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筋工实训总结

钢筋工实训总结

时间:2022-06-03 04:26:25

钢筋工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技能;实训;实战;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在建筑工程施工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较之其它专业课而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了基础性专业课的有关知识后才能有效地学习,职校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有待提高,平常积累的知识并不充分,这给计量与计价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不管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预算技能并能进行实际操作是教学的关键,实现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效“对接”。

基于职校学生学习情况的特殊性,教学中借助建筑实体模型应始终贯穿其中,尤其在后期的实训过程中可大大提高学生技能的应用能力、实践的操作水平。

一、实训强化技能,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把一栋建筑的土建可分解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与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四大块,每讲解完一大块便进行图纸的实战练习。

具体做法是在用图纸实训前,先结合利用学校实训基地中的建筑模型,开展如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梁板柱工程、墙体工程、门窗工程及抹灰工程等实际建筑构件的预算编制。在这些分部的教学实践中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对施工图预算造价的影响是最大的,它占总造价的30-40%。尤其是其中的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最难的,由于中职生学习能力的现状,一般的认识、读懂图纸都需一段时间,何况现在结构图纸都采用了“平面整体表示法”进行标注,其知识点是最难理解、最难想象、最难巩固和最抽象的。我校实训基地中柱、梁、板的钢筋绑扎实体模型很好地帮助解决这一教学难题,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性认识,通过测量到绘图到实际操纵再到最后的工程量计算、查定额一系列中提高了识读图、测量、施工技术、预算等的综合能力。

教学上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任务的确定、完成、对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因为“平面整体表示法”教学教材上一直以来是空缺,所以教师首先应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把知识点化难为易。以下是用项目教学法在实训基地开展钢筋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教学的一个案例。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讲解

KZ钢筋的构造连接知识点讲解是按施工顺序由下往上从基础层的钢筋制作、绑扎、锚固开始,到中间层,再到顶层逐步进行。

第一部分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保护层取值:有垫层时一般取40mm,无垫层时一般取7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第二部分中间层

(一)柱纵筋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按图集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教学。

第三部分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三、实训基地参观模型

在黑板上讲授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初步印象带着问题到实训基地现场。

分组带学生围着柱子钢筋绑扎模型进行讲解,进一步让他们熟悉其中的每根钢筋的构造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

四、实际丈量、按图施工操作

准备好安全帽、卷尺、下料钢筋、铁丝、笔和纸等分组进行实际丈量,将每组的丈量结果公布于黑板上,取统一准确值(有实际的施工图纸作参考),然后绘出图样;在绘出的图样基础上(下工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绑扎钢筋。

五、计算应用

有了前面的理论学习加实践技能操作作铺垫,学生技能的综合能力尤其在预算的理解、应用能力方面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算出每一分项的工程量,查、套定额;求出每项直接费,把所有的结果汇总;

六、归纳、总结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选一组员畅谈感想。学生在此基础上计算实际工程图纸中的内容就相对容易理解多了。

七、实战总练习。

在学生进行了实际建筑构件的预算编制后,将已经准备好了的实际施工图纸拿到教室让学生分组练习。

在实训基地上课认真的基本上已能按图纸算出钢筋的用量,但如何带动落后面?采取措施:将全班分组、分块、座位打乱,让不会的围着会的一起算、一起讨论,老师就主要负责把关,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此实践后大部分人接触到工程实际图纸后不用紧张,也能较轻松地应用。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特点:

教学对象学生的主体性。让我们摆脱了“一支粉笔”、“满堂灌”、“填鸭式”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脱节的教学方法,教师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到最后答疑解惑、归纳总结,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从分组讨论、接受任务、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到分析得失、提出困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做学合一,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课堂直观、情景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而言,既要多利用现成的建筑如柱、梁、门、窗等作为最直观教学参考之用,同时更要应用实训基地的建筑模型如基础、钢筋、模板等帮助我们解决“直观”上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成果明显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小组从量尺寸到现场制作、绑扎都离不开同学间的团结、互助、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这一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掌握了计量与计价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巩固落实了制图、测量、材料、施工技术等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 课程设计 课程实践

一、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是为适应社会进步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应用性为原则,培养了解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术教育”。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服务施工组织安排的能力,《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正是解决识读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的一门课程,所以,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主线,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章节。《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和根据图纸正确技术交底和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

三、《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行,突出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特别要求具备实践能力,比如建筑材料的应用,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后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例如,受弯构件课程完了,安排学生到建筑实训基地学习梁钢筋的绑扎,CAD制结构图绘制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受力钢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和箍筋,并模拟钢筋骨架的放置,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所起的作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建筑结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容易产生的质量弊病,然后指导老师再把学生从实践引到理论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全过程连续进行,循环往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渗透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弱计算,重构造

本课程按照“施工员”职业标准,以施工企业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我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必须、够用” 为度。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半经验半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是长期科学试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这些构造措施可防止因计算中没有考虑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结构构件开裂和破坏。同时,有些构造措施也是为了使用和施工上的可能和需要而采用的。

我们学生大部分就业于施工企业,他们可以不会进行结构设计,但一定要能照图根据规范要求正确指导施工,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外,必须重点讲解构造要求,最好以图文并存的方式来讲解构造要求,让学生懂得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除了按规定放置必须的钢筋以外,钢筋的切断、连接、锚固,跟混凝土的相对位置等还必须要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

3、应用PPT、三维立体图和施工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结构》课程反映实践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的PPT画面、三维立体示图、施工录像等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项目实施过程以施工录像形式“搬进”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画、三维立体配筋图和钢筋绑扎、焊接实例,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但多媒体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授课速度。

四、《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课程实践

1、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时,采用分角色教学法,例如,在进行钢筋骨架结扎时,安排一部分学生作施工员,进行钢筋的下料、绑扎、模拟钢筋在模板内的放置工作;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质检员,进行钢筋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检查钢筋骨架中每一根钢筋的放置位置、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是否倒置等;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监理员,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严格验收。将实训教室设为“工程部”、“质检部”、“监理站”,让学生进入了实训教室,就有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争前恐后地去完成各自工作任务,让学生融入团队协作的氛围中,进行角色锻炼,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2、导入规范,鼓励参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

专业课程教材大部分内容是从规范上摘取的,但具有不全面、滞后于新规范等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导入,讲解规范的来历,规范的更新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规范、应用规范等职业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各种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制图能力、结构骨架加工能力,为识读结构图垫定良好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他们知道通过查阅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结束语

第3篇

1.1定位不清晰、功能不齐全目前,国内加工配送中心在建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对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清晰,部分加工配送中心业务只是简单的钢材剪切、配送、仓储,只起到中转功能甚至是钢材贸易商的角色,没有先期介入挖掘下游用户的市场需求而提供相应的专业化加工配送服务,无法满足终端用户对经济、快捷、高效钢材配送的要求,更不能为用户在选材、用材指导方面提供一揽子的钢材解决方案,与国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市场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相差甚远,导致部分加工配送中心投产后设备开工率低、加工业务简单、加工水平不高、技术服务能力匮乏、盈利能力较差甚至亏损。

1.2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化目前,国内加工配送中心缺乏标准化的制度和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从前期设立阶段的调研选址、股权结构、机构设置到后期运营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物流水平、库存监管、资金管控、风险分析、信息化建设、应急机制等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可以复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与终端用户市场对加工配送中心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加工配送中心在不同地区间的复制推广。

