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

时间:2022-03-04 16:0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与母亲有关的格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

第1篇

——群贤小学第一届感恩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学生以外来民工子女为主,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散漫的生活习惯以及冷漠的心态,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人格形成极为不利。加之家长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庭经济状况也相对落后,也容易导致学生内心产生巨大落差。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认为通过感恩教育来锻塑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道德规范,让他们因感恩而自尊、自强,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是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为了强化感恩教育,经学校研究决定,将每年的五月定为感恩月。

二、活动设想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思想教育,倡导感恩行为,对活动中涌现的感恩事迹予以总结宣传,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第一届感恩月“感动校园十佳学生”称号,在总结大会上予以表彰。

三、活动时间

5月4日——6月1日

四、活动安排

说明:感恩月活动分年段开展,并与感恩教育市级课题及家长开放日活动相结合,最后的总结表彰大会与六一节庆祝活动相结合。

时 间内

容地 点参与者

启动5月4日国旗下讲话:感恩月活动启动(德育处)操场全校师生

第一周4月27日-5月8日“我爱我师”征文活动(教科室)学校全校学生

5月5日-7日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暨征文活动(博物馆、德育处)学校大厅全校师生

5月6日“如何开展小队活动”讲座(章浩川)学校四楼小报告厅全体班主任

5月6日-7日感恩格言、感恩行动小贴士征集大赛暨票选感恩月吉祥物活动(大队部)学校全校学生

第二周5月13日-14日感恩劳动者实践活动(德育处)红黄蓝集团、学校三四年级师生、家长

4月27日-5月15日“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推荐(德育处)

各班

第三周5月20日“祖国发展我成长”调查活动总结会(张利君)四楼大报告厅五年级师生、家长

5月21日感恩父母班队会(桑桌群、蒋莉莉)各多媒体教室及一年级教室一二年级师生、家长

第四周6月1日感恩母校活动(六年级汇报演出)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德育处、陈海港)体育馆全校师生;六年级学生家长

另定5月“感恩祖国——建党建队六十周年庆”明信片设计大赛(美术组)

—————美术兴趣小组

五、相关工作

项 目要 求负责人完成时间

悬挂横幅1、“踏上感恩的征程”——群贤小学第一届感恩月活动

2、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总务处5月8日

布置感恩墙在大厅西侧黑板布置本学期前半学期各班“群贤之星”简介,需有文字及照片吴锡耿5月8日

制作感恩主题展板将我校此次感恩月活动简介及开展过的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制作成几块展板(已有8块),平时展示于大厅,活动时放置到活动处门口。邱迪梅5月8日

制作感恩月吉祥物将票选后定下的吉祥物制作成泡沫模型,立于大厅内感恩墙侧。金瑜5月8日

制作感恩月特别章正面为“踏上感恩的征程”及吉祥物图案,背面为感恩格言或感恩行为规范提示语,普通章用于平时的活动中颁发,勋章用于表彰大会上颁发。邱迪梅普通章:5月8日

勋章:5月25日

培训礼仪队要选购几套服装、进行颁奖队列训练、礼仪引导训练。盛红芳5月26日

六、具体方案

(一)感恩格言、感恩行为规范提示语征集大赛

暨感恩月吉祥物票选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为营造感恩月活动气氛,树立我校鲜明的感恩活动标志,同时为感恩月活动中颁发的特别章提供素材,以及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感恩行为,学校大队部决定以少先队员喜爱的活泼、有趣的比赛形式,拉开感恩月感恩教育的大幕。

2、参加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3、活动时间

5月6日——5月7日

4、活动要求

(1)布置:大队部在感恩墙上公布7种感恩月候选吉祥物(绵羊、公鸡、黄牛、狗、蜜蜂、乌鸦、蚂蚁)。大队部在感恩墙下方安置一个投票箱。

(2)投票:每位队员将领到一张投票纸,上有“我推荐的吉祥物”“我推荐的感恩格言”“我创作的感恩行动小贴士”三栏,同时注明班级、姓名;填写完毕后将票投入投票箱;每位队员限投一票,必须用学校统一印发的投票纸。

说明:感恩格言即与感恩有关的名人名言、俗语等;感恩行动小贴士即一些具体的行为提示语,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攀折花木”“主动学做家务”“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3)计票:5月7日中午12:10,由大队委员统计投票情况,在电脑上录入选中的格言。

5、奖励规则

(1)学校将确定票数最多的吉祥物为本次感恩月活动的吉祥物,对投该吉祥物票的队员进行抽奖,奖励纪念品一份。

(2)队员自创的感恩行动小贴士入选后,该队员的名字将和提示语一起印上“感恩章”。

6、其他

(1)美术组负责筛选、制作七种候选吉祥物图片,注明候选语,有相关故事的可简短注明,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

(2)德育处负责准备纪念品及奖状、简讯,梁小娣拍照。

(3)总务处负责准备投票箱

(二)“感动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方案

1、评选目的

为充分挖掘校园内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在学生中树立正面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经学校研究决定,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

2、时间

(1)资料上交时间:5月15日

(2)评选表彰时间:6月1日

3、具体要求

(1)评选要求:在孝顺长辈、自强自立、抗震救灾、扶贫济困、遵守公德、热爱祖国、关心学校等任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寻找、推荐。

(2)各班推选出一名候选人,班主任在5月15日前将该候选人的情况写成文稿(要有具体的事迹,切忌泛泛而谈,可参考“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存入德育处共享。

(3)德育处将候选人资料进行公示展出,同时组织成立评选委员会,选出“感动校园十佳学生”,并拟好颁奖词。

(4)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上予以表彰,授予勋章和证书。

(三)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暨征文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为表达对地震受难者的哀思,对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人们的敬意,引导学生学会同情、关爱,懂得珍惜拥有,进一步思索生命的意义,特联合绍兴市博物馆,在校内举办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活动。

2、活动时间、地点

5月5日,学校方砖广场(或体育馆)

3、人员安排

(1)组织、布置场地:德育处

(2)参观、征文:各班

(3)拍照、简讯:梁小娣

4、活动要求

(1)展览时间为一天,从第二节课开始,分年级参观。具体安排如下:

参观时间参观人员参观时间参观人员

第二节课一年级第四节课四年级

第三节课二年级第五节课五年级

午间活动课三年级第六节课六年级

(2)各班参观时由该节课任课教师带队,维持好现场纪律,博物馆宣教处工作人员将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3)参观完毕后,各班布置“汶川地震一周年“征文比赛,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各班精选一至三篇于5月7日放学前交德育处,字体统一为五号、宋体,写明班级、指导教师。

5、表彰方式

(1)在5月11日升旗仪式上为地震死难同胞默哀后,对征文获奖同学进行表彰,颁发奖品,宣读一等奖作品。

(2)所有获奖作品在宣传窗展出,并推荐其中部分作品到市级及以上报刊杂志投稿。

(四)“我爱我师”主题征文活动方案

(详见教科室相关方案)“我爱我师”学生征文于5月8日前交德育处

(五)一二年级“感恩父母”主题班队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母亲节到来之际,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劳,学会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学会用实际行动孝顺母亲。

2、活动时间

5月21日上午

3、参加人员

一二年级师生、家长

4、具体要求

(1)5月8日前,各班将班队活动方案交给德育处,方案要适宜家长观摩,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活泼的形式中,一年级为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二年级为有家长参与的亲子阅读。

(2)年级组长要拟好具体方案,班主任要精心准备活动,班会、队会均可,二年级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一年级尽量在本班教室内开展。教室布置要再次修整。

(3)年级组长拟写的具体方案中要安排好各项目负责人。如:拟写、印发家长邀请函的负责人;安排家长座位的负责人;拍照、报道的负责人等等。

(4)活动期间,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多留资料(照片、文字、DV等)。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写好总结感悟,字数随意,放到德育处共享。

(六)三四年级“感恩劳动者”主题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来,祖国正日益变得富强,各行各业飞速发展,这些变化离不开每一个劳动者的创造,学校拟通过“感恩劳动者”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学会尊重劳动者,培养爱劳动的意识。

2、参加人员

三四年级师生及家长

3、活动方式及时间

(1)5月13日,三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企业

(2)5月14日,劳动者讲坛

4、具体要求

(1)参观企业当天,要做好学生的防暑工作,班主任带队(课程有冲突的,提前调好课),加强纪律、安全教育。

(2)5月8日前,各班选出一名家长参加“劳动者讲坛”, 为增强可听性,请讲述者以讲述个人经历的方式,激励教育学生,班主任事先帮助准备讲稿,讲稿时间为10至15分钟左右。家长不用脱稿,如果愿意,可以使用PPT。

(3)5月14日,在四楼大报告厅举行“劳动者讲坛”,上午为三年级,下午为四年级。学生在听完后提问、谈感受(请班主任针对本班家长的发言稿事先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安排给学生干部),班级赠送鲜花及自行制作的“感动我心的劳动者”卡片(各班事先安排好献花、献贺卡学生);会后倪妙香整理好相关资料,交到德育处。

(4)张园、徐凡负责“劳动者讲坛”现场的主持,陶勤、刘杰负责音响、摄像,陈霞、倪妙香负责拍照、报道,顾勇孟、姚锋分别负责活动前后四楼大报告厅的卫生、桌椅安排。

(5)5月12日前,冯丽娜拟写、印发家长邀请函(注意:三四年级的时间不同)。各班事先统计好来校的家长数,根据家长数带椅子到四楼。

(6)张园、倪妙香分别负责三四年级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活动结束后写好总结,字数随意,交给德育处。各班在活动结束后望能布置相应的周记作业,有好的文章交给德育处。

(七)五年级“祖国发展我成长”调查活动总结汇报会方案

(详见五年级另发的相关通知)

(八)“感恩母校”主题活动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方案

1、活动目的

(1)通过六年级学生的汇报演出,激发热爱母校、热爱师长的情感,学会用实际行动感恩母校。

(2)总结感恩月活动,深化感恩教育。

(3)表彰 “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树立榜样。

2、活动时间

6月1日

3、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六年级家长

4、准备工作

(1)5月15日前,各班申报候选人,德育处公示候选人事迹

(2)邀请嘉宾

(3)邀请六年级家长:陈海港

(4)准备感恩展板、感恩勋章、主持、报道:德育处

(5)体育馆卫生工作、桌椅摆放,购买获奖证书、悬挂横幅“感恩母校主题活动暨感动校园十佳学生颁奖典礼”“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让童心爱心荡漾在六一”:总务处

