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英语研修总结

高中英语研修总结

时间:2022-10-03 23:4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英语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英语研修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英语;教师素质;教法学法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师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应对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呢?

一、高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高中英语教师需加强各方面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有关英语教与学的心理知识,认真研读中小学英语教学讲法,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英语教师应积极参加再教育学习,接受再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进行知识更新,甚至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不能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到校外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亲身体验、灵活使用教学资源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技能。在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应多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经常进行听课、讲课、评课工作,与同事们进行交流,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二、高中英语教师要进行“教法”研究,更要进行“学法”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首先,努力创设“听”的语言环境。在我国,汉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是一门外语,我国没有讲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困难重重,障碍多多。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就要采取措施减少障碍,课堂上尽量少讲、不讲汉语,给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环境”,努力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

其次,强化“说”的训练功能。为了使学生达到准确、规范、自如、流利的口语表达,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不同心态,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大胆开口“说”、“听”懂是不够的,“看”懂是骗人的,只有脱口而出才是真功夫。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每天坚持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志趣相投的同学、朋友组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互相督促,互相支持,养成多讲多练的好习惯。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请来外籍教师传授口语课,开设英语角,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在真声英语环境中多接触英语本族语,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再次,培养“读”的准确能力。“读”的准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对词汇量和短语的辨别、识记和应用能力,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文化知识,从而克服、解决词汇量不足,背景知识不明等阅读障碍。实践证明,精读课对全方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极为重要,每位教师和同学都要重视精读课。

最后培养写作、翻译能力。英文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好文章。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因此,对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严格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三、高中英语教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的注意事项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方法时,同时要研究与之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必须严谨、科学、认真、细致,然后才能展开教学。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高中英语教师的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以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备课、上课到作业布置、测试,都要尽量处理好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优化知识。高中英语教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更要让学生在获得学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经验,促进更深入的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

总之,高中英语教师要应对新课程改革就需要进行教法、学法研究,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师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不再僵化,不再机械化,而是走向互动、开放和创新的新局面,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知识传播者和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第2篇

关键词: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 多校联培;教师发展

一、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强调培训要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要求各级教学研究机构要走进中小学,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1]校本学习是一种全员式、全程式和全面式的学习,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根据自己自身学习、工作的特点、需要、目的以及学习的内容、条件、性质而立足于学校。因此作为具有很高的灵活度和实用性场所,它对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陈向明,张玉荣,2014:5)。[2]但在校本培训中由于教师多数未接受过专门的理论训练,需要专家予以协助;而具备较丰富科研经验的学者专家,很多并非教师出身,对当前的新课程教学课堂缺乏深刻的认识及教学经验。因此从近年校本培训内容,效果,形式上看这种单一校本培训并不能令人满意,英语教师对此也很反感。通过笔者问卷调查及课堂听课观察发现经过多年各种培训,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外语教学理论依旧欠缺,缺乏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教师的自身专业没有得到提升。

二.校本下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其必然性

1.校本下的“多校联培”的涵义

校本培训最早在中小学教学上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学校教学改革中。20世纪末在我国开始借鉴并学习。它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由校内教师或邀请部分校外教师一起组成研修小组,通过诊断、研讨等方式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以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3]通常情况下,校本培训主要是由单个学校独立完成,由全校不同W科的所有教师参与。通过笔者问卷调查,因不同专业集体培训,仅只征对教育学等教学理念展开,很难提高英语专业教师自身水平。 “多校联培”校本培训模式是由同一区域的多所学校为校本培训联盟,以学科研修共同体为基本培训单位,通过诊断、研讨等方式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特殊校本培训模式。[4]这种模式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及时实现教学资源互补;同时能把本地区的同一学科教师联系起来,建立学习共同体,提高整体英语水平,完善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2. 校本下教师“多校联培”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自愿为前提分享资源,技术,经验,并以共同目标为纽带把同一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一种学习型组织。1995 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The basic school: community of learning)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在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有效进行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共同体应该是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共同组成的组织,在学习共同体中,其成员有清晰的奋斗目标,可以面对面的沟通与互动。美国西南教育发展实验室(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关于在学校创建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一项目,进行了为期九年的实验研究(1993-2001),主要研究如何创建和评估学习共同体,以及如何通过创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来实现学校变革、提高教学质量。[5]自此校本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一定的成果,无论是理论上的探讨与解析还是实践上运作上的不断尝试都已经步入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但是很多的研究特别强调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教师个人的、自觉的、自愿的行为,将学习共同体的自主性放到了首位。从当前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看,过分强调教师参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觉性和自愿性,会将参与教师的数量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无助于整个英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要根据当前教师的实际情况,让各区域,学校适度地参与和引导,让更多的英语教师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获得专业提升。在这种趋势下建立“多校联培”的学习共同体就能提高教师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构建校本下英语教师“多校联培”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第3篇

