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14:5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冷链物流发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如何做到保质保鲜,成了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从菜农勾兑甲醛喷洒蔬菜保鲜,产生“甲醛蘑菇”、“翻新土豆”和“甲醛大白菜”,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变质肉类重新返工,再次销售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冷链物流的发展对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腐损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制冷技术、冷冻工艺、特殊装置为保障,严格要求运送方式和时间掌控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相对于一般物流形式而言,其物流成本更高,要求更严格,流程更复杂。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低温加工、低温贮存、低温运输、配送及低温销售四个环节。从保障作业对象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不仅取决于农产品自身的耐储藏性,而且与冷链运行过程的储藏温度和流通时间密切相关。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极易于受到外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必须按照不同产品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温度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2、高成本。为了确保生鲜农产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流通各环节需要专门的设施和设备,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冷链物流建设资源投入较多。3、协调性。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而消费具有一定的集中性,生鲜农产品的时效性强,每一个冷链物流环节必须做到无缝对接,因此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性的要求更高。4、信息化程度要求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例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采用RFID技术,实时监测产品和储藏环境的温度,定期记录温度数据,确保产品安全。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全年禽蛋产量28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较上一年增长了近22%,达到11200万吨左右。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要淘汰老旧车辆600万辆的任务,商用车大幅升级换代,冷藏车2014年产销量达到2万辆,与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据中物联冷链委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运营的重点冷链项目超过40个,投资额已经超过550亿元。3、冷链物流环境得到改善。2014年由中物联冷链委负责起草的《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正式。《鲜活甲壳类海产品冷链运输规范》、《肉禽类冷链温控运作规范》、《药品阴凉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三项行标正式立项。《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改善了冷链物流环境,加快了冷链标准化进程。4、生鲜电商发展迅速。2014年,随着我国冷链政策环境改善、互联网崛起,很多传统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进入冷链领域,不仅为冷链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和基因,而且对传统冷链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14年京东联手万家便利店,一号店则携手沃尔玛,顺丰依托“顺丰冷运+顺丰优选+顺丰嘿客”布局2500家门店,纷纷“入侵”冷链“最后一公里”。生鲜电商直接连接产、销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腐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1、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偏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高达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产品实现了冷链运输。相关资料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较低,仅为19%,而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0%以上。其中发达国家肉禽、果蔬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00%和95%,而我国仅仅为15%和5%。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大都处于常温环境下流通,产品腐损率较高,价值损失较大。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很大部分采用国际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4-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匮乏、陈旧。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3320万吨,大多数冷库仅用于肉、鱼等产品的冷鲜储藏。据估计,目前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总需求的20%-30%,冷库容量约为美国的一半、印度的60%,人均冷库容量为美国的1/9,日本的1/4。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全国铁路冷藏车辆仅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运输占货运汽车比例0.3%。而英国、德国冷藏保温汽车占比分别为2.6%和3%。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物流服务覆盖网络有限,冷链物流质量难以保证。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相关资料,2013年全国冷链百强企业总收入为109.02亿元,仅仅占到全国冷链总收入的10%左右,行业集中度较低。日前,我国冷链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攀升,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只约占20%。需求不足,是直接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4、冷链物流人才缺口较大。由于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强和作业要求较高,作为冷链物流企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工,都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冷链市场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冷链物流人才需求也大幅增加。从北京、上海等地的冷链物流企业调查中发现,企业“无人可用”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仅管理人员面临断层,货车司机和冷库作业员工也越来越稀缺难找,冷链人才出现脱节。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要鼓励生鲜农产品农户建造使用微型冷库,果蔬恒温气库,完成现代化冷藏库,公路冷藏保温车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一大批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同时,还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化的冷藏车与冷库设备,借鉴国外研制的公、铁两用,公、航两用等车辆,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二)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现代物流人才是我国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冷链物流人才缺口更大。学校教育没有跟上是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首先,要向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学习科学、先进的冷链物流理论和经验,因地制宜地指导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践;其次,建设冷链物流相关的学科,展开学术研究,形成学科体系;最后,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主体的职业培训,全面发展冷链物流相关的职业培训教育,改善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将成为今后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冷链物流作为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运作要求都较高的特殊物流模式,生鲜农产品相关企业更希望与具备完整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因此,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促进冷链发展,落实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强化冷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积极开展工作,引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合力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
(四)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
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指的是农产品产地采摘后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往往放弃农产品产地加工,把初加工和精加工放在综合成本居高的北上广沿海地区,使得生鲜农产品的整个冷链物流变成高成本的“长物流”,造成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因此,做好“最先一公里”,事先控制农产品质量,才能根本解决产品品质差、损耗高的难题。
作者:王红梅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巩天萧.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68-69.
[2]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6-58.
[摘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的兴起无论是给人民的生活还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都带来新的机遇。物联网目前已应用于很多公
>>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陕西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大连市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在绿色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 农产品供应链中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的营销 绿色农产品营销中“云营销”理念的应用 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论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对策 农产品营销中市场细分策略应用 微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行业的应用分析 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事件营销策略在农产品品牌塑造中的有效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4]余利娥:《物联网在农产品体验式营销中的应用途径及存在的问题》,《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5期
[5]杨晓冬:《农业信息化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评价与对策研究》,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学位论文
[6]李江:《物联网:信息产业新浪潮》,《证券导刊》2009年第36期 (程丛喜、陈彤敏: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寇倩: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计划财务部)
摘要:分析了我国冷藏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指出其中在硬件设施、国家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物流设施、开展多式联运等等措施,来提高我国冷藏食品物流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冷链物流
1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及趋势
冷藏食品供应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至消费者手中,其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货物需求的20%-30%,日益扩大的易腐食品市场给冷链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超市亟待引入冷冻技术和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对其有更大的需求。一些大城市设想在5年内建立并完善食品冷链系统。
据丹麦丹佛斯公司制冷与空调部总裁海尔博格预测,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现代零售方式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对冷链系统的采用,冷链设备行业年产值有望在现在的13.5亿美元基础上每年增加15%-25%。
2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一些冷藏食品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跑长途运输时会在半途关闭致冷设备或调高车厢温度,等接近目的地时再调整到客户要求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食品质量已经出现问题,但由于尚未影响到外观及气味,很难被察觉到。冷链环节的温度不稳定,引发食品的微生物变化,尽管有时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只在化验时才会显示出来,但严格来说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2)硬件设施不理想,导致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浪费严重。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一些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3)冷藏食品供应链硬件设施不理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保有量为3万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同时,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立方米,也显示出不足。