(6)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书写颁奖词:评选委员会

(7)六年级节目统筹:陈海港

(8)礼仪队:盛红芳

(9)舞台布置:金瑜、吴锡耿

(10)多媒体:陶勤

(11)摄像、拍照:刘杰、梁晓娣

(12)5月27日左右进行彩排

5、活动过程

(1)开幕演出

(2)开幕词(包括简单总结感恩月活动)

(3)颁奖与六年级汇报演出穿行

(4)宣布活动结束

第2篇

1、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3、母爱如春夜无人知晓的细雨,如黄昏穿过林间的晚风,如清晨的每缕阳光,陪伴在你不经意的时候。

4、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5、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6、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

7、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

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9、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10、像大海一样广博,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甘甜,像蜡烛一样无私,像时间一样无止无境。

11、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12、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3、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14、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1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6、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生长。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排除旅途荆棘。

1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18、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19、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

20、母亲您是大河,把我这小舟送到对岸。母亲您是雨伞,在我困难时保护着我。母亲您是本书,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2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22、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2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24、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 ——法国

25、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26、母爱的伟大在于母爱的无私。

27、母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看清前进的方向,获得信心。

28、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尽职的卫士,保护着幼小的生命;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母爱是秋天的金黄,展现着丰收的喜悦。

29、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

30、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啊,虽然您跟我隔了一个大西洋,但我知道,您一定在异国他乡想念着我们。如果,沙田肯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捡起母爱,将它溶在心里,我不会再失去一个完整的母爱。

31、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日本

32、母爱就像阳光,感觉到的想到的都是暖暖的!

33、母爱是在猎人的陷阱中,母狼望着被打死的小狼而在月夜下呜咽的嚎叫。

34、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5、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

36、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7、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38、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39、不要让母亲的拒绝成为我们自私的借口,不要因为她的年纪而忽略母亲的存在和需求。

40、当母亲逝世时,我身心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41、母爱是体贴、慰藉、宽容、理解、善良、慈祥的源泉。母爱之情,惊动天地,感泣鬼神。

42、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43、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44、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45、母爱是什么呢?我给不出确切的定义,我只知道出世之前她就急切的等待着我,在我成长中呵护着我,缠绕着我,这种爱甚至是渗入进我每一个毛孔,直至耗尽她自己,而我却很晚才懂得

46、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7、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48、母爱是慷慨的,她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分给了弃婴,分给了遗孤;而惟独忘了她自己。

49、母爱永远是不知疲倦的。

50、母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51、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52、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

53、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54、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55、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56、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

57、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58、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59、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60、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法国

61、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62、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63、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6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65、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第3篇

神话传说具有法律的功能。从法律的起源上讲,神话传说承担着维持秩序、规范行为及裁决争讼的功用,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这在中外法律的起源上都有例证。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中国古代的基本法律观念,当系脱胎于先民的神判活动,无论是“皋陶治狱”的神话传说还是法的古体起源传说,其实都源自于极为古老的神话思维方式¨。云南怒族的创世神话曾经作为法律依据调解和裁决了怒族与傈僳族的土地争夺案。在国外,生活在南大平洋上的美拉尼西亚人同样以神话作为维持社会等级、确证在某地的生存权利的法律依据。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德国,其法律的起源和发展亦可以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中寻觅踪迹。事实上,古希腊的神话影响了西方人的法律思维,而古罗马的神话则影响了西方人的立法技术和法律实践。在藏族婚姻法律文化中,神话传说同样起着维持秩序、规范行为及裁决争讼的法律功能。藏族的神话传说主要通过宗教叙事得以传播。苯教作为藏族原始宗教,至今在藏族社会中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作为苯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神话体系及内容蔚为大观。立足婚姻法律文化,分析和研究苯教神话,在《离神记》、《黑头藏人起源记》等苯教神话文献中,处处讲述“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访妻子的形式,子女从母居,属母方氏族,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的故事,许多情节充满母系社会时期典型的生活事件和生活场景。另外,《黑头藏人起源记》、《兄妹分物记》等苯教神话文献中,能够找到有关“妇女社会地位下降,实行妻从夫居,子女从父居,世系按父系计,婚姻由对偶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财产继承从父计,崇拜祭祀男性祖先”等反映父系社会生活场景的故事[41自佛教传人社会以来,关于藏族的起源就有了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繁衍人类之说,这在藏族社会著名典籍《柱间史》、《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王臣记》等书中均有记载①。该传说可视为藏族先民不同部族之间从族内群婚向族外通婚的抽象反映。有研究指出,传说中的“猕猴”与“罗刹女”是血缘图腾符号。二者结合的传说实际上隐含着远古两地氏族之间的联姻。在罗刹女和神猴结合之前罗刹女所在的部落是族内婚,由于族内婚所生子嗣在遗传学上劣质于族外婚。藏地土著居民意识到该弊端,遂选两个相距甚远且没有血缘关系的部族结合。’在该传说中普遍记述,“由于的人种,是猕猴菩萨和岩妖魔女传出的缘故,分成为两类,父猴菩萨传出的一类,性情宽和,信仰虔诚,心地慈悲,勤奋努力,爱做善业,出语和柔,长于辞令,这是父猴的遗种也。岩妖魔女传出的一类,贪欲好怒,加上谋利,好盘算,喜争执,嬉笑无度,身强勇敢,行无恒毅,动作敏捷,五毒炽盛,喜闻人过,愤怒暴急,这是魔女的遗种也。”J4显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该分类是典型的性别角色分工。据此,笔者推断,吐蕃自佛教传人、男权社会建立之后,为维护统治地位,其亟需在自身起源即“族源论”上提升男性地位、贬低女性地位,关于族源的神话传说即承担此任务。

二、民间故事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政权前期的赞普们主要是凭借“仲”(故事)和“弟吾”(又音译为“德乌”)(谜算)和“苯”(宗教)来护持国政。换言之,“仲”即“故事”具有法律的功能,民问故事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经典作家恩格斯曾对民间故事作过高度评价,他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8在法律未产生以前,民间故事承担着维持秩序、规范行为的法律功能。藏族民间故事分为书面记录的故事和口头流传的故事两种。书面记录的故事主要源于《尸语故事》,它自印度传人藏区以后,大部分故事已被藏族化、本土化,散发着浓郁的藏区文化气息。口头流传的故事有原始观念的古老和社会现象的记实]。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藏族民间民俗文化,其中关于“藏族婚姻形态”的故事即为其重要的一例。《俄曲河边的传说》即为典型的“藏族婚姻形态”的故事。该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在俄曲河边住着牧马少年蒙白吉武和牧羊姑娘琼青尼玛,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两个的感情也日益增加,但姑娘的母亲却嫌贫爱富,将姑娘嫁给了一个远方的商人。商人丈夫三天两头外出经商,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十分想念蒙白小伙儿。小伙儿自从姑娘出嫁了以后,也是茶不思、饭不想,常常来找琼青姑娘。此事被婆婆发现,问明情况后告知了自己的儿子,经过商量就留小伙儿住下了,两人共同拥有一个妻子——琼青尼玛。商人出门经商,牧马少年在家放牧,日子过得十分美满_1。该故事讲述了藏族婚姻法律文化中单复式婚即“一妻多夫”婚姻形态中的“朋友共妻制”。通过民间故事的方式,藏族社会对该种婚姻形态给予了非常正面的评价——“日子过得十分美满”。可见,在吐蕃社会法律没有产生之前,事关婚姻方面的民间故事起到了规范婚姻秩序、指导日常婚姻生活、评价婚姻的功能。这实际上承担了法律的部分功能。

三、卜卦巫辞

前文述及,吐蕃政权前期的赞普们凭借“仲”(故事)和“弟吾”(谜算)和“苯”(宗教)来护持国政。其中“弟吾”(谜算)中就包含着占卜巫辞的内容,“弟吾”,又音译为“德乌”,就是指苯教的“巫师”H。。可见,卜卦巫辞也具有法律的功能。“从认识世界的概念上来说,巫术与科学十分接近”¨。卜卦和巫辞最初是由一些神秘莫测的、模棱两可的前兆联想,继而发展成为一种前兆迷信,再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的。所谓的前兆,有吉兆,bang,汉语称休征,是有利的或无害的现象;凶兆,nagn,汉语称咎征,是不详的特殊现象。吉兆、凶兆都是人们把事物发展过程中多次发生的迹象加以综合、排比、联系、推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判断系统。同时,把它普遍化、系统化并用来预测将来可能产生的事物,或者,预料某种事物可能产生的后果。由于受当时人们认识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对这种前兆产生迷信,又逐步发展,到了吐蕃时期就成为苯教巫师手中十分有力的工具,被他们弄得十分神秘而且具有权威性n。这种“十分神秘而且具有权威性”的概念体系成为规范人民生活、维持社会秩序、预测未来的重要指针,实际上承担着法律的功能。就本文的研究主题而言,它也成为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据敦煌藏文写卷P•T•1047第39号的记载:“妇女参与国王政事,国王社稷不保;国王脸色如寒鸦;妇人当权,社稷败亡。”l跎该卜卦巫辞的内容后世直接通过“妇女不得参与国王政事”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成为金科玉律。又如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占卜文书23.1-3-4号记载:啊“吉”山雄壮耸立,宽广丛林茂密,一只羚羊孤兽,纵身跳下山头,虽壮仅有一只。女神开口言道:此乃山中财宝,将它收入圈中。此乃美女成亲之卦。娶亲,能成。问何事,皆吉“。其实,很多占卜都问到“婚姻成不成”这一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婚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内容,而且“婚姻与家庭也已脱离了早期的形态,成为新的社会基础”_13_可见,卜卦巫辞在吐蕃社会法律产生之前,在婚姻领域实际上承担着维持婚姻秩序、规范婚姻行为的婚姻法律文化的功能。

