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日语课程总结

日语课程总结

时间:2022-06-16 13:5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日语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日语课程总结

第1篇

旅游日语课程跨日语和旅游两个专业,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笔者详细调研了开设旅游日语课程的其它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本课程设置在第四学期,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据此,笔者认为旅游日语课程在教学设计理念、教材选择标准、内容编排等方面,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色,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纵向看,旅游日语课程是在开设了基础日语、日语视听、日语口语等课程后设置的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口语深化课程,本课程后,为进一步拓宽专业方向还开设了日汉互译和商务日语口语等课程。横向看,“旅游日语”课程涉及“旅游”,应注重学生导游素质的培养,又涉及“日语”,应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本课程是学生岗前训练和能力检验的重要平台。

二、教材内容

目前通行的旅游日语课程教材《导游日语》,以掌握语言知识点、中日社会文化和导游工作技能为主要内容,从实际看其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语导游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笔者认为除了课本内容外,还要增加社交礼仪、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拓展内容,选用或自编贴近生活、实训实用的课程教材。旅游日语课程按照导游带团的行程,分为机场迎送、车上导游、酒店入住、餐饮娱乐、景点观光和购物消费六个模块,它们囊括了旅游过程的食、宿、行、游、娱、购。依据这六个模块,笔者把本课程设计为知识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知识篇主要包括导游常识、中日社会文化、口语会话等内容,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作为日语导游的全面素质;实践篇以入境游的一系列行程为主线,通过“模拟导游”,实训实践日语导游业务流程。教材内容重点是:1.中国文化,这部分内容要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做到现代文化与时展紧密结合,补充相关课外知识,如中国节日、少数民族、宗教艺术、菜肴书画等,并同时补充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礼仪及生活细节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名胜古迹介绍,选择代表性景点导游讲解,如水立方、长城、明陵、兵马俑、岳麓书院等,让学生从历史、人文、民俗、地理等角度,多方位、知识性地掌握日语导游词讲解技巧。3.导游会话及导游业务,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模拟导游”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掌握日语导游常用词汇、句型等会话用语的同时能够口语讲述导游工作程序、职责范围、服务技巧、常见问题的预防处理等导游服务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同时注意训练工作中自然大方的仪表仪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旅游日语课程实践性强,需要教师课本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实现旅游日语课程学以致用的特点。教学上教师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差异化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注重学生参与、教师点评。

1.讲授法与多媒体辅助

旅游日语课程教学要始终坚持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进行全面的课堂教学改革,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把枯燥的日语知识化为形象的、容易接受的内容,坚决避免填鸭式、满堂灌。教师要尽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日语口语、导游技巧,把握日语导游工作特点。教师要充分地研究教材,课堂上精讲多练,教学中尽量使用日语授课,进行语言交际互动,积极运用多媒体观看日语影视、综艺、风光片等内容,通过编演日语话剧、到旅行社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日本社会文化,真实体验日语导游工作情境。

2.情景法与任务驱动

旅游日语课程要始终坚持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模拟情景或真实情景对导游的各种服务场景进行实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精心设计的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情景教学法主要通过机场迎送、车上导游、酒店入住、餐饮娱乐、景点观光和购物消费六个模块的导游接待为会话范例,将导游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导游技巧。如讲授“机场迎接”内容时,先通过提问、共同探讨导游在机场迎接时必需的准备工作和具体事项,然后让各小组成员课下自制旗帜、喇叭、接机牌等道具,下次课时,通过视频、录音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场迎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惯用句型,营造出会话情景,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并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围绕一个共同的导游任务,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导游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旅游日语这门口语化、实训化强的课程。

四、评价方式

旅游日语课程的实用性要求教师优化考核评价标准,加大实训考核比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适当引入企业人员参评。

1.过程性评价

平时的课堂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表格评价,具体方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在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导游任务后,从知识运用的准确度、表现形式的完美度,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学生评价,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或展示完毕后,其他同学给出评价,指出优点,提出改进之处;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之后做出补充评价。

2.综合性评价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37-02

1 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教学的不足

现如今,航空行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不断深入、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航空服务专业学员仅仅掌握英语已不足以满足需求。高校航空服务专业语言教学中,应当对英语、德语、日语、法语,乃至闽南语、粤语等常用语种都给予一定重视,从而培养真正高素质航空人才。随着中日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深入,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以主修、辅修等多样形式在高职院校普遍开展起来。语言能力作为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受到了学校和学员的重视,如何合理开展相关日语教学课程设置,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日语应用型人才值得深入探讨。以下将分析航空服务专业先行日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1.1 相关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中的日语课程设置,普遍停留在基础教学范畴上。基础日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员语言基础,却缺乏对行业日语实际应用中听、说能力的支持和培养。另一方面,依照航空服务实际需要而开展的日语课程中,却缺乏语言基础知识的支撑。这种两头独立,缺乏有机结合的日语课程现状,大大制约了学员日语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另外,相关课程设置和开展中,还存在课程模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学员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1.2 学员日语能力评价体系相对落后 语言是以应用为最终目的的学科,然而就目前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中日语课程的开展情况看来,对学员的日语学习成果的评定仍旧呈现严重的“应试化”倾向。这样不合理的能力评价模式下,日语教师被潜移默化地被异化成“应试能力培训师”;而学员的语言学习行为,也成为死记硬背的“填鸭”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应用能力。高职学员航空服务专业以培养适应性、高素养职业人才为教育目标,职业观念、个性差异,乃至各科学习成绩的分布都可能成为学员毕业后职业方向的判断依据。因此,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更需要制定更为完整合理的日语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改革,造福学员整个职业生涯。

1.3 对航空服务专业日语定位不合理 高职与本科是两个并行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完全不同的,语言教学也应当从需要出发,分别对待。一般本科日语教学中,更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夯实基础,从而为学员后续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而准备;而高职性质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则应当以“实用”作为根本出发点。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现行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课程中,无论是学校的课程制定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变成了本科教学的“缩减”版本,极度缺乏航空服务职业特色,缺乏特定工作岗位中日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形式下,即使学员通过日语测试顺利毕业,也很难获得需要的日语应用能力,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的目的。甚至可以说,目前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课程的弊端,本质上是因源头上认识的偏差引起的。

2 对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具体的改进建议

从广义上认知问题所在,再以狭义、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扭转航空服务专业中对日语教学的认识偏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有实际意义的则是在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改进建议下,不断完善日语教学方法,继而量变引起质变,实现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下就航空服务相关专业参考、实践提出一些日语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2.1 从课程需要出发,选择适宜教材 现阶段看来,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中,教材不合理是比较明显、突出的一个问题。首先,市面上符合航空服务专业日语教学培养目标的教材不多;其次,市面上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各异,难以选择。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难度适宜,以实用性为主,精读、泛读、听力、会话等实践操作练习内容较多的教材。教材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行业发展而改变,也鼓励各个高职院校联合起来,共同开发真正适宜的教材。

