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06:44: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绿色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037文献标识码:A
绿色经济是一个行政的表述,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绿色”的概念在社会上广为运用,很多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有关的概念、行为、活动都把绿色作为一个形象的说法。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人口激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而绿色生态经济不但可以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源等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要素。在21世纪这个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的时代里,要想根本解决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成为一种划时代的发展思想和崭新的发展观,作为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的绿色经济于是成为全球化大趋势。
二、倡导绿色经济
企业应该着眼生产绿色产品,加强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管理及自主创新来发展绿色经济。为此,对企业来说,要求树立“零排放”理念和绿色价值观,要不断向员工宣传绿色理念,这是建立绿色企业的思想基础;要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制定既符合客观环境变化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推进企业绿色化的具体规划;要尽快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以推动绿色发展规划的实施。
而对消费者来说,要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崇尚自然和绿色文化,努力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社会氛围。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在GDP的总量上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一种考虑增长质量和增长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指标。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当国家和地区GDP处于5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从资源消耗看,生产同等资源产品,我国要比美、日等发达国家多动用1-2倍的矿产资源;从能源利用上看,我国新增单位GDP要比世界其他国家平均多消化3倍以上的能源;从资源再生角度看,比如水资源,其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
显然,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除非有大规模的技术突破,否则,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因而必须寻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最高形式,也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泡沫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建立了一组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循环经济理论与较早期的绿色经济理论相比,有明显的进步。
循环经济是将过去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非成本要素――生态环境从经济系统之外独立出来,从而改变企业获得利润而要社会大众承担生态环境成本的不对称的经济运行机制,它是一种绿色生态经济。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三、绿色经济是生产标准化和营销准入化的革命
绿色经济当然要多种些绿色植物和经济作物,但这只是起点,发展绿色经济首先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标准化革命。拿农业环节来说,绿色农业旨在生产绿色农产品,而“绿色农产品”是有条件、有标准、要认证的。其基本条件是环境没有或很少被化学合成物污染,其产品符合绿色标准。
因此,不仅要加快农产品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抓紧淘汰劣质品种,大力开发优质品种,大力发展市场价格和质量都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而且要大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了ISO14001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企业只有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其产品才能获得通往世界市场的绿色签证。食品实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安全食品标准化生产,营销准入化就是要取得市场绿色通行证。
四、绿色经济是产业化经营的革命
绿色经济不只是绿色种养业,而是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营销、绿色科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根据市场需要,走“绿色(特色)+规模+科技+名牌”生产绿色农产品,创建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型农业持续发展模式。用知识化和生态化相互融合的绿色工业发展模式,围绕绿色食品、绿色中药材、绿色土特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企业,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和名牌产品。要用信息化和生态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构建特色工业产业链工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绿色营销是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关键。
总之,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要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学民,徐志辉.生态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环保现在这么热,不断有新词涌现,并且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今年上半年,中央提出了“绿色化”的概念,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嗨,无非又给环保多准备了一顶大帽子,要生态文明,要可持续发展,要绿色,不都是一码事吗?但专家们可不能同意,简单三个字,要真解读起来那也必须是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那么“绿色化”究竟是几个意思?先来看看权威版解读:
人民日报:“绿色化”既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是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与此同时,“绿色化”还将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在会上解读“绿色化”时指出,“绿色化”是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来改造国民经济存量,构建增量,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中国传统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代价比较大,形象的说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绿色化”就是要“去黑存绿”,用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实,“绿色化”可以小到个人的一次绿色出行,也可以大到全球的一场绿色革命,总之是包罗万象,凡是环保相关,皆许收之麾下。如要仔细想想,这绿的对象是什么,化又要化到什么范围,什么程度,似乎又变得抽象了起来。
目前,中国的绿色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表示:“环境的最大压力来自于经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要依赖于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必然选择。”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响应。里约+20会议成果文件也明确提出,必须对各种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进行评价,寻求绿色经济政策的评价方法,并鼓励各方在国家情况和条件允许范围内将这些因素纳入决策中。
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环境不再是经济发展负担,而是经济发展动力之一,对环境的投入和治理的是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
那么经济要绿又应该从何绿起呢?作为决策者必须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实现真正的“绿色化”,目前的差距和不足到底在哪里?中国很多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在推行,大量研究报告亦如是,参考了很多国外完善的指标,借鉴了大量国外先进的经验,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在层层下放落实的时候非常缺乏实用性。所谓具体,就是把这些“高大上”的宏观研究微观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某地区的绿色化程度不够高,那么到底短板在哪里?要解决这块短板需要什么样的投入产出比?以治理空气污染为例,是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还是要减少燃煤量,还是说露天烧烤,居民油烟才是罪魁祸首?而这些问题都不是单一化的,可能还牵扯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法律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听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个好处是,在相邻行政地区的研究报告里,可能会存在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又为更高一级的行政区域的“绿色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
绿色投资
提到绿色经济就不得谈绿色投资,因为资金分配比例和流向可以准确直接的反映出一个国家要实现绿色化的决心和程度。国内很多观点认为,凡是用于增加绿色GDP的货币资金(包括其他经济资源)的投入,都可以称之为绿色投资。西方国家的学者则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通常把绿色投资称作“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SRI),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投资者和社会带来持续发展的价值。
对比国外的投资项目就会发现,中国的大量资金还是投向了重化工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东西,而真正用于基础设施,比如高速公路,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设施还远远不够。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忍受褐色发展,这是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但我们可以在政策导向方面做一些工作,就是通常所说“萝卜和大棒”的问题,我们现有的指标很多都是“大棒”,是约束性指标,比如排污企业,怎么排才符合标准,而未来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积极的、鼓励性的政策,需要“萝卜”来刺激和推动企业更多的去投入环保产业。
可以看到,现在的绿色金融投资领域企业也正在发生一些质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达到国家的强制性标准,他们更多在考虑从国家产业政策中寻求相应的激励和鼓励措施,或者是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所以即便政府一时间难以扩大绿色投资的比例也可以鼓励和引导企业率先进入这些绿色产业领域。
绿色消费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常常受此局限。谈到绿色经济,大家可能更多在关注生产端。比如有新闻报道,某某企业又排了多少污染物,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现身,一起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痛骂黑心企业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健康。但事实上消费不绿色是中国环境质量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简单来说,到底是谁养活了这些黑心的污染企业?还是消费者。如果大家都能够选择达标环保做得最好的企业产品,倒逼企业不敢再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勾当,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近年来,中国清洁生产法的关注点已经开始从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转移,从早期的重视工业生产的投入来减轻污染和污染带来的危害,转向了对产品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对资源产生的影响,所以绿色消费是实现绿色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人类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对于整个绿色经济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结语
