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

时间:2022-03-06 04:1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血透室专科护士报告

第1篇

⒉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禁止入内,患者进血透室前***,换托鞋。

⒊血透室内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保持室内整洁、肃静。

⒋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严格执行血透室消毒隔离的原则,坚持传染病人专机透析,分池复用原则。

⒌爱护血透室内物品,并禁止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护士长同意,科主任批准。外出抢救所带仪器,由出诊医护人员负责,保管。

⒍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及健康指导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为患者服务。

⒎合理安排患者透析时间,并通知患者本人所在科室,对透析病人做详细登记。择期透析的患者若想更改透析日期,提前一天联系,需急诊透析患者所在科室值班医师与血透室联系,血透室工作人员做好透析安排。

⒏准备好透析物品,透析机,血透室药品、物品、仪器放在固定位置,透析机设专人保管维修,并做好维修登记。以保证透析顺利进行。

⒐透析结束后,即进行透析器、血管路的复用。整理用物,清洁消毒透析机,每日紫外线消毒透析室、治疗室,透析治疗准备室,每次两小时并登记。

⒑每周彻底清扫,每月大消毒透析机及管路,定期消毒反渗机,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反渗水、透析器、血管路等)。

中心采血室工作制度

⒈采血室护理人员在护理部、门诊部的领导下,按岗位责任制工作,并应掌握岗位职责内容。

⒉熟练各实验室的采血要求及标准,严格按其规范采血,以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⒊负责全院各实验室门诊病人的采血,报告单的管理与发放。

⒋采血后的标本、申请单、收据按各实验室分类,由各实验室派专人到采血室领取标本,并行严格接收核对。

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评估,做好健康教育。

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差错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⒎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遵守本室采血时间,保证标本及时采集。

血透室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二20xx年血透室护理工作要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及社会满意度。现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演练透析透析室各项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

二、血透室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并将优质护理落实到实处

1、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如:图片、书面、口头等等。

2、加强随访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应对自己负责的病人每月必须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每周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内毒素。并根据每月监测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每月进行小结、每半年进

行一次总结。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2、加强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对护理人员将进行手卫生的操作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3、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

四、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2、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流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第2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配合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03-01

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发生率高,成为骨科领域中的常见病,及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椎板减压治疗,便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1]。我院于2007年8月-2010年8月使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8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21岁一65岁,平均年龄35岁。高处坠落12例,车祸43例,直接暴力3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选择俯卧位,胸部横单下垫一个U形的软垫以悬空腹部,避免大血管压迫,以减少出血。双腋下分别夹直径10cm的圆枕,两手自然弯曲托于托手板上,小腿部放入一个软枕使下肢适当抬高,保持最佳舒适度。脊柱后路进入,暴露椎板小关节突及横突,探出钉道。用攻丝器攻丝后依次拧入4枚螺钉至所需深度,c形臂x线机透视证实无误。根据CT或MRI及症状、体征,部分患者同时做椎管减压探查,切除神经症状较重的一侧或骨块突出较重一侧的半椎板后行侧前方减压,完成减压后,选择合适螺棒,拧紧钉棒。术后常规负压引流48 h,植骨者术后卧床6周~12周。

2 结果

术中未见有压疮及电刀电极损伤皮肤,术后伤口均I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均获6个月~12个月随访,x线检查患者骨折均愈合,植骨融合良好,内同定无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高度恢复良好。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3.1.1 继续心理支持术前1 d病房访视患者,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及其生理状况,了解术前1 d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向其介绍该手术的特点及其优越性,以及手术及注意事项,告知术前禁食,第2天入手术室的大概时间.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一些问题。急诊患者因突发事件的发生,出现脊柱骨折及一系列并发症而精神恐慌,担心自己瘫痪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要耐心地讲解手术方案,以及新型医疗技术治疗本病的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力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其信心。