1.3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当前整个钢筋工程的加工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由于图纸设计不标准,设计图纸无法直接导入翻样算量软件;②钢筋翻样软件版本多但不成熟,钢筋翻样仍然以手工为主;③钢筋翻样软件的翻样结果不能与数控加工设备实现数据共享,需手工输入,费时费力且易出错;④目前,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多采用进口设备,虽然进口设备有成熟的钢筋信息管理系统,但国内外设计和加工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自带的信息系统难以在国内使用;⑤无法实现加工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当前,钢筋加工过程中信息化缺失,使技术人员很难对加工过程和进度实现可视,技术人员要了解加工进度和发货情况,必须到车间现场去询问和统计,工作不便,统计工作量较大,也不够精确。

1.4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能力低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发展分为现场加工阶段、成型钢筋单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成型钢筋组合构件加工配送阶段,这三个阶段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依次提高。当前我国处于成型钢筋单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欧美、新加坡以及台湾已经进入了成型钢筋组合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技术工作主要包括技术交底、图纸翻样、优化套裁、料单转换、进度监控、签收管理、对量结算。现阶段我国亟需具备以下技能的成型钢筋加工技术人员:①能够熟练阅读并解读图纸,熟练掌握平法识图;②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及流程,清楚施工顺序和步骤,能够制订成型钢筋加工配送进度计划;③熟练掌握钢筋工程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能够控制成型钢筋加工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和验收标准;④熟练掌握图纸翻样技能,能够对接收的料单对照图纸进行料单审核,否则无法与前场进行细节沟通,也无法主动提交钢筋采购需求计划;⑤熟练掌握钢筋对量方式和方法,能够进行成型钢筋加工配送量的对量和结算。

2推动我国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产业发展的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一方面,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产业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在欧美等地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为了推动中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逐步淘汰落后的钢筋现场加工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效率、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局面,需要政府出台行业鼓励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施工企业逐步接受成型钢筋,进行模块化生产。另一方面,在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家在抑制投资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产业链,鼓励现有钢铁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提升等措施不断挖潜,建立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是处于“阵痛期”的现有大型钢企提升增值服务、拓宽产业链的有效方式。

2.2规范行业标准在欧美、台湾等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比较成熟的地区,组合成型钢筋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改变。在这些规范与标准中,根据成型钢筋安装的需要,对锚固方式、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等进行了变化,使组合式成型钢筋应用得以实现。

2.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整个钢筋工程的全过程信息化势在必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建筑工程云计算阶段,钢筋工程的信息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建筑软件开发商与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商和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企业应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一套适用于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信息软件,将钢筋工程的整个链条用信息软件贯穿起来。在技术成熟地区,设计规范的标准化为成型钢筋技术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设计规范的标准化实现了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带来了钢筋翻样的标准化;图纸到料单的转化实现了信息化,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信息化与料单实现了有线或无线通讯对接;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信息化使钢筋加工过程实现了可视性,可以方便的跟踪成型钢筋加工进度和质量;二位条码的广泛应用使交付签收日益方便快捷,保障了钢筋加工质量的可追溯性;交付过程的信息化使钢筋对量、结算工作简单、快捷。

2.4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力度首先,要提高对成型钢筋技术工作的认识。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推广需要先进的硬件与软件相互结合,作为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关注硬件建设,更应重视技术系统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使之与硬件相匹配。

第4篇

关键词:连接套筒 端部螺纹 力矩值 试件抗拉强度

        钢筋机械连接有三种方式:套筒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和直螺纹连接。其中直螺纹连接因接头质量可靠、设备简单、经济合理而得到普遍应用。本文通过对直螺纹连接实践的总结得出了其接头质量控制的要点:套筒的质量控制;钢筋端部螺纹的质量控制;接头安装质量控制;接头的工艺检验和现场抽检。

        一、套筒的质量控制

        直螺纹的连接套筒质量是确保接头质量的重要环节,其生产质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

        1、套筒尺寸控制:设计套筒尺寸时,应使套筒的净横截面面积与套筒材料强度的乘积大于钢筋面积与钢筋标准强度乘积的1.1倍;套筒的内螺纹应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其公差带宜选用6H或7H。

        2、套筒原材料控制:套筒应选用强度高、延性好、易加工且价格较低的钢材来制造,通常采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也可选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要有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以确保原材料性能合格、稳定。生产加工前要对原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抽样复检。

        3、套筒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套筒生产从毛坯到制成品各道工序均应有严格的抽检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成品表面应有生产批号标记。

        二、钢筋端部螺纹的质量控制

        钢筋端部的直螺纹是用专用设备在现场或钢筋加工车间轧成的。根据直螺纹制作工艺不同,钢筋直螺纹分为镦粗直螺纹和滚轧直螺纹。钢筋端部螺纹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连接质量的关键,其控制要点有:

        1、选择良好的设备和工艺是制作合格丝头的前提。钢筋直螺纹加工必须在专用的锻头机床和套螺纹机上进行。直螺纹的刀具冷却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不得使用油性切削液或无切削液套螺纹。

        2、操作工人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且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

        3、随时检验:用螺纹规(通规和址规)对螺纹中径尺寸进行检验,抽检数量不小于10%;用专用量规检查丝头长度,加工工人应逐个检查丝头的外观质量,不合格的立即纠正,合格者在连接套筒上涂已检验的标记。

        三、套筒安装质量控制

        1、应保证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操作工人也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安装时首先将连接套筒的一端安装在待连接钢筋端头上,用专用扳手拧紧到位,然后用导向钳对中,用夹钳夹紧连接套筒,把接长钢筋通过导向夹钳中孔对中,拧入连接套筒内,拧紧到位即完成连接。

   2、做好检验。用专用扭矩扳手对安装好的接头进行抽检,检查是否符合规定的力矩值。

        四、接头的工艺检验和现场抽检

        1、钢筋接头的工艺检验。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和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5篇

【关键词】连接套筒;力矩扳手;丝扣;保护帽

现代(邯郸)国际汽贸城S1-1项目位于邯郸市复兴区北环路与果园路交叉口,建筑面积132897.58m2,地下室共两层,其中地下二层为人防设计。地上分为酒店、公寓式办公楼、餐饮服务楼、配套服务楼。建筑功能为商务、洗浴及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体。主体结构形式框架核心筒结构,图纸设计要求钢筋直径≥22的采用机械连接,滚轧直螺纹连接因接头质量可靠、设备简单、经济合理,结合图纸结构要求,本工程钢筋直径≥16均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II级,接头率控制在50%。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滚轧直螺纹的连接套筒质量是保证接头质量的重要环节。

进场后由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根据厂家提供的检测报告对现场进行材料外观尺寸进行对比,要求套筒表面无锈蚀、污染、裂纹黑皮等缺陷;套筒结构尺寸的检查应符合套筒型式检测报告要求及《建筑施工手册》表14-98要求,检查无误后方可入库、使用。

二、直螺纹加工的质量控制

1、刻丝前的检查:

a 端头有马蹄或挠曲等缺陷的钢筋,必须用无齿锯切割机切割,对钢筋端头处有毛刺、飞边的要用铁刷子处理掉。切口端面要与钢筋轴线垂直。避免切断后出现斜面,进而影响丝头有效丝扣数。切头后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用石笔进行标注,要求二次切头。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b 刻丝工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应对施工工人进行钢筋直螺纹连接质量的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认识到刻丝的重要性。

c 机械设备的检查:按规定检查对所用机械是否保养。套丝加工采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液,不得用机油。定期定量(刻丝数量)更换套丝刀。对定位环的位置进行测量,并用废旧的钢筋进行试套,测量其丝头的长度,并依据测量的结果,对定位环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套丝机的卡口高度与钢筋放置架顶部的高度应一致,钢筋的轴心与套丝机卡口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操作平台牢靠,检查无误后方可放置钢筋准备刻丝。