四、谚语格言

谚语格言,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在法律的范围内,称之为“法谚”,即“法律谚语格言”。“法谚虽非写景,亦非言情,但要言不烦,蕴藏法理,金科玉律,字字珠玑,加以韵语出之,读之趣味盎然,极易成诵,不似法条读后之有同嚼蜡也,故习法者每以读法谚为快。”L】法谚与法律的关系密切,它们基本上渊源于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至少是与其密切相关¨。谚语不仅是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和诉讼心态的表达,同时还具有指引乡民建构法律秩序,以及表达他们的法律思想和诉讼感受的价值¨。中国少数民族谚语有一部分是民族法律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体现阶级本质,各阶级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和政权对法律文化的强制施行,具有社会调整功能、社会规范作用,不同于仅受社会舆论力量制约的道德规范¨。可见,谚语格言具有法律的功能。从最早的远在公元8、9世纪的古藏文文献——《敦煌文献》中录有的《松巴谚语》到11世纪产生的藏族名著《喻法宝聚》的谚语,再到13世纪著名的学者萨班•贡嘎坚赞的《萨边格言》,以及14、15世纪以后产生的《格登格言》、《水树格言》、《天空格言》、《火的格言》、《土的格言》、《国王修身论》等著名典籍,均为重要的格言书籍。除此之外,在藏族历史典籍中,诸如《柱间史》、《王统记》、《贤者喜宴》、《王臣记》、《青史》、《红史》及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有不少篇章也运用了具有哲理和雄辩意义的谚语。谚语格言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在《松巴谚语》中记载:“善言相睦,是家庭的根本;恶语相伤,是魔鬼的入门。”¨又如《藏族民间谚语》中记载“长官百姓能合力,物质财富滚滚进;父母子女能同心,家庭富裕村庄兴”¨。这些谚语告诫人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要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在功能上与中国现行《婚姻法》第4条“夫妻之间的尊重和忠实义务”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生在阿妈怀里,献在喇嘛手中”E2o]。该格言则从婚姻家庭继承的角度,对家庭财产的处理做了精准的概括。有学者在研究中精辟地指出,这些格言谚语“揉进了大量的宗教道德意识和法律道德戒条的成分,以至于成了一种熔道德、宗教、法律为一炉的‘掺和搅拌式’精神混合体”。

五、传统禁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模式或文化形态最早发端于禁忌引。禁忌,英文词汇为“taboo”,音译为“塔布”,是波西尼亚的一个字眼,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方面,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其所代表者和宗教及道德戒律并不相同,它并非建立在神圣的宗教仪式上,而是建立在它自己本身之上。它与道德戒律也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可以观察到的禁忌声明,同时,也没有任何说明禁忌的理由。[。]22-禁忌是法律孕育之母。“(禁忌)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J。“禁忌不仅在法律产生以前曾起到了调节人的行为的主要作用,而且在法律产生后也仍然起着补充作用。可以说,法律是从原始的禁忌习俗中摆脱出来的,是在原始禁忌的母体内孕育成长起来的,当建立在错误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的巫术、禁忌不能再直接调节重大的现实社会关系时,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接触、冲突、矛盾,法律就产生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根植于禁忌意识。这与禁忌的目的密切相关。“禁忌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保护或避免有益于生命的重要行为受到干扰;保护弱小者不受侵害;保护一般人不受鬼神的伤害。在早期,破坏禁忌所遭受的惩罚,被一种身上的或自发的力量来控制:即由被破坏的禁忌本身来执行报复。稍后,当神或鬼的观念产生以后,禁忌才开始和它们融合起来,而惩罚本身也就自动地附着在这种神秘的力量上了。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对破坏者的惩罚才由团体来负责执行,因为这些破坏者的行为已对其他族民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人类早期的刑罚体制及与此相联系的法律意识最早可以追溯到禁忌时代。藏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制定出的禁忌范围和禁忌内容,必然会反映到婚姻方面。藏族在婚姻方面的最大禁忌,是禁止近亲婚配,即必须实施“血缘外婚”。这已经成为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通婚规则之一。者将不耻于人类,或受到家庭严厉的处罚,或遭部落处死,或驱逐出部落并永远不得返还部落。整个藏族社会同其他民族一样,极其唾弃现象。之所以有该种婚姻禁忌,据学者的考证研究,认为该种健康的婚姻观念得益于牧业经济,牧业生产给牧人的启迪中,重要的一条是繁殖牲畜必须走杂交这一途径。唯有远亲(最好不沾亲)杂交才能培育优良畜种,才能得到优质的畜产品,获取丰富的物质财富。藏民从自己的经济生活中看到了近亲结婚的恶果,远亲结合的益处,他们把这一法则也应用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使得婚姻健康圆满。

六、伦理道德

法律有着天然的伦理属性,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法律是外在的强制,而伦理道德则是内在的强制。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持和控制,要靠法律、伦理、宗教及其它综合因素。“藏族道德规范都是藏族人民带有公益的准则,它既符合藏族人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也有利于维护本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秩序。因此,它是高于集团、阶级意志之上的社会共同意志,并为藏民族全体成员广泛接受和自觉遵守。它体现出了藏民族整个社会和各阶级、阶层、集团之间共同利益的不可抹煞的一致性”。藏族婚姻伦理道德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有着“藏族论语”之称的《礼仪问答写卷》更是通过宣讲伦理道德的方式劝导民众,以有利于婚姻秩序的维持与稳固。《礼仪问答写卷》指出,“娶妻要选有财富与智慧者,若两者不兼备,应挑选有财富者,选婿要选有智慧而富裕者”,“美妻可以找到,不争气之子没法换掉”。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婚姻关系对当时的统治者而言,是增强统治力量和扩大财富来源的重要手段。“礼仪”即伦理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和外延,而法律则是“礼仪”的极限和影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这个角度而言,其效果与中国传统伦理规范《论语》中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l2效果是相同的,即统治人民要“礼法并举”。

七、宗教规范

藏族社会至少从吐蕃时期开始就在实施“依法治国”,但这里的“法”是指佛教教义,即宗教规范。在佛教术语体系中,佛教教义属于“三宝”①之一。宗教是藏民族的文化之源。藏民族的法律、伦理道德及其他社会控制方式无不与宗教密切相关。所以,在藏族传统法律的研究中,宗教规范与法律规范及伦理规范的并存一直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宗教规范中涉及到婚姻方面的规范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中记载了藏族人的起源及最早兄妹结婚及其婚姻禁忌。《黑头凡人的起源》中写道:内部有情众生的产生,从最初的绝无空,产生些微存在。然后产生光和芒。光是父,芒是母。由此产生黑和暗,由此产生微风。由此产生微霜,由此产生露珠,霜和露珠的结合,形成了镜子一样的湖。花卵破裂而产生女人朗朗玲玲就生下了最初人类“唐戈王子”。“我是女性有功于男性,现在你这个男性应该有功于女性,两地异性应该结合。结合以后生了唐波、唐木、唐戈三个”。根据《黑头凡人的起源》的英译本即1966年在印度出版的《卓浦》(又译为“辛绕的训诫”)中的记载,斯巴桑波奔赤和曲江甲毛之间有九兄弟及九姐妹,从而产生了九个妻子、九个丈夫,即十八对夫妇。这其中第三个女JLnq做米堪玛谟,他跟她的丈夫贡巴东居之间有八名后裔,他们就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这与世界上各民族的兄妹结婚创世说极为相似。而在苯教天神中的三大系统的神灵即恰神、祖神、穆神都与人类发生过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既有天神之子娶人间女子为妻,又有人间男子迎娶天神之女为妻。这说明,在藏族的宗教规范中很早就有男女婚配应当远距离(如“天与地”的距离)结合,反对近亲结合的规定。这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生殖和血统的秩序和因果关系的深刻见解,对兄妹婚危害的痛定思痛,而且以祖训的方式法定“兄妹不婚”,并进一步延伸为“同姓不婚”,再延伸为“氏族外婚”的禁止性规范。这些规范成为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八、藏族盟誓

第4篇

一堂课的导入,也叫“课引子”。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初始那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以某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顺利展开及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剧的序幕。它能让观众初步感知这部戏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观众对这部戏充满期待,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一探究竟。语文课堂中的导入,则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情境中来。

一 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所起的作用

1.导入对整堂课有“定向”的作用

一堂课的开讲,就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语文课的导入,可先入为主地令学生迅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从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

2.导入还起着统领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

就如“理丝”吧,如果“头”找乱了,这根丝抽拉一下,那根丝抽拉一下,整团丝就会杂乱无章,难以理清了。相反,只要找准了“头”,丝缕便能长抽不断。导入的设计应基于对全篇课文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二 设计导入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准确切入本堂课的教学。(2)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3)导入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导入要有概括性。导入语言要简练精当。

三 八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从“题”导入

“题”的本意为“额”,是人的头部的重要部分,“题”相对于全篇课文来讲,也是课文的“额”。透过文题,往往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一个“突破口”。由题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或释题导入,帮助学生识题。

例如:在教学《盗火英雄》时,我是这么导入的——

“盗”这个字,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罪恶的代名词。但是,这里有“盗”的举动的人怎么反而成了“英雄”呢?他为什么要去“盗”呢?同学们从课文中来寻求答案吧。

这就是质疑导入,引学生去思考,并调起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介绍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的诗文中的内容,均是因为时因事则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教《生死攸关的烛光》时,我以向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实况进行导入。介绍了二战发生的时间、参与战争的国家、造成的伤亡等。学生听后,唏嘘不已,学习课文时,注意力很集中。

3.故事导入

对于学生而言,故事具备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结合课文实际,讲述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兴趣倍增。例如:教《女娲补天》时,可先生动形象的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然后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同样是有关于女娲的故事。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请看课文……”。

4.音乐导入

新课开始时可借助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奠定了感情基调,再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空城计》一课时,可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通过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情境。

5.图画导入

具有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轮廓等图画可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可根据课文内容,事先用纸画好相关插图;也可以当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特别是后者,这一举动将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虾趣》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用寥寥几笔画出三只形态不一的正在嬉戏的虾的简笔画。虾的鲜活、逼真程度和画虾的速度之快令学生咋舌不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6.影视、动画导入

影视、动画导入法比图片和声效导入法更具感染力,它是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体,而且具有连贯性,因此给人更直观的感觉。例如:教《精彩的大象表演》一课时,可以播放一段大象表演的录像,让学生体会其表演的精彩。又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们观看与内容贴合的动画。动画不仅是学生的挚爱,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7.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语言精练,含意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由诗词格言开讲导入新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启迪意义,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背影》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真是母子情深!可是,你们知道“父子之情大如天”这句俗语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父子之情的呢?