(4)冷藏食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冷藏物流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冷藏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缺乏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务。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的外包,也是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5)一刀切的交通管制阻碍冷藏食品物流运输的发展。目前我国一刀切的交通管制,不符合食品物流卫生和保质的时效性严格要求,尤其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毕竟,对于载货能力一样的车辆而言,冷藏车的运输成本比普通车辆高出很多,而冷藏车没有任何特权,不能享受绿色通道,也比普通运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3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对策
(1)充分发挥公路冷藏运输的潜力,同时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公路适宜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2)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发挥冷藏集装箱既有冷藏车的制冷作用,又有集装箱的灵活、安全的集成优势,以及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交接等特点。
(3)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
(4)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物流企业很难切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5)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行业标准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食品冷链发展的因素之一。充分发挥食品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制定现代食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对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与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食品物流绿色通行证,同时对社会零散货运车辆严格管理,促进城市食品物流的高效运作。
(6)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物流配送;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第三利润源泉”,特别对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由于当前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个性化,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以较大优势占领市场,物流对零售业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零售业物流的内涵
关于物流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常可以理解为实体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流通过程。零售业的物流是随着零售业产生的,承担着商品从生产者或批发业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功能,消除生产地或批发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弥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并由部分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现代零售业物流是零售商在其购、存、销业务活动中,商品从供应商经零售商向消费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包括商品输送、搬运、保管、包装、配置和陈列、简单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功能要素,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商品的部分形质改变效果。
二、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流对零售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并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物流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成本大概占成本价的30%至50%,一些对时间、空间要求苛刻的商品的物流成本都达到成本价的70%至90%,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本。
2、物流规模有一定局限
2004年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对外开放,外国零售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因此物流规模还有一定局限。
三、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 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零售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物流管理,只有采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经验,改变物流观念,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够使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
[3]黎继子,杨卫丰.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4]韩志华,杨春艳,孟祥明.沃尔玛连锁经营战略带给我们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关键词】RFID货架期指示器;条形码;保质期
1.引言
我国有近13亿人口,食品安全是近几年来具有持续挑战性的问题和社会热点[1-3],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食品能够安全食用, 还要求食品的感官特性基本不变[4],但无论是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还是人造食品,其水分活度、总酸度、营养物质、自然微生物群、酶和生化底物及防腐剂等因素,在从原材料的摘取、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环节中,都会受外界温度、湿度、光照及环境中微生物群与包装气体组成等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物理、化学、微生物上的变化,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式丧失其原有品质。
2.传统货架期指示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简单设定食品保质期及基于条码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更深入细致与高效食品安全管理的目的。目前传统的食品保存与管理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传统保质期是通过在实验室内对少量食品样品进行加速实验、常温保存实验或通路实验等验证手段来确定,而事实上,在流通过程中食品品质不仅与每个食品个体初始状态有关,同时也与所处流通的环境密切相关。评价食品的实际品质不仅需要了解食品个体的初始状态,还需要对食品个体进行实时监测、跟踪其在运输、储藏和分销环节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含量等及诸多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因此,食品安全状态评估比传统质保期的确定更加复杂、需要在更大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由具有数据采集与智能性标签的参与,带来诸如信息交互、运营成本等问题。
(2)使用传统的时间-温度指示器评价食品个体品质方法虽然应用范围广泛(如常用于乳制品、冷冻肉和冷冻水果等冷藏、冷冻食品),具有使用方便、易于观察等优点,但此类产品是一次性使用,不能记录食品流通过程中环境参数的历史变化情况,信息的获取依赖于人工观察,不利于信息管理自动化与效率的提高。生化式时间-温度指示器必须使用在有温度-时间历史影响的食品上,使用前还必须知道食品的活化能,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器与其动力学参数进行匹配,且成本与可靠性也限制了其使用。
(3)现在食品的信息标识主要是利用条形码技术[5-6]。从当今企业和食品流通的现状来看,采用条形码技术进行信息标识是具有成本低、易于操作、易于制作等优点,但是条形码技术自身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例如条形码存储信息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扫描仪只能在近距离下才能对其读取;在读取条形码时,经常会有货物粘贴条形码位置的不同和货物包装的不规则等问题,使得操作员在对货物进行扫描时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寻找扫描条形码的精确位置;有时还会发生漏扫描情况。条形码技术不能够满足高精度快速识别的要求,并且其存储的信息一旦写入就不可以对其存储的内容进行修改,也不能够重复使用,降低了条形码的使用率,最主要的缺点是不能对食品进行实时的监测,这些都制约着食品企业的发展。
3.RFID货架期指示器的优点
RFID货架期指示器由RFID读写器和RFID微粒构成。RFID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通过对实体对象的唯一有效标志,其可广泛用于生产、零售、物流、交通等各个行业[7]。RFID货架期指示器优点有:
(1)不需要光学可视、非接触完成识别工作。在冷链物流中,需要对大量食品进行识别,利用RFID技术解决了条形码技术识别速度慢、识别操作复杂等缺点,提高了效率。
(2)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不易损坏,减少了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出错概率。由于条形码识别操作过程中容易磨损,使得食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标识,而RFID货架期指示器不需要人工对食品进行干预,通过读取微粒的数据来掌握食品的质量。
(3)可远距离识别运动物体,提高了传统货物在分拣登记信息时候的处理速度。RFID货架期指示器不需要人工操作近距离地读取食品环境与质量信息,通过射频技术,可以远距离完成通信,提高了登记食品质量信息的速度。
(4)能够对食品进行实时监测、评估与预测。传统技术不能根据当前环境的变化而实时地监测、评估与预测食品的质量,这使得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不能被实时的反映,而RFID货架期指示器通过采集食品的一些质量信息,能够实时地监测食品的质量。
4.RFID货架期指示器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冷藏运输过程中,射频装置运行与典型的行业环境下:首先装置工作于低温、潮湿、机械振动、冲击和大范围金属干扰、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其次射频装置要求的识别距离远,能够达到多目标快速识别;最后要具有低功耗、存储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对RFID货架期指示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应具有低功耗特性。在冷链物流过程中,RFID货架期指示器需要长时间、实时监测食品的质量,能量消耗较大,其主要是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而电池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无限制供电,因此,这就对微粒的功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应具有抗干扰能力,数据通信的保密性。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界信号会干扰RFID读写器与RFID微粒的通信,这就要求RFID货架期指示器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量和数据通信的保密性。
(3)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FID货架期指示器需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才能实现对食品实时监测的目标。
(4)能识别多个移动RFID微粒。在食品源、中转站、目的地,RFID读写器需要读取多个移动的RFID微粒,读取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断碰撞和智能RFID微粒的移动,会产生RFID微粒被漏读的问题及功耗问题。
5.展望
为了实现RFID货架期指示器能够被较好地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中,需要通过对RFID货架期指示器的功耗和多个移动RFID微粒的防碰撞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需要提出时间序列电源管理算法
冷链物流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殊性,RFID货架期指示器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实时监测食品的存储环境与质量信息,并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存储,其能量消耗较大。现有的电源管理技术一般都是将以前的状态综合来预测将来的工作状态,不能有效应用在冷链物流中。本文提出了时间序列电源管理算法,该算法根据划分的运行模式对智能RFID微粒进行管理,优化了微粒的功耗与性能之间的平衡。
(2)需要提出智能自适应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
传统的防碰撞算法一般都是针对于静止的应答器与读写器而设计,而在冷链物流过程中,智能RFID读写器需要读取多个移动的智能RFID微粒。针对这一情况,论文分析了冷链物流环境下RFID货架期指示器在射频通信时存在的三种情况,并总结了这三种情况共同存在的问题:一些微粒将离开稳定通信范围;而一些新的微粒将进入稳定通信范围。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三个技术难点需要解决,论文通过对智能RFID微粒数量的估计,提出了智能自适应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算法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减少多个移动微粒之间的信息碰撞,并减少微粒的射频通信时间,以此达到降低功耗的目标。
(3)需要设计低功耗的RFID货架期指示器
在上述两项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低功耗的RFID货架期指示器。
参考文献
[1]Aarnisalo K,Jaakkola K,Raaska L,et al.Traceability of foods and food borne hazards[J].VTT Tiedotteita-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2007,23(95):1-46.
[2]Sofoss J N.Challenges to meat safety in the 21st century[J].Meat Science Symposium on Meat safety:From Abattoir to Consumer,2008,78(1-2):3-13.
[3]余平祥,巫远媚,胡月明等.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读取率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132-136.
[4]马丽珍,南庆贤,戴瑞彤.不同色调包装方式对冷却猪肉在冷藏过程中的理化及感官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156-160.
