺晶

开题时间:

开题地点:

第11篇

[关键词]隐形义齿;满意度;问卷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8)07-1064-03

Investigation on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elastic denture of anterior teeth

CHEN Shao-wu,WU Min,WANG Ya-che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Affiliated Shenzhen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SouthMedical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28,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elastic denture of anterior teeth,and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Methods130 patients requiring anterior tooth restoration were treated with elastic denture. A questionnaire on satisfaction was used in the study in order to examine patient's satisfactory of elastic denture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and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Most of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elastic dentures.At the moment 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mt,more pay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outward appearance, comfort,speaking and retention than mastication;After six months,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m. Conclusion The elapse-denture restoration can be adapted as a new approach for anterior tooth restoration and is worth for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elastic denture;patients'ssatisfaction;questionnaire

隐形义齿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修复技术,其材料具有半透明性、高弹性的特点,制成超薄的基托和卡环能透出牙龈与牙体色泽,唾液湿润后与口腔组织相容性好而难辨真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相对于传统义齿的外露金属影响美观、透明性差与龈色相差大、基托较厚异物感强等缺点,隐形义齿已在临床,尤其在前牙修复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临床130例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患者,采用问卷方式,对其修复后满意度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取我院口腔科2003年7月~2007年8月具有完整病历记载并能正常复诊的130例(男75人,女55人)1~3个前牙缺失,基牙正常,自愿接受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年龄20~50岁。

1.2 设备和材料:半透明聚合树脂材料(Valplast国际公司,美国),隐形义齿注塑机(Valplast公司,美国),加热器、温控仪、型盒等,人工牙使用拜耳牙。

1.3 调查方法:医师先给患者解释“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各项内容。采取问答形式。初戴义齿后填写第一份调查表,6个月后填写第二份同样的调查表。

1.4 评分标准:“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以及与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有关的5项内容:①美观程度;②语音功能;③舒适性;④固位功能;⑤咀嚼功能。各项内容从高到低分10级,最好10分,最差0分。统计方法采用χ2 检验 ,满意度是6分以上者(包括6分)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见表1)

2结果

2.1初戴义齿后第一份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情况:固位功能满意度达100%;美观程度、舒适性、语音功能也均有较高的满意度,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咀嚼功能满意度较低,和前4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初戴义齿6个月后第二份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情况:美观程度、舒适性、语音功能、固位和咀嚼方面均有较高的满意度,五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3初戴义齿后和6个月后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情况比较:6个月后,语音、舒适性及咀嚼功能方面满意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固位功能满意度稍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3讨论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患者的评价才是医疗质量的最终评定。一件技术上非常成功的修复体,可能由于患者对治疗结果的不满意而导致临床治疗的失败。因此研究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就成为口腔修复工作者的任务之一[2]。

本研究采用的前牙隐形义齿满意度调查表,包含美观程度、舒适性、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和固位功能5个方面,覆盖了前牙修复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在初戴时,美观程度、舒适性、语音功能和固位方面有很高的满意度,咀嚼功能方面,满意度略低,与前四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6个月后,咀嚼功能满意度上升,与前四者无显著性能差异。在纵向比较中,6个月后, 语音、舒适性及咀嚼功能方面比初戴时的满意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说明,口腔感觉灵敏,戴用新义齿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语音、咀嚼能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随义齿戴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因此,本研究认为6个月后满意度比初戴更具有临床意义,同时在义齿初戴时应对患者作好解释工作。纵向比较还发现,在固位方面,6个月后有3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初戴时调磨过多所致,临床给予重新制作。由于隐形义齿材料具有弹性及可让性,初戴时尽量减少调磨,避免义齿下沉和松脱。

对于前牙修复,美观程度极为重要。在本研究中,外观方面在初戴义齿时即有明显效果,6个月后无变化。4例患者均表示是对色泽不满意。在前牙义齿修复中,颜色的恢复比形态的恢复更复杂,患者常常对修复体颜色比对形态更为敏感。除了医师的主观因素外,比色板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造成色泽不满意的原因之一。有学者表明:比色板具有快速、简便、无创伤的特点,但结果往往不够理想,其中主要是成品牙的颜色有限,分布区域远比天然牙颜色范围小,不能对牙齿的颜色进行完整的表达,其次,特别是进口的比色系列有一部分不适合中国人牙色的特点[3-4]。因此修复时应选择与余留牙相似或与患者年龄、肤色相协调的牙色[3,5] 。