中央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发展已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而且是超过了承载能力上限,或者叫褐色经济。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早已路人皆知,雾霾、垃圾围城、饮用水污染。那么从经济角度来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些问题是由经济哪个环节造成,这个环节造成当中谁贡献大?弄清楚这些问题,恐怕才是真正面向决策的“绿色经济”。
一、奥运经济带来巨大商机
对任何主办国来说,奥运会都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盛事。对于刚刚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巨大进步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借一场规模空前的赛事,来测试中国的上升实力,展示一个新的、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形象,并让正谋求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找到最佳秀场。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下奥运会收益纪录之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2004年雅典奥运会给希腊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早在2001年开始,希腊的GDP增长就大大高于其他欧元国。
从近几届奥运会的实践来看,洛杉矶、汉城、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举办当月及之前的18个月,奥运会主办城市所在国的股指往往大幅走高,有的甚至创下历史新高。举办国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推动股指上扬的现象被称作“奥运经济”现象。
二、企业应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作为市场营销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了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照顾生态层面的新的营销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随着绿色营销逐渐成为国际上企业营销的主流,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关注绿色营销,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对生产、销售、定价、服务、包装、广告等各个方面进行绿色改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企业仍存在非绿色营销。传统的、非持续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仍居主导地位,绿色技术与绿色标志的应用、绿色产品的生产与设计、绿色营销观念培养落后等状况,严重阻碍了绿色营销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
(一)绿色营销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绿色营销要求环境因子的使用价格在市场中得以体现,即环境与资源的使用者应该为其使用付费。这笔费用开支来自三个部分:首先,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在生产、营销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或者将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为了防止和减少污染,企业必须开发和使用清洁技术,研制和生产绿色产品,引进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国家为了约束企业污染行为而对排污企业征收一定费用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资源的成本。按照绿色营销的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企业要开发节能技术、研制节能产品、开发绿色资源,这些在实施绿色营销的初期无疑会加大企业的成本投入。而且,当企业生产不得不使用昂贵资源或稀缺原料时,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再次,绿色营销的其他每一个环节也都有可能在企业从非绿色营销转变到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加大企业的成本支出。比如,对员工进行绿色教育和培训、搜集绿色信息、争取绿色标志、开展绿色宣传和服务、实施绿色营销监管等,都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企业的性质决定其不会主动支出绿色成本。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当前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追求的首先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企业的这种经济人特性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遵循低投入、高收益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企业将设法在不影响收益的前提下把成本投入降到最低限度,而绿色营销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绿色营销尚处于尝试阶段,企业的初期投入也会增加未来产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收益。表现在现阶段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上,就是在缺乏规则和制度约束条件下掠夺性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普遍的短期行为以及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漠视。这显然与绿色营销大相径庭,并造成了外部不经济。在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企业是不愿意将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只要不实施绿色营销的机会成本还不足以威胁到当前利益的获得,企业就不会主动实施绿色营销。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
(一)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着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要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往往是假借绿色营销之名,行刺激消费之实。可见,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尚需极大努力。
(二)大力开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企业以绿色需求为导向,实施绿色R&D及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品牌和绿色包装。在此过程中,产品的R&D及设计应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产品的生产应做到“清洁生产”;产品的包装应符合“可循环”、“可生物降解”要求。绿色标志是绿色产品的重要品牌策略,表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及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它被喻为通向市场的通行证,企业应重视绿色标志的认证申请工作。
(三)制定绿色价格。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应计入成本,构成价格的一部分。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格”来定价。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认可程度的不断增强及绿色消费日益增加,企业用于环保的投入将能够得到补偿,并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从长远来看,唯有绿色生命力的企业才能得以长久。
(四)选择绿色销售渠道。绿色销售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销售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中间商,加强渠道成员的绿色观念教育;设立绿色产品专柜或绿色产品销售公司,尽可能缩短销售渠道,减少长渠道带来污染大的可能性等,逐步建立绿色产品的流通网络,同时注意这些网络与网点的“绿色包装”。
(五)大力开展绿色促销。企业应积极参与各种与环境有关的活动,以实际行动树立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无论在广告、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中,都要表达绿色产品寄托人们消除环境污染,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及本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关键词:绿色保险;经济学;分析
本文为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绿色保险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204129)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两型社会建设中“绿色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1月30日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保险业,其“绿色保险”为处理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绿色保险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形象称呼,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绿色保险不仅对企业造成的环境破坏和人员、财产的损失提供保障,而且能起到分散环境风险和治理环境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绿色保险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制防治污染,已被发达国家实践证明,是帮助企业实现由“污染末端治理”向“污染全过程控制”转变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绿色保险的供需分析
一方面由于绿色保险是一种新险种,我国保险公司缺乏历史统计数据可用,因此在厘定适合我国企业绿色保险产品费率时会缺乏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标准,保险公司在勘查、定损与责任认定上存在困难,灾害损失风险难以精确把握,也影响到绿色保险的费率厘定和产品开发。此外,保险公司根据大数法则来承保,需要大量的环境污染侵权事实作为基础,来确定每个企业污染风险的等级。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但目前企业参保比例太低,保险人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危险,不可能很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这些都影响了保险公司提供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弹性,市场机制没有足够的激励促使保险人提供丰富的保险产品。
从企业参保情况来看,采取完全自愿的投保方式,企业投保绿色保险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在实际生活中,环境污染事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很不完善,责任追究主要依靠行政处罚,而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额度有限。在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责任事故发生后可以少赔、迟赔甚至不赔,企业自然缺乏购买责任保险的意愿;二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有的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有的企业认为发生了环境污染事故自己也能应对;而有的企业出于企业减少支出的考虑,也不愿主动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甚至有的企业认为即便发生了污染事故,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会“埋单”,有政府兜底,企业没必要去投保;三是保险责任范围窄,保险费率过高,而赔付率过低。保险责任范围窄,对投保企业的环境风险转移得太少,只把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民事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而将常见的累积性环境污染事故排除在外,造成环境责任保险可适用的救济场合有限。而其费率又较其他险种要高出几倍,赔付率远低于国外保险业的赔付率。高费率会压制企业参保的兴趣,低赔付率会使企业丧失投保信心,必然会影响企业投保积极性。
正如上述绿色保险市场供求分析,绿色保险市场呈现出供求无激励,交易无动力的“冷淡格局”。除此之外,环境污染及保险市场的特殊性,也会造成市场失灵。