3.1.2 器械准备根据手术通知要求,准备一般脊柱手术器械及稚弓根钉专用器可供选择(不同型号)的AF系统。

3.1.3 仪器准备弓形脊柱托架、C形臂X线机、能透X线的手术床、电刀、骨蜡、棉片、明胶海绵、止血纱布、多参数监护仪及抢救物品。术晨检查电刀、吸引器、手术所需垫、各种药品及止血剂等。

3.2 术中配合:

3.2.1 巡回护士的配合。患者人室后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侧别和术前用药,并建立起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与麻醉师及术者一起将患者取俯卧位,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患者皮肤等器官的保护问题;二是保护呼吸及出血预防问题。脊柱托架位,头垫圈偏向,双臂屈曲向前平放在头部两侧,腰背后凸屈髋,双膝弯曲约10°~15°,踝部背曲,足趾悬空,下肢双膝及双踝下垫软枕,约束带固定。男性患者注意外生殖器保护,女性患者注意双侧保护,垫一定正确放置。床单要平整,约束带固定不可过紧,避免血管神经受压。置电刀负极板紧贴肌肉丰富的大腿或臀部。做好手术物品清点登记,观察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术殊用药及用量;术中置入物;电刀负极板放置位置,皮肤有无压伤、烫伤等意外情况。术必清点纱布、缝针、器械等用物无误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封闭伤口后,以滚动操作方式将患者移动到推车上,送回病房,途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改变。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血压、脉搏、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等情况,由病房护士在护理单上签字。

3.2.2 器械护士的配合: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熟悉拟定的手术方案及方法,于手术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提前30min洗手,整理器械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 敷料及缝针的数目。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及医生的使用习惯将器械有序放置,方便取用。常规消毒铺单,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递骨膜剥离器行骨膜下剥离,纱布填塞止血。止血后用深部自动牵开器将肌肉撑开,显露伤椎,克氏针在伤椎上下椎椎弓根作位置和深度标志,经 C型臂X线透视机检查定位,若位置和深度适宜,即各置一枚椎弓根钉,深度大于椎体前后径的2/3,于三椎的椎板及横突备植骨床,将连接棒适度预弯后,安装钉棒连接,在 C型臂X线透视机监视下撑开复位伤椎,至伤椎高度恢复,为避免上下椎间隙过牵,必要时可放松撑开器,使椎间隙恢复自然高度后,再锁紧横棒固定钉。最后,C型臂X线透视机再次检查效果是否满意。根据患者情况取骨植骨。于髂骨后1/3 髂嵴取骨植骨于三椎的椎板及横突。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术中用脑棉,纱块应及时收回,以利清点。冲洗术野,关闭切口前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敷料及缝针,数目无误关闭切口。

3.3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术后2 d一3 d,随访手术患者。由手术室护士配合负责,目的:①继续服务保障,促进患者康复。及时向患者通报手术成功的消息,以稳定情绪,促进康复。对手术时间长者重点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受损、有无压伤等。②解释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针对术后镇痛对肠蠕动的影响、留置尿管对局部的刺激、置入假体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卧床的具体要求等进行解答,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4 讨论

4.1 手术配合 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是一项手术技术和手术配合要求较高手术,要想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护士要完善术前的物品准备,确保各种器械性能良好,椎弓根固定系统材料相对昂贵。均为钛制品,操作时宜轻拿轻放,妥善保管,以免螺母及配件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术中要求护士经验丰富,动作敏捷,掌握特殊器械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手术步骤、要点,并熟悉医生的操作特点,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准确传递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4.2 严格无菌操作及保证空气质量,预防术后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脊柱手术无菌要求高,因此术中洗手一定要认真彻底,确保足够的皮肤消毒范围,该类手术原则上应安排在百级洁净手术问[3]。术中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30 min静脉滴入抗生素,使患者血药(抗生素)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严密注意c形臂防护套的无菌性,一旦污染立即更换。术中空气净化机持续净化,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在50%一60%.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环境,严格控制室内参观人员,减少不必要的走动,防止空气流动过快而增加手术野的细菌沉降率,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4.3 巡回配合 手术室护士作为专业护理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也能够理解满足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一些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她们对患者需求的认识更多地站在医生或护士的角度,更多地关注仪器、器械的准备,以及与医生的配合,会忽视患者的需求。所以,手术室护士应意识到这一点,术前、术中都能与患者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4.4 预防压疮。手术为俯卧位,由于术中不能移动或变换,有时因为手术难度大,特别是手术不熟练者,操作时间更长,易造成不当性并发症,如皮肤压伤、肢体神经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护士在置俯卧位时,检查床垫及垫是否柔软舒适,注意垫及肢体摆放角度固定是否得当,从而预防因不当、受压时间长引起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唐天驷,俞杭平,进一步提高我国胸腰椎损伤的临床诊治水平[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7-8

