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23:09: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导研”;学科教研;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00
不论做什么研究,一定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的,语文教学研究也是如此。前些时间,我们更多地将目光关注于课本与课堂。从教师个体与教学课堂教学方面来说,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课堂从单一性向多样性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如此的教学形式与研讨方式,认真参与的教师无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全神贯注投入其中,从而导致另一些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推动所有教师一起进步的目的。为了能让所有教师都能投身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为此,我们从成为流行原素的“导学案”中得到启示,推出能让教师全员参与的“导研”式初中语文学科教研,目的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投身教学研究,让教师有内容可研有话可说,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发展,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厘清概念:什么是“导研”式学科教研
所谓“导研”式学科教研,就是在研修进行的过程中以教师的实际需求或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而创生的研修方式。“导研”式学科教研一般包含四个要素:第一,预告研修目的、主题,让教师带着问题、任务参与研修;第二,提示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中需要引起思考的关注点;第三,列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教师在讨论时,对照自身的经历,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经验;第四,给教师一个任务,即“把想法变为行动”,敦促教师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学到的东西做出来”。简单地说,“导研”式学科教研就是用“导研稿”来引导教师开展教学问题研究的一个过程。“导研稿”将研究的主题、目标、形式、过程以方案的形式具体化,“导研稿”使每位参与研修的教师成为活动的知情者、做到有准备地介入,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师在问题解决中增长实践智慧,从而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二、实践研究:怎样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导研”式学科教研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只是对以前传统教研活动中主题不明、参与主体性不高、研究过程缺乏程序规范、活动后续缺少行为跟进这些弊端的一种改进。为了使学校语文教研组会使用“导研”式学科教研,我们的做法是开展“导研”式语文学科教研的培训,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选择教研基础较好的学校尝试“导研”式学科教研,并对外公开展示,吸收区域内的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观摩学习,以点带面,积累经验,培育典型,以此来提升语文教研组长的教研策划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推进“导研”式学科教研、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1. 因“师”制宜,分阶段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
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者要明确导研的意义,它是给予参与研修的及教师预告研修的目标、主题,目的是在活动前提示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中需要引起思考的关注点,让教师对照理论,理性思考具体的教学问题。“导研稿”的这部分设计可使教师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做到知情参与、学思结合。针对这些特点,导研稿设计者要依据教研情况和教师个人研读的特点,设计出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导研稿”。在教师个人完成了相关研读后,活动组织者对下一步的研修活动进行关注和思考,并对问题进行梳理,从而并设计好第二阶段的“导研稿”。
第二阶段:本阶段的“导研稿”是第一阶段研修的延续与深入,在活动前,活动组织者必须安排好人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这个环节要体现的是集体研修,要做到与以往有不同的效果,显然活动前教师的“备课”是关键,让每位教师都能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其重点是观点的交流与智慧的分享。因此,“导研稿”的重点是要提醒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时对照思考的关注点和所列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开展交流,反思自身的行为,与同伴互助合作,在研讨中学习增长自身的实践智慧。
这部分“导研稿”中关注点和问题的设计特别重要,这个环节最好有教研员等学科专家的专业引领,这样可使问题设置得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另外,活动主持人也很重要,他必须引领话题的走向,引导活动参与者搜索目标,寻找路径,并做好观点的筛选与提炼,形成有理论支撑让大家共同分享。
实践时,活动组织者必须把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好,做到人人参与,并做好观点记录,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帮助授课者优化教学设计。接下来便是教学实践环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检验效果。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研修成果的展示与检验,是通过授课人来检验“想法变为行动”后的效果,在实践中把“学到的东西做出来”,可以让每位参与者对照自身的经验思辨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行为跟进的新建议。这时,“导研”的关键是课堂观察后的讨论,必须是用事实说话,理性分析得失,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重新修正效果不理想的设计。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也属于总结升华阶段。在这阶段,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那么又会如以往的教研活动那样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从而失去教研的深度与厚度。所以,一定需要有后续行为跟进,让参加教研的教师像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一样,安排具体的任务,通过每位教师各自通过设计、授课、总结提升,进一步把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从而真正达到通过研修提升自我更提升教研水平的目的。
2. 导向创新:把握好学科教研活动的三方面工作
(1)组织与对话:确保让所有教师知情参与并负责任地交流
因为活动的对象与目标是先于活动本身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活动的参与者不一定都清楚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的目标,这就有可能使部分教师不知情地参与。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组织者必须让参与活动的教师事先知情并做好相应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组织者要并以书面的形式将研修活动的目的、步骤清晰地预告给教师,使教师在研修活动开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研修的整个过程,做到任务分工明确,提醒做好相应的交流话题准备,督促他们要进行负责任地交流。
(2)材料的准备:设计一定的任务作介质,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动起来
思想上动起来才是真正的融入。材料上教师活动的参与点是调动思想的抓手,而参与点的设计是很有技术性的。比如,设置哪些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学习资料,提供哪些思维方向,怎样提示教师在各个阶段研修的关注点,预留哪些空白给教师思考记录,如何让教师学习后留下痕迹,在现场交流的流程和观点的记载,用哪些教学理论作为教研的支撑点等。所以,“导研稿”应该像一份使用“说明书”,使活动参与者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务,便于他们适时也适当并较有深度地介入活动;也像一面“聚光镜”,在复杂的课堂面前,聚焦主题,避免活动过程中主题的流散与中心的转移。当然,材料设计应考虑不同层次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要考虑参与程度的递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化,还要巧妙利用参与者生成的资源。
(3)行为的跟进:把学到的东西做出来
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提升,二是行为上的改进,不论是哪一种行为,都是让教师们在教研中提升了自己。许多教研活动比较重视过程的整理与小结,虽然也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上提高,但很少有行为上的跟进,在“理念转化为行动上”的脱节,光说不练不是有效的教研。所以,安排“请你来做做看”的环节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带着与同伴研修学到的成果,让每位教师都能将事先的设想、对照课堂的实际,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经验,想想今后自己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经验,然后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学到的东西做出来”,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支撑。
3. 研之有效:积极调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使用“导研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研”在教研活动中,确实起到了人人参与、将教研向纵深方向推进的作用。
(1)“导研稿”的使用打破了“话语霸权”
在以往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发言的要么是活动组织者指定的教师,要么平常喜欢说话善于参与的教师,更多的只是漠然地做观众当看客,无法达到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功效。“导研稿”的使用,理所当然地打破重点人物的“话语霸权”与“观点霸权”的模式,形成了“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思想者”的研讨形式,营造了一个“开放、民主、争鸣、碰撞”的教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在研讨中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这样的教研活动,无疑更贴近教师,更符合教师教学发展的需要,达到切实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2)“导研稿”的使用,让教师有话可说
以往的语文教研活动,更多的教师为什么只能充当看客?有些教师,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另外许多教师,因为阅读不多所以缺乏理论基础,每到研讨时,他们肚里没货,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生怕研得不深,怕人笑话。有了导研稿,教师们就可以提前做准备。
(3)“导研稿”的使用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深化
