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爱老人标语

关爱老人标语

时间:2022-04-27 20:33:28

关爱老人标语

第1篇

1、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2、家和万事兴,敬老要先行。

3、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家园。

4、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5、今天你敬老,明天儿敬你,世代好家风,美名传千里。

6、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7、孝敬老人,孝顺父母,引领社会风俗道德。

8、忠心献祖国,孝心敬父母。

9、养育之恩,真金难酬。极尽孝心,难于相报。

10、做文明城市主人,行敬老助老善事。

11、老人善待儿女,儿女报孝老人。共筑家庭和谐,安享天伦之乐。

12、尊重老人,孝敬父母,要从个人做起,家庭做起,领导做起。

13、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14、养老有责,敬老光荣,虐老犯罪。

15、老人亦应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跟上新形势,做到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

16、人生都有夕阳红,尊老敬老树新风。

17、孝顺父母光荣,冷漠老人可耻,虐待老人犯罪。

18、老人安天下安。

19、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

20、孝敬父母,为“仁”之本,做人之本。

21、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

22、全面小康社会进步,老人应当优先享福。

23、孟母教子千般苦,亚圣报恩成大儒。

24、春蚕到死丝方尽,儿女缘何不孝顺。

25、家家敬老老年人,人寿年丰福满门。

26、古有孝贤闵子骞,今天处处有孝贤。

27、文明道德千万千,孝敬老人排在先。

28、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第2篇

【关键词】课堂趣味教学;教师素质;新课标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⑴新课标下语文趣味教学已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还语文教学以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兴趣中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起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愉悦中思考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现对趣味课堂教学作如下探析。

1 精心准备第一堂课,给学生留好印象

李镇西老师说:“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不露痕迹的,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启蒙教育”⑶可见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方面它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另一方面,师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日后师生交流打下良好基础。语文趣味教学,应当第一节课便展开。第一堂课教师一般不会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而是努力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力求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开始要对学生表示欢迎,然后向学生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对老师的兴趣爱好、脾气个性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力求与他们产生共鸣,让他们接受自己。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介绍自己,这样既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也让老师对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最好对学生的自我介绍作一下点评,但要以鼓励为主,这一次的肯定会为他们以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打下基础,所以老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

2 运用新颖的导语吸引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更是利用了这一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老师一走上讲台就说同学们翻到第x业,今天上XX的XX课,上午的课还好点,特别是下午的课,老师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是在为我们唱催眠曲。趣味课堂教学对这一现象作了有力的回避。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赋予诚挚力或启发性的导语,让学生原本萎靡的精神为之一振,求知猎奇心产生了,课堂便活跃起来,这就为下面课文的讲解打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3 运用联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一堂好的语文课,只有一个好的开头还不算成功,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这就要教师大胆的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文中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散布》一文中,,孙子要走小路,奶奶要走大路,最后还是奶奶依了孙子走小路,文中充满了亲情,体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爱,我们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下,散步的是你和奶奶,你和奶奶如何呢.这就使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课文的真情。新课标下的课文教学适应了孩子们智力的发展,能够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4 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感官刺激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敢于突破陈规,大胆运用各种利于学习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间放一些学生爱听的歌曲,不但可以使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休息,还可以使原本死气沉沉的教室变得活跃。另外,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与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多媒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如《背影》通过对父亲三四次背影和“我”三次流泪的描写,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厚的爱。让学生欣赏关于“爱”的配乐散文或是歌曲,体会一下这种深沉的爱,满文军的《懂你》就是很好的例子。新课标下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感官刺激,充分利用视听等多种感觉器官,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5 师生互动,学生唱主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现代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发展。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生存,发展,创造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语文视为认识,改造,建设世界的基础工具,使学生踏踏实实,朴朴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⑷可见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而是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们在乐趣中增长知识。语文趣味教学不但是依靠教师有趣的讲授方法,而且依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唱主角来成功的完成授课任务。课堂表演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他把语文的精妙之处,通过表演让学生得到直观的理解,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风筝》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在表演时体会出人物的心情;另外,教师还可以适时调换角色,让学生尝试做小老师,如教师可以有意把字读错或写错,让学生纠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6 扩展课堂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知识宝库, 都是活的书。”⑸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不仅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还注重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同时教师也会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丰富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小溪河流的美,花草树木的变化,甚至小鸡小鸭等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语文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语文。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关注语文教师课堂讲述的趣味性,把学生视为有思想、有主见的独立个体去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学习丰富的知识,使他们在不自觉中喜爱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见地的优秀人才,完成语文教育‘人’和“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造就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杨永铎.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感悟与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报2006.8(3),140页》