2.2 基础课程,实训课程(听、说)的合理整合 日语本身虽说发音较为简单,但实际的词尾、假名、字尾、汉字的语法变化极为繁琐。因为这样的语言特点,日语教学中,长时间一知半解的状态极易使学员丧失信心,最终半途而废。日语基础课程整合上,要突出航空服务专业“综合性”,将听力、会话、日常语法、辨析等不同特色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员学习兴趣,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认知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实训课程中,建议将视、听、说课程的边界模糊化处理,视、听、说结合,使各项实际应用能力互利互补。其次则是要依据日语教学特色,开展多元化的日语教学模式。最好的语言教学,就是亲身深入到语言的实际使用环境中去,从语言思维、理念、使用习惯等全面提升、改进,让语言扎根在脑海里。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日语的影视作品、报纸、漫画等,也可以依据航空服务专业的特色,在课堂开展情景剧形式模仿日剧片段,既逐步熟悉日语的日常使用,又能体会日式生活,锻炼学员礼仪形象,一举多得。

2.3 增加校园与日企的合作,重视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引入 增加校园与日企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鼓励日语教师在本职工作外,积极利用业余的时间到外企中去学习或者培训,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日语使用能力;二是利用学校的资源,与当地的日企展开合作,为学员安排短时间、多频次的企业实习,如兼职秘书等。这种职业模式,较之课堂模拟更进一步,对学员日语学习很有裨益。重视国际化师资力量,学校可以选派教师赴海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或是与日本院校“结盟”合作,争取引进日本本土教师来校指导工作。中方教师侧重语法教学,日方教师则负责口语教学,在双方的共同授课中,学生将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2.4 在日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教学 语言不是单独存在,语言是在文化的土壤上生长的,学习语言,本质上而言,就是对文化的学习。航空服务中与顾客交流,不仅是沟通、了解其需要,更应当在文化习惯、地域禁忌上表现到位,体现优秀航空服务人才应有的职业素养。因此,航空服务专业中,必须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普及教育,了解日本人的思维特点,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语境与思维模式,使日语学习更高效。另外,文化教育的历史性、趣味性将大大提升课堂活跃度,激活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

2.5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日语课程学员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以最优就业为最终目标,而考核评价体系则会推动、促进日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我们追求的,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中,最终的成绩考核应当包括课程表现成绩、日语测试卷面成绩、实习单位评定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因为航空路线的差异性,我们有机会与航空企业达成合作,通过对学员更加精细的成绩评测,全方位展示学员的能力和特色,从而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日语以及其他语种的教学工作。同时,对于学会参与相关校内活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的行为,学校也可以通过评定成绩的形式加以表现,最终形成全面、合理的日语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3 总结

高职院校是一个平台,培养拥有一技之长并拥有较高职业综合素养人才的平台。航空服务专业的日语教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注重语言学习和专业语言应用的综合提高。日语教学中,必须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教材、设定课程,培养学员航空服务行为中日语践行的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S1).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日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7-01

尽管中日领土争端“火药味”渐浓,气氛很紧张,但是中日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却是日益密切,特别是近年来以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为代表的日资企业大量人驻中国。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然而,实际上,但是当前许多高校校的日语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完备,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很多高校一直选用《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为教材,其内容及语法解释过于简单,很多解释与专业日语中的解释相冲突,造成说法不一。学生学起来觉得不是很好,教师备课时也感到诸多不便。

日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上,偏重阅读,忽视听说。过于偏重文化素养而忽视实用课程。如果说不出来、听不懂,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失败的。而现行的课程设置,以精读为主,听力占不大的比例,口语课课时少,应用文写作课更是少得可怜,而这些恰恰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日语能力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2、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大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对我校选修日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100名,结果发现有23%的学生为了便于找工作;有19%的学生为考研储备知识;有30%的学生为了完成学分;18%学生抱着娱乐的心理;有10%的学生喜欢日本动漫。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习日语是为了完成学分、为了便于找工作及为考研储备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抱着娱乐的心理,对日语知识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能主动地分配时间和精力。由于日语的教学对象一般都是零起点的初学者,都是要从最基本的假名和语音阶段开始学习。刚开始接触日语时,由于好奇而对日语抱有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能按照教学安排完成语音阶段的日语学习,然而,随着单词、句型、语法的增多,随着学习难度的提高,有的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到最后,大部分学生已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也消失殆尽,上课无精打采,师生无法产生互动,上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检查,日语课成为不讨人喜欢的鸡肋

3、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不佳

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现行日语教学体系中的又一大弱点。大部分高校的日语课会开设共计200学时以下的课时,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间短,致使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缺乏积极性,大部分老师还是延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也是以老师的直观讲解为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辅。新的教学手段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老师就是拿本教材一讲到底,甚至连教案都没有。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二、提高大学日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选择适当的教材,课程设置要合理

笔者认为教材是学习和掌握日语的基本保障,所选教材应根据教学目的而定。教材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内容方面,要选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教材。例如,选用含有购物、看病、问路等实用内容的教材,通过学习这些文章,让学生做到会用日语进行简要自我介绍、问事、简单购物,能看懂公共场所的标记。《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语法讲解、课文内容略显简单,过于口语化,更适合作为日语教材或辅助教材。笔者建议可以同时尝试其他教材,如:《新编日语》、《日本》、《日本语初级综合教程》等作为课堂使用的主要教材。

另外,笔者建议增加日语课程学时、提前开设日语课程,要注重日语的口语听说教学,听力要占日语课时的三分之一的比例,增加口语课课时,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日语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直接用日语交流,提高学生积极进行日语交际学习的兴趣。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日语课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可根据学生选择日语的动机各不相同,在授课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适当插入学生需要的知识信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大部分学生希望日语学习能对找工作有所帮助。,在授课时可以增加介绍日企的会议习惯等知识。笔者发现,学生对日企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礼节更加感兴趣,而且学生会主动地背诵与工作相关的日语敬语。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实际应用

在教学模式上,传统教学法和注重听说的这两种教学法是互补的,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对于大学日语的学习目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差异人手,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安排简单的情景对话或者让学生定期用日语写小短文,增强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大胆创新,积极开展电子网络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将书本上枯燥的日语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精彩的日语表达。教师还要积极动手寻找课外视频资料。利用互联网寻找可以利用的视频,加以编辑,突出视频内容重点,制作成介绍日本文化、民风、社会类的短片,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发挥多媒体便捷、直观、形象的优势,使学生进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惠淑.探讨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外语天地,2010(07).