导研稿通过问题的设置与教学问题的探讨,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深化。比如,2012年,我们拟开展一次“中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衔接”教研活动,初步的想法是通过研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如何让本次活动得以深入开展?我们采用了“导研稿”的方式,事先发了教材及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本次导研稿。让与会教师讨论: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你觉得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研讨?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异同?事先发给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最后明确:以中小学两节不同的课为关注点,从目标确定、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对学生“学习力”提高的帮助五个方面落实了活动主题的支架――突破点、挂钩点、支撑点、生长点,这对接下来的要做的工作――落实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研过程中,参与研讨的教师,不仅非常有条理地评点了课堂,还分析这两节课存在的问题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更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研,促使了教研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
本文作者:张忻 李艳 单位:乐山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共同体的构建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提供资源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他们登录进入平台学习的第一天开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就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虚拟的教师网络共同学习体。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这些交流形式包括论坛发帖、研修日志的,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的撰写,作业和总结的提交。通过这些方式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老师们形成了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奉献和分享这个共同体成员在远程培训中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智慧。但这个共同体所共享的平台毕竟是虚拟的,老师们需要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现实的教学教研中展示、交流、分享远程培训所获所得。这就是远程培训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安徽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所提倡的现场研习,就是远程培训在现实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也是参训教师们的虚拟共同体走向现实教研共同体的一个范例。这种现实的教研共同体,可以由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也可以由不同区域的教师培训中心和当地的教研机构共同组织发起,共同营造远程培训现场研修的气氛。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2010年的国培过程中以小学英语学科作为了一个试验范例,在此次现场教研的活动中,师训中心选取了一个县级区域的一所小学作为教师培训现实共同体研修的场域,让本区域参加国培的小学英语教师,现场做了一个新方法新课堂的展示,将网络上所习得的理论,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远程培训实效性的探索。2011年6月中旬,乐山市师训中心又选取了另一个县级区域,做了小学数学现场研习会。组织发起者是乐山市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兼2011乐山市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辅导专家。这次现场研习会参加的人数和内容的丰富,都超过了2010年国培小学英语的现场研习会。这次现场研习会,更好地把网络虚拟的管理团队、辅导团队以及参训教师团队联系在了一起,让这些不同的虚拟团队走进现实,形成了远程培训的现实共同体,其间交流了经验,展示了远程培训所得成果和经验。2011年11月,乐山市师训中心利用“国培计划”继续教育网“国家专家到我身边”初中语文远程视频答疑会在乐山召开的契机,组织了两个区县近100名正在参与“国培计划”初中语文远程培训的老师们参加了现场答疑会。这样的现场答疑会,让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也让老师之间从线上走到线下,面对面共同交流,起到了网络交流到现场研修的良好效果。这样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深得很少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们的好评,加强了老师们参与远程培训的有效性。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从以往的培训经验来看,参训教师网上研修任务顺利完成与否,与所在学校对远程培训的重视有很大关系。有的学校校长也加入了远程培训管理共同体,这些学校与远程培训管理团体一道,督促本校教师认真完成远程培训。而参与市级县级现场研修的教师毕竟是教师所在区域的少数,大部分教师还需要在校本研修中实现远程培训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主管教师培训的师训机构,在网络培训结束后,也应当适时地制定在岗研修的方案,以引导参训教师把网络所习得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以乐山市中小学教师为例,为了实现网络研修与在岗研修的的结合,在网络培训后,师训中心向全体参与网络培训的老师提出了几个要求:选取网络课程中最认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至少参加一次学校或者区县师训机构组织的集中在岗研习,积极分享经验并与其他参训老师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产生碰撞。每个学校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团体,他们既是远程培训虚拟网络共同体,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本研修共同体。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校本研修,可以通过学科教研会、课堂竞赛、说课评课、送教下乡以及校际交流活动等形式,展开远程培训的校本研修。这样,不仅教师个人能力发展了,教研组成员整体素质提升了,学校整个教师团体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共同得到了发展。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教师完成了自我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p#分页标题#e#
XX年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短期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通过国培短期的教师培训,使我感触颇多,感动也不少啊!贵州师范学校的授课老师们顶着冬日的雪、冒着严寒坚守岗位,敬职敬责、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树立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激励了我们每对自身职业的信心。老师们声情并茂的讲解,使我受益良多,也给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元素!通过国培,我深刻的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也了解到它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强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给教师在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上构建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结合在国培中汲取的名贵经验,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为学生能学有所获,怎样去做好一个人为宗旨。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重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本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本身。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课例研修心得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语文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原因是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本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二、对于教育教学角色的重新定位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机器”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以学生为本,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现代社会里,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不论一个学生的成绩是好是坏,品德是否有缺陷,他都有他的尊严,都应该受到尊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在很多方面都可能不如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的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为了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工作,我县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领导班子会,研究、制定、下发了《沾化县关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全县及各校分别召开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动员大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了一是加强教育法律和规范的学习。各中小学分别组织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让纪律规范深入人心。二是组织学习了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以及给北京大学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胡总书记给孟菲的深情回信中对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对全国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孟二冬教授一生不计名利,一心扑在教学一线,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使我县每一老师学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少数教师追名逐利、欺世盗名的浮躁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让自己追求宁静致远的人生意境顿生。三是注意师德修养细节,渐进树立“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观念,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个人修养细节入手规范教师的行为,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智慧,一种对自己的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融入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通过组织观看,教师们体察到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还组织教师们观看了《教师礼仪》专题片,引导广大教师规范言行。集中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多学习的条件,部分中小学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光碟,如《爱心与教育》、《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好心态好命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等。
