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17:4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本培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1999年教育部颁发并开始实施《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后,我国素质教育阶段开始探索校本培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经过了十几年的反复实践和探索,校本培训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得以推广和创新,其作用和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提倡个性化的教育发展中,充分地发挥出了教师们的个性教学特长,达到了趋利避害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契合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心理需求。如何使这种作用和效应进一步得以发挥并不断扩大,这不但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所以说,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今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关键环节。如何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从事教育工作管理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活化形式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
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就要掌握师资结构,客观分析师资力量和培训条件,做到因人而异。一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将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施教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和分析判断,在继承中进一步创新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于中国传统教育在国人脑海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对于新鲜事物的引进存在某种程度的抵制情绪,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必须要循序渐进。虽然能够认识到校本培训的优势,但也不易于操之过急,要将创新的教育方法融合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做到优势互补,进而完成教学模式的平稳转变。二是创新校本培训教学的形式。将创新培训形式作为加强校本培训的切入点,通过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达到更新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比如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引导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教学反思活动、增进校际观摩交流等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观念,经常性灌输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达到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再深造、再提高。对于年轻教师可以采取新老搭配结对帮扶、举办短期培训班、确定教研课题开发等方式促进其对教学现状的了解,并适当组织教师开展教材研究活动,通过新旧教学思想的碰撞辩论,形成两种教学理念的融合,探索新的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三是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向。实施校本培训计划要契合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在确定培训内容上要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生活习惯等相适应,这样在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地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很好地实施校本培训战略,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确定培训方向上,要与区域性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相适应,使培训切实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明确校本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这个大方向,要使其更能够发挥这种作用,就必须针对教师的文化层次、受教育水平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进一步活化培训形式,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
二、因地制宜增强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增强校本培训的有效性,使校本培训模式真正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得以落实并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校本培训作为一种继续教育的方式,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培训,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这就为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达到培训目的提供了便利。在培训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培训资金投入,只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在解决教学问题时,可以利用电教化远程教学系统、向同事请教、组成课题研发组织或成立教师互助组织等,还可以以局域网的方式将学校的各项资源如教学经验借鉴、教学方法分析汇集起来,同样可以采取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来进行讨论研究,促进教师间的横向联系互动,加强教学信息的沟通交流。及时将教学问题处理化解,不断创新教学的新措施和新方法。二是加强教师培训的监管考核。要使校本培训不流于形式,起到真正的作用,学校对教师培训进行有效地监管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在实施校本培训过程中,学校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和健全培训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培训管理,可以采取让教师记录校本培训教案等方式,严格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培训次数和预期目标,同时将产生的效果作为对教师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来加以约束,以此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培训中去。同时以开展校本培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学成效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和标准,与教师的奖金、补贴等福利待遇挂钩,在客观条件的硬件配备和教师培训管理等软件措施上双管齐下,健全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强培训规范化管理的校本培训教育机制。这样才能够确保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下面将2015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xx学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深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理念培训、业务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的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实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增强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任职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
本期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自学自练、观看录像、研讨交流的方法进行。
师德培训。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培训,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
2.专题讲座内容为: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重在引导教师树立理想,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有思想的教师。引导教师拓宽视野,厚实知识背景。
3.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学专著或教学杂志,完成xx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加紧对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争取在教师专业技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分学科组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主要将小学阶段教材内容分类梳理,分类讲解,重在引导教师掌握各类内容在各个年级教学时的度。
5.观看录像主要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做到在观看之后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四、培训组织与实施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考核。
2.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出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4.考核。及时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件、学习体会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20xx学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表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课堂,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执教能力,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按需施教,讲究实效,学用一致,每学年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时,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4、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教学、教研、培训的统一,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5、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训主要内容
师德培训;德育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全员读书活动;心理健康培训;3次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师一人一课活动。
(二)基本形式