[5]袁伟华.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学,2005.
[6]Wang huhu,Xu Xinglian. Reserch peogress of traceability technolog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its applications[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2010,31(8):413-416.
内容摘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我国主要的零售市场。本文在对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专注于核心价值环节进行的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能够增加连锁超市企业利润、培育核心竞争力。由此提出了连锁超市向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促进零售行业的健康、创新发展。
關键词:连锁超市 价值链 新业态 优化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10.3%。2000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兑现入世承诺,逐步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各种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背景下,零售业国际巨头纷纷转战中国市场,连锁超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12年起,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向中高速换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向创新驱动,任何行业都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2015年10月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价值链向新业态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竞争的最高形态。对于连锁超市而言,以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作为切入点与商贸流通新业态模式相融合,是创新的核心所在。
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发展现状分析
(一)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生鲜食品向“农超对接”模式转变
在价值链各环节中,采购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行业大多采取集中采购(中央采购),即企业中专设采购机构与采购人员,统一负责企业的商品采购工作,实现低成本、采购集中管控。集中采购有助于连锁超市企业发挥连锁经营优势、提高议价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保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满足顾客求廉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鲜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连锁超市纷纷改革传统生鲜食品采购模式,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即由农户与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目的在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食品安全。如2016年新丝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在三峡区域展开农超对接项目,参照PGS成立有机种植基地,帮助农产品进入欧尚、沃尔玛等连锁超市,解决销售渠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零”中间商。
(二)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管理落后,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物流价值链贯穿于连锁超市运营始终,对于调整和优化各价值链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价值链运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一味追求门店的扩张,忽略了后台物流体系的构筑与管理。有的连锁超市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只重视门店布局以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但物流网络未及时扩大、管理观念陈旧,导致商品的调配费时费力,企业总利润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第二,盲目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导致资源浪费、经营成本上升。有的连锁超市企业意识到物流价值链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构建属于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仓储、设备、运输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由于自营物流配送规模小、作业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
(三)生鲜产品销售作为超市经营重点,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鲜已成为集客能力最强的板块,成为拉动其它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据我国连锁超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生鲜区销售额约占销售总额的20%。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约为1/3,尤其以经营食品为主的生鲜超市这一比重更是高达70%。可见,我国连锁超市生鲜板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润发超市通过对收银条的大数据研究,重点推出荤素搭配好的净菜生鲜品,进行负、中、高毛利商品的混搭,加速生鲜品的周转率,解决生鲜经营的核心问题—新鲜度。由此,还带动了其它商品的销售,如调料、粮食、食用油等。另外,我国连锁超市生鲜产品销售仍旧面临着障碍,如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冷链供应体系不完善、深加工冷链食品匮乏等。
(四)连锁超市价值链体系对接不完全,导致运营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已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化、价值链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实现了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减少无效价值链,以信息技术为驱动促进运营效率的提升。但本土的中小型连锁超市价值链管理不容乐观,据我国连锁超市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比例为70%左右,多集中于中小城市或城乡结合部,信息技术应用率仅为18.3%。中小型连锁超市企业构建信息系统往往面临着投入大、缺少技术人员等困境,甚至在运营中根本没有能够统筹全局、进行价值链管理的人员,由此要实现商贸流通新业态创新几乎无从谈起。
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模型设计与问卷设计
为了研究我国连锁超市价值链与商贸流通新业态的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着有效性、可操作性原则,从多角度设计模型与问卷、选取相关的变量与指标。
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泰州医药有限公司;绿色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ai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a large pharmaceutical wholesale enterprise, is located in state-level medicine high tech zone――China medical city. As a medical wholesale enterprise champion, business scale in recent years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author took a in-depth research into it's the operation status, analy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when the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developed the green logistic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enterprises――Tai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enterprise; Taizhou Pharmaceutical Co., Ltd.; green logistics; countermeasure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特别是一个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泰州医药有限公司是位于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的江苏省大型药品批发企业、泰州地区医药商品批发企业龙头老大,经营规模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物流既追求经济利益目标,又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这必然对物流的具体实施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探讨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2013年3月到5月对泰州医药有限公司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物流市场现状、物流运营现状(公司业务内容、公司业务规模及盈利情况、公司物流运作、公司设施设备、公司人力资源和运营管理)、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个方面。调查方法主要以谈访为主、辅之以资料调查的形式。
1 医药流通企业――泰州医药有限公司发展绿色物流现状和问题
1.1 发展绿色物流的观念理解不深
在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中只有极少数人对绿色物流有一些了解,绝大部分人员几乎从来就不知道绿色物流这一概念。在对绿色物流这一概念有点了解的人员中大部分认为绿色物流就是绿色的,对环境没有危害的,同时认为他们企业做的业务是绝对绿色的,很明显对绿色物流的理解不深,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对绿色物流的减少资源浪费及提高效率这一含义却不了解。这一现状的存在,一方面管理者制定的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就很难体现其全面性、合理性和完善性,同时在整个公司也难以形成发展绿色物流的宣传基础;另一方面公司即使发展绿色物流也只会形成一些表面或摆设的绿色宣传,绿色的内涵品质和整个工艺过程或作业环节的绿色化往往被忽略。
1.2 实施绿色物流的设施设备极端化
一个企业从事服务的技术水平及硬件能力主要依靠其设施设备来体现,泰州医药有限公司的设施设备情况是:
一方面泰州医药有限公司虽然拥有自身的ERP系统对其作业进行管理,但对提高医药物流作业自动化、医药物流机械化的认识存在很多不足,装卸搬运没有先进设备、仓库没有像样货架等。仓库和装卸搬运的许多作业都以人工和人力为主,这种设施设备状态严重地影响公司医药流通的运营。另一方面2013年7月公司通过改造物流系统,建立了一整套WMS系统,系统建成后作业量散件笔数每日最大1 000笔/天,2 500笔的发货量能在 2 个小时内完成,通过调整人员配置可满足10 000笔/天的作业量;现有场地散货吞吐量峰值提升约248%;发货准确率可达99.99%。按目前业态可支持每年20亿的销售,而公司近年的实际销售情况是2010年4亿元,2011年6亿元,2012年7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10亿元。
1.3 发展绿色物流的专业人才短缺
调查发现公司现有员工将近200人,具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多人,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就占了员工总数的60%。公司员工中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很少,泰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并且部分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比如有的仓储管理员在药品存放时操作不规范,经常会损坏药品;复核员在药品复核时不认真,对于单子有时复核有时不复核;当前公司现有从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既懂物流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人才基本没有。