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根据全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7月27日在我县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的教师(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共30名,也在山东省师范大学开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学员论坛、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等模块。英语培训课程要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培养英语教师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实施沾化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县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08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06]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08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八、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研修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九、继续组织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15-01
2012年我荣幸地参加了近两个月北京大学的国培学习,培训工作虽然短暂紧张,可记忆美好而充实。这次国培让我的语文教育教学,经历了一个从迷茫懵懂到教学观念渐呈清晰的变化过程,从以前如走荒芜沙漠之地到现在如走广阔绿洲之地的变化过程。是国培给了我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互动、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向各位专家去学习,与各位老师一块去探讨,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国培平台像一扇窗口,它让我的教育思想更加成熟;让我的教育眼界更加宽广;让我的教育思路更加清晰;让我的教育行为更加民主宽容;让我的教育方法更加灵活。“国培”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给了我信心。感谢你――国培平台!它让我的教育生活日渐生辉!下面我简要谈谈对国培学习的粗浅认识:
一、聆听教育专家讲座,让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转变。国培学习中,我聆听了很多专家的讲解。这些专家们用他们渊博的学识,昂扬饱满的激情,深厚的文学素养,谈笑风生的语言风格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精辟见解教育我们,用他们鲜活的案例分析,生动精彩、亲切自然的讲解,悄悄的把我引入了教育教学的殿堂。在众位专家的引领下,我更加坚定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更加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比如:巢宗祺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的讲解,让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更系统的理解,更清晰的认识;温儒敏老师“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激活思想――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讲解,让我懂得了“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是怎么回事,“课程改革”是怎样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詹万生老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讲解,让我进一步明白了加强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檀传宝老师“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如何努力践行教师的公正,怎样做到爱泽桃李,德润人心。郑国民老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评价及考试”的讲解,让我对目前语文课程评价考试以及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解;北大钱理群老师“中学语文教材文本研读――如何正确理解教材中的鲁迅人物”的讲解,让我更准确地认识了鲁迅作品在教学中意义和作用,逐渐明确了今后怎么去教鲁迅的作品;王荣生教授“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的讲解,让我明白做研究型的教师,是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学习专家的讲座,我的教育理念切实有了很大的转变。
二、阅读各省教改经验,让我的教育之路有了拓宽。阅读各省教改经验,我的印象是,他们语文综合课、名著阅读课、校本课都做到了教学的开放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教学的合作性与实践性结合。比如:江苏:语文综合学习――到大千世界中觅语文,于语文世界中观大千(南京市初中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了语文教育生活化的这一特点,使语文学科特色得到了彰显,案例典型精彩,寓意深远,尤其让我赞赏的是《到民间采风去》和“秦淮灯灯彩甲天下”的活动案例;山东(课改进行时:体验式作文教学),学习中让我明白了学生怎样在教师指导下感受生活、体验自主创作,让作文回归生活,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浙江: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脚镣”与“舞蹈”――“作者视野下文本解读与设计”教研活动的“效”,实现了“作者把握、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三位一体的教研理念,让人耳目一新。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教学中最有益的财富。阅读各省教改经验,它使我的教育之路得到了拓宽。
三、辅导老师悉心教导,让我的网研水平有了提高。国培工作从刚刚开始到结束,王兴俊老师高度重视,为了我们能够顺利进行完成学习任务,他为之负出了很多,我真得很感激!此期间有王老师对我们甘肃初语1班统一的部署、合理的安排、科学的指导、温馨的提醒、精心的点拨、认真的批阅、对学员疑点的解答等,这些让我没齿难忘,他让我看到了一位敬业、严谨、善思、勤钻、可亲、可敬、宽容的好老师。比如:我在班级发的讨论贴是“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王老师的回帖是“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做一名反思型的老师,就应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而进行教学反思,这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总结教学经验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成长为优秀的老师。”这个回帖让我记忆深刻,很有启发性、激励性,给了我信心,正因为有王老师悉心指导,耐心帮教,所以我的网研水平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学员讨论互动交流,让我的教学思考更为深入。大家有缘相聚在国培这个平台中,每位老师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无论在线答疑,还是学员间,小组间的讨论,大家都不甘落后于人,个个表现的很努力、很出色。交流讨论时,我看到同行们勇于直言不讳、大胆质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诚无私地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教学改革问题的见解与看法,在交流中,让我分享了优秀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体会与经验,也倾听到了同行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担忧。交流时有的老师帖子给人的印象很深刻,比如:我们班赵贵延老师的帖子:“教师耐得住寂寞练‘三真’”, 即一是真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二是真功(教师的基本功要与时俱进);三是真实(为学真诚,为人真诚)。三个“真”道出了教师在职业道德、学识、处事等方面应当具备的素质。在研修中,与同行们的切磋是幸福的,记忆是美好的,它让我的教学思考更为深入了。
总之,在这次国培中,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使我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让我受益匪浅。国培学习的帷幕虽然落下,可我学习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一定会借“国培”这此契机,勇驾“远程研修”这座云梯,努力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真思考,不断完善自我,力争使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再度焕发出新的光辉!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推进年,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要在获得“省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区”荣誉的激励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创新。根据20__年区教育工作意见,确定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如下:
1.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构筑教育人才高地。畅通骨干教师培养、促进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渠道,继续采用选送外培、区内自培和活动推进等多种形式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提高骨干教师高位素养。
2.抓实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根据《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落实新教师培训等各系列培训,突出师德内容,抓好新课程、信息技术等各类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施水平。以贯彻《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抓手,加强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引领,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形成__校本培训特色。
4.多渠道着力,促进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高中、职高、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85、98.9、99.7和100,初中、小学教师中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分别达70、83,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3.6。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抓好新教师培训。对20__年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任学科课程标准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规范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达标活动,热情帮扶,严格考核,促使青年教师稳步、快速成长。
2.促进教师学历提升进程。根据局20__年学历达标要求明确任务,通过组织函授、自考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特别是要加大高中教师合格学历和初中、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学位)的提升力度。
3.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按《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确保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和培训的培训。要精选和完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与形式,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
4.强化骨干教师培训。①高质量举办区教学新秀教学研究班和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做好研究班第二期结业、第三期开班(含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各项工作。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要在特级教师任导师的优势、强势中办出高水平。