1、集中培训。学校通过教师对话交流等形式,就培训内容进行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2、校本研修。学校通过全体教师参与学习思辩、实践体验、研讨提升、反思总结的过程,完成实践探究的培训要求。
3、自学实践。全体教师借助集中培训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等活动,高质量完成本轮培训的学习心得、教学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总结等培训。
三、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1、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克服教育教学与校本培训的“两张皮”现象,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本项工作的督察与指导。
2、把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与学校每学期的教学量化考核,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优评先相挂钩,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取得48学时,其中必须参加校本培训并不少于24学时。
3、学校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争创校本培训的良好氛围,创新机制,及时发现、总结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真正使培训取得实效。
20xx学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格式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师发展中心和学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课改研究为核心,以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为载体,加强教师培养,强化质量管理,为全面提高本片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各门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不得随意增减,调换,上好每节课,不拖堂,校领导加强巡查。
2、继续推进教学规范活动。将每学期第十六周定位“教学规范周”,要随时掌握教师执行课程情况,督查教师的教学常规,调查学生在校学习动态,纠正不良教学行为。要继续深化“推门听”活动,不定期进行常规抽查。学校通过教师自查、同伴互查、学校检查(执行课程、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改作、检测等),并结合平时常规抽查,确定25%优秀教师和5%的待合格教师报学区备案(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
3、进一步深化“考核课”活动。规定每位教师一学年展示一堂汇报课,分三大组进行。由备课组长安排上课人员,或教导处告知,各组由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名优骨干教师负责听评课,活动后备课组长把材料、图片等传校博客,教导处统计分数,并计入常规。规定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学领导、组长不少于20节。
(二)努力打造有效教研活动
加强教研活动策划,讲求教研效应,注重有效教研,力求做到“教研工作课题化,教研活动主题化”,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教科研工作能力。
1、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学先于教”和“有效学习”为主题对活动进行有益尝试,以常态课的听课、评课为抓手,以公开课为示范,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力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积极响应县、学区全面启动“有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如教研室调研、名师指导,联谊教学,组内集体备课,主题式团体磨课,同课异构、观课议课等形式进行。
2、协助校长室继续做好教师培养工作,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指导,搭建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平台。外出学习的老师要向教导处、组长反馈学习要点,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在教研组内开课、发言,分享学习资源,以共同提高。
3、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论文的评比活动,教导处提供上级有关部门的论文评选信息,努力为教师创设平台,教师要积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案例,提高论文参评率和获奖率。
4、立足实际抓好课题研究与推广应用
三大教研组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协同有课题经验的老师多多探讨,思考、酝酿切合我们实际的小课题,并积极研究,对于课题有什么要求可以向学校提出,学校将优先解决。数学组将进行课前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研讨,三年级学生进行导学案的落实推进。
5、做好教研资料整理,校以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要将各自教学设计及反思、课件及时上传到教导处,以便资料汇集整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方便大家以后学习、借鉴。各教研组、备课组的出勤情况、活动记录等以文本和电子博文的形式进行存档。
(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
统一思想,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坚定不移地树立起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贯彻“永嘉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实施方案”、“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合格率监测的若干意见”。认真组织,做好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测试、市学业合格率监测、县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提高后20%学生的学业质量。
1、学校要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好任课教师,做好开学招生工作,把好插班生的这个关口。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
1、师讯快车,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
“师讯快车”,是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反思材料的共享园地,精华与大家一起分享,困惑与大家一起探讨,不仅促使外出学习的教师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每一次活动,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全体教师架构了一个放眼看外界的窗口,促进整体提高。
2、网上家园,校本培训的崭新平台
网上家园的开放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我们的网上家园主要由管理平台、前沿理论、课堂教学、随笔专栏、案例研究、谈天说地等六大板块组成。自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帖子总数超过3000个,家园成为教师网上学习社区,互动、平等的人际氛围逐渐形成,合作、交流的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3、专题学习,完善校本培训内容
根据学校主课题的需要,广泛宣传多元智能理论(特别是课题组成员更要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组织好所带班级学生学习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以板报、校报、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老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了解相关理论,使老师将有关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二、加强课题研究,强化学校教科研规范度
本学期我校开展这两方面的课题研究:一是学校根据三童主课题的理念以及现有成果,积极实施杭州市立项课题《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与浙江省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下小学生多维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二是组织好20xx年度32个富阳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以及前几年立项还尚未结题的课题研究。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五个“一”活动:
1、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3、填写“课题研究记录卡”,及时记录好实验中的成败得失。
4、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实验课。
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校赵晓云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杜敏姣老师的《精心设计多维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撰写的论文获得杭州市第18届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富阳市第16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组织活动中,我们共收到论文篇,其中专题论文篇,综合论文篇,课题论文篇,案例研究篇,教科室及时市级以上各类征文信息,迅速反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论文进行修改、筛选,把好质量关。
三、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沟通学校教科研主渠道
1、多层面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年教师风采课、年级互听互评课和领导随时推门听课。通过听课研究、自我反思等举措,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2、全面铺开,全员参与,促进整体成长
20xx年11月,我校承担了富阳市小学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研究课中语文9节,数学5节,音乐、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科学、英语各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5节,涉及所有新课程以及所有承担新课程的教师,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四、构建校本课程,为学校教科研注入新鲜活力
新课改给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园地,教师不能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应具有课程意识,要求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做教材的生发者、创造者。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教师提升自我价值提供了契机。本学期我们在使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新开发了《自主阅读考级手册》,使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
五、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科研顺利展开
1、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