1.4 过期药品回收不规范对逆向物流重视不够
“一项针对安全用药的社会调查显示:我国各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有过期药215粒,其中30%~40%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另外,我国约有78.6%的家庭有备用药,其中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泰州市有500万人口,可想其每年的过期药品也是相当可观的。回收药品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需进行报损、有的需作为垃圾进行填埋,有的需进行养护处理,有的需进行重新拆分包装。处理方式的选择对保证回收药品质量,防止回收药品污染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泰州市医药有限公司对过期药品回收不规范对逆向物流重视不够,没有规范回收其销售的产品,没有运用专业技术与设备对其进行集中报废销毁或再次回收利用。
泰州市医药有限公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有时造成了退货和回收困难及回收混乱的局面,在药品退回后,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处理。由于在发展药品逆向物流过程中,企业是主体,而建立药品逆向物流系统企业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同时药品的消费者,也是废旧药品的产生者,在构建逆向物流系统时也需要其积极配合。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去激发企业和消费者建立逆向物流系统的积极性。泰州市医药有限公司应该积极建立过期药品回收的逆向物流系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不仅会使公司在社会中得到公众认可,而且从长期眼光来看还会大大提高公司的利润。
1.5 对医药产品的仓储和运输环节没有规范质量控制标准
医药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同时又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可以比较容易吸收由储存和运输环节所带来的费用。泰州医药有限公司缺乏质量控制意识或重视度不高,仓储较少采用温湿控设备;运输配送主要是外包,但物流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使一些设施设备成为摆设。正是看似节约的方法实际上却导致了药品有效期的缩短而大大增加了总费用。
1.6 医药信息孤岛现象特别突出
物流说到底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整合供应链的上下游资源,“在药品整个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而近90%的时间为物流过程所占用。”这就要求医药供应链各环节要以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但目前泰州医药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和应用水平都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流在医药供应链各环节的顺畅流动,信息孤岛现象影响到供应链的整体发展与整体效应。另外一个制约信息流动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药品品名和规格等建立统一编码,医药生产和零售企业不得不各自设立一套独立编码,在信息流通的时候不能达到共享,不仅造成流通成本居高,而且造成流通效率低下。
1.7 实施绿色物流的外在约束难以形成
目前绿色环保较先进的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规及政策控制污染发生、限制交通总量和控制交通流量,并且以构筑合理有效的整体布局方式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国政策法规显得明显不足,尽管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关于限制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但其针对性不强,另外因为物流行业涉及的部门和行业较多,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在实际运作上各有其独立性,从而导致物流行业无序发展,整体资源配置浪费巨大。这种政策法规的欠缺使得政策法规的引导不足,实施绿色物流的外在约束难以形成。
1.8 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各行业各组织发展绿色物流的制约瓶颈
技术创新引导各行业各组织不断发展,发展绿色物流更加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发展绿色物流主要依赖整合规划、先进的机械技术及新型降解材料的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物流业这三个方面的现状是:在整合规划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业所涉及的各部门各行业各自为政,导致了物流业缺乏整体规划,物流业内部无序竞争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整个供应链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衔接,造成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方式单一、物流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协作不紧密、信息资源共享范围有限,致使供应链整体效益不高;先进的机械及技术方面,我国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技术的先进性比较落后,导致系统的运行效益低下,与发展绿色物流所要求的机械化程度及技术先进性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型降解物流材料的使用方面,我国对不可降解材料的滥用以及“限型令”执行力度的有限与绿色物流对材料可重用性和可降解性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各行业各组织发展绿色物流的制约瓶颈。
2 医药流通企业――泰州医药有限公司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2.1 加强宣传学习,使所有员工特别是管理者深刻理解绿色物流理念
从公司员工到管理者都要深刻理解绿色物流,尤其要理解“绿色”不仅仅是对人体健康有益,不污染环境,还包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在理解绿色物流及树立观念的过程中,不仅要求管理者选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较为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战略,将绿色环保、节约资源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重视对发展绿色物流的引导、实施和监督,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绿色物流的宣传及学习,尽力减少发展各种业务活动造成的污染及资源浪费;还要求管理者要培养绿色物流的理念,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绿色标志和绿色服务,使药品流通整个物流环节建立在绿色的基础之上。
2.2 完善物流设施设备,使公司的物流设施设备适度化
物流的竞争力就是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其次就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医药流通行业特别要关注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等方面设施设备的适度化。仓储方面既要用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质量,在保证无货损的同时避免污染,又要运用库存控制技术,保障合理的存货数量;装卸搬运方面避免人工操作,采用适度机械设备,减少泄露损坏又能省力化;包装方面做到醒目、环保,符合4R要求。
2.3 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充实公司物流专业人才
作为物流新观念的绿色物流,其对人才的要求面更广层次更高。绿色物流人才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基础保障,因此,泰州医药有限公司要发展绿色物流,就必须尽快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充实物流专业人才,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2.4 实施有效的回收物流,创建公司新的业务机会
进行回收就是让材料能够重新使用,通过加工形成另外一个形态,可以用于其他新的用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进行回收,这是一个新的业务机会。对企业方面,逆向物流能够提高企业客户的价值、能够增强企业竞争的优势、能够降低物料的成本、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能够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能够塑造企业的形象;对社会方面,逆向物流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能够节约社会资源、能够改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效的回收物流,创建公司新的业务机会。
2.5 积极推进和采用冷链和低温技术
冷链运输、低温储藏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绿色物流的一个关键点。保证特殊药品从生产到客户手中的整个过程实现全过程冷链运输,严格保证药品的质量与疗效。无论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还是第三方物流公司都应该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2.6 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药品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强调的是绿色化的理念,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绿化环境,绿色供应链实现的最终目标是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通过建立药品绿色供应链,能够实现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销售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发展,促使药品供应链上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2.7 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既是引导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角色,又是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政府要不断倡导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创新制度改善管理水平,要不断开发绿色物流技术,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设立严格的环保标准,都严格控制企业的各项质量指标,对环境有损害的产品限制生产经营。同时,政府要对物流企业加大政策扶持,打破地方主义,实现大流通的形式,解决企业内部的恶性竞争问题,建立良性的医药流通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 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2] 杜道华. 基于循环经济的两型社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于成学. 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杨利勤.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具体路径分析[D]. 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安林祥,等. 我国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物流科技,2011(6):74-75.
[6] 马玉立.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J]. 中国商贸,2012(3):173-174.
[7] 冯艳薇.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2012(5):42-45.
[8] 万玉龙,等. 我国绿色物流研究现状与实施策略[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5-6.
[9] 曾静. 安徽大型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其策略[J]. 管理工程师,2012(5):8-11.