②做好选送外培工作。积极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市、省乃至出国培训,多渠道提高我区骨干教师队伍实力。
③实施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抓实已结对学校的培养实施工作,通过双向的听课、评课,以及备课、课堂教学方法等的交流切磋来加速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学校要按《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书》认真落实各项活动,抓出成效。
④办好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坚持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制度化,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论坛举办质量,以此形式引导较高层次骨干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激励他们高位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内论坛活动向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延伸。
⑤完善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制度。做好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题的更新工作,并不断充实讲座内容。各校要根据要求选好、用好专题讲座内容,不仅要用好本校骨干教师的,同时要用好区内外校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选用中要按要求认真填写《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用反馈表》和《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反馈表》。
5.规范高效实施校本培训。要以《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纲,根据20__年召开的“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推进会”要求,切实把校本培训摆上重要位置,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落实校本培训的地位。要着力解决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对教师进行责任感教育,进行发展的目标引领,落实推动机制。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统筹,落实好各层面、各部门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要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花力气将这一最常态、最基本的校本培训形式抓出成效。要关注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以优化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组织校本培训诊断与指导活动,推进校本培训的均衡发展。
6.扎实开展各类专题培训。①深入开展新课程培训。根据新一年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按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个模块,组织高中教师参加岗前培训以及后续培训。小学、初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要在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为确保我区课改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跑地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②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事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
③继续实施班 主任培训工作。完成第三批初、高中班主任培训,适时启动小学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④启动培训者培训。基于学科(教研)组长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年内启动培训者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着力提高参训者教科研知识与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
7.全面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基本按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逐步从新教师培训、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多条途径使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正常化、系列化,不断提高我区幼儿师资水平。
8.注重突出师德教育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各类培训别是全员培训、校本培训中突出师德教育内容,促进教师规范教育行为,显著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向德艺双馨发展。
9.认真做好各类考评工作。①完成区第三批学术荣誉评选工作。年内完成区第三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充实区骨干教师队伍。具体评选出区教学新秀150名,教学能手60名,学科带头人15名。
【关键词】云南 高等师范教育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2-01
一、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免学费政策研究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对部属六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减免学、宿、膳费。董美英,董龙祥认为高师生应该实行免费,作为义务服务期5~6年即可,对违约免费生实行轻微罚款,设立保人制度,以便追回款项。曾华认为不仅要使部属高等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而且还应在地方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云师大原校长、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副主任骆小所委员表示,2011年云南师范大学是唯一一所获得师范生免费的省属师范大学,这将深刻影响云南师大的招生和云南教师培养。
(二)云南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罗明东认为“整合连贯型”师范生培养模式具有整体性、重点性、选择性和宽口径四个基本特点。伊继东因地制宜,探索并实践具有云南区位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东南亚国家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可为边疆地区高校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参照。罗明东,陈瑶,牛亚凡等分析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分科”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状况,提出了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特别是适应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三)云南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
国务院于2011年5月6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云南省了《关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中,提及了加快小语种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云南师范大学是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也是省内唯一一所师范大学,设置五年制“双学位”(本科)教师教育专业是必然要求,在全省高校中尚属首例。经省教育厅批准,云南师范大学于2008年增设了教育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双学位教育。依据2005年3月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云南师范大学结合本校实施学分制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学分分为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
(四)云南高等师范教育顶岗实习政策研究
2010年开始,师范生2:1置换农村教师脱产研修国培计划启动,经过激烈投标,最终确定由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3家省内外培训院校和远程培训机构承担培训我省农村教师的任务。云南师范大学作为培训机构之一,2010年11个学院分别承担我省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15个学科共计881人的培训任务。另外,经过云南师范大学严格挑选,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与到这个顶岗实习计划中。顶岗实习计划是农村教师脱产研修国培计划的具体践行实例,是一个双赢政策。
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评析
(一)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热点是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研究中最突显,可考文献资料最多的便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对此卓有贡献的当属罗明东老师。他对民族边疆地区“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研究,并以此提出了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深受教育界的好评,被引用的频率极高。除此之外,“整合连贯型”师范生培养模式也是比较受追捧。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走向与发展,需关注。
(二)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对象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主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对象范围广泛,但研究对象选定呈现集中化趋势,主要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主。伊继东以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论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罗明东、陈瑶、牛亚凡等人提出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民族边疆地区“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伊继东,曾华,罗明东,邹敏,陈瑶详细论述云南师范大学试行五年制“双学位”(本科)教师教育专业探索等。
(三)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五大方面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学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顶岗实习五大方面,研究者对其投入的研究时间和精力都偏多,挖掘深度逐渐升级、强化。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在上述五方面研究成果多,可检索的文献亦较多,且研究视角呈现逻辑体系化的趋势。
(四)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的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
在大量文献检索基础上,发现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绝大多数论文思路均为检索文献并进行综述研究或是某一教育问题、体制的溯源研究。因此,研究方法应不断推陈出新,以理论分析为主、加强实证研究,融合多种方法优势,实现互补,以便其相关教育研究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永坤.《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
[2]罗明东.“整合连贯型”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探析[J].昆明学院学报,2011,33(1).