二、绿色保险的市场失灵分析
一是绿色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品驱逐良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保险市场上,由于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掌握更多的信息,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保险公司根据全体投保人的平均风险水平厘定费率,那么费率对于低风险的投保人来说是高的,也就可能出现污染风险高、风险管理能力弱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保险来转嫁损失、转移风险,而污染风险低、风险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由于保费厘定过高而退出或推迟需求。由于参加投保意愿强的多是风险高的企业,低风险的企业不愿投保,保险公司没有足够数量的保险标的,分散行为人责任风险的能力会降低。
二是绿色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保险单持有人拥有保险后改变其行为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加大会对社会或者第三方造成损害。企业投保环境责任保险后,在合同有效期内,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投保人恶意图谋保险赔偿金而故意诱发保险事故的发生。比如,企业故意增加排污量加大对环境污染,从而对环境和受害人造成损失,获取保险公司赔偿,给保险经营带来了很大风险。
三是环境污染及绿色保险的外部性。从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污染问题属于负外部性,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损害或者额外成本而没有相应补偿。在环境产权没有明晰的情况下,当环境责任问题出现时,往往需要政府的介入才能迫使肇事企业为公众责任权益买单,完全依靠市场所带给保险合同双方的利益驱动明显不足。类似的,绿色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企业购买保险后可减轻环境侵权人的经济负担,又能最大限度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政府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即可享受绿色保险带来的好处,因此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随之出现。
根据经济学的知识,市场失灵时是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因此还需要借助法律及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综上,尽管绿色保险在运行中遇到种种困难及问题,但在实践中渐行渐远。近几年,部分地区通过试点逐步探索非强制保险的经验,保险公司也在条款完善、贴近客户需求以及科学合理厘定费率等方面做了较多尝试和努力,未来绿色保险制度一定会日趋完善,通过绿色保险进而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1]卢爱珍,我国发展绿色保险的经济学分析,新疆财经,2008,6
1.1绿色建筑概述。目前关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中叶,意大利建筑师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两个词合称为“生态建筑”他认为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康运行。这便是绿色建筑理念的雏形。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各略有不同,定义各有独特之处,但万变不离绿色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质的,都是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提出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架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1.2绿色建筑的特点。在上文中已经给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从概念可以看出其所包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它主要强调建筑对环境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建筑的寿命通常涵盖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要做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建筑时间。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往前从建筑材料的开采到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处理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个周期的拉长意味着在原材料采购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就进取材减少运输能耗,生产工艺的改进或淘汰,建造就要高瞻远瞩的选择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因此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建造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1.2.2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健康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节约不能以人的健康为代价。强调适用,强调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
1.2.3建筑要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所以必须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发展。
2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应必须是客观的,是真实可靠的,同时,也必须要对那些建筑的拥有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使他们看到关于环境方面的指标能得到较积极的效果。以下对此作出见解:
2.1建立好评价模型和体制。以往的方法只包括那些客观的、科学认可的和可以被验证的问题。如果要增加一些目前还较难准确定义的操作领域,则在评价上还需要更多地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对于定性和定量评价的份量应该具有相等的程度,如果具体操作中难以达到的话,则最好排除量化评价,而依靠描述性的评价。一些定性打分指标非常模糊,它们不能作为量化评价的一部分,但可以作为描述评价的一部分。因而,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建立好评价模型和体制。
2.2模糊综合评判与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绿色建筑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进行绿色建筑评定可以克服现今评定方法和手段的一些缺陷。在数据处理方面,模糊数学让模糊事物不加截割地进入数学模型,充分利用中介过渡的信息,最后在一个适当的阈值上进行分割;在客观评价方面,可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定的结果更为客观、可靠;在人自身的模糊特性方面,利用模糊数学进行绿色建筑评定原理与人自身的模糊特性相吻合;效率高,能减少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人工神经网络是由于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从而使许多学者致力于将其引入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误差反传前馈网络是典型的前馈网络,其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阶层神经网络。上下层之间各神经元实现全连接,网络按有教师示教的方式进行学习,当一对学习模式提供给网络后,神经元的激活值,从输入层经各中间层向输出层传播,在输出层的各神经元获得网络的输入响应。在这之后,按减小希望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的方向,从输出层经各中间层逐层修正各连接权,最后回到输入层,故得名“误差逆传播算法”。随着这种误差逆传播修正的不断进行,网络对输入模式响应的正确率也不断上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原理是:把用于描述绿色建筑的特征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将代表相应综合评价结果的量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用一些经传统综合评价取得的成功样本训练这个网络,使它所持有的权系数经自适应学习后得到正确的内部表示,训练好的网络即可作为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模型。在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上综合运用上述二种方法,必然收到满意的结果。
2.3强制立法促进绿色建筑评价。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有关标准还处于推荐阶段,应考虑强制立法,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经济的市场运作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立法与强制性条文的主要实施对象应首先着眼于示范区域与示范建筑,从经济水平较发达城市中的示范工程开始,逐渐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其次,强制推行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如选择适合本地的各类技术(如外遮阳、自然通风与采光、太阳能光热利用、透水地面、雨水利用等),推荐节能材料使用。以上各条都可通过立法手段推广,以及提升为强制性条文予以确定,通过技术审查和行政许可的方式具体落实实施,全面提升我国建筑的技术内涵,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业发展壮大,同时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3对该问题研究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这里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绿色建筑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绿色建筑的推广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结合信息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论证绿色建筑推广的意义,消除开发商关于绿色建筑投资回报的问题,用科学资料说明投资回收的可能性。从经济、政策、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商在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在看得到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从被动到主动的绿色建筑行为变化。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广绿色建筑,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立足当前,正视差距,正确分析我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但应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龙头企业的发育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产品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真正称得上名牌、拳头产品的少;受多方因素制约一些企业不具备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能力,无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三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很难落实。因此,我们既要正视现实,更要看到我们的成绩和发展优势,增强信心,抢抓机遇,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摆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正确把握龙头企业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根本的是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通过扩大职工经营的外部规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从而走出一条具有垦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龙头企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关键环节,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产业化的发展快慢,关键在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廷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延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要靠龙头企业。就目前而言,军川军粮酒业不断发挥品牌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到2012年,可实现10000吨白酒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亿元,强有力地推进了农场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在农业、垦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这种作用真正发挥好,在现代化大农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增加职工收入上发挥带动作用。