我校建立了星级教师业务档案,完善“星级教师”评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本学期通过了前一届星级教师的年审考核工作,完成了本年度星级教师的申报考核工作,这学期共有8名教师被聘为学校二星级教师,17名教师被聘为学校一星级教师,14位教师通过一星级教师年审。同时学校组织了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帮教、合作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自我发展,促使教师群体共同提高,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里教师人数众多,个别培训不实际,就算是分类培训,也要相对集中。那么,如何在校本培训中既体现培训目的,又考虑到教师的个性化、操作的可能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我校本学期新增了一种校本培训形式――现场阅读。
现场阅读是指利用业务学习部分时间,改变过去常见的一人讲、众人听的方式,由校长室印发经典、实用、耐品的文章。组织教师当场阅读并在文章下面撰写阅读感言,校长室根据每个教师的感言,有针对性地回复(每次不低于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二),并根据教师需求开展专题讲座。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校的现场阅读凸显了三个重要功能:
一是教师通过阅读中外名家的旧著新篇和当月刊物的精品文章,大大拓宽了教育视野,通过写感言,增强了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思考能力以及用自己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每次开展现场阅读,我自己先读先写,把我认为的精彩句段用字体加黑、加下划线重点突出,以“按语”的形式告诉教师们推荐本文的原因和我的切身感受。教师们的感言更是丰富多彩,教师们的表述也由最初重复文中的话,到逐渐与文章共鸣。产生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文字也越写越通畅。
二是开辟了一条校长室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高效途径。在教师的感言中可以真实、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心声和需求,在交流中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的努力方向。下面是两位教师的部分感言和我的回复。
(一)看了文中做班主任的种种艺术,我深有感触。我在时隔多年又重新走上班主任岗位的今天,深深感到要做好班主任是多么不易,我只能在最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尽力去做好每一件班级事务。一周了,我也有很多想法,都在我的博客里了。(回复:已看了你博客中的“班主任一周小结”,写的真的很好!既有自己亲身体会,又有生动鲜活的例子。坚持写下去。何愁妙笔不能生花?)(二)文中说要多动笔写文章做科研型教师。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不是作家,但我们有第一手的资料,我也曾尝试动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可惜寄出去都是“石沉大海”。如果学校能举行写论文的相关培训,请经常获奖者讲讲自己的经验。或许能让我们走上一条捷径。(回复:动笔写文章并不一定都要为了发表。急功近利反而会浮躁。动笔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那是科研型教师的工作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至于你提到的论文培训,我也赞成。)
知道了教师的心声和需求,仅仅书面回复还不够,校长室要着手解决。像最后这位教师流露出想写却又写不好论文的教师还有多个,我们就开展“教育科研研究周”活动,邀请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来校分学科面对面地指导,并作了专题讲座,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
三是同事之间多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集中研讨的针对性。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份阅读材料。五、六十个教师因为经历不同和认识差异,写出来的感言就有多个角度、多种说法。
我们把每一期的现场阅读材料装订成册,及时放到教师阅览室书架上,随时供教师们互相借阅,这样既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看到了别人的想法。也许以后大家看问题时就能更全面、辩证些。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也安排教研组进行集中交流,针对材料中的话题和现象展开研讨,教师们因为都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就有话可说,也更能互相启发、点燃智慧。
现场阅读这种校本培训方式只是我校本学期的一次尝试,虽然历时还较短,但实施效果反馈良好。对于以后的现场阅读校本培训,我们又有了两点想法:一是材料选择集思广益。本学期的材料主要是校长室挑选的,以后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热情,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力量,并且可以组建学校现场阅读材料编委会,编辑材料、回复感言,编委会成员定期流动。二是材料内容要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三者结合,避免单调和偏颇,每学期都形成一个三者比例合理的阅读计划安排。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实践――改进――再实践,我校的现场阅读一定能激活校本培训工作,让教师们在阅读、思考、写作中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核心,以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模式为重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注重培训计划的专题性、系列性和研究性,按照“研训一体、名师带动、多元渗透”的思路,强化教师学习动力机制、优化培训方法,切实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培训模式形式
(一)坚持研训一体,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各校校本培训要以课题教研主线,以研促训,共研共教,实现教师工作、学习、研究一体化,实现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的有机结合。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所承担的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没有省、市、区级课题的教师,以组织自己的团队,自选教研课题进行研究。教研课题题目以学校为单位汇总备案。
各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的校本研训活动,确立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的教学研究模式。要定期开展教学示范课的观摩评议,教学论文撰写、课件制作等活动。
(二)实施名师带动,强化培训的有效性。创建名师工作室,市、区、校级名师5月底前都要建立起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向全体教师公布,由教师自由选择参加,每一个名师工作室至少要带领10名本学科教师开展活动。同时,每一位名师教师要创建个人博客或是建立教师QQ群,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坚持多元渗透,强化培训的灵活性。主要形式一方面要邀请专家专题讲座、理论培训,每个区直学校、街道每年都要请专家做一次专题报告。另一方面要组织参加省市区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观摩、联片研修活动、实践考察等。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如教师团队精神培训、拓展训练等,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快乐工作,愉快工作。
三、培训内容
(一)师德师风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活动,特别是要组织好师德测评考核,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新课程教材方面。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活动,探索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生观念、人才观念,认识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自主管理快乐工作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自主工作、并在自主工作中获得成功、感悟快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组织与管理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区教育局成立由各相关职能科室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指导开展校本培训,对校本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监控,负责指导“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组织推广典型经验,组织对“校本培训”的评估检考核。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有骨干教师参加的、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拟定校本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学期工作安排,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各学校校本培训规划(实施方案)于3月底前报区教育局职教.
2、健全制度,抓好落实。要建立“校本培训”活动日制度、考勤制度等制度,各学校每周固定一次作为校本培训时间,写入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将每次校本培训的内容、形式、效果及时填写在《校本研训记实本》上。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37―01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使之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行之有效的实施校本培训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农村学校又占有很大比例,教育要均衡发展,实际上主要是缩小教师素质之间的差异。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在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薄弱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困境
1.培训条件的滞碍。农村学校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知识和观念更新很慢、学校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人员少,工作量大,培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次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直接影响教学条件的改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2.教师进取意识淡薄。在学校本身存在困难的基础上,教师产生惰性情绪,过分强调理由,不积极主动克服困难,认为评选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参加新课改实验,做示范课,都是直属学校的事,与自己离得太远,缺乏自信。
3.学校引领作用不到位。校本培训工作的理论指导不够,培训教材匮乏。目前,我国关于校本培训的理论探讨工作,尤其是具体的微观理论还十分贫乏,培训教材不足。缺乏名师的带动和专家的指导。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音体美的教师。由于经济的落后,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大量向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师资力量整体变弱。