教学中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典故等导入新课,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

趣味短信是如今这个E时代的新产物,猜谜也一直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新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虾趣》时,同样也可用猜谜导入。谜面为:驼背老公公,胡子毛烘烘,热火锅里去洗澡,青袍换成大红袍。谜底:虾。

第5篇

谈家风

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所以,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上面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是极端的例子,但无不说明家风的重要性。而更多的体现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风是最值得玩味的。“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

我家的家风,是要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勤劳节俭,诚以待人,与人为善,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严于律己,管好自己的心,自立自强,淡泊名利。我觉得一个家庭的家风就是这个家庭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都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有的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我家的家风主要来自于祖父母、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我6岁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到村里的小学里读书。在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课上,老师让我背的就是《朱子家训》,其中很多内容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现在都还能背出来。虽然那时候不能完全领会意思,都是从老师的口中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后来,随着自己年龄逐渐增长,觉得每句话对自己都很有用。除了从书上学到的,更多的是家里长辈的言传身教。日常生活中,我的母亲也经常用“穿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瞎话烂嘴烂舌头”等话语,教育我要勤俭节约、讲诚信,让我在年少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价值观。

我当过营销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在很多单位待过,所到之处一直要求自己要尊老敬老、与人为善、诚以待人、宽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得意的时候不能忘形,任何时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踏实。我觉得,每个家庭的家风内容,其实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部分传统美德。如古人总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等,一直传承至今,被人们视为行为准则和人生信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忠”, 古时候专指忠于君王,而现在则是要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家风的内容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涵,并且一直会对现实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老一辈很少会坐下来总结家风的具体内容,他们只会言传身教,进而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非常好,采访的对象也很多,有普通老百姓也有社会名流,一时间让家风二字,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网上的评价也很高,其实“家风讨论热潮”的出现,也说明大家对自己家的家风非常重视。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提改善党风、政风、官风以及社会风气,家风则很少被提起。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对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个人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从家庭中走出来的,并且受到家风的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良好家风的培育。新闻媒体应该在社会上不断弘扬和宣传优良的家风,让家风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也很有必要,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有关家风的教育,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东风村委曹静

第6篇

徐老师不仅戏演得好,管理也很有一套。通常来说,是抓大放小,疏而不漏。看上去人权、民主气氛都有,实际上是内紧外松,发现问题绝不手软。也就是说,徐老师可以不开枪,还可以往炮楼下面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是在徐老师的机关枪射程之内的。

我喜欢在铁腕人物的统治下俯首帖耳,免得自己煞费苦心地追求真理。我非常了解自己,威逼利诱之下是可以走正路的,放任自流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北京人的特点,必须拿枪逼着,谁厉害听谁的,光平等协商什么事也办不成。早年间八国联军来了,为便于治安管理,天黑了逼着每家每户门口挂灯笼,从那以后北京的胡同里就有了路灯。据说最初建立公共厕所也是如此,一声令下,不许当街撒野尿了,谁要敢违反就得挨枪子儿。一开始还有人不服气,觉得当了亡国奴连尿尿的自都没了,但强迫之下大家也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

我的许多良好习惯都是在徐老师的严格管理下逐渐养成的。比如说:每天坚持洗脚换裤衩,袜子穿两天就得换干净的,小便完了不忘冲水,晚上刷牙,不喝自来水管里的凉水,吃完饭擦嘴,烟灰不弹到烟灰缸外面,沙发靠垫坐拧巴了,离去前想着把它摆好扶正,挂毛巾时上下对齐,汽车里放纸巾,等等。

徐老师改造我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有:不吃手指甲,不在汽车里吸烟,每天洗一次头。前两点不说了,它们和我的思考有关,我会在退休后加以克服。不爱洗头是我从小养成的毛病,一直以来我对洗头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原因有三条:第一,洗完头领子湿了特别难受;第二,肥皂沫特别容易蜇眼睛;第三,长时间弯着腰非常不舒服。所以现在只要徐老师问我这两天洗头了吗,我多半不说实话。我甚至可以为了躲过在水池前洗头,宁肯答应她去洗一个澡。

徐老师不仅对我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就像《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家里的日常用品她都有适量的储备,绝不可能发生柴米油盐用完了才想起来现去采购的情况。每逢下雨,我们打开汽车的后备厢准会出现一把伞,用完后擦干净又会回到后备厢里。

不仅如此,徐老师还非常喜欢制造生活的情调。外出演戏归来,她必跑到花卉市场讨价还价地买回几捧鲜花,让它们分别盛开于书房和客厅的各个角落,然后点燃香,令室内香气袭人。逢此情景,我都会如坠雾里云端。

徐老师还好唱昆曲,常常于率领小保姆打扫完卫生后,拖着两条水袖,跟着伴奏带反复吟唱。看着她在我的面前舞来舞去,如泣如诉,总会让我产生一种恶霸地主将一代名优掠为己有的不好联想。

母亲去世后,我在西山为父母大人购置了一块墓地。安葬的那天,一切都在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得井井有条。

我还记得当天的一些细节,她先用一个纸杯斟满一杯酒,沿着墓碑的两侧边洒边说:“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我妈今天刚搬来,往后你们就是邻居了,希望你们和平相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也请你们一定原谅。我们这里先给你们敬酒了。”洒完又斟满一杯放在我父母的墓前,然后又取出另一个纸杯,将一些米粒填满杯子,点燃三炷香米粒中,让我和姐姐、姐夫,还有两个女儿祭拜,自己退到一边安静地等待。

第7篇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5年月11月22日在京了《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这是中国首次正式的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根据该报告,目前中国青少年有网瘾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其中,男性青少年有网瘾比例为17.07%,女性青少年有网瘾比例为10.04%。

母亲节到了,很多妈妈享受着孩子送给自己的甜蜜礼物和甜蜜祝福。但是,张潇艺的母亲却永远等不到这天了。一年前,这位天津塘区的13岁少年,站在一栋24层高楼顶上,张开手臂,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纵身飞跃。他要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张潇艺自杀的前一天,连续玩了36小时的网络游戏。他的死,给父母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也给无数“网瘾”儿童和家长们以深深的震撼。

事实上,只要家里有网瘾儿童,没有一位家长不痛心疾首的。网络游戏就像一个入侵的“第三者”,开始跟父母争夺孩子,而这场战争,家长们往往打得筋疲力尽,却难以取胜!

家有网瘾儿童

家有网瘾儿童的家长们开始慌了神,担心下一个张潇艺会不会是自家的孩子。

CASE1

“电脑修不好,我就打你!”

妈妈:柳艳38岁

电脑让儿子变得六亲不认

“儿子本来是个很乖、性格也很温顺的孩子,但是自从玩上游戏,性格就变得很暴躁。他玩游戏时,不允许我们跟他说话,我们一制止,马上就能开口大骂。上个月,孩子的奶奶从外地来北京,老人的心脏不好,而儿子每天一做完作业,立马就打开电脑开打,在网上打什么CS、《传奇》还有《大话西游》,音响里的机关炮惊天动地,老人的心脏病都快犯了。他爸爸制止他,他不理,还嚷嚷要他奶奶立马回乡下去,他爸爸气不过,把电脑砸了。结果那两天他不吃不喝不愿上学,说除非电脑修好了。还对他爸爸说:‘电脑修不好,我就打你!’这时的他,已是双眼通红、一脸凶相!我百思不得其解,玩电脑游戏怎么让他变得这么狠毒?”

儿子:苏鸿13岁

电脑它是个伴

“我家很冷清,我爸爸妈妈两家都是外地的,没什么亲戚可串,我一直很孤独。所以我不玩电脑什么呢?我现在就是感觉电脑它是个伴。那里面有音乐、聊天室,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我爸妈脾气不好,所以我一直是个受气包。但在网游中,我却能随便砍砍杀杀,我感觉特别痛快。这种刺激和神勇的感觉,我在生活中找不到。其实,我并没像张潇艺那样,迷恋网络到要去死,我只是在网络中觉得很满足。如果有更有意思的事值得我做,我想我会离开电脑的。可是有比游戏更有意思的事情吗?反正我到现在还没有发现。”

心理探秘:情感孤独是网瘾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迷恋网上的互动生活。

CASE2

“死有什么可怕的,我在游戏中已经死了多少回了!”