2、刻丝后的检查:

a 外形质量的检查: 钢筋丝头加工好后,应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有:丝扣长度、对应丝扣数,钢筋丝头外观螺纹应饱满、光滑。不同型号钢筋丝头加工尺寸应满足《建筑施工手册》表14-101要求。

b 钢筋丝头螺纹中径尺寸的检验符合通环规能顺利旋入整个有效丝扣长度,而止环规旋入丝头的深度小于等于3P(P为螺距),总之通规通,止规止,证明加工的螺纹合格。

c 钢筋丝头螺纹的有效旋合长度用专用丝头卡扳检测,允许偏差不大1P(P为螺距)。

d 连接套螺纹中径尺寸的检验用止、通塞规,止塞规旋入深度≤3P,通塞规应全部旋入,钢筋丝头螺纹直径每加工10个丝头用螺纹环规的通、止规检查一次,并剔除不合格丝头。

e 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500个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10%,且不得少于10个,当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判定该批合格,当合格率小于95%,应加倍抽检。复检中合格率仍小于95%时,应对全部丝头进行检验,并除去不合格丝头,并填写检查记录。

f 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及时用专用的钢筋丝头保护帽或连接套筒对钢筋丝头进行保护,以防螺纹在钢筋搬运或运输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

三、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

1、钢筋连接施工时,钢筋规格必须与连接套筒规格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完好无损。

2、连接水平钢筋时须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连接,不得从两头往中间或中间往两端连接。

3、连接钢筋时,将待连接钢筋拧入同规格的连接套内拧紧,只要达到力矩扳手调定的力矩值即可。套筒两端外露的圈数应大致相等。

4、经拧紧后的直螺纹接头用粉笔做好标记,以防遗漏。

5、经拧紧后的直螺纹接头,连接套筒外应有外露有效完整丝扣,且连接套筒外每边外露有效丝扣数不超过2扣且不小于1扣。

6、接头连接拧紧后用力矩扳手全数检查,按不小于下表规定的力矩值进行检验,检查时在扳手拧转半圈内听到扳手“咔”的一声响为合格,否则须重新拧紧。直螺纹接头安装时的最小扭矩值详见JGJ107-2010表6.2.1。

7、用力矩扳手全数检查,合格的用红油漆进行标注,上报监理检查验收。柱、墙连接后钢筋的未连接一端的保护帽不得随意摘掉,待下一层连接时再摘掉。摘掉后的保护帽要及时回收,待下一批钢筋刻丝合格后再戴上保护帽,循环使用。 力矩扳手不得用作拧紧丝头扳手,并应随时校核其准确性,扳手不用时将力矩值调到0。 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检查时,还要填写检查记录,见下表:

现场钢筋直螺纹接头连接质量记录表

工程名称

现代(邯郸)国际汽贸城

S1-1配套酒店

结构所

在层数

接头数量

抽检数量

构件种类

检验结果

序号

钢筋直径

拧紧力矩值检验

外露有效丝扣

备注

注1:相关检验合格后,在相应的格里打“√”,不合格时打“×”,并在备注栏内加以标注。

质检负责人: 质检员: 质检日期:

四、直螺纹接头的工艺检验和现场抽检。

1、按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的规定,在现场正式加工前,要用现场的设备、量具、钢筋、按照每种规格的钢筋做3根试件的工艺试验,待拉伸合格后方可大批量加工。

2、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验收批。每一批取三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

3、当三个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时,该验收批定为合格。

4、在三个试件中,如有一个试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试,复试中如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定为不合格。

5、现场截取钢筋抽样试件后,原接头位置的钢筋可采用同等规格的钢筋进行搭接连接方法补接。

结论

近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国内众多工程中大量应用,已占据国内钢筋机械连接市场的主导地位。在今后的实践中,寻求效果佳、质量好、成本低的新技术,不断创新,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保证工艺水平和施工质量,改进新工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第6篇

关键词:桥梁设计;缺陷;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一、梁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改进措施

1、基础设计中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存在缺陷:在桥梁基础设计中,缺乏齐全、完整、准确的地质钻探资料,相关设计不符合设计要求。改进措施:桥址处,要对地形地貌、底层结构及对桥梁造成影响的不良地质、地下水等各个方面进行勘察,为桥梁设计提供准确的勘察资料;桥梁墩、台处,要确保地质钻孔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钻孔深度应保持在桩尖持力层以下3~5m。

2、配筋设计中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2.1桥梁配筋设计方面

存在缺陷:“浮筋”存在,即在桥墩钢筋安置中,梁支座下的牛腿结构只装备主拉应力斜筋,但没有可以与水平或竖直钢筋进行焊接;结构不合理,长度为1.5m的悬臂翼缘板顶层仅装备了横桥向的首要受力钢筋,缺乏纵向分布钢筋;连续梁中心支承邻近的腹板内也未设纵向加强钢筋。

改进措施:主拉应力钢筋不得采用浮筋,主要是因为浮筋中的两端没有与主筋相焊接,不能形成有效的握裹力及锚同构造,进而影响了主抗拉应力的效应;在主钢筋的弯折处,应布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主要是为分担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应力,并将荷载分配传递给受力钢筋,因而对分布钢筋的设置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板内主筋的直径应不小于10m m,每米板宽内不应少于5根。板内的分布钢筋应垂直于主钢筋,并确定分布钢筋的直径,使其保持在8m m以上,间距应保持在200m m以内,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板的截面面积的0.1%;连续梁中间支承附近受力复杂,为防止箱梁局部由于支座边缘局部拉力作用而使裂缝展开,应在腹板和底板中设置间距较密的纵向短钢筋。在预应力混凝上梁锚固和支点附近剪力较大区段的腹板两侧,应适当增加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并将钢筋间距保持在100~150m m之间。

2.2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内的筋设计方面

存在缺陷:箱梁腹板及墩柱设计中,箍筋间距超过相关设计标准,同排内纵向钢筋间距超过150m m的,没设置复合箍筋;箍筋间距不合理,桥墩处箱梁的支座与腹板中心线不能很好的重合;墩柱纵向主筋的箍筋肢数未达到技术规范和相关要求。

改进措施:为防止受压钢筋因纵向弯曲而向外凸,中心及偏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要做成封闭式。为防止在横梁中裂缝的扩大,应在梁的支撑点附近采取加密箍筋处理,且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应超出梁高一倍左右,并使箍筋间距保持在10cm以内。结点中的竖向箍筋如图1所示;箍筋的肢数应符合设计标准,若肢数太少,则将会增加箍筋对纵向主筋的约束力,不能满足相关要求。

2.3钢筋搭接长度设计方面

存在缺陷:不符合规范要求,体现在墩台设计、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梁设计中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方面。由于钢筋搭接部位的实际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造成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局部的抗拉、抗弯能力降低。绑扎搭接直径32m m钢筋,与规范要求不相符合。

改进措施:按照相关设计要求,筋搭接长度应控制在35d以上,从而保障和增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局部的抗拉、抗弯能力。直径32m m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如图2所示,这几种方法极易使钢筋因接头处的传力性能不同而产生相对滑移现象,且相对滑移随着搭接长度减小而增大。因此,要遵循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根据钢筋不同直径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