三、抢先 抓早,把握机遇,在竞争中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在当前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龙头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一是要抓市场研究。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点,拥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发展。龙头企业第一要务就是要分析市场形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对于市场的走势,要有宏观的把握和战略的思维,要有前瞻性,特别要重视研究潜在市场。二是抓市场开拓。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龙头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竞争力。一是要抓技术创新。低层次的产品加工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要通过引进新设备,采取新工艺,推广新技术,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开拓能力。二是要抓质量安全。质量是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三是要抓品牌打造。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是产品品质差异的标志。它具有相对的市场垄断优势,对提升企业收益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狠抓产品科技含量,产品质量,以及策划宣传,形成企业品牌、行业名牌。四是要抓资源节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要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节本增效,要发展绿色经济、集约经济、循环经济。
(三)龙头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一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需要建立的就是诚信理念,以诚为本,以诚待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首先是一种品行和责任,又是一种道义和准则,更是一种声誉和资源。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个讲的是信用。二是要注重职工素质的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能否提高的根本因素。龙头企业要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和文化知识,建立一支宏大的多层次的人才队伍,营造一个孕育人才良好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要注重学习提高。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把企业建垦区乃至全省一流的企业。为实现农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争创先进场打好夯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25-02
一、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概述
“生态经济”概念起源于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的《一门科学一生态经济学》一书。生态经济指在追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循环经济”术语首次使用于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伯斯和特纳《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循环经济指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将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是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前提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政府文件中。低碳经济指通过技术创新与新能源开发等手段,通过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最终实现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绿色经济”源自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绿色经济蓝图》一书。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绿色经济做出了定义和解释。联合国环境署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增加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减少环境和生态风险的经济。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院长季铸教授将绿色经济定义为: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二、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相同点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资源等危机而相继提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总结的体现,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四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之间是既有各自的特征和切入点,又具有相互补充性,为了应对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机,我们不能将他们对立和排斥起来,而应该将之组成一个系统工程,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背景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我们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生存等危机后进行深刻反省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都是针对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收益的落后经济发展模式,主张从结构和机制人手,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以新思维、新办法追求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为特征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来说是相同的
几种经济形式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它们都强调资源并不是用之不竭的,在考虑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发展自身的同时,必须考虑人类经济活动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组成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人、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三)依靠的技术手段方法是相同的
它们都是以生态技术为基础。这里所强调的生态技术是指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经济规律,能够节约有限的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持整个生态的平衡,促进与改善我们人类与哺育我们的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切实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既包括科学技术本身,又包括科学伦理与价值等社会作用问题。为了追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必须把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依赖于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包括废物处理技术、能效技术等生态技术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四)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
它们的目标都是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和友好型环境社会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人类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将自身作为生态大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或者一部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承载能力,尽我们所能地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
三、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不同点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都是一种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但它们也在提法、产生背景、核心内容、研究角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一)产生背景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就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结合产生了生态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人类的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逐渐兴起,西方工业国家开始探索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来改变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于是就产生了循环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增长,全球气候的变暖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人类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应对资源危机并减少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自然生态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
(二)核心内容与着眼点不同
生态经济的核心就是通过建立环境与生态保护体系实现经济和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其存在目的以及着眼点是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倡导建立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体系,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环境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化,它的着眼点就是循环利用。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多利用可再生能源,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去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及人类消M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着眼点在于低碳发展。绿色经济通过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来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以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其着眼点在于强调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的最大价值在于“绿色”二字,其相当于“生态、循环、低碳”而言,其因更贴近于自然而多了一份亲切感。人们一听到“绿色”就能联系到大自然中植物等本身的颜色,不需要专家学者们的解释就能有一个更加直观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研究角度不同
生态经济期望通过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各种物质的循环利用,提倡的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利用“3R”原则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资源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以应对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通过建立低碳的经济结构以减少温室的气体排放,达到保护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绿色经济着重于正确处理人与人、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以达到高效、文明地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兼顾人们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2月25日,韩资现代风电设备、科斯特新能源项目等总投资275亿元的38个重点大项目集中开工拉开了新年度南海新区建设的大幕。