世界范围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理念陈旧,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培训者的主观认识设置培训内容,实施过程粗糙,与受训者的需求脱节,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培训方式简单、机械、落后。培训缺乏后续跟进指导和评核机制。培训往往是一次性的行为。由于中学教学长期受到唯应试教育的影响,能够参加培训的只是教师中的一小部分人,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原工作单位,往往又被落后和陈旧僵化的教育教学思想所同化,致使培训不能够产生持久连续性和辐射性,因而培训耗时、费力、低效。传统的英语教师培训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讲授,时间有长有短。讲授的内容多以英语学科专业的知识为主,专业教师讲、学员听。专业教师处于控制与主导地位,学员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学员的这一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而学员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在以后的实践中如何应用却无人问津。这种内容固定、方法单一、不做任何评价和检查的培训方法在现在的教师培训中仍然存在。所幸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教育部和财政部联手加大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空前发展。在一贯的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其他一些方式,甚至出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跨国英语教师培训和走出国门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TESOL和BC等国际教师培训机构以及面向中学英语教师的其他国际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每年为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多种培训,有英语听说培训、读写培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甚至还有针对中学教师的学历教育项目等。这些措施都助推了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的培训模式的生成和发展。

二、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种,但无一不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培训模式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态势。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技术理性模式,即关注知识内容、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模式;反思模式,即关注基于教师经验和主动思考的培训模式;认知学徒模式,即关注年轻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带领的,旨在提高教师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对外语教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培训模式的变革体现在培训系统的各方面。在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设置到培训形式、培训考核与评价、后期跟进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理念由以培训者为中心到以受训者为中心再到培训者与受训者双中心,规模由大而全的一统化到主题深入化,由中国人培训中国英语教师到聘外国培训师再到中外专家同台进行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者由业余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培训机构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到多家机构、多种层次;培训内容由关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到英语教学理论培养,再到教师发展和自我强化;培训课程设置由学科单一化向跨学科化,由课程混编到模块化;培训形式由集中面训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培训、校本培训与脱岗培训相结合,建立了广泛的、多重的受训教师学习共同体,许多中学教师培训项目搭建了中外教师的培训师团队,与受训中学教师组建起跨文化学习社区。培训者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更加注重基于受训教师经验的互动引领与答疑,开设了多种围绕某个具体研修课题的工作坊,等等。正是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变革,才有效拓展了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空间,也使得培训的时间更加灵动起来。以下是2005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些主要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问题—合作反思”教师培训模式

此模式是以教师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以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为直接诱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成人学习特点而设计和实施的。其基本的操作步骤见下图:组建问题包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和热点等。分类整理收集资料是指:首先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和能反映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次,根据内容进行分类。第三是指导教师与学员一起收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最后分组讨论。合作反思、探究、叙述评鉴、形成课题是指各组内学员充分发挥纵向思维作用,互动讨论,并总结研究结果。最后要求学员以合作反思中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这是对合作反思的升华。行动验证和实践再创是指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改革与新课程理念不吻合的行为,锐意创新,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据《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编写的多版本中学英语教材,多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由此衍生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类似方法,即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鼓励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的探究活动。例如,2012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秦皇岛市教育局和保定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两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开始即让受训教师写出自己教学的经验和困惑(组建问题包),并设置了“传播经验、解决困惑”的研修主题任务,之后对经验和困惑加以分类整理,同时辅以个别访谈,确立了研修的具体任务(分类整理、收集资料),建立了跨市、跨性别的研修团队。通过教学主题研讨、团队自主交流和课堂质疑互评等活动(合作反思、合作探究),提升了骨干教师的问题叙述与教学评鉴能力。在专家启发、自主反思和合作研讨中,教师聚焦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了各自的研究课题,并写出了预设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些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把研修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本人、本校乃至本地市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水平(行动验证、实践再创)。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包,从而可以开展新一轮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培训或研修。这种主题明确、任务驱动式的培训,适合高级研修型的培训,以50~60人编班,但是需要后期跟踪。跟踪考核实践再创的成果和效果,需要做大量后期质性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分析。