二、农村薄弱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对策
1.提高教师认识,变压力为动力。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比教育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更为重要的工作,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发展是校长工作的天职,只有使学校不断发展的校长,才是合格的校长;有了与时俱进的校长才有与时俱进的学校,只有与时俱进的学校才可能持续发展。校长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具有核心地位,校长的言语行为影响学校的全局、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面对困难校长就应该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想办法,找措施,走出困境,敢于迎难而上,带头学习,起到表率作用。
2.改善办学条件,搭建教师成长的理想平台。学校始终关注周围学校在多功能设备方面的改进,配置简单的多功能厅,给各室配备电脑,又根据教师的需要配备了网络和电子白板。只要是教学需要,学校会不惜一切代价,克服一切困难都要尽力而为,达到教师的需求。只有学校满足了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教师才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参加所有教研活动。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制度,奖罚分明。
3.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我校的具体做法是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让语数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公开课,然后其他科目的教师上公开课。同时打出评分标准,分成三个教研组,每组评出分数最高的,上下学期的观摩课,在考核时加分,最后对连续三次评选上的报送参加教学新秀、骨干教师的评选。每学期的公开课,教师都有很大的提高。正因为踏踏实实去做了,教师队伍中一些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有的被评为市教学新秀,有的参加了市级新课改的观摩课,经常在片区担任教学任务。上报的论文由原来凑数字都没人写,到现在积极主动地上交,质量也不断地提高,当然这与严格执行奖罚制度是分不开的。
各校在开学初,教务处、教研组、教师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本学期结束后,又都写出了相应的总结。在备课方面,教师都能认真备课。教师布置的学生作业有计划性、针对性和代表性,作业数量适中,在作业批改和评价上有创新。能积极认真对学生成绩进行质量分析,找差距、找原因,提出了今后在教育教学中的整改措施。各校领导听课节数、业务笔记字数都基本符合要求。较为突出的有三小、一小、四小学校。
不足:
1、有些学校制定的计划太笼统,不易操作。
2、备课方面,抄教案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教师只注重备教材、备内容、备学生,但教法和学法体现不具体。
3、作业批语比较简单。
建议:
1、学校制定的计划要切合本校的实际,要具体系统化,便于操作。
2、加强教师的备课管理。每节课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可操作的教学过程。
3、作业的批语要中肯,要有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要认真作好学生成绩的质量分析,根据学生试卷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缺漏的知识部分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二、教学研究管理方面
从课题研究制度的建立,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人数,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来看,小学教师优于中学教师。比较好的学校三小、四小、一小、天和小学部、老奇台小学。从资料上看他们注重课题的过程研究,有详细的研究历程,有各个阶段的阶段资料等,而且平时的教研活动记载也注重研究的过程记载。校本课程开发做得相对比较好的是三小、四小、六小学校。
不足:
1、有三个单位的课题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还有十个单位没有成立课题鉴定组织。
2、校本课程开发大部分学校有的只是校本课程开发一个方案,缺少执行计划和编写好的可实施的课程纲要。
3、有些中学的教研活动记载不能反映出教学研究的过程,只是每一周的工作安排或者只是一个活动名称。文章超市
建议:
1、学校要把一些该有的制度、组织建立起来。
2、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要重实效,活动记载要记清楚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
3、校本课程开发也要按要求做起来。
三、教师素质提高方面多数的学校都能按要求选派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但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记载。三小的记录详细完整。
1、校本培训:学校的校本培训活动都有培训方案、计划,但大多数学校过程性材料缺乏。三小的培训内容较为为充实。
2、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学校都有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名单,但能体现培养成果的材料较少。
3、大多数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系列达标”活动,并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课堂教学系列达标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有天和学校、三小、老奇台、吉布库。上半年还没有开展这项活动的学校有碧流河、三中。
四、工作业绩方面
优点:
1、大多学校教研组的档案,都能按要求装订,而且材料齐全。
2、部分学校教师都能积极上报论文,篇数较多,获奖率高。
3、大多学校都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学科教研活动。
4、教师都能积极参加课题研讨会,认真上好研讨课。
不足:
1、部分学校教师上报论文较少。
2、个别学校教研组档案材料较少,也没按要求装订。
3、部分教务主任没有上报论文。
4、个别校长对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不重视。
建议:
一、抓好校本研究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全镇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研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校本教研:
具体做法: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读书自悟、集中学习与教学沙龙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随堂听课、专题研讨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教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各种活动都收到很好的教研效果。中心校每月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开课日活动,供全镇教师学习研讨,并于11月份请青口中心小学的六位优秀教师为全镇教师开课。
(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利用双周日下午的时间,把课标解读、教材疏通和专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以会代训、以课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以考代训的“五训”机制,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培训,基本使45岁以下的教师初步达到“五能”要求(即能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上出有益的课、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能进行课件制作、能搞好课题研究)。使老年教师初步达到“四能”要求(即能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上出有益的课、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能搞好课题研究)。
二、坚持课改科研结合,探索教学改革新路
学期初,学校对教育科研工作做了具体布置,要求各课题组要坚持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努力提高科研与教学的互推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通过开展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改进教法,使课堂结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从教学问题入手,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束。各课题组都能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讨活动,围绕问题各抒己见,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认真地探讨和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教科室注重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检查,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他们按时完成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对已经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组,督促他们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指导课题主持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认真做好结题工作。
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深化课题研究的关键,我校学期初有10个县级课尚未结题,XX年是“十五”课题研究的最后一年,这10个课题能否在“十五”期间顺利结题,管理过程则显得非常重要。于是在本学期初,学校进一步要求:课题研究管理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做好课题结题最后阶段的工作。为及时总结交流课题研究经验,于9月10日,召开了“十五”课题研究汇报总结会和尚未结题10位课题主持人的专题会议,会上,每位课题主持人分别汇报了本课题组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打算。最后,教科室对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作了总结,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对下一步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积极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新课改的实施,激活了沉闷的课堂,一改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局面,达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反观我镇小学的现状: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式的接受教学为主,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高成绩,至于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就更谈不了。针对这种现状及有效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学期,我镇小学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确立以人为本,立足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学生观,确立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观,确立加强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论。