“两年前,儿子考上区重点中学,我给他买了电脑。但很快,他就陷入其中难以自拔。有一次,他边打边和同学通电话,说给人家2万元收件夜魔披肩。我一听就傻了,赶紧质问他,2万元是从哪儿来的,他不屑地说:‘我花15元买个点卡,在网上换了100万游戏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说的是虚拟货币,我根本听不懂。我劝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可他顶撞我说:“我们班第1名都玩‘网游’,在学校,谁不玩电脑会被大家瞧不起。”这以后,他玩网游更疯狂了。一天,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成绩已由第9名跌落到20多名。我终于忍无可忍,刚好那天我回到家,听到他在阳台给同学打电话,说《大话西游》已练到30级时,我便气得打开窗户对他说:“如果你想自毁前程,干脆现在跳楼算了。”没想到他说:“死有什么可怕的,我在游戏中已经死了多少回了。说完,他真扒住窗台要往下跳,吓得我抱住他尖叫起来……”

儿子:倪刚,15岁

其实我在网上一点都不快乐

“我为什么爱上网游,我想可能是上初中后功课非常紧张,各科老师每天发一张卷子,我累得都喘不过气来了。父母一开口就是考大学,我感觉没别的路可走,所以就酷爱《大话西游》这类游戏。我在里面打妖怪、升级,把学习的烦恼全忘了。我爸爸妈妈以为我这样整天上网是因为我很快乐,其实不是的,我一点都不快乐!我的生活一团糟,除了吃睡和上网,我的生活没有别的内容,除了上学,我几乎呆在家里大门不迈,饭菜都恨不得爸爸妈妈给送到房里来,这样的生活,让我心里很空虚,每当从游戏中下来的时候,我就很恨我自己,可是一旦坐到电脑面前,我马上又管不住自己了。”

心理点评: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

中学生自控能力欠缺,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烈,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于是网络成为中学生心目中展现自我的最好平台。

妈妈圆桌:

家长A:我儿子也中了网瘾,幸好我是“全职太太”,有充足的精力对付他,我的方法就是分散他对电脑的注意力。比如我经常带他去看好莱坞大片、各种体育比赛、话剧,他想滑雪,我就给他买滑板,他想看《哈里・波特》,我就把书和光盘全给他买齐了,他说哪儿好玩,就带他去旅游。结果,他一天一天地逐渐摆脱了电脑的控制。

家长B:我女儿自打迷上QQ聊天后,成绩急剧下降,由于长时间看屏幕,皮肤起包起皱,还有了眼袋,我们全家人急死了。先来“硬”的,不行,她甚至提出要离家出走,后来,我开始来“软”的,我每天在她的书桌上放一条格言,例如:“好啤酒是2/3的啤酒加1/3的泡沫,好生活是2/3的现实加1/3的网络”;“我们不希望你的童年全是100分,但也不希望全是网络”。渐渐的,女儿上网时间少了,还把格言收录到一个文件夹里,我们对她戒网瘾充满信心。

家长C:对父母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孩子中网瘾,而是他觉得你老土,什么都不懂,他从心里瞧不起你,对你的忠告置若罔闻。于是,为了和儿子平起平坐,我也开始玩“网游”,不出几个月,我就得心应手了。玩双人游戏时,我的功夫一点不比儿子差,儿子对我刮目相看。男孩子都佩服有能力的人,我很快就让他屈服我了。这时,我再向他灌输“网络是娱乐的天堂,也是学习园地”,他就能听进去了。现在,在我的引导下,他已开始学做网页,还到文学网站读书、发言,交了很多成熟的朋友。

[专家支招]

5 种孩子易沉迷网络

1 家里很有钱,这类孩子买得起点卡和高配置电脑,比一般孩子玩得更尽兴。

2 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让他们失去约束力。

3 单亲家庭或父母感情不好,这类孩子在情感上很孤独,容易在网上寻找寄托。

4 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通过在虚拟空间中展示才能,来平衡受挫心理。

5 性格上有缺陷的孩子,比如缺乏自制力、内向,或控制力强,喜欢表现自我的孩子。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标签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网瘾儿童的标签。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3个:

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

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

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4 个秘诀让家长帮孩子摆脱网瘾

1 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保障了,自然不会再去网上找朋友。

2 开发孩子的其他兴趣: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都对外界比较冷淡,家长应多让他们参加夏令营、兴趣班,让他们试着与人交际,体验群体游戏的乐趣。

3 做孩子的同盟军:俗语说要“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家长要想说服孩子远离“网游”,必须找到和他沟通的渠道,让他对你畅所欲言,这就要求父母也要懂电脑,然后再旁敲侧击,让他们从“网游”中抽离出来。

4 避免暴力对峙:别太把孩子上网太当回事,有时,孩子只是喜欢上网看看而已,而母亲一“吼”,把他惊着了,他心烦意乱了,真就依赖上网络了。

第8篇

关键词: 彝族 阿都情歌 结构

凉山彝族“阿都情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阿都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方最独特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主要流传于布拖、普格等县阿都方言区。这个方言区的情歌最多、最优美,风俗习惯和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最引人入胜。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像醉人的千年醇酒,深深地吸引和陶醉着多少痴情、英俊和亮丽的少男少女。这个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对爱情历来是热情奔放和炽热追求的,尤其是青年男女对美满姻缘的瑰丽幻想在阿都方言区情歌对唱中异常炽烈,这是一个乐观而坚强的民族,他们所展露的是生生不息的情感世界。这里的小伙子和姑娘年过十八、十九岁后,大多用情歌交友,或采取一定的对歌形式,表达爱慕之情、以身相许之意。这种情况至今仍然很盛行。情歌对唱是阿都方言区彝族民歌中最丰富的一部分,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的诗篇。这个方言区的许多青年男女,在自己青春年少的时期,表达各自爱慕的心意时,常用对歌和对唱的方法来示爱——这叫情歌对唱。这个方言区的彝族各个都是唱情歌的高手,都有一有机会便即兴编唱情歌的习惯和才能,而且常用对歌来悲叹自己的命运;用对歌来排除自己的悲痛,驱散自己的寂寞;用对歌来控诉婚姻大事一切由父母亲所包办,恋爱不自由的苦处;用对歌来抒发自己纯洁的爱情;用对歌来认识和观察与分析自己一生的生活等等。因此,对歌几乎成了这儿青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都方言区的情歌对唱中,开场时对唱的歌,彝语称其为“古祝吼”,即“唱爱慕歌”。并以贤惠的表妹和英俊的表哥的腔调出现,甚至把催人奋进的激情、优美动人的音调和铿锵的词句,多种韵味装进自己即兴演唱的歌体里,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或多或少的表哥表妹间的爱慕歌。这类情歌的特点是思想纯朴、感情奔放、旋律最动人、最婉转,大多包含了阿都方言区彝族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是阿都方言区彝族民歌中最富特色的歌体。彝族唱情歌不是随便唱的,是有严格要求的。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圣扎地区也好,依诺地区也好,阿都方言区也好,彝族是最讲究礼仪和道德的民族,一般来讲不许在大庭广众下唱情歌,绝不允许青年男女面对面地唱情歌,也不允许在家里唱情歌,更不允许在长辈面前唱情歌。情歌对唱多在节日(火把节或送祖念经)、集会、放牧、砍柴、背水或劳动的地方唱,不在露天的野外唱,即使要唱也要叫小姊妹放哨,躲在密林里唱,怕被人听见害羞。

阿都方言区情歌对唱中为什么以表哥表妹的音调出现呢?这跟阿都方言区母系社会遗俗有关。阿都谚语曰:“蕨笈无舅舅,草头朝下弯,杉树无舅舅,杉板任人砍,竹子无舅舅,竹捎弯又翘”。另有一句尔比还这样唱:“没有舅舅可把水井当舅待”。从这类尔比格言里面看出,阿都方言区母系血缘的舅舅,比对父系血缘的姑家还要尊重,姑娘出嫁舅家的表兄弟有结婚的优先权,也就是姑家的女儿由舅舅家优先选择后,才准许嫁给外人,但仍旧给舅家送一笔礼物(旧社会时须送银子或礼品),新社会是打酒唱明即可。阿都方言区彝族历来向舅家送一笔礼物的目的是表示赎取婚权。从这些“尔比格言”和传统的婚俗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都方言区的彝族对舅舅是相当尊敬,尊重舅舅的历史是相当长,而且这种风俗习惯世世代代相互沿袭下来。因此,这也是阿都方言区的青年人唱情歌多以表兄妹为对象的原因。当然,这种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被金钱、财富、权势的诱惑所打破,也就成为了常常引起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在阿都方言区流传着长短不同的彝族“阿惹妞”即“幺表妹”体情歌。从表面看这类情歌似乎演唱的格调和词句基本上类同,感情也没有多大的差异,但进行详细比较的话,却有极大的不同。从艺术风格上看,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细腻深刻,有的描写简略。突出地显示了音韵和谐,铿锵悦耳,语言朴素、简洁、明快、生动,形象鲜明,意境清新,形式活泼等特点;从表现手法上看,这类情歌普遍采用了比兴、比拟、夸张、谐音、双关的手法,特别是夸张和双关,其巧妙程度令人佩服;从唱腔上看,这类情歌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或高亢激昂,或细腻婉转,令人难忘。总的来看,彝族的“幺表妹”体情歌中,有的结局悲观失望(悲观失望类的情歌在阿都情歌中占优势),有的积极争取胜利(但这类情歌甚少),这就充分表现了长期封闭的阿都方言区彝族社会中的口头文学的不定型性和集体性。但是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在广大劳动人民口中始终是不断地丰富着,创造着,发展着,而且逐渐被补充和完善成了如今这样丰富优美的佳作。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对唱主要是以探情、初恋、相恋、相思、盼望、祈求、遂愿、分手、尾声等结构来倾诉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对唱的比喻形象生动,既有传统唱法,又可即兴吟情咏物,既含蓄优雅,又奔放热烈,其情其景,十分感人。因而他们即兴唱出婉转而动人的爱慕之曲,自然的大山情怀,造就了他们用情歌来表达彼此间的爱慕和痴情。布拖的青年人个个都是天生的歌手,所唱的歌词,大多语义深刻,含蓄、贴近生活,褒贬得体,在情歌对唱过程中许多青年男女都集民族风俗、饮食、服饰、礼仪在一起,以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尽情歌唱美好生活,赞美心目中的情人,用词恰到好处,很有哲理性,令人深有同感,听后令人信服。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对唱主要根植于阿都的方言区,流传于阿都方言区彝族人民的口头上,由世代人民传承,很有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这些情歌对唱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它以健康的思想,深切的内容,清新的意境,丰富多彩的比拟,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博得了广大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的喜爱,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它最大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流畅,甜蜜抒情,极富歌唱性,而且,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因此,它在不同时期成为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人的心声和真情实感的流露,更是阿都方言区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还真实地反映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人的心理特征、美好的愿望、道德情操和对坚贞的爱情追求。再一点是从阿都方言区彝族情歌对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社会礼仪,更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彝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这些情歌对唱是研究阿都方言区彝族婚俗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这里笔者重点介绍阿都方言区内的彝族情歌对唱。凉山民间文学集成(歌谣卷)[1]约3000余行,这是阿都方言区内彝族青年男女在火把节或在荒野上背着第三者唱与相会的姑娘听的情歌,从中可见一斑。