2.4钢筋保护层设计方面

存在缺陷: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设计不符合要求,桥梁箍筋与梁侧面的净距太小,造成保护层的脱落现象,减小了钢筋受力截面,使得桥梁的安全度降低;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尤其是在III类环境的桥梁中,钢筋笼主要使用定位钢筋,这不利于防腐。

改进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好混凝土表面至箍筋或防裂钢筋的净距,满足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要求。按照规定,混凝土表面至箍筋或防裂钢筋的净距应不小于1.5cm;III类环境的桥梁设计,为了取得良好的防腐蚀效果,可通过定位钢筋混凝土块代替定位钢筋。同时,要保障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且当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 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3、抗震设计中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存在缺陷:抗震规划过程中,横桥向没有设置抗震锚栓;顺桥向没有设置抗震垫块,也没有采取其他抗震办法,且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际的间隔不符合规范。

改善办法:应严厉依照公路桥梁抗震规划细则,在预应力空心板桥梁的横桥向设置抗震锚栓,顺桥向设置抗震垫块。一起,留意盖梁、台帽规划宽度,使其满意抗震规划需求,6度区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际的间隔,a(cm)≥70+0.5L(L为梁的计算跨度,单位m)。规划人员在规划中,要严厉遵守选用闭合式箍筋、钢筋弯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使有必定锚固长度的的钢筋具有较强抗震功用,能够在地震发作时表现应有效果。闭合式箍筋笼如图3所示。

缺陷存在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桥梁设计中缺陷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素质不强,重视度不足引起的。对此,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系统、完善的工程力学知识体系,具备过硬的设计水平,充分掌握设计环节的各个规范和标准,并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桥梁设计。此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对桥梁施工及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保障桥梁工程的质量和整体效能。

二、加强桥梁设计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1、提高桥梁设计的整体性

桥梁的整体性可防止结构构件及非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被震散掉落,无论是在平面还是在立面上,结构的布置都要力求使几何尺寸、质量和刚度均匀、对称、规整,避免突然变化。

2、提高桥梁桥墩的延展性

桥墩某些部位要设计有足够的延性,使其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通过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周期,达到耗散地震能量的目的,减轻其对桥梁的损害。

3、做好桥梁的加固工作

要确保桥梁的稳定就必须做好抗负载和抗震设计,要不断应用各种桥梁加固方式,以提高桥梁对负载和地震的抵抗能力。在提高和完善桥梁结构物的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桥梁抗负载和抗震的稳定性,应该在桥梁设计实践过程当中结合公路桥梁的特点,这是加固桥梁的关键,也是有效提高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能力和建设水平的重点。

4、坚持桥梁设计的科学原理

在桥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客观实际和环境出发,将各种原理和科学知识应用于桥梁设计中,这样桥梁设计才能具有实际的意义,也才能使桥梁设计更加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使桥梁设计得到合理化与科学化发展的基础。

5、加强对桥梁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桥梁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进,桥梁设计的思想和技术在逐步更新,这就需要桥梁设计人员要紧跟新桥梁设计理论与方法,积极运用新工艺与新理念,使桥梁设计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为了确保桥梁设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应该加强桥梁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更新桥梁设计人员的理念,渗透桥梁设计的新技术与新理论,全面提升桥梁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逐步丰富桥梁设计经验的同时,确保桥梁设计人员能够适应时代与行业的实际需求。

结束语

桥梁设计过程中如果对相关要点和因素不严格控制,极容易引发安全与结构问题的积累,进而影响桥梁施工和使用等后续工作,形成各种病害而影响桥梁。作为桥梁设计人员,应该对设计工作进行强化,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措施,将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的桥梁结构体系更好地应用到桥梁设计之中,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达到推进桥梁设计质量与水平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江.桥梁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与改进措施[J].中华建设,2014,03:102-103.

[2]卢明.浅谈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安全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171.

第7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与钢筋两种不同材料所组成,由于其具有整体性与抗震性好、结构及构件布置灵活,适用性强等多种优点,因此在当前住宅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住宅工程的钢筋混凝土项目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钢筋漏放、钢筋锈蚀、钢筋错位、混凝土孔洞、结构裂缝、结构变形等等。而这些质量问题的发生,多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当或施工管理不严格所导致的,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施工管理问题:

1.技术管理问题。一方面表现技术交底不清,由于部分施工现场中缺乏熟练、称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钢筋混凝土项目中技术较为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因技术交底不清很容易引发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技术管理不严格,如未经监理部门和设计部门同意就擅自修改设计,或者对施工方案不熟悉就开始盲目施工等等,这都很容易引发各种质量问题。例如:在抗裂部位随意用光圆钢筋替代变形钢筋,就很容易引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

2.不规范化施工。主要是指因施工管理不严格,导致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或者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施工,而导致各类质量问题的发生。例如,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规定的位置与方法设置施工缝,而任意设置;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的强度进行模板的拆除,导致结构强度和耐久性不足;没有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导致结构的整体性和密实度较差等等。

3.施工管理紊乱。一方面表现为施工顺序错误,或各工序间的衔接不紧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工作。例如,钢筋进场时没有进行抽样见证试验,导致施工中钢筋规格的错用等等。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优化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对上述钢筋混凝土项目施工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主要归纳为人员、材料、机械这三个方面。为此,要实现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从这三方面要素出发进行相应的优化管理。

1.人员管理的优化。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的员工,主要包括了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监督人员等,他们作为工程项目的直接操作者与管理者,其技术水平、责任观念以及主观能动性都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效益等因素造成直接的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的实践证明,80%以上的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员工的不规范化施工或误操作所导致的。因此,我们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对人员管理的不断优化,以带动施工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1.1应当充分结合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建立覆盖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各分项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以尽量避免误操作和误指挥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应当积极制定和落实质量责任制度、激励奖惩制度、合同制度等,使工程质量、工程效益与每一名员工的经济利益相挂钩,从而有效调动出员工在施工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当前钢筋混凝土项目中,施工人员多数为农民工,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这就要求做好对员工综合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的培训工作。为此,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应重视员工的思想素质教育、质量意识教育、技术水平教育,通过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心理辅导等工作,在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同时,也使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1.3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人员管理的优化,除应当做好制度的落实以及员工的培训工作以外,还应当加强员工的组织与调动工作。一方面,企业应根据项目实际岗位的需要,做好员工的组织、协调与调动工作,并始终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对于钢筋混凝土项目中的高空作业或者重要工程环节中,必须要求员工持证上岗,以降低施工中各种风险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应做好各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重点应审查其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员工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求各分包单位能顺利完成施工建设,并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2.材料管理的优化。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中所需建筑材料包括了:模板、钢筋、水泥、骨料、脚手架等等,其材料种类和材料规格都非常多。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实现,必须做好钢筋混凝土项目中材料的优化管理,以督促材料的及时供应与合理使用。

2.1优化材料的供应管理。工程项目中的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采购、运输、仓储等环节,一方面对于钢筋混凝土项目中所需大宗材料、主要材料应当实施统一调度、计划和采购的方法,在提高材料的供应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材料供应管理还应当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紧密联系,通过不断交流情况,相互配合,使材料的供应能真正做到按时、保质与保量,从而充分满足项目施工的要求。