[2] 刘慧.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J].北方经贸,2010(05).

第4篇

关键词:二外日语课 教学效果 课堂设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90

要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有明确认识。以笔者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二外日语课预计通过2个学期共计128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要求,即相当于国际日语能力水平测试4级水平。具备基本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为日后的工作、考研打下良好基础。认清教学目标之后,教师既不能像专业日语课一样精讲细讲面面俱到,也不能过度放宽要求,只完成必要的讲解。笔者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发现,二外日语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的原则是精讲多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地向课堂要成效,课下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即学即用,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语言学家亚历山大指出,语言的基本不是单词而是句子。因此教师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单词的积累上,而应放在句子表达上。二外日语课尤其如此,因为该课的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是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如果短时期内能说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句子,会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每堂课中加入贴近生活的实用表达,让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比如,在讲解假名的时候,只要引导学生发现了假名的读音规则之后,就可结合上课的时间段,给出相应的问候方式,像「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こんにちは等,并在课上积极使用,这样学生会很快记住并使用。又如,在讲解数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加入下面的会话:

A:李さん、番号をおいします。

B:はい、135-××××-××××です。

A:ええっと、135-××××-××××ですか。

B:はい、そうです。

跟对方要电话号码,并在听完后跟对方确认,这样的会话非常贴近实际生活,所以,学生会很愿意利用自己的电话号码互相练习。如此一来既学会了数字的读法,又掌握了简单的会话,可谓一举两得。

2 巧用教材,合理取舍

每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教材为纲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比如,笔者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选用的二外日语教材是《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它的优点是内容与时俱进,语法解释通俗易懂。但同时,它也具有内容庞杂,含量过大的缺点。就二外日语课紧张的课时来讲,严格以教材为纲必然导致教师难教,难以面面俱到;学生难学,无力消化吸收等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笔者通过分析教材发现,《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课文中,有很多单词在实际生活中出现频率很低,只是为了编排课文而加入的,这部分单词就可以作为自学内容。每一堂课,选出贴近生活的单词,并在讲解语法及练习时反复使用,让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可以记住。比如,在第2课讲解「これ、それ、あれ的区别时,教师单纯从理论上讲解效果不大,但是教师如果把单词表中出现的「本、靴、ノト、新、辞、写真、、かぎ、テレビ、パソコン、等单词的实物或图片直观地展示出来,然后不断变换位置对学生提出如:

これはテレビですか。

これは何ですか。

これはだれのですか。

あれは×さんのですか。

……

等问题,或者要求学生就教师手边的实物或图片进行提问。如此反复地练习,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单词和语法要点。教师不必因有学生有考研需求而在课堂上细讲慢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培养出了学生的兴趣,讲解了方法和要点,要相信他们有结合练习融会贯通的能力。

3 做好课堂设计

加涅和布里斯等人曾经为教学进行定义:“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精心的课堂设计加上有效的教学方法,会极大优化学习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开篇提到,二外日语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向课堂要成效,课下不给学生增加负担。所以,每堂课要把复习、引入新知识、反复练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等环节有效地组织起来。笔者常采用的做法为以下几点。

3.1 复习:十分钟左右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可知,学过之后1天和4天都是记忆的有效周期,这通常又是两次日语课的时间间隔,因此,利用十分钟左右及时复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环节梳理上次课或前几课的知识要点,也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读前面某两课的基本课文部分。全程以教师引导,学生配合的方式为主。

3.2 学习单词:十五分钟左右

教师就精选出来的单词进行讲解。要按照语言的基本是句子的原则,把单词融入已学过的句子,或进行提问或要求翻译,促使学生积极反应,这样也能让学生实际感觉到自己能用日语进行的交流越来越多了。

3.3 学习语法+反复练习:三十五分钟左右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对语法点的解释较为清楚,教师不必再花大气力进行大量的理论说明,只需重申要点或做适当的补充即可。真正让学生学懂学会的关键是围绕语法点所做的大量练习。可以采取由课后习题开始,逐步进行由浅入深,由机械到灵活的练习。笔者认为,收效较大的练习方式就是一对一的提问回答。以第一课「~は~ですか为例,说明要点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作如下提问:

王さんは先生ですか。

さんは中国人ですか。

あのう、すみません、××さんですか。

……

看到某位学生打扮入时,就可以问:

×さんは国人ですか。

看到某位学生一脸稚气可以问:

×さんは中学生ですか。并提示学生,通过「中国、「学生来推测「中学生的意思。

还可以通过问某位学生有关其他同学的信息,如:

さん、曹さんのお父さんはですか。

来促使学生记忆和使用「分かりません这一说法。这种反复练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消化和吸收。而且还能同时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反应速度。

3.4 利用课文巩固新知识:二十分钟左右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采取合理的方式。较简单的,由学生朗读并翻译即可。较难的部分,则要加入适当的讲解。这一过程要切忌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要始终把朗读、翻译、解释等工作交给学生,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且教师还要利用这一环节,挑出应用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3.5 总结整理:十分钟左右

这一过程常常被很多教师忽略,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在一堂课的最终对要点重新梳理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当堂所学内容,对刚才进行的实践练习从理论上加以印证,有助于深化理解。

4 讲究教学方法

除精心的课堂设计外,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

4.1 打破讲台限制,走到学生中去

二外课程,个别学生容易在思想上比较轻视。因此,教师除了严明纪律之外,课上更要打破讲台的限制,走到学生中间去,穿梭于学生之间既可以对纪律形成督促,同时教师随走随提问,使学生形成一种紧张感,并且通过近距离的视线、表情等的交流还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2 善于利用现有场景编排对话

例如,在就第一课、第二课的语法要点进行提问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时的场景。有的学生会使用非常漂亮的手机套,使手机看起来像一个漂亮的记事本,于是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形成如下对话:

それは手ですか。

いいえ、これは手ではありません、携です。

而且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积极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3 投其所好,化难为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爱好制定教学方法。比如,学习完假名之后,很多学生不太愿意及时记忆假名的读法和写法,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唱歌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唱日文歌,比如利用《未来へ》这首歌,因其有对应的中文版本《后来》,所以学生对它的旋律比较熟悉,只要教师给出歌词,学生都会饶有兴趣地学唱,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抄下部分的歌词加以练习。对于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学生会显示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迎合学生的兴趣,所谓难题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4.4 感受文化差异,增强学习兴趣

二外日语课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日语的相关知识,还要客观地向学生介绍日本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这不仅能修正学生一些有失偏颇的认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的第10课提到了「浴衣,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穿「浴衣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日本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5 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被引入外语教学后,教师在教学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二外日语课中,也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比如,每隔一个月左右,可以给学生适当播放一部动画片,当学生从中发现能够听懂的句子,就会很有成就感。看完之后,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回忆,听到了哪些学习过的内容,并回看,这样会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二外日语课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日语教学的理念、教授方式等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日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调整,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锋,周晓薇.关于改进公共第二外语教学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

[2]王军.关于日语作为第二外语时的教学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

[3]富田隆行.文法の基知とその教え方[M].凡人社,1996.