一、探情歌

“探情歌”首先由男方以动听的情调或试探性的语言向女方探寻可不可以开玩笑和对唱。如果遇到对方不属于同辈或不能开玩笑之类的话,及早回避走开,让同辈的人来继续对唱情歌;情歌对唱以后,对方有兴趣或者乐意的话,或根据对方的唱词即兴编唱,触景生情,唱词十分委婉又动听,力图把双方感情和心音拉近,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情歌对唱推向。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我这个阿哥想唱歌,/彝家有句俗话说过,/有耳就听四方八面,/……/你似机灵的猎犬撵过兽,/见了猎物大显英雄本色;/你是聪姑善结交,/见友亲切又和蔼,/今日此时天已晚,/就让我俩倾心唱唱歌。//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阿哥哟,/坡前坡后来相遇,/单羊碰上单独狼,/一犬一猎来相遇;/独子巧把独身遇,/独鹰来把独鸡遇;/孤马却和孤虎遇,/独女碰上单身汉,/你独我孤来相逢。/……/”。在情歌对唱过程中如果两者属初次相识和相会,而且一时间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心思和愿望的话,可以通过中间人,再约定时间、地点、下次来时的具体人数及要求,向对方唱明,让对方准备好需要赠送的礼品,等到下一次相会时相赠,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男女情歌对唱,按照习俗女方须带三、五、七、九同伴来赴会,意思是组合完了一对后,剩下的仍由其他的来组合之含意。男方的人数也要如此相应,故此要唱明。

二、初恋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唱探寻歌以后,男女青年之间一旦有了好感,双方就可以自由接触和交往,也可以悄悄地约会。彝族唱初恋歌首先以初恋的内容唱起,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如何爱慕的绵绵情话向对方吐露,而且大量地采用比喻、排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用彝族传统的、优美的克智诗或尔比格言来向对方展示自己的英姿和美丽,传递爱的信息。其中可用比兴和比拟、夸张、谐音等方式进行,主要是向对方吐露心声;或者用传统美德向对方训导,表达爱意,逐渐把双方的感情和心音逐步拉近。歌声如果打动了对方,感情不断深化的话,情歌对唱可以转入下一个程序。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我俩约会的这一晚上,/但愿莫遇上阴雨夜,/天边无云不打雷,/但愿十里无雷声;/但愿响雷响干雷,/但愿雨丝不着身,/但愿林雨不寒冷,/好让表哥表妹一路顺遂来相会。//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啊呀啊呀,相会趁良宵,/啊呀啊呀,但愿阿爸出远门,/啊呀啊呀,但愿阿妈早入睡;/啊呀啊呀,但愿姐姐去婆家,/啊呀啊呀,但愿兄弟去赶集,/啊呀啊呀,但愿猎狗撵猎去,/啊呀啊呀,但愿今晚无客扰,/啊呀啊呀,好让表妹无忧敞心扉。”

三、热恋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前面的探情、初恋歌的对唱后,当男女之间逐步产生了好感,或者被对方的唱词深深吸引被打动的话,相互有情有意,甚至达到了“热恋”的程度时。这对男女可以悄悄离开集会点,走入密林中,走进山花烂漫的原野,继续歌唱他们的情歌。彝族唱热恋歌,一般以缠绵的、生动活泼的,情趣盎然的情话为主调,展示自己的英姿和美丽。唱热恋歌的内容必须以健康的思想,深切的内涵,清新的意境,丰富多彩的比拟,优美的韵律,欢快的节奏,不停地向对方示意,争得对方的欢心。甚至把自己的心里话向对方吐露,向心爱的人表达真情,或阐明爱上对方的深理。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北斗星已偏移到达基沙洛,/月亮已翻过冷升山峰;/千人百众已入梦,/生灵万物梦正浓,/贤惠的表妹哟,/咱俩也该早歇身。/早睡身体好,/早起如得宝。//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你急个什么呀,/自小睡到今,/睡得耳朵成卷卷,/睡得脸面扁又扁,/睡得背背溜溜平,/睡得脚杆纤纤细,/贪睡贪吃猪生活,/闲暇坐坐唱唱又何妨。/谈心胜得十头牛,/情语顶得一双羊,/谈情情更浓,/传情情更长。”

四、相思歌

阿都方言区的青年男女经过多次的接触和交往后,彼此间的爱慕和感情不断得到发展,为了达到下一个目标,就唱“相思歌”。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刺痒之物惹人农耕,/高山燕麦芒刺惹人爱,/磨成炒面揉成情;/掐人女惹人爱,/姑娘争人都诱人,/缘深意切情亦真;/荨麻虽是扎人痛,/织成麻袋常帮人,/蜜蜂虽蜇人,/蜂糖甜嘴又补身。/表妹哟表妹,/你从岩边过,/带来气息蜜糖香;/你在山坡走,/散出芳香荞花味;/你从沼泽边上过,/水仙羞红了脸;/你往高山行,/索玛花从此妩媚。//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那位贤能的表哥哟,/在那宁尼山岩上,/是那岩鹰筑巢地,/巢边鸡毛似云絮;/在那斯匹山那方,/是虎狼栖息处,/窝旁白骨积成堆;/曾经我俩嬉戏地,/绿色酒瓶像柴堆;/花花糖纸果皮屑,/风起蝴蝶在翻飞;/白色蛋壳铺满地,/如像灰窑堆石灰,/这些怎么能忘记。”唱“相思歌”必须巧妙地应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特别是夸张和双关,紧紧围绕着相思的内容,即兴唱出婉转而动人的爱慕之曲,用煽情的情歌来表达彼此间的爱慕和痴情,用婉转动听的情话深深打动对方,向心爱的人吐露相思的情话,唱得入心入脑,争取把对方引入深深的爱河里,不能自拔。因此阿都方言区的青年男女所唱的相思歌,通常是如泣如诉,非常感人,使两个相爱的情人难舍难分,一日不见如丢魂魄似的。相思的话儿如此深厚,如此激烈,其巧妙程度令人叹服。

五、盼望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通过情歌对唱后,使双方的感情进一步深化,相思的感情日夜继增,因此在情歌对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思念和盼望的歌词融为一体,这种叫做“盼望歌”。“盼望歌”的唱词不仅要朴素、天真、深情,入情入理,情意深刻,含蓄、贴近生活,褒贬得体,而且要把民族风俗、饮食、服饰、礼仪汇集在一起,用夸张、比喻、排比的手法,尽情歌唱美好生活,赞美心目中的情人。这类盼望歌比喻十分恰当,很有哲理性,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听后令人信服。而且它全都出自于阿都方言区的心理和生活,因而在彝族民歌特色上显得格外动人心弦,很有意味。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可知痴情表哥在等待你,/白日巴望你急迫送太阳过山,/夜晚想念你久久待天明,/天上大雁眼里来,/地上姑娘月里藏,/望得眼欲穿,/等得腿脚酸;/盼你与我同放牧;/山中同砍柴,/井前同背水;/陪我把锄同耕耘,/一齐挥竿收庄稼,/欢欣共晒场,/风雨并肩一条路,/同乐齐赶街,/相伴屋檐下,/共吹铜口弦,/同桌共木杓,/合心同喝酒一杯。//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所作所为赖于脚,/所思所想心之故,/所吃所嚼为牙齿,/所唱所言是舌头,/所看所望靠眼睛,/所见所闻系耳朵,/过往之事到此止,/旧日思绪就此住。”

六、离别歌

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除了上述的情歌外,还有“离别歌”。“离别歌”通常按照情歌对唱的程序,即兴编唱很有哲理的如尔比格言、克智诗、典故、美德教育等唱词来训导对方,阐述世间的动物也好,人类也好,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必须离别的道理,用比拟的手法劝慰堕入情网的年轻人要面对现实,到了一定时候不得不忍痛相离别的深理。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所演唱的离别歌哲理性强,听后使人深受感动,而且触景生情,情深意长。这类离别歌对往事的怀念,约会、分离、控诉、寻觅等整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悲伤和回忆,对即将离别时的痛苦心情,离别后的爱慕和牵挂,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彝族的离别歌里不仅有非常动人的诗词,而且有许多缠绵悱恻的情话,使人听后回味无穷。如“男:啊呀啊呀——啦,/那位贤惠的表妹哟,/太阳早晨出,/为送别情人头顶升。/犁头不愿分牛把它分,/骏马不愿分跑道把它分,/朋友不愿离道路把它分,/姑娘不愿离婆家把它分。/母亲与女儿相陪伴,/越陪伴越孤单;/狗与崽子相结伴,/越伴越凶悍;/小伙沾赌博,/愈赌愈晦气;/父与子相伴,/枯坐两对面,/情人两相伴,/难分又难舍;/唱分不愿分,/眼睛盯眼睛;/唱走不忍走,/千言万语才开头。//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杉树瓦板当房盖,/大河大江可捕鱼,/撵入山林有猎物,/平整大田播稻谷,/精耕细作多施肥,/粘糯米性能足。/野苕绵绵能作稠,/表哥表妹情更稠。/爱你爱得难动步,/恋你变得成痴憨,/围猎捕猎在一山间,/恰似套獐把你圈。/但愿园中围棚栏,/蜘蛛吐丝把你缠,/水中密网把你网;/你像天上明月亮,/我是伴月一颗星;/我愿夜夜常相伴,/千里万里紧相随。”