2.2优化材料的现场管理。由于钢筋混凝土项目中所需材料数量多、运量大,加上施工现场普遍较为狭小,各工序之间交叉作业多,这都导致材料在供应、运输、管理等方面存在矛盾,容易造成材料的使用浪费或使用错误。因此,必须优化材料的现场管理与调度工作。一方面,应通过建立与完善材料的现场管理制度,并始终坚持定额供料,以保证材料的使用质量,并有效遏制材料的浪费行为;另一方面,还应做好材料的入场验收工作,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明与送料凭证,从而有效控制材料入场的质量关卡与数量关卡。

3.机械设备管理的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中所需机械设备的种类与数量也越来越多,如钢筋轧制机、钢筋调直机、插入式振动器、起重机械等,其使用与管理情况,都将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造成直接的影响。为此,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调度与使用,以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优化。

3.1机械设备选择与调度的优化。一方面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工艺特点正确选择机械设备,要求所选择机械设备应经济适用,且维护管理方便;另一方面,还应做好机械设备的调度管理工作,尽量减少设备的闲置或损坏问题,以提高其利用效率与产出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工程质量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人工挖孔灌注桩,地下二层,地上32 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

2、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现象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原因分析

①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

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

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

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

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

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预防措施

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

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

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

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

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现象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原因分析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3预防措施

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

②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后,即可放置梁下部钢筋。若横梁比纵梁高,先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然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若纵梁断面高度答应横梁,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即“先纵后横”。

2.3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2.3.1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3.2原因分析

①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②忽略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③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

④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2.3.3防治措施

①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

②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③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2.4 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2.4.1现象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4.2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是合理的,而且总构造角度看也合理。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练习梁支座处,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形式的工程中,大多数是需要抗震设计的,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度,而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型的弯钩张,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二排钢筋必然相抵触。

2.4.3防治措施

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焊点焊,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第9篇

【关键词】楼梯踏步施工缝;质量通病;技术措施

To eliminate stair treads the common problem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joints

Ren Shuai—hui

(Hand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HandanHebei056001)

【Abstract】I accumulated through years of field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the common problem of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joints of the stair treads surveys and studies, analyze the causes and propose solu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Stair treads construction joints;Quality common problem;Technical measures

市场经济建设中,注重了建设速度、轻视了质量通病,尤其是楼梯踏步施工缝部位,夹渣、错台、露筋等质量通病非常普遍。楼梯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楼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制定预防和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

1. 现状调查

1.1[现状一]经对2010年施工的6栋主体工程和4栋市优质主体工程的观感质量检查分析,其室内楼梯踏步施工缝的质量评定为好的3栋、一般的5栋、差的2栋。

1.2[现状二]2011年5月份的月度质量检查中,经查我市华祥大厦、磁县清泽园1~2#楼、邯郸配电网调度中心、邢台东方格兰维亚小区7#~9#楼、邢台天一城19#~22#楼5个项目部,11栋楼、30个楼梯、120个楼梯施工缝,评定为好的21个、一般的64个、差的35个。即优良率为17.5%、合格率70.8%、不合格率为29.2%。

表1楼梯踏步施工缝质量问题统计表

项次 检查项目 检查数量 不合格数量 所占检查点百分比 不合格频率 累计不合格频率

1 施工缝混凝土夹渣2 施工缝留置位置、方向不正确3 施工缝混凝土错台4 施工缝混凝土蜂窝5 施工缝混凝土露筋6 表面平整度偏差120

15 12.5% 42.9% 42.9%

12 10.0% 34.3% 77.2%

4 3.3% 11.4% 88.6%

2 1.6% 5.7% 94.3%

1 0.8% 2.85% 97.15%

1 0.8% 2.85% 100%

合计 35 29.2%

通过排列图(见图1)分析可知,施工缝混凝土夹渣,施工缝留置位置、方向不正确是影响楼梯踏步施工缝质量的主要原因。(楼梯踏步施工缝质量问题统计表见表1)

2. 原因分析

楼梯是建筑物的重要通道,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更是唯一的疏散通道,楼梯施工缝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通过调研和分析总结出造成楼梯踏步施工缝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5点造成: 

(1)作业人员培训不足。

(2)挡板模板厚度不够、强度低,下部未开钢筋槽。

(3)交底不明确。

(4)挡板模板固定不牢固。

(5)施工缝处未设清扫口。

图1

3. 对策实施

(1)实施一、解决作业人员培训不足。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对项目部模板和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岗位技术知识培训,并组织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循环参观,增长施工人员的见识、经验,可对质量较差的项目部施工人员进行处罚,对质量优良的项目部施工人员给予了物质奖励。

(2)实施二、制定技术措施。

将挡板模板厚度改为30mm,并在挡板背面加方木,增强挡板强度。在挡板下部根据楼梯钢筋间距开设钢筋槽,同时在施工缝钢筋下部加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钢筋,长度同楼梯板宽,待下层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拆除。(见图2)。

图2

(3)实施三、审核技术交底,提出整改意见,组织人员进行专项交底。

工程技术人员应深入各施工项目部,检查项目部模

板、混凝土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提出整改意见,将整改好的技术交底下发到各项目部,并在各个项目部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进行楼梯踏步施工缝专项施工交底。

图3

(4)实施四、制定挡板模板固定措施。

在挡板模板上部加设30mm×50mm通长方木,同时在挡板模板下部加设三角方木,将通长方木和三角方木与楼梯侧模和底模固定牢固,另外在施工缝处楼梯板钢筋下部加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通长钢筋,待浇筑混凝土后拆除,防止了施工缝处露筋现象的发生。每次楼梯模板支设完毕后,由工程部人员会同项目部质检员检查施工缝模板加固情况,加固不牢固的立即整改或返工,防止因加固不到位引起的跑模现象,通过对挡板模板加固的控制,有效改善了楼梯踏步施工缝处混凝土的观感质量,防止了漏浆跑模。(见图3)。

(5)实施五、制定施工方法,监督实施。

在楼梯侧模施工缝处设置一块150mm宽独立模板作为清扫口,待梯段下部混凝土浇筑后,拆除独立模板,在梯段上部混凝土浇筑前,设专人清理施工缝内杂物并浇水充分湿润后,封堵楼梯侧模清扫口。经验证,侧模留设清扫口有效地防止了施工缝处混凝土夹渣的现象。

第10篇

一、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宽了职业教育思路

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使我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在何光全教授的《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讲座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现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真切感受到了国家**教育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我认识到**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有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以及职业价值观。理论的积累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尽管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研究理论,探索出更好的职改发展之路。我深受鼓舞,也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蒋华教授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科体系构建》讲座中,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我国职教课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职教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类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实训、实习、实验)等类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论”审视职业教育及其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职教课程既要符合行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同时又必须遵循相应的教育规律和达到国家的教育目的。因此,其课程的内涵既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人格完善和体质增强,通过学习,使我构建了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了实施综合素质就业导向的职业课程发展观。在培训中,我们一直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包昆锦的《全纳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运用》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改变了对学生一贯的只有终结性评价的模式;突出了发展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从而使自己变原来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为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真正体现教学评价的过程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出爱学习、会学习、有创新精神和能够吃苦耐劳得学生。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全纳教育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受用的,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将会把这些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每一场讲座,都是思想的洗礼,旧思想的删除。内容涉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观、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理念与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研究项目设计与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等。老师们新颖的职教观点和教学方法,风趣的讲解,使长期困扰我的中职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问题,茅塞顿开。更新了职教理念,特别是陈中桂副教授的《中等职业学校师生的心理调节》给我印象很深,教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掌控中职学生的心态以及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与技巧。