[2] 孔子.《论语》[M].台北文致出版社,1980,198页

[3] 李振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李元军,2006.5,375页

第3篇

一、巧用节庆日,进行爱心教育

节庆日本来就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表达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美德的重要载体。我们就要巧用节庆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适时进行爱心教育。例如,庆祝妇女节时,让学生向身边的女老师、清洁工阿姨、食堂工作的阿姨、家里的妈妈、奶奶、外婆等说声:“Thankyou”;过重阳节时,让学生向身边的老人说些感激的话;Teachers’Day时,让学生明白教师职业的艰辛和教师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Teachers’Day!”,从而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的美好品质。过Mothers’Day和Fathers’Day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写上:“Iloveyou,Mom./Youarethebestfatherintheworld!”并送给父母。

二、树立爱心目标,进行爱心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爱心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锐捕捉每篇对话中的爱心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爱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爱心意识。主要可以树立以下爱心目标:

(1)礼貌用语,爱心互递。如教学“Hello!”“Hi!”“Goodmorning.”“Thankyou.”“Excuseme.”“MayIuseit?”“CanIgo?”“Howareyou?”“Nicetomeetyou.”等礼貌用语时,我总是想办法创设合适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并知道礼貌用语是相互传递爱心的桥梁,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教学“CanIhelpyou!”“Let’sgotogether!”等句型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表演对话,以表演的方式完成故事内容。小组成员的水平不等,可以让好的带动差的,大家共同完成任务。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形式,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3)热爱劳动,珍惜成果。如教学:“Whatcanyoudo?”时,我让学生轮流回答,“Sure.Icansweepthefloor.Icancleanthebedroom.Icanwatertheflowers...”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能体现自身价值;接着再问“:如果别人不热爱你的劳动成果,你会生气吗?”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他人劳动成果的美好品质。

(4)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让学生为校园制作“Takegoodcareofenvironment!Don’twastewater!Don’tpickflowers!Don’twalkonthegrass!Keepclean!”等英语标语标牌,并分别张贴到楼道、水龙头边,插在花圃、草坪中,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作者:马玉萍 单位:甘肃民勤县西关小学

第4篇

区局:

按照区老龄办《关于开展第五轮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9年)》(温老委发[2017]1号)的安排部署,交管中心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近年来圆满成了交通运输行业敬老爱老工作。现将2016-2019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交管中心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分管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行业敬老爱老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按照各业务股室工作职责对敬老爱老工作进行分解,确保了工作层层落实。

(二)开展行业宣传,积极营造氛围。立足行业实际,利用客运中心LED显示屏、出租汽车顶灯滚动播放及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敬老爱老工作进行宣传,共计发布标语6次、张贴标语6副,积极营造了全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

(三)设置便民措施,保障老年人出行。一是在温江客运中心、万春客运站设置缘石坡3处,老年人购票、检票通道2处,老年人专用候车座椅7把,及时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二是指导区道路运输协会启动巡游出租汽车电话叫车平台,老年人可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电召车辆,极大的方便了老年人出行。

(四)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注重关怀问候。严格落实养老保险制度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本单位离退休同志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同时,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离退休同志开展文体活动、家访等慰问活动,丰富老年生活,体现人文关怀。

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快乐

一、始终以“提高语文素养”为中心,紧扣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的真谛是什么?她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的宗旨是什么?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基于此,语文是一门核心课程,在众多课程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提高对语文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倾注更高的热情,这是做好语文课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做不到这一点,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牢固树立“快乐课堂”的新理念,把快乐渗透到课堂的每个角落