[4]庞好农.二外日语的教学初探[J].重庆教学学院学报,2002.

[5]楼晓洁.关于非专业日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02.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化;大学日语教程;构建体系

H36

一、关于“生态化”教学理念的理论探讨

1.教育生态学基本理论

教育生态学即对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思考,用来发现以及解决宏观或微观上的课堂教学失误。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的进行。同时,教育生态学基本理论,提倡学生自主的开拓,利用反观性对话来改变知识单向传授的关系。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的系统化和整理化。以达到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

2.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学习。突出学生为中心,重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理论既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又关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让学生处于一个和谐、融洽、包容、理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1]。

二、大学日语教程生态化改革的方向

1.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方向

要抓住日语的语言特点,不可或缺的是了解日本名族的文明史。尤其是日本名族的文明更是很早便与中国文明有着不解之缘。古代日本的文字大量的引进汉学,然后结合缘由的语言对它进行再改造。日本文字从吸收汉字,到使用汉字,再到“和汉混合”。因此,日语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汉字。国人学习起来也更为简单。

2.朝鲜族学生学习日语方向

朝鲜族由于日语和母语的语言特点十分相似,所以大多数的大学生的第一外语都会选择日语。当然,朝鲜族学习日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高中之前,朝鲜族主要通过韩语进行交流,高中之后学生在学习日语上会有所侧重,但是为了高考,往往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强,听力和会话能力相对较弱。大学学习中,学生一方面急于提高日语,另一方面有处于汉语的语言环境中。日语的学习常令学生感到困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肯定的能力。

3.互联网的学习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计算机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从视觉、听觉等等信息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遍及很多个国家,网络学习也变得更加快捷和简单。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的教学更大程度上进行变革。成为继传统教学之后的第二课堂[2]。

三、构建大学日语课程生态化体系

1.民主平等的生关系的构建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人们对老师的定义不外乎“严师”。长期以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有些学生更是,不懂装懂。此外,学生和教师私下之间的沟通几乎为零,大多数师生关系在课下的交流十分有限。这样使得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积攒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日语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等抵触情绪。以至于成为日语教学上一个较为严重的阻碍。因此,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以维持两者之间的生态平衡。从生态学的角度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主导地位而不是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探索应该平等开放,当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这种开放建立在彼此尊重人格,并且彼此尊重合理化一件的基础上。以此来发挥学生的悟性。

2.自由、开放、和谐的人文环境的构建。

从生态化的角度来看,自由、开放、和谐的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课堂作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外部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个自由、开放、和谐的人文生态环境[3]。让大学日语的学习不仅仅再局限于期末考试和等级考试等简单的范畴,而是要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以外的知识,建设多元化的人才。

由此看来,只有自由、开放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才能提出更有创意的想法,萌生更多的思路。生态化的人文环境,实质上更有利于创造一个生态化的科学环境。

3.个性化的生态教学环境的构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人的本性的发挥。在生态化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解放。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的思维和天性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很多学生不清楚要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虽然这只是一部分学生的情况,但这个问题确实的存在。遇到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引,学生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变得迷茫和不知所措。这严重违背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需要发现学生的特长,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多加引导。

4.网络平台的生态教学环境的构建

在这个多元的、开放的年代,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求知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眼睛所能看到的。网络的引用在生态理念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只是将知识层面局限于书本之中,那更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所以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运用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利用多媒体平台。将课件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多角度的进行展示和讲解。学生更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以营造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生态化环境[4]。

四、总结

近年来,随着中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沟通交流的加深,大学日与教育也势在必行。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日语人才是作为日语教育者最大的课题。大学日语教学生态化改革,将是教育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让学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让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仍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史妍妍. 关于大学日语课程生态化的探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79-181.

[2]黄远振. 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

第6篇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课堂教学;应用型本科;日语

21世纪日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够使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日语人才。交际教学法是目前世界流行的外语教学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外语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它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在我国,对交际教学法的研究方兴未艾,比较而言,对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研究得比较多,对交际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还相当不够。那么,在应用型本科日语课堂教学中能否采用交际教学法?又如何采用交际教学法?采用交际教学法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有什么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实践和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目语人才的培养任务要求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有较强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经贸、外事、文化、旅游、软件等部门从事外贸,翻译、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日语专门人才。其教学任务总体说来,仍然是培养能够使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人才,但是,以日本的“学校文法”为理论基础、以语法讲解和词语解释以及文章分析等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以造句和句子的中日互译为主要练习方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法不符合应用型本科日语培养目标的要求。应用型日语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方式既不同于高职,也应该有别于传统本科外语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二、交际教学法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

交际教学法是基于语言教学目的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一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是以语言教学功能项目为基础,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重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努力使教学过程趣味化、动态化。其主要特点是:语言是交换和获取信息的手段;尽量用生活中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材料的选择者和活动的促进者。交际教学法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那么严格,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交际化,以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为中心,提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模拟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形式灵活、富于变化,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交际教学法在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以培养日语交际能力为重点的交际教学法,在日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为主要课堂活动形式。

1 教师交际,充实备课内容。教师之间的交际可以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任课教师的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师之间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集体备课不仅要备重点、备难点、备作业,而且要通过讨论、辩论,增加信息量,选择优质材料。其次,课程性质要求任课教师与非任课教师之间强化交流。各专业课程之间关联性很强,任课教师主动与相关课程教师密切交流,是备好课的前提。第三,相互听课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课是一种发现、思考和提炼的教学研究活动。听课以后应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研讨,真挚诚恳地肯定优点,客观公正地指出不足,切磋改进措施。

2 学生交际,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课程教学的受体,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交际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表现为师生交际、学生之间的交际,其中又以学生之间的交际为主要活动形式。根据课程任务不同、内容和性质不同、进程不同,交际形式要富于变化,要有新鲜感,增强趣味性、参与性。