(二)“学、研、实践”一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体化”模式并不是按平面顺序进行的六个独立阶段,而是立体交叉、循环的过程,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理论素养与能力。与此同时,在每个过程的实施中突出成人学习者的自导性,在注重遵循理论流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和具体情况构建各种各样的实践流程框架。“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六个主要学习方式为:专家理论引导式、案例教学式、交流合作式、基地跟班研修式、校本自修式、课题研究式。此模式的优点是设计科学;缺点是实施烦琐,考评难以全面、合理,远程学习阶段作业失真现象严重,质量不够高。

(三)以教材为依托的培训模式

此模式以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立足点,以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前提,以培训教材为依托,培训内容的开发以问题—专题—课程为线索,培训对象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培训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管理和评价主要针对培训过程性资料和培训效果的验收,从而形成导、研、议、评、学的培训模式。导是指导分析问题,通过中考的引领,充分发挥中考的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动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研是指开发专题,通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进。议是指形成课程,通过校本研修深入落实,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通过专题讨论,大家充分发表观点,依次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评指关注评价,通过大赛验收。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才能得以实现。各种教学大赛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引发教师群体对各种课例的关注和反思。学是指关注学法。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研活动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培训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出了体验式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从体验开始的,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培训组织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受试者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形成抽象思维,并联系日常工作生活,指导实践。这种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用得还不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尝试应用。

(五)课堂情境培训模式

“课堂情景式”教师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创设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景为突破口,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平台,以最终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培训模式。它通过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说课、合作反思、讨论、同行与专家评课、实践再创等形式来展示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技术和艺术。它主要通过调动、改变教师已有经验,实现对在职教师从观念转变到教学行为习惯改革的一系列培训。目前多数中学英语教师的校本课例研修就是采用的这种“一课三上”的模式,很有针对性,立竿见影。

(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指向未来的教师综合培训模式,它是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让教师体验教育真谛;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Intel-net的平台上,共享人类教育未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由两个模块组成。其中“培训目标定位”是为了给教师自荐与教研员推荐提供依据。在“学术沙龙式”的活动中,参培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成为培训的主体;而“课题研究”则是将参培对象的实践提高到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整体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由培训教师、学员自身和学员相互间来进行的评价,让参评者学会从多种角度、多元价值观来进行评价。它既是对培训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轮培训活动改善的方向。目前这种培训模式因受到网络设备和技术条件的制约,采用的地区和人群有限,但应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结语

第4篇

英语教师,特别是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很多学生还选择各种课外英语课程进行学习,中考成绩也已经达到毕业标准,所使用的高中教材的内容原则上也是和初中的内容衔接,但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对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低。教师们虽然也下工夫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但效果甚微。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反思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误,走进初、高中课堂,我观察发现“学生读不懂教材”“教师读不懂学生”是“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教师一直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学的内容上,而忽略了教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读懂”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先前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既是学生今后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实施课程的前提。多么有趣的教学,多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必须建立在学生可以听得懂的前提下,否则,毫无意义。

为了“读懂学生,因材施教”,学科组可以尝试采用教师和教师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实现校内课程联盟。改变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所学课程缺乏有效衔接的状况,依据教学论中的循序渐进理论,探索从孤立(学段或年级)的校本课程开发,向借鉴“合作教育理论”的校内课程协同转变的途径。总之,先读懂学生,再确定教学策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相应的课程实施策略的基础,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保证。