[2] 潘鑫.现代化手术室护理实用全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2-1039

第3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静脉置管;感染;护理对策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0-02

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是良好的血管通路,而长期静脉置管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及破坏性小,血流量大[250ml/min]等优点①。已被许多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广泛应用。并在临床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存在着感染,堵管,出血等缺点。其中导管感染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致导管留置失败,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故导管的科学维护至关重要。笔者通过20例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加强了导管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对186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长期静脉置管。置管的部位均为右颈内静脉。20例发生导管感染,女13例,男7例。年龄46~84岁不等,平均年龄65岁。其中导管出口感染11例,隧道感染2例,导管相关性菌血症7例。根据导管出口分泌物及右颈内静脉导管内采血培养结果,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2 导管感染的原因

2.1 全身因素: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低下,透析不充分等可使长期导管易于发生感染。

2.2 操作不规范:①.置管及导管使用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熟练。②换药时无菌操作不当。③导管出口周围的皮肤受污染,消毒不严。大多数导管感染是由于插管皮肤表面的细菌经皮下隧道迁移并吸附在导管外壁而引起的。所以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很重要,有效的做好局部皮肤护理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②。④敷贴使用不当。避免使用不透气的敷贴。本组有3例出现出口处皮肤红.肿.热.痛。就是与选择的敷料太厚,不透气有关。⑤频繁操作导管,使导管接口反复暴露,存在受污染的机会。

2.3 病人的因素:病人的个人卫生习惯差,穿刺部位潮湿,鼻腔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

3 护理对策

3.1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2 环境:由于导管经常使用,导管入口表面易受到环境中物品或空气的污染。因此要求透析室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地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空气培养达标。医务人员及患者入室均应更衣换鞋,限制陪护人员进入。

3.3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导管维护.导管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专科操作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才可进行留置导管的操作。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技术观念。每月进行洗手.换手套.导管换药.皮肤消毒规范等操作技能的考核。达到平时操作与考核操作标准一样。

3.4 导管口皮肤的护理:一般用碘伏由内向外消毒,消毒面积超过敷料覆盖的面积,并清除局部血痂,覆盖透气性好的敷料。更换敷料时间间隔以2天为宜。但对于持续高热,出汗较多或导管出口处渗液较多者应每天换药,且敷料首选纱布。换药时认真仔细,操作轻巧。发现局部有红肿.渗出等应及时做相应处理。

3.5 导管的护理:①导管使用前的护理:血透前在导管的下端铺无菌巾,卸下动.静脉端的肝素帽,用碘伏消毒动.静脉管口各3遍。用无菌注射器抽尽动.静脉管腔里的肝素钠封管液,以及可能形成的微小血凝块。确认管腔通畅,无凝血块后,连接血液净化管路,进行血液透析。无菌敷料覆盖导管出口处。②导管使用后的护理:血透结束后,用碘伏消毒动.静脉管口各3次,先用生理盐水将动静脉管腔内的残留血液冲洗干净,然后注入肝素钠盐水或肝素+抗生素封管。采用脉冲式推注。装上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胶布固定。肝素帽不能重复使用。注意患者上下机及换药时要戴口罩。