3 师生交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交际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交际的形式学习日语知识、提高交际能力,更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交际对象。一是使用日语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二是适当辅以相关知识介绍,讲解,适时给予恰当的提示和纠错;三是成为课堂教学的普通一分子,与学生一道参与课堂活动,如根据教学内容以各种不同角色,参与学生的对话、场景模拟演练等。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交际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日语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利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

交际教学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以“交际为手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既可以增强日语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低年级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日语口语水平较高、日语交际能力强,基本能够使用日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可以与日本外教进行无障碍交流。交际教学法同样适用于高年级日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如《日语口译》、《日语高级口译》、《日语商务礼仪》、《经贸日语会话》、《办公文秘日语》、《旅游日语》、《商务日语谈判》等课程的教学采用交际教学法,效果也明显优于其它教学方法,增加了日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增强,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 有利于坚持“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听说领先”这一特色,教师精讲,学生多读多练,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尽可能使用日语授课,学生从简单日语对话到日常会话、情景演练、复述文章大意、发表个人感想等练习,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动口、积极动口良好习惯的养成。又可以增强学生日语语感、听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 有利于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7篇

关键词:现代旅游;实践教学;旅游人才;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70-02

引言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的提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并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旅游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预示着中国旅游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遇。旅游服务业,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尤其是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因此,旅游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是实操能力。但是目前旅游外语人才十分匮乏。为了应对当前社会需求,以及就业环境的需要,中国不少普通高校开始增设与旅游相关的专业,旅游日语专业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高职、高专等院校。即培养旅游业所急需的实用型外语导游人才,因此,旅游日语方向的日语教学必须主动去了解当前旅游市场的要求,在传统的文学方向的日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上的改进和创新,以求培养适应当前国际旅游业需要的以日语为基础,旅游管理为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旅游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中国各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日语教学起步较晚,从目前教学效果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一是市场对具备日语技能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强,二是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具备日语交流技能,造成这种供需脱节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的疏忽。以旅游日语专业为例,课程结构基本是基础日语课程外加旅游管理课程,专业运行几乎沿着日语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两个轨迹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各有一定的倾向性,不能有效兼顾语言能力和旅游专业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旅游市场实际反馈的信息看,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缺口甚大,以上海为例,据专业人士估计,到 2011年底上海酒店业的人才缺口约在 50万左右,导游人员缺口在30万左右。虽然这不能全部反应双语教育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缺失,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双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师资方面。师资水平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师资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因此双语教学的缺乏是双语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瓶颈。从目前来看,中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相当一部分还存在着知识结构陈旧、 教学方法陈旧、 外语水平有限等与市场脱节的现象,这都从根本上制约了日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学生方面。学生与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来看,中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少甚至从未接受过双语授课这种形式,部分同学认为双语教学影响了对专业课的理解,使双语教学难以开展坚持下去,受学生语言能力的局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得不适当地增加日文板书的内容,增加中文的讲解比重,这尽管表面上便于学生听课,但它却使老师、 学生耗费太多的时间而无法完成预定的授课内容,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

3.在教材方面。教材与教学要求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教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从目前来看,中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选择双语教材时可以选择外文原版教材。外文原版教材语言纯正、 视野开阔、 内容丰富、 贴近生活、 阅读量大、 可读性强,而且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国外教材的编写体系与中国现行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太符合现有的教学要求和实际,而且中外思维方式不同,日文的表达方式上也有别于中文,这可能使学生感到极不适应,从而限制了教学要求和效果的发挥。

4.课程设计。受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影响,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设定上普遍存在课程定位模糊、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面向不清晰的情况。目前中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没有开设酒店管理日语教学,或是仅仅以二外选修形式开设日语课程,这本身就容易造成学生的轻视和忽略。较之普通日语而言,旅游管理日语教学更应凸显其实用性与应用性,但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院校没有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职场需求进行日语教学,而仅仅教授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酒店专业用语日语教学基本空白。

5.教学实践性。目前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日语教学的实践严重缺乏,导致无法学以致用,很容易造成 “纸上谈兵”。由于缺乏实践,所学知识容易遗忘或错记。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旅游专业,这就要求学生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可就目前的毕业生来看很难进入角色,而且还要求企业对学生进行上岗再培训。

二、高职高专旅游日语教学改革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从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人数,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职师资队伍,可以很好地解决因专业转换所。同时也可以引进日籍教师参与训练和考核。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旅游日语,难有机会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所学知识的练习对象大多是同专业的学生。如以日籍教师为模拟会话对象,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日籍教师模拟的日本游客,能增加模拟训练的灵活性和实战性,更能提升学生大胆使用日语口语的信心,和提前体验工作岗位的角色心理,为学生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选择专业,并非是自己的意愿,有些是按父母要求填报的,有些是被调剂的。对所学专业的产生盲从感。甚至是抵触情绪。因此,教学者应让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前,就充分认清自己的专业方向、就业前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努力引导学生克服对外语学习恐惧感,并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的氛围。而针对高年级学生,授课则应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上,扩展旅游日语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如:了解日语的表达习惯、日本社会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中的常用表达,旅游常识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导游志愿者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外语水平,总结出学与用的差距,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学的不断改革。

3.采用高职特色教材、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很多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都是采用与本科院校相同的教材,只不过减少了学习的内容,但这样的教材往往过于陈旧,过多注重语法知识系统性、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缺乏先进性和实用性,不能紧跟时展的需要,不适合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根据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应该选用由从事多年高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的,有企业人员参与指导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能够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语言的交际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日语教材。

4.精心课程设计、 突出专业的针对性。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性质的特点,要求学生走上岗位后必须尽早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在日语教学设计上尽量避免纯理论型课程,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注意加强酒店前台接待日语、 客房及用餐服务日语、 电话接待及商务函电日语以及导游服务日语的学习。具体到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不再是一般本科日语或专科日语专业学习的压缩版,而是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专业用语能力和扩展学生的文化视角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学期主要是日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关键在于基础语音、常规单词及简要语法的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基础日语。第二学期在常规的日语基础学习之外,添加专业用语学习。 第三学期为增强语感和反应能力,提高语言沟通水平,更加注重日语视听和会话练习,并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尽快的熟练使用专业日语与客人交流。

5.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改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模式,突出以学生说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侧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学生开口说外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提前一堂课给学生确定下节课要训练的题目和要求。由学生自主准备口语练习材料,课堂演练时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口语会话的对象。让学生的口语训练更贴近实战效果,增加实景教学环节。如讲授湖景,山景等景点介绍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内湖边,草地甚至旅游景区等实景进行模拟导游教学。将所学语言融入情景之中,以便使学生开口,快速牢记所学知识和语言,迅速地学以致用。所以,日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优秀日语旅游专业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实际工作中要求的人际交往、灵活应变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车金善.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世纪桥,2008,(18).