童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童年应该首先是快乐的,且校园生活是孩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所以,没有理由不让语文学习不快乐。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快乐;要使教师快乐教学,在教学中又体会快乐。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强烈兴趣。通过教学,向学生深入展示我国语言文字的美,美好的事物总是受人喜爱欢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就能使学生真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无疑,两者取得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语文课不是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生机勃勃的,语文中,美无处不在,有时寥寥数语就能充分展示一副优美的画面,如诗歌,几个字就能体现一种美妙的意境,教师要学会循循善诱,要善于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要力争使每位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这里特别要注重丰富的中国语言对学生精神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其次,要着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环境氛围至关重要。试想,在一个紧张沉寂的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死搬教条,教学方法单一无味,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激发,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教学效果肯定是令人失望的。相反,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则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放松的,思维是开放的,发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良好发挥。训话、呵斥、责备等都是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历史,被唾弃和淘汰;启发,引导,鼓励,才是主流。营造和谐,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呵护学生的天真和好奇,保护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不拘一格。

第三,要让浓浓的爱意充满洋溢在课堂上。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爱心,其次才是过硬的教学能力。一方面,老师要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切忌就是只喜欢一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那样的话,其他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被忽视、被冷落的情绪,由此会造成对语文兴趣减弱,产生恶性循环。教师必须重视每一名学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另一方面,学生要爱老师。孩子是天真善良的,爱也是相互的,这点上也需要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才会最大化。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家长鼓励孩子给老师DIY做贺卡,或者简单的小礼物,哪怕只是一支鲜花,都会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动。

第四,要充分运用激励。激励是管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激励“移植”到语文课堂上。在工作中,一名员工得到老板的口头表扬,他的好心情可以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反之,如果受到老板哪怕一声责备,也会耿耿于怀,挥之不去。对于学生也是如此,童年对于孩子来说是纯洁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的所有好奇,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都应得到珍惜和倍加呵护。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激励,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这方面,笔者深有体会,有一次,我的孩子放学回家,神采飞扬地说:“妈妈,妈妈,今天我真开心”!我一看,孩子额头上多了两颗五角星,知道孩子受到老师表扬了。每个孩子都会有闪光点,关键是老师要善于发现。“你的回答很正确”,“你提的问题很新颖独特”,“你的发音很标准”,诸如此类的赞美之词可以经常运用。

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今社会,教师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因此,我们教师责任重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也要加强学习,例如,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有关知识,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知识。

第6篇

关键词:语文老师;知识;能力;道德;思想;新课标

近年来,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人心。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在探索、总结、思考如何当好一名语文老师。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为“杂家”是当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的基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性质使得它具有文学性、形象性、生动性、可触摸性、可感知性。它可品读、可表演、可歌唱、可聆听,语文老师可以成为歌唱家、演员、管理者、组织者、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等等。语文学科这种全面性、基础性的特点,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具备更为专业、全面的知识,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所以,成为“杂家”是当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的基础。

(一)有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

语文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学知识等等。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精通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连自己的本专业知识都不是很了解的话,那么他在讲课时自然不会游刃有余,挥洒自如。语文专业知识的获得不能仅仅停留在大学中所学的内容,在踏上工作岗位后,也要不断的看专业方面的书籍,看文学经典著作,不断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

(二)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指除了本专业知识外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的获得就要求语文老师多读书,读好书。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而思想的深化则需要借助于阅读,借助于与其它思想的碰撞。书读的多了头脑里才会有各种知识的聚集,才会全身充满智慧,才能把这种智慧传递给对知识渴求的孩子们;书读的多了,在课堂上才有更多的灵感;书读的多了,才能提升语文老师的内在气质,才能让教育生涯变得更绚烂。

(三)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知识则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万里路中所掌握的实践知识。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都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那么语文老师所教知识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实践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立足社会生活,不断吸取各类知识,教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枝繁叶茂。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交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具备“圣人”的能力是当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的关键

有了各类知识作积淀,就需要语文老师正确的表达,运用各种技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教给学生。

(一)语言表达能力

在意识上,言语活动可能主要是一种工具的使用过程。人人都有对言语交流的需求,但一般人仅仅停留在工具的层次上。语文教师如果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是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语文的特殊性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应该做到发音准确动听、表达连贯流畅、语言组织精炼等,以此来生动形象的讲解语文课本知识。如果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把语言活动视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智慧活动,一种自我展示,那么对学生而言每一堂课都会是一种听觉的享受。学生爱上了听老师讲课,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成绩,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写作能力