七、期盼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通过多次的交往后,双方除了追忆彼此之间从相识到相爱的缠绵情景外,可以尽情地对自身、对所爱、对故土、对物产等赞美,也可以尽情歌唱各自的内心世界,期盼为爱情殉身,期盼心爱的人永远不分离,期盼表哥和表妹心贴心,期盼共享欢乐不分离。这类歌称呼为“期盼歌”。唱“期盼歌”的时候,唱词必须围绕着“期盼歌”的内容进行,而且以比拟、对照、形容、幻想为题,尽情吐露爱情的不幸,诉唱婚姻不自由,期盼着与心爱的人长相守,但愿望却难以实现等歌词来训导对方。阿都方言区的青年男女所唱的期盼歌十分婉转动听,令人难忘,完全符合彝族青年的心理特征,彝族青年的美好愿望,彝族青年的道德情操和坚贞的爱情追求观。如“男:啊呀啊呀——啦,/年轻的小伙想唱歌,/那位贤惠的表妹呀,/唱美当数月亮美,/冷月不如你艳丽,/明亮温暖数太阳,/温情脉脉不及你;/土司讲规矩,/不如你识礼;/牯牛叫声大,/不如你声甜;/青冈树虽硬,/难比你坚强;/山芋粘涟涟,/不如你情牢,/表哥和表妹,/相处情绵绵。//女:啊呀啊呀——啦,/那位贤能的表哥哟,/原谅我唱句过头的话,/山上羊群被人赶,/没撵我的我不管;/坝上猪儿被狼叼,/没叼我的不操闲,/夜间别家儿女被人抢,/没动我的心泰然;/人家情侣遭横祸,/表哥无恙我心安。/只因姑娘心意诚,/夜间想你难安眠,/白天想你难咽饭,/心中好像老鼠打洞洞。/天空繁星数不尽,/星中之王只一颗;/地上草丛密密麻,/草中之王只一窝;/世间人儿千千万,/我心中只装着你一人。”

八、分手歌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情歌对唱到一定程度后,双方经过了多方面的交锋和接触以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两者相互有情有意,萌发了长相依、相爱的念头,眼下分手的话,都是依依不舍,但现实生活又不得不使这一对含情默默的情人忍痛分手,因此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男女青年在情歌对唱中都要唱“分手歌”。彝族的“分手歌”一般以比拟的手法,向对方唱各种分别的道理,以此来唱服教育对方,阐明任何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后,要适可而止,避免深陷其中,不要给对方带来痛苦。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在一起玩耍,在一起谈情唱爱,即使是没有缘分相爱下去,互相分手也是相当自由和彼此尊重的,始终如一地把爱意深藏心中,并且将事先备好的礼物相赠。分手时男方馈赠给女方的礼物一般以耳缀、领口或者是口弦为主,女方回赠给男方的礼物一般是以戒指、头帕为主,以示永久纪念。如“男:啊呀啊呀——啦,/贤惠的表妹哟,/与父母离别,/分手是在火塘边;/与弟兄离别,/分手是在内庭院。/羊群相离别,/分手在草原;/五谷相离别,/分离晒坝间;/老狼相离别,/转背在山巅;/獐麂相离别,/分散在林间;/鸡鸭相分离,/分群在屋前;/朋友相离别,/分手在路边;/情人相离别,/痛苦在心田。//女:啊呀啊呀——啦,/贤能的表哥哟,/无主作权不调解,/毕摩不会念经不沾腥,/艺浅休揽银匠活,/不明事理少开口,/生冷食物莫张嘴,/不会针线莫穿衣,/污浊生水别下咽。/智者走敌方,/化敌为友朋;/蠢人至友处,/使友变成仇。/过去的所作所为,/也许是我的过错,/过错酿别离,/不得不分手。/兄长为领主,/弟弟成奴仆,/父母分开时,/赠给思念服;/兄弟分手时,/情谊饭相酬;/情人分离时,/互吐肺腑言;/表哥表妹两分手,/割爱忍痛楚;/从今远别离,/相思心中囿,/闭目影憧憧,/耳里语绵绵。”

九、尾声

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情歌对唱,內容相当丰富,像这样的情歌不管你怎么唱,三天三夜都无法唱完相爱的歌,十天半月也无法倒尽缠绵的情话。尽管如此,阿都方言区的彝族青年男女的情歌对唱到一定程度后,双方都要严格遵守彝族的唱歌规则和习俗,不管如愿以偿否,参与情歌对唱的青年男女则由各自的朋友劝和,即停唱,并且将事先备好的礼物赠送给对方,以示留念,护送回家,把心中的爱慕和相思的情意永远深藏在心中。如“合唱:啊呀啊呀——啦,/情深意长俩情人,/啊呀啊呀,绵绵情话吐不尽,/啊呀啊呀,千言万语诉不尽,/啊呀啊呀,嫩笋茁壮拔不尽,/啊呀啊呀,长条嫩笋长在后,/啊呀啊呀,俊秀男女还会有,/啊呀啊呀,相逢日子还会有,/啊呀啊呀,吐露机会还会有。/啊呀啊呀,今天这夜晚,/啊呀啊呀,对唱就到止,/啊呀啊呀,待到相逢日,/啊呀啊呀,你我再相聚。//啊呀啊呀——啦,/啊呀啊呀,情深意长俩情人,/啊呀啊呀,怜惜今日忘从前,/啊呀啊呀,有眼相视眼已迷,/啊呀啊呀,/有手相搀劲已足,/啊呀啊呀,有脚相随愿已偿,/啊呀啊呀,情话绵绵心已醉,/啊呀啊呀,情饭相待肚已饱,/啊呀啊呀,情意相赠已富足,/啊呀啊呀,互敬糖果甜在心,/啊呀啊呀,相互掌伞蔽风雨,/啊呀啊呀,相盖披毡共暖身,/啊呀啊呀,口弦相诉成知音,/啊呀啊呀,爱恋之情记心头。”

综上所述,凉山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其唱词内容十分丰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不仅体现出较高的传播和研究价值,也是少数民族歌谣的奇葩。阿都方言区的彝族情歌主要以对唱的表现形式在高山峡谷或田间地头随意呈现,信手拈来,质朴地流露出彝族青年男女的心声,表现了他们对美满爱情的憧憬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感情真挚又富有诗意的情歌是最容易把人的感情煽动起来的精品情歌,不管你的思想多么守旧顽固,只要听了这类情歌对唱,一定会使你那陈旧观念有所改变。同时它又包含着那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第9篇

1.学校不可无书。三明市梅列区群英小学现有图书馆占地面积263平方米,有图书25 823册,生均图书31册,另有电子图书7?郾8万册。师生阅览室200平方米,开放式阅读大厅120平方米。学校与三明市图书馆携手,设立流动图书点,定期更换书籍。班班设有流动书吧、图书角和读书园地。丰富的书源、完善的设施给学生阅读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2.学生需要阅读。我校重新布置一楼的“阅读厅”,铺上人工草皮,添置彩色桌椅,并张贴读书格言,浓郁的读书氛围充盈校园的每个角落。其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在家里完成的。为此,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在帮孩子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倡导家校携手,为学生阅读创设便利愉悦的环境。

3.班级应有书香。学校重视书香班级的建设,确定了班级文化主题。教室内,开辟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园地。书架上每周更换学生推荐的新的阅读书目。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中午播出“美文欣赏”“好书推荐”,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滋养,唤起读书的兴趣。学校还鼓励学生订阅优秀学生读物,拓宽了阅读视野。

二、让师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书香气息

1. 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主题的“办学宗旨”系列。在校园宣传栏和教学楼、办公楼醒目之处张贴的校训、校风、学风,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从而激励全体师生永不懈怠、开拓进取。200米的标准操场围墙是以“我学习、我明礼、我体验、我创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8块宣传画板,通过卡通的图画、经典的格言展示出学校的愿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 以“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中华经典”系列。主要分布在校操场和教学楼走廊墙面。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绕运动场的中华成语景石长廊,共有“道德、明理、励志、劝学、处事、修身”6个篇章,22块浮雕,别致典雅。步入教学楼,四个楼层的走廊中,利用画板集中展示了《弟子规》《三字经》历史典故等内容,广泛地在学生中宣讲传统美德,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尊师重孝的教育。楼梯转角的墙壁上悬挂着35块经典诗词画板,以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学识修养。

3. 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在校园醒目的位置上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歌谣,校园公告栏每周更新的“一周行为规范”,门厅宣传橱窗的生活常识卫生习惯宣传以及随处可见的“请勿大声喧哗”“讲文明语、做文明人”“上下楼梯靠右行”“请节约用水”等小提示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教育氛围。

三、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提升阅读水平

1?郾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行进。2013年,我校申报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方法研究》被确立为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4年,申报的课题《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方法研究》被确立为区级课题。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及研讨,学校并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及听课活动,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课外阅读指导能力。

2?郾阅读指导在实践中提升。近年来,三明市多次组织教研员及区部分骨干教师在我校举行市级课题研讨会。活动中,专家们一致认为我校开展的快乐阅读活动切合实际,采用方法新颖,阅读行之有效。2015年3月,三明市举办首届“群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专家对阅读和主题阅读的独到见解,充分感受群文阅读的魅力,为我校快乐阅读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四、让师生在多元的活动中搭建展示平台

1?郾开展“快乐阅读”读书活动。我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一年级的拼音验收、二至六年级的百词竞赛、六年级的“好书伴我行”现场作文竞赛、四至五年级的读书擂台赛(即成语接龙、歇后语竞猜等语文知识竞赛)、二至三年级的查字典比赛和全校性的读书笔记展评、读书黑板报评比和主题队会活动。

2?郾开展“走进经典、享受阅读”读书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迎端午 诵经典 扬美德”经典美文诵读及“浓情五月 感恩母亲”主题现场作文比赛。

3?郾开展“祖国在我心中”读书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国庆师生诵读比赛、“感恩祖国,从我做起”征文比赛、感恩祖国演讲比赛、亲子共读活动、制作书签等。以“读书长知识、读书增智慧、读书促养成、读书树理想、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的校园读书氛围,使“快乐阅读”活动成为我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五、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享受成功快乐

1.学校得到发展。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办学得到较大的发展。2013年,我校被授予“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2014年,我校高分通过省级示范图书馆验收,学校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一书中的阅读方法指导在全校范围内得到推广。2014年,在市级课题验收中,我校有关阅读指导课题被评为市级“优秀”,是全区唯一的优秀课题。

2?郾教师得到成长。在市级课题研讨会上,我校李晓燕、严秀兰、徐敏等多位教师为广大教师呈现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指导课,均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在市首届“群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教师徐敏执教的《味蕾在文字中绽放》一课,再一次展示了我校快乐阅读的成果。