一、教研联盟,读懂学生

为了“读懂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英语学科组尝试采用三种方式开展教师和教师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通过跨学段、不同年级的合作教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是开展不同学段(初中、高中)教师和教师的集备交流活动。二是建立前任和后任教师交接制度。三是建立专题主备制度。三种方式目的都是让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教师相互了解,互相学习长处,弥补不足。新任课教师缩短探索阶段,尽快借鉴原任课教师的长处,修正前任的不足,使新老任课教师既连贯又有发展,教学也更加科学。

另一方面,利用社团等方式开展不同学段学生的活动,激发兴趣,观察、发现问题,再对班中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为因材施教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联盟,情感交融

通过跨学段教师的座谈和研讨,大家发现,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受学生欢迎的,且其所教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均较好的教师都具备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师生关系都很融洽,而师生关系又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赋予教法以情感,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精致教学”四要素,一是激情导入。教师不要忽视每节课前5~10分钟的导入,备课中设计激情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使他们很快进入状态,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是巧用提问。提问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巧用提问可以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建立自信。所以,教师除了要关注提问的内容,还应注意考虑学生层次,克服随意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克服急躁心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克服盲目评价。

三是鼓励质疑。质疑是探究的前提条件,新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思维灵活,敢于对教授的内容质疑,渴望拓展新知。教师要积极面对学生的质疑。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为了激励学生探究,英语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发现。教和学的联盟有利于师生情感交融,课堂生动和谐。

四是尊重差异。教学过程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学科组坚持“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课堂内外,动之以情,以真爱关心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每天教师都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善意,体验到愉快和振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由思想。

三、课外拓展学习和课堂基础学习双轨并进

在跨学段教师的听课、课堂观察和课后分析、讨论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思维活跃,反应机敏,但是一进入听课的环节,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易走神,而有的学生虽然不善于记忆背诵知识,但是善于表演和其他的展示活动。另外,也有一些学生课外知识丰富,但是只依靠课堂教学的活动,不能给其展示自我的机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技能出发,一方面从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性环节入手,将讲授、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等指导性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集体研讨、课堂自学等教师引领性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风格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为学生课外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及为学生自主进行课外拓展性学习提供有效指导等方式,不断为学生挖掘课堂之外的潜在学习资源,和学生共同学习。

1.信息资源拓宽视野。

现代媒体具有实时性的特点,会在第一时间报道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这些话题都会很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报刊的内容新颖、形式丰富,可适当选读,拓展知识。一些广播电视节目也为学生从视觉到听觉上获取资源提供了便利。如简易英语经典小说读物、报刊及脍炙人口的《Discovery》等电视栏目,这些课本之外的资源让学生在休闲中获得知识。

2.特色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外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如自编自演小品,编排短剧《百万英镑》《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新编)》等。英语演讲、朗诵、课件制作、环保发明等比赛及社团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和使用英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作学习互相促进。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外拓展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小组分工细则,并落实到人,各取所长,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小组分工合作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任务,又有交流互动的研讨,不仅发挥特长,还可以取长补短,在研究、碰撞中获得的成果,也会更加珍惜。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发挥潜能,还能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读懂学生,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No Children Left Behind.”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

专家评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重视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同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不过,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看,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低效”以至于“无效”问题。教师“不读懂”学生、教师“读不懂”学生,是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读懂”学生,因为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邬学青老师是天津市英语特级教师,在长期的英语教育教学中始终潜心研究学生的特点,探索跨学段教师合作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读懂学生,因材施教》就是探索的成果之一。邬老师认为,有效的英语教学,应该实现三个联盟:教和研的联盟,教和学的联盟,课外拓展学习和课堂基础学习的联盟;而不同学段教师和教师的合作、同一学段教师和教师的合作,是三个联盟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邬老师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名校长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胡振京)

邬学青:合作研究、合作教育,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本刊记者 张 嵘 ■邬学青

请您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走进初高中课堂,进行教学观察,对高中英语课堂低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分析了以下两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读不懂教材。

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的生源出自于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学习基础不同,认知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学生的初中毕业成绩很好,但缺乏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毕业年级重复性的知识训练让其对英语学习有了错误的理解。随着高一年级学习科目的增多,负担加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随着语言知识的不断丰富逐渐冷却,兴趣转移到其他学科,听不懂、读不懂的教学内容无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从听不懂到厌学,最后不得不放弃。