有人说:阅读与写作是人才成长的两只翅膀。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定是爱好写作,善于写作的人。会写、能写、不仅是一种能力,也能提高语文老师的内在修养。语文老师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然后书写对生活的体会和对人生的感悟。试想,如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会写,写不好,又怎么去给学生教写作?怎么给学生树立榜样?所以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写作能力,使浓厚的语文气息由内而外散发进而感染自己的学生。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化的成果也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语文老师来说要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会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来讲课,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教学手段中学习。教师要善于对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整合。运用多媒体的高端技术制作课件,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四)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语文老师不仅要会教学,给学生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总结学生,总结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为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而不能创新,走出新路。因此研究能力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是当一名合格语文老师的核心

(一)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尊重家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语文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会形成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自己爱岗敬业,用心教学,用心工作从而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二)人格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以理服生

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以理服生。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引用特鲁得的话强调:“事实上,教师的成功来自人格感化的十分之九。”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第7篇

1. 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直接问标题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2. 辨析表达方式及作用。一般提问某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特别是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是记事记叙文中重点考查的内容。

3. 考查语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与结构上考查。

4.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一般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对某句话的理解,侧重于比喻、拟人句,或者对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加以理解与分析。

5. 结合实际谈感受。如阅读本文,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或者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

中考真题在线

(2013年湖北襄阳卷)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①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②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用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③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④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⑥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

⑦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

⑧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1. 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转角遇到爱”为题有何好处?(2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题目新颖,富有诗意,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考场得分:1分)

分析:只抓住题目表面意义,即引起阅读兴趣来解答,片面,得1分。

考生答案二:①“转角处”是写作重点,“爱”是文章主旨,题目揭示了文章中心。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考场得分:2分)

分析:答案从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两方面思考,其中①侧重于文题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揭示主旨;②侧重表面意义。思维缜密,答案全面,得2分。

参考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名师提醒】标题的作用是常考点。解答时,首先要明白文题是什么意思,尤其是有比喻义的题目,既要理解其表面意义,又要挖掘深层意义。标题一般有暗示文章主旨、串联文章结构、贯穿全文线索等作用。抓住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这两点,问题就解决了。

2. 通读全文,概括出事件的经过。(2分)

起因:住在楼上的老人们嫌拎着小椅子下楼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经过:

结果:老人们开心极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面、聊天,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到家里做客。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开始在3楼放了一把椅子,老人爬楼梯累了,可以歇歇脚;然后就有更多的楼层放椅子,由于楼道太窄,阻碍了人行道,便有人将椅子换成了可折叠收起的椅子,需要时就摆平,不需要时叠起。(考场得分:1分)

分析:语言唆,思维不清晰。这是本答案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考生答案二:为了方便老人上下楼梯,每层楼的转角处全都放上了椅子,到后来,那些椅子变成可折叠的,邻里交往,上下楼梯方便了很多。

分析:答案语言简洁,内容简练,紧紧围绕事件的主干着笔。(考场得分:2分)

参考答案: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上下楼,在楼梯转角处都放了椅子。后来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的便利,改放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名师提醒】这类题要围绕问题的要求来答,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少用修饰语、复句等。

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④段的作用。(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这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考场得分:1分)

分析:题干有两个要求,一是文段的作用,二是要结合第④段来具体分析。答案没有回答第二个要求。

考生答案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楼梯转角处放了椅子,又引出下文转角处因放椅子出现的问题,改成了折叠椅。(考场得分:3分)

分析:答出了文段的作用,且结合第④段具体分析,符合要求。

参考答案:作用是承上启下(过渡),既承接上文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上下楼,在楼梯转角处都放了椅子,又开启下文,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的便利,改放折叠椅。

【名师提醒】语段作用题,一般考查三种语段。①位于开头的语段,其作用有三: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章的线索。②位于中间的语段,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③位于文末的语段,一是总结上文,二是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三是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4. 请具体谈谈你对文章第⑧段内容的理解。(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总结全文,告诉我们,关爱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考场得分:1分)