[10] 高晓莎. 柳州市生产制造企业绿色物流现状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9(5):126-127.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物流 应用研究
前言: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来延伸和创新就形成了新兴的网络技术,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可以说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在信息技术项目中的一次的飞跃。而且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应用,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对我们生产生活的一次革命意义的改变。当前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对于物联网以及其更远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期望,特别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状态不理想的今天,物联网以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全世界形成了一种热潮。
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仓储物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应用,而且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的技术也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得到广泛应用的有:通信、网络、智能仓库储藏、传输技术以及感知技术等方面。
图:物联网技术要素框图
(一)网络的通信技术
我国现代化的物流总发展趋势是基本上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在企业制造时,其生产系统和现代的智能仓储配送之间都会有着一些相互的有效配合。仓储系统就产生这个大系统里很重要的部分,其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些企业的内部系统的网络架中,其作用就是将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当作主体,根据主体建立起来一个独立性的网络系统。在面对较大的物流网络时,相关的物流公司都会需要借助其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络系统来共同管理每一个网点中的仓储信息,最后再进行相关信息的传达。物流店、物流中心、物资配送点三者之间会进行信息传输,这也是应用了全球物联网的技术。从2009年起,将无线局域网来和仓储业的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二)物联网的感知技术
当前我国的仓储行业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物联网中的一种感知技术,在很多现代的仓储配送中心这种感知技术相当的普遍,这种感知技术最为常用的就是其中的RFID技术,运用RFID技术可以将成本降到很低,同时,将RFID技术中的手持连接终端为基础的话,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速度和效率。一些普通的仓储系统的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也到了很多的应用,这里的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不是RFID这种的感知技术,指的是在拣选工作时的作业系统。对RFID技术的完全利用,可以把进出库的订单通过拣选进行有效的分类,分类之后就可以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的货位,运用这项技术时的操作系统较为简洁而且很实用,应用更为广泛。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关键技术
(一)物流行业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在局域网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会留有和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不方便布线的地方运用无线网局域网技术。在大范围的物流传输和运用信息系统,经常会用到GPS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的一种方式,组建一个货运的联网,来实现物流运输和车辆配货和调理制度,这样可以实现这一套整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起来说,就是物流行业方便的移动和储存许多货物,就是通过运用物联网来实现。
(二)物流行业常用的智能技术
除了上文说道的感知技术以外,还有很多的智能技术,比如在网络通信方面,就会御用无线的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以及直接连接网络的通信技术等等,运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更为便捷,就像我们现在常用的手机来上网或者打电话,其中就应用了无线的技术;在仓储的智能物流中心,采用的技术就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管理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等,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在节省了人力的同时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效率,这种技术使得物流中的很多程序合为流水线工作,通过机器和计算机的正确编程,让物流行业效率提高,让消费者们在更快的时间内收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智能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在物联网中的两项关键技术
物联网我们常用而且较为使用的是以下两种技术。(1)传感器技术也是计算机使用的关键技术。就如大家所熟知,到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而自从有了计算机只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就能处理。(2)RFID标签也是其中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结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综合技术,RFID在物品物流管理和自动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智能物流中物联网的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物联网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人们也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了别的领域,对于物联网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着。
(一)智能的交通管理技术
为了减少现在的交通堵塞现象,我们应该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账务实时的道路信息,首先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货物、行人、车辆在某一地区的移动状况。所以,获取信息是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再路边建立一些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取得实时的交通信息,这样就可以方便的调整路线,避免了交通拥堵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简称一条智能化的“高速公路”,利用车辆和网络连接,通过传递车辆实时路况信息来更改更为合适的路线来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的效率。
(二)智能危险品物流管理技术
我国在危险品物流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监管不明确、物流效率低等因素会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这将阻碍了危险品物流的进展。到那时通过物联网的RFID技术就可以对危险品物流进行监控管理,可以运用GPS、GIS、智能传感技术等科学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危险品的物流监控,可以实现对危险品的安全报警和位置跟踪等功能。当危险品装在车上时就开始了监控系统,信息采取系统会还是的采集车内的温度、湿度、烟雾的一切可能使危险品保障的信息,使得运输员和远程控制中心都能实时掌握当时的状况。
(三)智能冷链物流的管理技术
冷链物流的管理在药品和视频的生产运输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视频监督法律来规范冷链的管理。现代我国的冷链管理有很多弊端:(1)大多为人工测量和记录;(2)不能实时的取得当时的状况,监管严重脱节。在应用了RFID的技术后,就可以在冷库中装置一个RFID的读取器,通过贴有RFID感温标签,就可以实时的采集苦衷的存储环境的温湿度,就可以采用相关的技术来进行调节。通过GPS技术可以在车间内安装一个能接受指令的终端,这样就可以用手机或者PAD等方式进行远程管理、下达指令等作业。
四、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为我国的物流领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智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的运输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通过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让我们节省人力物力,节省时间和经济。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物联网要想有一个更为高级的物流管理要求,还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和研究和研发,不过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是人类迫切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志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2、03(15):22-23
[2]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J];山东大学;2012、10(20):55-75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ainly in view of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safety. Using the method of Delphy method analysis and AHP method combining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analyzed, finally establish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construct the safe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elphi method; AHP
1 r产品物流概述
李艳军(2009)认为是为了让农产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对农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其核心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实施集中统一的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效益[1]。而“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速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几位。2012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2.4万亿、2013年1.94万亿、2014年增长到3.3万亿,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快,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农产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就说明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重要性尚未完全体现。农产品物流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产品物流安全又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农产品物流安全概述
在2006年张延平和谢如鹤首次对食品物流安全进行了定义:认为食品物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配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中不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的担保[2]。
李万青(2010)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机理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经营组织和产供销网络系统,能持续稳定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和保证农产品流通,保障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顺畅和流通网络的安全[3]。
邱祝强等在(2008)年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不使生鲜农产品及其作业环境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这里的损害包括有腐烂、损伤、丢失、破损等;作业环境损害主要包括操作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设施设备故障、物流信息失真等[4]。
何忠伟、桂琳等(2010)认为生鲜农产品是指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5]。
李学工、肖长全、孔令娟(2012)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因人为失误或者技术缺陷造成的农产品损失和物流设施损害等安全问题[6]。
王荧荧、张敏等(2013)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内容包括温度、时间、湿度、载货车司机、气压等,物流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样,其安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涉及事故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7]。
综上所述,不论是农产品物流问题,还是农产品物流安全问题,众多专家都已经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文开拓了视野,本文主要是从农产品物流安全影响因素角度来进行研究。结合以上的定义,本文也为农产品物流安全进行简单的定义,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将农产品安全、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对整个物流过程所进行的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控制过程,在物流过程中注意农产品的损失和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损害。
3 农产品物流安全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3.1 相关性原则
安全指标的选取一定是对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与物流安全有相关性,指标的变动对农产品物流安全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3.2 系统性原则
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何选择指标将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需要注意系统性,指标之间具有一定联系,选取的指标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物流安全评价系统。
3.3 有效性
这些指标的选取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是农产品物流过程安全的影响因素。
3.4 可操作性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这些指标应当是可以从实际物流运作中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度量。
4 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性及季节性,此外农产品还具有种类多、需求量大、物流范围广、流动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等特征。因此,物流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影响,主要有:物流要素因素、管理因素、流通时长、技术因素等[8]。
4.1 物流要素因素:主要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9]
(1)运输环节。运输对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发生场所、空间移动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诸如驾驶员因素,驾驶员的职业资格、驾龄、是否有违章记录等;运输工具的标准化程度,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果蔬类农产品更是需要冷链运输,因此运输过程是否标准规范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最后,运输路线的选择也会对农产品运输时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2)储存环节。多数农产品的储存都具有时效性,储存时间越短,农产品安全系数越高。在储存环节,农产品在储区停放的位置、储区温度控制、储区内发生的装卸搬运次数等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3)装卸搬运。农产品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易损、易腐,农产品从源头到消费地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装卸搬运环节将会对农产品质量的完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装卸搬运操作都会导致农产品大量损失。
(4)包装。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价值和物质形态,需要在农产品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包装,农产品包装可以分为保持农产品品质而进行的工业包装,以及为使农产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而进行的提高农产品价值、传递信息等以促进销售而进行的包装。
(5)配送。在2014年4月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专题节目,反应农产品进城难题问题。农产品在田间地头收购价格非常便宜,甚至低至几分钱,但是到餐桌上的价格却上涨很多倍,其中的问题就源于农产品配送环节的问题,农产品进城难。因此,配送环节也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6)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农产品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而进行的加工工作,农产品从源头收购来之后,其形态各种各样,为了方便运输、储存等,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的恰当与否将会对其他流通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农产品物流过程。
4.2 管理因素
(1)管理制度完善性。农产品物流、加工等相关企业要生存,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对于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2)人员素质。是指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品德、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农产品物流人员素质高低,将会对农产品物流过程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3)管理绩效。是指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农产品物流安全的目标而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对业务人员管理不善,操作流程不规范,都将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4.3 流通时长。主要包括采购时间、送货时间、农产品保质期等方面。
4.4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加工技术、操作技术、保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因素。
5 基于层次分析的实证分析
关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指标的选取,目前国内的多数学者选取的指标主要来源于物流行业专家、信息分析专家以及政府方面的专家,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等因素来进行模糊评价。本文选取指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确定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最重要的一些影响指标。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指标因素。选取的专家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公司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农产品物流安全研究人员、政府的农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最终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物流功能要素、管理因素、流通时长以及技术因素四个主要方面。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T. L. 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每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该方法既具有定性的性质又具有定量的性质。建立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四步骤:①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③层次总排序。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G为目标层,C为准则层,P为方案层。
(2)构造判断矩阵以及计算权重、层次单排序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构造出4个不同的判断矩阵。采用两两对比定权数。最终得出目标层对分目标层、分目标层之间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3至表5所示。
(3)层次总排序如表6所示。
从上述分析得到农产品物流安全体系的指标权重。分析以上18个影响因素,其中“包装”占的指标权重最大,其次为“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时间”占主要比例权重,其他影响因素排序为:信息技术、送货时间、运输、保鲜技术、管理制度完善性、农产品保质期、装卸搬运、加工技术、仓储、信息、操作技术、采购时间、管理绩效、人员素质。
6 结 论
在关注农产品物流安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应重点关注农产品的包装,包装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关注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时间、信息技术和送货时间。第二,物流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环节对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如仓储和信息,排在指标权重的末尾。第三,采购时间、管理绩效、从业人员素质排在指标权重的最后,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小,与调研和访谈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李艳军. 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张延平,谢如鹤. 食品物流安全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亟待加强[J]. 探讨,2006(5):103-105.