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与学。 四、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参加本次校本培训,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索教育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校本培训这项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中心校得力的领导下,这朵教育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在绽放了。校本培训,是新世纪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的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兴衰。为国家教育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多次强调校本培训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每学期的开始,我们中心校都把这项工作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多次召开会议着力抓好这项工作。大会宣传小会布置,尽可能的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好。使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充电”,以适应教育形式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校本培训这方面,向教育行政部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新的工程。一开始有个别老年教师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总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学与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想法,我们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向他们讲明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克服年龄大的困难,树立信心、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首先,“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管理者要努力创造适合于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意味着鼓励探索、鼓励创造、鼓励形成特色;意味着每个教师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而又能宽容地对待观点的差异;在平和、平静、平凡、平实的教育实践中将“专业发展”作为我们共同的职业追求。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一定要做到校级每学期三次,每周两课时。在集体备课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快使。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新老师促进老教师,在集体备课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每一位员工都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意味着每个成人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践行“身教胜于言教”这一朴素的教育真理;意味着家长、社会都是学校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重要力量。不断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哪些地方做错了、哪些地方成功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正因为这样,许多老师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了一等奖。
最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在学校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开放的、包容的、支持的组织环境。学生之间是友爱的、互助的、欣赏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师之间是团结的、友好的、互进的;领导与教师之间是坦诚的、尊重的、合作的;意味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成就每一个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得到重视,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长,每个人也都有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奉献。水到渠成,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由于领导的重视,老师们不断对校本培训认识提高,并积极参与。近一年多来校本培训工作硕果累累,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王庆杰、王亚等老师先后获得了镇级优秀教师,另外,在老教师中,在校本培训当中不堪示弱,如肖天虎、王耘先后进入高级教师行列。这项成绩的取得,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归功于校本培训这一伟大工程。
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项工作毕竟是刚刚起步,今后的路更漫长。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总之,取得成绩令人高兴,但只代表昨天,今天和明天要更加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去。在教学的人生道路上,“上下求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态,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让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开创农村教育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校本培训认识到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学校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我们确立了“和谐发展”的理念,其核心是“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因而,教师的校本培训,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从理论层面,认识校本培训内涵的丰富性
“校本”这一概念,有三个重要内容:“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我们的理解是,“为了学校”就是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对于我校来说,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在学校中”就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人员即校长、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基于学校”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各项工作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抓教师校本培训,正切合我校实际,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通过发掘、优化人力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指导学生成长,从而推动学校发展。
2.从发展层面,认识校本培训的必然性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而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自觉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3.从现实层面,认识校本培训的紧迫性
我校教师结构不优,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教师年龄结构偏大,40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达75%;学历结构偏低,第一学历为本科者所占比例太小;职称结构不优,高级教师93人,没有35岁以下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没有在职在岗的特级教师;知识结构偏旧,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缺乏系统地掌握,能深刻认同、自觉践行的人少。总之,对照学校内涵发展目标,对照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学识水平、施教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经验主义思想还有相当的市场;职业型教师还占相当比例,且缺乏名师引领,不利于学校品位的提高。在不可能谋求用大面积换血“创伤疗法”的前提下,立足校本,针对实情,科学谋划,多管齐下,有效促进自我更新的教师校本培训,实在是刻不容缓。
二、校本培训保障有力
1.领导重视
无论是领导的重视程度还是经费投入,无论是校本培训的条件还是培训资源,我校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主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校本研训的全面组织、策划、决策工作。教研室、教务处负责校本培训的日常工作,具体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教师的考核。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师德师风及班主任队伍培训。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实施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落实教研室、教务处组织的有关校本培训的各项工作。
学校领导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并把校本培训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学校在教育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对校本培训工作大力投入:一是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二是购买了大量的图书和音像资料,构建了完善的校园网络;三是为教师订阅了大量的期刊杂志,完全满足培训与研究需要;四是对和优质课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申报的各级科研课题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五是每年召开一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表彰会,对一些通过培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者给以奖励,从而保证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制度健全
为确保校本培训落实到位,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工作方案》《校本培训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考试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教研制度》《听评课制度》《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在组织、人员、管理上依据实情形成培训网络。同时配套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如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评定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以及不合格教师候课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素养。