[3]伊继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36(4):7.
[4]罗明东,陈瑶,牛亚凡,解继丽,张琼,杨杏利.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民族边疆地区“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伊继东,曾华,罗明东,邹敏,陈瑶.云南师范大学试行五年制“双学位”(本科)教师教育专业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7(6):61~62.
关键词: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满意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作者:武文静,张海钟,胡伟斌(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国培计划”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师。但由于培训规模较大、主要驱动力源于上层机构或者组织[1]等原因,在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的组织过程中严格控制,以预防问题的产生,也需要培训绩效的第三方评估,从受训学员角度出发,找到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兰州城市学院2015国培项目第三方评估过程简述
学员满意度的高低是考核承办单位进行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培计划承办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委托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对中西部教师县级培训团队置换研修项目展开自评工作,就整个培训的合理性进行校内第三方评价。
中西部教师县级培训团队置换研修项目培训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为期一个月的理论知识提升。其次是跟岗学习,在实践基地中小学,作为影子教师跟岗见习。
再次是返岗实践。最后再返回理论培训班进行总结。根据培训内容,此次评估的具体方法包括:第一,理论培训阶段以及项目总结阶段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第二,个别访谈;第三,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第四,查验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绩效的各种文献、资料和成果等;第五,对整体培训情况分维度进行专家评分;最后综合以上结果形成考评结果。评估指标主要从培训的组织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培训团队、后勤保障、经费管理等方面提炼。
二、初中语文教师县级培训团队研修等5个项目问卷调查分析
作为满意度评估的主要方法,问卷调查为我们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一手数据。调查所用问卷参考西北师范大学评估问卷,根据具体培训项目修订编制而成。评估过程中,首先对问卷信效度进行了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果显示,问卷的标准化Cronbach’sα系数值为0.948,说明该问卷信度很高。
由于问卷并不是首次施测,所以运用验证信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测量维度进行效度分析。培训课程相关题目为2~6题,其KMO值为0.87,bartlett球形检验731.68***,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5.21%(见表1)。
表1培训课程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培训方式相关题目为7~11题,其KMO值为0.828,bartlett球形检验536.99***,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6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21%(见表2)。
表2培训方式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培训团队相关题目为12~15题,其KMO值为0.75,bartlett球形检验417.49***,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68%(见表3),说明该部分效度较高。
表3培训团队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培训环境相关题项为16、17题,其KMO值为0.50,bartlett球形检验54.49***,说明数据基本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44%(见表4),说明该部分建构效度较高。
与培训管理相关的题项为18~20,其KMO值为0.695,bartlett球形检验347.04***,说明数据基本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8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65%,说明该部分建构效度较高。
表4培训环境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与培训效果相关的题项为21~28,其KMO值为0.923,bartlett球形检验1407.65***,说明数据基本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46%。
为方便纵向跟踪分析,本问卷共发放两次。第一次发放问卷是在理论培训的最后两天,共发放问卷202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第二次是在培训末期的总结阶段,共发放问卷180分,回收有效问卷149份。
第一次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第一个问题“截至目前我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感受”表示“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例在83.3%,由于第一次问卷发放是在理论培训结束前两天,所以数据主要反映学员对理论课程的满意度。第二次表示“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例为71.8%。我们对满意度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值为7.982**,前后满意度差异性显著。学员对整体培训的满意度比对理论培训的满意度低。我们认为,整个培训完成后学员对培训整体安排有了全面的认识,满意度数据更为客观和理性(数据见表5)。
表5总体满意度对比表
注: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
通过各维度的满意度题项统计,可以看出两次调查与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团队相关的题目中,认同培训课程合理,内容合适的比例(“非常同意”与“同意”相加)都在70%及以上。但除了第六题“课程设置贴近一线教师实际,课程内容实用性强”。表示“同意”以“非常同意”的比例有所上升,第五题“本次培训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能力等模块课程安排合理”没有变化以外,其余题项比例都有所下降。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调查,都可以看出第17题“本次培训的住宿场所整洁、干净、便利”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例很低,第一次调查的比例为41.9%,第二次仅为27.5%。有半数及以上的学员认为住宿场所不尽如人意(数据见表6)。
相比于培训的内容、管理等方面,大家认为本次培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关培训效果的题项中表示“提高非常大”和“提高比较大”的比例相对而言较低。但第二次调查中表示培训效果“提高非常大”和“提高比较大”的学员比例要高于第一次调查。说明学员们能够认可“跟岗见习”、“返岗实践”等后续培训安排带来的收获(数据见表7)。