[3] 李万青.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其安全机理形成[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6):76-77.
[4] 邱祝强,谢如鹤. 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控制机制探讨[J]. 物流技术,2008(9):23-26.
[5] 何忠伟,桂琳. 北京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趋势与质量安全[J]. 北京社会科学,2010(4):43-46.
[6] 李学工,肖长全,孔令娟. 省级农产品物流安全应急预案研究[J]. 农业消费展望,2012(9):56-59.
[7] 王荧荧,张敏,朱文英. 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评估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13(10):4-6.
[8] 李学工,王学军. 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1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国内相关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各种专业课程投入的关注度极高,按检索的情况看,2013-2016年以来,论文题目中有“物流”和“课程”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时各省、市、区、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组织开发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等,对专业技能、技能实训的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实践。但是,对认知性课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较少,论文题目中有“认知”和“物流”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从2005-2016年以来,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仅1-4篇。
1.2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多,按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达954所,有在校生24万。据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开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近30余所。虽然各学校开办的专业名称一致,但是从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主要针对岗位的差异、聚焦细分领域的差异等,造成所建课程体系难以统一,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示范院建设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青岛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或供给趋势调查)》项目课程就属于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再且不同院校设置的大部分课程虽名称相同,但课程的内容因前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避免的主客观差异,则实际教学结果必然带有自己院校的独特特点。因这种培养过程中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的偏重或节略,再加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为快速转变过去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行了“理论够用”的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指导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在专业课中也对理论部分进行了压缩和精简,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最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状态快速融入企业岗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体物流管理专业领域掌握不全面,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向于某一细分领域,对整个物流产业和各类物流岗位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弱化理论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对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甚至在毕业时,存在认为物流管理就是“管仓库的”、“送快递的”等不正确的物流专业认知,对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缺乏全局性的认识。
1.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本身包含的“众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门领域的基层岗位工作,在前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毕业生入职后因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经过短暂适应期后,其工作业绩可以快速突显,再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综合锻炼,一般在3年左右有较大的机率上升到中层管理岗位。但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后,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如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向更高层次岗位晋升的现象。
2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思路
2.1明确课程认知性质的定位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是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整体培养出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从过去的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惯性中摆脱出来,转换到高职阶段必须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对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明晰今后该如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形成学生未来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为其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从各高职院校公开的资料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包括铁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一般均开设有专业概论性的课程。以湖北省的情况为例,这类课程所采用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常见的包括:物流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职业规划、物流认知、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实务等。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开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类似,实质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是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产业和物流岗位的形成初步认识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的启蒙课程。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认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物流认知课程是各门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序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领域上的重叠。例如物流认知课程中必讲的运输内容,就与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课程的领域重叠。一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两门课程内容重复,再加上物流认知课程由于具有内容的全面性、广泛性,具体到某一方面时,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讲授细节,导致甚至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删减物流认知课程,将该课程内容直接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明确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物流认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在内容上是即有衔接又有不同的,在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时必须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协调,不能孤立的进行开发和研究。物流认知课程在运输领域的教学就应着重于运输的概况和全貌,体现出运输与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其他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应让学生明确在未来学习物流运输专业课程时应如何去学,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运单就只需要介绍什么是运单,起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而运单的填写,应用流程等细节则是专业课程所需解决的问题。物流认知课程需要在提供学生对物流的整体概况的同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服务于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别是要对因专业培养定位导致的部分有关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等方面没有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给学生了解的机会,确保学生形成整体物流专业认识。
2.3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
物流认知课程设计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了该课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的开发,需要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目标,综合物流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将学习领域进一步重构,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物流常识和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标准成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开发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3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构想
课程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依据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建议课时、课程内容结构、推荐的教学实施方法、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课程标准做为一个标准,要有普适性,能广泛的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此应考虑具备柔性化,保证在实施中便于执行。经过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的课程名称确定为《物流基础》。该课程要解决物流理念导入、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专业认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构想如下。(1)认识物流。主要体现现代物流如何实现并促使价值的增值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观念。(2)物流产业环境。主要认知物流产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规划、物流标准及政策趋势;物流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产业技术状态、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全面清楚的认识,把握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3)物流企业环境。主要认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供应、生产、销售、逆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内容;采用全方位视角寻找解决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建筑业物流实际问题的思路。(4)物流岗位环境。主要认知物流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层次各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5)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认知物流成本、质量、服务、标准化、效益、供应链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6)物流业态。主要认知当前的各种新型业态,如快递、电商、冷链、物流金融等业态的基础常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流业态的兴趣,明确不同业态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7)物流职业规划。主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物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通过这7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的起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开端。设计合理的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将有助于后续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筑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
作者:许迅安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冲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2魏杰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通识素养与教育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3许丰恺.重塑高职物流概论类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物流学;考试改革