分析:题干要求是谈理解,“总结全文”是结构作用,与主旨无关。后面基本切合。

考生答案二: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告诉我们要对老人真切关爱。关爱其实就是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小事,从小事做起。(考场得分:3分)

分析:答案从主旨的作用和揭示的道理来思考,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师;基本素养

2013年10月22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自2016年起,语文中考分值由120增至150,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增至180。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其公布的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表明,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将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学语文教师素养的更高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多层次的培养。具体说来,不仅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注重获得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正面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老师,肩上的责任无疑更加重大,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更高。

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自身必须要有一缸水。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深入,教师必须丰富自身学养,增强专业基本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提出,教师必须“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书”化自成语“胸有成竹”。只有“胸有成竹”,在画竹的过程中才能驾轻就熟。只有“胸中有书”,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充实课堂内容。“胸中有书”是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博学多闻、学养丰富,有能对课文进行解读再创造的真才实学,同时能对这种真才实学加以运用才能叫做“胸中有书”。

博学多闻,学养丰富。语文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种文体,如文言文、诗歌、议论文、散文、说明文、新闻等。这些文体对历史故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地理知识、新闻传媒等均有涉猎。可见,语文教学是对多种知识的综合学习,是复杂的。语文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育者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包括呈现在教材中的历史、科学知识,蕴含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做一名好的语文老师,博学多闻、学养丰富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越宽,学养越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更充实,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

对文本的解读与再创造能力。对文本的解读与再创造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语文教育以文本为依托,有文本必有文本解读。教师的文本解读与再创造能力,关乎平常教学。只有具备对课本进行解读与再创造的能力,才能对中学语文课本进行知识的重新架构,将课本进行知识的自我重组,最终并入教育者的知识体系。这样,在讲课的过程中,教育者才能明确课程内容,既不偏离教学目标,又有教育者的个性解读与自我特色。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教师常常采取一定的套路。如通过什么方法描写了什么景物,歌颂了什么精神,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一种极端不正确的做法,教育者根本没有对文本进行解读与再创造,而是一刀切、模式化。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享受语文激励心智发育的喜悦,同时又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①的目标。

不同的人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有出入,文本的解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可选择一定的角度,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双管齐下。”②可见,教师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再创造,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让经典在课堂中重现,引发学生的探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练好基本功,做到“胸中有书”,绝非易事,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博学多闻,对其他学科知识广泛涉猎,而且还要有文本解读与再创造的能力,可以从适当的角度切入,对文本进行自我架构。这既是对教育者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是对教育者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

二、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特级教师李镇西的观点,从教师的角度说来,就是要关注学生,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学情,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加以解决,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关爱学生,才能让老师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从而创造良好的尊师爱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对于爱学生,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体会和看法。于漪老师认为,作为教育者,不仅要胸中有书,还要目中有人。目中有人,即发自内心的对学生进行爱与尊重。于漪老师将教师比作导演,学生比作演员,一部影视剧最终效果如何看的还是演员。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理解尊重学生,将学生放在眼里、心里,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漪老师曾这样总结:不要成为教书匠,要成为教育家,成为教育专家。③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师德修养的根本内容。学生是有情感体验的综合个体,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是从情感上对他们进行感化和造就。当教育者怀着对学生深切的爱进行教学时,学生在情感上必定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也就更加容易创造教育的奇迹。

对学生从根本上进行尊重是“目中有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首先就得尊重学生。《教育学》明确指出:“尊重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应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把尊重学生落到实处,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并养成自觉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教书要符合育人的伟大目标,老师要站在育人的时代制高点上,时刻想着培养的是明日的建设者,是21世纪的人。”⑤可见,教育者首要的目标是育人,是把学生培养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对语文教育怀有真正的热情

爱一行干一行是在众多行为个体择业时的一个标准,其实也是对从业者的一种内在感情认可的要求。具体到教师这一职业,是要教育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进行内在的生命教学,孜孜不倦,诲人不倦。许多教育者,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的坚守教师岗位,用心追求教育的真谛,力图优化课堂教学,使教育制度更加完善。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真正的教育者心中怀有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因此,从根本上对教育事业怀有责任心,使命感,“心中有情”,也是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之一。