3月的文登南海新区,乍暖还寒,在现代风电科技项目的建设工地,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来自上海的一家安装公司的工程人员正在忙着构建大跨度的厂房。
现代风电科技项目由韩国现代重工业集团和中国大唐集团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投资5亿美元建设,主要生产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及5兆瓦以上海上风力发电机。目前,投资8000万美元的一期工程进展迅速,计划今年6月份投产。
在现代风电科技项目区不远处的海边。大唐文登风电发电有限公司布阵的“大风车”迎风转动。据介绍,该公司66台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成为山东省在役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
目前,文登的风力发电项目已从“星星之火”走向“集中突破”。总投资5亿多元的歌美飒张家产风电项目也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目前58台8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已全部吊装完毕,正在进行输电线路的建设,计划今年全部并网发电,届时,每年可上网电量9200千瓦时。同时,来自文登市发改局的消息说,由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总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的测风工作,计划今年开工建设:由国电电力山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总装机容量为4.9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支持性文件;还有一批风电场建设项目正在洽谈中。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努力构筑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将来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韩国现代重工与中国大唐风电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牵手,绝非偶然,也由此开拓了文登风电产业的产业链。
为迅速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文登根据产业区及引进项目的特点在南海新区设立了新能源新材料园区,重点以韩国现代重工风电设备项目为龙头,着力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光热设备、节能机电设备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伴随着韩国现代重工的落户,国际国内一些电机、风机叶片、齿轮箱等生产企业相继来南海进行了考察洽谈。
穿行于新能源新材料园区,与早春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个火热的建设场面。以生产风电塔筒、核电核岛及常规岛管道为主的威海龙江重工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两条生产线同时高速运转,第一只风电塔筒于2010年10月24日下线,并启程运往大唐宁夏太阳山风场。目前,风电塔筒生产订单已排到2011年年底。二期工程于去年11月底开工,主要生产3.0―5.0兆瓦风机塔简,将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两期工程全部达产后年可产600根塔筒,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目前,现代风电科技、华博科技、汇银新能源、龙江重工、华硅新能源、海华新能源等10多个重量级项目已经落地。文登将用3至5年的时间,将新能源新材料园区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文登的太阳能技术日趋成熟。穿行于文登南海新区会发现。公路两旁的一盏盏路灯,都是以太阳能或风能为能源的。据介绍,南海新区自前年下半年开始新修的60公里道路全部应用了这种以太阳能或风光能互补为能源的路灯,总数达到2700支。
太阳能路灯在南海新区的广泛应用,其生产厂――海华新能源项目随之落户南海。该项目由河北国华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主要生产LED路灯、太阳能光电系列产品。据介绍,项目达产后可年产3万套节能路灯。目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厂房正在紧张施工,生产设备已经开始引进。
同时,国内外以太阳能为主新能源项目也相继看好文登南海新区这片“蓝海”,竞相到这个新成长起来的蓝色经济区内“追光逐日”。
威海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是由比利时汇银集团投资成立的,投资700万欧元的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的开发和生产,较传统光电设备(多晶硅)发电效率高6倍以上。这是世界少数几家拥有太阳能槽式发电关键部件“真空高温集热管”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通过了欧盟认证,产品全部出口。远期生产能力为年产真空集热管30万支,销售收入达30亿元。首批集热管已运往西班牙。
关键词: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发展水平;政策建议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色”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色调。江苏省是我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为全国社会、能源及绿色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带动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江苏省13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比较不同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分析导致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能有的放矢地提出政策建议,并为研究其他省市及全国的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1文献评述
对于绿色经济的内涵不同学者定义不甚相同,如张小刚[1]指出绿色经济发展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心对绿色经济提出更深层次的认识,从可持续性出发,强调地球关键资本的非减性发展等等。本研究认为绿色经济是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一些不可持续加以约束,又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给予鼓励,又加强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以及人才等的投入,多方面联动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层面构建了衡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学者对于衡量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理解不同,但是都认为绿色经济发展是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衡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但是很少对政府制度层面的指标进行衡量,为保证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障,同时需要科研人才的技术支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环保法规、科研人才数等指标,使得衡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更为完整。
2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指标选取的原则
指标选取的原则主要有:主导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文献分析法原则。
2.2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指标筛选原则与绿色经济的本质特征,笔者选取了包含规模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激励性指标、保障性指标共4项指标,具体指标有19项。部分指标解释:能源消耗强度指标用万元GDP能耗表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用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表示,COD排放强度用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表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用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表示,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全年有效监测天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地方环保法律条例数主要以地方人大代表公布的环保条例数为准。
3数据来源、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
3.1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各市环保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3.2评价方法
目前常见的指标权重的方法有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主观赋值法包括主观经验法、德尔菲法等,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主观性较强,不能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客观赋值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8]。本研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主要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聚类分析是对样本即个体以某种相似性为度量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不同样本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几类,找出每一类共同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研究和指定相应的对策建议。
3.2.1熵值法
(1)熵值法计算采用的是各个方案某一指标占同一指标值总和的比值,为了避免求熵值时对数的无意义,需要进行数据平移,其中考虑评价效果,平移单位选取标准化后的最小值1:对于正向指标:Xij=χij-min(χ1j,χ2j,…,χnj)max(χ1j,χ2j,…,χnj)-min(χ1j,χ2j,…,χnj)+1,i=1,2,…,n;j=1,2,…,m对于逆向指标:Xij=max(χ1j,χ2j,…,χnj)-χijmax(χ1j,χ2j,…,χnj)-min(χ1j,χ2j,…,χnj)+1,i=1,2,…,n;j=1,2,…,mχij为指标的原始数据,max(χ1j,χ2j,…,χnj)-χij为第n项指标各年度最大值,min(χ1j,χ2j,…,χnj)为第n项指标各年度最小值。n=19,m=13。
(2)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方案占该指标的比重Pij=Xijni=1ΣXij=(j=1,2,…,m)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kni=1ΣPijlog(Pij),其中k>0,ln为自然对数,ej≥0。式中常数k与样本数m有关,一般令k=1lnm,则0≤e≤1。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对于第j项指标,指标值Xij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的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gj=1-ej,gj越大指标越重要。
(5)求权数Wj=gjmj=1Σgj,j=1,2,…,m
(6)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Si=mj=1ΣXijWj(i=1,2,…,n)
3.2.2聚类分析
通过SPSS软件将江苏省13地市进行Q型聚类分析。同时选择系统聚类中的Ward法聚类,即离差平方和法,原理是同类离差平方和较小,类间偏差平方和较大。Ward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聚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与K-mean聚类相比,K-mean聚类需要事先设定分类的个数,并不适合没有先验知识的条件下的数据聚类。公式:DKL=BKL=XK-XL2/(1/NK+1/NL)递推公式:DJM=(NKDJK+NLDJL)/NM-NKNLDKL/N2M
3.3评价结果