作者简介:谷再秋(1973-),女,吉林榆树人,长春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物流;
刘岩(197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7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66-03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改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育工作重心。创新创业人才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独立自主性,即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见解,不屈从权威,不人云亦云;有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开拓创新性,要有不断探索的热情,迎接挑战的勇气,要大胆开拓,敢于创新。三是自控协作性,要善于克服自我冲动和消极情绪,要善于和不同技能的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目标。要达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本科教学中加大改革的力度,从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考核环节,因为考核体系是一门课程的指挥棒,它利用分数导向指引学生关注教师需要其了解的部分,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评价应以培养综合素质的标准进行,因此要采用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形式。《物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先行课程,课程涵盖面广,具有入门性质,更详细的知识体系都将在后续的多种专业课中详尽体现。因而其考核体系应该具有拓展物流知识面、培养物流专业学习兴趣、不苛求严格掌握物流理论的导向,评价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终极基本知识考核为辅。根据这样思想,本课程的考核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见表1)。
一、课堂考核
这部分考核培养的是学生的专注度和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展现自我的能力。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向学生讲述成绩考核体系,并要求学生每人做一个姓名卡,每次上课必须摆放在座位前,做得漂亮有特色的可获得加分。对旷课和请假次数要予以限制,考勤分设定为6分。在大学里,老师认不全学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这往往会影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不利于大学期间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和必要引导,也不利于教师间对同一学生的信息共享,因而也不利于发现和疏导个别学生的负面情绪,这都无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而大学老师毕竟不同于和学生每天见面数次的中小学老师,很多专业课教师与同学见面的频率只停留在某学期一周一两次的水平上,要认全学生谈何容易。因此,本课程借鉴外教在中国常用的识别学生的方法,制作姓名卡摆放桌上,既有利于课堂中随时点名提问进行各种互动和纪律监控,更有利于强化教师记忆,使老师更快地记住每个同学,这对于增进师生情感,更好地完成高校教师的工作使命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的素质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守时、专注、尊重、敬畏、敬业这些优秀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教育的各个阶段进行持续的引导和培养。但在很多高校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其中会有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但学生约束机制不到位,迟到现象严重,课堂纪律涣散也是导致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如上课时候用智能手机玩游戏、聊天在当前高校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性和约束性与高等教育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是不矛盾的,在很多发达国家不断创新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下,仍然会有严格的规则和约束机制,学会敬畏规则的人才在今后的创业生涯中才会有对国家法规的敬畏和对市场规则的遵守。本课程课堂纪律分为6分。
我国大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很多国家相比都是偏于含蓄和不善表达的,这和我们多年的学校及家庭填鸭式教育方式有关,而作为人才走向社会的通道的高等教育,必须改变这种被动听讲的教学状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要有兴趣和胆量质疑、发问等,要学会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因此教师要将每次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都将记录在案,其活跃程度作为计分的依据,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讨论,这部分表现为8分。
二、作业考核
《物流学》作业要满足知识性、趣味性、与后续专业课程不重复的要求,还要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要增加其动手能力,减少直接上网寻找答案的可能性。《物流学》作为物流专业的先导课程,需要在满足学生了解物流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配送管理》、《采购与仓储》、《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设备》等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因而不必过早详细讲述这些模块的主要内容,而更应该拓展整个覆盖面。这三次作业就是针对一般物流管理专业都不会开设的《流通加工》、《包装学》、《快递管理》课程而设计的。
(一)动手加工在宿舍可以进行且周期并不会很长的产品。可腌制泡菜、咸蛋,制作豆芽、豆腐干等。学生需要图文并茂地展示整个加工过程,对生产工序、加工成本有详细的记录和测算,并最后提供成品展示。将根据报告的工作量和成品的品质打分。本次作业10分。通过这个过程实际感受产品流通加工环节,锻炼动手能力。
(二)对自己加工的产品进行包装。需要寻找适合自己加工产品并能承受运输、装卸搬运压力的包装材料,尽量使用旧物或废品改造。学生仍需要图文并茂地展示材料来源和制作过程,并最后提供包装后的产品。将在教室根据产品性质的不同进行一定距离和强度的抛掷试验来测定包装材料、包装方法的选择合理性,并以此计分。本次作业10分。通过这个过程实际感受包装环节,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将包装合格的产品快递给父母。需要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快递公司来完成该次作业。学生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咨询、比价挑选到从学校到自己家庭所在地的最优寄送方案,并记录整个过程,形成不同快递公司价格、速度、网点分布、服务态度的比较表格。将根据学生的调查比较工作量及对各主要快递公司的了解程度来计分。本次作业10分。通过这个过程来了解和感受我国主要的快递企业,分析总结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锻炼其通过调查分析形成结论进而选择最优方案的能力。
通过这三个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物流的某个知识模块当中来,无形中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对其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会开拓思维,独立操作,会提高其更好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而通过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食品寄给父母,增加这些90后独生子女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崇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研读物流著作
读本专业的好书是本课程近几年一直布置给学生的一项传统作业,一般都要求写出读后感。读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物流产生兴趣并了解物流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为今后的创新创业埋下兴趣的种子和专业的思考。但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容易在网上寻找现成的读后感、书评或改编著作前言后记的内容。因而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首先阅读书目的选择要经过老师过目,尽量选择物流名家的深入浅出的通俗著作;其次考核的最后成果也不再是撰写读后感,而是将该著作缩减成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并要求其格式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体现在:
(一)可以督促学生很好地阅读优秀的物流著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和了解这个新兴的学科内容。将著作缩写成论文需要进行全文的阅读,要对内容有提纲挈领的把握,要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这都有利于学生课堂之外对物流知识的汲取。
(二)读后感超越了学生现有的专业能力,缩写更符合其当前所处的学习时段。《物流学》的开设时间一般都在本科的第三、四学期,是所有后续物流专业课的先行课程,因而这时候学生更应该从阅读和积累感性认识入手,而不能苛求其形成自己的专业看法。
(三)为毕业论文打好编辑排版基础。从历年本校物流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来看,格式中存在的问题往往超越内容本身,也暴露了物流学生编辑排版能力的薄弱,因而如果能从大一大二就将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环节,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也为日后走入创业岗位撰写格式规范的文字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部分考核10分,其中内容5分、格式5分。
四、撰写创业计划书
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中的创业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极为迫切。而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一直是我们在寻找的突破点。从以往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来看,立足于本专业可以大大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当前物流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来看,物流学生筹建小型物流公司进行创业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进行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包括创业思想、创业准备、团队意识、财务控制、市场开拓等。将这些创业知识有机贯穿于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将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引领,为日后学生自主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撰写物流公司创业计划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进行自主创业的思考,发现自我潜能。计划书的撰写需要学生分组去进行资料查找、市场调研、反复讨论,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放在即将创业的位置上认真思考所有计划实现的可能性,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团队角色,大家会在磨合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协调及适当的坚持和妥协。
(二)为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打下一定的基础。我国各高校近年来都在组织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旨在推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如果能在《物流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就进行了相关的训练,将对日后高年级时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积累宝贵的经验。这个环节的测评将以各小组计划书的撰写质量和答辩情况作为评分依据。共10分,其中计划书5分、答辩5分。
五、期末知识点上机考核
和其他科目传统的期末考试不同,本课程进行的期末考试目的在于一些理论知识点的检验和物流前沿性知识的了解。试题类型基本分判断和选择两类,共30分。考试时间按课时量大小设定为30-60分钟,通过电脑上机完成答题和阅卷。这种考核方式的好处体现在:
(一)这种考核方式摒弃了传统期末考试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规避了学生死记硬背某一本教材的弊端。促使学生掌握《物流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通过理解来完成物流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因而试题的选择应该更注重那些成型的、通用的理论点,对于一家之言则慎重取舍;但也注重对前沿性知识的了解,如物流金融、物流保险、物联网、冷链物流、低碳物流等。
(二)通过电脑考试系统进行测试可实现试题的随机抽取和排序,可做到不同人不同题目或相同题目不同顺序,从而大大减少了考试作弊的可能性。此外通过电脑考试和阅卷,既提高了考试效率,也减少了监考和阅卷的人工工作量,同时无纸化测试也节省了大量纸张。
改革后的《物流学》课程考核体系通过给每个学生建立平时计分册记载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再综合最后的知识点测试来完成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由于《物流学》课程内容体系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其考核方式必然也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希望通过更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来拉动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来,以达到当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促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ystem, efficient, and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ystem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of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duce the circula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 cluste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ina situation, th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studied.