心中充满对语文教育的热情,才有前进的动力,才有成为优秀语文教育者的可能。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要求语文教育者要有不断钻研的精神。心中充满着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和传承中国文化的伟大使命感,才能不断充实自我,使自己博学多闻。心中对教育充满激情,才能深入探究,对前人解读了千百回的文本进行重读和自我创造,让经典在不一样的解读中重生。心中充满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十分重要,它是教育者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必须有的重要素养,有了对语文教育充满激情的前提,才有了博学多闻,胸中有书,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后续。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从根本上关爱学生。同时还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行业,充满神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总结起来,即是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教育者只有无限提升自己,将三者相结合,才有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可能。中学语文教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而更应加强自我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注解:

① 见《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第1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版

② ③⑤见《于漪文集第2卷》第52-53页,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8版

④ 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于漪.于漪文集[M].山东教育出版社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9篇

一、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广大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一个好教师必须爱事业,爱学生,不仅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更要爱后进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爱。爱迪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做好这些,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好奇心最重,模仿力最强,各个方面还都不够成熟,他们什么事都想学,都想做,但许多事都做不成、学不会。他们迫切需要老师、家长的理解和关爱、信任、尊重。此时。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朋友,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在组织英语教学时,要力求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知道,老师永远是他们解决学习疑难问题的助手,渐渐地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可以想像,当教师怀着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真诚爱护学生,学生又怎能不产生亲近感,对教师敞开心扉呢?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只要师生心心相印,知识道理的传递自然会畅通无阻。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时,他们会把内心秘密告诉老师。反之,如果师生间缺乏师生情谊,那么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会对老师存有戒心,从而会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线,这样教学的双边活动必然受阻,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切最好的教学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青少年的无比的爱之中。”这话有其深刻的道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何况是天真烂漫的中学生呢?他们更需要学生之情、老师之爱。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在一个教学班里,学生们的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作为任课教师要有关心整体的概念,不能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差生的转变。在学习生活中多给予关心,与他们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课堂提问中应常用please,OK,very good,wonderful,thank you,Don't be afraid,never mind,Would you like to等礼貌用语,这种关爱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荡学生情感的波澜。惟有关爱,才能撩人心智、启人思维。差生并不是一味的都差,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和闪光点,运用激励性原则和感化原则,以情育情来求得感情的共鸣。

三、严管学生,立足学生长远发展

爱固然重要,但只有爱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严格的科学管理方法。那么如何才算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呢?笔者认为从严管理学生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本人应该是有教养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教育管理他人,教育者和管理者自己首先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的专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管理才能。作为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2 严慈结合,融管于放。

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要在培养学生上下工夫。随着知识经济时期的到来,教育面临各种挑战,教学也要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尤其外语教学更应该不断探索教学的路子。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19-01

新课程要求实施全面教育,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记忆大量的生字词和文章,更要求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语言思维习惯,并具备初步的文字写作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就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作出改善,而这就要求老师自身能够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专业素养。

一、新课程简介

新课程是关于我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要求。新课程对学校的教育、老师的素质、教学课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学校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才,这不仅对教学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要求,更是对教育人才的思想提出了要求。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素质

新课程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就是对教学老师的要求,针对新课程所提出的内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2、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3、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这才不愧为人师。

4、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1)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2)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老师必须丢掉师德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

5、以人为本――做关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在小学生的学习历程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课堂生活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轻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教学,就是不真实的教学;而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课程改革就成了“伪改革”,我们的教学就成了“假教学”,我们的使命就成了“虚使命”。因此,尊重学生是真实自然的教师职业良心的灵魂,是共生语文研究的根基。在教学中,一要注意珍惜学生的时间。不上重复的课,不上表演课,不在课堂上做无用的工作,不让学生作陪衬;设计作业及练习,要突出重难点,突出精练巧学,突出能力提高和思维培养,不浪费学生时间。二要目标设计恰当,符合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不脱离学生实际;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不一刀切。三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去体验,不把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自然生成提升

6、与时俱进――做一个知晓社会的老师。“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玩世不恭。”这是对科学家的要求,那么作为人文性学科执教者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具有博大的人文胸怀。博大的人文胸怀体现了共生语文研究中教师的生活态度、生活品位及生活责任,更体现了一种教育眼光。关注社会生活其实就是关注人类文明的创造,就是关注人类文化的延续、人类精神的弘扬。所以,不仅要关注社会生活,而且要在语文教学中去展现社会文明、人类文化的魅力。