数据统计显示,总体而言,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比较高,能够认同承担项目的学校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方式、培训团队以及培训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但认为提供的培训环境,尤其是住宿环境比较差。纵向来看,随着培训的深入,学员们的新鲜感逐渐降低,对课程设置、培训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趋于理性,满意度下降,但对培训效果的主观感知也随着培训的深入而不断提高。
三、国培项目受训学员环境满意度问卷及访谈结果辨析
数据统计显示,培训环境的满意度非常低,将该维度题项均值与其它维度题项均值进行两两对比,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数据见表8)显示,“除了培训效果——培训环境”的检验不显著,其它配对对比结果都显著。表明学员对培训环境的满意度与对其它维度的满意度有差异,即明显低于“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的满意度。
问卷调查最后设置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对我们今后改进研修(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是……”通过统计和文本分析,该题目中学员提出的意见主要总结为:1.希望能有更多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与学员沟通交流、培训教学技能、讲解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2.培训首席专家以及高校专家缺乏中小学教学经验,课堂理论性、知识性内容过多,不能引起足够的学习兴趣;3.教学时间安排过于集中,每天学习时间过长,违背教育规律,有的教师授课连续讲课中间不休息,违背认知心理学规律,使得知识不能很好消化等等。该题目中反映次数最多的也是住宿条件问题。在两次调查的355有效问卷中,共有284位学员填写开放式问题,其中,如“住宿条件需要改善”、“希望能够改善伙食条件”等涉及到食宿环境的有155份,比例为54.6%,说明学员对培训环境的满意度非常低,这与问卷调查中客观题目数据统计结果一致。
根据学员反映的问题,我们与培训项目承办院系的主管人员进行座谈。就住宿条件而言:所有学员住宿统一安排在本校学生宿舍内,宿舍提供基本生活用品,伙食也是与本校学生相同,食堂提供品种丰富的一日三餐,同时每位参训学员享有用餐及交通补贴。我们认为承办单位提供的住宿条件能够基本满足学员生活要求,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员表示不满。
表6各维度满意度对比表
注: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
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我们在每个培训班找5-10位学员进行了访谈,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想法和意见,同时试图找到学员对培训环境不满的原因。访谈过程中,也有很多学员提出培训过于理论化,与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接受能力差距过大;培训食宿条件需要提高等问题。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学员对“培训”的理解有误:理论上讲,“培训”是个体职业发展中获取理论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改善工作绩效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被选为培训对象的乡村教师一般认为参加培训是一次奖励,是“外出参观考察”,并不需要付出努力。当培训课程难度提升,实际情况与之前的心理期望形成反差,培训的抵触情绪通过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得以发泄。同时,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所带来的课程内容往往主要用于解读教育学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且基于先进的教学设施,这与比较落后的乡村教学现状差距过大,乡村教学设施不完善使得一些教学方法难以落地。这种巨大落差使得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感上升,对自我职业状态表示不满。
表7培训效果满意度对比表
注:1表示“提高非常大”,2表示“提高比较大”,3表示“一般”,4表示“提高比较少”,5表示“没有提高”
表8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四、职后培训环境问题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心理学分析与解决途径
乡村教师对“培训”的错误认知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终身制”形式下,教师的可替代风险低,且乡村教育条件较为艰苦,能够参与竞聘到城市发展的职业通道较少,这使得乡村教师竞争压力小、自我发展意愿不强。不能引起他们积极参与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动机。
其次,西部地区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教师的业务水平并不能跟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受训者找不到将所学先进教学理念与乡村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因而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最后,受训学员往往急于从培训中找到提高教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方法的前置理论逻辑,他们普遍不愿意理解“为什么”,只愿意学习“是什么”,而培训的课程设置则是先以理论进行引导,再进行实践方法教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作为改善的途径。
这三件事发生在第二十一中学,是过去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本校师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相关链接――学校变迁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始建于1968年,原址在大青山脚下的毫沁营村。1991年,学校从农家包围的破烂校舍中搬迁到110国道北侧的几排平房里。
2007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投资1.2亿元改造第二十一中学,工程历时两年完成,占地131亩,建筑面积22829平方米,成为呼和浩特市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学之一。
2009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位于保合少村的第二十三中学和位于小井沟村的第三十中学,都因生源不足并入第二十一中学。
在劣势中寻找突破口
2009年,也就是“三校整合”的当年,康莲枝出任第二十一中学校长,这位知性、干练的女校长,没有信誓旦旦的表态,而是悄无声息地做了三件事。
第一:“认”学生。
康莲枝带领几位环节干部深入片区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及环境状况。这里的大多数住户是流动人口,孩子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幼稚的小脸上写满颠沛流离的疲惫,见到生人便低下头……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已经上学的,基础普遍不扎实,有不同程度的懒散、畏惧、自卑、闭锁心理。
第二:“认”老师。
第二十一中学在接纳其他两所中学期间,优秀教师严重流失,重新组合起来的教师群体,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方面均不占优势,但大部分教师看到崭新的学校,有重新起步、努力工作的愿望。
第三:“认”目标。
统计显示:初一新生中,外来务工随行子女占80%以上,其中不少是单亲,在新城区入学摸底考试中成绩非常低;高一新生中,近一半的中考成绩未达到呼和浩特市高中招生出库线,400分以上的学生全年级只有13人。
康莲枝几乎是含着眼泪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这里的校园不是很大,却是最新的,有那么多留白需要填补;这里的师资不是很强,却是最急于上进的,有那么多未知需要探索;这里的学生质量不是很高,却是最渴望成长的,有那么多期盼需要实现……