[2] 金锦善.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商业经济,2008,(14).

[3] 黄慧.旅游日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2010,(1).

[4] 曾令明.浅谈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与日语人才的培养[J].海南大学学院学报,2011,(7).

[5] 王宝珍.论日语模拟导游课教学法[J].旅游科学,2000,(4).

[6] 罗如新.对高职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教通讯,2007,(3).

[7] 韩慧.改革高级日语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广西大学学报,2007,(S2).

第8篇

【关键词】初级;日语教学;文化导入

外语教学及学习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达到与对象国母语使用者进行无障碍的自由交流。因此,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首先考虑的是语言本身的传授与学习。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的产物;同时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体现,制约着语言的发展方向。二者密不可分,互相影响。只有同时习得对象国的语言及文化,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虽然在文化输出输入的过程中,两国文化、文字、语言方面会有一些共性,但是日本独特的国民性、价值观、风土、历史等文化要素还是会在日语中得以体现。在日语教学中,如果忽视对日本文化的讲授与习得,那么就不能完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就不能认为是成功和有效的。

各大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往往会在高年级专门开设文化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程。然而笔者任职于高校的软件学院,授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日英强化)学生。由于计算机等课程占据一半的课时量,所以日语的课时量极为有限。日语课程主要在一、二年级集中开设,主要课型有基础日语、视听、会话、写作、商务日语,课程设置源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偏重于实用性。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由于没有足够的课时可以专门开设文化相关课程,因此,在这些日语课程中,尤其是从初级阶段的教学中适时导入文化的传授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基础日语课上提到过研究日本文化的一本代表性必读书―《与刀》,两个班级的80名学生竟无一人听说过。可见两年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缺失的严重程度。本文仅以基础日语课程中已经使用了10年的《新大学日本语》第一册教学实例为中心,探讨初级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杨宏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中指出:“语言差异,就语言符号本身而言,最直观的应该是在词汇领域,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中的语言体系必然会在这一层面上体现其文化差异。且不论数量及这两种文化各自特有词汇的差异,即使是表达同一理念的词,不同的民族由于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联想意义。不了解这种联想意义的差异,就不能完全和充分地接收一个词所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因此,首先就初级学生最早、最容易接受的词汇方面探讨词汇上的文化差异。

1 “はい”和“いいえ”

教材的第一课的课后语法解释中就讲到了“はい”和“いいえ”的用法。然而解释极其有限,对“はい”的解释为:①老师点名时,回答“到”的时候。②肯定回答时。对“いいえ”的解释为:否定对方说法时使用。如此,学生会简单认为“はい”相当于英语的“Yes”和“No”,相当于汉语的“是”和“不”,彼此之间是一对一的单纯对应关系。然而日本人实际使用的“はい”和“いいえ”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含义。“はい”在接电话时(相当于汉语的“喂”)、开门之前应门时也会使用。并且在中国人印象里,日本人习惯不停地说“はい”,打电话是也是如此。其实并非在不停地肯定对方,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是对对方的一种回应,告诉对方“我一直在听着,你继续说吧”之意。如果对方的日本人在陈述一件事的时候,这边没有不时用“はい”在回应对方,那么对方就不放心自己是否认真在听,必须要确认自己一直在听他讲话时,才能继续放心地往下讲。

与频繁使用“はい”相反,日本人很少使用“いいえ”这样否定的字眼。日本人总是在意他人的目光,在言行举止上总是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不伤害他人。反映在语言上,喜欢使用模糊和省略的表达。尤其在否定和拒绝时,不会直截了当地使用“いいえ”,而是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对方去理解和体察,并作出判断。金田一春彦在其《日本の特》一书中提到过一个有趣的总结:日本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强烈地用“いいえ”来表达否定。一是受到赞美时自谦使用。如:“英がお上手ですね。”“いいえ、とんでもない。わたしなど…”。另一种情况是对方在自暴自弃时否定对方的这种消极观点,安慰和鼓励对方时使用。如:“わたしはやっぱりダメな女なのね”“いいえ、あなたはほんとうに力があるんですよ”。正因为拒绝和否定时日本人不使用“いいえ”这样的字眼来明确表达,所以才会出现被外国人误解的情况。板坂元在《日本の表情》中介绍了日本人的两个表达:“考えさせてもらいます”和“善します”。字面意思是“请让我考虑考虑”和“我会妥善处理的”。所以对方会对日本人的回复抱有期待。可是等了一段时间,日本人没有回应,一问才知道,日本人根本没有表达过之后回复或同意的意思,而是进行了委婉的拒绝。由此,不理解日本人这种表达方式及心理的外国人会认为日本人不可信。其实不然,日本人是出于不想当面拒绝对方,从而伤害对方考虑,才斟酌语言、使用委婉表达的。

2 “先生”

教材的第一课学习自我介绍及介绍他人的表达,自然涉及到了人物的职业。所以“先生”就成为学生最早接触的词汇之一。现今中国人为了向他人表示尊敬,常常在称呼时加上“老师”,即使对方不是学校里教课的老师。中国人的这种语言表达习惯如果不加思考套用到日语里是行不通的。出于尊敬而用“先生”来称呼对方,会让对方不知所措,不知道是否在称呼自己。日语中用“さん”就足以表达这种敬意了。此外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在当面称呼医生的时候要用“先生”,称呼律师、国会议员也可以用。这是日语中“先生”的独特使用方法。

3 “あなた”和“きみ”

教材的第一课就将日语中的人称代词总结了一个表格。其中相当于“你”的日语词列出了“あなた”和“きみ”,但却没有进行具体解释。如果授课教师不强调二词的特殊性,学生单纯认为与汉语的“你”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的话,可能会出大笑话。首先,很多学生出于喜爱日本动漫才选择日语的,之前在动漫中应该频繁听过“きみ”这个词。那么在表达“你”的意思时往往优先使用它。可是首先“きみ”是男性用语,其次只能用于关系近的同辈或对下级和晚辈。如果告诉学生“あなた”比“きみ”礼貌,男女均可使用。那么学生又很容易用“あなた”来称呼对方。其实日语中对对方的称呼习惯是对方的姓氏后面加表示尊敬的“さん”,或加职务名,如:“田中先生”“山田部”等。此外,妻子当面称呼丈夫时也用“あなた”。

由此可见,语言反映了其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在日语教学中只有从初级阶段有意识地导入对日本文化的讲解,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板坂元.日本の表情[M].社,1978.

[2]森田六朗.日本人の心が分かる日本[M].アスク出版,2011.