3.管理落实
为加强管理,落实工作需做到:一是强化行政调研、督查。每周四为学校行政督查日,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下到年级督查相关学科的教研教学工作,在周五行政开例会上通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年级管委会蹲点指导。年级管委会成员蹲点指导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落实相关要求。三是加强常规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档案资料,为考核提供依据。认真记载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包括参培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讲课教师、培训结果等,并根据规定,认真登记培训的学时和学分,然后由教研室核准确认,记入个人培训档案,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课例或案例、课件、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等文字材料和参加培训或研究活动的考勤情况作为校本培训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校本培训途径多样
(一)倡导自主学习,让教师在自修中提升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取决于自我发展,自主学习就是要让教师通过个人自觉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尽快更新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发展,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需以学校为依托,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发展为基础,只有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校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纲要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将自己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个人专业发展的愿景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融为一体,把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目标、实施步骤与日常教学、教研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力求有新进步、新突破。
2.积极开展“学研”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读书学习的内容分为学校统一确定配发与教师个人自己选择相结合,我校给予教师在学习内容上以具体的指向:结合新课程的学习、结合科研课题的学习、结合学科特点的学习、结合自身实情的学习、结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等,并写出读书笔记,学校统一给每个人定做了学习笔记本,要求每人每学年至少写满一本读书笔记,其间学校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
(2)倡导校本教研。倡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以务实的教研工作引领教育教学。校本教研要求“研实情、想实法、求实效”,强调“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教学;“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进行研究;“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每年上交一份研究论文,并积极鼓励教师向有关部门多投稿,对于获奖的论文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校本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3)实施以“考”促“学”。为更好地锻炼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学校要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期参加两次由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成绩记入教师成长档案,促使青年教师在平时不断钻研,不断积累,达到以“考”促“学”,促进教师尽快成长的目的。
3.注重教育教学反思
建立反思制度,并定期收集相关的反思材料,进行反馈交流。在反思形式上有教师自我的个体反思,如教师的反思日记;教师的群体反思,如备课组的同伴交流反思。在反思的内容上有教师个体课堂教学的反思,有考试后的反思,有备考的反思。反思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定期集中培训,让教师在他律中完善自我
为解决共性的、重大的、重点的问题,我们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在每年的开学及暑假期间,举行主题学习活动。2008年、2009年、2010年暑期,分别举行了“正视现实找差距,转变观念谋发展”“坚定信心,深化改革,稳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用心用智求突破,和谐奋进促发展”的主题学习,以重点解决服务作风、发展信心和发展方式等全局性问题。通过主题报告、专家讲座、集体讨论、集中反思等形式,对照先进反思自身,对照形势反思过去,统一了思想,协调了步伐。
(三)注重团队协作,让教师在互助中不断成长
在校本研训中,我们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1.着力集体备课,形成团队合力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学理想腾飞的基地,也是校本研训的核心支点。课堂教学的校本研训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根据我校教学现状,我们提出“着眼课堂高效、着力集体备课”的团队合力工作思路。
(1)“五定”保证集体备课的常态化。“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定初步学案。学校每周各科定时间定地点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每周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即一个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在每次活动前,需提前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并写出集备的教案,对备什么内容以及备课的必要环节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教材分析、重难点突破设计分析、训练设计分析。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重点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通过集体备课以实现同学科教师教学目标统一、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训练统一,实现资源共享。每次集备,中心发言人可以提出自己在备课期间所遇到的疑惑问题让大家共同探讨,每个教师可以提出自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大家一起磋商,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2)“五步”保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五步”即:自己备课—合作研究—课堂实践—集体反思—再次实践。我们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学期每个教师上一节组内公开课。上课教师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上课实践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在集体备课中,上课教师将自己的问题提出,备课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充分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在集体智慧的引领下进行操作设计,然后回归课堂。备课组其他成员立足课堂观察,关注问题解决情况和新生成的问题,每次上完课,备课组都会再进行集体研讨,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给了年轻老师较多的机会促其快速成长,又使研训活动具有实效。
2.实施青蓝工程,拜师结对共进
近年来,为解决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我校每年从一本师范院校择优聘用了一批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为让这批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目标引领、榜样示范和技能竞赛等方式督促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水平,学校强化新任教师的上岗培训,对他们进行如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专业培训,使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得以迅速提高。同时学校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新老教师签订“师徒帮带合同书”的“拜师制”,使富有资质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单兵教练”。青年教师在老教师指导帮助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研课题,学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每年9月份召开“青年教师拜师及经验交流会”,承前启后,师徒签订帮带协议书,并由“出徒”结业的青年教师骨干进行经验介绍。新老教师帮带大大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学校通过以教研为龙头,深入开展“科研兴校”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改活动,结合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让高级教师点评,新教师上观摩课,使新教师尽快地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和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一大批青年教师在短时期内脱颖而出,学校形成了以高级教师为主体的人才成长梯形团队。
3.严格听评制度,互学取长补短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为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增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规范教师听评课的行为,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对教师的听评课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教师听课要求。教龄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要求每周听课2节,其他教师每周听课至少1节。听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教材内容要求,听课过程有记录,包括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等。听课后要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班主任有责任多听本班的课, 年轻教师应主动多听老教师的课。听课时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地结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包括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 教研组长要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听课本,学期结束时,教研组长把教师听课评课登记表及时上交到教务处。教务处每月对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将其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2)听课的种类。一是随机听课。指校级领导、中层行政人员、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随机听教师的课。二是集体听课。指学校教务教研部门或年级组组织的观摩课、汇报课等。汇报课、观摩课分文理两大组进行,要求全校教师听课,当场由上课教师自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点评,校长总结。三是公开课听课。指由教务处组织的教研组公开课活动,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公开课不少于2次。教务处安排公开课日程,教研组长预定公开课上课教师名单,并提前告知本组全体教师。上课结束后,教研组长要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评课、议课活动,公开课听课及评课、议课是组内教师必须参加的活动,不得缺席。