7、爱岗敬业――热爱祖国母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满腔热情满腔爱。“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结。”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着社会的繁荣昌盛、民族的荣辱辛酸、个人的悲欢离合。走进汉语言文字,就能拥有精神的享受、成长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思想的熏陶,从人生的各个方面得到教益,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充实自己的灵魂。“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教师对母语的热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母语的追随,他们从教师身上感染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对文化的挚爱。这种影响是行动的影响,是心灵的牵动,不容易异化和扭曲。

新课程是关于我国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实现国家教育教学的改革就必须首先完成新课程的要求,在此,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作出创新和改变,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做一名新时代教学老师。

参考文献:

[1] 蒋 蓉.论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7(08):188.

第11篇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61—01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作为德育范畴的感恩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做好感恩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增强责任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语文入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 内涵丰富, 语文教师应该深挖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感恩的内容很广,一般而言,至少有这几个方面:1.要感亲人恩。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2. 要感老师恩。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老师孜孜不倦地对我们进行教育,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有他们关注的目光。因此必须要感激老师的恩情。3. 要感同学恩。在学校,同学和我友好相处,互相激励,帮助我进步。4. 要感祖国恩。是强大的祖国给了我们稳定的保障,并且不断改变我们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让我们更安心舒适地学习, 健康成长。语文老师在讲课之中,要善于看准时机,渗透感恩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感恩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悟课文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相机点拨, 渗透感恩教育。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写作者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朱自清的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我让学生圈出父亲为“我”买橘的动词,并思考几个问题:父亲为“我” 买橘容易不容易?你认为哪些动词最能体现父亲为我买橘的艰难?为什么父亲买橘会如此困难?既然这么困难,他为何不让“我”去而是他自己去呢?在学生探究之后,老师归纳:父亲为我去买橘,不容易。文中“探”、“穿”、“爬”、“攀”、“缩”等动词都体现了买橘的艰难,原因是父亲胖,但是他还是想去,这是父亲疼爱自己的体现。并让学生想象当时父亲买橘的场景,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去体会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教师进而点拨:父爱母爱,都是无私而伟大的。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尊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类进步文明的体现。《背影》真切地描写了这种人性的美。读了该文,你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种种疼爱了吗?你该如何去回报父母?经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再如教《藤野先生》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之情。随后点拨:教师爱学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学生爱戴老师,也是应该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回忆、联想,举出自己成长过程中得到老师爱护的例子。学生踊跃发言, 老师又“趁热打铁”,讲述颜渊尊师如父、郭沫若敬师、尊师的故事,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激起他们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而在上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我在引导学生去品味其语言美、意境美的基础上,让学生体悟:盲孩子最终得到快乐的原因是在困境中得到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继而归结出大家都应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之后,我举出一些“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友谊就是力量”、“友谊是宁神药、 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等名句让学生赏析, 要求下课后收集这方面的句子,并进行习作练习,收到了较好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伪语文;现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46-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伊始,听前辈老师说:“语文嘛,难教好糊弄!难就难在语文包罗万象,没有统一的标尺;好在随便你怎么教都行,都是语文,至少与语文有关!”一语道破“语文”的“酸甜苦辣”。“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伪装、伪造、去伪存真”。“伪科学”指违背客观规律,冒充科学理论用以骗人的错误的知识体系。依此类推,“伪语文”就是披着语文外衣,行非语文或貌似语文之实的教学行为。

二、《爱如茉莉》教学案例:(节选)

前不久,一青年教师执教《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时,是这样处理的:读词语导入,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蕴含真爱的细节划下来,关键的字词圈出来,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生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细微平淡中的真爱吧!你关注了哪些细节?生答:……

多媒体展示细节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引导:在妈妈看来,生病与吃饺子哪个更重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把这份爱读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结:爱是一种约定,一份担心……过渡:这顿妈妈煞费苦心布置的饺子,爸爸吃了吗?多媒体展示细节2:然而,爸爸……每天都去医院。引导:①你从哪个词特别能感受到爸爸爱妈妈?可以看出爸爸当时的心情怎样?(直奔 着急 担心)②bēn和bèn有什么不同?爸爸的目的是什么?(bèn有目的,bēn无目的。直奔医院)③谁来把爸爸对妈妈的这种爱读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结:爱是一份了解,是心有灵犀,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伪语文”万象与思考