3.6 做好卫生宣教: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宣教自我护理的知识。指导患者保持内衣的清洁,勤洗手,勤剪指甲,勿搔抓导管周围的皮肤及敷料,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保持口腔.鼻腔的清洁。指导患者擦洗及沐浴的正确方法。加强饮食指导,增加营养,纠正贫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要求患者掌握宣教的内容。由护士长检查并提问患者,符合要求者通过。目的是尽快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7 治疗:11例出口感染临床表现为出口皮肤红.肿.热.痛.全身症状不明显。给予1%碘伏加强消毒,局部皮肤涂喜疗妥或百多邦软膏,也可以涂金霉素药膏。每天更换敷料。4~6天后皮肤恢复正常。2例隧道感染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外,隧道压痛明显并伴有高热。7例导管相关菌血症表现为高热,体温高达39℃~39.3℃,有的在血透开始不久即出现寒战,发热。根据药敏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药敏结果均显示对头孢类敏感。通过静脉给药,疗程2~4周。同时用庆大霉素8万+肝素钠12500U封管,动静脉端各2ml。1次/d连续7~14天。

经过我们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20例导管感染患者,除了2例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拔管外,16例治愈,导管继续使用。我科的平均导管使用寿命为2年,最长使用寿命已达3年,并仍在使用中。

长期静脉留置导管为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长期的血管通路,而导管感染是直接影响导管留置成败.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严格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皮肤消毒,定期换药,严格导管的护理,并做好患者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双人核对制度提高护理安全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2013年1月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将2012年1~12月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前的22 49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后的24 427例次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如脱管漏血,穿刺口渗血, 血流、 透析液、置换液偏差,钙浓度、钠浓度偏差,肝素追加量偏差, 超滤量偏差,凝血堵管各项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双人核对;护理安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50

Appliction of double checking system in blood parification center

WU Di-bin,YOU Li-hong,LI Cheng-jian,et a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518036)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ouble checking system during nursing procedure to improve nursing safety in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Methods:188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assessed from Jan.2012 to Dec.2013,22 498 times hemodialysis from Jan.to Dec.2012 were the control group,and 24 427 times hemodialysis pationts were the observation group.To compare the occur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Results:After the conducting double checking system,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cluding out off tube bleeding,needle insertion port bleeding,deviation of blood flow,dialysate and displacement liquid,deviation of calcium and sodium concentration,deviation of heparin additional quantity,deviation of ultrafiltration volume,block the tube of clotting be reduced,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Conducting double checking system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improved the nursing safety during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

Key words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Double checking;Nursing safety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1],血液净化中心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集中透析及其他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复杂,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治疗均采用体外循环治疗,风险因素多,患者病情变化快,使得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工作繁重,具有专业性强、压力大、风险高的特点[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取决于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优质高效的血液净化治疗不仅依赖优质的医疗设备、护理人员的良好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规范高效的血液净化管理流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2013年我科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制定并实施双人核对制度,有效减少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8例,男126例,女62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47.5±15.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02例,肾病综合征7例,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28例,梗阻性肾病7例,痛风性肾病3例,药物性肾损害2例,狼疮性肾病5例,多囊肾11例,高血压肾病13例,乙肝肾2例,血管炎肾损害3例,间质性肾病3例。其中合并乙肝阳性患者24例,丙肝阳性患者11例,梅毒患者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179例,人造血管内瘘2例,长期深静脉导管7例。医师配置: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护理人员配置14名:主任护师1名(护士长),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1名。技术工程师1名。设备包括:全自动热消毒水处理系统1套,血液透析机器32台(单泵机22台、双泵机10台)。传染病乙肝专用机5台,丙肝专用机3台,梅毒专用机1台。另有备用机2台,CRRT机2台。2013年1月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将2012年1~12月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前的22 49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后的24 427例次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遵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及《血液进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建立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及感染监控制度、交接班制度、职业暴露保护制度、设备维护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并且根据可能的突发事件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严格执行卫生部的消毒隔离制度,血源性传染病分区、分机隔离透析治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每月对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反渗水、透析液质量进行监测,定期对设备系统进行检修。护理人员按照血液净化专科准入制度进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根据年资经验及技术能力分级管理,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护理管理模式。