二是教师读不懂学生。

教师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学内容上,而忽略了教学的对象,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读懂”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才会抱怨:“我都讲了三遍了,他们还没听懂!”学生先前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就是今后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师顺利推进今后教学的前提。无论课程多么有趣,话题多么贴近学生生活,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可以听得懂的前提下,否则,毫无意义。

之所以学生读不懂教材,教师读不懂学生,是都缺乏了一个关键的环节,即初高中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而大部分初中教师没教过高中,不知道如何为高中英语的继续学习进行铺垫,而高中教师不清楚如何对高一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进行有效衔接。换言之,初中段和高中段的教师各自只是完成本学段规定和要求的课程,而缺乏有效的初中段和高中段的跨学段的“合作教育”,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能力日益薄弱的原因之一。

在教师团队中您是怎样发挥引领作用,开展合作研讨的?

■为了“读懂学生,因材施教”,我和学科组教师尝试采用教师和教师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通过跨学段、跨年级的合作教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是开展不同学段(初中、高中)教师的集备交流活动。二是建立前任和后任教师交接制度。三是建立专题主备制度。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对您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指导和提高?

■三年“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习,通过专家讲座、基地实习、论坛研讨、海外研修、自主学习,感悟颇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实践和管理的视域更加开阔,是“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使我能有此机遇,在专家、导师的引领下深入地学习、反思、探索、进步。

请您谈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以情激趣。走下讲台,微笑地走到每个学生的身边,用眼神和每个学生交流,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把握住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情感状态,才能讲“学生听得懂的课”。

二是苦练基本功。我们往往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认为凭借大学所学,教学生绰绰有余,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所有成功教师的案例告诉我们,教学的每一个内容都要精心研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课前的精心推敲,读懂学生,读懂属于学生的课堂,这样,教师才能教得幸福,学生才能学得快乐。有效教学源自教师的功力,教学的功力来自于踏踏实实的苦练!

第5篇

1.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呢?是不是简单的“数字”呢?“数字”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数据,而广义的数据是对与一个数字相关的其它信息进行撷取、处理、分析、管理的一种综合描述。比如一个学生英语考试得了59分,将这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上课记录、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等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大数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参见郭晓科2013:5)。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定义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英文字母V,即更大的容量(Volume)、更高的多样性(Variety)、更快的生成速度(Velocity)以及由前面三个“V”的组合推动的第四个因素———价值(Value)(张燕南、赵中建2013:5)。可以说,“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通过交换、整合和分析大数据,可以发现新知识、增长新智慧、创造新价值。

2.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也必将产生极大的冲击。传统的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将会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而悄然发生变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呈现出信息量巨大、非结构化分布、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促进了弹性学制、个性化学习、社区和家庭学习的发展,引起教育环境、实验场景、学习时空、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在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变得极其丰富,知识将无处不在。学生除了校园和课堂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即时通讯、微信和短信息等实时交际工具,利用移动装置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包括网上听课、读书、写笔记、做作业、发微博、讨论问题、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本信息获取模式。大数据技术重塑了当代学生网上社会交际、网络学习的习惯,也将彻底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英语学习的资源极其丰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化,那么传统课堂面授的地位和作用就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如果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明显,其吸引力就必然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挑战,教师不再是单纯为学生解释单词、句法,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水平及需求,创造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海量、有价值的语料,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明显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大规模语料为中心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和应对,将来势必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

二、大数据时代给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大数据知识方面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而是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③。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如果大学英语教师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网络通信、常规教学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技术技能尚不具备,就更难以适应未来的大数据化教学。

2.教师职能转变的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主,讲解单词、句子和课文,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但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在英语学习资源方面:由于大数据信息四通八达,学生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轻而易举,教师拥有资源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此时,教师就要从以前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把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然后以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其次在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学生现在并不缺乏英语学习资源,缺的是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要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传授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授之以渔,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与此同时,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外语教师还要做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监督者。这些均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大数据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