1.重视悟情说理,漠视语言文字。不难发现,该节课中,“语言文字”的赏析只是感受“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一个凭借。这样做,何异于吃了西瓜皮,扔掉西瓜瓤?如果教师仅仅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主旨(价值取向、情感基调),那么,语文课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又有何异?笔者认为出现以上偏差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教师对语文学科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认知存在偏差。其设置的课时目标如下: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③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笔者认为目标②应变换如下:“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进一步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顺序和方法,感受语言的魅力。”语文课堂应坚定不移地关注“听说读写”的能力,关注语言文字是永远的主旨和归宿。因为理解课文内容固然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依托,但不是全部所在。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内化富有活力的语言,丰富其语言的积累,学生当堂理解、内化富有活力的语言,就是完成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本文的表达方式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及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捕捉了生活中极易为人忽视或淡忘的生活细节来写,深刻地阐释了爱的真谛。如:“一个清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场景可谓触人心灵深处,接着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初升的阳光这一景色细节,为文章的感情渲染增色不少,增强了表达效果。相信学生通过初读,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平淡无奇的爱,“爱”一定会如涓涓细流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但学生能否懂得细节描写的妙处?能否在今后的阅读和作文时关注细节?这,应是教学的重心所在!

2.肢解课文内容,放大一孔之见。细节描写固然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当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是不是只关注每一个细节,分割开来一个个解读、一个个品析就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呢?“我们不能把一个美丽的花瓶摔碎,撷取一个个美丽的碎片交与学生欣赏。”诚然,以上教学片段中,交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美丽的碎片”,没有关注到全文的“起承转合”,没有关注到全文的内在联系和语言的负载量因素。例如:①茉莉花贯穿全文始终应得到关注。本文以“爱如茉莉”为题,茉莉花贯穿全文始终:茉莉花旁发问――妈妈“爱,就像茉莉吧”的回答――医院茉莉花香及“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感悟。在品读细节之后,教师宜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感受文章的前后关联等字里行间“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巧妙安排。②语言的跳跃性应得到关注。以第7、8自然段为例(摘录如下)。“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文中,一个“然而”带出“探望”、“陪护’等重点环节,详略安排泾渭分明,过渡显得水到渠成。初习作文者,大抵会这样写:“过了一天,爸爸回来了。一进门,爸爸就问我:‘你妈妈呢?’我紧张极了,忙想起事先想好的谎话,说:‘哦,妈妈到超市买东西去了……’可能是我太紧张,我都不敢正视爸爸的眼睛……”倘若,我们把这一段将第8自然段替换下来,比较一下,品鉴一下,学生会得出什么感悟呢?这能否有利于他今后的作文取舍呢?

3.张贴情感标签,强制虚伪朗读。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谈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时也说过:“好学生是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但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体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必然会提出有个性的阅读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无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存在,人为牵制约束了学生多元化阅读。《爱如茉莉》(第二课时)课堂中,老师很重视学生的读,读的次数颇多,耗时亦不少,积极地践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目标。其突出表现在先贴情感类型标签,再让学生“被”感动进而“引导”他们表达虚情假意。笔者以为,师者应承担“导”的职责,但“导”的度要把握得当,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或“强迫”、或“骗取”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走下去。朗读指导中,我们应根据需要,选用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基于语言文字赏析的,带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阅读方法:(1)加法:“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联系上下文,自然可以看出爸爸说话时的困倦与担心,轻巧与小心。我们不妨在“爸爸边打哈欠边说”处加上“轻轻地”,爸爸说话时的困倦神情、轻巧话语等细腻的关爱也许会更清晰、更传神。(2)减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时仅局限于体会“爱”,并且纠缠不清。忽略了相应提示语的作用。“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倘若我们去掉“用虚弱的声音”练习读,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再尝试与原文比较读,自然不难体会病中的妈妈仍牵挂着爸爸,那份淡雅、质朴的爱就跃然纸上、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