责任护士根据岗位负责本班本区域血液净化患者的治疗,包括开机、装管、预冲、穿刺、净化治疗、配药、给药、病情观察、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机器清洁、消毒等具体工作,这样行血液净化的患者全程治疗均由责任护士一人单独完成。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操作管理基础上,改进护理管理流程,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即血液净化中心的配药、给药、血液净化治疗、医嘱查对必须由两人核对无误并签名后方可执行,达到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1)血液净化治疗前配置抗凝剂,必须由双人核对并签名,配药护士和核对护士共同查对药物名称、浓度、剂量、保质期等并签名。(2)责任护士在血液净化治疗上机完毕30 min以内完成与临组的交叉核对。责任护士首先三查七对,全面评估本组患者,然后根据医嘱上机行血液净化治疗,上机完毕,立即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再次核查。在上机完毕30 min以内完成与临组的交叉核对,核对内容包括:体外循环管路是否顺畅、穿刺针固定是否牢固、医嘱的治疗模式、肝素追加剂量、超滤量、置换液量、血流、透析液流速、机器温度、电导度、钙浓度、钠浓度是否正确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在血液净化护理单上签名。(3)核对血液净化治疗中途或结束时用药,包括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他药物,双人核对后执行并签名。(4)血液净化结束时的超滤量必需再次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并签名,并且要求患者必须称量透析后体重,确保核对超滤量无误。(5)责任组长全面检查。在本班治疗结束前,由责任组长全面检查,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按照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流程上报。

1.3观察指标比较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双人核对制度前后各1年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脱管漏血,穿刺口渗血,血流、透析液、置换液偏差,钙浓度、钠浓度偏差,肝素追加量偏差, 超滤量偏差,凝血堵管(无肝素治疗引起的凝血堵管属于正常风险范畴,应除外)。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实施双人核对制度,提高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3]。血液净化中心属于高风险科室,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安全更是血液净化治疗中心管理的核心[4]。血液净化治疗中少量的漏血和渗血,血流量、透析液流量、置换液量、钠浓度、钙浓度不准确,追加肝素量的夹子忘记打开或肝素追加剂量不准,超滤量的偏差等时有发生,虽然不会即刻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短期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会影响患者血液净化的质量,甚至导致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肝素首剂量或追加剂量偏差可导致凝血后堵管,加重患者的贫血,脱管漏血、超滤量过大会导致低血压、休克或抽搐等,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所有这些均属于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不良事件,增加了血液净化治疗的不安全性。实施传统的三查七对,虽然做到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查对,而血液净化治疗属于体外循环治疗,需调试的项目、风险因素繁多,病情变化快。如此一人操作,出现盲点和漏洞时,存在无人监督的弊端等,发现问题时已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实施双人核对制度,观察组由两位责任护士进行交叉核对,并且由本班的责任组长进行监督,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而且能相互发现操作时的不安全隐患,及时给予纠正,有效预防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表1显示,实施双人核对法前后1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了血液净化治疗的风险,提高净化治疗的安全性。

3.2重视环节控制我血液净化中心严格遵守和执行血透中心工作制度,按照院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流程对护理不良事件及时登记上报,这绝非为了追究相关护士的责任,主要是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加以及时改进。有研究报道[5],大多数的患者安全缺陷是系统问题,不是个人的疏忽或处置错误,所以减少医疗差错,焦点应放在提升系统功能上。意外事件报告数的多少并不代表质量和安全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绝大多数的医疗事件是医院系统问题,即管理问题[6]。进一步完善血液净化中心的质量管理流程,抓环节质量控制,根据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特点使用双人核对制度,同时通过终末质量评价进行反馈控制,尽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的提升。

总之,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生存时间的延长,血液净化中心规模也日渐扩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均为进口设备,但患者的生存年限远远低于国外水平,生活质量不满意,设备不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透析充分性和综合管理的不达标是导致存活率低下和生活质量差的重要因素[7,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血液净化技术和护理水平息息相关,血液净化充分性的保证、微炎症状态的预防、残余肾功能的保护、营养状态的控制、心理问题的干预、健康教育的落实均是提高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符霞,叶锡兰,陈新红,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管理的促进作用[J].护理研究,2012,26(12):3207-3209.