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1、思想上有了根本转变

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更要为他们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少数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全社会的全民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对我感触颇深的是学院特地安排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大家对于自己所在学校的办学经验共同分享。通过和学员们、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能够通过各自不同的教学观点和教育理念,了解到各地教学的优势和长处,理解到建筑施工教学不仅需要好的硬件设备;更需要的是一支教学思路灵活、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态度积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 2、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较系统地学习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建筑边坡支护结构工程案例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技巧》、《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构造分析》、《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建筑工程cad案例实训》、《建筑工程事故诊断与分析》、《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案例分析》、《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实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案例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常见安全隐患案例分析》等课程。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我深感以前知识的不足和老化,只有不断告诫自己要更加努力、加倍用功、勤学苦问,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和提高。我以极认真的态度坚持出满勤,课堂上总是认真做好听课笔记,下课后虚心向同行们学习。授课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我今后学习的楷模。

3、提高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培训阶段,学院设置了gps、探地雷达、cad、全站仪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实训的课程。通过对相关建筑设备和软件的了解和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操作技术的人才。学生的操作主要是通过实训课教学来获得的,实训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可见实训课教学极其重要。另外通过交流,探讨了学生就业、择业及创业的状况,开了眼界,也真实感受了生产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间共同面临的职业培训新任务。

三、企业实习实训心得

我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市**路的***集团总公司的***项目部。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深入施工现场,多看、多与工地管理人员和工人等交流,学习工地的管理方法和施工工艺。明确施工单位技术员的职责范围,熟悉与掌握技术员的各项工作要领,把第二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建筑施工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实习时我紧紧把握“提出一个问题,开展两种讨论,树立三种意识,作到四个结合,达到五种能力的提高”的主线,具体为:每天实习前围绕实习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实习时遇到问题大胆开展学员之间、工徒之间讨论,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孜孜以求意识和忧患意识,力争作到个人自学与集体实习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局部和整体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人业务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专业知识素养和网络建设能力的整体提高。

从单一授课教师到建筑工地实习者,短短*个月的实习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最主要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社会在加速度地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作为一名建筑专业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单位里,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说,短短一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 看

一看图纸,来到工地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感觉每个地方都值得好好的看看,指导老师也说了要“三看”,图纸是必不可少的,拿了一本4#楼的施工图翻开看了起来,我先重点看建筑设计施工说明和结构说明,确实里面有很多的东西需要记住的,特别是结构说明里面,建筑构造做法表、钢筋的使用,锚固等等。而后看平、立、剖图,对房间的开间,进深,高度有所了解,在大脑里形成立体图。但在看结构图时就遇到了困难,结构平法图掌握的很不好,剪力墙、柱、梁、板的钢筋标注大部分看不懂,后来,在组员的帮助下,自己拿着图纸去现场对钢筋。现在可以说平法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

二看资料,要说资料工地上实在是太多了,工作联系单:里面有变更、具体做法、通知等;会议记要:监理月报、工地例会、专题会议、项目监理机构内部会议等;施工组织设计;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施工方法;*月份*月份的施工进度计划表;关于桩基工程,问监理拿份文件,了解了桩基部分的有关知识,如桩径尺寸、长度、持力层、单桩竖向承载力,打桩时可能发生“瓶颈”桩、“大肚子”桩等,入土深度控制、容许偏差范围及桩身砼质量控制等等;

三看施工工艺,看钢筋工程中钢筋的接头和断点焊接及钢筋间距是否满足要求。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和约束边缘柱的连接构造,直径小于16采用搭接,大于16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对于柱机械焊接时纵筋距基础、楼板顶面大于500,相邻钢筋交错连接大于35d,箍筋和拉筋弯钩和间距的构造,拉筋采用梅花型布置,垫块的使用。看模板支撑体系,对拉螺栓的布置,严禁使用废机油满涂等;砼工程中采用一次支模一次浇注,砼的测温等等;止水带,后浇带的做法;施工缝留置,柱、剪力墙留在梁板底50~100㎜,梁留在1/3跨中;伸缩缝的留法和做法;灌注桩的施工过程,钢筋笼是否合格等。

(二)施工质量与管理

施工质量与管理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必须有严格的管理,质量才能有保障,反过来,有好的质量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之相照应。《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XX在建筑工程质量上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每个施工单位都以它做为施工质量评判的标准。下面就施工中常见的质量事故做简要分析,阐述施工质量与管理的关系。

1、底层模板支架沉降

⑴原因分析: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善,支模前不进行设计,立模后不仔细检查支架是否稳固,施工班组操作技工没有进行培训,不熟悉施工方法,盲目蛮干,导致发生工程事故。

⑵保证质量措施:模板支架在浇筑砼前必须按规范要求,经过认真的设计计算来确定。施工前应将支模基土夯实填平,放好支架轴线位置,铺垫碎石垫层,支架下应设置垫块。

2、胀模

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鼓出、偏移、爆裂甚至坍塌,出现胀模。

⑴原因分析:模板侧向支撑刚度不够,模板太薄强度不足,夹挡支撑不牢固;柱模中如果柱箍间距过大,就会出现胀模现象。

⑵保证质量措施:模板就位后,技术人员应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般梁中部用铁丝穿过横档对拉,或用对拉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柱模应计算浇筑砼时的侧压力,检查箍距是否满足要求,及时加设达到标准的水平斜撑、剪刀撑等。

3、钢筋加工制作错误

⑴原因分析:施工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操作人员不经培训即到施工现场进行操作;不懂钢筋级别,工地没有配料单,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使下料长度失控,时长时短。

⑵保证质量措施: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查制度,每道工序都要有检查,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出钢筋配料单,钢筋应先经过调直,除锈后再下料。同一规格的钢筋应统一挂牌,标明钢筋的级别、种类、直径等,运输、堆放、吊装时要有专人负责。技术人员要认真做好钢筋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漏放构造钢筋

⑴原因分析:对结构设计认识不全面,对构造钢筋的作用重视不够。再我看来多数都是重视不够而忘记还应该放置构造钢筋这回事,如少放或者不放梁中“腰筋”,柱下弯起钢筋等等。

⑵保证质量措施,做好安全工作计划:认真检查已经安装好的钢筋,补足构造钢筋,尤其是现浇板边、角部位,梁的支座部位,墙或板预留洞口的周围。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构造钢筋的位置,不得随意踩踏等。

5、混凝土浇筑不当使构件存在缺陷

此缺陷在拆模后看的清楚,给予补救已经来不及。因为砼已经初凝,会出现蜂窝、麻面、凸凹不平、露筋、孔洞、夹渣等现象,影响结构耐久性要求。 保证质量措施: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局部修复、灌浆、补强等。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明确操作要求,并向工作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明确责任,实行分界挂牌制,加强现场管理,浇筑砼时注意观察模板受荷后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三)实习实训的经验及收获:

首先本此实训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习实训我更加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知道了,在工地上怎样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交流等。

人非生而知之,要学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没有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这次企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实际生产的知识。这些知识就像是优良的种子,当我回到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将这些种子播撒在职业学校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为圆满的完成实习而高兴,更为能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骄傲和自豪。