[3]金田一春彦.日本の特[M].日本放送出版会,1997.

第9篇

[关键词]日语公共课 教学原则 教学改革

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研究教学工作兴废成败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各种要求。在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在公元前5世纪的西方,希腊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练习和禀赋同样需要,学习要有相当的深度等要求;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19世纪德国教育家F.A.W.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1834)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都集中体现了教学原则始终是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结合大学日语公共课的教学过程,由于课时量少,教学任务重,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掌握日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良好的教学原则,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便更好、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大学日语公共课教学原则的学习和探究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的尝试并结合自己近些年来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在以下部分做出了几点总结。

一、启发创造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因此在日语公共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用真诚的爱心营造出民主、平等、合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各种日语练习活动中来。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水平,提出相应的适度要求,同时采用启发的方式,设计出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心理上的优势,并最终获得成功。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习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上课期间,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发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逐步掌握日语的自学能力,为在今后工作中实现日语的灵活运用及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最优化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教学,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维持学生的高涨学习情绪,是外语效教学过程中一个极为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在日语公共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变换练习方式,令学生感到日语课累而不腻,长而不烦;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积极地将语言材料与生动的交际环境联系起来,学而不死,活而不乱;及时发现学生作业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肯定的评价,会增进师生间情感,有益于学生素质,特别是日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日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除了看教师能否精确传授、认真指导外,还要视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是否高涨来确定。而学生的课堂心理反映和行为方式能够折射出教师具备何种教育思想,并采用何种方式来优化教学结构、驾驭课堂之舟驶向更高境界。

三、积累与熟练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在日语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最终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日语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与熟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练。加强听说实用能力,训练基本的翻译和写作能力。把听和说放到日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位置,以便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为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增加日语语言知识的输入,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今天,日语学习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光碟、网络、面对面交流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接触、学习和使用日语。

因此在大学日语公共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的单词、句型的基础上,应通过各种媒体手段,给学生介绍一些日本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相关知识,来充实和丰富学习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做到一个良好的知识积累,这同时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四、师生协同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语言的交际功能就决定了语言习得必须具有协作性。首先要创造师生合作为基础的氛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互相辉映的和谐空间;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以小组学习为重点,将指导、练习、讨论、自学等几方面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这样,作为交际手段的日语教学才更富有主动性。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之间,既要融洽合作,也要有激烈竞争的多边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大学日语公共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来进行会话练习,以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收效颇丰。

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教学特色的重要教学原则。因此,在大学日语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日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懂”和“用”之间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切实做到精讲多练。在课堂中插入例如酒店情景日语、空中乘务情景日语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投身语言实践,并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内涵包含教学思想、教学形象、教学态度、教学情感及教学技能等诸多方面。大学日语公共课教学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知识传递过程,同时也关乎着学生语言技能、本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这样的目标一直是我们不断刻苦钻研和探索的源动力。大学日语公共课的有效教学及教学中应遵循何种教学原则始终是我们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努力追求的方向。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随着努力开创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口号的提出,我们会更加努力进行科学研究,争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侯亚琼. 对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6

[2] 徐文智. 二外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3] 张琳. 浅谈高校第二外语日语的学与教. 广西轻工业, 2009,12

[4] 李岩,马晶,曹洁. 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日本问题研究, 2006, 1

[5] 张秋芳. 浅谈二外日语课程的改革.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6] 顾玉波. 高职公共日语教学方法初探―如何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兴趣.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8

第10篇

自进入大学以来,我一直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平均成绩在班内名列前五名,并多次获得奖学金。专业课名列前茅,如主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曾在全系八个班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这并不是我的特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为所用才是我所追求的。

虽然在校期间我主修的是日语课程,但我深知英语的重要性,所以我时刻没有忘记对英语的学习。我自学《大学英语》并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争取在毕业之前,继获得日语四级证书后,再获得英语六级证书。

为能使所学的文化知识及时地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我利用寒暑假时间出去做兼职,做过日语翻译和电子工程助理,并及时地做好兼职工作总结。除此以外,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加入了科协(学院组织的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曾在科协任部长等职。在每年的科技节,都有我的作品参展,在这种课外活动中,锻炼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所学知识不在停留在书本的层面,尤其是在今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更是培养了我的工程素养。我所设计的密码锁.无线电台监测仪获得师生很高的赞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我在实践中最深刻的体会,在实践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知识的珍贵,它激励我满怀激情的为我将来的事业,为我的公司去学习.去奋斗.去拼搏。

我是一名要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四年来的学习和实践生活我已经对工作有了一定的概念和认识,带着这份大学生自我鉴定,带着十足的信心,我已做好迎接新的挑战的准备。

第11篇

关键词:日语教学;农业高校;情景教学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日益密切。对于两个国家能够顺利往来的前提是掌握对方国家的语言。因此,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对于英语以及其他小语种的教学十分看重,例如日语教学。但由于大多数高校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日语,因此高校日语教学的进程十分缓慢,也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克服排斥心理。利用情景教学法来辅助高校日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日语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语言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本文将对高校日语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究,为高校日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时通过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利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去模拟真实的情境,或让学生进行人物扮演、情景对话等。通过上述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快乐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一方面,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敢说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情景教学法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日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真正实现快乐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

二、传统高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如今,高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影响着日语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部分教师在进行日语课程的教学时,仍在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趣味性。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情景教学法的好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不知道如何将情景教学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或者情景教学的运用脱离生活的实际场景,使学生难以获得联想,理解就会产生困难,故无法将学习到的语言正确应用到生活场景当中。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投入到情境中,仍然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导致情景教学法无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学生还是不能投入到课堂中去。因为日语这门课程本身就缺乏趣味性,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对语言产生兴趣,一些学生即使能获得不错的笔试分数,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还是稍有不足,所以使得日语教学的效率难以得到提高。

三、高校日语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势

在高校日语课程的学习中重要的不只是对于单词或句子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学习完毕后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将需要掌握的知识放置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

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创建教学情境可以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品质。另外,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材料,帮助学生温习和猎取课外知识,例如除课本中日语的学习外,还能使学生对于日本文化进行了解,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因为日语具有生涩难懂的性质,并且与我们的母语相差甚远。如果单纯的照本宣科,那么对于学生的记忆、交际联系、发音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利用情景教学中的视频教学、录音教学、图片教学能够打破这种局限性,使得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和记忆习惯。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旧的传统日语教学一味强调让学生机械记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给自己的知识,使得在传统高校日语课堂中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日语教学中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日语的动机,激发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改变学生学习的目的,学生学习日语不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真正地讲日语并把日语应用到生活当中。另外,让教师从课堂的主导变成引导,也使得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日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填写试卷,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与以日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流畅的交流,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因此,日语的教学目的最终是要回归于生活的。利用情景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学生在当下的情境中用日语进行对话交流,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日语学习的意义所在。