(四)实施专业引领,让教师在研究中增长智慧
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还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实施专业引领。
1.突出专业培训,理论引领资源广
(1)走出去。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教师培训回来后要为其他教师介绍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和教改前沿的理论知识。
(2)请进来。学校邀请省市教科院所的领导、教研员来校进行指导,邀请省内外的各级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作讲座。近几年我们先后请到了教育专家李镇西、如东一中副校长张治忠、石门一中校长苏邦、原株洲县五中校长易湘成、市教科院副院长陈悍东以及师大附中、长郡中学的教研组长来我校传经送宝,从专业层面给全体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3)重交流。我校校刊《攸县一中》每期都有教师校本培训学习板块,并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切磋学习,共同提高。我校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和教师博客网,用先进的网络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武装了教师的头脑。这些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对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在网上交流,促进了教师素养的提升。
2.助推名师骨干,示范引领方向明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为教师们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在体验成功中,激励创新的动力。我校实施“名师工程”,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努力为教学新星、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面的名师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实现教师队伍的梯队式发展。学校设计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优秀课等,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个人研究成果、教学才艺和学习他人的机会。
3.强化校本研究,问题引领效益好
我们以校本实情研究为基点,推动课堂改革和资源整合,提高教学实效。
(1)“四情”研究有成效。“四情”是指学生情况、班级情况、教学情况、考试情况。各年级组以班级为单位,以学情研究为核心,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而全面地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教师的施教效果,并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参与“四情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校本个人课题。“四情”研究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以调查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一线人员全员参与,学校实行限期办结、定期考核。
(2)课堂改革有起色。在全校推行自主探究、学案引领的“三五”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了“为思维而教,为成功而教”的教学理念,突出了课堂效益,深化了高效课堂建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习氛围好,学生热情高,学生参与课堂有深度、有力度、有普及度。在此基础上,有效拓展了课堂外延,分类指导初显成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各年级建立导师责任制度,整体推行分层次教学,实施特色培养战略,切实加强对四类学生的对口辅导,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各有侧重,兑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承诺。学优生学科成绩上了台阶,心理品行上了档次,平衡中有了突出;学困生受到全方位关注,在目标引领下,夯实了基础,提升了信心;临界生补足了弱科,促进了全面发展。贫困、心理特殊的异常生得到了更多更特殊的关爱。
(3)资源整合有力度。资源整合是我们根据学情的需要而设定的一个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题。根据学校工作实际,我们认为教研、科研、培训三者并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要把教研、科研、培训统一纳入校本教研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在平时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在期初,即要组织精干力量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以学案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各科都必须有专门的人来负责,并要将所有整理好的资料上交教科室,以形成系列。开发的特色校本教材,符合县情实际,结合教师特点,突出“校本”二字。每期我们都要求整合2~3门校本课程样本。
四、校本培训特色初显
我校一贯坚持教研先行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校情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道路。概括起来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具体有四个特点:
1.培训目标具体化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新课程、教学理论、心理健康、教育法规政策、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培训。二是让全体教师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开展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三是建设一支由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2.培训工作常态化
我校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学期初就制订好培训计划,按计划执行,并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写好培训学习体会。做到时间保证、任务落实、制度健全,活动有记录,效果有检查。学校规定各科每周定两课时为法定集体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时间,或同学科学习理论,或同学科集体评课,或搞小课题研究,或进行教学反思活动。教师除每周参加集体教研外,平时以课题组、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定期活动,加强学习交流。
3.培训内容广泛化
力求做到全面、丰富、实用、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师德修养、新课改理论学习、各科课程标准解读、班主任工作经验谈、教师心理健康分析、教学案例观看、课题研究方法等。
4.培训形式多样化
有学习交流、案例分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研讨形式,举行校内观摩课、研讨课、交流会、汇报会等,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培训。要求教师将培训落到实处,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五、校本培训成果显著
1.教师理念更新,教学行为质变
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初步形成。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教师整体素质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更新,教师普遍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以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中心,高效课堂已成为我校教师追求的目标。
2.教学质量攀升,学校声誉日隆
卓有成效的校本培训给学校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学校高考一次性二本上线人数,2009年为442人,2010年为554人,2011年为611人;二本以上升学率分别为41%、57.43%、70.03%;学校学业水平测试正试合格率2009年为96.93%、2010年为99.82%、2011年为100%。不断刷新历史,提前三年完成学校“五年规划”中的质量目标,基本兑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社会承诺。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被指定作高三工作经验介绍,获得了株洲市高中教育质量建设“先进单位”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校本培训为学校树了形象,创了品牌。
3.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成果显著
通过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发展,骨干教师日益增多。学校现有蔡红辉、彭贵国、贺文钢三位省级优秀教师,陈卫旭、刘正茂等8位市级学科带头人,刘铁汉、李昕龙、陈艳等5位市级优秀班主任,贺建华等9位县级优秀班主任,还有校明星班主任10人,校学科带头人37人。2010年学校校长王池元被评为株洲市“十佳校长”,刘铁汉老师被评为市“百优教师”。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论文写作,作品创作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每学期都有近50篇作品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有三个市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立项,并进行了有效研究,成果显著。《湖南教育》杂志对我校“公民教育”特色德育进行了专题报道。另外,教师在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魅力。
4.校园文化升级,学校内涵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继承“务本务实,尚勤尚新”的一中精神,责任心、事业心强,具备“现代审美教育的理论与观念”,实施“融合式”美育的知识与技能,具备教育技术现代化手段的掌握运用的素质。教学中追求过程的愉悦和全方位的和谐。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使教学过程与审美过程相统一。校本培训从各个方面提升了学校品位,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在教师的成长中得到了升级,学校的内涵得到了充实与发展。