第11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能力培养;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4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变的越来越宝贵。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现代化建筑物开始最大程度地向地下和高空发展,这不仅给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随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安全与质量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就整个建筑市场发展环境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仍然无法达到安全施工的要求,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1]。因此,为建筑领域培养合格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显的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在的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及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初始岗位是从事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项目代建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岗位;发展岗位是企事业中层部门经理、工程项目经理、代建经理等。《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要分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两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和控制能力,并能够运用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进行管理;同时具有收集和编制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施工现场备场容管理、施工消防安全管理以及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能力。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向导”进行课程总体设计

首先,教学团队通过对建筑行业的企业进行调查,同时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标准,把课程对应岗位设定为质检员、安全员。其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度分析质检员、安全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过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向导”对课程进行了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计和能力项目训练设计两大方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面,结合质量员、安全员的工作内容,把该课程划分为8个模块,如表1所示:

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上面,对质量员、安全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深度剖析,以工作过程为向导,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设计了8个能力训练项目:1)土方工程、地基处理等工程质量验收;2)钢筋、模板、混凝土、钢结构、砌体工程质量验收;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4)建筑装饰装修与节能工程质量验收;5)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分析;6)阅读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阅读、审查和编写施工机械的安装和拆除方案;8)阅读和填写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学生通过能力项目的训练,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了解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借此“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2]。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实训并重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操作三者融于一体,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3]。本课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为载体,创新设计教学情境,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1、项目法教学:选取某个实际工程为对象,结合施工进度将工程分解为一个个实际任务,学生们围绕着具体的任务开展学习,通过模拟操作、现场考察、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4]。1)模拟操作:针对质检员的岗位能力培养上,把某个典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分解为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屋面工程等几个部分,给学生分配质量验收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2)现场考察:带学生去某个在建工地进行实地教学,要求学生对该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以及检查安全隐患。

2、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在于案例的丰富性,通过遴选一些比较典型的质量与安全事故进行讲解分析,一方面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一方面也可以融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选一些比较热门的案例给学生们进行讨论,从而将老师传授的东西真正地运用到时间中去,掌握一些常见的质量与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方法。

最后,在考核方面,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是手段而不仅仅是目标,比较偏向技能类的成绩评价更应注重平时过程的考核[5]。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知识考核、实操训练五个方面组成。整个考核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度。

(二)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标,制定学习方法

以8个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都要参与,由老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一环接一环,让学生亲自体验整个学习项目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为此,采用了分组教学方法。根据班级人数一个小组有3-5名同学,每个小组合理安排不同梯度的学生,从而起到学生之间互补和互相学习的作用,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为不懂而缺乏参与感。

(三)以“钢筋工程质量检验”为例,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钢筋工程质量检验”的整个教学流程为:1)模拟操作:以某个工程的钢筋工程对象,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分组布置模拟钢筋工程质量检验的任务;2)现场考查:带学生参观某在建工程的钢筋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并分小组对该项目的钢筋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格;3)实训项目强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筋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给学生安排钢筋工程实训。学生们分小组完成一个钢筋工程的材料验收、钢筋构件绑扎工作,并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对彼此的钢筋构件进行质量验收。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学生掌握了钢筋工程的质量标准、操作方法、验收要求,从而具备了该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

四、 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了教师讲授的知识,对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顶岗实习甚至工作打好了基础。然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1)如何设计模拟操作环节,使其更加贴合实际工程,同时让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2)现场教学的场地有些;(3)教师的实操水平和现场经验有限等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实践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7): 34-35.

[2] 林文剑.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6): 181-182.

[3] 王蔚.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 (14): 23-26.

[4] 王怡.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4 (8): 375-377.

第12篇

【关键词】等电位;等电位联结;电击;安全用电

一、我国防范触电事故规范的发展

1999年,我国就在《住宅设计规范》中提出了在民用住宅卫生间安装局部“等电位”;2002年,我国规定“在涉外三星级宾馆以上的洗浴卫生间安装局部等电位”;2005年以后交付的住宅、卫生间等电位预留装置成为验收的必要条件。2012年,《住宅设计规范》的颁布,已有明确结论:“设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2013年3月1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修委员会下发文件,要求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用户普及。4月22日,武汉建筑装饰协会发文并转发中装协文件,对全社会推广等电位联结,要求各装饰企业开展技术工人培训。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不同于普通电路的安装,技术人员必须接受“等电位”联结的专业系统培训,并持有专业的技能培训证书后才能进行等电位联结,否则不规范的“等电位”联结会为家居用电安全带来更多的隐患。所以中装协于3月、武汉装协于4月对“等电位”联结进行发文,要求对局部“等电位”联结及培训高度重视。武汉市装饰行业“等电位”规范行动已经启动,武汉市等电位唯一培训机构已经开始接受装饰企业的报名。

在此提醒居民在找装饰企业装修时应该要求装饰企业对卫生间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并确认其技术人员是否持有“等电位”技能培训证书。而装饰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向专业的“等电位”培训机构报名,其技术人员接受“等电位”的专业系统培训,并合格拿到“等电位”技能培训证书后,才能进行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在今年3月1日的一份文件中说:通过调研和抽样证实,目前99%以上装饰企业并未执行国家相关标准,没有将卫生间局部等电位列入施工规范,甚至对等电位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给住宅安全用电埋下隐患。国际电工IEC标准化委员会将卫生间列为“高危电击场所”。

为了保证卫生间的用电安全,新版《住宅设计规范》第8条明确规定:住宅卫生间内应作等电位联结。关于“等电位”的规定,新老版本《规范》只有一字之差:即由原来的“宜”改成了“应”。新规范的强制性条款明确了“等电位”非装不可的地位,也表明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日益重视。

二、卫生间电击事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卫生间电击事故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有关在卫生间洗澡时发生电击事故从而造成人身伤亡的报道常见诸报端。而发生此类电击事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体淋湿后阻抗大幅下降。原来,人体干燥时,身体的电阻比较大,通常有2000欧姆左右。这时如果有几十伏的电压通过人体,最多感觉麻一下,不会有其他问题。但人在淋浴后遍体湿透,身体阻抗大大下降,此时电阻可能只有100~200欧姆。这时沿金属管道导入卫生间的电压哪怕只有一二十伏,即足以使人发生心室纤维颤动而致死。而卫生间一般都装有澡盆或淋浴盆,室内环境比较潮湿,发生电击事故的可能性很大。有鉴于此,卫生间已经被国际电工标准列为电击危险大的特殊场所。

2.防止卫生间电击事故发生的方法

卫生间作为容易发生电击事故的场所,有没有一个装置能像安全气囊那样,保护居住者的安全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是将建筑物中各电气装置和其它装置外露的金属及可导电部分与人工或自然接地体同导体连接起来以达到减少电位差称为等电位联结。

住宅楼做总等电位联结后,可防止TN系统电源线路中的PE和PEN线传导引入故障电压导致电击事故,同时可减少电位差、电弧、电火花发生的机率,避免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和人身电击事故;同时也是防雷安全所必需。因此,在建筑物的每一电源进线处,一般设有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由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与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结构构件进行连接。

在进行卫生间内局部等电位联结时,应将金属给排水管、金属浴盆、金属采暖管和地面钢筋网通过等电位联结线在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处连接在一起,当墙为混凝土墙时,墙内钢筋网也宜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金属地漏、扶手、浴巾架、肥皂盒等孤立之物可不作连接。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采取螺栓连接,设置在方便检测的位置,以便拆卸进行定期检测;等电位联结线采用BVR-lX4平方毫米导线在地面内和墙内穿塑料管暗敷,等电位联结线及端子板宜采用铜质材料,是因为其导电性和强度都比较好。