[2]蔡书平,周丽娜,陈新,等.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973-2974.

[3]宋慧娟,刘雪琴,李漓,等.45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6.

[4]孙艳,郑一宁.我院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23.

[5]龙艳芳,李映兰,郭燕红.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19.

[6]张立新,崔怀志,么莉.创新理念激活体制——访泰达国际心血管中心医院副院长董军[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23-24.

[7]刘丽,周卫.急诊分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探[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40-42.

[8]刘晓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1,31(10):117-118.

第5篇

传承菁华,中医药事业再攀高峰

2006年2月,省卫生厅正式下文,同意设置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寄托着两院区近千余名职工心愿的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从设计者手中的建设蓝图一步步成为现实,如今按照三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建设的新院已经完成地下工程施工,地面工程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五年的不断融合,两院区形成了传统优势更强、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以点带面全线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太平院区(温岭市中医院)依托大整合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字是最好的证明。门急诊服务从2005年末的37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末的52万人次,出院从9000人次增长到1.7万人次,年业务收入超过2.4亿元。院区拥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地级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3个。

发挥优势,中医药特色日益彰显

“十一五”期间,我院以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为载体,以创建“浙江省首批中医名院”为抓手,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力度,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彰显。中医传统医疗、中治率、参与率明显提高,非药物治疗手段解决常见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百姓对中医的认识、接受、热衷大幅增强。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理疗小针刀、药物熏蒸、牵引、康复等诊疗项目,已形成了市内的拳头诊疗项目。连续六年举办“冬令滋补膏方节”和开展“冬病夏治”门诊,向老百姓展示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魅力。同时,在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应急中,反应快,不缺位,医院针对“手足口病”与“甲流”等传染病的发生,推出的“中药香囊”、“中药防感汤”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医药诊疗手段在公共卫生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至今,承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项目5次,召开各类学术会议5次;共申报课题48项,完成课题鉴定9项;共申报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台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共300余篇,正式出版著作8部。中药验方效方治疗脉管炎、肾病、肝病、胃病、肿瘤术后康复等在市内有较高影响力。

城乡联动,中医药服务再延伸

为了使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进村入户普惠百姓,我院实施“上挂下联、一体推进、同步发展"战略,上挂中医院校、知名医院,下联乡镇社区、中医诊所,结对帮扶,定点坐诊。“中医进农村,服务心连心”活动,从蛾嵋山顶到老区坞根及石塘海边渔村,足迹踏遍温岭的每一个角落。年均派出医务人员下乡义诊达23次,赠送常用药品近15万元,惠及群众5000多人次。常年免费送出院病人回家,仅送血透病人也超万人次,行程达百万公里。2009年,医院启动了与全市50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城乡联动”接对子活动。与坞根镇卫生院、石塘镇四新中医社区、城北麻车中医社区、横峰街道中医社区开展中医结对活动,定期派出中医专家下社区进行义诊、坐诊、会诊、手术、讲课等技术指导,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2009年1月,医院被浙江省卫生厅表彰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此外,医院还以“医企联姻”模式与钱江摩托、爱仕达、利欧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定期派医生上门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教和义诊活动。