一、教师教育专项课题开题论证的特点
教师教育专项课题开题论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开题论证形式主要为专家指导型
本轮课题开题论证有以下三种主要形式:一是“专家指导型”,这种形式占课题总数的60%以上;二是“自我论证型”,这种形式主要集中在高校;三是“会议交流型”,采用这种开题形式的单位有湖南一师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2.课题所在单位非常重视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作为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的管理单位,对本中心的立项课题严格要求,进行集中开题论证,为全省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研究作出了表率。湖南一师有四个教师教育专项课题,为保证这些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该校组织这些课题进行了集中开题,并为每个课题配备了指导教师。邵东县进修学校的课题《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被列为重点课题,邵东县教育局非常重视这项课题研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联合教研、仪电、进修、电大等部门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使研究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为了《湖南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衡东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亲临现场,指导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3.论证后的课题名称更为确切
在不改变研究方向、不改变研究目标、不调整重大研究内容的的前提下,有些课题名称出现了更改,是这次课题开题论证的最大亮点。由于2008年度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的承担单位大多未进行过正规的省级课题研究,所以出现有些课题的名称太长不简明,或名称中有标点符号,或容易产生歧义,或研究内容和课题名称不一致等情况。在本次开题论证中,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据统计,86个立项课题中有32个课题通过开题论证对课题名称进行了修改,但均未改变研究方向。
有些课题名称比较冗长,经过论证修改后变得精炼、明确。如《少数民族地区薄弱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提升校本培训与成长模式研究》这一名称比较长,读起来不顺口,在本次论证中该课题组将名称更改为《民族地区中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可以说,这一更改比原来提升了两个档次。
有些课题名称有歧义,经过论证修改后变得更加明朗。如《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研究》从课题名称上看是研究两个问题――加强校本培训和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而实际上课题组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来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也就是说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只是“加强校本培训研究”的基本目标,完全可以不出现在课题名称之中。经过充分论证后,该课题名称变更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策略研究》。
有些课题名称太大,可能不符合研究单位的实际,经论证修改后可行性更强。如《整体构建农村中学德育体系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范围十分大,是一所初级中学难以完成的,可行性不强。经开题论证后,课题名称更改为《整体提高农村中学生德育素养的实践研究》,这样更改后研究范围与学校实际更为吻合,更易操作。
有些课题名称与课题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存在不一致,经过论证修改后课题更为顺畅。如《教师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课题存在课题名称与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不完全吻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课题名称过大,而研究内容集中在教师网络培训。该课题组经过精心论证,将课题名称变更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论证后的课题界定更加明确
一个好的课题界定,不仅可以将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作一个准确的定位(或明确的限制),解决某些概念问题的歧义;还关系到课题名称的修改,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内容的具体化。但由于很多课题组缺乏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不知道该界定什么,该怎样界定,导致在课题界定上要么未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要么界定不准确。经过本轮开题论证后,很多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起初并未对课题进行界定,导致核心概念不明确。经过专家开题论证后,课题组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继续教育”、“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了清晰界定,使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更为清晰。
5.论证后的研究预期目标定位更加准确
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具体的,不是空话、套话。它是课题研究实现的既定目标,是课题研究“长、宽、高”的具体体现,是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原则要求。课题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过程就会“雾里看花”;研究目标过于繁杂,则会使人找不到目标;研究目标缺乏层次性,课题研究就会杂乱无章。坦率地说,很多课题组缺乏研究目标意识,导致研究目标空洞无物或杂乱无章。经过本轮开题论证后,很多课题的研究目标定位更为准确。
如《县域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该课题原先确立了四大研究目标:促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方案,在原有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有效的网络校本培训模式……开题论证中,专家指出这样的研究目标泛化、不集中,把简单的目标弄成了复杂的问题。课题组经讨论后确定了以下目标: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适合县级远程培训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强、专业化水准高的教师队伍。很明显,这样的研究目标更准确、实在。
6.论证后的研究内容更加切合主题
研究内容是课题主题、研究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的具体体现,是课题组成员分工要进行研究的子课题,是将来研究任务是否完成的重要依据。通过本轮开题论证,很多课题解决了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课题界定不一致的情况,解决了研究内容太杂、太多而又表述不清的现象,使课题研究内容进一步突出主题、紧扣研究目标,使表述更为清楚、完备和科学,效果很好。如《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初始确定的研究内容为: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校本培训有哪些主要内容;校本培训有哪些主要的方式方法……这样的研究内容极可能导致低效研究、重复研究。经过开题论证后,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修改为:校本培训内容选择有效策略;校本培训方法选择有效策略;校本培训组织与实施有效策略……这样更改后研究的内容就不是别人已经研究无数遍的东西,而是当前的紧迫问题――“有效性”问题。应该来说,这样的论证是很有成就和价值的。
7.论证后的实施步骤和人员分工更加科学
开题论证前,很多课题的实施步骤和人员分工都是粗线条的。通过本轮论证,各课题组研究的实施步骤、人员分工不再是应付式的“轻描淡写”,而是主持人的思路、思想的具体体现,课题研究的每一件事由谁负责、由谁完成,每个课题组成员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有内容,有要求,有活动安排,真正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如《中学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研究》原先的实施步骤只有四句话,只指明了哪个时间段属于什么研究阶段,至于这一阶段要完成哪些研究任务都没有;成员分工也只有哪件事由哪些人完成,细节的分工没有。经过专家指正后,该课题的实施步骤和研究分工就比较科学了:每个阶段要完成哪些研究任务一目了然,每个课题组成员看到这个实施方案都知道每个阶段要做的具体事情以及自己该完成的任务。
再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高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课题主持人制订了课题组考核方案,从加分、扣分、考核结果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规范,明确“课题结题时成员排名按考核分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排名”,使课题研究实现了精致化管理。
当然,教师教育专项课题的开题论证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课题开题论证书内容东拼西凑,成了申报书的“翻版”。有些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不突出,根本未触及课题开题论证的核心:核心概念是否定位准确;研究目标是否适度;研究内容是否紧扣主题和目标,是否逻辑严密、表述准确;课题研究是否有条理和分工明确。
二、教师教育专项课题开题论证的启示
1. 开题论证十分必要,最好采取专家论证形式
课题的开题论证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开题论证不是一次简单的课题研究会议,而是一次隆重的课题科学论证。开题论证不仅是一种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本轮开题论证中,专家参与课题开题论证的,论证效果普遍比较好,而有些课题采取自我论证,虽然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但并未充分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以后的课题管理中,建议立项课题要尽可能采取专家开题论证形式。
2.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培训和研讨,提高研究效率
各课题组研究积极性普遍较高,但由于课题研究经验不足、基础知识储备有限,课题研究水平整体不太高,同时各课题组之间的发展也不均衡。因此,课题管理单位很有必要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在全省组织一次课题研究研讨和交流会,进一步介绍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明确课题研究过程和结题的基本要求,同时各课题组之间也有必要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思想。如很多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几乎都是论文和著作,单调枯燥。其实研究成果是丰富多彩的,成果分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又可分物化的、文本的成果(显性成果)和非物化的、非文本的成果(隐性成果)。成果可以是论文、网站、网页、教育日记、教育叙事,还可以是音像制品、软件、课件、专著,等等。而这些课题研究的常识和方法需要通过培训和研讨的方式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