3.学生主体变化带来的挑战

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提高,二是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求日益明显。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高中毕业生词汇量要求达到3300个,优秀者词汇量可以达到4500个;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对词汇量的一般要求是4500个。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几乎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这就使得当前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这些细节均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的数据汇合总结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这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4.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带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课堂和教材,统一组织教学;教学评价则主要是学校以及督导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陈振华2009:84)。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要从单纯的课堂为主的语言知识讲解转向以特定工作情景为主的语言材料的实际运用,要引导小组学生对相关问题结合社会现实、网络资源深入学习,鼓励小组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式的讨论与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辅导方案。与此相对应,教学评价也要多元化,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归纳”,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真正实现从侧面、过程性评价。这些均要求教师要随时关注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增强针对性;还要善于通过教学过程的记录数据,分析教与学的得与失,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综上,由于学生学英语不再只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场所都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组织好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担当起大学英语教师新的角色和任务,如何提升自身的网络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并兼顾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均无法回避。

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1.增强整合英语学习资源的能力,针对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

我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⑤所以实行个性化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向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当然,这种指导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采用科学的分析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其学业成绩和情感沟通能力的成长。

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英语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期望值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为指导,广泛采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要让学生感觉课堂面授学习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3.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提前做好课程分化转型的准备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未来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再是统一、通用的单一课程,而是分化成“基础英语”(必修课)+“英语技能强化课程”(选修课)+“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的具有梯次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英语”仍然沿袭现在的通用英语,根据各个学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开设2个学期左右。“英语技能强化课程”主要是英语专业方面的听、说、读、写、译课程,突出单项技能,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专门用途英语”是向专业过渡的一门语言课程,为学生利用英语学习本专业打基础,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所以,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能上基础英语,也要能上英语技能强化课程,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门贴近学生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

4.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面对挑战,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均要积极应对。要正视现状和问题,要参加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大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还要加强英语技能强化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全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加强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适应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德语语法;语法教学

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的框架与规则。没有语法,人们公认的思想交流方式就丧失了一致性,就无法组织语言,也就无法进行有效交流。作为外语学习者,缺少母语习得者的环境,要想较好的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这门语言的规则――这就是语法。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语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在基础阶段夯实了语法基础,今后才能不断提高德语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对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

学德语离不开学语法,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语法放在一个合理恰当的位置、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讲授。首先,让学生知道德语语法课是德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脱离了语法学德语,是得不偿失的。只有把语法学好,用好,才会使自己的德语语言功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其次,语法要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难点时讲解,脱离语境的纯语法讲授会使语法变得抽象化而晦涩难懂。再次,在练习和运用德语中去学习语法。做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语法知识点有反复接触和认识,在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语法知识内在化,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东西,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另外,教师要在语法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德语语法种类繁多,条条框框,非常琐碎,如果仅凭死记硬背的话,学生会不胜其烦,再加上它本身比较枯燥,学生从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因而语法学习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实际上,对于语法的学习,只要本着实用的原则,与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语法的学习也是富有乐趣的。如下我愿意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德语语法教学:

一、语法导入要新颖有趣,方法多样

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我一般会用不同的方式导入语法教学,比如结合课文给出图画,让学生用现有的语言知识来描述图画,引出本课的语法点,将其写在黑板上,或呈现在大屏幕上,先让学生一起朗读,然后背诵。再或者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文中生疏的语法点,将其写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分析新的语法项目和已学过的语法项目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理解新语法点。再或者是先写出一个含有新语法点的句子,让学生照其形式在文章中找出相同的句子,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还可以使用经典的短文来进行语法项目的呈现,短文可以事先印发给学生,比如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找出短文中的所有使用“定语从句”的句子,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短文中的句子进行总结归纳,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

二、创设生活情境进行语法教学

用这个方法我认为特别适用德语中九个方位介词。An, auf, in, vor,hinter, über, unter, neben, zwischen. 这九个介词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就是静三动四,即在表示状态的时候后面要接第三格,表示动作的时候后面要接第四格。如果只是把例句写在黑板上,很死板的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差别,相信学生不会理解其中的不同。 而结合生活情境用肢体语言告诉学生,他们其中是怎样的一种不同,学生会一目了然。Er legt das Buch auf den Tisch. 和Das Buch liegt auf dem Tisch. 众所周知,德语的动词变位很复杂,可以让学生以一次郊游为素材,列出最少6个动词,在不同人称之后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之前,通过Brainstorming先做一个铺垫活动,给学生列出一些可能会用上,而且能够运用的词汇及短语:gehen, laufen, fahren, schlafen,schwimmen, haben und sein etc. 学生先在小组内口头讲述自己的安排;小组内挑选出最有创意的那一份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小组短文。教师进行简要点评后,再布置每个小组课后再次修改他们的活动计划, 形成文字形式供大家欣赏。