营造氛围,中医药文化再获殊荣

医院从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个层面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总体建设以庭院建筑风格为主,各栋楼顶、围墙镶嵌绿色琉璃瓦,体现古香古色;建成院内门诊、住院部、食堂、体检中心四大中医文化区块,在门诊、住院部各楼层张挂古代名医及医学名言图片;院内开设中医“一馆一街一廊一窗”,即:建成台州市首个名医馆,馆内陈列各种中医药书籍和各种中药材和加工器具,10余位名中医轮流坐诊,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门诊服务;建成中医一条街,各中医特色诊疗专科及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和中药房、中药颗粒调剂室汇聚一街,方便患者就诊。编印《中医经典诵读》、《中医协定处方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中医人亲历》,在全院开展诵读中医经典活动,通过诵读活动汲取中医文化对灵魂的滋养。2010年,医院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并作为龙头单位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我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评估。

重视师承,人才建设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医院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坚持创新型与实用型人才并重,逐步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人才的发展平台。针对青年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这块“短板”,医院建立健全了中医“师带徒”制度,并确立“师承工作有目标,师徒选拔定条件,出师人员讲质量,激励制度双促进”28字方针。2008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名中医“师带徒”工作,8名青年中医师跟随詹学斌、陶鸿潮、陆维宏、潘炳仁等名中医。举办第四届“西学中”学习班,制定教学计划,定期组织院内的专家为学员授课,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本知识,结业医护人员达258人次。

中医人才梯队建设成绩斐然:詹学斌、陶鸿潮2人被评为省级名中医,被聘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陶鸿潮、陆维宏被评为台州市名中医,李正祥、陈亨平、陈柏莲、王立新、陈金娇5人被评为市级名中医。与省内外13所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副高以上人员17人,引进客座教授、专家 50多人,培养和自考硕士研究生23人,选送 52 名中青年骨干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改善环境,软硬件实力大力提升

“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了住院病区整体装修、门诊主楼两翼加层、建设名医馆、立体车库、综合楼建设等六项工程。新建、扩建病区病房,配置宾馆式设备:热水沐浴室、空调、彩电等,为病人提供更加舒适的住院环境。整合门诊科室,形成中医一条街、妇产科、针灸推拿科、内窥镜等就诊区,在门诊、病区候诊厅安装液晶电视机,开设特需病房、特需门诊,适应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在医疗设备方面,血透机由“十五”末期的10台添置到51台,成为台州市规模最大的血液透析中心。此外,数字胃肠机、麻醉机、宫腔镜、腔内碎石机、肌电图、生化分析仪、射频热凝治疗仪、超声骨密度检测仪、便携式彩超等中高档医疗设备相继投入临床使用。特别是一大批现代科技与中医医理相融的中医药诊疗设备,如中药灌肠机、自动按摩仪等设备,紧跟临床一线发展需求投入使用,使中医诊疗项目和专科发展如虎添翼。此外,院内检验信息系统(LIS系统)、电子处方系统、内部网站系统已全部启用,实现了各科室间信息的共享。为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十一五”期间,以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抓手”,在重点落实“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将医疗质量管理的重心下移,从过去被动终末管理,走向主动的过程管理及实时监测预警,严格的质量评估和考核,注重流程优化,完善细节管理,夯实制度基础。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医患良好沟通、安全医疗警示教育,导入《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医患沟通演练、“一月一案"晨会教育和医疗违规积分、责任追究、临床检验危险值报告等制度,有效地防范了医疗风险,提升了医疗服务品质,赢得了患者理解。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和中医临床路径的探索和完善,不断提高中医内涵质量。全院13个病区36个单病种1000余例病人进入临床路径纸质表格框架管理。今年起全面实行电子版规范化临床路径管理。 各病区积极开展穴位按摩、刮痧、水针、中药灌肠等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中医护理学理论对病人实施辩证施护,开展近10项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如妇科开展的吴茱萸粉调醋贴敷涌泉穴预防术后病人恶心呕吐、针推科开展的中药熏蒸治疗腰腿痛、内科开展的穴位按摩治疗便秘、骨科开展的“四黄散”贴敷治疗踝软组织扭伤肿胀等项目,受到了病人的欢迎。

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再添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