另外应注意卫生间如果原来没有PE线,卫生间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不得与卫生间外的PE线相连,因PE线有可能因别处的故障而带电位,反而能引入别处的电位;如果卫生间内有PE线,则卫生间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必须与该PE线相连。由于现在住宅卫生间内几乎没有金属给、排水管、金属浴盆等金属构件,广州地区也无采暖管,所以仅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内预留备用端子,以供住宅装修时选择金属卫浴设备时做等电位联结。

三、卫生间等电位联结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卫生间用电器具已经通过PE线接地,并有漏电保护器保护,所以器具无须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局部等电位联结和漏电保护器是两种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能互相代替。

误区二:《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第16页中,LEB线均采用BVR1*4mm导线在地板内或墙体内穿管暗敷,可是卫生间有的插座PE线才用BV-1*2.5mm2,违反了PE支线不得大于干线的规定。

等电位与接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E线是接地,LEB线接的也可以是地,也可以不是地,只要让卫生间处于同一电位即可。卫生间插座内的PE线可能会带上危险电位,这时就通过LEB对该电位进行钳制。可见LEB线并非是PE支线。其实LEB线也可用BVR-1*2.5mm2导线穿塑料管暗设。02D501-2第5页的表一提供了等电位联结线截面的选择标准,其中对局部等电位联结线是这样说明:一般值为不小于0.5倍PE线截面,最小值在有机械保护时为2.5mm2铜线。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误区三:混凝土本身不导电,所以不必对里面的钢筋网络进行焊接。

干燥的混凝土是电的不良导体,电阻率较大,但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硅酸盐与水形成导电性的盐基性溶液而且加入了较多的水分,成形后结构中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细孔洞,因此会储存一些水分。浴室是潮湿场所,其中的水分、湿气通过毛细血管作用吸入混凝土中,使混凝土总是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时的混凝土就成了较好的导电物质,电阻率只有100~200Ω.m。所以在浴室内对混凝土里面的钢筋进行焊接可以有效的保证地面的等电位。

误区四:卫生间底板钢筋网格只要焊通即可,不必焊成不大于0.6*0.6m的网格。

当危险电流经过人体足底流入卫生间底板时,由于卫生间底板电阻的存在,使底板呈喇叭形电位分布。在喇叭形曲线上任两点间都会存在电位差,步长越大,人体承受的跨步电压越高,我们若把网格焊成不大于0.6*0.6m,人在地面上站立、移步时接触到的电位相等。

误区五:卫生间的底板钢筋网联结后应与附近的柱内竖向钢筋焊接,再由该主筋引至总等电位联结板。

MEB(总等电位联结)是大范围的等电位,该电位与大地电位相等,而LEB是局部小范围的等电位,该电位不一定为地电位,局部等电位联结作用范围越小越安全,两者不应混同。如果刻意联结反而容易因施工和使用不当将别处危险电位引入本层卫生间,所以无须刻意将其联结。

误区六:卫生间底板钢筋网格必须与防雷引下线焊接。

雷电是一个复杂的放电过程,其放电总是沿电阻最小路径进行。雷电既可能沿引下线也可能沿金属给排水管、燃气管等引入大地。若可以将LEB系统与引下线焊接反而可能引入危险电位,关键是做好局部等电位联结,这样即使雷电流引入也不会出现电击事故。

误区七:局部等电位要做接地电阻的测试。

等电位和接地是两个概念。卫生间等电位联结测试不是测试接地电阻,而是测联结导体的电阻值来判断其联结的有效性。卫生间局部等电位电阻不得大于3Ω.而接地电阻是测量电流泻入大地的能力,接地电阻根据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1Ω,所以局部等电位不做接地电阻的测试,但要做等电位有效性测试。

误区八:卫生间管道穿楼板金属套管,管道金属支架不必进行等电位联结。

虽然套管与管道之间的填充物不会导电,但考虑到套管直接与底板钢筋接触,人脚容易碰及形成电位差,而打在钢筋混凝墙体上的管道金属支架直接与钢筋网接触也容易形成电位差,故这些部位应做好等电位联结。

误区九:卫生间与基础接地梁焊接地一样应焊接底板筋。

局部等电位只要求在局部区域内接触到的电阻不大于3Ω,并不考虑土壤的影响。只要能将卫生间联结贯通成一个等电位体,无须对底筋面筋刻意要求。

误区十:四周圈梁不必用圆钢跨接焊通。

为了保证局部等电位有效贯通,避免施工中的错误,保证联结的有效性,应该将四周圈梁跨接焊通,形成等电位环路,以防止漏焊、错焊,确保安全可靠。

误区十一:卫生间底板钢筋交叉处已经用铁丝帮扎形成等电位,不必进行焊接。

局部等电位保护的是低于12V的危险电压,这么低的电压可致人死亡,却无法像雷电流那样使钢筋焊通,这时较高的接触电阻根本无法保证可靠的等电位联结,所以必须焊接。

误区十二:已经做好总等电位的金属管道不必作局部等电位联结。

局部等电位联结的不一定是地电位,可能是地,可能是220V,也可能上万伏。若管道为地电位又未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而卫生间外露可导电部位因事故带上220V,此时人体若同时接触该管道和该带电部位时就形成220V的电位差,人体处于危险状态。同样道理,卫生间的金属门窗栏杆虽然已经做好防侧击雷措施也要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误区十三:复合给水管没必要做等电位联结。

铝塑复合给水管、铜塑复合给水管等类型的管材尽管外表不导电,但是其接头配件、阀门、管道水表等外表均能带电,而管道内部往往是充满水,均能传递电位。所以卫生间内部有这些明露可触及的管道配件均应做好等电位联结。

误区十四:底板钢筋必须用圆钢跨接焊通,焊接长度必须达到圆钢直径的6倍。

卫生间底板钢筋往往太小(Ф10甚至Ф8),为避免焊接时焊断底板钢筋,可只对交叉点进行点焊。实测中发现对交叉点进行点焊完全可以满足联结的有效性。

误区十五:可以采用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测试仪、万用表进行等电位联结有效性测试。

由于目前市面上的等电位测试仪较少,现场工作中经常遇到用接地电阻测量仪、万用表等来代替测等电位联结电阻,这是错误的。万用表的测量电流通常较小,不满足国家规定的检测电流不小于0.2A的要求。接地电阻测量仪用来检测接地体或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通常需要辅助接地极。钳型表是用来检测包含地电阻在内的回路电阻的,也可以测量其他闭合回路的电阻,适用于检测多点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其基本条件是接地系统中各接地极之间无电气联系,但绝对不能用于独立接地体或各接地体之间有电气联结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检测。绝缘电阻测试仪的电压也不符合要求,测其导通性尚可,测量低于3Ω的等电位电阻则不行。所以必须采用专用测试仪进行测试或者采用伏安法测量。

误区十六:局部等电位联结线可以穿钢管敷设。

一些设计中对电工管材统一设计为金属管,承包单位在报价时也往往忽略了塑料管的报价,造成实际施工时等电位联结线穿钢管敷设,这是错误的,原因是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中的联结线为单芯PE线,为避免产生涡流现象不能穿钢管敷设。

参考文献

[1]温澍萍.浅谈电气安全管理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2]张小红.浅议加强电气安全管理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

[3]盛同平.建筑施工电气设备的安全用电浅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4]凌智敏.触电电流与电气安全[J].电气应用.

[5]张亮.电气安全[J].电器工业,2005(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