三、换角色语法教学

这个方法适用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年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以结合语法书和字典,组内讨论语法现象并能讲出他们对这个语法现象的理解,推举出两个同学到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解并归纳出这个语法现象,教师作为引导者,查缺补漏。这个方法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小组竞赛

第一个步骤为组内交流讨论环节。给学生5到10分钟的时间学习、准备、讨论。第二个步骤为组间交流合作学习环节。让各组将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根据各组展示的情况再次了解学情,对于分散的问题让各组交流展示,确定学生不能解决了再进行讲解。第三个步骤为组间PK环节。这一步骤主要是针对总结有关的语法规则,各组间进行交叉提问互相发难,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每组只限提问一个问题。为激励学生寻求最佳答案、开阔思路、展示自己的独特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在其他同学展示中提问、展示后完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总而言之,面对新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优化”德语语法教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死抠语法进行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模式。与学习德语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法学习也没有统一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以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学习德语-轻松入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金蓓蕾,关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研修心得,网络研修专题

第7篇

九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九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十分关键。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和任务,面对着这两个班学生的英语程度相差很大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复习模式。同时,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加大知识的容量,拓展知识的层面,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本次期末的第一次质量预测的成绩来看,九年级(1)、(2)两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其他几个班级很相似,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成绩好的不多,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在面对绝大多数学生时,注重打好基础,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避免拔苗助长。

三、具体目标和措施: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

1、继续针对中考题型的要求,确定如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技能:

听力方面:能听懂课文大致内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说即口语表达方面: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课文大意;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短暂表达。

阅读理解方面是个重点,要求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写作:能简单写出连贯且结构较完整的句子,能在写作文中基本做到文体较规范、语句较通顺;能够较好的达到中招考试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2、中招考试,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顾及全面,坚决坚持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的教学思想,使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都能有所提高。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从基础抓起,抓好英语基础知识。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等;尽可能学会使用规定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掌握基本句型和时态。避免平时考试中的常见性错误,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要逐一进行分析、谈话,摸清他们的特点、思想和看法,有的放矢,促其进一步发展。

3、与其他各科教师搞好配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

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英语使用者而不仅仅是学习者。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希望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英语兴趣,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也为我校学生即将面对的中招升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工作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教习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业务职能的作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搞好校本研修工作,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研组教研工作水平,

二、工作重点

本学期英语学科教研工作,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继续组织教师参加课改理论学习和培训,进行各段公开课和新教师汇报课,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累教学经验,撰写论文,组织课改研究课和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开展教研组的活动,把自己的自评和教师的互评相结合,争取能让每次的教研组活动能够达到研究的目的。每一次参加人员都有收获。

三、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教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加强课后补缺补差工作。

2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3.加强英语教科研的理论探究,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备课:

a. 熟悉教材大纲;提前通览全套教材,通读即将任教的全册教材,明确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明确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做到对教学工作要有超前性,备课工作要有前瞻性,对教学工作心中有数,很好的把握教材的意图和学科教学的双基要求,使教学的随意性得到有效的控制。

b. 了解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有效的教学对策。我们的备课策略是“吃透两头、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培养习惯、指导方法”,

c. 课前能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研究。备课组活动中始终坚持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为主,坚持做到 ① 做好教材分析; ② 备教法学法; ③ 备主要例句、情景设计、课后作业和命题等。

d. 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重基础、技能,重学生学以致用,以提升综合能力。同时教学中关注历年的高考试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的高度。以避免“教”与“考”两张皮现象。课后认真写好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2上课要求:

a. 贯彻课改精神,以人为本、以“先学后教”求质、以“训练”为根。

b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学生层次的不同,探索对其各种能力的培养。

c 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多反馈,快反馈。以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老师们能够接受比较新的教育理念,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上还有些差距,我们利用组内宝贵的人才资源,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和集体合力的作用,共同参与各种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使教师们的教学技巧尽快得到提高,因为,教师在参与听课和评课的过程中不仅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内容和容量的把握、课时的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开拓自己的思路。随后,教研组、备课组总结出各教学环节中的亮点,如:

①新课导入的特殊方式。

②听录音时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情意要求的把握。

③调动学生兴趣的一些做法。

④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⑤ 课后任务布置。

3改进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以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用“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扎实有效地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2)抓好初一、初二,初三英语教材的学习和使用,通过网络和学习参考资料,开展教材研究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在各年级组织3节教学示范研讨课,学习和体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4 搞好期末考试和分析工作。

九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重点与突破方法

本期要复习完成好初中三年来所学的全部内容。本期的重点是对初中三年来所学的语法和常用表达法进行归类,如:现在完成时、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被动语态等,难点也是语法和基本句型,这些重难点都应通过在语言材料的学习中及时强化和总结,在练习和实践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围绕课题(project)探究活动构成每个单元的核心,让学生综合运用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历史人物活动为线索的对话,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同时,轻松实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材的每个活动设计都很技巧,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积累知识,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的习惯,又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对话中融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在交流中用英语介绍祖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在学习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时,让内容鲜活、富有深刻哲理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通过对各种任务活动的开展和对语言的及时归纳总结,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对语言功能的认识逐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以达到巩固、掌握和运用的目的,最终形成语言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按照教研室统一进度执行。

三、复习计划如下:

1、提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要在一百天的时间里把整个初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同时要做足够的练习,使学生们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学任务很繁重,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百日冲刺,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百日冲刺。为了能让学生们在中招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作为教师,我有义务和责任。

2、做好整体规划,制订短、中、长期战略目标和步骤。

因为时间很短,作为老师,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复习过程的进度,作好复习过程中短、中、长期规划,制订详细的复习步骤及在复习过程中采取的措施。经过九年级五位老师的共同商酌,整个复习过程拟如下进行:

整个过程分两部分进行,第一轮复习要在五月初结束,主要以课本为主,进行基础知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学生主要是复习记忆基础知识,第二轮从五月初到中招考试,主要为综合复习模拟考试为主,做一定的综合测试题,让学生适应中招考试的气氛和试题的难度,从而能在中招考试中从容应对。同时加大写作和听力的训练。

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依据英语报和仁爱版同步复习专用试卷,七年级拟需一至两周时间,八年级拟需要两到三周时间,九年级拟需要三周时间。复习中,上午的正课以通课文为主,把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短语点出来,让学生们记忆,同时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讲语法时不拘泥于本册书或本课书,要把相关语关全部集中讲解,估计会在三十分钟以内完成,剩下十几分钟让学生再记忆或阅读英语报上相关的讲解。辅导课以做题为主,每节课按考试要求做完同步复习试卷,收交批改。第二天讲评,同时讲评英语报上的试题。听力和写作同时进行,听力可在讲评时训练。写作只讲写作技巧和文章结构。

第一轮结束以后,要把整个初中知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训练。以综合模拟试题和冲刺试题为主,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在本轮中把训练重点放在写作和听力上,让学生把每套试卷上的写作题都要完整写出来,上交批改。对于一些不会写作的同学要单独训练。

初中毕业考试是以整个学校为单位的较量。作为一名老教师,要加强对同头科老师的交流,互通信息,相互切磋,多探讨多商议,复习同步,训练同时,使整个学校的英语水平同步提高。

九年级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教材为载体,密切结合教材,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各种情景夯实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观察、思维及想象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九年级三,四班英语。从整体情况来看,普遍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不够小学三年级水平,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有学生不守课堂规则,不愿听课、睡觉或是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现象,难以形成英语学习氛围。有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自制能力较强,能认真听课,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总的来说,这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具有挑战性,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英语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仁爱版英语,教材编排有以下目的:

1、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英语的训练,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培养初步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外语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性,

3、培养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三个话题,每个话题又分A,B,C,D,四课。依据本学期的教学进度,本学期具体安排如下:

每周上一个话题,中期考试前上两个单元,其余的两个单元中期后上。

五、教学措施

1、依据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3、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