也有研究表明修复体的颜色虽可影响患者满意度,但颜色并不是单一的、最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若颜色有轻微偏差,而其它方面的美学特征若能准确再现,修复体还是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6]。在调查中对表示外观比较满意的26例患者进行进一步询问发现,有患者认为颜色略不满意,但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这和本研究中临床医师十分注重修复体的形态的恢复有关。在对多个前牙缺失修复时,根据牙弓的形态,患者的面型、体形设计适当的牙体形态,实现牙齿的解剖形态、功能形态和个体形态三者相结合,对标准的牙作适当的调整,尽量达到个体牙齿牙弓形态的仿真。

对于义齿修复的满意程度,除了义齿质量因素以外,Baer[7-8]等人认为粘膜、牙槽嵴等解剖因素,患者的年龄、义齿的经验等人文因素和心理因素都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义齿外观满意度与年龄正相关,与个性因素中的世故性和独立性呈负相关[9]。

另外,医师和患者之间审美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审美评价上往往会有分歧,怎样将这种差异减小到最低限度,再创医师和患者均可接受的容貌美,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0] 。

总的说来,无论从美容效果还是从功能恢复方面看,隐形义齿修复都不失为一种新的较好的前牙修复方法。而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超宏,王贻宁,吴忠荣.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与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1999,15(3):163.

[2]刘 政.下颌种植覆盖义齿附着体临床与力学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2,7(4):143.

[3] Miller Z. Organizing color in dentistry[J].J Am Dent Assoc,1987,26-40.

[4]吴效民,宋世卿.Vita比色板色度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4):227.

[5]Preston JD. Current status of shade selection and color marching[J].Quintessence lnt,1985,16:47.

[6]刘 峰,杨亚东,丁 东,等.修复后前牙美学临床评价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的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2):90.

[7]Baer M L.The 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measure in predict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omplete denture[J].Int J Prosthet Dent,1992,5:221.

[8]Clancy JMS,Buchs A,Ardgmant H.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ne implant system in an oral surgery practice. Phase 1: patient satisfaction[J].J Prosthet Dent,1991,65:265.

[9]曾剑玉.无牙颌患者个人因素对全口义齿审美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1,2(2):1.

[10]张宁宁.论口腔修复学中的审美设计和审美特点[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1,7(2):75.

第12篇

【关键词】语言偏离;零度偏离理论;修辞学;列日学派

一、前言

二十世纪初,索绪尔提出了“零符号”的概念,此后中外语言学界对“零度”理论不断进行探究,逐渐发现了该理论的深层内涵,推动了零度偏离理论的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语言中的偏离现象从未停止过关注,偏离理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然而学界对偏离现象对比研究的关注不够多,本文选取以下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对比研究论文展示和分析近年来语言偏离对比研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并根据分析后得到的启发,对该领域的对比研究进行浅层探讨。

二、语言偏离对比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冯琳等:英汉广告语言偏离现象对比研究——以大连品牌的广告语与英语国家的广告语为例

本文以零度偏离为理论研究基础,以大连品牌的广告语和英语国家的广告语为研究预料,对比分析了二者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方面的语言偏离现象,找出它们在语言偏离方面的相似点和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使大连品牌的广告语得到更好的发展。

文章首先介绍了零度偏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指出了零度偏离观念的普遍性,并通过介绍正偏离和负偏离引出了在广告语的撰写中通过使用语言的正偏离手段为广告增添色彩,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接着作者具体通过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等四个方面对大连品牌的广告语与英语国家广告语的偏离现象进行了对比。

在语音偏离的对比中,作者主要对比了大连广告和英语广告中的押韵和谐音现象,并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英语头韵多尾韵少,汉语尾韵多头韵少;二者都广泛体现了语音偏离中的谐音现象。但作者并未对押韵所体现的偏离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缺少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对于词汇偏离,作者从造新词和掺杂外来语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但“造新词”并未在大连广告语中有所体现。语法偏离中,作者通过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结构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由于汉语本身的语法特点,改变词性的偏离未在大连广告语中大量出现。语义偏离的分析中,作者列举了二者对辞格的使用以及在语义色彩方面的体现,通过褒贬错位实现词语附加义的正偏离,达到正面效果,起到扩大广告宣传吸引注意力的作用。