面对这样的学生底子,惯常的做法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补课……然而第二十一中学没有这样做,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孩子情绪及行为上的问题,让所有学生挺起胸脯走路、堂堂正正做人。
把育人放在首位
当时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普遍没有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诸如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睡觉前不洗袜子不洗脚、不会收拾物品、上课不注意听讲。班主任想尽了办法:一是借新生报到,同学、老师、学校都是新的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新目标并写下来,作为行动指南;二是结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三是在日常管理中反复强调讲卫生、讲秩序、讲文明、讲礼貌的重要意义,严格奖惩制度,用榜样激励学生从自身小事、一言一行做起,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值日、履行好每一次承诺,做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四是举办“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主题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注重学习过程,做到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每天都有所进步。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唤醒了学生的行为意识: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的没了;打饭及上下楼梯有了秩序,大喊大叫听不见了,教室和宿舍里的汗臭味消失了;自习安静了;课上课下自觉学习的氛围逐步浓厚起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承认一个人的存在会激发其上进心。青年教师姚晓宇代八个班的政治课,为了能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她让各班的班干部帮忙画一张标注名字的座次表,上课对照。课堂上随便叫出某个学生姓名请他回答问题时,被叫者很兴奋(哦――老师已经认识我!)即使该生对问题不能回答,但态度十分端正。
当年的高一(6)班,学习极差的有好几个,课堂上各行其是,表情冷漠。老师把他们叫到一起问原因,几次都无果而终。后来通过同学了解到这几个孩子的家庭惊人的相似:父母离异,有的和爷爷奶奶住,生活基本保持在“不挨饿受冻”的程度。班主任找机会和他们值日、谈心、讨论问题、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从生活细节上给予体贴,暗地里动员同学“结对子”帮扶,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这几位学生的脸上有了笑容,开始主动学习了,还时常跑到办公室问问题。
初一新生秦文艺,每天不吃早点,中午和晚饭只吃馒头,班主任的一次家访解开了这个谜――“家”是哈拉更村外的一间废弃房子,说住那里为养牛方便。因为头天下过雨,屋顶还滴着雨水,地上放着几个塑料盆,外屋大铁床上堆着淋湿的破旧被褥,家里最惹眼的是几只大缸。母亲说孩子很懂事,不想让大人为难,准备退学。秦文艺的想法很现实:即使念完初中考上了高中,也念不起……班主任回校后跟他长谈了一次,鼓励他靠自身努力改变个人乃至家庭的命运。随后老师出面申请学校减免了他的一切生活费用。从此,秦文艺将一颗感恩的心化作学习的动力。三年后他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之后又念上了理想的大学。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新课程。2010年,第二十一中学建成全市仅两所学校拥有的专用教室,配备了机器人制作设备和材料。将每年的十一月定为“科技活动月”。经过通识培训、编程学习、任务训练、参加比赛四个阶段的历练,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近年来,该校的机器人制作获得两项全国大奖;在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自治区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走进教学楼门厅,“科技橱窗”里陈列着一排排学生作品。有用金属片、电机、砂轮等材料制成的家用电锯;有用饮料瓶、软管、气嘴等废旧材料制成的便携式洗车器……每一样发明制作,都附有一张“设计报告”和“操作说明”,你会惊叹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大胆想象。
二十一中人不会忘记,六年前新校舍刚建成时,校园瓦砾遍地,好多设施不完备。康校长带领老师们自己动手,很快让阅览室投入使用。他们深知,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如今,学校已有6万多册藏书,有教工和学生专用阅览室,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校园文化氛围初步形成。每天学生早读时间内有五分钟的美文欣赏。师生同读,已成为一种生活姿态,仿佛农家肥似的改善着学生成长土地的养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是教育三大支柱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吸引不来“金凤凰”,就自己“孵化”。一份《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就是他们立足师资发展学校的蓝本。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能力方方面面。
“名师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网络学习、同课异构等研修方式,聚焦新课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乔阳、刘福荣、郭建芳等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组织校本科研、师徒结对、到兄弟学校讲座示范……似乎可以听到全体教师健康成长的拔节之声。
办学思想不能只挂在学校墙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校长的讲话里,而是要转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教师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第一》《人生哲思录》《乡土中国》等300多册非专业书籍“漂流”起来。学校每年出资给每位专任教师订阅一份相应学科的期刊,同时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一系列专业用书赠送到广大教师手中,引领全体教职员工以书为友,深度阅读,涵养精神气质。
优秀的作战指挥官来自练兵场,优秀的教师来自教科研。长期以来,第二十一中学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雷打不动。初中语文组还邀请德高望重的退休教研员耿文举当顾问,耿老师风雨无阻来学校参与教学研究,往往有点石成金的示导作用。
2015年7月2日,天气酷热。第二十一中学的阅览大厅里,无规则地分坐着十几位教师,时而查阅资料,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奋笔疾书。记者纳闷,陪同的谭喜云老师介绍说,他们是本学期初三和高三毕业班老师,下学期要循环到初一和高一任课,正在提前备课呢!有些老师是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的。新学期眨眼就到了,他们想把课备得更充分些,好让每位新生都能学得好。
学生是有差别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人“跳一跳、摘桃子”。对个别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老师经常单独叫到办公室“开小灶”,一字一句讲解示范,纠正做题格式、步骤等习惯性错误。住校生课余时间充足,给学生夜自习辅导,是所有任课教师自觉自愿的行动,这与那些“名校”动辄每小时几百元的补课费比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
自主学习,有效课堂的拐点
话仍然要从2009年说起。