Key words: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motion mechanism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传递到消费者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系统、高效、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滞后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己经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瓶颈,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障碍。
1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
1.1农业产业化概念。纵观各种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人民日报》1995年12月11日发表的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中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从农业产业化概念中可以看出,对与农业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内容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又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所谓物流,即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将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显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均属于物流的内容,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也应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领域。作为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理所当然应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消费过程中的物流的产业化。
1.2中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伴随农村改革发展大潮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亿万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到2011年底,全国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万多个,其中龙头企业11万多家。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达1.1亿户,辐射带动种植业面积占到全国的60%以上,畜禽饲养量占70%以上,养殖水面占80%以上。全国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7万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到全国市场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量的三分之二,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五分之四。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为促进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够多、规模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带动还不够广,产业化各环节、各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要完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任重道远。
2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物流概念。借鉴2001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结合农产品运销特征,本文把农产品物流界定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它包括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产品及其信息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农产品物流就是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常温、保鲜和冷藏)、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有机组合。包括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相关的技术信息组织和处理过程、以及各个环节上的物流管理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创造了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部分加工价值。因此,从概念上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现代物流从生产到消费包括多个环节,把农产品从生产、采摘、分类、包装、加工、储藏、运输、到配送、销售等环节快速有效地整合起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由一个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2.2农产品物流特征。相对于工业而言,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存在着非人力能控制的风险,再加上许多农产品是人们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这些特殊性使农产品物流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工业品的特征:
2.2.1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相对独立性。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降水等存在差异,各地适宜种植品种不同,农产品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而农产品的消费则是全年性的,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需要较大量的库存和较大范围的调度或运输;营养性、容易感染微生物而腐败变质,从而对物流设备和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安全卫生性,对其生产和贮运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加工中要求无菌,产品配送过程中不能和有其它气味的商品混运,容易造成窜味,还应注意配送中微生物和重金属的交叉污染等问题,对温度和湿度作出严格的规定等;而且产品的交货时间有非常严格的期限性,即前置期有严格的标准;鲜食品和冷链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食品物流必须有合适的冷链、保鲜链,甚至是气调链;由于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的日渐盛行,对绿色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2农产品物流量大。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农村,而广大的农产品消费者生活在远离乡村的城市之中,为满足农产品消费在不同时空上的需求,就必须将农产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准确、快捷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以实现农产品的最终价值。因此,农产品物流面临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挑战。
2012年粮食产量58 957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0 429万吨,小麦产量12 058万吨,玉米产量20 812万吨;棉花产量684万吨,油料产量3 476万吨,糖料产量13 493万吨,烤烟产量320万吨,茶叶产量180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8 384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 335万吨,牛肉产量662万吨,羊肉产量401万吨,禽肉产量1 82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47 492万头,生猪出栏69 628万头。禽蛋产量2 861万吨,牛奶产量3 744万吨。水产品产量5 906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 305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 601万吨。
2.2.3农产品物流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难度大。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重要性,使得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保鲜、储存、加工等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很强的生产性。而且,有些农产品为了方便运输和贮存,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后,还需要进行分类、加工、整理等活动。比如,粮食储存在仓库中,必须定期进行通风、烘干,以控制粮食水分,使粮食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活猪、活牛、活鸡等进入流通,必须进行喂养、防疫,如果收购后进行屠宰,还需要进行冷冻、冷藏处理,这就要求有特殊的加工技术和相应的冷藏设施。可见,农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各自要求的输送设备、运输工具、装卸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各有不同,使得农产品物流比工业品物流更具生产性,且要求根据农产品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安排合适的运输工具,从而保证农产品的性质和状态稳定,以确保农产品品质、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2.4加工增值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的最大特点是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这部分价值是在农产品离开生产领域后,通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产品链而实现的增值。比如粮食深加工和精加工、水果加工、畜牧产品加工及海洋水产品加工等。一般来说,其增值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分类与包装增值服务。二是农产品适度加工增值服务。比如通过对粮食的研磨、色选、细分或者规格化等生产加工工序,以一定的商品组合开展农产品促销,能够促使农产品流通的顺利进行。三是农产品社区配送增值服务。四是特种农产品运输、仓储与管理增值服务。
2.2.5农产品物流风险大。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使得农产品物流的风险增大。农产品生产点多面广,消费地点分散,市场信息更加分散,使得人们难以全面把握市场信息,容易造成供给不适应需求的状况;而且,由于农作物有生长过程,牲畜亦需经过发育成长期,故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限制明显,难以连续不断的生产,无法依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短期内有所增减,难以在短时间内对供给进行有效的调节,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过大的流通风险会降低物流经营者的预期利润,往往会使经营者更多地采取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培育市场主体。
2.2.6分散――集中――分散的物流节点特征突出。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是小规模经营与大生产、大流通矛盾。规模小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普遍零碎化,没有规模效益;大群体指参加农业生产的主体众多,离散性强,缺少联合,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盲目性,容易造成农产品买难和卖难的交替出现。这种农产品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决定了农产品流通过程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基本特点。
2.2.7政治含义的商品特征尤为明显。农产品作为附带着社会政治含义的商品,使得各国政府在其生产与流通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一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通常小于1,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就占总消费的份额而言,农产品需求的增长趋于下降,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也小于1,农产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追加需求只能带来比以前更少的收入。这两个因素对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有突出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取干预政策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三是从食品供给安全的角度考虑,政府的干预更是无可避免。
2.3农产品物流现状
2.3.1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201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5%,这已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连续第八年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农产品物流总额占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到201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2.3.2农产品进出口物流。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 5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出口60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进口9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0.8%。贸易逆差为341.2亿美元,同比扩大47.4%。农产品进出口的品种主要有:谷物(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大麦)、棉花、食糖、食用油子、食用植物油、饼粕、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
2.3.3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连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实现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百强排序前十名的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济南维尔康肉类水产品发市场、山东省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大连双兴商品城、重庆观音桥市场、深圳市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3.4我国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截至2013年4月15日,各省份在2012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下,当年支持建设农家店34 688个,配送中心项目552个,乡镇商贸中心750个。
(2)农超对接。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15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份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国家安排了4亿元资金,将在全国建设200个农超“对接”项目,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项目,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快速检测系统和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3发展农产品物流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
所谓农产品物流是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包括物资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形成整合的结构,实现规模管理和合理结构的优势,是一种先进管理技术的组织方式,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
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管理,就是要在农业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按照现代物流运行的要求,将以前分散实施的与农业生产和消费相关的物质流动过程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实现农业产业化中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对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农产品物流是农业产业化加速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加工增值的可能性。需要深加工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最终消费者流转过程比较长的农产品,适宜产业化经营;不需要深加工、从生产者直接流向最终消费者或经过几道流通环节流向最终消费者的农产品,不适宜产业化经营。二是流通政策。市场、价格、经营“三放开”较早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得较快。发展农产品物流,解决产业发展两个因素,推进产业化发展农业系统,纵向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重要环节,横向关联要素包括生产资料要素、技术、体制等。生产、流通、消费存在联动效应,其中生产是基础,流通是关键,消费是目的,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因此,农产品物流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整个农业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前农业面临着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农产品附加值偏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个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较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 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二,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可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 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农产品物流协调产业发展纽带,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伴随物流过程,以物流信息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构建产工销、农工贸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体系,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助于实现信息通道的畅通。农产品物流可以建立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通道,使农产品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千家万户的农民各自独立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矛盾,而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使供应商和客户能共享信息资源,使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瞬息变化,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
第四,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助于加强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的联系。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往往是分散进行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是产品加工型的企业,如果与农户没有中间产品的联系,龙头企业一般很少与其他农户发生联系。而在农业产业化中,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可以进入到现代物流农产品行业,甚至可以建立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这样可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将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通过物流管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效益,从而使更多的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双赢的利益联合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12[M]. 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社,2012.
[2] 吴佩,崔丽. 品牌农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EB/OL]. (2014-03-14)[2014-02-15]. .cn.
[3] 刘爱军.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EB/OL]. (2004-09-05)[2014-02-15]. .