江苏省13地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得分及准则层贡献度。无锡、常州、苏州3个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超过1.6,从总量而言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人均GDP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与其他地市相比遥遥领先;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云港、泰州、淮安排名后三位,从指标看人均GDP、高新技术产值比重低,连云港的单位产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强度、COD排放强度这些指标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在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作用下,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失调。从指标的贡献度分析,激励性指标与保障性指标对于江苏省各地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贡献度最大,说明加大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增加环保、科技投入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推动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约束性指标对于各地市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度稍低,说明各地市经济增长仍然存在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节能减排工作仍需要加强,对于落后产能及时淘汰。利用SPSS软件对指标层进行聚类。结合树状图分析,分成三类效果较好,组内间距很小,组间距离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3.3.1相对均衡型
相对均衡型城市包括南京、无锡、苏州,其特点是绿色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4项指标表现相对均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GDP、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比重、环保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排名前三,这3个城市在规模性指标上表现要优于其他城市,并且政府注重环保的治理投入。此外地方环保法规数量也高于其他城市,说明这3个城市比较注重环保法治的建设。但苏州与南京能源消耗水平、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要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此外南京与无锡在空气质量优良率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几个指标要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说明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仍然离不开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虽然在GDP指标上表现突出,但是仍存在具体指标表现欠佳,在保持现有发展状态基础上注重节能降耗、控制高环境污染的投资。
3.3.2单项指标超强型
单项指标超强型城市包括南通、盐城、扬州、常州、宿迁,其特点是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某项指标表现较其他指标突出,居于单项指标的较高水平。能源消耗强度指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及科研人员拥有量这些指标表现要优于其他类的城市。其中盐城与南通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利授权量比例表现超强,但工业COD排放强度、环保投入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指标表现欠佳,政府应该注重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控制高污染投资。扬州在地区GDP增长率、森林覆盖率两个指标全省排名第一;常州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科研人员拥有量指标排名领先,但是空气质量表现不好。宿迁地方GDP总量、人均GDP、高新技术产值等指标排名最后,其他指标比较均衡,政府部门应努力探索经济效益好、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扩大经济总规模。
3.3.3整体水平偏低且存在单项指标较差情况
城市包括徐州、淮安、镇江、泰州、连云港。特点是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水平偏低。徐州、淮安激励性指标表现较好,但约束性指标表现欠佳,且人均地区GDP占有量较低,这些城市应该注重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的同时寻找发展地方经济的新思路。镇江、泰州地区GDP表现较好,但部分约束指标表现不好,在维持现有经济发展情况下,注重污染治理情况。连云港地区经济总量及二氧化硫、COD排放指标较差,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利授权量比例及科研人员拥有量指标表现较好,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探索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
4政策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13地市绿色转型呈现各自的特点,其中只有南京、无锡与苏州在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协调,其他城市绿色发展与一些指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协调方面。绿色转型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完善经济体系、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增加科研投入以及树立新的理念来共同推进江苏省实现绿色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具体建议如下:
4.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对未按期完成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对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生产等采取鼓励性政策,加大对环保科技投入的比重;调动企业、社会各界发展绿色经济的积极性;尽快完善税收、财政、信贷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4.2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运用,促进传统低附加值产业向高端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4.3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体系
绿色科技创新是摧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江苏省应加大绿色科技的投资及人才的培养,以便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9];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投资、培养。
4.4加快推进地方环境立法的建设
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管理制度,做到环保行为有法可依并独立进行环境监测和行政执法。抓住政策环评这一实现科学决策、绿色发展的重要机制,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政府的支持,落实责任机制。
4.5倡导绿色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要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总和的提高,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新的要求,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自然资本的非减性发展。因此,要避免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仅不再欠“新账”,同时还要多还“旧账”。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质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10]。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一方面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刚.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5):87-90.
[2]赵彦云,林寅,陈昊.发达国家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经验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1(1):34-37.
[3]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12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摘编[J].经济研究参考,2012(67):3-96.
[4]薛珑.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18):21-24.
[5]向书坚,郑瑞坤.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3,30(3):72-77.
[6]丁刚,陈奇玲.绿色经济的涵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1):1-4.
[7]曾贤刚,毕瑞亨.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2):1564-1570.
[8]高春玲.基于熵值法的湖北省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70-72,82.
[9]李忠.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6):36-38.
关键词:循环经济 应用 绿色会计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现代工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产品,但它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超高速经济巨量发展造成的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高度关注,在我国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的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披露环境信息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1]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保护环境,节约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它对会计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在循环经济中发展绿色会计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概念与目标阐述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模式,它是在生态学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经济活动。它有效克服了传统经济单向流动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从“高采、高排、低效”经济发展模式向“低采、低排、高效” 物质闭环流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将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目标。
2.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等因素综合到企业的会计核算,通过会计核算将之具体的反映出来,使企业把握好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代价,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依据。它的目标是通过会计来计算、体现与控制环境资源,优化资源与环境问题,追求经济与生态效益、社会发展的同步实现。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
1.我国环境资源现状的迫切需要
我国环境资源东部地区相对贫乏,西部地区较为富足,资源分布与利用存在不均衡现象。另外目前我国环境与资源问题非常严重,森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等。严峻的形势需要我们转变理念,保护资源,合理的利用资源,切实治理与保护环境,否则这些问题将会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着力于环境、资源与生态的整体优化,使企业转变资源利用的传统观念,延伸企业责任,使企业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发展循环经济。
2.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作用已经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2]环境资源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要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转变理念,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合理运用资源;同时它也是企业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将环境与资源损耗纳入企业成本是国际要求,只有应用绿色会计才能促使企业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循环经济中应用绿色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1.应用绿色会计的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实施绿色会计的社会环境已经具备。2001年1月,“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我国实施绿色会计提供了机构保证;我国政府在国际交流中明确指出企业对为保护或治理环境产生的成本、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污染付出的社会成本等进行及时披露非常重要。此外,发达国家绿色会计的成功发展为我国绿色会计发展提供了理论经验,成熟的案例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应用提供了研究与借鉴的范例。