学生底子薄、考试成绩差不代表智商低下、品德不好。他们在学习上出现的困难,是“知情行意”受到干扰,如同旅行者因气候或交通工具等出了问题,被困荒郊野外。改变行走方式与途径,探寻适合第二十一中学学生的学习方法,被提上了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
学校先后派出教师团队,赴山西、江苏等课改先进地区学校取经学习。综合分析后认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博士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能与第二十一中学的师生现状接上“地气”。2010年4月,该校正式引进韩博士“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操作模式。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流派”五花八门,参与的学校风起云涌,但真正坚持下来并收到成效的不多。高中教育是选拔性教育,提高学生应试水平,不但在当下深受社会和家长追捧,而且将来也难以退出历史舞台。第二十一中学敢于冒着风险在高中课堂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无异于“拼死吃河豚”。
目标一旦确定,解决全体教师的认识问题就成了关键。韩博士第一次到第二十一中学,三天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诊断活动:观课9节,讲座6场;帮助教师创建学生小组、开发学习工具单。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还要和老师交流到深夜。
课改起步以后,第二十一中学又请进赤峰市乌丹五中、通辽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骨干教师,为他们的课堂把脉;多次邀请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及新城区三级教研室专家现场指导。一系列的培训、辅导、讲座、示范、反思,让全体教师看清了“有效教学”的前景,坚定了课改的信心。
相关链接――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主线,通过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有效教学”的基本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形成课堂学习方案,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学生课前要进行结构化预习,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拓展性问题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
课堂步骤:组织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将生成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团队学习智慧;小组选派代言人汇报展讲,其他同学补充、质疑;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目标给予适时点拨,让知识更加精准。
课后落实:为了巩固与强化,课后及时进行拓展训练、单元回归复习、知识和能力评价等。
校长康莲枝带头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深入年级组、备课组、班级参与教学实践,对上路快的年轻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对年岁大或犹豫的教师给予鼓励鞭策,及时解决课改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环节干部跟踪听课、主动评课、积极参与研讨。每月一次汇报交流,每学期一次阶段性总结,使“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走向常态。
记者听了该校一节高一年级《倍角公式》的数学课。上课伊始,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走上讲台,干脆利落的开场后问:“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纷纷举手,接着,“苍穹组”的一位同学走到黑板前进行了展讲……整节课,都是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中进行的。执教的高峰老师或退隐其后静观事态,或穿梭其间,捕捉着学生的学习信息,只对个别问题进行适时恰当的点拨,寥寥数语的提疑,推着学生“再思考”。正所谓“于有疑处见无疑,其学尤浅;于无疑处见有疑,其学方进。”
相关链接――有效教学改变了课堂
教师王常存:过去我在课堂上特别强势、郑重,自己讲得天昏地暗,学生“傻乎乎”地听着,其实他们早没了兴趣。“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气氛,盘活了人才资源。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参与讨论、主动展讲……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学生郭雨:自主学习,是一个宽松又严谨,活泼又专注的过程。我们有了充足的思考空间。过去,我们是躲着发言、害怕表现,现在是争着发言、抢着表现。
学生刘栋辉:小组学习刚开始有些混乱,后来大家自然形成了“规矩”。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讨论不受拘束。我们对不懂的内容没完没了地追问,主动性发挥到极限。
课改绝不单单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它考量的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让教育为学生发展奠基。
只要雨水充沛,何愁果实不丰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有效教学”等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激活了师生的教学热情。在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操作模式一年后的2011年冬季,第二十一中学接受了呼和浩特市教学质量大检查,总成绩名列全市第二,与排在第一的仅差0.2分。对此,不知情者感到意外;知情者则啧啧称赞:这是二十一中师生用汗水换来的!
2015年5月28~30日,自治区“新课程有效教学”骨干教师高层培训班在第二十一中学举行,来自全区各盟市实验学校的200多位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地点之所以选定这里,唯一的理由是第二十一中学已经走在“有效教学”改革的前列。
2015年春季,《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杂志,分别以《寻找学校发展的根》《让教育焕发生命活力》为题,从不同视角报道了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学实施“有效教学”以及在内涵发展上取得的突破性成绩。
对于一所普通高中而言,招生分数线的高低,是判别学生及家长对学校认可程度的风向标。六年的奋斗,第二十一中学招生分数,已经摆脱了低于全市出库线的尴尬境遇。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眼下一些高中学校之间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不就是为了抢夺那几个尖子生、实现“高进高出”吗?如果能做到面向全体、“低进高出”,那才是理想的教育。第二十一中学凭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执着与坚守,正实现着这样的教育梦想。
近年来,第二十一中学初中招生第一志愿报名人数、高中招生400分以上人数和高考本科上线率三项指数,都呈不断上升趋势。这标志着今天的第二十一中学,已经从昔日主要为流动人口随行子女服务的层次,发展为融传统文化熏陶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于一体,极具综合竞争力的完全中学;已经从呼和浩特市学校阵列的第三方队跨进第二方队。学校获得了众多荣誉:“全国学本教育联盟示范校”“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每一块奖牌都是二十一中人“高境界做人、高效率学习、高品位生活”的坚实步履。
在谈及学校发展的根本措施时,校长康莲枝的一席话耐人寻味:“教育的价值就是使人变得更好。爱学生怎么爱,就是要把他们当作未来的女婿或儿媳来培养――衡量女婿和儿媳,总是关注他们的性格人品,而不是见面就问考了多少分……”
小麦在拔节期所需的肥量约占一生的50%,施好拔节肥,才能穗大、粒多、饱满。给学生和学校“施好拔节肥”,就是要把握好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