第10篇

xxx,男,现年39岁,是**市人民检察院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检察员的职责。八小时之外,他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六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1990年,**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父亲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五人身上。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时的**,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丹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母亲不会骑车,**和大哥、二哥用自行车驮着母亲,访遍了**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赵志奎等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长青路的树荫下看到**的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和兄长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6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1996年8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他坚持着,支撑着,直到“120”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通过脑部ct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子,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和兄弟们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两个星期里,**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胡子来不及刮,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也许兄弟们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体内抠出。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和兄弟们轮流地架着父亲,在人民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20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40分钟。回到病房,他们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的家庭并不富裕。那时,大哥、二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母亲和他自己。按1996年的工资水平,全家工资加起来,1个月也不超过XX块钱。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1997年1月,**结婚了。之前,家里给他爱人的订亲礼是1000块钱,这对于那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年代而言,确实是有点寒酸了。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XX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XX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直到20xx年搬家时,才添置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这些东西,摆在13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空荡。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妻子和儿子,**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现在,XX年光景又过去了。在这XX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住院期间,**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20xx年6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检察院家属院自己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和父亲住在一起。每天,他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他两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在母亲看来,**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他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他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他都毫不放过。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580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对于**,这段岁月承载了他从23岁到39岁的青春时光。在即将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前,他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16载光阴。抬望前路,他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父亲双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为喜,一则为惧。”**的父母都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父母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最大的心愿。

第11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12分)

zēng tiān lián péng chèn shān jiào huì

yuán gù tuò mò yóu yù luǒ lù

guāng yīn sì jiàn rì yuè rú suō

,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8分)

苇秆(gān gǎn) 濒(bīn bīng)临

嫉(jì jí)妒 冶(yǎn yě)炼

过了一会儿,他开始呜咽(yàn yè ),但又不想让别人看到,只好转过头去,眼泪往肚子里咽(yàn y è )。

他用石块把羊圈(juàn quān)又围了一圈(juàn quān)。

三、圈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在括号里。(4分)

1.你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竞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

2.茂蜜的树林里,几只如饥似喝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

3.小燕子小巧灵珑,有着一生乌黑光滑的羽毛。( )

4.广场上,参加讨论的人们不记其数,大家滔滔不决。( )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6分)

1.临:A.靠近,挨着;B.到达,来临;C.快要,将要;D.照着字画模仿。

(1)即将临别,同学们都恋恋不舍。 ( )

(2)看到书中描写的场景,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3)面临大海,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

2.“南辕北辙”的“辙”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里的解释为:①办法,主意;②行车规定的路线;③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是第( )种解释。

阅读·积累(40分)

五、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近。 ( )

2.《亡羊补牢》是则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那就不算晚。 ( )

3.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等四位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 ( )

4.《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画龙点睛》都是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 )

5.《画杨桃》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当别人画错的时候,不能取笑别人。 ( )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池塘里浮动着点点青苔,听到了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3.从_____写的___________一诗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爱和尊敬。

4.从这册课文中我知道有关天气的谚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以及表达真挚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9分)

翠鸟(选段)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这段话共有_____句话。其中第3、4、5句是围绕第_____句写的。(2分)

2.这段话中,作者依次抓住翠鸟的_____、_____ 、_____、_____这四个部位来写的。(4分)

3.为了突出翠鸟羽毛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羽毛写成“头巾”“_____”“_____”,从中看出作者对翠鸟的_____之情。(3分)

八、课外阅读。(16分)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天津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短文第1、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银梨树的_____、_____、_____。(3分)

2.银梨果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顺序写的。(5分)

4.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我会选_____(①银梨的果实 ②家乡的银梨 ③银梨真好吃)并填在文前的“_________”上。(2分)

5.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2分 )

习作(30分)

请从以下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注意做到句子通顺,内容清楚完整,还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把字写端正。

1.父母就像是守护神,时刻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学习,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帮助我们解答疑惑、排除烦恼,伤心时给予安慰,受挫时给予鼓励,开心时分享喜悦……用一件具体的事例写一写父母对你的爱,语句写通顺,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哦!

2.未来世界充满着未知和神奇,人们的吃、穿、住、行又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发挥大胆而合理的想象,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注意将内容写清楚,语句写通顺。

【命题意图】

1.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试卷中“识字·写字”部分的命题均是三下教材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也是学生容易写错、读错的字和多音字,是语文知识中的基石。其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一题,紧紧围绕第二学段目标“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进行命题,既让学生学会查字典的方法,又在词、句等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关注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阅读·积累”部分的第一、二题,以判断和填空的形式,将本册中涉及的学习内容,如文学常识、语言表达、文章理解、古诗文、格言、谚语等的积累与运用一一呈现,多角度地考察学生掌握的语文综合知识。

2.基于教材,灵活运用

命题要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灵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如“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中考察的诗句、格言和谚语均是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内容,考察形式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体现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导向。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习作题目与本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 相关联,还与第六单元“选择吃、穿、住、行中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写”相呼应,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写作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唤起生活记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体现了习作的层次性。

3.考察能力,体现分层

第12篇

一、课前把握激趣原则:紧扣文本

教师应该善于把握课前激趣艺术,紧扣文本。如讲授《孔乙己》时候,笔者这样导入激趣: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鲁迅先生及相关作品?

生: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学过的课文《一件小事》《故乡》、《社戏》都在《呐喊》这部小说集中收录。

师:鲁迅一生写过的白话小说33篇,但在他的眼里,最喜欢的却是《孔乙己》,这是他曾经对好朋友孙伏园表露的秘密。为什么呢?

通过这样的引入方式,学生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充满悬念,同时乐于了解其中的线索,找到答案所在,从而对文本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二、课中把握激趣原则:探究互动合作

通常,学生上课之初的兴致高,但往往难以持续下来,这时课中激趣就有必要了。此时可以进行一些辩论或小小比赛等课堂活动,缓释学生学习的压力和疲倦。

如教学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时,笔者展开辩论话题,围绕“该不该让父母干涉孩子的事情”这一话题,让学生进行正反辩论,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热情,笔者借助章回体小说中的“分解”式,来让学生在疑问处追问。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不写最富有表情的脸部,而是写背影呢?”学生针对此问题不禁陷入沉思中。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体悟到文本中的“背影”,代表着父母的老迈,也是儿女看到父母苍老之态后,表达深情的一种缩影,唯有在“背影”中才能体悟到父母的深情。对于朱自清而言,父亲的背影,饱经沧桑,在人生陷入惨淡之际,依然还要为儿子送行,跑去给儿子买橘子,这种深情不仅深沉,而且最美最感人。通过探究讨论,学生对“背影”的感悟提高了,也深入理解了平淡的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刻意味。

另外也可以采用自我展示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增强探究意识,使其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新闻两则》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新闻性,笔者特意选择班级中一些模仿力较强的学生,模拟播音员来读新闻,让大家感悟并评价。再如在课文《竹影》教学中,让一部分擅长绘画的学生画出竹的影子,大家一起欣赏评议,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样做,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展示,学生获得了自信;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一定的震撼,从而激起对语文的兴趣。

三、课尾把握激趣原则:总结性和超越性

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而言,教师一般较少关注,大多采用总结性的简单重复,只是就一些关键问题做一下强调就行了。其实不然,在对课堂结尾的处理方面,笔者认为,同开头部分一样重要。

画龙画虎重在点睛。结尾的点睛之笔,便是整节课的艺术性所在。精悍的结尾不但能够使本节课教学内容被学生牢固掌握,而且还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进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并能够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那么如何进行艺术性的课堂结尾激趣呢?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结尾时,笔者问学生:“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个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通过正向迁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根据现实思考,对课文内容有所巩固,并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感悟和认知。与此同时,在进行结尾处的延伸教学时,笔者特意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从中有所收获,知识扩大了,理解也更为深刻了。

如《我与地坛》的教学结尾时,笔者要求男女生各自用不同的话语,来谈谈自己对于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男女生本身的感受就存在差异,女生的谈话主题重点落在苦难命运之上,而男生则重点阐释对母爱的理解和体验。在不同的视角下,男女生都谈得非常自由和精彩。女生深刻领会到生与死的哲学辩证关系:生,如果只是为了等死,那么,每个人都已经死去;每个人都品尝过生命的苦涩,但智者会转化生命的创伤,将人生的失意、挫折、痛苦和不幸幻化成美丽的珍珠。而男生则这样体悟:母亲欣赏的目光,将使得每一天都变得温暖。而一旦缺乏了母亲的欣赏,童年乃至人生,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鉴于此,笔者紧跟其后,进行了拓展延伸:“同学们说得很精彩,我告诉大家一个神奇的现象,世界上的语言虽然迥然不同,但是在大多数语言中‘妈妈’的读音是相近的,这也可以说是对母爱神圣的一个有力佐证。让我们在《烛光里的妈妈》声中结束这节课吧!”在男女生迥然有别的视角下,学生都从自己的感觉入手,理解了母爱,也从生命的角度体验到了母爱,这样的解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针对结尾部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采用述评来激发兴趣。述评结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趣方式,借以对某篇文章或文章的人物、事件等做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其共鸣。如在《再塑生命》一课的结尾时,笔者是这样结束的,让学生找到文中海伦的话,感悟海伦的精神。学生通过文本的再次解读,再读海伦说的话:“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做我的光明,把别人耳朵所听到的音乐,当做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幸福”。对于海伦的人生格言,学生深有体会和领悟,认为这是一种丰富的爱的传承,也是人类精神的再次复活,更能够使其获得升华。当这种精神苏醒,那么爱的力量便可以奔流不息,使人获得阔达的胸怀。又让学生针对海伦的话,进行评述,结合自身实践及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体验。在这样的形式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在心中荡起涟漪,体会到有关付出、有关爱、有关人生的真谛,思考由此层层展开。

在教学快结束时,向学生发出号召,提出要求或进行鼓励,这样的方式,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激趣策略。如在执教《最后一次讲演》时,笔者是这样结尾的:“同学们,现在我们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自己来练习讲演。题目就叫《由最后一次讲演所想到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选代表上台演讲”。学生获得鼓励后,立刻活跃起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调整,展开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