四、情景教学法在农业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视情景教学

因为现阶段还有很多教师未能了解到情景教学的好处,或者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正确合理地利用情景教学进行授课。所以学校要开展相关工作,比如开展情景教学的普及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进行讲解,让教师们先对情景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清楚情景教学的好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情景教学在平时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要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培养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学校要经常创造让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先进的情景教学方法,并定期开展集中交流学习,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立足生活,创设情景

在进行日语教学时,应该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教师要立足于日语教材,做好教材资源整合的工作。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人类的记忆规律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情景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立足于生活,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切记,不可夸夸其谈,或对其他事例进行生搬硬套,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消极的学习。比如,日本文化中对于亲疏关系层级十分看重,在日语学习中会涉及一些使用敬语的场景,这与我们汉语的使用习惯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容易分不清该在怎样的情境下使用敬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

(三)注重实践,丰富教学内容

日语学习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实践也是情景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创建了日语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桥梁。教师除在日常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组织学生对话联系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拍摄一些短视频、微电影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日语以及日本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日语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提高农业高校日语教学效率必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多学习国内外优秀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课堂,举办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法。目前,要想真正提升农业高校日语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华敏,崔迎春.大学日语教学模式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大学外语教学研究,2017(00):37-51+161-162.

[2]郭慧芳.高职公共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14):30-32.

第12篇

关键词: 第一堂课 心理 时机 典型 演员

“现在的学生太有个性了,怎么说也不听,还和老师对着干。”等等类似的话语,我们经常听到。我们承认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娇生惯养、脾气暴躁、逆反心理很强等复杂原因而难教育,但是光拿学生的不足说问题,而不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是不正确的。同样一个班级的课,有的老师上得轻松自如,有的老师则是一进教室就头疼。细观察下来,出现如此大反差的原因关键在于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上存在重大差异。从目前职业学校的教育状况来看,适应学生的,就受学生欢迎,课堂状态自然就好;反之则相反。以下浅谈自己在日语课堂上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一、上好第一堂课

在职业学校,学生对日语这门新课程了解很少,第一节课他们期待很多。例如“英语都学不会,日语我行吗?”“有趣吗?”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等待着教师给予正确的答复。日语第一堂课上首先就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个具体的日语例子,和英语对比进行讲解,特殊强调日语当用汉字和汉语的相同之处,学生一目了然。大部分学生很惊讶:“许多当用汉字和汉语一模一样啊,太好学了!”此时趁热打铁,问学生日语是否好学,鼓励他们一定能学好,这样大部分学生都会干劲十足。在讲解[あ]行假名时,教师要认真备课,找到最简便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形象对比法,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再编个口型操,通过变调领读、朗读,学生会说老师有才,佩服而又喜欢这个老师,从而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做本节课总结时,多给夸奖和鼓励,学生自然而然地有一种成就感。这期间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几次简单的坐姿调整,侧面讲解一下日本人是在听讲义或开会时是如何坐姿的?武大郎的传奇故事如何引申的日本文字发展的?学生会笑声不断,不仅缓解了练习强度的压力,而又明白了如何保持坐姿听课。总之第一堂应该告别一味的严厉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拥有一种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从而吸引他们,让他们有学习欲望。

二、抓住学生的心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好胜心理、攀比心理、爱显心理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把这些心理抓住了,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日常教学时,我经常把知识点进行有效地处理,创新练习方式,通过设问,激将法等来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记忆日语中的“父”“母”“兄”“”这四个单词时,我用渗透式激将法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细胞。先让学生尝试说“父”“母”“母”“父”,之后再让学生说“兄”“”“”“兄”,在夸奖他们说得好之后马上进行激将法,“下面的你们肯定说不下来。”学生肯定会不服气,兴趣马上就上来了。“父”“母”“兄”“”“”“兄”“母”“父”“父”“父”“母”“母”“兄”“兄”“”“”,老师示范后,学生马上会去寻找规律,练习得十分认真。在第一个学生尝试后一定要把话跟上激励大家:“不错,看谁能超过他?”学生会很不服气地举手表现自己,这样下来可以轻松地达到教学要求,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抓住学生心理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一个台阶。

三、抓住时机

有些老师经常抱怨第4节课太难上了,尤其是下课前10分钟,学生们都往外望,更有甚者拿着吃饭的小勺来回挥舞,示意老师自己饿了。老师是怎么管也无效,有的学生甚至有冲出去的架势。日语课上也遇到了这种状况,刚开始正面教育批评无济于事,后来干脆用了一个中日风俗差别的典故,把这种状况制止了。我是这样和学生说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不经意地挥舞小勺的动作叫老师想起了什么?讲完了下面这个故事,相信你们都会放下小勺,而且不到吃饭的时候是不会再挥了。”学生吃惊且急切地想知道内容是什么,当我把这种习惯在日本代表着什么意义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立刻收起了小勺,此时我又追加了几句忍耐力方面的教育话语,学生们一直坚持到最后,从此这个班级的学生改掉了这个毛病,第四节课的状态都不错。这就是抓住了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同时,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抓住典型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选成绩突出、课堂上爱发言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一点自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学生的状况,有一种新的典型学生教师应该好好发挥与重视一下。这种学生就是班级里的活宝,或者是好胜心特别强,经常出现乐趣的学生。日语课堂上,由于知识点的不同,不可能每节课都有与之相关的笑话、幽默、中日差异等,但学生听惯了,一没有了课堂气氛就会大打折扣,此时要灵活地找出班级活宝级的人物或者爱表现但又经常出错的学生,叫他们发言,虽说他们发音可能会阴阳怪调,出现很多错误,但此时要仍然表扬他们,“今天某某表现不错,虽说错误有很多,但收获不少,其余同学可得抓紧了,某某今天又进步了哈。”在这样学生发言过程中其余学生肯定会开心一笑,达到了缓解学习气氛的目的。听了教师的表扬之后,其余学生会自然地攀比,积极地学习。因此,把这种学生树立为典型,一是这样的学生会这样想:“老师没有遗弃我,而且期望很高。”二是很自然地带动其余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像演员一样要求自己

“你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这老师上课有意思。”“究竟怎么有意思法?”“本来很难的东西,这老师一讲就明白了。”“姿体语言、神态表情丰富,且幽默搞笑,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起来轻松愉快。”结论是什么?就是教师要学会当演员,把所教的东西更加生动而又形象地教给学生,叫学生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