2.应用绿色会计的主观环境
很多成功跨国公司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与资源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当前大多数企业意识到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得到社会与市场的认同,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我国应用绿色会计的主观环境已经具备。
3.应用绿色会计的法律制度环境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环境方面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农业法》、《渔业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为应用绿色会计提供了法律制度保证。
四、循环经济中绿色会计的应用展望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绿色会计实务的有效推进离不开环境法规建设。目前不少企业不愿为生态环境建设自觉增加支出,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企业绿色会计发展起到强制性约束作用。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规,约束企业行为,但缺乏针对性,难以执行。所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注重其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切实推进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
2.加强与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绿色会计实施最早体现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尽管不少企业进行了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但披露内容、方式等缺乏统一标准。目前不少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往往乐于披露环境绩效积极信息,对企业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则秘而不谈,使绿色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使用者不能够从中获得准确环境信息,影响企业环境绩效客观评价与决策。加强与完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绿色会计工作,使绿色会计工作得到全面推广。
3.健全绿色税收制度
“绿色税收是指政府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污染、筹集环保资金、调节纳税人污染环境的行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而建立与实施的税收制度。”[3]我国目前环境保护方面的税收政策主要着力于鼓励企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回收,主要出于经济目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当前税收制度严重滞后,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我们要开征绿色税收专项制度,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征收污染税,体现税收的稳定性与强制性;要形成有机的相对独立的税种体系。现行税种相对独立,自成一系,带来计算复杂,税制内外有别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公平竞争。我们要在不断完善现行环保资源税收措施基础上,落实环境保护税,构建科学、合理、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从制度上促进绿色会计实务,发展循环经济。
4.推进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与现状,了解企业环保优劣形势, 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为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一个企业只有充分了解自身环保压力与现状,重视社会对企业环境重视程度与绿色需求,把握未来趋势,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从现状出发,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5.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绿色会计应用氛围
绿色会计的具体应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对社会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不能走资本主义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不能一味追求环保而不发展经济。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营造良好的绿色会计应用氛围,绿色会计实务才能广泛的为企业、公众与市场接受。我们尤其要加强对企业领导层与会计人员的环保宣传,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相关学习与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对绿色会计的重视,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将深入人心,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相信在循环经济中应用绿色会计实务,在企业发展中融入绿色会计理念与方法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潮流,它必将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同时也使会计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军疗.浅谈在我国发展绿色会计事业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2009(10).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酒店绿色营销
所谓低碳经济强调的是一种用节约应用能源、改进产业转型模式、应用新型产业技术、以及建树先进指导理念等去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能耗的协调发展。处于低碳经济模式下,各个产业组织机构要尽一切合理、高效的应用办法或者实践手段、措施等去实现能源能耗的最低化,从而才能科学、合理地降低产业项目开发或投资的运营成本,达到产业经济发展与各项物资、能源使用的制衡点,并长此以往下去实现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而这种模式下的产业经济发展就可谓是低碳经济发展。
而绿色营销的观念提出正是建立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强调的是绿色消费与绿色服务的消费潮流。而从环保、节能、绿色等理念出发,它强调的是反对污染、合理并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以及立足实际地去考虑应用战略等,这样才能使项目或者产品的研发以及整个研制过程实现一种绿色经营模式,将各项资源的使用达到最大化,做到资源使用的不铺张与不浪费,以此来满足绿色消费需要、绿色服务要求、绿色消费需求等,最终实现酒店企业组织机构的长足营销目标。
绿色营销作为当下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型营销理念,固然有着它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由于它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经济适用原则,进而能够代表酒店企业的发展运营方向,以及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等。此外,在绿色营销运营模式下,酒店营销与服务的对象强调的都是为消费者本身而着想,更加关爱社会与社会各阶层,以创造良好的消费者效应和企业品牌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其更利于酒店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长足性以及健康性。由此,简单总结低碳经济下的酒店绿色营销是:以规划、经营、建设为主,坚持以节约能源物资、加强环境建设、提倡安全健康为辅的一种经营理念或营销方式。同时,在立足酒店本身角度去考虑,在动员各项技术管理手段时,能够最大化保全酒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人们的饮食安全、客房服务以及其他服务消费等带来了充足保障,是酒店产业实现长足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营销应用理念及手段。
二、我国酒店产业树立绿色营销理念的迫切性
目前,国内酒店产业下的各酒店组织机构发展实施绿色营销或者应用绿色营销运作模式还处于一种初期、起步阶段,所以未能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周全考虑,更有不少酒店不能自觉、主动、积极参与进来,进而使经营发展并不顺畅。同时,加上国内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技术管理手段等也跟不上时展节奏,所以在大量铺张、浪费资源的情况下,对节能、环保、绿色服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酒店消费者消费、酒店自身服务等都并不乐观,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总体而言,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以及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体现在:
(一)内动力不足
内动力不足其实很好理解,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公众或者社会各阶层下的人们对绿色消费意识的理解层次不同,进而导致绿色消费意识建树水准都有着一定差异。主要来讲,首先是广大社会阶层或者社会公众缺乏一种环保意识,这种环保意识不单单是节约能源、不浪费物资等那么简单,而是在自身行为约束上并不能时刻做到保持警醒,认识到环保节约的重要意义,进而有损的不光是环境建设方面,同时也是社会公众的自身健康问题。其次,强调的是酒店,不少酒店组织机构未能抓住其产业市场下的绿色服务需求以及重要机遇,往往特别重视短期经营效益的变现,而不顾酒店长远发展考虑,在眼前利益与企业文化、品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上更加看重眼前的成本利益变现,经营目光缺乏远瞻性,故而导致绿色技术的应用、一系列绿色产品的开发仅能成为一种摆设,而没有实际经营、管理成果。
(二)外在力不强
如今,国内资源使用及环境建设、保护等的法规框架已经初具体系,但由于涉及到的一些细节方面未能准确明确,以及方法缺少可操作性、执法不力等,都进一步约束了酒店绿色营销的法制进步。也就是说,虽然国内有关法制条款已经明确了酒店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品处理等相关的约束规定,但法制涉足范围却是比较有限,一些执法工作在实际执行起来还缺少强制力。此外,从社会公众舆论角度看,有关外部约束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因此,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外部压力不可谓不大,在特定实施阶段必然会导致开展工作相对滞后。
(三)酒店自身问题
我国酒店产业在实际经营阶段的管理模式相对粗放,当然这是对于绝大多数酒店产业而言,而像国内大型酒店集团产业而言,其管理水准与中小酒店企业不可同日而语,必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对于多数的中小酒店企业而言,要严格做到资源的不浪费、废弃食物等物资的合理处理,以及餐具洗涤制品的科学治理等,以保证人类的饮食健康问题以及自然资源开发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对如今大手大脚浪费物资、资源这种行为而言,更是要加以制止,明确各种细则、条款等,以降低酒店营销的成本费用,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变现。
三、提倡低碳经济理念,倡导酒店绿色营销的合理建议探讨
(一)加强酒店内需建设
1.制定长足战略规划。就当前趋势来看,不少酒店提倡的绿色营销口号多半是一种噱头或宣传方式,往往表面功夫非常足,但实践行为执行成果确实不力。其中的一点主要原因表现在:酒店企业并未能结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管理框架做出战略调整,绿色营销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加以创新、改进或者逐步渗透,故而难以有效实施绿色营销。此外,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强调的是长期、稳健的实践过程,需要在人力方面付出大量精力加强其执行、组织管理成效,同时要付出大量财力在绿色产品、代表型绿色产品等方面加强投资,以此才能体现出后期收益成果。所以,基于目前酒店绿色营销的发展前景及市场下的巨大潜力而言,对营销发展战略的规划以及立足实际地对酒店自身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非常重要。