2、李晗蕾:中西零度偏离理论比较研究

本文从零度偏离的重新发现、理论本源、体系和方法、研究意义等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中西零度偏离理论的异同。

作者指出,零度理论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从二十世纪初就有“零符号”的概念提出。二十世纪后期,比利时列日学派的新修辞学对零度理论作了重新发现,它继承了古典修辞学的传统,把偏离作为操作概念运用于语言系统的各个层级,其中最主要的偏离操作是词汇层面的修辞格。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言学界在零度偏离领域也有了新的探索。与西方修辞学相比,中国修辞学的零度概念更宏观,零度不仅指语言的零度,也指与语言应用有关的四个世界的零度。偏离和语言零度、物理零度、文化零度、心理零度都有关系。这些偏离概念的重新发现是中国偏离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尽管中国的零度偏离理论较晚于西方,二者共同的学术本源即为大陆结构主义。

作者分别选取了中国零度偏离理论的代表作: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和西方零度偏离理论的代表作:列日学派的《普通修辞学》,通过分析比较,从目标和范围、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方法论原则四个方面具体对中西零度偏离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理论目标是建立“零度-偏离模式”,从表达效果出发建立表达模式系统;但后者的理论目标则是建立“诗语模式”,用语言学程序描写诗学语言,建立一个辞格系统。前者的目标基于语言本质,结合了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

后者基于诗学语言,目标过于理想化。但不排除随着语言学家对零度和偏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修辞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能够越来越接近后者的理想化目标。

三、浅谈语言偏离对比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无论是理论对比方面,现象对比分析方面,还是学科比较方面,关于语言偏离的对比研究都寥寥可数。近些年来,语言学界对于语言偏离现象、语言的超常规使用都有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对于偏离的分类,偏离的语用功能,偏离的研究价值都有不少新的建树。然而鲜有中外偏离理论、偏离现象的对比研究。

关于语言偏离的研究,在概念界定(超常规和偏离)、语音偏离、社会语言学、跨学科等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力量。笔者认为,这些偏离研究中的弱势领域都可以尝试从对比研究的角度切入进行深层发现。

例如语音偏离,在《英汉广告语言偏离现象对比研究——以大连品牌的广告语与英语国家的广告语为例》一文中,作者在文章的语音偏离部分作有如下分析:“英语广告中,撰写人有时会使用押韵这种修辞方法,分为头韵和尾韵,使广告词更富有节奏感”所举实例为女士泳装广告语:“flah,dash,classic splash!”(押尾韵),作者分析“尾韵[?]可以使人联想到东西落入水中或人跳入水中时发出的声音”。然而在中文广告的例子“海鲜美食好,当属三山岛”中,除了作者缺少的深层解释说明外,读者也感到疑惑:此例中的语音零度何在?偏离又何在?如果仅仅是押韵,何以作为一种语音偏离的现象?尚且不论作者所举此例恰当与否,实际上不少人在分析语音偏离的时候都简单地将大部分甚至所有押韵(抑或谐音)当做语音偏离去分析。这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偏离研究的精神:没有零度,何来偏离。在上例英语广告中,尾韵的零度为国际音标的标准发音,而广告中却采取了该音与物体入水声音的相似点,便使其发音更接近水声而对原标准音的发声作了一定偏离——如果我们能够进行丰富的对比研究,将中外语言偏离现象的偏离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相信更易实现新的研究突破。

总之,语言偏离的对比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深入,我们应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拓宽研究视角,加大研究力度,同时促进语言偏离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琳等.英汉广告语言偏离现象对比研究——以大连品牌的广告语与英语国家的广告语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7).

[2]宗守云.文体学偏离理论与修辞学偏离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06(2).

[3]李晗蕾.中西零度偏离理论比较研究[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

[4](日)加藤阿幸,薛蕙.中国当代修辞学的“零度?偏离”和列日学派的修辞学理论比较——以王希杰修辞学理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