2.创建绿色企业文化。酒店企业有效地组织管理环境的建立才能为酒店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对于酒店全体上下员工而言,上到负责人、领导阶层,下到基层清理、服务人员等,都必须在提高服务意识及观念的同时,认清绿色营销的时代意义与重要价值,同管理制度加以结合并应用开来,以此才能明确每个参与进绿色营销的全体员工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责所在,最终达到管理、组织目标,使企业文化得以建树。
3.实施绿色组织活动,获得顾客的理解与支持。在向顾客宣传和展示绿色消费的同时,注重酒店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宣传;注意传达酒店参与社区和社会环保建设、节能降耗管理与技术创新等信息;注重采用促使酒店与社会、顾客互惠互利的举措,如进行环境绿化、推广无烟区等,达成与宾客的共鸣。
4.研发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及相关项目的研发需要考虑酒店产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发展规模如何。由于每个酒店企业的战略目标、自身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绿色服务需求或是消费需求等的理解均有不同,所以对绿色产品的研发能力与水准等都有着一定差距。但不论怎样,对酒店而言,应当注重在客房服务、绿色餐饮消费以及其他消费服务等方面加以改进,并确立出绿色服务的绿色营销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以此才能保证绿色产品符合大众需求。首先,在绿色客房方面,要讲究客房装饰材料绿色、环保、无害;其次,客房内的应用物品要能够维持人们健康,避免有害物品使用;再者,尽量避免一次性产品的过度使用,维持客房绿色、环保、节能的服务环境等。此外,在绿色餐饮方面,要讲究安全无害、无毒害食品添加剂、安全新鲜、保质保量的食品或食材供应,以满足食物质量管理体系绿色标准要求;同时,在绿色食品输运、储备以及包装等过程中,也要讲究美观的同时,保障人们饮食营养搭配、饮食健康等。最后,在绿色服务方面,不仅要推出酒店的主打绿色菜肴,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菜肴、酒水、饮品等,同时要提供周到的服务,在客人离开时主动提出“打包”服务等,使食材或者菜肴避免浪费等。
(二)制定合理价格
对于酒店服务流程涉及到的经济价格定位,在考虑到绿色营销方式时,必须要立足实际,周全考虑到“环境的有偿使用”“资源合理使用”以及“污染与浪费的预付费”等相关问题,以保证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环境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还能让对绿色环境造成损害的不少顾客“自觉买单”,长此以往,可树立良好绿色营销实施环境,促进客人与酒店间的和谐往来。
(二)政府加强引导,酒店积极参与
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提倡和支持酒店绿色营销行为,酒店作为企业法人应同时促进和配合政府部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保证体系。倡导低碳酒店,推进酒店业发展方式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行动的领域。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绿色酒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排污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污染物治理和排放登记、排放收费与罚款、环境标志认证等制度的执法力度,将酒店的清洁生产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结语
现代酒店产业的持续化发展运营,必须要立足实际,考虑到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步将组织管理结构、营销管理方式等加以改进或者完善,以此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在效益上与管理水准上提高层次。因此,倡导绿色营销对酒店产业而言,它所具备的时代意义与导向作用非常重大,需要酒店企业高度重视与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梁海聪.酒店未来之路——低碳酒店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22).
[2]吕盛华.给家电企业低碳营销的三点参鉴[J].广告人,2010(08).
[3]高南林.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营销策略[J].经济师,2010(09).
[4]朱元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低碳营销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5]刘道精.绿色营销:低碳经济时代营销方式的必然选择[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3) .
[6]赵杨.低碳营销——低碳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新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7).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管理; 途径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我国经济发展倡导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国外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也相对落后,要获得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就要积极克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1.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下,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般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1]。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经济模式,也是人们工业文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进步。追求能源的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创新技术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效率,它来源于传统的供应链,但又比传统的供应链先进,将“绿色”和“环保意识”引入整个供应链,使企业能够达到绿色制造的目的。绿色供应链以强大的理论和供应链的管理技术为基础,会涉及多个供应商、生产厂。主要的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等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具有极高的资源效率。
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域有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智能电网等,绿色供应链管理则一直将绿色理念和环保意识融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在企业的生产中实施绿色采购、绿色包装等一系列的绿色供应管理,使绿色供应链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降[2]。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是为了应对现阶段的气候变化,保证能源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具有以下特点。
2.1优化能源利用,寻找绿色能源。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低碳经济,而我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资源的配置出现错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能源的优化,以及充分利用,努力寻求低碳能源,而低碳能源是指高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一些能源,具体包括可再生的能源、核能以及部分的清洁煤,而可再生能源又包括太阳能、风力能生物质能等。
2.2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创新能源技术与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制度的创新,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控制碳的排放量,保持生态平衡[3]。基于这样的发展,无论发展怎样的技术能源,都必须以低碳技术为主。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技术的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改善环境、控制能源消耗的关键。
3.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中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在全新的理念中,从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开始,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在低碳经济下寻求企业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的领导用发展的眼光来统筹企业管理。要做好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就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个部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协调平衡混合部门的发展,在公平的基础上注重效率的不断要提高。要让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4]。
另外,要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筹建企业的信息传输网络,对基础性的网络信息设计进行优化,利用企业的信息化网络推动各个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利用信息化的建设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料,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有效的管理下加强监管,对相关的法规进行完善。首先对绿色环保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让企业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宣传的内容,一方面要宣传市场营销的理念,也要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培养其绿色消费的意识。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要完善政府监管的体系,从各个方面听取意见,接受舆论的监督。其次,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的惩罚,为绿色发展模式的运用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也可以建立产品质量检测的监督体系,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共同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要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就要进行绿色生产,达到节能、减污、降耗的目标。根据生产的过程,制定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将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使具体的运输方式也能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目的。另外,也要积极建设综合运输系统,对交通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优化运输的路线,采用一些低排放的运输方式。要鼓励发展,并使用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新型的运输方式,发展货运信息的服务网络,提高运输效率[5]。这些技术创新,都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措施。
3.4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不同的企业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利益,但是可以进行积极的战略合作,将各个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供应、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普及环保意识,能积极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利用这样的企业合作平台,使不同的企业共享技术创新的信息和成果,促进低碳生产。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发展低碳科技的意识,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优化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钱宇.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途径[J].中国水运,2010,03:24-25.
[2] 田慧丽.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浅析[J].企业研究,2013,02:13-14.
[3] 崔立民.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2,1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